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科缝合与打结(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

外科缝合与打结(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

外科缝合与打结(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

缝合的基本步骤以皮肤间断缝合为例说明缝合的步骤:

⑴、进针缝合时左手执有齿镊,提起皮肤边缘,右手执持针钳(执法见前面章节),用腕臂力由外旋进,顺针的弧度剌入皮肤,经皮下从对侧切口皮缘穿出。

⑵、拔针可用有齿镊顺针前端顺针的弧度外拔,同时持针器从针后部顺势前推;

⑶、出针、夹针当针要完全拔出时,阻力已很小,可松开持针器,单用镊子夹针继续外拔,持针器迅速转位再夹针体(后1/3弧处),将针完全拔出,由第一助手打结,第二助手剪线,完成缝合步骤。

缝合步骤(1)进针;(2)拔针;(3)出针;(4)夹针

缝合的基本原则

⑴、要保证缝合创面或伤口的良好对合。缝合应分层进行,按组织的解剖层次进行缝合,使组织层次严密,不要卷入或缝入其他组织,不要留残腔,防止积液、积血及感染。缝合的创缘距及针间距必须均匀一致,这样看起来美观,更重要的是,受力及分担的张力一致并且缝合严密,不致于发生泄漏。

⑵、注意缝合处的张力。结扎缝合线的松紧度应以切口边缘紧密相接为准,不宜过紧,换言之,切口愈合的早晚、好坏并不与紧密程度完全成正比,过紧过松均可导致愈合不良。伤口有张力时应进行减张缝合,伤口如缺损过大,可考虑行转移皮瓣修复或皮片移植。

⑶、缝合线和缝合针的选择要适宜。无菌切口或污染较轻的伤口在清创和消毒清洗处理后可选用丝线,已感染或污染严重的伤口可选用可吸收缝线,血管的吻合应选择相应型号的无损伤针线。

缝合的分类及常用的缝合方法介绍缝合的方法很多,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按组织的对合关系分为单纯缝合、外翻缝合、内翻缝合三类;每一类中又按缝合时缝线的连续与否分为间断和连续缝合两种;按缝线与缝合时组织间的位置关系分为水平缝合、垂直缝合;有时则将上述几种情况结合取名。按缝合时的形态分为荷包缝合、半荷包缝合、U字缝合、8字缝合、T字缝合、Y形缝合等。另外还有用于特别目的所做的缝合,如减张缝合、皮内缝合、缝合止血等。

常见缝合方法简介:

1. 单纯缝合法:使切口创缘的两侧直接对合的一类缝合方法,如皮肤缝合。

⑴、单纯间断缝合:操作简单,应用最多,每缝一针单独打结,多用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腱膜的缝合,尤其适用于有感染的创口缝合。

单纯间断缝合

⑵、连续缝合法:在第一针缝合后打结,继而用该缝线缝合整个创口,结束前的一针,将重线尾拉出留在对侧,形成双线与重线尾打结。

连续缝合法

⑶、连续锁边缝合法:操作省时,止血效果好,缝合过程中每次将线交错,多用于胃肠道断端的关闭,皮肤移植时的缝合。

连续锁边缝合法

⑷、8字缝合:由两个间断缝合组成,缝扎牢固省时,如筋膜的缝合。

两种8字缝合法

⑸、贯穿缝合法:也称缝扎法或缝合止血法,此法多用于钳夹的组织较多,单纯结扎有困难或线结容易脱落时。

2. 内翻缝合法:使创缘部分组织内翻,外面保持平滑。如胃肠道吻合和膀胱的缝合。

⑴、间断垂直褥式内翻缝合法:又称伦孛特(Lembert)缝合法,常用于胃肠道吻合时缝合浆肌层。

间断垂直褥式内翻缝合法

⑵、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又称何尔斯得(Halsted)缝合法,多用于胃肠道浆肌层缝合。

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

⑶、连续水平褥式浆肌层内翻缝合法:又称库兴氏(Cushing )缝合法,如胃肠道浆肌层缝合。

连续水平褥式浆肌层内翻缝合法

⑷。连续全层水平褥式内翻缝合法:又称康乃尔(Connells)缝合法,如胃肠道全层缝合。

连续水平褥式全层内翻缝合法

⑸、荷包缝合法:在组织表面以环形连续缝合一周,结扎时将中心内翻包埋,表面光滑,有利于愈合。常用于胃肠道小切口或针眼的关闭、阑尾残端的包埋、造瘘管在器官的固定等。

荷包缝合

⑹、半荷包缝合法:常用于十二指肠残角部、胃残端角部的包埋内翻等。

半荷包缝合(十二指肠残端下角包埋)

3. 外翻缝合法:使创缘外翻,被缝合或吻合的空腔之内面保持光滑,如血管的缝合或吻合。

⑴、间断垂直褥式外翻缝合法:如松驰皮肤的缝合。

间断垂直褥式外翻缝合法

⑵、间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法:如皮肤缝合。

间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法

⑶、连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法:多用于血管壁吻合。

连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法

4. 减张缝合法:对于缝合处组织张力大,全身情况较差时,为防止切口裂开可采用此法,主要用于腹壁切口的减张。缝合线选用较粗的丝线或不锈钢丝,在距离创缘2-2.5cm 处进针,经过腹直肌后鞘与腹膜之间均由腹内向皮外出针,以保层次的准确性,亦可避免损伤脏器。缝合间距离3-4cm,所缝合的腹直肌鞘或筋膜应较皮肤稍宽。使其承受更多的切口张力,结扎前将缝线穿过一段橡皮管或纱布做的枕垫,以防皮肤被割裂,结扎时切勿过紧,以免影响血运。

减张缝合法

5. 皮内缝合法:可分为皮内间断及皮内连续缝合两种,皮内缝合应用眼科小三角针、小持针钳及0号丝线。缝合要领:从切口的一端进针,然后交替经过两侧切口边缘的皮内穿过,一直缝到切口的另一端穿出,最后抽紧,两端可作蝴蝶结或纱布小球垫。常用于外露皮肤切口的缝合,如颈部甲状腺手术切口。其缝合的好坏与皮下组织缝合的密度、层次对合有关。如切口张力大,皮下缝合对拢欠佳,不应采用此法。此法缝合的优点是对合好,拆线早,愈合疤痕小,美观。

