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稻田养蟹:稻田养蟹技术

稻田养蟹:稻田养蟹技术

稻田养蟹:稻田养蟹技术

稻田养殖在近年来是一种兴起的生态养殖模式,好处很多,也节省成本,养殖效益也是大大的提高,今天就来说说稻田养蟹的养殖技术。

图:稻田养蟹

稻田设施建设

稻田养蟹,亩产水稻可达450公斤以上,蟹10公斤。养蟹的稻田要求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保水力强、土质肥沃的中熟晚粳或杂粳田块,常年不脱水的沤田也可。应加高加固养蟹稻田的四周田埂,埂高66厘米、壅土夯实,防止漏水逃蟹。在田块四周开挖复堆河,复堆河埂2~3米,河宽3米,深1.5米,坡比1∶2。面积较大的田块中间要开挖蟹沟,沟宽沟深均为50厘米,总体可开成日、田、围等形状,其面积占总面积的10%~15%。

稻田养蟹需建设围栏防逃设施和进排水口防逃设施。一是建钙塑板防逃墙。可选用抗氧能力较强的钙塑板沿田块四周围栏,板埋入土下10~20厘米,高出地面50厘米左右,外侧用木桩支撑,2块钙塑板之间用细铁丝紧紧接牢,四角做成圆弧形。这种防逃墙具有运输安装方便、造价低、效果好等优点,一般可使用2~3年。

二是芦柴泊与塑料薄膜(或油毛毡)结构防逃墙。将质量较好,80~100厘米宽芦柴箔沿田块四周埋入土下5厘米左右,外侧每隔2米用一根木桩固定,木桩入土15厘米以上,内侧用细铁丝将市售塑料薄膜(油毛毡)固定在柴箔上,薄膜(或油毛毡)埋入2~3厘米,出土48厘米左右,整个防逃墙上端可向内有所倾斜。这种防逃墙成本很低,但不大抗风,要及时维修更换,使用年限一般只有1~2年。也可直接将双层薄膜或油毛毡固定木桩围栏防逃,其效果较差。

三是进排水口的设置。根据螃蟹的洄游习性,为便于捕蟹,进水口最好设在田块的西北方或西方,排水口设在东南方或东方。进排水口地基要夯实,铺上一层扁砖后,上置直径40厘米的水泥管,用水泥砂石砌成,其间衔接要无间隙,进水口最好做成弯曲状。进排水口要用聚乙烯网片密封,再建一道竹栅,并加盖网片,预防螃蟹从进排水口逃跑。

稻田水质调节

水稻品种以汕优63、南优6号、六优1号、武育粳3号、盐粳187、盐粳235等为宜。

稻田施基肥养蟹稻田在秧苗移栽前要施足基肥,基肥品种以有机肥为好,最好是饼肥,时效长,效果好。一般可亩施人粪尿250~500公斤,饼肥150~200公斤,缺少有机肥的地区也可用无机肥补充,总施用量以基本保证水稻全生育期的生长需要为宜。

秧田栽插秧苗移栽前2~3天,对秧苗施一次高效农药,以防水稻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通常采用浅水移栽,宽行密株栽插,发挥边际优势,提高水稻产量。秧苗栽后的一个星期内,特别是秧苗返青前,要尽量减少螃蟹进入秧田,以免影响秧苗成活。

水质调节养蟹的稻田水中溶氧一般需保持在每升5毫克以上,酸碱值为7.5~8.5。秧苗移栽入大田时田中水位在20厘米左右,以后随着水温的升高和秧苗的生长逐步提高水位至60厘米。5月份以后每隔7~15天换水一次,高温季节2~3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20厘米左右,换水时应注意田内外水温差不能超过3℃~5℃,并避免在螃蟹潜伏休息和最佳摄食期间换水。

稻田管理养蟹的稻田一般全年生育期只施1~2次追肥,每次每亩用尿素2.5公斤左右。

苗种放养规格

清田消毒苗种放养前一个月左右,将复堆河及蟹沟内的水排干,曝晒数日,再放水5~10厘米,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加水溶化,不待冷却即全池遍洒。放蟹前还应暂养鱼试水,检验药性是否完全消失。

放养时间稻田培育成蟹,一般在2~4月份,水温达5℃~10℃时,选择一个晴天,将蟹种放入复堆河内。稻田培育幼蟹,通常在5~6月份放蟹苗入复堆河内(稻田不宜鱼蟹混养)。

规格及密度稻田培育成蟹一般以放养每公斤60~150只的蟹种为宜。放养密度根据稻田情况灵活掌握,以亩放2.5~5公斤为宜。同一块田内最好放养同一规格的蟹种,不同规格蟹种混养时,饲料投喂一定要十分充足。对水质调节比较困难的田块,也可搭养少量鲢鳙鱼,一般每亩复堆河放养1公斤左右鲢鳙仔口鱼种。稻田培育幼蟹以每亩放250克左右大眼幼体为宜。

