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word

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word

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word
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word

4水泥混凝土拌合物试验

T 4521-2405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拌和与现场取样方法

(Standard Practice for Making and Curing Concrete Test Specimens in the Laboratory)

1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

本方法规定了在常温环境中室内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拌和与现场取样方法。

轻质水泥混凝土、防水水泥混凝土、碾压水泥混凝土等其它特种水泥混凝土的拌和与现场取样方法,可以参照本方法进行,但因其特殊性所引起的对试验设备及方法的特殊要求,均应遵照对这些水泥混凝土的有关技术规定进行。

引用标准:

1G/T 3020-----1994《混凝土试验用振动台》

2仪器设备

(1)搅拌机:自由式或强制式。

(2)振动台:标准振动台,符合《混凝土试验用振动台》的要求。

(3)磅秤:感量满足称量总量1%的磅秤。

(4)天平:感量满足称量总量0.5%的天平。

(5)其它:铁板、铁铲等。

3材料

3.1所有材料均应符合有关要求,拌和前材料应放置在温度20℃士5℃的室内。

3.2为防止粗集料的离析,可将集料按不同粒径分开,使用时再按一定比例混合。试

样从抽取至试验完毕过程中,不要风吹日晒,必要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4拌和步骤

4.1拌和时保持室温20 `}C t 5 9G o

4.2拌合物的总量至少应比所需量高20%以上。拌制混凝土的材料用量应以质量

计,称量的精确度:集料为土1%,水、水泥、掺合料和外加剂为土0.5% o

一61一

4.3粗集料、细集料均以干燥状态注为基准,计算用水量时应扣除粗集料、细集料的含水量。

注:干燥状态是指含水率小于o.s%的细集料和含水率小于0.2%的粗集料。

4.4外加剂的加人

对于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且不含潮解型盐类,应先和一部分水泥拌和,以保证充分分

散。

对于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但含潮解型盐类,应先和细集料拌和。

对于水溶性或液体,应先和水拌和。

其它特殊外加剂,应遵守有关规定。

4.5拌制混凝土所用各种用具,如铁板、铁铲、抹刀,应预先用水润湿,使用完后必须清洗干净。

4.6使用搅拌机前,应先用少量砂浆进行测膛,再刮出捌膛砂浆,以避免正式拌和混凝土时水泥砂浆粘附筒壁的损失。测膛砂浆的水灰比及砂灰比,应与正式的混凝土配合比

相同。

4.7用搅拌机拌和时,拌合量宜为搅拌机公称容量1/4一3/4之间。

4.8搅拌机搅拌

按规定称好原材料,往搅拌机内顺序加人粗集料、细集料、水泥。开动搅拌机,将材料拌和均匀,在拌和过程中徐徐加水,全部加料时间不宜超过2min。水全部加人后,继续拌和约2min,而后将拌合物倾出在铁板上,再经人工翻拌1 min一2min,务必使拌合物均匀一

致。

4.9人工拌和

采用人工拌和时,先用湿布将铁板、铁铲润湿,再将称好的砂和水泥在铁板上拌匀,加人粗集料,再混和搅拌均匀。而后将此拌合物堆成长堆,中心扒成长槽,将称好的水倒人约一半,将其与拌合物仔细拌匀,再将材料堆成长堆,扒成长槽,倒人剩余的水,继续进行拌和,来回翻拌至少s遍。

4.10从试样制备完毕到开始做各项性能试验不宜超过5min(不包括成型试件)

5现场取样

5.1新混凝土现场取样:凡由搅拌机、料斗、运输小车以及浇制的构件中采取新拌混凝

土代表性样品时,均须从三处以上的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相同份量的代表性样品(不要抽取

一62一

已经离析的混凝土),集中用铁铲翻拌均匀,而后立即进行拌合物的试验。拌合物取样量

应多于试验所需数量的1.s倍,其体积不小于20Lo

5.2为使取样具有代表性,宜采用多次采样的方法,最后集中用铁铲翻拌均匀。

5.3从第一次取样到最后一次取样不宜超过15 min。取回的混凝土拌合物应经过人工

再次翻拌均匀,而后进行试验。

条文说明

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与拌和过程密切相关,为规范室内拌和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和现场混凝土拌合物取样。特制定本方法。

由于配合比计算时,一般都以原料干燥状态为基准,所以,应事先测得原材料的含水量,然后在拌

和加水时扣除。

z oszz--zoos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稠度试验方法(坍落度仪法)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sistency)

1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

本方法规定了采用坍落度仪测定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稠度的方法和步骤。

本方法适用于坍落度大于l Omm,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的水泥混凝土的

坍落度测定。

引用标准:

JG 3019-1994《水泥混凝土试模》

JG 3021-1994《水泥混凝土坍落度仪》

GB/T 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T 0521-2005《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拌和与现场取样方法》

2仪器设备

(1)坍落筒:如图T0522-1所示,符合((水泥混凝土坍落度仪》中有关技术要求。坍落

筒为铁板制成的截头圆锥筒,厚度不小于1 . 5mm,内侧平滑,没有铆钉头之类的突出物,在

筒上方约2/3高度处有两个把手,近下端两侧焊有两个踏脚板,保证坍落筒可以稳定操

作,坍落筒尺寸如表T0522-10

(2)捣棒:符合《水泥混凝土坍落度仪》(JG 3021)中有关技术要求,为直径16mm,长约600mm并具有半球形端头的钢质圆棒。

(3)其它:小铲、木尺、小钢尺、馒刀和钢平板等。

一63一

表TU522-1坍落筒尺寸

集料公称最大粒径

(mm)

筒的名称

底面直径

筒的内部尺寸(mm )

{顶面直径

高度

<31 .5

标准坍落筒

2《期士2

1001 2

300士2

3试验步骤

3.1试验前将坍落筒内外洗净,放在经水润湿过的平板上(平板

吸水时应垫以塑料布),踏紧踏脚板。

3.2将代表样分三层装人筒内,每层装人高度稍大于筒高的1/3,

用捣棒在每一层的横截面上均匀插捣25次。插捣在全部面积上进

行,沿螺旋线由边缘至中心,插捣底层时插至底部,插捣其它两层时,

应插透本层并插人下层约20~一30mm,插捣须垂直压下(边缘部分

除外),不得冲击。在插捣顶层时,装人的混凝土应高出坍落筒口,随

插捣过程随时添加拌合物。当顶层插捣完毕后,将捣棒用锯和滚的

动作,清除掉多余的混凝土,用馒刀抹平筒口,刮净筒底周围的拌合

物。而后立即垂直地提起坍落筒,提筒在5s一10s内完成,并使混凝

图11D522

坍落度试验

用坍落筒

(尺寸单位:mm)

土不受横向及扭力作用。从开始装料到提出坍落度筒整个过程应在150,内完成。

3.3将坍落筒放在锥体混凝土试样一旁,筒顶平放木尺,用小钢尺量出木尺底面至试

样顶面最高点的垂直距离,即为该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精确至lmmo

3.4当混凝土试件的一侧发生崩坍或一边剪切破坏,则应重新取样另测。如果第二次

仍发生上述情况,则表示该混凝土和易性不好,应记录。

3.5当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大于220~时,用钢尺测量混凝土扩展后最终的最大

直径和最小直径,在这两个直径之差小于50mm的条件下,用其算术平均值作为坍落扩展度值;否则,此次试验无效。

3.6坍落度试验的同时,可用目测方法评定混凝土拌合物的下列性质,并予记录。

3.6.1棍度:按插捣混凝土拌合物时难易程度评定。分“上”、“中”、“下”三级。

“上”:表示插捣容易;

“中”:表示插捣时稍有石子阻滞的感觉;

“下”:表示很难插捣。

3.6.2

含砂情况:按拌合物外观含砂多少而评定,分“多”、“中”、“少”三级。

一64一

“多”:表示用馒刀抹拌合物表面时,一两次即可使拌合物表面平整无蜂窝;

“中”:表示抹五、六次才可使表面平整无蜂窝;

“少”:表示抹面困难,不易抹平,有空隙及石子外露等现象。

3.6.3粘聚性:观测拌合物各组分相互粘聚情况。评定方法是用捣棒在已坍落的混

凝土锥体侧面轻打,如锥体在轻打后逐渐下沉,表示粘聚性良好;如锥体突然倒坍、部分崩裂或发生石子离析现象,即表示粘聚性不好。

3.6.4保水性:指水分从拌合物中析出情况,分“多量”、“少量”、“无”三级评定。

“多量”:表示提起坍落筒后,有较多水分从底部析出;

“少量”:表示提起坍落筒后,有少量水分从底部析出;

“无”:表示提起坍落筒后,没有水分从底部析出。

4试验结果

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和坍落扩展度值以毫米(mm)为单位,测量精确至lmm,结果修

约至最接近的Smmo

5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要求检测的项目名称、执行标准;

(2)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以及混凝土配合比;

(3}试验日期及时间;

(4)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及编号;

(5)环境温度和湿度;

(6)搅拌方式;

(7)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坍落扩展度值);

(g)要说明的其它内容,如棍度、含砂情况、粘聚性和保水性。

条文说明

本方法基本上根据GB/T 50080-2002, ASTM C 143和ISO 4109-1980修改。在评价水泥混凝土拌

合物的稠度方面,坍落度试验是重要指标之一。随着近年来流态混凝土的推广,本方法中增加了坍落

扩展度来评价其稠度。同时还增加了其它评价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的指标:棍度、含砂情况、粘

聚性和保水性。

坍落度试验可以认为是测量水泥混凝土在自重作用下流动的杭剪性。ISO 4103-1979中规定了

拌合物稠度分级,见表T0522-2a

一65一

表Toszz-z水泥混凝土的稠度分级

┌───┬─────┬───┬─────┐

│级别│坍落度(mm)│级别│坍落度(mm)│

├───┼─────┼───┼─────┤

│特干硬│{. │…低塑│50‘90 │

├───┼─────┼───┼─────┤

│很干稠│…│塑性│100~150 │

├───┼─────┼───┼─────┤

│干稠│1。一。…│}流态│>160 │

└───┴─────┴───┴─────┘

T 0523-2005

fStandard Test

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稠度试验方法(维勃仪法)

l}ethad for Delernvnatian of the Consistency—Yehe Test)

