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第二章发酵技术实践第4课时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Ⅰ)同步备课教学案苏教选修1

高中生物第二章发酵技术实践第4课时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Ⅰ)同步备课教学案苏教选修1

高中生物第二章发酵技术实践第4课时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Ⅰ)同步备课教学案苏教选修1
高中生物第二章发酵技术实践第4课时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Ⅰ)同步备课教学案苏教选修1

第4课时 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Ⅰ)

[学习导航] 1.结合教材P 37,掌握发酵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结合教材P 39~40,学习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际操作技能。3.设计并安装简单的生产果酒及果醋的装置。

[重难点击] 1.掌握发酵作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学习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际操作技能。

3.设计并安装简单的生产果酒及果醋的装置。

一、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

1.发酵技术的应用

(1)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或其代谢产物的过程。

(2)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3)应用:发酵技术在生产单细胞蛋白(如酵母菌)、含醇饮料(如果酒、白酒、啤酒)、发酵乳制品(如酸奶、奶酪)、调味品和发酵食品(如味精、醋、腐乳、泡菜)、甜味剂(如木糖醇、糖精)、食品添加剂(如柠檬酸、赖氨酸)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2.果酒的酿制

(1)原料:各种果汁为原料。

(2)利用技术:通过微生物发酵而制成的含酒精的饮料。

(3)菌种:酿酒酵母菌。

①类型:真核生物,具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②繁殖方式: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温度低时形成孢子,进入休眠状态;温度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繁殖速度快。

③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微生物。

(4)制作原理

①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反应式为:C 6H 12O 6+6O 2+6H 2O ――→酶6CO 2

+12H 2O +能量。

②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反应式为:

C 6H 12O 6――→酶2C 2H 5OH +2CO 2+能量。

3.果醋制作的原理

(1)醋酸菌:又名醋酸杆菌。

①类型:单细胞原核生物。

②繁殖方式:二分裂。

③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

(2)制作原理:在充分供氧的条件下,醋酸菌能将酒精转化为醋酸。

反应式:C 2H 5OH +O 2――→酶CH 3COOH +H 2O +能量。

1.发酵菌种

观察下面酵母菌与醋酸菌结构模式图,比较回答:

(1)酵母菌和醋酸菌在细胞结构方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案 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中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而醋酸菌没有。

(2)酵母菌和醋酸菌的主要细胞分裂方式分别是哪种?

答案 酵母菌主要进行有丝分裂,醋酸菌主要进行二分裂。

(3)酵母菌和醋酸菌发酵场所有何不同?

答案 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醋酸菌是原核生物,只能进行有氧呼吸,全过程均在细胞质中进行。

2.发酵原理

(1)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往往“先通气后密封”,为什么?

答案 通气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密封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2)酒精发酵过程中发生“先来水后来酒”现象,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 酵母菌首先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水,然后进行无氧呼吸才产生酒精。

(3)为什么果酒搁置时间过久会有酸味,而且表面常有一层菌膜?

答案 醋酸菌能将酒精转化为醋酸,所以果酒搁置时间过久,会因醋酸菌的代谢而产生醋酸。菌膜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

(4)醋酸菌进行醋酸发酵时,无论是利用糖源还是酒精,都需要氧气这一重要条件,请说明原因。

答案 醋酸菌是好氧菌,在生活过程中始终需要氧气,如果氧气中断则会引起醋酸菌的死亡。 归纳总结 (1)发酵是通过微生物的培养来大量生产各种代谢产物的过程,包括有氧发酵(如醋

酸发酵、谷氨酸发酵)和无氧发酵(如酒精发酵),发酵不等于无氧呼吸。

(2)果酒的发酵过程分两个阶段——有氧呼吸阶段和无氧呼吸阶段,有氧呼吸阶段的目的是使酵母菌大量繁殖,无氧呼吸阶段是产生酒精的时期。制作过程中产生的酒精更不利于杂菌生长。

(3)醋酸菌是异养需氧菌,对氧气的含量非常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的死亡。醋酸菌能氧化多种有机碳源,其氧化能力随菌种而异。 (4)在糖源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用果酒发酵后产生的乙醇来制造果醋。开瓶后的葡萄酒如果密封不严,很快变酸也是这一原因。

1.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原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果酒和果醋制作分别需要醋酸菌和酵母菌

B.制作果酒或果醋,都需要不断充入氧气

C.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都有气体产生

D.酵母菌和醋酸菌都可以利用糖源进行发酵

答案 D

解析 果酒制作需要的微生物是酵母菌,果醋制作需要的微生物是醋酸菌,A 错误;由于酵母菌要在无氧状态下才能产生酒精,所以在酒精发酵阶段不能通入氧气,B 错误;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始终有气体产生,而醋酸菌在缺少糖源时的发酵过程中无气体产生,C 错误;酵母菌可以通过无氧呼吸将葡萄糖转化成酒精,醋酸菌可以在氧气和糖源都充足的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为醋酸,D 正确。

2.下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H 2O +CO 2 醋酸+H 2O

③↑ ④↑ 葡萄糖――→①丙酮酸――→②乙醇+CO 2

A.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无氧条件下

B.过程①和③都发生在酵母菌的线粒体中

C.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D.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答案 C

解析 过程①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有氧、无氧条件均可以发生;过程②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只能发生在无氧条件下,故A 错误。过程①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过程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在酵母菌线粒体内进行,需要氧气参与,故B 错误。过程④为醋酸发酵

阶段,在醋酸菌细胞内进行,需要氧气参与,过程③也需要氧气参与,故C正确。过程①②③为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最适宜温度范围为18~25 ℃;过程④为醋酸发酵阶段,最适宜温度为30~35 ℃,故D错误。

易错辨析果酒与果醋发酵中,酵母菌和醋酸菌代谢原理的辨析

(1)在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过程中,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大量繁殖,醋酸菌是好氧菌,在代谢过程中需要吸收氧气。

(2)酵母菌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都会产生CO2,醋酸菌在缺少糖源时不产生CO2。

二、果酒、果醋的制作流程

1.果酒、果醋的制作流程及装置分析

(1)实验流程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

果酒果醋

(2)实验装置

①充气口;②排气口;③出料口。

2.果酒、果醋制作的操作要求及结果分析

(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选择新鲜的葡萄,先冲洗,再除去枝梗。

(2)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①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

②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

(3)发酵条件的控制

①装置: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留大约1/3的空间。

②制葡萄酒:关闭充气口;温度控制在18~25 ℃,时间控制在10~12 d左右。

③制葡萄醋:温度控制在30~35 ℃,时间控制在7~8 d左右;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4)果酒、果醋制作结果分析

①酒精发酵的结果检测

a.检测试剂:重铬酸钾。

b.检测条件:酸性条件。

c.实验现象:呈现绿色。

②醋酸发酵的结果检测:可通过检测发酵前后的pH作进一步的鉴定。

1.发酵装置的组成及使用

(1)管口①②③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案①充气口:在酒精发酵时关闭,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充入无菌空气。

②排气口:排出酒精发酵时产生的CO2。

③出料口:用来取样检测和放出发酵液。

(2)排气口胶管长而弯曲,有何作用?

答案防止空气中杂菌污染。

2.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1)冲洗时先去梗还是先冲洗葡萄?为什么?

答案应该先冲洗葡萄再去梗,防止先去梗时损伤葡萄,再冲洗时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为什么冲洗葡萄的次数不能过多?

答案以防将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冲洗掉。

3.发酵条件的控制

(1)葡萄汁充入发酵瓶后,为什么不能超过发酵瓶总体积的2/3?

答案因为有氧呼吸阶段酵母菌需要氧气,保留1/3的体积(空气)可以为酵母菌提供氧气,还可以防止发酵液在发酵过程中溢出甚至引起爆炸。

(2)在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需要控制的温度相同吗?为什么?

