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原因的探讨

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原因的探讨

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原因的探讨

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现象日趋严峻,笔者认为这是当今工具理性张扬和价值理性衰微的表现。推崇工具理性的西方资产阶级创造了超过过去一切时代的生产力,然而人类并没有得到幸福和快乐,反而价值理性不断萎缩,陷入了自我实现与物化两难的困境。中国没有成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验,只能从西方借鉴,这使得西方价值理性的衰微问题开始在中国呈现,大学生们陷入了生命的困顿与迷惘,实现价值理性回归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

标签:漠视生命;工具理性;价值理性

一、问题提出

当前大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屡现于各类媒体,如云南大学马加爵案、张超杀人分尸案;清华大学刘海洋的“伤熊事件”;复旦大学张亮“虐猫事件”;河南大学李征杀人案;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案”等。除此之外,据2007年《北京高校大学生自杀率问题研究报告》指出,从1997年到2005年,北京大学生自杀率平均为每年每10万人2.59人,虽低于全国自杀率,但社会影响极大。

再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8年发布的一项数据表明,我国15—34岁的人群中,自杀作为死亡原因的占18.9%。同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就发生63宗大学生自杀事件,2009年大学生自杀趋势有增无减,仅上半年,北京就有14名大学生自杀。一个个血淋淋的惨剧,一个个真实的数据,让人们不得不质疑,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为什么在他们眼中生命如草芥一般,生命如儿戏一般,又是什么让天之骄子们丧失了起码的道德水准和对法律的敬畏,在这些现象的背后究竟充斥着什么?究竟隐藏着什么?

二、工具理性的张扬与价值理性的衰微

笔者认为在此现象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工具理性的张扬与价值理性的衰微。”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区分上做出最重要的贡献的是德国最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和法兰克福学派早期的著名代表霍克海默。韦伯在其著名的《经济与社会》中界定了社会行为的概念与内涵,对社会行为中的目的合乎理性和价值合乎理性的情况进行了区分。后来霍克海默明确区分了两种类型的理性:技术理性(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批判理性)。工具理性(技术理性):旨在于对世界的征服、控制与改造,服务于力量的要求,允许无限的可能性。价值理性(批判理性):是人对于价值问题的理性思考,“是人类对价值和价值追求的自觉意识,是在理性认知的基础上对价值及其价值追求的自觉理解和把握”,是“人类所独有的用以调节和控制人的欲望和行为的一种精神力量”。

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功利性的工具理性日益彰显,理性与技术成为推动西方社会发展的两个根本力量。“西方文明受到了古希腊社会创造的理性思维之新力量与新技术的巨大恩惠”[1]47。推崇理性精神的“资

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2]227。可以说西方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正是工具理性展现和张扬的过程,正如马克斯·韦伯所说的,西方现代化的进程就是理性化的过程,是理性在各个领域的展开,如“理性化的经济生活、理性化的技术、理性化的科学研究、理性化的军事训练,理性化的法律和行政机关”[3]15。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理性化使资本主义生产力、科学技术、财富和人的智能等都得到了高速发展,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使资本主义成为了人类历史发展中最辉煌的时代,使西方成为了近代世界发展的中心。

虽然工具理性确实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但它的张扬并不必然地带给人类祥和、幸福和快乐,恰恰相反,根据马克斯·韦伯的观点,近现代人类理性观念所经历的是一个工具理性(技术理性)不断扩张、价值理性不断萎缩的演变过程,人已经不再深思自己的存在或者找不到存在的根源和意义,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工具理性无形地牵制着人类社会活动的走向——追求最大物化效益,最多物质占有和物欲享受。只关心以有效的方式计算投入和产出,以最佳的途径获取最好的收益,它的行动标准是效率,而不必探究也无需关心其行动的终极价值,使人类越来越沉迷于物的世界和物的消费,导致利益尺度的主宰、人情淡漠和社会诚信的缺失,迷失了社会的道德纬度和情感纬度;在人的生存维度上,缺乏价值追求,迷失生活意义,产生精神困惑和信仰危机。

正如汤林森在《文化帝国主义》中所写:“所有的现代社会,都根据一个特定的而狭隘的理性观(也就是韦伯所说的‘工具理性’)在运作,这样的理性盘踞了社会主要机构的核心。”在某些西方学者看来,“理性的历史任务就是解放人类……迄今为止的政治与历史记录显示,其结果是惨不忍睹的失败状况……现代社会距离理性的允诺园地相去甚远。”[4]274也正如康德所言:苏格拉底“知识就是美德”的口号早已埋下了理性独断的种子,苏格拉底把知识(理性)看作人生的最高目的和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而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的宣言则宣告人可以借助理性自立于自然,控制和改造自然,面对的却是价值追求的失落和精神世界的危机,带来的是价值理性的衰微。

三、价值理性危机在中国的呈现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也开始了政治、经济、文化的社会转型,这是中国崛起的一种必然选择。中国要实现小康社会,要实现共同富裕,要实现四个现代化,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然要走工业化的道路。但工业化也必然会招致工具理性的生成和流行。因此,当代中国的崛起与发展与全球性价值理性迷失的相遇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现状。具体而言,当代中国价值理性缺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下,出现了拜金主义、物本主义和消费享乐主义理念,传统的政治意识和道德意识开始瓦解。当下“富裕即享乐”成为许多中国人的首要考虑;社会对人的评价标准就是以堂而皇之的“成就”作为代理的物质标

