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刘明帅简介作品

刘明帅简介作品

刘明帅简介作品
刘明帅简介作品

作者简介

刘明帅,性别,男;民族,汉族;中共党员,1977年7月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桦南县。毕业于黑龙江大学经济学管理硕士,现任佳木斯职业学院大专教师。从小酷爱文学诗词,经过几十年的热衷学习和虚心沉淀,现有《东方明君诗集》一部,300多首诗词。作品《知青的故乡》在《中国梦.劳动美》诗集里刊登。主要诗词作品有《竹林叶舟》、《明君子》、《春思》、《夏景》、《秋殇》、《冬雪》等。

代表作品:

(一)秋月明心

仙荷水渡云低烟,秋月独明玉叶欢。

心怡神悠轻纱挽,金风桦树诱白湾。

(二)思游秋山

月照山峦星宇间,河堑树映道旁边。

云流乾运平庸起,游遍蓬莱四海仙。

(三)阳台花香

云柳叶枝肥,撩帘花盛开。

独芳沁梦醒,情窕暗香来。

(四)绿草碧波

绿草涟漪平岸柳,彩蝶飘落韵丛间。

光荫棋子盏杯酒,门前悠歌舞乐传。

(五)江月孤帆

夜色朦胧山水间,孤帆灯火照无眠。

满月悠然浮江上,山水通明月天仙。(六)秋晨远眺

窗前闻花香,兰玉醉卧殇。

远山茂绿掩,朝阳雾透光。

(七)山水秋望

花香映山红,水秀伴清风。

山麓烟袅起,足贵望仙登。

(八)仙宫殿

纤云鹤飞直,金玉凌霄驰,

瑶池缭仙雾,桃艳花开时。

(九)明月思

江水潮汐落,诗人栏杆扶。

杨柳岸边客,明月清风舒。

(十)圣人行

知行合一体,德才谦备修。

圣贤芳古道,万世师表丘。

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

鲁迅先生的资料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展开大规模的论战时,鲁迅站在革命派一边,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重要论文。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并同早期共产主义者李大钊等取一致步调,坚决反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妥协、投降倾向。1918年至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旁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在这一时期,鲁迅开始接触马列主义,阅读过《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著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来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教育,彻底放弃了进化论思想。1927年10月到达上海,认真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1930年,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学运动的主将。这期间,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国民党反动派御用文人及其他反动文人、反动文学进行不懈的斗争,逐步成为我国文化革命的旗手和无产阶级的伟大战士。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1927年到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后十年的杂文,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地、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这些作品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介绍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中国的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艺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1938年出过《鲁迅全集》(二十卷),新中国成立后,鲁迅的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56年,党和人民政府迁移重建了鲁迅墓。毛泽东亲自为鲁迅墓题字,并多次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向鲁迅学习。北京、上海、绍兴等地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 鲁迅(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先驱。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七岁入私塾“三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期末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期末考试(20)姓名:班级:默认班级成绩: 95.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鲁迅以历史为题材的小说集是()。(1.0分)1.0 分 A、 《朝花夕拾》 B、 《故事新编》 C、 《呐喊》 D、 《彷徨》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子夜》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1.0分)1.0 分 A、 喜剧大团圆格局 B、 时代感强烈 C、 零度写作 D、 语言风趣幽默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下列选项中采取独幕剧方式的是()。(1.0分)1.0 分 A、 《祝福》 B、 《狂人日记》 C、 《伤逝》 D、 《风波》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雷雨》中最具“雷雨”性格的人物是()。(1.0分)0.0 分 A、 鲁侍萍 B、 周朴园

C、 繁漪 D、 四凤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A 51945年5月,《白毛女》第一次在()公演。(1.0分)1.0 分A、 北京 B、 上海 C、 延安 D、 南京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6下列作品不属于赵树理的是()。(1.0分)0.0 分 A、 《小二黑结婚》 B、 《山乡巨变》 C、 《李有才板话》 D、 《李家庄的变迁》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C 7《生死场》的作者是()。(1.0分)1.0 分 A、 萧军 B、 骆宾基 C、 萧红 D、 端木蕻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8《鲁迅杂感选集序言》的作者是()。(1.0分)1.0 分 A、 胡适 B、 刘半农 C、 萧红 D、 瞿秋白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9茅盾的农村三部曲不包括()。(1.0分)1.0 分 A、 《春蚕》 B、 《九十九度中》 C、 《秋收》 D、 《残冬》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0 老舍创作的艺术成就,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1.0分)1.0 分 A、 对封建旧家庭制度的批判和控诉 B、 对北京文化和人文景观的出色描写 C、 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 D、 对北京市民日常生活全景式的描写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1《<子夜>与国货年》的作者是()。(1.0分)1.0 分 A、 胡适 B、 鲁迅 C、 瞿秋白 D、 陈独秀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2关于战国策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 分 A、 战国策派是抗战期间兴起的一个以林同济、雷海宗、陈铨为中心的文化流派。B、 1940年,在昆明创办了《战国策》半月刊。 C、 战国策派曾在重庆《大公报》上开辟《战国》副刊,推崇尼采“超人哲学”D、 战国策派在北京创办了戏剧社,主演战国时期的王侯将相的故事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3赵树理的小说可以称为()。(1.0分)1.0 分

