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脊髓损伤并发症的护理

脊髓损伤并发症的护理

脊髓损伤并发症的护理
脊髓损伤并发症的护理

7.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常规

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和观察要点 1.神志、面容、表情、营养状况及精神变化。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并记录,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3.日常活动的耐受水平。 4.严密观察呼吸变化,有无呼吸困难,保持呼吸道通畅。 5.颅骨牵引的观察。 6.皮肤完整性。 二、护理措施 1. 执行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 卧硬板床,加强基础护理,协助病人生活自理。 3. 严密观察呼吸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病情给予雾化、吸痰、吸氧,气管切开者执行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常规。 4. 胸腰椎骨折术后病人平卧6h以压迫止血。 5.颈椎骨折术后给予颈围固定,观察病人呼吸及颈部切口出血情况。 6. 执行牵引护理常规。保持颅骨牵引的有效性,翻身时保持脊柱呈一直线的轴线翻身,防止加重脊髓损伤或牵引弓脱落。 7.给予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多进食水果、蔬菜等,防止便秘。 8.健康教育预防肺部并发症,指导呼吸功能康训练:定时翻身拍背,深呼吸及咳嗽,可采取吹气球或吹气泡的方法。指导进行瘫痪肢体功能训练;髋关节练习伸直、外展活动,防止发生屈曲、内收、内旋畸形。膝关节练习伸屈活动,防止膝关节强直。踝关节练习背屈活动,防止发生足下垂,影响行走功能。以上功能锻炼应每日3-4次,每次15-20分钟。 三、健康指导要点 1. 给予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多进食水果、蔬菜等,防止便秘。

2. 预防肺部并发症,指导呼吸功能康训练:定时翻身拍背,深呼吸及咳嗽,可 采取吹气 或吹气泡的方法。指导进行瘫痪肢体功能训练;髋关节练习伸直、外展活动,防止发生屈 曲、内收、内旋畸形。膝关节练习伸屈活动,防止膝关节强直。踝关节练习背屈活动,防 止发生足下垂,影响行走功能。以上功能锻炼应每日3-4次,每次15-20分钟 四、注意事项 1.保持颅骨牵引的有效性。 2.维持呼吸循环功能。 2012年8月修订

脊髓损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脊髓损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椎体的移位或碎骨片突出于椎管内,使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多发生于颈椎下部和胸腰段。 【护理常规】 1.术前 (1)心理护理: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2)加强营养,预防感冒。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并合理搭配,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3)指导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等方法,吸烟患者劝其戒烟,以增加肺活量,减少气管及肺内分泌物,增加肺的通气功能。 (4)术前练习:①训练床上使用便器排尿、排便,避免患者术后因姿势不适应而发生便秘、尿潴留;②练习轴线翻身法,为术后配合翻身打下基础;③平卧硬板床,保持脊柱的稳定性,搬动时保持脊柱水平位。 (5)术前准备:①皮肤准备,备皮并清洁切口处皮肤;②根据医嘱做抗生素皮试、交叉配血;③术前禁饮、禁食,常规禁食10h,禁饮 4h;④必要时给予灌肠。 (6)手术日晨准备:测量生命体征,检查手术区皮肤准备情况,更换清洁病员服,取下活动生义齿、眼镜、首饰等附属物品,贵重物

品交其家属保管,不化妆,去手术室前,嘱患者排空膀胱。按手术需要将病历、术中用药、X线片等带入手术室,与手术室人员进行核对交接。 2.术后 (1)术后体位:瘫痪肢体保持关节于功能位,防止关节屈曲、过伸或过展。可用矫正鞋或支足板固定足部,以防足下垂。 (2)吸氧:给予氧气吸入,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给氧浓度、流量和持续时间,改善机体的缺氧状态。 (3)病情观察:严密观察躯体及肢体感觉、运动情况,当出现瘫痪平面上升、肢体麻木、肌力或不能活动时,应立即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4)伤口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术区敷料清洁干燥,若有积血渗出应通知医师及时更换敷料。 (5)管路护理:观察引流量与引流液颜色,保持引流通畅,以防积血压迫脊髓。 (6)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感染、减轻脊髓水肿、预防尿道感染、预防便秘及压疮。 (7)心理护理:进行心理疏导,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房间空气新鲜,保持适宜的温度及湿度,每日开窗通风,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休息、劳逸结合。 2.饮食指导鼓励患者进食高营养、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一、疼痛绝大部分脊髓损伤患者在损伤平面以下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异常,部分感觉异常可以表现为疼痛,公认的统计是:1/3~1/2脊髓损伤患者有疼痛,其中10%~20%达到严重程度并影响日常生活,5%最严重者需要手术治疗。临床多数情况下医生们称之为“中枢性疼痛”,有的将截瘫以下部分的疼痛称之为“幻痛”。预防性措施:感染、褥疮、痉挛、膀胱和肠道问题、急剧温度变化、吸烟、情绪波动等因素都可诱发疼痛,所以应积极避免或处理这些因素。保持良好的营养及卫生状态,正确地处理骨折和软组织损伤、适当的关节活动,以及正确的体位,都有助于避免疼痛的发生或治疗。适当的运动可以预防肩袖损伤和肩周炎的发生。二、痉挛脊髓损伤在受伤后数周即可出现肌肉紧张(医学中称之为“痉挛”)。痉挛可出现在肢体整体或局部,亦可出现在胸、背、腹部肌肉。在对痉挛的治疗之前,需要明确治疗的必要性,并非所有的肌痉挛都需要治疗。有的痉挛对患者是有利的,比如:股四头肌痉挛有助于患者的站立和行走,下肢肌痉挛有助于防止直立性低血压,四肢痉挛有助于防止深静脉血拴的形成。但严重的肌痉挛对运动功能造成严重障碍,缓解肌痉挛可明显地提高活动能力。需要指出的是:有时缓解肌痉挛的目的主要是减轻不适、便于护理和保健,这时的肌痉挛解除并不意味着功能恢复。治疗和护理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1)解除诱因:在治疗痉挛之前,尽量解除增加痉挛的各种诱因,如:尿路感染、褥疮、骨折、嵌甲等。解除诱因后,痉挛往往会明显减轻。(2)冷疗或热疗:可使肌痉挛一过行放松,也可缓解疼痛。(3)水疗:温水浸浴有利于缓解肌痉挛,温度宜在27~30度;。(4)主动运动:作痉挛肌的拮抗肌适度的主动运动,对肌痉挛有交替性抑制作用。(5)被动运动与按摩:深入而持久的肌肉按摩,或温和地被动牵张痉挛肌,可降低肌张力,有利于系统康复训练。(6)肌电生物反馈:利用松弛性肌电生物反馈可以有助于放松痉挛肌。(7)功能性电刺激:对屈肌痉挛者电刺激其伸肌群,有利于痉挛肌放松,电刺激配合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更有效。(8)药物治疗:目前有效的药物是巴氯氛(化学名为:氯苯氨丁酸,baclofen),每片10mg。口服时,由半片(5mg)开始,每日三次。以后每隔三天增加半片,到有效剂量后维持。成人一般要吃到80~100mg,才能出现止痉效果,而且药坚持长期服用。肉毒毒素、5%酚溶液局部注射(必须由医生操作)。也是目前常用的方法。(9)手术:双下肢严重痉挛可选择手术治疗,进行“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三、泌尿系并发症脊髓损伤患者容易反复发生泌尿系感染和结石,处理不当,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长时间后可以导致肾功能不全。(1) 泌尿系感染其主要原因是排尿障碍导致残余尿量多,膀胱排尿不畅,或是持续性导尿引流引起逆行感染。因此要教育患者认识到间歇导尿,定期监测残余尿量的重要意义。另外坚持站立训练,保持会阴部卫生,定时适量饮水,保持每日尿量不少于1000ml,养成规律作息的习惯,均衡饮食,都有利于预防泌尿系感染的发生。每月或每月数次定期尿常规检查和尿培养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泌尿系感染。如果患者突然发烧,尿液浑浊,色泽异常有异味,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泌尿系感染一旦发生,首要的处理措施是留置导尿管,开放导尿,持续引流;适当输液并增加饮水量,利用尿液对膀胱的冲洗作用,排出菌尿。抗生素首选阿米卡星,若用三天后体温不降,根据尿培养药敏的结果,选用抗菌素。发生泌尿系感染时,还可利用超短波和微波治疗,有助于消除炎症。(2) 泌尿系结石脊髓损伤患者由于饮水偏少,尿液浓缩,长期卧床下肢不负重,骨钙丢失经肾排泄增加,长期留置导尿管,反复泌尿系感

