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文-云南滇池生态危机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论文-云南滇池生态危机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论文-云南滇池生态危机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论文-云南滇池生态危机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题目:云南滇池生态危机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云南滇池生态危机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湖泊面临着面积缩小、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等生态危机。滇池是中国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最为严重的湖泊之一,不仅严重影响了流域数百万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制约了昆明乃至整个云南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了滇池的现状和产生危机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及恢复对策。

关键字:滇池;危机;污染;保护

Research on the Status、Reas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Lake Crisis

——Take the Dianchi of Yun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Abstract :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lakes are facing many ecological crisis, such as the shrinking of the basin, the lack of water resource, the pollution of the water quality, the threaten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Dianchi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eutrophic lakes in our country; it not only badly affects the lives of millions and thousands people, but also hinder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of Kunming City, even the whole Yunnan province,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status, the direct and primary cause of the status.

Key words : Dianchi; crisis; pollution; protection

目录

1 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滇池流域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滇池生态危机的现状 (1)

3.1湖水下降、面积萎缩 (2)

3.2水污染严重 (2)

3.3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 (3)

4 我国湖泊危机产生的原因 (4)

4.1我国湖泊污染的类型 (4)

4.2滇池污染的原因 (5)

4.2.1 滇池污染的根本原因 (5)

4.2.2 滇池污染的重要原因 (5)

4.2.3 滇池污染的直接原因 (5)

5 滇池流域保护对策 (7)

参考文献 (9)

1 引言

湖泊是人类地球家园的“璀璨明珠”,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天然宝库”。自古以来,湖泊就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在径流调蓄、农业灌溉、航运交通、城乡供水、水产养殖以及维系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静谧的湖泊与奔腾的江河一道,共同构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中国湖泊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全国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共有2943个,总面积达8.4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0.95%。[1]但是,由于湖泊特殊的生态结构特征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对湖泊的过度利用与开发,湖泊生态环境已面临着极大的威胁。加强湖泊的保护、恢复的意义深远而重大。现以滇池高原湖泊为例,以此探讨内陆湖泊危机的现状和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2 滇池流域概况

滇池古称滇南泽,是昆明人民繁衍生息的摇篮。滇池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属金沙江(长江)水系,地处长江、珠江、红河三大河流水系的分水岭地带,由于其处于昆明市主城区下游,故而对昆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宜人气候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滇池流域面积2920平方公里,为南北长、东西窄的湖盆地,其中山地和湖滨分别占流域面积的70% 和20%,水面约占10%。滇池是典型的半封闭宽浅型湖泊,无外来水资源补给,分为草海和外海两个部分。滇池出水经螳螂川、普渡河流入金沙江,分别有两个人工控制出口,其中,草海部分的出口是西园隧洞,外海部分的出口是海口中滩闸。滇池流域是云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虽然仅占全市面积的13.8%,占全省面积的0.78%,却是云南省经济最发达、人口最集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区域,是支撑昆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2]近三十年来,随着滇池流域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大,入湖污染负荷不断增大,导致滇池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水体功能受到极大损害。70年代初期,周恩来总理视察昆明时,曾将滇池比喻为云贵高原的一颗明珠。然而,随着大量污染物排放给滇池带来的严重污染,高原明珠不再明亮。

3 滇池生态危机的现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增长、环境污染、引种不慎、围湖造田、酷渔滥捕等众多问题接踵而至,为滇池高原湖泊所带来的压力

远远超过其环境容量阈值,从而导致了滇池水位下降,湖面缩小,水质富营养化日趋加剧,生物资源锐减,滇池湖泊生态系统逐渐遭到破坏,加速了滇池的老化和消亡,功能退化严重,严重阻碍了滇池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问题。

3.1 湖水下降、面积萎缩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下,我国一些湖泊出现了水位持续下降、集水面积和蓄水量不断减小的现象,有的湖泊甚至干涸。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大于10平方公里的泊中,干涸面积4326平方公里,萎缩减少面积9570平方公里,减少蓄水量516亿立方米。[1]

滇池大约形成于340万年前,古地质年代中,滇池面积达1000km2,到十八世纪后期,仍有“五百里滇池”之说。根据高程点推算,唐宋时期滇池的水位大约在1890m左右,滇池水域面积为510.1km2,滇池南北向长为49km,库容积为18.5亿

m3。经过多年的淤积填塞、筑堤防洪、围海造田等活动,滇池水面逐渐退缩,至今仅剩309km2。从滇池现状来看,水体湖面面积与入湖流域面积比仅为1∶10,湖水浅,库容量小,仅15.6亿m3 ,是我国单位水面库容量最低的湖泊之一。[3]特别是在经过了2010年云南罕见特大干旱之后,滇池的水位比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72米,只有1886.64米,已接近20年来的最低点,较1994年2月25日的水位,仅高0.03米。

3.2 水污染严重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严重,我国一些湖泊出现水华爆发、水体缺氧等现象,不少湖泊水质已沦为五类或劣五类。在2007年调查统计的43个湖泊中,有27个湖泊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其中,太湖、巢湖、滇池等12个湖泊处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

[1]1995年, 排入滇池的污水量高达1.85×108 m3,主要污染物有: 总氮8981t,总磷1021t ,CODCr41674t。其中,生活污染源排放约占45%~58% ,工业污染源排放约占11%~32%。2000年,排入滇池的污水量达到2.4×108m3 ,总氮14155t ,总磷1487t ,CODCr62449t。而滇池在正常情况下,总氮、总磷和CODCr的水环境容量分别只有4000t 、400t和11000t。[4]2005年,全流域排放的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分别为41986吨、9810吨、927吨。工业源和城镇生活源共排放污水2.61亿立方米,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排放量分别为20000吨、6750吨和445吨。如此高的污染物排放量和如此快的增长速度,使整个滇池水质各水质指标值均劣于国家Ⅴ类地面水水质标准,超过70%的水体处于重、富营养化状态。

表1、2001-2005年滇池水质状况

表2、 2006年滇池水质状况

表3、 2008年滇池水质状况

、 2010年滇池水质状况

表4

通过以上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出滇池水质状况从2001年到2010年总体一直为劣V类。

3.3 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

随着污染日趋严重和生境的不断破坏,滇池流域生物多样性也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很多特有和重要的生物物种也因此从湖区消失或绝灭。滇池草海以凤眼

莲为优势群落,鱼虾稀无。滇池外海原有极为丰富的水生植物,从种类、分布、数量、演替上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一些敏感的水生生物群落灭绝或濒于灭绝,大型水生植物面积急剧减少,并向浅水区迁移,群落小型化,耐污水生生物成为优势群落“水华”大面积、长时间出现,鱼虾减少。[5]据调查, 41种国家保护重点鸟类中近50年来没有观察记录5个鸟种;滇池土著鱼类从上个世纪60年代的26种减少到目前的11种,湖区仅存4种特有种均处于濒危的程度;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滇池的代表物种和旗舰物种——滇池蝾螈已未见报道,可能已经绝迹;大量珍稀保护动植物被列为“极危”等级。[3]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必然引起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危机。滇池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携带了丰富的遗传资源,尤其是滇池流域较高比例的现存特有物种,保存了我国乃至世界上最为稀有的遗传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是人类极为珍贵的战略资源。人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生态系统中,并且是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影响、干预和改造生态系统的社会因素。人类只有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才能通过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使自身得以生存和发展,并以生态化的手段来促使人类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4 我国湖泊危机产生的原因

