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要求规范GB50371-20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要求规范GB50371-20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要求规范GB50371-20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要求规范GB50371-20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

1 总则

1.0.1 为规范厅堂(剧场和多用途礼堂等)扩声系统设计,保证厅堂的观众厅及舞台(主席台)等有关场所听音良好、使用方便,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各类厅堂相对固定安装的扩声系统设计,不包括电影还音系统(即B环)。

1.0.3 本规范制定了各类厅堂扩声系统设计的技术要求和观众厅的扩声系统特性指标。

1.0.4 扩声系统设计必须与土建各工种设计同步进行,并出具完整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1.0.5 设计单位应具备专业设计能力,并应完成扩声系统的调试,听音指标达到本规范的要求。

1.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2 术语

2.O.1 扩声系统 sound reinforcement system,public address system 扩声系统包括设备和声场。主要过程为: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处理、传输,再转换为声信号还原于所服务的声场环境;主要设备包括:传声器、音源设备、调音台、信号处理器、功率放大器和扬声器系统。

2.0.2 扩声控制室 sound control room

操作控制扩声系统设备的技术用房,简称声控室。

2.0.3 功放机房 power amplifier room

放置扩声系统功率放大器的技术用房。

2.0.4 最大声压级 maximum sound pressure level

扩声系统完成调试后,在厅堂内务测量点可能的最大峰值声压级的平均值

。以峰值因数(1.8~2.2)限制的额定通带粉红噪声为信号源,其最大峰值声压级为RMS声压级的长期平均值加上峰值因数的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

以20,单位:dB。

2.0.5 最大可用增益 maximum available gain

厅堂扩声系统在声反馈临界状态时的增益减去6dB。

2.0.6 传输频率特性 transmission frequency response 扩声系统在稳定工作状态下,厅堂内务测量点稳态声压级的平均值相对于扩声设备输入端的电平的幅频响应。

2.0.7 传声增益 transmission gain

扩声系统在最大可用增益状态时,厅堂内务测量点稳态声压级平均值与扩声系统心型传声器处稳态声压级的差值,单位:dB。2.0.8 声场不均匀度 sound distribution

厅堂内(有扩声时)各测量点的稳态声压级的差值,单位:dB。

2.0.9 声反馈 acoustic feedback

扩声系统中的扬声器系统放出的部分声能反馈到传声器的效应。

2.0.10 系统总噪声级 system total noise level

扩声系统在最大可用增益工作状态下,厅堂内各测量点扩声系统所产生的各频带的噪声声压级(扣除环境背景噪声影响)平均值,1)1NR—曲线评价。2.0.11 早后期声能t:L early-to-late arriving sound energy ratio 扬声器系统发出猝发声衰变过程中,厅堂内各测量点80ms以内声能与80ms 以后的声能之比的以l0为底的对数再乘以 10,单位:dB。

2.0.12 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

用数字技术对信号进行采集、储存、传输、变换等的方法和技术。2.0.13 调音控制工作位置 mixing control position

操作人员的工作位置,简称工位,泛指扩声控制室、现场调音位和监听调音位等。

3 扩声系统设计

3.1 一般规定

3.1.1 从方案设计开始,扩声系统设计就应与建筑声学设计、建筑设计和其他有关工程设计专业密切配合。装修设计时,在控制厅内混响时间、房间体型、反射声分布和避免声缺陷等问题时,应将扬声器系统位置作为主要声源点之一。 3.1.2 扩声系统应保证听众有足够的声压级,声音清晰、声场均匀。

3.1.3 根据使用要求,厅堂扩声系统应包括以下部分或全部子系统:

1 观众厅的扩声系统。

2 舞台(会议时的主席台)的扩声系统;服务于舞台上演职员的监听系统。

3 具有演出功能的厅堂,服务于演职员的舞台监督系统。

4 背景音乐广播系统。

3.1.4 扩声系统信号,对模拟传输其电气互连的优选配接值应满足国家标准《声系统设备互连优选配接值》GB/T14197及《会议系统电及音频的性能要求GB/T 15381的规定,系统设备之间宜采用平衡传输方式;数字传输及接口应符合国家相关行业标准《多通路音频数字串行接口》GY/T187的要求。

3.1.5 扩声系统设计应提供完整的图纸及说明文件。包括管道图、设备布置图、系统原理方框图、设备的选型和配置及接线图。

3.1.6 扩声系统的设计可采用先进的技术作为辅助设计手段,但应给出分析结果的适用范围。

3.1.7 扩声系统对服务区以外有人区域不应造成环境噪声污染。

3,2 传声器

3.2.1 系统宜配置足够数量的传声器。

3.2.2 传声器的类型应满足适用本厅堂不同类型声源信号的拾音。

3.2.3 主要传声器宜选用有利于抑制声反馈的传声器。

3.2.4 应分别在台口、乐池、侧台附近和观众席等处按功能需要设传声器插座。

3.2.5 具有演出功能的厅堂,若现场多个工位同时需要传声器信

号,宜设置传声器信号分配系统。

3.2.6 传声器信号接线应采用带屏蔽的平衡电缆。

3.3 扬声器系统

3.3.1 根据不同的功能和服务对象,设计相应的扬声器系统:

1 根据厅堂具体条件选用集中式、分散式或集中分散相结合三者中的较佳方案。

2 根据声道模式的不同可选择单声道、双声道和三声道(左/中/右)系统中的一种。

3 具有演出功能的厅堂宜设置独立的次低频扬声器系统。

4 主扬声器系统对部分观众席无法提供足够的直达声或直达声方位太高时,应设置补充或辅助扬声器系统,并配备能对其馈给信号进行时间和频率特性调整的信号处理设备。

5具有演出功能的厅堂宜设置效果声扬声器系统。根据使用要求和实际情况,扬声器系统安装在观众厅的顶棚、侧墙、后墙或舞台上。

6 舞台(主席台)扩声扬声器系统宜安装在靠近台口的位置。该扬声器系统由声控室的操作人员操作控制。

7 具有演出功能的厅堂,应设置服务于演职人员的舞台返听扬声器系统。舞台返听系统宜包括固定安装返听扬声器系统、流动返听扬声器系统和返听耳机。

3.3.2 扬声器系统,必须有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不产生机械噪声。当涉及承重结构改动或增加荷载时,必须由原结构设计单位或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核查有关原始资料,对既有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进行核验、确认。

3.3.3 扬声器系统的安装,无论明装或暗装,均应减少安装条件对扬声器系统声辐射的影响,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采用暗装时,开口足够大;所用饰面材料和蒙面装修用格栅的尺寸(宽度和深度)宜小于等于20mm。

2 扬声器系统安装处的空间尺寸足够大,并进行声学处理。

3 具有演出功能的厅堂,同一声道扬声器的数量及布置宜有利于减轻服务区内的声波干涉。

3.3.4 功率放大器与主扬声器系统之间的连线功率损耗应小于主扬声器系统功率的10%,次低频扬声器系统的连线功率损耗宜小于5%。

3.4 调音及信号处理设备

3.4.1 扩声系统应配置独立的调音台,调音台的输入通道总数不少于最大使用输入通道数。调音台应具有不少于扩声通道数量的通道母线。

3.4.2 扩声系统应设系统信号处理设备。信号处理设备宜具有增益、分配、混合、均衡、压缩、限幅、延时、分频及滤波等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

3.4.3具有演出功能的厅堂,宜配置各种类型和足够数量的供调音台通道插入使用的效果器、压缩器、限幅器和噪声门等信号处理设备。

3-5 舞台监督及辅助系统

3.5.1 在技术用房(主要是声控室、灯光控制机房和舞台机械控制机房)、化妆间和演职员休息室等需要调度或现场扩声信号的房间区域,宜设置小型广播扬声器系统,系统做分区广播,主控设备应设置于舞台监督位或导控室,并进行集中控制。

本广播系统在服务区的最大声压级宜大于等于90dB。

3.5.2 宜设置独立的内部通讯系统,并符合如下要求:

1 声控室、灯光控制机房、舞台机械控制机房及主要化妆间等用房设置内部通讯台分站。

2 舞台、乐池、追光位、面光桥、现场调音位及功放机房等技术用房设置内部通讯插座面板。

3 以有线系统为主,以无线系统作为补充。

4 系统主机设置在舞台监督位或导控室。

3.5.3 宜设置独立的视频监视系统,监视系统的观察范围包括主舞台、上下场口、后舞台、乐池、主要观众席和主要观众休息厅、观众人口处等区域;化妆间、演职员休息室及迟到观众入口处等宜设置监视点;监视系统的主控设备宜设置于舞台监督位或导控室,声控室内设置分控点。

