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案例.doc

二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案例.doc

二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案例.doc
二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排列组合》教学案例.doc

二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排列组合》教

学案例

【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学习力,逐步落实数学课堂与“学习力”相结合的自学为主课堂教学模式,提升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进步培养青年教师良好的教学能力。我们二年级数学组于XX年10月开展了全员赛课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篇教案集授课教师努力及组内教师智慧,较能体现学校的主流教学模式,是一篇优秀的案例。【教材简析】本节课的内容是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例1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应用得很广泛,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教材在渗透这一数学思想方法时就做了一些探索,把它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教材的例1通过2个卡片的排列顺序不同,表示不同的两位数,属于排列知识,而简单的排列组合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早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如用1、2两个数字卡片来排两位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也有不少学生通过平时的益智游戏都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排列。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节课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处理了教材。整堂课坚持从低年级儿童的实际与认知出发,以“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和“体验数学的

生活化”这一教学理念,结合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使学生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经历简单的排列和组合规律的探索过程; 2.使学生初步学会排列组合的简单方法,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有关北京景色的课件、生字词卡。【课前预习】预习数学书99页,思考以下问题 1、用1、2两个数字能摆出哪些两位数?

2、用1、2、3这3个数字能摆出哪些两位数?可以动手写一写。

3、想一想:你是怎么摆的,先摆什么,再摆什么?有什么好方法才会不遗漏,不重复。【教学过程】……1、合作探究排列师:同学们,请看这就是数学广角乐园,数学广角里给我们准备了这么多的闯关游戏,敢不敢试一试?(不怕)你们真是勇敢的好孩子。咱们先来创第一关。(课件出示:用数字卡片1、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师:第一关,用数字卡片1、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生汇报。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听清要求。同桌合作,一人摆数字卡片,一人把摆好的数记录下来,写好马上做好,比比哪桌合作得又好又快。实际操作,教师巡视。板演反馈,同时汇报不同的摆法和想法。无顺

序的汇报→正确的汇报→比较方法→学生说方法→师板书→起名称师:请把你写出的两位数读出来(无序→正确,师板书,),比较一下谁的更全面一些?(提问其他的答案),为什么xx同学没有完全摆对而这名同学却摆得这么准呢?他有什么诀窍吗?(生边回答师边数字板演示,并进行板书)

2019-05-18

【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学习力,逐步落实数学课堂与“学习力”相结合的自学为主课堂教学模式,提升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进步培养青年教师良好的教学能力。我们二年级数学组于XX年10月开展了全员赛课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篇教案集授课教师努力及组内教师智慧,较能体现学校的主流教学模式,是一篇优秀的案例。【教材简析】本节课的内容是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例1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应用得很广泛,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教材在渗透这一数学思想方法时就做了一些探索,把它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教材的例1通过2个卡片的排列顺序不同,表示不同的两位数,属于排列知识,而简单的排列组合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早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如用1、2两个数字卡片来排两位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也有不少学生通过平时的益智游戏都

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排列。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节课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处理了教材。整堂课坚持从低年级儿童的实际与认知出发,以“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和“体验数学的生活化”这一教学理念,结合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使学生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经历简单的排列和组合规律的探索过程; 2.使学生初步学会排列组合的简单方法,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有关北京景色的课件、生字词卡。【课前预习】预习数学书99页,思考以下问题 1、用1、2两个数字能摆出哪些两位数?

2、用1、2、3这3个数字能摆出哪些两位数?可以动手写一写。

3、想一想:你是怎么摆的,先摆什么,再摆什么?有什么好方法才会不遗漏,不重复。【教学过程】……1、合作探究排列师:同学们,请看这就是数学广角乐园,数学广角里给我们准备了这么多的闯关游戏,敢不敢试一试?(不怕)你们真是勇敢的好孩子。咱们先来创第一关。(课件出示:用数字卡片1、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师:第一关,用数字卡片1、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生汇报。对不对呢?我们来

验证一下,听清要求。同桌合作,一人摆数字卡片,一人把摆好的数记录下来,写好马上做好,比比哪桌合作得又好又快。实际操作,教师巡视。板演反馈,同时汇报不同的摆法和想法。无顺序的汇报→正确的汇报→比较方法→学生说方法→师板书→起名称师:请把你写出的两位数读出来(无序→正确,师板书,),比较一下谁的更全面一些?(提问其他的答案),为什么xx同学没有完全摆对而这名同学却摆得这么准呢?他有什么诀窍吗?(生边回答师边数字板演示,并进行板书)

2019-05-18

【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学习力,逐步落实数学课堂与“学习力”相结合的自学为主课堂教学模式,提升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进步培养青年教师良好的教学能力。我们二年级数学组于XX年10月开展了全员赛课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篇教案集授课教师努力及组内教师智慧,较能体现学校的主流教学模式,是一篇优秀的案例。【教材简析】本节课的内容是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例1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应用得很广泛,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教材在渗透这一数学思想方法时就做了一些探索,把它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教材的例1通过2个卡片的排列顺序不同,表示不同的两位数,属于排列知识,而简单的排列组合对

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早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如用1、2两个数字卡片来排两位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也有不少学生通过平时的益智游戏都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排列。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节课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处理了教材。整堂课坚持从低年级儿童的实际与认知出发,以“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和“体验数学的生活化”这一教学理念,结合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使学生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经历简单的排列和组合规律的探索过程; 2.使学生初步学会排列组合的简单方法,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有关北京景色的课件、生字词卡。【课前预习】预习数学书99页,思考以下问题 1、用1、2两个数字能摆出哪些两位数?

