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脊髓损伤的系统康复与并发症处理

脊髓损伤的系统康复与并发症处理

脊髓损伤的系统康复与并发症处理
脊髓损伤的系统康复与并发症处理

“好医生”继教课程十六:

脊髓损伤的系统康复与并发症处理项目简介:学习目标:

教师简介:

导读:

内容概括:

流行病学:

损伤机制:

儿童脊柱生理解剖特点:

儿童脊髓生理解剖特点:

病因:

儿童脊髓损伤临床特征:

儿童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康复计划的制定:

神经学查体:

康复评定:

物理治疗(P T)

作业治疗(OT)

中医针灸:

理疗:

文体:

其他治疗:

膀胱管理:

儿童脊髓损伤的康复辅助器具:

辅助器具(轮椅、脊柱矫形器、下肢矫形器、助行器)的应用轮椅处方:

轮椅姿势:

儿童轮椅特点:

脊柱矫形器的功能:

颈椎矫形器:

胸椎矫形器:

软性脊柱矫形器:

步行矫形器行站立/步行训练的意义:

HKAFO矫形器:

KAFO矫形器:AFO矫形器:

交替迈步矫形器:

助行架:

助行架高度测量:

腋拐:

腋拐高度测量:

肘拐:

儿童脊髓损伤康复的特点:儿童脊髓损伤康复的要点:

教师简介:

导读:

脊髓损伤原因:

学习目标:

体位性低血压:

发生机理:

处理方法:

自主神经反射异常:

发生机理:

1.

2.

3.

处理方法:

呼吸系统并发症:

制动性高钙血症:

异位骨化:

临床表现:

血栓性疾病:

预防:

诊断:

治疗:

压疮:

预防:

治疗措施:

胃肠道并发症:

痉挛:

其他治疗:

脊髓损伤后期并发症:脊髓损伤后的疼痛

治疗方法:

外伤后脊髓空洞:

临床表现:

诊断和治疗:

教师简介:

导读:

学习目标:

内容概况:

方法一:

医院心肺复苏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心肺复苏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心肺复苏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规范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又称徒手或初步心肺复苏,简称CPR,指专业或非专业人员不用任何设备保证气道通畅,支持呼吸和循环,维持患者脑、心和其他组织的供氧,维持生命。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包括:胸外心脏按压(C)、开放气道(A)、人工呼吸(B)。 【并发症】胸骨骨折、肋骨骨折 【发生原因】 用力过猛、过大、按压位置过高、压力不均匀或偏向一侧。 【临床表现】 患者清醒后主诉胸骨局部疼痛或经检查证实按压部位有新发生的骨折灶。 【预防及处理】 1.按压位置准确: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界的胸骨下部,剑突上两横指。 2. 按压姿势准确: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

双手,保证每次按压方向与胸骨垂直。 3. 按压力度正确:成人按压幅度 4~5cm,儿童按压幅度 2.5~4cm,婴儿按压幅度 1.3~2.5cm。 4. 按压方法正确:每次按压后,胸廓需回复到原来位置,双手位置固定不能离开胸壁。 【并发症】胃区过度胀气、吸入性肺炎 【发生原因】 气道不畅、吹起力量过大。 【临床表现】 下腹部胃区隆起,患者复苏时从口腔溢出胃内容物,相关检查提示有肺炎。 【预防及处理】 1. CPR 前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2. 使用呼吸囊或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避免过度通气(送气使胸廓抬起即可)。 3. CPR 过程中注意观察胃区有无隆起。 4. 发生返流时将头偏向一侧,院内实施时备好吸引用物。

心肺复苏并发症

CPR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并发症1:胸骨骨折、肋骨骨折、胸骨分离(多见于成人) 预防与处理: 1.按压位置准确: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界的胸骨下部,剑突上两横指。2.按压姿势准确: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保证每次按压方向与胸骨垂直。 3.按压力度正确:成人按压幅度4—5cm,儿童按压幅度2.5—4cm,婴儿按压幅度1.3—2.5cm。 4.按压方法正确:每次按压后,胸廓需回复到原来位置,双手位置固定不能离开胸壁。 并发症2:胃区过度胀气、吸入性肺炎(多见于儿童) 预防与处理: 1.CPR前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2.使用呼吸囊或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避免过度通气(送气使胸廓抬起即可)。3.CPR过程中注意观察胃区有无隆起。 4.发生返流时将头偏向一侧,院内实施时备好吸引用物。 并发症3:肺挫伤、血气胸(多见于成人) 预防与处理: 1.明确按压位置,力度及方法是否准确(具体同上)。 2.及时清理呼吸道保证送气通畅。 3.紧急针头穿刺排气:选用粗针头在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或腋中线第4—5肋间于下一肋的上缘进针进行穿刺减压。 4.大量血胸时成人在患侧腋中线第4—5肋间置入胸腔引流管,儿童可选择腋前线第4—5肋间。 5.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及血压情况,必要时提高给氧浓度,建立多路静脉通路,备血,紧急情况下可进行自体输血。 并发症4:高位截瘫 预防与处理:

