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公开课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公开课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公开课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公开课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

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复式

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重点:

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

分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激发兴趣调查本班同学喜欢吃的水果情况(梨、苹果、橘子、香蕉),现场统计,每人只选一种。

1.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制成统计表。四(1)班男生喜欢吃

的水果统计表种类梨苹果橘子香蕉人数4986四(1)班女生喜欢

吃的水果统计表种类梨苹果橘子香蕉人数39104

2.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两个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吗?(组织学生绘制统计图)

3.小组内交流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1)画纵轴和横轴。

(2)确定单位长度。

(3)写类别,画直条。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在生活中收集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完成单式条形统计图,并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由此导入新课。这样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绘制好的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四(1)班男生喜欢吃的水果统计图四(1)

四(1)班女生喜欢吃的水果统计图

1、引导学生比较一下四

(1)班男生、女生喜欢吃各种水果的人数哪个多,哪个少。

学生思考后汇报。

生1:喜欢吃梨的男生多,女生少;喜欢吃苹果的男生和女生一样多;喜欢吃橘子的女生多,男生少……

生2:这样比较太麻烦了。

生3:是啊,这两个统计图不在一起,比较起来很费劲。

2、师追问:那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

题吗?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再同桌间相互交流讨论,最后在班级内汇报。

生1:我的办法是把这两个统计图放在一张纸上。

生2:我认为即使把这两个统计图放在一张纸上,在比较的时候也要左看看、右看看的,还是比较麻烦。

生3:我的办法是把这两个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这样看起来比较方便。

师:请同学们拿出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独立把这两

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

4.展示学生的作品,并引导学生点评。生1:

生评议:合并之后缺少统计图的名称。生2:

生评议:这个不仅没有名称,还没有图例,不知道哪组数据是表示男生的,哪组数据是表示女生的。

生3:四(1)班男、女生喜欢吃的水果统计图

生评议:这个就很完整了,一看就能明白了。

师总结:像这样对两组或两组以上数据进行统计而制成的条形统计图,叫复式条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的独创性,由学生创造的不完美引发学生的评议,在评议中使不完美逐渐变得完美,充分发挥了合作的力量,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5.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

(1)根据统计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有什么启发?

(2)我们在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时,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步骤一:在统计图上方中间位置写出统计图的名称。

步骤二:先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水平方向的射线称为横轴,

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称为纵轴。并确定横轴(表示水果种类)、纵轴(表示人数)。

步骤三:在统计图右上角标明图例。因为既有男生又有女生,为了有区别,就要用不同颜色或底纹的直条来表示。如表示男生,表示女生。

步骤四:在横轴上适当分配直条的位置,每种水果要确定两个等宽且挨着的直条,并且两种水果的间隔要同样大。

步骤五: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

步骤六:根据数据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

步骤七:根据图例给直条涂上相应的颜色或底纹。

6.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教材95页例3中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师巡视指导。

(1)展示部分学生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生: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需要用不同颜色或底纹的直条表示不同的数据,并在右上角标明图例。

(2)课件出示教材96页上面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

问题。

a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b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c哪年城乡人口相差的数量最大?哪年最小?

师:制作了这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后,我们能很清楚地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那么你还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呢?学生汇报观察统计图后发现的信息。

7.课件出示教材96页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把统计图补充完整。

(1)学生在教材上绘制,然后展示。

(2)指名说一说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生:纵轴和横轴表示的事物不一样,正好调换过来了。师:根据数据和纸张大小的需要,我们可以灵活地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教材97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98页1题。

⊙课堂总结

1.在这节课中你们有什么收获?(从获得的知识和学习方法方面谈一谈)

2.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们有什么感受?

3.你们对自己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有什么看法?

