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蜿蜒、依据、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并领悟按照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3.能够大致复述“双龙洞”的景象,了解“双龙洞”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熏陶。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并学习如何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理清课文的脉络,感受双龙洞的特点,尤其是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分享经历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壮观。你们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让我们一起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神奇的溶洞吧。(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与同桌互读检查。

2.请8名同学按自然段先后顺序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在文中画出判断依据。

3.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本文的行文线索:一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

4.让学生默读课文,按照游览顺序理清作者记叙的思路,并尝试画出作者的游览示意图。(按游览顺序写)

5.学生自由举手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6.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之情。)

三、品读交流,深化理解

1.品读路上的见闻。

2.游览外洞和内洞。这里重点学习作者如何描写孔隙的窄、小的特点。

(1)抓住文章细致描写的部分,让学生通过朗读初步体会。

(2)抓住第5自然段中的“从、到、没有、才”等关键词语,让学生反复

品读重点词语,加强体会,再次感受孔隙的低矮、窄小的特点。

(3)理解通过“船的小、孔隙的险、自我感觉”三者相结合来突出孔隙的特点的表现手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习旧知,导入新课

1.我们来看图说说作者的游览过程,再重点讲讲内洞的情景。

2.文章在讲述作者的游览过程中,运用了许多优美的句子。品读文中的优美语句,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及作用。

二、整体感悟,划分层次

1.简单交代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的内容。

2.根据图示,对照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路上的见闻。

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红、油桐、山上的沙土、溪流。映山红开得茂盛、精神,油桐花也很多,粉红色的山独具特色,溪流随着山势不断变化。)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介绍游览洞口和外洞的情景。

(1)洞口可用“宽”字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板书:宽大)

(2)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了什么感觉?(板书:突兀森郁有气势)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

(3)从外洞到内洞要经过一段路,这就是孔隙,那么什么叫孔隙?(出示投影片,指导学生理解“孔隙”。)

(4)作者用什么方法通过孔隙?(小船)坐这样小的船通过孔隙说明了孔隙的什么特点?(板书:窄)

(5)坐小船经过孔隙时的感觉是怎样的?用“”画出有关句子。出示“眼前昏暗了……挤压过来”一句,自由朗读,读后问:“挤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这又说明了孔隙还有什么特点?(板书:矮、险)第五部分(第6—7自然段):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

经过孔隙就进入了内洞,内洞又有什么特点呢?(板书:黑奇大)

第六部分(第8自然段):讲乘船出洞。

3.我们跟着作者游览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了解了洞口、外洞、孔隙和内洞的特点,你有什么感受?

三、整体回归,学习写法

1.贯穿全文的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一直紧跟着作者的脚步,起着指引路线的作用。这与作者的游览顺序正好相反。

2.作者移步换景,情随景变,既描述出双龙洞的神奇景色,又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四、情境再现,总结延伸

1.观看游外洞内洞的视频。

2.说话训练:假如让你当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根据游览示意图,注意导游的用语。先四人小组练说,再个别上台表演。)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典型的游记类散文,条理十分清晰,描写具体生动。教学本课时,在导入部分,我出示双龙洞剖面图,让学生通过示意图,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及路线。我采用了“找特点,读特点”的方法,引导学生读书,谈谈“孔隙”给自己的印象,并在书上勾画,找出孔隙窄、矮、险的特点,让学生反复体会。为了突破难点,让学生感受孔隙的窄小,我抓住文章细致描写的部分,让学生通过读初步体会。通过“船小,孔隙险,自我感觉”三者相结合,突出孔隙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前后句子的比较,学习作者细致描写的方法,让学生研究作者的写法,从内容回到语言,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进一步深化。

此次教学,我让学生先理解,后积累,再运用。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找特点,读特点。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并让学生分清文章主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考点梳理(全册)

第一单元考点梳理

考点一:字音

1.易混的多音字

hé(温和)hè(应和)bo(萝卜)

和huò(和药)huó(和面)卜bǔ(占卜)

2.易读错的字

朴素(pǔ)蹲下(dūn)和谐(xié)翁媪(ǎo)倘若(tǎng)

绮丽(qǐ)捣衣(dǎo)慰藉(jiè)纤细(xiān)剥莲蓬(bō)

鸡冠花(guān)

考点二:词语听写

复杂篱笆蜻蜓住宿徐缓稀疏茅檐富翁耍赖踏

步构成

装饰锐利顺序照例率领耸肩倘若绘成慰藉沙滩帐篷

闪烁蝙蝠霸气老鹰觅食催眠蝴蝶和谐寄住卜落锐利

蹲下凤仙花剥莲蓬

考点三:词语积累

1.四字词语

天高地阔月明人静甜甜蜜蜜闪闪烁烁如雾如烟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灯火辉煌炊烟袅袅依山傍水鸡犬相闻

2.近义词

朴素——朴实照例——照样率领——带领慰藉——安慰

猛厉——猛烈锐利——锋利

3.反义词

朴素——华丽独特——普通猛厉——温和锐利——迟钝

复杂——简单

考点四:句子赏析

1.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赏析:这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集中地概括

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

2.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赏析:小小的天窗,寄托着孩子们的梦想,让孩子们枯燥闭塞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了无尽的想象。

考点五:课文理解

1.《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的作者是(宋代的范成大),这首诗运用(以动衬静)的方法,描写了(江南初夏的自然景色),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表达了作者(喜爱夏季田园景物及赞美劳动人民)的情感。