日常饲喂管理

饵料投喂培育幼蟹的田块,要先肥水后放苗,蟹苗下田后,每天投喂1~2次豆浆或蛋黄,泼洒均匀。一星期后,逐渐改投糊状饲料,如豆饼糊、菜饼糊、麦麸糊、南瓜糊、甘薯糊及一些动物内脏剁成的糊等,并投喂足量的水草,蜕壳期间在饲料中添加适量蜕壳素。

培育成蟹的田块按放养50克蟹种投放50~100公斤活螺蛳到复堆沟内,让其自行产卵繁殖供螃蟹食用,并适当投喂一些浸泡或煮熟的小麦、玉米等植物性饵料,和增放一些绿萍。7~10月份是螃蟹生长的旺盛期,投喂饲料要做到量足、营养全面、新鲜无污染,投喂充足的动、植物性饵料,如螺蛳肉、蚌肉、蚕蛹、鱼虾、动物尸体、屠宰下脚料及水草、麦、谷、饼类等。蟹蜕壳前后要在饲料中添加蜕壳素,也可适当增喂一些蛋壳粉、骨粉、虾壳粉等含钙多的饵料。11月份以

后,水温逐渐下降,可酌减投饵量。每天投饵量需根据水温及上一天螃蟹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一般为蟹体重的5%~10%。投饵次数为一日2次,上午6~8时投喂1/3,下午6时左右投喂2/3,投喂地以沟河边的浅水倾坎上为好。投喂应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日常管理主要是巡田检查,每天早晚各一次,查看防逃设施是否破损,进排水道是否漏水,观察螃蟹的摄食、蜕壳、生长情况,及时清除适和腐烂变质的残饵。

在稻田养蟹的时候要注意科学的喂养,时常的关注蟹的生长情况,注意蟹的精神状态,发现有疾病应该立即采取措施,避免损失的产生

稻田养蟹技术2012-12-12

常规稻田养蟹技术 稻田养蟹是在水稻田养殖河蟹的一种生态种养模式。在此模式中,充分利用稻田水位浅、水温高、溶氧充足、饵料丰富、能为河蟹提供栖息避害场所等生态条件;河蟹生长活动能清除稻田杂草,减轻虫害发生,减少农药化肥使用,还能够起到疏松土壤和肥田作用,实现水稻优质高产及河蟹质量安全,它具有养殖周期短、投资风险小、发病率低、稳粮增效、综合效益较好等显著特点。 一、稻田准备 1.稻田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保水力强,土质以砂壤土最适宜,面积以2~10亩为宜。 2.开挖蟹沟。在田块四周距埂1~2米处挖宽2~3米的复堆河,河深1米。河中建“暗岛”供蟹打洞、进食和蜕壳,一般低于水面10厘米。在面积大的田块中间开挖呈“日”“田”等形状,宽、深均为50厘米的蟹沟,沟沟相通,面积约占10% 。 3.加固田埂。利用挖沟取的土加高培厚田埂,稻田田埂做到高0.8~1.5米左右为宜。 4.安装进出水口。进出水口分别建在田块两端,用函地基要夯实,进排水口用聚乙烯网片密封,再建一道竹栅加盖网片,防蟹外逃。 二、河蟹养殖 1.清田消毒。苗种放养前1个月,将复堆河及蟹沟内的水排干,曝晒数日,再灌水5~10厘米深,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对水全池泼洒。

2.苗种放养。养殖成蟹的,一般在3~4月,水温5~10℃时,选晴天将10克左右规格的蟹种约5公斤放入复堆河内;培育幼蟹的,通常在5~6月将蟹苗放入复堆河内。同一田块内尽量放养同规格的蟹种,不同规格的蟹种混养时,饲料投喂一定要充足。 3.投喂饵料。河蟹昼伏夜出,怕强光,爱安静,水温10℃以上开始摄食,15℃左右蜕壳生长,20℃~28℃生长旺盛。 稻田中有一定的生物饲料可供河蟹摄食,但要取得高产、高效必须喂一定的人工饲料。人工饲料有动物性饲料(小杂鱼、小虾、螺蛳肉等)、植物性饲料(小麦、蚕豆、玉米、马铃薯、水草等)。日投饵量在河蟹重的3%~8%,根据河蟹的不同生长阶段及每天的吃食情况加以调整。饵料投喂在浅水斜坎上,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每天上午8时左右投喂饵料1/3,其余饵料下午6时左右投喂。 养殖成蟹的田块,在清明节前后放养一定数量活螺蛳到复堆河内,让其自行产卵繁殖供河蟹食用,并适当投喂一些浸泡过的小麦、玉米等饵料。3~5月,要多投喂粉碎的小鱼虾、螺蛳肉等;6~8月应多投喂植物性饲料,除玉米、小麦等煮熟投喂外,还可增加南瓜、山芋等;9~10月是河蟹育肥阶段,应多投喂动物性饲料河精饲料。蜕壳前后在饲料中添加适量蜕壳素,或蛋壳粉、骨粉、虾壳粉等含钙多的饵料,蜕壳时不要在暗岛上投食,防止河蟹因觅食而残杀“软壳蟹”。11月水温下降后酌减饵量;培育幼蟹的田块,要先肥水后放苗,蟹苗下田后,每天泼1—2次豆浆或蛋黄,7天后逐渐改投糊