⊙布置作业

1.调查本班男、女生喜欢的运动情况,并制成统计表。

2.依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纵向和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3.展示自己绘制的统计图,并说一说根据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7.条形统计图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

《条形统计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4-9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体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简单条形统计图。 3.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教学难点:体验条形统计图表的特点,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学习单。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播放《熊出没》主题曲。 师:同学们,这音乐熟悉吗? 生:熟悉。 师:是哪一部动画片的主题曲呢? 生:《熊出没》。 师:会唱吗? 生:会。 师:跟着旋律大声唱出来吧!(15秒后课件出示光头强图片)

师:这是谁? 生:光头强。 师:他天天想着什么呀? 生:砍树。 师:对,可天气会影响他砍树啊!所以他就老想着明天是晴天,还是下雨,他特别想知道这个月能砍多少天的树,于是就找出他收集(语气重点) (板书:收集)的狗熊岭去年11月天气情况记录单,(课件出示)可是那些天气符号他看不懂,谁愿意帮他? 生:……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相信光头强能看懂这些天气符号。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张表记录的是每一天的天气情况,可他想一眼就看出每种天气的天数?行吗?怎么办? 生:数一数。 师:你明白他的意思吗? 生:把每种天气的天数分别数一数。 师:哦,就是对这些天气进行整理整理(语气重点),对吗?(板书:整理)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在学习单上,开始吧!(切换) 二、亲身体验,主动探究 1.引导比较,体会优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第一课时条形统计图(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94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初步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教学难点:能用条形图表示数,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例1主题图。 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知道的信息真多呀!能不能把这些天气情况进行归类,把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清楚地表示出来呢?小组内互相议一议,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组代表汇报并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师将两种主要的方法展示在一起,并提问:同学们有的用统计表表示,有的画○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这两种方法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统计表把数据都

表示清楚了;画○的有的要数数才知道是多少,但是能看出哪种天数多,哪种天数少) 教师:还有一种方法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同学们想知道吗?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课件出示例1的条形统计图。 1.向学生说明这就是条形统计图,用涂了颜色的竖条来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 2.提问: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师将学生所知道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 4.比较。 (1)刚才画○的方法和条形统计图相比,哪种表示得更清楚?(2)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 5.归纳小结。 条形统计图左边竖线上标出的数据表示的是天数(1格表示1天),下边横线上标出的是几种天气。每种天气所对的涂色的竖条占了几格就表示几天,也可以看相对的涂色竖条最上面对着左边的数字几就是几天,从条形统计图上不但能看出具体的数据,还能看出谁多谁少。 三、实践应用

部编人教版数学四上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第7单元条形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三、具体内容 1. 例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首先呈现的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然后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表示出数据,就出现了统计表和象形图。在此基础上,给出条形图。引发学生对“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意在使学生通过整理与比较,凸显“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的特点。 2. 例2: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 例2是通过调查同学们最喜欢的一种早餐,呈现了两个条形统计图。通过分析、比较,直观地体验到“以一当二”的必要性。接下来,教材以4个问题呈现了数据分析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以一当二”来描述数据的方法,特别是体会“当人数出现单数时,可以用半格来代表一个人”的方法,从而解决认知上的难点。“做一做”处理。 3. 例3: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多个单位)。 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加,“以一当二”的条形图会有局限性,形成认知的矛盾冲突,接着教材提出:“如果用每个格表示2辆汽车,要画很多个格,太麻烦了,怎么办呢?”通过对上面数据的观察和思考,

感受引入“以一当五”条形图的必要性。最后,通过第3个问题,进一步说明“以一当几”应该结合数据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教学建议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就需要让学生完整地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学会提出用数据表达的问题,通过收集、整理、展示数据以及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方法分析数据,进而回答问题、做出判断。 2.注意体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从两个方面来体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一是与统计表、象形图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条形图可以直观清楚看出各类数据的多少;二是不同条形图之间的对比。如,采用纵向条形图还是横向条形图需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具体要求来决定,有时是为了版面安排的需要,有时是为了更准确地描述数据。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学会灵活运用统计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 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从数据中提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学生对数据的读取可分为三个层次:①数据本身的读取,包括用能够得到的信息来回答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图表中有明显的答案;②数据之间的读取,包括插入和找到图表中数据的关系例如做比较(例如,比较好、最好、最高、最小等)和对数据进行操作