1.未明确有无颈椎损伤的病人使用托下颏法开放气道。 2.恢复心跳后及时使用颈托固定。 并发症5:脂肪栓塞 预防与处理: 1.对骨折患者进行确实稳妥的固定,减少断端对组织的再损伤,以减少脂肪栓子的来源。 2.积极抗休克治疗,补充有效血容量。 3.对症治疗,预防感染,提高血液乳化脂肪的能力(早期使用抑肽酶、白蛋白、高渗葡萄糖等)。 4.在有效的呼吸支持治疗下血氧分压仍不能维持在8kPa(60mmHg)以上时,可用激素一般采用大剂量氢化考的松。 并发症6:心脏破裂(左室多见)、心室乳头肌断裂、三尖瓣反流(多见于老年女性) 预防与处理: 1.按压时位置准确,力度适合使胸廓下陷1/2—1/3。 2.患有急性心梗或有陈旧性心梗病人梗死区的纤维化和瘢痕修复不完善,最易产生心脏破裂。 3.心梗病人早期尽量避免使用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和糖皮质激素。 4.心包腔穿刺减压缓解。 5.输血补液。 6.必要时施行瓣膜成形术或瓣膜替换术。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案以及康复进展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案以及康复进展 发表时间:2019-08-22T16:19:31.930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8月15期作者:刘晶 [导读] 治疗脊髓损伤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在脊髓的再生、移植、基因治疗等方面。 刘晶(天津体育学院天津 301617) 摘要:脊髓损伤是世界医学的难题之一,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目前脊髓损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脊髓损伤后继发性病理损伤的预防和逆转;脊髓损伤后受损部位结构完整的神经功能的恢复;脊髓的再生或脊髓移植。 关键词:脊髓损伤;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8-131-01 现在,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外伤及运动性损伤的增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 呈增加的趋势,且SCI 患者多为青壮年, 这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沉重的打击,极大的危害着人类健康。由于SCI后的特殊性神经功能障碍,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一直持悲观态度,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对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脊髓损伤的治疗与康复有了较大的进展。 最新脊髓损伤康复治疗方法:外科手术治疗SCI。实验研究表明:损伤后6~8小时之内手术恢复的机会较大,椎管狭窄压迫脊髓神经是阻碍神经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因素。早期手术解除压迫,同时对骨折进行复位固定,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为脊髓损伤的修复及康复创造最有力条件。 手术方法主要包括前路、后路手术。前路手术是近年来新的进展,它的优点在于能直视下直接切除压迫物,充分进行椎管减压,并同时进行复位固定和融合。用自体骨、异体骨或人工椎间融合器械在椎体间支撑植骨融合,恢复椎体高度并使融合区获得稳定,为SCI恢复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现在前路内固定器械较多如 Z-plate 、TSRH 、ORION、APOFIX器械等。但前路并发症较多,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并由经验丰富的骨科医师来操作。后路手术操作较容易,对椎管前方的压迫小于50%的胸腰椎骨折,通过后路手术撑开椎间隙,可使骨折块达到满意的间接复位。椎管后方咬除椎弓根可获得椎管后外侧减压,或行椎体次全切除获得半环状或环状减压。传统手术通过椎板切除完成椎管减压。但椎板切除后脊柱稳定性受到破坏,因为脊柱的前、中柱已受到破坏,再将后柱破坏,使术后脊柱后凸畸形加重, 目前后路手术器械非常完善,短节段的钉棒系统,固定节段短,可达到三维复位与固定,对脊柱的影响较小,必要时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恢复脊柱的稳定性,但后路手术创伤较大、出血多,且未解除来自椎管前方的直接压迫。所以若椎管前方压迫超过50 %或有游离骨块,应考虑前路手术。 脊髓损伤后脊髓出血、水肿、受压,手术减压可以改善脊髓的血循环,防止脊髓变性,保留残余的脊髓功能。马尾神经损伤后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残存神经根,可部分改变下肢的运动感觉及排尿便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已为临床医师所接受。 康复工程技术的介入,大大的提高了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效果,并提高了生活质量,比如:截瘫步行矫形器,可帮助截瘫患者独立行走;减重步行训练装置可增强不全性截瘫患者的步行能力,提高训练效果;环境控制系统及护理机器人可极大的帮助四肢瘫患者生活自理。综合应用各种康复手段综合采用各种康复措施为脊髓损伤患者服务,加强临床应用的研究,提高患者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更大程度的回归家庭和社会。 小结 总而言之,治疗脊髓损伤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在脊髓的再生、移植、基因治疗等方面。但总的来讲,还需基础与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屈平义. 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治疗及预后效果探讨[J]. 当代医学, 2016, (4): 94-94. [2]Jiang WY, Ma WH, Gu YJ, et al. [French door segmented laminectomy decompression for severe cervical 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complicated with spinal cord injury[J]. Zhongguo Gu Shang, 2017, 30(9): 844-848. [3]曾周景, 叶建华, 唐桂阳, 等.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Ⅳ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9, 11(4): 384-385. [4]何正兵. 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28): 145-147. [5]Yang F, Tan MS, Yi P, et al. [Clinical study on spinal cord decompression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J]. Zhongguo Gu Shang, 2018, 31(1): 30-36.

