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_2015年)-1018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_2015年)-1018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_2015年)-1018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_2015年)-1018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

二〇一三年二月

目录

第一章流域水污染防治现状 (1)

一、规划范围 (1)

二、水污染物排放状况 (1)

三、水环境质量状况 (2)

四、“十一五”规划考核情况 (3)

五、前期治理存在的问题 (4)

六、“十二五”水污染防治压力及形势 (5)

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基本原则 (7)

三、规划时段 (8)

四、指标体系 (8)

五、规划目标 (9)

第三章水污染防治对策及调控措施 (10)

一、健康水循环调控的战略框架设计 (10)

二、健康水循环调控的主要措施 (11)

三、控制单元分类控制策略 (12)

第四章优先控制单元治污方案 (14)

一、草海陆域优先控制单元 (14)

二、草海湖体优先控制单元 (15)

三、外海北岸优先控制单元 (16)

四、外海东岸优先控制单元 (18)

五、外海南岸重点控制单元 (20)

六、外海湖体优先控制单元 (22)

第五章重点任务 (23)

一、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让滇池休养生息 (23)

二、强化饮用水源地的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 (24)

三、加强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提高点源削减量 (25)

四、保障滇池生态用水供给,创建节水型城市 (26)

五、提升流域生态修复能力,加强非点源控制 (28)

六、多种手段削减滇池内源,减少累积性污染 (30)

七、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理顺监控新体制 (30)

第六章规划项目与投资 (32)

附表1:规划范围表 (33)

附表2:规划分区表 (33)

附表3:水质状况表 (36)

附表4:规划断面水质目标表 (38)

附表5:控制单元总量目标表(工业+生活) (41)

附表6:规划项目投资汇总表 (42)

表6-1:项目投资汇总表 (42)

表6-2:优先控制单元项目投资汇总表 (42)

附表7:规划项目清单 (42)

表7-1:工业污染防治项目表 (43)

表7-2:城镇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项目表 (44)

表7-3: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项目表 (46)

表7-4: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项目表 (47)

表7-5: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表 (48)

附图1: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控制单元分区图 (51)

附图2:流域尺度下健康水循环路径设计示意图 (52)

附件1:国务院关于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2011-2015年)的批复 (53)

第一章流域水污染防治现状

一、规划范围

滇池流域位于云贵高原中部,昆明市西南部,涉及昆明市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四区及呈贡、晋宁两县,流域面积2920平方公里。2010年,滇池流域常住人口367.74万人,约占昆明市总人口的57%;流域GDP为1632.82亿元,约占昆明市的80%。

根据滇池流域的汇水特证,将滇池流域划分为草海和外海2个控制区。在控制区下,进一步划分7个控制单元:草海陆域控制单元、草海湖体控制单元、外海北岸控制单元、外海东岸控制单元、外海南岸控制单元、外海西岸控制单元和外海湖体控制单元。规划范围见附表1;规划控制分区图见附图1、表见附表2。

二、水污染物排放状况

(一)水污染物排放现状

2010年,滇池流域废水排放量3.2亿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02万吨,其中,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6.0%,城镇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76.4%,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17.6%;氨氮排放量0.54万吨,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占1.1%,城镇生活氨氮排放量占89.4%,农业源氨氮排放量占9.5%。

滇池流域主要排污行业为饮料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医药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10个行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约占流域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75%。

(二)水污染物排放变化

“十一五”期间,滇池流域废水排放量增加,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明显下降。根据环境统计数据,2010年废水排放量较2005年增长45.3%;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62.7%。

三、水环境质量状况

“十一五”期间滇池流域水环境质量总体得到明显改善,滇池水质恶化趋势得到遏制,水体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河道水质及景观明显改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优于或达到Ⅲ类水。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21项指标(不包括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评价:

2010年,滇池外海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水质为劣Ⅴ类,主要超标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滇池草海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水质为劣Ⅴ类,主要超标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磷。

2010年,滇池流域8 个河流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的比例分别为25%,25%和50%。滇池主要入湖河流水质为重度污染,劣Ⅴ类水质断面主要集中在盘龙江、老运粮河、柴河、新宝象河等。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

2010年,滇池流域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除大河水库\柴河水库和洛武河水库修固水坝未供水外,其余水源地水质保持良好。其中:松华坝水库、云龙水库水质达到Ⅱ类,宝象河水库和自卫村水库水质达到Ⅲ类,水质达标率99.7%,与2005年相比提高了

9.6%。

四、“十一五”规划考核情况

(一)项目情况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以下简称《滇池“十一五”规划》)及《补充报告》共67个项目,规划总投资183.3亿元。截至2010年底,《滇池“十一五”规划》65个项目,共完成57项,在建8项;《补充报告》环湖干渠(管)截污工程和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2个项目均已开工,项目完成率85.1%。“十一五”期间共完成规划投资171.77亿元,投资完成率93.7%。

(二)总量情况

2010年滇池流域点源排放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分别为16619吨、5806吨、384吨,较2005年分别下降16.9%、14.0%、13.7%。完成了《滇池“十一五”规划》的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分别控制在18000吨、6075吨、400吨以内的污染控制目标。

(三)水质情况

2010年,外海水质为劣Ⅴ类,除化学需氧量外的其他水质指标均达到《滇池“十一五”规划》考核要求;草海水质为劣Ⅴ类,除氨氮、总磷和五日生化需氧量外的其他水质指标均达到《滇池“十一五”规划》考核要求。

2010年,纳入《滇池“十一五”规划》考核的7个饮用水源地中,大河水库、柴河水库、洛武河水库未供水,松华坝水库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双龙水库、宝象河水库、自卫村水库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均达到考核要求。

2010年,纳入《滇池“十一五”规划》考核的13条河流中,除新运粮河、护城河2条河流外,其余11条河流水污染程度显著减轻,达到考核要求。

五、前期治理存在的问题

滇池治理经历几个五年计划,治理投资逐步升级,但湖体富营养化及有机污染治理效果仍不尽人意,其主要限制因素及问题在于:

(一)水资源量严重不足,缺乏清水入湖

由于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人均水资源量从上世纪50年代的1000m3,降到目前的不足200 m3。大量的水资源被生活和生产挤占,入湖清水急剧减少,入湖污径比提高,水体对污染物的稀释自净能力下降。

(二)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不完善,污染负荷总量削减能力不足

城市管网配套不完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混入大量的雨水和地下水,影响污水处理厂去除效率,污染负荷削减能力仍不能满足滇池保护的需要。

(三)再生水利用削减污染负荷能力受限

再生水利用途径不畅,致使主城区大部分再生水通过雨水循环系统进入入湖河道最终汇入滇池。同时再生水利用的季节性波动明显,丰水期利用率低。

(四)城市非点源治理力度不够

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人口密度加大,城市非点源的贡献越来越大,特别是化学需氧量、总氮的负荷明显增长。目前,流域

内雨水处理能力不够,不能遏制入滇非点源负荷的增长。

(五)滇池外海利用水生植物修复存在条件限制

外海在外源得到有效控制、透明度恢复及由直立型湖堤岸线基本恢复到自然底坡条件岸线之前,在确定水生植物修复的时机、地点和规模方面存在一定不确定性。目前外海北岸及东岸生境尚不具备利用大型水生植物大范围修复条件。

六、“十二五”水污染防治压力及形势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与昆明市域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比较复杂。昆明市提出了“加快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奋斗目标。云南“桥头堡”建设已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同时,滇中地区是“十二五”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21个重点发展城市群之一。作为云南“桥头堡”建设和“滇中经济圈”发展的核心城市,昆明势必将迎来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在城市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制约因素可能影响治理工作成效。