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常规

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常规 【概述】是一种严重致残性疾病,占全身创伤的0.2%-0.5%。 【临床表现】 一、闭合性脊髓损伤: 1、脊髓震荡:暂时性的脊髓功能障碍 2、脊髓休克:脊髓失去高级中枢控制,损伤水平以下感觉完全消失、肢体迟缓性瘫痪、大便失禁、尿储留、生理反射消失 3、完全性损伤:(1)脊髓损伤水平,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2)脊髓损伤水平以上,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 4、不完全性损伤:脊髓半侧损害综合征,对侧同温觉障碍,同侧瘫痪;脊髓前部综合征,双侧运动障碍,可伴有痛觉温觉消失;脊髓中央损害综合征,与外周部分传导束保留多少有关 二、开放性脊髓损伤 1、伤口;脊髓火器伤口多位于胸段,其次为腰、颈及骶段,伤口污染较重,可有脑脊液流出 2、损伤特征:脊髓火器伤多呈完全或不完全性、进行性或非进行性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截瘫平面可高出数个节段 3、合并损伤:脊髓怄气伤颈部损伤可伴有大血管、气管和食管损伤,胸腹部可合并气胸、血胸、腹腔内脏损伤等,休克发生率高。 【主要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脊髓休克与脊髓损伤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脊髓开放性损伤,或呼吸肌麻痹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与脊髓手术后脊柱稳定性差及患者对冷热、疼痛感觉减弱或消失有关 4、尿潴留与脊髓损伤有关 5、低效性呼吸型态与脊髓损伤致呼吸肌麻痹有关 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脊髓损伤致躯体移动障碍有关 7、尿失禁与脊髓损伤有关 8、大便失禁与脊髓损伤有骨干 【护理措施】 1.患者呼吸的频率节律幅度出现异常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2.痰液粘稠患者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 3. 疼痛患者遵医嘱给予止痛剂,记录疼痛的性质时间,给予患者轴线翻身 4. 体温中枢失调,中枢性高热可达39-40℃。宜用物理降温或冰毯降温;呼吸机麻痹应加强气道护理,保持通畅,预防肺部感染。 5. 观察血压波动情况,血压低时积极查找原因,通知医生。 6. 脊髓损伤患者应睡硬板床,翻身时轴线翻身法,即保持脊柱呈直线,动作一致,防止再次脊髓损伤。 7.瘫痪患者预防压疮,保持大小便的通畅,鼓励和指导患者最大限度的自理部分生活;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改善肢体营养,防止肌肉萎缩。 8. 严密观察四肢活动,监测感觉平面是否有上升,观察意识、血压等变化,及早发现脊髓休克等异常,避免发生继发性损伤。 9. 饮食宜少食多餐,多事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多饮用果汁;少食或不食甜食、豆类产气食物。