3.5.4 前厅、观众休息厅及观众人口处等宜设置背景音乐公共广播系统。背景音乐公共广播系统可与本章3.5.1条的广播系统相结合。

当与防灾(火警)广播系统相结合时,其系统必须满足消防法规。

3.5.5 应预留与其他系统进行信号交换的音频信号接口,供转播或电视电话等其他传输系统选用。

3.6 调音控制工位

3.6.1 厅堂应设置扩声控制室,并符合如下技术要求:

1 扩声控制室宜设置在便于观察舞台(主席台)及观众席的位置。

2 具有演出功能的厅堂,应面向舞台及观众席开设观察窗,窗的位置及尺寸确保调音人员正常工作时对舞台的大部分区域和部分观众席有良好的视野。观察窗可开启,操作人员在正常工作时能够获得现场的声音。

3 声控室面积应满足设备布置、设备操作及正常检修的需要。地面宜铺设活动架空地板,或设置有盖电缆地沟。

4 声控室内若有正常工作时发出干扰噪声的设备(如带冷却风扇的设备、电源变压器等),宜设置设备室;设备室不应对声控室造成噪声干扰。

5 声控室宜设置独立的空调系统。

6 声控室内做吸声处理,中频混响时间宜为0.3~0.5s。

7 声控室与主扬声器系统距离较远时,宜在主扬声器系统安装位置的附近区域设置功放机房。

8 扩声系统应设独立接地母线,单点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n。

9 扩声系统设备不宜与可控硅调光设备或动力设备共用一个电源变压器;若电源电压不稳定或受干扰严重,应配备电源稳压器或隔离变压器。电源的总容量宜为功放额定功率总和的两倍以上。

10 声控室与舞台(主席台)之间应预留各种类型和足够数量的线缆。

11 声控室内宜设置监听扬声器系统,监听扬声器系统的声道模式宜与场内观众厅主扩声系统的声道模式一致。’

3.6.2 具有演出功能的厅堂,应设有现场调音位置。现场调音位置的听音效果在观众厅应具有代表性,并预留各种类型和足够数量的信号通道接口。 3.6.3 具有演出功能的厅堂,应设置舞台监听调音位置,并符合如下要求:1 监听调音位置设在上场口或下场口附近,有适当的空间供安置监听调音台及处理器等设备。

2 监听调音位置预留各种类型和足够数量的信号通道接口。

3 配置足够数量的独立通路,每个监听通路特性能单独控制。

4 监听通路由主调音台或独立设置的舞台监听调音台控制,系统中的信号

处理设备具有实时操作界面。

3.6.4 功放机房宜设置在主扬声器系统安装位置的附近区域。功放机房与控制室不在同一操作区域时,宜对功放设备配置监控系统;宜设置独立的空调系统。

3.6.5 具有演出功能的厅堂、舞台和乐池内应设置足够数量的综合信号插座和插座点,依其功能要求包括传声器、声频及流动返听扬声器系统插座,插座点位置应避开舞台主表演区。

4 扩声系统特性指标

4.1 电气系统特性指标

4.1.1 在扩声系统额定带宽及电平工作条件下,从传声器输出端口至功放输出端口通路间的频率响应应不劣于0一一1dB。

4.1.2 在扩声系统额定带宽及电平工作条件下,从传声器输出端口至功放输出端口通路间的总谐波失真应不大于0.1%。

4.1.3 在扩声系统额定带宽及电平工作条件下,从传声器输出端口至功放输出端口间通路的信噪比应不劣于通路中最差的单机设备信噪比3dB。

4.2 声学特性指标

4.2.1 文艺演出类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应符合表4.2.1中的规定。

4.2.2 多用途类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应符合表4.2.2中的规定。

图4.2.2—2 多用途类二级传输频率特性范围4.2.3 会议类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应符合表4.2.3中的规定。

表4.2.3 会议类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图4.2.3—1 会议类一级传输频率特性范围

4.2.4 多声道扩声系统中,中央声道、左+右声道的扩声均应分别满足其相应的规定。

5 系统调试

5.0.1 完整的扩声系统设计应包括系统调试。本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的测量方法和所使用的测量仪器,选用《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 4959中的有关条款执行。

5.0.2 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测量均应在空场条件下进行。

5.0.3 电气指标测量应包括系统设备的总谐波失真、频率响应、信噪比。调音台的测量按《调音台基本特性测量方法》GB 9003中的有关条款执行。5.0.4 声学特性指标测量应包括最大声压级、传输频率特性、传声增益和稳态声场不均匀度,并宜进行早后期声能比的测量。

5.0.5 系统调试过程中,应使系统处于最佳设定状态,对系统设备参数的调整和设定宜与音质的主观听音效果相结合。

5.0.6 同一工作状态下,应同时满足各项声学特性指标。

5.0.7 测量声级计宜选用《声级计的电声性能及测试方法》GB 3785中的一级,不得低于二级。

5.0.8 多声道的扩声系统,应对中央声道(含辅助)、左+右声道的扩声分别进行调试。

5.0.9 系统调试结束后,应出具调试报告。

5.0.10 最大声压级的测量应按图5.0.10进行。

图中滤波器通带范围为系统额定频率范围,通带外衰减应大于12dB/oct(oct——倍频程);限幅器应能使噪声信号的峰值因数保持在1.8~2.2之间。5.0.u 传声增益的测量在系统不使用反馈抑制器的条件下进行。

5,0.12 早后期声能比的测量应按图5.0.12进行。

本规范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 本规范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

GB 50371-2006

条文说明

1 总则

1.0.1 本规范根据厅堂建设时所针对的主要用途规范扩声工程设计。本规范是专业性的国家标准,编制过程中参考了以下相关标准:

1 《声级计的电声性能及测试方法》GB 3785-83。

2 《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GYJ 25-86。

3 《声频放大器测量方法》GB 9001-88。

4 《调音台基本特性测量方法》GB 9003-88。

5 《声系统设备一般术语解释和计算方法》GB 12060-89。

6 《声系统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值》GB/T14197-93。

7 《声系统设备互连用连接器的应用》GB/T14947-94。

8 《会议系统电及音频的性能要求》GB/T15381-94。

9 《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 4959-95。

10 《声学名词术语》GB/T3947-1996。

11 《扬声器主要性能测试方法》GB/T9396-1996。

12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 57—2000。

13 《多通路音频数字串行接口》GY/T187-2002。

14 《演出场所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WH/T 18-2003。

15 《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礼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T50356--2005。 1.0.2 新建、扩建和改建均在适用范围之列。扩建和改建虽受一定的客观限制,但系统的合理性和技术指标不应降低。本规范中扩声系统指相对固定安装的设备系统,即针对厅堂的具体情况而进行的系统设计。非固定安装是指临时的、外来的流动系统,但其系统构成还是可参考本规范的。电影的还音系统(即B环),已有相关的国家标准规定。

1.0.3 本规范从设计扩声系统功能及制定分类特性指标两方面来保证其使用方便和听音效果良好,并在特性指标的制定中尽可能体现相对统一的标准,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调音者可以根据节目性质及要求保障听音效果良好。

1.0.4 本条规范的目的在于杜绝新建厅堂扩声系统设计与土建等专业脱节,避免工程建设的随意性,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1.0.5 完成系统的调试应是设计者的职责。为了达到电气、声学各项特性指标及各种使用上的功能要求,做到系统可靠且投资比较合理,投资者宜优先选择有国家设计资质的单位按使用功能和投资额提出系统方案设计。

2 术语

本规范中有关声学方面的术语,只是为了说明本规范中有关项目的物理意义,而不追求该术语的全部完整定义。其中,部分按《声学名词术语》GB/T 3947

—1996给出。有关建筑与设备方面的名词术语,参考《声系统设备一般术语解释和计算方法》GBl2060—89及相关的设计规范和习惯上常用的词汇编写。

3 扩声系统设计

3.1 一般规定

3.1.1 目前,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厅堂扩声系统设计待到厅堂的内部格局、体型确定以后才进行,或由供销商提供设计安装(即先进

行设备采购,后设计作为捷径)。由于没有与其他相关工程设计专业密切配合,影响扩声系统的质量。

3.1.2 扩声系统首要任务是为观众席服务,其听音效果的好坏与工程设计直接有关。足够的声压级和声音清晰、声场均匀是最基本的要求;具有演出功能的厅堂还应达到声像一致。除了观众席以外,舞台(主席台)也是重要的设计关注点,只有演职员或发言者监听良好,其演出或演讲才能顺利进行。此外,大量出现的会议扩声系统与视频及网络等系统构成一体,宜将会议扩声与声音重放分开设置。有时要对发言进行录音等,因此,设置扩声系统就不限场所了。