条形统计图教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七册第七单元 第1课时 认识条形统计图 讲课人:卓小英 班级:四(3)班 认识条形统计图。(教材第94、第95页 ) 1.使学生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地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难点:根据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学习材料。 (一)复习引入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1. ( )色的 花最多,( )色 的花最少。 2. 红花比蓝花多( )盆。 颜色 红花 黄花 蓝花 粉花 盆数 8 7 5 6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月的天气有几天是晴天,几天是阴天,几天是多云吗?要想准确地了解这些信息,就离不开统计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统计的新知识——条形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师:下面是某位同学对江门2016年4月的天气情况所做的记录,同学们先观察,截止说说你了解到的数学信息。(课件出示) 生1:知道这个月的天气有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这五种情况。 生2:但是不容易看出每种天气情况各有多少天? 师:是啊。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试一试。(提醒:四人小组合作,从学习材料中选择一种或者几种材料进行研究) 学生尝试清楚地表示出每种天气数量的方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生1:我经过分类整理数据,用材料1的统计表表示出来了: 生2:我是用材料 2画圆圈图表示出来的, 先把这5种天气情况都写出来,然后逐一去数一数,哪种天气增加一天,我就在那画一个○, 就是这样的: 生3:我是用材料3画条形图表示出来: 师:我们把同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图,叫做条形统计图。 师:你觉得画图表示和条形统计图相比,哪种表示方法更清楚?为什么? 天气 晴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天数 1 7 8 12 2

四年级数学上册7 条形统计图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学校麻花市州山镇花岗岵中心学校 教师刚需欧阳 班级壹甲班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能正确的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学会合理的选择、绘制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数据和作出预测。 一、说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在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是与老教材不同的地方,老教材只要求学会画条形统计图里的条形,然后学会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没有要求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二、说学生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彩笔、、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今天的天气情况怎么样?明天会下雨或者下雪吗?要想准确的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情况你有什么办法? 生:问父母 生:看电视上的天气预报 生:看报纸上的天气预报 师:大家有这么多好办法,看来平时很善于观察生活呢!不过,要想准确的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情况,可以看中央台《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节目。

七年级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6.3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掌握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制作两种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学生能看懂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数据作数量的简单分析,会利用统计图分析社会生活与科学领域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认识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根据不同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初步形成统计的思想,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看懂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利用统计图分析解决问题。 难点:利用统计图分析解决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教学准备 教师:展示本课图片的课件。学生:刻度尺、三角板。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说明 师:用投影展示2000年第五次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让学生找出四个直辖市的人口数,并引导学生制成表格。 生:根据题意制成表格。 师:这些数据很枯燥,要使这些数据和数据的变化能更直观、生动地表示出来,就要进一步学习统计图。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并展示事先准备好的统计图) 生:辨认统计图类型,并举例平时看到的统计图。师:我们今天先来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板书]6.3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利用制成的表格,用Excel软件制出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组成。如长方形的高表示什么?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四个直辖市的人口统计表 (图一) 生: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和若干长方形组成,两条数轴分别表示两个标目。长方形的高是其中一个标目的数据,如这里的高是人口这个标目下的一组数据。 师: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忘记统计图的名称。(即完成引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鼓励大胆发言,不怕说错。 让学生大致了解名称的来由;以及感受统计图的应用广泛;体验学习统计图的必要性。 让学生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鼓励大胆发言。 注意统计图的完整性

新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小学四年级下册《复式条形统计图》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堂教学过教学环 节 问题情境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 应用 设计 目标 导入新 课 一、导入 师: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人口吗? 出示例3复式统计表 这里有一张人口统计表,反映某地区1980-2000年城镇和 乡村人口数量的复式统计表。 师: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知道哪些信息。 师:还可以用哪种形式来进行数据统计呢? 揭示课题,板书——条形统计图 师:以前我们学过将统计表绘制成条形统计图,那么今 天我们能不能将这个统计表变成统计图呢?一起动手试 学生获取表 中信息

