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目录

一、中文摘要引言………………………………第一页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第二页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促进性…………………………………………………第二页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我国农村具有广阔前景…………………………………………………第七页

五、我国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及分析…………………………………………………第十一页

六、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第十五页

七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措施…………………………………………………第十七页

八、举例讨论…………………………………第十八页

九、参考文献…………………………………第二十八页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中文摘要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首要问题。从200年以来,全国各省市各地区认真贯彻中央部署,使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农村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根本性的变化,大大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带来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历史性改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日益凸现,这给新农村建设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党的十七大指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而现代农业的建设与发展,则必须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有效途径。

关键词:

Abstract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has been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of our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200 years, the various parts of the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to seriously implement the central deployment, the new socialist rural construction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the rural economic system and operational mechanism has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 these fundamental changes, greatly to the liberation and development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has brought historic changes in 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nomy. With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further, with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with the continued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ew materials, new

technologies, some deep-seated contradic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nomy has become more apparent, which gives new rural development has brought many adverse effects. The Seventeenth Party Congress pointed out: to adher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rural economic prosperity as the primary task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dustrial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e as an effective way.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

具有市场化、集约化、社会化等特征的农业产业化,是指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以利益为纽带,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以及合作经济组织的联动,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把贸工农、产供销及科技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一体化的经营方式。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促进性

建设现代农业,就是通过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以促进农业又快又好地发展,其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根据上文农业产业化经概念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农业产业化经营能有效促进农村生方式和

经营方式的变革,是促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现实选择,是实

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亦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新阶段开启之时,江泽民总书记及时指出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一)、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生产经营中形成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的企业性适度规模的生经营管理方式.筒言之,.农业产业化即农业企业化。现阶段它的主要特征:

(1)是土“两个变一流转”即所有权、使用权不变;自愿、有偿流转经营权。

(2)是跨行政区域.集“农、工、商”,“种、养、加”。“产、加、销”,“农、科、教”为一体化的企业组织形式。

(3)是它有龙头企业。产业链企业及资源基地,农民参与并成为经营主体。

(4)企业制度.股份合作.平等互利,风险共担。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发展农业生产力,关键又在于充分调动、发挥

和保护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任何管理体制、经营方式,都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农民增收而决定取舍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的有效途径。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具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的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又是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根据邓小平同志的长远设计和规划。中国广大农民实现了第一个飞跃,从而使农民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农村的生产力得到很大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农村社会保持了长期稳定,农业提供的农产品满足了全社会的需要。

与此同时,农民对城市生活的攀比心理增加,农业劳动力转移机会减少。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农村各方面一些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出来。在这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农业生产力要不断发展。农村社会要全面进步,农民生活要继续提高,农业的综合科技水平上升则成为关键之举如何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实现邓小平同志设计的“第二个飞跃”?在坚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前提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则是一种顺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方式。

(二)、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义和作用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始终是我国农村工作的两大主题

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则客观地成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完成“中心任务”和解决“两大主题”均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有效的作用。

(1)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效载体农业生产力提高缓慢.农业生产综合水平不高,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农民负担相对加重等新情况.毫无疑问是农业前进中的突出问题.是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综合反应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党的十五大及十五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战略决策。且这次调整.是在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绝大部分农产品出现供大于求的背景下进行的,是地域更广、层次更深、机制更活、科技水平更高,调整目标更新的战略性大调整。调整的内容无论是产业结构.品质结构.还是区域布局结构,都必须有利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在这种新的情况下,坚持农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本制度不变.适度规模的、综合性较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生产管理方式则可为有效载体实现农业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的有效形式我国的农业,虽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上升了一个新台阶.但从总体水平上研究.仍然是低水平的商品化程度低现在的农业.相当数量的直接产品仍是广大农民生存需要的产品,提供给市场的商品“量少质低成本高”.“优的不多.多的不优”专业化程度低农民联产承包.从根本上确立了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必须长期坚持不变但从生产方式角度分析.它不利于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这就需要有一种扩大的适度规模的生产经营方式,才能瞄准市场需求,根据资源特

点.进行适度的专业化生产。现代化程度低农村改革20多年来,农业生产力得到发展,广大农民正由脱贫向小康迈进,但他们积累少且分散.这就需要有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让“有钱,有智,有能”的人将承包经营主体“有偿、有利、有机”地合作起来,开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经营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是实现农业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的有效形式。

(2)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应对加入世贸组织挑战的有效办法。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指日可待我国经济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和挑战其实质是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应对这种情况,既要抓住机遇求发展.更要力求发展打胜仗。作为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应对研究.提高农业的科技水平,提高农产品的商品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则尤其重要。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单靠农民联产承包的经营方式.难度是大的。而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能提高农业的竞争能力,而且我国农业发达地方已创造了这方面的实践经验。通过一个发展过程.使农业也象工业那样,不断出现多种经济成份.多种合作形式,多种经营方式的集团企业.甚至“航母”企业.从

产品质量、商品成本、人力素质等各个方面参与竞争.为努力实旌“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创造条件。

(3)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有效措施。我国农村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地大、人多、居住分散,人均资源少.基础条件差,生产力水平低。且随着人口增加.出现了“人地不均”、“就业困难”的矛盾。年青的农村劳动力想往城市生活.崇尚科学技术,鄙弃传统

的农业生产方式,农村城镇化成为广大农民的美好心愿。但这些年来,各级政府千方百计才将总劳力的5.9 转向二、三产业。应该说“农业向企业.田间向车间.农村向城镇,农民向市民”的转变过程就是广大农民的致富过程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城镇化的有效措施。

(4)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民增收,是我国农业新阶段农村工作的突出重点最近几年农民收入出现了稳定增长,少数地方下滑的态势。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区域结构不合理,种养业品种老化,加工、贮运、包装、流通等服务发展滞后,农业科技水平较低等是突出的通病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增收问题十分重视。党的十五大及十五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及全国农业工作会.均把这个突出的重点工作提到相当的高度,要求全党引为重视。但农民增收只停留于政府行为、行政手段上,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必须用市场行为,经济手段,抓住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发展,才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我国农村具有广阔前景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生产经营体制的又一创新,是解决农村深层次矛盾的有效途径。总结和思考我国近几年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对于实现农业经济的飞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如何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农业及其经营体制。尽管在农村改革中建立的家庭

承包责任制,符合我国国情和农业的特点,且具有很大的弹性,既适应古老的牛耕,也适应现代的机耕,是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应当长期坚持。

(一)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机制

市场经济与农业经营体制是什么关系呢?农业产业化又怎样适市场经济,把农户、农产品推向市场呢?

