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术学位代码

学术学位代码

学术学位代码
学术学位代码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的区别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的区别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网作者:发布时间:2009-09-17 ?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网:很多学员在报名参加在职研究生课程班前都会向我们的咨询师询问专业硕士的问题,那么什么是专业硕士?专业硕士和学术型硕士有何不同呢?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degree),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academic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专业硕士对大家来说或许很陌生,但说到MBA、MPA却是耳熟能详。其实,MBA、MPA正是专业学位中的两种类别。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 学术型学位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高校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为主;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授予学位的标准要反映该专业领域的特点和对高层次人才在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学术能力上的要求。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的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律师、建筑师等。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在培养目标上各自有明确的定位,因此,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两类研究生在招生及调剂时按照“一视同仁,同等对待”的原则确定考生进入复试的分数标准。国家在确定今年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时,将统筹考虑前期计划和新增专业学位招生计划需要,确定统一的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另行制定标准)。 2010年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单位代码:10733 邮政编码: 730070 地址: 兰州市安宁区 联系部门: 研究生招生办电话: (0931)7631154 联系人: 莫琪江刘雅楠

江南大学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江南大学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江大校办〔2012〕48号 一、培养目标 (一)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术修养和合作精神。 (二)进一步掌握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需的实验技能,熟悉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分析、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文献,能用外文撰写论文摘要,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二、培养年限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3年,具体学制由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确定,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备案。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最少为2年,最长不超过3.5年。 三、课程及学分要求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包括课程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学术报告2学分,教学实践1学分。 (一)研究生课程分为公共课、学位课和选修课。公共课为必选课,学位课和选修课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研究方向、学术背景和各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进行选课。三类课程学分要求如下: 1.公共课7学分:硕士英语3学分、专业英语1学分、政治课3学分。 2.学位课学分不低于10学分。 3.选修课学分根据总学分要求确定。 (二)入学前为大专学历的研究生,须补修2~4门本科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三)研究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在论文研究阶段,须结合论文至少作两次学术交流报告(含开题报告),并提交书面材料,经导师考核合格后,计2学分。 (四)教学实践是培养研究生教学工作能力的一个环节,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内容由导师及所在学院研究、安排。教学实践环节结束后,研究生本人应提交总结报告,经指导教师考核合格后,计1学分。 四、培养方式 (一)研究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工作并重的原则,在研究生掌握基础理论、实验技能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的基础上,导师应加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二)在研究生入学两周内,根据培养目标及专业具体情况,初步制定培养实施方案。经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后,在第八周内,对培养方案进行微调,形成最终方案。 (三)新生入学时,须参加实验室安全培训与考试,考试通过时限为一个月,考试未通过不得进入论文开题环节。 (四)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管理。教师授课方式可采用讲授、答疑、讨论、导读等形式,专业英语教学采用导师指导方式,导师可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要求研究生阅读和翻译一定数量(不少于10000单词量)的外文专业论文,经导师考核合格后按考查课程给出相

关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的说明

关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的说明为使研究生、导师和相关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掌握各个具体内容与要求,特作如下说明: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新生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根据本学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制定出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研究生在《研究生培养手册》中填上培养计划的相关内容,经导师同意并签字后,在“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中提交。 个人培养计划是研究生本人对自身有关培养信息进行管理的开端,而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是环环相扣的,因此,在个人培养计划制订上务必严谨、严肃。 2.课程学习和学分要求 在规定的学制内,研究生入学后的第1~3学期为课程学习阶段。研究生需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及时、认真地做好网上选课工作,积极修读研究生课程。 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学分要求,源头上既与培养方案有关,更与个人培养计划相关,后续还与研究生中期考核管理、开题环节管理、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和毕业与学位管理等,因此,研究生本人、研究生管理工作人员和任课教师等相关人员须按有关规定合理安排、规范操作、认真核对。 选入个人培养计划的课程,必须修学并获得相应学分(同等学力或跨学科招录生须修学“补修课程”但不计学分)。 3.课程中期考核 研究生课程中期考核是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后,以培养方案和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课程修学情况进行的考核。学术型研究生的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进行。 4.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主要包括专业实践、学术活动、本科课程助教三部分: (1)专业实践。各专业根据实际需要,可在第4或5学期安排为期2~3个月的专业实习或社会实践。研究生在专业实践工作结束后,根据培养方案中关于专业实践的程序、内容、标准和要求,提交相应支撑材料和填写《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专业实践报告》,由各学位点组织导师进行审核和评分。 (2)学术活动。为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促进研究生主动关心和了解学科前沿和研究进展进展,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参加与所学学科、专业有关的学术会议或学术讲座不少于10个,且在公开报告会上做学术报告或研究进展报告2次。学校提倡研究生积极参加跨学科学术交流和国内外访学活动。根据培养方案中关于学术活动的标准和要求,提交相应支撑材料。 (3)本科课程助教。研究生助教一般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进行,正式注册的