4.1 我国湖泊污染的类型

当前, 我国湖泊环境遭受的污染, 主要有两类:

(1)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是自养型生物主要是浮游植物,在富含氮、磷、有机碳等营养物质的水体中异常繁殖的结果。它借助藻类自身的伪空泡飘浮至水面, 形成“水华”,使水体下层溶解氧急速降低, 大量生物窒息死亡, 并通过微生物的分解过程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 如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等,进而促使湖泊生态系统的退化与消亡, 损害水体的饮用功能。

(2)有机污染

有机污染指有毒有机化学物质污染和耗氧有机污染。前者指对生物生命具有毒害作用的有机化合物, 大多数来自工业废水, 它们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和迁移、转化过程, 危害人体健康;后者指蛋白质、脂肪酸、氨基酸、油脂等有机物质, 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它们给水体造成大量耗氧有机物, 恶化水质。

水生态系统本身具有一种环境自净能力,即水体能够继续利用并仍保持良好

生态系统时,所能够容纳污水及污染物的最大能力。当系统所含污染物超过了其本身的自净能力时,系统结构就会失调,产生环境问题。

4.2 滇池污染的原因

4.2.1 滇池污染的根本原因

滇池污染的根本原因就是流域污染物的排放超过了滇池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异常繁殖,水体透明度、溶解氧量下降,水生生态结构失调,水质变坏,功能衰退,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滇池的污染来源从类型上可以分为点源和面源两种类型。点源以城市污水通过河流汇入滇池;面源以农业面源污染、矿区地表径流污染、林区地表径流污染和大气降雨降尘污染等方式汇入滇池。

昆明市90%以上的污水是通过城市河流最终汇入滇池的。城市污水主要由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两大类型构成。工业废水通过企业处理设施处理和通过排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两种形式进行,在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下, 污水排放总量是呈下降趋势, 企业及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压力逐渐减小, 处理量能基本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生活废水成为城市污水的主体, 所占比例到2010年达到95.4%。

4.2.2 滇池污染的重要原因

随着滇池流域人口的不断增加、GDP的快速增长,滇池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滇池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导致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从人口、GDP与滇池水体TN,TP浓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5、表6)可以看出,滇池流域人口、昆明市GDP与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密切相关,受到滇池流域人口的不断增加、GDP快速增长的影响,滇池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

4.2.3 滇池污染的直接原因

滇池水体污染直接原因,是滇池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导致污染剧增造成的。昆明和我国很多城市相比人口不算多,工业不算发达,排污量不算大,为什么别的城市没有这个问题, 而昆明却如此严重,流域人均水资源量的极度不足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据不完整的流域人口统计资料框算,滇池流域人均水资源量指标见表7( 指标仅供分析人均资源量变化大致趋势之用)。按2005 年人均水资源310 m3/人计,为世界平均指标的1/28,我国平均指标的1/7,云南省平均指标1/18。按联合国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1700m3/人为缺水地区, 低于500m3/人为极度缺水。滇池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为310 m3/人,已处于极度缺水状态,是滇池流域水环境的主要问题,它也是制约昆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6]

表5 滇池水质与滇池流域人口相关统计

表6 昆明市GDP与滇池水质相关统计

表7 滇池流域人均水资源流量表 m3/人

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导致水量重复利用率的提高,使水污染加重。目前滇池水利用率高达60%。远远超过国际公认20% 的标准。人均水资源量的下降与滇池水质的演变具有大致的对应关系:人均水资源量每下降100m3/人,滇池水质( 地表水标准, 下同) 下降一类。20世纪60年代滇池外海水质为Ⅱ类,人均水资源量约为800m3/人;70年代为Ⅲ类水,人均水资源量为700m3/人;80年代为Ⅳ类, 人均水资源量为600m3/人;90年代为Ⅴ类,人均水资源为515m3/人。至今人均水资源已降至310m3/人,水质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向:草海水质为劣Ⅴ类。设想滇池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不是310m3/人,而是3100m3/人,出湖水量不是原来的4亿m3/年而是40亿m3/年,换水周期由4年换一次缩短为每年换2.5次,那么,滇池水体的水质绝不可能是目前的Ⅴ类和劣Ⅴ类。[6]

5 滇池流域保护对策

人类直接能够使用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总水量的0.01%;全球人口在2050年将会达到90亿;二十一世纪人类争夺的是水,而不是石油;挽救滇池就是在挽救我们自己,滇池环境的演变是人为作用与反作用的结果。因此,未来人类对滇池的态度,直接决定着整个滇池生态系统的演替趋向。滇池面临的生态危机使昆明市的城市发展和城市品位的提高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也是事关云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最大限度地保护滇池湿地及其生态系统已刻不容缓,成为当务之急。在这种形势下, 滇池水体污染治理的思路如下:

(1) 滇池水资源最主要特征是人均水资源量极度不足的水体又被严重污染。这一特征决定了滇池治污必须与治水( 增加水源) 相结合, 这样方能收到双赢的效果。云南省水资源总量约2 222 亿m3/年, 人均水资源量超过5 000m3/人。若计入境水量1 943亿m3/年, 共有水资源4 165亿m3/年, 人均水资源量指标接近10 000m3/人。[6]因此,只要采取适当措施,例如跨流域调水,滇池等流域局部地区水资源不足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2) 滇池水体污染治理要标本兼治: 流域内污染源治理与外流域引水并重。前者属治本措施,后者治标措施,都是必要的。针对其根本原因即富营养化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对于点源控制

治理点源污染必须实行“清污分流、集中治理、防治结合、达标排放”。防治城市水污染,建设足够的污水处理厂是必要的。但是,为了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 必须同时完善城市的排水系统,把雨水和污水分开,实现清污分流。必须通过专门的排污管道把城市污水送进污水处理厂集中治理. 还要严格管理污染源, 减少污水量, 使废水都能经过治理后达标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不能直接进入河流和湖泊。

②对于面源的控制

面源污染是造成滇池外海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滇池面源污染有相当部分来自农田径流,因此滇池面源控制的重要对策之一是改善农业的耕作措施,降低农田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或用高效少污染的有机肥、生物肥,减少农田营养盐的流失;优化种植结构,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建设,达到间接降低营养物入湖负荷;同时加强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

③对于滇池水体本身的治理

总磷、总氮、COD的入湖量虽然比较大,但是对于滇池水体所含的总磷、总氮、COD量来说,总磷、总氮、COD有很大一部分应该是来源于水体底泥。这应该是由于多年的富集,而水体自净能力以及治理情况同新入滇池的量抵消后并没有使得滇池中总磷、总氮、COD的含量明显减少,从而使得滇池富营养化状况得到更大的改善。因此疏挖底泥是治理污染的关键工程。严重污染的湖泊水体都已沉积了大量的淤泥,这些淤泥包含着历年积存的各种有害有毒污染物,即使用清洁水置换污染水体,淤泥又会成为二次污染源,释放污染物,使清洁水被污染。因此,在污染河流和湖泊的某些区域进行工程清淤是必要的。

总的来说,对于滇池总磷、总氮、COD的污染状况,应该在控制好滇池的总磷、总氮、COD入湖量的基础上,对水体本身富集的污染物进行治理。只有让污染物的入湖量小于治理量,才能让滇池水体内的总磷、总氮、COD的含量减少到阈值,最终使得滇池的富营养化问题得以解决。

参考文献:

[1]陈雷.人类:请让湖泊休养生息[J].中国三峡

[2]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

[3]孙鸿雁,周红斌.滇池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探讨[J].林业建设,2010.

