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中药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中药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中药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完整版)中药资源学(2)

名词解释 中药资源:通常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可供中医药使用的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的总称,包括植物药资源、动物药资源、矿物药资源。 道地药材:指经过长期医疗实践证明,具有特定种质、特定产区、特有的生产加工技术或加工方法而生产的质量、疗效优良的药材。 民族药:指一些少数民族特有的药材,民族药医疗体系独特,用药习惯和习用药用种类与中医中药有较大不同,包含了藏药、维吾尔族药和蒙药等。 样地: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所抽取样品的实体,在中药资源调查中称为样地,是进行精确调查观测的地块。样方:在对密集分布的草本植物进行种类调查或药材实施采收时,受工作量限制,一般将区域范围较大的样地再划分成为若干小的单位,只对其中部分单位做详细观测,称其为样方。 药材蕴殿量:指一个地区某一时期内某种中药资源的总蓄积量。 药材经济量:指一个地区某一时期内某种中药资源有经济效益那部分蕴藏量,即只包括达到标准和质量规格要求的那部分量,不包括幼年的、病株或达不到采收标准和质量规格的那部分量。 药材年允收量:指平均每年可允许采收药材的经济量,即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可持续利用的采收量。“3”技术:主要包括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 “5”技术:主要包括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其密切相关的专家系统ES 和智能决策系统IDSS。 就地保护:将药用动、植物资源及其生产的自然环境就地加以维护,从而达到保护药用动、植物资源目的。异地保护:又称迁地保护,即将珍稀濒危药用种类迁出其自然生长地,保存在动物园、植物园、种植园内,进行引种驯化研究。 离体保护:即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来保存药用动、植物体的整体、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等。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引下,从实际出发,依靠富有远见的宏观调控政策、先进的经营管理机制,因地制宜确立中药资源发展战略与选择发展模式,合理利用中药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发展后劲,确保当代人及其后代人对中药资源的需求不断得到 满足的发展。 中药资源人工培育:指中药资源在人工干预下进行的资源再生过程,主要包括野生资源抚育和人工栽培(饲养)两种途径 填空 1.中药资源的构成,按照自然属性可以分植物、动物、矿物资源。 2.中药资源的构成,按照社会属性可以分为中药、民族药、民间药资源。 3.中药资源的构成,按照生产来源可以分为野生、人工资源。 4.民族药体系中的中药资源,比较完整有藏药、蒙药、维吾尔药、傣药、壮药、苗药。 5.中药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可再生性、可解体性(降解性)、有限性、动态性、地域性、多用性。 6.我国的地形地貌特征,具有以下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地形多样,山区面积广 大,山脉定向排列。 7.我国的气候特征,具有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8.中药资源区划的原则,具有以下四个:优质性原则(道地性原则)、差异性原则、相似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 9.我国的中药资源区划采用二级分区系统,将全国中药生产区域划分为9 个一级区、28 个二级区,阐 明各区的现状、特点及开发潜力,确定今后的开发方向和建设途径。 10.关于道地药材的质量形成,优良的物种遗传基因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内在因素,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 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外在条件,中医药理论和实践是道地药材形成的思想基础,完善的裁培加工技术是道地药材形成的可靠保证。 11.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体系至少包括三个系统:管理系统、技术系统、监督系统。

2016-2020年中国中药产业深度分析与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

2016-2020年中国中药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

内容简述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产业结构升级加快,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从总体上说,“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2015年,我国中药贸易克服了外需低迷、价格下跌、要素成本持续快速上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整体表现较为突出。2015年,我国中药类产品进出口额达47.95亿美元,同比增长3.56%。其中,出口额37.70亿美元,同比增长4.95%,高于同期整体医药出口增幅2.25个百分点。 2015年5月,《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正式发布。规划涵盖了中医药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服务等细分领域,涉及健康养老、中医药文化、健康旅游等相关服务。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中医药健康服务加快发展,成为我国健康服务业的重要力量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6年2月22日,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是国家层面第一次编制中医药发展规划,中医药列为国家战略具体体现,战略规划以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为主题,提出7个方面重点任务。未来,我国中医药行业在政策引导下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药产业在主管部门、企业主体和金融资本的共同投入下,将形成多角度全方位布局,具体包括,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建设、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企业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建设以及中药产业区域发展。受益于良好的外部环境,中药产业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有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在资源、技术、企业、配套设施等方面具备优势的地区应抢抓机遇,积极培育市场,出台优惠政策招商引资,成为中药市场的主力军,使中药产业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又一重要力量。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中药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共

