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诱食剂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诱食剂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诱食剂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诱食剂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2011年第3期江西饲料

诱食剂又称引诱剂、食欲增进剂,是一类以水产动物摄食生理为理论基础研制的,能将水产动物吸引到饲料周围并引起其食欲增加,促进饲料摄食过程完成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包括水产动物摄饵引诱物质和摄饵刺激物质。水产动物诱食剂的种类很多,本文主要介绍其作用、种类和应用情况,谨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1诱食剂的作用

1.1加快水产动物的摄食速度,减轻水质污染

添加诱食剂能有效增进水产动物的食欲,从而加快其摄食速度,降低饲料损耗,减轻养殖水体的污染。研究发现,用添加了含硫有机物,如1mmol/L的DMPT的饲料饲喂鲤鱼,可使鲤鱼的摄食频率提高30%~60%,鲤鱼的饱食时间较空白对照组缩短12~21min;甜菜碱能提高幼鱼的适应性和成活率,使其摄食时间减少25%~50%;用添加了贻贝粉的饲料饲喂对虾,饱胃时间可由对照组的60min以上降到20~30min。

1.2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提高摄食量

试验表明,在鳖饲料中分别添加2mg/L和4mg/L的苯二氮卓化合物,摄食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3.8%和16%,增重提高26.1%和30%,饲料系数下降9.8%和12%。添加贻贝粉(ASL粉)作诱食剂,能使异育银鲫的摄食量比对照组提高22.34%,增重提高33%。

1.3促进水产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降低饲料系数

许多诱食剂可以促进消化酶的分泌,增强鱼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促进生长,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解涵等(1997)用诱食促生长剂2号饲喂罗氏沼虾,结果提高了消化酶的活性,促进了生理性脱壳,使体长相对增长率提高11.67%,相对增重率提高33.5%,成活率提高10%,饲料系数降低22.69%。

1.4提高水产动物对植物性饲料的利用,广辟饲料资源

添加诱食剂可使水产动物更好地利用植物性蛋白质,从而减少动物性蛋白的使用量,缓解蛋白质饲料资源的紧缺,提高养殖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有报道,在饲料中添加诱食剂可使鲤鱼饲料中动植物蛋白的比例由1∶3增加到1∶6而不影响鲤鱼的生长效果。

2水产饲料诱食剂的种类及应用

2.1氨基酸类诱食剂

诱食剂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山东省无棣县畜牧兽医局王秀

山东省无棣县房管局孙富君

摘要:本文论述了水产动物诱食剂的种类及其在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增进水产动物的食欲,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降低饲料系数,促进水产动物生长,减轻水质的污染等方面的作用和应用效果。

关键词:诱食剂;水产饲料;应用

中图分类号:S816.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137(2011)03-0026-03

水产养殖26

--

2011年第3期江西饲料

L-氨基酸已被认为是引诱鱼类、甲壳类及其他水产动物最有效的化合物之一。研究表明,多种氨基酸对鱼类的嗅觉和味觉都具有极强的刺激作用。鱼类的嗅觉、味觉及其趋化性既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明显的种间差异,不同氨基酸在分子结构上的差异,是造成鱼类嗅觉和味觉感受器对其敏感性和识别性不同的内在原因,对鱼类有引诱作用的氨基酸多为中性氨基酸。研究表明,在鲤鱼饲料中添加精氨酸、谷氨酸效果最好,添加丙氨酸、蛋氨酸对摄食也有促进作用;在草鱼饲料中添加胱氨酸效果显著,添加精氨酸、丙氨酸、蛋氨酸也有效果。L-脯氨酸在大西洋鲑、鳟鱼的味觉和嗅觉试验中,效果很好。谷氨酸对罗非鱼有较强的诱食作用,L-缬氨酸对加州鲈有较强的引诱作用,但对鲤鱼无引诱作用;含硫氨基酸中,L-蛋氨酸能够刺激褐鳟鱼苗摄食。复合氨基酸对水产动物可起到协同诱食作用。过世东(1996)在饲料中添加复合氨基酸,使白仔鳗的摄食量增加10.8%,生长率提高81.8%。

2.2甜菜碱

甜菜碱是从甜菜加工副产品中提取的甘氨酸甲基内酯,它作为甲基的供体,可部分取代蛋氨酸和胆碱;能够促进脂肪代谢,抑制肝脂肪沉积,缓和应激,调节渗透压;可提高消化酶活性,促进新陈代谢;同时它还具有甜味和鱼虾对之敏感的鲜味,对鱼类和甲壳类动物的嗅觉和味觉均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有很强的诱食效果,可以促进鱼类生长,降低饲料系数。研究表明,在罗非鱼饲料中添加甜菜碱0.1%~0.2%,罗非鱼摄食后其肠道内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显著上升;对虾、罗氏沼虾采食含一定量甜菜碱的饲料时,其摄食时间可缩短1/4~1/2(宋强华,1993);虹蹲的增重速度及饲料转化率可提高10%~30%。

2.3含硫化合物类诱食剂

此类诱食剂主要有DMPT(二甲基-β-丙酸噻亭)、二甲亚砜(DM)和大蒜素等。据报道,DMPT(1mmol/L)可使鲤、鲫的摄食频率提高0.3~0.6倍;用添加了DMPT(5mmol/L)的饲料喂养18d后,试验组真鲷的体重是对照组的2.5倍;DMPT可增强金鱼、鲤等的咬食行为,对各种海淡水鱼类和长臂虾的生长、摄食和抗逆性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并能改善养殖品种的肉质,使淡水品种呈现海产风味,从而提高淡水品种的经济价值。大蒜素不仅具有诱食作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治鱼类的细菌性疾病。曾虹等(1996)报道,在罗非鱼饲料中添加合成大蒜素50mg/kg,日增重和成活率均提高2%~3%以上,饲料转化率提高11%。

2.4脂肪类诱食剂

研究表明,脂肪酸也有一定的诱食作用。陈昌福等(1989)报道,用水溶性低级脂肪酸对日本鳗鲡等进行味觉刺激,发现鳗鲡有一定的嗅觉反应和强烈的味觉反应,而且随着脂肪酸分子量的增加,诱食作用增强。来源于动植物油脂的磷脂,除能在动物体内提供甘油、脂肪酸、磷酸、胆碱和肌醇等成分外,还可促进饲料中脂类的吸收。此外,磷脂具有强烈的化学诱食作用,并可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对水产动物的摄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刘梅珍等(1992)在饲料中添加2%及5%的脂肪培育团头鲂鱼种,结果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1.10%和8.33%。

2.5小肽类诱食剂

小肽(Peptides)是由二个以上的氨基酸彼此以肽键相互连接的化合物。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这些肽类物质可引诱水产动物摄食,促进氨基酸的吸收,提高蛋白质的利用与合成;增强水产动物的免疫力,提高其成活率;促进对矿物质的吸收利用,减少畸形率;提高水产动物的饲料转化率和生产性能,是一种绿色饲料添加剂。李秀琴(2003)在甲鱼饲料中添加肽大素(剂量为350mg/kg饲料),结果使甲鱼增产0.1156kg/m2,增收4.40元/m2,经济效益显著。汪碧莲(2001)在鳗鲡饲料中加入2%的小肽制品,结果试验组的生长率、摄食率和饲料转化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8.6%、13.5%和8.1%。冯健等(2004)在南美白对虾饲料中添加2%的虾肽,结果能明显改善植物蛋白的适口性,提高大豆蛋白的消化吸收率,起到与鱼粉相同的养殖效果,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2.6中草药诱食剂