3.1.3 扩声系统的组成并不只有观众厅和舞台(主席台)的扩声,扩声系统还应有其他的各项子系统,才能保障厅堂的使用功能。

3.1.4 扩声系统信号传输有模拟、模拟数字结合及数字传输三种形式。模拟系统设备之间均宜采用平衡传输方式,不管其距离的远近,最大限度地减少外界噪声的干扰。数字信号的传输接口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其传输线路也从五类线向光缆发展。

3.1.5 既然是工程设计,就应提供可施工的完整图纸及文件。对于扩声系统工程,应包括各层平面的管道路由图、设备布置图和系统原理方框图等(含设备间的接线图)。

3.1.6 目前作为辅助设计手段,运用计算机软件分析声场已相当普遍,对扬声器系统的选型和布置能起到一定程度的辅助作用,但其计算机软件分析仍然存在局限性,不能作为唯一的设计手段。此外,相当多的国产产品还不能提供计算机模拟所需之扬声器系统重要参数,而其相应的产品用于完成会议厅室以至多功能厅堂的工程不成为问题。

3.1.7 作为强制性条文,本条的目的在于强化设计者的环保意识。

3.2 传声器

3.2.2 不同类型声源信号的拾音主要用于演出或会议的不同需要。具有演出功能的厅堂,除了有线传声器以外,目前主要的无线传声器形式包括:手持式、领夹式和头戴式。

3.2.3 选用有利于抑制声反馈且具有一定指向特性的传声器,相应地提高了系统的传声增益。为保证厅堂之间在技术指标上具有可比性,传声增益的测量仍然以使用心型传声器为基准。

3.2.4 方便于工作人员就近连接。

3.2.5 这样能有效地避免各工作点之间的相互干扰和一个传声器多路输出时的阻抗失配。

3.2.6 这样能有效地降低传声器信号受到的干扰,提高信噪比。

3.3 扬声器系统

3.3,1 扬声器系统布置应满足扩声功能要求:

1 厅堂的扬声器系统布置条件常受扩声系统设计者介人整体工程设计的早晚的影响。因其他专业,特别是建筑结构往往不会为扩声系统预留合适的扬声器系统安装位置,所以应及早介入整体工程的设计,选用较佳的扬声器系统布置方案。集中式的主扬声器系统宜设在舞台(主席台)与观众席之间的上部位置。

2 单声道:适用于语言为主的扩声;双声道(左/右):适用于文艺演出为主且体型较窄或小型场所的扩声;三声道(左/中/右):适用于文艺演出为主的大、中型场所扩声。

4 主扬声器系统无法提供足够的直达声的观众席主要出现在后排或挑台下方。剧场一类对扩声系统要求较高的厅堂,宜根据实际清况,在台口两侧较低位置或观众厅首排前方位置安装补充扬声器系统,以拉低声像的高度,改善听感。

5 配合舞台演出获得更好的效果,有仅设于观众厅的,也有包含舞台区的。效果声扬声器系统的设置以及通道数目前国内外未有一致的结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还只是设计者根据使用要求和实际情况设置的一个系统平台,有待于音响艺术创作者在这些系统平台上进行更多的实践。

6 舞台(主席台)的扩声扬声器系统是为舞台上的演职员监听一些重放的节目或会议时主席台就坐者的听音而设置。扬声器系统大多布置在上部,信号相对

单一。系统的指标在设计时应选定适当的指标等级。

7 具有演出功能的厅堂,演职员还需监听同台演出者彼此之间的声音,因此,设置于舞台的监听扬声器信号应具有选择性。满足演职人员对演出监听的要求。

本规范中的厅堂扩声系统特性指标是以服务于听众的主扩声系统特性指标规定的。对于厅堂中其他子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可参考“表4.2,1~表4.2.3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中的相应规定,如最大声压级、传输频率特性等,指标等级对应于主扩声系统可适当降低。

3.3.2 基于安全的要求,扬声器系统的安装在设计时必须考虑,所以列为强制性条文。

3.3.3 扬声器系统的安装方式不同,其影响会不同:

1 扬声器系统明装,声辐射性能受影响较小,在国际上应用较多。

2 采用暗装,所用透声材料的控制往往也是工程配合的难点。所用饰面格栅的尺寸(宽度和深度)小于等于20mm并不是目标,有条件的应更小。

3 指控制扬声器系统与传声器距离及其相对应的指向性。具有演出功能的厅堂,同一声道扬声器系统的数量及位置应考虑对听众区造成的声波干涉问题:到达听众区的声能—一频率、幅度、时间、空间构成,应尽可能使声音自然,声像一致。必要时,应用信号处理设备调整声音的时间关系,改善声波干涉问题。 3.3.

4 一方面功率放大器与主扩声扬声器之间的连线太细,会造成功率损耗太大,直接影响到音质效果等;另一方面连线太粗,对于施工安装等也会带来不便。因此设定一个适当的百分比。

3.4 调音及信号处理设备

调音台及信号处理设备已逐步向数字式设备过渡。目前的代

表产品是数字信号处理器。设计者应从设备和系统两方面考虑安全可靠、使用方便为主。

扩声系统的组成设备还包括信号交换塞孔板、监听监测等。一般信号通道的类型和数量由系统的信号分线器分配确定。

3.5 舞台监督及辅助系统

在声控室、灯光控制机房及舞台机械控制机房等其他需要现场扩声信号的技

术用房设置小型扬声器系统,以满足有关工作人员工作时的需要;在前厅及有关的户外场所设置广播用扬声器,以播出有关通知及背景音乐信号。

具有演出功能的厅堂,主舞台区域摄像机位很重要,其功能一是供舞台监督及各技术用房内的相关人员观察舞台演出的情况,二是用作剧院录制演出实况视频资料之用,建议设计时,摄像机档次应高一些,并可适当增加简单的编录设备。主控设备也可考虑放在声控室或视频机房,各观察点根据需要,通过视频分配的方式选择一个或几个相对固定的观察画面为好。

此外,乐池里的摄像机位,不但要供舞台监督等人员观察指挥和演奏者的演出情况,而且需要供给舞台两侧等区域设置的流动监视器送指挥的固定画面信号。因此,在设计时设置视频插座和电源插座等。

3.6 调音控制工位

预留多种类型和足够数量的管线,还需考虑适当扩容。

4 扩声系统特性指标

4.1 电气系统特性指标

扩声系统中的电气系统指标是基本要求。

4.2 声学特性指标

本规范以当前国际电声设备达到的使用特性为基础,综合调查了北京、上海、杭州、济南、广州等城市近几年建成部分厅堂的扩声系统测量数据、使用效果和一些实验结果,参考相关行业制定的一些标准,以及我国经济现状。

在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中,最大声压级、传输频率特性、传声增益、声场不均匀度、系统总噪声级等参数,已是常规的测量项目。早后期声能比由于测量仪器并不普及,也是为了利用现有测量C80的设备,建议作为可选项。

列入本规范的电、声特性指标,虽然是鉴定厅堂扩声系统电、声性能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例如,关于客观方法评定与清晰度有关的语言传输质量,1EC 60268—16:2003中这样描述:“3.3,扩声系统语言传输指数(STIPA)法是STI法的简化形式,适用于评价包括扩声系统的房间声学的语言传输质量;3.4,房间语言传输指数(RASTI)法是STI法的简化形式,适用于评价发话人位置和听音人位置之间不用通信系统的直接语言传输质量。RASTI法涉及噪声干扰和时域上的失真(回声,混响时间)。”

在调试扩声系统指标时,应结合主观听音进行。

由于有扩声时,语言和演出的听音效果,不仅与厅堂扩声系统的电、声性能有关,而且还与建筑声学性能有关。因此,在鉴定厅堂声学特性时,除按本规范所规定的电、声特性指标进行测量外还应按《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礼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或所选用的设计值(如混响时间)来进行考核,测量方法按《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 4959-95中的有关条款进行。其中,“混响时间T60”测量声源的位置含主扬声器系统。但建筑声学特性不属于本规范范围,故未列入。

各项声学特性指标进一步说明如下:

1 最大声压级决定重放声动态范围的上限,而系统总噪声级决定其下限。实际上扩声系统所产生的噪声一般低于厅堂运行时的背景噪声,故听音动态范围的下限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受背景噪声所限制的。

对演出性扩声系统规定的最大声压级是以国内一些厅堂的实测值和使用效果作为依据。国内近年的实践表明是适宜的。某些特别的演出形式要求更高的最大声压级,应由业主与设计者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商定,不宜作为规范。