中药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药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中医是中国所独有的医疗体系,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药是中医体系的核心,然而在今天,我国的中药资源情况却不容乐观,这和我国的地理因素和人文因素都有关系。所以今天的我们务必要重视起重要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我国对中药的把控,加强技术要求、发展新品种、贯彻因地制宜方针,才能保持住我国中医药行业的长盛不衰。本文就我国的现有中药资源做以分析并浅谈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中药资源;资源现状;可持续发展 1前言 人类走入21世纪,方便快捷的西医的弊端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到。天然健康的中医药又重新进入到人们视野。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倾向于尝试中药。但是我国的中药资源保护工作起步很晚,中药资源还承受不了非常巨大的市场,所以这给我国的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来看,我国相关部门迫切需要做的就是弄清楚我国现有中药资源现状,找出主要问题和突出矛盾,再结合完善的理论知识研究提出中药的综合利用方案。 2现状

我国中药资源的主要问题是资源的分布不均匀。据普查统计,全国现有中药资源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 种,药用动物1581中,矿物80 种。调查362 种常用药材,其野生资源总蕴藏量约为850 万吨。药材商品中有200 种左右以野生资源为主,占药材总数的60%以上。这些药材资源的分布式分布均衡,就种类来说,我国东北药材种类最少,而西南很多,常用药材的储备确实北方偏多,南方较少。 而我国的中药资源如今还要面临的严重问题就是资源 枯竭速度加速。前文提过,国际上很多公司和研究机构已经将目光转向天然药物,而我国的中药资源就是他们的下手之地。如今很多国际上的公司、制药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和顺应潮流,纷纷在中国内地建厂房建研究机构,来开发潜力巨大的中药产品,这极大地加速了中药资源的损耗。我国国土面积达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给很多人的感觉就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所以人们普遍抱有"消耗一点没什么"的思想。而事实则不然,纵使我国有广阔的国土面积,但是很多资源并不是面积大就一定丰富的,这是我国民众的思想误区。例如中药,某些名贵的中药所需要的生长环境较为特殊,所以产地不多也不大,经过一段时间的开采已经有面临灭绝的风险,尤其是珍惜的植物药材和动物药材。我国以为学者指出,近年来甘草、光果甘草、羌活、单叶蔓荆、黄皮树、银柴胡、肉苁蓉、三叶半夏、新疆阿魏、紫草等100 多种药材的资

中药制药厂每天300吨制药废水处理工程设计

中药制药厂每天300吨制药 废水处理工程设计 .

1 项目概况 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制药废水已成为重要的污染源之一。其成分复杂、毒性大、色度深,而且废水水质、水量波动较大,是处理难度较大的工业废水。 中药废水是在中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废水主要来源于原材料的洗涤水,浸泡废水,各工段的冲洗废水,其他废水来源于生产办公生活污水。其中,水溶性污染物为单宁、生物碱、有机酸、糖类、甙类、木质素、色素、蒽醌类物质及其它水解产物等;水不溶性污染物来自清洗、煎煮等工序,主要是泥沙、植物类悬浮物等。 此设计项目处理能力为300m3/d,根据该制药厂废水有机物浓度高,毒性大,间歇性排放等特点,采用“水解酸化-生物氧化”工艺对其处理,处理后出水水质要求符合《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6-2008)新建企业水污染排放限值。废水进出水水质见表1 表1-1 进出水水质指标 Table 1-1 Indicators of access to water table

项目COD(mg/l) BOD(mg/l) PH SS(mg/l) 进水水质1480 200 6-7 350 出水水质100 20 6-9 50 2 项目设计依据、原则 2.1项目设计设计依据 1)《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6-2008) 2)《生物接触氧化法设计规程》(CECS128:2001) 3)《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

中药资源与开发前景报告

专业景气度调查报告 中药资源与开发

调查报告说明 本调查报告系安博教育集团与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联合制作,以为莘莘学子在选择志愿时提供有效参考。报告中所有文字、图片、表格均受到中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条例的版权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没有经过安博教育集团的书面许可,不得将本报告中的信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如引用本调查报告的数据,需注明数据源于安博教育集团2008年专业景气度调查报告。 本报告中关于专业景气度的调查为安博教育集团与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研究员采用行业访谈、毕业生抽样调查以及焦点组讨论等方法获得。为了确保数据的客观真实,调查共发放了4983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745份,问卷有效率达95.2%。但是,因为本报告中发布的调研数据系通过抽样方法采集,数据结果受到样本量和样本主观判断的影响。由于调研方法及样本抽取的限制,数据结果无法达到完全的精准真实,本报告只提供给用户作为选择志愿的参考资料,安博教育集团和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不对报告数据与个人情况的对应承担法律责任。

