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英语母语的英语教师优势研究

非英语母语的英语教师优势研究

非英语母语的英语教师优势研究
非英语母语的英语教师优势研究

大学英语教师话语分析

收稿日期:2004-01-29  作者简介:范 栩(1972-),女(汉族),江苏宜兴人,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 大学英语教师话语分析 范 栩 (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广州510642) 摘 要:教师话语是大学英语课堂的重要交际媒介,它既是目的语的来源,也是管理课堂的手段,教师话语成功运用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师话语类型、特征和功能的描写,结合可理解输入和互动输入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师话语和课堂互动进行评述,得出结论:教师应转变传统角色,应更关注教师话语的质量而不是数量,课堂上应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培养学习者意义协商的能力为主,以便学习者从外部环境获取更多的优化语言输入。 关键词:教师话语;可理解输入;互动假设 中图分类号:H319;G 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202(2004)02-0151-06 一、引言 20世纪50年代以来,外语课堂一直是语言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因为课堂过程直接影响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效果,研究课堂过程有助于了解促进学生掌握语言的条件,认识具有积极作用的课堂行为,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从描写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出发,探讨这种重要的课堂交际媒介在作为可理解输入和引导学生进行交互活动方面的特点、功能和局限性。 二、第二语言课堂 对于受到语言水平和环境的限制,无法从外界获得可理解输入的成年二语习得者,课堂是获取可理解输入的最佳场合[1]。对于多数中国学生而言,课堂是他们的主要语言学习场所,课堂教学效果对他们学习效果有较大的影响。研究课堂教学,展示二语习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教师识别促进和阻碍语言学习的课堂现象。 课堂是由教师、教材和学生组成的,教师通过语言(话语,文字)、非语言(图示,实物)和副语言(paralanguage )(语气转换,表情,手势等)就教学内容设问、提供事实材料和个人观点,就维护课堂秩序做出指示。 教师话语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 ),也是目的语(target language )的信息源。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如何组织课堂活动,教学内容是什么,教师话语的运用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我们有理由认为,如果教师话语运用得当,二语教学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三、教师话语 教师话语(teacher talk )是指课堂上教师对以非本族语为目的语的学生的讲课用语[2]。也称为教师式语言,教学用语,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采用的一种语言。为达到与学生交际的目的,教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第3卷)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 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No.22004(Vol.3)

非母语人士学习英语的诀窍

BBC Learning English – Ask About Britain 英国问答 About this script Please note that this is not a word for word transcript of the programme as broadcast. In the recording and editing process, changes may have been made which may not be reflected here. 关于台词的备注: 请注意这不是广播节目的逐字稿件。本文稿可能没有体现录制、编辑过程中对节目做出的改变。Foreigners' English 英国人如何看待外国人的英语? Insert Hello BBC Learning English listeners! I am Alba and I'm from Spain. Hello BBC Learning English listeners! I'm Remi. I'm from France. Hello! I'm Salimata. I'm from Senegal. Hello! 大家好。I'm Tomasz - and I'm Bartosz. We're twins and we're from Poland. Wang Fei:And I am Wang Fei and I'm from China. Natalie:And I'm Natalie. I'm from Northern Ireland. Wang Fei: 欢迎收听BBC Learning English 的英国问答节目。 Natalie:I'm glad to hear lots of people saying hello to our listeners at the start of the programme. Wang Fei: Yes. They'r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and today's question is about foreigners' spoken English. Natalie:Yes today's question is from Audrey in Chongqing. She wants to know what British people think when foreigners' spoken English is not as good as theirs. Wang Fei:来自重庆的 Audrey 想知道英国人是如何看待外国人的英语口语?So Natalie, you are British. So what do you think? Natalie:I think it depends on each person you meet. Some people are very good at speaking English and some other people can be harder to understand. Wang Fei:Natalie 说这要因人而异。那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别的英国人是怎么说的?下面的录音来自 Matt 和 Liz, 他们都是伦敦的年轻英国职员。