书籍简介

《子夜》 原名《夕阳》,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约30万字。茅盾于1931年10月开始创作,至1932 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1933年1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先后被译为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小说以1930年5、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 《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作者杨沫,出生于北京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在河北省定县等地教书,后又在北京做过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在此期间接触了马列主义思想,并加入了共产党。这种个人的生活经历对她的小说创作有很大的影响。《青春之歌》正是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三十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小说写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林道静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曲折过程。 《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是中国著名作家老舍(原名:舒庆春)所创作的长篇中文小说。作品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辅以北平小羊圈胡同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真实地记述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心灵震撼和反抗斗争,刻画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与世界人民一道反法西斯的伟大历程及生活画卷。该小说曾两次被翻拍为同名电视剧。 《大秦帝国》 《大秦帝国》(全新修订版)是一部描述秦兴亡生灭过程的长卷历史小说,小说从政治、外交、军事、思想文化、风土人情等角度,对秦与六国做了全面对比,将战国时代的万千气象理成一串环环相扣的兴亡故事。在那个豪杰并起,铁血竞争的时代,强大统一的秦帝国的创立,可谓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它成功实现了中国疆域的统一,成功创造了中国文明的统一,给我们的国家与民族奠定了永恒不朽的历史生存范式。虽然它只有短短的十五年历程,可它的璀璨足以照亮历史。在这雄浑奇壮的帝国命运中,有难以计数的神奇故事,有难以计数的英雄壮士,满覆尘埃却屹立不倒。这部鸿篇巨著,艺术地再现了这一艰辛悲壮的历程。全书共6部11卷,504万字,每部集中描绘了该时代的人物群与重大历史事件,既相互独立,又浑然一体,展现了秦国崛起、兴盛、建立统一帝国又倏忽崩溃的历史。描绘了近200 年的战国风云与帝国生灭,揭示了战国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俗等内容。《国文国史三十年》 本书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讲解了从1917年到1949年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穿插讲解 其间重大历史文化事件,评点胡适、陈独秀、鲁迅、郭沫若、张爱玲、沈从文等一批文化精 英,揭秘1917年以来文学背后的政治斗争,揭示出文学面纱背后冷酷的政治本质,指出中 国文学就是中国政治的一面镜子。 《c型包围》 《C形包围:内忧外患下的中国突围》是本书作者历时数年研究,半年写(画)成的一篇(幅) 世界全景式政治、军事巨作。观此文,会让我们明白今天世界的基本真相,会让中国人—— 大部分被盛世、崛起、和谐等迷幻药熏得迷迷糊糊、形同梦游的中国人,突然清醒并惊出一 身冷汗。作者不仅悄悄地告诉国人四周全是狼群,还以其无可置疑的历史睿智,告诉同胞们: 为什么中国在劫难逃。令人格外不安的是,作者断言危机就在十年到二十年之间,就是说看 到本书的人,大多都将成为这一预言的见证者。 《货币战争》

鲁迅简介及作品详细分类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十七岁之前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体,可谓知言小说集: 《呐喊》(共14篇) 包括《一件小事》《狂人日记》《鸭的喜剧》《端午节》《故乡》《孔乙己》《药》《阿Q 正传》《兔和猫》《戏》《风波》《头发的故事》《明天》《白光》 《彷徨》(共11篇) 包括《在酒楼上》《肥皂》《示众》《高老夫子》《长明灯》《伤逝》 《幸福的家庭》《离婚》《兄弟》《祝福》《孤独者》 《故事新编》(历史小说集,共8篇) 包括《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功》《起死》 散文诗及散文集: 《野草》(散文诗集) 《朝花夕拾》(散文集)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杂文集:

茅盾先生的作品特点

创作特色 编辑茅盾创作题材 茅盾的对作品选材的注意力一直放在那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上,捕捉和传达那些新近发生的重大事实,将当代重要的政治经济事件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茅盾在这些事件尚未从当代人的印象中消退时,便将它们纳入和熔铸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他的大多作品都可以说是中国现代革命史的艺术的大事记,是纪实的文学报告,是中国现代革命史的现实主义的编年史。通过一个历史时期广阔、复杂的社会面貌的反映,以显示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茅盾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事性、纪实性和传记性的特征。其题材主题具有重大性与时代性。如《蚀》的第一部是在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的四个月后动笔写成的,第二部是在同年11月份开始写作,第三部写于1928年4-6月,仅仅在事件发生一年之后,就完成了对大革命经验的记录和艺术概括。而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真实反映了三十年代初中国农村“丰收成灾”的现实和农民的觉醒、反抗的过程。他的散文及报告文学亦然,同样取材于当下发生的事件,如《白杨礼赞》描写的西北地区的白杨树而实际则是赞扬当时抗战的战士们,《访苏实录》则实实在在地描写了作者自己在苏联的所见所闻。可以说茅盾的这些题材的作品是中国现代革命史和现代思想史的最佳文学记录。[1] 在关注现实题材的基础上,茅盾也开拓了都市题材作品的创作,他的《子夜》直接记录和概括了1930年春夏间在大都市上海发生的经济和政治斗争,而《幻灭》、《动摇》和《追求》的故事也同样发生在两个都市之中,这些小说深深扎根于都市的大环境中,并以此为背景展开故事的脉络向前推进。茅盾在都市的背景下运笔自如,展示了对都市题材优秀的驾驭能力。而在都市题材之外,茅盾也深化了鲁迅开创的乡村题材创作,他的《农村三部曲》顾名思义就是写在农村里的三个小说,其中《春蚕》是茅盾农村题材小说的代表作,小说通过一幅浓郁江南水乡的风俗画形象的描画了帝国主义侵略给农民带来的冲击和上产所带来的恐慌。[9] 茅盾叙事风格 在叙事方面,茅盾追求宏大而严谨的布局,他在小说中喜欢采用能够体现时代性的网状型结构形式。如作品《子夜》茅盾根据主题的需要,根据中心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来安排各种人物事件,矛盾冲突和环境场面,作品一开始就在吴老太爷的吊唁仪式上将所有重要人物推上前台,组成复杂的人物网络,以及在设下情节因果关系的伏笔,从而经纬交汇地建成《子夜》式的也是茅盾式的庞大的“网状结构”。与其他现实主义大师一样,茅盾也是一个擅长于心理描写的语言大师。他的心理描写手法多样但是最具特点的是注重“社会心理因素”的探索。他往往以充满着血和泪的感情对形形色色的小资产阶级人物心灵世界进行刻画和解析。通过心理描写的艺术手段强烈地表现他们苦闷、傍徨的矛盾心绪,从而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隐秘和冲突以及这种冲突的社会性,丰富人物的性格,使人物达到形神具现的境地。比如,《春蚕》中对人物的心理描写,通过人物触景生情,情随物迁的心境变化,再现其内心世界。在《腐蚀》中,采用以内视角为主的叙述方式来叙事状物,使作品的心理剖析和社会环境描写达到了“精微真确”的程度。而《子夜》中,茅盾又将这种心理描写提升到象征主义的应用上,从第一章吴太爷的言行总是围绕着一个总体象征展开,可以散在各处的象征性细节窥见到这个老封建的内心世界,如老太爷对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闭起双眼全身发抖的细节。[9] [1] [14] 小说之外,由于时代政治性的缘故,茅盾的散文也形成了风格鲜明的叙事方法,善于使用以托物言情寄意和以实衬虚的叙述手法。如《白杨礼赞》整个艺术构思中,以无边无垠、雄壮、伟大但又显得单调的西北黄土高原来衬托傲岸挺拔的白杨树,以白杨树的形象实体的描写来透出它的精神,同时又以白杨树的实体与精神来展现抗日军民及其领导者共产党的伟大气概。《风景谈》用虚实结合、避虚就实的手法在浩瀚的西北沙漠背景上推出忍辱负重、坚韧沉毅的骆驼队,并借助叮当的驼铃声作为节奏,以猩红大旗作为标帜,象征性地描绘出民族危难当头的时代环境中党领导的解放区所处的历史地位,所体现的民族的伟大精神。[15]

茅盾名家简介图片

茅盾--名家简介(图片)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出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矛盾从1916年开始从事文学活动,对中国新文学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之一。他的大量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富。1930年他同鲁迅一起参加组织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他十岁丧父。许多中国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师”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抚养长大。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就在这时候。接着他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共产党,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宣传部的代部长是毛泽东。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

《幻灭》、《动摇》、《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说家的笔。这段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他的时代概括力和文学的全社会视野,早期作品的题材也多取于此。左联期间他写出了《子夜》、《林家铺子》、《春蚕》。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出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矛盾从1916年开始从事文学活动,对中国新文学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之一。他的大量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富。1930年他同鲁迅一起参加组织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他十岁丧父。许多中国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师”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抚养长大。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