《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宋代的杨万里),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暮春的田园风光)和(儿童捕蝶)图,自然真切,别有风趣。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2.《乡下人家》真实地展现了乡下人家普普通通的(田园生活),赞美了乡村生活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3.《天窗》一文通过描写孩子们借助家里的天窗观看外面的世界,并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说明了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放飞心灵的窗户),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和向往),表现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三月桃花水》一文中把三月桃花水比作(春天的竖琴、春天的明镜),赞美了三月桃花水的(可贵),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赞美)之情。

考点六:背诵、默写

1.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

2.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考点七:日积月累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第二单元考点梳理

考点一:字音

1.易混的多音字zā(扎辫子)

mái(埋伏) shuài(率领) zhā(扎根)

埋mán(埋怨) 率lǜ(效率) 扎zhá(挣扎)

2.易读错的字

琥珀(pò)松脂(zhī)渗出(shèn)澎湃(pài)晌午(shǎng)

栖息(qī)迟钝(dùn)繁衍(yǎn)杀菌(jūn)乒乓(pīng)开辟(pì)不懈(xiè)

考点二:词语

1.词语听写

吼怒松脂拂拭午餐划动晌午埋藏需要渗出挣扎一番推测详细笨重迟钝鸽子形态膨大四肢开辟隐形健康

细胞疾病预防病灶谈话描绘双翼隧道一吨冲刷末期

纳米拥有冰箱除臭蔬菜碳酸钢铁热辣辣

考点三:词语积累

2.四字词语

前俯后仰五彩斑斓凌空翱翔欣喜若狂点睛之笔天之骄子

茹毛饮血毫不相干成千上万九天揽月振奋不已震耳欲聋

2.近义词

约莫——大约翻腾——翻滚照射——照耀推测——猜测

繁衍——繁殖凶猛——凶狠开辟——开拓灵敏——灵活

预防——防备

3.反义词

漫长——短暂笨重——轻灵展示——掩盖崭新——陈旧

新奇——普通先进——落后

考点四:句子赏析

1.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赏析:作者在这句话中,运用极其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古生物科学家们历时百年的漫长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喻为“画卷”。科学家们提出了鸟类由恐龙演变而来的假说,但始终缺少强有力的证据。直至有了辽西的重大发现,才为该项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此项研究的进程,因此,说它是“点睛之笔”。

2.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

赏析:这句话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纳米小球与乒乓球相比,说明了纳米很小的特点。

考点五:课文理解

1.《琥珀》一文通过合理的想象,生动具体地记叙了(一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及其科学价值),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增加了我们对化石的科学知识的了解。

2.《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恐龙的一支飞向(蓝天),演化为(鸟类)的过程。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我们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了我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3.《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介绍了纳米技术的(特点和作用),让我们发现了(纳米技术在我们生活和医学上的神奇用途),揭示了纳米技术将给未来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的事理。

4.《千年梦圆在今朝》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懈的尝试和追求。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考点六:日积月累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第三单元考点梳理

考点一:字音

1.易混的多音字

pù(曝露)

曝bào(曝光)

2.易读错的字

绣球(xiù)潇洒(xiāo)朦胧(méng)绽放(zhàn)膝盖(xī)

胆怯(qiè)花穗(suì)姗姗来迟(shān)徜徉(chángyáng)

白雪皑皑(ái)

考点二:词语听写

繁星漫灭藤萝膝盖波涛水瓶交叉挤压指挥白

涂抹刺绣朝霞潇洒花穗朦胧寂寞躲藏毛茸茸

考点三:词语积累

1.描写“绿”的词语: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

2.描写“绿”的四字词语:翠色欲滴郁郁葱葱一碧千里绿树青山

绿草如茵青枝绿叶

3.词语搭配

(毛茸茸)的枝头(洁白)的流苏(灿灿)的金晖(晶亮)的雪花

(姗姗来迟)的朝霞(白雪皑皑)的树枝(银色)的光华(胆怯)的小白菊

4.近义词

集中——聚集潇洒——洒脱朦胧——模糊徜徉——徘徊

炫耀——夸耀胆怯——害怕

5.反义词

集中——分散潇洒——拘束寂静——喧闹凉爽——闷热

炫耀——谦逊胆怯——勇敢

考点四:句子理解

1.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品析:这几句诗读来委婉柔和,寥寥几句,赞扬了最崇高、最无

私的母爱。作者热忱赞美母爱,对母亲表达了由衷的感激之情。

2.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品析:诗人把白桦置于朝霞的映照之下,“徜徉”用拟人的手法准确而细腻地描摹了朝霞生成的过程,“姗姗来迟”突出朝霞的形态之美,更加衬托出白桦的秀美,朝霞渲染下的白桦大有“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之意。

考点五:课文理解

1.《短诗三首》中,《繁星》(七一)没有正面描写母亲的形象,而是通过许多情境——“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表现出(母亲的和蔼、善良与体贴)。《繁星》(一三一)表达了诗人(对大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繁星》(一五九)这首短诗用鸟儿对巢的依恋之感衬托出了(儿女对母亲的眷恋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博大母爱的赞美之情)。

2.《绿》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的景象,表现出春天的世界充满了绿色,赞美(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3.《白桦》这首诗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的角度描写,表现了它的(高洁与挺拔),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在天晴了的时候》依次描写了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等景物,写了雨后走小径的(独特感受)。全诗用(拟人手法)和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雨过天晴)的景色,表达了诗人(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考点五:日积月累

