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技术是驱动教育创新的引擎

技术是驱动教育创新的引擎

技术是驱动教育创新的引擎
技术是驱动教育创新的引擎

技术是驱动教育创新的引擎

3D打印技术能为教育带来什么?以往教学中,孩子们有什么想法,只能说,或者用纸画,但是现在设计出来的图形都能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成实物,能够大大调动孩子们的创新积极性和动手能力。3D打印进校园使得学生在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上得到培养,使学生的创意、想象变为现实,变课堂上的被动记忆为课内外的主动探索,从而实现学校培养方式的变革。3D打印技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创新的一代。

3D打印技术是智慧课堂多媒体技术的延伸。目前在基础教育领域,3D打印技术的应用还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教师应在平时关注教育的发展和新技术的研究兴趣引导,要让学生在求知欲望和创造热情最旺盛的时候,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立意超前,起点要高,追求新发展。一方面,致力于3D 打印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其中包括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立体空间思维;另一方面,课程教学分析结合课程实践经验、简易建模软件的学习,在培养孩子创造力上不可小觑。

探究学习为课堂增添活力,让学生脑洞大开 3D打印技术应用于教育,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了新思想,是智慧与科技相融合最佳路径。对孩

子们来说,只有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会关注。比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3D打印机轻松简单地构建立体几何体并打印出实体,将数学定理的推理演示过程更加直接地呈现给学生。促进学生从形象的实物、过程演示及推理中理解并掌握数学抽象概念和知识,提升学生的立体空间感。例如,七年级数学上册《几何图形》,以往教师通过画图形、看视频等方法让学生完成对概念的理解和相互转化,效果往往不理想。3D打印技术可以将抽象复杂的立体图形实物化、教具化,分发到各组学生当中,学生置身于有趣的学习氛围中,通过3D打印实体的接触,让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起来,它是一种同时拥有视觉和触觉的学习方式,具有很强的诱惑力。

引领课堂教学重要趋势,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英国著名教师戴夫怀特说过:如果你能抓住学生的想象力,你就抓住了他们的注意力。3D打印是小学生能看懂、能设计、能实践的技术,教师们更是有信心开展更多的学科课程教学尝试。

1. 美术学科

利用建模软件如“草图大师”“3D”等进行建模设计,掌握基本的方法就可以带孩子们上课了。好奇心和求知欲让课堂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孩子们的心灵与视野更加开阔。3D打印是电脑绘画的延伸,例如,在小学五年级美术教

学《元宵节里挂彩灯》一课中,这样的美术课和常规的笔纸上课不同,教师不是在一个平面上画灯笼,而是辅导学生在软件中制作灯笼模型。学生通过操作软件,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模型,再用颜料上色。这样课堂的趣味性加大了,同时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学生的审美与视野更开阔。

2. 语文学科

基于对3D打印技术功能特性与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特点及难点的关联与分析,我发现3D打印技术可以通过演示和协同构建两种方式帮助突破学科教学难点,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语文《长城》一课时,以往的教学主要靠图片的解释来导入课堂,或利用相关视频帮助学生理解长城的结构和功能。有了3D打印机,就能利用建模软件在电脑上把一段长城设计并打印出来。教师还可以带学生利用丙烯或油画颜料将打印成型的“长城”涂上颜色,学生通过参与该环节加深了对长城构造的直观认识。

3. 科学学科

小学科学学科可根据课堂设计,将电脑中虚拟的立体图形打印成实物。比如《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等天文知识,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太阳、地球、月球、星星模型,并模拟实验研究变化。不同课堂上,创意来源孩子们的奇思妙想3D打印机嘴里吐出恐龙、化石、机器人“大白”等不同造型。

这样带有创想的青少年从小就开始追梦,孩子们领略到3D 打印的科技魅力。

4. 生物、化学等学科

在生物课上,教师可以打印出细胞、器官、生物样本,比单一图片或视频更直观。化学课上打印出分子模型,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反应过程。历史、地理、物理等课程涉及的一些还原历史的文物、器具、模型,都可以打印出来,让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动手做和动脑思考才是重要途径,学生以完成模型构建为目标,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技能,从设计原型、展示参与多个环节融入学习活动中,创作分享调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利用3D打印技术,教师可以设计出更多学科主题学习活动,采用游戏、竞赛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