程设计思路 一试。 出示两张统计图 师引导学生说出:标题;纵轴:代表人数,单位:万人每 一格表示10万人;横轴:表示年份,年份上的小格中对 应该年人数的条形图和数据。 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画法师:你们会画吗?请大家把城镇 人口的条形图补充完整再完成乡村人口的条形统计图。 学 习 新 知 环 节 二、探究新知 1、师:现在我们完成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它们分别 反映了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两种量。请你们观察比较后 告诉我1980年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相差多少? 师:在比较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 师:为什么可以合二为一? 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在相同项目内容下,才可以进行此操 作。 2、师:我们刚才完成的城镇和乡村的人口统计图可以合 二为一吗?怎么合呢? 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绘制统计图,并展示作品学生互相 评价。 师:老师这里也将他们合起来画了一张,你们看看感觉 如何? 为了区分开乡村和城镇,应怎么办?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7条形统计图 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7条形统计图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 开课优秀教案 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活动 一、情景引入(0) 师:同学们,今天徐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短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看完了这段短片,你知道短片里说的是什么天气吗? 生:雾霾天气。 活动2【讲授】教学活动内容 二引导学生观察(0) (一)北京单表单图 师:是的,雾霾天气曾经一直笼罩着我们美丽的中国,就连首都北京也不例外, 我们看,这是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有关雾霾的相关数据,这是用统计表绘制的,这是用统计图绘制的。你知道北京1—4月的雾霾天气各有多少天? 生:1月29天,2月有16天,3月有21天,4月有16天。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统计表上、统计图上) 师:还可以从哪儿看到这些信息?(统计图上、统计表上)是呀,从统计表、统计图上都能让我们获取有关雾霾天数的相关信息。 师:那么,如果让你一眼找到哪个月的雾霾天数最多?我们选择看谁更合适? 生:看统计图更合适。 师:为什么?(因为统计图更直观)对,我们只需要找到最高的直条就可以了。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哪个月的雾霾天数最多,那几个月的雾霾天数同样多?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北京有雾霾,我们信阳有没有雾霾呢?(有)想知道我们信阳的雾霾天气情况吗?(想)请看这里 师:谁愿意说说信阳的雾霾天气情况?(1、每个月的雾霾天数。2、最多最少。) 师:这两个城市,哪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差一些吗? 生:北京。 师:为什么?(因为北京每个月的雾霾天数都比信阳多。) 师:你比较了两个城市每个月的雾霾天数,你是看哪里比较的?(统计表,师比较。让学生感觉到比较麻烦。)北京一月的雾霾天数有29天、信阳一月的雾霾天数有7天,北京的比信阳的多……这样比较有什么感觉?(累、麻烦)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案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课时划分:3课时 第一课时课题:认识“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95页的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 ⑶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1格表示一个单位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 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请你首先认识一下天气符号,他们表示什 么天气? 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清楚的表示出? 学生尝试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表示出来? 反馈:①我用统计表 ②我用象形统计图

师:他们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师: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师: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生:边上有数据:0、1、2、3、4、5、6、7、8、9、 师:最下面一个数字是1吗? 生:下面是各种天气情况: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 师;在这个图中,最下面一个格子碰着的横线对着几?在这个图中,1个格子表示1个单位。 师: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还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晴天和多云最多 生:雷阵雨最少 生:阴天比多云少3天 生:阴天比阵雨多1天 3师:和统计表相比,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能更清楚直观的表示数据的大小 二、巩固新知 1、完成95页的做一做 统计一下本班同学出生的月份 出生 月份 把上面的数据在下面用条形图表示出

