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最全版

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最全版

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最全版
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最全版

第六章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

教学内容:

1.掌握杂化轨道理论、

2.掌握两种类型的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

3.了解现代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的初步知识,讨论分子间力和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时数:6学时

分子结构包括:

1.分子的化学组成。

2.分子的构型:即分子中原子的空间排布,键长,键角和几何形状等。

3.分子中原子间的化学键。

化学上把分子或晶体中相邻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吸引作用称为化学键。化学键可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第一节共价键理论

1916年,路易斯提出共价键理论。

靠共用电子对,形成化学键,得到稳定电子层结构。

定义:原子间借用共用电子对结合的化学键叫做共价键。

对共价键的形成的认识,发展提出了现代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

1.1共价键的形成

1.1.1 氢分子共价键的形成和本质(应用量子力学)

当两个氢原子(各有一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相互靠近,到一定距离时,会发生相互作用。每个H原子核不仅吸引自己本身的1s电子还吸引另一个H原子的1s电子,平衡之前,引力>排斥力,到平衡距离d,能量最低:形成稳定的共价键。

H原子的玻尔半径:53pm,说明H2分子中两个H原子的1S轨道必然发生重叠,核间形成一个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较大的区域。这样,增强了核间电子云对两核的吸引,削弱了两核间斥力,

体系能量降低,更稳定。(核间电子在核间同时受两个核的吸引比单独时受核的吸引要小,即位能低,∴能量低)。

1.1.2 价键理论要点

①要有自旋相反的未配对的电子

H↑+ H↓ -→ H↑↓H 表示:H:H或H-H

②电子配对后不能再配对即一个原子有几个未成对电子,只能和同数目的自旋方向相反的未成对电子成键。如:N:2s22p3,N≡N或NH3

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

③原子轨道的最大程度重叠

(重叠得越多,形成的共价键越牢固)

1.1.3 共价键的类型

①σ键和π键(根据原子轨道重叠方式不同而分类)

s-s :σ键,如:H-H

s-p :σ键,如:H-Cl

p-p :σ键,如:Cl-Cl π键,

单键:σ键

双键:一个σ键,一个π键

叁键:一个σ键,两个π键

例:N≡N

σ键的重叠程度比π键大,∴π键不如σ键牢固。

σ键π键

原子轨道重叠方式头碰头肩并肩

能单独存在不能单独存在

沿轴转180O符号不变符号变

牢固程度牢固差

含共价双键和叁键的化合物的重键容易打开,参与反应。

②非极性共价键和极性共价键

根据共价键的极性分(电子云在两核中的分布),由同种原子组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共价键。

例: H2,O2,N2等

一般来说,不同种原子组成的共价键为极性共价键。

例: HCl,H2O,NH3等

共价键极性的强弱,可由成键原子的电负性的大小来表示。极性共价键是非极性共价键和离子键的过渡键型。

③配位共价键(配位键) :原子或离子有空轨道,有孤对电子。

1.1.4共价键的特征

饱和性:一个原子有几个未成对电子,就只能和同数目的自旋方向相反的未成对电子配对成键。

方向性:共价键尽可能沿着原子轨道最大重叠的方向形成。

如形成HCl时,只有氢原子沿着X轴与氯原子的P轨道成键时,轨道重叠最多。

1.2、键参数

表征共价键的物理量叫键参数。

键能:共价键的强度

键长、键角:以共价键形成的分子的空间构型(几何构型)

1、键能:衡量共价键强弱的物理量。

指298.15K,101.3KPa条件下,

AB(g)-→ A(g)+ B(g)所需的E(KJ/mol)

双原子分子,其键能 = 离解能D,如Cl2,HCl

多原子分子,指的是平均键能:

2、键长(用X射线法):

成键的两个原子核之间的距离。

两个原子共价半径之和 = 键长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牢固。

3、键角

键长和键角确定,分子构型就确定了。

价键理论比较简明地阐述了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和本质,并成功地解释了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但在解释分子的空间构型(结构)方面发生一定困难。

第二节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的几何构型

CH4,C的四价问题

1931年,Pauling、Slater在价键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杂化轨道理论。

一、杂化轨道的概念

1. 什么叫杂化轨道?

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混合起来,重新组成一组能量相同的轨道,这一过程,称原子轨道杂化,组成的新轨道叫杂化轨道。

2. 原子轨道杂化后,使一头大,电子云分布更集中,成键能力更强。

3.杂化后,体系的能量降的更低, 生成的分子也更稳定。

二、杂化轨道的类型和体系分子的几何构型

1. SP杂化和分子的几何构型

一个S轨道和一个轨道P 之间进行的杂化。

例: HgCl2

Hg 5d106s2

BeCl2,ⅡB族形成的AB2型分子都为直线形。

2. SP2杂化和分子的几何构型

一个S轨道和二个轨道P 之间进行的杂化.

例:BF3

3. SP3杂化和分子的几何构型

一个S轨道和三个轨道P 之间进行的杂化.

例:CCl4

如CH4,SiH4,SiCl4,CCl4等

三、不等性杂化

1、有孤对电子参加的不等性杂化

①H2O分子的几何构型

孤对电子不成键,能量较低,对成键电子云排斥更大,使两个O-H键角压缩成104.5O,(而正四面体型为109.5O)(两孤对电子之间夹角>109.5O)

斥力:

孤对电子-孤对电子>孤对电子-成键电子>成键电子-成键电子

②NH3的几何构型

2、无孤对电子参加的不等性杂化

电子对数构型实例

2 直线型BeCl2、HgCl2

3 平面三角形BF3、BCl3

4 正四面体CH4、NH4+、CCl4、SiCl4、

5 三角双锥PCl5、PF3Cl2、SbCl5

6 正八面体SF6、MoF6

第三节离子键

一、离子键的形成和特征

1.离子键的形成

电负性相差大的元素相遇,一失电子,一得电子,它们之间以静电引力相结合,形成离子键。

阴阳离子间具有静电引力,两原子的电子云间存在排斥力,两原子核间存在相互吸引力,当两原子接近到一定距离,引力=斥力,(此时整个体系能量最低),形成离子键。

2.离子键的特征

①本质: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

②无方向性、饱和性

只要空间允许,尽可能多地吸引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任何方向,尽可能多)。但总体来说,

有一定比例。

二.离子的特性

1、离子的电荷

简单离子的电荷由原子得到或失去形成的,其电荷绝对值为得失的电子数。

离子化合物AmBn:A n+,B m-

2、离子的电子层结构

简单阴离子的电子构型,一般与同周期希有气体原子电子层构型相同。

简单的阳离子构型:

3、离子半径

将阴阳离子看成是保持着一定距离的两个球体。

d = r++ r-单位:pm(10-12m)

规律:

①同一元素:

负离子半径>原子半径>正离子半径

低价负离子半径>高价负离子半径

低价正离子半径>高价正离子半径

例:

②同一周期

从左到右,阳离子:正电荷数↑,半径↓

阴离子:负电荷数↓,半径↓

③同一主族

电荷数基本相同,从上到下,半径↑(∵电子层增加)

离子半径↓,离子间引力↑,离子键强度↑,熔、沸点↑,硬度↑

第四节分子间力和分子晶体

一.分子间力

1、分子的极性

任何以共价键结合的分子中,存在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带负电荷的电子。

∴分子中存在正电荷中心(“+”极)、负电荷中心(“-”极)。

两中心重合,整个分子无极性,称为非极性分子;

两中心不重合,整个分子有极性,称为极性分子。

①由共价键结合的双原子分子,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一致;

例: O2、N2、H2、Cl2非极性键,非极性分子。

HI、HBr 极性键,极性分子。

②由共价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不完全一致,而与几何构型有关

③分子极性的大小通常用偶极矩来度量。

μ = q × d

μ:偶极矩,由实验测得;是矢量,方向从正极到负极

q:原子的正或负中心,一端的电荷量,单位:库仑(C),

1个电子的电量 = 1.602×10-19C

d:正负电荷中心间距离,单位:米(m),其数量级相当于原子距离,≈10-11 m

μ≈10-30 C·m

测定μ,①可判断分子极性大小;②可判断多原子分子是否具有对称结构。

2.分子的变形性

①什么叫分子的变形性?

在外电场作用下,分子中的正负电荷中心的位置发生改变,产生"诱导偶极",这种现象称为分子的极化或变形极化。

分子受极化后,分子外形发生改变,称为分子的变形。

②影响分子变形性的内在因素

分子中的原子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分子越大),分子中电子数越多,变形性越大。

③分子在外电场作用下的变形程度,用极化率α来度量

3.分子间力

①分子间力

范德华,1873年首先提出,又称为范德华力。

说明分子间距离很近时,存

在作用力。

a)色散力(一切分子之间)

一段时

间内某一瞬间

总的情况(由于原子核、电子云的不断运动)

色散力与分子的变形性(以极化率度量)成正比,与分子间距离R6成反比。

色散力↑,熔、沸点↑。

b)诱导力

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产生诱导偶极

诱导力与极性分子的μ2成正比;与被诱导分子的变形性成正比;与分子间距离的R6成反比。

发生在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及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

c)取向力(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

诱导力与极性分子的μ2成正比;与T成反比;与分子间距离的R6成反比。

非极性分子之间,存在:色散力 P224,表8-5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间:色散力、诱导力

极性分子之间,存在:色散力、取向力、诱导力

②分子间作用力的特性

a)分子间作用力是存在于分子间的一种永久性吸引作用。

b)是一种短程力,作用范围:300-500pm,因此,只有当分子之间距离很近时,才有分子间作用力。当距离很远时,这种力消失。

c)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分子间力实质为静电引力)

d)强度为化学键的1/10~1/100 。

e)除μ很大的分子(如H2O)外,分子间作用力以色散力为主。

③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4、氢键

氢化物ⅦA HF HCl HBr HI

b.p.(℃)19.5 -84.9 -67 -35.4

ⅥA H2O H2S H2Se H2Te

ⅤA NH3PH3AsH3SbH3

①氢键形成的条件

O、N、F电负性大,原子半径小,具有孤对电子,易形成氢键。

注意:

a)不同分子亦会形成氢键 H3N……H-O-H

b)分子内亦会形成氢键

②氢键的强度和性质

a)强度:比化学键小得多

与分子间力相同数量级,是键能的1/20。

b)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二.物质溶解度原理

结构相似者(溶剂、溶质结构相似)易溶,即“相似相溶”。

L-L:CH3OH,C2H5OH在水(H-O-H)中易溶。

S-L:离子型盐易溶于氢键型溶剂(极性大);非极性化合物易溶于非极性或低极性溶剂。

选择朋友要经过周密考察,要经过命运的考验,不论是对其意志力还是理解力都应事先检验,看其是否值得信赖。此乃人生成败之关键,但世人对此很少费心。虽然多管闲事也能带来友谊,但大多数友谊则纯靠机遇。人们根据你的朋友判断你的为人:智者永远不与愚者为伍。乐与某人为伍,并不表示他是知已。有时我们对一个人的才华没有信心,但仍能高度评价他的幽默感。有的友谊不够纯洁,但能带来快乐;有些友谊真挚,其内涵丰富,并能孕育成功。一位朋友的见识比多人的祝福可贵得多。所以朋友要精心挑选,而不是随意结交。聪明的朋友则会驱散忧愁,而愚蠢的朋友会聚集忧患。此外,若想让友谊地久天长。这需要技巧和判断力。有的朋友需近处,有的则需远交。不善言谈的朋友可能擅长写信。距离能净化近在身边无法容忍的缺陷。交友不宜只图快乐,也要讲求实用。一位朋友等于一切。世间任一美好事物的三大特点,友谊兼而有之:真、善、专一。良友难遇,如不挑选则更难求。保住老朋友,比结交新朋友更重要。交友当寻可长久之友,如得其人,今日之新交,他年自成老友。最好的朋友是那些历久常新,能与之共享生活体验者。没有朋友的人生是一片荒原。友谊使欢乐加倍,痛苦减半;它是应对厄运的不二良方,是可以滋润心田的美酒。

高中化学选修三_晶体结构与性质

晶体结构与性质 一、晶体的常识 1.晶体与非晶体 得到晶体的途径:熔融态物质凝固;凝华;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特性:①自范性;②各向异性(强度、导热性、光学性质等) ③固定的熔点;④能使X-射线产生衍射(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 2.晶胞--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即晶体中无限重复的部分 一个晶胞平均占有的原子数=1 8×晶胞顶角上的原子数+1 4×晶胞棱上的原子+1 2×晶胞面上的粒子数+1×晶胞体心内的原子数 思考:下图依次是金属钠(Na)、金属锌(Zn)、碘(I 2)、金刚石(C)晶胞的示意图.它们分别平均含几个原子? eg :1.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如蓝晶(Al 2O 3·SiO 2)在不同方向上的硬度不同;又如石墨与层垂直方向上的电导率和与层平行方向上的电导率之比为1:1000。晶体的各向异性主要表现在( ) ①硬度 ②导热性 ③导电性 ④光学性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晶体与非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一定比非晶体的熔点高 B.晶体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固体 C.非晶体无自范性而且排列无序 D.固体SiO 2一定是晶体 3.下图是CO 2分子晶体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其中有多少个原子?

