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固体废物的定义及种类

城市固体废物的定义及种类

城市固体废物的定义及种类

城市固体废物的定义及种类

2010-1-4

固体废物是指人们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对产生者来说是不能用或暂时不能用要抛弃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的废弃物质。

按照城市固体废物产生的原因,可将其分为以下四类:

(一)工业固体废物

工业固体废物是在工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排入环境的各种废渣、污泥、粉尘等。工业固体废物如果没有严格按环保标准要求安全处理处置,对土地资源、水资源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二)危险固体废物

危险固体废物特指有害废物,具有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传染性、毒性、放射性等特性,产生于各种有危险废物产物的生产企业。从危险废物的特性看,它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潜伏着巨大危害,如,引起或助长死亡率增高;或使严重疾病的发病率增高;或在管理不当时会给人类健康或环境造成重大急性(即时)或潜在危害等。

(三)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主要有五类:一是感染性废物;二是病理性废物;三是损伤性废物;四是药物性废物;五是化学性废物。

(四)城市生活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有机类,如瓜果皮、剩菜剩饭;无机类,如废纸、饮料罐、废金属等;有害类,如废电池、荧光灯管、过期药品等。

环境激素污染生态学专题期末考试试题

环境激素污染生态学专题期末考试试题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02级硕士研究生郝玉) 1.1 什么叫环境激素?有那些主要特征? 环境激素(Environmental hormones),是一类人工合成(自然界也有存在)的化合物,它们能够干扰人和动物体内激素的合成、释放、运输、代谢、激素与受体的结合、功能的表达等一系列生物过程,从而扰乱人和动物的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机能,甚至造成对生物后代生殖功能的潜在影响,亦称为内分泌扰乱化学物质(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拟雌激素化合物(Estrogen-mimicking chemicals);外源雌激素(Xenoestrogens)等。主要包括一些合成的工业有机化合物,如多氯联苯(PCBs),工业洗涤剂烷基酚类化合物(Alkglphenol),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等;有机氯杀虫剂DDT,甲氧滴滴涕,?-六氯环己烷,有机磷杀虫剂马拉硫磷(Malathion)等;工业生产的副产物二恶英(Doxin);人工合成的雌激素乙炔雌二醇(EE2),乙烯雌酚(DES);植物雌激素?-谷甾醇(?-sitosterol);一些无机物也具有扰乱人及生物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如镉(Cd)等。虽然化学物质在结构上不尽相同,甚至千差万别,但他们却有着相似的化学性质:脂溶性;难于降解;易于生物积累等。 2.2 如何从遗传毒理学、分子毒理学角度解释环境激素的作用机制。 ⑴直接进入细胞内 环境激素直接进入细胞内,作用于细胞核内的核酸或酶系统,引发遗传变异,虽然发生的几率很小,但不排除其可能性。 ⑵与荷尔蒙受体相结合 天然荷尔蒙是通过细胞内或细胞膜结合受体,与特定组织相互作用的。而某些环境激素分子结构与生物体的荷尔蒙结构类似,进而竞争受体或改变受体的识别,如多氯联苯某些化合物分子与天然甲状腺素相似,对甲状腺素产生干扰。甲氧DDT、壬基酚等能够干扰雌激素受体,烯菌酮具有抗雄性激素的作用,这是因为它的代谢物对雄性激素的受体有亲和作用。环境激素的介入,与细胞膜上的荷尔蒙结合位点形成配体-受体复合物,而配体-受体复合物再结合在DNA结合区的DNA反应元件上,继而mRNA翻译成蛋白质并表现出拟激素作用,启动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 ⑶阻碍天然荷尔蒙与受体的结合 某些环境激素具有阻碍天然荷尔蒙合成的能力,如在类固醇的合成过程中,酮康唑可阻碍特定的酶反应,使类固醇类物质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比如睾丸酮是一种类固醇的物质,睾丸酮的欠缺会使精子数量以及质量均受到严重的影响,这一作用机制的观点被美国的Peter M. Vonier 教授所证实。另外雌激素的合成可被多菌醇所阻滞,肾上腺激素的合成可被二硫化碳改变,这些都造成体内荷尔蒙水平的变化,从而导致机体失调。 ⑷作用于细胞传导通路 环境激素可调节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细胞内的Ca2+浓度若超过10μmol/L属于不正常范围,但细胞外Ca2+的浓度却超过细胞内的万倍。正常细胞内Ca2+的调节机理是通过细胞膜上钙受体蛋白来发挥作用,环境激素的介入,能与细胞膜上的钙受体蛋白结合,导致细胞内外的信号传导的破坏,引起细胞代谢失调甚至死亡。如某些金属离子会干扰Ca2+在膜内的流动,硫丹可阻断γ-氨基丁酸介导的氯通道。一些PCB8影响钙的体内平衡和蛋白激酶的活性,也就是说,环境激素可通过调节细胞信号的途径来产生应答。