母语在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

母语在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 我们绝大部分学生在学英语之前已较熟练地掌握母语,他们习惯用母语思维、交际,用母语接受新事物、理解新问题,母语在他们头脑中根深蒂固。他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总要自觉与不自觉地把英语与母语联系起来,这就存在着母语与英语学习相互“迁移”的问题。“正迁移”产生积极影响,“负迁移”产生消极影响。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正迁移”和最大限度地减少“负迁移”,是优化我国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也给我们广大英语教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在实践教学中,我认为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是:适量恰当利用,准确从严控制。 一、适量恰当利用母语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构建以活动课为主、以任务型教学为途径的教学模式,强调让学生通过体验和实践进行学习,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英语教学的信息交流过程中应适度发挥母语的积极作用,把母语用得恰到好处。 1、利用母语,帮助理解和记忆 直接使用母语可以利用学生的理解力保证学生确切理解英语词汇和句子的涵义,特别是在英语学习初期,直接使用母语可以使学生摆脱推测、猜想的困惑,避免对英语词句造成理解不确切的情况,阻碍英语学习,还会使学生养成一知半解的坏习惯。在本文初提到的教学案例,教师不是把多媒体、游戏都用上了吗?为什么学生对三个方位词的理解仍然那么模糊呢?确切理解在外语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这样,所学的知识才会牢固,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才会大大发挥。 其次,有时直接使用母语方便,不需要什么教具设备,在初学阶段节省了教师讲解新材料的时间。例如,教师在教“news.”,“but”,“world.”这些词时,若完全用英文释义,既费时,又很难解释清楚。事实上,学生在学习外语时,头脑中已具备了一定的母语背景知识和认知理解能力。在讲解这些抽象词词义时,教师只要使用母语告知它们分别相当于汉语中的“消息,新闻”、“但是”、“世界”,而不必去阐述这些词的意义。这样学生不仅能清楚理解词的意义,而且印象深刻。对教师来说,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借助母语加深对这些词汇的理解,而且还可以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来进行其它的教学活动。 另外,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对目的语的规则了解不多,但由于已熟练地掌握了自己的母语,他们便希望能利用已具备的母语知识来解释外语中的一些语言现象,这样,事半功倍,学生学起来也更有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总结出一些规律,然后将其应用于外语教学中。如在教“是”动词am,is,are

本族语与非本族语英语教师口语教学比较研究

第3卷第6期2011年6月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 Vol.3No.6June.2011 本族语与非本族语英语教师口语 教学比较研究 王春香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075) 摘要:对本族语教师和非本族语教师进行对比研究,尤其是对中教和外教的对比研究,可以寻找出中教与外教的教 学特色的不同之处, 为中教进行取长补短提高自身水平提供了参考。关键词:本族语教师;非本族语教师;教学特色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1)06-0078-03 口语课是中国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但是,很长时间以来都有一种习惯认识:口语课应该由本族语教师(外教)而不是由非本族语教师(中教)来传授。外教与中教相比的确有很多的优势,但外教对中国学生的了解程度远不如中教,因而在教学策略的使用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方面也不如中教。因此,本文尝试着通过对中国教师和外国教师的口语课堂教学以及学生对中国教师的评价和期望进行调查研究,并将中外教的课堂进行对比,找出中教与外教在教学特点上的优缺点,进而探索中国教师能否在口语课堂上找到一席之地。 一国内外学者对本族语教师和非本族语教 师的研究 1.本族语教师与非本族语教师的教学行为(teaching behavior )对比 Medgyes (1994)对来自11个国家的325名教师进行调查,发现本族语教师和非本族语教师在教学行为上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 (1)对英语的使用方面 本族语教师可以很自信地使用英语进行授课, 而非本族语教师在使用英语授课时表现的不够自信。本族语教师讲的英语是真正常用的生活英语,而非本族语教师讲的通常是古板的书面英语。 (2)教学态度方面 本族语教师授课时采用较为灵活的授课方式,具有创新性。非本族语教师则采用相对固定的教学方式。本族语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偏高,对学生的水平了解不足。非本族语教师比较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对学生的期望比较实际。 (3)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方面 本族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方面注重学生的语言流利性和语言的运用,非本族语教师则专注于语法和语言形式的准确性。 (4)对文化背景的了解方面 本族语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当中会补充很多国外文化背景知识,非本族语教师则较少提及外国的文化背景知识。 2.本族语教师的优势 在英语教学方面,本族语教师通常被认为是优于非本族语教师的。Philipson 认为:本族语教师讲得流利,理解文 化内涵、 理解习惯语的表达,仅仅谈及语言的流利性,本族语教师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1] 。Medgyes (1992)指出,在 语言流利性方面, 即使是水平最高的非本族语教师,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达到本族语教师的水平。非本族语教师可以很接近本族语教师的水平,但总是有一堵墙横在中间难以逾越。Chomskyan 认为讲本族语者是语言方面的权威,也是理想的语言传递者,语法的评判者。中国学者邹杰(1999)通过调查总结了本族语教师在讲授口语课时的成功之处: (1)外教本身就是外国人,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和不同的,所以在各个方面都能吸引学生。 (2)他们是学生学习语言和外国文化的最好的楷模。 (3)他们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然的语言环境以及与外国人对话的机会。如果学生可以与外教流利交谈,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成就感。 (4)他们可以谈论他们所在的国家,他们的生活经历等。他们所谈论的每一件事都让学生感兴趣。 (5)他们擅长教学,既是学者又是一个艺术家。 (6)他们敢于摒弃教科书中一些无用的无效的内容, 8 7收稿日期:2011-04-22 作者简介:王春香(1971-),女,山东青岛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商务英语和公共英语教学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渗透