目录 调查报告说明 (2) 目录1 专业大总结 (3) 1 专业大总结 (4) 2 就业方向调查分析 (4) 2.1毕业最适合岗位调查 (5) 2.2毕业生去向分布表 (5) 2.3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匹配度 (6) 3 专业具体景气指数分析 (7) 3.1毕业薪酬指数 (7) 3.1.1毕业1年薪酬指数 (7) 3.1.2毕业2年薪酬指数 (8) 3.1.3毕业3年薪酬指数 (9) 3.2职位级别指数 (9) 3.3应届就业率指数 (10) 3.4毕业深造指数 (11) 3.5发展前景指数 (11) 3.6创业指数. (11) 3.7工作舒适度指数 (13) 3.8全球化指数 (13) 3.9学习压力指数 (13)

对我国中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思考

对我国中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思考 (王建建)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的中药材资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国家或政府必须立即重视中药材的开发利用,制定合理的政策,建立起完善的医疗开发中药机构,用信息化的手段管理中药材生产制成企业,从而保证对中药材的最大化合理利用。 关键词:中药材,中药优势,发展阻碍,对策 当前,加快对我国中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几经成为我国中医药科研任务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中国已经加入WTO 的形势下,如何怎样抓住机遇从而促进我国中药学的现代化,这是我国医药工程的重大而又紧迫的课题。在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自己的见解看法,以及对其的思考。 1:中国中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独特优势 据了解我国药材资源非常丰富,中国的中药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医学一样,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据报道,仅我国少数名族药物约有3500余种,分布于我国的56个名族所在的地区,期中藏“药花锚”、“晋兰獐牙菜”、傣药“亚乎奴”、景颇族“木札”等等,其药早已被开发研究制成了具有临床效果的新药。伟大的毛主席也曾经说过:“中药资源作为伟大的基因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利用”。由此可见,我国的药材资源极其丰富是作为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最大优势。 2:具备良好的试验技术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高等中医院校综合力量逐渐增强,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各个省、市、的中医药院加大了对基础设施以及科研力量的投入与建设,多年来多所高校已经建成一批国家级、部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具备了当地教学、科研及医疗研究的能力,诞生了一批拥有深厚中医学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的中医大师,如“唐仲英”等国学医师。凡此种种,都为中药资源的发掘、研究、制成、利用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3:国家政府对中药学的重视 一方面,国家政府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对中药资源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加以利用,另一方面又很重视对其的保护,进行可持续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副局长苏刚强曾指出:“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通过开展一系列科学研究和建立完善的监控管理系统,实现中药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满足人类的不断增长的需求,达到保护资源永续利用的目的”。 2制约中国中医药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 (1)反传统文化思潮对其带来的后果 清朝时期,封建巩固派为了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政权,不得已开展了洋务运动,目的在于“师夷长技以制夷”,但1894年甲午之战造成北洋水师全体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后康有为、梁启超等提出“君主立宪,百日维新”,这场运动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也未获成功。这样中国近代始终以失败而告终,始终笼罩在失败的阴影下,这样的近代中国被迫呈现某种趋势即自我否定—否定传统文化。这样之后的“新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更是彻底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中医中药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自然而然受到前所未有的“批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中药资源是我国传统的特产资源之一,它有着深厚的中医药理论基础,至今仍与西药共同支撑着我国的医疗体系,为人民的卫生健康事业作出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中药资源已暴露了相当的问题,诸如环境污染造成中药资源的日益减少甚至濒临绝迹、中药质量难以控制等。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中药资源的长远发展。本文通过对中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资源保护现状的分析研究,对科学发展战略进行思考,以期能为中药资源的高效利用及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中药农业直接相关,是中药现代化的基础,涉及中药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保护等多个环节,因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家科技部等十六个部门联合制定的2006~2020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中药产业链尚有待完善,中药农业刚刚起步,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合理利用及相关生态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1]。理解和掌握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对于探讨其技术应用性对策至关重要。 1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大纲》首次作为术语提出。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能够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2]。可持续发展具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在空间上,以保持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前提;二是在时间上,以满足现代和未来需要为目的,已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3];三是政策制定的前瞻性,许多可再生的中药资源自我修复能力差,再生周期长,政策的制定应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全局性和稳定性。