技术融入教师教育未来课堂与技术在一起

再完美的课程设计也需要教师去落实。从“传授者”到“学习者”,教师的角色也正在发生改变。3D打印技术人才稀缺在教育培训领域进一步凸显。3D打印机是一种教具,用于开拓青少年思维,而不是玩具。如何让3D打印技术真正进课堂并落地?在我看来,学校应把教师数字化素养作为必要的职业标准,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也是新型科学技术的吸收者。

1. 软件基础

创业基础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创业基础课程心得不知不觉中,一个学期快要过去了,而我们学习的创业基础课程也即将结束。不知道大家最初是基于怎样的想法选择了这门课程,估计是五花八门吧。而我,说实话,是被这门课的名字所吸引选择的。创业,是每个人都会做的美丽的梦。有的人梦想成真,而有的人却竹篮打水一场空。其实,创业成功也是基于很多因素,这个梦,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创业,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讲,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苦读十多年,能够考上理想中的大学,几乎所有同学都对前途充满期盼,都希望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但怎么去实现呢?创业无疑是其中的一条道路。同时,创业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伴随的往往是高付出、高风险、知识面有限和技术能力不够等,许多大学生因此望而生畏,更多人则认为自身能力不足,希望工作一段时间后等待时机再去创业。但是在我们面临困惑时,创业基础课程为我们解答了难题,让我们在层层迷雾中,找到了方向。学习这门课程,让我们更加了解创业的知识,也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前进的动力。在创业基础课程上,我们了解到一些专业的知识,比如创业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简单的来说,就是创业者积极地探寻机会,积极整合资源,充分利用机会,实现价值创造的过程。创业的本质在于把握机会、创造性地整合资源、创新以及快速行动,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个体与有价值的商业机会的集合,

目的是创造利润和新价值。还有创业的功能是促进城乡结构的优化,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促进所有制结构的优化;促进经济规模结构的优化;促进投资结构的优化,加快民间投资进入;带来劳动力就业的倍增放大效应;提高政府就业管理工作效能。通过一大批创业的微型、小型企业的设立和成长,还能够增加国家税源,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区域;成千上万以勤俭、诚信创业的小业主将成为中产阶级的中坚力量,为发家致富提供正面的典型示范,其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不可估量。这些关于创业的知识让我们受益匪浅。创业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但也不是高不可攀无法逾越。首先,要懂得借鉴与窃取。也许有人会不认同,但不可否认的是,不是所有伟大的创业理念都是原创的。就拿我们身边的例子来说,最近腾讯出的几款手机游戏,天天爱消除、天天连萌、飞机大战等,其实这些都是以前我们玩过的游戏,但是腾讯却能推陈出新,获得大家的喜爱,甚至爱不释手。所以,不是所有的创业理念都要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最关键的还是看你的经营方式。正确的经营方式,即使创业理念相似,也一样能成功。第二,要目标明确。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支付宝创始人马云说过,“我觉得真的是不缺钱,想法也满天都是。中国缺的是有一个想法,并且能够持之以恒把这个想法不断坚持做下去的人。”最初的创业者也许脑海里有许多天马行空的创业想法,觉得这个也好,那个也好,犹豫不决,但是要

信息化时代德育工作创新举措

信息化时代德育工作创新举措 【摘要】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不仅需要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明辨是非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力,更要求学校的德育工作开拓创新,更加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社会。信息化背景下,可从重组德育队伍、完善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和改进德育工作模式等方面入手,提高高职院校德育质量和学生道德水平。 【关键词】信息化;高职院校;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9-0033-03 【作者简介】胡红,江苏省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常州,213032)党委副书记,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育管理。 在社会飞速发展和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于个人意识已经觉醒的高职学生而言,网络对其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因此,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不仅需要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明辨是非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力,更要求学校

的德育工作开拓创新,更加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社会。 一、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举措 (一)重组德育队伍,利用网络教育抢占德育制高点 与传统的德育管理队伍组织不同,在信息化背景下,应该建立一支由专职、兼职德育工作者以及社会监督、技术保障人员构成的网络德育工作队伍,这就给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德育管理专职队伍由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学校学生工作、宣传工作和网络技术工作的负责人任组员。这支队伍主要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管理的总体规划,能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思想、用先进的方法引导学生、用高雅的文化熏陶学生、用丰富的活动吸引学生。兼职队伍可以从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干部中选拔产生,这支队伍要熟悉德育工作和网络文化特点,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信息化专业知识,能够熟练应用网络技术,还要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正确引导,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社会监督队伍由学生家长及亲友、社会各界人士等多元主体组成,通过网络监管,开辟新的德育工作渠道。不仅如此,还可聘请行业及企业等社会人士作为德育兼职教师,把他们请进学校举办德育讲座。技术保障队伍则由信息中心的网络技术人员构成,对各种主题思想教育网站进行构建和维护,对网络言论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 (二)丰富德育内容,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搭建德育平台