1.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朱光潜

2.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青

3.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英国]华兹华斯

第四单元考点梳理

考点一:字音

1.易混的多音字zhē(折腾)ě(恶心)

píng (屏幕)kān(看守)zhé(折纸)è(凶恶)

屏bǐng (屏气)看kàn(看见)折shé(折本)恶wù(厌恶)

2.易读错的字

忧虑(lǜ)磨蹭(ceng)腔调(qiāng)遭殃(yāng)疙瘩(gēda)

譬如(pì)聋人(lóng)昂首(áng)解闷(mèn)窥伺(kuīsì)

局促(cù)叫嚣(xiāo)狗吠(fèi)啼叫(tí)奢侈(shēchǐ)

考点二:词语听写

贪玩尽职稿纸解闷遭殃讨厌忠厚大坝成绩孵蛋警戒

啼叫郑重叫嚣歪斜京剧譬如侍候饭馆附近汤圆掘地

狗吠脾气敏捷起伏昂首供养磨蹭毒蛇花盆勇猛高傲

呼唤满月淘气

考点三:词语积累

1.四字词语

丰富多腔屏息凝视生气勃勃变化多端如怨如诉左顾右盼

局促不安大模大样一丝不苟三眼一板扬长而去空空如也

不胜其烦无忧无虑枝折花落

2.近义词

古怪——奇怪的确——确实呼唤——叫唤开辟——开创

讨厌——厌烦忠厚——忠诚预备——准备凄惨——凄凉

高傲——骄傲

3.反义词

温柔——暴躁讨厌——喜爱忠厚——狡猾集合——分散

勇敢——胆小从容——慌张

4.三字成语

千里马老黄牛百灵鸟领头羊小蜜蜂纸老虎变色龙铁公鸡

应声虫哈巴狗井底蛙替罪羊笑面虎落汤鸡呆头鹅

考点四:句子赏析

1.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赏析:这三句话都是在写母鸡,对母鸡的赞颂之情在逐句加深。作者为母鸡身上所表现出的母爱所震撼,认识到天地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英雄。这是对所有母亲的赞颂。

2.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赏析:“高傲”是指极其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集中概括了鹅高傲的具体表现。同时,它也是过渡句,不仅承接了上文“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还引出了下文“鹅的叫声……”,使文章表达自然,条理清楚。

考点五:课文理解

1.《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淘气可爱)的特点的描写,抒发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2.《母鸡》这篇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敢再讨厌)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3.《白鹅》通过对白鹅在(叫声)、(步态)、(吃相)三方面表现出的(高傲特点)的生动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考点六:日积月累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第五单元考点梳理

考点一:字音

1.易混的多音字

hé(荷叶)xì(关系)

荷hè(重荷)系jì(系绳子)

2.易读错的字

重荷(hè)镶边(xiāng)浙江(zhè)一簇(cù)臀部(tún)戈壁(gē)矫健(jiǎo)琉璃(liú)画舫(fǎng)蜿蜒(wān yán)

颐和园(yí)一刹那(chà)

考点二:词语听写

扩大范围努力灿烂代替镶边紫色仅仅浙江罗列杜鹃森郁肩头移动额头石笋源头狭窄臀部石钟乳一刹那

考点三:词语积累

1.四字词语

或浓或淡突兀森郁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神清气爽闪闪发光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蜿蜒无尽五彩缤纷重重叠叠斑斑点点

2.词语搭配

(夺目)的亮光(发光)的金边(灿烂)的亮光(好奇)的心情

(深黑)的石洞(葱郁)的树丛(朱红)的宫墙(倒垂)的杨柳

(巨大)的雪峰(伟大)的奇观(细碎)的日影(耀眼)的霞光

3.近义词

夺目——耀眼分辨——辨别灿烂——绚烂森郁——葱郁

拥挤——拥堵蜿蜒——绵延

5.反义词

清静——热闹伟大——渺小聚集——分散拥挤——宽松

昏暗——明亮蜿蜒——笔直

考点四:句子理解

1.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品析:这句话具体地、形象地描述了海上日出的情景。作者先将太阳在海上升起的情形比作“负着重荷”,又用“冲破”“跳出”描写海上日出的动态,这与前边“好像负着重荷似的”前后呼应,生动地写出太阳上升的缓慢和吃力,也写出“我”观海上日出时的感觉。

2.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品析:作者在这里用“深红的圆东西”指太阳,既状太阳之形,又绘太阳之色,还表达出作者对太阳的喜爱之情。“射得人眼睛发痛”,写阳光强烈,激发出人生发出光芒万丈的联想。联系上文太阳升起时的艰难,可以想到太阳上升时的不懈努力。

考点五:课文理解

1.《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勾画出一幅隽永绮丽、博大壮阔的画卷,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和(渴求光明前程)的思想感情。

2.《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文章按(游览顺序)记述了作者去双龙洞途中所见的(风光)以及双龙洞的(奇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考点六:单元相关链接

描写自然景色的词语

奇峰罗列峰峦雄伟水平如镜色彩明丽波澜壮阔海天一

风景如画依山傍水如诗如画山清水秀草长莺飞鸟语花

第六单元考点梳理

考点一:字音

1.易混的多音字

nāng(软鼓囊囊)kēng(一声不吭)

囊náng(皮囊)吭háng(引吭高歌)

sāi(活塞)qiáng(坚强)

塞sài(边塞)强qiǎng(勉强)

sè(堵塞)jiàng(倔强)

2.易读错的字

晋级(jìn)扭打(niǔ)捆绑(kǔn)枪栓(shuān)苇絮(xù)