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

本方法规定用维勃稠度仪来测定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稠度的方法和步骤。

本方法适用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31 .5mm的水泥混凝土及维勃时间在5s一30s 之间的干稠性水泥混凝土的稠度测定。

引用标准:

JG 3043-1997《维勃稠度仪》

JG 3021-1994《水泥混凝土坍落度仪》

T 0521-2005《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拌和与现场取样方法》

2仪器设备

(1)稠度仪(维勃仪):如图T0523-1所示,符合《维勃稠度仪》(JG 3043)的规定。

图'110523-1稠度计(维勃仪)

1一容器;2-坍落度筒;3-圆盘;4-滑杆;5-套筒;6-螺钉;7_漏斗;8一支柱;9一定位螺丝;10一荷重块;11一元宝螺母;12-旋转架

①容器1:为金属圆筒,内径240mm士5mm,高200mm土2mm,壁厚3mm,底厚7.5mmo 容器应不漏水并有足够刚度,上有把手,底部外伸部分可用螺母将其固定在振动台上。

②坍落度筒2:为截头圆锥,筒底部直径200mm土2mm,顶部直径100mm士2mm,高度

300mm t 2mm,壁厚不小于1.5mm,上下开口并与锥体轴线垂直,内壁光滑,筒外安有把手。

66

③圆盘3:用透明塑料制成,上装有滑杆40滑棒可以穿过套筒5垂直滑动。套筒装

在一个可用螺钉6固定位置的旋转悬臂上。悬臂上还装有一个漏斗7。坍落筒在容器中

放好后,转动旋臂,使漏斗底部套在坍落筒上口。旋臂装在支柱8上,可用定位螺丝9固定位置。滑棒和漏斗的轴线应与容器的轴线重合。

圆盘直径230mm t 2mm,厚lOmm } 2mm,圆盘、滑棒及荷重块组成的滑动部分总质量为2750g t 50go滑棒刻度可用来测量坍落度值。

④振动台:工作频率50Hz,空载振幅0.5mm,上有固定容器的螺栓。

(2)捣棒、馒刀等符合JG 3021的要求。

(3)秒表:分度值为0_5s0

3试验步骤

3.1将容器1用螺母固定在振动台上,放人润湿的坍落筒2,把漏斗7转到坍落筒上

口,拧紧螺丝9,使漏斗对准坍落筒口上方。

3.2按坍落度试验步骤,分三层经漏斗装人拌合物,用捣棒每层捣25次,捣毕第三层

混凝土后,拧松螺丝6,把漏斗转回到原先的位置,并将筒模顶上的混凝土刮平,然后轻轻提起筒模。

3.3

土接触。

拧紧螺丝9,使圆盘可定向地向下滑动,仔细转圆盘到混凝土上方,并轻轻与混凝

检查圆盘是否可以顺利滑向容器。

3.4开动振动台并按动秒表,通过透明圆盘观察混凝土的振实情况,当圆盘底面刚为

水泥浆布满时,迅即按停秒表和关闭振动台,记下秒表所记时间,精确至1so

3.5仪器每测试一次后,必须将容器、筒模及透明圆盘洗净擦干,并在滑棒等处涂薄层黄油,以备下次使用。

4试验结果

秒表所表示时间即为混凝土拌合物稠度的维勃时间,精确到is。以两次试验结果的

平均值作为混凝土拌合物稠度的维勃时间。

5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项目名称、执行标准;

(2)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以及混凝土配合比;

}3)试验日期及时间;

(4)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及编号;

一67一

(5)环境温度和湿度;

(6)搅拌方式;

(7)混凝土拌合物维勃时间;

(8)要说明的其它内容。

条文说明

本方法根据ISO 4110-1979修改,与国标GB/T 50080-2002等同。维勃试验是将新拌水泥混凝土

装入坍落度筒内后再拔去坍落度筒,并将透明国盘放在圆锥混凝土顶面,然后在规定频率和振幅下振

动,直到透明圆盘的下表面完全布满水泥装为止。但试验中由于水泥浆润湿圈盘底不均匀,判断试验

终,x较难。

ISO 4103-1979中规定了拌合物稠度分级,见表T0523-10

表'T0523-1水泥混凝土的稠度分级

┌───┬──────┬────┬──────┐

│级别│维勃时间(,)│{级另”│维勃时间(,)│

├───┼──────┼────┼──────┤

│特干硬│莽31 │{低塑│10~5 │

├───┼──────┼────┼──────┤

│很干稠│30,21 │}塑,,│盛4 │

├───┼──────┼────┼──────┤

│干稠│20_1,一│一流态││

└───┴──────┴────┴──────┘

T 0524--w-2005碾压混凝土拌合物稠度试验方法(改进VC法)

( Sk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sistency of Roll Compacted Concrete—Modified Vebe Test )

1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

本方法规定了碾压混凝土拌合物稠度测定的仪器设备和试验步骤。

本方法适用于实验室及现场测定路面碾压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为碾压混凝土配合

比设计及现场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引用标准:

JG 3043-1997《维勃稠度仪》

JG 3021-1994《水泥混凝土坍落度仪》

T 0521-2005《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拌和与现场取样方法》

2仪器设备

(1)维勃稠度仪:该仪器由以下各部分组成(见图T0524-1)0

①振动台:工作频率50Hz士3Hz,空载(含筒)振幅0.5mm士0. lmmo

②容量筒:金属制成,内径240mm,内高200mm,壁厚约3mm,底厚约7mm。容量筒应

不漏水并有足够刚度,上有把手,底部外伸部分可用螺母固定在振动台上。

一68一

③透明圆盘:用透明有机玻璃制成,上装有滑杆。压板直径230mm士2mm,厚10 mm 士

2mm,荷重和滑杆的总质量为2.75kg士O.OSkg,滑杆可通过套筒垂直滑动。滑杆及套筒的轴线与容器轴线重合。

④配重祛码:两块,共8700g0

{2)捣棒:直径i6mm,长600mm,一端为弹头

形;橡皮锤、馒刀等符合} Os22中第2条的要求。

(3)秒表:分度值为O.Sso

(4)磅秤:量程大于50kgo

3试验步骤

3.1试验前用湿布擦拭容量筒内壁及透明圆盘

的上、下面。

3.2取质量均匀、有代表性的水泥混凝土试样

约25kgo

3.3用铁勺等工具将试样分两层轻轻装入容量

图'P0524-1维勃工作度测定仪简图

1-螺栓;2-滑杆;3-祛码;4一圆盘;5一转向弯杆;6一容

量筒;7一固定螺栓;8一台面;9-弹簧;l0一底座;11一配

重祛码

筒内,底层应超过半筒,上层应高出筒口。装料时

应避免自由下倒,以防试样离析;每装一层用捣棒从容量筒周边向中心螺旋形均匀插捣

25次。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但不触及筒底;插捣上层时,捣棒应插人底层表面以下1 cm一2cm。每层插捣后,用橡皮锤均匀敲击容量筒周围to次,以消除插捣产生的孔洞;上层插捣完毕后,用金属馒刀除去高出筒口的试样,并将表面抹平。

3.4将装有试样的容量筒固定于振动台上,并把透明圆盘连同荷重及配重祛码加到拌

合物表面。

3.5开动振动台,同时按下秒表,注意观察透明圆盘下试样表面出浆情况。记下从振

动开始到圆盘下的试样半面积出浆所经过的时间。此时间即为混凝上的改进VG值(s),

记录精确至lso

3.6当圆盘下的试模半面积出浆时,只记录VC值,但不关闭振动台,使其继续振至

60s时再停机。停机后,提取圆盘及配重祛码,对试样表面的平整情况及出浆程度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参考表T0524-10

表T0524一试样表面评分标准值

┌────┬──────┬──────┬──────┬───────┬──────┐

│评分│5 │4 │3 │2 │t

├────┼──────┼──────┼──────┼───────┼──────┤

│表面评分│平整出浆很好│平整出浆较好│平整基本出浆│有缺陷出浆不足│不平整且无浆│

└────┴──────┴──────┴──────┴───────┴──────┘

69

4试验结果

每个试样重复两次试验,以两次测值的平均值为试验结果,精确至1s。如果两次测

值与平均值的误差均超过20 %,试验结果无效。

5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要求检测的项目名称、执行标准;

(2)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以及混凝土配合比;

(3)试验日期及时间;

(4)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及编号;

(S)环境温度和湿度;

(6)搅拌方式;

(7)碾压混凝土拌合物的改进VC值;

(8)试样表面评分值;

(9)要说明的其它内容。

条文说明

由于碾压混凝土拌合料属超千硬性混凝土,普通混凝土的稠度侧定方法(坍落度仪法、维勃仪法)

均不适用。根据资料,马歇尔击实法、土工击实法及改进VC法均可用于碾压混凝土拌合物稠度的评

定,对三种方法的大量对比试验表明,改进VC法的试验时间短,精度高,并且与混凝土的施工性能有

较好的相关关系,更适于稠度较大的路用碾压混凝土。

稠度是路面碾压泥凝土配合比设计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路面平整度和压实度的关健因素。稠度

较低,路面容易压实,但平整度难以保证;提高稠度可改善平整度,但稠度过大,路面压实度难以达到要

求。根据经验,路面碾压改进VC值在35s}45,之间较为适宜。

T 0525-2005水泥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Stande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Apparent Specific Density of Fresh Concrete)

1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

本方法规定了水泥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测定的试验步骤。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水泥混凝土拌合物捣实后的密度,以备修正、核实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中的材料用量。当已知所用原材料密度时,还可以算出拌合物近似含气量。

引用标准:

一70一

T 0521-2005《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拌和与现场取样方法》

GB/T 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2仪器设备

(1)试样筒

试样筒为刚性金属圆筒,两侧装有把手,筒壁坚固且不漏水。对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31 . Smm的拌合物采用SL的试样筒,其内径与内高均为186mm土2mm,壁厚为3mm。对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大于31 . Smm的拌合物所采用试样筒,其内径与内高均应大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4倍。

(2)捣棒:符合T 0522的规定。

(3)磅秤:量程100kg,感量为50ga

(4)振动台:应符合T 0521的规定。

(5)其它:金属直尺、馒刀、玻璃板等。

3试验步骤

3.1试验前用湿布将试样筒内外擦拭干净,称出质量(精确至SOga

3.2当坍落度不小于70mm时,宜用人工捣固:

对于SL试样筒,可将混凝土拌合物分两层装人,每层插捣次数为25次。

对于大于5L的试样筒,每层混凝土高度不应大于10(?mm,每层插捣次数按每

10 OOOmm2截面不小于12次计算。用捣棒从边缘到中心沿螺旋线均匀插捣。捣棒应垂直压下,不得冲击,捣底层时应至筒底,捣上两层时,须插人其下一层约20mm一30mm。每捣

毕一层,应在量筒外壁拍打5一10次,直至拌合物表面不出现气泡为止。

3.3当坍落度小于70~时,宜用振动台振实,应将试样筒在振动台上夹紧,一次将拌

合物装满试样筒,立即开始振动,振动过程中如混凝土低于筒口,应随时添加混凝土,振动直至拌合物表面出现水泥浆为止。

3.4用金属直尺齐筒口刮去多余的混凝土,用馒刀抹平表面,并用玻璃板检验,而后擦

净试样筒外部并称其质量(m2),精确至50go

4试验结果计算

4 .1

式中:

按下式计算拌合物表观密度ph:

m2一mE

产h二v X

1000

(T0525一1)

Ph—

ml

拌合物表观密度(kg/m3 ) ;

试样筒质量(kg) ;

71

m2—捣实或振实后混凝土和试样筒总质量(k});

V—试样筒容积(L)o

试验结果计算精确到l0 kg/m3o

4.2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到10 k酬扩,试样不得重复使用。注:应经常校正试样筒容积:将干净的试样筒和玻璃板合并称其质量,再将试样筒加满水,盖上玻璃板,勿使筒内存

有气泡,擦干外部水分,称出水的质量,即为试样筒容积。

5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l)要求检测的项目名称,执行标准;

(2)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以及混凝土配合比;

(3)试验日期及时间;

(4)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及编号;

(5)环境温度和湿度;

(6)搅拌方式;

(7)水泥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

(8)要说明的其它内容。

条文说明

本方法参照G}/T 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修订。水泥混凝土拌合物

的密度是在一定压实方法下的密度,其实质为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毛体积密度。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

压实方法,根据不同坍落度而不同。

水泥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用于修正、核实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中的材料用量,假定拌合物表观密

度参考表如下。

表T0}25-1拌合物表观密度参考

┌──────────────┬─────┬──────┬─────┬──┐

│混凝土强度等级│C7.5~Ci5 │C20~C30 │C35~C40 │>C40│

├──────────────┼─────┼──────┼─────┼──┤

│假定拌合物表观密度((kg/m3 ) │2300、2350│2354~2山X】│2400一2450│2A50│

└──────────────┴─────┴──────┴─────┴──┘

当已知所用原材料密度时,还可以算出拌合物近似含气量。

T 0526-2005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试验方法(混合式气压法)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Air Content of k'reshly Mixed Concrete by the Volumetric Method)

1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

本方法规定了采用混合式气压法测定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的仪器设备和试验步骤。

—72一

本方法适用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3i . 5mm、含气量不大于10%且有坍落度的

水泥混凝土。

引用标准:

T 0521-2005《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拌和与现场取样方法》

2仪器设备

{1)混合式气压法含气量测定仪

T0526-1所示。

(2)测定仪附件:校正管、1001nL

注水器、水平尺、插捣棒。

:包括量钵和量钵盖,钵体与钵盖之间有密封圈,如图

量筒、

(3)压力表:量程为0. 25MPa;分度值

为。.O1MPao

(4)台秤:量程501cg,感量为50go

(S)橡皮锤:应带有质量约2508

皮锤头。

的橡5

(6)振动台:符合T 0521中的技术要

求。

its

3试验步骤

3.1标定仪器

图T1DS2fi-1混合式气压法含气量测定仪

1一气室汉一上盖;3-夹子河·小龙头;5一出水口;6_微调阀;7一排气

阀;8一压力表;9一手泵;10-阀门杆;11一刮尺;12一量钵;13-捣棒;

la-量筒:1s一注水器:1s一校正管(z);17一校正管(1);18一水平尺

3.1.1量钵容积的标定

先称量含气量测定仪量钵和玻璃板总重,然后将量钵加满水,用玻璃板沿量钵顶面平推,使量钵内盛满水且玻璃板下无气泡。擦干钵体外表面后连同玻璃板一起称重。两次质量的差值除以该温度下水的密度即为量钵的容积Vo

3.1.2含气量0%点的标定

把量钵加满水,将校正管(2)接在钵盖下面小龙头的端部。将钵盖轻放在量钵上,用夹子夹紧使其气密良好并用水平仪检查仪器的水平。打开小龙头,松开排气阀,用注水器从小龙头处加水,直至排气阀出水口冒水为止。然后拧紧小龙头和排气阀,此时钵盖和钵体之间的空隙被水充满。用手泵向气室充气,使表压稍大于O. 1MPa,然后用微调阀调整表压使其为O.1MPa。按下阀门杆1一2次,使气室的压力气体进人量钵内,读压力表读数,此时指针所示压力相当于含气量0% o

3.1.3含气量1%一10%的标定

含气量0%标定后,将校正管(1)接在钵盖小龙头的上端,然后按一下阀门杆,慢慢打开小龙头,量钵中的水就通过校正管(1)流到量筒中。当量筒中的水为量钵容积的1%

一73一

时,关闭小龙头。

打开排气阀,使量钵内的压力与大气压平衡,然后重新用手泵加压,并用微调阀准确地调到0. 1MPa。按1一2次阀门杆,此时测得的压力表读值相当于含气量1%,同样方法可测得含气量2% ,3%一10%的压力表读值。

以压力表读值为横坐标,含气量为纵坐标,绘制含气量与压力表读值关系曲线。

3.2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测定

3.2.1擦净量钵与钵盖内表面,并使其水平放置。将新拌混凝土拌合物均匀适量地

装人量钵内,用振动台振实,振动时间x5s一30s为宜。也可用人工捣实,将拌合物分三层装料,每层插捣25次,插捣上层时捣棒应插人下层i0mm一20rrim o

3.2.2刮去表面多余的混凝土拌合物,用馒刀抹平,并使其表面光滑无气泡。

3.2.3擦净钵体和钵盖边缘,将密封圈放于钵体边缘的凹槽内,盖上钵盖,用夹子夹

紧,使之气密良好。

3.2.4

出水口流出

打开小龙头和排气阀,用注水器从小龙头处往量钵中注水,直至水从排气阀

,再关紧小龙头和排气阀。

3.2.5

将表压调到

关好所有的阀门,用手泵打气加压,使表压稍大于O.1MPa,用微调阀准确地

0 .1 MPao

3.2.b按下阀门杆I一2次,待表压指针稳定后,测得压力表读数Pot o

3.2.7开启排气阀,压力仪表应归零,对容器中试样再测定一次压力值Peso

3.2.8如果Poi和P}的相对误差小于0.2%,以两次测值的算术平均值,按压力与

含气量关系曲线查得所测混凝土样品的仪器测定含气量A,值(精确至0.1%)作为试验

结果;如果不满足,则应进行第三次试验,测得压力值Pos。当Pos与Poi " Poz中较接近一个值的相对误差不大于0.2%时,则取两值的算术平均值,按压力与含气量关系曲线查得

所测混凝土样品的仪器测定含气量A,值(精确至。.1%)作为试验结果。当仍大于0.2%

时,须重作试验。

3.3集料含气量C测定

3.3.1在容器中先注人1/3高度的水,然后把集料慢慢倒入容器。水面升高25 mm

一74一

左右就应轻轻插捣10次,并略予搅动,以排除夹杂进去的空气;加料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水面高出集料的顶面;集料全部加人后,应浸泡约5min,再用橡皮锤轻敲容器外壁,排净气泡,除去水面气泡,加水至满,擦净容器上口边缘;装好密封圈,加盖拧紧螺栓。

3.3.2关闭操作阀和排气阀,开启进气阀,用气泵向气室内注人空气,打开操作阀,

使气室内的压力略大于O.1MPa,待压力表显示值稳定后,打开排气阀,并用操作阀调整压力至O.1MPa,然后关紧所有阀门。

3.3.3开启操作阀,使气室里的压缩空气进人容器,待压力表显示稳定后记录显示

值尸。,,然后开启排气阀,压力仪表应归零。

3.3.4重复3.3.2,3.3.3步骤,对容器内的试样再检测一次,记为Pro

3.3.5如果Pgl和P}的相对误差小于0.2%,以两次测值的平均值,按压力与含气

量关系曲线查得集料的含气量C(精确至0.1%)作为试验结果。如果不满足,则应进行第

三次试验,测得压力值P}。当P}与凡i , P}中较接近一个值的相对误差不大于0.2%

时,则取两值的算术平均值,按压力与含气量关系曲线查得集料的含气量C(精确至

0.1%)作为试验结果。当仍大于0.2%时,须重作试验。

4试验结果

含气量按下式计算:

A=A1一C

式中:A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

A1—仪器测定含气量(%);

G—集料含气量(%)。

结果精确至0.1%0

( T0526一1)

5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要求检测的项目名称,执行标准;

(2)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以及混凝土配合比;

(3)试验日期及时间;

(4)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及编号;

(5)环境温度和湿度;

(6)搅拌方式;

(7)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

(g)要说明的其它内容。

75一

本方法参照ASTM C 231-78修改,但在本方法中没有采用ASTM C 231-78中的气压式含气量侧

定仪,而采用混合式含气量测定仪。混合式含气量侧定仪与气压式含气童测定仪区别在于,混凝土试

样顶面与锥盖间的空间用水注满,由于水不可压缩,从而减少了试验误差。

含气量刚试方法可分为水压法和气压法,由于水压法操作比较繁琐且检浏数据不准,所以没有列

入本方法。混合式方法属压力法刚定拌合物含气量,这个方法的基本原理是混凝土受到一定压力时,

通过刚定其体积变化的大小,并使用Boy1e' s原理计算含气量。

上述方法只能刚定总含气量,而不能区分引入空气与截入空气。GBJ 80-85中列出了最大含气

量,片予有杭冻要求和抗盐要求的混凝土路面的含气量应尽量靠近最大限值。

T 0527-2005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凝结时间试验方法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Time of Sting of Concrete Mi}d}es场Penetration Resistance