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在这一单元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在三年级初步认识了统计表基础上,本节用了2个例题、三个课堂活动来学习用1格表示1个单位和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随之延伸到一格表示多个单位,例1在选材上注意了生活现实北京8月份的天气情况,在呈现方式上都采用了表图结合,统计表提供统计数据,通过统计图反映其直观优势;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上,都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怎样要用1格表示1个单位,如何画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数据整理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3、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 1、师:通过学生最喜欢的动画片导入,让学生在游戏中统计人数。 2、问:你能清楚的把喜欢看每种动画片的人数表示出来吗?现在我们就去探究。

板书:条形统计图 3、认识统计图,出示例1.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图表示出来,请大家认真观察、仔细对比,想一想他们的效果有什么不同?(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清楚、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2)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意义和作用。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对比,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一目了然、印象深刻,现在以这一幅统计图为例,谁能说一说你的感受? 你从这幅统计图上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师: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直条越长,数量越多。 师:说明直条的长度是根据什么画出来的? 生:数量的多少。 师:纵轴,在这里表示什么? 生:表示人数。 师:横轴,在这里表示什么?生:表示统计的天气。 师生谈话制出条形统计图。 师:这幅图里面晴天共几天? 生:9天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一格一格数的。

七年级数学统计图的选用练习题

图1 日期/日 数学: 12.2统计图的选用(2)(苏科版七年级下) 一、选择题 1、(08长沙)要反映长沙市一周内每天的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宜采用( ) A .条形统计图 B.扇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D.频数分布直方图 2、(08荆门)某住宅小区六月份中1日至6日每天用水量变化情况如折线图1所示,那么这6天的平均用水量是( ) A.30吨 B. 31 吨 C.32吨 D. 33吨 3、(08安徽)如图2是我国2003~2007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的统计图,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这5年中,我国粮食产量先增后减 B .后4年中,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增加 C .这5年中,2004年我国粮食产量年增长率最大 D .后4年中,2007年我国粮食产量年增长率最小 二、填空题 4、(08 通过图表,估计这个病人下午16:00时的体温是 ℃ 5、如图4显示的是某班20人在“献爱心”活动中捐图书的情况,该班级人均捐了_________册书。 6、( 07长沙)为了改进银行的服务质量,随机抽查了30名顾客在窗口办理业务所用的时间(单位:分钟).下图5是这次调查得到的统计图. 请你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办理业务所用的时间为11分钟的人数是 ; (2)补全条形统计图; 2003~2007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 图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0 5 20 25 -5 体温/℃ 6 10 14 图3

(3)这30名顾客办理业务所用时间的平均数 是 分钟. 三、解答题 7、(08深圳)某商场对今年端午节这天销售A 、B 、C 三种品牌粽子的情况进行了统计,绘制如图6和图 (1)哪一种品牌粽子的销售量最大? (2)补全图6中的条形统计图. (3)写出A 品牌粽子在图7中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 (4)根据上述统计信息,明年端午节期间该商场对A 、B 、C 三种品牌的粽子如何进货? 请你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图 7图 69 10 11 12 时间 图5 图4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本单元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在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单元要进一步学习用1格表示1个单位和1个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例题在选材上都注意了生活现实,一是学习生活现实,二是日常生活现实;在呈现方式上都采用了表图结合,统计表提供统计数据,通过统计图反映其直观优势;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上,都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为什么要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怎样确定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以及如何制作统计图等过程。例1侧重于1格表示1个单位;例2则过渡到1格表示多个单位,体会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优势。整个单元的知识属于数学教材中新课标比较看重的统计与概率领域,也是培养学生统计意识和能力,发散思维、应用数学的重要阵地。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3.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这些知识和经验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另外学生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的数量需要进行统计并直观地表示出来,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进行教学的起点。 2.注意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认识统计的作用。 在本单元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运用条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培养学生判断、预测和决策的能力。 1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1课时 2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1课时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材第94、第95页) 1.使学生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案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课时划分:3课时 第一课时课题:认识“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95页的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 ⑶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1格表示一个单位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 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请你首先认识一下天气符号,他们表示什么 天气? 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清楚的表示出? 学生尝试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表示出来? 反馈:①我用统计表 ②我用象形统计图