扒开(bā)趁机(chèn)安徽(huī)嘴唇(chún)倔强(jué)

沮丧(jǔ)叮嘱(zhǔ)嘹亮(liáo)纸屑(xiè)搓手(cuō)

祈求(qí)遗憾(hàn)沮丧(jǔ)轮廓(kuò)

考点二:词语听写

土炕铅笔迈步胳膊劫难绸缎扒开敌人尸首趁早慌张

防备戒指晋察冀消防栓飘飘悠悠哗啦哗啦歪歪斜斜推推搡搡软鼓囊囊日益高涨满头大汗一声不吭不约而同

考点三:词语积累

1.词语搭配

厚厚的白雪鹅毛般的苇絮柔软的芦花长长的步枪光溜溜的脊背可怕的狂热奇妙的事情金黄的稻草细软的绒毛空寂的街上

清新的空气针刺般的寒冷

2.近义词

劫难——灾难趔趄——踉跄商量——商议防备——防范

爽气——爽快胆怯——害怕拘束——拘谨妨碍——阻碍

祈求——祈祷

3.反义词

温和——暴躁柔软——僵硬防备——松懈凶恶——和善

紧张——松懈狂热——冷淡镇静——慌乱厚实——单薄

欣喜——悲伤

4.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词语

文质彬彬宽以待人知难而上不拘小节直率坦诚足智多谋

目中无人逆来顺受光明磊落心直口快谨小慎微斤斤计较

考点四:句子赏析

1.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品析:这是雨来能够掩护革命干部、同敌人作斗争的思想基础,正是因为雨来有对祖国深切的爱,才有了后面勇救交通员、勇斗敌人的故事。

2.有志不在年高。

品析:有志气不在于年纪大,指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大小来衡量志气的大小;只要有志气,年轻也能做出优异成绩。这是人们对

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考点五:课文理解

1.《小英雄雨来》(节选)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品质。

2.《我们家的男子汉》是一篇成年人写(孩子趣事)的文章。课文生动而细腻地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

3.《芦花鞋》这篇课文围绕主人公青铜讲了(编芦花鞋)和(卖芦花鞋)两件事情,表现了青铜的(勤劳、懂事、天真和善良)。

考点六:日积月累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第七单元考点梳理

考点一:字音

1.易混的多音字

yùn(晕车)dān(孤单)

晕yūn(晕倒)单chán(单于)

2.易读错的字

遁逃(dùn)砚台(yàn)铁杵(chǔ)老媪(ǎo)卒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 • • • • • • • • • • • • • • •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 4.领悟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体会并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

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 难点:1.指导学生运用常见的事物,结合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ppt课件、自主预习作业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五十年前的4月14日,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曾游览过一个地方,并且把他游览的经过写了下来,这个地方就是浙江省金华的双龙洞。这节课,让我们随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去游览一番吧! 2.出示课题,(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指名读,齐读。 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展示资料,了解双龙洞 同学们,你对双龙洞了解了多少?请你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教师补充材料) 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欣赏课文朗读录音。 4、出示生词:“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指名认读,教师和学生共同正音理解。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不要读成zhé;“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5、相机理解如下词语:油桐、溶洞、石钟乳、石笋(教师相机展示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6、交流多音字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蜿蜒、依据、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并领悟按照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3.能够大致复述“双龙洞”的景象,了解“双龙洞”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熏陶。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并学习如何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理清课文的脉络,感受双龙洞的特点,尤其是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分享经历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壮观。你们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让我们一起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神奇的溶洞吧。(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与同桌互读检查。 2.请8名同学按自然段先后顺序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在文中画出判断依据。 3.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本文的行文线索:一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 4.让学生默读课文,按照游览顺序理清作者记叙的思路,并尝试画出作者的游览示意图。(按游览顺序写) 5.学生自由举手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6.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之情。) 三、品读交流,深化理解 1.品读路上的见闻。 2.游览外洞和内洞。这里重点学习作者如何描写孔隙的窄、小的特点。 (1)抓住文章细致描写的部分,让学生通过朗读初步体会。 (2)抓住第5自然段中的“从、到、没有、才”等关键词语,让学生反复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第1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是特殊单元——习作单元,单元主题是“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习作要求是“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过程,按游览的先后顺序,依次介绍去双龙洞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见闻感受及出洞情况。文中多次描述了作者行踪变化,游览路线是课文的线索之一。在不同地点,作者都写到了泉水。泉水流经的路线,是课文的另一线索。根据习作单元每项内容的不同功能,学习本文,重点是在阅读中学习习作的方法:学习按照游览的顺序写多处景物的方法;学习将直观描写与真实感受相结合突出景点的特色的表达方法。这是第一课时教学,学习的重点是通过阅读,借助游览路线,理清文章线索,抓住关键的过渡句,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为完成单元习作打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和四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学习了通过观察描写一处景