作为诱食剂,中草药具有天然、高效、毒副作用低、不产生耐药性、资源丰富以及性能多样等优点。研究表明,中草药不但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糖类、油脂、矿物质、维生素和植物色素等营养素,还含有大量的生物碱、挥发油、苷

水产养殖

27

--

2011年第3期江西饲料

类、有机酸、鞣质、多糖及多种具有免疫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和一些未知的促生长活性物质,这些成分可以提高饲料的诱食性,促进机体的代谢和蛋白质及酶的合成,从而加速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Hidaka和Katsuhiko等认为有机酸对鲍可产生诱食作用。这与童圣英等(1998)报道山楂含有大量的有机酸,对皱纹盘鲍具有明显诱食性的试验结果相一致;试验证明,黄柏、绣球等对平均体长为8.0cm的泥鳅有诱食作用;饲料中含0.25%的陈皮对草鱼的诱食效率最高,草鱼的咬饵次数和啄咬力分别为对照组的7.25倍和2.1倍。Harada等(1990)报道,多香果、香芹、小豆蔻、白胡椒、大蒜、洋葱、香味薄荷、枯草等对泥鳅和鲫鱼具有较强的诱食作用而且与质量分数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大蒜、洋葱因拥有含硫的挥发性低分子有机物而具有特殊气味,其强烈的蒜香对多数鱼类的嗅觉有刺激作用,能吸引其采食,垂钓时在钓饵中添加0.5%~3%的大蒜粉,鱼的上钩率可提高70%~80%。韩妍妍等(2003)研究了中草药对鲫鱼的诱食作用,结果表明,分别由黄芪等,山药等,山楂、枸杞等和陈皮等中草药组成的各种配方均具有诱食作用,而且持续时间长。同时,由于中草药具有抗菌、抑制病毒的作用,可有效地增强水产动物的免疫力,促进营养素的消化吸收,降低饲料系数,促进生长发育,减少水质污染,提高养殖效果。

2.7核苷酸诱食剂

核苷酸由核酸降解产生,通常与氨基酸、甜菜碱或三甲胺合用,能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增加鱼虾的采食量,并可降低病死率。国外有实验证明,许多种核苷酸都对鱼类具有诱食活性。王军萍等(1994)报道,对于鱼师鱼和真鲷,肌苷酸、腺苷二磷酸和腺苷三磷酸都有效,而且肌苷对幼鱼师鱼有促进摄饵的活性,且因氨基酸和脯氨酸的存在而显著增强。苗玉涛等(2004)研究了核苷酸对苏氏黄鲶的诱食作用,结果表明,腺苷酸对黄鲶无显著的引诱作用;质量分数为10-3和10-4mol/L的鸟苷酸对黄鲶的引诱效果显著;质量分数为10-4mol/L的尿苷酸具有显著的引诱功能。但另据报道,核甘酸对红鳍东方鲀的摄食具有抑制作用。

2.8动植物及其提取液

一些动植物及其提取液也可对水产动物产生诱食作用。如用蚯蚓作为诱食剂可有效提高鱼虾的摄食量、采食率和增重率。常青等(2001)利用菲律宾蛤仔提取液、乌贼内脏液、石莼提取液对红鳍东方鲀进行了诱食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提取物的诱食效果最显著;乌贼内脏液对红鳍东方鲀有很明显的诱食作用;石莼提取液对红鳍东方鲀也具有诱食作用。此外,蚯蚓、蚕蛹、牡蛎、枝角类、鲻鱼肉、摇蚊幼虫、鲹鱼肉、玉筋鱼、三疣梭子蟹等动物的提取物亦有较好的诱食作用。在鲤鱼饲料中添加4%的海带粉,可提高对鲤鱼的诱食效率,鲤鱼的咬饵次数和啄咬力分别为对照组的4.25倍和2.2倍。用螺旋藻作诱食剂,对鲑、鳟、真鲷、鲤、鲫、罗非鱼、罗氏沼虾等鱼虾均有不同程度的诱食作用。在鳗鱼饲料中添加3%的螺旋藻粉,可提高对鳗的诱食率,而且胃内蛋白质消化酶的活性可提高2倍,血液中游离氨基酸和血糖值低,这说明海藻不仅活跃了鳗鱼的摄食行动,而且增强了其消化和吸收机能。

2.9合成香料诱食剂

一些化学合成香料已被证实对鱼类有诱食作用。有报道,乙基麦芽酚、香豆素、香兰素对鲫鱼有诱食作用,其中以乙基麦芽酚效果最好。另有报道,乳酸乙酯也有较好的诱食功效。

此外,由于复合诱食剂具有互补和协同增强的作用,使用效果通常比单一的诱食剂要好。陈建(2004)分别用复合诱食剂1号(添加量为0.5%)、有机酸(0.3%)、甜菜碱(0.5%)、谷氨酸(0.3%)、复合氨基酸(0.5%)等作诱食剂对杂交条纹鲈进行了摄食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这几种诱食剂均有作用,其中复合诱食剂1号效果最好。

3使用诱食剂时应注意的问题

不同的水产动物,其首选的诱食剂不同,养殖者应根据所饲养水产动物的品种选择最适宜的诱食剂。

在水产动物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养殖条件下,诱食剂的适宜添加量有所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添加量。

针对水产动物的不同化学感受器,水产饲料的诱食剂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引诱物质混合组成,以达到功能协同增强的效果。

水产养殖

28 --

饲用着色剂使用

饲用着色剂使用概述 一、饲用着色剂概况 1 添加着色剂的目的 着色剂的添加使用在现代饲料工业和现代畜牧水产养殖业中日益普遍。其目的有2个:第一,通过着色剂改变饲料的色泽。特别是在日益增加使用非传统饲料原料的情况下,添加着色剂以便掩盖某些非传统饲料原料(如菜籽饼粕等)的不良颜色,迎合用户心理习惯,增加市场竞争力;同时,也起到刺激食欲和诱食的作用;起这种作用的着色剂可称为饲料着色剂。第二,通过着色剂改善畜、禽、水产品的色泽,提高其商品价值。如添加着色剂使肉鸡皮肤。禽蛋卵黄、牛奶的黄油以及鱼虾等水产品的肉质具有更鲜艳、美观的色泽和更优良的产品质量,迎合消费者的心理;起这种作用的着色剂可称为养殖产品着色剂。 2 着色剂的着色作用 2.1 饲料着色基础 为了使饲料产品更迎合用户的传统习惯,一般把饲料染色加工成淡黄色或黄色产品。在生产饲料过程中,只需把柠檬黄等常用着色剂按一定比例加人,即可达到该目的。 2.2 畜、禽、水产品的着色基础 动物本身并不能合成色素。研究也发现,只有含氧功能基(如羟基、酰基、酮基等)的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类在畜、禽、水产品内才有着色效果[1]。这类类胡萝卜素包括叶黄素、番茄红素和玉米黄素等几大类。饲料中的类胡萝卜素都是以棕油酸二酯的形式存在。这些存在于饲料中的类胡萝卜素经动物的消化,以自由态的形式吸收,主要是与低密度脂蛋白(LDL)结合而被吸收;吸收后的类胡萝卜素