师:他们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师: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师: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生:边上有数据:0、1、2、3、4、5、6、7、8、9、 师:最下面一个数字是1吗? 生:下面是各种天气情况: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 师;在这个图中,最下面一个格子碰着的横线对着几?在这个图中,1个格子表示1个单位。 师: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还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晴天和多云最多 生:雷阵雨最少 生:阴天比多云少3天 生:阴天比阵雨多1天 3师:和统计表相比,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能更清楚直观的表示数据的大小 二、巩固新知 1、完成95页的做一做 统计一下本班同学出生的月份 把上面的数据在下面用条形图表示出

四年级数学上册7条形统计图教案

七、条形统计图 本单元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制作条形统计图。 难点:从条形统计图中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分析整理。 【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安排3课时 第1课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第2课时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第3课时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94页例1。 【教学目标】 1.进行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会看简单的统计表,认识并会填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3.能通过对比分析,知道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探索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并能提出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等。 一、情景导入 1.观看主题图(制成的动画)——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1)电视屏幕播音员工作的情景——播报天气情况。 (2)小飞仙的解说——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2.教师提问:看到、听到些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1。 下面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提问:这个月北京市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条形统计图教案

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认识条形统计图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认识条形统计图。(教材第94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观察、分析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初步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难点: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上个月的天气有几天是晴天,几天是阴天,几天是多云吗?(学生讨论,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得出数据的) 师:要想准确地了解这些信息,就离不开统计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统计的新知识——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认识条形统计图) 二、学习新课 1.数据的表示方法。 (1)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师: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引发学生思考,学生自由回答) (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师: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信息?(点名学生回答) ①知道这个月的天气有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这5种情况。 ②但是不容易看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 …… 师:能不能把这些天气情况进行归类,把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清楚地表示出来呢?[小组内互相议一议,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组代表汇报并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师将两种主要的方法(统计表和画图)展示在一起] (方法一)分类整理数据,用统计表表示出来。 (方法二)

哪种天气增加一天,就画一个○。 师:同学们有的用统计表表示,有的画圈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这两种方法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学生自由回答,老师指正) 小结:统计表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画○的要数一数才知道是多少,但是能看出哪种天气多,哪种天气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与画图表示的方法很类似,就是不再画圈,而是用一个一个的小格表示出来。 2.认识条形统计图。 出示例1的条形统计图。 师:这就是条形统计图,用涂了色的竖条来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引发学生思考,学生自由回答) 操作演示:教师边课件演示制作条形统计图,边讲解条形统计图的制作。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科书68页例1及相关的课堂活动及练习。条形统计图(1格当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和掌握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及其特点、作用,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 (3)、能阅读条形统计图并做出分析,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 2、过程与方法:根据条形统计图中提供的数据,对统计图作出分析和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和掌握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及其特点、作用,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 难点: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培养根据统计图的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数据分析水平。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题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由单元主题图引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67页的单元主题图, 师:同学们,环保局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空气检测,我们可以把他们测量的数据进行整理制成统计图就更直观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比统计图更直观的统计方法。统计图。 板书课题:统计图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学生的统计表作为新课内容,引出条形统计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存在与周围世界中, 从而有利于学生体会统计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条形统计图 出示例1 师和学生交流:观察某地6月份的空气质量状况统计表,为了更清楚的看出每种质量状况的天数,我们可以用统计图来描述有关数据。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统计图。 (1)、认识条形统计图 多媒体出示:

七年级上册数学统计图(1)

