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副词研究

现代汉语副词研究

现代汉语副词研究
现代汉语副词研究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2)

一、语气副词的界定 (2)

(一)语气副词的定义 (2)

(二)语气副词的归属 (4)

(三)语气副词与语气词 (6)

二、语气副词的分类 (7)

(一)根据语气副词出现的位置分 (7)

(二)根据语气副词的意义分 (8)

三、语气副词的分布情况 (9)

(一)语气副词的句型分布 (9)

(二)语气副词的句类分布 (10)

四、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 (12)

(一)改变疑问句的性质 (13)

(二)增加语言色彩的鲜明度 (13)

(三)增加语言风格的多样性 (13)

五、结语 (14)

参考文献: (14)

试论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的分类、分布及语用功能

学生姓名:段严严学号:20085025008

文学院对外汉语专业

指导教师:栗君华职称:讲师

摘要:语气副词是现代汉语副词的一个次类,是现代汉语表示语气范畴的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也是语法学界常谈常新的研究对象,本文试图从界定、分布及语用功能等方面对语气副词进行探讨,以期可以得出新的结论。

关键词:语气副词;界定;分布;语用功能

Abstract :The modal adverb is one of time adverbs in modern Chinese, is a modern Chinese modal category is an important grammar means, but also grammar platitude is often a new object of study, this article attempts from the modal adverb belong, concept, classification, distribution and pragmatic functions of modal adverbs are discussed, with a view to modal adverbs have new discovery.

Key words:adverb; concept; differential; distribution; pragmatic function; word-class status

一、语气副词的界定

语气副词是现代汉语副词的一个次类,是现代汉语表示语气范畴的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也是语法学界常谈常新的研究对象,因此对语气副词的关注毫无疑问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语气副词的定义

首先,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其次,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即其涵义和适用范围。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概念”是对特征的独特组合而形成的知识单元。

可以说任何事物都是有概念的,无论模糊还是精确。从概念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本身所特有的属性或者本质属性就是内涵;而外延则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所覆盖的范围也就是成员的集合。

就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语言材料来看,“语气副词”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王力

先生在《中国现代语法》中明确提出的。但是关于语气副词的概念问题还没有取得一个很好的定论或者是达到一个比较一致的状态,因此还有待深入研究。目前国内通行的现代汉语教材都是直接给副词分类而在某种意义上回避了语气副词的概念问题,大都是把副词直接分为范围副词、程度副词、时间副词、情态副词、语气副词等,这就使得“何为语气副词”这一问题成为了一个真正的问题,甚至很少有人去触碰它。现在无论是教材中还是网上或者是词典上关于语气副词的定义都是“用在句中表示语气的副词”,这个定义很明显就是“望文生义”而来的,勉强可用但不是完全科学的。逻辑学告诉我们,对事物进行定义要遵循“种加属差”的原则,其中有一项就是“不应循环”,也就是说下定义的时候,定义项是不能包含被定义项的,否则是不能很精准的定义一种事物的。而用“用在句中表示语气的副词”来定义语气副词,定义中出现了“语气”和“副词”,也就是说定义项包含了被定义项,明显违背了逻辑学对事物下定义的“不应循环”的原则,是不精确的定义。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是人类社会须臾离不开的最重要的符号系统。符号理论学认为符号的两个最基本的功能是情感功能和指代功能,这些通过符号的定义就可以看出来。符号的这两个基本功能是各有分工的,情感功能负责确定信息与发送者之间的关系;而指代功能则负责确定信息和它所指代对象的各种关系。我们运用语言或者其他方式进行交际时,我们传递的是与指代对象的本质特征有关的概念,同时,在传递过程中,我们肯定会对这个发送对象产生某种主观印象,也就是对它的态度,比如说它是好的还是坏的、是美的还是丑的、是善的还是恶的、是雅的还是俗的、是滑稽的还是正派的等等,这说明我们并不是单纯地在传递信息,与此同时,也传达着对传递对象的情感态度及评价。也就是说,我们传递信息时,传达的是两种意义:信息本身和我们的态度。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被称为是“现代语言学之父”,他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指出,“语言符号所传递的信息有两种,一种是信息本身所承载的意义,这是对客观世界各种关系的反应;一种是传递着自己对所传达内容的主观评价,这反映的是主观世界。前一种说明语言本身具有“客观性”,后一种则说明语言也具有‘主观性’。”而我们汉语中的语气范畴正好印证着语言符号的“主观性”,如此,现代汉语中的语气副词便不折不扣地成为了语言实现情感功能的一种有效手段之一,例如:

(1)他真是傻人有傻福,居然能找到我这样儿的,还不费吹灰之力。(《王朔文集》)

(2)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

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例(1)中用“居然”这个语气副词表达了说话人对“他这样的傻人找到了她这样的好人”这一事实似乎还难以相信,其实是一种调侃性的说法,传递了一种开玩笑的情绪;而例(2)中运用“果然”一词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别人做不到的事,这样一个不识字的普通人居然做到了,“我”也由此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达到了一种很好的表达情感的效果。

语气副词在句法上很少紧紧依附于某一个成分(单音节的除外),就是因为语气副词能用来表达信息传送者对所传递信息的情感态度这项功能。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把语气副词定义为“现代汉语中用来表达信息传递者的主观评价及态度和意见的副词”更为恰当,也即是:语气副词是现代汉语中表达信息传递者的主观评价、意见及态度的副词。

(二)语气副词的归属

1.副词的虚实归属

语气副词是现代汉语副词的一个小类,具有副词这个大类具有的性质和特点,探讨副词的虚实归属也即是在说明语气副词性质的虚实问题。

自《马氏文通》以来现代汉语中对副词有各种定义,各家框定副词的范围大小不一,对副词的虚实归属各持己见。陈建民做过总结“现代汉语副词有500多个,大概不会超过600个”,张谊生则认为现代汉语副词大概有1000多个,虽然在副词的数量问题上还未达成一致且想达成一致是很困难的事情,我们必须承认的是现代汉语副词无论数量多少,它本身都是十分复杂的,而且关于现代汉语副词究竟是实词还是虚词,或者还是有虚有实,都还是我国语法学界一直以来议无定论的一个问题,而在这个问题上为何会有如此严重的分歧并且有继续持续下去的势头,究其原因,大概有三个方面:现代汉语副词本身的特点、分类标准的不同和传统历史研究结果的影响。

(1)现代汉语副词本身的特点

汉语不同于印欧系诸语言,现代汉语副词与印欧系诸语言的副词相比自然也有自身的独特性,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词类:a.副词本来是由实词虚化而来的,而其内部的虚化程度由于历时与共时的原因也是不同的,汉语副词从总体上看,就是一个既复杂而又模糊的集合体。一方面其外延不甚清楚,范围又很难确定,同很多词类都有交叉现象,需要划界分辨。另一方面,其内部也是一个不均匀的整

体,甚至各成员之间在功能、意义和语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b.就句法功能而言,副词基本都可以充当句法成分,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可以重叠使用,另外还有很大数量的副词具有独立成句和单独回答问题的功能,甚至在某些条件下还可以充当句子的谓语。从副词的搭配功能来看,大部分副词都有定位黏着的特性,但是不容否认的是也有很多副词的句法位子比较灵活,可以在句中自由出现。c.从副词所表示的意义角度来讲,副词本是从实词虚化而来,因而意义有的实在,而有的则相对空灵或者较为虚化。d.从副词的数量来看,现代汉语副词数量虽然没有确定数目,但明显要多于介词、连词、助词等严格意义上的封闭类,并且情况也要复杂很多,不过副词比起名词、动词、形容词这几类开放性的词类又少很多,张斌先生就认为“副词是介于开放与封闭之间的一个词类”。

(2)对副词分类的标准的不同

从《马氏文通》以来,人们对词类划分的标准就一直未达成一致,副词的划分也毫不例外,各家同样是各抒己见、各有自己的划分标准,甚至有些标准都是相互矛盾的。人们提出的分类标准大致有五种:功能、意义、功能意义兼顾、形态以及其他标准。在语法界中,但凡是比较重视语法功能的,都倾向于把副词归入到实词中去,而认为意义虚实比较重要的,则把副词划分到了虚词里面。倾向于兼顾功能与意义的则坚持能充当句法成分的就应该归入实词,有的则认为只有那些能做句子成分又能单独成句的才有资格归入实词。总而言之,由于副词本身情况的复杂性,现下提出的这些标准都很难真正的解决问题。不同的标准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而即使是同样的标准也有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就使得副词归类问题更为复杂。

(3)历史传统研究结果的影响

在总结古代汉语虚词的基础上编纂的各种类型的虚词词典,无论是近代的还是当代的,都不约而同地几乎都把副词收录了进去。另外,自《马氏文通》以来的早期语法书,包括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和《中国现代语法》以及《语法修辞讲话》等,都是以意义作为划分副词词类的标准,认为副词属于虚词的行列。传统语法著作及早其语法著作对现下语法研究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这样“副词属于虚词”这种观点就很被人们接受而且很难改变。

以上所述的原因,使得我们更难确定副词的虚实归属,而且经常进退维谷。但是,我们认为,词的分类是指词在语句结构中表现出来的句法功能类别,分类的目的自然无外乎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词的句法特点并进一步掌握用词造句的结构规律从而更好地运用语言这种交际工具,因此,分类的标准自然应该是词的语