准,拜金主义、物本主义已经渗透到人们的心里。同时,按照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层次理论的分析,人的确有更深层次的真实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但是商品化的消费模式的盛行与媒体广告的推波助澜,使个体对个人自主性、自我界定、真实的生活和个人完善的需要,都变成了占有和消费市场所提供产品的需要。特别是媒体不断向公众呈现的“每一个人所渴望的”生活方式,使自我认同和自我实现成为对市场标准的效仿,这就会完全背离自我实现的初衷。英国当代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把其称为个人化相对于商品化的经验与困境。致使国人飘摇于物质和金钱的欲海中,从而加重了精神的危机、人性的迷失和人生意义的失落。众所周知,人类对发展的追求是为了更好满足人类真实的生命需要,而不是无限扩张各种虚幻的消费艺术。在当代中国,消费领域出现的所谓“炫耀性消费”、“挥霍性消费”、“陋俗性消费”、“庸俗性消费”等已经充分说明了价值理性在当代中国的缺失。其次,随着物质利益最大化原则的深入,个人主义、见利忘义、“一切向钱看”的理念已经开始笼罩着整个社会,社会主义道德开始沦丧。当今社会,理想信念、崇高道德、美好情操、高雅文化已经很难得到认同,审美情趣发生了显著变化,快乐原则取代道德原则,感性享乐、低级趣味、浮光掠影和标新立异的现象比比皆是,令人无可逃避。传统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亲密关系已经让位于交易过程中的纯粹关系,交往的自由原则常常为利益原则所取代。我们常常可以体味到世态的炎凉——人们表现出来的对他人生命的漠视、冷漠,见危不救、见死不救的人有之,为金钱、私欲伤害生命的人有之。究其根源是价值理性在当代的失落,工具理性思维侵占了理性的全部,占据了人的价值和道德领域。一个社会若缺乏价值理性的规范性引导,必然会陷入居无定所的状态,人的精神家园与终极关怀等形而上的超越性意义无法满足,人们的信仰会普遍出现迷惘与困惑。

再次,由于工具理性的蔓延、“物”的唯一标准的渗透,“活着为什么?”成为当代人的最大困惑。物质功利和冷漠的工具理性消解了作为人情感的高尚和神圣性,使人堕入迷茫之中。于是,使得人的整体意义支离破碎,感性泛滥、精神空虚、信仰危机得以呈现,失去了作为人应当具有的崇高情操或精神信念。因此,“没钱没意思,有钱没意思;不恋爱没意思,恋爱也没意思;活着没意思,死了也没意思”,人类陷入精神空虚之中,出现了“耻言理想、嘲弄信仰、蔑视道德、躲避崇高、拒斥传统、不要规则、怎么都行”[5]55的信念危机。

由此可见,在当代中国由于社会转型的复杂,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弊端的双重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健全,加之我们又很难找到一种成功的社会主义经验,于是只能从西方借鉴,这便为西方价值理性衰微的问题在中国的呈现提供了契机。在这种状况下,人们在价值观上发生了相当激烈的矛盾冲突,一部分人的主导价值观失范,社会主义道德滑坡,个人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抬头,精神文明建设受到了严峻挑战。因此,中国社会转型中确实出现了价值理性衰微。

社会上诸如此类的现象猛烈地冲击着大学生的心灵,而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他们在面对学业、就业、情感、家庭贫困和人际关系等诸多人生事务的处理时,也承担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极易受外界影响产生悲观情绪,变得脆弱而无助,感到迷茫、失落、痛苦、心理混乱,他们开始对生存的意义和生命价值产生怀疑,甚至在这种冲击中迷失了方向,拥有的只是生命感知的日渐麻木,生命情感的日益僵化和干涸,生命意志的日益消沉和生命价值的失落。2008

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网络对70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89.3%的大学生有过极度失望、极度愤怒、极度孤独等极度心理体验,但仅有8%的大学生寻求过帮助。而根据另一项调查数据表明,当受到别人严重冒犯时,7.4%的大学生经常有杀死别人的念头,27.2%的大学生偶尔有这个念头。

四、实现价值理性的回归

造成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重要原因就是价值理性的衰落,那么实现价值理性的回归就是当今时代的呼唤。价值理性的回归内在蕴含着两个方面的要求:其一是要构建和谐社会;其二是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

(一)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价值理性回归的必经之路。胡锦涛同志2005年2月23日在中央党校省级领导干部研讨班开幕式上提出“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当前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价值体系,也是我们对当前价值目标的理想追求。”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充分体现了终极理性关怀的指向,对现实的关切,凝结着对历史反思的结晶,包含了个体主体价值理性的诉求,又充盈着社会主体价值理性的期盼。就是为了防止工具理性的话语垄断,使价值理性恢复其应有的地位,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呼唤;其次,是以价值理性的规约和引导工具理性,使其在适合的“度”中张扬,这是构建和谐社会应有之意,人将会在和谐社会构建的“座架”上实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

“生命教育”是由美国人杰·唐纳·华特士提出的,几十年来,他提出的生命教育理念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在较短时间内波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潮。中国国内有关生命教育的推进工作比较滞后,虽然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大学生生命教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各种生命意义缺失、人生困惑的现象较为普遍,甚至自杀他杀也时见报端,这与大学生相对的高文化素质水平是极为不对称的,也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所以对大学生实施生命教育是必要且急需的。

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二者的本质内容与目标是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渗透生命教育内容很是必要,生命教育更注重情感教育与实际体验,使思想政治教育能更加体现出人文教育的光辉。通过进行马克思主义生死观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教育学生懂得最高尚的道德是爱,而爱的根源来自对生命的爱护与尊重;灌输珍惜自己、他人生命及违反法律致人伤害与死亡应受惩罚等思想;针对热点问题如药家鑫案件,大学生自杀和虐待动物事件等展开有针对性的专题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只有建立生命神圣论才是唯一正确的、科学的生命观。

参考文献:

[1][美]巴伯.科学与社会秩序[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47.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于晓,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1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3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17.

[4][英]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M].冯建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274.

[5]陈军.论工具理性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制约[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4.

[7]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0.

[8]刘大椿.自然辩证法研究综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18.

