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技术药物学复习重点

生物技术药物学复习重点

生物技术药物学复习重点
生物技术药物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1、药物与药物学、药效学及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2、生物技术药物的含义,生物技术药物的主要品种类型,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1、新药的研究开发过程2、生物技术药物临床前研究的过程和内容,生物技术专利的申请与生物新药研制

第三章1、生物技术药物制造过程及质量控制,生物技术药品一般生产过程2、影响生物技术药物的化学稳定性

第四章1、细胞因子的概念,种类与生物活性熟悉:蛋白质类药物降解的主要途径;药用细胞因子2、干扰素的分类;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和作用原理几种干扰素的结构和性质;

第五章1、白介素-2的结构特点,白介素-2的临床应用;白介素-11的生物学活性;2、肿瘤坏死因子的结构与性质,肿瘤坏死因子的临床应用;

第六章1、血细胞生长因子类药物特点;2、促血小板生成素组成与结构特点;集落刺激因子类药物分类,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生物学作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第七章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2、转化生长因子-β;神经生长因子

第八章1、DNA重组技术生产人胰岛素,胰岛素产品,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2、生长激素的生物学效应,重组人生长激素

第九章1、血液代用品,常用抗凝剂2、水蛭素,组织纤溶酶源激活剂

第十章1、尿激酶

第十一章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治疗作用2、DNA疫苗,佐剂技术

第十二章1、基因治疗

1、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细胞生长增殖的可溶性多肽类物质,是导致细胞增殖效应的信息

分子,对多种细胞具有促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等,又称为多肽生长因子(Poly -peptide GF)。

2、胰岛素生长因子(IGF):是生长激素诱导靶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促生长作用的肽类物质,是由两种紧密相关的小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组成。由于他们在结构上与胰岛素原有很高的相似性,故而得名。

3、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生长因子(NGF)是神经营养因子中最早被发现,目前研究

最为透彻的,具有神经元营养和促突起生长双重生物学功能的一种神经细胞生长调节因子,它对中枢及周围神经元的发育、分化、生长、再生和功能特性的表达均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4、半合成人胰岛素:人胰岛素emp,用酶法修饰猪胰岛素制成与人胰岛素序列相同的人源化

胰岛素,猪胰岛素和人胰岛素只差1个氨基酸,即猪胰岛素B30为丙氨酸而人胰岛素为苏氨酸,应用酶法和化学法使猪胰岛素转变为与人的氨基酸序列相同的胰岛素。

5、水蛭素(hirudin):水蛭体内的一种蛋白质,含65个氨基酸残基和3对二硫键,具有高

度特异的抗凝血酶活性,抑制凝血酶结合底物,有抗凝血作用。

6、双特异性抗体(BSAb):是指能同时识别两种抗原的抗体,既能结合靶肿瘤细胞又能结

合高细胞毒性的效应细胞,将效应细胞富集在肿瘤周围,而且可以模拟天然配体的作用,与细胞表面引发分子结合,激活效应细胞,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和裂解。

7、亚单位疫苗(subunit vaccine):指提取或合成细菌、病毒外壳的特殊蛋白结构,即抗原

决定簇制成的疫苗,这类疫苗不是完整的病毒,是病毒的一部分物质,故称亚单位疫苗。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指将基因工程表达的蛋白抗原纯化后制成的疫苗。

8、基因治疗(Gene therapy ):指应用DNA重组技术,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

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9、反义RNA(antisense RNA):指能与靶分子mRNA序列互补的RNA片段,Antisense

RNA可与mRNA配对成双链,也可与引物RNA互补从而抑制翻译和复制过程。通过碱基对氢键的作用与靶mRNA形成双链复合物而影响基因的转录、翻译和加工过程,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

孤儿药:“孤儿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罕见病的药品,由于罕见病患病人群少、市场需求少、研发成本高,很少有制药企业关注其治疗药物的研发,因此这些药被形象地称为“孤儿药”。

黑框警告:黑框警告的制定是基于FDA对收到的上市后不良事件报告的评估;FDA的“黑框警告”的作用:目前常用于医药方面的警告信息,警示人们用药后的风险增加。

31、神经营养素(属于相同基因家族的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素3(NT-3)、神经营养素4/5(NT-4/5)、神经营养素6(NT-6)32、NGF的组成与结构:

α2 βγ2非共价键聚合物,还包括2个锌原子,在酸(pH<5 )、碱(pH>8)或单纯衡释时会被解离。

相对分子质量140000,三个亚基的相对分子质量均约为26000。

α亚基为酸性蛋白质,等电点约4.3,它本身无刺激神经生长作用,但能阻止γ亚基对β亚基的水解,起保护作用。具有胰蛋白酶样活性

β亚基是碱性蛋白,单体含118个氨基酸残基,每个单体内有三对二硫键,相对分子质量为26518,等电点9.3,具有全部NGF的生物活性,故通常的NGF特指其β亚基(βNGF)。基因工程人NGF即是βNGF。βNGF是以非共价键结合的同二聚体。具有促神经生长活性γ亚基具有精氨酸酯肽酶活性,由233个氨基酸组成,其一级结构与丝氨酸蛋白酶相似。γ亚基的作用与NGF的生物活性无关,但能将无活性的β亚基激活,参予NGF前体的加工,pI为5.5 。

锌离子则有稳定亚单位结构的作用;

基因位于1P21-22.3。人的NGF的氨基酸排列与鼠的有90%同源性。

生物学作用:1、神经生理作用:NGF对神经元的存活和生长是必须的,是参与损伤神经再生和功能修复的重要因素。外源性NGF具有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作用。

2、NGF的免疫学作用:NGF能刺激一些免疫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对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调节有重要影响。

3、对生殖系统的作用:NGF水平与雄性激素分泌有关,并能调节雌鼠卵巢发育。

4、对肿瘤细胞的作用

33、半合成人胰岛素的生产方法:猪胰岛素—胰蛋白酶在pH7.5的条件下水解45分钟(控制时间,否则被胰蛋白酶进一步水解)—选择性断开了B链上22位精氨酸与23位甘氨酸之间的肽键——水解产物过葡聚糖G-75凝胶过滤柱——去除8肽的截短的胰岛素+用化学法合成制备与人胰岛素B链C末端八肽序列相同的八肽=半合成人胰岛素制品

34、DNA重组技术生产胰岛素的几种方法:1、A链和B链分别表达法:编码胰岛素A链和B链的核苷序列分别克隆到两个不同的大肠杆菌细胞中,大规模发酵罐中分别培养,纯化后的A链和B链在适宜的氧化条件下共同保温,以促进链间二硫键的形成,最终生成人源化胰岛素(人胰岛素crb)

2、人胰岛素原表达法:通过胰岛素原的cDNA,仿照天然合成途径,编码人胰岛素原的核苷序列克隆到大肠杆菌中,表达产物是胰岛素原,经工具酶切开,除去C-肽得人胰岛素。35、胰岛素的结构特点及其改造方向:1、胰岛素为含51个氨基酸的双链多肽激素,由21

个氨基酸残基的A链和30个氨基酸残基的B链组成,链间由两个二硫键连接成三维螺旋结构,单独的胰岛素的A链或B链都没有生物活性。天然人胰岛素的一级结构与牛胰岛素只差3个氨基酸,即A8和B30人为苏氨酸而牛为丙氨酸,A10人为异亮氨酸,牛为缬氨酸;而猪的胰岛素只是B30位与人不同,人为苏氨酸而猪为丙氨酸。