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渗透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经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仍然未解决。分析了由这一现象引发的英语学习问题,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渗透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若干切实有效的解决途径。由此推论出既具备西方文化知识,同时又精通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师才是理想的知识传授者。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跨文化交际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底座。因此,外语教学一定离不开文化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使文化教学得到了广泛重视,例如,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精读课程中注重文化知识的导入,补充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我们依然看到,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仅仅重视目的语的教学,即一味强调西方文化知识的传授,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中国文化及其表达方式的传授。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几乎所有的课文话题都围绕着西方的经济、政治、习俗、制度等,对母语相关容的提及却寥寥无几。因而出现了“中国的文化生态教学严重倾斜,学习者在学习英语及日常生活中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过分移情”。[1]有人称,一种新的“哑巴英语”诞生了。双向、主动的跨文化交际模式转为单向、被动。许多学生长期浸透于西方文化,单向地了解和获取西方文化知识,使得其

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失衡。这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轻视主体文化教育的单向输出,最终导致了英语学习中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一、目前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人数居多,但并非每个人都是成功者,相反,语言学习中凸显出的问题比比皆是,例如: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学习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患上了“文化失语症”,导致跨文化交际能力减弱。 第一,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不强是目前英语学习中存在的显著问题之一。众所周知,学习动机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与学习者的学习态度紧密相关,因此它是学习成败的决定因素之一。调查显示,一些大学生仅仅因为英语是一门必修课,或是仅仅为了通过英语等级考试而学习英语。他们的学习兴趣尚未被激发,只是单纯的为了上课而上课,因此就会出现逃课、不愿参与课堂交流等问题。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第二,大学英语教学仅仅关注于西方文化知识的教授,学生对本土文化了解欠缺,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低下,患上“中国文化失语症”。“中国文化失语症”是由大学从丛教授在光明日报一篇题为《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的文章中首次提出:“许多中国青年学者虽然具有相当程度的英语水平,但是在与西方人交往的过程中,始终显示不出来自古文化大国的学者所应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有些博士生有较高的基础英语水平,也有较高的中国文化修养,但是一旦进入英语交流语境,便会立即呈现出‘中国

英语教师读书笔记5篇

英语教师读书笔记5篇 《现代小学英语教师素养》这是一本集小学英语教师综合教学技能指导的教材,课堂用语篇针对英语教师语言基本功要求,编写了英语课堂常用语,如:课前准,备,课中提问,教师指令、演示、评价语言等,指导教师准确并流利地运用英语 组织教学。在附录部分还为教师提供了几百条与教学有关的校园用语,以便教师 查阅。不失为教师的好帮手。 教学技能篇重点讲述英语课堂教学的设计方法,同时以案例为载体,帮助教 师分析和反思教学中的问题。 文化素养篇以教师文化素养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为目的,在篇中为学习 者提供了大量语言学习的文化背景知识及中西方价值观、文化习俗的差异比较, 从而加深教师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了解,在语言教学中更加重视文化教学。 资源运用篇以演示操作的方式介绍英语教学中常用多媒体课件(ppt and flash)制作的资源及方法。 通过阅读,我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仅具备专业方面的知识是 远远不够的。小学英语教育的重点是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学习英语的机会,打下较 好的英语基础,这包括了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教师要有正 确的教育思想;要掌握儿童教育心理方面的知识;要研究和掌握英语教学的一般 规律和基本教学原则,熟悉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方法,能以教学原则和方法来提 高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英语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有了兴趣就有了一