天津市滨海新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预测及对策研究

天津市滨海新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预测及对策研究 1回蕴珉2 王冬梅 (1.天津市固体废物及有毒化学品管理中心,天津 300191;2.天津市环境影响评价中心,天津300191)摘要:以天津市滨海新区近几年的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数据为基础,运用灰色模型理论,建立滨海新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GM(1,1)预测模型,预测到2020年滨海新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将达到1 478.21万t,并提出了滨海新区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对策。 关键词:工业固体废物;灰色预测模型;危险废物;对策 Generation predic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industrial solid waste in Binhai new area Wang Dongmei12 , Hui Yunmin.(1.Solid waste and toxic chemicals management center of Tianjin, Tianjin 300191; 2.Tianji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center, Tianjin 300191)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industrial solid wastes generation in recent years in Binhai new area, this paper established a forecast model for the prediction of total quantity of industrial solid wastes. The forecast model showed that the total quantity of industrial solid wastes would be 1 478.21×104 t in 2020. Finally,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control the solid waste pollution were proposed. Keywords: industrial solid waste; grey forecast model; hazard waste; countermeasure 工业固体废物主要是指来自各个工业企业生产环节的固体废物,由于此类废物通常具有毒性,不当处置将导致环境破坏并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因而逐渐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随着滨海新区第二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递增趋势明显,为保障滨海新区的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科学地预测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掌握动态发展变化趋势,做好滨海新区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预测方法较多,主要有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和灰色预测方法等。根据掌握的数据资料和预测方法的适宜性特征,笔者采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滨海新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1 滨海新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利用及处置现状 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工业产业发展规模迅速扩大。资料显示,2004至2007年区内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和综合利用量增加趋势明显,2007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及综合利用量均相比2004年数据提高1倍[1]。自2005年,新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均保持在96%以上,呈现了较高的区域综合利用水平。新区工业固体废物均能够得到综合利用及合理处置,无向环境排放的情况,2004至2007年滨海新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综合利用及排放情况见表1。 工业固体废物中相当一部分是危险废物,危险废物是具有毒性、易燃性、爆炸性、腐蚀性、氧化性、传染性等多种危险性质的特殊废物,如果处置不当,将对环境和人类造成严重危害。根据统计资料[1],2005—2007年滨海新区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及综合利用量亦呈总体增长趋势,年增长幅度达到5%~7%,2005年至2007年累计增长1.6万t,占天津 1第一作者:王冬梅,女,1979年生,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固体废物及有毒化学品管理。

制造业分类

制造业分类 生产类型的划分是ERP选型的基础,更是ERP设计的基础。目前业界对于生产类型的划分存在多种不同的标准。 Gartner Group 1997年在ERP供应商指南中提出将制造业按生产类型分为六类,即(1)按单设计,(2)按单装配或按单制造,(3)按库存生产,(4)批量生产,(5)重复生产,(6)连续生产。 APICS按生产过程的组织方式和生产批量划分为:离散制造(Project,job shop,repetitive)流程制造(连续流程/批流程)。按制造环境及生产策略分为:按订单设计/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装配/为库存生产。Gartner的分类被成千上万次广泛引用,被视为ERP选型的金科玉律。直到2005年,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首席专家蒋明炜老师在“2005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ERP产业技术论坛”上发表《生产类型的分类与Gartner Group的商榷》,业界的主旋律才回到更正规的APICS 分类上。但是,目前仍然很多人将不同分类标准下的概念混淆,以至于一些专业人士都会经常混淆一些概念,甚至以错误的概念灌输给客户。 2.1 Gartner的六种分类及解释 按定单设计(Engineer T o Order,简称ETO)或按项目设计(Engineer T oλ Project) 按定单装配(Assemble T o Order,简称ATO)或按定单制造(Make T o Order)λ λ按库存生产(Make T o Stock,简称MTS) 重复生产(Repetitive)λ 批量生产(Batch)λ λ连续生产(Continuous)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Gartner 对这六种生产类型的基本解释。 2.1.1 按定单设计或按项目设计 在这种生产类型下,一种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照某一特定客户的要求来设计的,所以说支持客户化的设计是该生产流程的重要功能和组成部分。因为绝大多数产品都是为特定客户度身定制,所以这些产品可能只生产一次,以后再也不会重复生产了。在这种生产类型中,产品的生产批量很小,但是设计工作和最终产品往往非常复杂。在生产过程中,每一项工作都要特殊处理,因为每项工作都是不一样的,可能有不一样的操作,不一样的费用,需要不同的人员来完成。当然,一些经常用到,而且批量较大的部分,如原材料,可以除外。 为了使一个大型产品或项目的各个子部分能够在最后阶段精确地匹配在一起,以最终使用由