2、(1)速效改造(2)长效胰岛素-人胰岛素类似物

36、短效胰岛素国际通用的瓶签标志颜色为黄色;中效胰岛素国际通用的瓶签标志颜色为绿色;长效胰岛素通用的瓶签颜色为蓝色;预混胰岛素通用的瓶签标志颜色为棕色。

37、胰岛素其他给药途径的研究:1. NIS泵:模仿血液中胰岛素含量生理变化的方法是使用将胰岛素不断传输给病人的输注系统,开发的有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闭环系统也叫“人工胰岛”。2.胰岛细胞的移植。3.改进传统的注射器:胰岛素注射笔和无针注射器4.胰岛素肺部吸入制剂--------Exubera 5、口服给药、局部给药

38、人生长激素的合成与释放调控:生长激素从垂体中合成和释放,受控于下丘脑神经元所分泌的两种神经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和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GHRIH)。而且,当生长激素直接发挥它的生物活性时,它对身体生长的主要影响就间接地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来调节。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由此形成了一个激素轴。各种激素内环境,如雌激素、睾酮、甲状腺素水平,皆有利于生长激素分泌的正调节,特别是性激素与生长激素间关系密切,青春发育期,两者水平皆高,青春期生长加速是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协同作用的结果。

情绪、睡眠、运动、低血糖、药物等等

↓↓

生长激素释放激素下丘脑

生长激素抑制激素

生长激素促素接受器脑垂体

↓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接受器肝脏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

IGF-1接受器骨头

39、生长激素生物学效应:促进蛋白质合成,调节脂代谢,对糖代谢作用,作用于软骨、骨生长

40、血液制品主要包括:血液,红细胞,血小板凝集素,血浆和血浆蛋白因子,清蛋白,凝集因子(特别是Ⅶa、Ⅷ、Ⅸ和ⅩⅢ因子),血红素球蛋白。

41、输血可能传播的病毒性疾病: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巨细胞病毒(CMV)、苍白密螺旋体、原生疟原虫、克鲁斯氏虫病、人类嗜T细胞病毒Ⅰ和Ⅱ型

42、常用的血液代用品:右旋糖苷1、右旋糖苷40、右旋糖苷60、右旋糖苷70、右旋糖苷110、明胶、白蛋白、载氧血液代用品(血红蛋白和碳氟化物)

43、凝血的三过程:(1)X因子激活(2)凝血酶(II因子)激活(3)纤维蛋白原→溶胶性纤维蛋白→凝胶性纤维蛋白

ΧΧ a

凝血酶原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

44、常用的溶栓药物有哪些,各自的作用特点:链激酶、葡激酶、尿激酶、水蛭素、组织

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是广泛应用的血栓溶解剂。

水蛭素:与凝血酶结合,抑制凝血酶活性,抗栓作用优于肝素,强、久

尿激酶:作用于无活性的纤溶酶原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作用于无活性的纤溶酶原

45、(1)水蛭素:结构特点(46):水蛭素是一类由65-6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其N-端含有6个半胱氨酸残基,三对二硫键,这使水蛭素N-端保持了稳定的构象。

水蛭素分子由2个结构域组成,它们分别与凝血酶分子表面两个不同的表面位点作用。

其N-端结构域与凝血酶的活性位点结合,抑制其催化活力;

而其带负电荷的羧基末端结构域则与凝血酶的阴离子结合外侧位点或称纤维蛋白原识别位点结合,从而抑制凝血酶与纤维蛋白原的相互作用。

抗凝机制:1:1分子直接与凝血酶紧密但非共价键的结合,能对抗凝血酶的所有药理作用。(2)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尿激酶(UK)的作用机制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其作用机制与SK和UK相似,是将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使纤维蛋白裂解,而达到溶栓目的。在纤维蛋白存在下,它激活纤溶酶原的活性大大增加。它的优点是对循环中纤溶酶原的激活作用较SK弱,因此有可能减少出血合并症。

尿激酶:是纤溶酶原激活系统中的一员,此系统由纤溶酶原-纤溶酶、活化物、抑制物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去除沉淀的纤维蛋白。纤溶酶可降解纤维蛋白,使血凝块水解。而纤溶酶是通过活化物、尿激酶激活其前体纤溶酶原而形成的。

47、t-PA的分子结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划分为五个区

F区:Val4~Ser50 指状区(finger domain),与纤维连结蛋白的指状区同源,含纤维蛋白(Fb)结合位点,与肝细胞对t-PA的清除有关。

E区:Ser50~Asp87表皮生长区(EGF),与人的表皮生长因子同源,含肝细胞膜受体结合位点,与t-PA的体内清除有关。去掉该区,t1/2延长。

K1区:Asp87~Gly176 环饼1区(Kringles),与纤溶酶原(Plg)的第五个K区高度同源,Asn117位的糖基化位点,富含甘露糖,介导肝脏内皮细胞对t-PA的清除。

K2区:Gly176~Ser262 环饼2区,含有主要的Fb结合位点,还可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I(PAI-I)结合。

P区:Ile276~Pro527蛋白酶区,是t-PA的活性中心,与其它丝氨酸蛋白酶有同源性。活性位点:His322,Asp374,Ser478;

Lys296~Gly302可与PAI-I结合,抑制t-PA活性。

48、抗体药物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抗体药物有何特点?

第一代抗体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整体水平抗体生成技术

第二代抗体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细胞工程抗体生成技术

第三代抗体基因工程抗体(genetic engineering antibody)基因工程抗体生成技术

49、什么是双特异性抗体?与一般抗体相比有何优势?

双特异性抗体是指能同时识别两种抗原的抗体,一种对应肿瘤相关抗原,另一种为对应效应成分。既能结合靶肿瘤细胞又能结合高细胞毒性的效应细胞,将效应细胞富集在肿瘤周围,而且可以模拟天然配体的作用,与细胞表面引发分子结合,激活效应细胞,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和裂解。

50、何为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有何优缺点?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是指将基因工程表达的蛋白抗原纯化后制成的疫苗。优点:1、产量高2、纯度高3、安全性高4、用于病原体难于培养或有潜在致癌性,或有免疫病理作用的疫苗研究5、其表达系统可以是酵母,也可以是哺乳动物细胞,若无需糖基化的多肽疫苗甚至可在大肠杆菌等原核细胞中表达。缺点:免疫效果较差

51、何为基因治疗?其技术原理是什么?

