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毛泽东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不久,各地起义军先后转入农村,开辟了10多个革命根据地,革命

根据地蓬勃发展。在各根据地,都分别成立了各级地方工农民主政权

机关,但是,就全国而言,还没有一个中央政权机关,来领导全国革

命。共产党要夺取全国政权,就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来领

导全国革命。于是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是什么会议?——中华苏

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2、红色政权的建立

时间:1931年

地点:江西瑞金

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首都:江西瑞金——首都在哪?

领导人:这次会议选举了——毛泽东(主席)朱德(军委书记兼红军总司令)

地位:中国第一个红色中央政权

四、红军长征

1、反围剿

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红色政权的建立,出现了

一个与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相对抗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

央政府。面对这样的情况,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必然会采取措施,

进行破坏,扼杀中国革命?

·那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对抗共产党?——围剿红军,消灭共产党的军队。

·自1930年底起,蒋介石多次调集重兵,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于是蒋介石与红军就展开了多次的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

·红军连续几次粉碎了敌人的围剿?——四次——这四次反围剿,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什么原因?这四次反围剿是由谁领导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就是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的正确领导下,这四次反围剿才取得胜利。

他们是怎么领导打,简单地说,就是采取正确的作战方针,(游击战——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蒋介石连续发动了,四次围剿红军,结果都失败了。这时蒋介石没有就此放弃围剿红军?

——没有—从哪里看出来?他没有放弃—1933年9月蒋介石纠集100万大军,发动了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围剿。

第五次反围剿,结果怎么样?红军有没有取得胜利?——没有

红军苦战一年,未能变被动挨打的局面,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也就是说这次反围剿失败了。为什么这次次反围剿会失败?

——这次反围剿是由谁领导的?还是毛泽东吗?不是——是由博古领导的。当时由于党内斗争问题,毛泽东已经失去了,对红军和党的领导权。由博古掌握了中央领导权。

博古的如何领导红军进行反围剿的?——看课本,以博古为首的

中共中央,在根据地内推行“左”倾冒险主义,强令红军打阵地战、消耗战——阵地战、消耗战简单的说就是面对面的打,当时红军的力量是远远比不上,蒋介石的100万大军。结果只能是失败。

·——也就是说,由于博古的错误指挥,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在红军反围剿失败的情况下,只能实施战略转移,战略转移说白了就是逃。于是开始了红军长征。

2、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原因:就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实施战略转移。

(1)长征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从哪里出发的?

(2)看课本,1934年10月,中共中央机关和红军共8万多人,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

红军开始长征,蒋介石就设封锁线,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红军连续突破了四道封锁线——但伤亡惨重,人数锐减至3万,8万红军,只剩3万。在这么走下去,红军有可能被消灭。

·在危机关头,中央采纳了谁的建议?——毛泽东

改变去湘西的计划,避开敌人重兵堵截,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接着,红军强度乌江,占领黔北重镇遵义

(2)长征路线:

瑞金出发——突破四道封锁线——强度乌江——占领黔北重镇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吴起镇会师——会宁三军大会师——长征结束

五、遵义会议

红军到达黔北重镇遵义之后,没有马上接着走,而是在遵义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什么会议?——遵义会议

·1、时间:1935年1月

·2、内容:在课本中找到,直接读出就可以

①纠正了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他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3、这次会议有什么重要意义: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三个挽救一个转折点)课本上画出,写上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之后,此时红军的长征还没有结束。紧接着,在老毛的领导下,继续长征,课本一起找找,红军接下去往哪走的?

课本——1、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跳出了包围圈。

2、随后,红军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克服重重艰难险阻,通过彝族地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3、1935年10月,到达陕西吴起镇,同陕北红军会师

4、接着,1936年10,红军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看图在讲一遍,长征路线。补充,一般说红军长征路线,是指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路线。看图,一起来走一走长征路。

(3)、长征的意义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了,那它有什么重要意义?红军长征胜利结束,说明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的阴谋没有得逞。·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

红军长征,要经历了千辛万苦,才到达甘肃会师,由原来有八万多人,到达甘肃会师的只有一万多人,而这留下来的一万多人都是精英。成为今后革命的领导骨干。可以概括为。

·2) 为中国革命,保存和锻炼了革命骨干力量。

(4)长征精神

红军能够完成长征,实现战略转移的任务。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看图,这是泸定桥,这桥是什么构成的?——铁索,本来这桥上应该铺有木板,但是被敌人给拆掉了。没有木板的铁索桥,下面是滚滚急流,人要过去是非常困难的,再加上桥的对面布满敌兵。要活着过去简直是不可能,但是红军成功的飞渡泸定桥。这是需要极大的胆量和勇气,还要有不怕死的精神,这足以体现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夹金山,海拔4000米的大雪山,越往上,空气越稀薄,呼吸越困难。当时的红军没有什么登山设备,要爬过这么高的山,单靠个人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草地,也一样,这可不是一般的草地,里面危机重重,有沼泽,一个不小心,有可能就出不来了。

红军完成了这些不可能的任务,绝不是单靠个人力量办到的。需要红军团结互助。体现了红军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长征非常的艰苦,在那么艰苦,苦难的情况下,绝大部分的红军都没有退却,坚持到底,体现出红军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