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学--审美经验理论

美学--审美经验理论

美学--审美经验理论
美学--审美经验理论

美学--审美经验理论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审美经验论

1.简谈审美经验理论的发展历程。

答:审美经验的问题是审美活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美学研究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层面。

①在古希腊的美学思想中,有关审美经验的研究并不占重要的地位,因为古希腊哲学的核心是本体论问题,古希腊美学的核心也是美的本质问题。柏拉图用“迷狂说”来描述和解释审美活动达到高峰时的经验状态,“回忆说”则涉及到了审美经验的一般规律。

②中世纪美学在根本上乃是神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奥古斯丁认为,审美经验的真正内涵便是对于上帝的爱。他揭示了审美经验的超验性维度。

③随着西方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西方美学的研究重心也转向了审美经验的探讨。

④现代西方美学是作为对近代美学的反叛而出现的,但在审美经验问题上却表现出明显的连续性,形成了很多流派,总体上可划分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类型。科学主义美学的思想基础是逻辑经验主义或逻辑实证主义,其基本倾向是试图通过实证或科学的方法来解释审美经验。而人本主义则极力排斥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试图把美学建立在人文科学或精神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上。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叔本华、柏格森和胡塞尔。自然主义美浓、直观主义美学、解释学美学等。

⑤当代西方美学仍然把审美经验问题作为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

⑥总而言之,从古希腊到现当代,审美经验问题一直是西方美学家所谈论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它构成美学学科的重要内容。

2.什么是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

答:①审美经验:指的是人们在与对象的审美关系当中,构成并评价审美对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审美的愉悦而把握了存在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因而构成了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

②审美经验从根本上说乃是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艺术活动本身就是艺术家审美的人生实践,它是与艺术家探求人生真谛,追求艺术真理的人生实践相统一的。艺术家的审美经验具有人生实践的性质。其次,这种实践性导致审美经验具有创造性和生成性。再次,审美经验不仅是艺术家的人生实践,随着艺术作品为人们所接受和欣赏,它必然要和广大接受者的人生实践发生紧密的联系。审美经验的实践本质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中国的“比德”和“畅神”说。比德——是指人们在艺术创作中总是习惯于把自然物的某些特征人格化,使之比附于人类的某种道德情操。畅神——是指自然景观的审美价值在于可以使欣赏者的情感得到抒发和满足,使人的精神为之变得舒畅和愉悦。

3.简述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

答: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是:直观性、非功利性和超越性。

直观性——生动性、具体性和直接性。胡塞尔把直观区分为个体直观与本质直观两种类型。审美经验把感性直观与本质直观集于一身,从而达到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统一。

非功利性——是指各种与主体没有利害关系的现象。首先,从审美对象的角度来看,由于审美经验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因此只涉及事物的外观和形式,与事物的实际存在毫无关系,自然也不会与对象发生任何利害关系。第二,从审美主体的角度看,审美经验的基本功能在于让人们产生审美的愉悦,从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这就要求人们排除各种功利因素的干扰。

超越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审美经验能够实现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的超越;第二,审美经验难免实现从现实世界向理想世界超越;第三,审美经验能够实现从经验世界向超验世界的超越。

4.审美经验包含哪些基本要素

答:审美经验的诸构成要素主要有:感知、想象、情感、理解。

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感觉是对于对象的个别属性的把握。知觉是能够通过感觉材料的加工和整理而达到对于对象的完整把握。审美感知的特点:情感性、能动选择性和整体性。

想象——是审美经验的核心要素。从心理学角度讲,想象是一种通过加工和改造记忆中的表象来创造新的思维表象的过程。

情感——是审美经验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审美情感具有更为显著的社会性和理性特征。

理解——非概念性和多义性。

5.审美经验各构成要素间的关系如何

答:在整个审美活动的发展过程中,感知处于起点的位置。对其他心理要素来说,感知构成了它们的基础。首先,想象活动是对于思维表象的加工、改造和组合,因而需要感知活动来提供一定的表象材料。

想象与情感在审美经验中的相互关系:第一,审美情感是审美想象的原动力;第二,情感不仅是审美想象的动力,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审美的对象和内容;第三,情感活动对审美想象的支配和调节,渗透在艺术形象之中,使其染上明显的情感色彩。

审美想象与审美理解的关系:它们之间是自由的游戏关系。游戏流动并不受游戏者的支配,而是按照自身的规则来进行。游戏包含着一定的理性内涵。审美经验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想象力的游戏活动。

审美经验中情感与理智的关系:艺术性与思想性的高度统一。在审美经验中,情感和理智的关系表现为:理智渗透于情感之中,而情感又受理智的引导。

6.审美心理结构如何进行自我调节

答:第一,有目的与无目的的辩证统一。审美是有目的的,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任何目的而又合乎目的的情况下进行审美的;第二,反馈调节。为了实现审美目的,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校正和调整,直到满意为止。

7.谈谈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答: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主要表现为三个阶段:呈现阶段、构成阶段和评价阶段。

第一阶段:呈现阶段——感知力。第一阶段是借助感知对象感性特征加以把握,也就是使对象在主体的意识中呈现出来。审美感知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对象的,因而审美态度的确立就成为审美活动开始的主观标志。审美对象对于身体的呈现是审美经验第一阶段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在这种呈现中,通过作为整体的身心来进行原初的审美知觉活动,就成了审美经验的根本特点。