当前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当前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当前大学生自杀现象日益突出。这部分大学生的生命观有偏差,生命态度消极、人生目标不确定、不能正确看待生命、挫折,习惯选择自杀,无视生命的存在。原因主要有适应社会能力差、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就业、社会竞争加大、生命观的淡薄等方面。因此要通过社会、家庭、学校等,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生命观。 【关键词】生命观;教育现状;解决措施 生命观是人类关于如何对自然界生命物体的一种态度,是世界观的一种,包括对人类自身生命的态度。从人类历史发展整体看,生命观反映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程度。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但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丢失了一些最宝贵的东西,尤其是人对财富的追寻过程中渐渐地忽视了“生命”,不尊重生命、轻视生命的现象变得日益严重,而这种现象已经波及到大学校园。在面对考试、人际、就业的压力和生活情感的困惑时,一些大学生消极躲避,遇事不顺心就会选择结束生命这条道路,认为死了一切都一了百了。自杀成为躲避现实问题的普遍选择。 这些使我们认识到必须反思在教育中被忽视的角落,必须认识对学生进行生命观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生命观现状 (一)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生命最为可贵,一切的出发点在于生命。”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轻视和伤害生命的现象已屡见不鲜。大学生自杀、杀人事件屡屡发生,并不断见诸媒体。据广州危机干预中心对广州部分大学的调查发现,大学生自杀率为20/10万,即10万人中就有20人自杀;有关资料显示,仅2010年1月至7月半年间,上海、长沙、成都等地高校至少失去了几十个年轻的生命。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物质高度发达的年代,他们完全有机会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他们也有足够的情商来认识生命的价值,应该学会为将来担负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而不断进取,不断丰富自身,最终实现生命的价值。但是,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们却普遍没有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的可贵,反而失去了精神上的动力。普遍缺乏自控能力,难以抗拒外来诱惑,因此一部分大学生把美好的时光浪费在一些无意义的事情上。不思进取、无所作为、怨天尤人,甚至出现自杀或伤害他人等极端事件。这无疑反映出大学生对生命意识的淡漠,更谈不上深刻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二)大学生对生命价值认识缺乏。生命的价值包括两个层次:即生命的基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e19282322.html,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探析 作者:罗桂云 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年第01期 当今社会,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影响下,生命意识教育出现严重缺失。近年来出现的清华大学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件以及近期发生的“李刚门事件”、“药家鑫事件”、“留学生刺母事件”等等。大学生自杀事件也频惊校园,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1~5月,全国高校至少已有40起大学生自杀事件,平均每个月就有8个年轻的生命离开这个世界。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生命意识教育的思考及重视,因此生命意识教育刻不容缓。 一、生命意识教育的内涵 生命意识,是指每一个现存的生命个体对自己生命的自觉认识,其中包括生命存在、价值及意义的理解和认识等等,是对人的生命存在终极价值的审视。生命意识教育主要包括生存观、价值观及超越观教育三个方面的内容。 1.生存观教育 马克思说过,“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生命的存在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是实现个体生命价值和体现生命意义的条件。任何不负责任的轻生念头,以及对他人生命的漠视,都是对生命的一种亵渎。因此,生存观教育首先教育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充分认识到生命存在的唯一性和重要性,善待自己、尊重他人、敬畏每一个存在的生命。 2.生命价值观教育 每个生命的存在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它体现在自然的生命延续,以及超自然价值生命的实现。只有两者达到和谐统一,人才能更好地珍惜生命的可贵、欣赏生命的美好,提升生命的价值。因此,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懂得自然生命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意义,并承担着一定责任,要懂得珍惜和欣赏。在生命价值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认知与情感的和谐,达到用自身情感来激扬理性的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 3.生命超越观教育 生命意识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实现个人生命的升华,从而超越自我、超越功利和世俗,把自己的命运同他人、社会、人类的命运联系起来,达到全方面的和谐。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生命。法国文学家雨果曾经说过“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这是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动物的生存只是为了延续生命,而人类通过创造美好的生活展现生命的价值。人只有感悟生命意义,追求生命价值,才会真正地热爱生