答案不相同。因为二者所用微生物不同,果酒制作利用的是酵母菌,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8~25 ℃,果醋制作利用的是醋酸菌,温度应严格控制在30~35 ℃。

(3)为防止杂菌污染,实验中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例如,①先冲洗葡萄再去梗;②清洗榨汁机和发酵瓶并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③果酒发酵过程中拧松瓶盖,而不是拧开瓶盖。

4.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

(1)试分析在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数量、酒精浓度及发酵液的pH分别有何变化。

答案酵母菌数量、酒精浓度先增加后稳定,发酵液的pH先下降后稳定。

(2)制作果酒时经检测发酵液中酵母菌数量适宜,但是没有产生酒精,试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酒精发酵为无氧发酵,可能是发酵瓶密封不严。

(3)试分析在制作果醋时发酵液中醋酸菌的数量、发酵液的pH有何变化。

答案醋酸菌数量先增加后稳定,发酵液pH先下降后稳定。

(4)制作果醋时,醋酸菌不能大量繁殖,试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最可能是氧气不足造成的。醋酸菌是严格的好氧细菌,短时间缺氧就会大量死亡。归纳总结果酒和果醋制作流程和发酵条件的控制

比较项目果酒制作果醋制作

发酵温度18~25 ℃30~35 ℃发酵时间10~12 d 7~8 d

气体控制先通气一段时间后再密封发

酵容器或预留发酵容器1/3

的空间

需不断通入氧气(无菌空气)

杂菌控制①实验材料的冲洗和实验用具的灭菌

②酸性的发酵液具有抑菌的作用

③发酵菌种迅速形成优势种

制作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

果酒果醋

联系制作果醋可在酒精发酵的基础上进行醋酸发酵

3.下面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和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根据图1可知,利用葡萄制作果醋时,必须先进行酒精发酵然后再进行果醋发酵

B.冲洗葡萄时不能次数过多,否则果酒的制作会失败

C.图2中的装置中排气管长而弯曲的目的是防止被杂菌污染

D.制作果酒要关闭充气口、打开排气口,制作果醋时充气口和排气口都要打开

答案 A

解析图1中的流程是酵母菌发酵产生果酒及醋酸菌利用果酒发酵产生果醋的过程,但醋酸菌也可以在糖源和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直接利用糖类进行果醋发酵,A错误。个人用简易装置制作果酒时,所利用的酵母菌来自葡萄皮的表面,所以不能将葡萄冲洗次数过多,否则会冲洗掉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B正确。图2中的排气管长而弯曲的目的是防止发酵液被杂菌污染,C正确。由于酵母菌在有氧呼吸阶段利用的氧气来自装置中的空气,且无氧呼吸阶段需要保持无氧状态,所以无需打开充气口,而发酵过程中都会有二氧化碳产生,所以要打开排气口;醋酸菌属于好氧菌,所以要始终将充气口和排气口打开,D正确。

一题多变

(1)图1中的操作流程中,如果果酒发酵完毕,需要改变什么条件后才能继续进行果醋发酵?答案一是温度,果酒发酵的适宜温度是18~25 ℃,而果醋发酵的适宜温度是30~35 ℃;二是气体的控制,果酒发酵过程中充气口关闭,但果醋发酵过程中要打开充气口。

(2)图2中出料口的作用是什么?如何检验有无酒精的产生?

答案出料口的作用是用来取样,检测有无酒精或醋酸的产生。检验酒精的方法是在酸性条件下在样液中加入重铬酸钾溶液,如果溶液变为绿色,则说明有酒精产生。

4.下列评价果酒和果醋制作是否成功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通过观察相关微生物的存在或数量变化进行鉴定

B.通过向果酒发酵液中加入重铬酸钾试剂进行鉴定

C.通过检测果酒发酵前后发酵液的温度变化进行鉴定

D.通过检测果醋发酵前后发酵液的酸碱度变化进行鉴定

答案 C

解析发酵成功,微生物的数量会增加,A正确。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呈现绿色,B正确。果醋发酵过程中醋酸菌产生醋酸,发酵液pH会下降,D正确。

拓展提升酒精发酵进程的检测

酒精发酵的进程可以通过出料口取样检测,以便及时掌握发酵状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控发酵条件。

(1)酵母菌数量的检测:在整个发酵过程中,酵母菌数量应呈“S”型增长。

(2)酒精含量的检测:正常发酵过程中,酒精含量应先增加后稳定。

1.下列有关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者的正常繁殖都离不开氧气

B.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可以生产酒精,醋酸菌则不能生产醋酸

C.两者都是异养生物,生存都离不开葡萄糖

D.醋酸菌可以以酵母菌的某种代谢产物为原料来合成醋酸

答案 C

解析醋酸菌是好氧型生物,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才能完成其正常的生命现象;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和无氧环境中都能生存,但其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不能满足其繁殖对能量的需求,所以两者的正常繁殖都离不开氧气,A、B正确;醋酸菌在缺乏糖源时,能以酒精为原料合成醋酸,而酵母菌在无氧环境中能产生酒精,C错误、D正确。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进行酒精发酵的过程中,接种酵母菌后,应立即密封

B.在进行酒精发酵的过程中,接种酵母菌后,应先通气一段时间,再隔绝空气

C.为了避免杂菌污染,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接种纯种的酵母菌

D.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最适温度为18~25 ℃

答案 A

解析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可以酿酒,一开始通入空气,酵母菌通过旺盛的有氧呼吸使细胞分裂加快,产生更多酵母菌,这样在以后封闭不通气阶段,才能有大量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酒精;酵母菌发酵的最适温度为18~25 ℃。

3.制作果醋时,要适时通过充气口进行充气是因为( )

A.醋酸菌是好氧菌,将酒精变成醋酸时需要O2的参与

B.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需要O2

C.通气以防止发酵液霉变

D.防止发酵时产生的CO2气体过多而引起发酵瓶的爆裂

答案 A

解析醋酸菌为好氧菌,只有在有氧条件下才可以正常生活。

4.下面是利用微生物制作果酒、果醋的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A→醋酸发酵→果醋

A.制作果酒时,先用清水冲洗掉葡萄皮表面的白色杂菌

B.榨汁前,榨汁机和发酵瓶都需要用体积分数为30%的盐酸消毒

C.A过程是酒精发酵,A过程完成后,只需要提高一定的温度就能进行果醋发酵

D.根据流程图可知导致发酵产物不同的重要因素是温度、时间、菌种等

答案 D

解析制作果酒,用清水冲洗时不能除去葡萄皮表面上的白色杂菌;榨汁前要将榨汁机清洗晾干,发酵瓶需要清洗干净并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A过程是酒精发酵,A过程完成后,需要打开充气口并适当提高温度才能进行果醋发酵。

5.某果酒厂的果酒滞销,预计将生产的部分果酒“转变”为果醋。研究人员设置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其中乙瓶为发酵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果酒时,需要向果汁中接种纯净的________菌种,整个生产过程需要在______条件下进行。(2)在果醋发酵过程中,需要不断向乙瓶中通入无菌空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_______。

(3)可以用________来检验丙瓶中是否含有酒精。在酸性条件下,该物质与酒精反应使溶液呈________色。

答案(1)酵母菌无菌(2)醋酸菌为好氧细菌30~35 ℃ (3)重铬酸钾绿

解析(1)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果酒时,为了提高果酒的品质,需要向果汁中接种纯净的酵母菌菌种,整个生产过程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2)由于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因此,应将发酵温度控制在此温度范围内。(3)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使溶液呈现绿色。

课时作业

[学考达标]

1.下列关于用塑料瓶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了提高果酒的产出量,果汁应尽量装满发酵瓶

B.醋酸发酵阶段应封闭瓶口,防止杂菌污染

C.制作果酒过程中每天需适时打开瓶盖

D.果酒制成后,可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制作果醋

答案 D

解析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出大约1/3的空间,既有利于酵母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又可防止果酒发酵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使果汁溢出;醋酸发酵是需氧发酵,应通入氧气,发酵时应敞开瓶口并在瓶口盖上纱布以防杂菌污染;制作果酒过程中定时拧松瓶盖既可排出气体又可避免杂菌污染;醋酸菌发酵的适宜温度比酵母菌高。

2.下列防止发酵液被污染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

B.发酵瓶要清洗干净,用无水酒精消毒

C.葡萄汁装入发酵瓶后,要密封充气口

D.发酵装置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

答案 B

解析发酵中所用的菌种大多是单一的纯种,整个发酵过程不能混入其他微生物,一旦污染菌种,将导致产量大大下降,甚至得不到产品。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发酵瓶要清洗干净,并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防止器材上的杂菌进入发酵液;装入葡萄汁后,要密封充气口,防止空气中的杂菌进入;发酵装置的排气口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目的是阻挡外界空气中的杂菌进入发酵液。