1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

本方法规定了测定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凝结时间的方法,以控制现场施工流程。

本方法适用于各通用水泥和常见外加剂以及不同水泥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值不为

零的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凝结时间测定。

引用标准:

GB/T 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6005-1997《试验筛金属丝编织网、穿孔板和电成型薄板筛孔的基本尺寸》

JG 3021-1994《水泥混凝土坍落度仪》

T 0521-2005《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拌和与现场取样方法》

2仪器设备

{1}贯人阻力仪:如图T0527-1所示,最大测量值不小于1000N,刻度

盘分度值为IONo

(2)测针:长约IOOmm,平面针头圆面积为100mm2 , 50mmz和20mm2

三种,在距离贯人端25 mm处刻有标记。

(3)试模:上口径为160mm,下口径为150mm,净高150~的刚性容

器,并配有盖子。

(4)捣棒:直径16mm,长650mm,符合JG 3021的规定。

(5)标准筛:孔径4.75mm,符合GB/T 6005-1997《试验筛金属丝

编织网、穿孔板和电成型薄板筛孔的基本尺寸》规定的金属方孔筛。

(b)其它:铁制拌合板、吸液管和玻璃片。

图10527-1贯入阻力

仪示意图

1一主体;2_刻度盘;3手

轮;4-测针

76

3。1

个试模。

取混凝土拌合物代表样,用4甲75 mm筛尽快地筛出砂浆,再经人工翻拌后,装人一

每批混凝土拌合物取一个试样,共取三个试样,分装三个试模。

3.2对于坍落度不大于70mm的混凝土宜用振动台振实砂浆,振动应持续到表面出浆

为止且应避免过振;对于坍落度大于70mm的宜用捣棒人工捣实,沿螺旋方向由外向中心均匀插捣25次,然后用橡皮锤轻击试模侧面以排除在捣实过程中留下的空洞。进一步整平砂浆的表面,使其低于试模上沿约10mm,砂浆试样筒应立即加盖。

3.3试件静置于温度20 `}C } 2℃或尽可能与现场相同的环境中,并在以后的试验中,环

境温度始终保持20} } 2`}。在整个测试过程中,除在吸取泌水或贯入试验外,试筒应始

终加盖。

3.4约1h后,将试件一侧稍微垫高约20mm,使其倾斜静置约2min,用吸管吸去泌水。以后每到测试前约2min,同上步骤用吸管吸去泌水(低温或缓凝的混凝土拌合物试样,静置与吸水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若在贯人测试前还有泌水,也应吸干。

4试验步骤

4.1将试件放在贯入阻力仪底座上,记录刻度盘上显示的砂浆和容器总质量。

4.2根据试样的贯人阻力大小,选择适宜的测针。一般当砂浆表面测孔边出现微裂缝时,应立即改换较小截面积的测针,如表T0527-10

表T0527-1测针选用参考

┌───────────┬────┬─────┬─────┐

│单位面积贯人阻力(MPa) │0.2~3.5 │3.5、20.0 │20.0,28.0│

├───────────┼────┼─────┼─────┤

│平头测针圆面积(mmZ ) │L00 │50 │20 │

└───────────┴────┴─────┴─────┘

4.3先使测针端面刚刚接触砂浆表面,然后转动手轮,使测针在10,士2s内垂直且均匀地插人试样内,深度为25 mm土2mm,记下刻度盘显示的增量,精确至lON。并记下从开始

加水拌和起所经过的时间(精确至lmin)及环境温度(精确至0.59C)o

测定时,测针应距试模边缘至少25 mm,测针贯人砂浆各点间净距至少为所用测针直径的两倍且不小于巧~。三个试模每次各测1一2点,取其算术平均值为该时间的贯入

阻力值。

4.4每个试样作贯入阻力试验应在0 . 2MPa一28MPa间,且不小于六次,最后一次的单位面积贯入阻力应不低于28MPa。从加水拌和时算起,常温下普通混凝土3h后开始测

一77一

定,以后每次间隔为O.Sh;早强混凝土或在气温较高的情况下,则宜在2h后开始测定,以后每隔fl.5h测一次;缓凝混凝土或在低温情况下,可在5h后开始测定,每隔2h测一次。在临近初凝、终凝时可增加测定次数。

5试验结果

5.1单位面积贯入阻力fPR按下式计算:

(T0527一I)

式中:介,—单位面积贯人阻力(MPa) ;

P测针贯人深度为25mm时的贯人压力(N);

A—贯人测针截面面积(m犷)。

计算应精确至O.1MPao

5.2以单位面积贯人阻力为纵坐标,测试时间为横坐标,绘制单位面积贯人阻力与测

试时间关系曲线。经3.5MPa及28MPa画两条平行于横坐标的直线,则直线与曲线相交点的横坐标即为初凝及终凝时间。见示意图T0527-2 0

45 4035

终凝(28MPa)

3025

︵己昌︶

20 1510

祠囱代帜

初凝(3.5MPa)

0 100 200 300 400 500

时间(min)

图7iD527-2时间一贯人阻力曲线

5.3凝结时间取三个试样的平均值。三个测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如果有一个与中

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0%,则以中间值为试验结果;如果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

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0%时,则此试验无效。

凝结时间用h : min表示,并精确至5min o

6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I}要求检测的项目名称、执行标准;

(2)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以及混凝土配合比;

(3)试验日期及时间;

(4}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及编号;

一78一

(s)环境温度和湿度;

(6)每次贯人阻力试验时对应的环境温度、时间、贯人压力、测针面积和计算出来的贯入阻力值;

(7)贯入阻力和时间曲线、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

(8)要说明的其它内容。

条文说明

本方法参照GB/T 50080-2002和ASTM C 403/C 403M-1999制订,但在所使用测针方面,没有采

用ASTM C 403的横截面积(654m衬、323 m耐,161 m扩,65m甘, 32mm2 ,16m时),而是采用100mm2,50mra ,

20mm2系列。本方法和I}STM C 403都认为在贯入lin(25mm)时的压力与面积比,为3.5MPa 达到初凝,

而压力与面积比为28 MPa达到终凝对应标准。

初凝时间大致相当于混凝土拌合物不再适于正常浇灌的时间,终凝时间接近于硬化开始的时间。

凝结基本上由CAS的水化作用所控制。在初凝以前新拌混凝土拌合物将失去一定的坍落度,而终凝之

后一段时间内将获得适当的强度。

T 0528-2005水泥混凝土拌合物泌水试验方法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Bleeding of Freshly Mixed Concrete)

1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

本方法规定了测定水泥混凝土拌合物泌水性的方法和步骤。

本方法适用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3I . Smm的水泥混凝土拌合物泌水的测定。

引用标准:

GB/T 500$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JG 3021-1994《水泥混凝土坍落度仪》

T 0521-2005《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的拌和“J现场取样方法》

2仪器设备

(1)试样筒:试样筒为刚性金属圆筒,两侧装有把手,筒壁坚固且不漏水。对于集料公

称最大粒径不大于31. Smm的拌合物采用SL的试样筒,其内径与内高均为186mm t 2mm, 壁厚为3mm,并配有盖子。对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大于31. Smm的拌合物采用的试样筒,其内径与内高均应大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4倍。

(2)台秤:量程为SOkg,感量为50go

(3)量筒:容量为IOmL,50 mL,100 mL的量筒及吸管,量筒分度值均为1 mLo

{4)捣棒:符合JG 3021-1994的规定。

(5)秒表:分度值为lso

一79一

3试验步骤

3.1试验中室温应保持在20℃士2 `} o

3.2

试样筒

应用湿布湿润试样筒内壁后立即称量,记录试样筒的质量。再将混凝土试样装人

,混凝土的装料及捣实方法如下:

3.2.1坍落度不大于70mm,用振动台振实。将试样一次装人试样筒内,开启振动

台,振动应持续到表面出浆为止,且应避免过振;并使混凝土拌合物低于试样筒表面30rnm t 3mm,并用抹刀抹平,抹平后立即称量并记录试样筒与试样的总质量,开始计时。

3.2.2坍落度大于70mm,用捣棒捣实。混凝土拌合物应分两层装人,每层的插捣次

数为25次;捣棒由边缘向中心均匀地插捣,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插捣第二层时,捣棒应插透本层至下一层的表面;每一层捣完后用橡皮锤轻轻敲击容器外壁5一10 次,直到拌合物表面插捣孔消失并不见大气泡为止;并使混凝土拌合物表面低于试样筒表

面30mm土3mm,并用抹刀抹平,抹平后立即称量并记录试样筒与试样的总质量,开始计时。

3.3保持试样筒水平且不振动,试验过程中除了吸水操作外,应始终盖好盖子。

3.4拌合物加水拌和开始计时,从计时开始后的60min内,每lOmin吸取一次试样表面渗出的水。60min后,每30min吸取一次试样表面渗出的水,直到认为不再泌水为止。为便于吸水,每次吸水前2min,将一片35 mm厚的垫块垫人筒底一侧使其倾斜;吸水后,恢复水平。吸出的水放人量筒中,记录每次吸水的水量并计算吸水累计总量,精确到1mL。当吸水累计总量用质量表述时,用平*表示。

4试验结果

4.1泌水量按下式计算:

('x'0528一1)

式中:Bx水量(m1Jmm2 ) ;

V—吸水累计总量(mL) ;

A—试件外露表面面积(mm2 ) o

计算精确至0 . 01 mL/mmZ。泌水量取三个试样的平均值。如果其中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s%,则以中间值为试验结果。如果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

过中间值的15%,则试验无效。

4.2泌水率按下式计算:

一80一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T0501—2005 水泥取样方法 1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 本方法规定了水泥取样的工具、部位、数量及步骤等。 本方法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道路硅酸盐水泥及指定采用本方法的其它品种水泥。 引用标准: GB 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 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GB 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 GB 13693—1992《道路硅酸盐水泥》 2仪器设备 ⑴袋装水泥取样器。 ⑵散装水泥取样器。 3取样步骤 3.1取样数量应符合各相应水泥标准的规定。 3.2分割样 3.2.1袋装水泥:毎1/10编号从一袋中取至少6kg。 3.2.2散装水泥:每1/10编号在5min内取至少6kg。 3.3袋装水泥取样器:随机选择20个以上不同的部位,将取样管插入水泥适当深度,用大拇指按住气孔,小心抽出取样管。将所取样品放入洁净、干燥、不易受污染的容器中。 3.4散装水泥取样器:通过转动取样内管控制开关,在适当位置插