中国传媒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规划方案.doc

中国传媒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类别:学术型硕士 专业名称:文艺学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 2017.6

中国传媒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 年版): 专业名称:文艺学 ( 专业代码: 050101) 一、培养目标 文艺学专业是人文学科之重要学科,研究文学活动、文学事实及相关艺术、文化活动,能够为 精神文明建设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发挥重要的作用。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总起来说是让在校期间的硕士生,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且具有应用于文艺实践的能力,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国古典文论与美学方向能够对理论的历史发展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对重要的文论家的文论思想、 美学家的美学思想进行辩证的分析,古为今用。马列文论与文艺学基本理论方向要求能够在马克思 主义文艺理论、毛泽东文艺思想和邓小平文艺理论的指导下,关注文艺实践,对文艺学与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有较为清楚的了解和认识,进行理论的概括与提升。西方文艺理论方向则要求能够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线索较为熟悉,能够较系统地分析西方文艺理论家的思想,评价其地位与影响。 审美文化方向则需了解审美文化之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既可开展对大众文化的积极探索,也可对民族文化遗产的审美意识进行研究。文艺批评方向要求能够对中外文艺作品、作家进行科学的批评,具有一定的学理性和针对性,对于文艺创作与批评有建设意义。 二、培养要求 通过对文艺学学科及其相关课程的系统学习和研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 创新意识并能满足社会尤其是影视新闻出版传媒机构、政府机关、文艺社会团体及院校需要的文艺 学方面高层次专门实践人才。使硕士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得到相应的科研训练。熟练地运 用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工具,在文艺学领域独立进行专题研究或从事实践工作。具有延伸和拓宽自己的知识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三、主要研究方向(方向应与招生目录相符) 1中国古典文论与美学 2文艺学原理与马列文论 3西方文艺理论 4审美文化学 5文艺批评 四、学制与学分 1、学制要求与培养环节: 本专业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制为 3 年,分为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和实习实践三个环节。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实践实行学分制,学位论文实行申请答辩制。三年制专业所有课程要求在第一、二、三学期修完。 2、学分要求与学分分配: 环节总学分≥ 37 分项说明 课程学习≥31 学学位课≥ 21 学公共必修课≥7 学分 环节分分专业必修课≥14 学分

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汇总

土木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14 授工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土木工程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宽广的土木工程理论基础,掌握系统、深入的土木工程学科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具有独立从事土木工程学科或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 1、新型数值方法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2、地基处理理论与应用; 3、地震和风荷载下结构隔震减震(振)和智能控制; 4、混凝土结构与组合结构理论与应用; 5、大跨度结构与高层结构; 6、新型材料与高性能混凝土; 7、工程结构健康诊断与补强修复技术; 8、结构防火防雷理论和技术; 9、大跨桥梁结构分析和设计理论; 10、隧道抗震分析和设计理论; 11、道路工程; 12、交通工程。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 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30学分。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4学分。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土木工程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备注:本专业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硕士阶段课程,需参照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 1.博士生除了需要修满所规定的课程学分外,其培养主要通过研究实践来进行。培养工作实行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科点的作用。 2.博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选定的研究方向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并撰写选题报告,然后就选题向本学科相关专家作报告,听取专家们的质疑并进行答辩,选题报告通过后方可正式进入博士论文工作阶段。