(1)农业产业化与市场经济的联系要通过市场来实现。在这里,市场对商品生产及其价值的实现起着决定性作用。说它起决定作用,一是有了市场,有了消费者,还需要作为生产者的企。业或农户生产出消费者或市场所需的产品,方可进入市场。

二是商品进入市后能否卖出去,是否为消费者喜爱,并实际上被消费者全部购买(即实现了商品价值)。只有这两个条件同时达到,生产者才可以说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真正做到了以市场为导向。如果有市场(亦可理解为有消费者),但没有商品可上市;或有商品进入市场,但无人愿意来购买(亦可理解为没有消费者)。

这两种情况有其二:都不能说是按市场经济规律发展商品生产。商品流通理论认为:生产决定流通,从市场经济分析,流通问题实质上是市场问题,而市场问题,必须抓好两头:一头是生产、一头是消费。只抓生产不抓消费(也可理解为市场),同只抓消费,不抓生样都是不可取的。因为有了消费而没有生产(产品),同有了生产而没有消费~样,市场只是一个空洞名词,而不是现实的市场。因此,用马克思关于生产与消费谁决定谁的辩证关系看待市场问题,既要抓消费,

又要抓生产,二者不可偏废。进入市场的单位和个人都是不同利益的平等的经营主体。组成农业产业化的无论是加工企业、流通部门,还是农户,在实行产业化经营中都是独立、自主、具有平等权利和经济实体。产业化不论采用什么形式、什么样名称、都有没有改变参加者的主体资格,因为市场交换的实质,不是物品位置的变换,而是物品所有权的转让。这正是我们一方面要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保持农户的独立地位,一方面要通过农业产业化弥补家庭经营之不足,使农户能和企业一样平等地走向市场。市场经济是没有姓“社”、姓“资”之分的,凡有市场的地方,地不分南北,人不分公私都可以进入市场从事交易活动。我们说,家庭经营不适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指单家独户地进入市场困难,并不是说农户不能独立自主地完成买或卖的市场交易行为。同时意在告诫农民,只有农业产业化才能为农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国内外市场)之间架设一座畅通无阻桥梁,步八市场经济的快车道。

(3)市场经济对农业的基本要求是商品化或发展商品农业。商品农业与自给农业不同,前者是为交换而生产,为卖而产;后者为了满足自己需要而生产,自给有余的那部分产品才进入市场交换范围。农业商品化与农业产业化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商品农业的展和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是农业产业化的条件,而农业产业化又促进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商品率越高的产业(产品)对产业化的要求强烈,反过来成为产业化发展的坚实基础。国外农业产业化最先起步、成熟最好的一般是奶类产业、蔬菜、水果产业一体化,这同此类产业的商品化是

有关的。所以说,市场经济与农业商品化,农业商品化与产业化之间的联系是当产品通过产业化这个载体经受市场检验,被消费者认可时,商品化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产业化也会随之而扩大规模,并拉长产业链条,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带动更多的农户和产品闯市场,经受市场竞争的“洗礼”。

(4)市场经济是竞争性经济。增强竞争力靠农业产业化。因为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则是优胜劣汰。因为市场竞争的原则是公平竞争,你要战胜对手,只能靠商品的质量、品牌、价格优势等,只能按国际规则办事而不能靠不正当竞争手段。从我国农民素质、农产品品质现状分析,在市场竞争匿前农民素质、产品的质量在短期内不会改变。特别是我国加入WT~后,农民、农产品更面临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农业产业化不仅是把农民组织起来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而且更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1)是参与产业化的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市场竞争,可以形成新的合力;(2)是通过产业化经营,增大科技投入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实施名牌战略,创造品牌;(3)是参与主体可以合理分工.有的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有的进行市场分析,瞄准市场研制新产品,开拓新的市场。(4)是进行智力开发,培训市场经济人才。智力开发是把知识和人的智能作为一种资源来挖掘和运用;人才不是天生的,要靠教育、培训,所以培训人才,提高农民素质是增强竞争力的根本。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有一个著名观点: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和资本存量的丰寡。五是发

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用特色农产品开拓市场,走向世界。总之,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市场经济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又是农业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市场经济无国界,在农业面临国际农产品竞争的新形式下,走农业产业化路子,也是我国农业、农民在市场经济大海中学会游泳的必由之路。

五、我国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高度评价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明确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指明了发展方向,极大地调动了各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进入新世纪,这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焕发出勃勃生机,2005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万多家,完成产值达到4.2万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近15%,从业人数1 785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28%。但是我国现阶段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会严重制约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一)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农业产业化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它是我国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现阶段我国农业产业化有了较快的发展,但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农产品的龙头企业规模小、技术创新不足

在发达国家中,大型的农产品加工和贸易公司已经在很大程度上

控制了农产品的加工和贸易,产业的集中度很高,龙头企业规模大。我国最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年销售收入也不过100多亿元人民币;我国农产品的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的技术很少,绝大多数都是仿制别人的技术。

(2)农户市场意识淡漠、诚信程度低,造成履约率较低

市场需要法律去规范,但也需要诚信。在农户与龙头企业进行市场交易时,经常出现不执行合同协议,或者是掺杂掺假、缺斤少两等现象,造成农民市场诚信缺乏问题。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年,农户对市场经济规则不了解,加之农民文化程度低,观念落后,法制意识、市场意识、诚信意识不强,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的重要性。

二是有些企业缺乏诚信,农户由于企业缺乏诚信造成了损失,但

由于缺乏谈判能力,难以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导致农户只能采取消极抵抗的措施。

三是当前市场经济机制尚不完善,少数农户不讲信誉而得了好处,对一些机会主义心理严重的农民产生不好影响。

(3)农业产业化中金融支持的不足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的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底,我国农业款余额为2.2055万亿元,但占金融机构全部贷款余额的11.13%。与1994年相比贷款余额增加了1.6085万亿元,但占金融机构全部贷款余额比重却下降了8.91%.这种农业贷款总量增加但相对量减

少的趋势直接制约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特别是对于龙头企业,造成企业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在全国4.2万个龙头企业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仅占4.7%。1.4 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不够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市场将在资源配置

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但市场不是万能的,也有失灵的时候。在农业这个具有内在弱质性但又是国民经济基础的行业,政府的看得见的手也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政府的支持还不能满足农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4)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不完善。

导致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户的分散经营导致其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这主要由于农户的市场意识淡泊,小农意识根深蒂固。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只有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来参与农业产业化,才能提高农户的市场谈判地位。同时龙头企业也在参与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不需与众多分散的农户直接打交道,而只与中介组织进行交易,这样降低了高额的交易成本,也降低了合同不能履行的风险。目前农民的组织形式有农产品购销组织.乡村社区经济组织和合作经济组织,其中合作经济组织是发展的主流、也是趋势。截至2005年底,我国现有140多万个新兴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比较规范的有14万个。目前入社社员1 122万户,约占总农户的5%,带动农户2 900万户,占总农户的12%。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农业产业化的推进。