第七章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第七章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固体废弃物的定义: 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但是,排入水体的废水和排入大气的废气污染物则除外。 固体废物的分类 按其来源可分为: –工业固体废物:冶炼工业固体废物;能源工业固体废物;石油化学工业固体废物;矿业固体废物;轻工业固体废物;其他工业固体废物 –农业固体废物:来自于农业生产、禽畜饲养、农副产品加工所产生的废物,如农作物秸秆、农用薄膜。禽畜排泄物等。 –生活垃圾: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包括城市生活垃圾、 建设生活垃圾、农村生活垃圾 按其特性可分为:危险废物&一般废物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堆放的固体废物中的细微颗粒、粉尘等可随风飞扬,从而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一些有机固体废物,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下被微生物分解,能释放出有害气体,可以不同程度上产生毒气或恶臭,造成地区性空气污染。 ?采用焚烧法处理固体废物,已成为有些国家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我国的部分企业,采用焚烧法处理塑料排除的Cl2、HCl和大量粉尘,也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至于一些工业和民用锅炉,由于收尘效率不高造成的大气污染更是屡见不鲜。(2)对水环境的影响 固体废物弃置于水体,将使水质受到直接污染,严重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条件,并影响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向水体倾倒固体废物将缩减江河湖泊有效面积,使其排洪和灌溉能力有所降低。 在陆地堆积或简单填埋的固体废物,经过雨水的浸渍和废物本身的分解,将会产生含有害化学物质的渗滤液,对附近地区的地表及地下水造成污染。 (3)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废物堆放,其中有害组分容易污染土壤。土壤是许多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聚居的场所。这些微生物与其周围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在大自然的物质循环中,担负着碳循环和氮循环的一部分重要任务。工业固体废物特别是有害固体废物,经过风化、雨雪淋溶、地表径流的侵蚀,产生高温和有毒液体渗入土壤,能杀害土壤中的微生物、改变土壤的性质和土壤结构、破坏土壤的分解能力,导致草木不生。土壤的污染也可导致有毒物质在植物中的富集,并进入食物链。 管理原则 对固体废物的管理:应当从生产、收集、运输、贮存、再循环利用,到最终处置(即从摇篮到坟墓)实现废物的全过程控制,从而达到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的。 在生活垃圾方面:如: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日用品、食品容器的回收再利用,净菜进城等等。在工业生产方面:培养每个生产和管理人员在各自岗位上树立最小量化意识,建立最小量化制度和操作规范,改进生产工艺或设计,选择适当原料,制定科学的运行操作程序,提高回收利用率,使生产过程不产生或少产生固体废物。 管理制度

环境激素及其危害

环境激素及其危害 环境激素及其危害 汤波云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0级生物技术2班) 摘要:环境激素为环境中的激素类似物,通过与激素受体结合,干扰正常的生理代谢、内分泌、生殖机能,引起种种负面生物学效应。介绍了目前发现的一些主要的环境激素种类如DDT,多氯联苯(PCBs),二恶英等等,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和特点,揭示其危害的严重性。 关键词:环境激素激素受体DDT PCBs 体内荷尔蒙在分泌后,与细胞中的受体结合,进而深入细胞核,诱发遗传基因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维持生物正常的新陈代谢。而环境激素进人体内与受体结合后,就会在体内发出错误信息,从而破坏生物体的正常代谢、内分泌和生殖机能。环境激素已成为继臭氧层、地球气候变暖之后的第三大环境问题: 男婴出生率下降。自70年代以来,加拿大男婴的出生率下降了0.22%,美国下降了0.1%。美国科学家说,这可能是杀虫剂等污染物干扰了人类生殖激素的结果。 男性精子数目锐减,男性不育症患者增加。从1986年到1995年,印度男子精子数目平均下降了43%。而1995年之前的20年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2.5 倍,环境污染却增加了4倍。据统计,俄罗斯目前有400万男子患有不育症。 动物雌性化现象严重。英国的一项调查报告说,生活在工厂排污河流的石斑鱼发生了严重的雌化现象。在诺福克郡的艾尔河观测点,接受调查的雄性石斑鱼60%出现了雌性化的特征,不少石斑鱼的生殖器开始具有排卵功能,并出现了两性鱼。研究人员认为,排入河水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雌性激素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 另外,专家在日本沿海北起北海道、南到鹿儿岛的22个县的93个点对荔枝螺进行了调查,发现87个点的荔枝螺的生殖系统出现异常,研究人员在它们体内发现了有机锡。 目前已报道的环境激素对动物(包括人类)的生殖影响主要集中在:生育力下降、孵化能力降低、后代生存能力减弱、影响激素分泌和激素活性以及造成生殖解剖学结构的改变(如隐睾症、尿道下裂、子宫内膜异位、阴阳人、发育不全等)。但这并不表示环境激素的危害仅限于此,鉴于它们深远的负面效应,类激素环境污染物的研究已经受到各国尤其是欧美以及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相当高度的重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各种疾病甚至癌症的发病率大大提高。据报道自1981~1996年16年间,对全国39个市县的万名健康男性的精液量、精子数目、精子活动能力的统计结果分析,分别下降了10.3%,18.6% 和10.4%,其中工业化程度越高的地区下降越明显。我国科学家在国内首次提出环境雌性化的问题后,相关工作逐渐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1997年开始设立了有关方面的基金项目,环境激素以及相关的环境和生殖问题的研究正在形成热点。 一、环境激素的定义及其种类 环境激素又称内分泌干扰剂(endocrine disrupters)、内分泌活性化合物(endocrine active compounds)或内分泌干扰化合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等,是指一些可影响负责机体自稳、生殖、发育和行为的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转运、结合、作用或消除的外源性物质。 可疑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有如下一些种类: 1. 农药 ⑴除草剂:甲草胺、杀草强、莠去津、草克净、除草醚、氟乐灵、2,4-D、2,4,5-T、杜邦326、草达灭、甲氟吡啶氧酚丙酸丁酯。 ⑵杀真菌剂:苯菌灵、多菌灵、六氯苯、烯菌酮、代锰锌、代森锰锌、硫脲乙烯、嘧啶甲醇族、亚乙基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锌、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 ⑶杀虫剂:林丹(β-666)、氯丹、硫丹、三嗪、甲萘威、开乐散、狄氏剂、异狄氏剂、DDT及代谢产物、七氯和H-环氧化物、灭多虫、甲氧氯、灭蚁灵、对硫磷、氧氯丹、毒杀酚、合成除虫菊酯。