基因治疗是指应用DNA重组技术,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文库:基因矫正:纠正致病基因中的异常碱基,而正常部分予以保留。

基因置换:指用正常基因通过同源重组技术,原位替换致病基因,使细胞内的DNA 完全恢复正常状态。

基因增补:把正常基因导入体细胞,通过基因的非定点整合使其表达,以补偿缺陷基因的功能,或使原有基因的功能得到增强,但致病基因本身并未除去

基因失活:将特定的反义核酸(反义RNA、反义DNA)和核酶导入细胞,在转录和翻译水平阻断某些基因的异常表达,而实现治疗的目的。

自杀基因:在某些病毒或细菌中的某基因可产生一种酶,它可将原无细胞毒或低毒药物前体转化为细胞毒物质,将细胞本身杀死,此种基因称为“自杀基因”。

免疫治疗:免疫基因治疗是把产生抗病毒或肿瘤免疫力的对应与抗原决定簇基因导入机体细胞,以达到治疗目的。如细胞因子(cytokine)基因的导入和表达等。

耐药治疗:耐药基因治疗是在肿瘤治疗时,为提高机体耐受化疗药物的能力,把产生抗药物毒性的基因导入人体细胞,以使机体耐受更大剂量的化疗。如向骨髓干细胞导入多药抗性基因中的mdr-1。

基本程序:(一)治疗性基因的获得(二)基因载体的选择(三)靶细胞的选择(四)基因转移方法

(五)转导细胞的选择鉴定(六)回输体内)

52、何为反义RNA?其技术原理是什么?

反义RNA指能与靶分子mRNA序列互补的RNA片段,Antisense RNA可与mRNA配对成双链,也可与引物RNA互补从而抑制翻译和复制过程。通过碱基对氢键的作用与靶mRNA 形成双链复合物而影响基因的转录、翻译和加工过程,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

从理论上分析,反义RNA应该属于负调控方式,其作用的环节是转录后mRNA从胞核到胞浆的转移阶段和翻译起始阶段;目前,用于基因治疗的方法主要是受体介导的Antisense RNA 转移技术。

(百度文库:Ⅰ类:这类反义RNA直接作用于其靶mRNA的SD序列和/或编码区,引起翻译的直接抑制(ⅠA类)或与靶mRNA结合后引起该双链RNA分子对RNA酶Ⅲ的敏感性增加,使其降解(ⅠB类)。Ⅱ类:这类反义RNA与mRNA的SD序列的上游非编码区结合,从而抑制靶mRNA的翻译功能。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反义RNA与靶mRNA的上游序列结合后会引起核糖体结合位点区域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因而阻止了核糖体的结合。Ⅲ类:这类反义RNA可直接抑制靶mRNA的转录。)

生物技术制药复习资料 熊宗贵

第二章生物药物概论 一、生物药物生产原料选择的主要原则、生物药物的特性及种类。 主要原则:有效成分含量高,原料新鲜;来源丰富,易得;原料产地较近;杂质含量少;原料成本低;易提取。 特性:(1)药理学特性:治疗的针对性强;药理学活性高;毒副作用小,营养价值高;生理副作用常有发生。 (2)生产、制备中的特殊性:原料中的有效物质含量低;稳定性差;易腐败;注射用药有特殊要求。 (3)检验上的特殊性:要有理化检验指标,与生物活性检验指标。 分类: 按药物化学本质与化学特性分类:(1)氨基酸及基衍生物类(2)多肽与蛋白质类(3)酶与辅酶类(4)核酸及其降解物与衍生物类(5)糖类(6)脂类(7)细胞生长因子类(8)生物制品类(9)小动物制剂(10)动物器官或组织制剂。 按原料来源分类:(1)人体组织(2)动物组织(3)植物组织(4)微生物(5)海洋生物来源的药物。按生理功能与用途分类:(1)治疗药物(2)预防药物(3)诊断药物(4)其她。 二、生物药物提取分离制备方法的工艺过程。在对生物药物进行提取操作时,选择提取试剂需注意的问题。 工艺流程:1、生物药物原料的选择、预处理与保存(保存方法: 冷冻法,-40℃;②有机溶剂脱水法;③防腐剂保鲜,多用于液体)。 2、生物药物的提取:(1)生物组织与细胞破碎:磨切法,压力法,反复冻融法,超声波震荡破碎法,自溶法,酶溶法(2)选择合适的溶剂进行提取(考虑提取剂的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注意温度、变性剂等因素)。 3、生物药物的分离纯化:(1)蛋白质类药物的分离纯化:沉淀法,亲与层析法,疏水层析法(2)核酸类药物的分离纯化:提取法,发酵法(3)糖类:沉淀法,离子交换层析法(4)脂类:沉淀法,吸附层析法,离子交换层析法(5)氨基酸类:沉淀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 试剂的选择:1、对所需要提取的活性成分溶出度较高,对杂质较低。2、不破坏活性成分。3、利于后续预处理。4、对环境影响较小,有利于回收与处理。5、对设备要求不高。6、成本较低。7、最好对人体无害。 第三章基因工程制药 一、基因工程制药的主要工艺过程。 获得目的基因→组建重组质粒→构建基因工程菌(或细胞)→培养工程菌→产物的分离纯化→质量控制→产品检验包装 二、什么就是目的基因?有几种获取方法?用于构建基因工程菌的目的基因应该达到什么要求? 目的基因既就是人们所需要的特定基因,一般也就是接受目的基因的细胞或个体原本没有的基因。 获取方法:(1)直接从生物体中提取总DNA,构建基因文库,从中调用目的基因;(2)以m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互补的DNA片段;(3)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特异性地扩增所需要的目的基因片段(4)化学合成法;⑸逆转录(RT)-PCR法合成cDNA。 基本要求:不含多余干扰成分,纯度高;片段大小适合重组操作;结构、序列正确,达到一定数量。 三、基因工程克隆细胞与表达细胞、克隆载体与表达载体其各自特点。 克隆载体:1、具备复制原点,在宿主细胞内必须能够自主复制。2、有一个或多个用于筛选的

微生物药物学重点(20200615185037)

微生物药物学重点 抗生素的定义(Waksman ,1942):抗生素是微生物在其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抑制它种微生物生长及活动甚至杀灭它种微生物性能的化学物质。 抗生素的一般定义:“抗生素”是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它种生物机能的、是在微生物生命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物。 抗生素与抗菌药物的区别: 1.完全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的磺胺类、氟喹诺酮类和恶唑烷酮类等抗细菌药物,以及像酮康唑类抗真菌药物被称之为抗菌药物,而不属于抗生素的范畴。 2. 而对于像磷霉素和氯霉素这些原来是来源于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但由于结构简单而用化学合成的方法代替微生物发酵法来生产制备的品种,以及像源于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硫霉素,后完全用化学合成方法制备的一系列碳青霉烯类 B -内酰胺抗生素等,通常将其归纳在抗生素的范畴。 微生物药物:由微生物(包括重组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在低 微浓度下具有生理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物。 初级代谢产物与次级代谢产物作为药物的差别 1. 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代谢系统; 2. 初级代谢物和次级代谢物的理化特性有着很大的区别,后者为小分子物质,其分子量小于3000,且化学结构多样性; 3. 次级代谢物对产生它的微生物的作用不明显或没有作用 4. 初级代谢物作为药物使用时尽管也有药理活性作用,但一般往往没有确定的作用靶点且更多的是作为辅助或营养药物,而次级代谢物具有确切的作用靶点和明显的治疗效果。 广义的天然药物强调“来源于各种生物体的化合物” ,可以是初级代谢产物也可以是次级代谢产物;而化学合成药物一般是指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小分子化合物。 天然药物分类 生物制品;生化药物;抗生素;微生物药物;植物药物;中草药;基因工程药物;生物技术药物等 微生物药学研究的内容:微生物药学是药学的一个分支,它与生化药学一起构成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二级学科。微生物药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微生物药物生物合成 的代谢调控、产物的分离纯化、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的研究、产生菌的菌种选育及寻找新微生物药物的方法和途径等。 微生物产生拮抗作用的可能原因 1、营养物质被消耗。 2、培养基的理化性质被改变。