2 根据一些厅堂传输频率特性的实测值及其对扩声系统的使用效果的反映,并参考有关资料,提出了传输频率特性的要求,为调音操作员提供一个系统平台,调音员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调整适用各种用途的特性。同时,为了简化条件,便于比较,“平台”特性的测试方法统一按《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 4959-95中6.1.1.2执行。

3 传声增益:国内外的实践证明,扩声系统在产生声反馈自激临界啸叫点以下6dB运行,系统基本稳定,即系统的稳定度至少为6dB。因此,本规范取值可以认为是合适的。扩声系统在使用传声器时,对传声器拾取的声音的放大量,是考察扩声反馈程度的重要指标,传声增益越高,扩声系统的声音放大量越大。

4 本规范中规定扩声系统的稳态声场不均匀度,目的是便于检测。其数值是现场调查测量的总结归纳,基本上反映扬声器系统的覆盖是否合理。

5 系统总噪声级:扩声系统在最大可用增益,且无有用声信号输入时,厅堂内各听众席处的噪声,该指标目的在于限制交流电噪声、扬声器系统或设备安装不当在服务区域引起的二次噪声等。

目前,厅堂的种类与称呼很多,规模大到几千座的会堂,小到几十座的会议

厅。剧场主要以演出歌舞、戏曲和话剧为主;多用途礼堂主要指多功能厅、礼堂、会堂(会议厅)或大型讲堂,有时可兼作一般表演。因此,我们将厅堂进行规范性的分类:文艺演出类、多用途类和会议类。

根据厅堂的投资规模和不同用途的需要,可选取不同类型的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及等级。文艺演出类:适用于大型文艺演出的厅堂;多用途类:适用于戏曲演出场所或多用途礼堂;会议类:适用于会议扩声为主的场所。

音乐厅一般是指靠自然声来表现演出效果的场所,但音乐厅不局限于单一使用功能。音乐厅安装扩声系统,目的不尽相同,除某些音乐节目源需使用外,还考虑弱音器乐的补充扩声,如报幕,也有为电声器乐而准备的。因此,特性指标就要有所选择。

厅堂的建设常常被要求满足多任务功能。如一个剧场,需满足演出、放电影和开会等需要;多用途礼堂常常要求能满足演出、放电影和开会等需要。所以,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类型的选择不在于厅堂建筑本身的模式,而在于建设者的宏观选择。

考虑到一些厅堂的建设中由于投资总额及客观的原因,各类型的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均分为一、二两个等级,供业主及设计者选择。

5 系统调试

系统调试是工程的重要环节,完成系统的调试是设计者应承担的责任。本规范扩声系统特性指标的测量方法和所使用的测量仪器,选用《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 4959—95中的有关条款进行。系统调试在工程安装基本完成之后进行。

依据测试的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中间数值对系统各个部分的设备参数进行调整,结合主观音质听感,直至系统处于最佳设定状态。“扩声系统特性指标”是调试完成后实测的特性指标。

测量最大声压级时,为避免满功率情况下声级太高或损坏扬声器系统,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宜以扬声器系统额定最大功率的1/10~l/20馈送。

目前进行满场测量相当困难,故所规定的厅堂特性指标均指在无观众情况下空场测试而言。

系统调试结束后,设备主要参数(含传声器及扬声器系统)的设定结果宜标注于调试报告中。

扩声系统工程施工方案

目录 第1章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2) 第2章施工部署和准备工作 (3) 第3章施工进度及保证措施 (6) 第4章主要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8) 1主要施工流程: (8) 2管道施工 (8) 3敷设线缆施工方案 (10) 4音频设备施工方案 (13) 第5章安全文明施工 (18) 5.1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概述 (18) 5.2工程施工安全保证体系 (18) 5.3安全管理组织措施 (19) 5.4安全施工的管理 (19) 5.5文明施工的管理 (22) 第6章工程的培训及售后服务 (25) 6.1用户培训 (25) 6.2工程售后服务方案 (26) 6.3紧急异常情况的及时处理 (26)

第1章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本《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指导视频会议室的施工依据,编制时对工期目标、质量目标、基础上管理机构设置与劳力组织、施工进度计划控制、机械设备及主要技术方案及措施、安全保证措施、文明施工及降低成本、推广新技术维护管理等诸多因素,尽可能作了充分考虑,突出其科学性和可行性,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编制依据: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2008)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 ●《民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工程规范》(GB50198-1994)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2007)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J52-82)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J54-8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32-82)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IEC439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GB7251.1-97 ●《会议系统电视及音频的性能要求》(GB/T15381-94) ●《视听系统设备互连用连接器的应用》(GB/T15644-95)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修订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GB50057-94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1992 ●《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79-8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ISO/IEC DIS 11801建筑及建筑群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国际标准 ●国家及地方有关的其他设计规程和规范

会议室音响系统方案设计说明

会议室音响系统方案设计 前言: 会议室音响系统是一个以会议为主、兼顾演讲、报告等,主要以电声系统、会议灯光系统、会议系统为主。 以用户要求为基础,根据有关国家标准为依据,结合我方长期工程实践经验,我们为会议室制作出高水准的应用设施。在对其进行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音响系统的选型,还要考虑到建筑声学,建声设计应提供一个好的声场,才能充分发挥扩声系统及其设备的性能,并提供吸声材料和构件的做法以及室内设计提供空间创造的雏形;也为照明系统提供好的照射条件,发挥其艺术效果。 二、方案设计 (一)总体设计思想 会议室音响系统以满足报告、会议的同时应适当考虑演讲、音乐等多用途性。在偏长混响时间设置的情况下,小功率声源(如话剧,会议)需由电声系统提高直达声能,以保证足够的声压级和清晰度。通过合理设计使扩声与电声相辅相成,以实现会议音响系统“一专多用”的专业性。 (二)音响扩声系统 扩声系统是一个精密科学的系统,它必须同整个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并非选配高档器材堆砌就能达到理想效果。我们对本次“会议室”极

为重视,展开针对性讨论研究。由具有卓越技术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阵容强大的技术队伍,进行可行性、实用性、先进性的系统优化设计。设计过程中详细测算各项指标,有选择的借鉴、参考许多著名现代化学术厅的成功案。 为此,我们在会议中心的方案设计中,充分考虑了音乐、会议和报告、演讲的扩声要求,配置了一套兼顾语言、音乐的系统。整个系统保证厅堂内声场声压的均匀分布,并提供高品质的音乐以及语言清晰度。扩声系统具有工作稳定,高可靠性等性能。 2.1设计原则及设计目标 本会议室是“一专多用”的专业会议室,我公司遵循以下原则进行设计: 前瞻性 要求高起点高标准设计,确保系统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保持先进性,确保满足设计目标。 完整性 要求从会议室的使用功能出发,满足多种使用要求,本方案音响系统的配置包括观众厅扩声系统,会议系统,会议灯光系统,录音系统;科学性 要求保证系统功能的前提下,优化设计,使系统配置科学。 本方案将主扩声系统为两声道立体声扩声;,根据不同的会议类型配置相应的扩声模式,切换方便,操作灵活。 对系统的声场设计中,采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确保扬声器的造型

平方会议室扩声系统方案方案

多功能会议室扩声系统设计方案

第一章.总体概念 我们此次的设计是根据现代会议室及多功能厅所提出来有关系统的声光像系统具体应用需求,结合我们以往同类项目的工作经验,依据现有的国家标准、规范,并参照国际上通用规范进行的。在系统设计过程中,我们按以下的思路进行设计: 突出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系统特点 数字化的高集成度可控制能力 多功能的应用性 极易伸张的扩展性 完善的售后服务保证体系 根据一般会议室及多功能厅的功能要求及甲方的具体要求,我们制

定如下设计方案。 第二章.会议室扩声系统 一、多功能会议室音响系统 1.设计依据 我们此次的设计是根据现代先进的多功能厅的音响系统具体应用需求,结合我们以往同类项目的工作经验,依据现有的国家标准、规范,并参照国际上通用规范进行的。 1.1设计思路 在系统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系统今后的使用方式及使用功能后,重点侧重于语言清晰度、传声增益,以及多种功能应用的灵活转换和方便的操作性等方面。此外,还要充分保证系统的兼容性、可靠性及扩展性。该多功能厅系统可满足如下使用功能: ●会议; ●报告会、学术交流; ●教学、培训;。 1.2 参照以下文件资料: ●以甲方提供的《技术要求》和《场地图纸》为依据; ●《多功能厅建筑设计规范》GB57-2000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92