脊髓损伤病人护理

模块十二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病人的护理 任务12-3 脊柱及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 第二节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 【案例】 刘女士,32岁,以“车祸致双下肢麻木、运动丧失8小时”入院。8小时前行走时,被迎面而来的大卡车撞倒,事后感到腰背部疼痛,活动困难,被人扶起坐后,感到疼痛加剧,双下肢麻木、不能活动。送来医院,收入骨科。 诊断:L1压缩性骨折合并截瘫 思考: 1.瘫痪指数的判断依据? 2.脊髓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措施?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对脊髓损伤病人进行生活护理的能力;具备对脊髓损伤病人进行皮肤护理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措施,掌握瘫痪程度指数。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脊髓损伤病人进行病情评估的能力,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备为脊髓损伤病人制定健康指导方案的能力。 【新课讲解】 一.概述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椎体的移位或碎骨块突入椎管内,使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图片) 好发部位:胸腰段。 常见原因:闭合性钝性外伤。 完全瘫痪: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 不完全瘫痪:功能部分丧失。 截瘫:胸腰椎骨折引起脊髓损伤出现下肢瘫痪。 四肢截瘫:颈椎损伤引起的高位瘫痪。 脊髓损伤后出现瘫痪,但由于损伤的程度不同,用截瘫指数将瘫痪程度量化,截瘫指数分别用“0”、“1”、“2”表示,“0”代表没有或基本没有瘫痪;“1”代表功能部分丧失;“2”代表完全或接近完全瘫痪;一般记录肢体的自主运动、感觉及两便三项功能,最后数字

相加即是该病人的截瘫指数。 二.临床表现 1.脊髓震荡: 损伤后短暂的功能障碍,表现为弛缓性瘫痪,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数分钟、数小时或稍长时间逐渐恢复,直至完全恢复,一般不留后遗症。 2.脊髓挫伤和脊髓受压: 伤后出现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可以是单侧,也可是双侧,双侧多在同一平面。其预后决定于脊髓损伤的程度、受压解除的时间。一般2~4周后逐渐演变为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性锥体束征。胸段脊髓损伤表现为截瘫,颈段损伤表现为四肢瘫,上颈段损伤表现为四肢痉挛性瘫痪,下颈段损伤表现为上肢弛缓性瘫痪,下肢为痉挛性瘫痪。 3.脊髓半切征: 损伤平面以下同侧肢体的运动和深感觉丧失,对侧肢体的痛觉和温度觉丧失。 4.脊髓断裂: 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反射和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 5.脊髓圆锥损伤: 成人脊髓终止于第1腰椎体的下缘,当第1腰椎骨折可损伤脊髓圆锥,表现为会阴部皮肤鞍状感觉消失、括约肌功能及性功能障碍,而双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保持正常。 三.辅助检查(图片) 1.X线脊柱正、侧位摄片,观察骨折、脱位及移位情况。 2.CT、MRI可显示脊髓受压和椎管内软组织情况。 四.常见并发症(小先生) 1.瘫痪 因脊髓损伤部位和程度不同,表现各异。高位颈髓损伤可导致死亡,低位颈髓损伤可出现高位截瘫,即四肢瘫。 2.呼吸系统并发症 脊髓损伤瘫痪病人长期卧床,呼吸道内大量分泌物不能排出,引起坠积性肺炎。若为颈髓损伤,呼吸功能直接受到影响,呼吸道感染和呼吸衰竭是脊髓损伤的严重并发症。(图片) 3.泌尿系感染和结石 脊髓损伤后括约肌功能障碍,排尿异常、长期留置尿管,导致泌尿道的感染和结石。长期卧床又易发生骨质脱钙,尿中钙盐增加,促使泌尿系结石的形成。

颈脊髓损伤病人常见并发症及护理word精品

颈脊髓损伤病人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随着交通和建设事业迅猛发展, 由于意外导致的颈脊髓损伤病例数量不断增加,急性颈脊髓损伤的早期死亡率为5.92%。在病程过程中,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至关重要, 对于维持生命、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压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l 颈椎损伤的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目前处理颈脊髓损伤最有效、确切的方法。目的在于:使颈椎恢复解剖位置并永久稳定;解除脊髓压迫。减轻脊髓水肿及继发性损害;避免脊髓进一步受损。 1.1 手术时机损伤后长期卧床可增加各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文献报道早期手术可减少患者ICU停留时间和损伤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神经恢复的效果。符合手术指征者应尽早手术。1.2 手术方法前路手术:主要指征是椎体前部损伤,包括压缩型骨折、屈曲型骨折、爆裂型骨折、椎间盘破裂以及前纵韧带过伸性损伤。后路手术:主要指征是椎体后前部损伤,包括合并椎间盘突出的单侧或双侧关节突交锁、棘上和棘间韧带以及关节囊与黄韧带断裂。 2 并发症护理1呼吸系统并发症 2.1-1 呼吸道感染是颈脊髓损伤早期死亡原因之一。下颈脊髓损伤肋间肌麻痹,上颈脊髓损伤全呼吸肌麻痹.患者可出现无自主呼吸,很快死亡。下颈脊髓损伤后,可因脊髓上升性水肿导致全呼吸肌麻痹,咳嗽反射被抑制,尤其是有吸烟史的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引起肺感染。鼓励并指导帮助咳嗽、排痰。嘱患者行腹式呼吸,先深呼吸5—6 次,于深吸气末屏气,继而咳嗽,连续咳嗽数次,使痰到咽部附近。再用力咳嗽将痰排出口。根据排除气道异物腹部冲击法的原理,应用在排痰护理中,并与常规排痰法进行比较,效果好。对于高位截瘫而呼吸肌麻痹的患者,咳嗽无效由护士给予吸痰并常规给予静脉化痰药物。2.1.2 颈部血肿 颈前路手术后48 h .尤其是在12 h 内,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外.应密切注意颈部外形是否肿胀.引流管是否通畅和引流量,有无呼吸异常,认真听取患者主诉,严密观察,警惕血肿压迫气管引起窒息。对高血压病史者,应注意控制血压,预防和减少切口出血。若遇上述紧急状况及时通知医生立即行二次手术。清除伤口内积血。 2.1.3 喉头水肿 术后4?7天是水肿高峰期。因术中长时间牵拉气管,加之全麻插管引起喉头水肿而影响通气功能。颈前路手术术前I周练习气管推移,每天3-4次?每次5?10 min。术后心电监护并观察记录生命体征至平稳,询问有无咽喉部疼痛、吞咽困难等,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缺氧表现,根据血氧浓度调节给氧流量及时间.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手术后常规雾化吸入3天。每天2。2.1.4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术后常规床旁备气管切开包和负压吸引装置,若发现患者出现乏力、嗜睡、恶心等症状。要警惕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即在睡眠时出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现 2.2循环系统异常 2.2.1 血压下降及心率减慢患者伤后应严密观察其血压、心率及意识状态、心电图变化等:高热、嗽氧的患者因心率代偿性增加不明显,要及时给以处理。将心电监护的报警阈值定为收缩压75 mmHg心率为40次/分?通过报警声音提示护士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2.2.2 高热 患者由于排汗功能障碍或肺感染,常导致高热,机体代谢增高。非颈髓损伤患者体温每升高「C,心率增加12 —18次/分;颈髓损伤患者体温每升高「C,心率仅增加4—5 次/分,两者增快心率表现出的差异性。与颈髓损伤患者交感神经抑制循环系统代偿能力下降有关,不能