茅盾小说特色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d4900430.html, 茅盾小说特色研究 作者:蒋晓钰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02期 摘要:茅盾是“划时代新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小说作品立足于现实,坚持真善美的统一,开创了新的文学模式。本文在剖析茅盾其人及其小说作品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茅盾小说的三大艺术特征:理性思维模式、时代性和非主流倾向,以期能够为广大文学创作者提供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茅盾;小说特色;时代性;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2-0-01 引言: 除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之外,茅盾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即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茅盾在我国文学史上获得的成就,不仅凭借其高超的文学修养,还得益于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长期艰苦生活的磨练中,茅盾更精准地感应时代脉搏气息,把反映时代风云和现实斗争的重大文学题材打造成一部部感人至深、引人思考的艺术作品。 1.茅盾生平及其小说创作 茅盾本名沈德鸿,出生于1896年,浙江人。茅盾是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他创作的小说主题深刻、视野开阔,为我国文学事业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他创作的《蚀》三部曲把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真实地展现出来,也让热血青年的“愤怒之音”响彻文坛。后来的《子夜》、《林家铺子》以及农村三部曲的创作日趨成熟,主题更加深刻,揭示了时代的本质,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后期的《第一阶段的故事》、《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等长篇小说不再局限于对重大社会问题的“揭示”和“解释”,开始号召广大民众为了民族生死存亡和国家前途命运,寻找“怎样方能抗战到底”的出路。一言以蔽之,茅盾的小说兼具真实性和倾向性,有着以情感人的艺术力量,把真善美统一的文学主张与唯物主义审美原则很好地结合起来。 2.茅盾小说特色与艺术特征 2.1理性思维模式 茅盾的小说语言简短深刻,无论是选词造句,还是小说结构模式、人物命运安排、人物心理刻画都闪耀着理性的色彩。从选词造句上来讲,茅盾小说中的语言平实、细腻、生动地传达了作者对小说中人物事件的褒贬。以《子夜》中评价曾沧海的那段话为例,“自从四十岁上他

子夜故事介绍及作者简介

《子夜》 《子夜》是作者于1931年动笔,1932年12月完稿的一部划时代的史诗性巨著。茅盾给书的起名是充满象征意义的。“子夜”即半夜子时,此时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作品所写的是1930年5月到7月,前后约两个月的事情。这时,一方面,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已波及到中国,帝国主义加紧了对落后国家的掠夺,半殖民地中国当然成了他们榨取的主要对象。另一方面,在国内1940年爆发的蒋、阎、冯各派军阀的混战——“中原大战”仍在继续。对于中国的民族工业来说,此时确是面临绝境的最黑暗时期。作者正是通过小说中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1930年在上海两个月冒险失败的过程,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悲剧命运,说明了“中国并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更加殖民地化了”(茅盾:《〈子夜〉是怎样写成的》),作者的目的就是要以此来回敬托派关于“中国已是资本主义社会”等谬论。 作者简介: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汉族,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毗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

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茅盾于1981年3月27日辞世。 《子夜》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首先,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30年代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画面,透过这幅画面,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世界经济危机在中国投射的阴影,而且可以窥见觉醒了的工农阶级烧毁这个旧世界的燎原之火。活跃在这幅画面上的,有民族工业资本家、买办金融资本家、交易所经纪人、律师、学者、地主、交际花、妓女、农民、工人等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在这些五颜六色的人物中,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是刻画得最为成功的一个形象。这个曾经游历欧美、见多识广,且具有“法兰西民族资产阶级性格”的吴荪甫,既有比较雄厚的资本,又具刚毅果敢的性格,也不乏管理方面的经验。他的目的是成为“20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他希望看到他的工厂“高大的烟囱如林,在吐着黑烟;轮船在乘风破浪,汽车在驶过原野”,他梦想着他的工厂生产的灯泡、热水瓶、阳伞、肥皂等产品畅销全中国的穷乡僻壤。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组织了益中信托公司,一口气吞并了8个生产日用品的小厂。虽然吴荪甫苦心经营,但他毕竟生不逢时,在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里,他希望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雄心壮志,终于在买办资产阶级赵伯韬的重重包围下化成泡影。虽然他不甘心失败,拼命地反抗和挣扎,但终以破产而告结束。吴荪甫也就成了30年代有理想的民族资本家无法施展自己才华的悲剧人物。茅盾在描绘吴荪甫为发展民族工业奋力苦战的同时,