第二阶段:构成阶段——想象力。想象活动的最终结果乃是构成了关于审美对象的格式塔。先验的想象力和经验的想象力,它们是同一种思维活动的两个方面。

第三阶段:评价阶段——理解力。主体从自己的价值标准出发,对于已经构成的审美表象做出具有普遍性的评价和判断。自然对象之所以具有审美特征,是因为它的形式契合了人类感觉的需要,从而给人带来了美的愉悦。对于审美对象的深度体验使审美活动本质上成为一种与对象的精神交流,审美活动中的理解活动也就成了一种特殊的交感思考。

00037《美学》考纲解读

第一章绪论 一、课程内容 1.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 2.鲍姆加登之后,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德国古典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西方近现代美学三 个重要阶段。 3.近现代西方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和美学思潮有德国费希纳的“实验美学”、英国贝尔的 “有意味的形式”、美国杜威的“经验美学”、意大利克罗齐的“形象直觉说”、英国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德国里普斯的“移情说”、弗洛伊德的“里比多”理论以及后来的分析美学、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接受美学等等。 4.审美经验也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美感指的是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 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 5.审美教育即美育,有狭义和广义两层意思。狭义的美育是指有意识地通过审美活动,增 强人的审美能力,提高人的整体精神素质,焕发人的精神风貌。广义的美育是指通过审美活动,建构人的全面发展的成长和存在方式,促进人向理想的、自由的、健康的、精神丰满的人生成。 6.审美活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审美活动以一种审美(艺术)的眼光看待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劳动。 2)审美价值将以特殊的形式成为衡量一切生活和生产劳动合理与否的重要尺度。 3)在审美活动中,对生活和生产劳动的过程及其结果的把握,更多是从感性形式方面 进行的。 7.美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 美学最初是依附于哲学的,后来美学成为独立学科,却从来没有脱离过哲学。所有的美学理论都有它的哲学背景,哲学是美学的根基,美学必然包含着哲学的品格。美学的多种研究方法之中,最核心的方法是哲学方法。其区别是,哲学研究的是整个客观世界以及人类主观世界的最普遍的规律,美学则是研究人类审美活动的特殊规律。 8.中国当代的美学理论毫无疑问应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具体说就是应当以 马克思的实践论和社会存在论构成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9.自由是美学的哲学基础向美学的内在问题过渡的中介概念,也是从人的实践—存在向审 美现象、审美活动过渡的中介环节。 10.美学研究的五个基本问题: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美与审美形态、美感与审美经验、艺 术与艺术活动、审美教育。 11.审美境界的主要特点: 1)它是情与景、心与境、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同时,这种情境的有 机统一表现在接收效果上又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无限对有限的超越,达到自由自 在、无拘无束的状态。其中,有限的是景和物,无限的是情、思、想象和韵味。在 这种无限的情思和自由的想象中生成的是包孕了无限韵味的意蕴,从而比日常生活 中一般的审美更自由无碍、更有内涵、更耐人寻味、更具审美价值。 2)人生境界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转换成审美境界。这个条件就是人生修养。人生境界 向审美境界转换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其生成机制在于精神上的修养公服或内在 实践。当然,这种修养工夫或内在实践因各家学说的不同而有差异,但就它们共同 构成中华审美文化的遗传基因这一点来说,却是完全一致的。 3)审美境界也有高低不同的层次之分。 12.审美活动是人类的基本存在方式。 13.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的关系由物质层次向精神层次的深度拓展,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一种

审美与艺术欣赏讲解学习

审美与艺术欣赏

审美与艺术欣赏 通识班级:123班 姓名:周东 学号:20144372 专业:英语 学院:外国语学院 所选课程:审美与艺术欣赏 一.教学参考书(相关名著依次写出:书名、作者、年份、出版社) 1.书名:《大学通用艺术欣赏与审美教程》 作者:刘长庚 年份:2010-01-01 出版社:上海人美 内容简介:我们以前阅读过的“艺术欣赏”,大体可以分 两类,一是欣赏的概论,就是系统地讲艺术概念,原理和 欣赏的心理规律;二是艺术门类和作品介绍,讲某种或者 各门类艺术的基本知识,然后,列举很多代表作品,分析 它们。 其实,我们明显感觉到,艺术“欣赏”和艺术“理论知 识”是两码子事,就是说,你可能有很多的艺术知识,但 还是不懂艺术欣赏。就像“审美体验”和“美学研究”是 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一样,学习“艺术欣赏”的基本知识 和“艺术欣赏”本身,显然也不是一个东西。比如艺术理

论的介绍有时让人感觉枯燥、艰涩,乏味,而艺术欣赏则是一至少应当是-一个开心愉快的过程。 2.书名:《影视艺术欣赏(全国高职高专公共基础课规划教材)》 作者:陈思慧 年份:2011年7月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陈思慧等的《影视艺术欣赏》主要介绍影视艺术发展历史、基本常识和鉴赏方式等,将知识性、趣味性、鉴赏性相结合,以大量影视片段或影视作品为例进行讲解,融影视艺术理论和鉴赏内容于一体,以介绍影视艺术常识和提高欣赏能力为主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本书为高职高专公选课规划教材,考虑到广大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情况,行文力求深入浅出,明了易懂,引导读者步步深入影视欣赏领域,掌握影视欣赏技巧。 《影视艺术欣赏》适用于高职高专学生,也适用于中专学生,对于大、中专教师以及对影视艺术欣赏感兴趣人士也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3.书名:《审美文化新视野》 作者:徐放鸣等著 年份:2008年3月