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一、疼痛绝大部分脊髓损伤患者在损伤平面以下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异常,部分感觉异常可以表现为疼痛,公认的统计是:1/3~1/2脊髓损伤患者有疼痛,其中10%~20%达到严重程度并影响日常生活,5%最严重者需要手术治疗。临床多数情况下医生们称之为“中枢性疼痛”,有的将截瘫以下部分的疼痛称之为“幻痛”。预防性措施:感染、褥疮、痉挛、膀胱和肠道问题、急剧温度变化、吸烟、情绪波动等因素都可诱发疼痛,所以应积极避免或处理这些因素。保持良好的营养及卫生状态,正确地处理骨折和软组织损伤、适当的关节活动,以及正确的体位,都有助于避免疼痛的发生或治疗。适当的运动可以预防肩袖损伤和肩周炎的发生。二、痉挛脊髓损伤在受伤后数周即可出现肌肉紧张(医学中称之为“痉挛”)。痉挛可出现在肢体整体或局部,亦可出现在胸、背、腹部肌肉。在对痉挛的治疗之前,需要明确治疗的必要性,并非所有的肌痉挛都需要治疗。有的痉挛对患者是有利的,比如:股四头肌痉挛有助于患者的站立和行走,下肢肌痉挛有助于防止直立性低血压,四肢痉挛有助于防止深静脉血拴的形成。但严重的肌痉挛对运动功能造成严重障碍,缓解肌痉挛可明显地提高活动能力。需要指出的是:有时缓解肌痉挛的目的主要是减轻不适、便于护理和保健,这时的肌痉挛解除并不意味着功能恢复。治疗和护理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1)解除诱因:在治疗痉挛之前,尽量解除增加痉挛的各种诱因,如:尿路感染、褥疮、骨折、嵌甲等。解除诱因后,痉挛往往会明显减轻。(2)冷疗或热疗:可使肌痉挛一过行放松,也可缓解疼痛。(3)水疗:温水浸浴有利于缓解肌痉挛,温度宜在27~30度;。(4)主动运动:作痉挛肌的拮抗肌适度的主动运动,对肌痉挛有交替性抑制作用。(5)被动运动与按摩:深入而持久的肌肉按摩,或温和地被动牵张痉挛肌,可降低肌张力,有利于系统康复训练。(6)肌电生物反馈:利用松弛性肌电生物反馈可以有助于放松痉挛肌。(7)功能性电刺激:对屈肌痉挛者电刺激其伸肌群,有利于痉挛肌放松,电刺激配合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更有效。(8)药物治疗:目前有效的药物是巴氯氛(化学名为:氯苯氨丁酸,baclofen),每片10mg。口服时,由半片(5mg)开始,每日三次。以后每隔三天增加半片,到有效剂量后维持。成人一般要吃到80~100mg,才能出现止痉效果,而且药坚持长期服用。肉毒毒素、5%酚溶液局部注射(必须由医生操作)。也是目前常用的方法。(9)手术:双下肢严重痉挛可选择手术治疗,进行“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三、泌尿系并发症脊髓损伤患者容易反复发生泌尿系感染和结石,处理不当,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长时间后可以导致肾功能不全。(1) 泌尿系感染其主要原因是排尿障碍导致残余尿量多,膀胱排尿不畅,或是持续性导尿引流引起逆行感染。因此要教育患者认识到间歇导尿,定期监测残余尿量的重要意义。另外坚持站立训练,保持会阴部卫生,定时适量饮水,保持每日尿量不少于1000ml,养成规律作息的习惯,均衡饮食,都有利于预防泌尿系感染的发生。每月或每月数次定期尿常规检查和尿培养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泌尿系感染。如果患者突然发烧,尿液浑浊,色泽异常有异味,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泌尿系感染一旦发生,首要的处理措施是留置导尿管,开放导尿,持续引流;适当输液并增加饮水量,利用尿液对膀胱的冲洗作用,排出菌尿。抗生素首选阿米卡星,若用三天后体温不降,根据尿培养药敏的结果,选用抗菌素。发生泌尿系感染时,还可利用超短波和微波治疗,有助于消除炎症。(2) 泌尿系结石脊髓损伤患者由于饮水偏少,尿液浓缩,长期卧床下肢不负重,骨钙丢失经肾排泄增加,长期留置导尿管,反复泌尿系感

介入手术中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介入手术中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并发症在综合导管室里,不管是经血管内操作还是非血管操作都有它的共性,好多并发症的出现并非仅在心内科或外周的介入手术中,也并非局限在经血管或非血管介入手术中,有它的共性也就是常见性,这里仅将常见的并发症做一阐述。 一、血管夹层 (一)血管夹层:在影像上的表现 (1)注入对比剂时仅见内膜下的小的透明双轨,对比剂无残留,属于轻度夹层。 (2)双轨增大,无或仅有轻度对比剂残留,属小夹层对血流几乎无影响。 (3)成分离的帽状,持续对比剂残留。 (4)螺旋形充盈缺损。 (5)持续性充盈缺损。 (6)血流完全中断,属重度加层 (二)血管夹层形成的原因夹层是指血管扩张部位造影可见的管腔内充盈缺损、管腔外造影剂滞留或内膜片,是导致血管急性闭塞的主要原因。 (1)穿刺成功后植入导丝有阻力是导致穿刺点夹层的的关键。 (2)推送导管时,导丝不在导管的尖端先行,导管会损伤动脉内膜。(3)操作粗暴盲目推送导管。 (4)血管钙化较重,球囊导管没能逐级扩张,植入直径较大的支架。

(三)夹层的处理 (1)根据夹层出现的病种、位置采取不同的方法:下肢夹层的出现一般不需特殊的处理,可以用球囊扩展,必要时置入支架。 (2)冠状动脉夹层的出现,对于轻度的夹层甚至是螺旋型的夹层出现也可以尽快置入大小直径相等的支架。 (3)对于重度血流完全中断的夹层需紧急处理。 二、栓塞性并发症 (一)血管内介入治疗与血栓的关系 (1)导管室大部分手术在血管里操作; (2)导管在动脉里滞留易形成纤维蛋白包而出现栓塞; (3)术前抗凝血药物使用不到位; (4)导管材料在血管里操作致斑块脱落; (5)患者高凝状态、卧床、肢体制动、加压包扎、静脉曲张等。 (二)血栓形成的表现 1.肺栓塞临床表现肺栓塞临床表现胸闷憋气、胸痛,卒死。心电图: v1-v4 T 波改变或ST段异常;I导联S深、山出现Q波联合T波倒置等。2.下肢血栓的临床表现下肢血栓的临床表现体温底下肢体感觉迟钝、肿胀、肤色变深、足背动脉触及不到搏动等。 3.脑血管血栓塞形成的表现 脑血栓血栓塞形成的表现轻度时可出现不断地打哈欠,酸塞到比较大的血管时出现功能障碍、意识障碍。4.冠状动脉出现血栓时冠状动脉出现血栓时,血流变慢甚至无血流或无复流。