以游离状态进人血液,并随着血液循环进入皮肤和蛋黄等组织。在此,类胡萝卜素重新转化为棕油酸二酯沉积下来,使皮肤和蛋黄等呈现出人们喜欢的颜色(如黄色)。不同的类胡萝卜素以不同的效率沉积于不同的组织中,一般酯化的叶黄素和玉米黄素比结晶的叶黄素和玉米黄素在动物机体组织中的沉积效果更好。饲料中添加脂肪更能促进色素的沉积作用,且发现添加动物脂肪比添加植物油更有效。此外,随着饲料中色素水平的提高,在动物组织中色素的沉积比例下降。据报道,如果每天每只鸡进食0.3~1.0mg的色素,大约有30%~45%可沉积在蛋黄中,若色素进食量提高到5mg或更高,则只有15%~20%可在蛋黄中沉积。甲壳动物通过食入绿色植物,将植物中的类胡萝卜素转化为虾育素和鸡油菌黄质沉积在体内。鱼类通过摄食大量的甲壳类和浮游生物,使其肉质呈鲜色。金鱼和对虾等可改变吸收后色素的组成,如将叶黄素转变为虾红素,然后再在体组织中沉积。 动物肉品质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不但包括味道、鲜嫩度、多汁性等肉质指标,还包括外形、色泽等胴体外观指标。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结果,人们凭感觉接受的外界信息中,83%的印象来自视觉,可见外观色泽的重要性。对畜、禽、水产品而言,消费者是否乐于购买食用,胴体表皮的颜色、水产品的外观色泽、禽蛋的卵黄颜色都是极主要的因素。由于畜、禽及水产动物自身无法合成色素,其外观颜色取决于所采食的饲料中的色素含量,因此,人们对天然色素叶黄素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安全性等方面进行阐述,以使广大消费者合理科学的认识天然叶黄素类产品 3 着色剂的种类 按来源来分,可把着色剂分为两大类:一为天然着色剂二为人工合成着色剂。3.1天然着色剂 天然着色剂是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提取或加工而成的类胡萝卜素。当前,国际

鱼饲料的自制方法

合理设计饲料配方。设计配方时要考虑饲料营养与容重的关系,既要保证黄鳝能够摄入充足的营养,又要让它们吃饱。动物性饲料在黄鳝日粮中一般占50%~70%。菜籽饼粕等原料虽然价格便宜,蛋白质含量也较高,但是由于它含有葡萄糖硫甙等抗营养因子,过多地使用会影响黄鳝的生长。因此它的用量以不超过10%为宜。这里,我们向大家介绍自配饲料的配方:新鲜的畜禽下脚料65%,麦麸20% ,油菜饼粕10%,酵母3%,食盐1%,添加剂1%。 3.黄鳝饲料的加工我们以利用畜禽下脚料为主自制配合饲料给大家介绍生产自配饲料的工艺流程:生产自配饲料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粉碎、混合、制粒。粉碎可以增大饲料与动物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改善干物质、氮和能量的消化吸收,降低饲料系数。方法是:将新鲜肉类、畜禽下脚料洗净,切成小块,用带有3-4毫米模孔电动绞肉机粉碎。在粉碎的过程中,加入少量的大蒜,能起到防治病害的作用。接下来,是将粉碎的新鲜肉类、畜禽下脚料和各种添加剂、饼粕、麦麸等充分混合、搅拌。我们要注意,在湿度较大的天气,原料本身含水量大,制粒时,可以适当减少加水量;湿度较小的天气则可以适当多加水。总的原则是:在加水后,混料手捏成团,放手即散。最后是用电动制粒机制粒成型。这里,还要提醒广大农民朋友,自配饲料储存时间较短,最好是现配现用。● 黄鳝饲料的使用在黄鳝的养殖过程中投饵应坚持定时、定量、定质和定位的“四定”原则。“定时”是根据黄鳝具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于每

天上午10时、下午6时各投喂1次,以下午投料为主。“定量”是根据黄鳝的摄食强度与水温的关系,来确定每天投饵量的多少。一般来说,当水温在15℃左右时,开始投饵,日投饵量约占幼鳝体重的3%;水温在15~20℃时,日投饵量可增加到体重的6%~10%;水温在20~28℃时,日投饵量占黄鳝体重的10%~20%;当温度达到30℃以上时,应少投饵或者不投饵。饲养人员在投饵后1小时应该及时检查,如果饵料已吃完,说明饵料量不足,应该适当增加,如果1小时没吃完,则说明饵料过量,应适当减量。“定质”是根据黄鳝喜欢吃新鲜饵料、不喜欢变质食物的习性,要确保投喂的饲料一定要新鲜不变质。“定位”指的是在固定地点进行投喂。这样可以使黄鳝养成集中摄食的习惯,也便于养殖户观察黄鳝的吃食情况,及时调整饵料投喂量。 实践证明,采用配合饲料饲喂黄鳝,不仅能节约饲料成本,还可以加快黄鳝的生长速度,显著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观众朋友您不妨也来试一试。依据黄鳝天然食性,国内养殖户大多普遍采用投喂鲜活饵料进行人工养殖,这些鲜活饵料包括蚯蚓、小杂鱼、河蚌、螺类或灯火诱虫。其优点是黄鳝能很快形成摄食习惯。但缺点也是明显的,表现为增重倍数低、饵料难以保存、数量无法长期稳定供应,尤其是大规模养殖时,这一局限性更加难以克服。 能否使用人工配合饵料饲养黄鳝是实施黄鳝规模养殖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有一些养殖户自己配制一些人工饵料进行饲喂,但由于对黄鳝的食性转变过程、人工饵料配制的营养全面性及制

水产饲料产业分析

水产饲料产业分析 最近联合国公开预测,今年(2011年)的10月底,全世界人口会达到70亿人,而2025年将达到80亿人。可以预估到2050年,将达到90亿人。人口的增加固然会带来社会生存压力,但也是产业创新和成长的推动力。以目前粮食生产勉强可以喂饱全人类的情况看来,科学家预测在2050年之前世界粮食会产生不足的现象。而这个匮乏的现象很可能会因为气候变迁、水资源缺乏以及生质能源需求的增加而变得更加严重。为应付这种匮乏,科学家们认为,在目前这个时机,世界各国应该努力应用科技来改善农业的产出。在建议的多项方案中,水产养殖科技也受到相当的重视。水产养殖会受到重视,除了因为世界有广大的海洋空间尚未开发,另外则因为水产鱼类的饲料效率比其他陆上动物高: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Agriculture Organization,简称FAO)的资料,使用100公斤的饲料喂养动物,约可以得到的食用肉分别为:1.2公斤的牛或羊肉,13公斤猪肉,20公斤鸡肉,或65公斤鲑鱼肉;而且因为鱼肉含有丰富有益人体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DHA、EPA等)而受到人们欢迎。目前世界各国对水产养殖产业都具有浓厚的兴趣。相对于欧美国家畜牧产业较发达,水产养殖产业则是则是亚洲国家的强项。2006年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水产养殖产量亚太国家(Asia and Pacific region)占89.5%以上,其中中国水产养殖产量占66.7%,是领先全球的水产养殖大国,欧洲水产养殖产量仅占世界产量的4.2%,而北美洲仅占1.2%。相较于禽畜产业的

产量在最近20年来的年成长率约为2.6%,水产养殖产业的产量在每年都以约9%的成长速率成长,是食品领域成长最快的一个区块。水产养殖产业在2008年产量为6千8百万吨,包括有水生植物(产量占23%,例如昆布、海苔、藻类等),软体动物类(产量占19%,牡蛎、鲍鱼、蛤类等),虾蟹类(产量占8 %,虾类、螃蟹等)、鱼类(产量占50%,鲤鱼、吴郭鱼、石斑鱼等)。其中只有鱼类和虾蟹类(占总产量58%,简称水产养殖鱼虾类)需要饲料喂食。最近10年来水产配合饲料(compound aquafeeds)产量的年成长率为10.9%和水产养殖鱼虾类的产量年成长率10.7%相当,显示饲料产业和水产养殖鱼虾产业是相辅相成,水产养殖鱼虾产业之所以能快速成长,水产饲料产业的发达有相当程度的贡献 在过去,鱼虾类养殖户大部分使用自制水产饲料(farm-made aquafeeds)来喂食鱼虾,虽然饲料成本比较便宜,但是消化率及嗜口性较差,往往会使用较多的投喂量,于是水池中饲料残留量堆积多,非但水质容易造成污染,养殖管理也较不易,往往非但没有达到经济效益,而且常污染水源而成为环保人士对水产养殖业的诟病。近年来由于水产饲料产业技术的进步,饲养效率提升,使许多养殖户纷纷改用工业生产的水产配合饲料,减去自行生产饲料的负担,养殖面积可以扩大,鱼虾产量也可以提升。根据FAO的资料,目前全世界使用的水产饲料,约仍有4050%是养殖户的自制饲料。在2008年,全世界的水产饲料产量约为6千万吨(其中约3千万吨是工业生产的水产配合饲料,另外3千万吨为自制饲料)。以年成长率10%计算,

