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泊船瓜洲教案讲课讲稿

泊船瓜洲教案讲课讲稿

泊船瓜洲教案讲课讲稿
泊船瓜洲教案讲课讲稿

泊船瓜洲》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泊船瓜洲》,了解诗意。

2、理解《泊船瓜洲》一诗所表达的情感。

3、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4、朗诵、背诵、默写《泊船瓜洲》。

重难点、关键

1、了解诗句意思。

2、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上课之前,老师要考考大家,还记得我们学习过的描写春天的古诗吗?(学生举手发言)

今天这节课,我们再学两首很有名的古诗,先学习宋朝的大诗人王安石写的《泊船瓜洲》。二、揭题

王安石,听说过吗?王安石是宋代的一个大政治家,知识渊博的学者,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这首诗,是他坐着船沿着长江行驶旅途中写的。那么,是在旅途的哪儿写的呢?

瓜洲在长江的边上,如果这是长江(画长江),瓜洲呢?就在长江的北岸(画“”标出瓜洲的位置),那“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泊”的意思?

刚才,我们了解了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弄懂了诗题的意思,这“知诗人,解诗题”(示卡片),是学习古诗

三、解诗。

1、学生自由读诗,读通,读顺。

2、指读。

3、对照注释,小组合作解诗意。

4、学生交流后汇报,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5、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首诗的?

小结:

刚才,我们抓住了诗句中难理解的字眼,弄懂了诗的大意,也就是(示卡片:抓字眼,明诗意)

四、体会意境

1、在这明月之夜,诗人站在船头,都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我们听着音乐,看着图,对着诗来想象,(放《春江花月夜》)

2、明月之夜,诗人钻出船舱,立在船头,向南眺望。只见对岸就是京口,由这诗人想……现在已是春天,诗人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青山……绿水……田野……江岸……最后,诗人望着明月,又想到了什么呢?(音乐停)诗人看到想的情景,你们看到想到了吗?如果你是诗人,你能说说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吗?先在下面说说看,一人说,其他人补充。(学生相互议论,教师巡视指导)

3、我请个同学做诗人,把自己看到想到的说出来。

四、体会用词的精妙。

1、刚才,我们扮演诗人想得非常好,想到了诗人脑海中浮现的许许多多的美景。这么多的美景,诗人是用哪句话来概括的?

2、“春风又绿江南岸”七个字就概括了这春天的美景,那么,这句诗中哪个字用得特别好?(1)据说王安石在选用这个“绿”字之前,曾经换了十多个字。有“到”、“过”、“入”、“满”等等,最后选定了这个“绿”字。这个“绿”字好在哪里呢?我想诗人在吟这个“绿”字的时候,一定翻来覆去吟诵,比较。让我们也来用“到”呀,

“过”呀……吟诵吟诵,比较比较,好不好?

(2)那“绿”字好在哪里呢?

3、齐读后两句。

这里还有个“又”字。说明了时间过得——?

“何时”呢?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学到这儿,我们想到了另一首写诗人在明月之夜思念家乡的诗,是哪一首?

4、小结学法

“想意境,悟到了诗情”。(示幻灯)

5、下面我们来听这首诗的朗读,大家再体会体会,看哪些同学想到了意境,悟到了诗情,我就看你们的表情。(放配乐朗读)

6、指导背诵

这么好的诗,我们应该能够背下来。会背吗?(同桌互背)

五、总结

六、作业:

选词填空:

1、旺浓闹

红杏枝头春意()

2、动、拂、翻、皱、起

风乍起,吹()一池春水。

总评:

这节课根据新课程标准引导学生参与读、讲、背、写的语文实践,体现了三点。

1.学生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过程本质所决定的,学是内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觉地投身于学习中,才能保证落实主体地位。这节课从三方面做了努力。一是时间上给予保证,力避逐字逐句的梳理分析,节约时间让学生多读多写;二是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掌握学习方法;三是教者平等地对待学生。课始与学生商定学习方法,课中放手让学生学习、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课后留给学生广阔的学习与探索空间。

2.面向全体,着眼发展。教者尊重每个学生,让全班学生都有展现的机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与方法,学生在课内点击课件资料自学,回家通过软盘自学,沟通了课内课外,拓展了学习空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落实了思想教育内容。这节课力求通过学生的语文实践中感悟内容,在拓展延伸中初步感知祖国文化遗产的丰富,进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的感情。

学习目标:

1.自选方法学习古诗,“读读、背背、议议、画画、写写”。

2.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自学,培养运用资料解决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

3.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评:依据新课程标准,突出语文实践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准备上课。回忆已学的与月相关的古诗,《古朗月行》、《静夜思》、《枫桥夜泊》……

2.认识课题。

师: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也是一首与月有关的诗,大家首先一起来研究一下“泊”字。

(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字典中“泊”字的两个音节(bó pó)及其不同的意义,选择正确的读音。齐读课题。)

师:谁能根据课前的资料搜集说说“瓜洲”在什么地方?