物、介绍一个景点,而按照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则是第一次接触,它强调有顺序地写多处景物。因是多处景物,所以要指导学生把吸引自己的景物作为重点写下来。在前期借所见、所闻描写景物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留心身边的美,指导学生将直观描写和自己的真实感受相结合,写出美景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结合、语境以及生活实际,认识“蜿、蜒”等6个生字,会写“浙、簇”等15个字,会写“杜鹃、气势”等15个词语。 2.借助表示作者行踪变化的关键句,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 3. 练习运用过渡句,巧借表示行走方式的词,把景点之间转换的过程写清楚。 4.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教学重点: 借助表示作者行踪变化的关键句,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借助表示作者行踪变化的关键句,了解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并结合自己的游览经历,尝试按照游览的顺序,练习运用过渡句,巧借表示行走方式的词,把景点之间转换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案】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浙江、罗店”等17个词语。 2.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画出路线图,体会路上景色的特点。 3.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教学重点 1.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 2.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让学生读准字音,并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及提出疑难的方式,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笔画较多的生字如“簇、臀、蜿、蜒”,重点指导识记。引导学生根据旅游见闻理解“石钟乳”“石笋”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读通课文后理清文章思路,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理清作者游览的顺序;深入研读,分别找到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事物的特点写清楚的,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准确与贴切。 3.表达运用 学生读懂课文以后,设计一些语言运用的训练,如,用“时而……时而……”句式造句;出示写景物某一特点的一句话,然后用几句具体的话把这一特点描写出来。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游览过程示意图。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浙、簇”等7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浙江、罗店”等17个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画出路线图,体会路上景色的特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初读感知 1.导入新课,板出课题。 (1)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跟着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的金华去旅游,让我们即刻出发吧! (2)(出示金华双龙洞图片)师引导:叶圣陶爷爷游览过这儿,写下了一篇游记。(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2.了解课题中的“记”的意思。(课件出示:记,即记录的意思) 3.师:本文是一篇游记,游记就是记录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一般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也叫移步换景。(板书:游记) 4.检查预习:展示课前制作的作者游览过程示意图,对照课文,四人一组交流讨论。 5.师指名汇报。(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6.师小结:课前预习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通过预习,我们了解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交代游程是游记的一大特点。(板书:游程)所到之处,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怎样独特的感受呢?(板书:见闻感受)让我们走进课文,跟随叶圣陶爷爷的脚步,到字里行间去游历一番。 【设计意图】这样直奔主题导入新课的方式,新颖、直观,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板块二学习字词,了解洞名 1.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新词。(课件出示含要求会认、会写的字的词语) (1)师指名认读,相机指导:注意“浙”读翘舌音。 (2)全班齐读,思考:怎样记住这些字? (3)师指名交流,重点指导:“浙”,形声字,左边是“氵”,右边是“折”,不要多写一点。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案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也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游记。文章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欣赏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文章按游览顺序记叙,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通过描写路上景色的明艳、溪流的欢唱、外洞的宽敞,以及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低、小”,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轮美奂,令人感到身临其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本课是一篇游记,在写作顺序及语言的运用上是一大特色,也是学生学习的好范本。教学本课时,抓住“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这一语文要素,帮助学生感悟游记的特点,掌握写作的方法。本文的另一大特色是作者观察仔细,语言朴实准确,描写生动形象,叙述有详有略,能用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使人感觉身临其境。所以,教学时采用“以读促学,读写结合”的方法,注重看、听、说、读、写、练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溶洞的景观图片,金华双龙洞的图片。 2.相关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溶洞的相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1.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 2.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景色优美,你们瞧! 2.课件出示祖国的山川图片。(例如:西湖、庐山瀑布、黄山、洞庭湖等。) 3.看图交流诗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祖国山川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情境导入,质疑激趣 1.导语: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雕塑大师,它鬼斧神工,不仅在地面上向人们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作品,而且在地下也展示出奇妙的景观。 课件出示溶洞景观的图片,相机介绍关于溶洞、石钟乳、石笋等知识。 今天,让我们随同叶圣陶爷爷去欣赏那让人叹为观止的迷人世界吧。齐读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2.读题质疑。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 这篇课文是游记。游记就是记叙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读了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 (双龙洞在哪里?作者是怎么去的?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双龙洞都有哪些景观?有什么特点?关于双龙洞有哪些美丽的传说?) 3.教师归纳问题,同时板书:游览的顺序、景观特点。就让我们快速跟随叶老的文字一起去游览一番。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语言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为深入学文奠定基础。每个人都是在问题的驱使下学习的,让学生读题质疑,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归纳出典型问题就会理清学习的重点,明确学习的目标,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过渡: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认真读文。 课件出示初读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号。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 精品教案设计(含板书和教学反思)