3.果汁发酵后,检验是否有酒精产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以用重铬酸钾检验

B.需要设计对照实验

C.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检验酒精能出现绿色

D.以上的操作需要加热

答案 D

解析用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实验不需加热。

4.酵母菌培养液常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其主要原因是( )

A.碳源供应太充足

B.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

C.酵母菌代谢旺盛,导致培养基严重缺O2,影响菌体生长

D.葡萄糖不是酵母菌的原料

答案 B

解析酵母菌培养时,外界葡萄糖浓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失水过多,影响代谢甚至死亡。

5.在利用葡萄自然发酵产生果酒的过程中,未经杀菌,但其他杂菌不能生长的原因是( )

A.经冲洗后的葡萄上只有野生型酵母菌无其他杂菌

B.其他杂菌不能利用葡萄汁中的糖作碳源

C.在缺氧和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能生存,其他杂菌不适应环境而被抑制

D.酵母菌发酵产生大量酒精,杀死了其他杂菌

答案 C

解析冲洗的目的是洗去浮尘,在冲洗过程中,杂菌和酵母菌被洗掉的机会是均等的;异养微生物都能利用糖;其他杂菌不能生长的根本原因是其他微生物不适应缺氧和酸性环境。6.乙醇等绿色能源的开发备受世界关注。利用玉米秸秆生产酒精,首先要把秸秆用相应的酶进行预处理,然后用特定的微生物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发酵生产酒精。以下关于处理秸秆的酶、微生物种类和特定的条件的选择正确的是( )

A.淀粉酶、乳酸菌、充足氧气

B.纤维素酶、酵母菌、密封

C.纤维素酶、甲烷杆菌、密封

D.脂肪酶、酵母菌、充足氧气

答案 B

解析玉米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要把它转化为葡萄糖才能被酵母菌利用发酵生产酒精,所以秸秆预处理用的酶应该是纤维素酶。而发酵产酒精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没有氧气时,才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所以要严格密封。

[高考提能]

7.下图中甲是果酒和果醋发酵的装置图,乙是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生的物质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用甲装置制作果酒时,要加入适量的酵母菌,且一直关紧阀a,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

B.用甲装置制作果醋时,发酵后期阀门a要关闭

C.图乙中过程②只能发生在无氧条件下

D.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答案 B

解析由于在制作果酒过程中,第一阶段需要的氧气来自装置中发酵液以上的空气,所以阀门a无需打开;果酒制作过程中,无论是有氧呼吸阶段还是无氧呼吸阶段,都会产生CO2,所以要偶尔打开阀门b,以排出装置中的CO2,A项正确。由于制作果醋所需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好氧菌,所以阀门a要始终打开,B项错误。乙图中过程②是无氧呼吸,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C项正确。有氧呼吸(③)需要氧气条件,醋酸发酵(④)也需要氧气,D 项正确。

8.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如果向培养酵母菌的葡萄糖悬浊液中通入空气。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变化是( )

①乙醇的产量增加②乙醇的产量降低③葡萄糖消耗下降④葡萄糖消耗明显增加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 B

解析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H2O,乙醇的产量降低,而酵母菌数量大大增加,使葡萄糖的消耗明显增加。

9.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发酵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菌种不同,但代谢类型相同

B.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

C.变酸果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的菌落

D.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可用同一装置,但需控制不同发酵条件

答案 A

解析制作果酒的菌种是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制作果醋的菌种是醋酸菌,是好氧菌。10.如图装置可用于生物技术实践的相关实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种装置都可用于果酒的制作

B.利用装置乙制作葡萄酒时,葡萄汁装入发酵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

C.用装置乙制作果酒时温度应控制在30 ℃左右,制作果醋时应适当降温

D.装置乙的排气口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答案 C

解析用装置乙制作果酒时温度应控制在18~25 ℃,制作果醋时温度应控制在30~35 ℃。

11.如图简单表示了葡萄酒的酿制过程,请据图分析:

(1)葡萄酒的酿制原理是先通气进行__________,以增加酵母菌的数量,然后再________获得葡萄酒。

(2)随着发酵程度的加深,液体密度会逐渐变小(可用密度计测量),原因是____________。

(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甲中进行搅拌是为了增加溶氧量

B.在甲中,酵母菌的能量来源将全部消耗

C.甲与乙放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D.揭开丙容器的盖子,可能会有醋酸产生

(4)如果用葡萄酒来制作葡萄醋,请写出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氧呼吸 密封 (2)由于发酵时糖被消耗,产生酒精和CO 2,酒精的密度比糖水低 (3)B

(4)C 2H 5OH +O 2――→酶CH 3COOH +H 2O +能量 30~35 ℃

解析 果酒制作的原理是先通气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以使酵母菌繁殖,增加酵母菌的数量,然后再密封发酵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随着发酵程度加深,糖被消耗,酒精含量增加,酒精的密度比糖水低,液体密度会逐渐降低。在通气使酵母菌大量繁殖时,酵母菌的能量主要来自于葡萄糖,不可能被全部消耗,否则缺少原料,酵母菌不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当氧气充足、糖源不足时,葡萄酒可转化为葡萄醋。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范围是30~35 ℃。

12.某同学利用图1所示装置制作苹果酒和苹果醋,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可分别利用酵母菌和________菌制作果酒和果醋,这两种微生物的主要区别是后者为________(填“厌氧”“好氧”或“兼性厌氧”)微生物。

(2)加入苹果汁时,瓶内要留出大约1/3的空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酵母菌利用苹果汁进行酒精发酵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封充气口后可用________________检测是否有酒精生成。

(4)要利用苹果酒继续发酵生产苹果醋,接种发酵所用菌种后,需要将发酵温度改变为________,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2中能表示装置内液体发酵过程中pH 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

答案 (1)醋酸 好氧

(2)利于酵母菌进行繁殖;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

(3)C 6H 12O 6――→酶2C 2H 5OH +2CO 2+能量 (酸性)重铬酸钾

(4)30~35 ℃ 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5)②

解析 (1)制作果醋所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而醋酸菌是好氧微生物。(2)加入苹果汁时,瓶内要留出大约1/3的空间,可利于酵母菌进行繁殖,同时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3)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可与酒精反应呈现绿色。(4)制作果酒时所需的条件是厌氧、18~25 ℃,而制作果醋时所需的条件是有氧、30~35 ℃。(5)初期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产生的CO 2使溶液pH 略微下降,进行果醋发酵时,产生了大量的醋酸,使溶液pH 快速下降,所以图2中符合条件的是曲线②。

[真题体验]

13.(2015·江苏,24)下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

A.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

B.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 2

C.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J”型增长

D.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

答案 ABC

解析 A 项错,发酵后期,底物减少、酒精浓度增加等因素,都会造成酒精产生速率减慢;B 项错,发酵初期,由于发酵瓶中有氧气,酵母菌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C 项错,发酵后期,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呈下降趋势;D 项对,发酵瓶漏气,会使醋酸菌大量繁殖而形成表面观察到的菌膜。

14.(2014·江苏,24改编)某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发酵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装置可阻止空气进入,用于果酒发酵

B.该装置便于果酒发酵中产生的气体排出

C.去除弯管中的水,该装置可满足果醋发酵时底层发酵液中大量醋酸菌的呼吸

D.去除弯管中的水后,该装置与巴斯德的鹅颈瓶作用相似

答案 C

解析 该装置中注水的弯曲部分可阻止空气进入,能用于果酒发酵,A 正确;果酒发酵产生的CO 2可溶解在弯管的水中,进一步通过水排出,B 正确;醋酸菌是好氧菌,因没有通入无菌空气,去除弯管中的水后也不能满足底层发酵液中醋酸菌的呼吸需求,C 错误;去除弯管中的水后,该装置的弯管部分也能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与巴斯德的鹅颈瓶作用类似,D 正确。

15.(2016·全国甲,39)苹果醋是以苹果汁为原料经发酵而成的。回答下列问题: H 2O +CO 2

③↑

葡萄糖――→①丙酮酸――→②乙醇+CO 2

(1)酵母菌的呼吸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图中过程①和②是苹果醋生产的第一阶段,在酵母菌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其产物乙醇与____________试剂反应呈现绿色,这一反应可用于乙醇的检验;过程③在酵母菌细胞的____________中进行,与无氧条件相比,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增殖速度____________。