中药生物技术与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第26卷第2期2012年3月 名师汇讲 中药生物技术与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胡之璧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胡之璧名师工作室 (上海201203) 【摘 要】结合多年的研究成果,简要讲述了中药生物技术在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包括中药生 物技术在药用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中药质量控制以及中药作用机制和创新药物发现等方面。认为中药生物技术对保护和开发中药资源, 达到可持续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中药资源;生物技术;质量控制;作用机制【中图分类号】R28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861X (2012)02-0005-04 [基金项目]上海中医药大学名师传承工程项目 [作者简介]胡之璧,女,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中药生物工程研究。 胡之璧,1934年生,安徽潜山人。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中药生物工程研究创始人之一。 1956年毕业于华东药学院(现中国药科大学),1959年获硕士学位,1984年获德国图平根大学理学博士。1985年到上海中医药大学创建中药生物工程研究室,主要从事中药生物技术研究。应用现代植物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高新技术, 开展了洋地黄细胞培养与强心苷生物转化研究,培育出国际上转化得率最高的洋地黄细胞株,即著名的“胡氏细胞株”;率先将农杆菌Ri 质粒成功地引入40余种中草药基因组中,使其生长速度和有效成分含量大大超过天然药材;利用转内源双基因和转外源基因技术获得了黄芪甲苷含量比黄芪道地药材提高十几倍的黄芪毛状根,为开创中药生产与研究的新局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历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生物工程重点研究室主任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中药学重点学科带头人;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参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材学》《中国植物志》《中药志》等权威性著作,主编了国家“十一五”研究生规划教材《中药现代生物技术》;多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1年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中医药现代化杰出科技成就奖”,2009年被授予第三届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氏中药发展奖;为全国侨界优秀教师、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名师。 中药在我国应用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随着 中药产业的发展,中药资源领域暴露出的问题日益突出,如药材品质下降、野生药材数量锐减等。因此,大力开展中药资源研究,对于保护现有资源、寻找和开发新资源等以达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中药生物技术在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根据普查资料,我们国家共有12807种中药材,其中动物药有1581种,矿物药80种,植物药占了绝大多数,有11146种。常用的中药有400 500种,其中80%来自野生资源,由于需求日渐增加,平均每年都会有20%的药材短缺。近几十年来,生物技术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已渗透到中药 的各个研究领域,在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中药品种的鉴定和质量控制及中药作用机制和创新药物中的应用愈来愈广泛。目前,生物技术在促进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主要有以下手段:如室内植物的大规模培养、代谢产物的细胞工程、遗传转化器官的扩增、生物转化系统的选择、代谢途径的基因工程、 转基因生物的构建等[1-6]。1.1 室内植物的大规模培养根据植物细胞具有 全能性理论,利用植物离体的器官,如根、茎、叶、茎尖、花、果实等或组织、细胞,在适宜的人工条件下,可以再生出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形成完整的植株。这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思路。与传统栽培技术相比,室内植物的大规模培养优点主要表现为:①占用空间小,不受地区、季节限制;②培养周期短,扩增速度快;③培养出的材料质量均一、可控、无病毒污染 等等。这些对提高药材质量和产量都非常有益[1]。1.2代谢产物的细胞工程应用大规模培养的植 · 5·

中成药制药废水处理设计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4) 二、设计内容 (4) 2.1 工程规模 (4) 2.2 设计进水水质 (4) 2.3 排放标准 (4) 2.4 设计依据及标准 (4) 2.6 设计范围 (5) 三、工艺论证 (5) 3.1 中药制药废水产生及其特征 (5) 3.2 工程主体工艺流程确定 (6) 3.3.1 工艺流程框图 (7) 3.3.2 工艺流程简述 (7) 四、污水处理系统参数设计 (8) 4.1现有构筑物 (8) 4.2 中和池 (9) 4.3 UASB厌氧反应器 (9) 4.3 接触氧化池(活性污泥池改造) (10) 4.4斜板沉淀池(现有二沉池改造) (10) 五、运行费用估算 (11) 5.1 电费 (11) 5.2 药剂费 (11) 5.3 人工费 (11) 5.4 总运行成本 (11) 六、全部工程及主要设备清单 (12) 6.1 土建工程 (12) 6.2 主要设备清单 (12) 七、土建设计 (13) 7.1 设计依据 (13) 7.2 设计指导思想和特点 (13) 7.3 结构设计 (13) 八、电气和自动化控制设计 (14) 8.1 设计依据 (14) 8.2 设计范围 (14) 8.3 供电设计 (14) 8.4 动力配电及电缆敷设 (14) 8.5 测量及控制系统 (15) 九、环境保护与节能设计 (15) 9.1 项目建成后的环境影响及对策 (15) 9.1.1 污水处理站对周围的环境影响 (15) 9.1.2 环境影响的对策 (15) 9.2 工程节能 (15) 十、售后服务承诺 (16)

10.1 售后服务承诺书 (16) 10.1.1 保修期 (16) 10.1.2 维修 (16) 10.1.3 响应到场时间 (16) 10.2 售后服务 (16) 10.2.1 制造商技术支持 (16) 10.2.2 售后服务工作程序 (16) 10.2.3 服务内容和方式 (17)