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长期以来,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一直扮演着权威性的“教师中心”角色。现在,教育环境发生了变化教师角色也随之发生改变。而角色变化又是教师核心职业素养转变和提升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专业发展要适应信息化环境,由传统的“单面手”转变为“多面手”。 1、从资源的垄断者转变为资源的共享者由于教育环境的变化,师生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从教学资源分布控制权角度说,师生间的信息资源由不对称走向对称。教师的权威被分散和削弱。所以,教师要从资源的垄断者转变为资源的共享者;同时也要成为信息资源的咨询者和提供者。 2、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引领者在信息技术环境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必然会被打破。从教学模式角度说,教师要采取民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求。所以,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引领者,学习的指导者,从当教师转变为当教练。 3、从教学的“实践者”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从研究合作和反思提升的角度说,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要由传统教学的“实践者”、讲师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和设计者。这既要求教师具有一般文化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也要求教师学会将传统的能力素养与信息素养、现代教育理念方法融合。所以,现在的教学实践、教学研究与传统的相比,已经有了十分明显的不同。 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有哪些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被越来越普遍的应用。现在我们接触最多的信息技术是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它们不仅是我们学习的对象,更应该成为我们可以运用的工具。利用这些新的技术,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生动、让我们关于知识的讲解可以更形象,从而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利用好网络共同体可以促进教师学生间的相互沟通、交流,积累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而且能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完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最终实现专业的成长与发展。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网络共同体:专业发展;新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推进给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这一职业群体面临着新的挑战。但是,信息时代的教师又是幸运的,因为其专业发展有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持。本人是一名数学教师,大家都知道数学是一门基础的学科,很多老师苦于没有什么素材,课堂上的讲解十分的枯燥乏味,学生自然没有兴趣听,那教学效果也就不会很理想。如今有了多媒体技术,有了网络技术,上面提到的问题很轻松的就解决了。 一、注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课堂教学这个部分,所以这个是否得到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下面就以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感受说说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所起的作用。 1.在新课导入处创设情境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很关键的一环。运用多媒体手段导入新课,从内容安排和媒体形式上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学生就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与思考,就会体验到创造的快乐,这样就诱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例如:教学“对称图形”这课时,在新课导入阶段,我用信息技术教学软件,演示春天美丽的景色:即蜻蜓、蝴蝶、蜜蜂从野草飞出来的情况。(电脑演示,边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让学生观察生动的画面,遐想美丽的春天景色是怎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屏幕上这一生动形象的演示,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短短的几分钟看、思、议。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就像火山一样即将喷涌而出。正当他们纷纷举手、个个充满着强烈的学习愿望的时候,教师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去认识对称图形的意思,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合理运用情境导入,能引起学生对新知强烈的探究欲望,把学生带入广阔的数学天地[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可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数学,爱学数学。 2.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突破教材的重难点。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直观效果,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和不易操作的实验活动过程进行处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延伸拓宽了教学的时空度,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以达到最佳效果。从“教”的角度来看,使难的、繁杂的、深奥的教学内容变得浅易,扩大了教学信息的传递速度和时效。从“学”的角度看,缩短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时间和距离,使复杂的艰苦的认知活动变得轻松愉快,从而使学的效率大大提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海口市灵山中学信息技术组课题 一、课题研究背景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广大教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教育能否经受和应对信息时代的冲击和挑战,正是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要面对和回答的时代命题。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大容量”的特点,其所提供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表征着一种非常有前途的个性化教育组织形式,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学变得灵活、多变和有效。而目前,我们农村中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和新方法”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处在教育第一线的我们,必须加强对现代化教育技术前沿问题的研究,努力探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尤其是在课堂上将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与学科课程整合,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活动多样化、趣味化、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提高教学效率。 二、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信息技术环境:信息技术环境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 所创设的人--机、人--人互动系统。信息技术环境已成为整个校园与课堂