2、用1、2、3这3个数字能摆出哪些两位数?可以动手写一写。

3、想一想:你是怎么摆的,先摆什么,再摆什么?有什么好方法才会不遗漏,不重复。【教学过程】……1、合作探究排列师:同学们,请看这就是数学广角乐园,数学广角里给我们准备了这么多的闯关游戏,敢不敢试一试?(不怕)你们真是勇敢的好孩

子。咱们先来创第一关。(课件出示:用数字卡片1、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师:第一关,用数字卡片1、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生汇报。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听清要求。同桌合作,一人摆数字卡片,一人把摆好的数记录下来,写好马上做好,比比哪桌合作得又好又快。实际操作,教师巡视。板演反馈,同时汇报不同的摆法和想法。无顺序的汇报→正确的汇报→比较方法→学生说方法→师板书→起名称师:请把你写出的两位数读出来(无序→正确,师板书,),比较一下谁的更全面一些?(提问其他的答案),为什么xx同学没有完全摆对而这名同学却摆得这么准呢?他有什么诀窍吗?(生边回答师边数字板演示,并进行板书)

2019-05-18

【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学习力,逐步落实数学课堂与“学习力”相结合的自学为主课堂教学模式,提升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进步培养青年教师良好的教学能力。我们二年级数学组于XX年10月开展了全员赛课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篇教案集授课教师努力及组内教师智慧,较能体现学校的主流教学模式,是一篇优秀的案例。【教材简析】本节课的内容是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例1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应用得很广泛,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教材在渗

透这一数学思想方法时就做了一些探索,把它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教材的例1通过2个卡片的排列顺序不同,表示不同的两位数,属于排列知识,而简单的排列组合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早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如用1、2两个数字卡片来排两位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也有不少学生通过平时的益智游戏都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排列。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节课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处理了教材。整堂课坚持从低年级儿童的实际与认知出发,以“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和“体验数学的生活化”这一教学理念,结合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使学生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经历简单的排列和组合规律的探索过程; 2.使学生初步学会排列组合的简单方法,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有关北京景色的课件、生字词卡。【课前预习】预习数学书99页,思考以下问题 1、用1、2两个数字能摆出哪些两位数?

2、用1、2、3这3个数字能摆出哪些两位数?可以动手写一写。

3、想一想:你是怎么摆的,先摆什么,再摆什么?有什么好方

法才会不遗漏,不重复。【教学过程】……1、合作探究排列师:同学们,请看这就是数学广角乐园,数学广角里给我们准备了这么多的闯关游戏,敢不敢试一试?(不怕)你们真是勇敢的好孩子。咱们先来创第一关。(课件出示:用数字卡片1、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师:第一关,用数字卡片1、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生汇报。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听清要求。同桌合作,一人摆数字卡片,一人把摆好的数记录下来,写好马上做好,比比哪桌合作得又好又快。实际操作,教师巡视。板演反馈,同时汇报不同的摆法和想法。无顺序的汇报→正确的汇报→比较方法→学生说方法→师板书→起名称师:请把你写出的两位数读出来(无序→正确,师板书,),比较一下谁的更全面一些?(提问其他的答案),为什么xx同学没有完全摆对而这名同学却摆得这么准呢?他有什么诀窍吗?(生边回答师边数字板演示,并进行板书)

2019-05-18

【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学习力,逐步落实数学课堂与“学习力”相结合的自学为主课堂教学模式,提升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进步培养青年教师良好的教学能力。我们二年级数学组于XX年10月开展了全员赛课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篇教案集授课教师努力及组内教师智慧,较能体现学校的主流教学模式,是一篇优秀的案例。【教材简析】本节课的内容

是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例1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应用得很广泛,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教材在渗透这一数学思想方法时就做了一些探索,把它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教材的例1通过2个卡片的排列顺序不同,表示不同的两位数,属于排列知识,而简单的排列组合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早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如用1、2两个数字卡片来排两位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也有不少学生通过平时的益智游戏都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排列。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节课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处理了教材。整堂课坚持从低年级儿童的实际与认知出发,以“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和“体验数学的生活化”这一教学理念,结合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使学生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经历简单的排列和组合规律的探索过程; 2.使学生初步学会排列组合的简单方法,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有关北京景色的课件、生字词卡。【课前预习】预习数学书99页,

思考以下问题 1、用1、2两个数字能摆出哪些两位数?