入水泥—定深度,关闭后小心抽出。将所取样品放入洁净、干燥、不易受污染的容器中。 4样品制备 4.1样品缩分 样品缩分可采用二分器,一次或多次将样品缩分到标准要求的规定量。 4.2试验样及封存样 将每一编号所取水泥混合样通过0.9mm方孔筛,均分为试验样和封存样。 4.3 分割样 每一编号所取10个分割样应分别通过0.9mm方孔筛,不得混杂。5样品的包装与贮存 5.1样品取得后应存放在密封的金属容器中,加封条。容器应洁净、干燥、防潮、密闭、不易破损、不与水泥发生反应。 5.2封存样应密封保管3个月。试验样与分割样亦应妥善保管。5.3在交货与验收时,水泥厂和用户共同取实物试样,封存样由买卖双方共同签封。以抽取实物试样的检验结果为验收依据时,水泥厂封存样保存期为40d;以同编号水泥的检验报告为验收依据时,水泥厂封存样保存期为3个月。 5.4存放样品的容器应至少在一处加盖清晰、不易擦掉的标有编号、取样时间、地点、人员的密封印,如只在一处标志应在器壁上。 5.5封存样应贮存于干燥、通风的环境中。 6取样单 样品取得后,均应由负责取样操作人员填写取样单. T0504—2005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1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 本方法规定采用勃氏法进行水泥比表面积测定。

港口公路工程桥梁荷载试验检测项目比选邀请函范本模板

港口公路工程桥梁荷载试验检测项 目比选邀请函合同 ________________有限公司:________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________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________现代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________市________交通发展有限公司拟对________区至________互通口疏港公路工程高架 桥比选桥梁荷载试验检测单位,诚邀贵单位参与本项目的比选。现将有关事宜说明如下: 一、比选项目概况和内容: 1.比选人(项目业主):________________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2.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架桥桥梁竣工检测项目; 3.建设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项目规模:桥梁长度为________米,双幅结构断面宽度为________米(详见高架桥设计说明、平面图、布置图); 5.项目总投资:________高架桥桥梁施工图预算为________________万元; 6.主要检测内容:静、动载试验工程量按高架桥第二联左幅27+40+36m检测一次,右幅36+40+27m 检测一次,外观及实体工程质量检测为全桥检测(共三联)。 ①静载试验:包含试验跨(最不利跨位)的跨中(拱顶)、四分跨及端部(拱脚)截面在纵、横向不利荷载下的弯矩与挠度等; ②动载试验:包含脉动试验、跑车或跳车试验等; ③一般检测(外观及实体工程质量检测):包含结构裂缝、混凝土回弹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直径与钢筋锈蚀状况检测、整桥变形状况等; 7.检测要求:中选单位应: ①严格按《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及《公路桥梁荷载试验规程》及国家和交通部相关

(工程建筑套表)新旧版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差异对照表最新版

(工程建筑套表)新旧版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差异 对照表

新旧版《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差异对照表 新旧版《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差异对照表 (实施日期:2005年8月1日起) 壹、粗集料 序号试验项目旧版《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J058-2000新版《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E42-2005 1粗集料 取样法1、明确了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的具体方法。 2、增加了从沥青拌和楼的热料仓取样的具体方法。 3、新增了试样用分料器和四分法进行缩分的详细描述。 2粗集料及集料混合料的筛分试验1、未明确何种情况下用干筛法、水洗法。 2、水洗法时是先水洗壹份再另干筛壹份,最后合且在壹起计算。 3、分计筛余按筛前总质量且按去除0.075档比例折算,0.075档单独计算。1、明确水泥混凝土用集料可采用干筛法筛分,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粗集料必须用水筛法试验。 2、水洗法要求俩个试样分别都要先进行水洗,然后再干筛。水洗法俩次P0.075差值不能超过1%,否则重新试验。 3、分计筛余按扣除损耗后总质量计算。0.075档单独计算。 3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网篮法)试样要先过4.75mm方孔筛或5mm圆孔筛。对较粗集料可用4.75mm方孔筛过筛,对2.36~4.75的集料或混在4.75mm以下石屑则用2.36mm的方孔筛过筛。

4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 (容量瓶法)试样要先过4.75mm方孔筛或5mm圆孔筛。对水泥砼用集料过4.75mm方孔筛; 对沥青混合料用集料过2.36mm方孔筛。 5粗集料堆积密度及空隙率 试验1、对水泥砼和沥青混合料用集料规定了俩套不同的容量筒。 2、密度单位:kg/m31、无论水泥砼仍是沥青混合料用集料都只用壹套容量筒。 2、密度单位:t/m3 6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规准仪法)规准仪卡口和孔隙尺寸略大规准仪卡口和孔隙尺寸略小 序号试验项目旧版《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J058-2000新版《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E42-2005 7粗集料压碎值试验1、水泥砼用集料和沥青混合料用集料压碎值试验所用压碎指标值测定仪不同。 2、水泥砼用集料:取10~20mm的试样,去除针片状再试验;装试样时分俩层装入;在试验机上在3~5min内加荷到200KN,稳压5S 后卸荷;过2.5mm筛;平行试验3次(控制试样高度,3次试样质量不同)。 沥青混合料用集料:13.2~16mm的试样,不去除针片状;装试样时分三层装入;在试验机上在10min内加荷到400KN后立即卸荷;过

公路桥梁荷载试验规程

1 总则 1.0.1 为规范和指导公路桥梁荷载试验工作,为桥梁结构技术状态及承载能力评定提供依据,制定本规程。 条文说明 桥梁荷载试验的目的是通过加载试验,记录桥梁在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反应,为桥梁结构技术状况及承载能力评定和日后养护、维修、加固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1.0.2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加固或改建公路桥梁的荷载试验。 1.0.3 桥梁荷载试验应遵循科学、客观、严谨、安全的原则。 1.0.4 公路桥梁荷载试验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桥梁荷载试验Load Testing of Bridge 通过施加荷载方式对桥梁结构或构件的静、动力特性进行的现场试验测试。包括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 2.1.2 静载试验Satic Load Testing 通过在桥梁结构上施加与控制荷载等效的静态外加荷载,利用检测仪器设备测试桥梁结构控制部位与控制截面的力学效应的现场试验。 2.1.3 动载试验Dynamic Load Testing 测试桥梁结构或构件在动荷载激振和环境荷载作用下的受迫振动特性和自振特性的现场试验。 2.1.4 控制荷载Control Load 为进行荷载试验所确定的荷载,可用来确定荷载试验效率和初步分级加载等级所采用的荷载,可以是设计荷载或目标荷载。 2.1.5 目标荷载Goal Load 事先设定的期望桥梁能够承受的荷载,需要通过荷载试验进一步确定。 2.1.6 支座沉降Support Settlement 支座的压缩量与墩台的竖向位移值之和。 2.1.7 试验荷载效率Load Efficiency Ratio 试验荷载所产生的效应与控制荷载效应的比值。 2.1.8 结构校验系数Structural Verification Coefficient 试验荷载作用下结构应变(应力)或变形实测值与相应的理论计算值的比值。 2.2 符号 S——控制荷载产生的同一加载控制截面内力或变形的最不利效应计算值; S——静载试验荷载作用下,某一加载试验项目对应的加载控制截面内力或变形的s 最大计算效应值; S——试验荷载作用下量测的结构总变形(或总应变)值; t S——试验荷载作用下量测的结构弹性变形(或应变)值; e

公路工程试验规程完整

第一章土工试验 第一节土的含水量试验(烘干法、酒精燃烧法) 烘干法 一、定义 土的含水量是在105-110℃下烘至恒量时所失去的水分质量和达恒量后干土质量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本法是测定含水量的标准方法。 二、适用范围 粘质土、粉质土、砂类土和有机质土类。 三、主要仪器设备 烘箱:可采用电热烘箱或温度能保持105-110℃的其他能源烘箱,也可用红外线烘箱 天平:感量0.01g。 称量盒(定期调整为恒质量) 四、计算公式 含水量=(湿土质量-干土质量)/干土质量×100% 注:计算至0.1%。 五、允许差值 本试验须进行二次平行测定,取其平均算术平均值,允许平行差值应符合如下规定: 含水量(%)允许平行差值(%) 5以下 0.3 40以下≤1 40以上≤2 酒精燃烧法 一、适用范围 本法适用于快速简易测定细粒土(含有机质的除外)的含水量。 二、主要仪器设备 称量盒(定期调整为恒质量)。 天平:感量0.01g。 酒精:纯度95%。 三、其余同“烘干法” 第二节土的颗粒分析试验(筛分法、比重计法) 筛分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分析粒径大于0.074mm的土。 二、主要仪器设备 标准筛:粗筛(圆孔):孔径为60mm、40mm、20mm、10mm、5mm、2mm;细筛:孔径为2mm、0.5mm、0.25mm、0.074mm。 天平:称量5000g,感量5g; 称量1000g,感量1g; 称量200g,感量0.2g。 三、试样 从风干、松散的土样中,用四分法按照下列规定取出具有代表性的试样: 小于2mm颗粒的土100-300g。 最大粒径小于10mm的土300-900g。 最大粒径小于20mm的土1000-2000g。 最大粒径小于40mm的土2000-4000g。 最大粒径大于40mm的土4000g以上。 四、计算公式 按下式计算小于某粒径颗粒质量百分数: X=(A/B)×100