(一)经济社会发展压力

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十二五”是昆明市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昆明市将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引导产业和人口向各级城镇集聚,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努力实现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同时,以工业园区为中心,滇池流域工业也将得到快速发展。

流域人口压力问题突出。“十二五”期间,昆明市人口将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按照滇池流域2%的增长速度,2015年流域常住人口将达到407.08万人,人口密度达到1394人/平方公里。

同时,滇池流域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化率将达到90%。

(二)水质改善的压力

污染物产生量仍将保持增长。根据估算,2015年滇池流域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产生量与2010年相比,将分别增长27.4%、26.9%、27.9%、27.7%。

用水量仍将增加。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人口的自然增长、旅游消费的升温,预计未来五年城市生活用水量及综合用水量继续提高;工业用水、第三产业用水也将有所提高;农业用水量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总体而言用水量还会有一定幅度的增长。

(三)机遇分析

滇池流域污染治理受到高度重视。国家、云南省和昆明市对滇池流域的污染治理十分重视,昆明市“十一五”期间实施“环保优先、铁腕治污、科学治水、综合治理”的方针,在国家与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基本保证了规划的环保资金足额到位,为“十二五”治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十二五”滇池流域水资源格局将发生改变。2013年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将实现向滇池输水约5.6亿m3/年(多年平均),与目前滇池流域本地水资源量相当,将为缓解流域水资源短缺,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调配、进行水污染的全面治理提供战略机遇。

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改善滇池生态环境为根本目的,以促进滇池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把昆明建设成为高原湖滨生态城市为目标,以改善湖泊水环境质量为根本任务,以污染物总量减排为重要抓手,坚持“污染治理、资源保障、生态修复、发展减负、管理创新和技术支撑”的污染防治方针,通过调整产业发展结构、增加区域水资源供给量、进行工程污染治理和实施流域综合管理等手段,优先保障饮用水安全,改善滇池流域水环境质量,促进滇池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实现滇池休养生息和流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云南“桥头堡”建设和“滇中经济圈”发展保驾护航。

二、基本原则

突出重点,兼顾全面。以保障滇池流域水源地水质达标和降低滇池富营养化程度为重点,全面推进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完善滇池流域污水收集体系,加强污水处理厂处理深度;继承和完善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六大工程”;实现点源和非点源治理相结合、流域水污染控制和生态修复相结合、滇池内源(削减存量)和外源(严控增量)治理相结合,尽快实现由外源治理为主向滇池内源削减为主的转变。

防治结合,分类指导。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保护要求

的差异,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一湖三圈”分区控制。区分不同类型的污染治理单元,对饮用水源地、主要入湖河道和沟渠、滇池湖滨湿地、滇池水体以及城镇生活、工业园区、农业非点源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污染控制对策,实现水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恢复的双重效益。

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省、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落实责任。充分发挥昆明市环保、城建、水利、农业和流域管理等各部门的综合优势,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切实加快滇池水环境治理的步伐。实现滇池水污染治理的有机结合。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和信息公开等手段,实现流域水污染防治机制的突破。

三、规划时段

规划基准年为2010年,规划目标年为2015年。

四、指标体系

(一)水质指标

除国家统一考核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的21项指标(不包括水温、粪大肠菌群、总氮)外,滇池湖体水质考核指标增加总氮。

(二)营养状态指标

营养状态指数,评价指标包括:总氮、总磷、叶绿素a、透明度、高锰酸盐指数共5项。

(三)总量控制指标

总量控制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共4项。

五、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滇池湖体水生态系统明显改善,滇池湖体富营养化得到有效治理,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明显改善,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水平显著提高,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风险防范水平全面提升,环境监管能力显著加强。

(二)水质目标

到2015年,滇池流域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环境功能要求,松华坝水库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宝象河水库、柴河水库、大河水库、自卫村水库、双龙水库及洛武河水库水质稳定达到Ⅲ类。平水年条件下,滇池重度富营养化水平改善到中度富营养化水平,力争达到轻度富营养化水平。草海湖体水质明显改善,基本达到Ⅴ类;外海湖体水质基本达到Ⅳ类;湖体消除由大规模水华爆发引起的水体黑臭现象;主要河流水质基本消除劣Ⅴ类。

流域水质目标详见附表4。

(三)总量目标

滇池流域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1.82万吨,比2010年削减9.9%;化学需氧量(工业和生活)排放量控制在1.50万吨,比2010年削减10.0%。氨氮排放量控制在0.49万吨,比2010年削减9.3%;氨氮(工业和生活)排放量控制在0.44万吨,比2010年削减10.0%。总氮和总磷(工业和生活)排放量分别控制在0.52万吨和346吨,比2010年削减10.0%和9.9%。分控制单元总量目标见附表5。

第三章水污染防治对策及调控措施

一、健康水循环调控的战略框架设计

以超出滇池流域的视野,从资源环境规划优化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在滇池补水区、滇池流域及其下游区域,进行自然水循环与社会水循环的适当隔离,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综合考虑流域外调水、流域外污水资源化利用、流域内节水再生水利用、滇池湖内水位调控改善水生植物生境等规划,改善流域及区域水的“自然-社会”二元循环的结构。

(一)人工辅助调度-恢复滇池湖体生态功能的健康自然水循环

根据滇池水体早期无生态灾害的背景特征,进行水体生境的恢复,包括水量、水位、湖滨带坡度等因素,基本隔绝陆域人类活动导致的外源污染,逐步进行内源的存量削减。对于维持湖泊水循环的基本补给水量达到接近背景无明显污染的水平。

(二)资源化调度-实现流域社会持续发展的健康社会水循环

根据滇池流域及周边人类社会污染负荷的分布情况、社会经济发展布局情况、水系分布情况和水体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情况,建立社会水循环通道,进行供水、排水、收集、处理、资源化利用的系统规划,在滇池流域实现较高的污水收集处理率(包括集中及分散处理)、采用深度处理及适度处理技术实现城市污水的再生化利用及环境功能性利用;逐步实现农业生态化,雨水资源化。循环设计目标是资源化无废物。影响湖泊健康的新建项

目要依据避让原则,设臵在可进入社会水循环区域。隔离避让的目的是:无论今后流域内社会用水量如何增长(导致污水量增加),都不占用自然水循环系统的生态水量,其尾水都有利用之处,不侵占自然水循环的通道,不影响自然水循环系统的调控。

流域尺度下健康水循环路径设计示意图见附图2。

二、健康水循环调控的主要措施

滇池流域经济发展及水污染防治的多个五年规划实施经验表明,单一治理方法、低强度的治理投入,不足以扭转滇池水环境水生态恶化的趋势。“十二五”期间,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优化配臵水资源,有效改善水环境,逐步恢复水生态。具体措施主要通过整合以下五个流域健康水循环工程系统实施:(一)清水源工程

开展外流域补水工程和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有效缓解流域水资源量严重不足,缺乏清水入湖的问题,同时保证入滇水源达到Ⅲ类标准。

(二)清水通道工程

开展河道截污工程、城市非点源治理类工程,提升昆明市主城区主要河道水质,恢复自然河流水系状况,最大限度的保证补给滇池的外流域补水及水库弃水水质达到Ⅲ类标准,实施对滇池水体的有效臵换,达到同时改善昆明市主城区主要河道和滇池水体水质的目标。

(三)污水资源化利用工程

开展再生水利用和输运类工程建设。根据流域内及下游用水的不同需求,在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原则下,进行新鲜水及再生水