美学的问答题

问答题 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1)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也就是说,不是美,而是审美活动,才是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2)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包括四方面:①艺术美(如唐诗宋词的美);②自然美(如高山大川的美);③科技美(如细胞结构的美);④日常生活中的美(如服饰的美)。 2、美学的性质是什么 答: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包括三个层面: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是审美活动;②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③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 答:①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②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不一样。 4、怎样理解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为基础 答:①首先要看到,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存在、人的审美感觉与现实的审美对象都是在实践中双向建构、同步发展的。这一点为美学提供了实践存在论的根基;②美学以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还需要借助自由概念和范畴作为中介,因为自由乃是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也是哲学通向美学的桥梁。 5、为何说美学是一种人生实践 答:①首先,美学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是由于人的生存发展的实践需要审美;②其次,美学实践一方面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以人生实践为源泉。 6、审美对象的特点是什么 答:①它是情景交融、人与世界一体的人生形象;②它是主体能通过它“直观自身”,并与之产生精神情感交流的意义形象;③它是超个体及眼前功利的、气韵生动的自由形象;④它是能唤起主体联想、想象,使主体产生超越的超越形象。 7、审美经验的特点是什么 答:①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体验;②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在审美经验中,美感提升着欲望满足的快感;③在审美经验中主体也追求对象,但这种追求是与特定对象展开的精神性对话与交流,而不是实际的占有、利用对象。 8、请简要回答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答:①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②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③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④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9、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及其特殊性是什么 答:(1)共性:首先,都表现为以主体为根据、为目的、为趋向的一种特殊的主客体关系,客体自身的属性成为主体需要的价值对象,而主体的需要则是客体自身属性的价值确证。因此,审美活动的展开,即是客体对象被人性化、内在化的过程,也是主体审美需要的对象化、现实化的过程;其次,都必然要受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刻制约,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特殊性:首先,审美活动所追求的是能满足人的心灵需要的精神价值,主体主要运用自己的审美感官去直接把握对象的审美特性,并进行情感体验;其次,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从日常操劳着的世界进入到一个深蕴着生命意义的特殊世界,所追求的是能启迪人领悟人生真谛,并激励人不断去创造自己生活意义的一种特殊的精神价值。 10、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为审美主体、审美对象的存在提供了现实依据 答:因为:①首先,美并不是先于人而存在的一种东西,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相互作用所生成的一种特殊价值;②其次,只有在主客体关系中才能把握审美主体的性质;③再次,就审美而言,正是人的对象化活动,建构起现实的审美对象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主体,确定了主客体间审美关系的规定性。总之,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是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审美活动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规定、相互激荡的矛盾运动过程。 11、请简要说明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 答: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主要表现在惊异、体验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及其起伏运动的状态中。 ①惊异:从日常生活中的跃出。审美惊异就是人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既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召唤,也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向往。 ②体验:沉浸在与对象直接的相处中。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③澄明:走向本真的世界。只有在审美中人才以完整的“我”与完整的世界直接相遇,人与世界之间的一切遮蔽、晦暗不明均被敞开,从而使主体进入一种光明无蔽的澄明之境,一种最高的生存状态。 12、什么是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与开放性 答:①非实体性——审美对象不仅不是一种物质实体,而且也不是精神性的实体,它只是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观相互渗透从而熔铸成的一种独特意象,审美对象就存在于审美主体对具备一定审美价值属性的客观事物独特的观照和体验中;②开放性——即审美对象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审美对象既是有限的、确定的,但又具有无限性和不确定性。审美对象的无限性寄居在它的有限个体的存在中,审美对象的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就根源于它那既与过去沟通又向未来开放的生产性的结构之中。

艺术与审美答案。

1 【单选题】(2分) 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A. 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他的艺术爱好,一直到他的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B. 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当然最能反映他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他的胸襟和气象; C. 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D. 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位; 2 【单选题】(2分) 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A. 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B.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的培养,不能靠智育,而要靠美育。

C. 美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创造性; D. 审美活动的核心就是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而这正是“创造”的本质; 3 【单选题】(2分)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人所讲的人的精神境界的内在心理状态表现? A. 胸襟 B. 怀抱 C. 胸次 D. 格局 4 【单选题】(2分) “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带给我们众多启示,其中最核心的启示是? A. 商品必须有醒目的设计风格,否则难以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B.

最简洁的产品设计才是最好的产品设计。 C. 只有多学科教育背景的研究团队才能研发出畅销的产品; D. 最永久的发明创造都是艺术与科学的嫁接; 5 【单选题】(2分) 《艺术与错觉》一书的作者是()。 A. 阿瑟·丹托 B. 恩斯特·贡布里希 C. 汉斯-格奥尔格·伽德默尔 D. 克莱夫·贝尔 6 【单选题】(2分) 以下符合黄休复《益州名画记》原意的表述顺序是()。 A. 妙格、逸格、能格、神格 B.

审美活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审美活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审美活动以一种审美(艺术)的眼光看待人类的生活与生产劳动。这里面又包括了两层意思:一是在生活与生产劳动过程中,人能够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在这一创造过程中,人克服了完全受制于外部自然的被动性,真正实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由于审美活动已经从物质的生产劳动中独立出来,它所体现的审美价值不是隐藏在实用价值背后,而是已经在人类生活和劳动生产及其成果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这时的审美价值将以特殊的形式成为衡量一切生活与生产劳动合理与否的重要尺度。第三,在审美活动中,对生活与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结果的把握,更多是从感性形式方面进行的。换句话说,审美活动从直观感性形式出发,始终不脱离生活与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结果的直观表象和情感体验形式。但由于美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所以审美活动又总是同时伴有一定的理性内容,会在理性层面上引发人们的深入思索。只是与那种一般认识活动不同,审美活动中的理性内容并不以概念为中介,即不是以概念形式出现,而是以情感、想象为中介,以形象为载体。正由于这样,审美活动才得以保持着自由的独立品格。 由于审美活动已经从物质的生产劳动中独立出来,它所体现的审美价值不是隐藏在实用价值背后,而是已经在人类生活和劳动生产及其成果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这时的审美价值将以特殊的形式成为衡量一切生活与生产劳动合理与否的重要尺度。第三,在审美活动中,对生活与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结果的把握,更多是从感性形式方