另外,还存在

1、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形式,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

2 、由此而很难打破家庭经营形式的“小而全”生产格局。每户所能提供的农产品极其有限;

3、农户受文化水平、科技知识的制约,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质量差,缺乏市场竞争力,更无力与国际农产品竞争。

4、农户居住分散,受交通条件、产品包装、保鲜等限制,即使有批量产品也难以进入国内、国际大市场。等问题。

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打破县界、省界、国有大市场的矛盾靠家庭经营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在坚持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长期不变的前提下,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和联合经营,发展产前、产中、产后的合作,建立“农工商”“贸工农”综合体,实行农商、农工、农业生产~体化,走农业产业化路子,就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农业经营体制的必然选择。要把家庭经营作为农业经营的基本形式,保证农民在农业经营中的主体地位,而这个主体地位又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要条件。为此,建立其他经营形式时,绝不能否定家庭经营。市场经济要求社会化大生产、大规模经营,而家庭经营规模小,只有通过农业产业化,通过分工协作。才能形成规模经济和批量产品,比较顺利地进入市场。

六、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农业产业化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当前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克服农业产业化前进中的障碍。

(一)增强龙头企业的规模优势和科技创新能力规模本身就是一种竞争力,企业规模大也就是企业竞争力强的一个标志。龙头企业要抓住发展机遇,强化发展意识,按照注重实效、发挥优势、培育特色、形成强势的要求,加快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各级政府要充经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经纪人一般信息比较灵通,可以较好地解决供给方、需求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各种社会资源达到最优配置。这样,通过中间人的运作,农民就可以增加劳务收入、销售收入等。四是市场组织模式。市场是为买卖双方提供公平交易的场所,也是经济信息最集中的资源地,市场通过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来有效地组织农民进行商品生产,通过交易服务将农户有效地组织起来。尤其是市场体系中的产地批发市场,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起着基础性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金融支持力度

解决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不足的问题,要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采取合乎实际的措施,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培育农业资本市场,建立农业灾害保险制度,完善担保体系,加大金融创新力度。

(三)加大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

政府的财政投入要逐渐向“三农”倾斜。在农村有着六成多的中国居民却只得到财政约一成的支持,长期以来,政府的这种政策导致农村的严重落后,与城市差距越来越大,及相应服务体系的完善。可喜的是,政府及社会各界开始认识到这个问题,将“三农”工作作为

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政府的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监管,在引导和监督经济组织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合作经济的主体地位,要避免政府对合作经济组织的过分干预,同时,当合作经济组织出现问题时,政府积极引导监督,使其健康稳定的发展;加快合作经济组织的相关法律工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保障;制订优惠扶持政策,主要在财政、税收、信贷和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流通等方面进行政策支持,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创造好的政策环境。

(五)提高农业的科技化水平

由于农业基础研究的投资大、研究周期长、收益较慢,导致现阶段在农业基础研究方面主要由国家投资,资金渠道太窄,投资较少国家应采取有力措施,如社会单位(包括企业、个人)在农业基础研究的投入到达某种程度可获得某些税收或其他方面的优惠,以将社会化资金吸收到农业基础研究的投资上,提高基础研究投资力度,提高农业的科技化水平。

(六)鼓励龙头企业对农业应用研究的投入

首先,要提高农业企业家的素质,这主要通过农业协会或政府的农业相关部门对农业企业家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农业科技的认识程度,增强他们的农业科技创新意识。其次,鼓励龙头企业在农业应用研究方面联合,建立共同出资、成果共享的机制。这样可克服单个企业资金实力弱的缺点,同时也可以分散投入风险。再次,政府应加大

对龙头企业的应用研究的鼓励,使其投入内生化。

(七)提高开发研究的力度

首先.要建立一支充满活力的农业推广队伍,提高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合理调整农业推广队伍的专业技术结构,适应农业技术多样性的需求。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稳定现有的农业推广队伍,同时应加强对推广人员的在职教育培训。其次,要加强对农业技术产权的保护,应逐步完善知识产权的相关法规。同时,各级政府相关机构应提高知识产权意识.切实维护农业技术产权的保护。

七、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措施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革过去管得太宽、统得太死的社会管理体制和组织控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种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创造性。一要转变观念。应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尊重农民群众的探索和选择,切实转变“全能政府”、“大包大揽”的观念,该管的一定管好,不该管的坚决放开:坚持用市场的、民主的、法制的办法引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开展活动;摒弃放任自流的消极思想,在因势利导中推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二要简政放权。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转变基层政府职能。那些不属于政府的职能逐步交给中介组织、社会团体、民间服务组织.政府将工作重点放在政策引导、法规监督、提供服务、营造环境上。深化供销社、信用社等合作组织的改革,使其真正成为农民自愿参加、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农村群团组织职能转型,使其深入农村、服务农民.同时积极发展各类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改革农民合作经济组

织“双重管理”体制,实行合作经济组织管理部l-]登记管理,加强思想政治引导。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简化登记管理程序,鼓励发展各类合作经济、合作金融、社会公益、社区服务等民间组织。推进村民自治,纠正村委会“行政化”倾向,充分发挥它们在农村社会事务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作用。三要制度创新。一方面,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规政策,加快相关立法步伐。同时,对束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有关限制性政策规定进行清理。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农民的自发性组织活动,并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其在配置资源、缓解社会矛盾和压力、规范调适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对尚处于萌芽阶段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坚持边培育、边规范,先实行备案管理,待运作规范、具备登记条件后,再逐步将它们纳入统一管理。分认识到龙头企业对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大力培育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骨干型、成长型和出口创汇型高效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增加科技开发投入,做大龙头企业。

八、举例讨论

(一)许昌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帕实践与探素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做法

(1)坚持农业与工业对接,延长产业链条。

依托许昌市资源和区位优势,跳出农业抓产业,致力于农业和工业的对接,从抓农产品加工业入手,依托农产品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花木、蔬菜、中药材、烟叶、优质小麦、优质大豆、生猪、“三粉”等优势农业产业链。其中,花木、蔬菜、烟叶、中约材面积分别发展

到2.7万hm 、6.7万hm 、1.5万hm 和2.7万hm .优质小麦、大豆、生猪和“三粉”年加工能力分别达到135万t、60万t、280万头和1 5万t,进一步拉长了农业产业链条,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坚持内生与外引对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一是积极引入境外资本。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在海外上市,吸纳境外资金,做大做强本地企业。二是引进知名品牌。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市外企业兴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三是结盟科研院所。