常用的几款诱食剂钓鱼小药

常用的几款诱食剂钓鱼小药(丁香、蚯蚓粉、 氨基酸等) 为了提高钓获量,饵料中往往添加一些特殊物质,这些物质能够将鱼类吸引到饵料周围, 引起鱼类产生强烈的食欲,提高饵料的适口性,以促进鱼类吞食饵料,这类物质称为诱食剂 还有一种神秘的叫法叫做钓鱼小药。 鱼类对某种饵料嗜好程度,是由饵料中含有诱食剂决定的。诱食剂对鱼类的作用是通过 鱼类视觉和化学感受器(味觉、嗅觉)来实现的。栖息于水中的鱼类可根据光的明暗程度和 颜色来区分物体。嗅觉能接受水底浓度化学物质刺激,有感受气味的能力,而味觉则能感受 化学物质的刺激,通过味蕾的感受作用。因此,实际垂钓中无论窝饵还是钓饵,都要使用一 些诱食剂小药来达到目的。 常用诱食剂的种类 (1)蚯蚓粉,把蚯蚓晒干后制成粉。蚯蚓粉能散发出特殊气味,极易引诱鱼类,刺激 其食欲,是最佳的摄饵刺激物质,对鲫鱼、罗非鱼、鲤鱼、鲶鱼有特效。 (2)氨基酸,氨基酸对鱼类嗅觉及味觉都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对青鱼、草鱼、鲢鱼、 鳙鱼、鲤鱼、鲫鱼、鳗鱼有很好的引诱作用。 (3)含硫有机化合物,二甲基丙酸噻亭,对鱼类有极强的引诱摄食作用,在天然饵料 中加入一定比例的DMPT鱼类摄食频率可提高4~6倍,对钓鲫鱼、鲤鱼有奇效。 (4)生物碱,研究表明,有些生物碱(如甜菜碱)对鱼类味觉有显著的刺激作用,与 氨基酸一起使用,对鲫鱼、鲶鱼、鳗鱼、鲤鱼有很好的诱食作用。 (5)丁香,丁香色泽为红棕色或棕褐色,气味芳香浓烈,味辛辣。取丁香10克,置入 一瓶曲酒中浸泡,浓淡可随意,10日即可使用。 (6)小茴香,小茴香有特异香气。取小茴香10克,放入一瓶曲酒中,过10日即可使 用,克添加在钓鲫鱼、草鱼、鲤鱼的诱饵中,效果极佳。

水产饲料中中草药类诱食剂的研究进展

中国饲料2010年第23期 *通讯作者 大量的替代性蛋白源应用于饲料生产中会引起适口性差、摄食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在配合饲料中加入促摄食物质,不仅可以提高饲料的诱食性和适口性,减少饲料消耗,而且还可以促进消化酶的分泌,活跃水产动物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从而促进其生长(杨士懋,1994;常青等,2001)。中草药属于纯天然物质,具有与食物同源、同体、同用的特点,许多中草药具有抗菌、抑制病毒、提高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力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有些中草药还含有促诱食活性物质,对水产动物的摄食行为有着极强的刺激作用,从而促进养殖动物生长和增重,同时减少水质污染(郭永军等, 2005)。本文就国内外关于中草药类物质作为诱食 剂的研究作一综述,为中草药诱食剂的进一步研究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1水产动物的摄食感受器与诱食机理 大多数鱼类依靠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及侧 线感觉发现和摄取食物(Derby 和Atema ,1982;王新安等,2006)。在鱼类发现和寻找食物的过程中,视觉使鱼类能够获取食物的直接方向,而嗅觉仅能够使鱼类知道食物的存在。也就是说,化学感觉提供食物准确的位点。只有当化学感受器(嗅觉和味觉)直接暴露在含有化学刺激物的水体当中时,鱼类通过感受器与刺激物质的结合而感觉外界刺激(赵红月,2007)。 1.1嗅觉感受器鱼类的嗅觉器官是一对内陷 的嗅囊,由一些多褶的嗅觉上皮组成。嗅觉上皮细胞由头顶外胚层发生,下陷入皮肤,形成嗅囊,通过外鼻孔与外界相通。嗅囊是由一些多褶的嗅觉上皮组成,它分化为嗅觉细胞和支持细胞。嗅觉细胞呈杆状或线状,在其特大的球状细胞核周围细胞特别膨大,游离一端有纤毛,基部有神经末梢分布,最后由嗅神经通到端脑的嗅叶上,支持细胞较粗壮(苗玉涛等,2002)。嗅觉器官作为鱼类的重要化学感受器,可以感受的刺激十分广泛,如食物的气味、地理位置、同类识别、性激素的识别等(Laberge 和Hara ,2003;Zhang 等,2001)。鱼类的嗅觉灵敏度因其发育阶段不同而有差异,研究发现,牙鲆的初孵鱼仔嗅囊内没有嗅觉上皮细胞,而 25日龄的稚鱼嗅囊中各嗅觉细胞均已分化成熟, 嗅觉功能出现。 1.2味觉感受器味觉感受器,即味蕾多呈烧瓶 状,但在发生初期呈球形,随着生长中部逐渐细长。味觉感受器由神经上皮细胞、支持细胞和黏液细胞组成(Fishelson 和Delarea ,2004;苗玉涛等, 2002)。味蕾的分布种属差异很大,与食性有很大的关系(Uyan 等,2006)。鲤鱼味蕾主要分布在触 须、唇、颚、舌、鳍等处,鳃部也有少量味蕾分布,味蕾结构及分布与其生活习性是相适应的(路纪琪和李仲辉,1993)。青鱼味蕾分布于上唇、下唇、口角、舌、上颚及咽等处的上皮细胞间,味蕾数量随摄食部位功能不同而有所差别。舌上的味蕾数量众多,其次是上颚和咽,口角处和上下唇最少。味蕾的部位、数量和摄食部位是密切相关的,即结构 [摘要]本文综述了中草药的诱食机理及其在水产动物上的应用,以便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关键词]中草药;水产动物;诱食剂[中图分类号]S816.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314(2010)23-0032-03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mechanisms and application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 aquatic animal as feeding attractant ,aiming to promote further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Key words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quatic animals ;feeding attractant 水产饲料中中草药类诱食剂的研究进展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王裕玉杨雨虹 刘大森 * 32