生:“瓜洲”现在扬州的一小镇,位于长江北岸。

师:“泊船瓜洲”的意思是说把船停靠在瓜洲岸边。课前你们搜集了哪些关于这首诗的背景资料,我们来共同交流一下。

生: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

生:……

3.商定学习步骤和方法。

师:我们已经学过好多古诗了,你打算怎样学习这首诗呢?

生:学古诗要先背诵。

师:先要——

生:读熟,还要懂得意思。

生:还要求默写。……

(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板书“读、议、背、写”)

师:我们就按这顺序和方法学习。

【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主体”地位怎样才能得到落实?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推进学习的实践活动中。背诵古诗,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创造平等的交流机会。让学生制定学习程序与方法,使而后的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

二、读诗

1.试读。

师:按同学们讨论的方法步骤,先读诗。请自由轻声读诗,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试读)

2.正音。讨论并读准以下字。

京口瓜洲一水间(j iān jiàn),

钟山只隔数(shùshǔ)重(zhòng chóng)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ái huán)

3.自由读古诗,或同桌互读。

【评:没有理解字词句,就让学生读行吗?行!因为古诗虽然比现代文难理解,但由于篇幅短,又琅琅上口。因此可以先让学生读准、读通。正音是关键。余下的在读中自悟,稍作点拨,理解内容就容易多了】

4.师生共同读。学生可以自由地站起来读给别人听,然后师范读。

师:同学们读得这么尽兴,老师也想读,行吗?

生:(齐声)好!

师:(配音范读)老师读得好吗?

生:好!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老师再读一遍!(再读,学生有激情地高声朗读)

【评:平等地对待学生,真诚地征求意见,注重了对学生的鼓励,课堂充满了亲和力】

三、背诵

1.试背。

师:都会背读了,现在你们想干什么?

生:(大部分)背书!

师:背书就背书。自己试试怎样背得快。

(学生纷纷高声背诵,课堂书声朗朗)

【评:教师根据课堂进度,顺应学生心理,灵活地变动顺序,让学生马上背诵。弹性的教学使学生主体性得到落实】

2.汇报背诵结果。

师:谁愿意背诵?

(三位同学同时站起来背诵)

师:还有谁要背?(全班大部分同学站起来集体背诵)

师:(看到还有几位同学没背)现在给你们一个机会,大胆地站起来,老师和你们一起背。(余下的几位同学与老师一道背诵:《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评:班级学生人数多,课堂个体背诵涉及面又小,面向全体不好操作。以上这个片断值得借鉴】

四、议议

1.交流收获,粗通诗意。

师:通过诵读,你一定读懂了不少的内容。四人一组交流,再结合你手边的资料讨论讨

小学五年级语文5《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5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王安石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可以不必深究。如果从诗的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他们已积累了很多古诗,有描写春天的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两个黄鹂鸣脆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等;有写借明月而思乡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等等;通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积累了王安石的《梅花》、《元日》、《书湖阴先生壁》等等,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 a、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b、结合画面、音乐、想象江南春的美景,揣摩作者用“绿”的精妙,反衬作者的思乡之情。 c、通过意境的创设、书写作者的心声、拓展资料的展示,来体会作者深深

《泊船瓜洲》优秀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大体理解诗意;背诵并默写古诗。 2、领悟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3、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这是什么?(一轮明月高挂夜空) 2、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客居他乡的游子,常常会以明月来吟诗作词,寄托思念之情。此时此刻,看到这圆盘一般的明月,你能想到哪些诗人思乡的诗句师:同学们真会读诗!俗话说,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陶冶人的情操。今天,我们将一起再来学习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思乡的古诗——泊船瓜洲。 板书:泊船瓜洲王安石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题目,问: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把船停靠在瓜洲的岸边) (板书:知诗人,解诗题) 三、抓字眼,明诗意