BOM定义及分类

PLM中的BOM定义及分类 BOM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核心,是任何管理系统中的基础,是贯穿各信息系统的主线,BOM管理是企业技术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内容,许多企业对BOM的认识不够,有些企业甚至在选型中连BOM是何含义都不理解,所以本文引用一些BOM定义资料进行总结,并结合笔者PLM实施实战经验,对BOM的定义及BOM有关的知识进行介绍。 一、BOM的定义 狭义的BOM (Bill of Material)是指物料清单,从不同的系统来看,BOM的含义具有一定的差别。从研发人员来看,研发人员主要在CAD系统中绘制产品总成图或部件图,BOM 是一种产品结构的技术描述文件,它表明了产品组件、子件、零件直到原材料之间的结构关系,以及每个组装件所需要的各下属件部件的数量,偏重于产品信息的汇总,如明细表;从工艺管理上看,BOM不是技术文件,而是计划文件或指导生产文件,包括加工工序卡、锻铸热处理卡、工装材料等汇总信息。广义的BOM是产品对象的属性集合。从集合论和线性代数理论出发,广义BOM可以用n维属性空间来描述,其中n代表产品对象属性空间中相互独立属性的最大个数,记为BOM (Xl,X2,…,Xn)。具体来说,产品BOM属性信息包括以下部分:零件编码、零件图号、材料、重量、体积、物料生效日期等信息;部件内的各个单一零件(包括标准件、外协件、外购件、借用件、自制件等)的装配数量、零部件图号等信息;总图信息,包括零部件清单、技术文件、产品说明书、保修单等。 二、常见几种BOM 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根据不同部门对BOM的不同需求,主要存在以下几种BOM:设计物料清单EBOM、计划物料清单PBOM、制造物料清单MBOM、成本物料清单CBOM 等。企业这些BOM的管理也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管理需要进行划分,并需要确定哪些BOM 在什么系统中管理,BOM之间的转换等等,下面对他们的含义一一给予说明:1)EBOM:主要是设计部门产生的数据,产品设计人员根据客户订单或者设计要求进行产品设计,生成包括产品名称、产品结构、明细表、汇总表、产品使用说明书、装箱清单等信息,这些信息大部分包括在EBOM中。EBOM是工艺、制造等后续部门的其它应用系统所需产品数据的基础。 2)PBOM:是工艺设计部门以EBOM中的数据为依据,制定工艺计划、工序信息、生成计划BOM的数据。计划BOM是由普通物料清单组成的,只用于产品的预测,尤其用于预测不同的产品组合而成的产品系列,有时是为了市场销售的需要,有时是为了简化预测计划从而简化了主生产计划。另外,当存在通用件时,可以把各个通用件定义为普通型BOM,然后由各组件组装成某个产品,这样一来各组件可以先按预测计划进行生产,下达的PBOM 产品可以很快进行组装,满足市场要求。 3)MBOM:是制造部门根据己经生成的PBOM,对工艺装配步骤进行详细设计后得到的,主要描述了产品的装配顺序、工时定额、材料定额以及相关的设备、刀具、卡具和模具等工装信息,反映了零件、装配件和最终产品的制造方法和装配顺序,反映了物料在生产车间之间的合理流动和消失过程。PBOM和MBOM也是提供给计划部门(ERP)的关键管理数据之一。 4)CBOM:是财务部门根据设计部门、工艺部门和制造部门的数据信息进行汇总核算形成的财务报表。成本CBOM给出了产品的成本信息,包括采购成本、制造成本、总采购成本、总制造费用及分摊点管理费用。在价值分析方面,CBOM 对于通过减少小项目成本来降低产品的总成本,或者考查上升的原因,都有一定的价值。 三、EBOM与PBOM的区别

环境激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环境激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摘要环境激素是环境中存在的能干扰生物系统或过程产生异常效应的物质;它能干扰生物体内激素,损害人类的生殖机能或引发肿瘤等,对人类的生存与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防治环境激素的根本对策是杜绝其产生的源头。 关键词环境激素内分泌干扰物作用机理影响防治 由于化学物质对生态系统产生的重大影响,早在1977年7月日本学者就提出了“环境激素”一词。1996年,美国T.Colborn等合著出版了《失窃的未来》一书,通过对暴露于人工合成化学物而导致生物的雌性化、雄性化、不育、生殖缺陷等科学发现的报道,向人们展示了因化学合成物对内分泌系统的干扰而带来的令人震惊的画面。如同《寂静的春天》所带给人们的震撼一样,该书的出版也引起各国政府、舆论、公众对环境激素问题的关注。实际上,它的产生却始于20世纪30年代,人们采用人工合成的方法生产雌性激素,并用作药品。这种合成雌性激素在诞生的同时就被指出有导致恶性肿瘤的危险。近70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激素在制药、塑料制品添加剂生产、除草剂的使用和垃圾处理等过程中不断释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且环境激素不易分解,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又可随风飘散,因此,不管其原生地在哪里,都会形成区域性或全球性的威胁。 1 环境激素的概念与分类 所谓环境激素,又叫环境荷尔蒙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环境中存在或由于人类活动而释放到环境中的对生物系统或过程产生促进或抑制作用的化学物质。 早先,人们对化合物内分泌干扰效应的认识几乎全部基于其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后来又发现,有些化合物可以通过与激素受体的相互作用而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活性。所以,现在这一类物质被统称为“内分泌干扰物”或“环境激素”,它包括了与内分泌系统的任何部分,包括甲状腺、淋巴腺和垂体激素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对健康的影响。目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都对这一概念给出了各自的定义。 美国国家环保局在1995~1996年的报告中对环境激素表述为从某种程度上干扰激素活性的物质,这是一个较狭义的概念。1996年,欧盟、WHO、OECD 等官方定义环境激素是由于引起激素功能的变化而导致有机体或其后代的各种非健康效应的外部化学物质,并提出了潜在的环境激素的概念,即具有可能导致