皮内间断缝合

皮内连续缝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除缝合法外,尚有其他的一些闭合创口的方法,如吻合器,封闭器,医用粘胶,皮肤拉链等。

常用外科手术打结与缝合实训目的及工具

常用外科手术打结与缝合实训目的及工具 一、引言 手术是医学领域中最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而手术打结与缝合技术 则是外科手术过程中最为基础和关键的技能之一。在医学院校的教育中,外科实训是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其中包括手术打结与缝合实训。本文将就常用外科手术打结与缝合实训目的及工具进行详细阐述。 二、常用外科手术打结实训目的及工具 1. 实训目的 外科手术打结实训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正确、快速、稳定地打结技巧,以达到在临床上进行安全有效手术操作的能力。通过实践操作, 可以提高学生对解剖学知识和器械使用方法的理解,同时也可以锻炼 其耐心和细致性。 2. 工具 (1)针线:针线是进行手术缝合时必不可少的工具。一般情况下,使用无菌且适合于人体组织缝合的线材。

(2)钳子:钳子通常用于固定血管或其他组织,在进行缝合时起到辅助作用。 (3)手套:手套是保护医生和患者的必备工具,可以有效防止交叉感染。 (4)手术刀:手术刀是进行手术操作时必不可少的工具,一般情况下使用无菌的手术刀片。 三、常用外科手术缝合实训目的及工具 1. 实训目的 外科手术缝合实训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正确、快速、稳定地缝合技巧,以达到在临床上进行安全有效手术操作的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可以提高学生对解剖学知识和器械使用方法的理解,同时也可以锻炼其耐心和细致性。 2. 工具 (1)针线:针线是进行手术缝合时必不可少的工具。一般情况下,使用无菌且适合于人体组织缝合的线材。

(2)钳子:钳子通常用于固定血管或其他组织,在进行缝合时起到辅助作用。 (3)剪刀:剪刀可以用于剪断线材或组织等需要切断的物品。 (4)镊子:镊子通常用于夹取细小的物品,如线头等。 四、常用外科手术打结与缝合实训注意事项 1. 实训前应先了解相关理论知识,熟悉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 2. 实训时应注意安全,避免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3. 实训过程中要注意卫生,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无菌状态。 4. 实训后要及时清洗和消毒使用过的器械,并妥善保存。 五、总结 手术打结与缝合技术是外科手术中最为基础和关键的技能之一。通过外科手术打结与缝合实训,可以提高学生对解剖学知识和器械使用方

【干货】图文,外科打结技能详解

【干货】图文,外科打结技能详解 外科的基础练习好并不难,需要勤加练习之后就能熟能生巧。 外科所有的手术操作的基础都是建立在对于局部解剖层次、组织结构的清晰认识上的,要从手术操作技巧开始谈起。 第一,要学好的就是系统解剖和局部解剖,否则,即使打结、缝合、切开再熟练,也只是纸上谈兵,事倍功半。 第二,切开,缝合,打结都是传统开腹手术的基础动作,这些基本的要求就是手要稳。 切开(尤其是划皮)需要的是稳定持续的用力,可以多在猪皮上面试试,看看外科手术基本操作的书籍基本上住院医师都能够划出比较完美的切口,当然,切口对于手术暴露是否充分,需不需要延长切口,这些还是需要经验的积累和对解剖的了解。 缝合,缝合是非常基础的外科技术,外科缝合和缝衣服不一样,要求解剖层次对合整齐,针距和间距整齐划一,这样缝出来的组织就非常干净利落。同时,缝合的组织不同,对于操作的技术要求也不甚相同。 例如对于普外科而言,最基础的就是从实习开始就练习的缝皮,至今感觉最和人皮感觉类似的还是猪皮,缝合最重要的还是针距和间距需要整齐划一,这样组织受力均匀,可以消灭皮下死腔。 以后年资比较高了可以开始关闭腹膜,腹部的筋膜等等,但是最基本的还是针距和间距,要做好这些,熟练地练习和对解剖层次的了解必不可少。对于更加高级的缝合技巧,缝合血管、腱膜等等,可以在以后慢慢练习。美容缝合例如皮内缝合的原理也类似于此。 打结分很多种节,外科结和方结的打发就有左手、右手、双手,还有连续3~4个套结的打结方法。打结的关键就是受力要均匀,结打到组织以后不能够松脱,腹腔内组织上打结时不能够用力牵拉组织等等,这些可以在豆腐上打结练习,或者香蕉皮等这些非常柔软的组织

外科缝合与打结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

外科缝合与打结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

外科缝合与打结(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缝合的基本步骤以皮肤间断缝合为例说明 缝合的步骤: ⑴、进针缝合时左手执有齿镊,提起皮肤边缘,右手执持针钳(执法见前面章节),用腕臂力由外旋进,顺针的弧度剌入皮肤,经皮下从对侧切口皮缘穿出。 ⑵、拔针可用有齿镊顺针前端顺针的弧度外拔,同时持针器从针后部顺势前推; ⑶、出针、夹针当针要完全拔出时,阻力已很小,可松开持针器,单用镊子夹针继续外拔,持针器迅速转位再夹针体(后1/3弧处),将针完全拔出,由第一助手打结,第二助手剪线,完成缝合步骤。

缝合步骤(1)进针;(2)拔针;(3)出针;(4)夹针 缝合的基本原则 ⑴、要保证缝合创面或伤口的良好对合。缝合应分层进行,按组织的解剖层次进行缝合,使组织层次严密,不要卷入或缝入其它组织,不要留残腔,防止积液、积血及感染。缝合的创缘距及针间距必须均匀一致,这样看起来美观,更重要的是,受力及分担的张力一致而且缝合严密,不致于发生泄漏。