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的护理常规

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的护理常规 脊柱骨折是指脊椎骨的连续性中断,常表现为椎体的压缩。是较为常见的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5﹪~6﹪。它可见于各年龄段,青壮年多见。脊柱骨折常见于外伤,尤其是暴力因素;椎体瘤、感染、骨质疏松等也可导致骨折。骨折以胸腰椎段最为常见。 脊髓损伤是指脊髓由于外伤、肿瘤、感染等因素造成脊髓内出血、水肿、炎症反应,导致脊髓细胞坏死、轴突崩解,并出现肢体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 【护理评估】 1、脊柱局部望诊:损伤节段是否有肿胀、皮下瘀斑或皮肤破损。由于脊柱骨折骨折破坏了人体的生理弯曲,可初相脊柱侧弯、后凸甚至是脱位畸形。这些畸形一方面同外伤有关,另一方面与椎旁肌受疼痛刺激发生痉挛有关。病人是否维持一种保护性体位,翻身或腰部用力时疼痛是否加剧。触诊:损伤节段棘突有无压痛,腰背肌有无痉挛、压痛。 2、合并症①有无四肢或下肢的麻木或无力,是否出现损伤平面以下肢体的肌力、感觉减退,是否出现肌张力升高、腱反射亢进及病理行椎体束征,这是区分骨折是否合并有脊髓损伤的重要依据之一。②有无多发伤:外伤性脊柱骨折常有较大且突然的外力作用,常合并有颅脑外伤(如颅底骨折)、血气胸、肝脾破裂、骨盆骨折、跟骨骨折等。③有无腹胀。④有无尿潴留或溢出性尿失禁及肛门括约肌能否自主收缩。 【护理措施】 非手术治疗及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由于脊柱手术风险性较大,病人及家属对手术效果信心不足,往往会出现焦虑,从而影响康复。手术前,应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手术目的及探查、减压,复位及固定的基本方法,稳定其情绪。 2.饮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高纤维素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但饮食种类需依据是否有腹胀而定,可从流质饮食开始,逐渐过渡到软食。 3.体位卧硬板床,定时以流动法翻身。胸椎或腰椎骨折的病人可在仰卧位时胸背部的后方垫一软枕,以利骨折的复位。卧床时间一般为6~8周。

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

【脊髓损伤患者日常护理常识】 【概述】对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是否合适,往往影响到整个康复计划的效果。护理工作的完成,有赖于医务人员和病人家属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脊髓损伤的患者家属有必要学会一些护理知识,以促进病人的康复。 1.排尿障碍 在脊髓损伤早期因膀胱可完全丧失神经支配,引起尿液潴留,后期可能由于大量残余尿,而产生尿流不止,所以一般在受伤后两周内要给患者留置导尿,保持导尿管持续开放,使膀胱里不积存尿量,可防止膀胱过度膨胀。待2-3周后将持续开放引流改为定时开放引流。以促使膀胱得到充盈及排空训练。导尿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时更换导尿管。每天清洗尿道口两次,使之清洁无分泌物,并鼓励病人多饮水,增加排尿量,以冲洗膀胱。 2.肠道功能障碍 是脊髓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顽固性便秘,大便失禁及腹胀。我们首先采取饮食治疗,要定时、定质、定量多食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可促进肠道蠕动和液体分泌,使肠内容物增加,形成硬粪块的机会减少,并可顺结肠走向进行按摩,促进肠蠕动,

帮助排便。再有灌肠以促进胃肠蠕动而排便。在腹胀严重而影响呼吸时,可用肛管排气。 3.体温调节障碍 正常人体可通过代谢、神经和体液等来完成体温调节。并经脊髓和脑内体温调节中枢加以协调控制和维持。使机体在产热和散热过程中保持平衡。颈脊髓损伤的瘫痪患者因失去交感神经支配,汗腺也麻痹,体温调控能力降低,故出现体温异常,多表现为持续性高热,对这类伤员应进行物理降温等,并补充足够的水、电解质、糖和氨基酸,以补充高热的消耗。必要时实行药物降温。 4.呼吸功能障碍 颈脊髓损伤后,位于脑干,延髓网状结构的呼吸中枢向下传导束丧失功能,呼吸的自主节律和深度因不能控制而出现呼吸障碍。另患者的体位不妥,咽喉内的粘液难以排出。有可能被吸入气管内引起感染。因此,以改善呼吸道的通畅,排出分泌物和防止吸入肺内为主要目标。应经常变换体位,勤翻身,鼓励患者作深呼吸和咳痰动作,每次翻身时扣打胸背部,以利排痰。消除呼吸道过多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5.褥疮 褥疮是脊髓损伤患者最常见的病发症。在任何时期都可以发生。因瘫痪部位感觉消失,缺乏对损害刺激的保护性反应。加之自身重量压迫,