植物激素的种类及作用特点

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及特点 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是指人工合成(或从微生物中提取)的,由外部施用于植物,可以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非营养的化学物质。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很多,但根据其来源、作用方式、应用效果等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1.生长素类 生长素类是农业上应用最早的生长调节剂。最早应用的是吲哚丙酸(indole propionic acid,IPA)和吲哚丁酸(indole butyric acid,IBA),它们和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一样都具有吲哚环,只是侧链的长度不同。 以后又发现没有吲哚环而具有萘环的化合物,如α-萘乙酸(α-naphthalene acetic acid,NAA)以及具有苯环的化合物,如2,4-二氯苯氧乙酸(2, 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也都有与吲哚乙酸相似的生理活性。 另外,萘氧乙酸(naphthoxyacetic acid,NOA)、2,4,5一三氯苯氧乙酸(2,4,5-tr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5-T)、4-碘苯氧乙酸(4-iodophenoxyacetie acid,商品名增产灵)等及其衍生物(包括盐、酯、酰胺,如萘乙酸钠、2,4-D 丁酯、萘乙酰胺等)都有生理效应。目前生产上应用最多的是IBA、NAA、2,4-D,它们不溶于水,易溶解于醇类、酮类、醚类等有机溶剂。生长素类的主要生理作用为促进植物器官生长、防止器官脱落、促进坐果、诱导花芽分化。在园艺植物上主要用于插枝生根、防止落花落果、促进结实、控制性别分化、改变枝条角度、促进菠萝开花等。 2.赤霉素类 赤霉素种类很多,已发现有121种,都是以赤霉烷(gibberellane)为骨架的衍生物。商品赤霉素主要是通过大规模培养遗传上不同的赤霉菌的无性世代而获得的,其产品有赤霉酸(GA3)及GA4和GA7的混合物。还有些化合物不具有赤霉素的基本结构,但也具有赤霉素的生理活性,如长孺孢醇、贝壳杉酸等。目前市场供应的多为GA3,又称920,难溶于水,易溶于醇类、丙酮、冰醋酸等有机溶剂,在低温和酸性条件下较稳定,遇碱中和而失效,所以配制使用时应加以注意。赤霉素类主要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防止离层形成、解除休眠、打破块茎和鳞茎等器官的休眠,也可以诱导开花、增加某些植物坐果和单性结实、增加雄花分化比例等。 3.细胞分裂素类 细胞分裂素类是以促进细胞分裂为主的一类植物生长调节剂,都为腺嘌呤的衍生物。常见的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有:激动素(KT)、6-苄基腺嘌呤(6-benzyl adenine,BA.6-BA)和四氢吡喃苄基腺嘌呤(tetrahydropyranyl benzyladenine,又称多氯苯甲酸,简称PBA)等。有的化学物质虽然不具有

植物化学保护学基本概念

第一章 植物化学保护学的基本概念 植物化学保护学:应用农药来防治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等有害生物,保护农、林业生产的一门科学。 化学保护或化学防治:应用农药防治农林作物及其产品的有害生物,保护农林业生产的方法。化学防治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有害生物防治方法一样,都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措施。 化学防治的优点:高效(用量低,每亩有效成分用量可低于1克);防效高(杀虫剂一般高于90%,杀菌剂高于70%);速效(杀虫剂药后几小时即可见效);使用方便、适应性广;节省劳动力(特别是除草剂);经济效益高(投入产出比1:5 ~10)。1970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Borlang说:“我们优先要考虑的是吃饱并保持健康,为此必须有农药,没有农药,全世界一半人口将挨饿”。 化学农药引起的问题:农药是人类有意识地投放到环境中的一类有毒物质。因此,必须对其造成的环境生态问题高度重视。1962年,美国海洋科学家卡尔逊(R.Carson)在她的著作“Silent Spring”(寂静的春天)中首次报道了农药对环境的危害。《寂静的春天》是一座丰碑,是人类生态意识觉醒的标志,是环境保护的开端。由于它在美国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被列为“改变美国的书”之一。“如果没有这本书,环境运动也许会被延误很长时间,或者现在还没有开始”,“她惊醒的不但是我们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戈尔-美国副总统)。在《寂静的春天》中,作者主要是关注农药对人类和非靶标生物的毒性,以及农药在环境中的持久性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作用。1996年,美国科学家Colbor在“Our Stolen Future”(痛失未来)一书中,将农药归为“环境激素”。环境激素是指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而释放到环境中的、对人体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的物质。环境激素的危害与其他化学毒物不同,痕量的环境激素就可产生巨大的破坏力。这就是环境激素为什么更可怕的原因所在。 1、“3R”问题:1)有害生物的抗药性(resistance)。所有生物都存在着对农药产生抗性的潜在能力。抗药性可导致防治效果下降,用药量增加,缩短农药品种的使用寿命,加重农药对环境的破坏作用等;2)害虫的再猖獗发生(resurgence)。农药大量杀伤害虫的天敌,导致害虫失去自然的天敌控制作用,引起主要害虫发生为害更加严重,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3)农药残留(residue) 。农药使用后残留于农产品和环境中的农药,影响农产品安全和环境生态。 2、“三致”问题:指农药对高等动物的致突变、致癌、致畸作用。由于加强了农药的毒理安全性评价研究,目前使用的农药品种基本上不存在“三致”的风险。 3、“急性中毒”问题:我国每年有10多万人农药中毒,死亡人数近万人。生产、运输过程、使用过程(缺乏保护措施、环境条件)、农产品中的残留(高毒品种、不按农药安全合理使用准则使用)、误服(农药产品包装越来越像食品包装)、自杀(有机磷、百草枯)。 4、药害问题: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会造成对农作物的伤害,导致农作物生长受抑制、落花落果等,甚至绝收。除草剂的药害问题最为突出。 农药的定义与分类: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包括用于不同目的、场所的下列各类: 第一,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林、牧、渔业中种植业的有害生物; 第二,防治仓储有害生物的;第三,调节植物生长的; 第四,用于农业、林业产品防腐或者保鲜的(如水果保鲜剂);