中药资源综合利用与产品开发课程特色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d2147361.html, 中药资源综合利用与产品开发课程特色初探作者:肖遂张旭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27期 [摘要]为提高中药资源综合利用与产品开发课程的教学质量,突出华南农业大学开设该门课程的地域特色和学科优势,可以尝试将传统模式与现代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将科学研究前沿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农业高等院校的学科优势,并着重关注南药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为培养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提供助力。 [关键词]中药资源;南药;开发与利用 [作者简介]肖遂(1984—),女,湖南长沙人,博士,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张旭(1984—),男,湖南汨罗人,博士,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讲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化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7-0115-02 [收稿日期] 2019-09-27 中药资源综合利用与产品开发是高等院校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涵盖面较广,包括中药资源综合利用的概念、中药资源产品的分类和发展现状、中药资源综合利用的思路和方法、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体系和手段、中药资源开发利用实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高等院校一般在高年级开设该课程,此时学生已积累了中药资源学、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药剂学、中药材加工与炮制学、中药质量分析、中药生物技术等课程的知识,能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该门课程。 华南农业大学于2019年秋季招收第一届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本科生。作为岭南地区开设该专业的农业高等院校,我们希望培养学生掌握中药资源与开发相关的中药学、农学、生物学和化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育出具有岭南中药材规范化栽培、良种选育、引种驯化、药用动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中药材鉴定、药材加工与质量评价、产品开发与管理等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并希望将该专业办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中药资源综合利用与产品开发既是我校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该专业的收官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前期课程的铺垫下,充分将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我校该如何开展该门课程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对未来即将从事相关工作的兴趣,并充分体现出农业高等院校开办该专业的特色和优势,让学生更具社会竞争力。笔者经过认真思考,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和讨论,希望能为今后该门课程的教学活动提供一定参考。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趋势报告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趋势报告 我要打印IE收藏放入公文包我要留言查看留言文章来源:中国药材市场添加人:admin 添加时间:2007-1-10 中药行业涉及中药材生产、中药工业(含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中机械制造)和中药商业等,是集农、工、商于一体,产、供、销相结合的综合性产业。 一、中药行业的现状 中药材生产:目前,一批优质地道药材生产基地基本形成;濒危物种代用品及中药材生物技术研究有了一定进展,特别是人工培育和人工栽培技术的应用,促进了野生变家种家养的进程;一些主要依赖进口的南药引种成功,并形成了一定规模,依赖进口的品种逐步减少。常用的500种中药材,依靠人工栽培、养殖的供应量已近50%,使中药野生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此外,通过全国药材资源普查,对中药材的蕴藏量、需要量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为野生药材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了依据。中药行业基本形成了以中药科研教育为依托、中药材生产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纽带的中药生产流通体系。 中成药工业:按照《国家医药管理规》(GMP)要求组织建设和生产,加快了中药产品的二次开发和剂型改革的步伐,促进了中药工业规化、现代化进程。目前中药剂型已达40多种,特别是中药针剂、粉剂、软胶囊、缓释剂、气雾剂等先进剂型的应用,促进了产品结构的调整,提高了产品质量。中成药产品结构得到调整,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及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一批名优产品、著名商标及一批产值过亿、利税达千万的企业已经涌现。中药新药开发与研究有所进展。 中药饮片工业:经过量多年建设,国有重点中药饮片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装备、化验检测、仓储条件等硬件有明显的改善,同时提高了饮片的质量,并基本满足市场及医疗用药。中药饮片的生产由手工操作发展到半机械化、机械化生产,逐步提高了中药饮片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中药商业:中药的批发企业仓储及营运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中药的零售门市网点面目一新,在进一步继承和恢复传统“老字号”等一批百年名老中药

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摘要:中药资源是我国人民防治疾病的重要物质基础, 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 由于人均拥有资源量降低、需求的迅速增加和无序的开发利用, 我国药用动植物资源的贮量已逐年下降或趋于枯竭。只有坚持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的原则,通过完善和健全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机构、建立中药资源保护体系,完善自然保护区和药用植物园区的建设以及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及预警系统等方法才能够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关键字:中药资源,保护,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中药资源是指在一定地区或范围内分布的各种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及其蕴藏量的总和。中药资源包括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矿物资源。药用植物和药用动物为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性资源;药用矿物为非再生性资源。我国开发利用中药资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千百年来, 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兴旺发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中药资源是我国人民防治疾病、康复保健的重要物质基础, 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丰富的科学内容, 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应用,对社会主义的经济事业和人民卫生保健事业有明显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生物多样性大国”之一,拥有全球物种总数的10%~14%。据全国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统计,我国有药用植物资源11146 种。但我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增长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占有资源量相对不足,人们对药用植物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必然导致人均资源拥有量的迅速降低。在被开发利用的药用植物资源中, 约80%为野生药材, 只有不到 20%药材被人工栽培。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的中药业长期处于“吃资源”以换取低成本的生产方式, 经过长期采挖或不合理的采收和采猎, 我国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的贮量已逐年下降或趋于枯竭, 加之近 10 年来我国天然植物药的需求翻了三番, 年需求量已高达 6 000 万公斤, 出口约 3 000 万公斤, 如此高的开采量已经致使大面积植被被毁, 导致近10 年野生药用物种分布区域逐渐缩小, 蕴藏量大为减少, 中药资源在不到 20 年的时间里已经锐减至 6 000余种, 400 种常用药材中有 20%以上已经处于短缺状态, 部分常用中药材和道地药材的野生种质已趋于消失, 少数物种濒临灭绝, 某些种类已基本灭绝, 近千种药用植物资源濒危。据报道[1], 在我国处于濒危状态的近 3 000 种植物中, 用于中药或具有药用价值的约占60%~70%, 我国《中国植物红皮书》所收载的 398 种濒危植物中, 药用植物达 168 种, 占 42%。这不但使中药资源加速枯竭, 而且使生态环境恶化, 给自然环境和资源造成巨大压力。因此, 若不注意合理地开发利用我国的药用动植物资源, 不重视野生药材资源的驯