法功能比较恰当。而汉语中词的语法功能主要表现在词与词的组合能力还有词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这两个方面上,所以能否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完全是有理由成为划分虚实的主要标准,虽然不是唯一标准,但副词的语法功能正好符合这个标准,我们就应该理所当然地把它归入实词的队伍中去,现在国内通行的大学现代汉语教材基本都是采取的这种归类方法,如张斌《新编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齐沪扬的《现代汉语》和邵敬敏的《现代汉语通论》等等。足见“以语法功能为标准把副词归入实词”这种做法还是比较能为学者所接受的,本文也认同这个观点,把副词划分到实词中去,而语气副词作为副词的一个小类,自然也是属于实词范畴的。

2.语气副词与副词

众所周知,语气副词是副词的一个小类,因而具有副词的语法功能。副词可以分为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情态副词、否定副词以及语气副词,但是语气副词和其他小类相比,又具有其独特之处。由上可知,语气副词即为现代汉语中表达信息传递者的主观评价、意见及态度的副词。可见语气副词除了充当句法成分作状语外,还可以表达信息传递者的主观态度及情感,而其他小类则没有这种功能。

(三)语气副词与语气词

1.概念不同

语气副词的定义是“现代汉语中表达信息传递者的主观评价、意见及态度的副词。”,常见的语气副词有:“难道、岂、究竟、偏偏、索性、简直、大概、莫非”等。

而语气词则是用在现代汉语句子中帮助表达语气的词。常见的语气词有:“的、了、么、呢、吧、啊”。

我们可以看出,语气副词不仅可以表示语气,还可以表达信息传递者的主观评价、意见及态度,而语气词只是用在句子中帮助表示一定的语气。

2.语法功能不同

词的语法功能主要包含其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和组合能力,语气副词和语气词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和组合能力都是不同的。

a.充当句法成分能力不同

语气副词可以用在句中作修饰成分充当句子状语,而语气词只可以用在句首或句尾帮助表示语气而不能充当句法成分,例如:

(3)他居然没有迟到。

(4)你难道没有听说这件事情吗?

例(3)中“居然”为语气副词充当状语并表示一种很惊讶的情感态度,而例(4)中“吗”为语气词,只是用在句尾表示一种疑问语气,不充当任何句法成分。

b.组合能力不同

语气副词和语气词一样都可以分布在陈述、祈使、感叹、疑问等句类中,但不同的是,语气副词常用来作全句或者句中谓语的修饰语。例如:(5)开车撞到人,居然还高喊“我爸是李刚”。

(6)顾尔谦冒火,连声质问他:“难道我们的眼睛是瞎的?”(钱钟书《围城》)

而语气词则常用在句首或句尾或句中停顿处表示种种语气。例如:

(7)你们不会忘记我们的。(陈述语气)

(8)别说了。(祈使语气)

(9)你到过北京吗?(疑问语气)

(10)这孩子多聪明啊!(感叹语气)

(11)走吧。(祈使语气)

(12)我们天天打架,是狗造成的。如果不是它,我们早都和好了。(商量语气)

3.虚实归属不同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根据语法功能即其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可以归入到实词中去,而现代汉语语气词则是货真价实的虚词。

二、语气副词的分类

现代汉语词类系统比较复杂,且存在着很多跨类现象,这就更增加了词类划分的难度,词类的划分永远存在着一个划分标准的问题,语气副词也不例外,语气副词是副词中最大的一个次类,在组合功能上,我们很难说它与其它词类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很多人给语气副词分类时都是根据语气副词所表达语气的不同而划分的,本文试图从语气副词出现的位置和语气副词的意义出发来给其分类。

(一)根据语气副词出现的位置分

1.出现在主语后面、谓语前面即句中语气副词,例如:

(13)你难道就不感到愤怒和羞辱吗?(《王朔文集》)

2.现在主语前面即句首语气副词,例如:

(14)幸亏荐头的情面大,辞退不得,便改为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了。(《呐喊》)

(二)根据语气副词的意义分

1.表示请求、命令、愿望的语气副词

属于该类的语气副词有“务必”、“千万”等等。关于“务必”,张斌(2001)在《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中,作了说明:“表示‘必须’、‘一定要’,用于第二人称,表示强烈的要求或命令的语气”,表示恳切拜托语气的副词“千万”也能表示请求的意义,所以也可以将它归入此类。”

(15)六妹,有一件事和你商量,请你务必帮一下忙。(《关于女人》)(16)多咱看着我一闭了眼,千万得先去奔条“礼花”过滤嘴烟。(《盖棺》)

2.表示疑问的语气副词

张斌(2001)对“难道”这个副词给出了如下解释:“该词用在反问句中,加强反诘口气”,“用在是非问句中,表示疑惑或揣测的口气,常常是向自己提问”。实际上,不管是反问,还是疑惑或推测,在汉语句子中,“难道”一词肯定出现在疑问句中,表示疑问,因此本文认为可以将之收入此类。与此类似的还有“莫非”,对此张斌(2001)说明:“表示反诘口气,相当于‘难道’”、“用于是非问句,带有揣测意味”。因此,不管是反问还是推测的意义,“莫非”也一定是出现在疑问的句子中,例如:

(17)你难道忍心使他受尽孤单悲苦,无人安慰的生活?(《关于女人》)此外,在《现代汉语虚词例释》 (1996)中,阐述到:“用于疑问句的‘到底’用来追究事情的真相,其意义相当于‘究竟’”,因此本文同样将之归纳到表示疑问的类别中。

(18)孟蓓当然深深地爱上了那个“大块头”辛小亮,可到底是从哪一天开始的?她也说不上。(《丹风眼》)

3.表示否定的语气副词

汉语中,表示否定的语气副词有“丝毫”,“根本”等等。关于“丝毫”,张斌(2001)这样说“与否定词连用,表示全面否定”。而“根本”也用于否定句中,表示“始终”或“一直”的意思。因此也将之归入此类中。

(19)倪藻很生气。他丝毫没有要求翻看姐姐的纪念册。(《活动变人形》)(20)徐悦悦说根本不在于他爱人插没插过队,金涛这人不太懂感情,对人太。(《插队的故事》)

4.表示概述或确信的语气副词

关于“大概”,张斌(2001)解释:“表示对情况不很精确的估计”,“表面看是一种推测和估计,实际上表示一种委婉的肯定语气”。当它代表推测意义时,表示了概述,当它代表肯定意义时,就表示了确信的语气。

三、语气副词的分布情况

(一)语气副词的句型分布

句子根据内部结构可以划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是由短语或词充当的、有特定的语调,能独立表达一定意思的语言单位,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基本语言单位。单据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出句型和句类。句型是根据结构分出来的类,句类是根据全句语气分出来的类。

陈建民在《现代汉语句型论》中对句型有较为详细全面的论述,他依据不同的标准总结出现代汉语共有130多种基本句型,虽然数量很多,但是汉语句子的基本结构框架无非就是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主谓句即由主语、谓语两个成分构成的单句,而非主谓句是分析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句子,一般有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或单个词语加句调形成,结构比较简单。两者相比,结构较为复杂的主谓句更能较好地证明某类词的分布情况,而语气副词又经常出现在主谓句(包括省略句和变式句)中,故此,本文我们主要探讨语气副词在主谓句中的分布情况,主谓句格式为“主语+谓语”。

1.语气副词出现在主语前面

(21)毕竟他们父子连心哪。

(22)难道教书跟作诗一样,需要“别才”不成?(钱钟书《围城》)

(23)幸而祥子还是有经验的。(老舍《骆驼祥子》)

上面这种句子中,语气副词“毕竟、难道、幸亏”都出现在主语的前面,也就是整个句子的前面,对整个句子加以评注,起修饰限制全句的作用,表达说话者的主观情绪。

2.语气副词出现在主谓之间

出现在“主语+语气副词+谓语”这种格式中的语气副词和绝大部分副词一样,只能出现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也即不是所有的语气副词在句中都可以自由移动,例如:

(24)这个时候的妈妈,简直就像个小孩子一样,看得人心酸。

(25)面对持刀抢劫的歹徒,人们竟然都乖乖地排着队、秩序井然地把钱给上交了。

这些例子中的“可、简直、竟然”都是不可以出现在句首的,它们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也就是必须固定地出现在主谓之间,否则,整个句子便不能成立。可以出现在这种格式中的语气副词还有“果真、果然、何必、何妨、何苦、何尝、简直、反倒、未免、未尝、可、绝、岂”等。

3.语气副词可主谓之间,可主语之前

这种分布状态的语气副词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居中位置比较灵活,可主语前,也可主语后谓语前。上面例(20)、(21)、(22)就可以变为“他们毕竟父子连心哪”。“教书难道跟作诗一样,需要‘别才’不成?”“祥子幸而还是有经验的。”改变之后,意思不变。但并不是所有出现在句首的语气副词都有这种功能,例如:

(26)反正我是有地方可以去的,你不用担心。

(27)你难道就不感到愤怒和羞耻吗?(《王朔文集》)