资源的有效配臵,实施分质供水,以减少新鲜水的消耗量及滇池的提水量,以减少高氮高磷水进入滇池,同时保证下游安宁市的供水以及提高河流水质达标率。

(四)污水处理污染物减排工程

开展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类工程、环湖截污类工程。完善流域的污水收集系统,提高污水收集率。有效利用环湖截污工程,尽快完成配套工程,最大程度地利用其环境效益,有效减少点源及非点源入湖负荷。

(五)功能水体修复工程

开展湖体生态修复与建设类工程建设,恢复滇池湖体原有生境。在湖体透明度有效恢复之前,重点采用漂浮植物控制性种养及资源化利用工程,以缓解滇池内源削减规模不足对生态系统恢复的干扰。对部分沉积物污染严重区域实施生态清污,恢复湖底生境。

(六)水循环监控管理工程

开展水质、水量监控系统工程建设。加强重点源在线监控,安装重点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控装臵;入湖河道安装污染通量在线监测系统。

三、控制单元分类控制策略

按照防治结合、分类指导原则,将滇池流域7个控制单元划分为优先控制单元和一般控制单元。各控制单元的主要控制策略见表1。

表1 控制单元主要控制策略

第四章优先控制单元治污方案

一、草海陆域优先控制单元

(一)问题识别

草海陆域控制单元,位于草海北部,主要涉及昆明市的主城五华区和西山区,承接了昆明市主城区的大量污染物。单元内共有新运粮河、老运粮河、乌龙河、大观河、西坝河、船房河和王家堆渠7条河流汇入草海。该单元现有第一、第三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分别为12万m3/d和21万m3/d,合计33万m3/d。

主要的环境问题:

(1)该控制单元是昆明重要的老城区,污水收集和雨污分流系统有待完善,且实施难度比较大。

(2)由于该控制单元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因此现有的污水处理能力仍然不能满足当地污水处理需求。

(3)由于截污不彻底和缺少外来清水,导致单元内的部分河道水质污染严重,甚至出现局部藻类繁殖的现象,例如船房河和运粮河。

(二)治污目标

到2015年:

截污目标: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0%。

排放标准: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达到地表水河流Ⅴ类标准,总氮达到污水排放一级A标准。

总量目标:化学需氧量控制在0.60万吨,削减8.9%,氨氮控制在0.21万吨,削减8.1%。

水质目标:积善村桥断面化学需氧量浓度由117.8mg/L降低到60mg/L以下,氨氮浓度由25.4mg/L降低到10mg/L以下,总磷由2.11 mg/L降低到0.9 mg/L;积下村断面氨氮浓度由6mg/L 降低到3mg/L以下,其它指标改善到Ⅴ类。自卫村水库监测点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

(三)治污方案

以治理措施为主。提高污水收集率、污水深度处理率。

(1)加强单元内污水收集管网和雨水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建设第九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万m3/d,提高污水深度处理率,削减点源负荷的排放量。

(2)在主城区建设再生水处理站及配套管网,再生水利用更多的考虑工业低质用水、冲厕等可进入污水收集系统的项目;兼顾路面冲洗、绿化、洗车等进入雨水系统项目;以减少季节间再生水用水量的不平衡。

(3)开展新运粮河(上段)和老运粮河(上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主要措施为敷设截污管,清淤,生态河道建设等。

(4)在牛栏江补水后,第一、三、九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尾水扣除再生水利用部分外,外排至流域下游,进行资源化利用。

二、草海湖体优先控制单元

(一)问题识别

草海是昆明市主城西岸单元生活污水和污水处理厂排水的唯一受纳水体。草海西南部有西园遂道,将草海来水和一部分外海流域的生活污水排放到下游的普渡河。2010年,滇池草海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水质为劣Ⅴ类。

草海富营养化仍比较严重,但由于草海水深较浅,目前水草覆盖面积较大,藻华现象受到抑制,湖体的表观好于滇池外海。

(二)治污目标

水质目标:到2015年,草海湖体水质明显改善,基本达到Ⅴ类,总氮≤4.0mg/L。

(三)治污方案

在适当补充清洁水源,削减草海陆域污染负荷入湖排放量的同时,进行草海内源污染负荷存量削减:主要措施包括利用沉水植物恢复、漂浮植物控制性种养及资源化利用、湿地系统内的植被的收割以及底泥疏浚等。

三、外海北岸优先控制单元

(一)问题识别

外海北岸控制单元是昆明市的主城区五华区、盘龙江、官渡区所在的单元,是外海主要的污染来源,污染源以生活污染源为主,城市非点源贡献较高。主要河流有采莲河、金家河、正大河、盘龙江、明通河、金汁河、枧槽河、老宝象河、新宝象河等,其中盘龙江和宝象河是滇池第一和第二大河。

该单元的第四、第五污水处理厂位于盘龙江沿线,处理规模达到24.5万m3/d。受地理位臵的影响难以再扩建,第四污水处理厂常年超负荷运转,处理不完的混合污水溢流盘龙江;盘龙江两岸上段截污主干管虽已形成,但尚缺少配套支(次)管网;有些路段或小区虽铺建了分流制管线,但污水管出小区后并未接入污水主干系统;片内区管网错接乱接的情况相对突出,二环路外至今未形成真正的分流体制。

外海北岸控制单元和草海陆域控制单元都是昆明市老城区所在位臵,因此具有相似的环境特点。流域内主要的环境问题为:(1)该控制单元是昆明重要的老城区,污水收集和雨污分流系统有待完善,且实施难度大。

(2)污水处理能力有待提高。由于人口集中,因此仍需增加现有的污水处理能力。

(3)由于截污不彻底和缺少外来清水,导致流域内部分河道水质污染严重,甚至出现局部藻类繁殖的现象。外海北岸各河流的近年水质状况见附表3。

(二)治污目标

到2015年:

截污目标: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需达95%。

排放标准: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达到地表水河流Ⅴ类标准,总氮达到污水排放一级A标准。

总量目标:化学需氧量控制在0.39万吨,削减11.6%,氨氮控制在0.14万吨,削减13.1%。

水质目标:宝丰村、范家村新二桥、严家村桥断面消除劣Ⅴ类,昆河铁路(王大桥)断面氨氮浓度由32.67 mg/L降低到10 mg/L以下,其它指标改善到Ⅴ类。松花坝水库监测点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宝象河水库监测点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