关于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考

关于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考 我国从实行教育改革以来就主张改变传统式的教学方法,大力倡导学生自主的进行探索、发现及学习。在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即使教学方法有所创新,但是否能和实际的教学相适应也是很难确定的事情。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只要所学的内容是需要创新教学方法的就都是不易理解和掌握的。虽然能够想出比较理想的方法去学习这些内容,但一旦面对现实却又是不容易实现的,然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习方法相比较之下就表现出绝对的优势。因此,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方法中为教学提供服务,从而解决了那些在教学中出现的不易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在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之前,要求教师要明确教学内容,在确立了教学内容之后,将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试图创新教学方法去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师在教学之前应对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进行全面而系统 地分析。将要学习的知识、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以及在教学中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等一系列与教学有 关的问题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特定的情况灵活地选取教学方法。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也

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在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一定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的规律,做到因材施教,从而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师应为学生设置合理有效的学习过程。教师在为学生设置教学过程时一定要将其与创新的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详细的分析和规划整个教学过程。一般情况下,学生学习知识有四个环节,即知识的获取、转化、应用及评价。在教学设计中有一种设计被称为理想设计,它是假设教学条件不受任何限制的前提下,结合学生学习的四个环节来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理想设计是以学生学习的四个阶段为中心,结合符合新时期发展需要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等为学生设定适合他们学习的流程。首先,教师可以选取探究式或直接讲解等教学方式在学生获取知识这一阶段进行知识的传授;其次,在学生对知识进行转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证明等一些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引导和帮助学生转化知识;再次,当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一些现实问题中时,教师要适时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应用;最后,教师在选择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注意其方式的合理性、有效性。 二、依靠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的方法 就目前我国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而言,它还处在一个整合的阶段,技术还不能完全融入到教育当中去。但为了能够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有清楚的理解和把握,在了解学生特点及学习规律的基础上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使

教育创新驱动教育发展

培养创新人才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者的神圣使命。当今教育阵线正进行着一场大的变革。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和显着特征。初中数学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任务。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当前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有:一是教师观念更新高度不够。一部分教师、教研员对教学创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认为把课程改革等同于使用新教材,在教学和评价工作中,“穿新衣、走老路”的现象更是比较普遍,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是新课改推行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二是教师培训深度不够。新课改对教师只是浮于表面的、形式化的陈旧的培训方式,对教师没有产生根本的作用,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同时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利,比如说其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很多教师来说就是全新的挑战。没有现成的教材可用,需要教师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需要自己开发课程。这对于毫无课程开发经验,缺乏课程开发指导,本已非常繁忙的中学教师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新教材往往形式多样,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使得教师的课前准备时间增加了,甚至对教师的体力提出了挑战;三是根治应试教育痼疾力度不够。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中,学校整个工作围绕着各级统考指挥棒转,管理目标相当普遍地带有急功近利倾向。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是分数、升学率,全部教育就是为了考分,教育的科学性,艺术性不再有其真正的内涵。教育研究变成了应

考研究,教师忙于知识灌输和强化技能训练,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和探索缺乏动力。严重局限着教师知识结构扩展和各种素质的提高。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渠道。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在学生心中播种创新的种子,必须让课堂教学充满智慧,智慧的课堂才有生机,才有灵性。数学课堂教学智慧就是教师怎样智慧地教?教师怎样引领学生智慧地学?因为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的方方面面都渗透着教师的智慧,教育智慧贯穿在整个教学生活中。下面我就在创设智慧的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谈自己一些肤浅认识。 一、课堂教学以生为本 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一定要转移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一定要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以生为本的,它不仅有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开启,还应该有对学生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 以生为本的智慧课堂,一是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老师读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才能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深入分析,进而完成有效的教学设计。二是关注学生学习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老师备课时主要备学生,要用智慧与理

大学生创业总结1000字

大学生创业总结1000字 大学生创业总结1000字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理论性的东西。我们有创新精神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我们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些都是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这也往往造就了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源泉,成为成功创业的精神基矗。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好处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经验,以及学以致用,最大的诱人之处是通过成功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但是创业的道路是艰难的。创业的成功与否不一定与知识的积累量成正比,没有很高的学历在创业竞争中也一样能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创业的方向、方式和方法。有的时候还要看准时机,看准市场的潜力。 这次参加了本学期创业培训,对于创业有了深刻的认识。以前,我所理解的创业很简单,就是只要能赚到钱就可以了;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往往是头脑一片空白。通过这次的培训,让我茅塞顿开,对创业有了一个更清晰的了解;逐渐改变了原来错误的理解和想法,端正了思想态度,因此,对创业的真正意义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老师的讲课严谨认真、内容丰富、简明扼要,非常容易理解。从什么是创业至创业的实质意义,每讲一段都是那样认真、细致而透彻,形容恰到好处,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