生物技术制药期末复习提纲

生物技术制药期末复习 提纲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生物技术制药复习提纲 生物技术所含的主要技术范畴包含有哪几个工程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核酸工程和生化工程; 基因工程菌在传代过程中的质粒不稳定的现象主要是指哪两种不稳定质粒不稳定分为分裂不稳定性和结构不稳定性 基因工程菌的培养方式有哪几种 分批培养;补料分批培养;连续培养;透析培养和固定化培养; 从生产实际看,动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主要可以分为哪几种 悬浮培养、贴壁培养和贴壁-悬浮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基分为哪三类 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无血清培养基 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所用培养基种类较多,但通常都含有哪几类。 无机盐碳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机氮源维生素 在V区中,决定抗体分子与抗原分子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关键部位称为互补决定区(CDR),而 c 区则决定了Ig分子的异种抗原性。 酶固定法中的包埋法可分为哪两种 网格型微囊型

发酵工业的生产水平取决于哪三个要素 生产菌种、发酵工艺和发酵设备 生物药物广泛应用于医学各领域,按功能用途可分为哪三类 治疗药物、预防药物、诊断药物 基因工程药物制造的主要步骤如何 目的基因的获得;构建DNA重组体;构建工程菌;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产品的检验 酶和细胞的固定化载体主要有哪三类 吸附载体包埋载体交联载体 单克隆抗体制备时对动物的免疫方法分为哪两种 体内免疫法和体外免疫法 生产用动物细胞为原代细胞、二倍体细胞系、转化细胞系以及工程细胞系。 目前工业常用的酶一般是以什么为主要来源 微生物 发酵工程产品开发的关键是筛选到高效菌株,一般优良菌种的选育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自然选育、诱变育种和原生质体融合 .

生物技术制药考试题复习修订稿

生物技术制药考试题复 习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一:选择题 1、酶的主要来源是(C) A、生物体中分离纯化 B、化学合成 C、微生物生产 D、动/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 2、所谓“第三代生物技术”是指 (A) A、海洋生物技术 B、细胞融合技术 C、单克隆技术 D、干细胞技术 3、菌体生长所需能量与菌体有氧代谢所能提供的能量在什么情况下,菌体往往会产生代谢副产物乙酸:(A)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无关 4、促红细胞生长素(EPO)基因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但却不能用大肠杆菌的基因工程菌生产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这是因为:(E) A、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对大肠杆菌有毒性作用? B、人促红细胞生长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极不稳定? C、大肠杆菌内毒素与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特异性结合并使其灭活 D、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对大肠杆菌蛋白水解酶极为敏感 E、大肠杆菌不能使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糖基化 5、目前基因治疗最常用的载体是:(B) A、腺病毒? B、反转录病毒 C、腺相关病毒 D、痘苗病毒 E、疱疹病毒 6、cDNA第一链合成所需的引物是:(D) A、Poly?A B、PolyC C、PolyG D、PolyT E、发夹结构

7、为了减轻工程菌的代谢负荷,提高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采取的措施有:(A) A将宿主细胞生长和外源基因的表达分成两个阶段 B、在宿主细胞快速生长的同时诱导基因表达? C、当宿主细胞快速生长时抑制重组质粒的表达? D、当宿主细胞快速生长时诱导重组质粒的复制 8、基因工程制药在选择基因表达系统时,首先应考虑的是:(A) A、表达产物的功能 B、表达产物的产量C.表达产物的稳定性 D.表达产物分离纯化的难易? 9、疫苗出产前需进行理化鉴定、效力鉴定和(安全性鉴定)。 10、基因工程药物的化学本质属于:(C) A.糖类 B.脂类 C.蛋白质和多肽类 D.氨基酸类 11、用聚二乙醇(PEG)诱导细胞融合时,下列错误的是:(C) A、PEG的相对分子量大,促进融合率高 B、PEG的浓度高,促进融合率高 C、PEG的相对分子量小,促进融合率高 D、PEG的最佳相对分子量为4000 12、以大肠杆菌为目的基因的表达体系,下列正确的是:(C) A、表达产物为糖基化蛋白质 B、表达产物存在的部位是在菌体内 C、容易培养,产物提纯简单 D、表达产物为天然产物? 13、人类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是:(A)

生物技术概论测验考试复习题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是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 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 2、基因组DNA文库:将某一种基因DNA用适当的限制酶切断后,与载体DNA重组,再 全部转化宿主细胞,得到含全部基因组DNA的种群,称为基因组DNA文库。 3、蛋白质工程是指: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在目标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上引入突变,从而改变 目标蛋白的空间结构,最终达到改善其功能的目的。 4、基因工程:在体外将外源基因进行切割并与一定的载体连接,构成重组DNA分子并导入 相应受体细胞,使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表达,使目的基因大量扩增或得到相应基因的表达产物或进行定向改造生物性状。简单概括,就是将外源目的基因与载体重组后再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 5、发酵工程: 是发酵原理与工程学的结合,是研究由生物细胞(包括动植物、 微生物)参与的工艺过程的原理和科学,是研究利用生物材料生产有用物质,服务于人类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6、基因和基因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生物学功能的片段称为基因(gene)。一个生 物体的全部DNA序列称为基因组(genome) 5、载体:把一个有用的目的DNA片段通过重组DNA技术,送进受体细胞中去进行繁殖或表达的工具称为载体。 6、cDNA文库:即由mRNA经过反转录成cDNA,然后来构建文库,构建的文库不包含内 含子。 7、转化:外源DNA导入宿主细胞的过程称之为转化。 8、重叠基因:一个基因序列中,含有另一基因的部分或全部序列。 9、基因组文库:把某种生物基因组的全部遗传信息通过载体贮存在一个受体菌克隆子群体中,这个群体即为这种生物的基因组文库。 10、细胞工程:以生物细胞、组织或器官为研究对象,运用工程学原理,按照预定目标,改变生物性状,生产生物产品,为人类生产或生活服务的科学。 11、.外植体:指用于离体培养的活的植物组织、器官等材料。 12、愈伤组织:在离体培养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分生能力的一团不规则细胞,多在外植体切面上产生。 13、体细胞杂交:(原生质体融合)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不经过有性过程,两种体细胞原生质体相互融合产生杂种的方法。 14、悬浮培养:是将植物游离细胞或细小的细胞团,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方法。 15、原生质体:指除去细胞壁的细胞或是说一个被质膜所包围的裸露细胞。 16、传代:将细胞从一个培养瓶转移到另外一个培养瓶即称为传代或传代培养。 17、原代培养:也称初代培养期。从体内取出组织接种在培养瓶中培养到第一次传代前阶段,一般持续1-4周。 18、细胞系:经过再培养后而形成的具有增殖能力、特性专一、类型均匀的培养细胞。 19、细胞株:将所得到的纯净细胞群,以一定的密度接种在lmm厚的薄层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平板培养,使之形成细胞团,尽可能地使每个细胞团均来自一个单细胞,这种细胞团称为“细胞株”。 20、干细胞: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它可以化成多种功能细胞。