我们仔细对比就可以发现以上这些例子中语气副词出现在句首的情况和上面的是不一样的,出现在主语前是修饰限制整个句子,如“幸而祥子还是有经验的。”出现在主谓之间则是只对谓语起修饰限制作用,前者语气覆盖范围比后者要宽广很多。经常出现在这种句型中的语气副词还有“幸亏、难怪、到底、好歹、横竖、莫非、索性、宁愿、宁可、恰恰、刚好、偏偏、明明、不妨、竟然、居然”等。齐沪扬在《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分析》指出,出现在句首的语气副词占据的是领先位置,具有高位功能,修饰限制全句,对整个命题进行评述;而处于主谓之间的语气副词便具有低位功能,修饰限制谓语部分。

其实,语气副词中占据高位位置的也只是部分成员,而并非所有的都具有这种资格。也就说,语气副词的主要功能是修饰限制谓语部分,而很少出现在句首作整个句子的修饰限定语,例如:

(28)钱学森毅然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到生养他的祖国。

*毅然钱学森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到生养他的祖国。

(29)中国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决不中国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30)你让我去,我就去。

*你让我去,就我去。

上面这些例子中表示范围、情状、关联等的副词都只出现在主语后面,而不能出现在主谓之间。换而言之,语气副词能出现在主语前修饰限制整个句子也是它别于其他副词的一个重要区别特征。

(二)语气副词的句类分布

现代汉语句类有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和疑问句四类。由于句类是根据语气划分出来的,而语气副词又是现代汉语用来表达语气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语料,我们可以确信语气副词是可以出现在这四种句类中的,但是它们在四种句类中的分布是不平衡的。语气副词和句类两者是遵循双

向选择原则的,即并非所有的语气副词都适宜出现在四种句类里,而有的语气副词又只能出现在某一种句式里而不能用于其他句式,例如“毕竟”不能用于疑问句中,“难道”又只能用于疑问句而不能用于其他三类句子中,并且句末需要有语气词“吗”或“不成”与之搭配出现。然后就是不同类型的句子对语气副词也有着相当强的选择性,比如带“吗”的问句不可以再用“到底”“究竟”等。下面我们就探讨一下语气副词在四种句类中的分布情况,也即语气副词的句类分布。

1.在陈述句中的分布情况

(31)道静对余永泽别的规劝或罗嗦还都比较能忍耐,唯独关于革命的事,她简直点火就着,是最不能容忍的。(杨沫《青春之歌》)(32)有的战士一发现地雷,就瞪着它,指着它说:“你有什么了不起?你当我们不敢惹你吗?我偏偏惹喏你看。”(巍巍《谁是最可爱的人》)(33)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与死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34)我在十八日早晨,我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其他的语气副词如“又、还、就、也、偏、倒、倒底、居然、竟然、万万、幸而、简直、反倒、不妨、索性”等都是可以出现在陈述句中的。总而言之,绝大多数语气副词都是可以出现在陈述语气的句子中的,我们所列举的这些大部分都是既可以出现在否定句又可以出现在肯定句中的,当然也不乏个别只能出现在肯定句或否定句的,例如:

(35)你不妨先去探探情况。

(36)他却把我突然一推一放,同时我听见一句万万想不到的话……(《刘心武文集》)

(37)徐悦悦说根本不在于他爱人插没插过队,金涛这个人不太懂感情,对人太没方式。(《插队的故事》)

“不妨”大多数情况下都用于肯定句,但是“万万、丝毫、根本”这些词是多出现在否定句中的。

2.在疑问句中的分布情况

我们所能见到的典型的疑问语气副词有“难道、何尝、何必、何须、何不、莫非、究竟”等等,由于它们本身就可以表示疑问,这就使得它们在疑问句中出现的频率最高,成为最经常活跃在疑问句中的语气副词,例

如:

(38)你又何必自讨苦吃呢?

(39)这件事难道还不是清清楚楚的吗?

(40)你究竟想干什么?

(41)他又何尝不想回到家乡呢?

不过,也有些语气副词可以出现在疑问句中,但它们本身并没有疑问的意思,例如:

(42)你何必怕他呢?

(43)没有你,大家可怎么办呢?

(44)本来是好心,结果怎么反而办了坏事呢?

这些例子中的“何必、可、反而”等语气副词本身都没有疑问意思,这些句子的疑问意思是通过疑问语气、疑问语气词及疑问格式“是不是”体现出来的,如“你何必怕他呢?是不是?”。

3.在感叹句中的分布情况

由于感叹句本身就带有很强的语气特征,且大都稍微带有夸张的色彩,基本不再需要其他成分来帮助增强情感态度,故而出现在感叹句中的语气副词远远少于出现在陈述句和疑问句中的,能表示感叹语气的语气副词主要有“倒、可、反正、岂、太、多么、果然、简直、真、怪、好、竟”等,例如:

(45)当今的社会竟如此的混乱!

(46)无论你怎么解释,我反正是不相信!

(47)梅园里的梅开得简直美呆了!

4.在祈使句中的分布情况

与上面三种句类相比,我们可以发现语气副词出现在祈使句中的功能是最弱的,主要有“千万、务必、万万、索性、万、可、好歹、反正”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并且“万万”、“万”经常是和语气词“啊”搭配的,例如:

(48)事情虽不大,但你千万不能含糊啊。

(49)虽然有人一起,你也万万要小心啊。

四、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毫无疑问是表示语气范畴的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张谊生将语气副词在功能语气和意志语气中所起的作用归纳为三个方面:表述性功能、评价性功能和强调性功能。我们认为语气副词在句中的作用

主要是通过表达语气来传达人的主观情绪的,如肯定或否定、委婉或直接、强调、不满、满意、转折、拒绝、反问、追问、辩驳等。除此之外,语气副词还有其他的一些隐含功能:改变疑问句的性质;增加语言色彩的鲜明度;增加语言风格的多样性。

(一)改变疑问句的性质

出现在疑问句中的语气副词的作用除了表达说话者的某些语气之外,还具有改变疑问句的性质这种重要作用,让疑问句由原来的真性疑问变为假性疑问,例如:

(50)你能这样做吗?你怎么能这样做呢?

(51)你难过什么?你何必难过呢?

(49)他来了你见不见?他来了岂有不见的?

上面的例子中,前面的是真性疑问句,听话者一般要根据提问的具体内容作出相应的回答。后面的句子中用了语气副词,句子由真性疑问变为假性疑问。看起来是疑问句,但却是无疑而问,整个句子意思明白,不需要人回答什么。这一功能主要是为了体现说话人的主观意志。因为真性疑问在于询问,而假性疑问只是在于表达,是通过一个问句的形式来表达一个既定的内容。

(二)增加语言色彩的鲜明度

一方面,语气副词所传达出来的语气种类特别丰富;另外,语气色彩的强度高低不一。所以只要人们根据具体的需要和语境去选择恰当的语气副词,就可以收到不一样的表达效果,使表达更加丰富多彩、生动形象。例如:

(52)外面堵车这么厉害,她居然准时赶到了。

(53)明天也许会下雨,你还是做好两手准备吧。

(54)你这么做,也未免太过分了吧?

上面例子中不带语气副词也能传达基本的意思,但是加上语气副词后,情感色彩立刻就凸现了出来,如例(52)“居然”一词表现出了说话人未曾预料到、惊讶的主观感受,使句子色彩鲜明突出;(53)用上“也许”使句意较为舒缓,很适合用于建议别人,委婉耐听;(54)“未免”一词的加入,减缓了语言的冲撞力,但也使表意更为合适。

(三)增加语言风格的多样性

语气副词内部,有带有明显口语色彩比较生活化的口语词。如“可、幸好、反倒、反正、万万、恰好”等;也有文言色彩很浓厚的文言词,如

“究竟、何尝、姑且、反而”等;有如“横竖”这样的带有地域色彩的方言词,也有其他色彩的语气词。如此种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出现在语境中,就可以赋予句子不同的语气色彩,从而使句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特别是口语色彩比较浓的口语词,使语言风格口语化,从而变得更加生动和贴近生活,也能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接受,符合更多人们的审美情趣,多了份活泼,少了份僵硬。

五、结语

语气副词是现代汉语副词的一个特殊的词类,它的分布和表达功能都极具特色,这是它不同于其他副词的地方。但是由于语气副词本身的复杂性,它的内部个性大于共性、缺少严格的一致性,特别是意义与功能都有交叉的那一部分,更是研究的难点。关于语气副词的研究,目前达成一致的地方还很少,因此,我们还需要继续把它作为研究对象,继续探究它的语法语用功能,以期得出更为全面的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1]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齐沪扬.语气词与语气系统[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3]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中华书局,1954.

[4]王力.汉语语法纲要[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

[5]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6]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7]杨荣祥.近代汉语副词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8]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探索[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9]段业辉.语气副词的分布及语用功能[J].汉语学习,1995,(4).

[10]张谊生.副词的篇章连接功能[J].语言研究,1996,(1).

[11]李鑫.语气副词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09,(1).

[12]齐沪扬.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1).

[13]李梅.论现代汉语语气副词[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5).

[14]陈建民.现代汉语句型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6.