(2)第二阶段是在醋酸菌的作用下将第一阶段产生的乙醇转变为醋酸的过程,根据醋酸菌的呼吸作用类型,该过程需要在________条件下才能完成。

(3)在生产过程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发酵温度不同,第一阶段的温度________(填“低于”或“高于”)第二阶段。

(4)醋酸菌属于____________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___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线粒体。

答案(1)细胞质基质重铬酸钾线粒体快

(2)有氧(3)低于(4)原不含有

解析(1)图示中的过程①和②分别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其场所均为细胞质基质;橙红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绿色。过程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其场所分别为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即在酵母菌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与无氧条件相比,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增殖速度快。(2)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因此将第一阶段产生的乙醇转变为醋酸的过程,需要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完成。(3)第一阶段即果酒的制作,所控制的温度范围是18~25 °C,第二阶段即果醋的制作,所控制的温度范围是30~35 °C,所以第一阶段的温度低于第二阶段。(4)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不含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发酵食品与酿造工艺学实验指导

发酵与酿造食品工艺学实验指导书 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室 徐君飞

实验一腐乳的加工 1、实验目的 1.1 掌握豆腐乳发酵的工艺过程。 1.2 观察豆腐乳发酵过程中的变化。 2、原理 豆腐乳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发酵食品,是用豆腐发酵制成。民间老法生产豆腐乳均为自然发酵,现代酿造厂多采用蛋白酶活性高的鲁氏毛霉或根霉发酵。豆腐坯上接种毛霉,经过培养繁殖,分泌蛋白酶、淀粉酶、谷氨酰胺酶等复杂酶系,在长时间后发酵中与腌坯调料中的酶系、酵母、细菌等协同作用,使腐乳坯蛋白质缓慢水解,生成多种氨基酸,加之由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各种有机酸与醇类作用生成酯,形成细腻、鲜香的豆腐乳特色。 早在公元5世纪的北魏古籍中,就有关于腐乳生产工艺的记载“于豆腐加盐成熟后为腐乳”。明李晔的《蓬栊夜话》亦云:“黟(移)县人喜于夏秋间醢腐,令变色生毛随拭之,俟稍干……”。千百年来,腐乳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这是因为经过微生物的发酵,豆腐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而腐乳本身又便于保存。腐乳品种多样,如红豆腐乳、糟腐乳、醉方、玫瑰红腐乳、辣腐乳、臭腐乳、麻辣腐乳等。品种虽多,但酿造原理相同。 发酵豆制品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在发酵过程中生成大量的低聚肽类,具有抗衰老、防癌症、降血脂、调节胰岛素等多种生理保健功能,对身体健康十分有利。 具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浓度、减少患冠心病危险的功能。发酵豆制品中含有丰富的苷元型异黄酮,它是大豆和豆腐中原有的异黄酮经发酵转化的,但比原有的异黄酮功能性更强,且更易吸收。60克豆豉、60克豆酱或100克腐乳就含有50毫克的高活性异黄酮,达到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推荐预防冠心病的每日摄取量。

微生物技术与食品发酵

微生物技术与食品发酵 可以说食品生产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之一。在工业化国家,食品消费至少占家庭预算的20%~30%。食品业范围很广,有专门的行业和职业,还有全球的食品生产和销售的跨国公司,随着运输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食品可运至世界各地,而保鲜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可品尝到一年四季的季节性产品,事实上,食品业正为社会提供高质量,有益健康的食品,不受季节和原产地的限制。 食品链主要开始于农业生产中的作物种植或动物饲养,终止于消费者对他们的利用。除了蔬菜和水果,大不分食品材料需要某种程度的加工如谷类和肉类,农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环节是食品工业,通过他们,相对庞大的,易腐烂的粗制品的农产品,转变成货架上便利而美味的食品和饮料。 充分认识生物技术对满足当今社会对食品需求的潜力,无论对发达或不发达的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食品生物技术包含的内容很广,如提高食品质量,营养,安全性和食品保藏等;它有赖于现代生物知识和技术与食品加工和保险生物工程原理的有机结合。不过单凭生物技术的进步还不能使食品工业发生革命,而经济和消费者接受力,对生屋技术应用和推广也有很大的影响,有时超过技术障碍。 食品和饮料与制药业很不同,他们的产品不停地被消费并受市场调节。许多食品和饮料所投入的研究经费占销售额的不到1%。他们加工容易,加工的方法得不到专利保护。许多食品和饮料是大批量,低价格的,所有对市场的研究与基础研究一样重要。面对市场对食品和饮料需求的日益上升,微生物技术对发酵技术的开发展现出良好的商业前景。 食品和饮料的发酵是通过微生物技术或酶对农产品原料的作用,发生相关的化学反应,使最终产品口味,色泽等发生感官上的改善,产品通常更有营养,更易消化,口味更好,并无病原微生物,无毒害,发酵的食品包括面包,乳酪,泡菜,酱油等。发酵的饮料包括啤酒,葡萄酒,白兰地,威士忌和非酒精饮料如茶,咖啡,可可等。 发展发酵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是防止有机物的腐烂。另一个重要应用是使口味平淡的原料发生感官的,物理的和营养方面的变化,改善风味和维生素成分,使某些植物性的原料获得肉类的质地和口感。现代的发酵技术方法,使产品更易受控制,更稳定,而且更能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对大多数的发酵过程,人们往往忽略了微生物所起的作用。最初的工匠们无意识的控制和利用微生物的作用,仅凭经验但也得到稳定的终产品,公元前800年,埃及人和巴比伦人就从大麦和产于欧洲的黑麦制得的酸面团发酵生产酒精饮料。只有到了现代,微生物在发酵中起作用的本质才被认识到,有些发酵只有微生物起作用,另一些是多种微生物共同起作用,过程十分复杂,机理尚未完全认识清楚。这些发酵工业的进一步研究,现代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应用,食品饮料工业技术必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能具体体现发酵技术应用价值的是以下几方面。 1. 酒精饮料 世界范围的酿造业是当前商业中具有最稳定经济效益的行业。提高转化率或产量以获得高额利润是发展和改进技术的动力。 原材料主要包括两种:糖类物质和淀粉物质,后者需要在发酵前水解成单糖。当这些底物与适当的微生物一起酝酿,提供发酵条件,最终会得到一种液体,它含有很多成分,酒精含量从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几十,由于酸性的pH值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使得产品更加稳定和安全,这类酒可以直接饮用。但人们更习惯存放一段时间,使得他们口感更好,进一步蒸馏可提高酒精浓度,得到各种类型的酒。最常用的发酵微生物是酵母菌,这种微生物可以吸收和利用单糖,如葡萄糖和果糖,将他们代谢成乙醇,可以使乙醇达到高浓度,这里简单介绍葡萄酒,它是世界范围生物技术酿酒工业的主要代表。 葡萄酒大多数销售的葡萄酒是由葡萄品种Vitisvinifera发酵的产品,这种葡萄的种植已推广到全世界,土质对葡萄酒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食品生物技术论文

姓名: ** 班级: *** 学号: *** 指导老师: *** 完成日期:2012****

生物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 [摘要] 目前,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食品原料和微生物的改良,提高食品营养价值及加工性能;二是生产各种功能食品有效成分、新型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三是可直接应用于食品生产过程中物质的转化;四是工业化生产预定的食品或食品的功能成分。此外,在食品生产相关领域,如食品包装、食品检测等方面,生物技术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和深入。它的发展对于解决现存的食物资源短缺问题、丰富食品种类、满足不同消费需求,开发新型功能性食品等均有突出贡献。现以基因工程和酶工程为主要内容,分析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 生物技术基因工程酶工程食品工业应用 [正文]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中及食品加工制造上的应用,涉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以及现代分子检测技术。其中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技术,它能带动其他技术的发展。 基因工程技术是指将外源的核酸分子(目的基因)导入到原来没有这类基因的宿主生物体内,并能持续稳定的繁殖,从而使宿主生物产生新的性状。基因工程的基本程序:①获取所需的目的基因;②把目的基因与选好的载体(如小型环状DNA分子)连接在一起,即重组;③把重组载体转入宿主细胞;④对重组分子进行选择;⑤表达成蛋白,采用合适条件,获得高表达的产品。 自197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和旧金山大学Coken和Boyer两位科学家成功地实现了DNA分子重组实验,揭开了基因工程发展的序幕,人类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操作不同的基因,再接着1982年抗卡那霉素向日葵、1997年克隆羊多莉的诞生...基因工程的兴起和发展,使得转基因生物技术为食品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直接加快了对粮食产量的提高和食品营养的改善,解决了了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温饱问题。 目前,基因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改良食品加工的原料、改良食品微生物菌种性能、应用于食品酶制剂的生产、改良食品加工工艺以及保健食品等。其中,改良食品加工的原料可分为改良动物性食品源和改良植物性食品源。例如为了提高奶牛的产奶量但又不影响奶的质量,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牛生长激素BST注射到母牛上,便可达到提高母牛产奶的目的。为了提高猪的瘦肉含量或降低猪脂肪含量,则采用基因重组的猪生长激素,注射至猪上,便可使猪

