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一至三年级古诗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一至三年级古诗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一至三年级古诗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一至三年级古诗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至三

年级古诗

【小学一年级】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下册: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二年级】

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下册: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三年级】

夜书所见(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北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下册: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至三年级古诗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至三年级古诗 【小学一年级】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下册: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二年级】 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下册: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三年级】 夜书所见(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人的代表作品。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难点】 1、全面领会并用恰当的语言准确概括诗词意境及所用的艺术手法。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诗意点与主问题】 让学生在阅读中将诗词的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而陶冶情操,理解人性的丰富、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建构其精神生活的基本范式和人文底蕴。 【教学策略与手段】 涵咏、赏读、点拨、讲析相结合。 【课前准备】PPT 【教学流程】

导入语设计: 走进古典诗歌,就是走进了一个神奇的境界。在古典诗歌的清芬中,我们的前人会从一张张薄薄的书页中立起,踏着秦砖汉瓦,穿越唐山宋水,衣袂飘飘地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古典作品的解读和鉴赏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在我们眼中,古诗仿佛是一枚好吃的坚果,虽然我们知道那里面的果仁儿是有营养的,但我们却无法突破那坚硬的语言外壳。诗歌鉴赏真的就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困难么?是否有法可依?今天,我们以《山居秋暝》为例一起作个探讨。 一、鉴赏韵律,感悟诗语 1、教师配乐范读诗歌: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诵读提示:诗的首联写的是傍晚时分小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应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尾联均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缓读出。 3、指一名学生配乐朗读诗歌,其他学生点评。 4、全班学生齐读。 小结:在诵读中体验,在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中欣赏诗歌,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是最直接的诗歌鉴赏方法。 二、鉴赏意象,体味诗境 苏轼称赞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本诗即是“诗中有画”的代表作。既然说“诗中有画”,

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词及文言文汇总

【一年级上册】 山村咏怀宋邵康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画鸡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画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年级下册】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二年级上册】 赠刘景文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二年级下册】 草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三年级上册】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一到三年级古诗

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 画 宋·佚名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夜宿山寺 唐·李白 ;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悯农两首(其二)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青波。 登鹳鹊楼 唐·王之涣 ;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梅花 宋·王安石墙角数支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江雪 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 春晓 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所见 清·袁枚 ~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悯农两首(其一)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 四海无闲田,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池上 唐·白居易 【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农夫犹饿死。相煎何太急”浮萍一道开。 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 ^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敕勒歌 !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秋浦歌 *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凉州词 ;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早发白帝城 <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一字诗 清·陈沆 % 一帆一桨一渔舟, 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 一江明月一江秋。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前出塞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 ` 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小学二年级第二学期 > 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 小儿锤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 遗爱寺 《 塞下曲小池

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大全

人教版语文1-6年级古诗词大全 1.《一去二三里》邵雍(宋)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画》王维(唐)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3.《画鸡》唐寅(明) 头上红冠不用裁, 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4.《静夜思》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悯农》李绅(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春晓》孟浩然(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村居》高鼎(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8.《所见》袁枚(清)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9.《小池》杨万里(宋)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0.《赠刘景文》苏轼(宋)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11.《山行》杜牧(唐)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2.《回乡偶书》贺知章(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3.《赠汪伦》李白(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4.《草》白居易(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15.《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宋)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6.《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17.《望庐山瀑布》李白(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绝句》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9.《小儿垂钓》胡令能(唐)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0.《夜书所见》叶绍翁(宋)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中国传统诗歌艺术的主要特征。确实,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情志景物浑融是中国诗歌尤其唐诗宋词最显著的特点,诗歌教学如果能引导孩子们抓住“诗?乐?画?情”四个字做文章,在吟诵和品味上下足功夫,让孩子们伴随美妙的韵律入境、动情、会意。 一、吟诵中体会古诗词的韵味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对每个学段的小学生古诗词教学都 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的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的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的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新课标在“读”和“背”中均强调了一个“诵”字,这既符合传统诗词的文体特征,也符合诗词的审美及教学特征。因此,如何在“诵”字上下功夫是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何为诵?对其一直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认为同“吟”、同“咏”,“就是拉长了声音像唱歌似的读”;一种认为同“吟”、同“咏”有区别,“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侧重强调语言本身的节奏,