2、用1、2、3这3个数字能摆出哪些两位数?可以动手写一写。

3、想一想:你是怎么摆的,先摆什么,再摆什么?有什么好方法才会不遗漏,不重复。【教学过程】……1、合作探究排列师:同学们,请看这就是数学广角乐园,数学广角里给我们准备了这么多的闯关游戏,敢不敢试一试?(不怕)你们真是勇敢的好孩子。咱们先来创第一关。(课件出示:用数字卡片1、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师:第一关,用数字卡片1、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生汇报。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听清要求。同桌合作,一人摆数字卡片,一人把摆好的数记录下来,写好马上做好,比比哪桌合作得又好又快。实际操作,教师巡视。板演反馈,同时汇报不同的摆法和想法。无顺序的汇报→正确的汇报→比较方法→学生说方法→师板书→起

名称师:请把你写出的两位数读出来(无序→正确,师板书,),比较一下谁的更全面一些?(提问其他的答案),为什么xx同学没有完全摆对而这名同学却摆得这么准呢?他有什么诀窍吗?(生边回答师边数字板演示,并进行板书)

2019-05-18

【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学习力,逐步落实数学课堂与“学习力”相结合的自学为主课堂教学模式,提升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进步培养青年教师良好的教学能力。我们二

年级数学组于XX年10月开展了全员赛课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篇教案集授课教师努力及组内教师智慧,较能体现学校的主流教学模式,是一篇优秀的案例。【教材简析】本节课的内容是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例1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应用得很广泛,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教材在渗透这一数学思想方法时就做了一些探索,把它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教材的例1通过2个卡片的排列顺序不同,表示不同的两位数,属于排列知识,而简单的排列组合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早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如用1、2两个数字卡片来排两位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也有不少学生通过平时的益智游戏都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排列。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节课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处理了教材。整堂课坚持从低年级儿童的实际与认知出发,以“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和“体验数学的生活化”这一教学理念,结合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使学生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经历简单的排列和组合规律的探索过程; 2.使学生初步学会排列组合的简单方法,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

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有关北京景色的课件、生字词卡。【课前预习】预习数学书99页,思考以下问题 1、用1、2两个数字能摆出哪些两位数?

2、用1、2、3这3个数字能摆出哪些两位数?可以动手写一写。

3、想一想:你是怎么摆的,先摆什么,再摆什么?有什么好方法才会不遗漏,不重复。【教学过程】……1、合作探究排列师:同学们,请看这就是数学广角乐园,数学广角里给我们准备了这么多的闯关游戏,敢不敢试一试?(不怕)你们真是勇敢的好孩子。咱们先来创第一关。(课件出示:用数字卡片1、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师:第一关,用数字卡片1、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生汇报。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听清要求。同桌合作,一人摆数字卡片,一人把摆好的数记录下来,写好马上做好,比比哪桌合作得又好又快。实际操作,教师巡视。板演反馈,同时汇报不同的摆法和想法。无顺序的汇报→正确的汇报→比较方法→学生说方法→师板书→起

名称师:请把你写出的两位数读出来(无序→正确,师板书,),比较一下谁的更全面一些?(提问其他的答案),为什么xx同学没有完全摆对而这名同学却摆得这么准呢?他有什么诀窍吗?(生边回答师边数字板演示,并进行板书)

2019-05-18

【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学习力,逐步落实数学课堂与“学习力”相结合的自学为主课堂教学模式,提升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进步培养青年教师良好的教学能力。我们二年级数学组于XX年10月开展了全员赛课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篇教案集授课教师努力及组内教师智慧,较能体现学校的主流教学模式,是一篇优秀的案例。【教材简析】本节课的内容是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例1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应用得很广泛,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教材在渗透这一数学思想方法时就做了一些探索,把它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教材的例1通过2个卡片的排列顺序不同,表示不同的两位数,属于排列知识,而简单的排列组合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早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如用1、2两个数字卡片来排两位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也有不少学生通过平时的益智游戏都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排列。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节课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处理了教材。整堂课坚持从低年级儿童的实际与认知出发,以“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和“体验数学的生活化”这一教学理念,结合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使学生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经历简单的排

列和组合规律的探索过程; 2.使学生初步学会排列组合的简单方法,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有关北京景色的课件、生字词卡。【课前预习】预习数学书99页,思考以下问题 1、用1、2两个数字能摆出哪些两位数?