某桥桥梁动静载试验方案2016-5-28

*******桥承载能力 静动载试验方案 编制: 校审: 批准: ********有限公司2016年月日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1.1任务来源及具体任务 (1) 1.2项目概述 (1) 1.2.1主要技术指标 (2) 1.3工程质量鉴定检测依据 (3) 第二章桥梁试验目的、内容及仪器 (4) 2.1荷载试验的目的 (4) 2.2静载荷载试验 (4) 2.3动载荷载试验 (4) 2.4使用仪器 (5) 第三章静载试验实施 (6) 3.1试验项目 (6) 3.2测试项目及其量测方法 (6) 3.3荷载计算 (7) 3.4加载车辆 (8) 3.4.1 试验承载能力加载方案 (8) 3.4.2荷载加载系数 (9) 3.5试验加载步骤 (9) 3.6试验加载程序 (10) 3.7加载方式与分级加载 (10) 3.8加载位置与加载工况确定 (10) 3.8.1车载布置 (11) 3.8.2挠度测点布置方案 (12) 3.8.3应变测点布置方案 (12) 第四章动载测试 (15) 4.1动载试验概述 (15)

4.2试验目的 (15) 4.3测试系统 (15) 4.4试验内容 (16) 第五章项目组织机构、设备及人员安排 (17) 5.1项目组织机构 (17) 5.2参与检测的人员情况 (17) 5.3主要机械、仪器、及材料试验计划 (18) 5.4桥梁检测工作安排 (19) 第六章安全保障和配合 (20) 6.1安全管理目标 (20) 6.2安全管理主题 (20) 6.3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网络 (20) 6.4安全检测的技术措施 (20) 6.5现场操作安全事项 (20) 6.6用电安全注意事项 (21) 6.7安全管理总体计划 (22) 6.8环保措施 (22) 6.9配合 (22)

高速公路桥梁荷载试验工作规范

ICS 93.080.01 CCS P00 团体标准 T/JSTERAXX—2020 高速公路桥梁荷载试验工作规范 Code of practice for load test of expressway bridge 2020-XX-XX发布2020-XX-XX实施江苏省交通经济研究会 发布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T/JSTERA XX—2020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1) 5 试验准备 (3) 5.1 一般规定 (3) 5.2 测试仪器设备要求 (3) 5.3 试验工况设计 (3) 5.4 试验荷载 (4) 5.5 测点布置 (4) 6 现场实施 (5) 6.1 测点布设 (5) 6.2 试验过程 (6) 6.3 桥梁外观检查及线形测量要求 (6) 6.4 安全管理 (6) 7 试验数据分析及评定 (7) 8 试验报告编制 (7) 附录A (规范性)测试仪器设备技术要求 (8) 附录B (资料性)高速公路桥梁荷载试验方案正文提纲及要求 (10) 附录C (资料性)应变(应力)/挠度试验记录表 (11) 附录D (资料性)高速公路桥梁荷载试验报告正文提纲及要求 (12) I

T/JSTERA XX—2020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为进一步规范江苏省高速公路桥梁荷载试验工作,检验桥梁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提供科学依据,实现荷载试验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在JTG/T J21-01-2015《公路桥梁荷载试验规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荷载试验准备(试验方案编制)、现场实施及试验报告编制要求等,制定本文件。 本文件由江苏省交通经济研究会、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东南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世同、虞建成、袁振中、李后川、刘朝晖、邵学富、陆宇、余雪娟、杨光昊、王昌、张逸捷、王栋、王士杰。

公路桥梁荷载试验规程

1 总则 为规范和指导公路桥梁荷载试验工作,为桥梁结构技术状态及承载能力评定提供依据,制定本规程。 条文说明 桥梁荷载试验的目的是通过加载试验,记录桥梁在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反应,为桥梁结构技术状况及承载能力评定和日后养护、维修、加固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加固或改建公路桥梁的荷载试验。 桥梁荷载试验应遵循科学、客观、严谨、安全的原则。 公路桥梁荷载试验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术语 桥梁荷载试验Load Testing of Bridge 通过施加荷载方式对桥梁结构或构件的静、动力特性进行的现场试验测试。包括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 静载试验Satic Load Testing 通过在桥梁结构上施加与控制荷载等效的静态外加荷载,利用检测仪器设备测试桥梁结构控制部位与控制截面的力学效应的现场试验。 动载试验Dynamic Load Testing 测试桥梁结构或构件在动荷载激振和环境荷载作用下的受迫振动特性和自振特性的现场试验。 控制荷载Control Load 为进行荷载试验所确定的荷载,可用来确定荷载试验效率和初步分级加载等级所采用的荷载,可以是设计荷载或目标荷载。 目标荷载Goal Load 事先设定的期望桥梁能够承受的荷载,需要通过荷载试验进一步确定。 支座沉降Support Settlement 支座的压缩量与墩台的竖向位移值之和。 试验荷载效率Load Efficiency Ratio 试验荷载所产生的效应与控制荷载效应的比值。 结构校验系数Structural Verification Coefficient 试验荷载作用下结构应变(应力)或变形实测值与相应的理论计算值的比值。 符号 S——控制荷载产生的同一加载控制截面内力或变形的最不利效应计算值; S——静载试验荷载作用下,某一加载试验项目对应的加载控制截面内力或变形的s 最大计算效应值; S——试验荷载作用下量测的结构总变形(或总应变)值; t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有关计算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有关计算 粗集料及集料混合料的筛分试验 6.1干筛法筛分结果的计算 m 5=m 0-(∑m i +m 底) (T0302-1) 式中:m 5——由于筛分造成的损耗(g); m 0——用于干筛的干燥集料总质量(g); m i ——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g); i ——依次为0.075㎜、0.15㎜……至集料最大粒径的排序; m 底——筛底(0.075㎜以下部分)集料总质量(g)。 6.1.2干筛分计筛余百分率 ' 05 100i i m p m m = ?- (T0302-2) 式中:' i p ——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 m 5——由于筛分造成的损耗(g); m 0——用于干筛的干燥集料总质量(g); m i ——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g); i ——依次为0.075㎜、0.15㎜……至集料最大粒径的排序。 6.2水筛法筛分结果的计算 m 4——水洗后的干燥粗集料总质量(g) m 0.075=m 3一m 4 (T0302-3) P 0.075= 0.0753 m m = 34 3 100m m m -? (T0302-4) 式中:P 0.075——粗集料中小于0.075㎜的含量(通过率)(%); m 0.075——粗集料中水洗得到的小于0.075㎜部分的质量(g); m 3——用于水洗的干燥粗集料总质量(g); 6.2.2计算各筛分计筛余量及筛底存量的总和与筛分前试样的干燥总质量m 4之差,作为筛分时的损耗,并计算损耗率记入表。T0302-3之第(1)栏,若损耗率大于0.3%,应重新进行试验。 m 5=m 3一(∑m i +m 0.075) (T0302-5) 式中:m 5——由于筛分造成的损耗(g); m 3——用于水筛筛分的干燥集料总质量(g); m i ——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g); i ——依次为0.075㎜、0.15㎜……至集料最大粒径的排序; m 0.075——水洗后得到的0.075㎜以下部分质量(g),即(m 3一m 4)。 含土粗集料筛分试验 6.1按式(T0303-1)计算小于0.6㎜的颗粒含量。 C= 12 1 m m m -×100 (T0303-1)

2018公路水运试验检测师桥梁隧道真题标准答案与解析

2018公路水运试验检测师桥梁隧道真题答 案与解析完整版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桥梁用塑料波纹管环刚度试验,应从()根管材上各截取长300mm±10mm试样一段。 A.二?B.三 C.五? D.六 2.桥梁锚具组装件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加载以预应力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分()级等速加载。? A.5 B.10 C.6? D.4 3.桥梁异形钢单缝伸缩装置试验检测项目为()试验。? A.拉伸、压缩? B.垂直变形 C.水平摩阻力?D.橡胶密封带防水 4.按照《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的规定,长度为1000m的隧道为()。?A.特长隧道 B.长隧道?C.中隧道? D.短隧道 5.在建设项目中,根据签订的合同,具有独立施工条件的工程,如独立大桥、中桥、互通式立交应划分为( )。? A.分项工程 B.分部工程 C.单位工程 D.子分部工程 6.对经久压实的桥梁地基士,在墩台与基础无异常变位的情况下可适当提高承载能力,最大提高系数不得超过()。 A.1.15? B.1.20? C.1.25 D.1.35

7.当钢筋保护层厚度测试仪的探头位于()时,其指示信号最强。? A.钢筋正上方?B.与钢筋轴线垂直 C.与钢筋轴线平行 D.与钢筋轴线平行且位于钢筋正上方 8.钻芯法中对芯样要求其公称直径不宜小于集料最大粒径的();也可采用小直径芯样试件,但其工程直径不直小于()且不得小于集料最大粒径的()。?A.4倍,80mm,3倍 B.3倍,70mm,2倍 C.3倍,60mm,2倍 D.3倍,50mm,2倍 9.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如果为非水平方向且测试因为非混凝土的浇筑侧面时,()。 A.应先对回弹值进行角度修正再对修正后的值进行浇筑面修正? B.应先进行浇筑面修正再对回弹值进行角度修正?C.修正顺序不影响检测结果? D.对回弹值进行角度修正即可 10.对混凝士桥梁主要构件或主要受力部位布设测区检测钢筋锈蚀电位,每一测区的测点数不宜少于()个。 A.5 B.10 C.15 D.20 11.桥梁主要部件材料有严重缺损,或出现中等功能性病害,且发展较快;结构变形小于或等于规范值,功能明显降低,其技术状况评定标度为()。 A.2类?B.3类? C.4类? D.5类 12.关于定期检查周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新建桥梁交付使用两年后,进行第一次全面检查 B.一般桥梁检查周期最长不得超过三年 C.临时桥梁每年检查不少于一次 D.经常检查中发现重要部(构)件的缺损明显达到三、四、五类技术状况时,应立即安排一次定期检查

新旧版《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差异对照表

新旧版《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差异对照表 新旧版《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差异对照表 (实施日期:2005年8月1日起) 一、粗集料 序号试验项目旧版《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J058-2000 新版《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42-2005 1 粗集料 取样法 1、明确了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的具体方法。 2、增加了从沥青拌和楼的热料仓取样的具体方法。 3、新增了试样用分料器和四分法进行缩分的详细描述。 2 粗集料及集料混合料的筛分试验 1、未明确何种情况下用干筛法、水洗法。 2、水洗法时是先水洗一份再另干筛一份,最后合并在一起计算。 3、分计筛余按筛前总质量并按去除0.075档比例折算,0.075档单独计算。 1、明确水泥混凝土用集料可采用干筛法筛分,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粗集料必须用水筛法试验。