1、熟读古诗。 (1)小声朗读,想想该怎样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自己大声试读几遍,再同桌互读评价。 (3)指名朗读,师生就重音、停顿、升降调进行评议和正音。 2、理解诗意。 在这首诗中有一些地名是能找到 说说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小结:刚才,我们抓住了诗句中难理解的字眼,弄懂了诗的大意,也就 是(板书:抓字眼,明诗意) 四、体验情感 1、品词析句。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理解了诗意只是读懂古诗的第一步,刚才同学们已经感觉到王安石的思乡之情。那你是从诗中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诗人这种思乡的情绪呢? 预设: A. “一水间”,说明相隔很近;“只隔”说明仅仅隔了几座山。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诗句中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幻灯演示地形图) 板书:一水间只隔离家不远——归心似箭 B.“又”是什么意思?“绿”又是什么意思?点出了春天又一次到来了,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之美。“何时”、“还”你又怎样理解?说明诗人多么想回到家乡,思乡之切。

泊船瓜洲-教案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全诗的大意是:春日夜里,行船停泊在瓜洲岸边,我隔江遥望对岸的京口,心里想,这里与我居住的钟山也就只隔着几座大山,和煦的春风吹绿了长江南岸的草木,而我何时才能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返回家乡呢?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的方法。 3、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动手搜集资料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意,积累古诗。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词典、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词、与这首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积累,引入诗文。

老师:古往今来远离故土的游子总会思念魂牵梦萦的家乡。他们往往把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诗中,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请同学们把你积累或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给大伙诵读一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静夜思》、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已学过)、北宋秦观的《浣溪沙》等。 学生:积极交流。 老师:从刚才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把所学古诗能够积累下来,一部分同学不但能积累所学古诗,还主动搜集课外古诗,值得大家学习,我们一定要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因为学习语文重在积累。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二、知诗人,解诗题 (一)知诗人 老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阅与这首诗有关的资料,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跟大家交流交流。 学生:简介王安石。 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点拨使学生了解写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二)解诗题 学生:理解“泊”的意思。进而解题:泊船瓜洲:把船停泊在瓜州。 师小结:刚才我们了解了诗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弄懂了诗题的意思。这”知诗人,解诗题“是学习古诗不可缺少的一步。它能帮助我们理解诗的内容。那么王安石把船停泊在瓜州时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 三、读诗文,明诗意

最新《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是一首表达思乡的诗。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几个环节的设计让我颇有收获: 1、读中求解,读中求悟: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古诗朗读。读的形式多样,但每一次都有明确的目的,都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体现了读书的层次性。同时,精心处理好朗读的层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引入情境,感悟诗情 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图画示意的渲染、教师的语言描绘,创设多种场景,让学生感受诗人创作的情境,从而更深刻地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如:辨别京口、瓜洲、钟山方位时用简笔画的形式;讲解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时,引导学生想象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 3、紧扣诗眼,感悟诗情 由诗眼设疑,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诗的大意。同时可以做到抓大放小,不因逐词逐句串讲而使教学显得枯燥。《泊船瓜洲》这首诗字面意思相对比较简单,诗意容易理解。于是在理解诗意时我引导学生紧扣诗眼“还”字,提炼出“很想还——早想还——不能还”这一教学主线。 《泊船瓜洲》一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是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含蓄悠远。此诗对字的锤炼被人称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抓住诗眼悟诗情 《泊船瓜洲》这首诗字面意思相对比较简单,诗意容易理解。于是在理解诗意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无重点、无深度、传统古诗串讲串问、逐字逐句的讲解,而是紧扣诗眼“还”字,提炼出“很想还——早想还——不能还”这一教学主线。通过板画帮助学生理解“瓜洲”“京口”“钟山”的地理位置关系,进一步体会诗人离家近却不能还的情感。加大了“学诗”的密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二、咬文嚼字学推敲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一诗句不仅写出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而且道出了王安石改字的一段佳话。于是我抓住“绿”字进行教学,使学生不仅为诗人的高尚情操所折服,还为他咬文嚼字的创作作风所感染,在王安石炼字的故事及教师过渡语言的激励下,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激活了,不时地闪现出创新的火花,对“自由填词”

教师招聘面试小学语文《泊船瓜洲》说课稿

2016四川教师招聘面试:小学语文《泊船瓜洲》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泊船瓜洲》。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是很遥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这是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想诗,学习这首诗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说学情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我所面对的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诗已怀有一定的热情,但对于学习古诗的方法掌握不够,对诗歌深层内涵理解不透,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诵,提前预习,用心品读,感悟诗歌所写之景之情。 三、说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品词析句,体会诗人炼字的精妙,品味诗歌的优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怀,感受诗人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我确定本课的重点为: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探究,体会诗词意思,体会作者的心声;本课难点为:体会诗人思乡情怀,释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深层含义。 五、说教法学法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在语文教学中,由于古诗距离现在生活时代久远,语意、语法等都有很大变革,且内容少而空洞。常常会出现教师没动力教,学生没兴趣学,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古诗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广的语文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教学要求中提出: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巧用推想,不失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一种好方法。 我在教学《泊船瓜洲》这首诗时,在理解第二句“钟山只隔数重山”一句时,学生的意见有了分歧:有的学生认为,钟山与京口只隔几座山;而有的学生认为,是钟山与瓜洲隔着数重山。而且坚持第二种说法的学生人数居多,这是我备课时万万没有想到的,教参中也未作重点、难点涉及到。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难点,我先让学生各自阐明观点,展开辩论,结果同学们争论得面红耳赤,胜负难分。这时,我抓住机遇巧用推想,对学生说:“刚才你们的辩论都很精彩,各有各的道理,倒让老师也不知所措了。这样吧,让我们置身于画面中,模仿作者,去推想作者站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会想些什