鲁迅简介及作品详细分类

鲁迅作品归类 小说集: 1《呐喊》(共14篇) 包括《一件小事》《狂人日记》《鸭的喜剧》《端午节》《故乡》 《孔乙己》《药》《阿Q正传》《兔和猫》《社戏》《风波》 《头发的故事》《明天》《白光》 2《彷徨》(共11篇) 包括《在酒楼上》《肥皂》《示众》《高老夫子》《长明灯》《伤逝》《幸福的家庭》《离婚》《兄弟》《祝福》《孤独者》 3《故事新编》(历史小说集,共8篇) 包括《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功》《起死》 散文诗及散文集: 《野草》(散文诗集) 《朝花夕拾》(散文集)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

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杂文集: 《而已集》《二心集》《坟》《花边文学》《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补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南腔北调集》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附集》《且介亭杂文末编》 《热风》《三闲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 其他作品: 古籍序跋集文序跋集汉文学史纲要》本书系鲁迅一九二六年在厦门大学担任中国文学史课程时编写的讲义,题为《中国文学史略》;次年在广州中山大学讲授同一课程时又曾使用,改题《古代汉文学史纲要》。在作者生前未正式出版,一九三八年编入《鲁迅全集》时改用此名。 《中国小说史略》本书为鲁迅先生编撰的中国第一部小说史专著。全书共有二十八篇,叙述中国古代小说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始于神话与传说,迄于清末谴责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尔雅答案

鲁迅的《呐喊》《彷徨》(一):《呐喊》《彷徨》的底色和基调 1.《狂人日记》的作者是()。 A、胡适 B、鲁迅 C、巴金 D、老舍 正确答案:B 2.《祝福》收录在()。 A、《呐喊》 B、《彷徨》 C、《而已集》 D、《坟》 正确答案:B 3.《呐喊》《彷徨》的取材与写作意向是()。 A、对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的批判与揭露 B、对辛亥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及提出改造国民性的问题 C、对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索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4.《彷徨》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共.篇。() 正确答案:√ 鲁迅的《呐喊》《彷徨》(二):《呐喊》《彷徨》的取材与写作意象 1.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祝福》 D、《故乡》 我的答案:A 2.鲁迅写作的爱情题材的小说是()。

B、《在酒楼上》 C、《伤逝》 D、《祝福》 正确答案:C 3.华老栓是下列那篇小说的主人公()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祝福》 D、《药》 我的答案:D 4.《药》采用了双线交错的结构,直指国民劣根性。√ 5.《狂人日记》表现了对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和揭露。√ 鲁迅的《呐喊》《彷徨》(三):鲁迅小说的艺术格局和语言创新 1.从结构上看,《呐喊》《彷徨》有三分之二均采用了()结构。 A、草蛇灰线 B、双线交错 C、横截面 D、意识流 我的答案:C 2.下列选项中采取独幕剧方式的是()。 A、《祝福》 B、《狂人日记》 C、《伤逝》 D、《风波》 正确答案:D 3.下列选项中采取仿传记体形式的是()。 A、《故乡》 B、《阿Q正传》 C、《祝福》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情况简介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情况简介 2011年夏天,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落下帷幕,五部长篇小说《你在高原》、《天行者》、《蛙》、《推拿》、《一句顶一万句》摘得桂冠。 茅盾文学奖评奖年限虽然规定是最近四年出版的作品,但此次评奖的时间却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发展到一个阶段的时间窗口。汉语文学不管是借鉴西方的经验,还是重新激活传统资源,都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也可以说有一批作家走向成熟;有一批作品很有分量。全部汉语文学的艺术特征和艺术高度显得很清晰,汉语文学的当下和未来的道路也更加坚定踏实。 本届茅盾文学奖固然有各种经验可以总结,但我以为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评委们在心里保持着对中国文学的虔敬,自觉承担着对中国文学的责任。因此,大家能从对中国文学的贡献的角度出发来评判作家的成就和作品的文学价值,这就把茅盾文学奖推到一个历史性的高度,也就是为中国文学立标杆;为往圣传精神;为未来寻道路。我个人以为,这次评选出的五部作品,基本可以担此重任。 (一) 在这里,就几部作品做简要评析。 张炜的《你在高原》,荦荦大者,10卷本,450万字,这显然是汉语写作史上的不同寻常的举动,这是站在高原上举目四望的叙事。这里我们当然不可能去展开论述这部10卷本的鸿篇巨制,仅就其中的第一卷《家族》、第二卷《橡树弯》、第五卷《忆阿雅》、第六卷《我的田园》……而言,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几卷都相当精彩,抽出任何一卷放在当代中国长篇小说的平台上,它都称得上是一流的作品。一个作家写作10卷本的长篇,能写出三四部,甚至五六部都相当精彩的分卷,这无疑是了不起的成就。其中的《忆阿雅》我以为是极