最新生物制药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生物药物广泛应用于医学各领域,按功能用途可分为三类,分别是()、()、() 2、生物技术制药发展历程经历了飞速发展的四个十年,分别是()、()、()、()。 3、生物技术所含的主要技术范畴有()、()、()、()、()、()、()、()和()。 4、下列哪个产品不是用生物技术生产的() A 青霉素 B 淀粉酶 C 乙醇 D 氯化钠 5、我国科学家承担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测序工作 A 10% B 5% C 1% D 7% 6、生物技术 7、生物技术药物 8、生物技术制药 第二章基因工程制药 1、基因工程药物制造的主要步骤是:()、()、()、()、()、()。 2、目的基因获得的主要方法是()、()、()、()。 3、基因表达的微生物宿主细胞分为2大类。第一类为(),目前常用的主要有();第二类 为(),常用的主要有()。 4、基因工程药物的分离纯化一般不应超过5个步骤,包括()、()、()、()和()。 5、在基因工程药物分离纯化过程中,基因重组蛋白的分离比较困难,可用()、()、()、 ()的方法,达到初步分离的目的。 6、人工化学合成DNA新形成的核苷酸链的合成方向是(),合成的DNA 5’末端是(),3’ 末端是()。 7、凝胶过滤法是依赖()来分离蛋白组分 A、分子大小 B、带电状态 C、分子质量 D、解离状态 8、可用于医药目的的蛋白质和多肽药物都是由相应的()合成的 A RNA B 基因 C 氨基酸 D 激素 9、用反转录法获得目的基因,首先必须获得() P13cDNA文库法 A tRNA B cDNA C rRNA D mRNA 10、那一类细菌不属于原核细胞() A 大肠杆菌 B 枯草芽孢杆菌 C 酵母 D 链霉菌 11、基因工程菌的生长代谢与()无关 A 碳源 B RNA聚合酶 C 核糖体 D产物的分子量 12、基因工程菌的高密度发酵过程中,目前普遍采用()作为发酵培养基的碳源 A 葡萄糖 B 蔗糖 C 甘油 D甘露醇 13、下列那种色谱方法是依据分子筛作用来纯化基因工程药物() A 离子交换色谱 B 亲和色谱 C 凝胶色谱 D气相色谱 简答: 1、基因工程制药的概念? 2、什么是载体?载体主要有哪几种? 3、质粒载体的三种构型是什么?质粒载体的性质?用于克隆表达质粒载体的三个要素是 什么? 4、目的基因常用的制备方法有哪四种?这四种方法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生物技术制药考试复习资料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 1. 生物技术制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借助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医药品,称为生物技术制药。 2. 生物技术药物: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他生物新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或核酸类药物,称为生物技术药物。 3. 生物药物:指运用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综合利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和药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 4. 现代生物药物四大类型:⑴应用重组DNA技术制造的基因重组多肽,蛋白质类治疗剂; ⑵基因药物 ⑶来自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天然药物; ⑷合成与部分合成的生物药物。 5. 生物药物功能用途分类:⑴治疗药物,⑵预防药物⑶诊断药物。 6. 生物技术制药的特征:⑴高技术⑵高投入⑶长周期⑷高风险⑸高收益 7. 生物技术在制药中的应用:⑴基因工程制药:①基因工程药物品种的开发、②基因工程疫苗、③基因工程抗体、④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⑤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建立新药的筛选模型、⑥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菌种,产生新的微生物药物、⑦基因工程技术在改进药物生产工艺中的应用、⑧利用转基因动、⑨植物生产蛋白质类药物 ⑵细胞工程制药:①单克隆抗体技术、②动物细胞培养 ⑶酶工程制药 ⑷发酵工程制药 8. 我国生物技术制药现状和发展前景(自己阐述观点)

第二章基因工程制药 1.基因工程生产哪些药:⑴免疫性蛋白,如各种抗原和单克隆抗体。⑵细胞因子,如各种干扰素、白细胞介素、集落刺激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及凝血因子。⑶激素,如胰岛素、生长激素、心钠素⑷酶类,如尿激酶、链激酶、葡激酶、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等。 2.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药品的优点在于: ⑴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大量生产过去难以获得的生理活性蛋白和多肽(如胰岛素、干扰素、细胞因子等),为临床使用建立有效的保障。 ⑵可以提供足够数量的生理活性物质,以便对其生理、生化和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扩大这些物质的应用范围。 ⑶利用基因工程可以发现挖掘更多的内源性生理活性物质。 ⑷内源生理活性物质在作为药物使用时,存在不足之处,可以通过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读起进行改造。 ⑸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获得新型化合物,扩大药物筛选来源。 3. 上游阶段:是研究开发比不可少的基础,主要是分离目的基因、构建工程菌(细胞)。上游阶段的工作主要咋实验室内完成。 4. 下游阶段:是从工程菌(细胞)的大规模培养直到产品的分离纯化、质量控制等。下游阶段是将实验室成果产业化、商品化。 5. 制备基因工程药物的基本过程:获得目的基因→组建重组质粒→构建基因工程菌(或细胞)→培养工程菌→产物分离纯化→除菌过滤→半成品检定→成品检定→包装 6. 宿主菌应该满足以下要求:⑴具有高浓度、高产量、高产率;⑵能利用易得廉价原料; ⑶不致病、不产生内毒素;⑷发热量低,需氧低,适当的发酵温度和细胞形态;⑸容易进行代谢调控;⑹容易进行重组DNA技术;⑺产物容易提取纯化 7. 宿主细胞分为两大类:⑴原核细胞: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芽孢杆菌、链霉菌等;⑵真核细胞:酵母、丝状真菌 8. 表达载体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特点): ⑴载体能够独立地复制 ⑵应具有灵活的克隆位点和方便的筛选标记,以利于外源基因的克隆、鉴定和筛选。而且克隆位点应位于启动子序列后,以使克隆的外源基因得以表达。 ⑶应具有很强的启动子,能为大肠杆菌的RNA聚合酶所识别。 ⑷应具有阻遏子,使启动子收到控制,只有当诱导时候才能进行转录。 ⑸应具有很强的终止子,以便使RNA聚合酶集中力量转录克隆的外源基因,而不转录其他无关的基因,同时很强的终止子所产生的mRNA较为稳定。 ⑹所产生的mRNA必须具有反义的起始信号,即起始密码AUG和SD序列,以便转录后能顺利翻译。 ⒐密码子的偏爱性:在基因组中把使用频率高的同义密码子称为主密码子或偏爱密码子。此现象被称为密码子偏爱性 ⒑融合蛋白:由一条短的原核多肽和真核蛋白结合在一起的,称为融合蛋白。 ⒒酵母的复制序列的几种不同载体:⑴YEp类(酵母附加体质粒) ⑵YRp类(酵母复制型质粒) ⑶YCp类(酵母着丝粒质粒) ⑷Yip类(酵母整合型质粒) ⒓基因工程菌的不稳定性:基因工程菌在传代过程中经常出现质粒不稳定的现象,质粒不稳定分为分裂不稳定和结构不稳定。