5.2统计图(一) 学习目标: 1.回顾小学时所学过的三种统计图; 2.能根据统计图提取相关信息; 3.知道各种统计图的作用; 重点:根据统计图提取相关信息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学一学:阅读教材P151至P153“做一做”上方的内容,解决下面的问题: 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国2017年石油消费量 (2)2017年,美国的石油消费量约为百万吨,约是日本的倍,约是中国的倍。 (3)这是统计图, (4)条形统计图的横轴表示,纵轴表示,横轴与纵轴交点处用表示,(5)条形统计图的作用是:利用条形统计图,可以。 世界人口变化情况统计图 (6)左图是统计图; ○1从图中可以看出1974年世界人 口大约为亿人口; ○2从图中可以看出1987年世界人 口大约为亿人口; ○3从图中可以看出1999年世界人 口大约为亿人口; ○4从图中可以看出2017年世界人口大约为亿人口; ○5从图中可以预计2025年世界人口大约为亿人口。

2017年我国几个城市年降水量统计图 (7)由左图的2017年我国几个城 市年降水量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 ○12017年海口市年降水量大约 是mm; ○22017年广州市年降水量大约 是mm; ○32017年武汉市年降水量大约 是mm; ○42017年北京市年降水量大约是mm。 (8)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纵轴表示,横轴与纵轴交点处用表示,(9)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是:利用折线统计图,可以。 地球上咸水、淡水的统计图(10)这是统计图; (11)已知地球的水资源总量达145 000 万千米3,则地球的淡水资源约为 万千米3,咸水资源约为万千米3。 (12)在扇形统计图中,整个圆面表示总 体,圆内每个扇形表示; 地球上海洋、陆地面积的统计图(13)如左下图是地球上海洋、陆地面积的扇形统计图。 已知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1亿万千米2,则地球的海洋面 约为亿万千米2,地球的陆地面积约为亿万 千米2。 (14)扇形统计图的作用是:从扇 形统计图中,我们可以 合作探究——不议不讲 1.某县教育局一次对2017年初中 毕业生去向做了调查,将数据整理 后,绘制成统计图如右上。根据图中信息回答:(1)已知上非达标高中的毕业生有1500人,求这一年初中毕业生有多少人?(2)上职业高中和赋闲在家有毕业生各有多少人?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7.条形统计图公开课教案

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并制作“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统计能力。 3.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初步认识并制作“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难点 数据分析及条形图的画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你知道以下这些标志分别代表什么天气吗?(PPT依次出示五种天气标志,请学生回答分别代表什么天气。) 2.这里有一份广州市2018年8月的天气情况表,你能帮老师整理一下表里的数据吗? 二、引导探究,获得新知 1.合作交流,整理数据 课件出示:广州市2018年8月份的天气情况。

请大家仔细观察天气图,思考以下问题: (1)八月有哪几种天气? (2)你能不数就一眼看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吗? (3)你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方法来整理这些数据?学生自主整理数据,独立完成。 请学生上黑板呈现自己的成果。 预设1:用象形图表示: 预设2:用统计表表示: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种整理的方法,谁能说说选择象形图有什么好处? 预设:象形图可以从图形的高低一眼看出哪种天气的天数最多,哪种天气的天数最少。(贴:便于比较) 选择统计表又有什么好处? 预设:统计表可以从表上很清楚地得知每种天气的具体天数。(贴:反映数量) 如果你们能够设计一种图把这两者之间的优点都结合起来就好了。 2.交流想法,尝试创新 小组讨论:如何将统计表和象形图在表示数据时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在请学生汇报交流成果时,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黑板呈现条形统计图的创建。 制作条形统计图。 (1)建立小方格表; 引导:我们发现,同学在画小圆圈时,圆圈大小不一,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提问,让学生说出用格子代替圆圈;再追问:什么样的格子?得到:大小一致,横竖对齐的方格子。) (2)根据数据贴格子;(请学生到黑板上贴。之后提问:每一条格子图各代表什么天气的天数,从而引出建立横轴) (3)建立横轴;(提问:看每一种天气的天数时都要数,不方便。你有什么解决的方法?引出建立数轴) (4)建立纵轴;(要使每种天气的天数能够一眼看出,可以使用统一的标准,用一格代表一天) (5)填写标题。(贴:广州市2018年8月天气情况统计图)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第7单元条形统计图 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2) 【教学内容】:教材第96页例2。 【教学目标】: 经历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难点:理解和掌握用1格代表2个单位,并能正确完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调查了全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早餐是什么(出示例2统计表)。这是统计的结果,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你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吗?教师准备了两种条形统计图,请你选择一个,并把统计结果表示出来。 学生自己选择统计图并涂色完成。 二、自主探究 1.指名展示完成的统计图。 2.从学生制作的两种统计图里各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统计图一起展示。 3.我们一起来看这两个统计图。 (1)他们表示数据的竖条对吗?