个自主学习英语的动机,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一旦被激发,就会用积极主动的 态度对英语进行学习和探索,兴趣也就越浓.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会更有意志力。 教师不仅要有综合的教学技能,还要有语言的示范能力。 教学技能是评价教师的核心技能,它是指教师如何教的技能,具体地说就是 指教师对教学设计,课堂活动实践,课堂教学组织和在课内外充分展示英语在交 流中的工具性的能力。目前小学英语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密切联系,主要是以趣味性最强的“情景会话”为主。为了使学生能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 行实践,克服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干忧,教师就必须具备,能唱、会画、会制作、 善表演、能组织课外活动,能操作,使用现代教学设备等技能。 教学生唱他们喜欢的英语歌曲,会画形象的简笔画,会制作美丽多样的幻灯片,会以丰富的表情,协调的动作表达意义或有感情,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能熟练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才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有了兴趣才会积极,只有积极了才会动口,才能摆脱“哑巴英语”的外号。、 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既是英语教学的目的,又是英语教学手段。 要对学生进行这几方面的基本训练,教师要有过硬的基本功: (1)教师的语音语调要标准,纯正,流利; (2)有一定的口语能力,能用简练、准确的语言组织课堂教学; (3)书设计合理,字迹工整规范。 一个小学英语教师应在教学工作中充满生机和活力,富有创新意识和超前意识,对待教学实践中所遇到问题应经常反思,并保持探索的习惯。创新在本质上 是一种超越,要越过传统和现实以及自我的障碍。教师如果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 能力,能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

英本主义对英语培训机构中学生和母语非英文的英语教师的影响

Overseas English Testing: Pedagogy and Research 国外英语考试教学与研究, 2020, 2(1), 27-35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20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7d2308777.html,/journal/oetpr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7d2308777.html,/10.12677/oetpr.2020.21004 The Influence of Native-Speakerism on Chinese Students and Non-Native English-Speaking Teachers in English Tutoring & Prep Institutions Shizheng Liu Research Institute of Overseas Examination, New Oriental Education & Technology Group, Beijing Received: Feb. 19th, 2020; accepted: Feb. 26th, 2020; published: Mar. 20th, 2020 Abstract The issue of native speakerism has been a serious phenomenon throughout the world and has caused severe influences in the field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cov-ered its influence on the students’ perceptions and non-native English-speaking teachers. The lit-erature suggests that native-speakerism might cause students’ native speaker bias and undermine the self-esteem and career development of non-native speaker teachers, whereas whether these theories could still fit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English education environment is still unclear. Therefore,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native-speakerism on the students and non-native teachers in two famous English Tutoring & Prep Institutions in China. This research employed a mixture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 paradigm. The results manifest that due to native speakerism, Chinese students still show a sign of native-speaker bias, whereas the non-native English teachers in China do not suffer too many negative influences as expected. Keywords Native Speakerism, Native Speaker, Non-Native Speaker, English Tutoring & Prep Institutions in China, Chinese Students’ Perception 英本主义对英语培训机构中学生和母语非英文的英语教师的影响 刘仕峥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留学考试研究院,北京

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论文

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论文- 大学英语学习中源于母语的负迁移的发音问题摘要:英语的语音语调被认为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是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最弱方面。根据资料和分析,这篇论文是要陈述大学生因为母语的负迁移而导致的,指出一些英语语音语调的问题,以及提高和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发音问题语音语调负迁移 一、引言 母语的迁移与干扰现象存在语言系统各个层面,但对于初接触外语的学习者来说,语音层面上的影响尤为明显。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在汉语内部又存在众多方言,在语音语调系统和发音规律上都存在差异,语音学习的负迁移必然存在(史清泉2002)。众所周知,掌握发音是学习一门外语的第一步以及基础,发音对听力的提高、口语的加强、词汇的记忆、和语法的掌握有很大的帮助。然而,正如很多语言学家和老师注意到的,大学生的英语发音并没有得到重视(罗立胜&张莱湘,2002.p。23)。It is believed that native language influenc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acquisition of target language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Odlin,2001,p.127). 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是能够正确运用该语言和学习了解不同的文化。由于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母语负迁移的出现是难以避免的,它对目的语的干扰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如果这种干扰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那么学到的语言不仅不地道,甚至有可能在交际的过程中出现障碍,引起误会甚至造成更严重的错误。因此,毫无疑问的是中国的语言和音韵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强大的影响。汉语和英语的发音有些听起来似乎是一样的,但是事实上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其中包括听觉的特征和音节的特征以及一种语言有而另外一种语言所没有的发音。汉语和英语的差别导致了学习的困难和言语行为的错误。这就是