稻田养蟹技术

稻田养蟹技术 摘要:稻田养殖利用稻田浅水环境辅以人工措施,既 种稻又养殖,将种植与养殖有机结合,种养共生互利,本文 介绍了稻田养蟹技术。 2000 年洮北区开始稻田养蟹,稻田养蟹具有以下优点: 促进水稻增产,河蟹田中活动减少漏水,提高水温,促进水 稻生长;收获河蟹,稻田水层浅,水温较高,天然饵料较 富,适合发展稻田养蟹;除草防病、生物防虫、培肥地力。 1 稻田养蟹对水稻栽培技术要求 1.1 合理选择品种 选择合适熟期、叶片直立、茎秆粗壮、耐肥抗倒的水稻 1.2 培育壮秧 适时早育苗,加强苗期管理,预防立枯病,培育水稻壮 秧。盐碱地育苗土要求调酸后 pH 值稳定在 4.5~5.0,机插播 种量为芽种 450g/m2 。 1.3 插前封闭,适时早插 本田耙地基本平整后,进行常规药剂封闭除草。要适时 早插,促进水稻早生快发,早放河蟹入田,增加水稻和河蟹 的共生期,在此期间尽量减少农事活动。在水稻返青后,结 合施返青肥,还要用 1 次除草剂,这样的稻田只有在除草剂 安全间隔期后才能放河蟹。 1.4 科学施肥 中图分类 t=r. 号: S966 文献标识码: A 口 号、 高优品种,如白粳 1 号、长白 9 口 号。

1hm2施25t农家肥、过磷酸钙600kg,尿素100kg,硫 酸钾100kg ,硫酸锌25kg作底肥。其余氮肥要在水稻返青见蘖时及早追入。河蟹放入稻田后原则上不再施化肥,必须追肥时可用尿素,少量多次,要先溶于水,然后全田泼施,每次1hm2 用量不超过40kg。 1.5 水稻病虫害防治 水稻病虫害防治以生态防治为主,施用农药应选用高效 低毒低残留品种,忌用高毒剧毒农药,严格掌握药物浓度,切忌加大剂量。 2稻田养蟹田间工程 2.1 暂养池工程 般1hm2养蟹水田暂养池面积在1000m2,暂养池要平 整,进排水要自成体系,暂养池深度 1.5m,保持水位30~50cm。 2.2 田间工程 田间整地时要挖环形、田字或井字形沟,一般沟距埝埂 1m,沟深0.5m,宽0.5?1m,面积占稻田的5%?10%。挖沟的土方叠在埝埂上形成坝埂并夯实。 2.3 防逃设施工程防逃是稻田养蟹的关键环节之一。坝埂要坚实,坝 埂高 0.7?0.8m,顶宽0.5m,坡度1:1.25,不能过陡;扣蟹防逃墙 是在养蟹稻田的四周用90cm宽塑料布,埋入地下30cm,压 实,地上部剩60cm,上边用草绳或尼龙绳往田外方向卷,在防逃膜外侧每隔1m 插入1 个木桩、竹片或竹竿等,用细铁丝固定,防逃墙拐角处要建成弧形,塑料布接头要避开拐角处,以防河蟹攀爬。在每个进排水口的内外两侧设置防逃网,坝埂外沟内设置袖网捕捞逃逸的河蟹。 3扣蟹养殖技术

稻田养蟹:稻田养蟹技术

稻田养蟹:稻田养蟹技术 稻田养殖在近年来是一种兴起的生态养殖模式,好处很多,也节省成本,养殖效益也是大大的提高,今天就来说说稻田养蟹的养殖技术。 图:稻田养蟹 稻田设施建设 稻田养蟹,亩产水稻可达450公斤以上,蟹10公斤。养蟹的稻田要求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保水力强、土质肥沃的中熟晚粳或杂粳田块,常年不脱水的沤田也可。应加高加固养蟹稻田的四周田埂,埂高66厘米、壅土夯实,防止漏水逃蟹。在田块四周开挖复堆河,复堆河埂2~3米,河宽3米,深1.5米,坡比1∶2。面积较大的田块中间要开挖蟹沟,沟宽沟深均为50厘米,总体可开成日、田、围等形状,其面积占总面积的10%~15%。 稻田养蟹需建设围栏防逃设施和进排水口防逃设施。一是建钙塑板防逃墙。可选用抗氧能力较强的钙塑板沿田块四周围栏,板埋入土下10~20厘米,高出地面50厘米左右,外侧用木桩支撑,2块钙塑板之间用细铁丝紧紧接牢,四角做成圆弧形。这种防逃墙具有运输安装方便、造价低、效果好等优点,一般可使用2~3年。 二是芦柴泊与塑料薄膜(或油毛毡)结构防逃墙。将质量较好,80~100厘米宽芦柴箔沿田块四周埋入土下5厘米左右,外侧每隔2米用一根木桩固定,木桩入土15厘米以上,内侧用细铁丝将市售塑料薄膜(油毛毡)固定在柴箔上,薄膜(或油毛毡)埋入2~3厘米,出土48厘米左右,整个防逃墙上端可向内有所倾斜。这种防逃墙成本很低,但不大抗风,要及时维修更换,使用年限一般只有1~2年。也可直接将双层薄膜或油毛毡固定木桩围栏防逃,其效果较差。