2、用1、2、3这3个数字能摆出哪些两位数?可以动手写一写。

3、想一想:你是怎么摆的,先摆什么,再摆什么?有什么好方法才会不遗漏,不重复。【教学过程】……1、合作探究排列师:同学们,请看这就是数学广角乐园,数学广角里给我们准备了这么多的闯关游戏,敢不敢试一试?(不怕)你们真是勇敢的好孩子。咱们先来创第一关。(课件出示:用数字卡片1、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师:第一关,用数字卡片1、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生汇报。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听清要求。同桌合作,一人摆数字卡片,一人把摆好的数记录下来,写好马上做好,比比哪桌合作得又好又快。实际操作,教师巡视。板演反馈,同时汇报不同的摆法和想法。无顺序的汇报→正确的汇报→比较方法→学生说方法→师板书→起

名称师:请把你写出的两位数读出来(无序→正确,师板书,),比较一下谁的更全面一些?(提问其他的答案),为什么xx同学

没有完全摆对而这名同学却摆得这么准呢?他有什么诀窍吗?(生边回答师边数字板演示,并进行板书)

2019-05-18

【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学习力,逐步落实数学课堂与“学习力”相结合的自学为主课堂教学模式,提升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进步培养青年教师良好的教学能力。我们二年级数学组于XX年10月开展了全员赛课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篇教案集授课教师努力及组内教师智慧,较能体现学校的主流教学模式,是一篇优秀的案例。【教材简析】本节课的内容是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例1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应用得很广泛,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教材在渗透这一数学思想方法时就做了一些探索,把它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教材的例1通过2个卡片的排列顺序不同,表示不同的两位数,属于排列知识,而简单的排列组合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早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如用1、2两个数字卡片来排两位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也有不少学生通过平时的益智游戏都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排列。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节课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处理了教材。整堂课坚持从低年级儿童的实际与认知出发,以“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和“体验数学的

生活化”这一教学理念,结合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使学生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经历简单的排列和组合规律的探索过程; 2.使学生初步学会排列组合的简单方法,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有关北京景色的课件、生字词卡。【课前预习】预习数学书99页,思考以下问题 1、用1、2两个数字能摆出哪些两位数?

2、用1、2、3这3个数字能摆出哪些两位数?可以动手写一写。

3、想一想:你是怎么摆的,先摆什么,再摆什么?有什么好方法才会不遗漏,不重复。【教学过程】……1、合作探究排列师:同学们,请看这就是数学广角乐园,数学广角里给我们准备了这么多的闯关游戏,敢不敢试一试?(不怕)你们真是勇敢的好孩子。咱们先来创第一关。(课件出示:用数字卡片1、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师:第一关,用数字卡片1、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生汇报。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听清要求。同桌合作,一人摆数字卡片,一人把摆好的数记录下来,写好马上做好,比比哪桌合作得又好又快。实际操作,教师巡视。板演反馈,同时汇报不同的摆法和想法。无顺

序的汇报→正确的汇报→比较方法→学生说方法→师板书→起名称师:请把你写出的两位数读出来(无序→正确,师板书,),比较一下谁的更全面一些?(提问其他的答案),为什么xx同学没有完全摆对而这名同学却摆得这么准呢?他有什么诀窍吗?(生边回答师边数字板演示,并进行板书)

2019-05-18

【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学习力,逐步落实数学课堂与“学习力”相结合的自学为主课堂教学模式,提升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进步培养青年教师良好的教学能力。我们二年级数学组于XX年10月开展了全员赛课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篇教案集授课教师努力及组内教师智慧,较能体现学校的主流教学模式,是一篇优秀的案例。【教材简析】本节课的内容是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例1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应用得很广泛,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教材在渗透这一数学思想方法时就做了一些探索,把它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教材的例1通过2个卡片的排列顺序不同,表示不同的两位数,属于排列知识,而简单的排列组合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早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如用1、2两个数字卡片来排两位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也有不少学生通过平时的益智游戏都

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排列。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节课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处理了教材。整堂课坚持从低年级儿童的实际与认知出发,以“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和“体验数学的生活化”这一教学理念,结合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使学生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经历简单的排列和组合规律的探索过程; 2.使学生初步学会排列组合的简单方法,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有关北京景色的课件、生字词卡。【课前预习】预习数学书99页,思考以下问题 1、用1、2两个数字能摆出哪些两位数?

2、用1、2、3这3个数字能摆出哪些两位数?可以动手写一写。

3、想一想:你是怎么摆的,先摆什么,再摆什么?有什么好方法才会不遗漏,不重复。【教学过程】……1、合作探究排列师:同学们,请看这就是数学广角乐园,数学广角里给我们准备了这么多的闯关游戏,敢不敢试一试?(不怕)你们真是勇敢的好孩子。咱们先来创第一关。(课件出示:用数字卡片1、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师:第一关,用数字卡片1、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生汇报。对不对呢?我们来

验证一下,听清要求。同桌合作,一人摆数字卡片,一人把摆好的数记录下来,写好马上做好,比比哪桌合作得又好又快。实际操作,教师巡视。板演反馈,同时汇报不同的摆法和想法。无顺序的汇报→正确的汇报→比较方法→学生说方法→师板书→起名称师:请把你写出的两位数读出来(无序→正确,师板书,),比较一下谁的更全面一些?(提问其他的答案),为什么xx同学没有完全摆对而这名同学却摆得这么准呢?他有什么诀窍吗?(生边回答师边数字板演示,并进行板书)