浅谈非母语环境中如何进行英语语境的创设

浅谈非母语环境中如何进行英语语境的创设 发表时间:2013-02-26T15:42:06.343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2年12月供稿作者:程玉洁 [导读] 随着现代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 栾川县第二实验小学程玉洁 摘要:随着现代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小学阶段属于教育的启蒙阶段,在此阶段应做好英语教学的铺垫。英语的学习离不开语言环境,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人才能更轻松,自如地进行交际,表情达意。但由于母语的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缺少像学习母语时的语言环境,要想培养和形成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就必须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营造学习的语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对于在非母语环境中学习一门语言,语言环境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因素。但小学英语语境的设置并不是盲目随意的,而应是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是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是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那么如何设计实际有效的语境呢?下面我以外研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为例,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生、英语、语言环境、非母语 利用环境教学是教学方法运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提供合理、有效地语言环境对于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有很大帮助。在非母语环境下学习一门语言,语言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从客观上引导学生进行英语的对话和交流,更能从主观上提升学生对于英语交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一、语境设计要有真实性。 教师设计的语境一定要符合语言真实的交际,否则就会失去它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让生活走进课堂,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话题,或学生熟知的话题,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结合真实的生活能够而且愿意去说。比如:教学Family时,让学生带一张表明家庭成员(父亲,母亲等)的照片,通过叙述照片的方式来教学father,mother,son,daughter等单词,这样学生觉得亲切自然,理解起来就轻松多了。 二、语境的设计要有互动性。 生龙活虎的学生渴望的是生动活泼的课堂,因此教师设计的语境一定要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员互动的。语境要唤起学生的充分参与,即使是基础不好,不敢说,害怕说错,羞于启齿的学生。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英语交流沟通的平台,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互动的欲望,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到学习英语的快乐。比如在教学数字单词时,我设计了幸运大转盘游戏:做一个活动的转盘,上面有十种英文数字。教师问:What is it?Can you guess?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猜eight,有的猜five,有的猜one,有的猜three等;最后教师转动转盘,猜对的学生可以得到小贴纸,这种情境设计目的性很强,学生参与面广。再如我在教学How many…do you have?时,首先我利用How many books/pencils/markers/desks…?与学生进行交流;接着让学生戴头饰或用自制手偶两人一组表演对话,小组内学生说得津津有味,连平时基础差的学生在partner的带动下也能表达自己的看法。 三、语境设计要有趣味性。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教师设计的语境要新颖,富有趣味性。在富有情趣的氛围中学习,学生就愿学,乐学,且注意力集中,容易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简笔画、儿歌、歌曲、游戏、绕口令、比赛等。我对儿歌和游戏情有独钟。例如教学numbers from one to five时,可以用儿歌:“你拍一,我拍一,英文one就是一,one,one,one.”并配上伸手指的动作,学生易于记忆;在教学How are you?的对话后,配以歌曲How are you?,鼓励学生伴以夸张的握手、点头、挥手的动作,可以巩固对话的运用。 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增添一些趣味性的游戏,创设丰富的游戏情境,使学生觉得好玩,从而更有效地参与教学。例如在教学 head,nose,eyes,mouth时,我在黑板上画一个big face,再夸张地画上head,nose,eyes,mouth,然后与孩子们一起玩贴 head,nose,eyes,mouth游戏,一节课下来学生基本上都会正确拼背单词了。 四、语境设计要有创新性。 俗话说:“把戏不可久玩”,再好的把戏玩过几次就没有新鲜感了,语境的设计也是如此。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适当地对教材进行删除或添补,充分挖掘教材中可利用因素,创造性地精心设计语境,以别具一格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如教学colours 时,不仅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颜色(不论是色彩丰富的教具,还是五彩斑斓的动画。),还可以与美术课进行整合,教学生调颜料。如:red+white=_______ blue+yellow= _______ yellow+red=_______ green+blue=_______等,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单词,而且也学会了绘画知识。通过实验,学生兴趣高涨,何乐而不为呢? 五、教学设计要有指导性。 灵活多样的语境是教学的“调味剂”,使教学有滋有味。当然,我们所设计的语境更应是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的。课堂教学中的语境设置是为学生的真实的语言交际做铺垫,要对学生的交流有所启发,有所指导。如在教学“How are you?”这一句型时,可将中国与英语国家初次见面谈话的禁忌告诉学生:不问年龄体重,不问对方收入,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等,为学生正常交际铺设道路,不至于在现实交际中出现尴尬局面。 只有设计有效的英语语境,才能使英语课堂更具有活力和生命力,才能激励学生不断处于学习状态,使他们乐学、善学、会学,爱上English。