二、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1.分子晶体--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相结合的晶体 注意:a.构成分子晶体的粒子是分子 b.分子晶体中.分子内的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相邻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 ①物理性质 a.较低的熔、沸点 b.较小的硬度 c.一般都是绝缘体.熔融状态也不导电 d.“相似相溶原理”:非极性分子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分子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 ②典型的分子晶体 a.非金属氢化物:H 2O、H 2 S、NH 3 、CH 4 、HX等 b.酸:H 2SO 4 、HNO 3 、H 3 PO 4 等 c.部分非金属单质::X 2、O 2 、H 2 、S 8 、P 4 、C 60 d.部分非金属氧化物:CO 2、SO 2 、NO 2 、N 2 O 4 、P 4 O 6 、P 4 O 10 等 f.大多数有机物:乙醇.冰醋酸.蔗糖等 ③结构特征 a.只有范德华力--分子密堆积(每个分子周围有12个紧邻的分子) CO 2 晶体结构图 b.有分子间氢键--分子的非密堆积以冰的结构为例.可说明氢键具有方向性 ④笼状化合物--天然气水合物

第一章晶体结构和倒格子

第一章 晶体结构和倒格子 1. 画出下列晶体的惯用元胞和布拉菲格子,写出它们的初基元胞基矢表达式,指明各晶体的结构及两种元胞中的原子个数和配位数。 (1) 氯化钾 (2)氯化钛 (3)硅 (4)砷化镓 (5)碳化硅 (6)钽酸锂 (7)铍 (8)钼 (9)铂 2. 对于六角密积结构,初基元胞基矢为 → 1a =→→+j i a 3(2 →→→+-=j i a a 3(22 求其倒格子基矢,并判断倒格子也是六角的。 3.用倒格矢的性质证明,立方晶格的[hkl]晶向与晶面(hkl )垂直。 4. 若轴矢→→→c b a 、、构成简单正交系,证明。晶面族(h 、k 、l )的面间距为 2222) ()()(1c l b k a h hkl d ++= 5.用X 光衍射对Al 作结构分析时,测得从(111)面反射的波长为1.54?反射角为θ=19.20 求面间距d 111。 6.试说明:1〕劳厄方程与布拉格公式是一致的; 2〕劳厄方程亦是布里渊区界面方程; 7.在图1-49(b )中,写出反射球面P 、Q 两点的倒格矢表达式以及所对应的晶面指数和衍射面指数。 8.求金刚石的几何结构因子,并讨论衍射面指数与衍射强度的关系。 9.说明几何结构因子S h 和坐标原点选取有关,但衍射谱线强度和坐标选择无关。 10. 能量为150eV 的电子束射到镍粉末上,镍是面心立方晶格,晶格常数为3.25×10-10m,求最小的布拉格衍射角。 附:1eV=1.602×10-19J, h=6.262×10-34J ·s, c=2.9979×108m/s 第二章 晶体结合 1.已知某晶体两相邻原子间的互作用能可表示成 n m r b r a r U +-=)( (1) 求出晶体平衡时两原子间的距离; (2) 平衡时的二原子间的互作用能; (3) 若取m=2,n=10,两原子间的平衡距离为3?,仅考虑二原子间互作用则离解能为4ev ,计算a 及b 的值; (4) 若把互作用势中排斥项b/r n 改用玻恩-梅叶表达式λexp(-r/p),并认为在平衡时对互作 用势能具有相同的贡献,求n 和p 间的关系。 2. N 对离子组成的Nacl 晶体相互作用势能为 ??????-=R e R B N R U n 024)(πεα

晶体结构分析的历史发展

晶体结构分析的历史发展 (一)X射线晶体学的诞生 1895年11月8日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物理研究所所长伦琴发现了X射线。自X射线发现后,物理学家对X射线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实验,探明了它的许多性能。根据狭缝的衍射实验,索末菲(Som-merfeld)教授指出,X射线如是一种电磁波的话,它的波长应当在1埃上下。 在发现X射线的同时,经典结晶学有了很大的进展,230个空间群的推引工作使晶体构造的几何理论全部完成。当时虽没有办法测定晶胞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原子在晶胞中的分布,但对晶体结构已可臆测。根据当时已知的原子量、分子量、阿伏伽德罗常数和晶体的密度,可以估计晶体中一个原子或一个分子所占的容积,晶体中原子间距离约1—2埃。1912年,劳厄(Laue)是索末菲手下的一个讲师,他对光的干涉现象很感兴趣。刚巧厄瓦耳(P.Ewald)正随索末菲进行结晶光学方面的论文,科学的交流使劳厄产生了一种极为重要的科学思想:晶体可以用作X射线的立体衍射光栅,而X射线又可用作量度晶体中原子位置的工具。刚从伦琴那里取得博士学位的弗里德里克(W.Friedrich)和尼平(P.Knipping)亦在索末菲教授处工作,他们自告奋勇地进行劳厄推测的衍射实验。他们使用了伦琴提供的X射线管和范克罗斯(Von.Groth)提供的晶体,最先对五水合硫酸铜晶体进行了实验,费了很多周折得到了衍射点,初步证实了劳厄的预见。后来他们对辉锌矿、铜、氯化钠、黄铁矿、沸石和氯化亚铜等立方晶体进行实验,都得到了正面的结果,为了解释这些衍射结果,劳厄提出了著名的劳厄方程。劳厄的发现导致了X射线晶体学和X射线光谱学这二门新学科的诞生。 劳厄设计的实验虽取得了正面的结果,但X射线晶体学和X射线光谱学成为新学科是一些得力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布拉格父子(W.H.Bragg,W.L.Bragg)、莫塞莱(Moseley)、达尔文(Darwin)完成了主要的工作,通过他们的工作认识到X射线具有波粒二重性;X射线中除了连续光谱外,还有波长取决于阴极材料的特征光谱,发现了X射线特征光谱频率和元素在周期表中序数之间的规律;提出了镶嵌和完整晶体的强度公式,热运动使衍射线变弱的效应,发展了X射线衍射理论。W·L·布拉格在衍射实验中发现,晶体中显得有一系列原子面在反射X射线。他从劳厄方程引出了布拉格方程,并从KCl和NaCl的劳厄衍射图引出了晶体中的原子排列方式,W·L·布拉格在劳厄发现的基础上开创了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工作。 伦琴在1901年由于发现X射线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而劳厄由于发现X射线的晶体衍射效应也在1914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二)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促进了化学发展 W·L·布拉格开创的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工作把X射线衍射效应和化学联系在一起。当NaCl等晶体结构被测定后,使化学家恍然大悟,NaCl的晶体结构中没有用NaCl表示的分子集团,而是等量的Na+离子和Cl-离子棋盘交叉地成为三维结构。当时X射线结构分析中的位相问题是通过强度数据和强度公式用试差法来解决的,只能测定含二三十个参数的结构,这些结构虽简单,但使无机物的结构化学有了真正的开始。 从1934年起,帕特孙(Patterson)法和其他应用付里叶级数的方法相继提出,位相问题可通过帕特孙函数找出重原子的位置来解决,使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摆脱了试差法。1940年后计算机的使用,使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能测定含重原子的复杂的化合物的结构。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不但印证了有机物的经典结构化学,也为有机物积累了丰富的立体化学数据,