2019-05-18

【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学习力,逐步落实数学课堂与“学习力”相结合的自学为主课堂教学模式,提升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进步培养青年教师良好的教学能力。我们二年级数学组于XX年10月开展了全员赛课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篇教案集授课教师努力及组内教师智慧,较能体现学校的主流教学模式,是一篇优秀的案例。【教材简析】本节课的内容是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例1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应用得很广泛,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教材在渗透这一数学思想方法时就做了一些探索,把它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教材的例1通过2个卡片的排列顺序不同,表示不同的两位数,属于排列知识,而简单的排列组合对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doc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评析 新郑市外国语小学董永伟 一、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经常要求解它们的表面积,例如:计算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鱼缸需要多少材料。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实践经验,导致计算出来的结果不符合实际要求:多加了一个上面的面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似懂非懂:鱼缸的外形是什么样的?长方体吗?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是否就是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鱼缸没有哪一个面,所以实际上是计算哪几个面的总面积?如何计算这些面的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于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索、发现,在认识矛盾冲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驱使下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解决鱼缸制作的问题来开展教学。当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探究、发现问题和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探究活动会说出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2 通过练习和小组活动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里几个面的总面积,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学生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回忆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

积,那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表面积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拿起一个正方体的模型,手摸着面)提问:正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指什么?正方体里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所以可以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3.归纳引入新课: 正方体的6个相同的正方形面的总面积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4.教学例2 提问:题目条件是什么,让我们求什么?求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就是求正方体的什么?你会算吗? (课堂实录:有同学提出可以用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因为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正方体,所以可以这么做。有小部份同学同意这个观点,但是通过计算后认为方法太繁,可以用简便方法。) (点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是否有好的开头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上课一开始,我首先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进行导入,先请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接着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推导,从而引出新的计算方法,使得学生愉快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强化了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新的知识进行探索。通过教学的导入,明确了教学的目标,确定了研究方向,这时再引导学生学习就事半功倍了。) 师: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所以求它的表面积只要用棱长乘棱长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 二、鱼缸的制作问题 说明: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有时不需要计算6个面的饿总面积,只需要计算某几个面的总面积。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思考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和,并思考每一个面的面积怎样算。如例3。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案》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教案 xx小学2017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2017—2018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小学五年级数学优质课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优质课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构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经常要求解它们的表面积,例如:计算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鱼缸需要多少材料。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 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实践经验,导致计算出来的结 果不符合实际要求:多加了一个上面的面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似懂 非懂:鱼缸的外形是什么样的?长方体吗?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是否就是计算这 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鱼缸没有哪一个面,所以实际上是计算哪几个面的总面积? 如何计算这些面的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 情况、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于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索、发现,在认识 矛盾冲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驱使下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解决 鱼缸制作的问题来开展教学。当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用所 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能 力。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探究、发现问题和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地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正方体的表面 积。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里几个面的总面积,进一步培 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正确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公式。 2.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 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学生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回忆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 积,那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表面积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 积? 2.联想: (拿起一个正方体的模型,手摸着面)提问:正方体的面有什么特 点?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指什么?正方体里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 所以可以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3.归纳引入新课: 正方体的6个相同的正方形面的总面积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 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 课题) 4.教学例2 提问:题目条件是什么,让我们求什么?求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就是求正 方体的什么?你会算吗? (课堂实录:有同学提出可以用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因为长方体是一种特 殊的正方体,所以可以这么做。有小部份同学同意这个观点,但是通过计算后认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仅供参考小学教育资料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5 页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执教:陈丽娟xx年3月28日 课题:找规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89页例1—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动手操作等活动,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感受规律的美。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点: 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两方面发现规律。 教具学具:多媒体展台、课件、学具、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音乐《喜羊羊与灰太狼》,师问:这首歌曲你熟悉吗? 2、以一只喜羊羊,一只灰太狼,有规律的排列导入新课。 第2 页共5 页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我会找”(例1) (1)出示主题图。 (2)学生观察,找规律。 (3)交流。 2、“我会摆”(例2) (1)学生观察前面摆的规律。 (2)摆出下一个图形,说说为什么这样摆。 (3)对比两题,说说你发现了有什么不同之处? 小结:有规律的排列可以2个一组、3个一组、4个一组…… 三、激趣练习,应用规律。 1、教学例3 (1)出示题目,学生独立找规律,涂色。 (2)全班交流。 2、“做一做”:涂上合适的颜色。 3、“摘智慧星” 四、动手操作,创造规律。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规律,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创造规律呢?动手 第3 页共5 页