跨文化交际教学本族语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研究

跨文化交际教学本族语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研究[摘要]文章指出跨文化交际教学首先应培养的能力是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 能力;从中国文化知识被忽视以及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失语两个方面,探讨了为什么要首先培养这种能力;分别从引入中国文化词汇、倡导英汉对比教学、重视中国文化知识能力、正确对待文化规约问题等四个方面,讨论了如何进行这种能力的培养。跨文化交际英语课堂教学目标,不是异族文化,而首先是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中国文化英语表达 自20世纪80年代外语界讨论与实践“文化导入”以来,跨文化教学越来越被关注。2000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在教学原则中提出了“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2004年1月,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也在教学性质和目标以及教学要求中提出了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内容;孙玉在《外语教学理论的新探索——评介》一文中说,根据胡文仲和贾玉新两位教授的统计,20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跨文化交际方面的专著和教材已有几十部,发表的论文更多达2000余篇。根据笔者研读与对此类教材的使用,其中大量以介绍西方文化和培养跨文化意识为主。跨文化意识甚至比外语语言教学更受关注。一提到“跨文化能力”,就被理解为“介绍外来文化”“消除偏见”“具有包容能力”“避免自我为中心的种族主义”,等等。 其实,我国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教学,依然是外语教学的课堂,是训练语言交际能力的地方,不是使用这种语言来进行外事活动或处理外事能力的场所。无论“对文化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的差异性”受到的重视程度有多高,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还是第一位的,这是其一;其二,刘齐生在《“跨文化能力”之概念及其引出的问题》一文中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一种交际能力”,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即培养能在两种语言间架起桥梁的人,尤其是两种文化间的桥梁作用。根据潘亚玲《我国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实证研究》一文,一些跨国公司的专家认为,他们特别需要“懂得中国文化、懂得中国现实的中国人”。外语专业毕业生,不但是两种不同语言的沟通者,同时也是本文化和异文化的沟通者。因此,本族语文化的英语表达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应该比异族文化更受关注。 一、本族语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本族语文化知识被忽视。在中国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知识几乎被忽略,教学一门心思传播英美文化、甚至培养“用英语思维”。教学中出现英美文化错误被认为是严重的错误,而中国文化错误不算错误。笔者听跨文化交际教师讲“轴心时代(200 B.C.-800 B.C.)”说:“轴心时代一般指一个国家最强盛的时期,在我国这个时期相当于唐朝。”而课本上列出的我国轴心时代的人物是:孔子、老

正确处理母语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正确处理母语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母语在英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一直是个颇具争议的话题。一方面,有些学者认为学生在学习英语之前,已经较好地掌握了自己的母语,英语的学习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因此学生可以借助已有的母语水平,达到更轻松、更高效的学习英语的目的;另一方面,有些学者则认为母语和英语是两门截然不同的语言,无论是从两种语言学习的年龄起点、学习和使用语言的环境、学习者的认知水平、还是动机状态等诸多方面,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学生若想学好英语,就需要完全摈弃已有的母语知识。对于以上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孰是孰非,我们不能武断地妄下定论,而应该看到母语的应用对于英语教学的影响是双重的。 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积极作用 正如著名语言学家桂诗春所提出的:“外语习得和外语学习不是零起步,而是以母语为起点。”对于任何一个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人来说,母语对英语习得的作用都是显而易见的。 1.母语有助于对英语的理解 任何一门语言的习得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英语也不例外。大多数学生在学英语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母语知识,他们在初学英语时需要以母语为媒介,以实现对该词汇的理解和记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会发现,往往初学者在进行自我表达时,会先用母语来思考所要表达的内容,通过心译转化成英语表达出来。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英语和思维之间并不具有直接的联系,只有借助母语这个桥梁,不断进行反复性训练,当英语知识和技能累积到了一定的水平以后,才能脱离母语,实现英语和思维的直接联系。 2.母语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如今的课堂教学一般要求教师采取全英语的教学模式,以便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英语思维。然而,在一些特定的英语知识传授