么?弄清钟山到底与哪儿隔着数重山。”同学们各个学着作者背起双手,挺起胸脯,翘首远望。教室里鸦雀无声,他们都进入了诗的意境中,静静的进行着各自的推想。突然间,他们惊奇的嚷道:“老师,老师,我知道了,是钟山与京口只隔数重山。”我乘胜追击,“你怎么体会出来的,快告诉告诉老师?”他们争先恐后的说:“因为作者站在瓜洲遥望一江之隔的京口,自然想到离京口不远的家乡钟山了,不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太好了,经你们这么一说,老师也明白了,来,让我们为自己鼓掌。”(掌声不断) 分析: 本来干巴空洞的内容,经同学们这么身临其境的推想,便变得情趣盎然,这一纠缠不清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而学生将保持这种高昂的情绪,顺利学完此诗,这真是无声胜有声啊! 总之,在古诗教学中巧妙运用“推想”不仅能解决一些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使难点迎刃而解,还能体会诗歌主旨,升华主题。而且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了自主学习古诗的能力。社会在变革,知识在更新,时代在前进,新世纪赋予我们教师的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自主、发展的人。

2021年小学五年级泊船瓜洲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泊船瓜洲说课稿 说课稿简单的说就是教师为说课而准备的文稿,那么,下面是给大家收集的小学五年级泊船瓜洲说课稿,供大家阅读参考。 1、教材说明: 《泊船瓜洲》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浓浓的思乡之情,表达了 ___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通篇立意含蓄悠远。 2、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多首古诗,他们大部分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具有一些古诗的情感基础和知识基础,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大体理解诗意;背诵并默写古诗。

(2)、领悟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3)、 ___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围绕“读中求解,读中求悟”这一主题,,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提升对古诗的感悟与理解能力。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针对学生的学情,下面我谈谈本课所采取的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 教学本首诗,我准备通过导语创设情境,简笔画 ___再现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多种手段,创设各种学生乐于接收,能享受其间的情境,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感悟、诵读、表达与创新。

2、读悟教学法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必须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理解,在读中陶冶情操。所以我着重指导学生读文、能有感情地背诵。 3、想象法:在教师的启发鼓励,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揣摩人物内心的情感,抒发学生内心的情怀并发表独到的见解,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 1、学生自己或者合作收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2、通过有感情朗读、背诵、讨论交流体会等活动,能够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提高学生情商素质修养。 围绕教学目标,我依据“读——理解——感悟—巩固延伸”这样的格局设计了以下四大教学板块: (一)、展示搜集的资料,导入新课揭题、解题,简介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定格古诗教学的情感基调。

五年级语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示范文本)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五年级语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示范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五年级语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示范 文本)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应放在品位诗句,背诵、积累语言上。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调查本班学生能背几首古诗,最喜欢那首古诗,有几位同学能背《泊船瓜洲》。) 一、设景激情:(幻灯片1) 1.师导:同学们,课前老师做了一项小调查,发现我们班的同学真了不起,xx同学,现在已经能背?首古诗,能背几首以上的同学有?个。古人曾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相信大家只要坚持下去,也会成为一个个小诗人的。 2.(过渡)今天老师要同大家共同来学习一首新诗------《泊船瓜洲》。(幻灯片2)(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3.解题:谁能来说说“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注意:泊是什么意思)。 4.介绍作者:师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收集有关资料,现在谁来简单介绍一下王安石?(幻灯片3)(师过渡)看来同学们都准备得很充分,(幻灯片4)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泊