其精彩的作品。我想张炜的成就已经变得无可怀疑了,《你在高原》把汉语小说叙事推到一个新的境地,激发了汉语文学很多新的素质。 张炜用“我”的主观化反思性叙述穿越历史。张炜的叙述人“我”携带着他强大的信仰进入历史,并且始终有一个当下的出发点。这使与历史对话的语境,显得相当开阔,建构了一个庞大复杂、激情四溢的叙事文体。这么一部10卷本的长篇小说,尽管每一部都有独立的主题,都有独立成篇的体制,但叙述人贯穿始终,其中的人物也在分卷中反复登场,故事也有明晰的连贯性。张炜在这么漫长的篇幅中,始终能保持情绪饱满的叙述,那种浪漫主义的激情和想象在人文地理学的背景下开辟出一个空旷的叙述语境。张炜以他的自然自在的方式释放出充足的浪漫主义叙事资源,或许说以浪漫主义为基础,融合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元素。张炜以“我”的叙述穿过历史深处,同时用多元的叙述视角展现出来。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张炜20年的功夫,在小说叙述艺术方面,已经磨砺出自己的风格,也把汉语小说的艺术推到一个难得的高度。 刘醒龙一直是一个关怀现实的作家,笔法细腻、情怀深厚,数年前的《圣天门口》颇得评论界好评。《天行者》系对早年影响深广的《凤凰琴》的扩展和续写,讲述偏远的界岭小学一群民办教师的故事。高考落榜生张英才本来有颇为远大的抱负,却不得不面对现实,靠着当乡教育站站长的舅舅才当上界岭小学的代课老师。这里的偏远寂寞,穷困无望,反映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乡村基层教育的真实困境。小说写出了身处偏远山区的民办教师的生活艰辛,他们想改变命运所做的种种努力,因此在困苦中昭示出他们默默奉献的精神品格。为小人物立传,真切而透彻地写出他们的性格、心理和愿望。小说当然也没有回避人性的弱点,但善良和纯朴终归是这些人的本性,真挚与朴实使小说始终在苦涩中透着温暖,读来引人入胜。小说洋溢着冷峻的幽默感,每天伴着笛声升国旗的场面,也是小说中的神来之笔,意味无穷。小说写情深切有力,多有感人至深的细节。现实关怀与人文关怀,使这部作品内涵丰富醇厚。

鲁迅作品介绍(三)

鲁迅作品介绍(三)2012-4-8 18:20阅读(17) 2。"格式的特别"——创作新形式、新结构的先锋 20年代沈雁冰(茅盾)对鲁迅小说有一个重要的评价;"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君常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而这些新形式又莫不给青年作者以极大的影响,必然有多数人跟上去试验。"这种特点主要表现为: (1)新形式的实验性鲁迅确实是完全自觉地借鉴西方小说形式,通过自己的转化、发挥,以及个人的独立创造,以建立起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具有新形式实验性的特点。他的《狂人日记》之所以被称为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注重有头有尾、环环相扣的完整故事和依次展开情节的结构方式,而以13则"语颇错杂无伦次"," 间亦略具联络者"的不标年月的日记,按照狂人心理活动的流动来组织小说。在艺术表现上,作家不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去描述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而是通过主人公的自由联想、梦幻,直接剖析他的心理;也不像传统小说那样,作者的叙述(介绍人物、铺陈情节,描写环境等)和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之间界限分明,而是使作品中所有叙述描写都带有主人公的感情色彩,都渗透于主人公的意识活动之中。 而《狂人日记》尤其富有创造性的尝试。小说"日记本文"采用了白话文体,却又精心设计了一个文言体的"小序",从而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叙述者("我"与"余"),两重叙述,两重视点。白话语言载体里表现的是一个"狂人(非正常)的世界",主人公却表现出疯狂中的清醒,处处显示了对旧有秩序的反抗;文言载体却表现了一个"正常人的世界",主人公最后,成为候补(官员)。这样,小说文本就具有了一种分裂性,对立的因素相互嘲弄与颠覆、消解形成反讽的结构。 (2)新结构的先锋性在《呐喊》第二篇《孔乙己》里,鲁迅又在小说叙述者的选择上煞费苦心。小说的核心孔乙己与酒客的关系,已经构成了"被看/看"的模式;在这个模式里,作为被看者的孔乙己(知识者)的自我审视与主观评价(自以为是国家、社会不可或缺的"君子","清白"而高人一等)与他(们)在社会上实际所处的"被看"(亦即充当人们无聊生活中的"笑料")地位,两者形成的巨大反差。集中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地位与命运的悲剧性与荒谬性。但作家并没有选择孔乙己或酒客作为小说的叙述者,而是别出心裁地以酒店里的"小伙计"充当叙述故事的角色。这样,他就可以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同时观察与描写孔乙己的可悲与可笑,看客的麻木与残酷,形成一个"被看/看"的模式,以展开知识者与群众的双重悲喜剧。而小伙计自己,随着小说的展开,也逐渐参与到故事中来,先是"附和着要",后又冷酷地拒绝了孔乙己教自己识字的好意,从而构成了一个被看客同化的精神悲剧。他的背后正有隐含作者在"看",从而形成第三个层面上的"被看/看"的结构。而读者在阅读的开始是认同于叙述着的有距离的旁观态度的,但随着叙述的展开,就逐渐远离叙述者,而向隐含作者靠拢,从小说外在的喜剧性中看到了(体味到了)其内在的悲剧性。读者、隐含作者、叙述者与人物就置身于如此复杂的小说叙述网络之中,呈现出既非单一的,又是动态的复杂心理、情绪、美感反应,而这一切复杂性又显现于极其简练的叙述语言与极其舒展的叙述风格之中:这正显示了鲁迅非凡的艺术创造力。 (3)叙事的主观抒情性在小说创作中,鲁迅善于将主体精神、生命体验介入(融入)其中,充分体现了"主观抒情性"的特征。例如,在《伤逝》中就可以发现,小说的重心可能不在那失败了的爱情本身,而在于涓生明确意识到与子君之间只剩下无爱婚姻的"以后",他所面临的两难选择:"不说"出爱情已不存在的真相,即是"安于虚伪";"说"出,则意味着 "将真实的重担"卸给对方,而且确实导致了子君的死亡。这类无论怎样都不免空虚与绝望,而且难以逃脱犯罪感的"两难",正是终身折磨着鲁迅的人生困境之一,直到逝世前他还写了一篇《我要骗人》,表露他渴望"披露真实的心",却还要"骗人"的矛盾与相伴随的精神痛苦。鲁迅一直在探索主体渗