●《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4959-1995 ●《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GYJ25-86 ●《EASE计算机声场模拟软件》 ●《声系统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值》GB14197-93; ●《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的RASTI法》GB/T14476-93; ●《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GBJ76-84; ●《建筑厅堂音质设计》SJ2112-8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GB50258-96 ●《电气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69-92 ●《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B6510-8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 ●《安全防范工作程序与要求》GAT75-94 1.3 声学特性指标 我们在设计系统所达到的声学指标时,根据多功能厅使用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家扩声标准——GYJ25-86《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的扩声系统语言兼音乐扩声一级标准的要求,制定以下声学指标: ●最大声压级:100~6300Hz内平均值不小于95dB; ●传输频率特性:以100~6300Hz的平均声压级为0dB,在此范围 内允许+/- 4dB,50Hz-10000Hz允许+4~-8dB; ●传声增益:125Hz~6300Hz大于或等于-8dB; ●声场不均匀度:100HZ;小于或等于10DB;1000、6300HZ;小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 1 总则 1.0.1 为规范厅堂(剧场和多用途礼堂等)扩声系统设计,保证厅堂的观众厅及舞台(主席台)等有关场所听音良好、使用方便,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各类厅堂相对固定安装的扩声系统设计,不包括电影还音系统(即B环)。 1.0.3 本规范制定了各类厅堂扩声系统设计的技术要求和观众厅的扩声系统特性指标。 1.0.4 扩声系统设计必须与土建各工种设计同步进行,并出具完整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1.0.5 设计单位应具备专业设计能力,并应完成扩声系统的调试,听音指标达到本规范的要求。 1.0.6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2 术语 2.O.1 扩声系统 sound reinforcement system,public address system 扩声系统包括设备和声场。主要过程为: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处理、传输,再转换为声信号还原于所服务的声场环境;主要设备包括:传声器、音源设备、调音台、信号处理器、功率放大器和扬声器系统。 2.0.2 扩声控制室 sound control room 操作控制扩声系统设备的技术用房,简称声控室。 2.0.3 功放机房 power amplifier room 放置扩声系统功率放大器的技术用房。 2.0.4 最大声压级 maximum sound pressure level 扩声系统完成调试后,在厅堂内务测量点可能的最大峰值声压级的平均值 。以峰值因数(1.8~2.2)限制的额定通带粉红噪声为信号源,其最大峰值 声压级为RMS声压级的长期平均值加上峰值因数的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

会议室方案及图示及扩声系统的吸顶扬声器设计

目前很多的会议扩声系统使用了吸顶扬声器设计,尤其是办公场所的圆桌型的会议室。在这种应用下采用吸顶式设计显然对声场的均匀度指标贡献是最大的。但很多工程上所设计的吸顶扬声器系统还是沿用背景音乐扩声方式的连接与控制,这样做不但没有发挥顶置扩声系统的强项,反而给人一种“廉价工程”的感觉。在本文的稍后,我们以国务院某会议室的实际工程为例,向读者介绍一下顶置扩声系统的种种优势。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就是会议扩声到底怎样才算好呢?我想应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个是讲功能,也就是先进性和灵活性的问题,还要操作简单,这个问题不是本文的讨论重点;第二个就是声场的效果,对于会议扩声系统我们最关心什么?答案是首先要听的见,其次是听的清。那么它对应技术问题的就是要有足够的声压级和足够的清晰度,我们在这里就是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的。 一、会议室的声场声像问题 国内的会议室格局大抵分为主席台式的“报告会议厅”和圆桌式会议厅两大类。前者通常室内空间较大,分为主席台和听众两个部分。目前很多的工程设计都是采用前置主音箱,并在侧墙处悬挂补声音箱的做法,如图一: 图一大报告会议厅的主音箱+多补声音箱的设计 这种扬声器设计似乎是可以“万能”的,因为它不考虑房间的长宽比、不考虑房间高度、不考虑纵向深度、不考虑会议室有没有圆柱等遮挡物等等,统统可以使用。而对于纵深尺寸过大的场合,只需要在后场增加延时即可。这样设计的最大问题就是声场的均匀度很差,也就是越大的房间均匀度越不好,靠近扬声器的听众声压过大。而且由于不均匀的扬声器布局将大大限制传声增益,同样这样的布局对于声像的定位也不是十分准确。 这里我们认真讨论一下声音的声像定位。开篇的时候我们已经确认会议系统最重要的两个问题就是声压级和清晰度的问题,并没有提到声像的问题。这点是和演出系统完全不同的,对于演出系统来说,声像定位甚至比清晰度更加重要,所以几乎全部的大型演出系统,只要有办法通过主扩声系统能均匀覆盖全场的设计,就绝对不能使用补声扬声器,因为任何的侧补声、顶补声都会对声像的正确还原有影响。但是在会议系统中,我们扩声的主要任务是让听众最清楚的听到发言者的讲话内容,而不是关心这个声音是从哪个方向发过来的(在,他们也不会认为讲话者是凑在他耳边发言的)听众们都是带着耳机开会的,联合国大会上, 也就是说能听清楚,就达到目的了。所以我们在会议扩声的设计中,应该把声像的问题放在最后。 对于一些改造的系统、临时搭建的场地或者不具备吊顶安装扬声器的场合,我也建议大家尽量采用图二所示的音箱布局。

扩声标准及多功能案例

一、概述 本厅主要作为报告厅,同时兼有小型文艺演出功能。因此,其扩声系统按国家标准GB50371-2006《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中多用途类1级指标设计;视频部分为两侧大屏幕多媒体投影显示系统,符合国家标准GB50464-2008《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要求。 业主对其设计要求是:在确保功能完善、设计先进、品质可靠和使用简便的前提下尽量节约资金,力求高性价比。 本厅容积约为4500立方米。观众厅深度18米、宽35米、高6米;舞台宽14米、深8米,观 众厅共有座位656座,其平面图见图1,建筑装潢效果图见图2。 由图可见,该厅采用敞开式舞台,观众厅围绕舞台3个面,有点类似音乐厅的形式,这就给扩声 系统扬声器的布局和显示系统屏幕的位置等带来一定特殊性。 建声设计主要考虑语言清晰度要求,文艺演出时另加电子混响。其观众厅侧墙采用两种不同吸声 特性木质吸声板,顶部为阶梯状造型并敷设铝塑板,有一定的共振吸声效果。观众半场时实测全 频混响时间在1.5秒以下。 二、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的原则是:满足使用功能并具有良好的先进性、易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维修性。 扩声系统采用了EASE声频设计软件进行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声场模拟。系统方框图见图3。 1、扩声系统

由于观众厅围绕舞台3个面,因此本厅采用立体声扩声已没有意义,故采用单声道扩声;而为了 有较好的声像一致性,采用集中扩声方式。 主席台设置8只会议发言用传声器。为方便调音人员操作,将8只传声器接至8路智能混音器,以自动选择发言传声器信号,避免多只传声器同时打开减低传声增益、增加声反馈的可能性。智能混音器 输出经图示均衡器进行均衡处理后送至调音台第1通道;无线传声器接收机输出送入调音台第3~6通道;演唱和乐器传声器分别送入调音台第9~12和13~16通道。 供电声乐器或前置调音台使用的舞台线路信号送至调音台17和18通道;DVD播放机、硬/光盘 录像机和笔记本电脑输出的声频信号经音视频选择器选择一路送至调音台21和22通道。 调音台输出至数字声频处理器,经处理器内部图示均衡、参量均衡、反馈抑制、压限和分频等处 理分别至各功放,推动各扬声器扩声。 从调音台辅助输出母线AUX1输出各通道信号作为舞台返听信号,经图示均衡器进行均衡处理后至功放,推动2只舞台返听扬声器。 演出时的效果处理由调音台自带的效果器完成。 调音台耳机输出接至监听耳机;而录音输出则接至硬/光盘录像机录音。 经EASE声场模拟分析并修正得到扬声器布局: 主扩声采用小型高声压扬声器安装在舞台后墙突出造型的两个侧面,高度4m,下倾角8°,内倾 角15°;由于舞台两侧有侧座,为使侧座有良好的供声,在主扬声器下方安装侧座补声扬声器, 高度2m,下倾角和内倾角都是0°;为避免前排听众感觉声像太高,设置4只台唇小型扬声器, 上倾角为10°,其中两只位于舞台前面台唇,给正面前排的观众补声,另两只位于舞台左右侧台 唇,给侧面前排的观众补声;实际上由于侧座扬声器高度只有2米,也具有拉低声像的作用;两 只低音扬声器用以提高演出时的低音效果。台唇扬声器和低音扬声器都隐蔽安装在舞台内。返听 扬声器置于台口两侧,可移动,具体位置根据演出要求确定。各扬声器布置见图4。 本厅要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符合国家标准GB50371-2006《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中多用