03生命意识缺失现象

生命意识教育 一、大学生的生命意识缺失现象 以上几个案例说明当代大学生轻视生命、伤害生命及浪费生命的现象已屡见不鲜。这些现象的发生方式尽管不同,但极其相似的一点是:对生命的漠然和轻视。基于笔者的分析,生命意识缺失现象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漠视生命 大学生中存在着一些漠视生命、不尊重生命的现象,诸如学生之间的打架斗殴,人际交往中的谩骂或冷落,同学间的讽刺挖苦,对残疾人、心理疾病患者的歧视等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对生命权利和尊严的轻视和践踏。漠视生命必然会带来个人情感经验的缺失,造成人格的扭曲和人性的缺陷,严重的甚至会发展到采取极端的方式去否定生命。 (二)否定生命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目前自杀已成为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成为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中的一个较突出和敏感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2001——2005年,中国内地媒体共报道了281名大学生自杀事件,其中209人死亡。2007年上半年,浙江省高校大学生自杀的人数已超过30人,其中某高校一个月内有3位大学生自杀(其中两人身亡)。已有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是自杀的高危人群,自杀率高于一般年轻人。从本质上说,大学生自杀是对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根本否定。大学生选择自杀往往有一些所谓的理由,比如因为失恋、考试失败、人际关系紧张等,但由于一些理由就以轻易放弃生命作为回应,这明显反映出生命意识的严重缺失。 (三)暴虐生命 大学校园里暴虐生命(或称生命暴力)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所谓生命暴力,从完整的意义上看,它应包含两个方面:对他人生命和自己的生命采取暴力态度诸如刘海洋的“伤熊事件”、张亮的“虐猫事件”、马加爵的“杀人事件”,这些无端剥夺其他生命的暴力事件,突现的是一些大学生对生命的冷漠与残暴。大学校园中各种生命暴力行为,其背后都昭示着当事人个性心理的扭曲畸变及生命意识的缺乏。 (四)游戏生命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思考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不断出现了对生命意识淡薄的现象,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一现象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大学生对生命意识的淡薄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主要介绍了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现象,并通过分析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原因找出应对的策略,以达到教育大学生热爱生命的目的。 标签:生命意识;学校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掌握着先进的科学知识并且正处在宝贵的青春年华。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如何直接影响着祖国的未来,也影响着他们自己今后的人生。如何处理好大学生中少部分人的生命意识淡薄问题,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主要表现 大学生生命意识的淡薄表现在很多方面。有的表现明显,有的则不易被人察觉。对生命的漠视、对其他生命的不尊重和不清楚生命的价值是其中三个主要的方面。 (一)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首要表现是对生命的漠视 近年来,在大学生中出现了许多漠视生命的现象。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虽然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显示出了年轻人应有的对生命的热情,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群体中仍然存在很多漠视生命的现象,仍然有少部分人表现出了对生命的漠视。近年来,有关大学生自杀的报道屡见报端,各种漠视生命的现象也是层出不穷。有的还以自杀的方式威胁亲人和学校。一些大学生不仅平时的作息时间极为不规律,明知损害身体还是刻意为之,有的甚至直接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与其他没进入高等学府的同龄人相比,大学生的自杀率是非常高的,这与高等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绝不是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这些自杀的大学生大都悲观厌世,找不到生活的乐趣,或者经受不起成长道路上的挫折。 (二)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另一表现是对其他生命的不尊重 对生命的热爱不仅表现在对自己生命的热爱,还表现在对其他生命的尊重上。一个真正热爱生命的人会表现出对其他一切生命的热爱。大学生中存在很多不尊重其他生命的现象。复旦大学的投毒案绝不是个别案例,很多名校都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在大学生这个竞争激烈的群体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些这种令人惋惜的事件。这些大学生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伤害他人的健康甚至生命,有的犯罪手段还极端的残忍。还有一些大学生,他们为了生活的琐事和激烈的竞争,往往不择手段,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盲目追求一些所谓的成功而忽视生命的美好。前些年的清华大学同学对熊泼硫酸的事件就反映了个别大学生对其他生命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研究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研究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学生们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 首先,大学生对生命意识的认知存在偏差。一些大学生认为,生命意识仅仅是指注意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没有意识到生命观念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这种认知偏差使得他们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和珍视,往往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尊重和保护。 其次,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方法还不够多样化。目前,许多院校的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多以课堂讲解的形式进行,缺少趣味性和互动性,容易变得单调和枯燥。这种教学方式难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更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最后,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不足。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许多院校仍然将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置于次要地位,缺乏长期、系统和深入的教育,容易被学生忽视。此外,有些学校的教育内容过于注重对生命的简单认知和保护技能的培养,缺乏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难以真正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 因此,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首先,应该加强对生命意识的宣传和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同时,针对学生生命意识认知偏差,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如实地教育、案例教学等,引导学生对生命有更完整的认知。其次,应该加强教育形式的多样性,采用小组讨论、课堂演示、实验演示等更富有趣味和互动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最后,应该优化生命意识教育的课程设置,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深入地思考生命的问题,并引导他们对生命做出更深层次的思考。 总之,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引起教育者重视。只有通过持续和有效的教育,才能够真正地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生命的文化氛围。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青少年教育的发展,生命教育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将深入探讨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为完善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 1.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 近些年,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现象比较普遍。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追逐潮流、追求物质享受,忽视了生命的珍贵以及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生命道德观淡化 社会风气和家庭教育环境对大学生生命道德的塑造不可忽视。很多大学生对生命的珍视和保护意识淡化,稍有价值,便将其视为可有可无之物,从而忽视了生命的尊严及生命的理性思考。 3.生命科学素养低下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了解生命科学知识对于大学生极为必要。但是,在当代大学生中,生命科学素养普遍较低,很多大学生对于生命科学知识知之甚少。 二、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分析 1. 缺乏科学的生命教育课程和教材 目前,在大学里很少开设生命教育相关课程,少有生命教育相关的教材。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主要靠个人的自主学习。但是,因为缺少规范的教材和课程,大学生往往无法在生命教育方面得到系统化的学习。 2. 缺少生命教育领域专业人才 面对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教育问题,需要专业化的生命教育人才来提供解决方案。但是,在目前的学校体系中,缺乏专业的生命教育教师,甚至缺少生命教育领域的专业人才,难以满足教育的需要。 3. 家庭教育状况与社会风气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背后,家庭教育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现今社会,许多父母和家庭忽视生命教育,观念老化,很难为大学生 在生命教育方面提供有力的引导和支持。 三、完善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完善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 1. 增加生命教育课程设置 学校应该增设生命教育的课程,并且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教 授相关知识。通过系统化课程,吸引大学生对生命教育知识的学习, 提高其生命科学素养和生命教育素养。 2. 建立生命教育教师培养体系 学校应该建立生命教育培养体系,提高生命教育领域的教师和研 究人员的素质与水平。针对教育生态环境,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为 大学生在生命教育方面提供专业化的支持和指导。 3. 全面加强社会宣传和家庭教育环境影响 通过社会媒体、微信公众号、校内媒体等途径,加强生命教育的 社会宣传。鼓励广大家庭,从小培养孩子的生命意识,如保护小动物、爱护植物等。同时,鼓励否定暴力、拒绝自杀等消极行为。明确规范 我国的生命教育环境。 四、结语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关注和解决的重要工作。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必须呵护的财富。通过该文所提出的 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我们得出了一些初步建议, 如增设生命教育课程、建立生命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全面加强社会宣 传和家庭教育环境影响,本文希望能够给有关学者以及社会阅读大众 一些启示,进一步促进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浅析大学生生命意识]大学生要牢固树立生命可贵的意识