水产品安全与安全、高效、环保型水产饲料

水产品安全与安全、高效、环保型水产饲料 林文辉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在目前确保水产品安全的呼声下,人们必须改变以往不顾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引发水产养殖动物免疫力下降,抗病力降低,疾病爆发的掠夺性养殖模式,从以追求产量最大化的养殖模式转变为以追求养殖环境保护、生产安全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先养底与水,后养鱼、虾、蟹、贝等”的健康养殖模式上来。众所周知,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主要是宿主、病原体和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水质恶化是极其重要的致病因素。一般来说,养殖水质恶化是由水环境污染造成的,其根源在于饲料营养结构的不合理、投喂不科学、养殖模式的不合适。因此,只有从战略的高度上,通过建立水产健康养殖模式,研发安全、高效、环保型水产配合饲料,并实施科学投喂,以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确保养殖环境健康,维持水产养殖动物健康状况,减少养殖动物疾病发生,以减少甚至避免用药,这是水产品安全生产的根本出路,也是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高能量、高吸收率、低氮磷排放的安全、高效、环保型水产配合饲料的研发与应用将是水产饲料发展的方向与目标。 高效、安全、环保型水产饲料就是把饲料目标放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点上,充分考虑影响水产饲料配制效果的各种因素,不仅在微观上考虑水产动物的营养需要、安全卫生,以及水产品营养与安全质量对消费者的健康影响,而且从宏观上考虑整

体的饲料资源衰竭与环境预防等生态问题,合理饲料利用资源、提高配合饲料产品质量、保护养殖环境和降低养殖成本。 为此,研发高效、安全、环保型水产饲料要大力调整其配方。众所周知,蛋白质是水产养殖动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提高饲料蛋白沉积效率是饲料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饲料配方完善和技术含量的标志。这在优质蛋白质资源日益枯乏、环保呼声日益高涨、饲料配方急需完善、饲料加工工艺有待改进进而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大环境下,与高效、安全、环保型水产饲料和发酵饲料原料开发与应用的理念是一致的。 水产饲料配方的调整既要考虑养殖效果,更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成本控制。然而目前许多饲料企业由于受制于水产饲料配方以鱼粉为主要蛋白源的传统思想的约束,减少鱼粉在高档水产饲料中的用量,将使人们心理产生疑虑:减少鱼粉后的配方能满足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吗?其实长期以来以蛋白质为主导的配方设计思路,一直没有对脂肪与能量的作用摆正位置,因为蛋白质不仅是有机体的氨基酸来源,作为细胞和酶的结构成分,还能作为能源。研究表明,有机体的生长繁殖和维护基础代谢均需要能量,尤其是处于高养殖密度应急状态时需要更多的能量,如果不能得到满足其生长繁殖的能量就会受到不利影响。如果饲料能量不足,水平过低,相当一部分饲料蛋白以能量的形式消耗掉,造成优质水产饲料需要十分高的蛋白含量的假象。这样既是对蛋白资源的浪费、增加了氮的分泌,间接加剧了对养殖环境污染,更是对钱的浪费,提高了饲料成本,降低了养殖效益。因此,

用好饵料钓趣多!了解诱食剂、小药添加剂的浓度。

用好饵料钓趣多!了解诱食剂、小药添加剂的浓度。 钓谚云:“钓饵不对口,进窝也游走。饵食不对路,鱼儿游别处。”由此足见饵料对垂钓的重要性,因此了解饵料对于钓鱼人来讲可谓是至关重要。 文/山村渔夫图/王可 无论何时作钓,饵料对于钓鱼人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如今的饵料五花八门,如何在眼花缭乱的产品中选中合适的饵料呢?笔者认为充分了解当今产品的情况是必要的,在了解了产品之后便可以自行因鱼制饵了。 鱼类的诱食剂、适口性和香料 鱼类诱食剂是指能够把鱼引诱过来,且能停留、食饵的物质,也就是说既能够诱鱼、又能够促食。在大众眼中,目前已经被公认的诱食剂有酒、阿魏、大蒜素(花白鲢),各种氨基酸能改善饵料的适口性,即有促食作用,到底有无诱鱼作用还有待考证。 酒、阿魏在自然界中,植物腐烂发酵后都会产生酒味(酒精),动物尸骨腐烂后都会产生一种怪怪的尸臭味道,鱼儿一闻到酒味、尸臭味就知道有东西可食了趋而赴之,并且在鱼类的进化过程中、遗传了这种对食物的感知特性,

阿魏因富含硫化物而气味接近尸臭味,这就是酒、阿魏能够诱鱼的机理。 大蒜素早期人们不知道如何钓、也钓不上花白鲢,上世纪80年代末,人们了解了花白鲢的吸食(滤食、戳食)方式,发现了大蒜素对花白鲢有诱食作用,搞懂了花白鲢喜酸臭味,实践中更探索出阿魏对花白鲢也有相当强的诱食作用,现今钓花白鲢易如反掌! 适口性面粉与麦子、包谷面与包谷子都是同一种物质,但用其钓鱼的吃口、效果均不一样,为什么?饵料有适口性是也。饵料的适口性包括饵料颗粒的大小、软硬程度以及味型、口感等。各种人工合成的氨基酸是否能诱鱼、有多强的诱食作用?很难说清楚?但是氨基酸能够改变饵料 的适口性却是不争的事实,正如人们的饭菜加过盐巴、鸡精味精后口感就不一样了,鸡精味精乃氨基酸系列之一。 芳香类植物添加剂 钓友间传言中灵草、排草能诱鱼,因此各种芳香类植物如丁香、八角等常被用来泡制饵料,这些东西到底有没有诱鱼作用?其诱鱼机理是什么?笔者认为这可能仅仅是人闻起来 香而已!不过添加到饵料中即使无诱食作用、可能亦无害处。关于芳香类植物添加剂的用途还待于职业研究者继续探索。诱食剂、小药添加剂的浓度 本人喜欢养鱼,不但家里有鱼缸、办公室也有鱼缸,

氨基酸类鱼类诱食剂

氨基酸类鱼类诱食剂 氨基酸分D型、L型和DL型,作为鱼类诱食剂来讲,L型比D型的诱食效果高一倍。 1.L-丙氨酸(L-α-丙氨酸) L-丙氨酸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属于甜味型氨基酸,甜度约为蔗糖的70%。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和乙醚,由蚕丝蛋白质水解制成。制作鱼类诱食剂时建议添加量为0.04-lg/kg,除对虹鳟鱼之外,几乎对所有的海、淡水鱼类及水产动物都具有诱食性。 销售单位:化学试剂商店(5-20g/瓶)、食品添加剂商店。 2.L-精氨酸 白色结晶性粉末,水溶液为强碱性,由胶原蛋白质分离制得,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醚,微溶于乙醇。对鲤鱼、鲫鱼、鲂鱼和大麻哈鱼有诱食作用。鲶鱼有暂时性忌避反应。制作钓饵时建议添加量为:0.3-1.5g/kg。 销售单位:化学试剂商店、食品添加剂商店、饲料公司。 3.L-天冬氨酸(L-氨基琥珀酸) 无色透明至白色的结晶或结晶性粉末,酸味型的氨基酸,难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和酸、碱及食盐水中。不溶于乙醇和乙醚。对牙鲷有诱食效果,对其他鱼类诱食效果不明显。 销售单位:化学试剂商店。 4.甘氨酸(氨基乙酸) 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用明胶水解经分离制成,甜味型氨基酸。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和乙醚。对几乎所有的海、淡水鱼类和水产动物均具有强烈的诱食效果。建议添加量为 1-2g/kg。 销售单位:化学试剂商店、食品添加剂商店。 5.L-组氨酸 白色结晶性粉末,苦味氨基酸。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和乙醚。对虹鳟鱼有明显的诱食效果。销售单位:化学试剂商店。 6.L-异亮氨酸 白色结晶性粉末或结晶性薄片,苦味氨基酸。易溶于水、无机酸和碱溶液,不溶于冷乙醇和乙醚。在加工时遇热不受损失(如加工膨化钓饵时)。对泥鳅、牙鲷有明显的诱食性。 销售单位:化学试剂商店。 7.L-亮氨酸 白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苦味型氨基酸。易溶于水、无机酸和碱溶液。不溶于乙醚,微溶于乙醇。145-l48'C时升华。对鳕鱼有明显的诱食效果。 销售单位:化学试剂商店。 8.L-赖氨酸 赖氨酸非常活泼,受热时易分解破坏,故常使用的L-赖氨酸盐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受热后