-脊髓损伤的护理

脊髓损伤的概述 (一)概述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或脱位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是指由于各种致病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颈髓损伤造成上下肢瘫痪时称为四肢瘫,胸段以下脊髓损伤造成躯干及下肢瘫痪而未累及上肢时称为截瘫。SCI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创伤,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 (二)致病原因 主要见于车祸伤、坠落伤、运动性扭伤、脊柱损伤、过重负荷等。 (三)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临床表现 1.脊髓震荡脊髓损伤后出现短暂性功能抑制状态。 2.脊髓休克以迟钝性瘫痪为特征,病理反射消失、二便功能丧失,低血压或心排出量降低,心动过缓,体温降低及呼吸功能障碍等。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通过X线片基本可确定骨折部位及类型。 2.CT检查有利于判定移位骨折块侵犯椎管程度及发现突入椎管的骨块或椎间盘。 3.MRI(磁共振)检查对判定脊髓损伤状况极有价值。 4.脊髓造影对陈旧性外伤性椎管狭窄诊断有意义。 (四)治疗原则 脊柱脊髓损伤治疗原则已有共识,即早期用药、早期手术(彻底减压、

合理固定和有效融合)、早期康复。脊髓损伤24小时内属于急性期,此期内治疗都属于早期治疗。 早期用药 由于脊髓血运障碍及代谢产物等对脊髓造成的继发性损伤是可以阻止或预防的,临床常联合应用药物来阻止或减少继发性损害,或促进神经轴突的生长。 1.糖皮质激素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被认为是目前治疗急性SCI经典有效药物。冲击疗法是指利用极短时间内超过通常口服剂量约20倍的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充分发挥其抗炎及免疫抑制效应,强烈地抑制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和趋化分子等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阻断炎症细胞活化及其黏附和在组织中的聚集,使炎症反应得到控制。 主要作用机制包括:减轻水肿,增加脊髓血流量,抑制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反应,稳定溶酶体膜,增加NaK依赖式ATP酶的活性增大静息电位和脊髓运动纤维的兴奋性,促进脊髓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快速、强大,甚至在若干小时内病情可以得到改善。 尽早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进行冲击疗法可预防脊髓水肿及缺血造成的继发损伤。脊髓损伤时不能用于低于L2或马尾神经的损伤。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规定,对脊髓损伤进行治疗必须在8小时之内,3小时最好,持续24小时。 (1)方法如下:[准备好输液泵→前15分钟按30mg/kg的剂

脊髓损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脊髓损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外伤、疾病等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颈段脊髓损伤造成四肢瘫痪时称四肢瘫,胸、腰段脊髓损伤造成躯干以下肢体瘫痪而未累及上肢时称截瘫。 【护理常规】 1.休息与运动四肢瘫的患者肩关节应处于外展位,肘关节伸直,前臂外旋,腕背伸,拇指外展、背伸,手指微屈。指导对瘫痪肢体的关节进行每天1~2次的被动运动,每个关节应至少活动每次 20下。颈髓损伤患者应注意轴线翻身。 2.饮食护理饮食宜定时、定量,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保证充分的水分摄入,饮水量不少于每日1000ml。 3.用药护理按时遵医嘱服药,应用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的药物,注意用药后反应。按医嘱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4.病情观察与护理观察患者呼吸情况、注意是否发热、颤抖、出汗、烦躁不安,排尿、排便是否通畅;观察双下肢皮肤颜色,温觉、触觉,肢端动脉搏动情况,注意双下肢有无肿胀。 5.基础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干燥,置气垫床,每2小时翻身1次,颈部受伤或手术患者要轴线翻身。气管切开的患者做好气管切开的护理,留置导尿患者做好会阴护理。 6.心理护理患者因突然失去独立生活能力,表现为抑郁、愤怒

等,针对不同心理状况,组织病友联谊会,同病友之间互相交流,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7.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护理 (1)防止直立性低血压,卧位-坐位变换时要逐渐过渡,先抬高床头30°适应30min,没有不适再逐步抬高床头进行体位锻炼。应用弹性绷带、围腰增加回心血量。必要时按医嘱应用升压药物。 (2)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定期夹闭和开放尿管(小膀胱炎患者除外),一般每3~4小时开放1次,保证水摄入量每天在2500~3000ml;可根据病情采用间歇导尿法,能站立的男性患者指导站立排尿训练,对不完全瘫痪患者,指导患者屏气呼吸,增加腹压,以腹压排尿,减少残余尿。 (3)预防肺部感染,定期翻身、叩背,辅助排痰,当合并呼吸道梗阻时可联合体位引流,鼓励患者进行主动呼吸功能训练,防止发生肺不张及上呼吸道感染。 (4)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栓塞,加强静脉通路的管理,避免不必要的穿刺,保证患者液体入量是防止血液浓缩的关键,尽早进行下肢被动运动并按摩,促进肢体静脉回流和血管神经功能恢复。指导患者每天进行下肢被动运动,开始起床时需用弹性绷带或穿弹性袜,增加静脉回流,减轻水肿。 (5)预防自主神经过反射,对第6胸椎以上的高位脊髓损伤者,不要长期留置尿管形成挛缩膀胱。从急性期开始就要充分管理排尿、排便。对自主神经反射引起的血压升高等症状,尽快找出和消除诱因,

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

脊髓损伤病人的护理 一、定义 是脊柱骨折脱位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很高,多发生于颈椎下部和胸腰段。 二、临床表现 1、脊髓损伤:C8以上水平损伤者可出现四肢瘫;C8以下水平损伤可出现截瘫。 2、脊髓圆锥损伤:L1骨折可造成脊髓圆锥损伤,表现为会阴部皮肤鞍状感觉缺失,大小便不能控制,性功能障碍,但双下肢感觉、运动正常。 3、马尾神经损伤:L2腰椎以下骨折脱位可引起马尾神经损伤,表现为受伤平面以下弛缓性瘫痪,感觉和运动障碍,括约肌功能丧失,腱反射消失。 三、护理诊断 1、气体交换受损:与脊髓损伤、呼吸肌麻痹、清理呼吸道无效及分泌物滞留有关。 2、体温异常:与脊髓损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3、尿潴留:与脊髓损伤及液体摄入受限有关。 4、便秘:与脊髓神经损伤、液体摄入不足、饮食及不能活动有关。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感觉及活动障碍有关。 四、观察要点 1、观察和保持气道通畅 2、吸氧,改善机体的乏氧状态 3、加强呼吸道护理 4、观察体温变化 五、护理措施 1、术前:同骨科术前常规护理 2、术后: (1)同骨科术后常规护理 (2)遵医嘱用药,减轻脊髓水肿 (3)每2小时协助病人翻身、叩背一次,促进排痰;病人不能自行咳嗽或排痰或有肺不张时,给予吸痰。