⑵、注意缝合处的张力。结扎缝合线的松紧度应以切口边缘紧密相接为准,不宜过紧,换言之,切口愈合的早晚、好坏并不与紧密程度完全成正比,过紧过松均可导致愈合不良。伤口有张力时应进行减张缝合,伤口如缺损过大,可考虑行转移皮瓣修复或皮片移植。 ⑶、缝合线和缝合针的选择要适宜。无菌切口或污染较轻的伤口在清创和消毒清洗处理后 可选用丝线,已感染或污染严重的伤口可选用可吸收缝线,血管的吻合应选择相应型号的无损伤针线。 缝合的分类及常见的缝合方法介绍缝合的 方法很多,当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按组织的对合关系分为单纯缝合、外翻缝合、内翻缝合三类;每一类中又按缝合时缝线的连续与否分为间断 和连续缝合两种;按缝线与缝合时组织间的位置关系分为水平缝合、垂直缝合;有时则将上述几种情况结合取名。按缝合时的形态分为荷包缝合、半荷包缝合、U字缝合、8字缝合、T字缝合、Y形缝合等。另外还有用于特别目的所做的缝合,如减张缝合、皮内缝合、缝合止血等。

外科结(知识讲座)

第一节外科打结法 手术中的止血和缝合都离不开结扎,而结扎是否牢固可靠又与打结有密切关系。打结法是外科手术中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操作之一,打结的质量和速度对手术时间的长短、手术的安全以及病人的预后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结扣打得不正确就有可能松动滑脱,导致出血或缝合的组织裂开不愈,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熟练地掌握正确的外科打结法是外科医生所必备的条件。 (一)打结递线(图5-1) 术中打结递线一般有两种方法即手递线法和器械递线法。手递线法适用于表浅部位的组织结扎,是指打结者一只手握持线卷,将结扎线头绕钳夹组织的血管钳递给另一只手;也有人将线卷绕钳夹组织的血管钳递给另—只手。一般来说,右利手者以左手握持线卷;左利手以右手握持线卷。器械递线法则适用于深部组织的结扎,是指在打结前用一把血管钳夹住丝线的一端,将该钳夹线头绕钳夹组织的血管钳递给另一只手从而打结的方法;也可将带线的血管钳绕钳夹组织的血管钳递给另—只手,从而使双手握住线的两端打结。递线后又根据结扎线的两端是否相交而分为交叉递线和非交叉递线,对于交叉递线来说,第一个单结为右手示指结,作结后双手可直接拉紧结扎线,无需再作交叉;如果是非交叉递线,第一个单结为右手中指结,作结后双手需交叉以后才能拉紧结扎线。 图5-1 打结递线 (二)结扣的分类

临床上一般根据结的形态将结分为以下几类(图5-2): 图5-2 结扎的种类 1.单结(half hitch) 是外科结扣的基本组成部分,易松脱、解开,仅用于暂时阻断,如胆囊逆行切除暂时阻断胆囊管,而永久结扎时不能单独使用单结。 2.方结(square knot) 因其结扎后较为牢固而成为外科手术中最常使用的结扣。它由两个相反方向的单结扣重叠而成,适用于较少的组织或较小的血管以及各种缝合的结扎。 3.三重结或多重结(extra half hitch on reef knot) 在完成方结之后再重复一个或多个单结,使结扣更加牢固。适用于直径较重要的血管、张力较大的组织间缝合后的结扎。使用肠线或化学合成线等易于松脱的线打结时,通常需要作多重结。 4.外科结(surgeon knot) 在作第一个结时结扎线穿绕两次以增加线间的接触面积与摩擦力,再作第二结时不易松动或滑脱,因打此种结扣比较费时而仅适用于结扎大血管。 5.假结(false knot) 由同一方向的两个单结组成,结扎后易于滑脱而不应采用。 6.滑结(slip knot) 尽管其结扣的构成类似于方结,但是,由于操作者在打结拉线时双手用力不均,一紧一松甚或只拉紧一侧线头而用另外一侧线头打结,所以完成的结扣并非方结而是极易松脱的滑结,术中尤其要注意防止。 (三)打结方法 术中打结可用徒手或借助器械两种方式来完成。徒手打结在术中较为常用,可分为双手打结法和单手打结法,根据操作者的习惯不同又将单手打结分为左手打结法和右手打结法。器械打结是借助于持针钳或血管钳打结,又称为持钳打结法。 1.单手打结法简便迅速的打结方法,易学易懂,术中应用最广泛,应重点掌握和练习。右手打结法(图5-3)和左手打结法(图5-4)。

外科缝合打结要点

外科缝合打结要点 1.刀片的安装与拆卸 (1)安装:用止血钳(或持针器)夹取刀片的前端背侧,以刀片的缺口对准刀柄凹槽处,顺势向下使刀片的缺口插入刀柄凹槽中。 (2)拆卸:先用止血钳(或持针器)夹取刀片尾端背侧,轻轻向上抬起,使刀片与刀柄凹槽分离,然后再稍用力向前,将刀片推离刀柄即可。 2.切开:执笔式、执笔法、抓持法、反挑法 3.缝合: (1)缝合细节: ①持针器夹在弯针的1/3处靠近尾部,尽量用持针器的尖端夹,否则会影响操作 ②穿线时针尖朝外,线头端留另一端的1/3即可,目的是能让手抓住且不让线从针上滑落 ③夹住针后若怕线掉落就把线也一同夹住,进针时要垂直皮肤方向,进针点与皮肤边缘距离0.5-1cm,出针点与进针点对称两点连线垂直与伤口,针距1-2cm左右即可 ④出针时要用有齿嵌接针头而不能用手接,然后再用持针器夹住针头,顺着弯针的弧度拔针,拔出双线后再用手抓住双线拔,以防线滑落 (2)缝合方式 ①单纯间断缝合(interrupted suture):最常用,一般组织均可用 ②褥式缝合(Mattress suture) 1)垂直褥式缝合 2)水平褥式缝合 ③单纯连续缝合(continuous suture):常用于缝合腹膜及胃肠道等 1)细节1:第一个结用单手打,单手打结时,先打中指结,然后把结拉到靠近自己侧针孔,左手线要拉紧,右手再打食指结。这样才打得稳!!! 2)细节2:从右边往左边缝合 3)细节3:重新用持针器夹针时,可先用持针器夹住针尖,再用左手抓住弯针腰部,再松开持针器去夹住头部1/3处。 4)针距隔开一点好看 5)细节3:每次穿过皮肤后,线尽量拉紧一点,注意皮肤对合。 6)细节4:最后一针打结时,用持针器勾住线圈的尾端,左手用劲,使结顺着线圈打下去。 ④毯边(锁边)缝合(lockstitch) 1)注意针穿过皮肤后,用镊子接住,然后持针器再从线圈中穿过去接针,再顺着针弧度拔针。 2)器械打结时,第一个结要是打不稳,就绕两圈再打结。 3)余同单纯连续缝合 ⑤荷包缝合(Purse-string suture):常用于胃肠道小穿孔和包埋烂尾残端 1)第一针在靠近自己端下针,方便打单手结。如果是器械打结就随意。 ⑥八字缝合(Figure of “8” suture):一定要注意两针的针孔要对齐 1)外八字缝合:即两个间断缝合再打结,单手打结,第一个结要打在针孔处 2)内八字缝合:即两次斜型进针后打结,单手打结,第一个结要打在针孔处 4.单手打结: (1)方结:两个方向相反的结要领:不论什么方向的结(x,y,z轴),双手和两端线看成一个圈,以线为参考,1.打一个方结的第一个结时,线不交叉,打结时手就要交叉(或上下错开)(目的是使一边线交叉到另一边);线先交叉,打结时手就不交叉(因为打完结后线已