高中化学选修三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三章第章常见晶体结构晶胞分析归纳整理总结

个六元环共有。每个六元环实际拥有的碳原子数为 ______个。C-C键夹角:_______。C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 SiO2晶体中,每个Si原子与个O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每个O原子与个Si 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晶体中Si原子与O原子个数比为。晶体中Si原子与Si—O键数目之比为。最小环由个原子构成,即有个O,个Si,含有个Si-O键,每个Si原子被个十二元环,每个O被个十二元环共有,每个Si-O键被__个十二元环共有;所以每个十二元环实际拥有的Si原子数为_____个,O原子数为____个,Si-O键为____个。硅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氧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_. 知该晶胞中实际拥有的Na+数为____个 Cl-数为______个,则次晶胞中含有_______个NaCl结构单元。 3. CaF2型晶胞中,含:___个Ca2+和____个F- Ca2+的配位数: F-的配位数: Ca2+周围有______个距离最近且相等的Ca2+ F- 周围有_______个距离最近且相等的F——。 4.如图为干冰晶胞(面心立方堆积),CO2分子在晶胞中的位置为;每个晶胞含二氧化碳分子的个数为;与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等距离且最近的二氧化

碳分子有个。 5.如图为石墨晶体结构示意图, 每层内C原子以键与周围的个C原子结合,层间作用力为;层内最小环有 _____个C原子组成;每个C原子被个最小环所共用;每个最小环含有个C原子,个C—C键;所以C原子数和C-C键数之比是_________。C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__. 6.冰晶体结构示意如图,冰晶体中位于中心的一个水分子 周围有______个位于四面体顶角方向的水分子,每个水分子通过 ______条氢键与四面体顶点上的水分子相连。每个氢键被_____个 水分子共有,所以平均每个水分子有______条氢键。 7.金属的简单立方堆积是_________层通过_________对 _________堆积方式形成的,晶胞如图所示:每个金属阳离子的 配位数是_____,代表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金属的体心立方堆积是__________层通过 ________对________堆积方式形成的,晶胞如图: 每个阳离子的配位数是__________.代表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晶体结构

第一章 P4 问题 对14种布拉菲点阵中的体心立方,说明其中每一个阵点周围环境完全相同 答:①单看一个结晶学单胞可知,各个顶点上的阵点等价,周围环境相同。 ②将单个结晶学单胞做周期性平移后可知,该结晶学单胞中的体心阵点亦可作为其他结晶学原胞的顶点阵点,即体心阵点与顶点阵点也等价,周围环境也相同。 综上所述,体心立方中每一个阵点周围环境完全相同。 问题 在二维布拉菲点阵中,具体说明正方点阵的对称性高于长方点阵。 答:对称轴作为一种对称要素,是评判对称性高低的一种依据。正方点阵有4条对称轴而长方点阵只有两条对称轴,故正方点阵的对称性高于长方点阵。 P9 问题 晶向族与晶面族概念中,都有一个“族”字。请举一个与族有关的其他例子,看看其与晶向族、晶面族有无相似性? 答:“上班族”、“追星族”… 它们与晶向族、晶面族的相似性在于同一族的事物都有某一相同的性质。 问题 几年前一个同学问了这样的问题:() 2πe 晶面该怎么画?你如何看待他的问题?应该指出,这位同学一定是动了脑筋的!结论是注重概念 答:晶面无意义、不存在。晶向是晶面的法向量,相同指数的晶面与晶向是一一对应的。在晶体中原子排布规则中,各阵点是以点阵常数为单位长度构成的离散空间,阵点坐标值均为整数,晶向指数也应为整数,因此晶面指数应为整数时晶面才有意义。(晶体学的面与数学意义下的面有区别,只有指数为整数的低指数面才有意义。) 问题 说明面心立方中(111)面间距最大,而体心立方中(110)面间距最大。隐含了方法 答:①面心立方中有晶面族{100}、{110}、{111},它们的面间距分别为 因此面心立方中{111}面间距最大。 ②体心立方中有晶面族{100}、{110}、{111},其面间距分别为 因此体心立方中{110}面间距最大。 (密排面的晶面间距最大)

浅谈有关晶体结构的分析和计算

浅谈有关晶体结构的分 析和计算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浅谈有关晶体结构的分析和计算 摘要:晶体结构的分析和计算是历年全国高考化学试卷中三个选做题之一,本文从晶体结构的粒子数和化学式的确定,晶体中化学键数的确定和晶体的空间结构的计算等方面,探讨有关晶体结构的分析和计算的必要性。 关键词:晶体、结构、计算、晶胞 在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中,有三个题目是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选学内容,它们分别《化学与生活》、《有机化学基础》和《物质结构与性质》。虽然三个题目在高考时只需选做一题,由于是选学内容,学生对选学内容往往重视不够,所以在高考时学生对这部分题目得分不够理想。笔者对有关晶体结构的分析和计算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或许对学生学习有关晶体结构分析和计算有所帮助,若有不妥这处,敬请同仁批评指正。 一、有关晶体结构的粒子数和化学式确定 (一)、常见晶体结构的类型 1、原子晶体 (1)金刚石晶体中微粒分布: ①、每个碳原子与4个碳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形成正四面体结构。 ②、键角均为109°28′。 ③、最小碳环由6个碳组成并且六个碳原子不在同一平面内。 ④、每个碳原子参与4条C-C 键的形成,碳原子与C-C 键之比为1:2。 (2)二氧化硅晶体中微粒分布 ①、每个硅原子与4个氧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形成正四面体结构。 ②、每个正四面体占有1个Si ,4个“2 1氧”,n(Si):n(O)=1:2。 ③、最小环上有12个原子,即:6个氧原子和6个硅原子.