(3)坚持企业与基地对接,推进规模农业发展。

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基地建设的组织问题。积极引导龙头企业由“公司+农户”转变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引导农民从“单干”重新走向合作。二是推进资本与劳动相结合,解决基地建设的资金问题。积极推进农民出土地和劳力,龙头企业出资本,合办或自办原料基地。三是采用合同管理,解决基地建设的市场问题。积极推行订单农业,促进农民供给与企业需求的对接。

(4)坚持产品与品牌对接,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是以基地建设为基础,加快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2009年,全市通过“三品”认证的龙头企业达24冢,产品30个,获得“三品”认证的种植基地面积4.35万hm .无公害畜禽饲养量达269万头(只)。二是以优势农产品为切入点.加快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全市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达到10万hm ,优质小麦、大豆、烤烟、生猪等优势农产品都实现了标准化生产。三是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加快

农业产业化对现代化农业发展影响的调查研究

农业产业化对现代化农业发展影响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思路,创新了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形成了企业带农、惠农的发展机制和发展模式,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理念 过去我国农业长期受传统计划经济思维方式的影响,就农业谈农业,就农村谈农村,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思路不活、眼界不宽、办法不多,很长时间难以摆脱农民和市场主体积极性不高、供给难保障,增产不增收,农产品买难卖难时有发生的被动局面,农业难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农业产业化经营从根本上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方式,用现代工业理念和社会化大生产的方式思考和谋划农业的发展,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看农村,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呈现了一片新的天地,找到了切实的工作抓手。 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市场引导生产发展的理念,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确定主导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开展经济合作,减少了农业结构调整的盲目性,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用工业化引领农业现代化的理念,按照工业化的要求推动农业向着商品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和组织化迈进,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一体化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拓展产业链,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构建农业完整产业体系,提升了农业的整体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以农为本带农富农理念,要求龙头企业必须与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关系,通过制度安排把加工销售环节的增值传导到生产环节和农户,使农户通过产业化经营真正得到实惠。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龙头企业带动,互助共赢,和谐发展的理念,既抓住发展龙头企业这个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又下大力量,大力扶植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各类服务组织发展,特别是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企共发展,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的理念,大力引进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使用新装备,提升了农业的竞争力,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发展农业现代化,实现规模经营和规模效益是关键,实现小规模分散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是保障。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拓展产业链,建立组织链,完善利益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趋势及政策措施 农业部产业化办公室主任 郑文凯 ---------------------------------------------------- 尊敬的孙老还有王副主 席,朋友们、大家好!我很荣幸有 这个机会参加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 举办的光彩事业与农业产业化论 坛。受我们农业部刘副部长委托, 我代表农业部产业化办公室对光彩 事业促进会发展10周年,并对此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大有可为、大有发展作为的一个新领域。近年来,许多非公有制企业已经在发展农业产业化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根据会议的要求,下面我把我们当前国家产业化发展的状况向各位做一个介绍。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态势良好。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新阶段农村工作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1、中西部地区整体跟进,整体发展水平提高。把培育壮大农村企业和壮大产业化组织作为重点。有利的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据我们2002年底对农业产业化统计,全国有各类产业化组织总数是94000个,比2000年增长了41.6%。同时中西部涌现了一批九山游子、双汇、蒙牛等一大批排头兵,体现了中西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巨大潜力。 2、产业化领域拓宽,龙头组织结构区域合理。近几年越来越体现出农业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展现了农业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产业化组织按产业分类,种植类占44.8%,畜牧业占 24.1%,水产化组织占8.2%,林特产业占10.4%,还有其他类型占10.5%。 3、完善产业化发展动力机制。企业和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和内在的动力。目前全国各类产业化组织与农户的连接方式中,合同方式占51.9%,合作方式占12.6%,股份合作方式占13.3%,其他方式还有22.2%。合同、合作、股份合作三种比较稳定的利益连接方式所占的比例达到77.8%。这些在实践中也有丰富的内容,主要一是规范定单内涵,强化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定单现在不仅包括订购数量、质量,还充实了最低保护价、提供系列化服务等内容,有的还增加了企业担保、银行贷款、政府贴息解决农户资金不足的条款。二是引入保险机制,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有的参加了商业保险,

第四章现代农业经营方式word精品

第四章现代农业经营方式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叙述正确的在相应题号前打“V 叙述错误 的在相应题号前打“X”) ()1.我国现代农业经营方式正处于一个从高效、精细、开放的自给自足式传统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高效持续发展的封闭式商品生产的质的转变。 ()2.在一定程度上,经济体聚集的程度越高,经济规模就越大,产生的效益就越大。 ()3.农业的规模化经营要选择适度的经营规模。 ()4.农业集约化经营既是我国目前市场经济整体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所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实现质的跨越而提出的内在要求。 ()15.发展农业专业化生产要综合考虑各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6.农业生产专业化是农业社会化的前提。 ()7.公司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户之间最主要和最普遍的联合方式是合同。 ()8.农业生产专业化是社会分工细化和经济联系加强的必然结果,也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 ()9.农业生产社会化是建立在农业系统对外开放的基础上的。 ()10.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发展,要以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为必要条件。 ()11.“龙头”企业带动型能否有效的运转关键取决于公司作为龙头企业与农户的 利益契合程度。 ()12.公司+农户型经营独立承担市场风险.经济责任和民事责任。 ()13.集约化经营可以节约资源。 ()14.农业生产专业化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 ()15.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都会得到相应的规模效益。 ()16.把农户联合起来,把土地合并起来,实行规模化作业,是发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17.农业生产社会化是社会分工细化和经济联系加强的必然结果,也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 ()18. “公司+基地+农户”这种形式在种植业、养殖业,特别是外向型出口创汇农业中最为流行,各地都有比较普遍的发展。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劳动集约型为主的农业将会逐步向资金集约型农业发展。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对于农业的发展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在世界上仍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目前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工业化发展达到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继续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看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应该正确认识现代农业的含义,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运用和发展它。 一、现代农业的内容 现代农业是指以物质和能量的开放式循环为特征,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的基础上,市场化运行、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且中低产田占到耕地总面积的2/3以上。中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接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不足总数的5%,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仅相当于国内第三产业的1/4。中国农业不仅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还需要满足不断增加的工业原料的需求。据统计部门估算,中国粮食需求每年增长40亿-50亿千克,而土地资源的约束必将更加突出。与此同时,中国农业还承担着实现农民增收、确保食品安全、维护生态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汇报 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来抓,农业产业化得到稳步发展。今年三季度,我市实现农业总产值94.57亿元,占计划目标8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048元,占全年目标81%。现将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培育形成了主导产业。在粮食生产上,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推广“山川紫”(紫心甘薯)、“高系”14号(黄心甘薯)等优质品种约6000亩;示范种植天优826、特优138等优质水稻面积538亩,辐射带动面积1.2万亩。去冬今春冬季瓜菜种植面积26.5万亩,推广新品种15个以上,新技术10项,年育苗量2.5亿株。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的饲养模式,规模养猪场534家,禽类专业孵化场82家,规模养禽场1972家,蛋禽规模养殖场16家。目前鸡出栏量3549万只、猪出栏量29.18万头。以椰子、橡胶、胡椒、槟榔、油茶为主的热带经济作物和以荔枝、龙眼、香蕉、莲雾、柠檬为主的水果种植业,种植面积达到58.5万亩。南