学术型硕士与应用型硕士的差别

厦大学术型与应用型研究生区别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现有经济学系、计划统计系、财政系、金融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和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等8个教学科研单位。学院拥有1个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1个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教学试验示范中心,应用经济学和理论经济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设有11个本科专业,25个硕士专业,25个博士专业。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是国内最具影响的经济学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之一。财政学、统计学、金融学、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5个二级学科,先后被教育部评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7年,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2个一级学科又双双被教育部批准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近年来,我院在推进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规范化和努力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了进一步适应社会对研究生教育的要求,我院决定从2010年开始,进行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改革,即将硕士研究生区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大类型。其中,学术型研究生主要培养适应教学科研需要的高级学术人才,着力提高其理论素养及学术水准,进一步缩小与国际水准的差距,同时提升其对中国国情的研究分析能力;应用型研究生主要培养企业经营与宏观经济管理需要的高级应用人才,注重增强其从事高层次实践工作的能力。两类研究生在培养模式、目标定位、课程计划、学制管理、毕业设计等要求上,都有所不同、各有侧重。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招生、录取

两类研究生分别确定招生名额,统一报名,统一考试,统一确定复试分数线。 两类研究生分别按系(所、中心)确定录取名额,两者之间的录取比例大致为1:2,即学术型约占1/3。(各系、所、中心具体招生名额将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上录取线的考生在复试之前必须填写《厦门大学经济学院2010年硕士研究生分类复试录取志愿书》,各系(所、中心)分类复试,分类录取,不相混淆。 (二)学制 均为3年。 (三)课程设臵 两类学生适用不同的课程体系与内容。学术型研究生将进一步加强对理论基础和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丰富现代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适当提高难度,同时加强或新开设经济学说史和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等课程。应用型研究生在保证现代经济学应有基本理论水准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应用型课程和高层次实务课程训练。 (四)培养模式 两类研究生分别采用不同的模式培养。 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在沿用现有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高深度和难度。除课程深度和难度提高外,还要求硕士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在CSSCI来源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的,研究生为第二作者视同第一作者)和“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至少正式发表1篇学术论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 应用型研究生实行新的培养模式,除了本校老师之外,还将外聘具有一定理论素养而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人才担任有关课程教学或副导师,采取多种形式,开辟适应应用型研

学位类别代码对应表

学位类别代码 码名称 201哲学博士 202经济学博士 203法学博士 204教育学博士 205文学博士 206历史学博士 207理学博士 208工学博士 209农学博士 210医学博士 211军事学博士 212管理学博士 213艺术学博士 20451教育博士 20852工程博士 20952兽医博士 21051临床医学博士21053口腔医学博士 301哲学硕士 302经济学硕士 303法学硕士 304教育学硕士 305文学硕士 306历史学硕士 307理学硕士 308工学硕士 309农学硕士 310医学硕士 311军事学硕士 312管理学硕士 313艺术学硕士 30251金融硕士 30252应用统计硕士30253税务硕士 30254国际商务硕士30255保险硕士 30256资产评估硕士30257审计硕士 30351法律硕士 30352社会工作硕士30353警务硕士 30451教育硕士 30452体育硕士 30453汉语国际教育硕士30454应用心理硕士30551翻译硕士码名称 0552新闻与传播硕士30553出版硕士 30651文物与博物馆硕士30851建筑学硕士30852工程硕士 30853城市规划硕士30951农业推广硕士30952兽医硕士 30953风景园林硕士30954林业硕士 31051临床医学硕士31052口腔医学硕士31053公共卫生硕士31054护理硕士 31055药学硕士 31056中药学硕士31151军事硕士 31251工商管理硕士31252公共管理硕士31253会计硕士 31254旅游管理硕士31255图书情报硕士31256工程管理硕士31351艺术硕士 401哲学学士 402经济学学士 403法学学士 404教育学学士 405文学学士 406历史学学士 407理学学士 408工学学士 409农学学士 410医学学士 411军事学学士 412管理学学士 413艺术学学士 40851建筑学学士 000无 900境外

学术学位课程教学大纲

学术学位课程教学大纲 《药物分析》 第一章药物分析概述 【教学目标】 1.掌握药物分析学的基本任务;中药及制剂分析的研究内容及特点。 2.熟悉药品标准及及中药制剂分析中的作用。 3.熟悉中药制剂分析的基本程序。 【教学内容】 1.药物分析概述 ①药物分析学的基本任务 ②药物分析学科现状、发展趋势、新挑战。 2.中药复杂体系分析 ①中药及其制剂分析的内容 ②中药及其制剂分析的特点 3.药典概况 ①药品标准,介绍中国药典和局部颁标准,以及最新发展。 ②外国药典简介,包括美国药典,欧洲药典,日本药典,英国药典,不同药典 的比较。 4.中药制剂分析工作的基本程序。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安排】2学时 第二章中药及中药制剂的鉴别 【教学目标】 1. 掌握如何建立中药及其制剂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方法。 2. 熟悉中药制剂的升华鉴别方法和光谱鉴别方法。 3. 了解中药及其制剂的显微鉴别;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定性鉴别方法。 【教学内容】 1. 中药材及中药制剂的性状鉴别。 2. 中药材及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