第十章脊髓损伤的康复

第十章外伤性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 第一节脊髓损伤简介 一、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可由直接暴力(枪弹伤、直接撞伤、重物砸伤等)或间接暴力(高空坠落、交通事故、跳水意外等)引起,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感觉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障碍及大小便障碍。早期手术、药物等临床处理旨在挽救患者生命,整复骨折脱位,有效制动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预防及减少脊髓功能丧失,早期预防各种并发症。康复治疗的一般原则为最大限度地保留所有残存功能,增强肢体肌力,增大关节活动范围,提高ADL能力。最终目的为尽可能使患者在较短时间内重新开始自立的、创造性的生活,重返家庭和社会。 二、脊髓损伤的治疗: 常见的引起脊髓损伤的脊柱外伤包括椎体压缩性骨折、粉碎性骨折、爆裂性骨折、骨折脱位等,均为直接或间接造成脊髓受压、毁损;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亦是通过颈椎的过伸伤导致颈脊髓受压。 针对具体受伤情况,脊柱外科医师会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包括椎管减压、骨折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植骨等。术后一般均须配合应用颈托、腰围或硬质背心等外固定技术以确保骨性愈合。 对于解除脊髓的压迫和恢复脊柱的稳定性主要采取手术方法;而对于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依靠一些药物和康复治疗。 三、脊髓损伤的分类: 脊髓损伤分为完全性损伤和不完全性损伤,通俗的讲完全性的损伤即是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包括括约肌功能――大小便失禁或储留。不完全性损伤是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存留。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常见以下类型: 1. 脊髓前部损伤综合症:损伤平面的以下完全性瘫痪、痛觉迟钝,但因后索完整,所以深感觉存在。 2. 脊髓中央索损伤综合症:此类损伤在颈椎损伤多见,表现为上肢运动功能丧失下肢的功能存在,或上肢功能丧失比下肢重,损伤平面以下反射亢进。 脊髓半切综合症:损伤平面以下对侧的痛觉和温度觉消失,损伤同侧的运动功能丧失、深感觉丧失。 3. 脊髓后部损伤综合症:损伤平面以下的深感觉、位置觉丧失,而痛觉、温度觉和运动功能存在。 4. 马尾损伤:表现括约肌功能损伤,双下肢运动功能不对称丧失,预后较好。 脊髓损伤的治疗目的是整复脊柱的骨折和错位,恢复脊柱的稳定性,解除脊髓的压迫,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预防并发症。 第二节脊髓损伤的特点和一般康复目标 脊髓损伤是严重的致残性损伤,康复治疗尤为重要,恢复功能和利用残存的功能、借助一定的支具,尽量提高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使其重新融入社会是康复治疗的最终目标。脊髓损伤的患者,伤后其在家庭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会发生改变,患者的心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患者可能出现抑郁、焦虑等等精神的症状,对于这样的患者心理的治疗很重要,使其恢复健康的心理,患者才能积极的配合其他的康复治疗,患者才能得到全面的恢复。

心肺复苏并发症及处理(干货)

心肺复苏并发症及处理CPR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 理规范 并发症1:胸骨骨折、肋骨骨折、胸骨分离(多见于成人) 预防与处理: (1)按压位置准确: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界的胸骨下部,剑突上两横指。 (2)按压姿势准确: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保证每次按压方 向与胸骨垂直。 (3)按压力度正确:成人按压幅度4—5㎝,儿童按压幅度2.5—4㎝,婴儿按压 幅度1.3-2。5㎝。 (4)按压方法正确:每次按压后胸廓需回复到原来位置,双手位置固定不能离开 胸壁。 并发症2:胃区过度胀气,吸入性肺炎(多见于儿童) 预防与处理: (1)CPR前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2)使用呼吸囊或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避免过度通气(送气使胸廓抬起即可)。 (3)CPR过程中注意观察胃区有无隆起.

(4)发生反流时将头偏向一侧,院内实施时备好吸引用物。 并发症3:肺挫伤、血气胸(多见于成人) 预防与处理: (1)明确按压位置,力度及方法是否准确(具体同上). (2)及时清理呼吸道保证送气通畅。 (3)紧急针头穿刺排气:选用粗针头在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或腋中线第4—5肋间 于下一肋的上缘进针进行穿刺减压。 (4)大量血胸时成人在患侧腋中线第4—5肋间置入胸腔引流管,儿童可选择腋前 线第4—5肋间。 (5)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及血压情况,必要时提高给氧浓度,建立多路静脉通路, 备血。紧急情况下可进行自体输血。 并发症4:高位截瘫 预防与处理: (1)未明确有无颈椎损伤的病人使用托下颏法开放气道。 (2)恢复心跳后及时使用颈托固定。 并发症5:脂肪栓塞 预防与处理: (1)对骨折患者进行确实稳妥的固定,减少断端对组织的再损伤,以减少脂肪栓 子的来源。 (2)积极抗休克治疗,补充有效血容量。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1).

教案 教师姓名课程名称常见疾病康复班级 授课日期年月日第周授课顺序章节名称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一) 教学目标掌握: 1.脊髓损伤的主要功能障碍及其评定 熟悉: 1.脊髓损伤的发病因素;脊髓损伤的诊断 2.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脊髓损伤的主要功能障碍及其评定难点: 脊髓损伤的神经平面评定 教学资源1.教材:《疾病康复》第2版张绍岚主编 2.参考书:《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3.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 评估反馈1.根据课堂学生的反应判断本次课的课堂活动是否适用于该层次学生。 2.根据课后完成作业情况和下堂课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程度。 作业1. 名词解释:神经平面、感觉平面、运动平面2.简述脊髓损伤的主要功能障碍。 课后记