[浅析大学生生命意识]大学生要牢固树立生命可贵的 意识 云南某高校一名大学生如厕时在卫生间摔倒致死,导致该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卫生间里灯光不亮。仅2009年2月份广州就有3名大学生自杀。以上案例说明: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缺失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关注大学生生命意识己刻不容缓。 一、大学生生命意识现状 “你的整个身体,比任何人为设计物复杂而和谐得多,是千万次进步的成果,而且每一次进步都是偶然的。”生命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但大学生中却存在着一些漠视和不尊重生命的现象,如马加爵杀人、刘海洋伤熊、张亮虐猫等,这些无端剥夺其他生命的暴力事件,显示出一些大学生对生命的淡漠与残暴,无视他人和自然界其他生命。 人生命存的意义在于提升生命质量和创造价值。部分大学生入学后,由于缺乏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不是努力学习、充实知识,而是不思进取、虚度生命。很多大学生把时间浪费在上网和打游戏上。在青岛某高校2003至2004学年退学的41名学生中,30多人是络而荒废了学业。这些都是缺乏生命意识的表现,说明大学生迷失了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对生命的轻视与亵渎。 二、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生命意识教育缺乏 低俗和暴力文化泛滥,长期处于暴力文化氛围中,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暗示、模仿心理,对于生命的感知、认识变得麻木不仁。网络时代,部分大学生整日沉迷于聊天或游戏,混淆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他们在虚拟世界里肆意宣泄情绪,极易导致对自己和他人生命价值的漠视。因此,偶遇不顺,就产生仇视他人或轻生厌世的心理,从

而采用杀人或自杀的极端行为。 (二)学校生命意识教育缺失 由于各高校只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素质和专业知识的教育,即使在德育课中,也很少涉及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从而使学校教育出现生命“真空”。教育的目的是提升人的生存质量,使人们尊重和热爱生命并充分实现生命价值。长期以来,我们的高校教育缺乏对生命的关注,仅以书本知识和职业技能为培养目标,这使学生难以体验到生命的乐趣,甚至会导致学生既不尊重他人的生命,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 (三)家庭生命意识教育缺席 生命意识的形成与早期经历、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的言传身教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成长过程中有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容易对大学生个体造成心理创伤。我国的家庭教育往往只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父母与孩子之间缺少必要的情感交流,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不利。个别父母甚至把子女当做私有财产,任意安排孩子的一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采用简单、粗暴的家长制手段或过分放任纵容,这都不利于子女健康生命观的构成。独生子女己成为我国大学生的主体,父母的溺爱造成了当代大学生受挫能力的下降。 (四)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欠缺 目前,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复杂等都极大地加重了人们的心理负担,容易使人陷入迷茫无助的情绪中,一旦超过极限或受到外界的某种干扰就容易产生生命危机感。尤其是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们,其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但易冲动、极端,缺乏生命责任感,面对各种诱惑,缺乏对自身价值的正确认识,忽略生命存在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此种情况下,空虚迷茫、虚度生命就变得毫无顾忌了。 三、增强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对策 (一) 在全社会创造尊重人的生命的氛围 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必须重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原因的探讨

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原因的探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进入大学学习。而大学不仅是人才的摇篮,更是塑造一个人终身的重要阶段。然而,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淡薄问题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那么,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原因是什么呢?我将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社会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当代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不断发生变化,越来越强调物质享受和经济利益。这种趋势在年轻人中尤为明显,他们渴望通过工作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和物质财富,而忽略了生命的真正价值。此外,社会上不少人对生命的看法存在着浮躁和肤浅的带有焦虑的情绪,从根本上影响了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和认知水平。 其次,学校教育是造成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大学教育变得浅显化和功利化,教学内容过于功利和应试导向,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和生命价值的培养。根据2016年《教育部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数据显示,中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分最低,仅为44.71分。「故大学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当把人的本质和人的生命价值观培养贯穿其中。大学应该注重学生整体发展,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引导学生思考生命本质,使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并且建议大学应开设生命哲学课程或者生命教育工

作坊,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教育学生积极面对生命,珍惜和珍视生命。 再次,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生命意识的形成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大家都知道,家庭是人们一生中最重要的社会经验。然而,今天的家庭教育模式却面临很大的挑战。一方面,反传统思想逐渐盛行,另一边,线上交往方式越来越普及。面对电子游戏、网络小说、手机网络这些虚拟的世界,很多家长对于孩子们的性格塑造和价值观教育不知道从何入手。不少家庭教育过分注重分数,忽视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生命意识的培养。这使得大多数年轻人缺乏追求内心真实的能力,整天执着于眼前的成绩和眼前的物质追求,而没有精神追求,更不会关注自身的意义与价值。 综合来看,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原因是由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因素所导致的。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做的是让大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和意义,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提高他们的生命意识、生命价值意识和生命责任感,从而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我们应该希望,未来的大学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内在的情感发展和价值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生命尊重和生命意识的价值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生命观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大学生生命观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他杀的事件逐渐增多,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高校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了解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现状的基础上,着重从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分析大学生生命观缺失的原因。同时,重点从高校教育工作的角度提出了开展生命教育四个方面的对策。 标签:大学生;生命观;生命教育 生命观是指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生命及生命的意义、价值、人生态度、人生理想等重大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对于已经经历过高考,在激烈的博弈中顺利跨入高校的大学生来说,生理和心理应该都比较成熟,应该有一个健康成熟的生命观。但是,当代大学生对生命的困惑以及对生活意义的迷茫却通过各种行为表现出来。根据对生命的影响与伤害的严重程度,生命观的缺失可分为几个层面:忽视生命,虚度时光;轻视生命,伤害身体;无视生命,自杀伤人。大学生缺失的生命观,模糊的生命意识,失范的生命行为不仅给自己带来无法治愈的伤痛,给社会造成久久不能平息的负面影响,也给国家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不必要的人才损失。因此,探讨我国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缺失的原因及不断完善我国高校生命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一、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自身因素 导致大学生生命观缺失的因素很多。但从主观原因来分析,大学生自身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生命认知能力较弱;适应能力较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1.生命认知能力较弱。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生命是个体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物质基础,是社会存在和延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正确认知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但是,据有关学者调查,79.8%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命运自己无法主宰,生命质量严重受到各种未知因素的影响;65.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生命很脆弱,难以把握;3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不能够敬畏生命;15.3%的同学觉得人生如戏,得过且过。这些数据说明有相当部分学生对人的生命缺乏正确的认知。既缺少很高的生命追求,又觉得命运难以预测;既对生命缺乏敬畏之心,又觉得生命难以把握;既恐惧死亡,又不珍惜有限的生命[2]。 2.适应能力较弱。大学生在中学时代是家长的好孩子,老师的好学生,同学们的好榜样,这些在无形当中就会形成一种优越感。但在大学里同学之间的水平相当,所以在大学期间他们很有可能会遇到考试成绩不如意、生活不适应、恋爱受挫等问题。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往往缺少一种积极、乐观、豁达、“越是没人爱越要爱自己”的人生态度。由于心理上不成熟,社会经验缺乏与现实生活的不