[15]马建忠.马氏文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16]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7]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现代汉语虚词例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的语法现象分析

程度副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但是茅盾笔下的“很感情”、曲波笔下的“很军阀”,以及港台和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作品、报刊中出现的“很淑女”、“很绅士”等,都是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言语事实。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近20年来,在大陆作家的笔下和广告媒体中,“很西藏”、“非常现代”、“很女性”这样的副名组合也频频出现,似有流行开来的趋势。为此针对这一特殊的语言组合,我将做如下分析并分类: 一、名形兼类词 (1)他穿上这身服装,多气派。(现代汉语词典) →他穿上这身服装,多有气派。 (2)从前我也跟过一个人,人倒是很规矩,又不赌不嫖,就是一肚皮恶水……(范小青《大家闺秀》1992年第6期155页) →从前我也跟过一个人,人倒是很有规矩,又不赌不嫖,就是一肚皮恶水,…… 解析:“气派、规矩”受“很”修饰是形容词,它们还能受其它副词修饰,如:非常/比较/不气派(规矩);在“程度副词+有+名词”结构中作名词。常见的这类词还有:权威、礼貌、理智、气魄、可能、精神、必要、规律、系统、耐心、矛盾、光彩、讲究、热情等。 二、活用词 (3)刘喜好福气。(芮灿庭《芦林街》,《花城》1995年第6期156页)→刘喜好有福气。 (4)痛的原因,一是张力比较出息,三十二岁就副团了、再就是…… (段平<<林木乡长>>,<<中篇小说选刊>>1997年6期41页)→痛的原因,一是张力比较有出息,三十二岁就副团了、再就是……(5)姜碧柳十分把握:不可能。(何继青《从夏天到冬天》,《中篇小说选刊》1998年第4期134页) →姜碧柳十分有把握:不可能。 (6)我今天请几个很名望的教授吃饭,可这个跑堂一点面子也不给,这么长时间了,连饮料都没拿。(白帆《那方方的博士帽》) →我今天请几个很有名望的教授吃饭,可这个跑堂一点面子也不给,这么长时间了,连饮料都没拿。 “福气、出息、把握”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但是它们不能受副词“不”的修饰,与一般形容词不同,所以,不是典型的形容词。此类名词还有:传统、道德、技巧、技术、进步、学问、优势、偏见、诚意、诗意、新意、水平、文化、营养、原则、能耐等,这些名词受程度副词修饰逐渐被社会所承认(由于语感不同可能有出入),这说明它们已呈现出向形容词转化的趋势,有可能成为名形兼类词。而“名望”纯属临时活用,从搜集的语料看,这样的名词还有:人性、朝气、哲理、情趣、情感、福分、感情、个性、智慧、魅力、运气、气势、程度、个性、天才等。 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具体名词一般不能直接在程度副词和名词之间直接加上“有”,但是稍加变动(一般在具体名词后加上一个抽象名词)也可以把它们变换成“程度副词+有+名词”的形式。这些名词主要有三类: (一)、指人名词:官僚、瘪三、小市民、傻瓜、市侩、流氓、阿Q、江湖骗子、奶油小生、男人、男子汉、学生、女人、女孩、雷锋、维纳斯、英雄、绅士、淑女等,例如: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 组合的语法现象分析

“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的语法现象分析 程度副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但是茅盾笔下的“很感情”、曲波笔下的“很军阀”,以及港台和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作品、报刊中出现的“很淑女”、“很绅士”等,都是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言语事实。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近20年来,在大陆作家的笔下和广告媒体中,“很西藏”、“非常现代”、“很女性”这样的副名组合也频频出现,似有流行开来的趋势。为此针对这一特殊的语言组合,我将做如下分析并分类: 一、名形兼类词 (1)他穿上这身服装,多气派。(现代汉语词典) →他穿上这身服装,多有气派。 (2)从前我也跟过一个人,人倒是很规矩,又不赌不嫖,就是一肚皮恶水……(范小青《大家闺秀》1992年第6期155页) →从前我也跟过一个人,人倒是很有规矩,又不赌不嫖,就是一肚皮恶水,…… 解析:“气派、规矩”受“很”修饰是形容词,它们还能受其它副词修饰,如:非常/比较/不气派(规矩);在“程度副词+有+名词”结构中作名词。常见的这类词还有:权威、礼貌、理智、气魄、可能、精神、必要、规律、系统、耐心、矛盾、光彩、讲究、热情等。 二、活用词 (3)刘喜好福气。(芮灿庭《芦林街》,《花城》1995年第6期156页)→刘喜好有福气。 (4)痛的原因,一是张力比较出息,三十二岁就副团了、再就是…… (段平<<林木乡长>>,<<中篇小说选刊>>1997年6期41页)→痛的原因,一是张力比较有出息,三十二岁就副团了、再就是……(5)姜碧柳十分把握:不可能。(何继青《从夏天到冬天》,《中篇小说选刊》1998年第4期134页) →姜碧柳十分有把握:不可能。 (6)我今天请几个很名望的教授吃饭,可这个跑堂一点面子也不给,这么长时间了,连饮料都没拿。(白帆《那方方的博士帽》) →我今天请几个很有名望的教授吃饭,可这个跑堂一点面子也不给,这么长时间了,连饮料都没拿。 “福气、出息、把握”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但是它们不能受副词“不”的修饰,与一般形容词不同,所以,不是典型的形容词。此类名词还有:传统、道德、技巧、技术、进步、学问、优势、偏见、诚意、诗意、新意、水平、文化、营养、原则、能耐等,这些名词受程度副词修饰逐渐被社会所承认(由于语感不同可能有出入),这说明它们已呈现出向形容词转化的趋势,有可能成为名形兼类词。而“名望”纯属临时活用,从搜集的语料看,这样的名词还有:人性、朝气、哲理、情趣、情感、福分、感情、个性、智慧、魅力、运气、气势、程度、个性、天才等。 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具体名词一般不能直接在程度副词和名词之间直接加上“有”,但是稍加变动(一般在具体名词后加上一个抽象名词)也可以把它们变换成“程度副词+有+名词”的形式。这些名词主要有三类: (一)、指人名词:官僚、瘪三、小市民、傻瓜、市侩、流氓、阿Q、江湖骗

现代汉语(二)词类..

三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时间、处所等名称的词,能够用数量短语修饰而一般不用否定副词“不”、“没”修饰。 1. 名词的语法特征 ①名词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和宾语。例如: 人都来全了。 文章不是这样写出来的。 昨天我在图书馆看了一天书。 大会现正在向各位代表征集意见。 ②名词一般可以用数量短语修饰。例如: (一桶)水(一道)闪电(两件)衣服(两个)孩子(三瓶)啤酒 ③名词前一般不能加副词,但少数几个副词可以加在名词前面。例如: 商店里光人。 书店里净新书。 ④名词经常作介词的宾语,共同组成介词短语,例如: [用毛笔]写字 [向朋友]致意 [从那天]开始 [给老人]看病 [在国内]征集 2. 名词的类型 ①一般名词 一般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 一般名词不受“不”、“没”等副词的修饰,在句中充当主语和宾语。 根据名词前面出现的量词,可以将一般名词分为个体名词与集合名词。 个体名词可以计个体量,前面可以受个体数量短语修饰。例如: (一棵)树(两盘)磁带(三头)牛(八辆)卡车(九朵)玫瑰 集合名词不能计个体量,只能用集合量词修饰。例如: (一批)衣物(一些)马匹(一些)青年(一部分)群众(一部分)船只 ②抽象名词 抽象名词是表示抽象概念意义的名词。例如: 作风道德境界气氛风尚思想心灵灵感 党性友谊观念想法原因内容形式政治 文化社会革命欲望力量交际裨益师资 修饰抽象名词的量词限于“种”、“点”、“类”等,例如: (一种)观点(一种)境界(一点)灵感(一点)裨益

个别抽象名词可以受动量短语修饰。例如: (一场)革命(一次)苦头(一阵)痛苦(一番)斗争 ③专有名词 专有名词表示特定的人或事物的名称,一般不用量词修饰。例如: 中国北京香港渤海泰山长城 太阳火星地壳国务院葡萄糖酸钙 李白鲁迅钱学森诺贝尔爱因斯坦 中文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央电视台 ④时间名词 时间名词是表示时间的名词。例如: 春天秋天春节元旦清明中秋早晨晚上 今年明天周末来年来日刚才今天昨天 课外目前开端开始现在星期天 时间名词是名词中比较特殊的一类。 时间名词与量词短语的组合能力较差,少数成员不受数量短语的修饰。 时间名词除了可以作主语和宾语外,主要语法功能是作状语。例如: [昨天]我已经检查了三遍啦。 医生建议他[目前]先进行外科治疗,消除炎症。 [现在]这一切都结束了。 他[晚上]不到十点钟就睡觉 表示时间的词都是时间名词吗? ⑤处所名词 处所名词是表示地点的名词。 处所名词常用在“在”、“到”、“往”等词的后面,并且能用疑问代词“哪儿”提问,用指示代词“这儿”、“那儿”指代。例如: 近处远处高处低处明处暗处周围附近 学校食堂教室会议室图书馆故宫南京济南 ⑥方位名词 方位名词是表示方向和位置关系的名词。 根据构成成分的不同,方位名词可以分为单纯方位词和合成方位词两类。 单纯方位词: 东南西北前后左右里外中内间旁上下合成方位词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A、前加型:在单音节方位词前面加上“之”“以”所组成。 之上之下之前之后之里之外之内之中之间 之东之南以上以前以外以内以东以西以北 B、后加型:在单音节方位词后面加上“边”“面”“头”所组成。 上边左边东边南边前边外边里边旁边东面