教学活动及板书设计案例导入:5min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一)一、概述 (一)脊髓损伤的发病因素(举例,讲解,5min) (二)脊髓损伤的诊断(回顾,讲解,15min) 损伤程度——SCI损伤程度评判标准 不完全损伤完全损伤 脊髓休克——判断脊髓休克的指标 (三)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回顾,讲解,15min) 1.中央束综合症 2.半切综合症 3.前束综合症 4.后束综合症 5.脊髓圆锥综合症 6.马尾综合症 7.脊髓震荡 (四)主要功能障碍(讨论,讲解,15min) 1.运动障碍 2.感觉障碍 3.括约肌功能障碍 4.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5.并发症:压疮、深静脉血栓形成、疼痛、关节挛缩等二、康复评定(演示,讲解,30min) 1.神经损伤平面的评定(运动关键肌、感觉关键点)2.感觉功能的评定 3.运动功能的评定 4.损伤严重程度评定 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评定 6.不同损伤水平患者的功能预后评定 7.脊髓损伤的疗效评定 小结:5min

脊髓损伤康复训练

脊髓损伤的康复训练 病理 完全性脊髓损伤,伤后3小时脊髓灰质出现多灶性出血,白质尚正常;6小时左右可出现全灰质出血,白质水肿;12小时后白质出血,神经轴突出现退变,灰质中神经细胞坏死;24小时灰质出现坏死,白质中多出轴突退变。中晚期坏死组织逐渐被吞噬,表现为囊腔形成,组织疏松软化、胶质增生。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早期也出现由灰质出血到白质出血、灰质坏死、白质退变的过程,但因损伤程度不一,病理变化轻重不等;中晚期灰质坏死处也形成囊腔,但白质保留。 临床特征 (1)脊髓休克:脊髓遭受强烈震荡后,出现暂时性功能抑制,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患者呈迟缓性瘫痪。单纯脊髓震荡者常在数小时或数日后功能大部分恢复,最后完全恢复;脊髓损伤患者在脊髓休克过后出现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痉挛。 (2)运动功能障碍:颈段脊髓损伤后,患者出现四肢瘫痪,称为四肢瘫,胸段以下脊髓损伤后,患者出现损伤平面以下的躯干和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称为截瘫。 (3)感觉功能障碍脊髓横断时,损伤平面以下各种感觉功能受损;脊髓半横断时表现为损伤平面下同侧本体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如损伤部位在前,可表现为损伤平面下痛温觉障碍;在后则为深感觉与触觉障碍。 (4)其他:包括大小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及循环、呼吸功能障碍。 (5)并发症:常见的包括压疮、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骨质疏松等。 诊断 1、脊髓损伤平面 是指身体两侧具有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最低的脊髓节段。感觉平面是指身体两侧具有正常感觉功能的最低节段,通过身体两侧各28个关键点确定,运动平面是指身体两侧具有正常运动功能的最低节段,通过身体两侧各10条关键肌肌力来确定。

脊柱脊髓损伤的康复诊疗规范

脊柱脊髓损伤的康复诊疗规范 一、康复住院标准 伤后经临床治疗,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并符合下列条件: 1. 脊柱稳定者,经手术或保守治疗后2-3周,仍有神经功能障碍。 2. 脊柱不稳定者,经手术减压及脊柱内固定术后4-6周,仍有神经功能障碍。 3.上颈段脊髓损伤者,经临床治疗6-8周,脊柱稳定,无严重呼吸功能障碍。 二、康复住院时限 颈髓损伤康复住院时间不超过6个月。 胸髓损伤康复住院时间不超过4个月。 腰髓损伤、脊髓圆锥或马尾损伤康复住院时间不超过2个月。 患者已到出院时间,仍有康复治疗价值者,或仍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经申请批准后可以继续住院治疗。 三、临床检查规范 (一)一般检查 1.三大检查常规。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细菌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6.神经电生理检查(含运动诱发电位)检查。 7.心、肺功能检查。 (二)选择性检查(有适应征并经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批准) 1.膀胱镜 适应征:脊髓损伤后膀胱结石、血尿等。 2.下肢超声多普勒检查 适应征:疑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其它脏器损伤者。 3.泌尿系造影检查 适应征:反复泌尿系感染或其它无法预料的临床情况需要。 4.尿流动力学检查、膀胱容量测定 适应征: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5.脊柱或脊髓CT或MRI检查 适应征:因病情变化需要进一步确定损伤部位及严重程度时。 6.脊髓造影检查 适应征:病情需要作鉴别诊断者。 7.骨密度检查 适应征: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 8.下消化道通过及排空造影检查 适应征:脊髓损伤后排便障碍。 四、临床治疗规范 (一)临床常规治疗 1.延续性临床治疗:神经营养药物应用、合并感染时选用抗生素等。 2.对症支持治疗。