生物药物知识点总结

生物药物: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或其成分,综合应用生物学与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物理化学与工程学和药学的原理与方法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保健的制品。 生化药物:运用生物化学理论方法和技术从生物资源制取的生物活性物质,通常是aa 蛋白、多肽、核酸或核苷酸类、酶及辅酶、维生素、激素等。 生物制品: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剂 天然生化药物:以人体组织、动物、植物、微生物和海洋生物为原料,应用生物化学的原理、方法与生物分离工程技术加工制造的一大类天然生物药物。 基因药物:以基因物质为基础,研究而成的基因治疗剂、基因疫苗、反义药物、干扰核酸和核酶等。 冷冻干燥:是在低温、低压条件下,利用水的升华性能而进行的一种干燥方法。 自然选育:是指利用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自发突变的原理,通过分离、筛选排除衰变型菌落,选择维持原有生产水平的菌株。 转导:为了提高转移效率,重组的γ+噬菌体DNA或重组的黏粒DNA必须包装成完整的噬菌体颗粒,通过温和噬菌体颗粒的释放和感染将重组DNA转移至宿主内。 转染:入噬菌体载体所构建的重组DNA分子可以直接感染进入E.coil寄主细胞内的过程 反萃取:是将萃取液与反萃取剂(含无机酸或碱的水溶液,有时也可以是水)相接触,使某种被萃入有机相的溶质转入水相,可把这种过程看作萃取的逆过程 萃取因素:也称萃取比,其定义为被萃取溶质进入萃取相的总量与该溶质在萃余相中总量之比,通常以E表示。 萃取率:生产上常用萃取率来表示一种萃取剂对某种溶质的萃取能力,计算萃取效果。反胶束:也称反胶团或反微团,是表面活性剂分散在连续的有机相中自发形成的纳米尺度的一种聚集体。 盐析法:是利用各种生物分子在浓盐溶液中溶解度的差异,通过向溶液中引入一定数量的中性盐,使目的物或杂蛋白以沉淀析出,达到纯化目的的方法。 基因工程疫苗:利用DNA重组技术克隆并表达保护性抗原基因,用表达的抗原产物或重组体本身制成的疫苗。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细胞融合:两个或多个细胞相互接触后,其细胞膜发生分子重排,导致细胞合并、染色体等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P55 2、干细胞:动物胚胎及某些器官中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是重建、修复病损或衰老组织、器官功能的理想种子细胞。P81 3、原生质体: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P60 4、目的基因:在基因工程设计和操作中,被用于基因重组、改变受体细胞性状和获得预期表达产物的基因。P37 5、固定化酶技术:将酶素服在特殊的相上,让它既保持酶的特有活性,又能长期稳定反复使用,同时又可以实现生产工艺的连续化和自动化。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载体结合法、共价交联法和包埋法。P126 6、工程菌: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外源基因得到高效表达的菌类细胞株系一般称为“工程菌”。P114 7、转化:通过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方法使外源裸露DNA进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内稳定维持和表达的过程。P43 8、胚胎分割;借助显微操作技术或徒手操作方法切割早期胚胎成二、四等多等份再移植给受体母畜,从而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生物学新技术。173 9、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中特殊核苷酸序列,并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使每条链一定位点上的磷酸二脂键断开,产生具有5’-磷酸基(-P)和3’-羧酸(-OH)的DNA片段的内切脱氧核糖核酸酶。P21 10、SCP :单细胞蛋白,生产蛋白质的生物大都是单细胞或丝状微生物个体,而不是多细胞复杂结构的生物。P184 11、外植体:即能被诱发产生无性增殖系的器官或组织切段。P56 12、生物传感器:用生物活性物质做敏感器件,配以适当的换能器所构成的分析工具。P136 13、基因芯片:利用反相杂交原理,使用固定化的的探针阵列样品杂交,通过荧光扫描和计算机分析,获得样品中大量基因及表达信息的一种高通量生物信息分析技术。又称为DNA芯片P49 14、脱毒植物:用脱毒剂除去寄生病毒的植物。P68 15、植物次级代谢产物:许多植物在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染后,产生并大量积累次生代谢产物,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植物次生代谢途径是高度分支的途径,这些途径在植物体内或细胞中并不全部开放,而是定位于某一器官、组织、细胞或细胞器中并受到独立的调控。 16、基因治疗:指将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P240 17、生物能源: 18、单克隆抗体: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在体外大量培养融合细胞,由融合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优点:特异性强、成分均一、灵敏度高、产量大和容易标准化生产。)P226 19、RNA反义技术:天然存在的或人工合成的一类RAN分子,它不能编码蛋白质,但它的核苷酸顺序与某种mRNA可互补配对,所以这种反义RNA可与mRNA结合配对从而干扰mRNA的翻译,使相应的基因不能表达。P243 20、HGP:人类基因组计划,旨在为30多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精确测序,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P245 二、基础知识 1、基因工程研究的理论依据是什么?P12 ①不同基因具有相同的物质基础;②基因是可以切割的;③基因是可以转移的;④多肽与基因之间存在对应关系;⑤遗传密码是通用的;⑥基因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微生物药物学重点

微生物药物学重点 抗生素得定义(Waksman,1942):抗生素就是微生物在其代谢过程中所产生得、具有抑制它种微生物生长及活动甚至杀灭它种微生物性能得化学物质。 抗生素得一般定义:“抗生素"就是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它种生物机能得、就是在微生物生命过程中产生得具有生物活性得次级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物。 抗生素与抗菌药物得区别:1。完全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得磺胺类、氟喹诺酮类与恶唑烷酮类等抗细菌药物,以及像酮康唑类抗真菌药物被称之为抗菌药物,而不属于抗生素得范畴。 2。而对于像磷霉素与氯霉素这些原来就是来源于微生物得次级代谢产物,但由于结构简单而用化学合成得方法代替微生物发酵法来生产制备得品种,以及像源于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硫霉素,后完全用化学合成方法制备得一系列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抗生素等,通常将其归纳在抗生素得范畴。 微生物药物:由微生物(包括重组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得、在低微浓度下具有生理活性得次级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物。 初级代谢产物与次级代谢产物作为药物得差别 1。初级代谢与次级代谢就是完全不同得两个代谢系统; 2、初级代谢物与次级代谢物得理化特性有着很大得区别,后者为小分子物质,其分子量小于3000,且化学结构多样性; 3.次级代谢物对产生它得微生物得作用不明显或没有作用 4。初级代谢物作为药物使用时尽管也有药理活性作用,但一般往往没有确定得作用靶点且更多得就是作为辅助或营养药物,而次级代谢物具有确切得作用靶点与明显得治疗效果。 广义得天然药物强调“来源于各种生物体得化合物”,可以就是初级代谢产物也可以就是次级代谢产物;而化学合成药物一般就是指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得小分子化合物。 天然药物分类 生物制品;生化药物;抗生素;微生物药物;植物药物;中草药;基因工程药物;生物技术药物等 微生物药学研究得内容:微生物药学就是药学得一个分支,它与生化药学一起构成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代换系:是指受体材料的染色体被外源染色体取代后形成的个体。 2.基因工程:是根据预先设计要求,借助实验室技术,将某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体中,使后者定向获得新的遗传性状或者生产某种产品。 3.遗传标记:是指可遗传的、特定的、易于识别的生物体特性。 4.细胞全能性:是指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具有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离体细胞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 5.不对称杂交:在原生质体融合前,利用X 射线等处理其中的一个亲本,使其核基因组失活,然后用这种失活的原生质体与正常或者经过化学处理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这种原生体融合方式叫不对称杂交。 6.异附加系:是指添加了外源染色体的个体。 7.遗传工程:是根据预先设计要求,借助实验技术,将某种生物的基因或者基因组转移到另一个体中, 使后者定向获得新的遗传性状或者生产某种产品。 8.细胞学标记:是指某个体或者物种特有的染色体数目、核型、带型特性。 9.外植体:是指从特定生物体上切取下来、用于组织培养的离体材料。 10.不对称杂种:在不对称杂交交时,供体原生质体只给受体原生质体提供其基因组中的少量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并与受体原生质体的完整基因组染色体共存。这种不对称杂交所产生的融合细胞,叫不对称杂种。 11.共抑制:当受体被导入一个与受体内某基因同源的基因时,导入的基因及受体中与外源同源的基因的表达都可能减弱的现象。 12.遗传累赘:当一条载有目的基因的外源染色体导入受体后,受体往往表现出供体亲本的某些不良特性的现象。 13. 愈伤组织:是指在培养或自然条件下植物细胞经脱分化不断增值形成的由薄壁细胞组成的不定组织。 14.染色体组:维持某一物种生命活动所需的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也是该物种发生数目变异时所所需的最低数的一套染色体。 15.原生质体:是指去掉纤维素外壁的具有生活力的裸露细胞。 二、简答题 1. 请你说明互补选择(杂种体细胞选择方法)的原理。 互补选择法是利用天然或者人工诱发的营养缺陷型及抗性突变细胞对异核体进行选择。以烟草双突变体杂种体细胞选择为例,该双突变体(硝酸还原酶缺陷突变、链霉素抗性突变)在含有还原态氮和链霉素的培养基上能正常生长。如果利用这个双突变体的原生质体与另一无选择性标记的亲本原生质体融合,融合产物置于加有链霉素、但不加还原态氮的培养基上。双突变体的同核体由于缺乏硝酸还原酶不能正常生长;另一亲本的同核体由于不抗链霉素,也不能生长;只有同时含有双方遗传物质的异核体才能正常生长,从而可达到筛选异核体的目的。 2. 请你用一简单的示图说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原理。 3. 请你简要说明,目前基因工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整理