1.认识“浙、簇”等7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会写“杜鹃、气势”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课文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 2.今天,我们一起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金华去看看双龙洞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注意“簇、兀、漆、蜿、蜒”的读音。注意“臀”的写法。 2.出示词语,先指名读一遍,然后让学生齐读一遍,随机指导读音。 3.理解词语意思。 盘曲:环绕弯曲。 明艳:鲜明艳丽;明丽。 时而:重复使用,表示不同的现象或事情在一定时间内交替发生。 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 聚集:集合;凑在一起。 孔隙:窟窿眼儿;缝儿。 登陆:渡过海洋或江河登上陆地。 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本文指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进:量词,用于旧式建筑房院前后的层次。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题目是“记金华的双龙洞”,大家知道为什么这个景点叫双龙洞吗?谁能从课文中找出答案?(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2.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游览的顺序) 3.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出金华城、一路迎着溪流、在洞口抬头望、这是外洞、孔隙、这就到了内洞、出了洞) 4.理清顺序,填写路线图。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四、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用笔圈出作者在路上看到的景物。(映山红、油桐、沙土、溪流) 2.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映山红多而茂盛,油桐花很多,沙土是粉红色的,溪流随山势不断变化。) 3.你怎样理解“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映山红生机勃勃,充满了自然美,表达了作者对映山红的喜爱之情。)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案(最新8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案(最新8篇) 篇一:《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记叙的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课文的提纲,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过渡句在课文中的作用。了解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稍微”、“时而”造句。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6、学习“孔隙”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情感,了解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2、了解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孔隙”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谈话引入 1、齐读课题,从课题中知道些什麽?你还想知道些什麽? 2、老师引入: 既然同学们想知道那麽多有关浙江金华双龙洞的情况,今天咱们也和叶老先生一起去游览双龙洞,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你们想去吗? 二、指名分读课文,找出表示游览顺序变化的语句,讨论分段: 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 第一段:(1自然段) 第二段:(2~3自然段) 第三段:(4自然段) 第四段:(5自然段) 第五段:(6~7自然段) 第六段:(8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扫清生字新词障碍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新词 二、指名说说本课叙述顺序 三、学习第三段 1、当叶老来到双龙洞口,他都看到了什麽?有什麽感觉?指名读课文。 2、集体讨论: 山:相当高、突兀森郁,感觉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很宽。 外洞:高、大、像大会堂,可容800~1000人,不觉拥挤。3、自由读文,作者采用什麽句式来写的?(比喻) 4、归纳段意。 四、学习第四、五段 1、合作小组自学,提纲: 读课文,标出孔隙、内洞的特点。 想:是怎样写具体的?用了什麽方法? 2、集体讨论: 孔隙:窄,只能容两人并排仰卧的小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二)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板书:8、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不要读成zhé;“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 “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盘曲:曲折环绕课文中指汽车沿盘山道曲折向上行驶(“曲”读qū,不要读成qǔ) 呈:显出,露出课文中指山上沙土显出粉红色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第1篇】 一、教学目标: 认知: 1.通过自学,能读准生字,多音字字音,运用与结合课文等方法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作者叶圣陶的生平概况以及游记这一体裁的基本特点和有关溶洞方面的自然常识。 技能、方法: 1.训练并初步掌握解词的几种基本方法,如查工具书、用近义词、借助、实物、结合句子,联系生活经验等。 2.训练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三要六不”,即读音要正确,声音要响亮,姿势要端正,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换读、不唱读、不读破格句。注意手握书本的姿势与站立的姿势。 3.训练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理解作者游览的顺序、景点以及文章的主次。 情意:通过朗读课文,体会祖国山水的自然和神奇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读通课文,理解词语,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画示意图),同时在网上或课外书上查找关于溶洞的一些和资料。

2.教师方面:①准备一幅叶老的人物像片以及他的有关作品集;②准备一盆杜鹃花;③有关溶洞的资料;④有关文字投影片。 第一张:①浙*合适稍微呈现 ②罗甸森郁聚集昏暗额角 ③系着绳子好奇的心情 第二张:①突兀森郁合适盘曲而上变化多端聚集 ②头脑额角肩背臀部脚跟 ③杜鹃花映山红 第三张:变化多端千变万化变化无穷千姿百态 形态万千形象各异奇形怪状变幻莫测…… 第四张:朗读课文“三要六不”(略) 第五张:关于石钟乳、石笋的小知识介绍(略)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练习审题: 1.同学们喜欢春游吗?说说你游览过的地方、景点的特征以及游览后的感受。 2.正值阳春三月,正是旅游的好时机,50年前的今天,即4月14日叶圣陶老先生曾游览过一个地方——逐步板书:双龙洞(景点)金华(地方)记(可换“游”字,它是游记*文章的一般命题方法,如游苏州乐园、游常州恐龙乐园等) (二)学生汇报预习后的收获: 说说通过自学了解了些什么,掌握了些什么,遇到什么困难,有哪些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优质教案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大自然的壮美秀丽,增进对祖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语言运用: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 思维能力: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 审美创造: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前解析】 关注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他是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16 年,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 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关注写作方法:文章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过程,依次介绍了去双龙洞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见闻感受及出洞情况。全文线索清晰,顺序鲜明,重点突出,对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有借鉴价值。 【教学目标】 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 15 个字,会写“杜鹃、气势”等15个词语。 2.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 3.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 15 个字,会写“杜鹃、气势”等15个词语。

2.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出示课件2) 1.教师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跟随着巴金爷爷一起感受了壮美的海上日出景象,学习了“按变化顺序写景的写作方法”,这节课我们将和作家叶圣陶先生一起走进金华,走进神奇的地下溶洞。 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学生齐读课题。 2.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3):你参观过溶洞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溶洞是怎样形成的吧。 溶洞:石灰岩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所溶解、腐蚀而形成的天然洞穴。洞内有各种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如钟乳石、石笋和石柱。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切入,快速引出课题,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学习兴趣。) 二、了解作者(出示课件4) 教师过渡:《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叶圣陶先生,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吧。请你自己读一读。 叶圣陶 (1894-198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文化教育界的巨匠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脚步集》,童话集《稻草人》等。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出示课件5) (1)教师播放范读,感悟句子的魅力。 (2)教师提出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3)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4)教师组织交流:游览的先后顺序。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感受课文的写作顺序,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2.学习字词 (出示课件6)出示认字词语:浙江一簇臀部漆黑蜿蜒 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1