三是进排水口的设置。根据螃蟹的洄游习性,为便于捕蟹,进水口最好设在田块的西北方或西方,排水口设在东南方或东方。进排水口地基要夯实,铺上一层扁砖后,上置直径40厘米的水泥管,用水泥砂石砌成,其间衔接要无间隙,进水口最好做成弯曲状。进排水口要用聚乙烯网片密封,再建一道竹栅,并加盖网片,预防螃蟹从进排水口逃跑。 稻田水质调节 水稻品种以汕优63、南优6号、六优1号、武育粳3号、盐粳187、盐粳235等为宜。 稻田施基肥养蟹稻田在秧苗移栽前要施足基肥,基肥品种以有机肥为好,最好是饼肥,时效长,效果好。一般可亩施人粪尿250~500公斤,饼肥150~200公斤,缺少有机肥的地区也可用无机肥补充,总施用量以基本保证水稻全生育期的生长需要为宜。 秧田栽插秧苗移栽前2~3天,对秧苗施一次高效农药,以防水稻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通常采用浅水移栽,宽行密株栽插,发挥边际优势,提高水稻产量。秧苗栽后的一个星期内,特别是秧苗返青前,要尽量减少螃蟹进入秧田,以免影响秧苗成活。 水质调节养蟹的稻田水中溶氧一般需保持在每升5毫克以上,酸碱值为7.5~8.5。秧苗移栽入大田时田中水位在20厘米左右,以后随着水温的升高和秧苗的生长逐步提高水位至60厘米。5月份以后每隔7~15天换水一次,高温季节2~3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20厘米左右,换水时应注意田内外水温差不能超过3℃~5℃,并避免在螃蟹潜伏休息和最佳摄食期间换水。 稻田管理养蟹的稻田一般全年生育期只施1~2次追肥,每次每亩用尿素2.5公斤左右。

稻田养蟹技术

稻田养蟹技术 稻田养蟹是一种古老的农业技术,它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中国是稻田养蟹技术的发源地。在中国,稻田养蟹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地区看到它的踪影,比如江南地区,早在春秋时期就有稻田养蟹技术。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在江南,人们将淡水蟹育在稻田里,用以保护河岸和河道,以防止一些植物的残饰。据说,这种古老的养殖方式在当时得到了普遍的认可,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农业技术。 时至今日,稻田养蟹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现代性的养殖方式,在适宜的地区,人们仍然在使用它。现在,稻田养蟹不仅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技术,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科学合理的、环境友好的、高效的农业技术。稻田养蟹技术在农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稻田养蟹技术的优势 稻田养蟹技术的优势之一是它比传统的养殖方式更具有环境友 好性。稻田养蟹使用的技术和方法都非常节能,可以有效地减少能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另外,稻田养蟹技术还具有有利的病虫害控制效果,有助于增加产量、提高品质。 稻田养蟹技术的另一个优势是,它可以有效地增加稻田的产出,提高稻田的收益。由于稻田养蟹技术可以产生双份收入,即稻子收入和蟹肉收入,因此稻田的产出和收益都会有所提高。此外,稻田养蟹技术还能够有效保护农业生态,起到促进农作物生长的作用,促进农

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稻田养蟹技术的实施情况 稻田养蟹技术已经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根据有关部门最新公布的报告,截至2020年2月,中国稻田养蟹技术已经在55个省份使用,其中前20名排名有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江西、四川、湖北、广东、贵州、山东、河南、海南、广西、福建、云南、河北、辽宁、黑龙江、吉林和宁夏。 实施稻田养蟹技术的推动因素非常多,其中最主要的有政府的支持、企业的投资、农民的参与等。各级政府都在大力支持稻田养蟹技术的实施,并加强相关的政策和技术支持。企业和农民也都在积极参与其中,企业投资了大量的资源来推动稻田养蟹技术的发展,而农民们也在积极实施稻田养蟹技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 四、发展前景展望 稻田养蟹技术在当前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其在农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它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和问题,如过度污染、病虫害流行、养殖方式不合理等。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加大投入,加强技术科研,推广更加环境友好的养殖技术,改进养殖方式,提高养殖效率,促进稻田养蟹技术实施的更好发展。 总之,稻田养蟹技术是一项古老而又现代的农业技术,在农业发展中尤其重要,并在得到广泛应用。为了进一步发展稻田养蟹技术,应该加大投入,开展更多的技术科研,促进稻田养蟹技术的更好发展。