面进行的。换句话说,审美活动从直观感性形式出发,始终不脱离生活与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结果的直观表象和情感体验形式。但由于美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所以审美活动又总是同时伴有一定的理性内容,会在理性层面上引发人们的深入思索。只是与那种一般认识活动不同,审美活动中的理性内容并不以概念为中介,即不是以概念形式出现,而是以情感、想象为中介,以形象为载体。正由于这样,审美活动才得以保持着自由的独立品格。 由于审美活动已经从物质的生产劳动中独立出来,它所体现的审美价值不是隐藏在实用价值背后,而是已经在人类生活和劳动生产及其成果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这时的审美价值将以特殊的形式成为衡量一切生活与生产劳动合理与否的重要尺度。第三,在审美活动中,对生活与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结果的把握,更多是从感性形式方面进行的。换句话说,审美活动从直观感性形式出发,始终不脱离生活与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结果的直观表象和情感体验形式。但由于美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所以审美活动又总是同时伴有一定的理性内容,会在理性层面上引发人们的深入思索。只是与那种一般认识活动不同,审美活动中的理性内容并不以概念为中介,即不是以概念形式出现,而是以情感、想象为中介,以形象为载体。正由于这样,审美活动才得以保持着自由的独立品格。

美学与艺术欣赏

《美学与艺术欣赏》 结课作业 —— <学校开展美学与艺术欣赏的意义> 姓名: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学校开展美学与艺术欣赏的意义 艺术教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许多教育行政部门和一些学校将艺术教育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办出了特色,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就教育目标而言,艺术教育、素质教育有着共同的培养方向,那就是使受教育者成为素质全面发展的人。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艺术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最具活力的一种教育形式。美学与艺术欣赏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本课程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与较高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艺术关键是要触到人的灵魂,而触到灵魂的东西不一定是美的,它一定是有作用的,因为它是真实的,因为它对我们真正地有意义,它美,很好,不美,也很好,我们不是反对美,而是说美并不是必要的。伟大的艺术它要做的东西一定是有意义的,而这个意义和思想、科技一样都要推动人类的进步,推进社会的光明,这才是它需要的。

具体来讲,通过《美学与艺术欣赏》课程的学习有下面几方面的意义: 1、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艺术教育是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实施文化素质教育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文化素质对人才其他素质的形成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通过艺术活动这种大学生喜闻乐见和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从情感、意志、品质及作风上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净化大学生的心灵。其次,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使其全面和谐的发展,以达到提高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心等全面素质的目的,明确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 2、可以使我们了解艺术的发生与发展的历史,了解各门艺术共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了解艺术活动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观。艺术观是指对艺术的本质和特征、艺术的一般规律及相关原理的观点,它指导人们认识、分析和判断纷纭复杂的艺术现象,艺术观是世界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开展《美学与艺术欣赏》课程,可以培养大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所谓的健康主要包括强健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美学与艺术欣赏能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

《美学》第一章

第一章绪论 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答: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对象,即体现着人与世界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就是审美活动。美学应当是研究人和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这是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和主要对象。 2.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 答:说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而不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由是: 第一,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 第二,美学作为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也不相同。 3.美学学科孕育和形成经过了哪三个阶段? 答:美学一词是1750年鲍姆加登创立的。它共分为三个阶段,即审美意识、美学思想与美学学科。审美意识是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但有进一步的发展。美学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但它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下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4.怎样理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 答:马克思主义存在论的基本内容和特色是:第一,始终紧扣现实生活来理解人的存在。这是区别于其他一切存在论的内在本性之一;第二,始终从具体的社会关系出发思考人的存在;第三,最根本的,马克思从人与世界在人的现实活动中达到统一来把握和说明人的社会存在的。因此,马克思的存在论是以实践为根基的,是与实践论紧密结合的社会存在论。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与存在概念是内在融通的,是用实践范畴来揭示人在世界中存在的基本方式。实践的基本内涵就是指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人的存在过程,就是人通过实践开显自身的存在意义和周围世界的存在意义的历史过程。人的理想存在状态,也只能通过实践才能达到。 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首先要看到,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存在、人的审美感觉与现实的审美对象都是在实践中双向建构、同步发展的。 美学以实践存在论作为哲学基础,还需要借助自由概念和范畴作为中介,因为自由乃是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也是哲学通向美学的桥梁。马克思是在实践论与存在论的整体框架内统一思考自由问题的。人的存在是社会性存在,决定人类生存自由与否的根本因素是社会关系、社会制度,只有改变现在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革命实践所取得的自由,才是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由。 5.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和基本人生实践之一?(如何理解审美既根源于人生实践又促进人生实践的辩证关系?) 答:人的基本的存在方式就是实践活动,审美乃是这种实践活动的一种形态,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审美活动是人生实践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审美实践与人生实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深深扎根在我们的人生实践之中。审美活动本身就起源于我们的生存之中,审美就是一种人生实践。审美活动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是由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实践需要审美。从大的方面讲,审美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化。从小的方面看,审美活动有助于个人超越现实的有限性,获得更大的精神自由。人们需要借审美活动来帮助我们摆脱有限性,获得现实中得不到的精神自由和享受。没有审美,人就会缺乏健全、充实的精神生活,人性和人格就会被扭曲、分裂和异化。马克思提出人要全面地上有自己的本质力量,强调自然的彻底的人道主义和人的彻底的自然主义,就是要塑造健全的充实的人。而审美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正因为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审美,所以审美活动必然要进入人生实践,成为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美与自由