大海啊故乡说课稿

大海啊故乡说课稿 《大海啊故乡》是朱明瑛演唱的歌曲由王立平作词及谱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海啊故乡的说课稿欢迎大家的阅读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音版八年级第十六册第三单元的歌曲 《大海啊故乡》创作于1983年王立平词曲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歌曲旋律平缓优美动听歌词质朴深情如叙家常结构简练富 有叙事性特别是最后两句情深意长表现了主人翁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挚的感情本节课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在本单元中作为第二 课时设计歌词从“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开始通篇质朴深情如叙家常借助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抒发人们对哺育我们成长的故乡和祖国的热 爱之情歌曲旋律流畅舒展优美动听平易亲切节奏严谨虽然采用三拍 子但不拘泥于这种节拍通常的强弱韵律而以切分、附点等手法使其变化无究歌曲为F大调3/4拍子小行板速度歌曲结构十分简洁如果除去反复部分前后只有四个乐句前两个乐句为第一段富有叙事性乐句朴 素无华后两个乐句为第二段情深意长表现出主人翁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挚的感情第一段(前两个乐句)用较平稳的旋律起句第2、4小节的大跳音程像是平静的海面上不断涌起的浪花第二句的结尾以稍 加拉宽的节奏结束了这一段落第二段(两个乐句)旋律向上五度以属音做第二段的句头重复使用第一段的节奏更加深了对大海的爱恋之 情第二段中出现的新节奏与歌词紧密相连情深意长表现了主人翁对 大海、故乡和母亲深挚的感情使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说学情: 这首歌曲具有浓厚的思乡情感对于现在的中学生由于长期和父母一起生活没有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经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结 合朗诵经典的以思乡主题的诗词或欣赏《梦驼铃》、《故乡的云》等歌曲从多个侧面启发学生更深刻地感受这首歌曲的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受三拍子的起伏能够用正确的节奏来为歌曲伴奏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让学生通过模仿、体验等方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情感教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母亲、对家乡以及生活的热爱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 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难点: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思乡的情感 五、说教法、说学法: 八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音乐学习有了一定的知识与能力的积累具备了分析乐曲各种音乐要素以及简单读谱的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和 学生实际水平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教法: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原则以启发、点拨、引导为主辅以示范和讲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在4月19日全区六年级语文教研活动中,围绕“读中求解,读中求悟”这一主题,我执教了第18课——《泊船瓜洲》。教学这首学生耳熟能详的诗歌,我试图从新课标所提出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进行操作。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主要的教学流程是:1、抓字眼,明诗意;2、入诗境,悟诗情;3、归纳学法,拓展学习。为切合本次活动的主题,我侧重解与读的方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收获是有的,而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试梳理如下,作今后教学之鉴。 一以课为例,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5、6年级诗歌学习的目标是:“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在指导学生理解诗意的环节中,其中一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a. 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b. 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c. 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a. “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隔开了什么?(看示意图)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 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 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通过示意图直观了解京口于瓜洲的位置关系。) 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c. 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自解,整体把握诗意。诗歌中凝练、古今差异较大的词语一直是困扰学生阅读诗歌的障碍,如果单单让学生死记硬背,只能是“授之以鱼”;通过古今词语的类比来解决,“授之以渔”,从课内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诗歌的能力。 二引入情境,利于感悟诗情 情感总是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情感体验同样对认识过程起着很大作用。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图画示意、音乐与图片的渲染、教师的语言描绘,创设多种场景,让学生感受诗人创作的情境,从而更深刻地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 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 …… 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就住在钟山附近,又正值春天,把我们所见到的春景告诉想家的诗人吧! …… 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次第出示江南春景图片,教师描述)是啊!一个“绿”字不仅使我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成

《说木叶》说课稿

《说“木叶”》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15号考生杨小水。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说“木叶”》。 首先来进行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说“木叶”》是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属于文艺评论。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文艺评论和随笔,这些文章或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或评论某种美学现象。林庚先生深谙诗歌妙道,此文命中了诗歌创作与鉴赏的玄机,撩开了诗歌神秘的面纱。我们将会在一种“潜在的力量”的影响下,不知不觉地参悟深蕴其中的道理,走进诗歌的殿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多数对文艺评论不甚了解,阅读也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能力尚在培养形成之中。见于此种情况、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文艺评论,感悟古典诗歌的意象美。鉴于以上分析,根据课程改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并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教材特色以及大纲要求,我制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下:(出示课件)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是: 1、德育目标:了解古人在运用意象时所寄托的丰富感情内涵;品味作者高雅的审美情趣。 2、知识目标:理解中国古代诗歌中“木叶”意象的意蕴,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质。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把握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感情色彩,提高诗歌的赏析能力,掌握从小处着手的鉴赏诗歌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运用文中阐述的知识和道理指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实践。 (四)教学难点:诗歌艺术鉴赏学以致用。 接下来,我将对本节课的教法进行分析。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的分析以及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年龄、心理特征(感性思维为主),拟采用朗读法、品读文本法、设疑讨论法、深入浅出引导法。 1、小组讨论研究。以“寻疑——追答——悟理”为线整体感知全文,把握文章精髓。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元谋能禹完小文学灿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默写。 2、理解诗歌大意,抓住要害词“又”、“绿”、“还”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3、推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体会诗句表 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人感慨万千的思乡情感。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诗句意思。 2、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在上课之前,老师要考考大家,还记得我们学习过的描写春天的古 诗吗?(学生举手发言) 今天这节课,我们再学两首很有名的古诗,先学习宋朝的大诗人王 安石写的《泊船瓜洲》。 2、揭题 王安石,听说过吗?王安石(1021-1086),王安石是我国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 临川(今属江西)人。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