[4]肖青.滇池水环境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5,11(1):26-28.

[5]郭慧光,闰自申.滇池富营养化及面源控制问题思考[J].环境科学研究,1999,12(5).

[6]洪祖兰.对滇池的认识及其水体污染治理设想[J].云南水利发电,2008,24(1):3-7.

[7]高浒.滇池富营养化治理障碍及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07.

[8]张治中.滇池氮与富营养化研究[J ].环境科学导刊, 2007,26(6):34.

[9]张秀川,黄波.滇池水资源保护战略[ J ].云南环境科学, 2004.

[10]刘利霞.滇池水体富营养化成因及控制措施探讨[ J ]. 菏泽学院学报, 2008, 30(2) : 86 -87.

[11]国家高原湿地中心,西南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滇池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R].2010.

[12]屠清瑛.我国湖泊的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3(3).

[13]云南省环保局.让滇池这颗“高原明珠”重放光彩[J].特别关注,2008.

[14]陈建军.滇池主要入湖河流水质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2005,20(4):570-572.

[15]庚莉萍.湖泊污染向人类敲响警钟[J].珠江水运,2006.

[16]田军.滇池湿地生态恢复研究[ J]. 云南环境科学,2000,19(4).

[17]马培舜,王海玲,成丽华.昆明的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发展[J].中国给水排水,2003,(4).

[18]高嵩,李作洪,王建春.滇中调水与云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J].人民长江,2005, 36(9):1-2.

[19]伍立群,顾世祥.滇中水资源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5:159-199.

[20]Baumanm D. D.,Boland J. J.,Hanemann W. M.Urabn Water Demand Management and Planning[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77- 199.

云南滇池水污染现状及措施

云南滇池水污染现状及措施 摘要: 滇池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泊,自古以来培育了斑斓的滇西文化,养育的一代又一代的滇西人民。滇池不仅承担着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重要作用,也是周围城市发展的助推器与基础。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围湖造田的政策,工业的发展,滇池的污染日趋严重。本文就滇池污染的污染现状做出浅显的分析及相应的治理方案。 关键字: 水污染滇池现状措施 前言: 从大气化学环境的课程中,我了解到了中国是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状况总体不容乐观,本来就已经是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了,各地的水污染也相当严重。有专业人士曾指出,未来制约中国发展的必然是水资源的短缺。滇池作为三大水污染案例之一,可见形势相当严峻。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属金沙江水系,位于昆明市南端,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南北长约40km,东西最宽处12.5km,平均水深4.4m,水面积300km2,库容12.9亿m3,素有“五百里滇池”的美誉。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滇池具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调蓄、防洪、旅游、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是昆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昆明市乃至全省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昆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气候宜人的“春城”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一.滇池污染现状 水体污染从7O年代中后期开始,到80年代,特别是9O年代,滇池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造成滇池水质污染的原因:一是滇池位于昆明城区下游,是昆明地区水平最低地带;二是城市和乡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人滇池;三是滇池环湖地带城镇化发展迅速;四是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和干净的河流水进行置换;五是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湖面逐渐变小,湖床变浅,内源污染物堆积,污染严重。滇池有2O多条河流呈向心状注入,构成了滇池水系。滇池北部建有一个人工闸,将水域分隔为内湖、外湖,分别由西北端的西园隧道和西南端的海口中滩闸出流经螳螂川、普渡河汇人金沙江。滇池已经全湖富营养化,污染严重,2005年草海水质为劣Ⅴ类,综合营养指数76.1,属重度富营养状态,外海水质达到Ⅴ类地表水标准,综合营养指数62.5,属中度富营养化。主要入湖河道29条,水质大多为劣V类。随着滇池流域内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数量急剧增长,滇池污染物产生量迅速增加。1988-2000年流域污染物产生量总体上呈迅速递增趋势,2000-2005年污染物递增趋势减缓。在污染物产生总量中,生活污染贡献最大,是流域污染物产生量增长的主要因素,工业污染源产生量得到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物产生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随着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的提高,污染物削减量持续增加,2000-2005年化学需氧量、总磷得到有效控制,入湖污染负荷量呈下降趋势,总氮基本持平,入湖污染负荷量稍有下降。二.滇池污染成因 滇池污染的源头主要来自于人类大规模的生产生活和对湖区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人类活动产生的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居民生活污染等直接威胁着滇池水体的水质;是造成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直接原因。湖区周边有大量的农业耕地和养殖场。每天都产生大量的农业面源污染。这些面源污染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加剧了滇池污染的程度。滇池流域有3.2万hm2农田,花卉作为云南省的特色经济产业,种植面积也有很大规模,复种指数高,施肥

网络环境下的企业危机公关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论文(设计)题目网络环境下的企业危机公关对策研究 作者姓名所属学部专业年级 指导老师姓名、职称预计字数12000 开题日期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危机公关是指在由于某种突发事件导致企业形象受损,要求企业必须作出关键决策和进行紧急回应,否则会使公众对企业产生信任危机的非常态公共关系状态下,企业针对危机事件所采取的一系列自救行为,包括消除影响、恢复形象等。通常,危机公关非常重视传统媒体,因为传统媒体拥有强大的舆论引导力,其立场和观点往往影响着公众对企业或品牌的判断。但是近年来,从LG翻新事件和SK-II的重金属超标等诸多危机事件中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危机完全是以谁也无法预料的方式引爆的——网络上的各种小帖子、论坛或博客文章等。面对新媒体——网络等引发的危机,不少企业措手不及,无法作出快速、正确有效的应对措施,因而给企业形象或品牌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害。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危机公关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而相应的对策也成为企业必须直面与重视的新课题。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当今很多企业在面对危机时都会抱着恐慌的态度,而能够面对危机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应对措施的企业往往能化险为夷,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危机公关因而十分的重要。而相比于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网络环境下危机事件在空间上会更加的不受地域限制,在时间上也会更加的迅速。这对于企业面对危机所作出的反应时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其面临危机时采取的策略与措施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最恰当的应对方案才能使企业的形象以及今后的发展不受到危害。因此,做好在网络背景下的企业危机公关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现在不少研究都关注到了企业危机公关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也有研究者关注到了在网络时代企业危机公关的新特点,但企业如何应对网络时代的危机?危机公关中采用怎样的策略与措施才能有效地化解企业危机?这部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系统。本选题在研究网络特征的基础上,分析网络背景下企业危机出现的新的特点,并针对其特征全面地、深入地探索危机公关的对策,并提出危机管理的新模式和具体的策略措施。本选题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当前企业危机公关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价值。 2.实际意义 互联网将现实生活中微弱的个人声音汇集起来,形成的强大力量足可以与任何一个企业抗衡。飞速发展的网络赋予公众更多的传播渠道及内容表达的自由,一旦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出现了问题,很多消费者的第一反应会是上网发帖,对网友倾诉不愉快的心情。企业必须对他们的意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他们的力量有充分的认识,否则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网络对于企业公关来说是把

滇池的调查报告

滇池的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滇池环境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滇池环境调研报告 作者:刘yunhong 单位:lnkjdx 时间:2013-4-30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摘要 二.滇池简介 1.滇池地理位置简介 2.滇池历史背景说明 第二部分:调查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时间 三.调查方法 四.调查目的 五.调查过程 六.调查体会 七.调查结果