(2)为什么表示同样的数据他们所涂的竖条不是同样高呢?下面小组讨论: ①两个图的每格分别代表几个人? ②如果最喜欢牛奶的是5人,在右图中怎样表示? ③你认为哪个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围绕这三个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3)小组代表汇报各组的看法。 (4)教师归纳小结。 因为这里的数据比较大,为了方便我们可以用1格代表2人,用半格表示1人。 (5)请选择第一种图的学生,现在用第二种图表示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97页“做一做”。 (1)引导学生将例1中8月的数据和这里9月的数据正确填在一张统计表里,再把统计表里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提醒学生注意,两个月的数据不能看混淆了,各月的数据要在相应的统计图里表示,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可以小组合作完成,互相交流检查。 (2)比较表示8月份天气的两个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教材“练习十九”第3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把第一组和全班的调查结果用条形图表示出来。注意比较两种统计结果,想一想:每格代表几人才合适?可以小组讨论交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公开课优秀教学实录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公开课优秀教学 实录教学设计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条形统计图》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4-95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体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概念,体会用统计解决问题的过程。 3.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根据要求准确地画出条形统计图,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经历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体验条形统计图表的优势,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作业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咱们都知道空气质量的状况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师:课前,老师对临沂市2015年9月份每一天的空气质量都做了调查。你能看明白吗? 师:你觉得咱们临沂市9月份的空气质量状况怎么样你是怎么想的生说

师:这是我们通过观察做出的判断。数学是严谨的,任何结论都得有理有据!我们怎样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呢? 生:数一数 师:看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整理和统计! 师:这个月每种天气究竟有多少天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作业纸上把它们清楚的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让学生直观感受9月份临沂的空气质量,体现进一步整理和统计数据的必要性,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唤醒学生有关统计的知识经验基础。 二、亲身体验,主动探究。 1.分类对比,体会优点。 师:老师挑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咱们一起来看。 (1)观察一下,它们统计的天数和你的一样吗? (2)这些方法各不相同,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达成共识,分成两类:一类是用数表示的,另一类是用图形来表示的。 ①咱们先来看用数表示的这一类。 师:观察一下,它们各有多少天? 师:用统计表来表示天数,你觉得怎么样? 师:看来,统计表用数来表示天数,非常的清晰。(板书:数据清晰) ②下面,我们再来看用图形表示的这些作品! 师:你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

条形统计图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94~9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会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体会到“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这一特征;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点和优势。 重难点 重点:能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表示数据,并根据统计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 难点:对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准备 课件、坐标纸。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例1主题图。 师: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怎样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 学生自己思考并反馈,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逐一评价。 生1:统计表。我们可以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以备查找。 引导学生完成统计表中数据的填写。 师:说一说,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有什么好处? 生2: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 师: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与不足?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条形统计图。 师:我们不光可以把数据填入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 (1)观察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介绍横轴、纵轴、单位数量、单位、直条。 (2)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根据晴天的数量如何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再让学生接着把阴、多云、阵雨、雷阵雨的天数也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 (3)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小结,揭示课题——条形统计图。

2.比较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师:统计图和统计表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开放性问题。) 学生同桌议一议,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师生小结:用统计图的方法来记录统计数据更直观、更便于比较。 三、课堂练习 教材第95页“做一做”。 (1)以小组为单位,统计本班同学出生的月份,完成条形统计图,并指派小组代表汇报信息。 (2)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吗?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