3. 中药材及中药制剂的理化鉴别: ①化学反应法。 ②微量升华法。 ③色谱法。 ④光谱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安排】2学时 第三章中药及其制剂的检查 【教学目标】 1. 掌握重金属、砷盐及特殊成分的检查原理和方法。 2. 熟悉药典规定检查的项目及特殊杂质的检查原理。 3. 了解农药残留量的检查原理和方法。 【教学内容】 1. 中药制剂中杂质的来源和检查方法。 2. 一般杂质的检查:重金属、砷盐,干燥失重测定法,水分测定法,炽灼残渣检查法,灰分测定法等。 3. 特殊杂质的检查:土大黄苷、乌头酯型生物碱等。 4. 农药残留量的检查。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时数】4学时。 第四章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药及其制剂含量测定的目的和意义。 2. 熟悉含量测定样品的处理方法。 3. 掌握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定量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中药及制剂分析中的应用。 4. 了解其它分析方法在中药制剂分析中的应用及分析方法的最新进展。 【教学内容】 1. 含量测定的目的和意义。

关于学术型研究生申请毕业和学位对学术成果的要求

关于学术型研究生申请毕业和学位对学术 成果的要求 (2018年6月修订) 为了确保我校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规范管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研究决定,对学术型研究生申请毕业和学位及学位论文审查时对学术成果提出如下要求。 一、博士研究生申请毕业和学位对学术成果的要求 博士研究生应以沈阳农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且以第一作者身份(导师或导师团队成员为通讯作者,导师团队成员为通讯作者时导师应为作者之一)发表与博士学位论文内容密切相关的SCI/EI/SSCI/CSSCI期刊论文(非会议、非增刊、非综述)或授权发明专利(导师为专利第一申请人时,博士生可为第二申请人),各学科具体要求如下。 1.农学和理学博士研究生须发表SCI二区以上(中科院JCR分区,下同)期刊论文1篇或发表SCI三区以上期刊论文2篇;或发表的单篇SCI期刊论文影响因子大于4.0(“硕博连读”或“提前攻博”博士研究生要求大于4.5或发表SCI一区期刊论文1篇);或发表的SCI期刊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6.0(“硕博连读”或“提前攻博”博士研究生要求超过6.5)。 2.工学博士研究生须发表SCI二区以上期刊论文1篇或发表SCI三区以上期刊论文2篇或发表SCI/EI期刊论文3篇(其中SCI期刊论文不少于1篇)或发表SCI/EI期刊论