英语教师寄语大全

all for one, one for all.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法] dumas pére大仲马 other men live to eat, while i eat to live. 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 socrates 苏格拉底 易得者亦易失。—— hazlitt赫斯特 love rules his kingdom without a sword. 爱,统治了他的王国,不用一枝利剑。—— herbert 赫伯特 we soon believe what we desire. 我们欲望中的东西,我们很快就信以为真。—— chaucer乔叟 the darkest hour is that before the dawn. 黎明前的时分是最黑暗的。—— fuller 富勒 the longest day has an end. 最难过的日子也有尽头。—— howell 贺韦尔 生活而无目标,犹如航海之无指南针。—— j. ruskin 鲁斯金 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 手中的一只鸟胜于林中的两只鸟。—— heywood 希伍德 one swallow does not make a summer. 一燕不成夏。—— taverner 泰维纳 a man may lead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he cannot make it drink. 一个人可以把马带到河边,但他不能令它饮水。—— heywood 希伍德 one cannot eat one’s cake and have it. 一个人不能把他的糕饼吃掉之后还留在手上。—— davies 戴维斯 time is money. 时间就是金钱。—— benjamin franklin富兰克林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时间不等人。—— scott 斯科特 there is no rose without a thorn. 没有玫瑰花是不长刺的。—— ray 雷 lookers-on see most of the game. 旁观者清。—— smedley 斯密莱 beggars cannot be choosers. 行乞者不得有选择。—— heywood 希伍德 first catch your hare. 首先必须捕获兔子,然后才能宰之。—— thackeray 萨克雷 胜利是不会向我走来的,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 m. moore 穆尔 a great man is always willing to be little. 伟大的人物总是愿意当小人物的。—— r. w. emerson 爱默生 cowards die many times before their deaths. 懦夫在未死之前,已身历多次死亡的恐怖了。—— julius caesar 凯撒 anything one man can imagine, other men can make real. 但凡人能想象到的事物,必定有人能将它实现。—— jules verne 凡尔纳 early to bed and early to rise, makes a man healthy, wealthy, and wise. 早睡早起使人健康、富裕又聪明。—— benjamin franklin 富兰克林 life is just a series of trying to make up your mind.

非母语英语教学技巧-观察与研究

第16章 观察 Kathleen M.Bailey 介绍 观察用在这里是指通过系统数据收集及分析过程对教学与/或学习进行有意的考查,这可能发生在无指导的环境(见第12章)或非正式的指导场合中。这篇文章着重语言课堂活动环境的观察。(可参考Nunan 1992: 91-114页) 在语言教学和应用语言学中,课堂观察在历史上有四个主要功能。第一,教师教育者会对职前教师进行实习观察,针对教学技能发展提出建议,并以此作为职前培训项目的常规部分(Day 1990)。第二,新手教师或同事会对在职教师进行观察,这助于观察者的专业发展。第三,监督人,课程调解员,系主任和校长也会对在职教师进行观察,以判断教师是否符合学校在教学方法,课程安排,班级控制等方面的期望。第四,观察被广泛地应用于课堂研究中进行数据收集。 在上述列出的四种环境中,教师和学习者经常受到外界的观察。然而,教师自己也参与课堂观察,原因各不相同。这包括助于职业发展的同事观摩(Rorschach与Whitney 1986),同事互助指导(Joyce与Showers 1982,1987; Showers 1985; Showers与Joyce 1996)和行为研究( Kemmis与McTaggart 1988; Mingucci 1999)。 背景 第二外语学习教室里的观察严重受到普通教育环境中一语教室的传统观察影响。无组织的观察(目的是监控或教师教育)可能带有主观性或偏见性,这导致了主管编码系统的产生,这被称为观察记录表,它用来记录教室中可观察的行为,要么已经发生(实时编码),要么采用电子记录数据。 早期比较有影响力的观察系统是Flander(1970)的互动分析设备。