《中国中药资源发展报告》

中药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 中药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具有独特的文化和经济价值。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中药现代化面临的重要课题,关系到生态安全,产业发展,人民健康和国际形象。在此背景下,《中国中药资源发展报告》得以发布,详细阐述了我国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应遵循的四大原则,通过“四个结合”,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双赢,充分供给与确保质量的统一,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的并行,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的协调。 (一)中药资源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工作之一 1、中药资源具有独特的文化和经济价值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先行者,是连接全球华人的纽带。中药资源是中医药学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中药资源的丰富程度与质量关系到中医药战略的实施和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药资源主要是生物资源,根据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统计显示显示,我国有中药资源12807种,其中包括植物11146种,动物1581种,约占总数的99%。近年来由于中药生产的工业化,改变了传统的中药使用方式,中药资源需求量明显增加,致使生物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导致某些生物物种濒临灭绝。根据2002年,我国中药工业产值为494亿元,2013年达到5065亿元,增长了10多倍。2013年我国中药进出口额为31.4亿美元,同比增长25.5%,是我国医药贸易中增速唯一超过20%的产品。我国中医院就诊人数超过4亿人次,收入达1769亿元。 2、中药资源过度采挖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在我国三万多种野生高等植物中约有三分之一具有药用价值记载,技术成熟

的人工栽培种仅占总数的2%,约200种左右。我国野生药材只有76个物种被列入《野生药材资源保护条例》,在《濒危动植物国际公约》中有209种植物分布在我国,其中涉及药材(可否改为“具有药用价值的”)24种,在《国家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有69种,这些物种在贸易和利用上受到相应的管制和限制。在我国处于受威胁状态的近3000种植物中,用于中药或具有药用价值的约占60%-70%。1980年以来宁夏挖甘草破坏超过800万亩草原;1990年以来全国每年因采收麻黄而破坏的草场逾2700平方公里。 3、中药资源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公约》谈判的重点领域 201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获取遗传资源和公正和公平分享其利用所产生惠益的名古屋议定书》(简称《名古屋议定书》),2014年10月12日《名古屋议定书》正式生效。中药制药行业是我国对生物遗传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最多的行业之一,目前中药资源仍以出口为主,《名古屋议定书》的生效整体有利于规范我国中药资源的管理。但同时,《名古屋议定书》生效对我国香料产业(东南亚)、冬虫夏草(尼泊尔)、甘草(西北亚)、玛咖(秘鲁)等相关产业带来影响。如何利用好《名古屋议定书》趋利避害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公约》谈判的重点。 (二)绿皮书发布旨在促进中药资源的绿色可持续利用 1、促进中药资源绿色可持续利用的意义 促进中药资源的绿色可持续利用,是保障我国生态安全的需要。大量野生中药资源生长分布于极端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中,如青藏高原、西北干旱沙漠等地区,这些地区的野生中药资源如果开发利用不当,在导致中药资源灭绝的同时,也会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此外,一些中药材在人工栽培过程中,如果操