八. 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基本结论 第四部分:参考资料及文献 第五部分:附件 第一部分前言 一.摘要 随着农村人口逐步迈向城市居住,以及昆明旅游业的膨胀和工 业的迅猛发展,滇池的水资源状况迅速恶化, 近年来,滇池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不容乐观。 作为当代大学生,有责任和义务保护环境和倡议更多的人们参与环境保护行动。近日,通过对滇池环境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调查,深入了解了昆明市民对滇池的看法和感受,并了解到国家以及云南省政府对滇池治理的一些政策和法律保护。因此通过这次的调研,我们调研小组提出一些治理滇池的方法和建议,希望能借此机会,能引起社会的共鸣和高度关注。最终,在我们党和人民的带领下,以环境与人文共同和谐发展

为指向,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奋斗,保护和恢复滇池的生态环境,创建和谐文明生态环境。 二.滇池简介 1.滇池地理位置 滇池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昆明池。由构造陷落而成。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滇池西面毗邻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公里,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居云南旅游省首位。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公里,平均宽度约8公里。湖岸线长约200公里,蓄水量亿立方米, 素称“五百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2.滇池历史背景说明滇池原居住着

云南滇池污染现状的研究与对策

云南滇池污染现状的研究与对策 摘要 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但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滇池污染问题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滇池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利用暑假,我对滇池流域一些区域的水质作了简单的调查,深入地了解了国家对滇池治理的相关政策和取得的一些阶段性成果,试图提出一些治理滇池的方法和建议,希望通过我的一点实际行动能引起全社会对滇池治理的关注,让滇池尽快恢复她“高原明珠”的本色。 关键词:滇池;污染;现状;建议 引言 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兼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旅游、航运、水产养殖、气候调节等功能,在昆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滇池污染问题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滇池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199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云南省政府组织实施了《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至“九五”末期,在流域经济增长、人口增加的情况下,滇池污染迅速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水体严重富营养化、生态系统被破坏的状况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扭转,治理工作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十分突出。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充分地利用假期深入实地,了解相关情况,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是以实际行动关注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008年8月16日—8月22日,我到滇池流域的部分区域展开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查。我选择了海埂、大观楼等六个地点,对滇池流域的水质进行了简单的检测,倾听了当地居民的抱怨,并从他们的口中了解了一些情况。调查中,我发现草海水体呈黑色,有非常难闻的气味,污染状况特别严重;而外海水体则呈绿色,污染状况较草海轻一点。

公关关系之危机公关论文

公关关系之危机公关 (一)危机一 危机公关,本来是公关的一部分。在商业社会里,竞争本就客观大量存在。竞争既有其残酷性,也促进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百姓和社会是最终受益者。而危机公关对于企业来说,能够做到对危机防治结合,是很必要很可行的管理手段甚至管理模块之一。可是,近来危机公关由于一个名叫“公关”的词汇不断被各种媒体提及,而陷入了一场危机之中。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最近有人在网上说,把公关界很有“名气”的1024公司解散算了。一方面是这个公司肯定惹恼了众多利益相关方,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内公关业的经营模式很不成熟。 从整体看,国内信息传播格局大概是,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发展再快甚至令传统媒体心惊,也仍旧只是一个信息导火索和激发器。传统媒体仍旧是真正的推进器和炸药包,电视、报刊等传统平媒依旧拥有不可动摇的最普遍公众影响力。 因此,在公关“黑幕”被乍然揭开,甚至令公关界人士都惊讶的时候,传统媒体是无法免责的。从传播观察者立场看,这场企业——公关——传统媒体三者之间的文字游戏该结束了。 不言自明,媒体自身的管理缺失,媒体人自身的操守下降与公关组织的兴起,甚至兴风作浪,黑白颠倒有着讳莫如深的关系。现如今,无论是新媒体(论坛、博客为代表)还是传统媒体(报刊杂志为首),都在网民的质疑、喝问甚至怒骂声中降低了公信力。社会大众仅仅是以《南方周末》、《南风窗》等直抒胸臆的媒体而感到快慰。如果这种非正常公关的“生态圈”不予以彻底破除,国人的对大众媒体的信心将何存?公道何在? 媒体的价值一直被确立为公信力第一,权威性第二,广告量第三,内容为王之说也耳熟能详了,试问如果失去了第一,何谈其他价值呢? 三鹿事件铺天盖地曝光后,百度同样陷入信任危机。可是蒙牛牛总的博客公关却给人以新启示:不管多么难堪的事情,即使貌似诚心的道歉也会博得一定的理解和尊重,总比那些蜷缩在阴暗角落里面,对竞争者发帖子无中生有,对自己故弄玄虚、夸大其词来的直接,效果更长久。娱乐化模式为主的中国互联网并不缺少搞笑,爆料和娱乐。 其实,往往简单最有力。 通过近一段时期的公关曝光事件看,1024等公关公司是否解散或者被取缔,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果没有一个相对透明的、理性的和可持续发展的危机公关模式和与之配套