2、分子晶体:干冰(CO 2)晶体中微粒分布 ①、8个CO 2分子构成立方体并且在6个面心又各占据1个CO 2分子。 ②、每个CO 2分子周围等距离紧邻的CO 2分子有12个。 3、离子晶体 (1)、NaCl 型晶体中微粒分布 ①、每个Na +(Cl -)周围等距离且紧邻的Cl -(Na +)有6个。每 个Na +周围等距离紧邻的Na +有12个。 ②、每个晶胞中含4个Na +和4个Cl -。 (2)、CsCl 型晶体中微粒分布 ①、每个Cs +周围等距离且紧邻的Cl -有8个,每个Cs +(Cl -) 周围等距离且紧邻的Cs +(Cl -)有6个。 ②、如图为8个晶胞,每个晶胞中含有1个Cs +和1个Cl - 。 3、金属晶体 (1)、简单立方晶胞:典型代表Po ,空间利用率52%,配位数为6 (2)、体心立方晶胞(钾型):典型代表Na 、K 、Fe ,空间利用率60%,配位数为8。 (3)、六方最密堆积(镁型):典型代表Mg 、Zn 、Ti ,空间利用率74%,配位数为12。 (4)、面心立方晶胞(铜型):典型代表Cu 、Ag 、Au ,空间利用率74%,配位数为12。 (二)、晶胞中微粒的计算方法——均摊法 1、概念:均摊法是指每个图形平均拥有的粒子数目,如某个粒子为n 个晶胞所共有,则 该粒子有n 1属于一个晶胞。 2、解题思路:首先应分析晶胞的结构(该晶胞属于那种类型),然后利用“均摊法”解题。

高中化学选修三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三章第3章常见晶体结构晶胞分析归纳整理总结

1 1. 金刚石晶体结构(硅单质相同) 1mol 金刚石中含有 mol C —C 键, 最小环是 元环,(是、否) 共平面。 每个C-C 键被___个六元环共有,每个C 被_____ 个六元环共有。每个六元环实际拥有的碳原子数为 ______个。C-C 键夹角:_______。C 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 SiO 2晶体中,每个Si 原子与 个O 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 每个O 原子与 个Si 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晶体中Si 原子与 O 原子个数比为 。 晶体中Si 原子与Si —O 键数目之比 为 。最小环由 个原子构成,即有 个O , 个Si ,含有 个Si-O 键,每个Si 原子被 个十二元环,每 个O 被 个十二元环共有,每个Si-O 键被__个十二元环共 有;所以每个十二元环实际拥有的Si 原子数为_____个,O 原子数为____个,Si-O 键为____个。硅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氧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_. 2 . 在NaCl 晶体中,与每个Na +等距离且最近的Cl -有 个, 这些Cl -围成的几何构型是 ;与每个Na +等距离且最近的 Na +有 个。由均摊法可知该晶胞中实际拥有的Na +数为____个 Cl -数为______个,则次晶胞中含有_______个NaCl 结构单元。 3. CaF 2型晶胞中,含:___个Ca 2+和____个F - Ca 2+的配位数: F -的配位数: Ca 2+周围有______个距离最近且相等的Ca 2+ F - 周围有_______个距离最近且相等的F ——。

2 4.如图为干冰晶胞(面心立方堆积),CO 2分子在晶胞 中的位置为 ;每个晶胞含二氧化碳分子的 个数为 ;与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等距离且最 近的二氧化碳分子有 个。 5.如图为石墨晶体结构示意图, 每层内C 原子以 键与周围的 个C 原子结合,层间作用力为 ; 层内最小环有 _____个C 原子组成;每个C 原子被 个最小环所共用;每个 最小环含有 个C 原子, 个C —C 键;所以C 原子数和C-C 键数之比是_________。C 原子的杂化方式 是__________. 6. 冰晶体结构示意如图 ,冰晶体中位于中心的一个水分子 周围有______个位于四面体顶角方向的水分子,每个水分子通过 ______条氢键与四面体顶点上的水分子相连。每个氢键被_____个 水分子共有,所以平均每个水分子有______条氢键。 7. 金属的简单立方堆积是_________层通过_________对 _________堆积方式形成的,晶胞如图所示:每个金属阳离子的 配位数是_____,代表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金属的体心立方堆积是__________层通过 ________对________堆积方式形成的,晶胞如图: 每个阳离子的配位数是__________.代表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晶体结构的分析与计算训练题

晶体结构的分析与计算训练题 1.(2015·全国卷Ⅰ)碳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中石墨烯与金刚石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 (1)在石墨烯晶体中,每个C 原子连接________个六元环,每个六元环占有________个C 原子。 (2)在金刚石晶体中,C 原子所连接的最小环也为六元环,每个C 原子连接______个六元环,六元环中最多有______个C 原子在同一平面。 解析:(1)由石墨烯的结构可知,每个C 原子连接3个六元环,每个六元环占有的C 原子数为1 3 ×6=2。 (2)由金刚石的结构可知,每个C 可参与形成4条C —C 键,其中任意两条边(共价键)可以构成2个六元环。根据组合知识可知四条边(共价键)任选其中两条有6组,6×2=12。因此每个C 原子连接12个六元环。六元环中C 原子采取sp 3 杂化,为空间六边形结构,最多有4个C 原子位于同一平面。 答案:(1)3 2 (2)12 4 2.(2016·全国卷Ⅱ)某镍白铜合金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1)晶胞中铜原子与镍原子的数量比为________。 (2)若合金的密度为d g·cm -3 ,晶胞参数a =________nm 。 解析:(1)由晶胞结构图可知,Ni 原子处于立方晶胞的顶点,Cu 原子处于立方晶胞的面心,根据均摊法,每个晶胞中含有Cu 原子的个数为6×12=3,含有Ni 原子的个数为8×1 8= 1,故晶胞中Cu 原子与Ni 原子的数量比为3∶1。 (2)根据m =ρV 可得, 1 mol 晶胞的质量为(64×3+59)g =a 3 ×d g·cm -3 ×N A ,则a =? ????2516.02×1023×d 1 3 cm =? ?? ??2516.02×1023×d 1 3×107 nm 。 答案:(1)3∶1 (2)? ?? ? ?2516.02×1023×d 1 3×107 3.(2017·全国卷Ⅰ)(1)KIO 3晶体是一种性能良好的非线性光学材料,具有钙钛矿型的立方结构,边长为a =0.446 nm ,晶胞中K 、I 、O 分别处于顶角、体心、面心位置,如图所示。K 与O 间的最短距离为______