浅析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浅析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南燕 一、引言 英语教学中,无论是单词、语法,还是句子、短语的学习,都绕不开母语的影响。但英语的学习和母语的习得之间却存在着许多的差异,其中根本的一点是英语的学习往往是在学生已经牢固地掌握了母语之后进行的,母语在客观上总是要对英语的学习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英语教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面临着如何看待母语对目的语的作用以及怎样处理母语与英语的之间关系问题。 二、关于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之争 (一)母语应该“回避” 对以上问题长期以来基本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英语的教学必须借助母语来实施,依靠母语的组织教学是外语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二是外语教学要尽量避免使用母语,尽可能地以发展英语思维能力来提高学生对外语的地道掌握。这种长期存在的分歧,主要来自基于不同教学理论而产生的各种教学法。 目前,英语教学中使用较多的是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交际法提出,“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是指一个学习语言的人不但应该有识别句子是否合乎语法规则的能力和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能力;他还必须懂得在面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怎样恰当地使用语言。”(P41)它的重要特征就是“通过外语学外语”,主张教会学生语言的不同功能、使用语言的方法等等。这也就承袭了直接法轻视母语的观点。 (二)母语,不可或缺的主张 第一,实践显示,母语是学生掌握外语的中介。学生大都是在已经相当熟悉地掌握了母语的基础之上学习外语,在他们初学外语时总是要通过母语来理解外语的,即总要以母语为中介,才能使外语与思维联系起来。例如初学者用英语说话,常先用母语把意思思考清楚,然后通过心译转化为英语并表达出来。由此,外语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是间接的。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学生的外语与思维才能逐步发生直接的联系。第二,有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只有外语的词和词组与概念之间较早建立直接的联系最后才可能达到完全用外语思维的水平。外语的教学要借助母语进行的倡导者因此而立论,并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使用母语进行英语教学的原则。 基于这种理论的现行的英语教学法也有三个,首先是翻译教学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翻译法名目较多,但我们可给它下一个简单的定义,那就是:用母语来教英语的一种方法,它的特征就是以母语为教学中介,其次,翻译法使用方便,不需要什么教具设备,在初学阶段节省了教师讲解新材料的时间。例如教师在教“creation”,“history”,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渗透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渗透(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论文摘要:大学英语教学经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仍然未解决。分析了由这一现象引发的英语学习问题,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渗透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若干切实有效的解决途径。由此推论出既具备西方文化知识,同时又精通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师才是理想的知识传授者。 论文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跨文化交际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底座。因此,外语教学一定离不开文化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使文化教学得到了广泛重视,例如,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精读课程中注重文化知识的导入,补充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我们依然看到,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仅仅重视目的语的教学,即一味强调西方文化知识的传授,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中国文化及其表达方式的传授。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几乎所有的课文话题都

围绕着西方的经济、政治、习俗、制度等,对母语相关内容的提及却寥寥无几。因而出现了“中国的文化生态教学严重倾斜,学习者在学习英语及日常生活中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过分移情”。有人称,一种新的“哑巴英语”诞生了。双向、主动的跨文化交际模式转为单向、被动。许多学生长期浸透于西方文化,单向地了解和获取西方文化知识,使得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失衡。这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轻视主体文化教育的单向输出,最终导致了英语学习中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一、目前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人数居多,但并非每个人都是成功者,相反,语言学习中凸显出的问题比比皆是,例如: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学习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患上了“文化失语症”,导致跨文化交际能力减弱。 第一,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不强是目前英语学习中存在的显著问题之一。众所周知,学习动机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与学习者的学习态度紧密相关,因此它是学习成败的决定因素之一。调查显示,一些大学生仅仅因为英语是一门必修课,或是仅仅为了通过英语等级考试而学习英语。他们的学习兴趣尚未被激发,只是单纯的为了上课而上课,因此就会出现逃课、不愿参与课堂交流等问题。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第二,大学英语教学仅仅关注于西方文化知识的教授,学生对本土文化了解欠缺,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低下,患上“中国文化失语症”。“中国文化失语症”是由南京大学从丛教授在光明日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