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强化统治力量。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因官僚地主,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 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 这首诗,是他坐着船沿着长江行驶旅途中写的。那么,是在旅途的 哪儿写的呢? 瓜洲在长江的边上,如果这是长江(画长江),瓜洲呢?就在长江的北岸(画“”标出瓜洲的位置),那“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泊”的意思? 刚才,我们了解了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弄懂了诗题的意思,这 “知诗人,解诗题”(示卡片),是学习古诗。 3、解诗 (1)、范读课文,正音,读准下面的多音字。(出示幻灯片)。 京口瓜洲一水间(jiàn), 钟山只隔数(shù)重(chòng)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 (2)、学生自由读诗,读通,读顺。 齐读:{由快——慢},初步了解诗歌大意。打节奏读,注意节奏和押韵{由快——慢} (3)、对照注释,小组合作解诗意。

泊船瓜洲 教案

课题:泊船瓜洲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诗文,学能够正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掌握生字词写法与意义。 2.通过对诗句的学习与分析,品味诗词精妙之处,增强学生知识面与语感培养。 3.学生可以感受到远离故土的漂泊游子,其所怀有的赤子之心,与思念故乡的 炽热情感。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启一段新的学习旅程了。在学习旅程开启之前呢,老师先带领去感受一下本单元学习旅程中涉及到的自然之美。现在呢,请同学们啊,轻轻地闭上自己的眼睛,仔细倾听老师播放的《琵琶音》,然后 想象着,“自己路过某处时,环境优美,突然之间仿佛进入了一副优美缠绵的 水墨画中,身旁有壮丽的青山,层峦叠翠;有柔美的绿水,绿如翡翠一般;春 风拂面,山水相依相伴,远处小船儿悠悠的荡漾在水中~~”(此时,教师播放纯音乐,可为林海的《琵琶音》先自己试听,后,声音轻柔,节奏缓慢并情感充沛的课堂导入)

师:好的,时间到了,请同学们缓缓地睁开双眼,来看我们大屏幕上的画卷内容。是不是与大家刚刚走进的画卷很相似呢?(学生听音乐品意境之时,教师轻轻 播放屏幕画面) 生:是的,相似 师:好,看来大家都在自己脑海中,描绘出了如此优美而又相似的画面。那现 在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觉得这么优美的地方会是哪里呢? 生:不知道或者,这里,那里等答案不一 师:大家答案不一,其实,这个地方与我们本课所学内容有关,是在古代的瓜州,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2、新授 (1)介绍作者及背景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王安石,请同学主动讲述自己对作者的了解, 以及曾学过的其它作品。 生:**** 师:同学知识掌握的非常牢固,值得表扬。 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曾学其作品有《梅》、 《登飞来峰》《元日》。今天再来学习他另外一篇非常著名的古诗《泊船瓜洲》,此时王安石,身处大屏幕上显示的优美环境中,地址是离自己故乡不远 的瓜州。时间是,王安石在上次推行新政被迫辞去职务后,又第二次得到重任,应召入京的路上,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泊船瓜洲》,而他想说明什么呢? (2)赏析《泊船瓜洲》 a、首先,大家轻声自由读一遍屏幕上的古诗(教师将课件放到有诗词内容的一页上),结合资料,读准字音,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_1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是小学五年级第五课的一首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收获是有的,而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试梳理如下,作今后教学之鉴。 一、学生带给我的两处意外,令我欣喜 一处是讲到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时,我本打算饶有兴趣地讲诗人贾岛“推敲炼字”的故事,尔后,再给同学们讲了当年王安石是如何经过三番五次的修改才最终决定用“绿”字的,使学生听得如痴如醉。当我问到“你认为哪个字用得最好”,原以为学生会费一番周折才会答出,谁知刚点第一个学生就一口答到“绿”,而且,给我们说了理由,把学生带人花红柳绿的春景中,其他学生也跃跃欲试纷纷站起来补充了同学描绘的景色,后来竟然有学生提议要画出这幅美景,怎么办呢?就让他们现场画吧。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儿童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学生把我们带人古诗“诗中有画”的意境,教师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作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板画所画的每一步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