高中生物选修1传统发酵技术 知识点总结(经典全面)

选修一知识总结(专题一、二、三、六) (请妥善保存) 专题一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广义发酵→有氧发酵和无氧发酵;狭义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发酵≠无氧呼吸 (一) 果酒制作 1.原理:菌种 ,属于 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 , 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反应式为: ; 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反应式为: 。 2.控制的发酵条件: 。 3.菌种来源:??? 。:。:菌菌种分离获得得纯净的酵母人工培养型酵母菌附着于葡萄皮上的野生自然发酵 4.实验设计流程图 挑选葡萄→冲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果酒 果醋 5.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可通过嗅觉和品尝初步鉴定,并用____________检验酒精存在。可观 察到的现象为 。葡萄酒呈红色的原因: 6.注意事项: (1) 在 、 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多数其它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 一环境而受到抑制,从而在不灭菌情况下,使酵母菌成为优势菌种。 (2)新鲜葡萄的处理: 为防止杂菌感染应先 (冲洗/去枝梗),注意不要反复冲洗,否则酵母菌数 量减少,影响发酵。 (3)为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发酵瓶要用 消毒。发酵液装瓶后保留 的空间,目的是 (4)装置各部件作用 ①出料口: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③___________ : 排出酒精发酵时产生的CO2。 ④排气口连接一个长而弯曲胶管的作用是 ___________ 。使用该装置制酒 时,应该______充气口;制醋时,应该充气口连接____________。 (二)果醋的制作: 1.原理:菌种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为___ ______ 。 当 、 都充足时,醋酸菌将 分解成醋酸; 当缺少 时,醋酸菌将 变为 ,再将 变为醋酸。 反应式为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2.条件:最适合温度为__________,需要充足的______________。 3.菌种来源:可以从食醋中分离醋酸菌,也可以购买。 4.设计实验流程及操作步骤: 果酒制成以后,在发酵液中加入___________或醋曲,然后将装置转移至 _____ 0C 条件下发 酵,适时向发酵液中通入________。如果没有充气装置,可以将瓶盖打开,在瓶盖上纱布,以减 少空气中尘土污染。 5.注意事项: (1)严格控制发酵条件,因为醋酸菌对_______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 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此外,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_________℃,控制好发酵温度,使发酵时 间缩短,又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 (2)有两条途径生成醋酸:直接氧化和以 为底物的氧化。

1 什么是食品生物技术

1 什么是食品生物技术? 食品生物技术(food biotechnology)是生物技术在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和制造中的应用的一个学科。它包括了食品发酵和酿造等最古老的生物技术加工过程,也包括了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来改良食品原料的加工品质的基因、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制造食品添加剂、植物和动物细胞的培养以及与食品加工和制造相关的其他生物技术,如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酶分子的进化工程等。 2 你对食品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发展的地位是什么态度? 3 食品生物技术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参考1) 4 基因工程技术对未来新食品有什么作用? 5 什么是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指将一种或多种生物体的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进行剪接重组,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体内,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表达出新的性状。 6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 ①从供体细胞中分离出基因组DN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将外源DNA和载体分子切开(简称切) ②用DNA连接酶将含有外源基因的DNA片段接到载体分子上,构成DNA重组分子(简称接) ③借助细胞转化手段将DNA重组分子导入受体细胞中(简称转) ④短时间培养转化细胞,以扩增DNA重组分子或将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简称增) ⑤筛选和鉴定经转化处理的细胞,获得外源基因高效稳定表达的基因工程菌或细胞(简称检) 7 理想的基因工程载体应该具备的特征? 1)具有对受体细胞的可转移性或亲和性,以提高载体导入受体细胞的效率。 2)具有与特定受体细胞相适应的复制位点或整合位点,实德外援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遗 传。 3)具有多种单一的核酸内切酶识别切割位点,有利于外源基因的剪切插入。 4)具有合适的选择性标记,便于重组DNA分子的检测。 8 举例说明质粒载体的特点作用? 特点:自主复制性、可扩增性、可转移性、不相容性。(野生型质粒的基本特点) 根据载体的功能和用途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克隆质粒、测序质粒、整合质粒、穿梭质粒、探针质粒、表达质粒。 9 什么是报告基因?常用的报告基因有哪些? 报告基因(reporter gene)是一种编码可易于鉴定的蛋白质或酶的基因,可用于标定目的基因的表达调控,并筛选得到转化成功的生物个体,通常称为转化体。目前常用的报告基因有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cat)、荧光素酶基因(luc)、β-葡萄糖苷酸酶基因(gus)、分泌型碱性磷酸酶基因(seap)、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等。 10 什么是基因探针?常用的制备基因探针的方法有哪些? 带有可检测标记(如同位素、生物素或荧光染料等)的一小段已知序列的寡聚核苷酸。可通过分子杂交探测与其序列互补的基因是否存在。 探针的获取有下列多种方法:①目的基因的同源序列②cDNA③人工合成 11 简述反应基因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与特点? 12 什么是细胞工程?简述其基本原理与技术? 定义: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通过类似于工程学的步骤在细胞整体水平

食品生物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食品生物技术试题 甘肃农业大学12级食品质量与安全-李红科 一、单项选择题 1 通过()和酶工程处理废弃物,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减少环境污染( A )A发酵工程 B基因工程 C蛋白质工程 D酶工程 2 ()是生物技术在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和制造中的应用的一个学科(B) A微生物学 B食品生物技术 C生物技术 D绿色食品 3 在引起食品劣变的因素中(C)起主导作用 A虫害 B物理因素 C微生物 D化学因素 4下列哪些食品保藏方法不属于物理保藏法(B) A脱水干燥保藏法 B熏制保藏法 C冷藏保藏法 D罐藏法 5 细胞工程包括动植物题的体外培养技术、()、细胞反应技术。 A细胞改造 B细胞修饰 C细胞杂交 D细胞衰老 6 自然选育过程中采取土样时主要选择()之间的土壤(B) A 3-10cm B 5-15cm C10-15cm D 10-20cm 7 下列不属于真空冷冻干燥法中冷冻干燥的步骤是(B) A制冷 B高压 C供热 D抽真空 8 食品生产中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是(D) A GMP B ISO C CCP D HACCP 9 下列不属于纯种分离的常用方法的是(B) A 组织分离法 B 单孢分离法 C 划线分离法 D 稀释分离法 10 下列分离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的是(B) A稀释分离法 B划线分离法 C组织分离法 D 单孢分离法11()是采样与生产相近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通过三角瓶的容量进行小型发酵试验,以求得适合于工业生产用菌种(C) A 培养 B 分离 C 筛选 D 鉴定 12 诱变育种是以(C)为基础的育种 A自然突变 B 基因突变 C 诱发突变 D 基因重组 13 在整个诱变育种工作中,工作量最大的是(A) A 筛选 B 分离 C 鉴定 D 培养 14 分子育种是应用()来进行的育种方式(B) A 酶工程 B 基因工程 C 蛋白质工程 D 细胞工程 15 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后的菌株被称为(B) A“蛋白菌” B“工程菌” C “酶菌” D“细胞菌” 16冷冻保藏的温度一般要求在( C )摄氏度 A 1 B-10 C -20 D-5 17 发酵工业中培养基所使用的碳源中最易利用的糖是(A) A葡萄糖 B蔗糖 C淀粉 D乳糖 18(A)是人工配制的提供微生物或动植物生长、繁殖、代谢和合成人们所需要产物的营养物质和原料。 A培养基 B人工培养基 C合成培养基 D天然培养基 19 在引起肉腐败的细菌中,温度较高时(B)容易发育