(三)治污方案

以治为主,防控结合。以遏制点源负荷增长为主,重视城市非点源负荷的控制。

(1)加强单元内污水收集管网和雨水管网建设,提高污水

云南滇池水污染现状及措施

云南滇池水污染现状及措施 摘要: 滇池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泊,自古以来培育了斑斓的滇西文化,养育的一代又一代的滇西人民。滇池不仅承担着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也是周围城市发展的助推器与基础。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围湖造田的政策,工业的发展,滇池的污染日趋严重。本文就滇池污染的污染现状做出浅显的分析及相应的治理方案。 关键字: 水污染滇池现状措施 前言: 从大气化学环境的课程中,我了解到了中国是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状况总体不容乐观,本来就已经是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了,各地的水污染也相当严重。有专业人士曾指出,未来制约中国发展的必然是水资源的短缺。滇池作为三大水污染案例之一,可见形势相当严峻。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属金沙江水系,位于昆明市南端,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南北长约40km,东西最宽处12.5km,平均水深4.4m,水面积300km2,库容12.9亿m3,素有“五百里滇池”的美誉。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滇池具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调蓄、防洪、旅游、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是昆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昆明市乃至全省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昆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气候宜人的“春城”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一.滇池污染现状 水体污染从7O年代中后期开始,到80年代,特别是9O年代,滇池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造成滇池水质污染的原因:一是滇池位于昆明城区下游,是昆明地区水平最低地带;二是城市和乡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人滇池;三是滇池环湖地带城镇化发展迅速;四是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和干净的河流水进行置换;五是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湖面逐渐变小,湖床变浅,内源污染物堆积,污染严重。滇池有2O多条河流呈向心状注入,构成了滇池水系。滇池北部建有一个人工闸,将水域分隔为内湖、外湖,分别由西北端的西园隧道和西南端的海口中滩闸出流经螳螂川、普渡河汇人金沙江。滇池已经全湖富营养化,污染严重,2005年草海水质为劣Ⅴ类,综合营养指数76.1,属重度富营养状态,外海水质达到Ⅴ类地表水标准,综合营养指数62.5,属中度富营养化。主要入湖河道29条,水质大多为劣V类。随着滇池流域内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数量急剧增长,滇池污染物产生量迅速增加。1988-2000年流域污染物产生量总体上呈迅速递增趋势,2000-2005年污染物递增趋势减缓。在污染物产生总量中,生活污染贡献最大,是流域污染物产生量增长的主要因素,工业污染源产生量得到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物产生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随着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的提高,污染物削减量持续增加,2000-2005年化学需氧量、总磷得到有效控制,入湖污染负荷量呈下降趋势,总氮基本持平,入湖污染负荷量稍有下降。二.滇池污染成因 滇池污染的源头主要来自于人类大规模的生产生活和对湖区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人类活动产生的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居民生活污染等直接威胁着滇池水体的水质;是造成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直接原因。湖区周边有大量的农业耕地和养殖场。每天都产生大量的农业面源污染。这些面源污染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加剧了滇池污染的程度。滇池流域有3.2万hm2农田,花卉作为云南省的特色经济产业,种植面积也有很大规模,复种指数高,施肥

云南滇池污染现状的研究与对策

云南滇池污染现状的研究与对策 摘要 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但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滇池污染问题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滇池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利用暑假,我对滇池流域一些区域的水质作了简单的调查,深入地了解了国家对滇池治理的相关政策和取得的一些阶段性成果,试图提出一些治理滇池的方法和建议,希望通过我的一点实际行动能引起全社会对滇池治理的关注,让滇池尽快恢复她“高原明珠”的本色。 关键词:滇池;污染;现状;建议 引言 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兼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旅游、航运、水产养殖、气候调节等功能,在昆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滇池污染问题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滇池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199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云南省政府组织实施了《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至“九五”末期,在流域经济增长、人口增加的情况下,滇池污染迅速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水体严重富营养化、生态系统被破坏的状况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扭转,治理工作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十分突出。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充分地利用假期深入实地,了解相关情况,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是以实际行动关注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008年8月16日—8月22日,我到滇池流域的部分区域展开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查。我选择了海埂、大观楼等六个地点,对滇池流域的水质进行了简单的检测,倾听了当地居民的抱怨,并从他们的口中了解了一些情况。调查中,我发现草海水体呈黑色,有非常难闻的气味,污染状况特别严重;而外海水体则呈绿色,污染状况较草海轻一点。

云南生态旅游资源分类总结

云南生态旅游资源分类总结 一、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一)陆地生态旅游资源 1、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金殿国家森林公园、钟灵山国家森林公园、棋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小白龙国家森林公园、圭山国家森林公园、来凤山国家森林公园、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龙泉国家森林公园、东山国家森林公园、清华洞国家森林公园、巍宝山国家森林公园、灵宝山国家森林公园、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龙鱼洞国家森林公园、天星国家森林公园、铜锣坝国家森林公园、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十八连山国家森林公园、鲁布革国家森林公园、珠江源国家森林公园、五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关天星国家森林公园、西山森林公园 2、草原生态旅游资源:云杉坪、牦牛坪、黄草岭、大海草山 3、荒漠生态旅游资源:元谋 (二)水体生态旅游资源 1、湖泊生态旅游资源:滇池、程海、泸沽湖、抚仙湖、杞麓湖、异龙湖、星云湖、阳宗海、洱海、浴仙湖 2、温泉生态旅游资源:安宁温泉、下关温泉、云县小定西沸泉、龙陵邦腊掌温泉、新滩坝温泉、腾冲热海 3、河流生态旅游资源:金沙江(万里长江第一湾、小江泥石流)、澜沧江(西双版纳橄榄坝)、怒江(三江并流)、南盘江(三江口)、元江、伊洛瓦底江 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一)农业生态旅游资源 1、田园风光生态旅游资源:元阳梯田、罗平油菜花、石屏杨梅、蒙自石榴 2、牧场生态旅游资源:迪庆那青波牧场、扎西牧场、丽江甘海子牧场、念瓦洛牧场、小中甸牧场、南宝牧场 (二)园林生态旅游资源 1、中国园林:勐巴娜西珍奇园 (三)科普生态旅游资源 1、植物园:昆明植物园、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丽江高山植物园 2、天然野生动物园:西双版纳野象谷公园、

关于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研究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年第1期论文与案例交流一、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现状从目前来看,滇池流域虽然投资大部分资金来进行改善,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另外一方面,滇池水污染的程度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需要先进并且符合实际需要的科学管理手段来进行规划。基于规划时间这个角度来讲,滇池以往的规划注重短期规划,其目的主要对水污染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提升环境检测管理水平的目标等等。但是,从目前滇池水域水污染的实际情况来看,短期的规划已经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需要长期并且科学的战略方针来进一步指导。目前中长期滇池战略规划设计的主要思路有这些特征,以2006年到2011年来看:第一,非常重视水流域尺度上的系统性,这点的提出与“十一五”之前的规划有不同,主要是在单个污染源上;第二,基于水流域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方面来分析,找出水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第三,将流域水环境的承载力作为出发点,要定出约束指标来控制区域资源开放与经济发展;第四,滇池五年规划中重点放在工程项目的实施,没有长远性、持续性、前瞻性的规划意识,没有制定规划的评估与反馈,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目地上本来具有差异性,主要重点就是为滇池治理提供战略性引导与发展性思路。因此,需要注重几个问题:滇池水环境趋势变化的系统评估以及诱因识别;明确中长期规划战略目标;优于短期规划内容的战略方针等等。基于规划方法角度来分析,目前基础数据缺乏假设条件模糊、模型边界以及系统性等等劣势,导致在做决策时相关依据不足。目前,国内外关于水污染研究规划中,主要方法是流域容量总控制、情景分析、水环境承载力等等,这些方法不断得到广泛应用:要将水环境承载力作为重点约束指标,来对水流域进行调整这样一个发展经济模式与产业结构,将情景分析方法与容量总控制作为基础,设计流域水环境水质恢复的总方案。基于规划方法角度来分析,目前基础数据缺乏假设条件模糊、模型边界以及系统性等等劣势,导致在做决策时相关依据不足。目前,国内外关于水污染研究规划中,主要方法是流域容量总控制、情景分析、水环境承载力等等,这些方法不断得到广泛应用:要将水环境承载力作为重点约束指标,来对水流域进行调整这样一个发展经济模式与产业结构,将情景分析方法与容量总控制作为基础,设计流域水环境水质恢复的总方案。二、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研究具体方法中长期规划目标主要在于:第一,综合评估的加强。主要是对 滇池水质变化以及流域范围内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估,然后加强分 析,掌握相关数据与资料;第二,构建系统集成。收集好关于滇池水流域的所有资料,掌握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结论的方式进行集成;第三,战略规划。制定长期战略规划方案。关于滇池水流域中长期规划的框架,主要有三个部分:一是,战略目标;二是,模式路径;三是适应调控。以技术框架的三个主要部分,来对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需要研究的步骤进行明确,主要有6个具体步骤:发现问题-诊断调控-基础规划-方案规划-调控与评估-战略规划;然后将水环境承载力方案以及总容量控制方案为基础来具体实施:第一,以水环境承载力情景方案为载体,将滇池流域营养物质输移模型的输出结果进行叠加,然后在水质模型中输入污染负荷来让水质进行响应;以这个为基础,对总量的空间分配进行明确,然后规划在不同流域中消减污染物的具体战略方案。依据不同规划分区的总量控制与不同情景的源输入,从而制定出以分区为标准的空间分异性污染控制战略方针;第二,以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为重要约束标准,对滇池流域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优化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将社会经济实际发展中带有的不确定性充分考虑进去,从而对水环境承载力情景进行设计,将之作为滇池流域水质恢复方案的基础输入条件;以水环境承载力的约束为主要标准,对滇池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效率、方向进行明确,并汇总到滇池流域的总体发展方案当中。三、滇池流域富养化控制策略1.分析问题从这些数据来分析,即使消减了高负荷,又在巨额投资防治污染的驱使下,因为滇池水流域的特殊水文地质、底泥、气象等等,这些潜水湖泊特征的存在,即使有更多的防治措施还是不能有效降低蓝藻的周年性爆发。研究的同时,还发现即便在TP 、TN 高浓度的条件下,滇池外海也存在着部分不爆发蓝藻水华的地带,因此,就滇池水域水体而言,容易富营养化,只是对水质改善并不断提升TN 、TP 浓度的水质标准,并不能绝对性能控制蓝藻水华爆发的危险系数,当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滇池湖泊富营养化的问题。(下转第26页) 关于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研究丁福荣(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创鑫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云南曲靖655331)摘要:云南滇池水污染非常严重,根据水污染相关决策的要求,针对滇池,国家先后批准实施了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止的“九五”计划以及2010年的远景规划、“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以及相关的补充报告等等。本文在规划的指导之下,针对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止规划进行研究,尝试性提出云南滇池营养化控制的有效措施。关键词:滇池;水污染;富养化控制;措施24