而非音乐的节奏。其实,“吟”、“咏”、“诵”的涵早就混同合一,之间难以区分明确的界限,当前,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的探索恰恰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这里用“吟诵”一词代替“诵”的称名。用吟诵的方式学习诗歌是先以来就建立起来的最基本的方式,其优越性、实效性早被证明,现在强调这种方式不过是对传统的回归。 其实,很多作品可以配乐吟唱,可以拉长声调吟诵,这些不仅仅本身是切入诗词情境的方式,也由于其形式活泼更能激发儿童的兴趣。 二、品悟中进入古诗词的意境 宋舜民有诗云:“诗是有声画,画是有形诗。”自古至今,便有诗画同源之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能诗者多识画,能画者多知诗,二者同体也。人们也常说“如诗如画”,由此可见,诗与画这两种艺术形式经常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歌里的画,即诗中的景物及其所诱发的想象空间、场景;诗歌里的诗,即诗中的景物及其所诱发的想象空间、场景里蕴含的情思韵致。诗画相融的境界即是所谓的意境。中国的优秀诗歌都是有意境的。而阅读、欣赏诗歌一个必要的也是一个很难的环节就是入画入境。诗有可解、有不可解、有不必解,小学阶段学生所接触的诗词多属于不必解作品,教师除了帮助学生作必要的字词疏通外,不必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旨意的挖掘上,而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入画入境。辛弃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到六年级课本古诗词集锦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到六年级课本古诗词集锦 【一年级上册】 画唐王维静夜思唐李白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年级下册】 春晓唐孟浩然村居清高鼎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清袁枚小池宋杨万里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年级上册】 赠刘景文宋苏轼山行唐杜牧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赠汪伦唐李白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年级下册】 草唐白居易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绝句唐杜甫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年级上册】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唐李白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最新一至三年级的古诗

欢迎来主页下载---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一至三年级的古诗姓名: 一年级上册的古诗:无 一年级下册的古诗: 春晓孟浩然村居高鼎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草长莺飞二月天,佛堤杨柳醉春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袁枚小池杨万里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年级上册的古诗: 赠刘景文苏轼山行杜牧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贺子章赠汪伦李白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年级下册的古诗: 草白居易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李白绝句杜甫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年级上册的古诗: 夜书所见叶绍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李白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三年级下册的古诗: 咏柳贺知章春日朱熹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并在附录中列出70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也新增了许多优秀诗词,这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急于求成,教学肓目性和随意性较大,步入以下几个误区:一是倾盆大雨式的背诵。教师为了赶进度,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天天要求背诵一首。二是信口开河式的问答。教师没有精心备课,指导时随意提几个问题,草草了事。三是填鸭注入式的串讲。为了节省时间,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没有自主学习思考的时间。四是囫囵吞枣式的翻译。教师仅把诗歌大意告诉学生就算完成任务。这些方法仅仅满足于语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学生难以根本的体会诗歌最美的情感。诗词是生命的歌,是美的化身,是值得后人咀嚼、消化、回味的精神食粮。诗词的阅读与欣赏应当超越单纯的训诂文字、诠释词语的范围,跨入语义学与美学的领域,用心灵去捕捉诗的意象和境界。然而,现今不少语文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学的定量化、技术化和精确化;教师仍将备课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研究标准答案上;依然要求学生采用”死抠字词——理解句意——总结思想“的老三套做法,条分缕析、肢解原本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千古佳句。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的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词所蕴藏着的美感被扫荡殆尽,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也深受影响。所以我认为在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几个策略: 策略一:资源整合,在把握基点中生情。 1、整合同主题的作品: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改变传统“逐首教学”“逐环教学”的模式,资源整合,主题凝聚,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笔者在教学《赠汪伦》时,先播放名曲《送别》,然后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让学生大致了解异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送别”的主旋律如同一汪清泉流淌在孩子的心间,激荡着他们的情感。 2、把握同题材的作品: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比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柳宗元的《江雪》后,出示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提出自学要求: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办法,自己来学懂这首诗。学生在比较中很容易就发现这两首诗的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心情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是怡然自得的。前一首诗有一种“傲气”,后一首诗有一种“霸气”。此时,穿插一些背景材料,《江雪》是在柳宗元流放永州官场失意时写的,而王士祯仕途得意,当时任刑部尚书,这样,让学生比较阅读,学生“调动了原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比较阅读中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比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3、延伸同诗人的作品:这样做的目的一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二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比如,学习课内经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全部古诗词