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我想:板画设计的过程也是“授生以渔”的过程。让学生不但能学会,还要会学。在学中体验,在体验中提高。这怎能不让我欣喜? 第二处就是对诗所表达的感情的体会: 学生通过“钟山只隔数重山”中“数重山”看出路途比较远,特别是交通不发达的古代,要回到家应该不近,但却说“只隔”说明很近,看起来是矛盾的,却不矛盾,因为诗人心早飞回家了,再远也不觉得远,这里可以看出他是多么想家呀。此时,我再通过图画示意、音乐与图片的渲染、教师的语言描绘,创设多种场景,让学生感受诗人创作的情境,从而更深刻地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 …… 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就住在钟山附近,又正值春天,把我们所见到的春景告诉想家的诗人吧! …… 在学生体悟到诗歌蕴含的情感后,再次指导个体、集体品读:(指名说) 你有过思家的感受吗? 你想家时心里是什么滋味? 诗人和你是同样的感受,他会怎样吟诵这首诗? 如此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促使学生想象,让他们的情绪在情境中与诗人产生共鸣,更能体悟作品蕴含的情感。

《泊船瓜洲》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说明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一诗是诗人王安石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中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他们已积累了很多古诗。通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积累了王安石的《梅花》、《元日》、《书湖阴先生壁》等等,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和古诗五读法等方法来学习古诗,感知诗词大意。 (3)通过意境的创设、反复诵读来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情怀。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想象意境,领会诗情,品味诗句。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5.教学准备 (1)针对课文内容有侧重地查阅王安石的资料,对他的基本情况、籍贯故乡、人生履历有所了解,并做简要地记录。 (2)收集描写思乡的诗词 二、说教学策略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学情,下面,我把教法学法融合在一起谈谈本课时采取的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 苏藿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教学本首诗,我准备通过板书再现地理分布,音乐渲染情境,导语创设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多种手段,创设各种学生乐于接收,能享受其间的情境,能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 2、读悟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 3、想象法 挖掘教材的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抒发内心的情怀,发表独立的见解,揣摩人物的内心,产生情感的共鸣 三、说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师生对诗 先播放音乐《思乡曲》,以“这表达的就是思乡的情感。歌曲能表达思乡的情感,诗词

统编版新教材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6.泊船瓜洲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3.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复习背诵宋朝诗人范仲淹的《江上渔者》。 2.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古代诗人多如繁星,而北宋王安石就是耀眼的一颗星,谁知道他的相关事迹?(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发起过历史上有名的“王安石变法”。主要作品有《元日》《泊船瓜洲》《梅花》等。) 今天我们共同走进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初读,读准字音。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下列词语的读音: 一水间(jiàn) 数(shù)重(chóng)山照我还(huán) 2.教师范读。 3.让学生结成小组,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诗句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 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京口:今江苏镇江。 间:隔开。 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绿:这里用作动词,“吹绿”的意思。 还:回到家乡。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出示古诗,看图读诗,想想:诗人的家乡在哪儿呢?画出古诗中表示地点的名词,大胆猜一猜。 (1)“京口”“瓜洲”“钟山”,结合注释思考这三个地点的地理位置是怎么样的。师生合作简笔画板书。 (2)王安石出生于临川,小时候跟在南京做地方官的父亲长大,在钟山,他度过了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和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所以此地又被诗人看作是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 2.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学习前两句。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1)王安石的故乡是?(钟山)

5古诗三首说课稿

古诗三首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古诗三首》,(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古诗三首》分别是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韩翃的《寒食》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今天我主要说的是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板书)。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从这首诗中,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听到了清脆的啼鸣。诗人用“时时”、“恰恰”这种极富韵律的字眼,使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的节奏更明快、更流利。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还”,掌握蹊、留连、还等词语。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情感目标: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定如下: 教学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四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讲述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 为实现本节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一