第十五届中国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

第十五届中国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 作者:郝亚鑫邹鹏 来源:《云南农业》 2019年第9期 9月5-9日,第十五届中国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展会期间,市民可免费进场观展,一同感受云南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变化、新成果、新希望。 本届农博会以“绿色发展·美好生活”为主题,共设7个展馆、2800个展位,展览面积7 万m2,邀请国内外2000余家企业参展,集产品展示、商贸洽谈、文化交流、美食品鉴为一体。主会场设9个展馆,分别是国际及港澳台馆,云南绿色食品牌馆,世界坚果馆,昆明都市现代 农业馆,国内农业示范馆,智慧农业成果馆,乡村振兴展示馆,健康生活馆,食尚生活馆。同时,在昆明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还设有花卉展销专业分会场。 打响云南绿色食品牌的绿色风。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组织16个州市知名餐饮企业承包10号馆,展示展销绿色食材调料、云南名宴名菜名美食,打响云南餐饮,绿色为先第一枪。未来的餐厅长什么样?进店扫码、点菜下单,找到对应取餐柜取餐,入座就餐,这套智慧餐厅 黑科技和大数据屏幕已经在昆明实行一年的用餐流程,在农博会上亮相。这是阿里巴巴旗下口碑、饿了么、阿里云、支付宝、钉钉、盒马等阿里业务板块带来的阿里在绿色餐饮上的新思考 和新技术。 本届农博会首设乡村振兴展示馆,展示云南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和农业文明、农耕文化,并 设置非遗手工艺互动体验活动,集中展现云南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举措和成效。 云南绿色食品牌馆和昆明都市现代农业馆,重点展示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牛等产业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展现云南省及昆明市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成 果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工作成效。 展会期间,举办有2019云南乡村振兴论坛、优质农产品评选、招商引资签约、专业买家对接会暨农产品推介、云南省绿色餐饮展示展销会等系列活动。同时在五华区、西山区、晋宁区、富民县、宜良县设分会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农民丰收节活动。 本届农博会吸引43万人次逛展,销售收入突破6255万元。据统计,在5天时间中,进馆人 数合计433 079人;销售额达到6255万元,签订意向性销售协议651项,协议金额2.853亿元。 在各方支持下,中国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到本届共举办了十五届,已成为促进中国和世界 各国共商、共建、共享开展多边交流,深化人文交流的重要桥梁,成为全方位展示国内外农业 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的重要窗口和交流平台。 (郝亚鑫邹鹏)

滇池介绍

滇池介绍 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素有高原明 珠之称。过去环湖地区常有洪涝水患,滇池早 在1262年就在盘龙江上建松华坝,1268年又 开凿海口河,加大滇池的出流量,减轻环湖涝 灾。1955年以後在湖的上游各个河流上先後 修建十馀座大中型水库,沿湖修建几十座电力 排灌站,解除洪涝灾害,并确保农田灌溉和城市工业、生活用水。湖内产鲤、鲫、金钱鱼等。 素有“高原明珠”之美称的滇池,是昆明 风景名胜的中心。游览内容丰富,既可环湖探 访石器时代的遗址,追寻古滇王墓的踪迹,探 索云南文化摇篮的奥秘;又可在岸上游览 西山、白鱼口、郑和故里、盘龙古寺、官渡金 刚塔等十数处名胜古迹;还可以深入环湖海口、昆阳、晋宁、呈贡、官渡、黑林铺等大小城镇考察风俗民情。五百里滇池的岸边,游览胜景甚多:海埂湖滨公园、西园别墅、龙门村、观音山、白鱼口……海埂公园在滇池的东北部,离昆明市区约7公里。海埂是伸入滇池的湖中长堤,这里河港纵横,堤岸垂柳轻路。海埂南面的海滩是一片细软白沙。湖水由浅入深,是天然的湖滨游泳场。夏日到这里游泳,击水逐浪,卧波纳凉,最为惬意。近年又在这里新建一座云南民俗文化村,游人到此参观,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滇池因周围居住着"滇"部落或有水似倒流、"滇者,颠也"之说,故曰"滇池"。滇池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湖面的海拔高度为1886 米,南北长39公里,东西最宽为13公里。湖 岸线长163.2公里,面积为306.3平方公里, 容水量为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 主要河流有盘龙江、金汁河、宝象河、海 源河、马料河、落龙河、捞鱼河等,出水口为 螳螂江。滇池水由海口注入普渡河.汇入金沙江.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