《审美与自由》刘XX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的这句名言道出了人类在现实世界中难以改变的宿命。 客观规律从不顾及人的主观愿望,或服从,或毁灭,人类别无选择;物理法则总是以冰冷的面孔回敬人类的一腔热血;而人类自身呢?人创造出社会,同时也把一张谁也无法挣脱的网套在自己身上;人有理智,但理智所制定的无数的规范、条例、标准、定理则常常将活脱脱的生命纳入程式化的教条之中;人的物质欲望更每每使人拜倒在金钱与权势的脚下……那么,什么是人之自由?在哪里、以何种方式才能获得自由?只要有,即便一瞬,也当以千古鬻之。环顾壁垒森严的宇宙,人类常常陷于悲观绝望之中。而令我惊异的是,人类居然造就了能够超越一切的一瞬,尽管它神秘而短暂,象梦一般去来无迹。然而,许许多多天才的心灵都将这短短的瞬间视为永恒,视为人类唯一能走向自由的捷径。 这就是审美。 孔子是最讲究规范的哲人,但他把“游于艺”作为礼治天下的极致,把“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审美活动视为人生的峰巅境界。老庄反对任何规范,他们所追求的那种内心冥寂、与时而动、与物而化、无所不适的逍遥游,本身就是一种审美的人生,忘怀一切者便超越一切。古希腊人崇尚如醉如狂的酒神,荒山上的纵舞欢歌使他们度过了无数个无忧无虑、完全沉浸的夜晚。尤其是当人类的觉醒发现自我异化之后,更把走向自由的希望寄于审美之中。康德用审美在不可逾越的现象与本体、知性与理性、科学与道德的对立之间架起了通道;席勒的一生是追求自由的一生,审美是他的最终归宿;黑格尔循规蹈矩是举世闻名的,但也不能不承认审美令人解放;马克思认为人类异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便是审美能力的丧失,对异化的扬弃便是使人的一切活动都带有审美的性质——自由选择、自由的创造和自由的享受。叔本华、尼采、柏格森,弗洛伊德等人也都把审美作为人类冲破一切束缚、获得心灵自由的精神活动。之所以如此,就在于审美是以情感为核心的全身心的综合运动,它既是自愿的又是能动的,是对人的本质的全面肯定。在审美中,主观情趣可以超越客观法则,感性动力可以超越理性教条,精神享受可以超越功利欲求,个体生命可以超越社会压力。 一审美的自由是主观对客观的超越。 审美活动必须以每个人的自愿为基础,个人的主观情趣是选择客观对象的标准。工人不能自己选择机床,农民难以选择土地,士兵只能拿到发下的武器,学生只能用规定的教科书……然而,当这些从事不同职业的不同的人进入审美领域之后,却能获得根据自己的主观情趣进行选择的充分自由。你修养浓厚喜欢“阳春白雪”的高雅,我目不识丁,欣赏“下里巴人”的通俗;你幽默风趣,自然爱看喜剧,我多愁善感,只为悲剧动情;你温柔善良,留连往返于纤巧细腻的江南风光,我鲁莽粗犷,一辈子与原始的大草原、戈壁滩为伴;你是堂堂男子汉,总是陶醉于长城的崇高之美,我是婷婷弱女子,常常沉浸于飞天式的阴柔之美;你已老态龙钟,我初出茅庐,每每在现代风格中追逐未来的理想;你乐观开朗,崇尚东方式的和谐,我悲观内向。酷爱怪诞的描写;……在审美中,一切都取决于审美对象的风格与审美主体的情趣有没有内在的适应性。如果有,无名小卒的作品可以成为某个人的欣赏极致。如果无,第一流名家的代表作也只好另寻主人。也就是说,不是客观对象规定主观情趣,而是主观情趣规定客观对象。我可以对巴尔扎克的小说不屑一顾,我可以对毕加索的绘画嗤之以鼻;杜甫的伟大无法要求每个读者都推崇他的诗歌,而低级的审美情趣却能使毫无深意的传奇、武打、推理、色情等作品成为畅销书。一旦人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去选择客观对象,人便超越了客观法则,成为自我的主宰。甚至可以说,在审美欣赏活动中,主体审美情趣就是上帝,客观的审美对象就是上帝的选民。 如果说,审美的自由选择还只是主观超越客观的低级层次的话,那么,审美的自由再创造就是主观超越客观的高级层次了,阅读一本科学著作,学习一个科学原理,读者无权用个人的主观世界去进行再创造,排除个人偏见是进行科学活动的必须前提。无论有多少人去学习几何学,三角形的内角之和只能等于一百八十度,任何人也无法改变这一结论。但是在审美活动中,欣赏者有权根据个人的主观世界去解释艺术作品,正像艺术家有权按照个人的审美理想去改造客观的现实生活一样。一个艺术家决不能被动地模仿客观现实,他必须用个人的审美趣味、艺术修养和艺术才华去拥抱、改造、升华