中药厂废水处理

一、中成药废水来源 中成药的生产大部分都采用水溶法。水溶法的生产过程包括洗药、煮提和制剂三个步骤。在中成药的生产提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水主要包括原料的清洗水、原药煎汁残液和地面的冲洗水。 目前,在国内的大多数中药生产企业排放出的废水主要来源有9部分: 在中成药的生产提取过程中,生产工艺产生大量的废水,造成环境污染,使得中成药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 二、中成药生产废水的特点 中成药生产废水水质波动性较大,COD可高达6 000 mg/L,BOD可达2 500 mg/L,主要含有天然有机物质。 经成分分析,中成药生产废水中主要含有各种天然有机污染物,如糖类、蒽醌、生物碱、蛋白质、色素、木质素和他们的水解产物。 废水主要含中药有效成分残留物、纤维素、半纤维素、老化的大孔树脂、有机溶剂(乙醇)、甙类、蒽醌类、生物碱及其水解产物等。 中药工业废水通常属于较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污水之一,因药物产品不同、生产工艺不同而差异较大。中药工业废水通常具有组成复杂,有机污染物种类多、 浓度高、COD Cr 值和BOD 5 值高且波动性大、废水的BOD 5 /COD Cr 值差异较大、NH 3 -N 浓度高、色度深、毒性大、固体悬浮物SS浓度高等特点。 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多环芳烃类物质,COD最高可达8000-9000mg/L,BOD最高可达2500-3000mg/L,废水水质水量变化较大。中成药的生产废水与工业废水在水质和污染物成分方面有很大的差异,采用常规的厌氧-好氧处理技术,效果不理想,很难达标。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等常规生物处理存在着投资和处理成

本高,废水处理达标率低的缺点,治理技术大多不成熟,很多厂家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对水体环境造成严重危害。随着中药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废水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三、中成药废水的预处理方法 中成药废水具有成分复杂,有机污染物种类多、浓度高、COD Cr 值和BOD 5 值 高且波动性大、废水的BOD 5/COD Cr 值差异较大、NH 3 -N浓度高、色度深、毒性大、 固体悬浮物SS浓度高等特点,直接采取好氧厌氧工艺处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一般都要经过预处理,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1.混凝法 预处理采用混凝法主要是去除废水中的分散颗粒和胶体物质,以降低色度和COD,通过实验研究,发现PFSS为最佳混凝剂。 2.Fe-C法 中药提取物生产废水采用Fe-C法作为预处理工艺,不仅可去除40%以上的CODcr;还可显著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其BOD/COD将由0.1~0.15提高到0.30以上,为后续的生化处理提供了稳定的水质。 采用铁屑还原法作为预处理时使生化处理过程中容易形成颗粒化污泥,并显著地提高了污泥的沉降性能,因而系统启动时间短,运行稳定。用Fe-C法作为预处理时可以有效的对中药提取物生产废水脱色,无须采用化学氧化便可使出水色度符合排放标准。采用Fe-C法作为预处理时,系统的污泥产生量较大,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污泥的出路问题,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3.水解法 在以生产中成药为主的制药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许多有机物都是从植物中带来的,例如单宁、甙类、蒽醌、生物碱等。这类有机污染物结构比较复杂,不宜生物降解。通过水解法对中成药废水进行预处理并没有直接降低是使废水中结构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降解转变成结构简单的小分子有机物,使它们易于生物降解。水解法是通过加水分解含易水解基团聚合物的方法,水解必须在特殊条件下进行。水解反应是水与另一化合物反应,该化合物分解为两部分,水中氢原子加到其中的一部分,而羟基加到另一部分,因而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过程。 4.水膜除尘技术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中药资源是我国传统的特产资源之一,它有着深厚的中医药理论基础,至今仍与西药共同支撑着我国的医疗体系,为人民的卫生健康事业作出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中药资源已暴露了相当的问题,诸如环境污染造成中药资源的日益减少甚至濒临绝迹、中药质量难以控制等。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中药资源的长远发展。本文通过对中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资源保护现状的分析研究,对科学发展战略进行思考,以期能为中药资源的高效利用及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中药农业直接相关,是中药现代化的基础,涉及中药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保护等多个环节,因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家科技部等十六个部门联合制定的2006~2020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中药产业链尚有待完善,中药农业刚刚起步,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合理利用及相关生态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1]。理解和掌握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对于探讨其技术应用性对策至关重要。 1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大纲》首次作为术语提出。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能够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2]。可持续发展具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在空间上,以保持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前提;二是在时间上,以满足现代和未来需要为目的,已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3];三是政策制定的前瞻性,许多可再生的中药资源自我修复能力差,再生周期长,政策的制定应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全局性和稳定性。