常用外科手术打结与缝合实训目的及工具

常用外科手术打结与缝合实训目的及工具 以常用外科手术打结与缝合实训目的及工具为标题 外科手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外科手术中的缝合和打结技术更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医学院校中,学生们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这些技术,以成为优秀的外科医生。本文将介绍常用外科手术打结与缝合实训的目的及工具。 一、实训目的 1. 掌握手术缝合技术 手术缝合技术是外科医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实际操作中,医生需要准确地掌握缝合针的使用,根据伤口的大小和位置选择不同的缝合方法和线材。实际操作中,需要结合解剖学知识,准确选择伤口位置,掌握缝合线的紧度和长度,以避免术后感染和伤口裂开等情况的发生。 2. 掌握打结技术 外科手术中,打结技术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医生需要准确掌握打结手法,根据手术需要选择不同的打结方法和线材。在实际操作中,医生需要熟练掌握打结的速度和精度,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伤口的愈合。

二、实训工具 1. 缝合针 缝合针是外科手术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根据不同的手术需要,医生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缝合针。缝合针主要分为手工缝合针和电动缝合针两类。手工缝合针主要用于普通缝合,而电动缝合针则适用于需要较高速度缝合的手术。 2. 缝合线 缝合线是外科手术中常用的材料之一。根据不同的手术需要,医生需要选择不同材质和粗细的缝合线。常用的缝合线主要分为天然和合成两类。天然缝合线主要由动物的皮肠或血管等制成,而合成缝合线则主要由聚酯、聚丙烯等材料制成。 3. 手术刀 手术刀是外科手术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手术刀主要用于切开皮肤和组织,以便进行手术。在实际操作中,医生需要根据手术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手术刀。 4. 手术剪 手术剪是外科手术中常用的工具之一。手术剪主要用于剪开组织和器官,以便进行手术。在实际操作中,医生需要根据手术需要选择

最新外科打结实训报告外科打结法实验报告

实验一外科手术器械及其使用 【学习目的和要求】 1.认识常用的手术器械。 2.掌握外科常用器械的结构特点和基本性能。 3.掌握常用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 【器材】 手术刀、手术剪、血管钳、手术镊、持针钳、拉钩、缝合针和缝合线等。 一、手术刀 1.种类 有固定刀柄手术刀和活动刀柄手术刀两种。活动刀柄手术刀常用,由刀柄和刀片两部分 组 成。 2.执刀的姿势 ①指压式②执笔式③全握式④反挑式 3.用途 ①锐性分离(如切割);②钝性分离(用刀柄分离组织);③代替线剪切断缝线,代替手 术 剪切开腹膜等。主要用于锐性分离。 4.使用时注意事项 ①用刀刃的突出部分切割;②用力要适当;③避免用刀尖插入深部看不见的组织,以免 造 成副损伤;④握刀柄的位置要适当,过低妨碍视线,过高控制不稳,影响操作。 二、手术剪 1.种类 分为组织剪和线剪两种。①组织剪:用于剪断组织。其尖端较薄,剪刃锐利。分大小、长短、弯直等种类,直剪 用于浅部操作,弯剪用于深部操作,使手和剪刀柄不妨碍视线。②剪线剪:用于剪断缝线。剪线剪前端钝而直,刃较厚,一侧刃尖部有一弧形凹陷,剪 线时将缝线放于此处。 三、手术镊 1.种类 根据手术镊的尖端是否有齿分为有齿镊(鼠齿镊)和无齿镊(平

镊)两种。 2.用途 用于夹持、稳定或提起组织以利切开和缝合等操作。 四、止血钳 1.种类 ①分直、弯两种②分大、中、小号,③蚊式止血钳④有齿止血钳⑤“无损伤”血管钳, 2.用途 ①夹出血点和血管止血;②钝性分离组织;③牵引缝线。不要用它夹皮肤、脏器和脆弱 组 织,防止损伤组织。 五、持针钳 1.种类分为握式持针器和钳式持针器两种。 2.用途用于夹持缝针缝合组织。缝针应夹在持针器的前端,夹缝针的中后1/3交界处, 针尖向上倾斜30度左右,缝线应重叠1/3,以便于操作。 六、缝合针 1.种类①有眼缝合针,无眼缝合针。②根据缝合针的形状,缝合针又分为直针,1/2 弧形,3/8弧形③根据缝合针前端的形状,缝合针分圆锥形和三角形二种。 2.用途用于缝合组织。实验二外科打结法 【学习目的和要求】 1.学会外科手术中的三种打结法。 2.掌握正确外科打结法的技巧。 3.了解打结时的注意事项。 4.掌握手术中的剪线和外科拆线的方法。 【器材】示教细绳、持针钳、血管钳、丝线卷、线剪。 1.结的种类 有方结、三叠结和外科结三种。①方结:又叫平结,由两个方向相反的结组成,是手术中最常用的结,用于各种缝合时 的打结和结扎小的血管。方结不易滑脱。②三叠结:又叫加强结,是在方结的基础上再加一个结,共3个结,第3个结的方向与第1个结相同。三叠结比较牢固,结扎后不易松脱,常用于大血管和肠线的结扎。③外科结:打第一个结时绕两次,然后再打第二个结。第一个结绕两次使缝线的摩擦面 增大,打第二个结时第一个结不易松脱。外科结牢固可靠,多用