文和授权发明专利4项(其中期刊论文不少于2篇);或发表的单篇SCI期刊论文影响因子超过2.0(“硕博连读”或“提前攻博”博士研究生要求超过2.5或发表SCI一区期刊论文1篇);或发表的SCI期刊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3.0(“硕博连读”或“提前攻博”博士研究生要求超过3.5)。 3.管理学博士研究生须发表SSCI/SCI三区以上期刊论文1篇,下同)或发表CSSCI期刊论文2篇;或发表的单篇SSCI/SCI期刊论文影响因子大于1.0(“硕博连读”或“提前攻博”博士研究生要求大于1.5或发表SCI/SSCI二区期刊论文1篇);或发表的SSCI/SCI期刊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2.0(“硕博连读”或“提前攻博”博士研究生要求超过2.5)。 4.“硕博连读”或“提前攻博”博士研究生不允许提前毕业,普博生申请提前毕业(须导师同意,下同)其学术成果要求加倍。 5.两位研究生以并列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SCI/SSCI期刊论文(SSCI仅限管理学科研究生,下同)影响因子在20≧IF≧10范围内的,2人均可用以申请毕业和学位;三位研究生以并列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SCI/SSCI期刊论文影响因子IF>20的,3人均可用以申请毕业和学位。 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审查时对学术成果的要求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对学术成果无具体要求,但学位论文审查将依据申请者的学术成果水平有所区别: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名称、代码 学科名称: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学科代码:082303 二、学科简介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主要研究交通规律、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决策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交通系统的综合规划与评价、对交通运营过程的科学管理,优化交通系统资源配置,协调交通供需关系,保持交通可持续发展,实现客货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的目的。 华东交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是我校主干专业“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原隶属于经济管理学院和“企业管理”专业一并招生,2006年,学校层面上获得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批准为博士点授权一级学科,2016年院系调整,本学科调整至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29 人,其中正教授6 人,副教授7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具备了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是学校办学行业特色最明显、师资力量强的专业之一。目前,在研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和横向课题10余项。拥有“轨道交通实验中心”和“交通运输与经济研究所”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并和铁路总公司、各铁路局以及江西省交通运输部门、轨道交通集团、公交总公司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本学科是我校江西省高水平学科、重点学科、特殊学科和双一流建设学科“交通运输工程”的二级学科,也是江西省地方交通和铁路行业发展的重要智库之一。 三、培养目标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坚定的理想与信念,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明礼诚信,身心健康;有献身科学的强烈事业心和创新精神,恪守学术道德,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具有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或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教学、科学研究或专门工程技术工作中具有一定组织和管理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3、熟练地掌握现代系统优化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的理论,适应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拥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综合素质强,为以后在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及其相关领域的生产组织、运营管理、规划设计、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性研究生的区别

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性研究生的区别 考研分享2010-02-01 10:26:29阅读70评论0字号: 大中小 专家解读专业硕士和普通硕士的区别 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方向大体有两类。一类是普通硕士,另一类是专业硕士。 普通硕士授予学术型学位,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其考试时间大约在每年的1月份左右,简称“统考”(考试全称为…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专业硕士主要培养特定职业高层专业人才。它的学习方式比较灵活,大致分为在职攻读和全日制学习两类。 专业硕士招考时间大约在每年的10月份左右,简称“联考(”考试全称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 这两种考试在招生条件、考试难度、学习时间、费用标准、认可程度上都有不同。 一、招生条件 专业硕士招生条件中,一般要求申考人具备三年以上的工作年限,绝大多数专业硕士需要在报考时,经所 在单位同意,有的甚至要求所在单位推荐等。而普通硕士的招生条件中,以上要求都不存在。 二、考试难度 普通硕士考试每年只有一次,就是在年初的时候。报考人数历年都有所增加,而实际录取人数大约只占报考人数的三分之一。尤其是热门专业的竞争相当激烈,这些热门专业诸如北大、清华、天大、复旦等名牌

大学,其热门专业的报考人数更是居高不下。一些名校热门的专业录取比例甚至为70:1。 对于专业硕士来说,不同的专业入学难度不同,热门专业相对难些。但是,专业硕士联考的试题,相对于 统考试题难度要容易一些。它在录取考生时,更注重于申报者的工作背景和工作经验。 三、学习时间与费用标准 普通硕士是全日制学习体制,学业完成的时间一般为三年。专业硕士学习属于半脱产型,学制为两至三年。 另外,两者在学费的标准上也有很大的差别。普通硕士录取为国家计划内的硕士生按国家规定享受免学费 待遇。而国家计划外录取的考生则有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费用方式,不同的专业有所不同。从2007年开始,部分院校在国家教委的批准下,已试行取消研究生公费制度,取而代之的是以奖学金制度为鼓励手段,让更多品学兼优的学生获得奖学金,完成学业期间的攻读。这项改革后的研究生教育培养制度,将在 未来更多高校的研究生培养中,逐渐普及试行。 专业硕士学费根据专业的不同,收费差别也有不同。并且,现阶段这一学位类型,不被允许申请国家助学 贷款。 四、认可程度 由于培养的目的和倾向不同,两类硕士考试最终的学位认可度也有着一定的差别。普通硕士在学历的认可度上略高于专业硕士的学历认可度。普通硕士培养出的考生,毕业时符合学位条例和考核的规定后,会获

西南大学全日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试行)