《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会写“杜鹃、气势”等15个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完成游览路线图。 3.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 1.初读课文,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完成游览路线图。 2.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教学难点】 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参观过溶洞吗? 出示溶洞的照片欣赏。 2.揭示课题:在浙江金华,有一处著名的风景区,就是双龙景区,双龙洞就在这个风景区。双龙洞是钟乳石和石笋的溶洞。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叶圣陶的脚步,一起去游览一下这个双龙洞。(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点拨:“记”即记录,记录游览经历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文章就是游记。这篇文章就是一篇——游记。 3.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稻草人》《春宴琐谭》《倪焕之》等。我们学过他写的文章有《爬山虎的脚》《荷花》。 设计意图:欣赏溶洞的图片,让学生对双龙洞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介绍作者叶圣陶,知道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一些课文,唤起对作者的认知。 二、整体感知 1.自读任务 教师明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熟悉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顺。想想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画出相关句子,然后圈圈有关地点的词,完成路线图。 2.随文识字 随文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和课文中标注拼音的生字。 浙(zhè)江一簇(cù)突兀(wù)森郁 臀(tún)部漆(qī)黑蜿(wān)蜒(yán) 3.集中识字 组织学生自主认识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zhècùtún qīwān yán 浙簇臀漆蜿蜒 预设: (1)通过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记住“浙、簇”。“折”加上“氵”就是“浙”,“族”加上“⺮”就是“簇”。 (2)可以借助偏旁理解“臀”的意思,“臀”是“月”字旁,说明和身体部位有关。“臀”可以组词“臀部、臀围”。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优质教案

四下第五单元 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一、文本解读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先生游览金华双龙洞的事,是按照游览顺序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来到双龙洞,按照空间顺序先后介绍了外洞、孔隙和内洞,以表达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山河的热爱。 作为习作单元的第二课,既可作精读课文品读,也可当习作例文学习写作。本课条理清晰,按照游览顺序把作者游双龙洞的经过写得清楚明了,且景物之间过渡自然贴切,是引导学生学习按照游览顺序介绍景物的好载体。课文对于“孔隙”的特点描写,匠心独具,写小船的形状,使人对孔隙的窄小有了清晰的认识;写自己的感受,让人对孔隙的危险有了身临其境般的切身体会。而“内洞”的描写,突出了“大”和“奇”,既点明了“双龙洞”得名的由来,又展现了各种形态和颜色的石钟乳、石笋构成的奇景,却又言犹未尽,适合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实施语言实践。 二、教学要点 1.生字识写。 课文22个生字,7个要求会读、15个要求会写,其中,“浙、臀”两字,既要求会读,又要求会写。 2.品味语言。 课文是一篇游记,是学习游览顺序行文的典范文本。教学时可让学生借助路线图,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同时关注景物之间的自然过渡。抓住重点语段,探究作者通过多种手段将景物特点写具体的方法,重点品味“孔隙”的“小”与“险”、“内洞”的“奇”与“大”。 3.习作策略。 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物是这个习作主题单元教学重点。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学习按游览顺序习作的范文,围绕习作主题,需要开展三个层次的习作学习:(1)“游览路线图”,理清游览顺序;(2)“交流平台”,梳理归纳习作方法与策略;(3)“初试身手”,按一定的游览顺序介绍景物,并尝试把特别吸引你的景物特点写出来。 三、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能借助路线图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并学习按游览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3.聚焦重点语段,品味“孔隙”的“小”与“险”和“内洞”的“奇”与“大”,学习把景物特点写出来的方法。 4.通过有感情朗读,感受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山河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能借助路线图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并学习按游览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第1篇】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 5.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受到这一神奇的溶洞。激发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写作特点,培养有条理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读第一段。 1、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老作家、老教育家叶圣陶爷爷的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 2、释题。记是什么意思? 3、读第一段。 二、初读课文。 1、激趣。听说,双龙洞的景色非常奇特,我也真想去游览一番,你们想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双龙洞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赶快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遇到生字更要多读几遍。快读吧。 2、自由读课文。 3、检查学习字词和课文的情况。 三、理清顺序。 1、看,这是什么?(出示小红旗小黄帽)谁用的?说起导游这个职业,可真好,天南海北,游山玩水。现在,有一个当导游的机会,你们想不想当?想当的都来当吧,现在,你们都是导游,就我一个游客。(让一个女生起立)导游小姐,你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线?教你一个方法,可以画一张游览示意图。怎么画?细细读课文,借助课文中地点转换的语句来画。例如:四人小组合作制作一张。一组板演。导游小姐,你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线?你这个导游当得真好,这个旅游帽作为奖品奖给你。