外科手术(止血、缝合、打结和绷带技术(图))

外科手术(止血、缝合、打结和绷带技术(图)) 第一篇:外科手术(止血、缝合、打结和绷带技术(图)) 外科手术(止血、缝合、打结和绷带技术(图)) 一、止血法 1·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迫出血的血管径路。找不到血管径路时,可用填塞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 2·填塞压迫止血法由于创道深,一时难以找到血管断端时,常以灭菌纱布块、毛巾或纱布包裹脱脂棉,填塞于伤口内,必要时再加压迫绷带包扎,或将伤口缝合1。2针,以固定填塞物。 3·钳压止血法用止血钳夹住出血血管断端,保留数分钟,或捻转止血钳将血管断端绞成束状,即可止血。必要时,将止血钳暂时留在伤部并固定。 4.止血带止血法多用于四肢、尾部及阴茎等处。止血带应是富有弹性的橡皮管或橡皮带,必要时也可用绳索、绷带代替。止血带应装在伤口上方。装置前应垫上棉花或纱布,以使结扎部受到均匀压迫。装置时应徐徐收紧,至伤口不流血为度。缠止血带要松紧适当,装着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得超过2—3h。松开止血带时,宜用多次‘‘松、紧、松、紧’’的办法,不得一次松开(图65)。 5.结扎止血法即先以止血钳夹住血管断端,然后以丝线结扎。此法止血效果可靠,故又称彻底止血法。其方法有两种: (1)单纯结扎止血法用丝线绕过止血钳所夹住的血管及少量组织而结扎,在打第一道结后,将止血钳松开,然后打第二道结(图66)。 (2)贯穿结扎止血法将结扎线用针穿过所夹组织,但不能穿透血管,然后进行结扎。常用的方法有“8”字形缝合结扎及单纯贯穿结扎两种(图67)。 6.药物止血法。适用于毛细血管出血。可用灭菌纱布浸以0.1%的肾上腺素溶液或1%。2%的麻黄素溶液,填塞于伤口内,然后以绷带包扎压迫,促使血管收缩,达到止血目的。 二、打结法。‘ ’

外科缝合与打结(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

外科缝合与打结(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 缝合的基本步骤以皮肤间断缝合为例说明缝合的步骤: ⑴、进针缝合时左手执有齿镊,提起皮肤边缘,右手执持针钳(执法见前面章节),用腕臂力由外旋进,顺针的弧度剌入皮肤,经皮下从对侧切口皮缘穿出。 ⑵、拔针可用有齿镊顺针前端顺针的弧度外拔,同时持针器从针后部顺势前推; ⑶、出针、夹针当针要完全拔出时,阻力已很小,可松开持针器,单用镊子夹针继续外拔,持针器迅速转位再夹针体(后1/3弧处),将针完全拔出,由第一助手打结,第二助手剪线,完成缝合步骤。 缝合步骤(1)进针;(2)拔针;(3)出针;(4)夹针 缝合的基本原则 ⑴、要保证缝合创面或伤口的良好对合。缝合应分层进行,按组织的解剖层次进行缝合,使组织层次严密,不要卷入或缝入其他组织,不要留残腔,防止积液、积血及感染。缝合的创缘距及针间距必须均匀一致,这样看起来美观,更重要的是,受力及分担的张力一致并且缝合严密,不致于发生泄漏。

⑵、注意缝合处的张力。结扎缝合线的松紧度应以切口边缘紧密相接为准,不宜过紧,换言之,切口愈合的早晚、好坏并不与紧密程度完全成正比,过紧过松均可导致愈合不良。伤口有张力时应进行减张缝合,伤口如缺损过大,可考虑行转移皮瓣修复或皮片移植。 ⑶、缝合线和缝合针的选择要适宜。无菌切口或污染较轻的伤口在清创和消毒清洗处理后可选用丝线,已感染或污染严重的伤口可选用可吸收缝线,血管的吻合应选择相应型号的无损伤针线。 缝合的分类及常用的缝合方法介绍缝合的方法很多,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按组织的对合关系分为单纯缝合、外翻缝合、内翻缝合三类;每一类中又按缝合时缝线的连续与否分为间断和连续缝合两种;按缝线与缝合时组织间的位置关系分为水平缝合、垂直缝合;有时则将上述几种情况结合取名。按缝合时的形态分为荷包缝合、半荷包缝合、U字缝合、8字缝合、T字缝合、Y形缝合等。另外还有用于特别目的所做的缝合,如减张缝合、皮内缝合、缝合止血等。 常见缝合方法简介: 1. 单纯缝合法:使切口创缘的两侧直接对合的一类缝合方法,如皮肤缝合。 ⑴、单纯间断缝合:操作简单,应用最多,每缝一针单独打结,多用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腱膜的缝合,尤其适用于有感染的创口缝合。 单纯间断缝合 ⑵、连续缝合法:在第一针缝合后打结,继而用该缝线缝合整个创口,结束前的一针,将重线尾拉出留在对侧,形成双线与重线尾打结。