2、水洗法要求两个试样分别都要先进行水洗,然后再干筛。水洗法两次P0.075差值不能超过1%,否则重新试验。 3、分计筛余按扣除损耗后总质量计算。0.075档单独计算。 3 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网篮法)试样要先过4.75mm方孔筛或5mm圆孔筛。对较粗集料可用4.75mm方孔筛过筛,对2.36~4.75的集料或混在4.75mm以下石屑则用2.36mm的方孔筛过筛。 4 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 (容量瓶法)试样要先过4.75mm方孔筛或5mm圆孔筛。对水泥砼用集料过4.75mm方孔筛; 对沥青混合料用集料过2.36mm方孔筛。 5 粗集料堆积密度及空隙率 试验 1、对水泥砼和沥青混合料用集料规定了两套不同的容量筒。 2、密度单位:kg/m3 1、无论水泥砼还是沥青混合料用集料都只用一套容量筒。 2、密度单位:t/m3 6 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规准仪法)规准仪卡口和孔隙尺寸略大规准仪卡口和孔隙尺寸略小 序号试验项目旧版《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J058-2000 新版《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42-2005 7 粗集料压碎值试验 1、水泥砼用集料和沥青混合料用集料压碎值试验所用压碎指标值测定仪不同。

2018公路水运试验检测师《桥梁隧道》真题答案与解析完整版

2018公路水运试验检测师《桥梁隧道》真题答案与解析完整版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桥梁用塑料波纹管环刚度试验,应从()根管材上各截取长300mm±10mm试样一段。 A.二 B.三 C.五 D.六 2.桥梁锚具组装件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加载以预应力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分()级等速加载。 A.5 B.10 C.6 D.4 3.桥梁异形钢单缝伸缩装置试验检测项目为()试验。 A.拉伸、压缩 B.垂直变形 C.水平摩阻力 D.橡胶密封带防水 4.按照《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的规定,长度为1000m的隧道为()。 A.特长隧道 B.长隧道 C.中隧道 D.短隧道 5.在建设项目中,根据签订的合同,具有独立施工条件的工程,如独立大桥、中桥、互通式立交应划分为()。 A.分项工程

B.分部工程 C.单位工程 D.子分部工程 6.对经久压实的桥梁地基士,在墩台与基础无异常变位的情况下可适当提高承载能力,最大提高系数不得超过()。 A.1.15 B.1.20 C.1.25 D.1.35 7.当钢筋保护层厚度测试仪的探头位于()时,其指示信号最强。 A.钢筋正上方 B.与钢筋轴线垂直 C.与钢筋轴线平行 D.与钢筋轴线平行且位于钢筋正上方 8.钻芯法中对芯样要求其公称直径不宜小于集料最大粒径的();也可采用小直径芯样试件,但其工程直径不直小于()且不得小于集料最大粒径的()。 A.4倍,80mm,3倍 B.3倍,70mm,2倍 C.3倍,60mm,2倍 D.3倍,50mm,2倍 9.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如果为非水平方向且测试因为非混凝土的浇筑侧面时,()。 A.应先对回弹值进行角度修正再对修正后的值进行浇筑面修正 B.应先进行浇筑面修正再对回弹值进行角度修正 C.修正顺序不影响检测结果 D.对回弹值进行角度修正即可

JTJ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J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J 057一94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 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Test Methods of Materials Stabilized with Inorganic Bin de rs f o r H i gh way Engineering 1994-07-05发布1994-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公路工程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Te s t M et hods of M aterials Stabilized with Inorganic Binders for Highway Engineering JTJ 057一94 主编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批准单位:交通部 施行日期:1994年12月1日 关于发布交通行业标准《公路 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的通知 交公路发「1994习631 (不另行文)

现批准发布交通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 验规程》、《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编号分别为JTJ 057-94及 JTJ 058-94,自1994年12月1日起实行。1985年我部发布的《公 路路面基层材料试验规程》同时废止。 以上规程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负责解释。请各单位在使 用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部公 路科学研究所,以便修订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一九九四年七月五日 目次 1 总则 (1) 2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含水量试验方法·············,·,····一3 洪干法(TO801-94)·········。,,··························一,.3 砂浴法(T0802-94).........。.. (6) 酒精法〔T0803--94)。····································..一,8 3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方法(T0804-94) 0 (10) 4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T 0 80 5--94) (19) 5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间接抗拉强度试验方法(劈裂试验) (T 08 0 6- 94) .....................,...........。. (26) 6 室内抗压回弹模量试验方法··································一31

水泥混凝土表观密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水泥混凝土表观密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1.依据标准:《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2.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 2.1目的:测定水泥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 2.2适用范围:测定水泥混凝土拌合物捣实后的密度,以备修正、核实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中的材料用量。当已知所用原材料密度时,还可以算出拌合物近似含气量。 3.试验环境: 进入试验室内检查温湿度仪,在试验记录中注明试验时室内温湿度。 4.试验准备: 4.1试验仪器 4.1试样准备:满足试验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

5.试验步骤: 具体试验步骤依据《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T0525-2005方法进行试验。 6.试验结果整理: 6.1混凝土表观密度计算式: ρh=(m2-m1)/Vⅹ1000 ρh—拌合物表观密度(kg/m3); m1—试样筒质量(kg); m2—捣实或振实后混凝土和试样筒总质量(kg); V—试样筒容积(L)。 6.2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到10kg/m3,试样不得重复。 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内容:○1.要求检测的项目名称、执行标准;○2.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3.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编号;○4试验日期及时间○5.环境温度和湿度;○6表观密度;○7.搅拌方式○8其他试验项目及信息。 8.试验注意事项: 8.1对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的拌合物采用5L 的试样筒,对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大于31.5mm的混凝土拌合物采用的试样筒,其内径与高度均应大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4倍。

8.2 试验前用湿布将集料筒内外擦拭干净。 8.3对坍落度不小于70mm混凝土,宜采用人工捣实,对于5L的试样筒,分两层装入,每层插捣25次,对于大于5L 的试样筒,每层装入的混凝土高度不大于100mm,插捣次数不小于12次/10000mm2。 8.4 对坍落度小于70mm混凝土,宜采用振动台振实。振动至水泥混凝土拌合物表面出现水泥浆且无气泡出现为止。

midascivil在桥梁承载能力检算及荷载试验中的应用(以civil-v为例)教学内容

目录 1桥梁承载能力检算评定 (2) 1.1检算总述 (2) 1.2作用及抗力效应计算 (2) 2桥梁荷载试验 (7) 2.1静载试验 (7) 2.1.1确定试验荷载 (7) 2.1.2试验荷载理论计算 (10) 2.1.3试验及数据分析 (12) 2.1.4试验结果评定 (15) 2.2动载试验 (16) 2.2.1自振特性试验 (16) 2.2.2行车动力响应试验 (18) 2.2.2.1移动荷载时程分析 (18) 2.2.2.2动力荷载效率 (29) 2.2.3试验数据分析及结构动力性能评价 (29) 参考文献 (30)

结合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应进行桥梁承载能力检算评定,判断荷载作用检算结果是否满足要求。另外如果作用效应与抗力效应的比值在1.0——1.2之间时,尚需根据规范规定进行荷载试验评定承载能力。下面将对midas Civil在桥梁承载能力检算评定及荷载试验中的应用详细叙述。 1桥梁承载能力检算评定 1.1检算总述 进行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时需要进行(1)桥梁缺损状况检查评定(2)桥梁材质与状态参数检测评定(3)桥梁承载能力检算评定。通过(1)、(2)及实际运营荷载状况调查,确定分项检算系数,根据得到的分项检算系数,对桥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抗力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容许值进行修正,然后将计算作用效应值与修正抗力或容许值作对比,判断检算结果是否满足要求。一般来说承载能力检算主要包括抗弯、正斜截面抗剪承载力检算、裂缝宽度检算、挠度检算、稳定性验算等。 1.2作用及抗力效应计算 为得到检测桥梁在荷载作用下的计算效应值,可以通过midas Civil进行计算分析得到。对于预应力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等配筋混凝土桥梁,为得到结构抗力效应值,可以结合PSC设计、RC设计验算得到相应抗力值。前处理当中需要考虑 自重、二期及其他恒载、预应力荷载、成桥时候的温度作用(整体升降温+梯度升降温)、移动荷载、支座沉降(根据实测得到的变位定义)等荷载作用;定义施工阶段分析,可设置包括一次成桥及服役时间长度的收缩徐变两个阶段。计算分析完毕后,先进行荷载组合:结果>荷载组合,选择“混凝土设计”表单,可以结合通用设计规范D60-04自动生成功能生成荷载组合,组合类型按照检测评定规程选择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分别进行结构抗弯、剪、扭验算及抗裂验算。

桥梁荷载试验方案

龙永公路桥梁荷载试验方案(20米7块空心板连续梁) 0一一年十月 龙永公路桥梁荷载试验方案

项目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检测人员: 编制单位: 资质证书等级:桥梁隧道工程专项 资质证书编号: 二0 一一年十月

龙永公路桥梁荷载试验方案 1 工程概况 K25+465 五道河中桥地处龙山县红岩溪镇新寨村,为跨越五道河而设,河槽宽约20m, 桥址处河道弯曲,北岸为陡坎,南岸地势较缓。 本桥上部构造采用4X 20m预应力砼连续空心板。上部构造为1联,先简支后连续;桥 梁全长为84.84m,最大桥高约18.3m。下部构造采用柱式墩配桩基,墩柱直径为D120,桩 基础为D150。桥台采用柱式台配桩基,桩基础直径为D150。 预制空心板、封锚端、现浇连续段、铰缝和桥面现浇层均采用C50 混凝土;封端混凝 土采用C40;桥台处台帽、耳背墙、肋板采用C30混凝土,承台、桩基采用C25混凝土;双柱式桥墩处盖梁、挡块、墩柱、柱系梁采用C25 混凝土,桩基采用C25 混凝土。 主要技术标准如下: (1 )道路等级:二级公路; (2)计算行车速度:40km/h; (3)桥面宽度:0.5m(护栏)+8.5米(行车道)+ 0.5m(护栏); (4)桥梁设计荷载:公路-II 级; (5)设计基准风速:30.2m/s; (6)设计基准期:100 年; (7)地震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2 荷载试验目的 桥梁结构荷载试验是对桥梁结构物工作状态进行直接测试的一种鉴定手段,本次荷载试 验力求达到以下目的: (1 )通过现场加载试验以及对试验观测数据和试验现象的综合分析,检验本桥设计与施工质量,确定工程的可靠性,为交竣工验收、质量评定提供技术依据; (2)直接了解新建桥梁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结合理论计算分析,评价其在设计使用荷载下的工作性能; (3)验证设计理论、计算方法和设计中的各种假定的正确性与合理性,为今后同类桥梁设计、施工提供经验,积累科学资料; (4)为桥梁的使用、维修和管理提供依据。 3 荷载试验依据及准则 桥梁荷载试验主要按试验前制定的试验方案,依据现行国家技术标准、部颁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规程进行,具体包括:

水泥和水泥混凝土试验检测方法

第一节水泥材料试验检测方法 一、适用范围及试样准备方法 (-)适用范国 按我国现行国标(GB175一92)与(GB1344一92)要求,对水泥得技术性质应进行纲度、凝结时间、安定性与胶砂强度等试验,这里主要介绍与工程密切相关得后三个试验,本方法适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与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以及指定采用本方法得其她品种水泥。 (二)水泥试样准备方法 1.散装水泥。对同一水泥厂生产得同期出厂得同品种、同标号得水泥,一次运进得同一出厂编号得水泥为一批,但一批得总量不超过500t、随机地从不少于3个车罐中各取等量水泥,经拌与均匀后,再从中称取不少于12kg水泥作为检验试样。 2.袋装水泥。对同一水泥厂生产得同期出厂得同品种、同标号得水泥,以一次运进得同一出厂编号得水泥为一批,但一批得总量不超过2oot。随机地从不少于20袋中各取等量水泥,经拌与均匀后,再从中称取不少于12kg水泥作为检验试样。 3.对来源固定,质量稳定、且又掌握其性能得水泥,视运进水泥得情况,可不定期得采集试样进行强度检验。如有异常情况应作相应项目得检验。 4.对已运进得每批水泥,视存放情况应重新采集试样复验其强度与安定性。存放期超过3个月得水泥,使用前必须复验,并按照结果使用。 5、取得得水泥得试样试验应首先充分拌匀,然后通过0、9mm方孔筛,记录筛余物情况,但要防止过筛时混进其她水泥。 二、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检测方法 (一)概述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就是指水泥净浆在标准稠度仪上,当标准试锥下沉深度为(282)mm 时得拌与用水量。 确定标准稠度得目得就是为了在进行水泥凝结时间与安定性试验时,对水泥净浆在标准稠 度得条件下测定,使不同得水泥具有可比性。 (二)仪器设备 1、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应符合GB3350、6规定)。该仪器由铁座与可以自由滑动得金属圆棒构成。松紧螺丝用于调整金属棒得高低。金属棒上附有指针,在量程0~75mm得标尺上可指示金属棒得下降距离。 当测定标准稠度时,可以金属圆棒下装一金属空心试锥,锥底直径为40mm ,高为50mm。装净浆用得锥模上口内径为60mm,锥高70mm。 2.净浆搅拌机(应符合GB3350、8要求)。由搅拌翅与平底搅拌锅组成,搅拌翅转速为 90r/min,搅拌锅得内径为130mm,深为95mm,搅拌翅与锅壁底得间隙为0、2~5mm。 (三)试验方法 1、标准稠度用水量,可用调整水量与不变水量两种方法中得任一种测定,如发生争议时 以前者为准。 2.测定前须经检查,以保证测定仪得金属棒能自由滑动;试锥降至锥模顶面位置时指针 应对准标尺零点,搅拌机应运转正常。 3.水泥净浆得拌制。搅拌锅与搅拌叶片应先用湿棉布擦过,然后将称好得500g水泥试 样倒入搅拌锅内。拌与时,先将搅拌锅放到机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开动机器,同时徐徐加入拌与水,慢速搅拌120s,停伴15s,接着快速搅拌、120s后停机。 采用调整水量方法时、拌与用水量就是先按经验确定一个水量,然后逐次改变用水量,直至达到标准稠度为止;采用不变水量方法时,拌与用水量为142、5mL(准确至0、5mL)。 4.装模测试。拌与结束后,立即将拌好得净浆装人锥模内,用小刀插捣,振动数次,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迅速放到试锥下面固定位置上,将试锥降至净浆表面,拧紧螺丝,然后突然放松,试锥自由沉人净浆中,到试锥停止下沉时记录试锥下沉深度。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内完成。

水泥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水泥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1.依据标准:《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2.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 2.1目的:测定水泥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作为评定水泥混凝土品质的主要指标。 2.2适用范围:本试验规定了测定混凝土抗压极限强度的方法,以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作为评定混凝土品质的主要指标,本试验适用于各类混凝土的立方体试件。 3.试验环境: 进入试验室检查温湿度仪,在试验记录中注明试验时室内温湿度。 4.试验准备: 4.1试验仪器

4.2试样制备 4.2.1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以边长150mm的正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其集料最大粒径为40mm。 4.2.2非标准试件的抗压强度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 5.试验步骤: 具体试验步骤依据《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T0553-2005方 法进行试验。 6.试验结果整理:

6.1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计算公式 f cu= F/A f cu—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MP a) F—极限荷载(N) A—受压面积(mm2) 6.2 当3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计算精确至0.1 MP a。三个测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如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则取中间值为测定值;如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则该组试验结果无效。 6.3 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时,非标准试件的抗压强度应乘以尺寸换算系。 抗压强度尺寸换算系数表 6.4 结果计算精确至0.1 MP a。 7.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内容:○1.要求检测的项目名称、执行标准;○2.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3.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编号;○4.环境温度和湿度;○5.水泥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

JTJ058-2000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合集.doc

JTJ058-2000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原《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94)(以下称原规程),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和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编制。当时编制的内容大部分引自原《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公路路面基层试验规程》中相差的试验方法。原规程于1994年7月5日发布,12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以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加强公路工程集料的生产与管理、质量检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长期形成的习惯和各方面的原因,国内外对用于水泥混凝土与沥青路面的集料,无论在规格、质量要求还是试验方法方面,都是各成系统、有所不同的:原规程实施几年来,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的一些试验方法,对水泥混凝土集料是适用的,但对沥青路面及基层、底基层集料就不适用,有些在工程中发生了混乱。另外,矿粉作为沥青混合料的一种主要材料,虽然并不属于集料的定义范围内,却没有比本规程更合适的试验规程可以包括进去。因此,交通部[1997]731号文下达任务,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对原规程进行修订,主要是将水泥混凝土和沥青路面不同的部分严格区分开,分别制定出标准的试验方法。同时把沥青混合料所用的矿粉填料的试验方法也纳入本规程,以便生产上应用。 根据交通部公路司的计划要求,修订组充分参考了“七五”及“八五”国家科技攻关及其他科研、推广项目陆续取得的许多有实用价值的成果,与相关的设计、施工规范协调配套。1997年开始征求有关部门使用意见,搜集国内外试验方法资料,结合施工生产实践及有关科研成果进行了修订并在西宁、长沙召开两次征求意见会。交通部公路司于1998年6月组织了对送审稿的审查,经修订组进一步修改后,形成报批稿,公路司设计与技术处会同修订组及人民交通出版社有关人员总校后定稿。 这次修订的重点针对使用于沥青混合料和基层、底基层的集料的试验方法,严格区分了水泥混凝土与沥青混合料对集料的不同测试方法和要求。本着尽可能与国际标准统一,与我国习惯一到的原则,共修订试验方法20项、增补试验方法9项,并增加2个附录。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1、对集料筛分用的标准筛严格按方孔筛和圆孔筛进行区分,并在各个试验方法中统一。沥青路面和基层、底基层集料使用方孔筛,水泥混凝土使用圆孔筛,在每一个试验方法中都区分清楚。并将集料标准筛(方孔筛、圆孔筛)的标准补充作为附录,便于统一标准筛规格,进行质量检验。在水泥混凝土集料圆孔筛系列中,我国习惯于整数尺寸的筛孔,为便于工程单位使用起见,规定当缺乏63mm、31.5mm、16mm 圆孔筛时,容许以60mm、30mm、15mm圆孔筛代替。 2、关于粗集料的密度、吸水率的试验方法,重新进行了定义,明确了密度与相对密度的区别与关系。 3、增补了粗集料松方容重的捣实法测定方法,以满足SMA路面的配合比设计需要。 4、对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测定方法,明确水泥混凝土用集料用规准仪法,沥青路面用集料用卡尺法。 5、修订了粗集料石料压碎值试验方法,T0315适用于水泥混凝土集料,T0316适用于沥青路面集料,对T0316原规程采用12mm~16mm 的集料,加压后用3mm筛过筛,修改为13.2mm~16mm集料,压碎后用2.36mm筛过筛。 6、修订了沥青路面用洛杉矶磨耗值试验方法,与国外标准相一致,按照不同的集料规格分别选用7种条件,试验后用1.7mm筛过筛,计算磨耗损失。 7、增补了测定破碎砾石破碎面比例的试验方法。 8、修订了细集料筛分后细度模数的计算方法。 9、增补了细集料的棱角性和粗糙度的试验方法。 10、增补了矿粉填料的各种试验方法,包括矿粉的筛分试验(水洗法),矿粉的相对密度试验,矿粉亲水系数试验,矿粉塑性指数试验,矿粉的加热安定性试验等。这些试验方法尽管一直在使用中,但由于它的“归属”问题,没有列入任何一本试验规程中,这次将矿粉试验方法全部补充收入本规程(在美国ASTM标准中矿粉也归入集料类)。其中矿粉的筛分试验统一采用水洗法。 11、原规程关于集料的技术要求均摘自相差的设计、施工规范,由于各规范在执行过程中时有修订,与本规程的修订不可能同时进行,所以相关规范的修订将引起不同规范之间的不统一。为避免与相差规范矛盾,在本试验规程中将技术要求均予删除。 本规程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负责解释。希望各单位在使用中注意总结经验,在执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函告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8号,邮政编码:,电话:(010)。 原规程主编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 原规程主要起草人:姚思国周俊卿蔡正咏刘清泉李苏评夏玲玲 本规程修订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本次修订主要起草人:沈金安李福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