高中生物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高中生物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2019年3月20日 (考试总分:13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共计 100 分) 1、(5分)在制作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发酵过程中,菌种由原料本身提供的有 ①果酒②果醋③腐乳④泡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分)下列有关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菌种均可来自于自然环境,接种纯净的菌种则品质更佳 B.均需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发酵,果酒发酵温度最高 C.果酒、果醋发酵需无氧环境,腐乳制作需有氧环境 D.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含大量酵母菌,腐乳的“皮”为毛霉菌丝 3、(5分)以下关于泡菜制作过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泡菜制作过程产生的亚硝酸盐有可能转化为亚硝胺,亚硝胺具有致癌作用 B.乳酸菌在无氧的环境下进行呼吸作用,生成乳酸并释放热能 C.接入含有菌种的“老汤”不利于抑制有害菌繁殖 D.泡菜腌制时间的长短会影响亚酸盐含量 4、(5分)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坯要用食盐腌制,其作用是 ①渗透盐分,析出水分②给腐乳以必要的咸味 ③防止毛霉继续生长和杂菌的污染④浸提毛霉菌丝上的蛋白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5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酒精产生醋酸 B.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汁产生酒精 C.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 D.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分泌的蛋白酶和脂肪酶 6、(5分)酒厂利用酵母菌酿酒过程中,经检测活菌数量适宜但却不产生酒精,应采取的措施是A.降低温度 B.隔绝空气 C.加缓冲液 D.加新鲜培养基 7、(5分)下列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显色反应后亚硝酸盐的理化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B.亚硝酸盐经一定方式显色反应后呈玫瑰红色 C.制备样品处理液时,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的目的是除去色素等杂质,得到澄清溶液 D.样品液显色后,通过与己知浓度的标准液比色,可大致估算出样品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8、(5分)右图是果醋和果酒的发酵装置,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发酵前要用70%的酒精清洗 B.排气口能排出酒精发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 C.发酵瓶出料口可以用来取样 D.为得到较多的产物,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 9、(5分)下列关于发酵技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果酒制作的菌种属于真核生物,而果醋制作的菌种属于原核生物 B.果醋制作需要的温度比果酒制作温度高 C.醋酸菌在糖源充足和缺少糖源但有乙醇时都能产生醋酸 D.为了保证腐乳的风味应在加盐腌制时在每层均匀地加入盐分 10、(5分)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原理、方法或选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果醋时,通氧不足或温度过低会使发酵受影响 B.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细菌计数时需借助于显微镜 C.提高玫瑰精油的品质,就需要提高蒸馏温度 D.对提取出的胡萝卜素进行纸层析鉴定,滤纸可放在普通烧杯中 11、(5分)如图是泡菜的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制作泡菜宜选用新鲜的蔬菜,原因是它们所含亚硝酸盐的含量低 B.泡菜风味形成的关键在于调味料的加入 C.制备泡菜的盐水中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1 D.泡菜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 12、(5分)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菌种都是异养生物 B.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菌种,只有乳酸菌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C.制作果酒、果醋、腐乳过程中所需温度最高的是果醋的制作 D.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菌种,只有毛霉是真核生物 13、(5分)下列关于病毒、醋酸菌、毛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病毒与后两者比较,没有细胞结构,遗传物质可能是DNA或是RNA B.醋酸菌是好氧菌,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其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和核仁 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毛霉能产生蛋白酶,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为肽和氨基酸 D.三者在培养过程中,只要培养基中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都能正常生长繁殖14、(5分)制作泡菜、酸菜时,所用菜坛子必须密封,其原因是

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一节发酵与食品加工课后训练

发酵与食品加工 1 发酵是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种生产方式,通常说的乳酸菌发酵是()。 A.固体发酵B.氨基酸发酵 C.厌氧发酵 D.需氧发酵 2 下列关于醋酸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醋酸菌为严格有氧呼吸 B.醋酸菌在有氧或无氧的环境中都能生存 C.醋酸菌能形成芽孢 D.醋酸菌能将淀粉分解成醋酸 3 酒精与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颜色反应为()。 A.红色 B.紫色 C.灰绿色 D.棕色 4 利用酵母菌酿制啤酒,需要先通气,后密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 B.先通气,酵母菌大量繁殖,其种群的增长曲线为“S”型 C.密封后酵母菌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D.密封的时间越长,产生的酒精越多 5 以下不属于发酵的是()。 A.利用需氧型青霉菌生产青霉素 B.缺氧时人的组织细胞产生乳酸 C.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获得酒精 D.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 6 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这层白膜主要是由下列哪种生物的繁殖造成的?() A.酵母菌 B.毛霉菌 C.乳酸菌 D.醋酸菌 7 葡萄酒呈现红色的原因是()。 A.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红色的物质 B.在发酵的最后程序中加入了红色的食用色素 C.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 D.酒精发酵的最终产物C2H5OH是红色的 8 下列哪项操作会引起发酵液受污染?() A.榨汁机只用温水进行清洗,并晾干 B.发酵瓶先用温水清洗,再用75%的酒精擦拭后晾干使用 C.葡萄先去除枝梗,再冲洗多次 D.每次排气时,只拧松瓶盖,不将盖完全揭开 9 下列条件不是酵母菌快速生长繁殖因素的是()。 A.含糖量高的培养基 B.温度20 ℃左右 C.pH=2.5 D.pH=6 10 下列关于发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酵就是无氧呼吸 B.发酵就是发酵工程 C.发酵就是只获得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D.发酵是通过微生物的培养来大量生产各种代谢产物的过程 11 (2010·北京高考理综)在家庭中用鲜葡萄制作果酒时,正确的操作是()。 A.让发酵装置接受光照 B.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 C.向发酵装置通入空气 D.将发酵装置放在45 ℃处

现代食品生物技术重点

◆ 生物技术的确切定义: 人们运用现代生物科学,工程学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知识,按照预先的设计,对生物进行控制和改造或模拟生物及其功能,用来发展商业性加工,产品生产和社会服务的新技术领域。 ◆ 生物技术的构成 ◆ 生物技术各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是基因工程,而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和归宿则是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否则就不能获得产品和经济效益,也就体现不了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优越性。 基因工程的定义: ▼ 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和设计方案, ▼ 以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为理论基础, ▼ 通过将一种生物细胞的基因分离出来或人工合成新的基因, 在体外进行酶切和连接并插入载体分子构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 ▼ 导入到自身细胞或另一种细胞中进行复制和表达等实验手段, ▼ 有目的的实现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物种之间的DNA 重组和转移, 使现有物种在短时间内趋于完善或创造出新的生物特性。 发酵工程的定义 : 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 发酵工程 酶工程 蛋白质工程

利用微生物的某种特性,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工业规模生产的技术. 包括: ①传统发酵(有时称酿造), ②近代的发酵工业如酒精,如乳酸,丙酮-丁醇等 ③目前新兴的如抗生素,有机酸,氨基酸,酶制剂, 核苷酸,生理活性物质,单细胞蛋白等的发酵生产 酶工程的定义 : 酶工程是利用酶所特有的生物催化性能,将酶学理论与化工技术结合而成的一门生物技术。也就是利用离体酶或者直接利用微生物细胞,动植物细胞,细胞器的特定功能,借助于工程学手段来生产酶制剂并应用于相关行业的一门科学。 细胞工程的定义 : 是利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类似于工程学的步骤,在细胞整体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已获得新型生物或特定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蛋白质工程的定义 : 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为基础,运用遗传工程的方法,借助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支持,从改变或合成基因入手,定向地改造天然蛋白质或设计全新的人工蛋白质使之具有特定的结构、性质和功能,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的一种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食品生物技术、海洋生物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发酵食品工艺学(Fermented Food Technology) 课程编号:FFT205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选修 总学时:44,其中(理论学时,20 ;实践学时:24 )学分:2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责任单位:生物食品学院 先修课程: 一、课程性质、目的 发酵食品工艺学是以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发酵基础为支撑,利用微生物细胞的特定性状,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食品、保健品或添加剂的一门科学技术。它不但是支撑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技术,同时也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手段。为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该课程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发酵食品工艺学》以发酵和酿造食品的工业化生产为主,注重现代生物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对各类产品的发酵、酿造技术和食品工业废弃物的生物学处理进行了论述,为学生从事该领域的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熟悉食品发酵与酿造的生产的一般过程,掌握发酵与酿造食品,如酒精发酵与酿酒、氨基酸与有机酸发酵、发酵豆制品、酶制剂等生产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了解食品发酵与酿造工业的发展状况及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情况。 二、课程主要知识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发酵食品的概念二、发酵食品的种类三、发酵食品的特点四、发酵食品的发展历史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发酵食品的概念、种类、特点及发展历史。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重点:发酵、发酵食品的概念 第二章发酵食品与微生物 第一节发酵食品与细菌 一、乳酸菌二、醋酸菌三、枯草杆菌四、棒杆菌 第二节发酵食品与酵母 一、酵母的繁殖方式二、酵母的糖代谢三、常见的酵母种类 第三节发酵食品与霉菌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食品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掌握发酵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的判别方法和用途,生产出优质发酵食品。 重点:发酵食品常用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