环境生物学重点

环境生物学重点 绪论 1.环境的概念 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环境问题包括哪两大类、酸雨的定义、生物多样性的层次 两类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定义:pH<5.7 ①遗传多样性 ②物种多样性 ③生态系统多样性 ④景观多样性 3.环境生物学的概念 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是环境科学与生物学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所形成的交叉学科(教材)。 其他定义 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人为受损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段昌群)。 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系统与人为逆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熊冶廷)。 4.环境生物技术 是利用生物体、生物体的代谢反应过程和生物合成产物对污染或被破坏的环境进行治理和修复以及监测和评价的一种单一的或复合的工艺技术系统。 包括污染物生物控制、消除技术和环境生物监测、评价技术 5.环境生物学和分支学科的相关性 第一章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 1、环境污染及类型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 大气污染物种类 气体污染如CO2、NO x、碳氢化合物、HF、H2S、SO2、CO等。 颗粒物污染烟灰、烟尘、光化学烟雾 微生物悬浮气溶胶污染 水污染水污染的类型

需氧有机物质污染氮磷化合物污染有毒重金属和难降解化合物的污染石油类污染病原微生物污染热污染盐污染 土壤污染 环境污染的类型 ?按污染物的性质:生物污染、化学污染和物理污染。 ?按污染物的形态: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和辐射污染。 ?按污染物的产生原因:生活污染和生产污染(如工业农业和交通)。 ?按污染的涉及范围:全球性污染、区域性污染和局部污染 2、污染物、优先污染物、污染源 污染物:指进入环境以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结构、状态和性质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 生存和发展的物质。 优先污染物:由于有毒物质品种繁多,不可能对每一种污染物都制定控制标准,因而提出在众多 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的对象,称之为优先污染物或优先控制污染物。 污染源: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称为污染源。 按人类社会活动功能:工业污染源(最多)、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生活污染源。 按污染源空间分布方式:点污染源与面污染源 点污染源:污染物发生于某一局部较小范围,一般有固定的排污口。如工厂的排污口,形成以管口为中心的圆形扩散污染。 面污染源:其特点是没有固定的排放点,分布广而散,污染物浓度较低,但总量很大。 3、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 污染物的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过程。 迁移的方式: ?机械迁移(水、气、重力等); ?物理-化学迁移(最重要的迁移方式); ?生物迁移。 污染物的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作用改变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迁移与转化往往相伴发生。 4、生物转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a. 被动转运 简单扩散(自由扩散):沿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扩散,没有膜蛋白的协助,不需 要提供能量。 脂溶性有机化合物的主要运转方式

《环境生物学(孔繁翔)》 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生物学(孔繁翔)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P67 1.概念解释 环境污染: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对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P21 环境生物效应:各种环境因素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变异的效果。P22 污染源: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物质的场所、设备和装置。或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P23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结构、状态和性质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物质组成。P24 优先控制污染物:由于有毒物质品种繁多,不可能对每一种污染物都制定控制标准,因而提出的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的对象。P26 污染物形态:环境中污染物的外部形状、化学组成和内部结构的表现形式。P30 污染物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引起的富集、分散、消失的过程。P28 污染物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P34 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和转化途径。P28,34-35 迁移方式:机械迁移(水、气、重力);物理化学迁移(最重要的形式);生物迁移(吸收、代谢、生长、死亡等)。 转化途径(转化形式有物理、化学、生物转化)在大气中,以光化学氧化、催化氧化反应为主;在水体中,氧化还原作用,配合作用,生物降解作用;在土壤中,生物降解为主。 3.什么是生物转运?污染物透过细胞膜的方式。P38-39 生物转运: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方式:被动转运(简单扩散和滤过);特殊转运(主动运输和易化扩散);胞饮作用(吞噬作用)。 4.什么是污染物在体内的的生物转化?生物转化过程和主要反应。P43-50 污染物在体内的的生物转化:外源化合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的代谢变化过程。 过程:一般分为I、II两个连续的作用过程。在过程I(相I反应)中,外源化合物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下经由氧化、还原或水解反应改变其化学结构,形成某些活性基团或进一步使这些活性基团暴露。在过程II(又称相II反应)中,相I反应产生的一级代谢物在另外的一些酶系统催化下通过上述活性基团与细胞内的某些化合物结合,生成结合产物,极性有所增强,利于排出。 主要反应:相I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相II反应:葡萄糖醛酸化,硫酸化,甲基化等等。 相II反应:又叫结合反应,指在酶的催化下,外源化合物的相I反应产物或带某些基团的外源化合物与细胞内物质的结合反应。(加)