试试吧。 2、学生活动。 3、展示。 五、联系生活,欣赏规律。 六、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找规律 1、颜色 2、形状 第4 页共5 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教案 2017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2013—2014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优秀数学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优秀数学教案三篇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优秀数学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测量》优秀数学教案一 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最后一节的内容:有趣的测量(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要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求法,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学情分析: 本班级学生,大部分学习认真、踏实、自觉,基础扎实,好学上进,部分男生活泼好动,爱思考。对于探索数学问题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喜欢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在他们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儿童的天性,好动、好奇等。对于本单元的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得比较扎实。 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芒果、石头、水瓶的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 2、握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并能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践与探索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排水法”和“溢出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魔方、芒果、圆柱体量杯、长方体水槽、石块、苹果醋若干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周末老师在整理房间的时候,从柜子里发现了一个魔方,我特别喜欢。 从数学的角度来讲,魔方是一个什么样的物体?(正方体) 怎样求出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呢?(板书:V正=a3) 它的棱长是10cm,体积是多少呢?(1000cm3) 2、除了正方体,你还会求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板书:V长=abh) 3、像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都能够直接通过公式求出它们的体积,这样的物体,我们把它们叫做“规则物体”。(板书:规则物体) 4、现在请同学们再观察老师手中的魔方,它还是正方体吗?(旋转一下)那它是什么形状的物体呢? 像这样,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说出具体形状的一类物体,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称它们为“不规则物体”。(板书:不) 5、现在这个魔方的体积是多少呢?(还是1000cm3)你是怎么想的?(板书:转化) 【设计意图:我用正方体魔方引入,把本节课主要用到的数学思想渗透给学生,为后面的实验做铺垫,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魔方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物体。再看,现在老师手中拿的这个芒果也是一个不规则的物体,我们能直接把它转化成规则的物体吗? 那它的体积是多少,又该怎样求呢?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有趣的测量,共同来研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二、新授 (一)测量芒果的体积 1、你想怎样测这个芒果的体积呢?(学生汇报) 2、桌面上,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两种测量工具:量杯和一个长方体容器。 你认为选择哪一种测量工具,能够很快地求出芒果的体积?为什么?(选择量杯,因为它有刻度)

一年级数学优秀教案修订稿

一年级数学优秀教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6和7的认识张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页到45页6和7的认识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 2.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掌握6和7的组成。 4.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学难点: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6。 教具准备:主题图、点子图、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图、鱼图、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我们以前学习了哪些数字? 2、导入新课 师:你想知道更多的数字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 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什么(板书:6、7的认识);学生领读、齐读。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数数 师:(出示主题图)图上有些什么?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师:还可以怎样数?生:先数学生6人,再数一位老师,是7人。 师:数一数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你们是怎样数出椅子的数量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椅子,再数又搬来的1把。6个再添1是7。

师:谁会从1数到7,从7数到1? (指名回答)同位互相数一数。 师: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我们刚才按顺序数数的。在数数中我们发现:数5以后再数1个就是6个,接着6再数1个就是7,7比6多1,6比5多1。 2、认数 师:同学们再数一数第42页下面的人物图和点子图,看分别有多少个。 学生齐读并从数字卡片中找6和7。 师:仔细观察一下数字6和7的形状分别像什么(指名回答) 同桌互相说一说。(6的字形像哨子,7的字形像镰刀) 师:请你分别数出6根和7根小棒。 学生自己分别数一数,摆在桌子上。 师:用你手中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一摆,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学生摆一摆,并到投影器前面演示摆的图形。 3、数序 教师用计数器先拨1个珠子。 生齐数1、2、3、4、5。 师:5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师:6个珠子再添1颗是几? 师:(用直尺图)只写出0、1、2、3、4、5、()、(), 问:你知道填什么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 师:谁能从1正数到7,从7例数到1? 指学生数,拍手数。 师:5的后面是谁6的后面是谁7的前面是谁学生抢答。 4、比较大小 让学生从学具袋里先数5个图片,再数6个图片,最后数7个图片。 师: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比比看,谁比谁小 教师板书:5○6 6○7。

我的一篇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从平时自测与正规考试分析,有的题型我们教师讲过,甚至几乎一模一样,但是学生仍然不会。学生存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现象。这是因为在备课时,我们往往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案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各环节配题。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问题1、母亲26岁结婚,第二年生个儿子,若干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到3倍,此时母亲的年龄为几岁? 解法一:设经过x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 由题意得26+x=3x 解法二:设母亲的年龄为x岁。 由题意得x=3(x-26) (二)精选讲例,探求新知 例2、某班有45位学生,共有班费2400元钱,准备给每位学生订一份报纸。已知《作文报》的订费为60元/年,《科学报》的订费为50元/年,则订阅两种报纸各多少人? 巩固练习小明和小李两人进行投篮比赛,规则:小明投3分球,小李投2分球,两人共投中20次,经计算两人得分相等,问小李和小明各投中几个球。