稻田养殖河蟹综合种养殖高产技术措施- -

稻田养殖河蟹综合种养殖高产技术措施 摘要:(1)加固田埂,配置沟凼。选择水源充足,天旱不干,暴雨不淹,不会水冲的冷浸田、滂泥田等潜育性稻田和低洼稻田作为养蟹田,加高加固田埂,使田埂高60-70厘米,宽50-70厘米,捶紧夯实。合理配置沟凼,一般垄作田,蟹沟较多,沟凼面积要达到稻田面积的10%-15%。蟹溜是投(1)加固田埂,配置沟凼。选择水源充足,天旱不干,暴雨不淹,不会水冲的冷浸田、滂泥田等潜育性稻田和低洼稻田作为养蟹田,加高加固田埂,使田埂高60-70厘米,宽50-70厘米,捶紧夯实。合理配置沟凼,一般垄作田,蟹沟较多,沟凼面积要达到稻田面积的10%-15%。蟹溜是投饵、巡查的重要场所,不宜设在当水冲的田边。凼深1米左右,凼上搭荫棚,凼周种瓜植豆,或者放养水葫芦、水浮莲等,以利酷暑时节遮荫降温。过大的田块,在四周开挖围沟,围沟一般宽50厘米深30-50厘米,围沟靠近边垄,不靠近田埂,并在田中开“十”、“丰”、“田”、“井”字形蟹沟,防逃设施与扣蟹养殖稻田相同。(2)起垄施肥、适时插秧。起垄是稻萍螺蟹立体种养殖的基础。烂泥田采用两次起垄法,稻田不犁翻,在插秧前10天左右,第一次按规格起毛坯,移栽前,

再清沟补垄,垄沟比例及规格是:烂泥田,插一季杂交中稻的,每隔66-80厘米开一条沟,沟宽40厘米,沟深30厘米,垄面插秧4-6行,株距13厘米。一般双季稻田,每25厘米、50厘米、80厘米、92厘米,分厢开沟,沟宽40厘米,沟深25-40厘米。实践表明:红萍湿养越夏保种,以垄宽25厘米、插植2行为好。起垄前,每亩撒施尿素4-5公斤,过磷酸钙20-25公斤以及氯化钾5公斤作基肥。双季稻田在晚稻插秧前,将肥料施于垄面,然后用沟泥覆盖垄面,再插秧。(3)萍种混养,促萍高产。按照红萍养殖技术,3月中旬整田放种,加强培育管理,不断分萍,促萍高产。在起垄倒萍前半月左右,停止分萍。倒萍时,将沟中萍体捞至垄面,用沟泥盖萍插秧。沟中继续养萍。可以多次捞萍做饲料,后期采用湿润养殖越夏。如因河蟹摄食量过大,萍体不足,进入秋繁时,再度放萍。(4)及时放种,精心饲养。培育商品蟹一般于清明节前后放养蟹种,要求规格一致规格为每公斤40-80只的,每亩放蟹种25-35公斤;规格为每公斤80-200只的,每亩放蟹种10-15公斤。水稻返青前可集中暂养于沟凼之中,水稻返青后及时放入大田觅食,大田投放蟹种时,田中红萍的繁殖基本上达到覆盖稻田水面时比较好,这样可保证河蟹入田后有充足的红萍可以摄食而不伤稻秧。还可以保持萍种基数,以保证红萍正常的生长繁殖,源源不断地供给河蟹摄食。同时,可在沟凼中投放每亩50-100公斤的活体螺蛳,让其自然产卵供河蟹食用,并适当辅助投喂一些浸泡的或煮熟的小麦、玉米等植物性饲料。(5)水质控制与日常管理。