声,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学习到了创业是一种精神,一种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创业是一种品质,一种团结协作、胸怀天下的品质;创业更是一种磨练,一种挑战人生、成就梦想的历练。任何一门行业,包括还不能算是一门行业的创业,越往深里走道路就越艰辛——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轻轻松松地成功。 经过这次的学习,学到了很多书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发现创办企业有很多因素要考虑,要是没有这次培训,我真的不会考虑到这么全面。我还了解到了创办一个企业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创办一个企业所需要经过的法律程序。我们意识到创业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掌握好各方面的能力,吸取多方的经验才有可能让企业更好的发展。当然这也离不开一个好的合作团队。创业还需要社会经验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里承受能力和风险意识。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有成功也有失败,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自主创业。因此,我认为,大学生实践创业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所以大学生是否自信、能否在挫折和失败中重新振作,对于创业能否成功至关重要。这样,就可以间接培养到我们的自觉性、坚毅性、自制力和勇敢果断。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要多一些理性。创业仅有兴趣和激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受到资金、人际关系、政策及所处环境

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也越来越走进我们的日常教学。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一种潮流。运用新颖、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陈旧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加大课堂密度、提高课堂容量,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益。因而在培养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难点,适应新课改等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动力,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部力量。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说过:“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非常重要的。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没有兴趣,上课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在讲述奇妙的二氧化碳时利用媒体播放意大利的死狗洞、由干冰制造的云雾缭绕的舞台、人工降雨的情景,学生就会对你所讲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疑问。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学习效率传统教学

过程中,由于教师把相当一部分时间用在板书上,以至于讲授时间过多,学生练习、巩固的时间不足,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要消化一节课的内容,其难度可想而知。课堂上掌握不了,在课后就要花大量时间去复习、巩固,这无疑就是增加学生课外负担;长此以、备学生、备教法、备自己。备教材就是深入了解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本身;备学生就是心里有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备教法就是针对不同教材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备自己就是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调动自己的情感。 信息技术如此重要,去思考和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广大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出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帮助各科教师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广大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要注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创造高质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以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和教学的基本素质提高为起点。教师只有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推广信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基本目标的。应注重学习过程的设计。我们所关心的不只是什么时候使用计算机,更关心的

创新驱动发展申论范文:惟创新者强

创新驱动发展申论范文:惟创新者强 这是一篇创新驱动发展申论范文,该范文指出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既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又要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创新是根本。请阅读:创新驱动发展申论范文:惟创新者强 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既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又要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创新是根本。转方式调结构,需要切实转换经济发展动力,依靠创新支持,突出创新驱动。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才能实现质量更优、效益更高、结构更合理、产业更高端的增长,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在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迎头赶上。 推动万众创新,关键是深化改革。创新既包括技术创新,更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条件。改革开放点燃了创新创业的火种,只有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束缚,才能给想创新、能创造的人提供更多机会、更大舞台,更充分地激发和释放社会创造力。这就需要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完善创新激励政策,营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为科技创新之树“施肥增养”。企业也要勇挑创新重担,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让创新在市场沃土中开花结果。 推动万众创新,核心是人才建设。广大科研人员是创新的主力军,要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让潜心研究者心无旁骛,为创新创业者解后顾之忧;破除论资排辈、门户之见、头衔崇拜,以真才实学论英雄,多让年轻人挑大梁、出头彩;改革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和转化制度,更好体现知识和创造的价值;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切实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要鼓励草根创新,使创新人才各展其能。同时,营造包容创新的文化氛围,使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 推动万众创新,重点是创新要实。创新不是发论文、拿专利就大功告成,必须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以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多靠产业化创新来培育和打造新增长点,推进新兴业态发展壮大,实现“人人皆可创新,创新惠及人人”。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新的起点继续拼搏、勇于创新、再攀高峰,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贡献。我们期待,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在国家科技奖这面旗帜的激励下,全社会不断催生更多更新的创造力,万众创新将在中华大地热潮涌动、活力澎湃!