饮料生产线中常用生产设备种类介绍

饮料生产线中常用生产设备种类介绍 不同的饮料生产工艺需要不同的饮料生产线设备,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几种在饮料生产过程中通用的和常用的生产设备。 一、水处理设备 水是饮料生产中用料最大的原料,而且水质的优劣对饮料的品质影响极大。因此,必须对水进行处理以满足饮料生产线工艺要求。通常按其作用把水处理设备分为三类:水的过滤设备、水的软化设备和水的消毒杀菌设备。 1、水过滤设备 (1)砂石过滤设备(多介质过滤设备)砂石过滤器(多介质过滤器)是以成层状的无烟煤、砂、细碎的石榴石或其他材料为床层的机械过滤设备,其原理为按深度过滤水中不同颗粒度的颗粒,较大的颗粒在顶层被去除,较小的颗粒在过滤器介质的较深处被去除,从而使水质达到粗过滤后的标准,降低水的SDI (污泥密度指数)值,满足深层净化的水质要求。 (2)活性炭过滤器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还有一定的除浊作用,活性炭过滤器的主要结构和布置形式与砂石过滤器相似。因此,活性炭吸附也称为活性炭过滤。活性炭过滤主要用于水中有机杂质和水中分子状的胶体微小颗粒杂质,也可用于脱氯等。 (3)砂芯棒过滤器砂芯棒过滤器亦称为砂滤棒过滤器,在水处理设备中已有定型产品。主要适用于处理水量较少、水中只含有有机物、细菌及其他杂质的水处理。 (4)微孔过滤器微孔过滤是新型的膜分离技术。它可滤除滤液、气体的0.01μm以上微粒和细菌。其特点是高捕捉能力、过滤面积大、使用寿命长、过滤精度高、阻力小、机械强度大、无剥离现象、抗酸碱能力强、使用方便。此滤器能滤除绝大部分微粒,所以广泛应用于精滤和除菌工艺。 2、水软化设备 (1)离子交换器。离子交换器是水处理中常用的一种装置,它可以通过选择一定的流程,使水软化或除盐。其主要是利用一些离子交换剂把原水中不需要的离子暂时固着,使水中这些离子的含量降低到所要求的程度。被交换剂固着的离子,在再生液中被释放出来,交换剂又可重新使用。也就是说,其实质是不溶性的电解质(树脂)与溶液中的另一种电解质进行的物理化学反应,亦即树脂上的可交换离子与溶液中的其他同性离子的交换反应。 (2)电渗析器。电渗析在工业上作为一种分离、浓缩、提纯和回收工艺的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等行业,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汽水用水、啤酒用水的纯化处理上,在软饮料厂用来对水进行软化(脱盐)。电渗析技术是通过具有选择透过性和良好导电性的离子交换膜,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根据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原理,使原水中阴、阳离子分别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而达到净化作用的一项技术。 (3)反渗透设备。反渗透是应用规模最大、技术相对最成熟的膜技术,其应用在整个膜分离领域中约占一半,是膜技术发展的一个最大的突破。反渗透是通过反渗透膜把溶液中的溶剂分离出来。反渗透的应用从海水淡化、硬水软化等发展到维生素、抗菌素、激素等的浓缩,细菌、病毒的分离以及果汁、牛乳、咖啡的浓缩等许多方面,应用极广。反渗透设备优点是连续运行,产品水质稳定;无须用酸碱再生;不会因再生而停机;节省了反冲和清洗用水;以高产率产生超纯水(产率可以高达95%);再生污水不需水处理设施;运行及维修成本低;安装简单、费用低廉。 反渗透设施生产纯水的关键有两个:一是一个有选择性的膜,我们称之为半透膜,二是一定的压力。简单的说,反渗透半透膜上有众多的孔,这些孔的大小与水分子的大小相当,由于细菌、病毒、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和水合离子均比水分子大得多,因此不能透过反渗透半透膜而与反渗透膜的水相分离。在水中众多杂质中,溶解性盐类是最难清除的。因此,经常根据除盐率的高低来确定反渗透的净水效果,反渗透除

环境生物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人为受损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2、环境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1)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及其生物效应 (2)生态退化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3)生物在受损环境中的响应 (4)全球变化生物学 (5)生物对受损环境的监测 (6)生物修复和生态重建 (7)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3、我国的优先研究领域: (1)严重的水土流失及其生物控制 (2)干旱和半干旱的生态恢复和沙漠化防治 (3)湖泊和水库的富营养化防治 (4)食品、中药、饮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及清洁生产 (5)环境因素和我国人群健康 (6)转基因产品、生物入侵 (7)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第二章生物与受损环境 1、自然环境:指一切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生产的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总和。 2、受损环境:指在人为或自然干扰下形成的偏离自然状态的环境。 3、自然环境和受损环境两者之间的区别: 4、受损环境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污染环境,一类是生态破坏。 5、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概念和实质: (1)环境污染概念: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向自然环境中投入的废弃物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环境污染本质:环境污染在本质上是没有被完全利用的资源(一种工业和生活原料)进入到环境中所出现的后果。 (2)生态破坏概念:环境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作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受到过度利用或人为破坏引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和资源状况产生不良影响,把这种现象称为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本质:生态破坏其本质是对人类有用部分的环境因素作为资源而过度利用所出现的后果。 第三章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 1、生物转化:是在生物体内一种化合物变成另一种化合物的现象。 2、生物放大:是指食物链中不同层次的生物可以逐级浓缩外源性物质的作用,结果使在级 别越高的生物中浓度越高。 第四章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和毒害作用 1、污染物的“三致作用”: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致癌作用。 2、环境激素的定义、作用机制、特点及危害: (1)环境激素: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释放到周围环境中的,对人体内和动物体内原本营造的正常激素功能施加影响,从而干扰内分泌系统的物质,统称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激素定义、分类、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副作用