西南大学全日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试 行) 2013年5月修订 一、培养目标 (一)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遵纪守法、品德优良、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恪守科学道德,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和诚挚合作的工作作风,有为科学事业奋斗和献身的精神。 (二)要求掌握本学科领域宽广而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及相应的技能和方法,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所从事的研究方向有高度综合和提出独立见解的能力,并能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要求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熟练使用计算机。 (三)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6年。 三、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 博士研究生的学科、专业设置应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的最新目录为依据,其专业属于二级学科,二级学科下设研究方向。研究方向设置要科学、规范、宽窄适度,相对稳定,一般为3-6个,应属于本学科专业领域,且具有

前沿性、先进性和前瞻性,并能体现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充分反映该学科点的内涵和发展趋势。各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详见各学科专业的培养方案。 四、培养方式 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成立由3-5名本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专家组成的博士生导师组,选拔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导师担任组长,组长统筹博士生的日常培养、指导和管理。博士和导师组之间应建立定期交流和汇报制度,组织开展报告会和各种研讨会。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和支持跨学科、跨专业的培养方式或与国内外同行学者或学术科研单位进行联合培养。 博士研究生应以科学研究为主,导师和导师组可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着重培养博士生的严谨科学作风、探索精神、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课程学习 (一)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实行学分制。博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数为13-16学分,具体应修学分数由各学部分委员会制定,列入培养方案。 除公共课程外的理论课课时一般按1学分/18学时计算。所有博士研究生课程均规定相应的学分,考核成绩合格者(考试成绩60分及以上),获得相应的学分。 博士研究生应按照本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规定,用半年或至多不超过一年时间修完规定的课程。鼓励博士研究生到

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的区别

百度首页 | 百度知道 | 登录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百科文库 帮助 | 设置 搜索答案 百度知道> 教育/科学> 升学入学> 考研 添加到搜藏 已解决 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区别,哪个好些 悬赏分:10 - 解决时间:2010-3-18 10:54 听一些朋友说专业学位研究生没学术型研究生好。我想考翻译硕士,但不想考二外,看了下招生简章,发现专业学位研究生不需要看二外,但是学术型的要考。所以很想弄清楚两者有什么区别。希望详细说明,谢谢! 提问者:yscohappy - 二级 最佳答案

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 目前,我国学术型学位按招生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等12大类,12大类下面再分为88个一级学科,88个一级学科下面再细分为300多个二级学科,同时还有招生单位自行设立的760多个二级学科。 学术型研究生的招生考试主要是年初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简称“统考”),被录取后,获得研究生学籍。毕业时,若课程学习和论文答辩均符合学位条例的规定,可获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普通硕士的招生考试只有年初的“统考”,而统考以外的专业考试则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学术型研究生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统考)完全是严进宽出的代表。据统计,2005年研究生考试考生人数为117万,招生人数只有32万,录取比例为3.7:1。北大、清华、复旦等名牌大学,以及微电子、信息科学、生物医药、世界经济、国际金融等热门专业,由于报考者众多,录取率更低。据了解,一些名校热门专业的录取比例甚至为70:1。而一些二流学校的冷门专业却年年招不满。因此,入学难度取决于考生报考的学校和专业。 学术型研究生:全日制学习。一般为3年。普通硕士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定向)的硕士生按国家规定享受免学费待遇。录取为国家计划外(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的硕士生须缴纳学费,一般为8000元/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对于自筹经费生、特困生等考生可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者商业贷款缓解学费的压力。 学术型研究生:由于是全日制正规大学硕士毕业,拥有学历、学位双证,因此社会对这样的毕业生的认可度非常高。但企业在招聘时也会考虑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弱点:光有理论,经验不足。特别对于硕士专业与本科专业方向完全不同,又从无相关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企业会有所顾忌。建议这类毕业生通过实习、兼职或考职业证书来加强自身的竞争力。 专业性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专门学习某种专业,有法律、社会工作、教育、汉语国际教育、翻译、风景园林、军事、建筑学、兽医、临床医学、会计、口腔医学、农业推广、体育(除竞赛组织方向)和工程(除项目管理方向)。 专业硕士和普通硕士的区别 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方向大体有两类。一类是普通硕士,另一类是专业硕士。很多学子现在已经开始着手准备2010年硕士研究生考试,针对他们对这两类教育培养方式的概念模糊,相关专家对此做出解释。 普通硕士授予学术型学位,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其考试时间大约在每年的1月份左右,简称“统考”(考试全称为‘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黑体小二) 一、学科专业简介(黑体小四) (宋体五号) 简单介绍专业的发展状况、学术地位、主要研究方向、师资队伍、实验条件、主要科研项目及研究成果,以及其它需要说明的学科优势等内容。 二、培养目标(黑体小四) (宋体五号) 根据教育部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研究生培养的有关规定,在我校培养目标基本要求(附后)的基础上,结合各学位点实际情况,进行修改、补充。一方面对研究生在思想品德、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独立工作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提出要求,另一方面要体现本学位点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的理念和特色。(300字以内) 我校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基本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努力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2. 掌握本学科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和专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撰写科技论文,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4. 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黑体小四) 1、(宋体五号) 2、 3、 四、学习年限(黑体小四)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在校最长年限不得超过5年。(宋体五号) 五、培养方式(黑体小四) 采取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注重发挥本院各学科的整体优势。导师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政治思想、业务学习及身体健康,通过言传身教,使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人格修养同步提高。