创业基础的心得体会

篇一:《创业基础心得体会》 大学生创业之我见 摘要主要讲述我对于大学生创业的看法,通过对大学生创业基础教育课的学习,我对大学生创业这种事情有了新的看法,下面我将具体讲述我的心得。 关键字大学生创业 从创业背景上看,我国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的时代,特别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会以后,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关系、价值观念乃至文明形态都在发生着日益深刻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逐渐变化。如何培养和塑造能够适应这种变化并在社会变化中有所作为的人才,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高等学校要担负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 创业精神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贯穿于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大胆走向社会、自主创业。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包括课程设置、实践活动、教学体制改革、教育评价模式的改革等。但不外乎一方面是创业思想教育,另一方面是创业技能教育。创业思想教育是创业技能教育的基础,创业思想教育包括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动机的确立和创业心理品质的养成,目的是为了让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创业思想。开展创业思想教育,关键一点就是创业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变被动接受就业指导为教会学生主动或自主创业。既要鼓励学生敢于在新兴 的领域和行业去艰苦创业,也要支持学生敢于自主创业,学会自我发展,培养学生具有创业的胆量、勇气和开拓创新精神。 我对大学生创业这种事情是非常赞同的,因为现代生活是一个快节奏,充满挑战与机遇,成功与失败并存的生活,大学生创业,不仅能够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还能够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大学生是一个具备高等教育水平,极高修养的综合体。 大学生创业能够将自己在大学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活动中,从事自己擅长的方面,会充分的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其中,做起来也会顺利一些,但是大学生是也是一个弱势群体,首先,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社会的认识还处在一个初步的阶段,大学生还没有真正的接触社会,没有真正的意识到社会上的竞争,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缺乏必要的经验,会有很多很多的弯路要走,所以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大学生创业逐渐被社会所承认和接受,同时也肩负着提高大学生毕业就业率和社会稳定等历史使命。在高校扩招之后越来越多大学生走出校门的同时,大学生创业就成为了大学生就业之外的一个社会新问题。大学生创业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主要优势有 大学生往往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互联网+”时代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

“互联网+”时代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 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设计、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的能力,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为目的,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新型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能力。 (一)“互联网+”要求更新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容 “互联网+”把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融于一体,把优质的海量教学资源与线上线下学习活动聚合起来,不断催生新的教育形态,教学环境的革新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要“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网络化泛在学习新模式”“综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探索未来教育教学新模式”。在此,国务院明确要求教师不仅能在新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而且要能够利用新技术开展教学创新。 另外,以培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要求教师做好技术运用的表率,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实践创新的能力。可见,要让中小学教师肩负起运用技术创新育人的新使命,必须不断更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容。 (二)“互联网+”要求更新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估的标准

由于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内容具有不断更新的动态性特点,许多国家政府和专业机构,不仅研制和颁布了有关标准指导和规范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标准》、韩国的《教师ICT应用能力标准》等,并且还根据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变革,不断修改完善甚至颁布新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例如美国政府不仅发布了《面向教师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更新版(2008),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还颁布了《AECT标准(2012版)》,对职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国政府一直很重视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中央政府多次要求“要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提高教学效果”。教育部在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2004)十年后,为了应对“互联网+”对教师能力的新挑战,又启动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研制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2014),要求从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以及学习与发展等五个方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三)“互联网+”要求革新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方式 面对我国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师资水平不均衡的现状,要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对身处不同地域、专业背景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千差万别的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有效开展全员培训,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难以满足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不同需要,必须寻求新的能力发展方式。 “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人们学习提供了云端一体化的智能学习环境、互联互通的优质教育资源云服务,丰富多元的网络学习空间和即时便捷的泛在学习环境。“互联网+”对教育的变革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带来的新手段,不仅使中小学教师将云教育资源的应用与专业能力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二者的互促互动中创新学习方式,而且为每位教师获得适切的个性化培训和学习提供了新途径。 然而,如同“信息化与教育教学‘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力度有待加大”的信息化教育现状下,不仅许多身处智慧教室的教师,依然使用陈旧的方法和手段教学,许多培训机构也仍在用过时的手段培训教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实现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实 现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实现 教育公平之路 镇赉县大屯镇中心小学;王蕊; 司金山 摘要:实现农村小学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公平是前些年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矛盾尤为突出的问题,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是摆在社会、政府、教育工作者眼前一个棘手的问题。本文回顾了我地区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化解难题,从而打开了解决问题的一扇窗口。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势必要涉及到学校信息化的问题,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师资力量的配备以及后续的校园网络建设、硬件的维护与更新、全体教师熟练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与创新等等需要逐一解决好这些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均衡发展;;教育公平 正文: 信息技术由于无时空和主体限制,是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理想选择。然而从现实来看,教育信息化在致力于促进教育公平的同时又在制造新的教育不公平问题,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教育教学资源以及教师应用能力等方面的不均衡性进一步扩大了区域、城乡教育的差距。随着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如何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均衡发展从而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成为教育技术学、教育学等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在2000年千禧年来临的时候,全世界的人们都欢呼雀跃,当第一缕阳光掠过汤加王国,人类进入了新的时代。记忆是那么的清晰,当时各种各样的新闻报道铺天盖地,连身处东北的我都感受到了世界的脉动。或许如果当时没有电视机,我不会知道那一刻全世界有亿万人在跃动的场景。就因为我们在东北,我们在农村,我们是贫困地区,我们赶不上国家发展的步伐,所以落伍了。当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的时候,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行业的表现尤为引人瞩目。大量的资金,大批的优秀教师配置到城市的中小学,农村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本来基础薄弱的农村中小学显得更加的苍凉。所以如果你是在东北农村出生的80后你会深刻的记得你在小学初中读书时的情景。尤其是很多人到了高等学校后才开始使用计算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公平在那个时候是被忘却了。 当国家进入到欣欣向荣的时期,为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2000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决定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目标是: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的目标并不是要每所学校都建起庞大的校园网,而是让90%以上的中小学校采用多种手段和形式,用较低的成本获得丰富而优质的教学资源和课程,最终实现资源共享。就在“校校通”工程在全国大范围覆盖的同时到了2003年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要按照“总体规划、先行试点、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决定》明确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在2003年继续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使农村初中基本具