稻田蟹养殖技术大全

稻田蟹养殖技术大全 概述:稻田养蟹,采用种植稻谷和养殖螃蟹相结合的模式,优势互补,这样可**田地产量。稻田蟹养殖首先要选择好稻田,做好设施建设,其次要适时放养种蟹,再次就是要加强饲养管理,最后到收货季节要及时收货。下面我们来详细看下稻田蟹养殖技术及注意事项: 选好田块,搞好养蟹配套设施建设。养蟹的稻田要求选择靠近水源、水质良好、底质为黏土、保水性能较好的田块,面积以3-4亩为宜。稻田养蟹蟹沟的开挖可参照稻田养鱼,沟宽1.5-2m,沟深lm,呈“田”字形。稻田四周用钙塑板或其他材料建好防逃墙,建好进、排水系统,进、排水口要用聚乙烯网布密封,冉建.道竹栅,并加盖网,防止河蟹从进、排水口逃跑。所有这些设施建设都要在幼蟹放养前搞好。 二、适时放养蟹种 栽好水稻,适时放养蟹种。养蟹的稻田,宜选用耐肥力强、秸秆坚硬、不易倒伏、抗病害的丰产水稻品种,采用宽行密株栽插,并适当增加田边栽插密度,发挥边际优势,增加水稻产量。 蟹种的放养规格以每千克40-60只的为好,亩放20-30kg,也可放规格为每千克lOO-200只的,亩放10-15kg,要求当年都能达到上市规格:幼蟹要求规格整齐,肢体齐全,体质健壮,以**放养的成活率。 三、稻田蟹的饲养管理

调控好水质稻田养蟹的饵料投喂方法、全年投饵量、每天投饵量、投喂次数,均可参照池塘养蟹的办法进行规划布局和组织实施。要在稻田中增放~些绿萍、浮萍等,7-9月份,除投喂南瓜、小麦、黄豆等植物性饵料外,还要有计划地投喂一些小鱼小虾、猪血、蚕蛹、螺蚬、蚌肉等动物性饵料,以满足河蟹生长的需要。 四、及时收获 搞好暂养越冬稻田养蟹在9月中、下旬捕捉,捕捉的方法有放水捉蟹, 夜晚徒手捕捉以及诱捕等。河蟹收获后要及时出售或暂养。如果稻田养的蟹种,捕获后选择池塘口较深、水质条件较好的作为越冬池,进行暂养或越冬,留作来年发展养蟹的蟹种用。 五、注意事项 1、清田消毒田块整修结束,每亩用生石灰30~35公斤泡成乳液,全田泼洒,以**敌害和病菌,补充钙质。 2、水稻插秧,应采用宽行密株栽插,适当增加沟四周的栽插密度,可发挥其边际优势,增加产量,并可防止沟壁坍塌。 3、适时放养蟹种,在水稻插秧后7~10天,选用大小一致的蟹种,亩放300~500只。 4、稻田施肥以有机肥料为主,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通常以饼粕作追肥**。尽可能减少追肥次数,尤其要减少化肥的追肥次数和数量。确定需要采用化肥作追肥时,宜用尿

稻田养蟹实施方案

稻田养蟹实施方案 一、引言 稻田养蟹是一种传统的农业养殖方式,通过在稻田中同时种植水稻 和养殖螃蟹,实现了稻田的多功能利用。稻田养蟹不仅可以增加农 田的综合效益,还可以改善水稻生长环境,提高水稻产量。因此, 稻田养蟹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介绍稻田养蟹的实 施方案,希望能为广大农户提供一些参考。 二、选址 选择合适的稻田进行养蟹是稻田养蟹的第一步。首先,稻田的水源 要充足,水质清澈,PH值适宜。其次,稻田的土壤要肥沃,富含有机质,有利于水稻和螃蟹的生长。最后,稻田的地势要平坦,便于 管理和养殖操作。在选址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稻田的周边环境,避免受到工业废水、化肥农药等污染物的影响。 三、养殖工艺 1. 稻田改造

在进行稻田养蟹之前,需要对稻田进行一定的改造。首先,要在稻 田周边建立围堤,保持稻田的水位稳定。其次,可以在稻田中间设 置螃蟹塘,用于专门养殖螃蟹。螃蟹塘的建设需要考虑到通风、排 水和遮阳等因素,为螃蟹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2. 种植水稻 在改造稻田后,可以进行水稻的种植。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螃蟹 可以在稻田中自由活动,起到捕食杂草、杀虫的作用。同时,螃蟹 的排泄物也可以为水稻提供养分,促进水稻的生长。 3. 养殖管理 在稻田养蟹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养殖管理。包括螃蟹的投放、饲料的补给、病虫害的防治等工作。同时,还需要注意定期清理螃 蟹塘和稻田,保持稻田的清洁和整洁。 四、经济效益 稻田养蟹不仅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还可以增加螃蟹的养殖收益。 螃蟹的销售价格较高,可以为农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同时,稻 田养蟹还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田的