滇池水污染治理研究

第5卷 第1期 2007年3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Journ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 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V ol 15 N o 11March ,2007收稿日期:2005211207 作者简介:马巍(1976-),男,四川平昌人,博士生,工程师,主要从事水环境研究。E -mail :mawei @https://www.doczj.com/doc/7715824964.html, 文章编号:167223031(2007)0120008207 滇池水污染治理及防治对策研究 马巍1,李锦秀2,田向荣3,廖文根1 (1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北京 100038;2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标准化中心,北京100044; 31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北京 100053) 摘要:在总结滇池水污染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归纳得出湖泊老龄化、污染物超量排放、流域水资源匮乏、水流及物质交换不畅等是滇池水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加区域水资源量、入湖污染物总量控制、水污染综合治理、改变滇池运行方式等水污染防治策略及若干关键控制技术,提出了滇池环湖入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定额,并结合滇中调水规划,模拟预测引水济滇的水环境改善效果及改变滇池运行方式的水环境影响,可为滇池水污染治理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滇池;水污染治理;总量控制;引水济滇;运行方式 中图分类号:X 524文献标识码:A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属金沙江水系,位于昆明市南端,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南北长约40km ,东西最宽处1215km ,平均水深414m ,水面积300km 2,库容1219亿m 3。滇池具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调蓄、防洪、旅游、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滇池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质急剧恶化,基本上10年下降一个等级(从20世纪60年代Ⅱ类下降到90年代劣Ⅴ类),水体富营养化异常严重。近年来,随着“三湖三河”的重点治理,加之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滇池水污染恶化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尽管工业点源得到集中治理和控制,但从1988年到2002年滇池流域的污染物产生量却持续增加,C OD Mn 、T N 、TP 产生量比1988年分别增长了134%、199%、215%[1]。首先是由于城市人口增加及城镇生活水平提高致使生活污染源产生量不断上升,成为流域污染物增长的主要来源;其次面源污染负荷贡献较大,主要受降雨和流域生态的影响,同时面源控制和治理难度较大且治理周期长。由此可见,滇池流域污染源的治理难度是相当大的,加之该区域属资源型缺水地区 [2],因此,滇池水污染的治理形势十分 严峻。1 滇池水污染问题及成因 111 滇池水污染问题 滇池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污染日趋严重,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排入水体的污染负荷也逐年显著增加,90年代水质迅速恶化。自90年代以来,滇池整体水质一直 劣于Ⅴ类[2](如图1、图2),水污染极其严重。而且水质指标C OD Mn 、 TP 、T N 和Chla 浓度呈上升趋势,表明滇池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日益加重。 112 滇池水污染成因 导致滇池流域水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滇池已进入老龄化阶段。滇池至今约有340万年的漫长演变历史,在现代演变过程中,水面不断缩小,湖盆变浅,滇池目前的水面积仅为古滇池的25%,蓄水量仅为古滇池的119%,滇池已演变为半封闭性湖泊,年平均流出水量约1149亿m 3,仅占蓄水量的11% [3],从而导致湖水置换时间长、湖流流速 — 8—

昆明市文旅融合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昆明市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点任务1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李庆雷 一、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提升工程 通过实施文化旅游化、旅游文化化,农业、工业、其它第三产业与文化旅游的融合互动,通过建设一批文化旅游聚集区、文化旅游示范园区、文化旅游村寨、文化旅游城镇和一批重大重点文化旅游项目, 1本文为《昆明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7)》第四部分的初稿,为昆明市文产办委托五墨文化 传播公司的项目,笔者负责第四章的写作。

不断完善昆明市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1、推进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 ——推进涉旅产业融合发展。主动顺应世界旅游市场发展趋势,整合资源,以文化为灵魂、旅游为核心、商业为平台,推进旅游与现代农业、工业、体育、商贸、教育医疗、金融服务的融合发展。 ——加大文化旅游融合力度。紧扣历史文化名城内涵,加快昆明多元文化的挖掘与包装,修缮历史文化古迹,恢复一批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建设城市历史文化标志性建筑。重点打造古滇文化、革命历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高原山水文化、名人文化和都市文化等六大文化品牌,用文化筑牢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的主脉络。 ——推进文化旅游业态创新。着力培育康体运动基地、温泉SPA、花卉、购物、演艺、美食、休闲街区八大休闲旅游业态,加大房车旅游、直升机旅游、医疗旅游、置业旅游、异地养老旅游、户外运动俱乐部等新兴旅游业态发展。 2、培育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 ——加快各类现代服务要素集聚,推动现代休闲度假旅游产业集聚发展,重点推进主城都市文化项目集聚区、晋宁古滇文化—郑和故里文化旅游项目集聚区、滇池—西山度假养生休闲文化项目集聚区、空港经济区及东部旅游区项目集聚区、石林—九乡喀斯特旅游文化项目集聚区、呈贡新区旅游文化项目集聚区、阳宗海旅游片区项目集聚区规划、招商、建设与运营。 ——以泛亚文化传媒中心、呈贡新区、南城区、昆明空港经济区、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五华金鼎科技园区等为重点,充分发挥其人才强、创意新、资源配置优化等优势,加快文化产业创意园建设,建成一批影视、印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

滇池水污染调查报告 级化学教育班第四组 指导教师:马宁 成员:杨猛 姚洪彪 何文波 胡春丽 施红娟 贾丹丹 曩陵丽 摘要 滇池:亦称昆明湖、昆明池。中国云南省大湖,在昆明市西南,连同湖西侧的西山是著名游览、疗养胜地。由构造陷落而成。有

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湖水在西南海口洩出,称螳螂川,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 名称由来 滇池名称的由来可归纳为三种说法。一是从地理形态上看,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说:“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有泽,水周围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另一种说法是寻音考义,认为“滇颠也,言最高之顶。”也有的认为是彝族die(甸)即大坝子。第三种说法,是从民族称谓来考查,《史记·西南夷列传》有记载:“滇”,在古代是这一地区最大的部落名称,楚将庄蹻进滇后,变服随俗称滇王,故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 地理概况 滇池呈南北向分布,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东北部有一天然沙堤,长4千米,将滇池分为南北两部分,称为外湖和内湖;海拔1887.5米,总面积311.338平方公里,其中内湖面积10.67平方公里,外湖面积287.1平方公里,湖长41.2千米,最大宽度13.3千米,平均宽度7.56米,最大水深11.3米,平均水深5.12米,容积15.931亿立方米;底质内湖肥,有很厚的淤泥,动植物残体、黑色,有极臭味,外湖较肥,褐黄色,有骸泥;上游河流主要有盘龙江、宝象河、新河、运粮河、马料河、大青河、洛龙河、捞渔河、梁王河……

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公里,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居云南旅游省首位。滇池古名滇南泽,又名昆明湖,距昆明市约20公里。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13.5公里,平均宽度约8公里。湖岸线长约200公里;湖面面积300平方公里,居云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8米,平均深度5米,蓄水量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从西山远眺滇池。滇池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海拔1886米,滇池周围有大小数十个山峰,山环水抱,天光云影,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 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水面宽阔。站在龙门上,居高临下,滇池尽收眼底,有“高原明珠”之称。其迷人之处更在于它一日之内,随着天际日色、云彩的变化而变幻无穷。滇池水面宽阔,不可是旅游的好去处,还极有经济价值,航运、渔业、灌溉、供水等。滇池周围风景名胜众多,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等隔水相望,云南民族村、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馆等既相联成片又相对独立,互为依托,是游览、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 1988年,滇池以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昆明旅游发展分析

昆明旅游发展分析 昆明,享“春城”之美誉,云南省会,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旅游、商贸城市,亦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东盟开放的重要枢纽城市。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是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圈、亚洲5小时航空圈的中心,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之一。昆明市为山原地貌。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多溶洞和溶岩地貌,溶岩盆地有石林坝子。属北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5℃,年均降雨量1450毫米,无霜期278天,气候宜人。昆明市是灵秀而迷人的,它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湖光山色,天然成趣。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高原湖泊,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泊,沿湖两岸风光绮丽。由于地处低纬高原而形成“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别是有高原湖泊滇池在调节着温湿度,使这里空气清新、天高云淡、阳光明媚、鲜花常开。昆明市开放而时尚,浓缩了云南的区位优势,从两千多年前的“南方丝绸之路”到开放的昆明一直是东亚大陆与中南半岛、南亚次大陆各国进行经济贸易往来及政治联系的陆路枢纽。“中国昆明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使昆明成为中国主要的会展城市之一。 美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历史古迹、绚丽的民族风情,使昆明跻身为全国十大旅游热点城市,首批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 全市有各级政府保护文物200多项,有石林世界地质公园、滇池、安宁温泉、九乡、阳宗海、轿子雪山等国家级和省级著名风景区,还有世界园艺博览园和云南民族村等100多处重点风景名胜。10多条国家级旅游线路,形成以昆明为中心,辐射全省,连接东南亚,集旅游、观光、度假、娱乐为一体的旅游体系,旅游业继续呈增长态势。