外科基本操作打结剪线、拆线、缝合

外科手术基本操作 1. 打结 【结的种类】 a)单结:为基本结,是各种结的基础。打结时只绕一圈,易松脱、不牢固。 b)方结:由两个方向相反的单结组成。是外科手术中最常用的结。 c)三重结:在方结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单结,即由三个单结组成。 d)外科结:将第一个单结的线圈绕圈两次,再打第二个单结。 【打结方法】 (1)单手打结法:分左手和右手单手打结法,特点为简便迅速,故常用。 (2)双手打结法:其特点为结扎较牢故,但速度较慢。除用于一般方结外,还可用于深部组织或组织张力较大的缝合结扎。 (3)器械打结法:即止血钳打结法,术者用持针钳或止血钳打结,适用于深部狭小手术视野的结扎、肠线结扎或结扎线过短时。 【注意事项】 1)第一个结和第二个结的方向必须相反,否则易打成假结而滑脱。 2)三点一线:打结过程中,两手用力应均匀,两手用力点应与结扎点在一条直线 上,否则易造成滑结。 3)在打第二个结时,为防止第一个结松开,必要时可由助手用无齿镊或血管钳将 第一个结压住,待第二个结收拢时将无齿镊或血管钳移去。 2.剪线 四字诀:“靠、滑、斜、剪”。即剪刀尖部稍张一小缝,必要时可以用左手托住线剪,将剪刀近尖端顺着缝线向下滑至线结上缘,再将剪刀向上倾斜适当的角度,然后将缝线剪断(见下图)。一般来说,倾斜45°左右剪线,遗留的线头较为适中(2~3mm)。角度越大,留线越长,角度越小,留线越短。所要注意的是在深部组织结扎、较大血管结扎和肠线或尼龙线所做的结扎,线头应稍留长些,如丝线留2~3mm,钢丝线留5~6mm,肠线或尼龙线留5~10mm为宜,皮肤缝线留5~8mm以便于拆线。线头过短的线结易于滑脱,而线头过长就会导致组织对线头的异物反应。 3.拆线 只有皮肤缝线需要拆除,拆线时间应结合切口部位、局部血液供应情况、病人的年龄及营养状况、切口的大小与张力等因素综合考虑来决定。一般头、面、颈部伤口4~5天,下腹部和会阴部6~7天,胸、上腹、背、臀部伤口7~9天拆线,四肢伤口l0~12天拆线(近关节处可适当延长时间),减张伤口l4天拆线。有时可先采用间隔拆线;已化脓伤口应立即拆线。 【操作步骤】 首先按换药的方法常规消毒切口区域,左手持无齿镊将线结轻轻提起,右手将微微张开的线剪尖端插入线结和皮肤之间的间隙,平贴针眼处的皮肤将线剪断,然后快速轻巧地将缝线朝剪断侧拉出,这样可以避免拉开切口、病人不适或皮下污染。最后用酒精棉球再次消毒切口并用无菌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 1)拆线时应避免将组织外面的线进入组织内,故剪线时的部位不应在缝合线的中 间或线结的对侧,否则拉出线头时势必将暴露在皮肤外面的、已被细菌污染的 部分缝合线拉过皮下,增加感染机会。

外科打结实验报告

外科打结实验报告 导言 外科打结是外科医生进行手术中必备的技能之一。通过打结, 可以将血管、组织或器官的断端固定,防止出血和损伤的扩大。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手术场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打结技巧和手法。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器材: - 手术模型:用于模拟手术场景,包含血管、组织以及相关的人工器官。 - 手术刀、剪刀、镊子、绷带等手术工具。 2. 实验步骤: - 准备阶段:学生根据实验要求,熟悉手术器材并确保其可用。 - 打结练习:学生根据指导,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包括选择合适的打结方式、正确使用手术器械等。 - 打结评估:实验结束后,由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打结技巧进行评估,给予反馈。

实验结果与讨论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反复练习,逐渐掌握了外科打结的技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打结方式及其适用场景: 1. 单手环结打结法: - 描述:该打结法需要用到手指和手掌的协同运动。将线圈放在要包扎的位置,通过手指和手掌的动作完成打结。 - 适用场景:适用于较细的血管和组织,如皮肤创口的缝合。 2. 双手环结打结法: - 描述:使用双手完成打结操作。将线圈放在要包扎的位置,通过双手的动作完成打结。 - 适用场景:适用于较大的血管和组织,如手术中的动脉修复。 3. 背扣衔接打结法: - 描述:使用双手完成打结操作。将线圈穿过两个环使其回环,通过双手的动作完成打结。

- 适用场景:适用于需要固定两个物体的情况,如骨折修复中的固定术。 4. 单手固定结打结法: - 描述:使用单手完成打结操作。将线圈放在要固定的位置,通过手指的动作完成打结。 - 适用场景:适用于固定器械或捆扎不需要太大力度的情况。 通过实验,学生了解到打结的技巧和手法的重要性。正确的打 结可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降低患者的并发症风险。不仅如此,打结的美学也是外科医生们追求的目标之一,一个散乱的打结会 让整个手术看起来不专业甚至失误。 结论 外科打结在手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对打结技巧进 行实验训练,学生们可以逐渐掌握正确的打结方式,并提高手术 中的操作技巧。这将有助于他们未来的手术实践,更好地服务于 患者。

执业药师实践技能:缝合方法

执业药师实践技能:缝合方法 2016年执业药师实践技能:缝合方法 执业医师类别分为临床、中医、口腔和公共卫生。下文是执业药师实践技能之缝合法,希望能为大家的复习提供帮助! 缝合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恢复其功能。缝合是保证良好愈合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之一。缝合方法种类繁多,不同部位,不同组织常采用不同的缝合针、缝合线及缝合方法。根据缝合后切口边缘的形态分为单纯缝合、内翻和外翻合三类。缝合一股用持针钳进行,也用有皮肤钉合器,消化道吻合器,闭合器等。 缝合的基本技术 1.正确使用持针器: 常规的持针方式是将拇指和无名指分别插入持针器的环中,食指扶在针持的前端,以增加稳定性。缝合时选择合适的进针点和角度,初学时应给自己预设一个理想的进针点和出针点,缝合时控制好进针和出针争取达到理想的点。 缝合的要领是依照针的弧度,旋转手腕,使针穿过组织,针尖从预定的部位穿出。注意出针应有足够的长度,以便拔针。有时针尖刚刚露出,即止推针,给拔针带来困难。拔针时同样需要按照针的弧度拔出,以免撕扯组织。 深部缝合时,可以用指尖捏住针持的后部,完成缝和松的动作都不必将手指插入环中,这样可以充分利用针持的长度,作深部缝合另一种方法则用手抓住针持的中部进行缝合,便于在360度范围的任何角度进行缝合,特别是一些非常规角度的缝合。但是此项操作在缝的动作完成后要求将手指退入环中松开持针器以便拔针,这一过程要求手不能颤抖,持针器不能移位对新手来说确实是个挑战。 缝合时将持针器与切口保持平行,由于夹在上面的针与针持呈90度,缝合与切口自然也就垂自了。缝合时术者掌面向下抓住针持使针尖以合适的角度对准进针点手腕沿着针的弧度旋转180度恰好手掌向