美对虾苗产业,年生产销售对虾苗760多亿尾。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抓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工作,促进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农业龙头企业13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1家;农业专业合作社有531家,家庭农场有70家,经营土地面积6890亩。深入开展以“运行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社员技能化、产品安全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五化”创建活动,创建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13家,市级示范社19家。 (三)农业品牌规模进一步扩大。坚持实施品牌战略,围绕我市名优特品种,大力推行品牌认证,积极申报绿色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国家、省名牌,鸡、椰子糖和罗非鱼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先后打入市场,并迅速成为倍受省内外客商青睐的知名品牌。目前,全市共有农产品商标872个,其中:国家驰名商标3个,省级著名商标19个,省名牌农产品3个。“三品一标”认证20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绿色食品认证6个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2个。 (四)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我市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科技领先、生态高效、循环利用、效益优先”原则,围绕“现代、高效、示范”目标,立足本地资源和产业特色,整体谋篇布局,突出主导产业、规模生产、功能配套,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去年,3个基地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称号,今年,3家基地又获得了省级现代农业示

现代农业的经营模式

现代农业的经营模式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广泛热议的话题,结合众多农业企业的研究,将基于土地的农业经营模式根据主营产品进行分类,我们可以将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分为品牌农业、加工农业、科技农业、农业+休闲、生态+农业。 1、品牌农业 品牌农业就是做品牌农产品的农业,这种农业模式是现代农业经营的基础,讲求的是打通从选址、育种、种植到营销、销售的全流程管理,并取得相应质量认证和商标权,以提高消费者信任度和市场美誉度,进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获取更高经济效益,典型代表如“褚橙”。 2、加工农业 加工农业是指对农产品进行再加工、以提升其附加值的农业类型,其关注点在于加工后的农副产品或食品饮料,而农业生产环节主要确保原材料的供应和品质。典型案例如“汇源集团”。 3、科技农业 科技农业就是以农业科技为基础,强调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贡献率,进而实现新的农产品生产和农业经营模式。科技农业一般包括育种农业、智慧农业等,前者如隆平高科主要聚焦在育种,后者如以色列的智慧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6%。典型代表如隆平高科。隆平高科主要从事于杂交水稻、杂交辣椒、杂交棉花、杂交玉米、杂交油菜和优质西甜瓜、蔬菜新品种(组合)的选育创新、快速扩繁和推广销售。自成立以来,隆平高科十分注重对种业科技的投入和研发,并将研发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不仅在中国、印度等过建立了研发机构,同时拥有近万亩的试验基地。 4、农业+休闲 “农业+休闲”模式是利用当地独有的农业资源,发展“产业+旅游”为一体的农业,一是打造附加值高的农业,二是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发展休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典型案例成都多利农庄。成都多利农庄项目总规划面积约2万亩,以“市民农庄、乡村创客、造梦乐园”建设主题,激活都市农业的多重价值,构建集休闲农业、养生农业为一体的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地和有机农业旅游目的地。项目计划建设10000亩有机生态农业示范区、大型智能温室大棚、分拣包装中心。同时创建农业科创中心,以乡村创客为载体,以“成果转化+孵化基地+服务平台”的模式吸引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带动周边地区5万亩生态农业发展。 5、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模式也可称为特种农业,是以现代科技为依托在盐碱地、沙漠、污染土地等特定土地上发展的农业,注重生态修复与农业发展并行推进。典型案例为大生农业。大生农业与吉林省白城市政府联合发展燕麦产业,投资建设中加燕麦国际产业园,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以“公司+农业合作社(村集体)+产业园区+农户”模式带动燕麦种植和种业发展,借助燕麦在生物修复盐碱化土地的良好成效,逐步实施对白城及周边2000多万亩盐碱化沙化土地的改造治理,有效实现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推动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和精准扶贫。 时代在变化,科技在发展,农业的经营模式也不断向着多元化、科技化的方向演变,需要我们在变化中拓展思维、寻求规律,从而跟上时代的潮流,在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上谱写自己的诗篇。

最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对策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对策 发展现代农业,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繁荣农村经济的首要任务。近一个时期以来,各地区从自身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工作,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一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当前各地发展现代农业出现以下特点: 认识有了新高度。新农村建设工作很多,工作从何抓起,力量往哪里使,工作的突破口在哪里?现在地方党委、政府绝大多数都认识到,农业发展水平低,农民增收缓慢,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矛盾,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思想认识的统一,使发展现代农业有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发展有了新思路。绝大多数省市区,特别是农业大省,开始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工业理念来发展现代农业。湖南省提出从六个层次发展现代农业,即发展设施农业、效益农业、安全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循环农业。沈阳市沈北新区以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为突破口,构建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工作有了新力度。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多数地方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力度都普遍加大。沈阳市沈北新区在运作建设资金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建立了三大体系:一是放开要素市场,建立民营资本投入体系。将供电、供水、供热等可经营类项目全部市场化,引入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二

是集中使用财政资金,建立“支农、惠民”公共财政体系,集中财力办大事,使财政资金重点向具有长期性、基础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项目倾斜。三是拓展融资渠道,组建国资公司、土地储备交易中心、建设开发公司三大融资平台,与金融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吸纳银团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 但在看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与成绩的同时,更要分析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发展现代农业的投入大与农业比较效益低的矛盾。农业比较效益低,难以吸引资金投向农业;社会上的资金多数投入二、三产业,这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发展现代农业与确保粮食安全的矛盾。有的地方往往是以牺牲粮食生产为代价发展现代农业,显然这与确保粮食安全是相矛盾的。 发展现代农业与分散小农经济的矛盾。我国农户土地规模小,农民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这是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必须面对的问题。 发展现代农业与地方财政紧张的矛盾。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是我国农业地区的基本特点。农业县区既要保人员工资,又要解决一些必需的社会发展问题,无力增加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投入。同时,发展现代农业对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花费时间长,效果不明显,由此而导致一些地方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内在的积极性。 发展现代农业与目前农民素质较低的矛盾。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重大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综述 文献综述