漫谈茅盾先生

漫谈茅盾先生 写作的无奈与纯粹 小文:巴老先生,你好!欢迎来到《小文解构》,我读了您的随想录,发现您相当尊敬茅盾先生,我们来看看茅盾这张照片,他的发型怎么看也不像文人,与金正恩将军的发型倒有点像,不知道是茅盾有政客的风范,还是金将军有文人的气质。 巴金:虽然茅盾先生只比我大八岁,但他对于文学的贡献,我只有佩服的份。中国现代文学走上现实主义道路,他功不可没。 小文:哎呀,你太夸张啦,他哪有那么伟大?以我渊博的知识,他写那么多小说,也是被迫无奈。他因为参加了革命,成了通缉犯,只好躲起来,躲起来就没法挣钱了,而家里老婆怀孕,正需要钱,怎么办呢?只有卖文章挣钱,所以就拼命写小说。不过,与您同姓的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更加疯狂,首先从他的长相,实在看不出他是一个作家,倒像是杀猪的屠夫。他因为要还债,自虐一般写小说,为了让自己保持清醒,把不加糖与牛奶的咖啡当水喝,他曾经说过,他将死于三万杯咖啡。有人统计过,他一辈子大概喝过5万杯浓咖啡,他从1829年正式开始创作,1850年去世,21年大概7665天,每天喝6.5杯浓咖啡,太恐怖了。 巴金:你说得没错,茅盾先生有时写小说,的确是为了养家糊口,巴尔扎克是为了还债。 小文:动机不纯,不是为文学而文学,所以没有那么伟大(法国作家泰奥菲尔?戈蒂耶为艺术而艺术的宣言:只有毫无用处的东西才是真正美的,所有有用的东西都是丑的,因为这是某种需要的表现,而人的需要如同他那个可怜的、残缺不全的本性一样,是卑污的、龌龊的。一幢房子里最有用的地方是厕所。) 巴金:这样说,有点欠妥,我们不要管作家是为了什么而去写小说,也许他们动机不纯,但不代表他们写出来的就不是杰作,就像有些人动机很纯,把自己献给了神圣的文学,不代表他们就能写出好的作品。 小文:对对对,这里就有一个有心栽花花不开的人,名叫高升,辽宁晚报报道,高先生初中三年级就主动辍学在家写小说,希望能够成为郭敬明,可是写出小说又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结果高先生的父亲负债六万为他自费出书。这不是为文学而文学,而是为出书而出书。中国这么大,郭敬明这样的人有几个呢?成为郭敬明的概率比中彩票的概率还低喔,不过大部分中国人民还是比较明智滴,他们都在买彩票而不是在写文章。我们只希望这位高先生真如他的名字一样,可以高升,但是不要因为痴迷写作而拖累家庭拖累父母。另外,像韩寒那样退学写作的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及部分作品简介-精品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及部分作品简介-精品 2020-12-12 【关键字】语文、道路、方法、领域、基层、问题、矛盾、体制、继续、现代、整顿、保持、统一、发展、建设、加深、建立、发现、稳定、格局、内涵、理想、思想、精神、氛围、利益、素质、环境、政策、倾向、制度、特色、规模、结构、形势、反映、关系、考验、塑造、形成、丰富、管理、坚持、鼓励、教育、完善、改革、中心、内心 芦沟中学语文组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于1981年设立,茅盾捐资25万元,当时决定由巴金担任评委会主任。此奖项的设立旨在推出和褒奖长篇小说作家和作品。当时规定每三年评选一次,参与首评而未获奖的作品,在下一届以至将来历届评选中仍可获奖。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2年)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百花文艺出版社 《东方》魏巍人民文学出版社 《将军吟》莫应丰人民文学出版社 《李自成》(第二卷)姚雪垠中国青年出版社 《芙蓉镇》古华人民文学出版社 《冬天里的春天》李国文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5年) 《黄河东流去》李准北京出版社 《沉重的翅膀》(修订本)张洁人民文学出版社 《钟鼓楼》刘心武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8年) 《平凡的世界》路遥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少年天子》凌力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都市风流》孙力余小惠浙江文艺出版社 《第二个太阳》刘白羽人民文学出版社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荣誉奖: 《浴血罗霄》萧克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金瓯缺》徐兴业海峡文艺出版社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98年) 《战争和人》(一、二、三)王火人民文学出版社 《白鹿原》(修订本)陈忠实人民文学出版社 《白门柳》(一、二)刘斯奋国青年出版社 《骚动之秋》刘玉民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0年) 《抉择》张平