(4)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防止呼吸运动受限引起的肺部并发症。 (5)维持正常体温:对高热病人使用物理方法降温;对体温过低病人注意保暖并避免烫伤。 (6)尿潴留病人: ①应妥善固定导尿管及引流管的位置:仰卧时,引流管不可高于耻骨水平;引流管从两腿之间通过而不可从身上跨过;翻身前,先夹紧引流管近端,后提起尿袋固定到翻身后身体侧,以防尿液逆流至膀胱引起感染。 ②受伤后2周内持续引流尿液,以后每2-4小时开放1次,可预防感染和膀胱萎缩。若尿液出现混浊、有沉淀,则表示有感染,应持续引流,防止尿液引流不畅而加重感染。 ③多饮水,4000ml/日,有利于冲洗尿中沉渣。 ④训练膀胱的反射排尿动作,以预防尿道感染。当膀胱胀满时,病人可有下腹部胀满感或出汗及其它不适时,可用手按摩,挤压排尿。方法是:操作者可用右手由外向内按摩病人下腹部,用力均匀,由轻而重,待膀胱缩成球状,一手紧按膀胱底,向前下方挤压膀胱,排尿时用左手按在右手背上加压,待尿不再排出时,可松手再加压一次,力求把尿排尽。 (7)排便护理: ①预防便秘:增加食物中粗纤维含量,多饮水,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揉按腹部2-3次/日,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环绕按摩,促进肠蠕动,帮助消化,防止便秘。 ②大便失禁时,粪便浸泡肛门周围,容易引起皮肤糜烂,及时轻轻擦拭,在无肠道炎症的前提下,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定时服泻药起到清洗肠道的作用,同时饮食上避免刺激性食物。 (8)并发症的处理: ①压疮:压疮是脊髓损伤患者主要的并发症。压疮的防治包括定时翻身,减压;注意营养,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烫伤、擦伤的皮肤损伤。发生压疮后原则上保守治疗,如果长期不愈,应采用手术治疗。 ②直立性低血压:是脊髓损伤患者从卧位到坐位或到直立位时发生血压的明显下降,主要表现为头晕、眼前发黑、脸色苍白、视物不清,甚至一过性神志丧

脊髓损伤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最新资料推荐------------------------------------------------------ 脊髓损伤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脊髓损伤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汪家琮脊髓损伤后常出现受累肢体的痉挛,痉挛对患者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下文中将会对痉挛的治疗与预防给予详细阐述。 痉挛痉挛 (spasticity) 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牵张反射亢进引起的肌张力增高,临床上表现为受累骨骼肌的不自主收缩。 脊髓损伤休克期过后,一般先出现屈肌痉挛,约半年后,开始出现伸肌痉挛。 痉挛对患者的影响痉挛对患者的影响分为两方面。 不利的方面是: 较重的痉挛可能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坐位平衡、不利于转移动作的完成、影响睡眠和性生活、引起疼痛等。 有利的方面包括★痉挛可减慢肌萎缩的速度;★由于痉挛使得肌肉萎缩不明显,因而骨突出不明显,从而减少了压疮的发生机会;★由于阵发性痉挛的存在,达到了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部分患者可以利用痉挛进行站立、转移、甚至步行。 因此,只有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的严重痉挛才需要处理。 痉挛的治疗药物治疗临床常用氯苯氨丁酸 1 / 12

(baclofen) ,商品名有力奥来素、脊舒、巴氯酚等,它是脊髓内突触传递强有力的阻滞剂,同时作用于单突触和多突触反射而达到缓解痉挛的效果。 应用时从每次 5mg, 1 日 2~3次起,每隔 1 周每日服药量增加 5mg,直到痉挛缓解为止。 此后需长期服药。 每日最大量可达 120~140mg,通常日剂量不超过 80mg。 副作用有恶心、头晕、嗜睡、无力等。 如不能耐受应减量或停药。 减量或停药也应逐步递减,如果减量过快或突然停药,有时会出现幻觉、痉挛加重等不良反应。 神经阻滞疗法常用 5%酚溶液,在神经肌肉接点处注射,每次注射 0. 5~2ml,痉挛缓解可达 6~12个月或更长。 适用于局部痉挛如内收肌痉挛、腓肠肌痉挛的患者,对全身痉挛不适用。 直肠电刺激治疗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研制的直肠电刺激器,用肥皂水润滑后置入肛门内,深度约8~10cm,给予电刺激 30 次,每次刺激时间 1 秒,间隔 29 秒,治疗 1 次 15 分钟,可减轻痉挛 6~7 个小时。 患者每日早晨做 1 次,基本上可保证白天不出现痉挛,利于日常生活动作的完成。 手术治疗常规治疗无效的严重痉挛,可以考虑行脊神经后