颈脊髓损伤病人常见并发症及护理word精品

颈脊髓损伤病人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随着交通和建设事业迅猛发展, 由于意外导致的颈脊髓损伤病例数量不断增加,急性颈脊髓损伤的早期死亡率为5.92%。在病程过程中,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至关重要, 对于维持生命、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压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l 颈椎损伤的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目前处理颈脊髓损伤最有效、确切的方法。目的在于:使颈椎恢复解剖位置并永久稳定;解除脊髓压迫。减轻脊髓水肿及继发性损害;避免脊髓进一步受损。 1.1 手术时机损伤后长期卧床可增加各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文献报道早期手术可减少患者ICU停留时间和损伤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神经恢复的效果。符合手术指征者应尽早手术。1.2 手术方法前路手术:主要指征是椎体前部损伤,包括压缩型骨折、屈曲型骨折、爆裂型骨折、椎间盘破裂以及前纵韧带过伸性损伤。后路手术:主要指征是椎体后前部损伤,包括合并椎间盘突出的单侧或双侧关节突交锁、棘上和棘间韧带以及关节囊与黄韧带断裂。 2 并发症护理1呼吸系统并发症 2.1-1 呼吸道感染是颈脊髓损伤早期死亡原因之一。下颈脊髓损伤肋间肌麻痹,上颈脊髓损伤全呼吸肌麻痹.患者可出现无自主呼吸,很快死亡。下颈脊髓损伤后,可因脊髓上升性水肿导致全呼吸肌麻痹,咳嗽反射被抑制,尤其是有吸烟史的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引起肺感染。鼓励并指导帮助咳嗽、排痰。嘱患者行腹式呼吸,先深呼吸5—6 次,于深吸气末屏气,继而咳嗽,连续咳嗽数次,使痰到咽部附近。再用力咳嗽将痰排出口。根据排除气道异物腹部冲击法的原理,应用在排痰护理中,并与常规排痰法进行比较,效果好。对于高位截瘫而呼吸肌麻痹的患者,咳嗽无效由护士给予吸痰并常规给予静脉化痰药物。2.1.2 颈部血肿 颈前路手术后48 h .尤其是在12 h 内,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外.应密切注意颈部外形是否肿胀.引流管是否通畅和引流量,有无呼吸异常,认真听取患者主诉,严密观察,警惕血肿压迫气管引起窒息。对高血压病史者,应注意控制血压,预防和减少切口出血。若遇上述紧急状况及时通知医生立即行二次手术。清除伤口内积血。 2.1.3 喉头水肿 术后4?7天是水肿高峰期。因术中长时间牵拉气管,加之全麻插管引起喉头水肿而影响通气功能。颈前路手术术前I周练习气管推移,每天3-4次?每次5?10 min。术后心电监护并观察记录生命体征至平稳,询问有无咽喉部疼痛、吞咽困难等,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缺氧表现,根据血氧浓度调节给氧流量及时间.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手术后常规雾化吸入3天。每天2。2.1.4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术后常规床旁备气管切开包和负压吸引装置,若发现患者出现乏力、嗜睡、恶心等症状。要警惕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即在睡眠时出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现 2.2循环系统异常 2.2.1 血压下降及心率减慢患者伤后应严密观察其血压、心率及意识状态、心电图变化等:高热、嗽氧的患者因心率代偿性增加不明显,要及时给以处理。将心电监护的报警阈值定为收缩压75 mmHg心率为40次/分?通过报警声音提示护士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2.2.2 高热 患者由于排汗功能障碍或肺感染,常导致高热,机体代谢增高。非颈髓损伤患者体温每升高「C,心率增加12 —18次/分;颈髓损伤患者体温每升高「C,心率仅增加4—5 次/分,两者增快心率表现出的差异性。与颈髓损伤患者交感神经抑制循环系统代偿能力下降有关,不能

心肺复苏并发症及处理

CPR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并发症1胸骨骨折、肋骨骨折、胸骨分离(多见于成人) 预防与处理: (1) 按压位置准确: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界的胸骨下部,剑突上两横指。 (2) 按压姿势准确: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保证每次按压方向与 胸骨垂直。 (3) 按压力度正确:成人按压幅度4—5 cm,儿童按压幅度2.5 —4 cm,婴儿按压幅度 1.3 — 2.5 cm。 (4) 按压方法正确:每次按压后胸廓需回复到原来位置,双手位置固定不能离开胸 壁。 并发症2:胃区过度胀气,吸入性肺炎(多见于儿童) 预防与处理: (1) CPR前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2) 使用呼吸囊或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避免过度通气(送气使胸廓抬起即可)。 (3) CPR过程中注意观察胃区有无隆起。 ⑷发生反流时将头偏向一侧,院内实施时备好吸引用物。 并发症3:肺挫伤、血气胸(多见于成人) 预防与处理: (1) 明确按压位置,力度及方法是否准确(具体同上)。 (2) 及时清理呼吸道保证送气通畅。 (3) 紧急针头穿刺排气:选用粗针头在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或腋中线第4—5肋间 于下一肋的上缘进针进行穿刺减压。 (4) 大量血胸时成人在患侧腋中线第4—5肋间置入胸腔引流管,儿童可选择腋前线 第4—5肋间。 (5) 严密观察血氧饱和度及血压情况,必要时提高给氧浓度,建立多路静脉通路,