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1

记金华的双龙洞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和四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学习了通过观察描写一处景物、介绍一个景点,而按照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则是第一次接触,它强调有顺序地写多处景物。因是多处景物,所以要指导学生把吸引自己的景物作为重点写下来。在前期借所见、所闻描写景物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留心身边的美,指导学生将直观描写和自己的真实感受相结合,写出美景的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记叙的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课文的提纲,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过渡句在课文中的作用。了解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稍微”、“时而”造句。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6.学习“孔隙”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1. 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 2. 指导学生运用常见的事物,结合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学习“孔隙”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学习生字,梳理线索,分清主次) 一、谈话导入: 1.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本文是一篇游记。这篇游记是叶圣陶先生于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着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释题。“记”是什么意思?() 3. 【设计意图:继续巩固学生在阅读中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的语文要素。】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出示本课词语,指生说说自己在预习时遇到的困难及怎样解决的。同位互相读,巩固词语的认识。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课前预习的重视。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并分享自己的做法。】 2.写生字 生字先观察分类,本课重点练习带有月的字。 三、整体感知,梳理游览线索 1.你跟随着叶老先生游览了双龙洞的哪些景点呢?再读读课文,圈出景点的名称。教师根据汇报交流,完成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设计意图:梳理游踪线索,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全文,更为后面的深入阅读、体验导游角色的语文实践活动做好铺垫。】 2.教师:作者是按照“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最新语文四下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人教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1.认识“浙、簇”等7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会写“杜鹃、气势”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课文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 清楚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 2.今天,我们一起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金华去看看双龙洞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注意“簇、兀、漆、蜿、蜒”的读音。注意“臀”的写法。 2.出示词语,先指名读一遍,然后让学生齐读一遍,随机指导读音。 3.理解词语意思。 盘曲:环绕弯曲。 明艳:鲜明艳丽;明丽。 时而:重复使用,表示不同的现象或事情在一定时间内交替发生。 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 聚集:集合;凑在一起。 孔隙:窟窿眼儿;缝儿。 登陆:渡过海洋或江河登上陆地。 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本文指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进:量词,用于旧式建筑房院前后的层次。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题目是“记金华的双龙洞”,大家知道为什么这个景点叫双龙洞吗?谁能从课文中找出答案?(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2.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游览的顺序) 3.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出金华城、一路迎着溪流、在洞口抬头望、这是外洞、孔隙、这就到了内洞、出了洞) 4.理清顺序,填写路线图。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四、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用笔圈出作者在路上看到的景物。(映山红、油桐、沙土、溪流) 2.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映山红多而茂盛,油桐花很多,沙土是粉红色的,溪流随山势不断变化。) 3.你怎样理解“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映山红生机勃勃,充满了自然美,表达了作者对映山红的喜爱之情。) 4.在学生发言基础上,着重理解以下词句。 (1)映山红:指杜鹃花。 (2)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 (3)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①“迎”字说明什么?(表明作者是逆溪流而上。) ②“时而”是什么意思?(有时候) ③“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溪流的蜿蜒曲折。由于溪流缓急不同,听到的流水声也就各不相同。) ④为了说明溪流的形态,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两对反义词。(宽——窄;缓——急。) ⑤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出了什么?(作者愉悦的心情。) ⑥带着感受朗读句子。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这篇文章的,通过描写作者路上所见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当时愉悦的心情,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优质教案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浙江、罗店”等17个词语。 2.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画出路线图,体会路上景色的特点。 3.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教学重点 1.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 2.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让学生读准字音,并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及提出疑难的方式,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笔画较多的生字如“簇、臀、蜿、蜒”,重点指导识记。引导学生根据旅游见闻理解“石钟乳”“石笋”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读通课文后理清文章思路,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理清作者游览的顺序;深入研读,分别找到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事物的特点写清楚的,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准确与贴切。 3.表达运用 学生读懂课文以后,设计一些语言运用的训练,如,用“时而……时而……”句式造句;出示写景物某一特点的一句话,然后用几句具体的话把这一特点描写出来。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游览过程示意图。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浙、簇”等7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浙江、罗店”等17个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画出路线图,体会路上景色的特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初读感知 1.导入新课,板出课题。 (1)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跟着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的金华去旅游,让我们即刻出发吧! (2)(出示金华双龙洞图片)师引导:叶圣陶爷爷游览过这儿,写下了一篇游记。(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2.了解课题中的“记”的意思。(:记,即记录的意思) 3.师:本文是一篇游记,游记就是记录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一般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也叫移步换景。(板书:游记) 4.检查预习:展示课前制作的作者游览过程示意图,对照课文,四人一组交流讨论。 5.师指名汇报。() :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6.师小结:课前预习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通过预习,我们了解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交代游程是游记的一大特点。(板书:游程)所到之处,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怎样独特的感受呢?(板书:见闻感受)让我们走进课文,跟随叶圣陶爷爷的脚步,到字里行间去游历一番。 【设计意图】这样直奔主题导入新课的方式,新颖、直观,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板块二学习字词,了解洞名 1.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新词。(含要求会认、会写的字的词语) (1)师指名认读,相机指导:注意“浙”读翘舌音。 (2)全班齐读,思考:怎样记住这些字? (3)师指名交流,重点指导:“浙”,形声字,左边是“氵”,右边是“折”,不要多写一点。 (4)师指导生书写“乳”字。 ①视频出示书写笔顺。生书空练习。 ②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在田字格中练写。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第1篇】 一、说教材: 1、教材介绍:本课为语文课改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记金华的双龙洞》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记叙了游览金华双龙洞的全过程,写出了双龙洞的奇异景色。本文描写准确形象、语言朴实凝练。 本课是单元第一课,且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游记这种新文体,因此要扎扎实实教会学生学习此类文章的方法。 2、课时安排:本课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扫除文字障碍,理清游踪,了解景物特点。第二课时学习描写“孔隙”一段的写法仿写一段话并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3、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学会13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景物特点。 (2)通过填表,培养学生圈点批注的习惯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3)感受双龙洞的神秘、奇异。 第二课时: (1)学习第5自然段的写法,借助其它事物及人物的心理感受仿写一段话;找出文中的过渡句理解其作用。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练笔,训练学生有序发言及认真倾听及

时补充的好习惯。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之情。 4、重难点: (1)理清游踪,学习抓住特点对景物进行介绍。(游记的基本特点) (2)借其它事物及人物的心理感受仿写一段话。(难点,这是一种新的描写方法,学生初次接触)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1、利用视频朗读,再现情境,加强感知。 2、列表梳理文章内容,指导学生圈点批注的方法。 3、小组合作交流,修改练笔。 学法:研读圈点、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 师:1、全文视频朗读的课件 2、《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 3、下发本文所写处所、景物及特点的表格。 4、下发练笔提纲。 生:1、填表 2、列提纲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