编号(学号): 文献综述 (2012届本科) 题目: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综述 学院: 专业:农林经济管理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2年 4 月28 日 注:[封面的文献综述编号统一填写学号]

沈阳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 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综述 摘要:20世纪90年代初,“农业产业化”一经提出就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发展农村经济、是国家增税、企业增利、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农业发展新的生长点和农业转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区域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选择,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由于我国农业产业化起步晚,农业基础薄弱,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低,加之地区间发展存在极大的不平衡性,农业产业化仍然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新农村建设为我国推进农业产业化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提高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性,是我们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现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对此问题的研究能够更进一步。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产业链;模式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文件明确要求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此后的中央文件也多次提到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 从政府高度重视,到各项促进措施可以看出,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直是农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工程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近20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业综合增长力显著增强,基本实现了由粗放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的历史跨越。但是随着现代农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也迫切需要在体系上进一步创新,在质量上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产业化最早是1993年在山东潍坊提出来的。它是指在农民家庭经营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各种类型的龙头组织的带动,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工商一体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用利益机制联结成一体的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农业产业化则是实现农业两个根本转变和“第二次飞跃”的有效途径,是农村经营形式的重大改革和创新,也是农业发展新的生长点和农业转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因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便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现将学者们的相关观点和研究成果梳理如下: 1关于农业产业化内涵界定的研究情况 第一种观点是:国外农业产业化最早产生于20 世纪50 年代的美国,美国哈佛大学的John M.Davis 和Roy A.Goldberg 出版的著作开创了农业产业化研究,但是, 当时他们提出的概念是Agribusiness, 我国翻译为农业综合企业, 简称农工综合体[1]。它是以

现代农业与农业产业化运行模式答案

现代农业与农业产业化运行模式答案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 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 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 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 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 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 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单选(共10小题,总分:40分) 下列不属于超大建立的“五个统一”模式的是? A. 统一提供水果和蔬菜良种 B. 统一蔬菜和水果的栽培标准和技术规程 D.统一品牌认证 A. 经营规模大 B. 经营的成本比较低 C. 产出比较高 D. 投入比较大 A. 事业单位,进行企业化运行 B. 改革创新管理的技术 C. 全面招商引资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D. 以现代高科技为支撑,提高园区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1. fi- C.统一销售渠道 2. 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农民有高效益原因不包括? 3.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珠海模式的特点?

4 现代农业的特征,下列错误的是? .

A. 生产要素不断变化 B.有商标 C.有品牌 A.产量高 B.效益好 C. 立体种植,创新性强 D. 具有普遍性 A. —个企业群 B. 两大市场 C. 四大企业 D. 五大基地 A. 无机农业研发团队 B. 有机生产资料开发保障系统 C. 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支持和研发系统 D. 遍布全国各地的农产品生产供应系统 A. 科学规划 B. 加强技术 8. 寿光模式的特点不包括? fi- D.有统一价格 5. 韩国高产辣椒的特点下列错误的是? 6. 梧州模式的1245实验工程不包括? 7. 超大模式建立的保障系统不包括下列哪项?

农综办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工作汇报

农综办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工作汇报 近年来,**苗族乡人民政府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对比坝区差距是显而易见的,**苗族乡山区的农业产业化只能说刚刚起步,远远落后于坝区平均水平。主要表现在产业基础较差,发展速度慢,规模上不来,集中反映在地方财政困难,农民收入偏低,其关健是农业产业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我乡地处两州三县交界处,是**县乃至XX州的东大门,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53公里。蒙文公路穿境而过,是**县最偏僻边远的高海拔山区,最高海拔为2567.8m,平均海拔为1984m。全乡总面积15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984万亩。全乡辖4个村民委员会,37个自然村,4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426户,总人口11072人,居住着汉、苗、彝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4.9%。我乡立足于山多地少,农业人口比重大,种植结构单—的实际,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作为农民增收和富民兴乡的重点工程来抓。全乡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主要有玉米、三七、烤烟、大白菜、早实泡核桃。

在坚持稳定粮食生产不放松的基础上,积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支柱产业,积极发展泡核桃、烤烟、三七、大白菜等4大特色产业。我乡农业产业化呈现两个明显特点:一是主导产业初步形成。根据我乡的自然资源优势,历史传统经验和近年来农业发展情况,着眼于市场需求,经过几年来的结构调整,我乡以大白菜、三七为主的主导产业已初步形成,发展前景看好。大白菜种植正在成为我乡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仅今年种植面积就达到12800亩,分布于**等三个村委会种植,在农民收入中占据了较大比重。二是老板+农户的供销模式开始凸现。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有些蔬菜老板自发到我乡收购大白菜,形成了老板+农户的供销模式。 特色产业初见规模。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靠山吃山”的工作思路,目前,全乡完成了粮食播种面积 3.35万亩,杂交玉米1.1万亩。烤烟种植1200亩,狠抓三七、大白菜和泡核桃种植;全乡完成三七种植面积776亩,种七农户达到了160户,三七年销售量123.4吨,实现销售收入 370.2万元,占农户纯收入的8.93%。大白菜种植突破12860亩,实现年交易量1984万公斤,销售收达1091万元,占农户纯收入的26.33%。泡核桃的种植是继三七,大白菜、烤烟等特色产业新发展的产业。产业发展形式采取政府引导扶持,农户自愿种植的方式大规模发展,目前已种植0.6万亩。

农业经营新模式

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一、CSA 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简称CSA。从字义上看,“社区支持农业”指社区的每个人对农场运作作出承诺,让农场可以在法律上和精神上,成为该社区的农场,让农民与消费者互相支持以及承担粮食生产的风险和分享利益。CSA的概念是不要中间商来操纵当地的食品经济。它可以恢复农民和消费者之间的友好关系。CSA的重要原则是农民在具有生态安全的农业系统中生产能带来健康的食物,消费者也是“股东”,也要承担生产耕作的风险,比如可能遇到自然灾害等等。CSA背后所蕴含的理念是建立起本地的食品经济体系并创造一个环境,在这个环境下,农民和消费者一起工作来实现食品保障和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CSA没有一个特定的模式。每个社区都有各自不同的因素和条件,因此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模式。通常,CSA是由一群消费者发起的,这些消费者一般都关心自己的食品、健康和环境。他们承诺支持一个或一群农民生产有益健康的食品,食品的价格应该使农民能够持续地经营自己的农场。 优点:1、城市社区居民一次性交付一年的菜钱,与农民共同承担风险,增强彼此的信任,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有利于城乡交流。 2、农民预先收到订金,有利于农业资金运转。 3、社区居民直接从农民手中预订蔬菜,解决了农村蔬菜的销路问题。 4、方便社区居民更直接的吃到清洁绿色有机蔬菜。 二、生态循环农业 生态循环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