关于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研究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年第1期论文与案例交流一、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现状从目前来看,滇池流域虽然投资大部分资金来进行改善,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另外一方面,滇池水污染的程度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需要先进并且符合实际需要的科学管理手段来进行规划。基于规划时间这个角度来讲,滇池以往的规划注重短期规划,其目的主要对水污染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提升环境检测管理水平的目标等等。但是,从目前滇池水域水污染的实际情况来看,短期的规划已经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需要长期并且科学的战略方针来进一步指导。目前中长期滇池战略规划设计的主要思路有这些特征,以2006年到2011年来看:第一,非常重视水流域尺度上的系统性,这点的提出与“十一五”之前的规划有不同,主要是在单个污染源上;第二,基于水流域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方面来分析,找出水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第三,将流域水环境的承载力作为出发点,要定出约束指标来控制区域资源开放与经济发展;第四,滇池五年规划中重点放在工程项目的实施,没有长远性、持续性、前瞻性的规划意识,没有制定规划的评估与反馈,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目地上本来具有差异性,主要重点就是为滇池治理提供战略性引导与发展性思路。因此,需要注重几个问题:滇池水环境趋势变化的系统评估以及诱因识别;明确中长期规划战略目标;优于短期规划内容的战略方针等等。基于规划方法角度来分析,目前基础数据缺乏假设条件模糊、模型边界以及系统性等等劣势,导致在做决策时相关依据不足。目前,国内外关于水污染研究规划中,主要方法是流域容量总控制、情景分析、水环境承载力等等,这些方法不断得到广泛应用:要将水环境承载力作为重点约束指标,来对水流域进行调整这样一个发展经济模式与产业结构,将情景分析方法与容量总控制作为基础,设计流域水环境水质恢复的总方案。基于规划方法角度来分析,目前基础数据缺乏假设条件模糊、模型边界以及系统性等等劣势,导致在做决策时相关依据不足。目前,国内外关于水污染研究规划中,主要方法是流域容量总控制、情景分析、水环境承载力等等,这些方法不断得到广泛应用:要将水环境承载力作为重点约束指标,来对水流域进行调整这样一个发展经济模式与产业结构,将情景分析方法与容量总控制作为基础,设计流域水环境水质恢复的总方案。二、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研究具体方法中长期规划目标主要在于:第一,综合评估的加强。主要是对 滇池水质变化以及流域范围内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估,然后加强分 析,掌握相关数据与资料;第二,构建系统集成。收集好关于滇池水流域的所有资料,掌握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结论的方式进行集成;第三,战略规划。制定长期战略规划方案。关于滇池水流域中长期规划的框架,主要有三个部分:一是,战略目标;二是,模式路径;三是适应调控。以技术框架的三个主要部分,来对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需要研究的步骤进行明确,主要有6个具体步骤:发现问题-诊断调控-基础规划-方案规划-调控与评估-战略规划;然后将水环境承载力方案以及总容量控制方案为基础来具体实施:第一,以水环境承载力情景方案为载体,将滇池流域营养物质输移模型的输出结果进行叠加,然后在水质模型中输入污染负荷来让水质进行响应;以这个为基础,对总量的空间分配进行明确,然后规划在不同流域中消减污染物的具体战略方案。依据不同规划分区的总量控制与不同情景的源输入,从而制定出以分区为标准的空间分异性污染控制战略方针;第二,以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为重要约束标准,对滇池流域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优化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将社会经济实际发展中带有的不确定性充分考虑进去,从而对水环境承载力情景进行设计,将之作为滇池流域水质恢复方案的基础输入条件;以水环境承载力的约束为主要标准,对滇池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效率、方向进行明确,并汇总到滇池流域的总体发展方案当中。三、滇池流域富养化控制策略1.分析问题从这些数据来分析,即使消减了高负荷,又在巨额投资防治污染的驱使下,因为滇池水流域的特殊水文地质、底泥、气象等等,这些潜水湖泊特征的存在,即使有更多的防治措施还是不能有效降低蓝藻的周年性爆发。研究的同时,还发现即便在TP 、TN 高浓度的条件下,滇池外海也存在着部分不爆发蓝藻水华的地带,因此,就滇池水域水体而言,容易富营养化,只是对水质改善并不断提升TN 、TP 浓度的水质标准,并不能绝对性能控制蓝藻水华爆发的危险系数,当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滇池湖泊富营养化的问题。(下转第26页) 关于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研究丁福荣(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创鑫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云南曲靖655331)摘要:云南滇池水污染非常严重,根据水污染相关决策的要求,针对滇池,国家先后批准实施了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止的“九五”计划以及2010年的远景规划、“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以及相关的补充报告等等。本文在规划的指导之下,针对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止规划进行研究,尝试性提出云南滇池营养化控制的有效措施。关键词:滇池;水污染;富养化控制;措施24

企业危机公关论文

企业危机公关论文 律师在房地产企业危机公关中的作用 摘要:介绍了房地产企业危机公关的现状,并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论述了律师在房地产企业危机公关中必不可少的作用。 关键词:律师;房地产企业;危机公关;沟通 危机公关一旦出现,极易出现迅速扩展的状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国内的房地产企业在面对这样那样的危机时,要么采取不闻不问静观其变的处世哲学,要么干脆用纸包火的方式把危机事件的消息拼命捂住,试图阻隔外界对事件的了解与传播。 在通讯手段如此发达的今天,再强势的企业,在网络博客、BBS 论坛、业主qq群日益流行的时代,也无法控制舆论,任何的掩盖敷衍只会强化不良信息的传播速度,使得“小道消息”满天飞。正确的做法则是迅速掌握所需信息资料,及时与业主沟通、做好政府沟通和媒体沟通。 (一)业主沟通 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房地产公司不仅承担交付房屋、转移房屋所有权的义务,同时还应保证房屋各项质量指标达到法定或者约定标准。房地产企业因为某种原因导致了在建住宅倒塌,导致了不能按时交付,同时其他的在建住宅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已经构成了违约。根据《合同法》关于违约责任的相关规定,开发商应采取补救措施、

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违约方不履行合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致使对方当事人权利不能实现时,受害方如果认为违约方能够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挽回合同损失时,可以请求对方采取修理、更换、重作的方法实现合同权利。在出现这样危机的情形下,房地产公司聘请律师可以为其说明这些其应当承担的责任底线,同时也可以安排律师代表房地产企业与购房人进行沟通,通过协调为双方找到更合适的解决办法以最大程度的维护房地产企业的利益。危机公关并不仅仅是法律赔偿即可,律师可以站在法律的角度衡量修理、更换、或者退房等法律行为在危机事件的解决中所起的作用,并为企业在法律底线的基础上,协助其他智囊成员提供更好的方案。 “楼脆脆”事件的解决就很好的说明了律师的重要性。2009年6 月27日,由上海梅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上海众欣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莲花河畔景苑” 的一栋13层的在建的住宅楼倒塌,所幸周边数栋在建楼房未受损,造成一名工人死亡。这次的楼塌事件之后,“莲花河畔景苑”的业主自发的临时业主大会,业主们纷纷要求赔偿,并且梅都房地产公司开发的该小区的其他楼房的业主也要求退房。此事诱发了很大的信任危机,极大的影响了公司的销售状况。 在该代表沟通会上,业主们主要提出如下要求:第一,房屋倒塌,业主的损失该由谁来赔偿?第二,退房时业主可否获取房价上涨收益?第三,小区其他业主可否退房?以上问题不仅仅是楼脆脆时间中业主提出的要求,这四个问题基本上是所有房地产企业在遇到危机事

滇池治理论文

论文题目:滇池污染与治理 姓名:王宏斌 班级:1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班学号:201111010322 日期:2013 .5.6

目录 基本信息: (2) 游览胜景: (2) 主要河流: (2) 名称由来: (3) 地理概况: (3) 滇池污染: (3) 滇池治理: (4) 参考文献: (6)

滇池污染与治理 摘要:滇池是云南的一大风景,也可以说是云南人的一种自豪和骄傲,它所承载的不仅是表面上的,是风景,是文化,是资产等。污染带来的是经济上的消耗,也是文化的消耗,更是云南人的损失。如何治理,如何保护,将决定滇池和云南人的未来。 关键词:环境、污染、云南文明、滇池、滇池治理 滇池(英文名Tien Lake,亦作Tien Ch'ih或Dian Chi),亦称昆明湖、昆明池(K'un-Ming Ch'ih, 亦作Kunming Chi)。中国云南省大湖, 在昆明市西南,连同湖西 侧的西山是著名游览、疗 养胜地。由构造陷落而成。 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湖 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 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米, 最深8米。湖水在西南海 口洩出,称螳螂川,为金 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 基本信息: 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称。过去环湖地区常有洪涝水患,滇池早在1262年就在盘龙江上建松华坝,1268年又开凿海口河,加大滇池的出流量,减轻环湖涝灾。1955年以後在湖的上游各个河流上先俊修建十座余大中型水库,沿湖修建几十座电力排灌站,解除洪涝灾害,并确保农田灌溉和城市工业、生活用水。湖内产鲤、鲫、金钱鱼等。素有“高原明珠”之美称的滇池,是昆明风景名胜的中心。 游览胜景: 海埂公园、西园别墅、龙门村、观音山、白鱼口……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滇池因周围居住着"滇"部落或有水似倒流、"滇者,颠也"之说,故曰"滇池"。滇池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湖面的海拔高度为1886米,南北长39公里,东西最宽为13公里。湖岸线长163.2公里,面积为306.3平方公里,容水量为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 主要河流: 有盘龙江、金汁河、宝象河、海源河、马料河、落龙河、捞鱼河等,出水口为螳螂江。滇池水由海口注入普渡河.汇入金沙江.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2855公里,为我国的第六大淡水湖,是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滇池东有金马山,西有碧鸡山,北有蛇山,南有鹤山。这些山连绵起伏,形成了昆明坝子的天然屏障。湖滨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沛,有利于灌溉和航行。平均气温为14.5-17.8度,降雨量为1070毫米。昆明坝子盛产稻米、小麦、蚕豆、玉米、油料等作物,是云南著名的"鱼米之乡"。 滇池,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 原居住着称为"滇"或"滇棘"的部落,战国时期有楚将庄桥率部进入滇池地区。庄桥及其部属"变服从其俗",建立滇国。西汉武帝时设益州郡.郡治为滇池县(今晋宁);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建立云南行省后,将池畔的鸭赤城改称昆明,成为云南省会的所在地。滇