2017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创新驱动战略课后答案

2017年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创新驱动战略》课后测试参考答案 考试得分:100分 单选题 1. 熊彼特认为,每个创新长周期的时间大约是(40年以上)。 2. 第一次科技革命的领先国家是(英国)。 3. 第二次科技革命进入(电器时代)时代。 4.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理论基础是(相对论)。 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6. 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创新型国家标准要求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超过 (0.02)。 7. 重庆将以“1+X”的方式,全面增强创新驱动力与产业竞争力。“1”是 (市委、市政府印发实施的《重庆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5—2020年)》)。 8. 在新常态下,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9. 在新常态下,我们需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10. 关于创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西部地区投资比创新更重要)。 11.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实施好。 1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 略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2020年需要达到的目标是(基本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法律体

系)。 13. 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创新型国家标准要求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一般在(70%以上)。 14. 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动力是(创新)。 15. 关于创新发展理念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错误说法是(创新发展理念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16.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17.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 18.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19. 2015年中国企业申报国际专利(WIPO数据)数量世界排名(第一)。 20.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6年全球国际专利申请情况,中国的国际专利申请量增长了(超过40%)。 21. 2016年,全球国际专利申请量排名世界第一的企业是(中兴通讯)。 22.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 23. 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要逐步提高科研人员(收入水平)。 24. 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鼓励科研人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获得合理收入。 25. 对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人员,要建立合理的(智力劳动补偿激

大学生创业之我见

大学生创业之我见 大一上学期学习了《大学生创业教育》这门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堂课,却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加深了我对大学生创业的理解,改变了我最初对这门课的理解。 创业教育的责任 高等教育担负着育人的重任,创业教育目前已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为了唤醒广大民众创新的意识,提升国家经济转型实力和动能。创业是企业家的专业,开办学院是高校的专业。因此,不论是高校内的创业学院,抑或是校园外的创业基地,一定是需要校企合作共建,企业家导师参与到创业者培养过程中去,才能传承创业教育中的企业家精神,传递创业薪火,甚至建立商业文明网络。高校把教育本能发挥好,是可以助推创业教育的,“创业者是可以学习的”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关键就是如何找到创业和教育在创业学院内的结合点。 老师的亲身创业经验分享让我深深体会到“实践出真知”的意义,市场的感觉是在实践中练出来的。也可以说,创业者的市场意识是在创业实践活动中醒悟过来的。创业者在最初有了创业的创意时,最需要有人来支持他们去实践,这个实践的支持包括智力和财力的具体支持,而不是几堂课可以解决的。 对创业的初认识 创业是创业者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成立活动组织,利用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具有较高的风险,但也有较高的回报。随着商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迅猛来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业的浪潮中,并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大学生创业也因此成为热门的话题。 创业是就业的另一种模式,所不同的是创业者不是被动地等待他人给自己“饭碗”(就业机会),而是主动地为自己或他人创造“饭碗”。目前,我们国家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工商、税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之所以提倡大学生创业,除了创业不失为缓解目前就业压力的一条解决途径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要具有一种敢于开拓的创业精神。