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辅导外科缝合与打结图解

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辅导:外科缝合与打结图解 医学教育网——考试辅导系列谈之辅导:外科缝合与打结图 缝合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其通道,恢复其功能;是保证良好愈合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的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之一;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需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缝合;缝合可以用持针钳进行,也可徒手直接拿直针进行,此外还有皮肤钉合器,消化道吻合器,闭合器等; 缝合的基本步骤以皮肤间断缝合为例说明缝合的步骤: ⑴、进针缝合时左手执有齿镊,提起皮肤边缘,右手执持针钳执法见前面章节,用腕臂力由外旋进,顺针的弧度剌入皮肤,经皮下从对侧切口皮缘穿出; ⑵、拔针可用有齿镊顺针前端顺针的弧度外拔,同时持针器从针后部顺势前推; ⑶、出针、夹针当针要完全拔出时,阻力已很小,可松开持针器,单用镊子夹针继续外拔,持针器迅速转位再夹针体后1/3弧处,将针完全拔出,由第一助手打结,第二助手剪线,完成缝合步骤; 缝合步骤1进针;2拔针;3出针;4夹针 缝合的基本原则 ⑴、要保证缝合创面或伤口的良好对合;缝合应分层进行,按组织的解剖层次进行缝合,使组织层次严密,不要卷入或缝入其他组织,不要留残腔,防止积液、积血及感染;缝合的创缘距及针间距必须均匀一致,这样看起来美观,更重要的是,受力及分担的张力一致并且缝合严密,不致于发生泄漏; ⑵、注意缝合处的张力;结扎缝合线的松紧度应以切口边缘紧密相接为准,不宜过紧,换言之,切口愈合的早晚、好坏并不与紧密程度完全成正比,过紧过松均可导致愈合不良;伤口有张力时应进行减张缝合,伤口如缺损过大,可考虑行转移皮瓣修复或皮片移植;

⑶、缝合线和缝合针的选择要适宜;无菌切口或污染较轻的伤口在清创和消毒清洗处理后可选用丝线,已感染或污染严重的伤口可选用可吸收缝线,血管的吻合应选择相应型号的无损伤针线; 缝合的分类及常用的缝合方法介绍缝合的方法很多,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按组织的对合关系分为单纯缝合、外翻缝合、内翻缝合三类;每一类中又按缝合时缝线的连续与否分为间断和连续缝合两种;按缝线与缝合时组织间的位置关系分为水平缝合、垂直缝合;有时则将上述几种情况结合取名;按缝合时的形态分为荷包缝合、半荷包缝合、U字缝合、8字缝合、T字缝合、Y形缝合等;另外还有用于特别目的所做的缝合,如减张缝合、皮内缝合、缝合止血等; 常见缝合方法简介: 1. 单纯缝合法:使切口创缘的两侧直接对合的一类缝合方法,如皮肤缝合; ⑴、单纯间断缝合:操作简单,应用最多,每缝一针单独打结,多用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腱膜的缝合,尤其适用于有感染的创口缝合; 单纯间断缝合 ⑵、连续缝合法:在第一针缝合后打结,继而用该缝线缝合整个创口,结束前的一针,将重线尾拉出留在对侧,形成双线与重线尾打结; 连续缝合法 ⑶、连续锁边缝合法:操作省时,止血效果好,缝合过程中每次将线交错,多用于胃肠道断端的关闭,皮肤移植时的缝合;

切开、止血、缝合、打结与拆线试题

切开、止血、缝合、打结与拆线 [填空题] 1女性,33岁,拟行腹部脂肪瘤切除术。请为患者行切开、缝合的操作(切口长5cm,间断缝合3针,不做切除脂肪瘤的操作)。 参考答案: 1.戴口罩、帽子(鼻孔、头发不外露)。 2.戴无菌手套。 3.局部消毒、铺巾、麻醉(1)以切口为中心从内向外行手术区域的常规消毒2~3遍,手术区域铺洞巾。(2)用2%利多卡因沿切口行局部浸润麻醉。 4.切开(1)安装刀片。(2)在模具上做皮肤切开,持刀方法正确(持笔式或执弓式);用拇指和示指在切口两侧固定皮肤,切开的手法正确(垂直下刀,水平走刀,垂直出刀)。(3)切口整齐,深度均匀。 5.缝合(1)持针钳握持方法正确,持针钳夹针位置正确(于缝针的中后 1/4~1/3处)。(2)缝合伤口(要求间断缝合3针)。缝合手法正确(垂直进针,沿缝针弧度挽出,不留死腔);打结手法正确,松紧适度;剪线手法正确,线头长短适中。(3)针距、边距恰当,皮肤对合整齐。 [填空题] 2临床情景:吴先生,28岁。接受脂肪瘤切除术,目前已切除脂肪瘤。要求:请上台为患者行切口皮肤缝合、打结的操作(由于缝合部位张力较大,请单纯间断缝合3针,用器械打外科结)。 参考答案: 1.操作前准备(1)戴帽子、口罩(头发、鼻孔不外露),完成手术刷手(口述)。(2)戴无菌手套。(3)选择三角针,选择合适的缝线。(4)用70%酒精棉球消毒切口皮肤。 2.缝合、打结操作过程(1)持有齿镊方法正确,提起缝合皮缘。(2)持针钳握持方法正确,持针钳夹针位置正确(于缝针的中后1/3~1/4处)。(3)缝合切口:缝合手法正确(垂直进针,沿缝针弧度挽出),不留死腔。(4)器械打结方法正确:用持针钳打结,结扎线来回方向交错,打第一个结时连续缠绕两次,打第二个结时仅缠绕一次,形成外科结。结扎牢固可靠,不滑脱,松紧适度。(5)剪线手法正确,线头长短适中。(6)针距、边距恰当,皮肤对合整齐。 3.提问①常用的外翻缝合法有哪几种?答:间断垂直褥式外翻缝合法、间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法以及连续外翻缝合法(答出任意两项得1分)。②结扎时打出假结的原因是什么?答:假结的原因是两个单结的打结手法和方向一致。 4.职业素质①操作前能以和蔼的态度告知患者操作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操作时注意无菌观念,动作轻柔规范,体现爱护患者的意识。操作结束后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②着装整洁,仪表端庄,举止大方,语言文明,认真细致,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质。