激素定义、分类、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副作用 广义定义:激素类药物就是以人体或动物激素(包括与激素结构、作用原理相同的有机物)为有效成分的药物。狭义定义:通常,在医生口中的“激素类药物”一般情况下在没有特别指定时,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简称。其他类激素类药物,则常用其分类名称,如“雄性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1 分类 激素类药物可以分为: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去甲肾上腺激素、孕激素、雌激素、雄激素等。 该类药物常见使用方式:静脉使用、口服、外用及其他。常见剂型:注射粉针、水针、胶囊、片剂、霜剂、膏剂、气雾剂。 依不同方法分类若按药物类别来划分,共可分为以下五类: 1、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包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 2、性激素类:包括雌激素类.孕激素类.雄激素类.同化激素类.促性腺激

素类 3、甲状腺激素类:包括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类. 4、胰岛素类: 包括长效胰岛素类.中效胰岛素类.短效胰岛素类. 5、五垂体前叶激素类:包括生长激素类.生长抑素类.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及类似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类. 其中,第一类,肾上腺皮质激素类,是指肾上腺皮质部分泌多种激素的总称。 肾上腺是位于肾脏上面的一个内分泌腺体,左、右各一,重约5g,左肾上腺近似半月形,右肾上腺呈三角形。肾上腺可划分为皮质部分与髓质部分。其中,皮质部分分泌三大类激素: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及少量性激素。所以,男性也会分泌雌性激素,女性也会分泌雄性激素。分泌紊乱时,会导致第二性征紊乱。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若按种类划分: (1)盐皮质激素:由皮质的球状带合成分泌,以醛固酮和去氧皮质酮为代表,对水盐代谢有一定的影响,故称盐皮质激素。较少用于药物。 (2)糖皮质激素类:由皮质的束状带合成和分泌,主要影响糖和蛋白质等代谢,且能对抗炎症反应,而对水盐代谢影响较小,临床应用较广。主要药物以氢化可的松为代表,一般所说的“皮质激素”即指这一类。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比天然激素具有的抗炎作用更强,对水盐代谢影响更小的优点,因而在应用上更为重要。常用的药有泼尼松、氢化泼尼松和氟美松。

环境激素的种类和污染途径

大学化学 第16卷 第5期2001年10月 环境激素的种类和污染途径 任 仁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北京100022) 摘要 本文介绍20世纪后期,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出现异常 现象的重要原因在于环境激素污染;叙述了什么是环境激素;环境激素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重 大环境问题;归纳出环境激素的分类及其进入人体的途径,以及人类进行自我保护的若干措施。 1 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异常现象 20世纪后期,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异常现象。人类内分泌系统异常的突出表现是生殖异常,除了个别现象之外,总的趋势是“阴盛阳衰”。 最早发现一些鱼类的生殖器官始终不能发育成熟,雌雄同体率增多,雄性退化,种群退化。在1998年,研究人员发现有多只北极熊生殖器官变异;1999年4月,日本建设省公布一项调查结果,日本7条河流中的雄鲤鱼有1/4雌性化。 类似的现象也在人类身上出现。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人类男性的精液中精子密度减小,质量下降的现象。1992年,丹麦卡尔桑德等人通过对20多个国家1.5万人的调查,得出以下结论:从1940年~1990年,人类男性精子质量不断下降,精子密度下降50%,精液量减少25%。他们提出,人类生殖系统功能下降是环境污染造成的。这项研究结果在世界医学界引起极大的震动和争论。随后,法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科学家相继提出类似的报告。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有大约20%的夫妇苦于没有孩子。1998年底,我国医疗部门的统计数字表明,目前我国每8对夫妇当中就有一对不育,这个比例比20年前上升了3%。医学家发现,20世纪40年代,我国男性的平均精子密度是6×107/mL,到了20世纪90年代,只有大约2×107/mL。精子活度也大幅度下降。此外,在世界范围内,男性睾丸癌患者显著增加。 女性乳腺癌、子宫内膜症的发病率急剧上升。现在全球每年有120万名妇女被确诊为乳腺癌,50万名妇女死于乳腺癌,发病率以每年5%~20%的速度上升。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最高的城市依次为:上海、北京、天津。雌雄同体的“阴阳人”现象日益严重。其他内分泌异常、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神经系统障碍的现象均大量发生。胎儿和婴儿出现多起先天性畸形、发育不全和痴呆的病例。 2 环境激素污染是异常现象的重要原因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上述异常现象呢?经过大量实际调查,学者们发现,重要原因是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