水产饲料营养标准

Q/QJ AAAAA 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QJ.SH—06—2009 水产饲料营养标准 (淡水鱼) 2009-08-01 发布2009-08-18 实施 AAAAA 有限公司发布

Q/QJ.SH-06-2009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要求 (2) 5 企业产品标准 (7) 6 管理内容 (7) 表 1 斑点叉尾鮰饲料营养浓度 (4) 表 2 鲫鱼饲料营养标准. (4) 表 3 团头鲂饲料营养标准 (5) 表 4 罗非鱼饲料营养标准 (5) 表 5 草鱼饲料营养浓度. (6) 表 6 鲤鱼饲料营养标准. (6) I

Q/QJ.SH-0701-2007 前言 为便于本集团各公司开发水产动物饲料提供营养方案,设计水产动物饲料配方,参照国际、国内有关水产动物营养需要,结合本企业所在市场特点,修订而成本营养标准。作为各子公司制定淡水鱼饲料 企业产品标准、配方设计、质量管理的依据。 本标准按 GB/T1.1 - 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以及GB/T1.2 - 2002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的确定方法》进行编制。 本标准在 2006 版本上更新了饲料配方编号规则,增加了可消化蛋白、可消化赖氨酸、蛋氨酸指标。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 B、附录 C、附录 D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集团技术部提出。 本标准由集团技术部起草并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AAAAAA 本标准审批人: AA 本标准于 2008年 8月 1日首次发布。

水产饲料商业计划书

在养殖行业当中,所需要必备的肯定是饲料了,不管是什么物种的养殖,都是需要饲料进行养殖的,没有饲料就会缺乏后勤支援,让养殖搞不下去,而水产饲料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水产饲料在饲料界有着很大的优势。 水产饲料是专门为水生动物养殖提供的饵料。按饲喂品种,水产饲料可分为鱼饲料、虾料和蟹料;按饲料特点,可分为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预混合饲料。水产饲料生产的原料主要由鱼粉、谷物原料和油脂构成,鱼粉和谷物原料往往占到饲料成本的50%以上。 行业季节性特征明显,短期或受下游养殖业景气度下滑拖累:与畜禽养殖不同,水产养殖受季节性因素影响更为明显,由于鱼虾等绝大部分水生动物最佳生长动物在20-30摄氏度之间,因此每年5-10月是水产养殖最佳生长期,同时也是水产饲料销售旺季。此外,二、三季度水产饲料企业毛利率受益下游养殖需求回升与工厂开工率提升,环比改善趋势明显。 我国水产饲料发展趋势分析 由于水产饲料企业数目众多,布局分散,行业竞争激烈,一些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通过收购扩大规模和改善区 域布局,如通威集团公司分别在长三角、珠三角、两湖等地有计划的开始了下一轮加速发展、扩张的布局、布点工作:在江苏连云港、贵州黔西、重庆长寿等地新建配合饲料项目,对苏州、扬州、淮安、沙市、南昌、广东、山东、廊坊等公司进行的技术改造、扩产项目先后开工;同时公司提速推进连云港、重庆长寿、贵州黔西、河南等新建饲料项目的建设,以及天津、苏州、沙市、南昌等公司的

扩产技改,积极开展对广东珠三角、粤北、广西等待建饲料项目的考察、选址工作。 【水产饲料项目融资商业计划书目录】 第一章中国水产饲料制造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水产饲料制造行业及属性分析 一、行业定义 二、国民经济依赖性 三、经济类型属性 第二节经济发展环境 第三节政策发展环境 第四节社会发展环境

几种常见的鱼用诱食剂

几种常见的鱼用诱食剂 1.氨基酸及其混合物 氨基酸对鱼类的嗅觉和味觉都具有极强的刺激作用。l—氨基酸是水产动物有效的诱食剂,d—氨基酸诱食作用较弱。同一诱食剂对不同动物或同一动物不同生长阶段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甚至完全不同。氨基酸混合物比单 个氨基酸更有效。 2.含硫有机物?穴dmpt?雪 dmpt.bp二甲基—p—丙酸噻亭是一种有效的水产动物诱食剂。dmpt是最有效的诱食剂,可提高鱼类的咬饵频率。在鱼类的味觉和嗅觉器官内可能具有特殊的dmpt感受器。 3.核酸类物质 核苷酸中以肌苷酸最有效,但它的活性受肌苷、腺苷二磷酸和肌酸的影响。 4.甜菜碱 甜菜碱是甜菜加工副产品中提取的甘氨酸三甲基内脂。甜菜碱是动物味觉的刺激物之一。甜菜碱的诱食作用还表现在与一些氨基酸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不仅使鱼的味觉对甜菜碱有感受,还能增强鱼对氨基酸的味觉感受,从而增强氨基酸的诱食效果。 5.动植物及其提取物 用蚯蚓作为诱食物可提高对虾的摄食量、采食频率和增重。随着饲料中添加蚯蚓量的增加,黄鳝对摄食的喜好程度也逐渐增加。据推测蚯蚓浆液的诱食作用可能与赖氨酸、组氨酸和甘氨酸有关,因为蚯蚓中这几种氨基酸的含量很高。将一些动植物的某些成分采用化学方法提取后分别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提取物中的某些成分可改善饵料的适口性,目前已证实枝角类、摇蚊幼虫、蛤子、牡蛎、鱿鱼、竹荚鱼、玉筋鱼、桃江对虾、梭子蟹、丁香、田螺、蚕蛹、蚯蚓等动植物及其提取物有良好的诱食作用,可能是因为它们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和核苷酸。 大蒜含有独特的大蒜素,具有辛辣味,在鲫鱼饲料中添加0.5%~3%的大蒜素粉,其强烈的气味可促进鱼的摄食活动。用大蒜素饲喂鲤鱼(按每公斤体重100毫克),其成活率、增重率和饲料效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4%、18.4%和10.3%。 6.中草药 某些中草药不仅具有较强的诱食作用,还具有促进鱼类生长及增强抗病力的功效。研究人员根据我国民间常用“阿魏”做钓鱼诱饵的经验,用化学成分与其相似的草作诱饵捕抓黄鳝,效果十分明显。

饲料厂安全手册

饲料生产安全手册Feed Production Safety Manual 文件编号(Doc. No.): P&E-FPSM-01 版本号(Edition):A 发布日期 (Issued Date):2005-04-01 编制 (Prepare): 饲料生产职能线 (Production Business Line) 批准 (Approval): 郭文昌 (Boonchai C.)