当代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

当代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原因;对策 近年来,青少年非正常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其间固然有不同的个体原因,但目前青少年“生命意识教育”的严重缺失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多元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因素,使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道德自律能力下降。如何让青少年学会善待“生命”,怎样更好地“生活”,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当代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的原因 1.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当代青少年的生活环境是一个开放式的环境,形形色色的思潮冲击着校园,一些不良的风气和不健康思想,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2.学校教育导向的偏差。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普遍忽视生命教育。学校很少甚至没有开展过生命教育,学生缺乏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的指引。过分追求考试成绩的教育异化了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不懂得人到底为什么而活,怎样活,怎样面对人、面对生命。 3.家庭教育中生命教育的不足。青少年的不良行为以及漠视生命的现象受很多因素影响,但对孩子影响最重要的因素还是父母和家庭。很多家长把对孩子的爱极大地物质化,尽其所能地单向性给予,从而使孩子把被给予当作必然。这样容易导致孩子不懂得珍惜敬重与感恩回报,渐渐地不把父母、物质、金钱甚至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当回事。只要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丝毫不顾及他人的一切,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4.青少年思想教育体系尚不完善。目前,青少年思想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不健全、不系统,尚未形成以立志建功为重点的理想教育、以学史建碑为重点的革命传统教育、以讲究职业道德、转变社会风气为标志的道德教育、以读书活动为具体形式的科学教育,以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爱国主义教育等一套较为完整而科学的青少年思想教育体系。 二、解决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问题的对策 1. 从社会来讲,要树立大德育的观念,发挥各种社会活动和公共环境的社会性德育作用。学校要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联系,建立实践基地,利用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把生命教育与实践活动融为一体;要利用媒介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比如大型健康咨询活动、讲座等来拓宽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渠道;要把生命教育纳入社区工作中,营造对青少年乃至全社会进行生命教育的社会环境。 2.学校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是实施生命教育的

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摘要:生命是教育的起点,教育因生命而产生,促进生命发展乃教育之本。但是,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念缺失,这当然不是单方面因素造成的,而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当事人等诸多方面原因所致。因此,为促进大学生生命意识的健康发展,需要各个方面一起努力,共同培养其健康的生命价值观。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生命教育;途径 据新闻报道,2010年10月20日晚,在西安大学城学府大道上,21岁大学生药家鑫,驾着私家车看望女友,途中撞倒骑电动自行车的女服务员张妙。当时张妙仅受轻伤,药家鑫下车后发现张妙在看自己的车牌号,就拿出刀子,对张妙连捅8刀,致其死亡。药家鑫过度荒诞的、令人发指的“撞人补8刀”的恶劣行径,远远超越了公众容忍的底线。 其实,药家鑫只是一个典型。近年来,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漠视生命、暴虐生命的事件频频发生。先有清华大学刘海洋的“伤熊事件”、复旦大学张亮的“虐猫事件”,后有云南大学马加爵案件、河南大学生李征杀人案、云南大学张超杀人分尸案,现又有“我爸是李刚”和“药家鑫案件”等等。一个个惨剧,让人们不得不质疑,我们的大学生究竟是怎么了?为什么在他们眼里生命不如草芥,生命有如儿戏?又是什么让一个个心智健全的成人,丧失了最起码的道德水准和对法律的敬畏?在此现象背后,究竟缺失了什么?又充斥着什么?为此,我们不能不进行深思。 一、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缺失的原因 “象牙塔”里发生的一幕幕血腥惨案,震惊了社会,震惊了教育界,拷问着天之骄子的生命价值观。当代大学生对鲜活生命为何如此漠然?唯一能作为答案的就是:生命价值观的缺失。生命价值观是个体对生命存在及其价值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即对生命存在和生命价值的认识、态度、评价等的总称。为什么当代大学生会缺失生命价值观?笔者认为,这不是单方面因素造成的,而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当事人等诸多方面原因所致。 1.传统思想影响,致使生命教育缺失 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命是教育的起点,教育因生命而产生,促进生命发展乃教育之本。所有教育应以生命来教育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和完善生命,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生命的健康成长。而在我国,长期受传统思想影响,对“我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这个话题总是刻意回避,不管是家长、老师,还是社会,都忌讳谈生命起源,谈“性”色变,视“性”为洪水猛兽和大逆不道;更忌讳谈生命终结——死亡,大多数人对“死亡”二字忌讳很深,对谈及死亡的话题多是采取回避或敷衍的态度,甚至与“死”字相近的音都不允许孩子说,至于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更无从谈起。这样,很多青少年对生死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是蒙昧的,他们不知道生命诞生之不易,不明白死亡对自己及亲人意味着什么,当然更不会从内