现代汉语语中副词的正确使用

现代汉语语中副词的正确使用 关于副词的意义及种类前面老师已经讲过了,我们不在做讲述,我们组今天主要讲的是副词语法方面的一些知识。 1、副词最主要的语法特征即副词都能做状语,有部分程度副词(很、极—好得很,好极了)还能做补语,但副词做状语时在句中的位置究竟是怎样的呢? 一般情况下,语法被分为可移动副词(多音节:如昨天)不可移动副词(单音节词:如刚、才)。可移动副词既可以出现在主语或是主题的前面,也可出现在它们的后面;但不可移动副词只能出现在主题或主语的后面— 事例:①昨天我去外婆家了=我去外婆家了,昨天;②她刚出差回来≠她出差回来,刚(后者无此说法)。 另外可移动副词包括时间副词及观点副词,而不可移动副词则可分为态度及非态度副词。 事例:①今天我不舒服(表时间);②显然她不高兴(表观点);③她静静坐在那(表态度); ④他已经走了(表非态度)。 可移动副词出现在不同位置时的不同功能-如:学校“原来”打算多盖几间宿舍(意为本来);“原来学校打算多盖几间宿舍(可理解为本来或恍然大悟)”。 2、副词语法上的特殊应用情况 ㈠副词修饰名词及省略的现象

副词修饰名词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词类活用现象,即副词+名词,而名词被活用为形容词。如:①副词+指人名词或处所名词:A.“很淑女”即可视为形容词,用于形容一些具有典雅气质和风范的女性。B “.很阿Q ”、“很东北”、 “很绅士”、“很香港”等用法类似。 ②副词+抽象名词,此类名词多具有抽象名词抑或多取决于的主观情感(很青春、很现代、很传统)或独一无二的事物(美国、葛朗台:视财如命) ③程度副词+时间名词(表时令的名词:春天、中午等)事例:他是一个很春天的人,从来没有什么能够破灭他的希望。 ④副词修饰名词的隐含现象(陈一民认为“名词前的副词有一部分是 隐含的动词”),A:如:“很有气派”常写作“很气派”;“非常像绅士”常作“非常绅士”;“越来越懂诗意”常作“越来越诗意”;在这里,副词“很、非常、越” 被视为修饰动词“有、像、懂”。B:另外“·····化”也表示动词概念的一种形式,一旦失去了词尾“化”,便有可能产生“程度副词名词”如:“他是一个极其家庭的男人”;“他已经变得十分城市化了”。“极其家庭、十分城市”实际为“极其家庭化、十分城市化”的省略。 ㈡副词用法的几个实例 ⑴现代汉语副词“才”和“就”时间表达的比较研究 ①“才”的时间表达 A :“才”的时间短与时间长两种相反语义——具体时段的衡量 ???你怎么才来?事情发生或结束得晚: 要走久发生:你怎么才来就刚刚,表示事情在前不?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及程度副词结构研究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及程度副词结构研究 程度副词是当今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但仍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从已有成果来看,多举例式地列举程度副词结构的组合类型,较少归纳组合规则和条件;多研究静态组合,较少探讨入句的动态变化;多共时研究,较少历时研究。本文以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及其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就其组合类型、句法功能、组合规则、入句规则,以及在现代汉语史上的历时演变等方面进行研究。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绪论。阐明选题缘由和意义、研究目标和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交代语料来源。研究范围限定于《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中的37个程度副词。第二章:程度副词及程度副词结构研究综述。介绍前人和时贤在该领域内的研究成果,从本体和应用研究两方面进行分类概述,肯定了成绩,指出了不足。第三章:程度副词结构的组合类型和组合规则。以意义和形式相互验证的方式,对程度副词进行了新的分类,划分出隐较和明较两大类程度副词。全面描写了程度副词F和被修饰成分X的五种组合类型的特点,给出了详尽的程度副词结构类型表,论证了程度副词的量性特征和“FX”组合之间的关系,发现“连续性、模糊性、层次性”是程度副词结构组合的重要语义根据。同时指出,程度副词及其被修饰成分的语音、语体、语篇、比较、情感、定量等六个方面的特征,影响程度副词结构组合的合法性。第四章:程度副词及其结构的句法功能。探讨程度副词及其结构的句法功能,揭示程度副词及其结构充当特定句子成分的一些规则和条件。例如F或“FX”充当主语、“FX”

充当主语的定语的规则;“FX”充当句子特定成分时,其标记词“的、地”的隐现条件;扣合结构“V1得FA地V2”的使用特点和规则等。此外还结合历时考察,发现和解释了某些特殊的语言现象,如“谓词+ 得极、谓词+极了、谓词+得很、谓词+很了”等结构发展和演变的动因。第五章:程度副词及其结构的运用研究。本章第一节系统探讨了程度副词结构的入句条件,发现了五条规则:1、句子信息焦点的适配规则;2、句子信息结构的适配与补偿规则;3、句子主观性(包括主 观情感、主观量和主观语气)的适配规则;4、比较对象的适配规则; 5、语用和认知的补偿规则。第二节以副词“还好”为个案分析对象,兼与“最好”相比较,研究了其语篇功能、语义特点和虚化过程,最后分析了留学生使用“还好、最好”的偏误类型,并提出了教学对策。 第六章:程度副词及其结构在现代汉语史上的发展演变。本章总结了程度副词结构从早期现代汉语到当代汉语的四种演变类型:1、程度 副词的句法位置由前到后的移动;2、程度副词结构的搭配变化;3、程度副词结构中助词的残缺、冗余和替代的变化;4、程度副词句的 程度成分从复现到不复现的演变。并揭示了它们反映的四个演变规律:1、程度副词语义指向的明晰化;2、程度副词语义功能的连续化;3、程度副词结构的形式标志的明朗化;4、程度副词句的程度焦点的单 一化。第七章:结语。概括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及结论,说明了本文的 不足,指出了今后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汉语程度副词研究综述

┊┊ ┊┊┊┊┊┊┊┊┊┊┊装┊┊┊┊┊订┊┊┊┊┊线┊┊┊┊┊┊┊┊┊┊┊┊┊ 第1章绪论 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类副词。虽然各家在副词小类的划分上有不同的看法,但都承认存在程度副词这一类,可见它在整个副词大类中地位稳固。如王力把程度副词分为绝对程度副词和相对程度副词两类,并直接阐述了“凡有所比较者,叫做相对程度副词”、“无所比较,但泛言程度者,叫绝对程度副词”两大定义,后续学者根据王力先生所给出的依据,在语言教学等方面不断的探索进取;朱德熙先生也曾在《语法讲义》(2002)中,根据程度副词的特性,在程度副词的语法应用上给出了一定的依据和理论,为后世的语法教学的实践中铺垫道路。以上的种种迹象都向我们表明,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期,汉语研究的迅速发展,汉语中程度副词的研究早已成为语法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并且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各家的研究主要以语法和语义比较等几个方面而展开的。 1.1程度副词的范围研究 汉语中的程度副词数量并不多。但是在各语法著作中涉及到的程度副词数量各不相同:如丁声树等所著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列举了16个程度副词,朱德熙的《语法讲义》则列举出17个,刘月华等编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中常用的程度副词就有27个,这些都是少数的;在著作中列举程度副词数量多的著作也有不少,如夏齐富在《程度副词分类试探》中就列举出65个,张谊生在《现代汉语副词研究》中列出了89个,所列举的程度副词迄今为止最多的要数张谊生在《现代汉语副词研究》一书中所统计得出的。这样的论著繁多,在此也不一一列举了,但是有一点相同的就是,在各著作所提出的程度副词中,都有“很、最、更、太、比较、”等这几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这些词不会出现在究竟属不属于程度副词之类的问题上,但在夏齐富的文章所提出的“才、竭力、甚至于”等词,是否属于程度副词,我们深表疑惑。夏文认为“‘程度’这个概念是个容量不小的概念,还涉及时间的长短、范围的大小、数量的多少、语气的强弱等等。”[1]如果按照这样的说法,程度副词的数量将数不胜数,通常意义上的范围副词、语气副词等都要包括在程度副词的里面,而且“程度”所指的范围将宽到难以想象的地步。其实程度副词所说的“程度”指的是语言学中最重要的三大语义范畴之一。名词具有空间性,动词具有时间性,程度性则是形容词的本质特征。因此“程度”是专就形容词而言的。语法里的程度副词是形容词量性特征的标记,必须具备修饰形容词的基本句法功能。夏文用例中那些只能修饰动词或动词短语而不能修饰形容词的“竭力、甚至于”等词,根本不具备程度副词的资格。至于“眉毛拧得好像