高中化学选修三——晶体结构与性质.doc

晶体结构与性质 一、晶体的常识1.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 晶体非晶体 自范性 有(能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形)无(不能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形) 微观结构 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有序排列 原子排列相对无序 晶体呈现自范性的条件:晶体生长的速率适当 得到晶体的途径:熔融态物质凝固;凝华;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特性:①自范性;②各向异性(强度、导热性、光学性质等)③固定的熔点;④能使X-射线产生衍射(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2.晶胞--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即晶体中无限重复的部分 一个晶胞平均占有的原子数=8×晶胞顶角上的原子数+4×晶胞棱上的原子+2×晶胞面上的粒子数+1×晶胞体心内的原子数 思考:下图依次是金属钠(Na)、金属锌(Zn)、碘(I2)、金刚石(C)晶胞的示意图,它们分别平均含几个原子? 1 1 1

eg:1.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如蓝晶(Al2O3·SiO2)在不同方向上的硬度不同;又如石墨与层垂直方向上的电导率和与层平行方向上的电导率之比为1:1000。晶体的各向异性主要表现在() ①硬度②导热性③导电性④光学性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晶体与非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一定比非晶体的熔点高 B.晶体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固体 C.非晶体无自范性而且排列无序 D.固体SiO2一定是晶体 3.下图是CO2分子晶体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其中有多少个原子? 二、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1.分子晶体--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相结合的晶体注意:a.构成分子晶体的粒子是分子 b.分子晶体中,分子内的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相邻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 ①物理性质 a.较低的熔、沸点 b.较小的硬度 c.一般都是绝缘体,熔融状态也不导电 d.“相似相溶原理”:非极性分子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分子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 ②典型的分子晶体 a.非金属氢化物:H2O、H2S、NH3、CH4、HX等 b.酸:H2SO4 、HNO3、

几种常见晶体结构分析

几种常见晶体结构分析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几种常见晶体结构分析 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 栾春武 邮编 075131 栾春武:中学高级教师,张家口市中级职称评委会委员。河北省化学学会会员。市骨干教师、市优秀班主任、模范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县十佳班主任。 联系电话: E-mail : 一、氯化钠、氯化铯晶体——离子晶体 由于离子键无饱和性与方向性,所以离子晶体中无单个分子存在。阴阳离子在晶体中按一定的规则排列,使整个晶体不显电性且能量最低。离子的配位数分析如下: 离子数目的计算:在每一个结构单元(晶胞)中,处于不同位置的微粒在该单元中所占的份额也有所不同,一般的规律是:顶点上的微粒属于该 单元中所占的份额为18,棱上的微粒属于该单元中所占的份额为1 4,面上 的微粒属于该单元中所占的份额为1 2,中心位置上(嚷里边)的微粒才完 全属于该单元,即所占的份额为1。 1.氯化钠晶体中每个Na +周围有6个Cl -,每个Cl -周围有6个Na +,与一个Na +距离最近且相等的Cl -围成的空间构型为正八面体。每个Na +周围与其最近且距离相等的Na +有12个。见图1。 图1 图2 NaCl

晶胞中平均Cl-个数:8×1 8 + 6× 1 2 = 4;晶胞中平均Na+个数:1 + 12×1 4 = 4 因此NaCl的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NaCl(4个Na+和4个Cl-)。 2.氯化铯晶体中每个Cs+周围有8个Cl-,每个Cl-周围有8个Cs+,与一个Cs+距离最近且相等的Cs+有6个。 晶胞中平均Cs+个数:1;晶胞中平均Cl-个数:8×1 8 = 1。 因此CsCl的一个晶胞中含有1个CsCl(1个Cs+和1个Cl-)。 二、金刚石、二氧化硅——原子晶体 1.金刚石是一种正四面体的空间网状结构。每个C 原子以共价键与4个C原子紧邻,因而整个晶体中无单 个分子存在。由共价键构成的最小环结构中有6个碳原 子,不在同一个平面上,每个C原子被12个六元环共用,每C—C键共6 个环,因此六元环中的平均C原子数为6× 1 12 = 1 2 ,平均C—C键数为 6×1 6 = 1。 C原子数: C—C键键数= 1:2; C原子数: 六元环数= 1:2。 2.二氧化硅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相似,C被Si代替,C与C之间插 氧,即为SiO 2晶体,则SiO 2 晶体中最小环为12环(6个Si,6个O), 图3 CsCl 晶 图4 金刚石晶

专题08 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

专题八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 ★双基知识 1.几个基概念 化学键: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离子键: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极性键: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所形成的共价键 非极性键:由相同元素的原子所形成的共价键 金属键: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较强烈的作用叫金属键。 氢键: 范德华力(分子间作用力) 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 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金属晶体 2.常见几种晶体的结构分析(点、线、面、体) (1)氯化钠晶体(2)氯化铯晶体(3)二氧化碳晶体(4)白磷分子的结构(5)C n的结构(6)金刚石晶体(7)二氧化硅晶体(8)石墨晶体 ★巧思巧解 (1)异类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别大于分子晶体

一般地,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2)同种类型晶体:构成晶体质点间的作用力大,则熔、沸点高,反之则小。 ①离子晶体: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高,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则熔、沸点越高。 ②分子晶体: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在同分异构体中,一般地,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③原子晶体: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④金属晶体:金属阳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的电荷越多,则金属键越强,金属熔、沸点越高 ★例题精析 [例1]: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 A .可以溶于水 B.具有较高的熔点 C .水溶液能导电 D.熔融状态能导电 [例2]:下列化合物中阴离子半径和阳离子半径之比最大的是: A .LiI B. NaBr C. KCl D. CsF [例3]:食盐晶体如右下图所示。在晶体中●表示Na +,○表示Cl - ,已知食盐的密度为ρg/cm 3, NaCl 的摩尔质量为M g/mol ,阿佛加得罗常数为N ,则在食盐晶体是Na +离子和Cl - 离子的 间距大约是: A . B. 3 2N M C. D. [例4]:根据石墨晶体结构示意图及提供的数据计算(保留三位有效数值)。有关公式、数据见框图。⑴12 g 石墨中,正六边形的数目有多少? ⑵求石墨密度。 ⑶求12克石墨的体积。