最新整理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护理教案资料

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功能改变,导致相应的功能障碍。根据致病因素不同可分为外伤性脊髓损伤和非外伤性脊髓损伤。脊髓损伤主要是因直接暴力(砸伤、摔伤、刺伤、枪伤等)造成脊柱过度屈曲骨折、脱位伤及脊神经,其次是因脊髓感染、变性、肿瘤侵及脊髓因损伤水平和程度差异,可见损伤水平以下躯干、肢体、皮肤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脊髓损伤多造成严重瘫痪致残,胸、腰髓损伤引起双下肢和躯干的全部或部分瘫痪称截瘫,颈脊髓以上损伤,上肢受累则称四肢瘫。 据统计,我国SCI原因主要是高处坠落、砸伤、交通事故等。 一、主要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因损伤部位、损伤程度不同,引起的功能障碍也不同。常见的功能障碍有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部分患者常有并发症,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疼痛、异位骨化、压疮、关节挛缩等。 二、康复工作内容 脊髓损伤急性期的康复治疗目的是抢救患者生命,预防及减少脊髓功能丧失,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应用各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残存的功能,最大限度使患者重新开始自理、创造性的生活。其康复治疗手段有入院前处理与院后急救、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护理、康复训练、呼吸保障。脊髓损伤恢复期的康复治疗目的是为了让患者适应新的生活,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借助轮椅独立或步行。其康复治疗手段有肌力训练、肌肉牵张训练、坐位及平衡训练、体位转移训练、轮椅训练、站立和行走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生物反馈疗法等。 三、康复护理措施 (一)配合抢救 配合医生现场抢救时,必须持续固定脊柱,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同时确保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防止窒息。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严密观察患者的神智、呼吸、心率、血压等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二)尽早开始治疗 脊髓损伤后早期(即伤后6~12小时)的改变往往局限于中央灰质,而白质尚无明显改变。此后由于出血压迫、水肿缺氧以及伴发的神经化学改变,使脊髓损伤逐渐加重。因此,应争取在6小时内开始治疗,如局部冷冻、脊髓减压、高压氧、激素及其他药物的运用等,以减少继发性损害,从而有利于脊髓损伤后患者的康复。 (三)体位处理 为防止挛缩畸形,患者宜卧于有垫褥的硬板床上。身体要保持正确位置,其要点是按照疾病的特点,将肢体安放在与挛缩倾向相反方向的位置上,而且瘫痪肢体不要受压。仰卧膝下不宜放枕踝足要用尺板、沙袋或小腿后夹板保持于功能性 中间位,并注意被褥下压的影响。要鼓励病人多采取俯卧位,逐渐增加俯卧时间,直到能在俯卧位睡眠,还不仅能防止和矫治下肢屈屈挛缩,亦有助于预防褥疮发生和促进膀胱的排空。对痉挛较明显的患者,还要在卧床或长时间坐位时经常用枕头、软垫等将两膝适当分开。(四)皮肤护理 必须经常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身体局部长时间受压,要定时为病人翻身,已坐轮椅者要经常自己撑起身体。对有皮肤障碍者,尤其要注意预防褥疮,要经常视皮肤有无变红破坏。褥疮一旦出现,必须及时处理,防止扩大,并促进早日愈合。已允许起床的患者,要注意在治疗和活动过程中避免烫伤和挫伤、擦伤。使用支具或夹板者要警惕压迫和摩擦损伤局部皮肤。

脊髓损伤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脊髓损伤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痉挛 痉挛(spasticity)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牵张反射亢进引起的肌张力增高,临床上表现为受累骨骼肌的不自主收缩。脊髓损伤休克期过后,一般先出现屈肌痉挛,约半年后,开始出现伸肌痉挛。 痉挛对患者的影响 痉挛对患者的影响分为两方面。不利的方面是:较重的痉挛可能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坐位平衡、不利于转移动作的完成、影响睡眠和性生活、引起疼痛等。 有利的方面包括 ★痉挛可减慢肌萎缩的速度; ★由于痉挛使得肌肉萎缩不明显,因而骨突出不明显,从而减少了压疮的发生机会; ★由于阵发性痉挛的存在,达到了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部分患者可以利用痉挛进行站立、转移、甚至步行。因此,只有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的严重痉挛才需要处理。 痉挛的治疗 药物治疗临床常用氯苯氨丁酸(baclofen),商品名有力奥来素、脊舒、巴氯酚等,它是脊髓内突触传递强有力的阻滞剂,同时作用于单突触和多突触反射而达到缓解痉挛的效果。应用时从每次5mg,1日2~3次起,每隔1周每日服药量增加5mg,直到痉挛缓解为止。此后需长期服药。每日最大量可达120~140mg,通常日剂量不超过80mg。副作用有恶心、头晕、嗜睡、无力等。如不能耐受应减量或停药。减量或停药也应逐步递减,如果减量过快或突然停药,有时会出现幻觉、痉挛加重等不良反应。 神经阻滞疗法常用5%酚溶液,在神经肌肉接点处注射,每次注射0.5~2ml,痉挛缓解

可达6~12个月或更长。适用于局部痉挛如内收肌痉挛、腓肠肌痉挛的患者,对全身痉挛不适用。 直肠电刺激治疗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研制的直肠电刺激器,用肥皂水润滑后置入肛门内,深度约8~10cm,给予电刺激30次,每次刺激时间1秒,间隔29秒,治疗1次15分钟,可减轻痉挛6~7个小时。患者每日早晨做1次,基本上可保证白天不出现痉挛,利于日常生活动作的完成。 手术治疗常规治疗无效的严重痉挛,可以考虑行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该手术治疗痉挛效果非常可靠,术后痉挛缓解可达3年以上。由于该手术对身体有一定破坏作用,应严格选择适合病例,不能广泛使用。 痉挛的预防 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圆锥部位以上的脊髓损伤患者出现痉挛是难以避免的。痉挛的预防侧重于消除或减少诱发痉挛加重的各种因素。可采取的措施包括,保持环境安静;训练手法要轻柔,避免刺激脚心、手心等部位;采用俯卧位有助于抑制髋关节屈曲痉挛,站立训练有助于抑制腓肠肌痉挛;压疮、泌尿系感染的及时处理等。 疼痛 脊髓损伤后患者常出现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异常性疼痛,对其尚无可靠的预防措施,下文中将提到一些可以试用的治疗方法。 脊髓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部位的感觉异常性疼痛,属于中枢性疼痛。由于疼痛部位没有正常的感觉,这种疼痛的感觉近似于幻觉,故有人称之为幻肢痛(phantom pain)。有的学者认为,这种疼痛的传导途径可能有:残留部分的脊髓和(或)脊髓之外的自主神经系统。其确切的原因目前仍不清楚。临床上这种患者的疼痛表现多种多样,如烧灼痛、针刺痛、放射痛、切割痛、跳痛、麻木痛、绷紧痛等。疼痛的诱发因素包括天气变化、发烧、泌尿系感染等。目前尚无可靠的预防方法。下述治疗方法可以试用。 药物治疗 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又名酰胺咪嗪、得理多,用法:0.1~0.4g,口腹,1日3次,应从小剂量开始。