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简单地说,就是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所从事的“三高农业(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它不单纯地着眼于当年的产量,当年的经济效益,而是追求三个效益(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使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把人类梦想的“青山、绿水、蓝天、生产出来的都是绿色食品”变为现实。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上一些农业发达国家出现了生态农业,引起了各国普遍重视,且发展势头很快,大有不可阻挡之势。 优点:1、通过物质循环利用,减少生态系统物质流和能量流的物质和能量损耗,使相同的生产原料能产生更大的效益。 2、通过生物间的互利共生关系,增大生产效益。 3、通过食物链与食物网模拟自然的生态系统,生产出的农产品更清洁无公害。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农业产业化经营其实质就是用管理现代工业的办法来组织现代农业的生产和经营。它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围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为一体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优点:1、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以来,是农民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但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

课题论文:农业产业化理论基础的研究急待加强

行业经济论文 农业产业化理论基础的研究急待加强(一)“农业产业化”概念的提出 农业产业化是1993年山东省在总结农业和农村发展经验时,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战略而首先提出来的。进入90年代,山东实施按产业化组织农业生产的新思路,组织引导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组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工商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潍坊市于1993年初率先提出“确立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的农业发展战略。同年4月,山东省农委组成专门调查组赴潍坊及其所辖县市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后,向省委、省政府提交了《关于按产业化组织发展农业的初步设想与建议》的报告。1993年7月18日和8月19日,农民日报》两次刊登了时任山东省农委主任的王渭田同志的文章《产业化是发展市场农业的重大战略》。这篇文章是已知全国性报刊上有关农业产业化的第一篇文章(姜奇平,1997)。

“农业产业化”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广泛关注。近几年更是在全国掀起了农业产业化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热潮,并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1995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以超常规的篇幅和版面介绍了潍坊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经验,并配发了题为《论农业产业化》的社论。1996年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批准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xx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改革”,要“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发展联结农户的中介组织,大力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 (二)农业产业化理论研究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理论界围绕农业产业化作了广泛的研究,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实质和基本特征;②农业产业化产生和发展的条(原因)和客观必然性;③农业产业化与农村改革、农业发展的关系;

农业产业化经营答案

农业产业化经营试卷 一、判断题(每小题3分) 1.龙头企业的基本类型是由加工企业做龙头。(×) 2.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应形成真正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 (√) 3.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应依靠外部市场的一系列一次交易,实现群众经营一体 化。(×) 4.生产基地是主导产业在地域上的表现形态。(√) 5.生产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简要地说,就是“围绕龙头建基地,连片开发扩基 地,突出特色强基地”。(√) 6.按生产基地联结农户的方式对生产基地进行分类的好处在于,能够了解不同 生产基地的产品特性,并根据不同产品的产业链长短,选择适宜的产业化方式。(√) 7.主导产业的运行机制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 8.所谓收入弹性,或者叫需求的收入弹性,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 求数量的相对变动对消费者总需求量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9.农业产业化是开放型的,是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甚至是跨省市、跨越 国界的。(√) 10.在选择和确立农业产业化项目时,应首先选择那些纵向联系深远,横向联系 广泛的项目。(√) 11.跨省区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项目,应由有关省区协调规划。(×) 12.农业产业化市场体系是指以商品市场为中心,资金、土地、技术、劳动力、 信息等多种要素市场组成的有机统一体。(√) 13.市场功能的具体内容和作用范围,取决于市场的性质以及社会生产、流通的 发展状况和发展水平。(√) 14.市场主体是指参加市场活动的有自身经济利益的人或集团,它包括参与市场 活动的全部生产者、经营者。(√) 15.批发市场的投资者与管理者是可以合二为一的。(×) 16.供销合作社在社会化服务方面具有雄厚的实力,应对其进行改造,使其脱去 “官办”外衣,还其本来面目。(√) 17.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指国家各级有关部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服务机 构为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为农业提供各项产中服务。(√) 18.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机制,是指组成产业化经营系统的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 系、相互制约、共同推进农业产业化运转的条件和功能。(√) 19.龙头企业带动型适合在市场风险大、技术水平高、分工细、专业化程度高以 及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生产领域实施。(√) 20.主导产业或主导产品带动型要求农民及其领导有较高的素质,能创造品牌和 名牌。(√)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 1.农业产业化的组织载体在纵向一体化方面,最典型的模式是( A )。 A.龙头企业+基地+农户 B.农民合作社+农户 C.专业市场+农户 D.行业协会+农户 2.最受农民信赖和接受的农业产业化模式是( B )。

XX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嘉峪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汇报 西部大开发以来,我们以发展精品、珍品、旅游观光“两品一游”城郊型特色农业为重点,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措施来抓,经过几年的努力,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基本情况(一)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产业基地不断扩大。围绕培育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通过信息引导、技术服务、联系订单、宣传促销等措施,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现已形成优质洋葱、精细蔬菜、特色制种、优质西甜瓜、优质土豆、优质大葱、优质林果、优良畜禽等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XX年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9974亩,经济作物面积37722亩。一是洋葱产业逐年强大。XX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10800亩,产量万吨,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1500元。XX年完成播种面积万亩,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2030元,今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万亩。二是精细蔬菜产业稳步发展。全市现有日光温室2163座,每年生产反季节蔬菜730万公斤,同时大田蔬菜面积和质量也在逐年提高。三是制种产业稳步推进。建成了文殊、新城两大制种基地,并由制种玉米向花卉、蔬菜等特色制种转变,效益逐年提高。四是畜牧产业快速发展。全市畜禽饲养总量达到万头(只),其中猪万头、羊万只、禽类万只、牛万头。