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完美版

第六章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 教学内容: 1.掌握杂化轨道理论、 2.掌握两种类型的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 3.了解现代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的初步知识,讨论分子间力和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时数:6学时 分子结构包括: 1.分子的化学组成。 2.分子的构型:即分子中原子的空间排布,键长,键角和几何形状等。 3.分子中原子间的化学键。 化学上把分子或晶体中相邻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吸引作用称为化学键。化学键可 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第一节共价键理论 1916年,路易斯提出共价键理论。 靠共用电子对,形成化学键,得到稳定电子层结构。 定义:原子间借用共用电子对结合的化学键叫做共价键。 对共价键的形成的认识,发展提出了现代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 1.1共价键的形成 1.1.1 氢分子共价键的形成和本质(应用量子力学) 当两个氢原子(各有一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相互靠近,到一定距离时,会发生相互作用。每个H原子核不仅吸引自己本身的1s电子还吸引另一个H原子的1s电子,平衡之前,引力>排斥力,到平衡距离d,能量最低:形成稳定的共价键。 H原子的玻尔半径:53pm,说明H2分子中两个H原子的1S轨道必然发生重叠,核间形成一个 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较大的区域。这样,增强了核间电子云对两核的吸引,削弱了两核间斥力,体系能量降低,更稳定。(核间电子在核间同时受两个核的吸引比单独时受核的吸引要小,即位能低,∴能量低)。

1.1.2 价键理论要点 ①要有自旋相反的未配对的电子 H↑+ H↓ -→ H↑↓H 表示:H:H或H-H ②电子配对后不能再配对即一个原子有几个未成对电子,只能和同数目的自旋方向相反的未成对电子成键。如:N:2s22p3,N≡N或NH3 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 ③原子轨道的最大程度重叠 (重叠得越多,形成的共价键越牢固) 1.1.3 共价键的类型 ①σ键和π键(根据原子轨道重叠方式不同而分类) s-s :σ键,如:H-H s-p :σ键,如:H-Cl p-p :σ键,如:Cl-Cl π键, 单键:σ键 双键:一个σ键,一个π键 叁键:一个σ键,两个π键 例:N≡N σ键的重叠程度比π键大,∴π键不如σ键牢固。 σ键π键 原子轨道重叠方式头碰头肩并肩 能单独存在不能单独存在 沿轴转180O符号不变符号变 牢固程度牢固差 含共价双键和叁键的化合物的重键容易打开,参与反应。

浅谈有关晶体结构的分析和计算讲解学习

浅谈有关晶体结构的分析和计算

浅谈有关晶体结构的分析和计算 摘要:晶体结构的分析和计算是历年全国高考化学试卷中三个选做题之一,本文从晶体结构的粒子数和化学式的确定,晶体中化学键数的确定和晶体的空间结构的计算等方面,探讨有关晶体结构的分析和计算的必要性。 关键词:晶体、结构、计算、晶胞 在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中,有三个题目是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选学内容,它们分别《化学与生活》、《有机化学基础》和《物质结构与性质》。虽然三个题目在高考时只需选做一题,由于是选学内容,学生对选学内容往往重视不够,所以在高考时学生对这部分题目得分不够理想。笔者对有关晶体结构的分析和计算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或许对学生学习有关晶体结构分析和计算有所帮助,若有不妥这处,敬请同仁批评指正。 一、有关晶体结构的粒子数和化学式确定 (一)、常见晶体结构的类型 1、原子晶体 (1)金刚石晶体中微粒分布: ①、每个碳原子与4个碳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形成正四面体 结构。 ②、键角均为109°28′。 ③、最小碳环由6个碳组成并且六个碳原子不在同一平面内。 ④、每个碳原子参与4条C-C键的形成,碳原子与C-C键之比为1:2。 (2)二氧化硅晶体中微粒分布

①、每个硅原子与4个氧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形成正四面体结构。 ②、每个正四面体占有1个Si ,4个“2 1氧”,n(Si):n(O)=1:2。 ③、最小环上有12个原子,即:6个氧原子和6个硅原子. 2、分子晶体:干冰(CO 2)晶体中微粒分布 ①、8个CO 2分子构成立方体并且在6个面心又各占据1个 CO 2分子。 ②、每个CO 2分子周围等距离紧邻的CO 2分子有12个。 3、离子晶体 (1)、NaCl 型晶体中微粒分布 ①、每个Na +(Cl -)周围等距离且紧邻的Cl -(Na +)有6个。每 个Na +周围等距离紧邻的Na +有12个。 ②、每个晶胞中含4个Na +和 4个Cl -。 (2)、CsCl 型晶体中微粒分布 ①、每个Cs +周围等距离且紧邻的Cl -有 8个,每个Cs +(Cl -) 周围等距离且紧邻的Cs +(Cl -)有6个。 ②、如图为8个晶胞,每个晶胞中含有1个Cs +和1个Cl - 。 3、金属晶体 (1)、简单立方晶胞:典型代表Po ,空间利用率52%,配位数为6

高中化学 晶体结构的分析与计算

晶体结构的分析与计算 1.(2015·全国卷Ⅰ)碳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中石墨烯与金刚石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 (1)在石墨烯晶体中,每个C 原子连接________个六元环,每个六元环占有________个C 原子。 (2)在金刚石晶体中,C 原子所连接的最小环也为六元环,每个C 原子连接______个六元环,六元环中最多有______个C 原子在同一平面。 解析:(1)由石墨烯的结构可知,每个C 原子连接3个六元环,每个六元环占有的C 原子数为13 ×6=2。 (2)由金刚石的结构可知,每个C 可参与形成4条C —C 键,其中任意两条边(共价键)可以构成2个六元环。根据组合知识可知四条边(共价键)任选其中两条有6组,6×2=12。因此每个C 原子连接12个六元环。六元环中C 原子采取sp 3杂化,为空间六边形结构,最多有4个C 原子位于同一平面。 答案:(1)3 2 (2)12 4 2.(2016·全国卷Ⅱ)某镍白铜合金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1)晶胞中铜原子与镍原子的数量比为________。 (2)若合金的密度为d g·cm - 3,晶胞参数a =________nm 。 解析:(1)由晶胞结构图可知,Ni 原子处于立方晶胞的顶点,Cu 原子处于立方晶胞的 面心,根据均摊法,每个晶胞中含有Cu 原子的个数为6×12=3,含有Ni 原子的个数为8×18 =1,故晶胞中Cu 原子与Ni 原子的数量比为3∶1。 (2)根据m =ρV 可得, 1 mol 晶胞的质量为(64×3+59)g =a 3×d g·cm - 3×N A ,则a =????2516.02×1023×d 13cm =??? ?2516.02×1023×d 1 3×107 nm 。 答案:(1)3∶1 (2)??? ?2516.02×1023×d 13×107 3.(2017·全国卷Ⅰ)(1)KIO 3晶体是一种性能良好的非线性光学材 料,具有钙钛矿型的立方结构,边长为a =0.446 nm ,晶胞中K 、I 、O 分别处于顶角、体心、面心位置,如图所示。K 与O 间的最短距离为 ______ nm ,与K 紧邻的O 个数为_____。