会议室音响扩声系统设计方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XXX礼堂及会议室 扩 声 系 统 方 案 书 XX年XX月XX日

目录 一、前言 (2) 1、扩声系统设计说明 (2) 1.1设计概述 (2) 1.2场地使用功能 (3) 1.A、大会议室 (3) 2.B、电视电话会议室、小会议室、110指挥大厅 (3) 3.C、室外会议 (3) 1.3设计依据和设计标准 (3) 1.4设计理念 (4) 1.5系统设计构思 (5) 2、声场设计 (5) 2.1扩声设计原则 (5) 4. 2.1.1先进性 (5) 5. 2.1.2可靠性 (6) 6. 2.1.3 通用性 (6) 7. 2.1.4 灵活性 (6) 8. 2.1.5 安全性 (6) 9. 2.1.6 扩展性 (6) 2.2、声场主观效果评定 (6) 2.3、对建声的要求 (8) 3、系统组成 (10) 3.1、音源设备 (10) 3.2、信号传输设备 (11) 3.3、专业信号处理设备 (11) 3.4、专业放大器 (11) 3.5、专业放声设备 (11) 3.6、中央控制设备 (12) 4、设备选型 (12) 4.1、音源设备 (12) 10. 4.1.1、CD/卡座 (12) 11. 4.1.2、专业MD机: (12) 12. 4.1.3、专业DVD机 (13) 4.2信号传输设备(调音台) (14) 13. 4.2.1、调音台MG24/14FX (14) 4.3、专业信号处理设备 (15) 14. 4.3.1、数字处理器(EV DC-One6) (15) 15. 4.3.2、效果器(YAMAHA SPX2000)优化 (17) 4.4、专业放大器 (17) 16. 4.4.1、专业功放(QSC ISA1350) (18)

会议室、演播厅、礼堂专业扩声系统方案书

设计方案

目录 一、项目系统概述....................................................... 三 1.工程建设目标............................................. 三 2.用户需求................................................. 三 3.定位分析................................................. 三 二、专业扩声系统....................................................... 四电声设备的组成.............................................. 四 三、设备清单及报....................................................... 四 四、设备参数及说明..................................................... 五一拖四无线会议主机.......................................... 五话筒单元.................................................... 七MX系列调音台 ............................................... 八U段无线话筒系列........................................... 十一主机单元.................................................. 十一话筒单元.................................................. 十三均衡器.................................................... 十四电源时序器................................................ 十五EA系列专业功放............................................ 十六T系列专业音箱 ............................................ 十八

学校报告厅建设规范-所有

. 学校报告厅建设规范 GB 50371-2006《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 SJ2112-82《厅堂扩声系统设备互联的优选电气配接值》 GB/T15485《语言清晰度指数的计算方法》 GB/T4959-1995《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 GB14197-93《声系统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值》 GB/T14476-93《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的RASTI法》 GBJ76-84《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 JB-92《民用建筑电气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GB11232-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验收规范》 GB50343-2009《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接地规范》 GB5-19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电安全规范》 GB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2423.1《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 GB2423.2《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 GB2423.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GB4943-2001《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 GB9813《微型数字电子计算机通用技术条件》 GB/T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50312-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T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J232-82《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6 GBJ300《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EIA/TIA568B《商务楼通信建筑布线标准》 EIA/TIA569《商务楼通信通道和空间标准》 EIA/TIA 607《商业建筑通信接地要求》 JGJ/T16-92-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系统设备原厂技术指标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选

剧院建筑设计规范标准

剧院建筑设计规范 JGJ57-88 第1章总则 第2章基地和总平面 第3章前厅部分 第4章观众厅 4.1视线设计 4.2座席 4.3走道 4.4其它 第5章舞台 5.1主台、侧台 5.2乐池 5.3舞台机械设备 5.4演出技术用房和设施 第6章后台 第7章防火与疏散 7.1防火 7.2疏散 7.3消防给水 7.4火灾报警 第8章声学 8.1观众厅体型设计 8.2观众厅混响设计 8.3扩声系统设计 8.4噪声控制 8.5其它声学要求 第9章建筑设备 9.1给水排水 9.2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9.3电气 附录一名词解释 附录二本规范用词说明

第1章总则 第 1.0.1 条为保证剧场建筑设计满足安全、卫生及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 订本规范。 第 1.0.2 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剧场建筑的新建、改建和扩建设计。其舞台部分的技术 标准,主要适用于镜框式台口、箱型舞台剧场,其它类型剧场,可参照执行。 第 1.0.3 条剧场建筑根据使用性质及观演条件主要分为歌舞、话剧、戏曲三类。剧场 为多用途时,其技术标准应按其主要使用性质确定,其他用途应适当兼顾。 第 1.0.4 条剧场建筑规模按观众容量可分为: 特大型 1601 座以上 大型 1201~1600 座 中型 801~1200 座 小型 300~800 座 话剧、戏曲剧场不宜超过 1200 座。 歌舞剧场不宜超过 1800 座。 第 1.0.5 条剧场建筑的质量标准分特、甲、乙、丙四个等级。特等剧场的技术要求根 据具体情况确定;甲、乙、丙等剧场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 100 年以上,乙等 50~100 年,丙等 25~50 年; 二、耐火等级:甲、乙等剧场不应低于二级,丙等剧场不应低于三级; 三、室内环境标准应符合本规范有关章节的相应规定。 第 1.0.6 条观众厅面积不超过 200m2 或观众容量不足 300 座者,可按一般建筑规定执行,不受本规范限制。 第 1.0.7 条剧场建筑设计除应按本规范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现行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扩声系统基础知识

扩声系统基础知识 要健身和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就需要建造体育场馆。近年所建造的体育馆通常超越了体育活动和竞赛场地原有的功能使之有很大的扩展。在体育馆内不仅进行各种会议、报告,而且开展大型文娱活动,包括综艺晚会、大型演唱会、杂技、马戏、时装表演,甚至演奏交响乐。这些活动对于体育场馆来说已经不是偶然或额外的业务,已成为它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经常性手段。因此,目前的体育馆实质上是地道的多功能大厅,所以在声学设计上有较高的要求。由于体育馆的容量大,混响时间长,平均自由程远远超出一般会堂而容易引起各种音质缺陷,而可以用作吸声处理的部位和面积极为有限,从而增加了声学设计的难度。 在体育馆内采用自然声演出,仅限于在小型体育馆内进行交响乐和钢管乐演奏,机会甚少,因此在声学设计中仅考虑用扩声系统的演出方式。但优质的扩声效果必须通过合理的建声设计才能得以实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相互密切配合,才有可能用最低的投资获得良好的音质和艺术效果。 对于单项运动的体育馆(或称专用馆),如游泳馆、跳水馆、溜冰馆(人工和自然冰)、网球馆、田径馆和室****击场等,多功能使用的可能性极少,音质要求不高,主要是控制噪声和音质缺陷,使其具有必要的语言清晰度即可。 体育馆的声学设计与其类别、规模(容量、容积)和使用功能有关。因此,在声学设计的初步阶段就应确定其功能,根据设计规范和建设要求选择合理的声学设计指标,然后展开工作。 随着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人们文娱生活的内容日益丰富,声频工程的数量迅猛增加,质量大幅度提高,从事声频工程的人员也越来越多。但是在声频工程设计领域内,一些人仍然对声学概念认识不清、界线模糊。这种现象对提高声频工程质量极为不利。本文想通过简单的描述,指出其中的问题,澄清一些概念,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进而作更深入的讨论,以利于提高声频工程设计的整体水平,提高工程设计的质量。 一、功率放大器的储备功率与扬声器标称功率之间的关系 在声频工程中功率放大器的主要功能是放大信号并提供负载(扬声器系统)足够的功率。功率放大器对音质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输入信号能否在不失真的状态下得到放大与传输,给负载以足够大的功率。功率放大器放大和传输的节目信号不同于简谐信号,是一个瞬时变化的复杂信号。它具有很多尖峰,它们的能量不大,但是峰很尖、很高。这些尖峰对响度的贡献很小,但对音质的影响却很大。如果发生削波,则放大的声音听起来让人感到发燥、发硬。如果只注意能量的传输(对应的量为响度),而不注意传输过程中波形的变化,那么,我们有可能听到的声音很响,但是不好听。 根据多种乐器和不同剧种节目信号的调查结果[1],大部分节目信号的最大均方根功率(即节目信号的峰——峰值在负载上的功率)与平均均方根功率(即节目信号在负载上的平均功率)之比为3~10,最高达12.7。如果功率放大器的额定功率对应于节目信号的平均均方根功率,那么功率放大器的最大输出功率应为其3~10倍方能保证输出信号不出现削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选用功率放大器的功率要比放大节目信号的平均均方根功率大得多的缘由,这也是我们通常说的功率储备。 我们在一些介绍声频工程设计的文章中常看到这样的一些说法:“为了保证功放所配接的扬声器系统的安全,要求功放的额定输出功率与所配接的扬声器系统的标称功率相当”,“为了保证足够的功率储备,通常选用扬声器功率的1.2~2倍的功率放大器”等。这样的提法是否表明该系统已经考虑了功率储备或功率储备已足够了,不会出现削波现象了?事实上,功率放大器的功率与扬声器的功率不是同一概念。