(三)变式训练,激活学生思维 问题3、小明和小李两人进行投篮比赛,小明投3分球,小李投2分球,两人共投中100次,小明投中率为40%,小明投中率为40%,经计算两人得分相等,问小李和小明各投中几个球。 问题4、已知某电脑公司有A型、B型、C型3种型号的电脑,其价格分别为A型6000元/台、B型4000元/台、C型2500元/台,我校计划将100500元钱全部用于从该公司购进其中两种不同型号电脑共36台,请你设计出几种不同的购买方案供学校采用。小红的方案:她认为可以购进A型和B型电脑,请你判断小红提出的方案是否合理,并通过计算说明。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A、B两地相距36千米,甲从A地出发步行到B地,乙从B地出发步行到A地,两人同时出发,4小时候相遇。若6小时后,甲所余路程为乙所余路程的2倍,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2、某班借来一批图书,分借给同学阅览,如果每人借6本,那么会有一个同学没书可借,如果每人借5本,那么还剩5本书没人借,问该班有多少人,有多少书。 (五)拓展 1、变题训练问题2中,若学校要购买A、B、C3种型号的电脑,有如何安排? 2、某中学新建一栋4层的教学大楼,每层楼有8间教室,进、出这栋大楼共有4道门,其中两道正门大小相同,两道侧门大小也相同。安全检查中,对4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排列和组合》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小学数学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排列和组合》教学案例分析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案例背景: 本课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99数学广角例1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从二年级上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单元,是新教材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尝试。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应用得很广泛,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教材在渗透这一数学思想方法时就做了一些探索,把它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 教材的例1通过2个卡片的排列顺序不同,表示不同的两位数,属于排列知识,而简单的排列组合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早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如用1、2两个数字卡片来排两位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也有不少学生通过平时的益智游戏都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排列。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节课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处理了教材。整堂课坚持从低年级儿童的实际与认知出发,以“感受生 第2页共6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长度单位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和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2.认识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 一、感知量物体可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就放在盒子里面,想知道是什么吗?请把盒子打开,拿出来相互看一看,并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打开盒子观察并进行交流) 1.用学具量同样长的边。 教师请学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物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物体的长。(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测量结果,同时用多媒体显示测量结果) 师:难道你们数学书的短边不一样长吗?请动手比一比。 (学生相互动手比数学课本并回答“一样长”) 师:一样长的边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因为量书时用的东西有的长,有的短。 师:如果都用同样长的工具来测量,结果会怎样呢?请小组再用正方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小正方体的长呢? (学生动手操作并分小组汇报,使学生知道,如果都用同样的物体量书的短边,得到的结果相同。) 2.用学具量长度不同的边。 (电脑出示数学课本和文具盒这两幅图,并演示用曲别针测量书的短边,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边。) 测量后教师问发现了什么(小刀比曲别针长,文具盒的边比书的边也长)。 师:如果把小刀换成曲别针,让我们来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多媒体演示用曲别针量文具盒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文具盒的长度比书的短边多用了6个曲别针。) 小结:我们通过动手实践和观察,知道了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 3.实践活动。 (1)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2)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2题。 (学生都用新铅笔量所想量的物体的长,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几人合作,最后相互交流并汇报测量结果。) (3)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3题。 (多媒体显示题目内容,说明题意,让学生估算,电脑验证。) 二、知道量物体的长度也可以用尺子来量 1.认识尺子。 师:刚才我们用铅笔来测量物体时,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烦呀。用什么去量比较方便呢?(尺子) 教师请学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发现什么(数字、刻度线、cm),教师介绍刻度线和“cm”;并向学生说明“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认识1厘米有多长。 (电脑演示从0到1中间的长是1厘米) 师: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中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小组活动) (2)感知厘米有多长。 ①测量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长。 ②感知1厘米有多长(教师带领学生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正方体,右手慢慢把它拿走,告诉学生拇指与食指中间的空隙大约是1厘米,并让学生把它记在脑子里)。 ③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教学措施: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P2例1、做一做,P3例2、做一做,P7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缩小到时它的1/10是多少?缩小到它的1/100呢?1/1000呢? 二、引入尝试: 大家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1)例1:燕子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3.5元=35角 35×3=105 105角=10元5角=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3)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 3 5 ×3× 3 1 0. 5 元缩小到它的1/10 1 0 5 105角就等于10.5元