脊髓损伤患者护理

脊髓损伤患者护理 专科护理 1:体位:卧硬板床,每2小时轴线翻身,翻身时保持头部、肩部、背部、臀部在一条直线上,保持脊柱损伤部位稳定。颈部手术患者颈部垫颈椎枕,头两侧放置沙袋以保持头部制动。各肢体处于功能位,防垂足。 2:神经功能观察:术后48小时内每2—4小时观察肢体感觉、活动情况,48小时后每4小时观察记录1次。 并发症的预防及观察 1:自主神经反射异常:多发生于T6以上脊髓损伤患者,表现为血压升高,激烈头痛、头晕、大量出汗、汗毛竖起等。预防:解除不良刺激因素,如体位改变、尿潴留、大便嵌塞、疼痛等。处理:端坐体位,使用降压药物,去除诱因。 2: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足下垂:指导家属予患者肢体被动活动。 3:肺部感染:咳嗽、咳痰、体温升高等。预防:术后给予氧气雾化吸入,每天2次。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训练,保持呼吸道通畅。 4:深静脉血栓:可无临床症状或体征。有的患者可有以下表现:起病急骤,患肢肿胀、胀痛;患肢呈指陷性,张力高,周径明显大于对侧;皮肤暗红,皮温较对侧略高。 5:肺栓塞:呼吸困难和气促、胸痛、晕厥,烦躁不安、咯血、咳嗽、心悸等。 6:压疮:每2小时轴线翻身,使用气垫床、啫喱垫预防压疮,保持床单清洁、平整。 7:体位性低血压:多发生于T6以上脊髓损伤患者,表现为卧位改变为坐位时血压下降、头晕。预防:术后进行床头抬高训练,逐步过渡到坐起和斜床站立训练。 健康宣教 1.术后出血头痛、眼花、出冷汗等不适时和肢体感觉、活动下降、疼痛症状加重时,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2.突然出现血压升高、剧烈头痛、头晕、大量出汗等表现时,及时报告医务人员。 3.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脊柱保护支具坐起。 功能锻炼 1.呼吸功能训练:包括胸式呼吸(胸腰段损伤)训练及腹式呼吸(颈段损伤),胸廓被动训练,每天2次适度压迫胸骨使肋骨活动(肋骨骨折者禁用)。 2.肌力及关节活动度训练:脊髓不完全损伤者进行主动握拳、扩胸、踝泵、股四头肌的长收缩、屈膝、屈髋活动等。每天3~5次,每次30分钟。 3.排尿功能训练:建立定时饮水及定时排尿习惯: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收缩会阴部肌肉10s后放松,反复进行,每天3~5次每次30min。适时清洁间歇性导尿者,指导患者进行清洁间歇性导尿。 4.排便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食粗纤维饮食,避免刺激性及难消化饮食:每天3餐1h按顺时针方向进行腹部按摩15~30min;肛门牵拉训练。 出院指导 1.用药指导:遵医嘱按时按量口服止痛药、营养神经药物。 2.活动指导 1)脊柱支具配戴3个月,或遵医嘱配戴3~6个月,卧位时不需配戴,术后坐位或下床时需配戴。 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各复查一次。 2)伤口拆线72h后看洗澡,洗澡时可不配戴支具,但注意避免弯曲、扭动脊柱。 3.随诊指导:术后2个月内返院复查。如出现脊柱局部疼痛和四肢感觉、活动有所下降等不适时随诊。

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一、疼痛绝大部分脊髓损伤患者在损伤平面以下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异常,部分感觉异常可以表现为疼痛,公认的统计是:1/3~1/2脊髓损伤患者有疼痛,其中10%~20%达到严重程度并影响日常生活,5%最严重者需要手术治疗。临床多数情况下医生们称之为“中枢性疼痛”,有的将截瘫以下部分的疼痛称之为“幻痛”。预防性措施:感染、褥疮、痉挛、膀胱和肠道问题、急剧温度变化、吸烟、情绪波动等因素都可诱发疼痛,所以应积极避免或处理这些因素。保持良好的营养及卫生状态,正确地处理骨折和软组织损伤、适当的关节活动,以及正确的体位,都有助于避免疼痛的发生或治疗。适当的运动可以预防肩袖损伤和肩周炎的发生。二、痉挛脊髓损伤在受伤后数周即可出现肌肉紧张(医学中称之为“痉挛”)。痉挛可出现在肢体整体或局部,亦可出现在胸、背、腹部肌肉。在对痉挛的治疗之前,需要明确治疗的必要性,并非所有的肌痉挛都需要治疗。有的痉挛对患者是有利的,比如:股四头肌痉挛有助于患者的站立和行走,下肢肌痉挛有助于防止直立性低血压,四肢痉挛有助于防止深静脉血拴的形成。但严重的肌痉挛对运动功能造成严重障碍,缓解肌痉挛可明显地提高活动能力。需要指出的是:有时缓解肌痉挛的目的主要是减轻不适、便于护理和保健,这时的肌痉挛解除并不意味着功能恢复。治疗和护理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1)解除诱因:在治疗痉挛之前,尽量解除增加痉挛的各种诱因,如:尿路感染、褥疮、骨折、嵌甲等。解除诱因后,痉挛往往会明显减轻。(2)冷疗或热疗:可使肌痉挛一过行放松,也可缓解疼痛。(3)水疗:温水浸浴有利于缓解肌痉挛,温度宜在27~30度;。(4)主动运动:作痉挛肌的拮抗肌适度的主动运动,对肌痉挛有交替性抑制作用。(5)被动运动与按摩:深入而持久的肌肉按摩,或温和地被动牵张痉挛肌,可降低肌张力,有利于系统康复训练。(6)肌电生物反馈:利用松弛性肌电生物反馈可以有助于放松痉挛肌。(7)功能性电刺激:对屈肌痉挛者电刺激其伸肌群,有利于痉挛肌放松,电刺激配合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更有效。(8)药物治疗:目前有效的药物是巴氯氛(化学名为:氯苯氨丁酸,baclofe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