厅堂、体育场馆扩声系统验收规范

ICS 33.160.99 M 72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扩声系统验收条件 (2) 5 扩声系统验收组织与职责 (3) 6 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的检测 (3) 7 扩声系统施工验收 (4) 8 扩声系统技术验收 (8) 9 资料审查 (10) 10 扩声系统验收结论与整改 (11)

前言 本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提出。 本规范由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委员会归口。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本规范参加起草单位: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声学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声学研究所、中国交响乐团、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设施建设和标准办公室、北京华体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广广播电视工程安装公司、北京天创奥维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大华堂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郑典勇、徐文学、崔广中、刘芳、隋春立、周建辉、王峥、陈建华、陈怀民、骆学聪、王季卿、沈勇、林杰、张飞碧、马军、王世全、孟子厚、陆宏瑶、李国琪、朱峰、齐琪、徐文海、虎良勇、邹玉环、雷宁秋、任红雷、王连生、沈启清、张焱。

GB/T ××××—××××厅堂、体育场馆扩声系统验收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扩声系统工程质量验收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厅堂、体育场馆相对固定安装的扩声系统工程质量验收,其他装有固定安装扩声系统的场所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T 4959-××××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 GB/T ××××-××××厅堂、体育场馆扩声系统听音评价方法 GB 50198-1994 民用闭路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JGJ/T 131-2000 体育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厅堂 auditorium 以观演和会议为主要使用功能的建筑,包括剧场、音乐厅、歌剧院、多用途厅堂、会议厅等。3.2 体育场馆 gymnasium and stadium 主要供体育竞赛和其他活动使用的室内外场所。 3.3 扩声系统 sound reinforcement system 由扩声设备和声场组成。主要包括:声源和它周围的环境,把声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传声器,放大电信号并对信号加工处理的设备、传输线,把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的扬声器和听众区的声学环境。3.4 最大声压级 maximum sound pressure level 扩声系统完成调试后,在听众区内各测量点产生的稳态最大声压级的平均值。最大声压级可以用规定峰值因数测试信号的有效值声压级、峰值声压级或准峰值声压级表示。 3.5 最高可用增益状态maximum available gain 扩声系统在声反馈自激临界状态时的增益减去6dB时的增益。 3.6 传输频率特性transmission frequency response 扩声系统在稳定工作状态下,听众区内各测量点稳态声压的平均值相对于扩声系统传声器处声压或扩声设备输入端电压的幅频响应。 3.7 传声增益 transmission gain 扩声系统在最高可用增益状态时,听众区内各测量点稳态声压级平均值与扩声系统传声器处稳态声压级的差值。 注:单位为分贝(dB)。 3.8

影剧院扩声系统设计方案-系统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

3.系统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 3.1扩声系统设计指标 本设计方案是集流行剧院扩声系统的标准和要求为一体来设计的。我们综合吸取了当前国内各种剧院音响系统的特点而设计制作,都具备了很好的先进性、实用性、高稳定性以及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等特点。我们经过缜密思维、精心设计,制作出了此套科学、严谨、完美的系统方案。其中,方案中扩声系统的主要设备以Soundbullet(声必力)专业音响设备为主,其它相关配套设备均选用了稳定可靠的国内外知名品牌产品。工程完工后,本影剧院将达到国内外一流专业标准! 根据剧院的声学环境、节目类型及音源动态要求和使用功能,以语言为主的扩声系统设计指标如下,达到并部分超过“语言兼音乐扩声一级”标准。具体设计指标整理如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数字技术在音频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声信号的记录与重放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音质的好坏不仅与设备有关,还与声学环境和人耳的听觉特性有关,在同样设备的条件下后者显得更为重要。 所以,在扩声系统设计中: ?以听众厅实际建声条件为基础 ?紧密围绕“音质、方向感、响度与传声增益、稳定性”四项要素相对应的技术要求

进行优化设计 在设计本系统的过程中要达到以下设计目标: 1、整个观众席有均匀的声压级,减少“声阴影区”。 2、有稳定音响系统频率响应。 3、尽量提高清晰度和可懂度。 4、音响效果得到真实的再现。 5、视听一致性(声像一致性)。 6、控制声反馈增加声场传声增益。 3.2设计依据 依据现有的国家标准、规范、并参照国际上通用的规范进行。基本技术依据的概念,在此为参照和等同。(包括特性参数要求标准、特性参数测量方法,规范标准、电气设计规范,安全要求等) ?业主对该场地的使用功能 ?甲方提供的装修图纸 (1)、《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 GB50371-2006 (2)、《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 GB4959-95 (3)、《声系统设备互连用连接器的应用》 GB/T14197-93 (4)、《声系统设备互连的优先配接值》 GB/T14947-94 (5)、《声系统设备一般术语解释和计算方法》 GB12060-89 (6)、《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的RASTI法》 GB/T14476-93 (7)、《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 GBJ76-84 (8)、《语言清晰度指数的计算方法》 GB/T 15485 (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8-96 (1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50311-2000 (1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8-92 (1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9-96

数字扩声系统系统 2014

音频处理器前面板 XT/88后面板 XT/1212前面板 XT/1616前面板 音频呢处理器后面板 XT/88后面板 XT/1212后面板 XT/1616后面板 全新XT系列采用了Meloarte第三代音频处理技术,高品质的前置放大电路,DSP处理总线结构,可以为用户提供卓越的声音品质,XT系列产品几乎涵盖了所有中小型专业应用场所,可以满足会议、剧场、音乐厅、远程视频会议、电话会议、展览馆、公共交通中心、体育场馆、教堂、公共扩声系统等多方面的应用需求。 XT88 数字音频处理器为固定输入输出的结构,采用了更快的TI L138 3648MIPS/2746MFLOPSDSP 芯片来对音频流进行控制和处理;在软件操作平台上,XT88采用了更为直观模拟化的操作界面,用户可以像操作模拟设备一样来完成对处理器的实时调整,对于初次使用者来说,也会得心应手。XT88 2.0控制软

件更新了编组控制、参数拷贝、粘贴和联控功能,在操作上实现人性化控制。 全新的RC 系列外部控制面板将会与XT 新系统同时推出,新的控制面板采用标准TCP/IP 网络控制协议,在一个系统中可同时支持多个控制面板,各种面板可以按照你想要控制功能进行任意组合,并可对面板上的任意的控件(LED 、旋钮、推子、按键等)的控制功能进行自行定义,这就意味着面板的使用灵活性将会大幅度的提高;为了方便在实际工程中使用,在供电方面,RC 面板采用了先进POE 供电或外部电源两种供电方式,支持“菊花链”和“星型”连接方式,使之更回符合实际的工程安装使用;在控制面板的编程上,采用了更能被用户接收的图型化,向导式的编程方式;XT 系列音频处理器配合使用全新RC 控制面板将会使您的系统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内嵌反馈消除模块,轻松解决嘯叫问题。 内置自动混音功能,智能麦克混音管理平 产品特性: ● 主机采用世界著名的媒体矩阵音频处理算法 ,主机套具备抗干扰, 无啸叫,等核心算法技术,支持24小时不间断工作; ● 可工作在WindowsNT4.0/2000/XP/Windows7系统环境下; ● 8路平衡式话筒/线路输入,采用裸线接口端子; ● 8路平衡式输出,采用裸线接口端子; ● 48kHz A/D 、D/A 转换, 最高可达96kHz 取样率; ● 两片高速DSP 处理芯片TI L138,3648MIPS/2746MFLOPS64bit 处理内核; ● 编组控制功能; ● 通道拷贝、粘贴、联控功能; ● 自适应POE 外部面板控制接口; ● 输入每通道:前级放大、信号发生器、扩展器、压缩器、5段参量均衡, 自动混音台; ● 输出每通道:音箱管理器(8段参量均衡器、延时器、分频器、高低通 滤波器、限幅器); ● 内置闪避功能(DUCK ),(AFC)自适应反馈消除功能; ● 内置声压级控制功能(SPL ); ● 全功能矩阵混音功能; ● M-LAN*多用途数据传输及控制端口; 支持SNMP/SMTP 远程管理; ● GPIO 可编程控制接口 ● 内置自动摄像跟踪功能 ● RS-232 双向串行控制接口用于控制外部其它设备如:视频矩阵 等RS-232设备,或接收第三方RS -232 控制,如AMX 、Crestron ,。 ● RS-485 摄像机控制端口; ● ★幻象电源(每个输入) +48 VDC10 mA 技术参数: ● 输入源:输入方式可切换平衡话筒或线路,采用凤凰插接口。● 输入量化:48KHz/24bit ● A/D 动态范围:114dB ● 幻象电源(每输入):DC 48V ● 输入共模抑制@60Hz :85dBu@-20dBu,1KHz ● 输入阻抗:2k ohm ● 最大输入增益:54dB ● 输出量化:48KHz/24bit ● D/A 动态范围:114dB ● 输入到输出动态范围:110dB ● 通道隔离度:100dB@1KHz,+20dBu ● 频率响应:20Hz —20KHz(+/-0.5dB) ● 总谐波失真(THD+D ):≤0.005%@1KHz,+4dBu ● 等效输入噪声EIN :≤-128dB (20Hz —20KHz,A 计权) ● 输出阻抗:100 ohm ● 最大输出:20dBu ● 工作温度:0—40℃