云南滇池旅游导游词

云南滇池旅游导游词 云南滇池旅游导游词1 在云南中部,有一片波光浩渺的湖水,俨如高原上镶嵌的一颗璀璨晶莹的明珠,这就是古老的“滇南泽”,因距昆阳城最近,故又名“昆阳湖”,即人们熟悉的“五百里滇池”。以往诗人对她描写是:昆池千顷浩溟漾,浴日滔天气量洪,倒映群峰来镜里,雄吞六河入胸中。坐落在这美丽高原湖畔的城市,就是春城昆明。昆明是云南省的省会,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四面环山,南临滇池,六河纵横,中间一马平川,形成了膏腴沃壤的昆明坝子。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濒滇池,三面环山。属于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日照长、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不严寒,四季如春,气侯宜人,是极负盛名的“春城”。为此前人有诗描写它的特点是:昆明腊月可无裘,三伏轻棉汗不流,梅绽隆冬香放满,柳舒新岁叶将稠。每年的12月到来年的3月,一群群躲避北方海域寒风的红嘴鸥,万里迢迢地从远方飞来,落栖在昆明城中。 昆明还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荟萃之地。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质结构,为昆明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昆明

市是一个发展中的国际旅游城市,目前,已形成了以世博会为中心的集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四季皆宜的旅游 胜地。 云南滇池旅游导游词2 滇池亦称昆明湖、昆明池。中国云南省大湖,在昆明市西南,连同湖西侧的西山是著名游览、疗养胜地。滇池由构造陷落而成,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滇池湖水在西南海口泄出,称螳螂川,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 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水面宽阔。站在龙门上,居高临下,滇池尽收眼底,有“高原明珠”之称。其迷人之处更在于它一日之内,随着天际日色、云彩的变化而变幻无穷。 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过去环湖地区常有洪涝水患,就在盘龙江上建松华坝,开凿海口河,加大滇池的出流量,减轻环湖涝灾,解除洪涝灾害,并确保农田灌溉和城市工业、生活用水。湖内产鲤、鲫、金钱鱼等。 滇池名称的由来可归纳为三种说法。一是从地理形态上看,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说:“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有泽,水周围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另一种说法是寻音考义,认为“滇颠也,言最高之顶。”也有的认为是彝族die(甸)即大坝子。第三种说法,是从民族称谓来考查,

云南地理环境概述

云南地理环境概述 云南省位于东经97°31′至106°11′,北纬21°8′至29°15′之间,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属低纬度内陆地区(图1-1-1)。全省东西最大横距864.9km,南北最大纵距990km。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与四川省相连,西北部紧依西藏自治区,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云南是全国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国境线长达4060km,其中,中缅边界1997km,中老边界710km,中越边界1353km。国境线上有25个边境县。全省国土总面积39.4万km2,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4.1%,居全国第8位。全省辖16个州市,其中有8个民族自治州、8个地级市,下辖13市辖区、11县级市、76个县和29个自治县,共129个县级行政单位,省会昆明市。其他主要城市有玉溪、曲靖、个旧、蒙自、大理、楚雄、文山、保山、瑞丽、普洱、临沧、昭通、景洪、瑞丽等。 图1-2-1云南省区位 (1)地形地貌 云南地处中国大陆西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南缘与西南部云贵高原的结合部位,是一个低纬度、高海拔、山地高原为主的边疆内陆省份。全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呈梯级状逐级下降,高差很大。从北到南,坡降为6‰,平均每公里下降6m。其中西北部最高,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山地像张开的

手指,由西北顺着地势分别向东、东南、南、西南和西等方向伸展,相对坳陷的地方,由河谷和陷落盆地组成。降至边缘地带,残余高原面或破碎的低山的海拔仍在1000m以上,河谷谷底、陷落的盆地则在1000m以下。省内最高点为德钦县怒山山脉的梅里雪山卡格博峰,海拔6740m;最低点为河口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76.4m。最高点和最低点直线距离不到900km,高差达6663.6m。 云南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高山、中山、低山)、高原、丘陵、盆地(坝子)、平原(河谷冲积平原)等地貌类型,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分布也十分广泛。滇中、滇南和滇西南地区外力以河流作用为主,在砂页岩及岩浆岩、变质岩等分布区,分别塑造出不同形态的山地与河谷。滇东、滇东南及滇西的部分地区,石灰岩地层分布广泛,在不同的外力作用下,形成不同的喀斯特地貌形态。滇西北的高山地区,地势高耸,气温较低,山顶终年积雪不化,所以虽然在岩石性质与构造体系等方面与南部无大差别,地貌形态差异的程度则较大,滇西南、滇南是流水作用形成的山地,滇西北是冰川作用和寒冻风化造成的山地。滇东一带是喀斯特地貌为主体,分别与流水地貌、构造地貌及重力地貌向结合。滇西北以寒冻风化、冰川地貌为主,又与流水侵蚀作用、喀斯特作用相间存在。滇西德宏州附近,以河流作用的山地为主,并与构造地貌、火山地貌等共同组合成一个新的结合体。 云南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山地和高原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4%(山地面积占84%,高原面积占10%),山地、高原间分布众多山间盆地(俗称坝子)。大致以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为界,把云南划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东部为高原地形,属云贵高原的西部。高原内部起伏和缓,古夷平面形态特征比较典型,坝子分布广泛,面积较大,多为湖积冲积型或断陷型,坝子的四周是一些起伏和缓的丘状山地,喀斯特发育,边缘受河流切割成中山山地。西部属横断山区,高原已基本解体,主要由中高山地组成,是省内重要的山地集中地带。坝子数量少,面积不大,多为沿河谷伸展的河谷冲积坝。据研究统计,全省约有面积大于等于10km2的坝子206个,面积约15340.2km2,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云南高原约有面积大于等于10km2的坝子100个,西部横断山区约有面积大于等于10k m2的坝子106个(图1-1-3)。

旅游可持续发展

旅游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也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绿色产业,需要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多学科的论证,认真研究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承受能力,经过慎密的设计、规划方能投产。旅游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扩大器,旅游业的直接收入可以带动相关的产业,旅游的消费特别明显的特点就是可以重复性的消费。经济强势增长的时候,在经济处于稳定上升阶段时,房地产、汽车、传统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是强劲有力的;然而当市场低迷期,重复的旅游消费对整个市场的拉动是直接和明显的。旅游的开展,不仅提高了人们走进自然,欣赏自然的兴致,也提高了自然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赚取外汇的份额。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旅游业随着国民经济的腾飞,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它渗入了社会的各个方面:交通、贸易、服务、文化,艺术······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潜力,拉动了国民经济,提高了人均GDP,增加了社会就业率,旅游行业对国民收入的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虽然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