一、简介作者 二、范读诗歌 三、学习古诗 (一)、学习前两行诗。 1、学生朗读古诗,找出哪一个字写诗人想回家?(还) 2、诗人为什么想回家,看到什么景物使他想回家?我们先来看题目。 3、泊是什么意思?汽车停站,能否说泊站? 4、诗人把船停在瓜洲看到什么景色?朗读一、二行诗。 5、这两行诗中有两个地名,谁知道京口是在什么地方?瓜洲是在什么地方? 教师画图表示京口的位置,指名学生在图上指出瓜洲的位置 6、京口瓜洲一水间是什么意思? 把一水放在前面可以怎么说?还有什么说法?(京口瓜洲被一条长江隔开了)还有几种说法? 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多种说法,说明了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解释古诗。 7、齐读第二行诗,钟山在什么地方?(在图上画出) 数重山是什么意思?这一行诗连起来怎么说? 8、从一、只、数可以看出什么?(离家乡不远) 京口是在对岸,可以看得见,那么钟山与诗人有什么关系? 9、我们刚才抓住了一、只、数来理解,那么这两行诗该怎么朗读呢?学生练读。 10、诗人离家很近了,应该怎样?(靠家近应该还) 11、用靠家近应该还的语气再读这两行诗。 (二)、学习后两行诗 1、读三、四行诗,这里有一个字较难理解:绿是什么意思?整行诗的意思怎么说?可以用什么表达方式把这句话说得美一些?(春姑娘又一次给江南的原野披上了绿装)又是什么意思?说明诗人离开家的时间&& 这句话写出诗人怎样?用三个字概括。(离家久) 靠家近,应该还;离家久,怎么样?用三个字来概括,怎么说?(更该还) 2、朗读第四句诗,这句诗中有哪些字不理解?(学生说出不理解的地方逐一解决)这句诗的意思该怎么说?加上感叹词把这句话说得更好些,该怎么说? 把明月换成月亮行不行? (明月是圆圆的,代表团圆,明字更能突出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让我们怀着想念家乡的感情朗读这两行诗。 3、一、二行诗我们说靠家近应该还,第三行诗说离家近更应还,最后一句该怎么说?(思家切)从何时看出诗人能不能回去?(不能),后面三个字该怎么说?(何时还)4、这时你会产生什么问题?(为什么不能还)教师介绍原因。 5、齐读这首诗,指名朗读。 6、师:这首诗最受后人推崇的是这首诗中有个字写得最好,(绿字)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教师介绍故事) 把到、过、入、满代入诗句进行评价。 从诗中的绿字,你似乎看到了什么?(桃红柳绿、鸟语花香、勃勃生机)这个绿字还让我们想到许多诗句(师朗读写春天的诗句)[ 7、练习: 选词填空

《泊船瓜洲》教案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泊船瓜洲》是五年级上册第二组(专题:月是故乡明)的开篇诗,为诗人王安石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从字面上看,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整首诗写出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而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心中涌动着浓浓乡愁。尤其是末句,还带着仕途多险、前途未测的感慨。古诗通篇立意含蓄悠远,蕴涵着浓浓的乡情和仕意。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以自学为主的方式,能正确朗读“泊、间、重、还”等多音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朗读中体会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通过反复诵读,丰富语言积累. 并能背诵并默写《泊船瓜洲》。 4.联系诗人背景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5.感受到诗人是怎样表达思乡情的,尝试着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6.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资源进行资料收集,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和收集有关思乡的古诗,逐步扩展知识面和阅读面。 三.教学重难点: 1.透过字面意思,感受蕴涵的思想感情。 2.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四.教法学法: 1.变序教学法在课堂伊始,就提出古诗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在后续的学习中,再去学习它是怎样表达的,表达效果如何等等。这种教学方法的采用,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持续集中。 2.读诗感悟法“读”是学习古诗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本课时安排了朗读,配乐读等。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配乐读,是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 3.自主学习法课前和课堂中都设计了自学环节,因为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不仅可以促进教学,还能增强自学能力。 五.课前准备: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资源进行资料收集,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和收集有关思乡的古诗

五年级课文《泊船瓜洲》教案

【教学要求】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激发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兴趣。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三首诗词的对比学习和拓展,初步了解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4.通过对三首古诗词的学习,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体会三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感受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教学策略】 1、教法:自学辅导法 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播放《思乡曲》,师生合作背诵思乡的诗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泊船瓜洲》《秋思》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经过对比学习,体会出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思乡的缘由、表达的方式、语言特点是不同的。 【教学重点】 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经过对比学习,体会出两首诗词都表 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思乡的缘由、表达的方式、语言特点是不同的。 【教学流程】 一、相机导入,揭示课题。 师:思乡是一种平凡而又高尚的情怀,她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中。由古至今,从未间断。今天我们再来读三首思乡的诗词。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诗。 二、检查朗读,读通古诗。 三、借助注释和课外搜集的资料自读疏通诗歌大意。 1.学生运用积累的学习方法,自读古诗。画出不懂的问题。 2.同学交流,解决不懂的字词。 3.老师质疑检测:“你从诗句中读懂了作者身在何处呢?”引出两首诗的写作背景,感知古诗大意。 四、朗读品味两首诗,体会诗情,感悟诗境。对比两首诗的异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