广播系统设计规范资料

公共广播背景音响系统 一、系统叙述 广播音响系统涉及面很广,从商场、学校、宾馆、车站、码头、广场到会 场、影剧院、体育馆等无不与之有密切关系。 1.1 在民用建筑工程设计中,广播系统可分为以下几类: A、面向公众区(商场、车站、码头、商场、餐厅、走廊、教室等)和停车场等的公共广播系统。这种系统主要用于语音广播,因此清晰度是首要的。而且,这种系统往往平时进行背景音乐广播,在出现灾害或紧急情况时,又可转换为紧急广播。 B、面向宾馆客房的广播音响系统。 这种系统包括客房音响广播和紧急广播,常由设在客房中的床头柜放送,客房广播含有多个可供自由选择的波段,在紧急广播时,客房广播即自动中断,自动切换为紧急广播。 C、以礼堂、剧场、体育馆为代表的厅堂扩声系统。这是专业性较强的扩声系统,它不仅要考虑电声技术问题,还要涉及建筑声学问题。两者都要统筹兼顾,不可偏废,这类广播系统往往有综合性多用途的要求,不仅可供会场语言扩声使用,还常用于文艺演出等,对于大型现场演出的音响系统,电功率少则几万,多的达数十万瓦,故要用大功率的扬声器和功率放大器,在系统的配置和器材选用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应注意电力线路的负荷问题。

D、面向会议室、报告厅等的广播音响系统。这类系统一般也是设置成公共广播提供的背景音乐和紧急广播两用的系统,但因其特殊性故也常在会议室和报告厅单独设置会议广播系统。对要求较高或国际会议厅,还需另行设计诸如同声传译系统,会议表决系统以及大屏幕投影电视等的专用视听系统。 从上面介绍可知,对于各种大楼、宾馆及其他民用建筑物的广播音响系统, 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 一是公共广播系统(Public Address System 简称PA),这种是有线广播系 统,它包括背景音乐和紧急广播功能,通常结合在一起,平时播放背景音乐或其 他节目,出现火灾等紧急事故时,转换为报警广播。这种系统中的广播用的话筒 与向公众广播的扬声器一般不处同一房间内,故无声反馈的问题,并以定压式传 输方式为其典型系统;二是厅堂扩声系统,这种系统使用专业音响设备,并要求 有大功率的扬声器系统和功放,由于传声器与扩声用的扬声器同处于一个厅堂 内,故存在声反馈乃至啸叫的问题,且因其距离较短,所以系统一般

扩声系统一级标准

语言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平均声压级:≥90dB(250~4000Hz) 传输频率特性:250~4000Hz(+4~-6dB) 声场不均匀度:≤8dB(中心频率为1000Hz,4000Hz) 传声增益:≥-12dB(250Hz~4000Hz) 总噪声级:≤NR30 音乐与语言兼用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平均声压级:≥98dB(125~4000Hz) 传输频率特性:125~4000Hz(+4~-4dB) 声场不均匀度:≤8dB(中心频率为1000Hz,4000Hz) 传声增益:≥-8dB(125Hz~4000Hz) 总噪声级:≤NR30? 音乐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平均声压级:≥103dB(100~6300Hz) 传输频率特性:100~6300Hz(+4~-4dB) 声场不均匀度:100Hz≤8dB;≤8dB(中心频率为1000~6300Hz)传声增益:≥-8dB(100Hz~6300Hz)(音乐);平均≥-4dB(戏曲) 总噪声级:≤NR25 体育馆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仅供固定安装扩声系统设计时使用) 最大声压级:≥105dB 传输频率特性:125~4000Hz(+4~-4dB) 声场不均匀度:≤8dB(中心频率为1000Hz~4000Hz) 传声增益:≥-10dB(125Hz~4000Hz) 系统噪声:扩声系统不产生明显可察觉的噪声干扰(如交流噪声等) 体育场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仅供固定安装扩声系统设计时使用) 最大声压级:≥98dB 传输频率特性:以250~4000Hz的平均声压级为0dB,允许+4 dB~-6 dB的变化声场不均匀度:中心频率1000Hz,4000Hz时,大部分区域≤10dB 传声增益:250Hz~4000Hz? ≥-12dB 系统噪声:扩声系统不产生明显可察觉的噪声干扰(如交流噪声等) 歌舞厅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最大声压级:≥103dB(100~6300Hz) 传输频率特性:80~8000Hz(+4~—4dB) 声场不均匀度:≤8dB(中心频率为1000Hz~6300Hz)≤10dB(中心频率为100Hz)

扩声系统培训资料

扩声系统培训资料-调音台 调音台是一种将多路音频电信号经必要的技术处理和合适的效果处理后依所需的电平值加以混合、分配,用以输送还音系统重放,或送入录音机,予以记录的一种电子音频设备。 它具有多个输入信道,可同时输入多路信号并将其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其中每个输入通道的电信号(声音)都可以进行单独的加工处理。 还具有放大、衰减均衡、声象定位,拥有双声道、主声道效果和返送等多种输出方式的一种音响设备。 主要作用: ① 将来自不同的音源设备或电子设备的音信号进行不同比例(可调)的混合处理。 ② 单独对每路信号进行加工。主要是电压放大或衰减、频率均衡和声象定位等。 ③ 显示各种信号电平。 ④ 以线路级电平提供各种不同用途的输出信号,如舞台返送、录音输出、扩音输出、效果发送等。 由于调音台的每路输入是一个独立的信号信道,各路之间互不影响,因而可以对每一路信号的音量及音质作细致的调整以达到理想的程度。 一、工作原理尽管调音台种类很多,功能键旋钮有多有少,输入输出信道数相差悬殊,但总体可分为: 输入组件(INPUT)——总线组件(BUS)——输出组件(OUTPUT) 二、输入组件(INPUT)将信号源设备信号分别进入相应的信道

2.1 调音台的输入阻抗等于5—10倍的“信号源”输出阻抗。2.2 信号源的输出电平应与调音台要求的输入电平相等。2.3 信号源与调音台采用什么方式连接,这取决于调音台的输入方式和信号源的输出方式。 MIC IN 传声器输入一般是低阻(LOW-Z) LINE IN 线路输入一般是高阻(HI-Z) 标注:0分贝=0.775V 每一信道中两个输入方式不能同时使用。 随后进入增益GAIN是一个低噪声的电压放大器,它可对信号电平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输入电平的大小最适合于本机工作,即使有足够的信噪比也不会过激失真。 其中:TRIM微调装置,可以更精细地调整输入电路的增益,只是调整范围较窄。 GAIN MONITOR 监听 GAIN INSERT 断点加入周边处理后返回 监听:用于在调音台上进行信道检查和调整。 PFL取自衰减前的“独奏”或“监听”送至耳机监听不影响总输出。 u 断点插口: INSERT插口中,用以将各种音频信号处理设备单独插入此信道。此接口听输出端(SEND)通常是取自均衡网络(EQ)后面的信号,信号返回端(RET)接收,插入设备输出的信号,并且,当返回接口有插头插入时,自动切断从均衡网络直接进入信道的信号。 经过增益GAIN调整后进入均衡(EQ) HIGH 高,MID 中,LOW低:对不同频率的各种频率进行提升或衰减 经过均衡(EQ)调整后进入衰减(FADER) u 衰减(FADER)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