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原因的探讨

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原因的探讨 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现象日趋严峻,笔者认为这是当今工具理性张扬和价值理性衰微的表现。推崇工具理性的西方资产阶级创造了超过过去一切时代的生产力,然而人类并没有得到幸福和快乐,反而价值理性不断萎缩,陷入了自我实现与物化两难的困境。中国没有成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验,只能从西方借鉴,这使得西方价值理性的衰微问题开始在中国呈现,大学生们陷入了生命的困顿与迷惘,实现价值理性回归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 标签:漠视生命;工具理性;价值理性 一、问题提出 当前大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屡现于各类媒体,如云南大学马加爵案、张超杀人分尸案;清华大学刘海洋的“伤熊事件”;复旦大学张亮“虐猫事件”;河南大学李征杀人案;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案”等。除此之外,据2007年《北京高校大学生自杀率问题研究报告》指出,从1997年到2005年,北京大学生自杀率平均为每年每10万人2.59人,虽低于全国自杀率,但社会影响极大。 再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8年发布的一项数据表明,我国15—34岁的人群中,自杀作为死亡原因的占18.9%。同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就发生63宗大学生自杀事件,2009年大学生自杀趋势有增无减,仅上半年,北京就有14名大学生自杀。一个个血淋淋的惨剧,一个个真实的数据,让人们不得不质疑,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为什么在他们眼中生命如草芥一般,生命如儿戏一般,又是什么让天之骄子们丧失了起码的道德水准和对法律的敬畏,在这些现象的背后究竟充斥着什么?究竟隐藏着什么? 二、工具理性的张扬与价值理性的衰微 笔者认为在此现象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工具理性的张扬与价值理性的衰微。”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区分上做出最重要的贡献的是德国最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和法兰克福学派早期的著名代表霍克海默。韦伯在其著名的《经济与社会》中界定了社会行为的概念与内涵,对社会行为中的目的合乎理性和价值合乎理性的情况进行了区分。后来霍克海默明确区分了两种类型的理性:技术理性(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批判理性)。工具理性(技术理性):旨在于对世界的征服、控制与改造,服务于力量的要求,允许无限的可能性。价值理性(批判理性):是人对于价值问题的理性思考,“是人类对价值和价值追求的自觉意识,是在理性认知的基础上对价值及其价值追求的自觉理解和把握”,是“人类所独有的用以调节和控制人的欲望和行为的一种精神力量”。 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功利性的工具理性日益彰显,理性与技术成为推动西方社会发展的两个根本力量。“西方文明受到了古希腊社会创造的理性思维之新力量与新技术的巨大恩惠”[1]47。推崇理性精神的“资

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现状分析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现状分析及对策 马博20110510008 摘要: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反映了大学生生命观的淡薄。大学阶段作为人 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生命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本文介绍了了大学生生命观的现状,对大学生生命观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探讨,最后提出了促进大学生拥有健康生命观的三点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观现状原因对策 2013年6月13日,复旦大学一大一男生跳楼的事件再一次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学生,面对难以抗拒的压力,纵身一跳如流星般消失在这个世界,让我们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也开始思考背后的原因——大学生生命观的淡薄。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社会对他们赋予很高的期望。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小而言之,关系到大学生本人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大而言之,关系到民族的素质、祖国的建设,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采取措施,促进大学生拥有健康的生命观刻不容缓。 一、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的现状 近年来,大学生非正常死亡逐年增多,自杀的人数呈明显增长趋势。虽然当代大学生非正常死亡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大学生的生命观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在对自身认识方面: 部分大学生对自身存在的认识不全面,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和目标,得过且过,表现出茫然的心态。 第二,在对他人认识方面: 部分大学生在珍爱自身生命的同时却对他人的生命表现出极大的冷淡和漠视,容易做出伤害他人生命的行为。 第三,在环境适应能力方面: 部分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弱,在挫折面前容易气馁,丧失斗志,觉得自己无成就感,表现出对生命的漠视。 二、大学生生命观存在问题的原因探讨 (一)、家庭因素 家庭作为大学生多年来成长的环境,其对大学生生命观的形成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首先,家庭成员关系可以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生命观的养成。在不良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如果在现实中遇到挫折,容易唤起以前的创伤性记忆,不知不觉中会造成他们的消极情绪和过激行为,严重的会产生激烈行为,走上自杀的绝路。其次,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其的期望水平和教育方式也会对他们产生影响。过于严格的要求或过高的期望水平都会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同时,大学生多是背井离乡,在外地求学,与父母的地理距离较远,缺乏必要的情感沟通和交流。有调查显示,22.8%的人认为生命是自己的,怎么处置都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没有意识到珍惜自己的生命好好活着对父母、对家庭的重要意义。