程度副词

【程度副词】 注意:本文摘自——张道俊,石艳-现代汉语程度副词的基本范围,属于学术资 料,仅供参考阅览,请勿私自挪用!!!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可以区分为基本的与非基本的两类。基本程度副词中,显性相对程度副词42个,隐性相对程度副词8个,一般绝对程度副词43个,感叹绝对程度副词6个,共计99个。非基本程度副词中,带有明显方言色彩的12个,带有明显文言色彩的9个,共计21个。现代汉语程度副词的基本范围在120个左右。 (一)显性相对程度副词 1.表示比较中的最高级:最,最为,顶 2.表示比较中的偏高级:更,更加,更其,更为,尤,尤其,尤为,越发,越加,愈加,愈益,益发,一发(一发不可收拾),特,特别,格外,分外,大大,大为,还(他的皮肤爱过敏,比许多女生还娇气),再(没有比斗一牛再赚钱的买卖了) 3.表示比较中的中度级:较,较为,比较 4.表示比较中的偏低级:略,略略(我的心略略得到一丝安慰,下决心一定要唱好),略微,略为,稍,稍稍,稍微,稍为,稍许,微,微微,些微,不够,还(你好歹还娶上媳妇儿了),多少 (二)隐性相对程度副词 1.表示比较中的最高级:至,至为,不过(喝酒吃牛肉是再好不过了) 2.表示比较中的偏高级:倍,倍加,加倍 3.表示比较中的偏低级:小(曾途经她的单位进去小坐),粗(粗通文墨) (三)一般绝对程度副词 1.表示程度过头:过(吃过热的食物不利于健康),过于,太,太过 2.表示程度极高:极,极顶,极度,极端,极其,极为,绝,绝顶,十二分,万般,万分,异常 3.表示程度较高:很,很是,很为,十分,非常,相当,大,大为,够,怪,挺,老,老大,好生,不胜,颇,颇为,深,深为,甚,甚为,殊(殊觉欣慰),殊为 4.表示程度较低:有点儿,有些,不大,不太 (四)感叹绝对程度副词 1.表示程度极高:太 2.表示程度较高:多,多么,好,好不,何其 二、现代汉语非基本程度副词 (一)带有明显方言色彩的程度副词:倍儿,绷,齁(hou第一声),几多,交关,较比,精,溜,蛮,生,忒,贼 (二)带有明显文言色彩的程度副词:差(稍微;大体。如:差可自慰}天气差暖),笃(很;甚。如:笃信不移;笃爱音乐),或(不可或缺),良,聊(聊表寸心),弥(弥足珍贵),泰(太;过甚。如:简略泰甚;富贵泰盛),无任(非常;十分。如:无任感激;无任欢迎),益(多多益善)

古汉语中的副词

副词,是一种只能充当状语的虚词。在句中一般修饰动词性词语或形容词性词语。现代汉语归入实词,传统语言学归入虚词。 古代汉语中,副词可以在判断句中修饰名词性谓语,这在现代汉语中很少见。《史记·项羽本纪》:梁父即楚将项燕。 《荀子·性恶》:此皆古之良马也。 古汉语副词按照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可以分成: 时间副词 范围副词 程度副词 情态副词 语气副词 否定副词 谦敬副词 指代性副词 一、程度副词 程度副词是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或动作、行为的程度的副词。 (一)表程度高 有“最、大、太、至、极、绝、尤、愈、略、殊、良、甚、孔”等 最、至、极、绝——最高度 大——十分 太(泰)——指程度上超过一定的限度 殊、尤、特——特别、非常 以上词古今意义变化不大 讨论: 1、良 “良”在汉代,与“久”连用,“良久”就是很久 六朝以后,修饰其他词语,“的确”、“很”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史记·商君列传》)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经注·江水) 2、甚: 在六朝以前,既作状语,也作谓语、定语,是形容词。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夫人。”(《战国策·赵策四》) 苛政暴吏,甚于虎也。(《论衡·遭虎》) 六朝以后,才由形容词转变为表程度高的副词。 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其实汉代偶有使用: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贾谊《论积贮疏》) 此外,较为特殊的有“孔”、“重”,一般可译为“很”。 ①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诗经·豳风·东山》) ②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礼记·檀弓下》) (二)表程度不深、轻微 常见的有“少”、“稍”、“略”、“颇”、“微”等,一般可译为“稍微”、“略微”等。先秦一般用“少” 汉代以后才用“略、微、颇”

现代汉语副词研究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2) 一、语气副词的界定 (2) (一)语气副词的定义 (2) (二)语气副词的归属 (4) (三)语气副词与语气词 (6) 二、语气副词的分类 (7) (一)根据语气副词出现的位置分 (7) (二)根据语气副词的意义分 (8) 三、语气副词的分布情况 (9) (一)语气副词的句型分布 (9) (二)语气副词的句类分布 (10) 四、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 (12) (一)改变疑问句的性质 (13) (二)增加语言色彩的鲜明度 (13) (三)增加语言风格的多样性 (13) 五、结语 (14) 参考文献: (14)

试论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的分类、分布及语用功能 学生姓名:段严严学号:20085025008 文学院对外汉语专业 指导教师:栗君华职称:讲师 摘要:语气副词是现代汉语副词的一个次类,是现代汉语表示语气范畴的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也是语法学界常谈常新的研究对象,本文试图从界定、分布及语用功能等方面对语气副词进行探讨,以期可以得出新的结论。 关键词:语气副词;界定;分布;语用功能 Abstract :The modal adverb is one of time adverbs in modern Chinese, is a modern Chinese modal category is an important grammar means, but also grammar platitude is often a new object of study, this article attempts from the modal adverb belong, concept, classification, distribution and pragmatic functions of modal adverbs are discussed, with a view to modal adverbs have new discovery. Key words:adverb; concept; differential; distribution; pragmatic function; word-class status 一、语气副词的界定 语气副词是现代汉语副词的一个次类,是现代汉语表示语气范畴的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也是语法学界常谈常新的研究对象,因此对语气副词的关注毫无疑问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语气副词的定义 首先,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其次,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即其涵义和适用范围。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概念”是对特征的独特组合而形成的知识单元。 可以说任何事物都是有概念的,无论模糊还是精确。从概念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本身所特有的属性或者本质属性就是内涵;而外延则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所覆盖的范围也就是成员的集合。 就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语言材料来看,“语气副词”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王力

最新现代汉语谓词部分练习及答案

词类部分(下)练习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选择并将其标号填在括号内) 1、能带宾语的是()。 A名词B动词C形容词D副词 2、"上来"是() A助动词B判断动词C趋向动词D及物动词 3、"国营、民用、大型"是() A动词B名词C副词D区别词 4、"不、没"都是() A程度副词B时间副词C范围副词D否定副词 5、"很、挺、十分"是() A程度副词B范围副词C语气副词D情态副词 6、"他在黑板上写字"的"在"是() A动词B副词C介词D方位词 7、"着、了、过"是()。 A结构助词B时态助词C其他助词D语气词 8、"哎哟"是() A象声词B语气词C叹词D助词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有二至五个符合题目要求,请选择并将其标号填在括号内)语法这个术语有如下()几个含义 1、代词包括() A人称代词B指示代词C疑问代词D代名词E代动词 2、虚词包括() A介词B区别词C连词D助词E语气词 3、"报告"一词兼() A名词B动词C形容词D连词E代词 4、"和、跟、同、与"兼() A动词B连词C介词D副词E助词 三、判断题 1、下列表述如有错误,请指出错误所在。 (1)现代汉语中只有一个"的"。 (2)现代汉语中只有一个"了" 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标记词所属的词类。 (1)这件事已经讨论过了。(过) (2)天渐渐冷起来了。(渐渐) (3)他正在教室里看书。(正在) (4)自行车他骑出去了。(出去) (5)我拿着-本书。(着) (6)你吃了饭再走。(了)

(7)他是外国人吗?(吗) (8)你应该努力学外语。(努力) (9)他刚才来过。(刚才) (10)最好听的是这首歌。(最) (11)房子上面铺着瓦。(上面) (12)这是一本袖珍词典。(袖珍) (13)老张请我吃饭。(请) (14)幸亏他来。(幸亏) (15)我忽然想起来了。(忽然) (16)这件事很突然。(突然) (17)无论谁都说好。(无论) (18)他连忙说不行。(连忙) (19)问题要彻底解决。(彻底) (20)我们应该历史地分析。(历史) 四、简答题 1、动词有什么语法特点? 2、什么是趋向动词,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助动词,有什么特点? 4、什么是形容词,说明形容词的分类和特点。 5、什么是加词,加词分为哪两类,各有什么特点?形容词和副词,时间名词和副词有什么区别? 6、什么是代词,代词分为哪几类? 7、什么是介词,说明介词的分类和特点? 8、什么是连词,连词有哪些特点? 9、什么是助词,助词分为哪几类? 10、什么是语气词? 11、什么是叹词,什么是拟声词? 12、什么是词的兼类,词的兼类与同音词有什么不同类与词的活用有什么不同?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D 5、A 6、C 7、B 8、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CDE 3、AB 4、BC 三、判断题 1、下列表述如有错误,请指出错误所在。 (1)现代汉语中有结构助词"的"和语气词"的" (2)现代汉语中有时态助词"了"和语气词"了。 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标记词所属的词类。 (1)时态助词(2)副词(3)副词(4)趋向动词(5)时态助词 (6)时态助词(7)语气词(8)形容词(9)时间名词(10)程度副词(11)方位词(12)区别词(13)动词(14)副词(15)副词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与教学研究