【小学一年级】上册: 1、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2、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3、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4、画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 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 一叫千门万户开。 5、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6、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小学一年级】下册: 7、《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8、《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9、《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10、《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二年级】上册: 11、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12.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13.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14.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小学二年级】下册: 15.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16.《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17.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18.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9.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精品文档

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的内容

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的内容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XX年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简称新大纲中明指出小学阶段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是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低年级背诵古诗词是每学年30篇以上,中年级30篇左右,而高年级则为20篇以上。XX年试行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为50篇(段),第三学段为60篇(段)。而且在其附录的“古诗词背诵推 荐篇目”就有70首。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妇孺皆知、脍炙人口,都是古诗中的精品。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这些古诗词呢? 一、初读诗文,了解作者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诵读古诗方法很多,分自读、对读、群读,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节奏是古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 整体朗诵诗歌的过程中,由于现代文和古文之间的不同,首先要引导学生读准每个字,每个词的读音,例:《回乡偶

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现在“衰’’读“shuai,但古读音应该是“cui”,古读音更能押韵,更能体现古诗的韵律美;例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古时应该读xia.,而现在用汉语拼音读xi4,就不和谐,不押韵了。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我就先让同学们自己读,多读几次,体会到古诗的押韵美,学生自然选择读古音了。 二、精读课文,了解诗意 读通古诗后,就要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在语文课本中,古诗词都会有注释,将不太容易理解的字词翻译出来。这时,我多半希望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或个人言的方法,一句一句让让学生慢慢去自己探究,老师在旁适当点拨即可。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去自己翻找。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研读诗文,体会情感 (1)了解背景: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它们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盂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这些都淋漓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全部古诗词汇总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全部古诗词汇 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全部古诗词汇总一年级上册古诗 1.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年级下册古诗 2.春晓【宋】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村居【唐】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4.所见【唐】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5.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年级上册古诗 6.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8.夜宿山寺 [唐]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9.敕勒歌【南北朝】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二年级下册古诗 10. 草【唐】白居易离 离原上草,一岁一枯 荣。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11.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 里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 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 无处寻。 12.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 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 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 天。 13绝句【唐】杜甫两 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年级上册古诗 14.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15.《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7.《望天门山》(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18.《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三年级下册古诗 19.《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20.《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21. 《游子吟》(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2 《乞巧》(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23.《嫦娥》(唐)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四年级上册古诗 24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25游山西村【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2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27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四年级下册古诗 28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29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无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30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31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32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33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五年级上册古诗 34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35秋思【宋】苏轼洛 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 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 不尽,行人临发又开 封。 36长相思【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 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 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 园无此声。 37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 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 2 -

部编本一至三年级古诗 日积月累

一上语文书古诗 咏鹅 (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日积月累(一)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悯农(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朗月行(节选) (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日积月累(二)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一下语文书古诗 日积月累(一)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柳绿桃红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泉水叮咚 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日积月累(二) 1.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2.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3.芝麻开花——节节高 4.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日积月累(三) 1.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有雨山戴帽,无雨半山腰。 3.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4.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 日积月累(四)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2.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荀子》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董遇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董其昌 画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小学语文级古诗词大全人教版

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词大全人教版 小学语文1-6年级古诗大全人教版 【小学一年级】 上册:《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下册:《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小学二年级】 上册:《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下册:《草》?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 南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小学三年级】 上册:《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①萧萧:风声。②挑:捉。③促织:俗称蟋蟀。④篱落:篱笆。)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人有重阳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②山东:指华山以东。③茱萸: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 译文:独自个漂泊在外作他乡之客,每逢到佳节时倍加思念亲人。今天在这远远的地方,我料想兄弟们在那些登高之处,一定都插戴着茱萸呢,可是,其中却少了我一个人!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天门山从中间断开,长江畅通奔流,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回旋。东西两岸的东梁山和西梁山夹江对峙耸出来,有一只挂着帆的小船从太阳那边驶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北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2000年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简称新大纲中明指出小学阶段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是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低年级背诵古诗词是每学年30篇以上,中年级30篇左右,而高年级则为20篇以上。2001年试行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为50篇(段),第三学段为60篇(段)。而且在其附录的古诗词背诵推 荐篇目就有70首。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妇孺皆知、脍炙人口,都是古诗中的精品。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这些古诗词呢? 一、初读诗文,了解作者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诵读古诗方法很多,分自读、对读、群读,又可分为默读、