备血。紧急情况下可进行自体输血并发症4:高位截瘫 预防与处理: (1) 未明确有无颈椎损伤的病人使用托下颏法开放气道。 ⑵恢复心跳后及时使用颈托固定。 并发症5:脂肪栓塞 预防与处理: (1) 对骨折患者进行确实稳妥的固定,减少断端对组织的再损伤,以减少脂肪栓子的 来源。 (2) 积极抗休克治疗,补充有效血容量。 (3) 对症治疗,预防感染,提高血液乳化脂肪的能力(早期使用抑肽酶、白蛋白、高 渗葡萄糖等)。 (4) 在有效的呼吸支持治疗下血氧分压仍不能维持在8kPa(60mmHg以上时,可 用激素一般采用大剂量氢化考的松。 并发症6:心脏破裂(左室多见)、心室乳头肌断裂、三尖瓣反流(多见于老年女性) 预防与处理: (1) 按压时位置准确,力度适合使胸廓下陷1/2-1/3。 (2) 患有急性心梗或有陈旧性心梗病人梗死区的纤维化和瘢痕修复不完善,最易产生 心脏破裂。 (3) 心梗病人早期尽量避免使用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和糖皮质激素。 (4) 心包腔穿刺减压缓解。 (5) 输血补液。 (6) 必要时施行瓣膜成形术或瓣膜替换术。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进展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进展 中文摘要:随着现代交通事故的增加,脊髓损伤(SCI)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患者因脊髓损伤留下严重的残疾、并发症,故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尤其重要。 关键词:脊髓损伤、康复治疗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脊髓损伤会并发以下并发症:呼吸衰竭与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的感染和结石、褥疮、体温失调等,为此积极发展SCI康复技术对SCI患者进行康复,对于预防和减少脊髓功能进一步损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的利用所有残存的功能尽可能地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患者重新开始自理的、创造性生活、重返社会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就近年SCI的康复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l建立完善的SCI康复评定方法 这主要包括对SCI严重程度的评定方法和对SCI后功能恢复进行动态观察的方法的完善,主要有新修改的ASIASCI神经功能分类标准、Ashworth痉挛评定分级标准、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进行生活自立能力评定,以及用抑郁状态问卷和自评抑郁量表来评定抑郁和虑;另外一些新的检查方法也用于SCI的评定.如脊髓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肌电图、经颅运动诱发电位等,当然有的评定方法正在进一步完善之中,如经颅运动诱发电位可能会刺激损伤局部的大脑皮层;总之,这些方法的应用使康复评定更加标准化、定量化。 2 SCI早期康复的重要性在国内外得到普遍认可 Sepherd脊髓研究中心1997年临床结果显示,伤后,伤后2周内开始康复者,住院康复时间最短仅30天,功能自立评分(FlM)增高达40分,伤后85天开始康复者住院时间平均35天.而功能独立评分仅增加22分。其研究结论是SCI患者功能的恢复和住院时间与受伤至康复计划实施的时间呈负相关,伤后康复实施越早,所需住院时间越短,经费开支越少,而所获取的功能恢复越多,相应的并发症越少[2];现在很多学者普遍认为SCI后患者病情稳定就应早期进行康复治疗。 3 关于SCI的康复治疗方法 3.1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治疗 在早期脊髓损伤中,呼吸系统并发症已成为死亡的首要原因。据统计,急性脊髓损伤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6%~67%,其中又以通气障碍,肺不张和肺炎等最为常见。尤其在脊髓损伤早期,脊髓休克使损伤节段以下的神经传导中断,脊髓与高级中枢之间联系的重建耗时较长,因而容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且大多数死亡者也是因此并发症所致。戴力扬等[3]收治863例急性脊髓损伤中早期死亡24例,其中20例死于呼吸系统并发症,20例中除1例外均有脊髓的损伤,说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与脊髓损伤的节段有关,损伤节段越高,对呼吸系统及其功能的影响也就越大。对于SCI后卧床患者坚持呼吸医疗体操和鼓励咳嗽、改善排痰是十分重要的。能够明显减少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的发病率。有学者研究发现在13例C4~C7 SCI的男性患者中,将一磁圈放置于患者T10一Tll间皮肤表面刺激,结果发现可提高患者的最大吸气末压、功能残气量及用力呼气流速,且与自主用力呼吸相比分别提高18%、69%和lO%,此作用机制可能与刺激分别支配膈肌和肋间肌的膈神经和脊神经有关,并且此疗法与以往的电刺激相比有易耐受、无痛苦等优点,故认为此治疗可作为恢复SCI患者肺功能的有效措施之一;另有学者发现SCI后吸气肌抗阻力训练能够明显减轻限制性通气障碍和呼气困难,并且能够减少呼吸系统感染和其他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从免疫学角度.有研究发现给SCI患者注射肺炎双球菌疫苗后,患者至少可获得一种血清抗体,并可维持12个

心肺复苏并发症及处理

CPR多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并发症1:胸骨骨折、肋骨骨折、胸骨分离(多见于成人) 预防与处理: (1)按压位置确凿: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界的胸骨下部,剑突上两横指。 (2)按压姿势确凿: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保证每次按压方向与胸骨垂直。 (3)按压力度正确:成人按压幅度4—5㎝,儿童按压幅度2.5—4㎝,婴儿按压幅度1.3—2.5㎝。 (4)按压方法正确:每次按压后胸廓需回复到原来位置,双手位置不变不能离开胸壁。 并发症2:胃区过度胀气,吸入性肺炎(多见于儿童) 预防与处理: (1)CPR前算帐呼吸道分泌物。 (2)使用呼吸囊或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避免过度通气(送气使胸廓抬起即可)。 (3)CPR过程中注意观察胃区有无隆起。 (4)发生反流时将头偏向一侧,院内实施时备好吸引用物。 并发症3:肺挫伤、血气胸(多见于成人) 预防与处理: (1)明确按压位置,力度及方法是否确凿(详尽同上)。 (2)及时算帐呼吸道保证送气流通。

(3)紧张针头穿刺排气:选用粗针头在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或腋中线第4—5肋间于下一肋的上缘进针进行穿刺减压。(4)大量血胸时成人在患侧腋中线第4—5肋间置入胸腔引流管,儿童可选择腋前线第4—5肋间。 (5)周密观察血氧饱和度及血压情况,必要时提高给氧浓度,建立多路静脉通路,备血。紧张情况下可进行自体输血。 并发症4:高位截瘫 预防与处理: (1)未明确有无颈椎损伤的病人使用托下颏法开放气道。 (2)恢复心跳后及时使用颈托不变。 并发症5:脂肪栓塞 预防与处理: (1)对骨折患者进行确实稳当的不变,减少断端对组织的再损伤,以减少脂肪栓子的来源。 (2)积极抗休克治疗,补充有用血容量。 (3)对症治疗,预防感染,提高血液乳化脂肪的能力(早期使用抑肽酶、白蛋白、高渗葡萄糖等)。 (4)在有用的呼吸支持治疗下血氧分压仍不能维持在8kPa(60mmHg)以上时,可用激素大凡采用大剂量氢化考的松。 并发症6:心脏破裂(左室多见)、心室乳头肌断裂、三尖瓣反流(多见于老年 女性) 预防与处理: (1)按压时位置确凿,力度适合使胸廓下陷。