yuwenjianshe001@https://www.doczj.com/doc/7e4117312.html, 81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与教学研究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刘建平 摘要:基于对汉语语言的诸多研究, 本文总结了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要点:汉语是一种语序相对固定的语言,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汉语是注重实用性的语言,语句法则与所在语言环境紧密相关;汉语是讲求韵律的语言,节律对语法结构有制约作用。 关键词: 分析型语言 现代汉语 语 法特点 引言 汉语语法包含构词及其运用法则和将词语连成句子的规则,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并掌握现代汉语语法有利于推动现代汉语文学的发展,深化对现代汉语文化的改革,是认识汉语语法规律、发展汉语语法学的关键所在。 一、汉语语法的特点 通过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本文中的观点,笔者认为,汉语语法的特点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本文主要从语法形式、语用及韵律三个角度,深度剖析了现代汉语与印欧语系的不同之处,以求对现代汉语的特点进行全面解析。下面具体详述。 (一) 由“汉语是一种语序相对固定的语言”解释的汉语特点 众所周知,印欧系语言词形、词态形式多样,变化多端,经常以词的不同形态或不同组合来表达不同的意思。但是,就汉语来说,由于其构成的规则性和单一性,词形变化和形态标志较为单一。以下将从两个方面多角度说明该特点。 1.名词、代词的数 汉语中用“一棵树”“一朵花”“一只鸟”“一片云”等量词来表示数,通过数词与量词说明具体数目,而并没有“数”的语法范畴。现代汉语之所以没有“数”的语法范畴,是因为数的语法范畴是针对动词而言的,但在汉语中无 论主语怎样变化,谓语都不会发生改变。举个例子,“他在唱歌”和“他们在唱歌”两句话,虽然主语所指代的群体不同,但谓语都是“唱歌”,没有发生形式上的变化。换句话说,无论是“我”“我们”“孩子”“孩子们”还是“少年”“少年们”,无论所指代的是个人还是集体,即单数或复数(带不带“们”),都无法构成完全的对立。比如说,“孩子在院子里玩捉迷藏”和“孩子们在院子里玩捉迷藏”,虽然一个有“们”一个没“们”,但表达的都是一群孩子一起在玩捉迷藏的意思,在语意上并无差别。也就是说,虽然汉语里的单数和复数(有没有“们”)在单个的词语里表达着不同的意思,但放到整个句子来看,却意义相差不大。如,大多数人在说“我们普遍认为”的时候,要表达的意思其实就是“我认为”,只是为了表达的委婉点儿而用了复数形式。同时,“们”的使用缺乏普遍性。一方面,有些可数名词后不能加“们”,如我们都说“花好香”而不是“花们好香”。另一方面,有些语境下加上“们”就会造成语义的重复,如“我有好多娃娃们”或“那些小狗们太可爱了”。 2.动词的时、体、态 我们都知道,在英语中可将时态分为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和一般将来时。而汉语是否也有与之类似的划分呢?当前尚未得出定论。以三句话来比较:过去时:我昨天看了书。/我昨天看过书。 现在时:我现在在看书。 将来时:我明天会看书。/我明天将要看书。 从上述三句话不难看出,汉语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动词来表示不同的时间。如果只说“我去学校”,那就无法得知说话者是何时去学校了。换句话说,现代汉语中并没有专门的语法时态来表示时间,而是通过时间名词、时间 副词等表达时间的含义。在上述句子中的“了”“的”等词,也不是特定专用的,而可以使用在任何时间状态的句子中。以“了”为例,它只表示事情已完成或实现,并不特用于过去式中。可以说“我昨天看了书”“我今天看了书”,也可以说“我明天看了书以后,就知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怎样生成的了”。《语言与语言学词典》中说:体是“动词的一个语法范畴,用添加前缀、后缀或变化中间元音的方法来表示。‘体’表示的时间概念不多,而是表示所叙述 的动作的类型和动作是否持续。”现代汉语中可以用词汇表示“体”的含义,也可用虚词(如“了、过、的”等)来表达,或者二者兼用。例如下述几句话:普通体:我读书。 进行体:我正在读书。/我读着书呢。/我正读着书呢。 完成体:我读完书了。/我读过书了。/我读了书了。/我已经读了书了。 上述句子中,“了、着、过”等动态助词都是虚词,也可称为动词体的词尾,其中“着”表示持续体,“了”表示完成体,“过”表示经历体。根据前贤的研究,与西方的“体”相同,现代汉语也有“体”的范畴,但它不具有强制性,可以变化。 (二)语序和虚词对句法结构存在不同的制约效果 由于汉语形态结构的单一性,导致了在汉语词语组合成语句时,其结构依赖于虚词和语序。在不同的语句情境下,其含义可能会出现多种变化。例如,主谓结构的短语“纪律严明,立场坚定”,若是改变语序,就变成动宾结构的“严明纪律,坚定立场”。民间有种说法:“江西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这句话就是改变了“不、怕、辣”在句子当中的位置,达到了表达含义层层递进的效果。当然,有些更 DOI:10.16412/https://www.doczj.com/doc/7e4117312.html,ki.1001-8476.2016.02.042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论文

副词修饰名词之分析 摘要:副词, 是较为独特的一种词类, 有人称它是介于实词与虚词之间, 这种说法也未尝不是。的确, 它比较活泼, 它既有虚词那没有实义的特性, 又有实词那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份的功能, 在语言表达 中还是相当微妙有趣的。我们从教科书或常见的语法书上所获得的印象, 只是副词与名词无缘, 不能结合, 在句中只起着修饰限制作用并可充当状语之类的话语。而事实上, 副词修饰限制名词, 包括代词、名词性短语( 以下同) 的现象, 在日常的交际语言中却时有可见, 其功能也大大超越书上所说的范围。 关键词:程度副词名词 一“副词加名词”的概述 现代汉语中对副词的定义是:“副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修饰动词或 形容词,但不能修饰作主宾语的名词。”副词的主要功用是对谓词及整个句子进行修饰、限制或表达各种语气情态。以前大多数人都认为副词只能修饰谓语,不能和名词组合,并且许多现代汉语教材也都把能否受副词修饰作为判定名词词性的一个标准。然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交际的运用,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 却存在着名词前加副词的现象。 副词修饰名词作为现代汉语的一种表达形式, 在上个世纪30 年代就已相当普遍。从鲁迅的.. 十分堂吉诃德.. 到曹禺的.. 顶悲剧.., 再到当前的.. 很淑女..、.. 都厂长了.. 等, 副名组合已由异端渐变为一种较普遍的新兴语言现象。事实证明, 副名组合有独特的语用价值, 有一定的使用范围, 尤其是近二三十年, 副名组合在口头语体

中、书面的文艺语体中被广泛地运用。大量.. 副名结构..的出现, 反映了语言的社会性, 对.. 副名结构..存在的原因要结合汉语史来认识。从历史角度看, 它不但不会消亡, 反有壮大发展之趋势。 二“副词加名词”产生的原因 (一)省略动词 有相当数量的“程度副词+ 名词”是由省略造成的。如:李杰拿起了杜鹃的手,很绅士风度地吻了下去。 以上例子中“很绅士风度”省略了动词“有”。 (二)形容词空缺 形容词空缺是造成“程度副词+ 名词”的重要原因。英语中, 一个词可以通过添加词缀等手段来改变词性,以满足充当不同句子成分的需要。而汉语却缺乏形态变化,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名词没有相应的形容词形式。为了表意的完整,便借用相关的名词来代替。如,那男人的模样,很山东,车子上扭屁股一骑一蹬,更山东了。 (三)部分名词所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本身蕴涵着度量差是造成“程度副词+ 名词”的又一重要原因。如:这是他们最美味的食品。 (四)名词中表示主观感受的词可受程度副词修饰。表主观感受的词主要是“XX 气/ 味”之类(但不包括“福气”),另外还有一些,如“性感”、“书呆子”等。如,你这身儿打扮太土气了。 三、“程度副词+ 名词”的构成 (一)、语法的副词修饰名词 例(1):只两尺布才两元钱仅仅三个学生来了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几组时间副词研究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几组时间副词研究 【摘要】:“总是”与“一直”、“就”与“才”、“再”与“又”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几组时间副词,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却是留学生难以掌握而容易发生偏误的副词。本文对这三组时间副词做全面的详细分析,并结合留学生的偏误进行了分析和教学策略的设计,以期能让他们从理论和实践中更准确快速地掌握每组词的异同之处,运用好这些时间副词。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内容包括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总结了前人对时间副词的研究并指出了研究的不足。第二、三、四部分对这三组时间副词的语义、语法功能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第五部分以留学生日常生活为背景、参考对外汉语教材和课后习题设定了针对这三组时间副词的调查问卷。第六部分通过对问卷进行各项数据统计和分析,对留学生习得这三组时间副词的过程、现状进行了解,并在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收集了HSK动态作文语料系统中的相关例句,对留学生常见的偏误状况进行了分析和归纳。第七部分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本文的分析结果,对时间副词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及教学策略,希望能在以后的实践中改进教学。最后为结语,归纳本文要点并指出今后需要加强深入研究之处。【关键词】:时间副词语法特点正确习得偏误教学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95.3 【目录】:中文摘要8-9ABSTRACT9-11第一章绪论11-141.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11.2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141.2.1时间副词的本体研究11-121.2.2时间副词的教学研究121.2.3本论文拟解决的问题12-14第二章时间副词“总是”和“一直”14-212.1语义分析比较14-172.1.1“总是”“一直”的语义分析14-172.1.2“总是”“一直”的语义比较172.2语法功能分析17-212.2.1“总是”“一直”对动词短语的选择17-182.2.2“总是”“一直”句中的其他时间成分18-192.2.3“总是”“一直”与其他时间成分共现的比较19-21第三章时间副词“再”和“又”21-243.1语义分析比较213.2语法特点比较21-243.2.1作状语和主语之间的关系213.2.2作状语和所修饰的动词之间的关系21-233.2.3作状语修饰形容词233.2.4和数量词之间的关系23-24第四章时间副词“就”和“才”24-284.1语义分析比较244.2语法特点比较24-284.2.1就/才+动词/形容词+(了)24-254.2.2时点名词+就/才+动词+(了)254.2.3时段名词+就/才+动词+(了)25-264.2.4时间副词+就/才+动词+(了)26-274.2.5小结27-28第五章几组时间副词的问卷调查28-325.1问卷调查的目的285.2问卷调查的设计28-32第六章结果分析和讨论32-446.1“总是”和“一直”32-336.1.1习得和使用情况32-336.1.2偏误分析336.2“再”和“又”33-406.2.1“再”的习得情况33-366.2.2“再”的偏误分析36-376.2.3“又”的习得使用情况