如何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如何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创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广大教师共同探讨的普遍问题。那么,如何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呢?下面我们就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本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原则、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策略、教师应具备的整合的能力、整合的重要手段——多媒体的使用这五个方面来说一说。 一、整合的重要手段——多媒体的使用 随着中小学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利用多媒体授课已经成为许多教师的选择。因为它不仅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密度,而且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但是,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很多时候并未取得预想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在如何设计制作和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问题上。 (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进行课件展示。 在课堂教学中,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借助于多媒体。语文特级教师靳家彦提出了语文课的八字箴言:尚简、务本、求实、有度,他在评课时深有感触的说:“语文还是要回到语言文字上,我听有的老师讲课,不断地放电脑课件,倒是蛮好看的:棉花雪白,稻子金黄,学生不停地惊叹,‘哇’声连连,我说那是蛙声一片,课堂演示不是放连环画,比如讲笔顺、笔画时,老师当堂在黑板上写,就是比电脑打出来的强,学生记得住。靳老师说的这种“连环画”现象,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的确屡见不鲜。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因很多,有可能是教师对教学内容分析的不够透彻,也有可能是教师太追求这种“时尚”美了,但是不管什么原因,“连环画”现象肯定应该是要杜绝的。 (二)恰当把握使用时机 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导入 2、抽象、难于理解的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 3、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时运用多媒体课件 4、补充教学资料时使用多媒体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研究方案 定远县城北小学教育技术课题组 一、课题的确定 (一)课题名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二)课题及关键概念界定 1、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技术群,它包括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我们所要学习和运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予以支持的相关内容。包括教育教学资源的下载、办公系统的操作、PPT的制作和使用等等。 2、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效率是指单位时间里课堂教学的效果它不但是预期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综合反映而且是评价教学优劣的重要指标和整个教学过程运作状态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志。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主要研究如何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提高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题的支撑性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为鼻祖的建构主义认知学派认为:要用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建构意义的形式而获得。由于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为其四大要素,因此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成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理想的认知工具。 2、教学信息论。 教学信息论“确定教学过程就是一种存在着丰富的信息流通的特殊的可控组织系统”,它吸取了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等国内外研究成果,“运用信息论以及系统论、控制论等学科的原理方法,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学信息的变换、反馈、及其规律,探讨教学信息数量化与教学系统的组织管理科学化等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教育信息化实验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操作参考价值。 3、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国考申论范文:“创新驱动发展” 的一篇申论范文

国考申论范文:“创新驱动发展”的一篇申论范文 当我们为连续两位数增长的经济发展速度而感到自豪时,也面临着创新动力不足的困境。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国发展的不竭动力,要用创新来驱动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是指中国未来的发展要靠科技创新驱动,而不是传统的资源、能源要素驱动。 我们必须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对创新动力不足的困境宣战,牢牢树立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思想,始终坚持“三要三不要”的指导思想,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打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战,使创新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推动“中国智造”走向世界。 当前,我国很多产业仍然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消耗大、利润低,受制于人。一件中国生产的羊毛衫,在广交会上的价格低至0.8美元,而国外贴牌后的售价就达上百美元。品牌的重要性,不仅仅涉及商业利益,也关乎国家形象。因此,唯有不断推动创新,打造“中国智造”,才能提升我国的国家影响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多一分鼓励,少一分限制”,努力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终将实现。民族药业研制的抗癌新药进入中国市场需要经过层层审批,过于烦琐的程序延误的不只是新药进入市场的时机,更损害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认识世界不是目的,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因此,发挥市场竞争激励创新的根本性作用,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促进优胜劣汰是有效手段;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高对于侵权行为的处罚标准,逐步形成价格倒逼创新机制是重要补充。 “多一分引导,少一分命令”,发挥市场对创新资源配置决定作用,创新驱动发展的希望不再遥远。“企业始终是推动创新的主体”,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打造“中国智造”关键在于发挥企业在创新推动中的主体作用。政府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要由“运动员”逐步向“裁判员”转变,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多一分细节,少一分粗疏”,转变发展理念从业务细节着手努力,创新驱动发展的明天就在眼前。“招行柜台的一颗糖”“海底捞变态服务模式”……靠的是微创新,而这种创新才是推动产业升级,打造“中国智造”品牌的源动力。“创意来自于生活任何角度”,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