(二)龙头企业日益壮大,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在充分发挥市种子公司带动制种业发展的同时,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落实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建成了集农业科技推广开发、各类蔬菜保鲜、脱水蔬菜加工等运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金汇果蔬基地,该基地总投资2560万元,建成3000吨蔬菜保鲜库1座,年保鲜蔬菜能力15万吨以上,建成脱水蔬菜生产线一条,年生产脱水蔬菜XX吨。建成了鸿翔蓝孔雀养殖场和友谊特禽养殖场,鸿翔蓝孔雀养殖场建成高标准暖棚养殖禽舍6座,引进大型全自动电脑孵化机1台,具备年繁育XX只蓝孔雀、年生产工艺孔雀标本500个的能力。友谊特禽养殖场,建成封闭式禽舍1600m2,孵化室、育雏室3000m2,购置年孵化30万枚种蛋的孵化设备一套,每年可提供特禽种蛋150万枚、孵化种雏能力达到1000万只。文殊胚胎移植繁育基地,建成标准化羊舍2500平方米,办公楼1栋,共引进陶赛特、萨福克种羊46只,现存栏羊218只,已完成胚胎移植手术168例。同时万头肉牛养殖加工厂和万吨棉籽油加工厂正在建设之中。龙头企业的日益壮大,有力地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三)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快一是积极建设和培育农村各类专业市场,现已建成农产品批发市场1个,集贸市场3个。二是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加强与农产品经销商和龙头

现代农业生产经营 (1)[1]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课程授课教案 2016年度第1 期 培训机构:利川市汪营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培训产业:专业种植大户 授课名称:现代农业生产经营 主讲教师:罗耀美 利川市农业广播学校 利川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课 程 教 案 课程名称 现代农业生产经营 授课人 罗耀美 课程学时:3学时 课程性质 A:纯理论课( √ ) B:(理论+实践)课( ) C:纯实践课( ) 授课对象 产业(专业岗位) 1 期 1 班 授课时间 2016年 11 月 19 日 授课地点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授课地点 利川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班级规模 人 教学方法及手 段 课堂面授教学 电教 教学准备 教材《现代农业生产经营》, 电教设备 教学过程设计 重点知识:学会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法,了解专业大户与家庭农场经营之道,掌握农 产品质量安全技术与市场营销的技巧技能。 难点知识:农产品经营的市场营销价格的把握 一般了解:农业生产环境与美丽乡村建设方面 教学过程:以《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教材为蓝本,以社会实例为典型,深入浅出的方式搞好课堂教学。教学中注意学员的听课的知识接受能力。 第一部分:现代农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时间:80 分钟) 过程一:现代农业引领农民奔小康 (一)传统农业难园农民“小康梦” 1、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2)农业生产保障能力增强 (3)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4)农业经营体制创新提高农业竞争力 (5)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农民提供广阔的舞台 2、认识传统农业 (1)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2)资源循环的农业 3、为何要改变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分析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及趋势分析 武汉市农业局种植业(蔬菜处)处长王火明 一、概述 建设现代农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党中央把“农业、农民、农村”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现代农业是当前国内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在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理清和挖掘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农业的概念和内涵,明晰国内外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要求。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推进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亟需思考的问题。 二、现代农业的概念与内涵 当前,学术界关于现代农业的定义较多,有些从阶段论的角度来定义现代农业,认为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也另有观点认为现代农业是一种包含现代科技、管理等在内产业体系。笔者认为,阶段论和产业体系论分别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对现代农业进行解释的。 现代农业解释之一: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体上起始于19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农业迅速发展。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商品率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农业发展成国民经济中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基础产业。 现代农业解释之二:卢良恕(原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认为我国现代农业一般可定义为,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重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根据国内外市场需要和WTO规则.建立起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现代工业装备、推行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农业综合体系。 现代农业解释之三:所谓现代农业,实质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水平、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水平、现代管理技术及其管理水平、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及其加工水平、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其营销水平为基础的产供销相结合的、贸工农一体化的高效率高效益科技创新产业。它既包涵有水平的综合生产能力,诸如有现代科技、现代装备、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等特征;又包涵有现代制度,诸如有现代管理、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标准化等特征的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解释之四: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学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理论及其实践、现代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为基础的.产供销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的,高效率与高效益相统一的新型农业。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 从2004-2012年中共中央连续发了9个“一号文件”.这9个“一号文件”都有着自己的主题。 2004年的“一号文件”主题: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的收入,这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 2005年的“一号文件”主题是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这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2006年的“一号文件”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一个根本性任务; 2007年“一号文件”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建设现代农业放在首位.这

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初探 农业产业化作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其主要经营模式有“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作为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大现代农业集团提出了一种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即“公司基地一体化,农民工人化”。 对于这种模式,有人认为其对于引导国内外工商企业投资农业提供了成功的典范;但也有人提出质疑:土地“流转”到那些龙头企业,如果公司经营不善或是遭遇其他市场风险,谁来保护“农业工人”的利益。当然,超大这种崭新的经营模式所取得的成就不容抹煞,但是农业产业化是否一定要把土地交给龙头企业,“超大模式”是否能够解决“三农”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分析“超大模式”,探讨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从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一、关于“超大模式"的特征分析 “超大模式”的核心是实现“公司基地一体化,农民工人化”。其具体做法是:公司基地建设所需土地,由地方政府作为中介向农民租赁,租赁期一般与农民承包期相一致.通过土地有偿租赁的形式把农民的耕地经营权租赁给公司,这样基地相当于一个车间,农民相当于这个车间的工人。农民除了定期向“超大”收取租金外,还当起了超大产业的“产业工人”,不仅有效解决了结构调整中缺资金、缺技术、缺信息的困难,还避免了自然灾害风险、自主经营的市场风险及生产上的技术风险。 二、“超大模式”的效率评价 “超大模式”的实质是资金或技术所有者依赖土地经营权来实现三种要素的组合,它改变了土地经营主体,并且使土地的集中程度提高,具有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特征。从实践的结果来看,这种模式对改变农业的经营方式,迅速提高农业经营效益有明显的作用,但是更进一步从微观和宏观层面上来分析,我们不难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微观层面:企业内部存在过高的代理成本 “超大模式"实际上就是雇佣劳动的组织形式,而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雇佣劳动组织形式内部存在过高的代理成本。在农业生产中,劳动监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劳动者具有自身利益最大化倾向、机会主义和偷懒的动机,因此农业产业中的劳动与其他经济活动中的劳动一样,劳动本身并不是一个有效的投入,劳动的实际供给才是一个有效的投入。而在劳动者的劳动与劳动的最终成果缺乏之间联系的情况下,劳动的实际供给显然取决于劳动监督的有效性。然而,农业经营的分散性增加了劳动监督的困难。与集中的工业生产不同,农业生产散布于广阔的空间。因此农业生产受时空的影响,劳动监督极为不便。土地经营规模越大,所使用的劳动力越多,经营者与直接劳动者之间的社会距离就越远,有效地组织劳动者并激励其努力劳动的难度也就越大.因此,随着企业投入精力的增多,劳动监督的成本也在不断增加。 (二)宏观层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