学术型研究生

学术型研究生 硕士是一个介於学士及博士之间的研究生学位(Post-Graduate),拥有硕士学位者通常象征具有基础的独立的思考能力。学位型研究生是硕士研究生一个分支,与专业硕士相对应。学术型研究生接收普通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的研究生教育,授予学位的类型是学术型硕士学位。 目录

全日制学习。一般为3年。普通硕士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定向)的硕士生按国家规定享受免学费待遇。录取为国家计划外(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的硕士生须缴纳学费,一般为8000元/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对于自筹经费生、特困生等考生可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者商业贷款缓解学费的压力。 学术型研究生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统考)完全是严进宽出的代表。据统计,2005年研究生考试考生人数为117万,招生人数只有32万,录取比例为3.7:1。北大、清华、复旦、中国人民大学等名牌大学,以及微电子、信息科学、生物医药、世界经济、国际金融等热门专业,由于报考者众多,录取率更低。据了解,一些名校热门专业的录取比例甚至为70:1。而一些二流学校的冷门专业却年年招不满。因此,入学难度取决于考生报考的学校和专业。 学术研究生的优势与劣势 由于是全日制正规大学硕士毕业,拥有学历、学位双证,因此社会对这样的毕业生的认可度非常高。但企业在招聘时也会考虑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弱点:光有理论,经验不足。特别对于硕士专业与本科专业方向完全不同,又从无相关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企业会有所顾忌。建议这类毕业生通过实习、兼职或考职业证书来加强自身的竞争力。 专业学位硕士 专业学位硕士毕业典礼 专业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专业学位为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与侧重于理论、注重学术研究能力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不同,专业学位教育是为了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目录

学位类别代码

学位类别代码 学位码学位名称 201哲学博士学位 202经济学博士学位203法学博士学位 204教育学博士学位205文学博士学位 206历史学博士学位207理学博士学位 208工学博士学位 209农学博士学位 210医学博士学位 211军事学博士学位212管理学博士学位 245临床医学博士专业 学位 248兽医博士专业学位250口腔医学博士专业 学位 301哲学硕士学位 302经济学硕士学位303法学硕士学位 304教育学硕士学位305文学硕士学位 306历史学硕士学位307理学硕士学位 308工学硕士学位 309农学硕士学位 310医学硕士学位 311军事学硕士学位312管理学硕士学位 341法律硕士专业学位342教育硕士专业学位343工程硕士专业学位344建筑学硕士专业学 位 345临床医学硕士专业 学位学位码学位名称 346工商管理硕士专业 学位 347农业推广硕士专业 学位 348兽医硕士专业学位349公共管理硕士专业 学位 350口腔医学硕士专业 学位 351公共卫生硕士专业 学位 352军事硕士专业学位353会计硕士专业学位354体育硕士专业学位355艺术硕士专业学位356风景园林硕士专业 学位 357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专业学位 358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401哲学学士学位 402经济学学士学位403法学学士学位 404教育学学士学位405文学学士学位 406历史学学士学位407理学学士学位 408工学学士学位 409农学学士学位 410医学学士学位 411军事学学士学位412管理学学士学位 444建筑学学士专业学 位 000无学位 900境外学位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 代码代码名称 01哲学 0101哲学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010102中国哲学 010103外国哲学 010104逻辑学 010105伦理学 010106美学 010107宗教学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02经济学 0201理论经济学 020101政治经济学 020102经济思想史 020103经济史 020104西方经济学 020105世界经济 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2应用经济学 020201国民经济学 020202区域经济学 020203财政学 020204金融学 020205产业经济学 020206国际贸易学 020207劳动经济学 020208统计学 020209数量经济学 020210国防经济 03法学 0301法学 030101法学理论 030102法律史 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30104刑法学 030105民商法学 030106诉讼法学代码代码名称 030107经济法学 03010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30109国际法学 030110军事法学 0302政治学 030201政治学理论 030202中外政治制度 030203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030204中共党史 030206国际政治 030207国际关系 030208外交学 0303社会学 030301社会学 030302人口学 030303人类学 030304民俗学 0304民族学 030401民族学 030402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030403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030404中国少数民族史 030405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4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030506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04教育学 0401教育学 040101教育学原理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040103教育史