安全手册目录 1.总则 4 1.1前言 4 1.2安全方针 5 1.3安全委员会7 1.4员工安全义务7 1.5不安全因素7 2.需要批准的危险作业8 3. 安全规则8 3.1 一般规定8 3.2 明火作业9 3.3 密闭处所作业9 3.4 高空作业10 3.5 货物升降机10 3.6 手推车11 3.7 MCC房挂牌与上锁12 3.8 电气安全12 3.9 机器操作13 3.10 锅炉作业13 3.11 码垛与装卸作业14

4. 安全常识15 4.1 应急计划15 4.2 粉尘爆炸防止15 4.3 防火与灭火16 4.4 锅炉爆炸防止17 4.5 人员触电救护17 4.6 人工紧急救护18

1.总则 1.1前言 安全是指使人员免受伤害、财产免遭损失或环境免受破坏的这 样一种状态。保持饲料生产安全,有利于国家、公司与员工,为集团经营宗旨所要求,同时安全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维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故饲料生产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遵循安全规则,坚持安全生产,是全体人员的责任与义务。 作为安全工作的总方向与总宗旨,集团的安全方针应该为所有层次的人员熟悉、理解并执行。基于对饲料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潜在危害环节的分析,在本安全手册中提出了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或要求,它们必须得到严格遵循。在本安全手册中描述的部分安全常识,也应该为我们每位员工有所了解,以备应急之用。颁布本手册的目的即在于此。 集团SHE计划的提出与实施是确保安全的重要策略与系统方法,SHE计划应该视作为与本安全手册具有同等效力。 在此,我要求集团所有饲料厂全体员工充分熟悉、掌握并应用好本安全手册,为创造一个安全、人员健康与对环境无害的工厂与生产环境做出最大的贡献。 饲料生产职能线 郭文昌 (Boonchai C.) 2005.4.1

饲料配方

猪饲料配方: 一育肥前期(25~35千克):玉米59%,小麦麸13%,花生饼或豆饼15%,草粉(玉米秸花生秧地瓜秧青干草)5%,国产鱼粉6%,骨粉1.5%,食盐(咸鱼可不加)0.5% 这个配方的饲料,每千克含消化能3108千卡,粗蛋白质17%,粗纤维4.35%,钙0.8%,磷0.7%,赖氨酸0.6%,蛋十胱氨酸0.66% 二育肥中期(35~60千克):玉米51.9%,小麦麸24%,花生饼或豆饼15%,草粉3%,国产鱼粉4.3%,骨粉1.3%,食盐0.5% 这种配方的饲料每千克含消化能3060千卡,粗蛋白质16%,粗纤维4.8%,钙0.6%,磷0.72%,赖氨酸0.6%,蛋十胱氨酸0.36% 三育肥后期(60~90千克):玉米65.2%,小麦麸18%,花生饼或豆饼10%,草粉3%,国产鱼粉2%,骨粉1.3%,食盐0.5% 这种配方饲料,每千克饲料含消化能3134千卡,粗蛋白质13.5%,粗纤维4.3%,钙0.58%,磷0.58%,赖氨酸0.48%,蛋十胱氨酸0.6% 四仔猪(1~10千克):玉米60%,小麦麸10.5%,花生饼或豆饼15%,国产鱼粉10%,酵母粉3%,骨粉1%,食盐0.5% 这种配方每千克含消化能3101千卡,粗蛋白质18%,粗纤维2.9%,钙0.1%,磷0.62%,赖氨酸0.79%,蛋十胱氨酸0.7% 每100千克混合料中外加硫酸铜5克,多维素10克 五空怀及妊娠母猪:玉米50%,小麦麸17%,花生饼或豆饼11%,干草粉14.5%,国产鱼粉6%,骨粉1.0%,食盐0.5% 这种配方饲料,每千克含消化能2764千卡,粗蛋白质16%,粗纤维6.7%,钙0.76%,磷0.63%,赖氨酸0.6%,蛋十胱氨酸0.63% 每日饲喂混合料2.2~2.3千克(限量) 六母猪哺乳期:玉米50%,小麦麸17%,花生饼或豆饼11%,干草粉14.5%,国产鱼粉6%,骨粉1%,食盐0.5% 这种饲料配方,每千克含消化能2934千卡,粗蛋白质16.8%,粗纤维6.7%,钙0.77%,磷0.63%,赖氨酸0.6%,蛋十胱氨酸0.57% 母猪日喂混合料2.5千克青饲料1千克七种猪:玉米43%,小麦麸30%,花生饼或豆饼8%,干草粉11%,国产鱼粉6%,骨粉1.5%,食盐0.5% 这种配方饲料,每千克含消化能2860千卡,粗蛋白质16%,粗纤维5.8%,钙0.89%,磷0.79%,赖氨酸0.63%,蛋十胱氨酸0.63% 此外,每吨混合料中另加多维素100克。 蛋雏鸡的饲料配方 1、玉米62%,麦麸3.2%,豆粕31%,磷酸氢钙1.3%,石粉1.2%,食盐0.3%,添加剂1%。 2、玉米61.7%,麦麸4.5%,豆粕24%,鱼粉2%,菜粕4%,磷酸氢钙1.3%,石粉1.2%,食盐0.3%,添加剂1%。 3、玉米62.7%,麦麸4%,豆粕25%,鱼粉1.5%,菜粕3%,磷酸氢钙1.3%,石粉1.2%,食盐0.3%,添加剂1%。 蛋鸡育成鸡的饲料配方

中国水产饲料市场全景调查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2011-2015年中国水产饲料市场全景调查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近年来,水产饲料行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已一跃成为我国饲料工业中发展最快、效益最好、潜力最大的产业,其直接原因是国内水产养殖业一直持续增长。众所周知,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养殖国,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据权威资料显示,由于消费需求和养殖结构的变化,我国饲料产品结构已发生较大变化。 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1-2015年中国水产饲料市场全景调查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共十五章。首先介绍了世界水产饲料制造行业运行态势、中国水产饲料制造行业市场运行环境等,接着分析了中国水产饲料产业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中国水产饲料制造行业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中国水产饲料制造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水产饲料制造行业前景展望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水产饲料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水产饲料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2011年世界水产饲料制造行业运行态势分析 第一节2011年世界水产饲料产业运行环境分析 一、世界水产养殖业现状分析

二、全球水产品消费与日俱增 三、全球饲料工业运行分析 第二节2011年世界水产饲料产业运行透析 一、世界水产饲料业亮点分析 二、世界水产饲料业市场供需分析 三、世界水产饲料研究新进展 四、世界水产饲料市场动态分析 第三节2011年世界水产饲料部分国家及地区市场分析 一、亚洲水产饲料 二、欧洲水产饲料 三、美国水产饲料 四、其它国家 第四节2011-2015年世界水产饲料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章2011年中国水产饲料制造行业市场运行环境分析 第一节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三、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分析 第二节2011年中国水产饲料制造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饲料中真蛋白的测定》国家标准通过专家预审 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三、《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 四、《水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第三节2011年中国水产饲料制造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一、挤压膨化加工技术 二、水产饲料微粉碎技术 三、水产颗粒配合饲料技术 第四节2011年中国水产饲料制造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简析诱食剂在渔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简析诱食剂在渔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由传统的自然放养转向高密度集约化饲养,水产饲料的需求量不断攀升,大量的集约化饲养几乎全靠人工饲料。然而,人工饲料与传统的天然饲料相比,其风味和适口性往往存在很大差异,而且不同的水产动物其喜好各不一样。在不同水产动物饲料中添加不同诱食成分即诱食剂,用来提高饲料产品的诱食作用是当前水产饲料生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人们将诱食剂定义为具有使鱼趋向饲料周围的化学物质;而具有促进开始摄食、持续和吞入等一系列摄饵行为的化学物质叫做促摄饵物质。对于鱼类来说具有引诱和促进两种性质的活性物质较多,所以可统称为诱食剂。 1.诱食剂作用的生理机制 水产动物摄食过程分3个阶段:①起始阶段,即发觉和意识到食物刺激和存在;②寻找阶段,即寻找食物位点,并趋向食物,有时猛咬和吞咽;③摄取阶段,即摄入食物并判断食物的适口性、可食性等。水产动物这种摄食行为除受食物的物理刺激如颗粒大小、形状、光泽、颜色和硬度等引起感应外,还会受到饲料中溶出物成分的化学刺激而引起感应,这些化学刺激物就是诱食剂。动物对诱食剂的感应是通过动物的视觉和化学感受器(嗅觉和味觉)来实现的,水产动物的视觉能感受颜色的刺激,可根据光的明暗程度和颜色来区别物体;水产动物的嗅觉能接受水体中低浓度化学物质的刺激,有感受气味的能力,能区别化学物质且极灵敏,其嗅囊内的褶皱能增加其与外界水环境的接触面积,以提高嗅觉的灵敏度,因此,鱼类利用嗅觉寻觅及辨别食物的能力很强;味觉能感受化学物质的刺激,通过味蕾而有感觉作用,鱼类味蕾遍布体内外,口、唇、头、尾、触须、鳃、鳍、舌、咽、食道,甚至体表上也有味蕾分布,味蕾依靠完善的结构辨别食物的甜、苦、咸或酸及蚯蚓、