关于鲁迅的资料

关于鲁迅的资料 作者简介之一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展开大规模的论战时,鲁迅站在革命派一边,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重要论文。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并同早期共产主义者李大钊等取一致步调,坚决反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妥协、投降倾向。 1918年至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旁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在这一时期,鲁迅开始接触马列主义,阅读过《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著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来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教育,彻底放弃了进化论思想。1927年10月到达上海,认真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1930年,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学运动的主将。这期间,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国民党反动派御用文人及其他反动文人、反动文学进行不懈的斗争,逐步成为我国文化革命的旗手和无产阶级的伟大战士。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1927年到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后十年的杂文,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地、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这些作品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介绍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中国的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艺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1938年出过《鲁迅全集》(二十卷),新中国成立后,鲁迅的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56年,党和人民政府迁移重建了鲁迅墓。毛泽东亲自为鲁迅墓题字,并多次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向鲁迅学习。北京、上海、绍兴等地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 作者简介之二

贾平凹先生的作品特点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著有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 其他、诗集与关评论 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 《空白》,《平凹文论集》《学着活》《造一座房子住梦》《平凹与三毛》 贾平凹(wā),原名贾平娃,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52年出生,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西安市作协名誉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美文》杂志主编,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等。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他是当代中国一位最具叛逆性、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秦腔》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作品《我不是个好儿子》、《月迹》、《落叶》入选中学教材。2010年11月15日,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贾平凹荣登作家富豪榜第25位, 引发广泛关注。 代表作

他从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目前已出版的 作品版本达300余种。著有长篇小说《商州》、《妊娠》、《逛山》、《油月亮》、《浮躁》、《废都》、《白夜》、《土门》、《病相报告》、《怀念狼》、《秦腔》、《高兴》、《古炉》等;中短篇小说集《山地笔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黒氏》、《美穴地》、《饺子馆》、《艺术家韩起祥》、《兵娃》《丑石》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走山东》、《商州三录》、《说话》、《坐佛》等;诗集《空白》以及《平凹文论集》,《太阳路》等。 作品特点 贾平凹的作品主要以独特的视角准确而深刻地表现了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在三十年来的现代化进程中痛苦而悲壮的社会转型,不仅完整地复原和再现 了现实生活中芸芸众生的生存本相,而且在一种原生态叙事中,深入当代中国人的心灵世界,突现了中华民族在现代化的全球语境中所遭遇的空前尴尬。他以中国传 统美的表现方式,真实地表达了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与情绪,为中国文学的民族化和走向世界做出了突出贡献。 贾平凹的文 学作品极富想象力,通俗中有真情,平淡中见悲悯,寄托深远,笔力丰富,不仅在我国拥有广大的读者群,而且还超越了国界,得到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专家学者和 广大读者的广泛认同。特别是在文学语言的民族化方面,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开创了新的传统,在新汉语写作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