稻田养蟹技术

稻田养蟹技术 一、挖好沟溜,建好防逃设施 稻田养蟹必需选择进、反映水便利,蓄水力强,涨水不淹的稻田,每丘(自然田)2-10亩。在稻田四周挖一条宽2米,深1米的环沟,田块中间挖数条小沟,将田块划成数小块,做到沟沟相通。1/3沟面养水花生、水葫芦等,为蟹栖食、觅食、躲避敌害攻击,供应良好场所。 应建好高标准的防逃设施,每丘田埂高度30-50厘米,内埂内较坚固的尼龙层膜围成防逃墙,并向内倾斜45-50度。进、排水口处用聚乙烯网扎紧;田埂上再建一道铁栅或竹栅或网栅。 二、彻底清除敌害,确保平安 蟹种放养前,彻底清除稻田里的青蛙、水蛇、黄鳝等,放蟹前15天,亩用生石灰100公斤兑水全面泼洒,杀灭敌害和病菌,改善水质条件。 三、合理放养和搭养 蟹种选择当年早期或隔年性未成熟的优质扣蟹,规格整齐,大小全都,体质健壮,无伤病。放养期以在3-5月为宜,亩放养量3000-2000只,搭养1-2个品种虾苗、鱼苗和泥鳅等放养时用药物进行浸种消毒,预防疾病带入。 四、科学投饵,促进生长 投饵实行“两头精,中间青”的方法:即4-5月份河蟹放养不久,为提高体质,投喂精饵料为主,并做到精、鲜、细。如投喂适口鱼粉团、轧碎的小麦、螺蛳和小鱼虾块等。9-10月河蟹肥育期,也以精料为主,提高成蟹的品质和越冬成活率。6-8月份是河蟹脱壳的旺季,食量大,以青料为主,要求投喂青料占70%左右,管理得当可占80%以上。青料主要是水草、南瓜等。每天投食1-2次,晚上为主,日投饵量占蟹总量的5%-7%,视每天吃食量状况进行调整。对搭养的少量其他品种不再投饵或不计数投饵量。 五、常常换水,保持水质清爽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都必需重视木质。4-6月份每隔3-5天换水一次,

稻田养殖河蟹技术

稻田养殖河蟹技术 作者:暂无 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第1期 有些土地地势低洼,土质较差,种植农作物产量很低。但是因为其土地性质被确认为基本 农田,不能开挖成鱼塘进行水产养殖。为了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效益,可以开挖成水稻田,在稻田中养殖河蟹、小龙虾或其他适宜的水产品,这样既不违背土地性质,又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收益,改善了环境。 稻田养殖河蟹,河蟹不但能将稻田中的野杂草、沟中的水生植物和蚊子等害虫的幼虫吃掉,节省种植者的劳动力,减少农药用量,而且河蟹不停穿梭于稻田间,能起到松土、活水、通气 和增氧的作用,河蟹的自身排泄物起到保肥、增肥的作用,有利于水稻增产、增收。水稻可以 为河蟹提供良好的生长、生活、栖息、防暑、蜕壳的环境。因而可互利互补,达到增产、增收、增效的效果。现将河蟹稻田养殖技术简介如下: 一、养蟹稻田选择 稻田面积以3~10亩为宜,选择的田块应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保水性能好。 二、田间工程 1.稻田开发 开挖稻田并整平,稻田平面平均低于地平面约60cm。 2.加高加固田埂 田埂加高至50~60cm,高度应稍微低于地平面,顶宽50~60cm,底宽80~100cm。田埂应夯实,以防河蟹挖洞逃跑。 3.开挖蟹沟 在距田埂内侧1~2m处挖环形沟,沟深100~150cm,坡度1∶1.2。沟的宽度可以根据情况确定,如果以种植水稻为主,沟宽应小些,一般50~100cm;如果以养殖河蟹为主,沟宽应大些, 可以100~300cm。面积大的,也可在环形蟹沟的基础上挖成“田”“目”“日”字形蟹沟。田 间工程应在泡田耙地前完成,耙地后再修整一次。 4.防逃设施 在稻田插完秧后、蟹种放养之前设置防逃墙。 防逃墙材料宜采用防老化塑料薄膜。将塑料薄膜折成双层,下端埋入泥土中15~25cm,出 土部分高50~60cm,将塑料薄膜拉直,与池内地面呈80~90°角。紧贴塑料薄膜的外侧,每隔 50~90cm插一根木棍、竹竿或粗竹片作桩,用细铁丝或线绳将塑料薄膜固定于木桩的顶端。防 逃膜不应有褶,接头处光滑无缝隙,结合处重叠不应小于30cm并钉牢,拐角处应呈弧形。 5.进排水口

稻田养蟹技术

稻田养蟹技术 河蟹是特种水产养殖中的一个珍品,养殖河蟹能充分利用各类水域资源,且具有投资少、见效快、不毁田、无污染、千家万户都能养等优势。稻田养蟹能充分利用和发挥稻田的特点,节水节地进行水产养殖,不仅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而且还稳定了水稻产量,增加了养殖河蟹收入。为了推广稻田养蟹,2005年在福建省政和县星溪、石屯两乡镇分别选择1000亩稻田进行河蟹放养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试验目的 以县畜牧水产局的东和蟹业有限公司基地为主,开展稻田养蟹,成功地利用稻蟹共生互利关系,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在”稻蟹共生体系”中有效地减轻了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率,减少了农药、化肥用量,并通过河蟹的活动,觅食杂草,松动土壤,增加土壤透气性,从而达到改善天然环境、增加土壤肥力、减少田问污染和产品污染的良性生态农业。 二、稻田选择 各选择石屯镇、星溪乡适合养蟹的稻田1000亩,要求为排灌方便、水源丰富、阳光充足、交通方便、平坦连片、稻产稳定、无污染、水质清、耐肥力强的优质稻田。 三、主要技术措施 1.养蟹稻田建造在稻田四周挖环形沟,挖出的泥土做田埂,保证环形沟水深到1.2m,田面平均水深0.2m,大块田地中间还应挖”十”或”井”字形水沟。进、排水口可用水

