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上第二课复习课《创新驱动发展》教学设计

九上第二课复习课《创新驱动发展》教学设计

九上第二课复习课《创新驱动发展》教学设计
九上第二课复习课《创新驱动发展》教学设计

九上第二课复习课《创新驱动发展》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依据】

1.课程标准依据

“我与国家和社会”中“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1)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方面发展的现状。

(2)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懂得保护知识产

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培养创新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2.考试说明要求

“认识国情,爱我中华”中“科教兴国,创新发展”

(1)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2)认识教育的重要性

(3)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

(4)懂得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

(5)培养创新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3.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创新”,分别由“创新改变生活”与“创新永无止境”组成,在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整册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框“创新改变生活”阐述创新是生活的一种方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与多彩。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同时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说明了第一课的坚持改革开放、走向共同富裕必须提高创新,能让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发展成果,

让中国走向国强民富的创新路。第二框“创新永无止境”阐述了我国目前存在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发展环境,企业要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公民要培养创新精神,尊重知识产权。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为了早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共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作铺垫,更好地说明了创新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知识点紧密相连,环环相扣。

4.学情分析

学生在新课学习中已经对本课内容有了一定的认知和理解,但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还比较弱,在解题过程中结合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欠缺。学生需要掌握答题技巧,在复习阶段训练非选择题时,学生应学会结合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全面、分角度地答题,用专业术语表达观点。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创新对于个人生活、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创新意识,培养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

2.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养成勤动手、勤动脑的好习惯。(二)能力目标

1.根据已学知识自主构建思维导图,提高整合知识的能力;

2.结合例题说明选择题以及非选择题的答题技巧,提升解题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

力;

3.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提高合作和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理解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创新就在我们身边;

3.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要创新以及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以及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运用本课知识能力,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调动和整合知识的能力,结合材料说明非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教学策略与手段】

教学策略: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课前根据课本及导学案的内容提要自主构建思维导图,回顾旧知。

2.老师的教学准备: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制定合理的复习导学案、教学环节、课件。

【教学过程】

【布置作业】

《课时练》检测卷。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思路比较清晰,每个环节能够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在每个学生讲完之后,教师都没有进行总结,有点流于形式,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设计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活动、感知、体验的时间。同时教学语言不够熟练,出现了几次口误,应该课前训练自己的教学语言,做到善于引导学生,带动课堂的气氛。

改进措施:

教学设计应更科学、更严密,应该要设计多种活动形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平时要多听课,多学习,做到课前认真备课,课后及时反思不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