1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

1. 运用发酵技术加工食品 【学习目标】 1、简述果酒、果醋、腐乳的制作原理。 2、说出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相关微生物及其代谢特点 3、尝试利用简单装置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 【考纲要求】1.果酒、果醋的制作:B级2腐乳的制作:A级 【基础回顾】 1、发酵是指 。 2、果酒制作利用的微生物是,其来源是,其代谢类型是。最适宜温度一般为。 3、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反应式为, 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反应式为。 4、在果酒的生产中,还广泛使用和等酶制剂,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5、果醋制作利用的微生物是,其代谢类型是,其最适生长温度是。若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其反应式为:。如果以淀粉为原料时需加 和以产生淀粉酶和糖化酶;以二糖或单糖为原料时,需加入等。 6、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腐乳制作的原理是 。其适宜的温度为。工业生产腐乳的三部曲为 加盐的要求,其目的 加料酒的目的 加香辛料的目的 【共同探究】 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一)果酒制作的原理是: 微生物:酵母菌;原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酒精发酵);温度控制:18—25℃。 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反应式为, 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反应式为。 (二)果醋制作的原理 微生物:醋酸菌;原理:醋酸菌的有氧呼吸;温度控制:30—35℃。 若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其反应式 为:。如果以淀粉为原料时需加和 以产生淀粉酶和糖化酶;以二糖或单糖为原料时,需加入等。 (三)实验流程:

挑选葡萄清洗葡萄榨取葡萄汁发酵葡萄汁果酒 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冲洗后去枝梗,以防止葡萄汁流失及污染 2、菌种的来源:。 【思考题1】为什么新鲜的葡萄榨汁前不宜反复冲洗? 3、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4、发酵条件的控制: 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约1/3空间,目的是先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快速繁殖,耗尽氧气后再进行酒精发酵,防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co2造成发酵液的溢出 【思考题2】(10北京卷)在家庭中用鲜葡萄制作果酒时,正确的操作是 A.让发酵装置接受光照B.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 C.向发酵装置通入空气D.酵母菌装置放在45℃处 严格控制温度:18℃—25℃利于酵母菌的繁殖和酒精发酵;30℃—35℃利于醋酸菌的繁殖和醋酸发酵 充气:酒精发酵为无氧发酵,需封闭充气口;醋酸发酵为需氧发酵,需经充气口充气 5、检验果洒的制作是否成功,可嗅味和品尝初步鉴定,还可利用来检测酒精的存在,其原理是。 【注意】 果酒制作和果醋制作过程都需要微生物的参与,但二者所需要的条件不同,如温度、对氧的需求。 果酒制作: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最适温度为20℃ 果醋制作:一直需氧,最适温度为30℃—35℃ 【思考题3】下列关于果酒制作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应先去除葡萄的枝梗,再进行冲洗,这样洗得彻底 B.使发酵装置的温度维持在20 ℃左右最好 C.在发酵过程中,需从充气口不断通入空气 D.由于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不需要对所用的装置进行消毒处理 【思考题4】下列关于用塑料瓶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了提高果酒的产出量,果汁应尽量装满发酵瓶 B.醋酸发酵阶段应封闭充气口,防止杂菌污染 C.制果酒和果醋过程中每天需适时拧松或打开瓶盖 D.果酒制成后,可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制果醋 【思考题5】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相关措施正确的是 A.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造成无氧环境,有利于发酵 B.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h左右打开瓶盖一次,放出CO2 C.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20℃ D.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 二、腐乳的制作 1、实验原理:主要微生物是毛霉。 豆腐中的蛋白质在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作用下水解成肽、氨基酸,豆腐中的脂肪在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脂肪酶作用下水解成甘油、脂肪酸等。 2

食品生物技术(复习专用)

一、名词解释 1、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质粒:质粒存在于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中,是细胞染色体外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 3、限制酶:是可以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每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进行切割的一类酶 4、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 5、酶工程:是指工业上有目的的设置一定的反应器和反应条件,利用酶的催化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催化化学反应,生产人类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于其它目的的一门应用技术。 6、末端转移酶:是一种无需模板的DNA聚合酶,催化脱氧核苷酸结合到DNA 分子的3'羟基端。 7、葡萄糖淀粉酶:又称糖化酶。它能把淀粉从非还原性未端水解a-1.4葡萄糖苷键产生葡萄糖,也能缓慢水解a-1.6葡萄糖苷键,转化为葡萄糖。同时也能水解糊精,糖原的非还原末端释放β-D-葡萄糖。 8、相对酶活力:具有相同酶蛋白量的固定化酶与游离酶活力的比值称为相对酶活力。 9、α-淀粉酶:可以水解淀粉内部的α-1,4-糖苷键,水解产物为糊精、低聚糖和单糖,酶作用后可使糊化淀粉的黏度迅速降低,变成液化淀粉,故又称为液化淀粉酶、液化酶、α-1,4-糊精酶。 10、甲基化酶:作为限制与修饰系统中的一员,用于保护宿主DNA 不被相应的限制酶所切割。 11、葡萄糖异构酶:也称木糖异构酶,能将D-葡萄糖、D-木糖、D-核糖等醛糖可逆地转化为相应的酮糖。 12、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13、补料分批发酵:又称“流加发酵”,是指在微生物分批发酵过程中,以某种方式向发酵系统中补加一定物料,但并不连续地向外放出发酵液的发酵技术,是介