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人们对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尚缺乏科学理解。旅游的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强调到大自然中旅游,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实际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已经给环境带来较严重的污染。 首先,就是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许多地区的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便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特别是新旅游区,开发者急功近利,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如:被誉为"童话世界"的九寨沟,如今,由于上游和周边森林大面积砍伐,使这里原湖泊水位每年降低6-30厘米,致使黄龙钙华堤已开始退化、变色。如再不采取保护措施,这里的岩溶湖将会过早衰亡。更令人费解的是有关部门为了大量揽客,在九寨沟内大量建造宾馆,严重破坏了景观的自然氛围。野生动物也是极其珍贵的旅游资源。许多地方在开发这一旅游资源时,管理不善,执法不力,不少野生动物遭到乱捕乱杀,有的宾馆饭店甚至以野生动物作为美食招揽游客,使不少珍稀品种濒临灭绝。 其次就是风景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近10多年来,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使我国风景名胜区,包括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一些自然风景区,已越来越受到建设性的破坏,由于在景区内开山炸石,砍树毁林,水土流失严重。或因山洪暴发,塌方挡路,毁景伤人;或因久旱无雨,水源枯竭,饮用水短缺,更有一些建筑现代建筑痕迹太重,导致自然和人文景观极不协调,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

滇池污染成因及治理综述

xx污染成因及治理综述 xxxxxx林业科技大学 摘要: 滇池作为云南省境内最大的一个淡水湖泊,曾经哺育了千千万万的滇西人民,孕育了无数滇西文化,尤其是春城昆明,一直以来是昆明市的主要水源和经济命脉。然而近二十年来,由于昆明市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大量增加,源源不断的污水直接排入滇池,从而使这颗明亮的高原明珠渐渐地失去了昔日的光彩。本文从滇池污染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滇池污染成因及相应的治理方案。 关键词: xx污染成因治理综述 1.前言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属金沙江水系,位于昆明市南端,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南北长约40km,东西最宽处 12.5km,平均水深4.4m,水面积300km2,库容 12.9亿m3。滇池具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调蓄、防洪、旅游、 【1】 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是昆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昆明市乃至全省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昆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气候宜人的“春城”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近几年来,由于城市规模扩大,城乡经济发展,人口不断增长,向滇池排放的污水量也大幅度增加,加之滇池自然演替已进入衰老期,湖盆变浅,湖水滞留时间长,水体自净能力减弱,富营养化速度加快,致使滇池水质不断恶化,成为全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 滇池水质的恶化,不仅制约了昆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损害了昆明作为国内外著名旅游胜地的声誉,而且还严重地影响着滇池流域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

提高。“整治环境,治理滇池”,已成为昆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但治理滇池是一项十分复杂、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据2000年监测资料,在滇池流域污染物产生量中,生活源和面源占绝对多数【2】,可见生活源和面源营养性污染物在滇池营养化所起的作用,因此在治理点源污染的同时,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对生活源和面源污染源的综合治理。 2.xx污染现状 滇池污染已经是一个令人痛心的话题。为了净化滇池水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国家和云南省已经投入超过40亿元经费来治理滇池污染。这些来自中央和省市政府的拨款以及世界银行的贷款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滇池环境的恶化,但未完全消除滇池污染。目前,滇池仍属5类重污染湖泊。 最近一些年来滇池污染非常严重,国务院把滇池列为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滇池污染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水体污染从70年代中后期开始,到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滇池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造成滇池水质污染的原因: 一是滇池位于昆明城区下游,是昆明地区水平最低地带;二是城市和乡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入滇池;三是滇池环湖地带城镇化发展迅速;四是滇池属于 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和干净的河流水进行置换;五是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湖面逐渐变小,湖床变浅,内源污染物堆积,污染严重。滇池有20多条河流呈向心状注入,构成了滇池水系。滇池北部建有一个人工闸,将水域分隔为内湖、外湖,分别由西北端的西园隧道和西南端的海口中滩闸出流经螳螂川、普渡河汇入金沙江。滇池现在流域面积为2920平方千米,整个流域都在昆明市管辖范围内,是昆明市人类经济活动最活跃、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滇池也是昆明市的主要水源和经济发展的命脉,其主要功能是观光旅游、调节气候、蓄水防洪、动植物保护区等。滇池的历史大约有340万年,由于各种复杂的因素,滇池的水位逐年下降,湖水逐渐变浅,从过去的150年内水面面积由500平方千米缩小至297平方千米。滇池长期以来一直是昆明市的主要饮用水来源,但由于滇池地处昆明市区下游,从而不幸成为工业废水和城市生

我国城市水污染的现状及治理

学院:历史与行政学院班级: 10行政管理B班姓名: 刘挺 学号: 104040269

我国城市水污染的现状及治理 摘要:自古以来,人类就是在水的滋养下生存和繁衍,今后也将同样依赖于水资源而继续存在和发展。无论社会如何进步,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不可以以环境的恶化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因为那将造成人类无法承受的恶果,并最终导致一切人类文明化为乌有。水环境的现状要求我们不懈地坚持治理工作,已取得的成绩激励我们更有信心地将治理工作开展下去。 关键词:水污染净化预防治理 昆明作为云南省的政治中心,一直都在不断的发展中。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和其他城市一样,城市水资源都受到了污染。滇池,便是整个城市水资源污染中的一个典型写照。 滇池作为昆明市工农业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的重要水源,在维持流域国民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保障域内生态环境安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二十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滇池水体的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压力使昆明市的城市发展和城市功能的提高受到了严重的限制。滇池污染已成为昆明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大障碍之一,是昆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滇池为春城人民生活提高的不仅仅是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同步提高,然而,在发展与利用滇池的同时,同样给滇池带来里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从滇池污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城市水资源在利用以及被污染的过程中出现的各方面原因以及现状。 一、我国城市水资源污染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被联合国确立为13个贫水国之一。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国内水资源短缺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当前,全国669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110个严重缺水。水污染是目前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保护水资源、控制水污染是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工业排放和城市生活污水的不断增加,造成水环境污染严重,使原本就短缺的水资源形势更加严峻。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 我国每年约有1/3的工业废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水域。据环保部门监测,目前全国城镇每天至少有1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生活污水排放量已经明显超过工业废水排放量,成为污染的主要矛盾。由于城市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集中处理设施严重缺乏,污水处理技术还有待提高等原因,导致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而直接进入水体。 我国各地区水质污染状况分布情况,华北地区地下水污染普遍呈加重趋势。华北地区人类经济活动强烈,从城市到乡村地下水污染比较普遍,大城市中北京、太原、呼和浩特等城市污染较重。 东北地区重工业和油田开发区地下水污染严重。东北地区的地下水污染,不同地区有不同特点。各大中城市地下水的污染程度不同,其中,哈尔滨、长春、佳木斯、大连等城市的地下水污染较重。

滇池的调查报告

滇池的调查报告篇一:滇池环保调研报告 滇池环保调研报告 指导教师:顾波老师 活动组长:李章奎XX02180212 摄影班底:尤芳燕XX02180251 活动报告:杨春艳XX02180246 毛婷婷XX02180238 赵玉梅XX02180252 李克珍XX02180234 材料整理:谢官华XX02180222 杨学友XX02180225 李进 XX02180211 组织助手:尤芳燕XX02180251 毛婷婷XX02180238 道具安排:赵玉梅XX02180252 吴情娟XX02180241

目录 引言 ................................................ .. (3) 一、滇池概况 ................................................ .. (3) (一)、滇池简介................................................. (3) (二)、滇池对昆明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 二、滇池的水质逐年下降 ................................................ . (5) 三、滇池保护治理进程................................................. . (9) 四、滇池治理六大工程

(一)、环湖截污及交通工程................................................. . (10) (二)、外流域引水及节水工程................................................. 11 (三)、入湖河道整治工程................................................. (12) (四)、农业农村面源治理工程................................................. .12 (五)、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 ..13 (六)、生态清淤工程................................................. .. (14) 五、保护滇池,从一点一滴做起 (1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