现实审美活动的个性

第十章现实审美活动的个性 第一节审美主体的个性差异 现实的审美活动是个体的心理活动过程,个人的审美兴趣、审美情感及其各种认识能力,都因生理基础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而具有个体的独特性,从而使审美活动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审美活动中的个性特征既有人的遗传因素、天赋素质等生理基础的差异,又有后天的社会生活实践、文化教育等社会环境的差异。 1.个性特征与先天因素 个性特征与人的先天因素,如气质、神经系统类型与生理素质等有关。 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最早提出气质体液说,认为人体内因血液、黄胆汁、黑胆汁、粘液汁混合比例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气质类型 血液在比例中占优势的为多血质, 黄胆汁占优势就为胆汁质, 黑胆质占优势就为抑郁质, 粘液汁占优势就为粘液质。 前苏联科学家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有对应关系,可以按照大脑皮层的神经过程三个基本特性即强度、灵活性和平衡性的不同组合来解释气质类型。 高级神经活动为强而不平衡的灵活型的,在气质上是不可抑制型; 强而平衡的灵活型,在气质上是活泼型; 弱而平衡的惰性型,在气质上是安静型; 弱而不平衡的惰性型,在气质上是弱型。 多血质的人热情、灵活、机智、敏锐,情绪兴奋性高,外露、外倾,反应速度快而灵活。 胆质汁的人豪爽、直率、敢作敢为,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外倾性明显,反应速度快而不灵活。 粘液汁的人安静、稳重、踏实肯干,情绪兴奋性低,内倾性明显,外部表现少,反应速度慢,具有稳定性。 抑郁质的人孤僻易感,优柔寡断,情绪兴奋性高而体验深,严重内倾,反应速度慢,刻板而不灵活。 巴甫洛夫把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分为艺术型、思维型和中间型,认为各类型的特点与一些专门能力直接相关。 第一信号系统在自己的活动中占相对优势的人为艺术型,他们对现实的感知具有完整性、充分性和主动性,想象力优于抽象思维能力,而且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 第二信号系统在自己的活动中占相对优势的人为思维型,他们长于分解现实,抽象思维能力发达。 两个信号系统在自己的活动中取得相对平衡的人为中间型。 生理素质主要包括感官能力与人所具有的各种智力。感官能力主要是指视力、听力,各人的感官能力都是有差异的。

现代美学与审美研究

选修课 第一章 第一讲什么是美学? 一、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是古老而又年轻的边缘化的科学。 A、为什么是一门古老的科学? ①人类对美学的额思考在2000多年前就开始了。 ②中国最早研究美学的人,也是最早给美学下定义的人:伍举(春秋楚国人、认为只有好处无坏处的东西即美。) ③世界上最早的一篇研究美学论文是古希腊的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注:柏拉图的老师是苏格拉底。 ③柏拉图创办世界上第一所的大学:阿基德米学园。 B、为什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①因为它是18世纪独立的学科之一,它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才200 多年。 ②鲍姆嘉通在1735年写的文章《关于是个的几个问题的哲学思考》这篇文章首先使用了“美学”一词,被称为“美学之父”。最早给美学命名。 共识:美学是个繁难的科学(美说不清楚) 二、美学―直译为“感觉学”,“审美学” 三、关于边缘化

①什么叫边缘化? 两门以上的科学相互渗透的所组合的科学。 ③美学为什么是边缘化的科学? a、在古代,东西方可以从多个学科渗透来研究美学,包括哲 学、伦理学、心理学等等。 b、从历史现状来看,美学附属于其他科学,美学一直都是边 缘化的科学。 c、未来发展;美学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应用美学(电影美学、 服饰美学) ④美学是什么边缘化科学 宏观上:是自然科学与社会学的相互渗透的科学。 微观上:是心理学、哲学、文艺学、伦理学与文学的相互渗透的科学。 古希腊:“人有权欣赏美、爱美,但无权亵渎美” 第二讲美学研究对象 1、什么叫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含义:用审美的观点去观察事物,用审美的态度去对待事物,与事物发生的关系即审美关系。 2、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与其他东西与现实审美关系的不同是:

自学考试《美学》练习题及答案(8)_1

自学考试《美学》练习题及答案(8) 简答题 2.1.请简要回答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2.2.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及其特殊性是什么? 2.3.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为审美主体、审美对象的存在提供了现实依据? 2.4.请简要说明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 2.5.什么是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与开放性? 2.6.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对审美活动的发生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2.1.请简要回答审美活动的特殊性。答:(1)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2)个性化的精神活动。(3)有限无功利性与功利性的统一。 (4)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2.2.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及其特殊性是什么?答:(1)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首先,都表现为以主体为根据、为目的、为趋向的一种特殊的主客体关系,客体自身的属性成为主体需要的价值对象,而主体的需要则是客体自身属性的价值确证。因此,审美活动的展开,即是客体对象被人性化、内在化的过程,也是主体审美需要的对象化、现实化的过程。其次,都必然要受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刻制约,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2)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的特殊性:首先,审美活动所追求的是能满足人的心灵需要的精神价值,主体主要运用自己的审美感官去直接把握对象的审美特性,

并进行情感体验;其次,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从日常操劳着的世界进入到一个深蕴着生命意义的特殊世界,所追求的是能启迪人领悟人生真谛,并激励人不断去创造自己生活意义的一种独特的精神价值。 2.3.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为审美主体、审美对象的存在提供了现实依据?答:这是因为:首先,美并不是先于人而存在的一种东西,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相互作用所生成的一种特殊价值;其次,只有在主客体关系中才能把握审美主体的性质;就审美而言,正是人的对象化活动,建构起现实的审美对象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主体,确定了主客体间审美关系的规定性。总之,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是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审美活动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规定、相互激荡的矛盾运动过程。 2.4.请简要说明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答: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主要体现在惊异、体验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及其起伏运动的状态中。(1)惊异:从日常生活中的跃出。审美惊异就是人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既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召唤,也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向往。(2)体验:沉浸在与对象直接的相处中。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3)澄明:走向本真的世界。只有在审美中人才以完整的“我”与完整的世界直接相