泥管或塑料管,管口用尼龙筛绢包扎,防止有害杂质进入池中及河蟹逃跑。田埂四周用水泥瓦、石棉瓦或塑料薄膜做成50cm高的防逃墙。养蟹稻田建好后进行消毒,2月底前用生石灰100kg/亩化浆全池均匀泼洒,经10天毒性消失后在池中深水沟种植适量的轮叶黑藻、苦草,以保证池中水沟水草覆盖率达30%左右,满足河蟹生长发育的环境需求,然后即可投苗入田。 2.苗种投放稻田养蟹以选择3月~4月投苗为宜,此时稻田已耕种,有利于河蟹适应环境,可避免耕地时损害苗种,提高蟹种的成活率。最适的苗种规格为80只/kg~120只/kg,放养密度为500只/亩~600只/亩,每块田放养规格尽量一致的苗种,以利于河蟹群体蜕壳同步,便于管理和投喂。放养的方法是:本地饲养的蟹苗运到后,稍做停留即可投放稻田;外地购进的苗种运到后,先适应3分钟~6分钟,然后放到池中浸泡1分钟~2分钟,再取出放置3分钟~5分钟,反复2次~3次,方可把蟹苗分散投入稻田,使蟹苗适应水环境。 3.稻田管理养蟹稻田的稻种应选择耐肥力强、不易倒伏、产量高、病害少的单季稻种。追肥要做到”少量多次”,禁止施用氨水和碳氨。水稻发生病害时,药物要喷施在叶面上,用药后要及时换水。施肥与施药都要避开河蟹蜕壳的高峰期。 4.饲养管理主要是饲料的投喂。河蟹是杂食性动物,饲料品种有小杂鱼、小麦、大米、玉米、西瓜皮、水花生、浮

稻田养蟹属于生态农业吗,附稻田河蟹养殖方法

稻田养蟹属于生态农业吗,附稻田河蟹 养殖方法 回答稻田养蟹属于生态农业。1、稻田处理:在距离田埂1.5-2m 处挖围沟,沟宽80-100cm,沟深50cm,坡度比为1:1.2,然后每间隔2.5m挖畦沟,与围沟相连,并修建防逃设施。2、河蟹放养:选择大小相差不大,体重在30g/只以上的小蟹进行放养,每亩地均匀分散放养3000-3500只。 一、稻田养蟹属于生态农业吗 1、稻田养蟹属于生态农业。 2、蟹在稻田之中以小鱼、害虫、小虾、杂草为食,可以减少稻田内的害虫和杂草数量,从而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同时蟹排出的粪便又可以作为肥料为水稻提供养分,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最终实现水稻和蟹的双丰收。 3、在稻田养蟹模式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以及物质循环均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二者相互伴随进行,同时相辅相承,密不可分,是一个统一整体。 二、稻田河蟹养殖方法 1、稻田处理 (1)选择水源丰富、水质无污染、排灌方便的稻田进行养殖。 (2)在距离田埂1.5-2m处挖围沟,沟宽80-100cm,沟深50cm,坡度比为1:1.2,然后每间隔2.5m挖畦沟,与围沟相连。 (3)在水沟沟坡处,每隔50cm挖一个洞穴,供螃蟹穴居。 (4)稻田田埂处修建防逃墙,同时在进、排水口布设防逃网。 2、河蟹放养

(1)使用生石灰乳液进行消毒,然后施加腐熟农家肥,培育水质。 (2)秧苗移栽后7-10天左右,选择大小相差不大,体重在30g/只以上的小蟹进行放养,每亩地均匀分散放养3000-3500只。如果是蟹苗,每亩放养1.5-3.5万只。 3、管理 (1)蟹苗期时,主要投喂蛋黄、蚕蛹粉。蟹种期后,主要投喂米糠、浮萍、谷粉、鱼粉、豆类等。 (2)日投喂量为蟹体重的3-5%左右,每天早上和傍晚分别投喂一次,其中傍晚的投喂量占据日投喂量的三分之二左右。 (3)一般情况下,每隔3-5天换一次水;高温季节时,每天换一次水。换水时间为每天的上午10点左右,每次换水量为三分之一,同时水温差不能超过3℃。 (4)每隔30天,每亩地喷洒10-15kg的生石灰乳液,进行消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