高中生物发酵食品加工

高中生物发酵食品加工2019年3月21日 (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共计 100 分) 1、(5分)下列是有关腐乳制作的几个问题,其中正确的是 ①腐乳的制作主要是利用了微生物发酵的原理,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青霉、曲霉和毛霉 ②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作腐乳,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且不利于毛霉的生长 ③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 ④决定腐乳特殊风味的是卤汤 ⑤腐乳的营养丰富,是因为大分子物质经过发酵作用分解成小而且易于消化的物质 ⑥卤汤中含酒量应该控制在21%左右,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⑥ 2、(5分)下列有关泡菜的制作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的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 A.将新鲜蔬菜与煮沸冷却的盐水(盐和清水的质量比为4:1)混匀装瓶 B.发酵过程始终要保持密封状态,泡菜坛盖边缘的水槽中要始终装满水 C.在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形成玫瑰红色沉淀 D.随发酵进行,亚硝酸盐含量逐渐增加,用比色法可进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3、(5分)下列关于腐乳及腐乳制作的描述,错误的是 A.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产生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 B.含水量大于85%的豆腐利于保持湿度,适宜制作腐乳 C.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让豆腐长出毛霉不需要严格杀菌 D.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是因为其主要含有多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小分子 4、(5分)关于“腐乳的制作”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菌种选择: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乳酸杆菌 B.毛霉生长:豆腐堆积摆放可提高温度,促进毛霉生长 C.加盐腌制:加盐可析出豆腐中全部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 D.密封腌制:卤汤中的香辛料和料酒均有防腐作用 5、(5分)在制作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发酵过程中,菌种由原料本身提供的有 ①果酒②果醋③腐乳④泡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5分)酵母菌、乳酸菌和醋酸菌异化作用的类型依次是 ①需氧型②厌氧型③兼性厌氧型 A.①②① B.③②① C.③②② D.②②③ 7、(5分)下列有关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叙述,正确的是A.菌种均可来自于自然环境,接种纯净的菌种则品质更佳 B.均需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发酵,果酒发酵温度最高 C.果酒、果醋发酵需无氧环境,腐乳制作需有氧环境 D.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含大量酵母菌,腐乳的“皮”为毛霉菌丝 8、(5分)判断以下部位不含有微生物的是 A.洗干净的脸上 B.洗完澡后的皮肤 C.刷完牙后的口腔 D.灼烧之后的灭菌环 9、(5分)关于生活中的生物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发酵技术,在鲜奶中加入乳酸菌可制成乳酸制品 B.制作泡菜的坛子加水密封隔绝空气是为了抑制乳酸菌繁殖 C.白酒的酿造过程中利用了霉菌和酵母菌两种微生物的发酵作用 D.厨师常在夏天将做好的菜肴放在冰箱中冷藏,其目的是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10、(5分)如表为某培养基的配方,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的是大肠杆菌 C.此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不一定是黑紫色 D.此培养基可以用来检测自来水中细菌含量是否符合饮用水标准 11、(5分)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参与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核糖体 B.发酵过程中培养液pH都保持不变 C.制作果酒时瓶口需密封,而制果醋时需要通入氧气 D.果酒制成后可将装置移至温度略高的环境中制果醋 12、(5分)下列有关颜色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蓝绿色 B.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C.细菌分解尿素后,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使得加入的酚红指示剂变红 D.刚果红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形成红色复合物 13、(5分)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腐乳的整个制作过程都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B.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 C.加盐和加酒所发挥的作用相同的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D.卤汤中酒的含量要控制在21%左右 14、(5分)如图是泡菜的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高中生物总结--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含练习)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知识归纳及试题例析 一、知识归纳 1、几种常用发酵菌种的比较 2、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制作中所用菌种及控制条件的比较

3、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制作过程的比较及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 比 较 项目果酒和果醋制作 腐 乳 的 制 作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制 作原理果酒:无氧呼 吸果 醋:有氧呼吸 多种 微生 物发 酵 泡菜制作:乳酸菌无氧呼吸 亚硝酸盐检测:在盐酸酸化条件 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 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 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 红色染料

实 验流程图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 果酒果醋 让豆 腐上 长也 毛霉 →加 盐腌 制→ 加卤 汤装 瓶→ 密封 腌制 操作 提示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防止发酵液被污染;控制好发酵条件。 控制 好材 料的 用 量; 防止 杂菌 污 染。 泡菜坛的选择;腌制的条件;测 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 二、相关试题 1.(2010·北京理综,1)在家庭中用鲜葡萄制作果酒时,正确的操作是() A.让发酵装置接受光照 B.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

C.向发酵装置通入空气 D.将发酵装置放在45℃处 2.下列关于腐乳制作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制作腐乳时只有毛霉发挥作用 B.豆腐的表面长出青色物质则标志着腐乳制作完成 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产生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 D.制作腐乳时加盐是为了促进毛霉的生长 3.下列关于病毒、醋酸菌、毛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病毒与后两者比较,没有细胞结构,遗传物质可能是DNA或是RNA B.醋酸菌是好氧菌,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其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和核仁 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毛霉能产生蛋白酶,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为肽和氨基酸 D.三者在培养过程中,只要培养基中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都能正常生长繁殖 4.(2010·江苏生物,7)下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 B.过程①和③都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 C.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D.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5.(2011·广州一模,6)以下关于生物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需借助胚胎移植技术才能获得克隆牛 B.单倍体育种过程涉及脱分化和再分化

微生物发酵与食品生产

微生物发酵与食品生产 辅导教案1.利用________的方法将特定的基因转移到______中,获得能生产特定产品的__________,再通过工程菌的________技术生产出大量的以前难以得到的各种产品。 2.发酵是指在________利用________________大量生产和积累特定____________的过程。发酵食品是指把____________利用____________生产和加工制作的食品。 3.现代发酵生产的工艺流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物等阶段。 4.发酵过程中,要及时检测培养液中的________、______等,控制发酵进程。还要及时添加必需的______,以满足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同时,要严格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发酵条。参考答案 1.基因工程微生物基因工程菌发酵培养 2.一定条下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代谢产物或菌体农副产品原料发酵方法 3.菌种选育菌种的扩大培养培养基配制及灭菌 接种发酵分离和提纯 4.菌体浓度产物的含量营养成分温度pH溶氧量

1.微生物有哪些类群? 答案: 分类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代表生物病毒无细胞 结构主要由核酸 和蛋白质衣 壳组成寄生植物病毒、 动物病毒、 噬菌体 原核生 物界单细胞原核细 胞结构寄生、腐 生、自养细菌、蓝藻、 放线菌 真菌界单细胞或 多细胞真核细 胞结构腐生、 寄生酵母菌、 霉菌等

原生生 物界单细胞真核细 胞结构寄生、异 养、自养衣藻、变形 虫、疟原 虫等 2.微生物需要哪些营养? 答案: 营养物质主要种类功能 碳2、NaH3、糖类、脂肪酸等提供微生物合成有机物的碳元素 氮分子态氮、氨、铵盐、硝酸盐、尿素、牛肉膏、蛋白胨为微生物合成含氮物质提供氮素 生长因子维生素、氨基酸、碱基(嘌呤、嘧啶)提供合成核酸、酶的原料 水—溶剂和生化反应的介质 无机盐P、S、g、Fe、、a、、n、Ni、u、I、Br等酶的成分、调节渗透压 3.影响发酵过程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温度

发酵食品工艺学复习

第一章酱油的生产技术:1、酱油发酵中主要微生物及其在酱油酿造中的作用 2、固态低盐法酿造酱油的工艺流程及关键步骤 3、酱油颜色与风味等的形成机理(重点) 酱油:是以植物蛋白及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经过微生物酶的作用,发酵水解生成多种氨基酸及各种糖类,并以这些物质为基础,再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具有特殊色泽、香气、滋味和体态的调味液。 酿造酱油: 以蛋白质原料和淀粉质原料为主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泽、香气、滋味和体态的调味液。 按发酵工艺分为两类: 1)高盐稀态发酵酱油:①高盐稀态发酵酱油②固稀发酵酱油 2)低盐固态发酵酱油 配制酱油: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成的液体调味品 ( 配制酱油中的酿造酱油比例不得少于50%。配制酱油中不得添加味精废液、胱氨酸废液以及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氨基酸液 ) 化学酱油:也叫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是以含有食用植物蛋白的脱脂大豆、花生粕、小麦蛋白或玉米蛋白为原料,经盐酸水解,碱中和制成的液体调味品(安全问题:氯丙醇。) 生抽——是以优质的黄豆和面粉为原料,经发酵成熟后提取而成,并按提取次数的多少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老抽——是在生抽中加入焦糖,经特别工艺制成浓色酱油,适合肉类增色之用。

酱油酿造的原料包括:蛋白质原料、淀粉质原料、食盐、水、其他辅助原料(重点)酿造酱油的主要微生物:酱油酿造主要由两个过程组成,第一个阶段是制曲,主要微生物是霉菌;第二个阶段是发酵,主要微生物是酵母菌和乳酸菌。 用于酱油酿造的霉菌应满足的基本条件:1)不生产真菌毒素、2)有较高的产蛋白酶和淀粉酶的能力;3)生长快、培养条件粗放、抗杂菌能力强;4)不产生异味。 一、曲霉 1、米曲霉 ?是生产酱油的主发酵菌。 ?碳源:单糖、双糖、有机酸、醇类、淀粉。 ?氮源:如铵盐、硝酸盐、尿素、蛋白质、酰胺等都可以利用。 ?基本生长条件:最适生长温度32-35℃,曲含水48%-50%,pH约6.5-6.8,好氧。 ?主要酶系:蛋白酶、淀粉酶、谷氨酰胺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 ?蛋白酶分为3类: ——酸性蛋白酶(最适pH3.0) ——中性蛋白酶(最适pH7.0) ——碱性蛋白酶(最适pH9.0-10.0 2、酱油曲霉 ?酱油曲霉分生孢子表面有突起,多聚半乳糖羧酸酶活性较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