(完整版)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优质课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33—3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与数感。 2.使学生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渗透估计、优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与数感。 教学难点:数“拐弯数”,即: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橡皮筋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复习20以内数的数法。 师: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了哪些数字吗?(0到20)说说其中某个数的组成。 (课件出示灰太狼)师:灰太狼怎么突然跑来了啊?他来干什么呢?原来是给我们送东西了。(师出示小棒)问:你能估计一下有多少根小棒吗? 学生积极举手。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生齐读课题)。 3、数100以内的数 师:怎么样才能知道到底有多少根小棒?(数一数) 学生四个人为一组,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规定的时间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学生数之前教师先说数数的要求)。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数数的方法,并比较哪种最容易看出数的多少。随机总结出:10个一是一十。 二、探究新知 (一)数数量是100的物体,认识10个十是一百。 1.学生四人一组互相合作,数100根小棒。 2.请几个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的数法。 3.通过课件展示数100根小棒的方法:先一根一根地数,每数10根捆成一捆,再十根十根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关于小组合作的思考 ——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意义和价值已经被很多老师所接受。但怎样摒弃形式主义,充分发挥合作交流的效应,仍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拟结合案例,谈点体会,以期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正。 一、是主动,还是被动? [案例]《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A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 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B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看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 师:有困难吗? 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 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最好怎么办呢? (生……) 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再试试看。 (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4份是怎么平均分的? 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 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案例教学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种分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却是个伤脑筋的事。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特别是平均分成4份,需要另一个人全部拿出,或者有4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学拿出2根,其间的讨论一定会热烈。“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 2、以组间竞争促组内合作。竞争和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的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即用外部的压力去促进内部的团结。案例的B教学,引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这样就会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主动地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而无须再由老师去安排合作,组织交流。试想,在案例的B 教学中,如果老师说的是“看哪位同学最快?”,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状况将会如何呢?所以在小组学习后全班交流的时候,老师关注的一定要是小组的整体意见而非个人。评判也应以小组为单位。 二、是环节,还是方式? [案例5]《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课始。 A教学: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全套详细版

2018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教案 小学2018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2018—2019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五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课题:圆的认识 执教人:李伦轩 时间:2012年5月28日 教学内容:教材93页——94页,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圆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纸圆、剪刀、线绳、尺、圆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认识 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看到圆吗? 二、师生互动,学会画圆 (一)尝试画圆

那同学们,你用自己手中的工具,想办法画一个圆吗?(指名板演)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画圆的方法?画圆的感觉怎么样?那你觉得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用圆规画圆 1、老师想画一个比这个大一点的圆,怎么办?学生介绍,教师在一旁适当补充说明。同学们用圆规来试试看,能不能画出一个圆来? 2、交流:你是怎么用圆规画圆的 3、老师也想用圆规来画个圆,你们做老师的指挥官。 教师画圆,故意出错。学生指出并纠正。从我画的过程中,想一想,画圆时应注意些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4、将圆规两脚的距离统一确定为5厘米,按步骤再画一个圆。 三、自主探究,研究特征 (一)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①观察剪下来的纸圆,组织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圆心,并知道常用字母0表示。 ②通过让学生折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圆心的特征。 ③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比一比纸圆上的折痕,交流有什么发现,从而认识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④那请同学们在自己刚才画的圆里标出圆心,画一条半径和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 ⑤判断P94 “练一练”的第1题 (二)研究圆的特征

小学数学教学10个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 1《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A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B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看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师:有困难吗? 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最好怎么办呢?(生……) 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再试试看。(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4份是怎么平均分的?分析: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 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案例教学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种分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却是个伤脑筋的事。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特别是平均分成4份,需要另一个人全部拿出,或者有4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学拿出2根,其间的讨论一定会热烈。“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 2、以组间竞争促组内合作。竞争和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的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即用外部的压力去促进内部的团结。案例的B教学,引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这样就会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主动地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而无须再由老师去安排合作,组织交流。试想,在案例的B教学中,如果老师说的是“看哪位同学最快?”,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状况将会如何呢?所以在小组学习后全班交流的时候,老师关注的一定要是小组的整体意见而非个人。评判也应以小组为单位。 案例2《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课始。 A教学: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生:是角。 师:真好!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呢?生:…… B教学: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研究角的有关知识。我知道,几天前,每个小组都进行了有关角的资料的收集,并进行了一定的整理。现在用你们喜爱的方式来交流一下,好吗? 各个小组代表开始交流。 分析:一节课中究竟安排几次小组学习为宜呢?我们经常这样讨论着。细细分析这种讨论,它其实是把合作交流局限在教学环节之上。试想,一节课都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又有何妨呢?下节课再整理归纳就是了!打破知识的分割,建立一种大的课程观和教学观,我们完全可以在课堂内探索更大时空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合作交流不能仅仅限于课内,学习小组不能是课内象集体,课外如“散兵”。课外的合作交流,更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调动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让我们从整体着眼,从形成氛围和培养习惯入手,积极地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变成一种师生不断“对话”与“协作”的过程,让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挥出它更大的效应。 案例3: 一位教师上“退位减法”的复习课时,创设了这样的情景,让人体会颇深。(1)直接大方地出示了6道题目,其中2道退位题。请你看一看,你能不能一眼就看出哪些是退位的,哪些不是退位的。(培养学生对数学较为敏感的知觉能力就在这样简短的问话里得以深刻体现。) (2)动笔做,互相检查。我们也来开个儿童医院,请你们把最容易得病的算式拿上来,我们一起来会诊,最后请学生们给得病的算式开个小处方。在这里老师提了个要求:请你用一句话来告诉病人应该注意什么。(改错题的呈现方式有很多,这里用的是“治病情境”。老师没有停留在热闹的场景中,而是专注于让学生总结错误的原因和改错的方法。(3)自己出一道退位减法题给同桌做。 (4)老师出题:3000—();再请每人写一道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