滇池介绍

滇池介绍 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素有高原明 珠之称。过去环湖地区常有洪涝水患,滇池早 在1262年就在盘龙江上建松华坝,1268年又 开凿海口河,加大滇池的出流量,减轻环湖涝 灾。1955年以後在湖的上游各个河流上先後 修建十馀座大中型水库,沿湖修建几十座电力 排灌站,解除洪涝灾害,并确保农田灌溉和城市工业、生活用水。湖内产鲤、鲫、金钱鱼等。 素有“高原明珠”之美称的滇池,是昆明 风景名胜的中心。游览内容丰富,既可环湖探 访石器时代的遗址,追寻古滇王墓的踪迹,探 索云南文化摇篮的奥秘;又可在岸上游览 西山、白鱼口、郑和故里、盘龙古寺、官渡金 刚塔等十数处名胜古迹;还可以深入环湖海口、昆阳、晋宁、呈贡、官渡、黑林铺等大小城镇考察风俗民情。五百里滇池的岸边,游览胜景甚多:海埂湖滨公园、西园别墅、龙门村、观音山、白鱼口……海埂公园在滇池的东北部,离昆明市区约7公里。海埂是伸入滇池的湖中长堤,这里河港纵横,堤岸垂柳轻路。海埂南面的海滩是一片细软白沙。湖水由浅入深,是天然的湖滨游泳场。夏日到这里游泳,击水逐浪,卧波纳凉,最为惬意。近年又在这里新建一座云南民俗文化村,游人到此参观,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滇池因周围居住着"滇"部落或有水似倒流、"滇者,颠也"之说,故曰"滇池"。滇池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湖面的海拔高度为1886 米,南北长39公里,东西最宽为13公里。湖 岸线长163.2公里,面积为306.3平方公里, 容水量为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 主要河流有盘龙江、金汁河、宝象河、海 源河、马料河、落龙河、捞鱼河等,出水口为 螳螂江。滇池水由海口注入普渡河.汇入金沙江.属长江水系,流域面积

滇池水污染治理研究

第5卷 第1期 2007年3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Journ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 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V ol 15 N o 11March ,2007收稿日期:2005211207 作者简介:马巍(1976-),男,四川平昌人,博士生,工程师,主要从事水环境研究。E -mail :mawei @https://www.doczj.com/doc/9a11084349.html, 文章编号:167223031(2007)0120008207 滇池水污染治理及防治对策研究 马巍1,李锦秀2,田向荣3,廖文根1 (1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北京 100038;2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标准化中心,北京100044; 31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北京 100053) 摘要:在总结滇池水污染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归纳得出湖泊老龄化、污染物超量排放、流域水资源匮乏、水流及物质交换不畅等是滇池水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加区域水资源量、入湖污染物总量控制、水污染综合治理、改变滇池运行方式等水污染防治策略及若干关键控制技术,提出了滇池环湖入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定额,并结合滇中调水规划,模拟预测引水济滇的水环境改善效果及改变滇池运行方式的水环境影响,可为滇池水污染治理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滇池;水污染治理;总量控制;引水济滇;运行方式 中图分类号:X 524文献标识码:A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属金沙江水系,位于昆明市南端,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南北长约40km ,东西最宽处1215km ,平均水深414m ,水面积300km 2,库容1219亿m 3。滇池具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调蓄、防洪、旅游、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滇池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质急剧恶化,基本上10年下降一个等级(从20世纪60年代Ⅱ类下降到90年代劣Ⅴ类),水体富营养化异常严重。近年来,随着“三湖三河”的重点治理,加之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滇池水污染恶化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尽管工业点源得到集中治理和控制,但从1988年到2002年滇池流域的污染物产生量却持续增加,C OD Mn 、T N 、TP 产生量比1988年分别增长了134%、199%、215%[1]。首先是由于城市人口增加及城镇生活水平提高致使生活污染源产生量不断上升,成为流域污染物增长的主要来源;其次面源污染负荷贡献较大,主要受降雨和流域生态的影响,同时面源控制和治理难度较大且治理周期长。由此可见,滇池流域污染源的治理难度是相当大的,加之该区域属资源型缺水地区 [2],因此,滇池水污染的治理形势十分 严峻。1 滇池水污染问题及成因 111 滇池水污染问题 滇池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污染日趋严重,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排入水体的污染负荷也逐年显著增加,90年代水质迅速恶化。自90年代以来,滇池整体水质一直 劣于Ⅴ类[2](如图1、图2),水污染极其严重。而且水质指标C OD Mn 、 TP 、T N 和Chla 浓度呈上升趋势,表明滇池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日益加重。 112 滇池水污染成因 导致滇池流域水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滇池已进入老龄化阶段。滇池至今约有340万年的漫长演变历史,在现代演变过程中,水面不断缩小,湖盆变浅,滇池目前的水面积仅为古滇池的25%,蓄水量仅为古滇池的119%,滇池已演变为半封闭性湖泊,年平均流出水量约1149亿m 3,仅占蓄水量的11% [3],从而导致湖水置换时间长、湖流流速 — 8—

企业公关论文..

企业公共关系结课论文知名白酒企业塑化剂风波的公关建议 班级:市场营销 姓名: 学号:

知名白酒企业塑化剂风波的公关建议 摘要 危机是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危机公关管理是企业是否会使用危机这把“双刃剑”,转弊为利的关键。随着白酒塑化剂事件成为舆论焦点,事件危害的严重性不仅针对事件的引发者——“酒鬼酒”,对整个行业也产生了震动性的影响。我们从各个方面的诉求分析,提出了针对白酒企业应对危机风波的可行性的公关建议,希望企业以此为鉴,平衡各方力量,重树消费者信心。同时使白酒企业真正不仅“相信品牌的力量”,也要重视“媒体的声音”。 关键词:塑化剂风波危机影响危机应对危机公关管理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1.白酒企业塑化剂事件 (3) 2.塑化剂 (3) 2.1塑化剂概念 (3) 2.2塑化剂危害 (4) 3.危机影响 (4) 3.1消费者对白酒行业的信任危机 (4) 3.2白酒行业整体销售情况 (5) 3.3股市的激烈震荡影响 (5) 4. 各方回应 (5) 4.1白酒企业 (5) 4.2质监部门 (6) 4.3业内专家 (6) 5.消费者质疑 (6) 5.1塑化剂如何进入白酒 (6) 5.2检测机构权威与否 (7) 5.3白酒是否均含 (7) 6.酒企危机公关中存在的问题 (7) 7.应对危机的公关建议 (7) 7.1坚持危机公关原则 (7) 7.2组建危机管理小组 (8) 7.3启动危机管理小组 (9) 7.4实施危机隔离 (9) 7.5深入现场收集信息 (9) 7.6分析信息确定对策 (9) 7.7检查结果公之于众 (9) 7.8做好善后挽回形象 (9) 7.9危机评价形象重塑 (10) 参考文献 (11)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