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中医药发展概况 13级通信工程1班 张学文 131406103 一、摘要:本文综述了国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中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二、前言: 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千百年医疗实践的结晶,也是世界优秀文化的精华。我国中药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研发能力,在中药材、中药饮片和剂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新的健康理念产生,国内市场对中药的需求量迅速增长,竞争力的加强,中药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但在制作工艺等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 三、研究方法: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文献结合药店走访 四、研究内容: 1我国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中药发展现状 近百年来,西医西药逐渐主导我国医疗市场,已薪火相传五千年的中医中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资料显示,我国著名中医专家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00余名骤减至现在的不足500名,仅有27%的百姓生病后愿意看中医—中医药正陷入传承危机。时至今日,学术界仍有人公然以科学的名义提出“废除中医中药”的观点,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和振兴。 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具有发展壮大中药产业的天然优势。近20年来,我国中药产业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达20%以上,年销售额已突破800亿美元。 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水平并不理想。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占全世界人口25.22%的中国,医药产业仅占全球的7%,2003年,全国中药工业总产值(中成药和饮片)达810.27亿元,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26.11%。中医药产业总体经济效益低下,难以承受国际竞争的强烈冲击。 另外,由于大宗中药材品种的栽培管理粗放,单产低,质量差;对道地药材的研究和开发不充分;中药材的病虫害防治和化肥、农药残留污染问题严重,中药材质量的不稳定和品种的混乱,使中药材资源远远没有做到优质供应和可持续利用。 1.2化学成分研究存在的问题 中药多以汤剂形式应用,但是水溶性成分过去很少成为化学研究者的工作对象。迄今,研究者多沿用西方做法,将中药当作一般的植物药进行研究。实际上中药很少单用,多为组方用药,中药的疗效主要是方剂的药效。但中药方剂有效成分( 或活性成分) 的研究,由于种种原因,化学家很少涉足,甚至望而生畏。体内环境( 如p H值、肠内菌丛、酶等) 对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成分的影响常被忽视, 故采用常规方法得到的成分很可能只是一般化学成分,或可能只是活性成分的前体药物。多采用西医哲学思想研究中药, 故成效不大,西医多强调对症的、局部的治疗,强调外因的作用,强调单一活性化合物对单一靶点的作用, 希望药到病除、立竿见影,采用的多是攻击性或排除性的方法。而中医则强调治本或者标本兼治,强调对整体的作用, 强调通过中药方剂中多种成分对身体的多向调节作用达到调动机体内因、调整机体平衡、祛病养生的目的。因此, 研究中药活性成分时如果选用的是体现西医哲学思想的活性筛选模型, 用作阳性对照的又是那些符合西医对症治疗观点、作用剧烈的西药时, 则对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结果常常令人感到失望。在研究常用中药,尤其是中药中的上品或其制剂时, 这种情况更为多见。

(完整版)中药资源学资料重点总结.doc

石河子大学2012 级中药学 中药资源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特点,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 科学。 2.民间药:也称草药。是指在局部地区的草药医生和民间用来防治疾病的天然药物及加工 品,通常根据经验用药,无医药理论指导也无统一的加工炮制工艺。 3.民族药:我们国家少数民族使用的,以本民族传统医药理论和实践为指导的天然药物及 其加工品。 4.蕴藏量:指某种药用动植物资源在一定时间和地区范围内的自然蓄积量,可分为总蕴藏量 和可利用蕴藏量 5.年允许量:在一年内允许采收的量,既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永续利用的采收量。 6.最大持续产量:保证在采收某种药用动植物资源时,仍能保持其原有资源量,即在正常自 然更新时所允许采收的最大产量。 7.3S 技术:是遥感( rs)地理信息系统( gis)和全球定位系统( gps)三种技术的简称。其中,遥感 技术是基础,地理。。。起辅助信息处理作用,全球。。。用于辅助空间定位。 8.就地保护:是将药用动植物资源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就地加以维护,从而达到保护药用动 植物资源的目的。 9.异地保护:又称迁地保护。即将珍稀病危药用动植物种类迁出其自然生长地,保存在保护 区,动物园植物园等,进行引种驯化研究。 10.道地药材 11.外业调查:实地调查是取得中药资源蕴藏量的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方法,要在充分掌握被 调查地区的地形土壤气候植被和农业林业牧业等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一切可行的调查路线和 调查方案,进行实地调查。 12.内业整理:是对野外实地调查取得的原始数据资料标本进行系统整理,并分析研究药材 的历史资料和数据。 13.维药:维药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采阿拉伯、古希腊等民族医药之所长,并受到中 医学的影响,是我国民族医药的独立分支,历史上为西域各族人民的繁衍和昌盛做出过重要 贡献。 二、简答题 1.中药资源九大区域(关怀南海,浙川藏蒙维) 2.主要民族药种类:藏蒙维傣壮药五大类 3.药用植物的濒危程度划分为:我国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将濒危植物分为三个 保护等级:即一级保护植物,指具有极为重要的科研,经济和文化价值的稀有濒危种类;二 级保护植物,指在科研或经济上有重要意义的稀有或濒危种类;三级保护植物,指在科研或 经济上有一定意义的渐危或稀有种类。 4.植物类中药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类。 5.中药资源学研究内容: a 中药资源调查技术; b 药用动植物资源区划与产地适宜性分析; c 药用动植物资源的野生抚育和可持续利用; d 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动态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研 究; e 积极寻找和扩大要用动植物新资源; f 濒危用用动植物资源的评价与监测。 中药资源的地位与价值: a 中药资源是人类健康事业的物质保障; b 是中药产业发展的物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