脊髓损伤康复研究现状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19, 9(3), 354-358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9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7e16423756.html,/journal/acm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7e16423756.html,/10.12677/acm.2019.93054 Research Status of Rehabilita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 Youjun Chang1*, Youping Yang1, Zengchun Sun1, Linlin Han1, Jiehua Yuan1, Xuejing Zheng1, Chengpan Wang2, Yinghan Qin2, Yingchun Mei2, Zhi Yan1,2, Xidong Liu1# 1Sichuan Bayi Rehabilitation Center, Affiliated Sichuan Provincial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 Chengdu Sichuan 2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Received: Mar. 3rd, 2019; accepted: Mar. 16th, 2019; published: Mar. 27th, 2019 Abstract Spinal cord injury (SCI) is a common severe disability injury,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safety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Early rehabilitation with scientific methods can improve the motor func-tion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of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f spinal cord injury, hoping to play a reference role in the field of rehabilita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 Keywords Spinal Cord Injury,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Status 脊髓损伤康复研究现状 常有军1*,杨幼平1,孙增春1,韩林林1,苑杰华1,郑学敬1,王成盼2,秦英瀚2,梅英春2, 颜智1,2,刘夕东1# 1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四川省康复医院/,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四川成都 2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 收稿日期:2019年3月3日;录用日期:2019年3月16日;发布日期:2019年3月27日 *第一作者:常有军,1969年生,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神经康复。 #通讯作者:刘夕东,1968年生,主任医师Email: 1184515582@https://www.doczj.com/doc/7e16423756.html,。

脊柱脊髓损伤(截瘫)入院康复诊疗指南

脊柱脊髓损伤(截瘫)入院康复诊疗指南 一、康复住院标准 伤后经临床治疗,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并符合下列条件: 1、脊柱稳定者,经手术或保守治疗后2-3周,仍有神经功能障碍; 2、脊柱不稳定者,经手术减压及脊柱内固定术后4-6周,仍有神经功能障碍; 3、上颈段脊髓损伤者,经临床治疗6-8周,脊柱稳定,无严重呼吸功能障碍。 二、临床检查规范 (一)一般检查 1、血尿便常规;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细菌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心、肺功能检查。 (二)选择性检查(有适应征并经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批准) 1、膀胱镜 适应征:脊髓损伤后膀胱结石、血尿等。 2、泌尿系造影检查 适应征:反复泌尿系感染或其它无法预料的临床情况需要。 3、膀胱容量测定 适应征: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4、脊柱或脊髓CT或MRI检查 适应征:因病情变化需要进一步确定损伤部位及严重程度时。 三、临床治疗规范 1、中医特色康复治疗 (1)针刺治疗:以疏通督脉为原则,选损伤平面上下2-3个华佗夹脊穴、背俞穴以及肢体阳明经穴为主,并辨证加减。 (2)推拿治疗:以疏通督脉、调和气血、补益肝肾为原则,选穴参照针刺穴位,手法施以滚法、按法、揉法、搓法、擦法等。久病多用补法,手法宜轻, 2、延续性临床治疗:神经营养药物应用、合并感染时选用抗生素等。 四、医疗康复规范 (一)功能评价 入院后1天内进行初期评价,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可进行一次或多次中期评价,出院前进行末期评价。评价项目如下: 1、躯体功能评价 脊髓损伤ASIA标准评分、肌力评价、关节活动度评价、感觉评价、牵张反射评价、平衡功能评价、肢体形态评价、疼痛评价、上肢功能评价(四肢瘫患者适用)、日常生活活动(ADL)评价、功能独立程度评价、泌尿功能评价、性功能评价、辅助器具适配性评价,可步行者需进行步态分析。

-脊髓损伤的护理

脊髓损伤的概述 (一)概述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或脱位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是指由于各种致病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颈髓损伤造成上下肢瘫痪时称为四肢瘫,胸段以下脊髓损伤造成躯干及下肢瘫痪而未累及上肢时称为截瘫。SCI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创伤,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 (二)致病原因 主要见于车祸伤、坠落伤、运动性扭伤、脊柱损伤、过重负荷等。 (三)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临床表现 1.脊髓震荡脊髓损伤后出现短暂性功能抑制状态。 2.脊髓休克以迟钝性瘫痪为特征,病理反射消失、二便功能丧失,低血压或心排出量降低,心动过缓,体温降低及呼吸功能障碍等。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通过X线片基本可确定骨折部位及类型。 2.CT检查有利于判定移位骨折块侵犯椎管程度及发现突入椎管的骨块或椎间盘。 3.MRI(磁共振)检查对判定脊髓损伤状况极有价值。 4.脊髓造影对陈旧性外伤性椎管狭窄诊断有意义。 (四)治疗原则 脊柱脊髓损伤治疗原则已有共识,即早期用药、早期手术(彻底减压、

合理固定和有效融合)、早期康复。脊髓损伤24小时内属于急性期,此期内治疗都属于早期治疗。 早期用药 由于脊髓血运障碍及代谢产物等对脊髓造成的继发性损伤是可以阻止或预防的,临床常联合应用药物来阻止或减少继发性损害,或促进神经轴突的生长。 1.糖皮质激素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被认为是目前治疗急性SCI经典有效药物。冲击疗法是指利用极短时间内超过通常口服剂量约20倍的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充分发挥其抗炎及免疫抑制效应,强烈地抑制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和趋化分子等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阻断炎症细胞活化及其黏附和在组织中的聚集,使炎症反应得到控制。 主要作用机制包括:减轻水肿,增加脊髓血流量,抑制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反应,稳定溶酶体膜,增加NaK依赖式ATP酶的活性增大静息电位和脊髓运动纤维的兴奋性,促进脊髓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快速、强大,甚至在若干小时内病情可以得到改善。 尽早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进行冲击疗法可预防脊髓水肿及缺血造成的继发损伤。脊髓损伤时不能用于低于L2或马尾神经的损伤。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规定,对脊髓损伤进行治疗必须在8小时之内,3小时最好,持续24小时。 (1)方法如下:[准备好输液泵→前15分钟按30mg/kg的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