02%20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电子模板-2012版

中图分类号:(四号楷体加黑) 密 级: (四号楷体加黑) UDC : (四号楷体加黑) 本校编号: 学 位 论 文 论文题目:(二号楷体) 研究生姓名:(小二号楷体加黑) 学号:(字体同姓名) 学校指导教师姓名:(三号楷体加黑) 职称: 申请学位等级: 专业: 论文提交日期: (小四号楷体加黑)论文答辩日期:(小四号楷体加黑)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获得 兰州交通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兰州交通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特授权 兰州交通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兰州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格式规范 作 者 姓 名: 学科、专业 : 学 号 : 指 导 教 师: 完 成 日 期: 兰 州 交 通 大 学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摘要 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城市是城市地域结构发展的新模式,是我国许多城市的发展目标。网络城市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交通系统引导才能快速形成和发展,其综合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进一步的提高更需要拥有一个强大的网络交通系统支撑。针对目前国内外网络城市建设实例,网络城市中各组团间交通联系薄弱,其中关键的是合理规划个组团城市的运输通道。组团间道路作为网络城市交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组团间交通需求预测是客运通道规划建设的基础,只有确定了需求,才能更好地实现组团间通道规划,推动网络城市建设。 论文通过对网络城市组团间的客运交通特性、交通需求的分析预测,总结归纳了兰州网络城市各组团间未来道路交通需求。为此,主要从以下三大部分进行论述: (1) 分析了各个时期世界城市形态的发展过程,论述了网络城市的发展背景与前景;针对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互动关系,重点对网络城市组团间客运交通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应网络城市发展的交通模式。 (2) 对比分析了传统城市与网络城市的交通系统特性,提出了网络城市组团间交通需求的概念及思路;深入分析影响组团间交通需求的一系列因素,进一步总结出了适宜网络城市发展的组团间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在并把该部分需求预测方法应用到了兰州网络城市组团间交通需求预测中。首次把网络城市组团间交通需求预测分为主城区间交通需求预测和主城区到郊区的需求预测两部分内容。 (3) 运用哲学中系统的观点,利用网络拓扑学原理,对城市交通网络进行分析。具体结合兰州现状交通网络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兰州市域各组团交通发展不平衡,组团间运输通道不足等。对于这一问题,提出了适合兰州网络城市发展的组团间交通通道规划策略。 关键词:网络城市;组团;交通需求预测;交通发展策略; 论文类型:应用研究 - I -

授予学位学科门类与学科代码

授予学位学科专业的门类与学科代码 01哲学02经济学03法学04教育学05 文学06历史学07理学08工学09农学10医学11军事学12管理学 01 学科门类:哲学 0101 哲学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010102 中国哲学 010103 外国哲学010104 逻辑学 010105 伦理学 010106 美学 010107 宗教学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 02 学科门类:经济学 0201 理论经济学 020101 政治经济学 020102 经济思想史 020103 经济史 020104 西方经济学 020105 世界经济 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202 应用经济学 020201 国民经济学 020202 区域经济学 020203 财政学(含税收学) 020204 金融学(含保险学) 020205 产业经济学 020206 国际贸

易学 020207 劳动经济学 020208 统计学 020209数量经济学 020210 国防经济学 03 学科门类法学 0301 法学 030101 法学理论 030102 法律史 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30104 刑法学 030105 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 030106 诉讼法学030107 经济法学 03010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30109 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030110 军事法学 0302 政治学 030201 政治学理论 030202 中外政治制度 030203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030204 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030205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030206 国际政治学 030207 国际关系学 030208 外交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