滇池水污染调查报告 级化学教育班第四组 指导教师:马宁 成员:杨猛 姚洪彪 何文波 胡春丽 施红娟 贾丹丹 曩陵丽 摘要 滇池:亦称昆明湖、昆明池。中国云南省大湖,在昆明市西南,连同湖西侧的西山是著名游览、疗养胜地。由构造陷落而成。有

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湖水在西南海口洩出,称螳螂川,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 名称由来 滇池名称的由来可归纳为三种说法。一是从地理形态上看,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说:“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有泽,水周围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另一种说法是寻音考义,认为“滇颠也,言最高之顶。”也有的认为是彝族die(甸)即大坝子。第三种说法,是从民族称谓来考查,《史记·西南夷列传》有记载:“滇”,在古代是这一地区最大的部落名称,楚将庄蹻进滇后,变服随俗称滇王,故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 地理概况 滇池呈南北向分布,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东北部有一天然沙堤,长4千米,将滇池分为南北两部分,称为外湖和内湖;海拔1887.5米,总面积311.338平方公里,其中内湖面积10.67平方公里,外湖面积287.1平方公里,湖长41.2千米,最大宽度13.3千米,平均宽度7.56米,最大水深11.3米,平均水深5.12米,容积15.931亿立方米;底质内湖肥,有很厚的淤泥,动植物残体、黑色,有极臭味,外湖较肥,褐黄色,有骸泥;上游河流主要有盘龙江、宝象河、新河、运粮河、马料河、大青河、洛龙河、捞渔河、梁王河……

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公里,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居云南旅游省首位。滇池古名滇南泽,又名昆明湖,距昆明市约20公里。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13.5公里,平均宽度约8公里。湖岸线长约200公里;湖面面积300平方公里,居云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8米,平均深度5米,蓄水量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从西山远眺滇池。滇池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海拔1886米,滇池周围有大小数十个山峰,山环水抱,天光云影,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 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水面宽阔。站在龙门上,居高临下,滇池尽收眼底,有“高原明珠”之称。其迷人之处更在于它一日之内,随着天际日色、云彩的变化而变幻无穷。滇池水面宽阔,不可是旅游的好去处,还极有经济价值,航运、渔业、灌溉、供水等。滇池周围风景名胜众多,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等隔水相望,云南民族村、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馆等既相联成片又相对独立,互为依托,是游览、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 1988年,滇池以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论文丰田危机公关路线案例分析

丰田危机公关路线分析1月21日:宣布在美召回230万辆汽车。丰田在全球的大规模召回正式展开。在这连续几天里,尽管发生了如此多的召回,丰田汽车并没有发表任何的公开声明,仅仅在报纸上刊登了公开的召回消息。 1月29日:出席瑞士达沃斯世界论坛会议,首次非正式公开道歉。丰田章男面对日本广播协会的访问说“对于令消费者不安一事,我深感抱歉”,声称事件仍在调查中,不方便发表评论,便匆匆离去。 2月5日:丰田章男的鞠躬道歉,鞠躬被日本本国媒体戏称为像是在打招呼。 2月25日:美国国会听证会,1.丰田章男对各种尖酸刻薄的指责、批评一概接受,并一再对车辆安全以及由此造成的车毁人亡的悲剧进行道歉,道歉,再道歉。 2.并且承诺改善车辆安全性能,以挽回消费者信心,化解外界的不满情绪和敌意。但是,这两场听证会并没有解决丰田召回“什么原因”、“怎么解决”这两个根本问题。有一点他坚持不松口,那就是车辆突然加速的原因一是脚垫问题,另一是油门踏板问题。问题并不是丰田的电子控制系统问题,并表示委托第三方权威机构进行疑似缺陷的检测。。 2 月:田在美国各电视台投放广告,强调丰田公司重视质量安全和消费者权益。 广告语:1.“我们不分昼夜工作,确保制造出最安全的汽车,恢复您对我们公司的信心。 2. “一个暂时的停顿,只为将您放在第一位” 3月1日:主动要求在北京举行记者会。丰田章男对丰田汽车给中国消费者带来了影响和担心表示真诚道歉(表达歉意);就脚垫、油门踏板、制动系统三方面进行了说明(澄清事实);并发布了3项改进措施,如丰田将成立由社长本人直属的全球质量特别委员会(改善行动)。同时承诺会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以此向中国消费者重申丰田对质量和安全的承诺” 对于这样的事件发生,组织的行为应该是首先以负责的态度向公众表示道歉,对此事件的改正决心,并采取行动解决引起负面报道的有关信息。并对此类事件而受到伤害的目标公众给予补偿。并进一步告诉公众组织本身将以此为鉴。

云南滇池旅游导游词

云南滇池旅游导游词 云南滇池旅游导游词1 在云南中部,有一片波光浩渺的湖水,俨如高原上镶嵌的一颗璀璨晶莹的明珠,这就是古老的“滇南泽”,因距昆阳城最近,故又名“昆阳湖”,即人们熟悉的“五百里滇池”。以往诗人对她描写是:昆池千顷浩溟漾,浴日滔天气量洪,倒映群峰来镜里,雄吞六河入胸中。坐落在这美丽高原湖畔的城市,就是春城昆明。昆明是云南省的省会,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四面环山,南临滇池,六河纵横,中间一马平川,形成了膏腴沃壤的昆明坝子。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濒滇池,三面环山。属于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日照长、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不严寒,四季如春,气侯宜人,是极负盛名的“春城”。为此前人有诗描写它的特点是:昆明腊月可无裘,三伏轻棉汗不流,梅绽隆冬香放满,柳舒新岁叶将稠。每年的12月到来年的3月,一群群躲避北方海域寒风的红嘴鸥,万里迢迢地从远方飞来,落栖在昆明城中。 昆明还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荟萃之地。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质结构,为昆明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昆明

市是一个发展中的国际旅游城市,目前,已形成了以世博会为中心的集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四季皆宜的旅游 胜地。 云南滇池旅游导游词2 滇池亦称昆明湖、昆明池。中国云南省大湖,在昆明市西南,连同湖西侧的西山是著名游览、疗养胜地。滇池由构造陷落而成,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滇池湖水在西南海口泄出,称螳螂川,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 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水面宽阔。站在龙门上,居高临下,滇池尽收眼底,有“高原明珠”之称。其迷人之处更在于它一日之内,随着天际日色、云彩的变化而变幻无穷。 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过去环湖地区常有洪涝水患,就在盘龙江上建松华坝,开凿海口河,加大滇池的出流量,减轻环湖涝灾,解除洪涝灾害,并确保农田灌溉和城市工业、生活用水。湖内产鲤、鲫、金钱鱼等。 滇池名称的由来可归纳为三种说法。一是从地理形态上看,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说:“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有泽,水周围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另一种说法是寻音考义,认为“滇颠也,言最高之顶。”也有的认为是彝族die(甸)即大坝子。第三种说法,是从民族称谓来考查,