第三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一、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 ⑴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灭菌比消毒要求高,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 生物。 ⑵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用以消毒的药品称为消毒 剂。⑶抑菌:抑制体内或体外细菌的生长繁殖。常用的抑菌剂为各种抗生素。⑷防腐: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⑸无菌:不存在活菌,多是灭菌的结果。⑹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⑺清洁:是指通过除去尘埃和一切污秽以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 二、热力灭菌法原理: ⑴干热灭菌法:通过脱水、干燥和大分子变性。一般细菌繁殖体在干燥状态下,80-100℃经1小时可被杀死,芽 胞则需要更高温度才能被杀死。包括:焚烧、烧灼、干烤、红外线。 ⑵湿热灭菌法:最常用,在相同温度下湿热灭菌法比干热灭菌法效果更好,因为:①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 固变性;②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③湿热的蒸汽有潜热效应存在。包括:巴氏消毒法(加热至61.1-62.8℃30分钟,71.7℃经15-30秒)、煮沸法、流动蒸汽消毒法、间歇蒸汽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压力103.4KPa (1.05Kg/cm2)、温度121.3 ℃、时间—15-20min;效果:杀灭包括芽孢在内所有微生物;应用:所有耐高温、高压、耐湿的物品)。 三、辐射杀菌法紫外线 原理:波长200-300n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其中260~266nm波长UV与DNA吸收光谱一致。其主要作用于DNA,使一条DNA链上相邻的两个胸腺嘧啶共价结合形成二聚体,干扰DNA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变异和死亡,并可杀灭病毒。特点:穿透力较弱。应用:物体表面及空气消毒 四、滤过除菌法 用物理阻留的方法除去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 真菌。特点:只能除去细菌,真菌, 不能除去病毒、支原体、L型细菌。应用:用于一些不耐高温灭菌的血清、毒素、抗生素,以及空气的除菌。 五、口腔黏膜消毒可用3%过氧化氢;冲洗阴道、膀胱、尿道等可用0.1%~0.5%氯已定或1g/L高锰酸钾。 六、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一、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三级、四级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第四章噬菌体 一、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基本特点★个体微小,可以通过细菌滤器;★无细 胞结构,主要由衣壳(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只能在活的微生物细胞内复制增殖,是一种专性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噬菌体分布极广。 二、噬菌体感染细菌有两种结果: ①毒性噬菌体: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建立溶菌周期。②温和噬菌 体:噬菌体基因与宿主染色体整合,成为前噬菌体,细菌变成溶原性菌,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噬菌体DNA能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建立溶原性状态。 三、溶原性细菌温和噬菌体的基因组能与宿主菌基因组整合,并随细菌分裂传至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不引起细菌裂 解。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前噬菌体。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第五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一、细菌变异的类型:表型变异与基因型变异。 二、细菌变异的机理:?突变的概念,规律及分子基础。遗传性变异是细菌DNA的结构发生了改变而引起的,改变了 的性状能相对稳定地遗传给子代。 三、基因转移:外源性的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进入某受体菌细胞内的过程。 基因重组:转移的基因与受体菌DNA整合在一起,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某些特性。 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方式: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原生质体融合。 四、转化:是供体菌裂解释放的DNA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DNA转入到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供菌的部分遗传性状。根据转导基因片段的范围,可将转导分为两类: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 溶原性转换是指温和噬菌体感染宿主菌后,以前噬菌体形式与细菌基因组整合,成为溶原性细菌,从而获得由噬

生物技术制药复习资料

《生物技术制药》复习资料(Biotech nological Pharmaceutics ) 第一章绪论 一、概述 1.概念:生物药物(生物制药)是泛指包括生物制品在内的生物体的初级和次级代谢产物或生物体的某一组成部分,甚至整个生物体用作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医药品。|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借助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医药品,叫做生物技术制药。 2.技术范畴: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化工程以及后来衍生出来的第二代、第三代的蛋白质工程、抗体工程、糖链工程和海洋生物技术等。 3.相关学科:有生物学(含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化学、工程学(化学工程、电子工程等)、医学、药学、农学等。但从基础学科来讲,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是其主要的学科。 4.应用范围:(1)医药;(2)农业;(3)食品;(4)工业;(5)环境净化;(6)能源。 二、生物技术的发展简史 1.传统生物技术阶段 主要产品:乳酸、酒精、丙酮、丁酸、柠檬酸、淀粉酶。 生产的特点:过程简单,大多属兼气发酵或表面培养,生产设备要求不高,产品化学结构简单,属初级代谢产物。 2.近代生物技术阶段 主要产品:抗生素、维生素、甾体、氨基酸;食品工业的工业酶制剂、食用氨基酸、酵母、啤酒;化工业的酒精、丙酮、丁醇、沼气;农林业的农药;环境保护业的生物治理污染。生物技术的特点:(1)产品类型多,初级(氨基酸、酶、有机酸)、次级(抗生素)、生物转化(甾体);(2)生物技术要求高, 纯种、无菌、通气,产品质量要求也高;(3)生产设备规模大;(4)技术发展速度快。 3.现代生物技术 主要产品:胰岛素、干扰素、生长激素等。 生物技术的内容包括:(1)重组DNA技术及其它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2)细胞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细胞工程);(3)酶或细胞的固定化技术(酶工程);(4)植物脱毒和快速繁殖技术;(5)动物细胞大量培养技术;(6)动物胚胎工程技术;(7)现代发酵技术;(8)现代生物反应工程和分离工程技术;(9)蛋白质工程技术;(10)海洋生物技术。 三、医药生物技术的新进展 1.基础研究不断深入