汉语中地副词

汉语中的副词 1.副词的意义和种类 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表示程度:很、非常、极、十分、最、顶、太、更、挺、极其、格外、分外、更 加、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几乎、过于、尤其 表示范围:都、全、总、总共、共、统统、仅仅、只、光、净、一概、一律、一 齐、单、单单 表示时间、频率:已经、曾经、早已、刚刚、正、正在、就、就要、将、将要、 曾、刚、才、在、马上、立刻、、渐渐、早晚、从来、终于、一向、向来、从来、总 是、始终、往往、永、赶紧、仍然、还是、屡次、依然、重新、还、再、再三、偶尔、 顿时、终于、常、常常、时常、时时 表示处所:到处、处处、随处、四处 表示肯定、否定:不、没、没有、不用(甭)、必、必须、必定、准、的确、未、别、莫、勿、是否、不必、不曾 表示情态、方式:忽然、猛然、公然、特意、亲自、大肆、肆意、悄悄、连忙、 赶紧、暗暗 表示语气:难道、决、岂、反正、也许、大约、大概、果然、居然、竟然、究竟、 幸而、幸亏、偏偏、明明、恰恰、未免、只好、不妨、索性、简直、就、可、难怪、 反倒、何尝、何必 同一小类的副词,语义和用法不一定都相同,有的差别还相当大。所以,同类副 词在用法上的差别值得注意: 举例来说,“都、只”都表示范围,但是“都”表示总括全部,一般是总括它前 面的词语,而“只”表示限制,限制它后面的词语的范围。例如 “中文(1)(2)(3)(4)班的同学都去了,只中文(5)班的同学没去。” 这一句的“都”所总括的对象是前面的“中文(1)(2)(3)(4)班的同学”,而“只”所限制的范围是后面的“中文(5)班的同学”。当然,“都”在疑问句里也可限制后面的词语。例如:在美国这么些年,你都去过哪些地方?你都点了哪些莱? 即使同样是总括它前面的词语,情况也很复杂。比如: 这些书我都看过了。(“都”总括它前面的“这些书”) 这本书我们都看过了。(“都”总括它前面的“我们”) 这些书我们都看过了。(脱离语境是有歧义的,“都”可以同时总括它前面的“这 些书”和“我们”,也可以只总括它前面的“这些书”和“我们”中的一项。)使用副词须要注意副词的语义指向。语义指向的不同,也常常会引起歧义,须要 认真分辨。比如: 小东东最喜欢大熊猫。 副总理分别会见了两个工商界团体的代表和当地的一些新闻记者。 “最”指向“小东东”指的是在所有的小朋友中,指向“大熊猫”指的是在所有

现代汉语副词“就”和“才”的比较

现代汉语副词“就”和“才”的比较 摘要副词“就”和“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它们在时间、数量、范围等方面的使用中有交叉现象。本文着重从义项、句法、语义和与“了” 的隐现来论述“就”与“才”在时间、数量、范围方面的异同,探究其原因。关键词就才了语义语义指向 “就”和“才”是一对词义复杂,用法灵活的多功能副词,国内外语法界通常把“就”和“才”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相关研究有很多。代表性的研究王还的文章《“就”和“才”》侧重对有关“就”和“才”的的语言事实的描写和说明。他认为“就”字句和“才”字句在语义上是对立的,但在一定语境下可以变得意义相同。从形式上讲,“就”字句和“才”字句中“就”和“才”常常可以互换,但事情并不总是这样,有时我们只看到“就”,看不到相应的“才”,反之亦然。而法国学者白梅丽的文章《现代汉语“就” 和“才”的语义分析》则通过明确“就”和“才”的语法意义对一些问题做出解释,侧重从分布特征和语义特点等方面研究“就”和“才”。后来张谊生《多功能副词“才”的综合研究》从语义焦点与表量作用的角度对这两个副词进行深入考察。认为“就”和“才”是双指副词,“才”的增值强调、减值强调(即主观大量、主观小量)是与其语义指向相关联的。当表示前一种意义的时候,“才”指向其前面的成分;当表示后一种意义的时候,“才”指向其后面的成分,并且两种不同的意义与“才”的两种不同语义指向相关联,因此,“就”与“才”有同有异。张旭《估价副词“就”和“才”的语用过程分析》则着重讨论了“就”、“才”句中出现实际语境和不出现实际语境两种句法条件下“就”和“才”的语用过程。他认为“实际偏离预期”是“才”和“就”的核心意义,而且“从语用的立场看,则可以说,‘就’只 有一种用法,‘才’也只有一种用法。许多词典和汉语语法著作通常把‘就’和

现代汉语语中副词的正确使用

关于副词地意义及种类前面老师已经讲过了,我们不在做讲述,我们组今天主要讲地是副词语法方面地一些知识. 、副词最主要地语法特征即副词都能做状语,有部分程度副词(很、极—好得很,好极了)还能做补语,但副词做状语时在句中地位置究竟是怎样地呢?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一般情况下,语法被分为可移动副词(多音节:如昨天)不可移动副词(单音节词:如刚、才).可移动副词既可以出现在主语或是主题地前面,也可出现在它们地后面;但不可移动副词只能出现在主题或主语地后面—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事例:①昨天我去外婆家了我去外婆家了,昨天;②她刚出差回来≠她出差回来,刚(后者无此说法). 另外可移动副词包括时间副词及观点副词,而不可移动副词则可分为态度及非态度副词. 事例:①今天我不舒服(表时间);②显然她不高兴(表观点);③她静静坐在那(表态度); ④他已经走了(表非态度). 可移动副词出现在不同位置时地不同功能如:学校“原来”打算多盖几间宿舍(意为本来);“原来学校打算多盖几间宿舍(可理解为本来或恍然大悟)”.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副词语法上地特殊应用情况 ㈠副词修饰名词及省略地现象 副词修饰名词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词类活用现象,即副词名词,而名词被活用为形容词.如:①副词指人名词或处所名词:.“很淑女”即可视为形容词,用于形容一些具有典雅气质和风范地女性.“.很阿”、“很东北”、 “很绅士”、“很香港”等用法类似.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②副词抽象名词,此类名词多具有抽象名词抑或多取决于地主观情感(很青春、很现代、很传统)或独一无二地事物(美国、葛朗台:视财如命)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③程度副词时间名词(表时令地名词:春天、中午等)事例:他是一个很春天地人,从来没有什么能够破灭他地希望.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④副词修饰名词地隐含现象(陈一民认为“名词前地副词有一部分是 隐含地动词”),:如:“很有气派”常写作“很气派”;“非常像绅士”常作“非常绅士”;“越来越懂诗意”常作“越来越诗意”;在这里,副词“很、非常、越”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被视为修饰动词“有、像、懂”.:另外“·····化”也表示动词概念地一种形式,一旦失去了词尾“化”,便有可能产生“程度副词名词”如:“他是一个极其家庭地男人”;“他已经变得十分城市化了”.“极其家庭、十分城市”实际为“极其家庭化、十分城市化”地省略.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㈡副词用法地几个实例 ⑴现代汉语副词“才”和“就”时间表达地比较研究 ①“才”地时间表达 :“才”地时间短与时间长两种相反语义——具体时段地衡量 ???你怎么才来?事情发生或结束得晚: 要走久发生:你怎么才来就刚刚,表示事情在前不? :时间晚与时间长——具体是点地衡量 表示事情发生或结束来得晚:“你怎么才来”中“才”表示“来”这一动作发生地时间晚. 注意时间晚不能用时间长来替换,因此“才”地时间短与时间晚两个义项之间不是对立地,不构成反义关系. .“才”地时间晚与时间短两个义项地沟通 表示事情在前不久发生——事情发生地时间距离、说话时间短暂:如“你怎么才来就要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