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现状及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现状及原因分析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无视生命、伤害生命的现象在高校中不断出现并呈现上升趋势,这一现象应引起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高度重视。通过对哈尔滨市多所高校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分析得知,部分学生并未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本文从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四方面分析大学生生命观存在问题的原因,为有针对性的进行生命观教育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 关键词:生命观;现状;原因分析 近年来,发生在高校大学生中自杀、杀他和伤人等事件屡见不鲜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成为一个社会化问题。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少数学生的生命意识如此淡薄,失范的生命行为给家庭带来无法弥补的伤痛的同时也给社会造成及其恶劣的影響。 2012年12月,笔者对哈尔滨多所高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问卷调查的对象在外语、法律、计算机、软件工作、会计等专业在校大学生随机抽取,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68份,有效回收率为94.67%,其中男生273份,占48.06%;女生295份,占51.94%。本次调查的对象为不同层次、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学生,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大学生生命观及高校生命教育的现状,为寻找高校生命教育的可行性对策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一、大学生生命观的现状 (一)大学生对生命的认知状况 生命认知是个体对生命过程和死亡现象的整体认识。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大部分的当代大学生能够认识到生命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体,基本上能够意识到生命观对个体的重要性,做到珍惜生命。但是大学生虽然有珍惜生命的强烈意识,实际上对保护生命的技能相对缺乏。调查中发现,“对生存常识、逃生技能的掌握”,大学生了解的程度及其有限,90.14%的大学生只是略懂点生存常识及逃生技能。对死亡的认识,4.67%的大学生不能正视死亡,害怕死亡。甚至6.16%的大学生在题目“您有没有考虑过生命总有一天会消逝?”中回答“没有”。不可否认,这部分大学生对死亡认识的偏差有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家庭因素的影响,但在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中,应该使大学生正确看待死亡教育。因此,死亡教育必须作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大学生对于生命价值的理解 生命价值是个体生命对于个体自我及社会需要的满足,它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有清晰明确的人生目标;积极地追寻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赞同“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这一观点。但是当代

略论大学生生命观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略论大学生生命观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近几年校园中大学生自杀、杀人等蔑视生命事件层出不穷,引起了社会上强烈的反响,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文章在了解大学生生命观现状的基础上,从主体和客体两方面着手分析大学生生命观缺失的原因。而后,从自我、家庭、学校、社会四个角度提出了改善大学生生命观的对策及建议,为高校进行生命观教育提供了些许理论与现实依据,为大学生实现生命价值展现了某些可行的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观;教育 改革开放三十几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带来了经济效益,同时也带来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主义等等。市场经济的消极方面已成为影响我们大学生成长的主要问题,通过一些文献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的生命观都是积极向上的,能较好的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的价值,但是还存在部分大学生缺乏对生命本质的认知,生命意识淡薄,部分学生甚至常有自杀,轻生念头。虽然生命观存在问题的大学生是少数,但是生命是至高无上的,只要存在生命认知存在问题,我们就要加强生命观教育。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人才

基础,大学生也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见,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事,而且是关乎国家兴旺的大事。 一、大学生生命观现状 通过访谈大部分学生,阅读大量文献发现目前大学生生命观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对自己生命负责,对他人生命负责,对动物也富有爱心,认为生命无贵贱。但还是存在一部分学生因平时的学业压力,生活压力,就业压力出现了自杀,轻生的念头;还存在因为摩擦口角、失恋就产生了杀死对方的心理。上述自杀、轻生念头表现了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生命,并且没有一个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而上述的心理体现出大学生对生命的漠视,缺乏对生命价值的深度解读,轻视他人生命,没有保护他人生命的意识。大学生生命观虽然主流是正向的,但现状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必须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对策,让生命不再无辜陨落。 二、大学生生命观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主体原因 大学生心理处在由较为成熟像完全成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生命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这一时期的心理承受力、自我控制力、自我认可度都影响着他们生命观的形成,心理承受力决定着大学生在遇到挫折时是否能顶得住压力,心理不至于崩溃;自我控制力决定着大学生面对一些负面的情绪能不能更好控制的自己的行为;自我认可度决定着大学生在理想我与现实我之间能否寻找到合适的点,让个体我与环境融合。当代的大学生由于社会实践少,心理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淡漠趋势成因及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淡漠趋势成因及教育对策 摘要:当前,高校大学生自杀现象时有发生,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淡漠趋势日益凸显,这背后的深层原因就是当代大学生生命观出现了偏差以及目前我国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缺失现状。应当采取提高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和理解、启动全方位生命教育体系、实现生命教育的有效渗透等有效途径改善大学生生命意识淡漠状况。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 据中国卫生协会资料显示,自杀在中国成为位列第五的死亡原因,而在15岁至34岁的青少年中,自杀已成为第一死因。“每年至少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至少有约100万人自杀未遂。这些自杀事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近些年针对高校大学生、硕士、博士生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将生命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已刻不容缓。 一、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淡漠趋势成因 1、生命意识淡漠源于当代大学生生命观出现偏差 一些在校大学生在遭遇就学、就业、情感、人际关系等种种“简单”的挫折后,常常萌生轻生的念头。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很多,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但究其根本,是生命观出了问题。 (1)日趋物质化的社会意识对当代大学生的传统个体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财富的最大化成了社会主流意识追求的最大目标,人们表现出来的对他人生命的漠视、冷漠的态度也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使他们对生存的意义和生命价值产生怀疑,甚至在这种冲击中迷失了方向,拥有的只是生命感知的日渐麻木,生命情感的日益僵化和干涸,生命意志的日益消沉和生命价值的失落。这与传统社会意识形态下崇尚个体奉献,重精神、轻物质的伦理价值观相背离,一些大学生在两种观念的冲击中失去心灵归属感, 最终导致心理防线崩溃,为轻生埋下了祸患。 (2)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认同的冲突使当代大学生出现思想困惑。 社会存在证明,社会价值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伦理基础。由于青年大学生伦理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带有很强的理想化色彩,过分追求社会对个人的认同。而理想和现实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反差,这种反差需要他们去调整,建立属于自己的认识世界。然而对这部分困惑的学生而言, 身边往往缺乏关心、开导自己的人,有一些人心结便会越来越重,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理想和追求,其结果就会否定自我现实的客观状态,导致对自我的不接纳和憎恨乃至对生命意识的淡薄。 (3)暴力文化泛滥严重削弱了部分大学生对生命的感知、认识和情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的发达,大学生可以很容易接触到暴力文化,从传统的电视、电影、报刊杂志到网络、手机短信,暴力文化无孔不入。渲染暴力的电影和电子游戏让年轻一代深受其害,他们不自觉间感染上了暴力文化。特别是一些影视作品和网络游戏过分渲染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