(完整word版)生物技术导论期末考试卷

题目类型:名词、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技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2.目的基因:基因工程研究开发的可满足人们特殊需要的基因产物,统称目的基 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能识别双链DNA中的特殊核苷酸序列,并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使每条链特定位点上的磷酸二酯键断裂,产生具有3’-OH和5’-P基团的DNA片段的一类内切酶。 4.质粒:是附加到细胞中的非细胞的染色体或核区DNA原有的能够自主复制的较小的DNA分子 5.细胞株:通过选择法或克隆形成法从原代培养物或细胞系中获得具有特殊性质或标志物的培养物称为细胞株 6.受体细胞:能摄取外源DNA并使其稳定维持的细胞;有一定应用价值和理论研究价值又称为宿主细胞或寄主细胞。 7.细胞培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在体外无菌条件下的保存和生长 8.细胞固定化:固定化细胞是指固定在水不溶性载体上,在一定的空间范围进行生命活动(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等)的细胞。 9.初级代谢产物:菌体对数生长期的产物 10.发酵工程: 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 二、填空题 1.在PCR反应体系中包括五种主要成分,分别是引物、DNA聚合酶、dNTP、模板DNA、Mg2+ 2.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主要有三大类,分别是构建(基因文库)和(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或者通过(人工合成)获得目的基因。 3.酶的固定化方法主要有三大类:载体结合法(1)物理吸附法(2)螯合法(3)结合法),共价交联法,包埋法 4.改变酶特性的方法有两类,其中(分子修饰法)法主要改变天然酶的(结构),通过对主链的(剪接切割)和侧链的(化学修饰)对酶进行改造。而(生物工程法)法则是改造酶分子(基因)。 5.植物组织培养主要分五个步骤,分别是获取外植体. 无菌接种. 诱导愈伤组织 的形成. 试管苗的形成, 扩大培养 6.菌种的优劣是影响产酶发酵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发酵条件对菌种产酶也有很大的影响,发酵条件一般包括培养基组成、温度、溶氧浓度、酸碱度 7. 通常酶的固定化方法有载体结合法(物理吸附法,螯合法,结合法),共价交联法,包埋法。

(完整版)生物技术制药考试题复习

一:选择题 1、酶的主要来源是( C) A、生物体中分离纯化 B、化学合成 C、微生物生产 D、动/ 植物细胞与 组织培养 2、所谓“第三代生物技术”是指(A) A、海洋生物技术 B、细胞融合技术 C、单克隆技术 D、干细胞技术 3、菌体生长所需能量与菌体有氧代谢所能提供的能量在什么情况下,菌体往往会产生代谢副产物乙酸:(A)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无关 4、促红细胞生长素( EPO)基因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但却不能用大肠杆菌的基因工程菌生产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这是因为:( E) A、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对大肠杆菌有毒性作用 B、人促红细胞生长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极不稳定 C、大肠杆菌内毒素与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特异性结合并使其灭活 D、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对大肠杆菌蛋白水解酶极为敏感 E、大肠杆菌不能使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糖基化 5、目前基因治疗最常用的载体是:(B) A、腺病毒 B、反转录病毒 C、腺相关病毒 D、痘苗病毒 E、疱疹病毒 6、cDNA第一链合成所需的引物是:( D) A、Poly A B、Poly C C、Poly G D、Poly T E、发夹结构 7、为了减轻工程菌的代谢负荷,提高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采取的措施有:(A) A将宿主细胞生长和外源基因的表达分成两个阶段 B、在宿主细胞快速生长的同时诱导基因表达 C、当宿主细胞快速生长时抑制重组质粒的表达 D、当宿主细胞快速生长时诱导重组质粒的复制 8、基因工程制药在选择基因表达系统时,首先应考虑的是:(A) A、表达产 物的功能B、表达产物的产量 C.表达产物的稳定性 D.表达产物分离纯化的难易 9、疫苗出产前需进行理化鉴定、效力鉴定和(安全性鉴定)。 10、基因工程药物的化学本质属于:(C) A. 糖类 B.脂类 C.蛋白质和多肽类 D.氨基酸类 11、用聚二乙醇( PEG)诱导细胞融合时,下列错误的是:(C) A、PEG的相 对分子量大,促进融合率高B、PEG的浓度高,促进融合率高C、PEG 的相对分子量小,促进融合率高D、PEG的最佳相对分子量为 4000 12、以大肠杆菌为目的基因的表达体系,下列正确的是:(C) A、表达产物 为糖基化蛋白质B、表达产物存在的部位是在菌体内 C、容易培养,产物提纯简单 D 、表达产物为天然产物 13、人类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是:(A) A、人胰岛素 B、重组链激酶 C、促红细胞生成素 D、乙型肝炎疫苗 14、下列不属于加工改造后的抗体是:(C) A、人-鼠嵌合抗体 B、单链抗体C 、鼠源性单克隆抗体D、单域抗体 15、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中,不正确的是:(D)

生物技术制药期末复习提纲

生物技术制药期末复习提 纲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生物技术制药复习提纲 生物技术所含的主要技术范畴包含有哪几个工程?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核酸工程和生化工程; 基因工程菌在传代过程中的质粒不稳定的现象主要是指哪两种不稳定? 质粒不稳定分为分裂不稳定性和结构不稳定性 基因工程菌的培养方式有哪几种? 分批培养;补料分批培养;连续培养;透析培养和固定化培养; 从生产实际看,动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主要可以分为哪几种? 悬浮培养、贴壁培养和贴壁-悬浮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基分为哪三类? 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无血清培养基 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所用培养基种类较多,但通常都含有哪几类。 无机盐碳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机氮源维生素 在V区中,决定抗体分子与抗原分子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关键部位称为互补决定区(CDR),而 c 区则决定了Ig分子的异种抗原性。 酶固定法中的包埋法可分为哪两种? 网格型微囊型 发酵工业的生产水平取决于哪三个要素? 生产菌种、发酵工艺和发酵设备 生物药物广泛应用于医学各领域,按功能用途可分为哪三类? 治疗药物、预防药物、诊断药物

基因工程药物制造的主要步骤如何? 目的基因的获得;构建DNA重组体;构建工程菌;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产品的检验 酶和细胞的固定化载体主要有哪三类 吸附载体包埋载体交联载体 单克隆抗体制备时对动物的免疫方法分为哪两种? 体内免疫法和体外免疫法 生产用动物细胞为原代细胞、二倍体细胞系、转化细胞系以及工程细胞系。 目前工业常用的酶一般是以什么为主要来源? 微生物 发酵工程产品开发的关键是筛选到高效菌株,一般优良菌种的选育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自然选育、诱变育种和原生质体融合 . 在制备大量微生物菌体或其代谢产物时,可采用不同的发酵方式。微生物的发酵方式有哪几种? 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连续发酵 目的基因的获得方法有哪几种用反转录法获得目的基因,首先必须获得什么cDNA法获得目的基因的优点是什么将构建好载体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反转录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和化学合成法 目的基因的mRNA 获得的目的基因编码序列无内含子,目的基因的筛选较容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