《美学与人生》1145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题卷 学号:1510800213001 姓名:易宏伟层次:专升本 类别:网教专业:法学201 5 年12 月 课程名称【编号】:美学与人生【1145 】 A 卷 一、大作业题目:在下列题目中,请选择其中两个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进行回答。每小题50分。 结合中西方关于美的论述和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谈谈你认为美是什么? 答:美是一个十分诱人的字眼儿,也是一个迷人的迷。古往今来,它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地连在了一起。大概所有的人都会同意生活中不能没有美,所以,人们说话,写文章也就经常要谈到美。于是,诸如“山河美”、“青春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等等,经常为人所道。但,这是否意味着人们对美已经十分清楚地了解了呢?不是的! 古希腊圣哲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辩论“什么是美?”,最终未能给出一个终极而本质的定义,不得不慨叹:“美是难的”。直到科学昌明,哲学繁荣的现在,“美是什么”的问题仍是一个难解的“斯芬克司之谜”,仍在无休止的争论中。虽然无数的哲学家,美学家,思想家为了揭开美的奥秘,曾经从不同的途径进行过艰苦的探索,并提出了种种当时在他们看来最为理想的答案。但他们都未能最终摘下这颗美学皇冠上的明珠。回答“美是什么”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它所要求的并不是对个别对象作审美判断或作经验性的描述,而是要求在各种美的对象中找出美的普遍本质,或者在与非审美对象的比较中找出其特殊的本质。美并不是固定的,形而上的,在美的概念下,包含着各种性质上极不相同的事物。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如日月星辰,花草树木,各种劳动产品以至人物的品质、动作、相貌、表情、风度等等,都可以作为审美对象,都可以是美的事物。要在这些性质上极不相同的各种事物中概括出美的普遍本质,当然是极困难的。再则,美还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化而相应地发展和变化着。在动态的时空结构中,由于时代和社会的不同,美的内涵极其价值意义也就很不一样。综上,正是美的概念内涵的宽泛性、复杂性甚至变易性给美的本质笼上了一层神秘的难以揭去的面纱。 有人认为美是主观的,他们认为只有人的主观情感,意识与对象结合起来,达到主客观的统一才能产生美,按他们的说法就是“椅子不为人坐就不成为椅子”。但这个观点遭到“客观论”者的反对,他们认为一个事物能不能成为审美对象,光有主体条件还不行,还需要对象上的某些东西,即这些事物本身具有的某种客观的审美性质或素质。于是他们反驳说:“为什么我们要坐在椅子上,不坐在一堆泥土上,因为泥土不具有椅子的可坐性。” 那么到底什么是所谓的“审美性质”或“素质”呢?为什么各种对称、均衡、节奏、秩序……能给我们美感,而丑陋、荒谬、芜杂却不能呢?把它归结为“无意”、“理性”、“鬼斧神工”吗?显然不行。传统的格式塔心理学派用主客体“同形同构”“异质同构”的学说来解释审美本质的根源和由来,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它却对人与对象在形式上的相互对应以及对象上的审美素质作纯生理上的解答,这显然也是有其局限性的。 在这一点上做的最好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美的本质观。马克思把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和把实践的观点引入知识论和唯物主义历史观,为科学阐明美的本质奠定了唯物辨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按照这个方法论,要揭示美的本质,必须科学地说明人的本质,正确地说明社会生活的本质。首先,人是自由创造的主体,“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的特性”,“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所以美的最终根源在于人的自由创造,在于劳动,或者说是一种“人化的自然。美是人的主体性,事物的客体性和

《艺术与审美》每章答案

《艺术与审美》每章答案 绪论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0分) 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D.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解析: 一个人的人生境界会体现在日常生活、工作、审美等层面上,其中,前两者都是功利层面,只有最后一种是超功利层面。 2【单选题】(20分)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人物与其评语匹配错误? C.柳比歇夫——把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开发的天才; 3【单选题】(20分) 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C.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解析: 智育一般都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而美育则培养想象力和直观洞察力。 4【多选题】(20分) 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不是靠逻辑推论,而是靠一种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些言论能够证明这一点? B.爱因斯坦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C.xx说: “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 5【多选题】(20分) 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这些新的特点和新趋势,要求我们的生产部门、流通部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各级政府官员要有: A.经济的头脑; B.技术的眼光; C.文化的头脑; D.美学的眼光。 第一章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10分)《艺术与错觉》一书的作者是? C.恩斯特·贡布里希 解析: 《艺术与错觉》的作者是英国艺术理论家恩斯特·贡布里希(学生如只回答贡布里希或冈布里奇,也算对),出版于1960年。该书是西方艺术理论界的名著之一。 2【单选题】(10分) 符合西方历史上的艺术理念论所主张的观念是? C.艺术呈现客观精神 解析:

美学与艺术鉴赏

美学与艺术鉴赏作业-“自然”美 1501034145 钟健 这是我在早晨五点时拍下的学校景色,天空刚泛白,散漫的云朵下是刚醒而睡眼朦胧的中北大学,点点灯光见证着人们通宵达旦的年华。 刚看到此景时,我的心中不免被震撼到,早起学习而睡眼惺忪,不由得驻足记录下这一美景,又一天的紧张学习,仿佛压力却不觉得那么沉重。在这广阔的天空,仿佛世界正在苏醒,天空中金光、鱼肚白、夜蓝渐变着,预示着新的一天,新的开始,昨天已经过去,这场景不由得给努力学习的学子们一丝慰藉。同时,有云彩妆点的天空,又以它的广阔包容着我们,也许在天空下感受自身的渺小,便会觉得过往云烟也不算什么,却更加坚定了我们简单而平凡的生命之旅。 而当若干天后学习了老师的《美学与艺术鉴赏》后,便更加有所感悟。 美存在于我们的心里,也许在忙碌中内心偶然的片刻宁静,我们就会注意到周边的美,这是便会有了如同心沐浴着的享受。这又不同于如《蒙娜丽莎》那样的巧夺天工之画,不同于《掷铁饼者》那般文明象征的雕塑,它是大自然在我们眼前的主观体现,即自然美,自然事物的美与社会美合称现实美。主要分为原始自然美和人工改造美,它们以自然的感性形式直接唤起人的美感。学校是学习之地,但也是需要我们去发现校园中那些规划者用心过的美景。 这种对自然的感悟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从中得到心灵的休憩,另一方面也能唤起我们对自然的应当的崇敬与保护意识。 又想起朱光潜先生的《谈美》所说,“人常是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境遇,所以俗话说‘家花不如野花香’。……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这何妨不是在告诉我们美的客观

审美活动工作总结

审美活动工作总结 到底什么是审美活动?难道是为了发现“美”吗?还是因其“美”而审?审美活动是如何产生的?其实作为审美客体的“美”很难有客观标准来界定,而其“美”的含义也并不如字面所呈现 的这么简单,就像我们常说“吃饭”,这个“饭”作为“吃”的 对象却并不是单一的内容。而且审美活动的目的本身就不是一贯 相同的,也可以说“审美”的目的性是不确定的。审美活动的产 生并不是因某种“目的”而产生。审美主体的审美活动在“审” 的过程中,已达到某种“目的”,而这个“目的”并不一定是预 先设定好的;即使有预先设定的目的,也无法决定结果与目的的 一致性。因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作为审美主体的主观选择,“我” 愿意审,对象自然就存在。无所谓什么“美”或“丑”,就想我 们在谈恋爱时,你以为是看到这个人才爱上他,其实不过是他恰 好满足了你内心已经勾画好的一个幻象或冲动。也就是说我们往 往在审美活动开始以前、在看到审美对象之前,已经存在了于此 相匹配的审美冲动或期待。某物某人的出现只是促成了这一审美 冲动的完成,也可以说是呈现。而这种冲动的产生并不会是某一 方某一面的内在素质的反映,而是整个心理状态融合之后的完全 状态的反映和呈现。对此,我有以下看法: 历史性

在生物遗传学角度,一个人不是单独的一个个体,他是一个 民族乃至几个民族的基因在历史长河中的缩影,历朝历代传承的 结果。在遗传的过程中,基因不仅承载了生理方面的优胜劣汰的 内容,也会携带各种情绪记忆等方面的意识形态内容。所以作为 审美主体的人在审美活动中种种表现并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 而呈现,而是作为历史长河中,千千万万人的最终结晶。 民族性 在最大的历史传承之下,有次一级民族性独特的思想文化内涵,一个人在本民族或诸多民族的影响下和继承学习过程中,会 将其与自己的独特本性想吸引的部分消化吸收,不论是在日常生活、言谈举止方面,还是在思想意识形态又会带有民族性。使其 在面对一个审美客体时,表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审美视点和审 美结果。 环境 这里可以分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也会多少影响其居住者的心态。就拿我国来说,比如一个人生于江南或久居江南,会让其拥有敏 感细腻的审美趋向,而在北方生活的人大多性格豪放,而他的审 美倾向也就会更倾向于雄浑。另一方面,一个久居南方的人来到 北方,看到北方的景致也许会引起他极大的审美兴致,而对一个 久居北方的人来说就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反之亦然。

20秋《美学》作业2

20秋《美学》作业2 交卷时间:2020-12-10 09:48:00 一、单选题 1. (4分)真正的审美实现有待于()积极的创造性地参与才能完成。 ? ? ? ?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2.3 审美活动的诞生 2. (4分)技术是()产生的,它导致后来的技术化生产。 ? ? ? ?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2.3 审美活动的诞生 3. (4分)我们把审美活动的赋形形式,看作是“有意味的形式”,是借用了()的说法。 ? ? ? ?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2.3 审美活动的诞生

4. (4分)作为审美活动的直觉活动就是事物或对象()。 ? ? ? ?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2.3 审美活动的诞生 5. (4分)审美活动在基本层面上是形象的创造和符号的创造,是() ? ? ? ?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2.3 审美活动的诞生 6. (4分)原始初民的巫术世界的符号形式,可分为狭义的巫术符号、神话、语言和()四个类型。 ? ? ? ?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2.1 巫术直观与世界的象征化 7. (4分)审美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相比,其本性是()。 ? ?

? ?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2.3 审美活动的诞生 8. (4分)在原始巫术世界中,星星不只是星星,而是有生命力的神的存在;树木不只是树木,而是树的精灵的住所;雷声不只是雷声,而是雷神的咆哮……所有这些都表明,巫术将()。 ? ? ? ?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2.1 巫术直观与世界的象征化 9. (4分)审美活动在总体特征上又可称为() ? ? ? ?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2.3 审美活动的诞生 10. (4分)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是唯一进行()的动物。 ? ? ? ? 纠错 得分: 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