危机公关论文

古语有云: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旨在说明人类社会不断变化的规律。世间万事万物无时无刻都在运动,换而言之,万事万物都在变,而正是变数的存在让历史得以延续,在变中兴盛或是衰亡,再重新洗牌。为了成为变数中的优胜者,我们必须学会未雨绸缪,也要学会处乱不惊,急中生智,这样才能走得更远,反之则会以失败退场。 到了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在科技超速发展,人与人交往便利化,公众化的时期,有时一个举动可以在社会,甚至是世界上带来巨大的影响,而如果是这个影响是恶性的,则会对当事人产生毁灭性的危机,而这个危机随时可能出现,正像Steven Fink曾说的:“危机像死亡和纳税一样不可避免。”如何处理这个变数更是我们的必修课,同样也是各个组织的必修课,而学术界给其下的定义为公关危机,而为了解决此类危机,我们必须进行危机公关,即指为避免或者减轻危机所带来的严重损害和威胁,从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应对策略,包括危机的规避、控制、解决以及危机解决后的复兴等不断学习和适应的动态过程。 中国造字的玄妙:危=危险、危难、危局,机=机会、机遇、商机,危机=解决困局+找到机会,危险与机会并存。在市场竞争中,危机总是和企业如影相随,在意想不到的时候给予企业致命一击,而在我国公关发展的过程中,涌现了不少危机公关案例,给后来者的启示是巨大的,远的有三株口服液致人死亡案、巨人大厦事件、长虹海外受骗风波,近的有光明回产奶事件,华为“辞职门”,三鹿“结石门”等等,可谓是数不胜数,有公关失败的,有比较成功的,这应引起中国企业界的重视,在危险中找到新的生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加强,食品质量问题日益被消费者所关注,乳品行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本身就具有高风险性,尤其在出了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乳品行业的每一次质量安全事件都会拨动着消费者脆弱的神经,引发行业的震动,对于媒体而言这是一个不得不被关注和放大的话题,很多时候往往事情结果还没有彻底调查清楚,很多媒体的就开始了口诛笔伐,将涉案企业推上舆论的顶峰,而当事件真相得以还原后,无辜的企业以成为舆论的牺牲品,2010年身陷“激素门”事件的圣元乳业是典型的例子。

危机公关论文

论各级行政机构对公关危机的处理 学院:古生物学院 姓名:王俊霞 学号:12187028

各级行政机构应对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措施危机公关是指应对危机的有关机制,它具有意外性,聚焦性,破坏性和紧迫性。根据爱德华·伯尼斯定义,公共关系是一项管理功能,制定政策及程序来获得公众的谅解和接纳。危机公关具体是指机构或企业为避免或者减轻危机所带来的严重损害和威胁,从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应对策略,包括危机的规避、控制、解决以及危机解决后的复兴等不断学习和适应的动态过程。危机公关对于国家、企业、个人等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危机沟通是指以沟通为手段、解决危机为目的所进行的一连串化解危机与避免危机的行为和过程。危机沟通可以降低企业危机的冲击,并存在化危机为转机甚至商机的可能。如果不进行危机沟通,则小危机则可能变成大危机,对组织造成重创,甚至使组织就此消亡。危机沟通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可以取得危机内涵中的机会部分,降低危机中的危险成分。危机沟通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危机事件中组织内部的沟通问题,二是组织与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公关。概括来说,企业组织危机沟通的覆盖范围主要有:企业内部管理层和员工、直接消费者及客户、产业链上下游利益相关者、政府权威部门和行业组织、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等五类群体。 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与各种各样的危机伴生共存。危机不仅会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对经济和社会的基础设施造成巨大的破坏,也会引起环境的恶化,阻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可能导致社会和政治的不稳定。我国是一个天灾人祸频仍的国家,洪水、干旱、蝗灾、地震、瘟疫、安全事故……数不胜数。历史上的教训应当总结,当前的灾难性危机更值得我们去思考。 对于国人而言,火灾、洪水、地震、传染性疫情和各类安全事故时有所闻,安全问题天天都讲。2003年岁初的“非典”危机、2004年春季和当前的禽流感疫情、频繁发生的各类矿难、造成严重国内、国际危机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以及世界上最多的交通事故,对各级政府和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进行了全方位考验,再次提出了许多严峻的问题。居安思危,治不忘乱,加强政府危机

滇池污染成因及治理综述

xx污染成因及治理综述 xxxxxx林业科技大学 摘要: 滇池作为云南省境内最大的一个淡水湖泊,曾经哺育了千千万万的滇西人民,孕育了无数滇西文化,尤其是春城昆明,一直以来是昆明市的主要水源和经济命脉。然而近二十年来,由于昆明市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大量增加,源源不断的污水直接排入滇池,从而使这颗明亮的高原明珠渐渐地失去了昔日的光彩。本文从滇池污染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滇池污染成因及相应的治理方案。 关键词: xx污染成因治理综述 1.前言 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属金沙江水系,位于昆明市南端,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南北长约40km,东西最宽处 12.5km,平均水深4.4m,水面积300km2,库容 12.9亿m3。滇池具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调蓄、防洪、旅游、 【1】 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是昆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昆明市乃至全省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昆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气候宜人的“春城”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近几年来,由于城市规模扩大,城乡经济发展,人口不断增长,向滇池排放的污水量也大幅度增加,加之滇池自然演替已进入衰老期,湖盆变浅,湖水滞留时间长,水体自净能力减弱,富营养化速度加快,致使滇池水质不断恶化,成为全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 滇池水质的恶化,不仅制约了昆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损害了昆明作为国内外著名旅游胜地的声誉,而且还严重地影响着滇池流域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

提高。“整治环境,治理滇池”,已成为昆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但治理滇池是一项十分复杂、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据2000年监测资料,在滇池流域污染物产生量中,生活源和面源占绝对多数【2】,可见生活源和面源营养性污染物在滇池营养化所起的作用,因此在治理点源污染的同时,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对生活源和面源污染源的综合治理。 2.xx污染现状 滇池污染已经是一个令人痛心的话题。为了净化滇池水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国家和云南省已经投入超过40亿元经费来治理滇池污染。这些来自中央和省市政府的拨款以及世界银行的贷款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滇池环境的恶化,但未完全消除滇池污染。目前,滇池仍属5类重污染湖泊。 最近一些年来滇池污染非常严重,国务院把滇池列为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滇池污染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水体污染从70年代中后期开始,到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滇池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造成滇池水质污染的原因: 一是滇池位于昆明城区下游,是昆明地区水平最低地带;二是城市和乡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入滇池;三是滇池环湖地带城镇化发展迅速;四是滇池属于 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和干净的河流水进行置换;五是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湖面逐渐变小,湖床变浅,内源污染物堆积,污染严重。滇池有20多条河流呈向心状注入,构成了滇池水系。滇池北部建有一个人工闸,将水域分隔为内湖、外湖,分别由西北端的西园隧道和西南端的海口中滩闸出流经螳螂川、普渡河汇入金沙江。滇池现在流域面积为2920平方千米,整个流域都在昆明市管辖范围内,是昆明市人类经济活动最活跃、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滇池也是昆明市的主要水源和经济发展的命脉,其主要功能是观光旅游、调节气候、蓄水防洪、动植物保护区等。滇池的历史大约有340万年,由于各种复杂的因素,滇池的水位逐年下降,湖水逐渐变浅,从过去的150年内水面面积由500平方千米缩小至297平方千米。滇池长期以来一直是昆明市的主要饮用水来源,但由于滇池地处昆明市区下游,从而不幸成为工业废水和城市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