声读等。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节奏是古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 整体朗诵诗歌的过程中,由于现代文和古文之间的不同,首先要引导学生读准每个字,每个词的读音,例:《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现在衰’’读shuai,但古读音应该是cui,古读音更能押韵,更能体现古诗的韵律美;例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古时应该读xia.,而现在用汉语拼音读xi4,就不和谐,不押韵了。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我就先让同学们自己读,多读几次,体会到古诗的押韵美,学生自然选择读古音了。 二、精读课文,了解诗意 读通古诗后,就要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在语文课本中,古诗词都会有注释,将不太容易理解的字词翻译出来。这时,我多半希望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或个人言的方法,一句一句让让学生慢慢去自己探究,老师在旁适当点拨即可。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去自己翻找。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如何指导小学生学习古诗词 广水市实验小学刘丽娜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出现了对我国文化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孔子曾教育儿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当时的人认为士大夫若不学习诗歌,踏入社会交际后,不会在适当的时机借诗言志,说话就没有说服力,由此可见诗歌的重要性。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和精华,对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可以说,重视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爱国情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课程标准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妇孺皆知、脍炙人口,都是古诗中的精品。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这些古诗词呢? (一)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有效教学方法,它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能使小学生入情入境,深刻感悟,使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真实地感知古诗词中所描绘的意象和意境,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不知不觉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学生入“境”。具体方法有很多,主要方法有这几种: (1)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作者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使学生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2)联系现实生活,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拉近距离,搭

起入境桥梁。(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通过出示幻灯片、图片和录音等辅助手段再现古诗词的意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4)指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场面,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古诗词情景,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和意境。 (二)以读代讲,注重感悟 古诗具有意境美、语言美、音乐美、形象美的特点。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词。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读古典诗歌时,必须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或听读、或范读、或领读、或齐读。初步朗读,读准诗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做到停顿正确。当然,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诵读方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进行科学的诵读指导。引导学生把握诗句中音节语句的声调节奏及其变读,真正体现诗句朗读中的音乐美,它包括纠正学生的读音,适时讲解古诗的押韵、平仄,以便读准节奏、读出语气和语势。读准诗句的节奏,有利于理解古诗的含义,读出语气和语势,则有利于体会古诗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诗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必然会被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欲罢不能,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诗文的感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兴趣,而且为学生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

人教小学一至三年级古诗汇总

(人教版)小学一至三年级古诗汇总 一年级下册 春晓①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②,处处闻啼鸟③。 夜来风雨声④,花落知多少。 注释: ①春晓:春天的清晨。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早晨的来到。 ③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 ④夜来:夜里。 译文: 春日酣梦不知不觉到了早晨, 到处都是鸟儿明快的啼叫声。 想起夜里的那阵阵风雨声, 感叹不知多少花儿零落在庭院。 村居①北宋]张舜民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②醉③春烟。 儿童散学④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⑸。 注释: ①村居:住在农村②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③醉:迷醉,陶醉。④散学:放学。⑤纸鸢:鸢:老鹰。纸鸢:风筝。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所见清]袁枚 牧童⑴骑黄牛,歌声振⑵林越⑶。 意欲⑷捕⑸鸣⑹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樾(yuè):树阴凉儿。 ⑷欲:想要。 ⑸捕:捉。⑹鸣:叫。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小池①唐]杨万里 泉眼①无声惜②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③。 小荷④才露尖尖角⑤,早有蜻蜓立上头⑥。 注释: ①泉眼:泉水的出口。 ②惜:爱惜。 ③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④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⑤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尖端。 ⑥头:上方。 译文: 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二年级上册 赠刘景文①北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②雨盖,菊残犹有傲霜③枝。 一年好景君④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 ①刘景文: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宋仁宗嘉祐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诗话》卷下)。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因苏轼荐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七年,卒,年六十。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刘季孙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平传》。 刘景文的父亲刘皴是北宋的将军,所以也养成他豪放的个性。因此苏轼称他为“慷慨奇士”。 ②擎:文中指举,向上托。(擎雨盖:喻指向上托举荷叶) ③傲霜:文中指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④君:文中指你,指刘景文。 ⑤橙黄橘绿时:指秋末冬初橙子黄、橘子绿的时候。 译文: 荷叶已经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根茎与荷叶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经枯萎,但是它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要结束,你得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