水产饲料添加剂研究概况 综述

水产饲料添加剂研究概况 摘要:本文就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性添加剂两大类型饲料添加剂在水产中的应用及相关作用. 机制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饲料添加剂(feed additive)是指为了某种特殊需要而添加于饲料内的某种或某些微量物质。其主要作用是:补充配合饲料中营养成分的不足,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饲料口味,提高适口性,促进动物正常发育和加速生长,改进产品质,防治动物疾病,改善饲料的加工性能,减少饲料贮藏和加工运输过程中营养成分的损失。根据添加的目的和作用机制,把饲料添加剂分为两大类: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性添加剂。营养性添加剂是对饲料主体成分的补充,保证动物生长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以满足其生长的需要,如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非营养性添加剂是在饲料主体物质之外,添加一些它没有的物质,从而可帮助消化吸收,促进生长发育,保持饲料质量,改善饲料结构等,包括生长促进剂、促消化剂、益生菌制剂、诱食剂、粘合剂、抗氧化剂等。 营养性添加剂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1.1 氨基酸 鱼类对蛋白质的需求本质上是对氨基酸的需求,鱼类饲料中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比例大约是40:60。氨基酸添加剂能平衡日粮氨基酸结构,降低蛋白质用量,在促进矿物质的吸收利用的同时促进鱼类的摄食,即为诱食效应。研究发现,草食性鱼类对谷氨酸较为敏感,而肉食性鱼类对丙氨酸和脯氨酸较敏感,谷氨酸主要存在维管束植物中,蛤和鱿鱼中丙氨酸和脯氨酸含量较丰富。另外,L 型氨基酸对鱼类和甲壳类诱食性较强,复合型氨基酸比单一氨基酸诱食效果好。氨基酸添加剂还能够提高鱼类的免疫力,这种通过强化营养增强免疫力的方式在提倡健康生态养殖的今天意义更为深远。 1.2 维生素 维生素是水产动物正常代谢和生理机能所必需的一大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据报道,水产动物必需维生素包括11 种水溶性维生素和4 种脂溶性维生素。由于许多维生素的不稳定性,在生产维生素添加剂时,要进行酯化、包被等预处理以提高维生素的稳定性,提高鱼类对维生素的吸收利用率。维生素C 是在水产养殖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维生素添加剂。研究发现,维生素 C 可提高中国对虾的缺氧耐受力,增强机体免疫力。纵然维生素是动物体所必需的,但并非添加量越多越好,使用过程中还要注意维生素添加可能带来的毒性问题,主要是脂溶性维生素A 和维生素D 过多中毒,可引起动物食欲不振、精神颓废、发育异常等,甚至可导致死亡。 1.3 矿物元素 矿物质对水产动物生长发育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受到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重视。矿物元素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有关鱼类对矿物元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钙、磷、镁、铁、铜、硒、锌、锰、碘、钴等元素的需求量以及缺乏症对鱼类的影响上。钙、磷参与体组织的结构组成,是骨骼、牙齿和鳞片的主要组成成分,同时可维持机体酸碱平衡。国内外有关鱼类对钙、磷研究报道较多,一致认为它们是鱼类营养的重要元素,对鱼类健康生长和饲料利用率有着重要影响。研究发现,饲料添加适量磷可促进黄颡鱼、鲤鱼、齐口裂腹鱼、草鱼、团头鲂、异育银鲫、青鱼、斑点叉尾鮰等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镁主要以磷酸盐形式存在于骨骼中,其余的存在于软组织和体液,且以肌肉中的含量较多。镁是众多酶反应以及脂肪、蛋白质和糖类代谢的必需因子,是生物体内重要的阳离子。镁对水产动物的营养生理作用表现在适量的镁可以促进生长,影响体营养组成以及脂肪代谢上。锌、锰、铜、硒等是作为酶(参与辅酶或辅基的组成)的组成成分和激活剂参与体内物质代谢,铁、碘、钴作为特殊功能化合物组成参与体内的代谢调节等。矿物元素对水产动物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需求量和缺乏症上,随着动物医学、营养学的不断发展,矿物元素营养的研究也进一步加深了,由于各种元素协同和拮抗作用,只有添加适当的比例关系,才能促进鱼类的健康生长,这方面的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 2 非营养性添加剂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2.1 促生长剂 促生长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刺激内分泌系统、调节新陈代谢、提高饲料利用率来促进水产动物的生长。应用于生产的促生长剂主要包括喹乙醇、激素、中草药、抗生素等。喹乙醇是一种广谱抗菌的化学药物,

我国水产饲料的发展形势与对策(精)

我国水产饲料的发展形势与对策 水产养殖业现状 1、水产品总量稳步上升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品总产量(捕捞+养殖)占全球35%,其中水产品养殖产量立量约占球的70%2005年水产品量达5181万吨,而1978年全国水产品总量为无仅有的。其中海水产品2854万吨,占总产量的55%淡水产万吨,其中捕捞约1022万吨,人工养殖鱼产品约1888万吨。 2、养殖比例逐年上升。 人工养殖比例逐年提高,1978年人工养殖比例占26%,2005年人工养殖比例达61%。 3、鱼的养殖品种发展迅速,鱼虾比例增长较大。 在我国水产品中,鱼、虾产量比例最大,其中鱼的比例为59%、虾蟹为10%、其它占31%。 4、重点养殖区域发展迅速。 5、出口水产品逐年增加。 2005年出品水产品总量达257万吨,增长6.2%,其中罗非鱼达10.7万吨,同比增长23%。 全球对水产品的消费逐年增加,膳食结构发生改变。另一方面全球海洋捕捞资源衰退,供给逐步转向以养殖水产品为主,中国水产养殖业在全球消费中越来越重要。

6、国内消费增长势头迅猛。 水产品具有优势: a.鱼虾属优质蛋白,健康食品; b.有较高安全性,分类上远离人类; c.相较于畜禽动物,鱼、虾饲转转化率极高,如虾饵料系数1、鱼1.2-1.5等,原因:鱼虾为变温动物,生活于水中,基础代谢要求低。结论:节约粮食,适合发展趋势。 其它影响因素: 禽流感、猪链球菌、疯牛病改变人们饮食习惯,促进水产品消费。 水产养殖业发展趋势 1、水产品消费将持续稳步提升中。 水产品在国内膳食结构中比例将稳步上升;大陆水产品将在全球水产品消费中占据越来越重要位置,因此中国水产养殖业将在较长时间内稳步发展。 2、养殖模式发生改变。 在水产品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适合养殖水资源却呈下降趋势: a.中国水资源缺乏,出于环保及农业、工业、生活用水压力,江河、湖泊、水库区开始禁渔。 b.国家严格控制农田改造为鱼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