外科缝合实验报告

篇一:外科手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外科手术器械及其使用 【学习目的和要求】 1.认识常用的手术器械。 2.掌握外科常用器械的结构特点和基本性能。 3.掌握常用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 【器材】 手术刀、手术剪、血管钳、手术镊、持针钳、拉钩、缝合针和缝合线等。 一、手术刀 1.种类 有固定刀柄手术刀和活动刀柄手术刀两种。活动刀柄手术刀常用,由刀柄和刀片两部分组成。 2.执刀的姿势 ①指压式②执笔式③全握式④反挑式 3.用途 ①锐性分离(如切割);②钝性分离(用刀柄分离组织);③代替线剪切断缝线,代替手术剪切开腹膜等。主要用于锐性分离。 4.使用时注意事项 ①用刀刃的突出部分切割;②用力要适当;③避免用刀尖插入深部看不见的组织,以免造 成副损伤;④握刀柄的位置要适当,过低妨碍视线,过高控制不稳,影响操作。 二、手术剪 1.种类 分为组织剪和线剪两种。 ①组织剪:用于剪断组织。其尖端较薄,剪刃锐利。分大小、长短、弯直等种类,直剪用于浅部操作,弯剪用于深部操作,使手和剪刀柄不妨碍视线。 ②剪线剪:用于剪断缝线。剪线剪前端钝而直,刃较厚,一侧刃尖部有一弧形凹陷,剪线时将缝线放于此处。 三、手术镊 1.种类 根据手术镊的尖端是否有齿分为有齿镊(鼠齿镊)和无齿镊(平镊)两种。 2.用途 用于夹持、稳定或提起组织以利切开和缝合等操作。 四、止血钳 1.种类 ①分直、弯两种②分大、中、小号,③蚊式止血钳④有齿止血钳⑤“无损伤”血管钳, 2.用途 ①夹出血点和血管止血;②钝性分离组织;③牵引缝线。不要用它夹皮肤、脏器和脆弱组织,防止损伤组织。 五、持针钳 1.种类分为握式持针器和钳式持针器两种。 2.用途用于夹持缝针缝合组织。缝针应夹在持针器的前端,夹缝针的中后1/3交界处,针尖向上倾斜30度左右,缝线应重叠1/3,以便于操作。 六、缝合针 1.种类①有眼缝合针,无眼缝合针。②根据缝合针的形状,缝合针又分为直针,1/2弧形,3/8弧形③根据缝合针前端的形状,缝合针分圆锥形和三角形二种。 【学习目的和要求】 1.学会外科手术中的三种打结法。

临床执业医师资格经典实践技能考试操作试题

临床执业医师资格经典实践技能考试操作试题 一、手术区消毒和铺巾 【目的】 消灭拟作切口处及其周围皮肤上的细菌。 【操作方法】 准备消毒用物,如皮肤上有较多油脂或胶布粘贴的残迹,可先用汽油或松节油拭去。传统方法是术者洗手后用2%~3%碘酊涂擦皮肤三遍,待干后用70%酒精消毒脱碘二遍。目前消毒方法有用0.5%碘尔康溶液或1:1000苯扎溴铵溶液涂擦三遍。对婴儿、面部皮肤飞口腔、肛门、外生殖器等部位,可选用刺激性小、作用较持久的0.75%吡咯烷酮碘消毒。在植皮时,供皮区的消毒可用70%酒精涂擦三遍。以腹部手术为例,消毒围至少要求上至乳头线,下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先将消毒液倒人肚脐少许,用卵圆钳夹持浸有消毒剂(2.5%~3%碘酊)的棉球或小纱布块,由腹部中心区开场涂擦,绕过肚脐;涂擦时不留空隙;第二、三遍都不能超出上一遍的围。第三遍消毒完毕,翻过卵圆钳用棉球的另一侧将肚脐的消毒液沾干。消毒完毕,换消毒液(碘伏或0.1%新洁尔灭)消毒会阴部。 【考前须知】 1.消毒皮肤应由手术区中心向四周涂擦。如为感染伤口、或为肛门区手术,则应从手术区的外周涂向中央处。已经接触污染部位的药液纱布不应再返回涂擦清洁处。 2.手术区皮肤消毒围要包括手术切口周围15cm的区域。如手术有延长切口的可能,则应事先相应扩大皮肤消毒围。 【铺巾】 手术区消毒后,铺无菌巾。铺巾时每块手术巾的反折部靠近切口。铺巾的顺序是:先铺铺巾者对面一侧,再铺会阴侧,再铺头侧,最后铺靠近铺巾者一侧,然后用巾钳夹住无菌巾之穿插处固定。假设铺巾完毕后要修正*一铺巾只能

由手术区向外移。然后再根据需要铺中单、大单,大单的头端应盖过手术架,两侧和足端部应垂下超过手术台边缘30cm。 二、换药 【术前准备】 1.物品准备 (1)治疗碗(盘)2个,有齿、无齿镊各l把或血管钳2把,探针1个,手术剪1把。 (2)2%碘酊和70%酒精棉球或碘伏,生理盐水,棉球假设干,引流物或根据伤口所选择的 药物、敷料。 (3)胶布、剪刀、汽油或松节油飞棉签。必要时备酒精灯、火柴、穿刺针。根据伤口需要酌情备用胸腹带或绷带。 2.病人准备告知病人换药的目的,可在病房,最好在专用的换药室进展换药,病人应采取最舒服且伤口暴露最好的体位。应防止着凉,如伤口较复杂或疼痛较重,可适当给予镇痛或镇静药物以解除病人的恐惧及不安。 【操作步骤】 换药前操作者应洗手,并戴好帽子和口罩。 1.一般换药方法 (1)移去外层敷料,将污敷料面向上,放在弯盘。 (2)用镊子或血管钳轻轻揭去层敷料,如分泌物干结粘着,可用生理盐水润湿后揭下。 (3)一只镊子或血管钳直接用于接触伤口,另一镊子或血管钳专用于传递换药碗中物品。 (4)70%酒精棉球消毒伤口周围皮肤,生理盐水棉球轻拭去伤口脓液或分泌物,拭净后 根据不同伤口选择用药或适当安放引流物。 (5)用无菌敷料覆盖并固定,贴胶布方向应与肢体或躯干长轴垂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