晶体结构分析与计算

晶体结构分析与计算 湖南省浏阳市第一中学潘丹张水强410300 在2005年高考考纲中,在思维能力中增加了“对原子、分子、化学键等 微观结构有一定的三维想象能力”的要求。三维想象能力可能通过“晶体结构”试题来体现,而“晶体结构”这一知识点前几年是高考的热点之一(如 92年的金刚石、96年的SiO2 、97年的C60、98年的GBO、99年的NiO等等)。间隔了几年,笔者认为有必要引起广大考生足够的重视。本文从最常见的几 种晶体结构题型入手,分析晶体结构有关的问题,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晶 体结构的内容,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一、常见的几种晶体结构分析 (一)、氯化钠晶体 1、NaCl晶体是一种简单立方结构——Na+和Cl-交替占据立 方体的顶点而向空间延伸。 2、在每个Na+周围最近且等距离(设边长为a)的Cl-有6 个,在每个Cl-周围最近且等距离的Na+有6个。 3、在每个Na+周围最近且等距离(平面对角线为2a)的Na+有12 个,在每个Cl-周围且最近等距离(平面对角线为2a)的Cl-有12 个。 (二)、氯化铯晶体 1、CsCl晶体是一种立方体心结构—— 每8个Cs+、8个Cl-各自构成立方体。 在每个立方体的中心有一个异种离子 (Cl-或Cs+)。 2、在每个Cs+周围最近且等距离的Cl- (设为3a/2)有8个。在每个Cl-周 围最近且等距离的Cs+有8个。 3、在每个Cs+周围最近且等距离(必为a)的Cs+有6个,在每个Cl-周围最近且等距离的Cl-有6个。 (三)、金刚石晶体 1、金刚石晶体是一种空间网状结构——每个C原子与另4个C原子以共价键结 合,前者位于正四面体中心,后者位于正四面体顶点。 2、晶体中所有C—C键键长相等(1.55×10-10m),键角 相等(均为109028'),晶体中最小碳环由6个C组成 且六者不在同一平面内。 3、晶体中每个C原子参与了4条C—C键的形成,而 在每条键中的贡献只有一半,故C原子个数与C—C键

高中化学专题3微型专题四晶体类型的判断及晶体结构的分析与计算教案苏教版选修3

微型专题(四)晶体类型的判断及晶体结构的分析与计算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能辨识常见物质的晶体类型,能从微观角度分析各种晶体的构成微粒及微粒间的作用力,并解释各类晶体性质的差异。 2.熟知各类晶体的结构特点及堆积模型, 能利用均摊法对晶胞进行结构分析和计算。 |微型专题 克难解疑精准高效一、晶体类型的判断 例1 (2018 ?上海杨浦区检测)四种物质的一些性质如下表: 晶体类型:单质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晶体;单质硼是_______________ 晶体;氯化铝是 ___________________ 晶体;苛性钾是_____________ 晶体。 答案分子原子分子离子 解析单质硫为非金属单质,其熔、沸点都较低,则晶体为分子晶体;单质硼为非金属单质,其熔、沸点都很高,则晶体为原子晶体;氯化铝为化合物,其熔、沸点都较低,并能在较低温度下升华,则晶体为分子晶体;苛性钾为化合物,其熔点较高,沸点很高,晶体不导电,熔融态导电,则晶体为离子晶体。 -方迭规律■----------------------------------------------------------------------------- "三看” 确定晶体类型 (1)看构成微粒或作用力类型四类晶体的构成微粒和微粒间作用力列表如下:

(2)看物质类别 ①单质类:a.金属单质和合金属于金属晶体; b.大多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晶体硅、 晶体硼等除外)属于分子晶体。 ②化合物类:a.离子化合物一定为离子晶体; b.共价化合物绝大多数为分子晶体,但SiO2、SiC等为原子晶体。 (3)看物理性质 变式1 (2018 ?成都高二月考)AB型化合物形成的晶体结构多种多样。下图所示的几种结构 所表示的物质最有可能是分子晶体的是() A. ①③ B.②⑤ C.⑤⑥ D.③④⑤⑥ 答案B 解析从各图中可以看出②⑤都不能再以化学键与其他原子结合, 所以最有可能是分子晶体。 二、晶体熔、沸点的比较

晶胞结构的分析与计算

晶胞结构的分析与计算 ——晶体结构与性质章复习(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根据分摊法确定晶体的组成;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提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发展水平。(重难点) 2.通过典型晶胞再认识,学会利用晶胞的基本特点分析晶体中微粒配位数。 3.建立解晶胞的一般观念、思维模型,能类比迁移相关知识解决新情境新问题;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重难点) ,则晶胞中最邻近两个金属原子间的距离为? 最近发现一种由钛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气态团簇分子,如 顶角和面心的原子是钛原子,棱的中心和体心的原子是碳原子, 它的化学式是? 分摊法能解决哪些问题?使用分摊法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石英晶体的晶胞如图,确定其化学式的方法有哪些? 晶胞中,配位情况对比 CsCl晶胞数目NaCl晶胞数目CaF2晶胞数目 +Ca2+配位数

1.有下列某晶体的空间结构示意图。图中●和化学式中M分别代表阳离子,图中○和化学式中N分别 代表阴离子,则化学式为MN2的晶体结构为() A B C 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A.1mol冰中含有氢键的个数为2 N A B.12g石墨中含有C-C键的个数为3N A C.二氧化硅晶体中存在四面体网状结构,O处于中心,Si处于4个顶点 D.密置层在三维空间堆积可得体心立方堆积和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3.氮化碳结构如下图所示,其硬度超过金刚石,下列有关氮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化碳属于原子晶体 B.氮化碳中碳显-4价,氮显+3价 C.氮化碳的化学式为C3N4 D.每个碳原子与四个氮原子相连,每个氮原子与三个碳原子相连 4.ZnS在荧光体、光导体材料、涂料、颜料等行业中应用广泛。立方ZnS晶体结构如下图所示,其晶胞边 长为540.0 pm.密度为(列式并计算),a位置S2-离子与b位置Zn2+离子之间的 距离为pm(列示表示) 5.晶胞有两个基本要素: ①原子坐标参数,表示晶胞内部各原子的相对位置,下图为Ge单晶的晶胞,其中原子坐标参数A为(0, 0,0);B为(1/2,0,1/2);C为(1/2,1/2,0)。则D原子的坐标参数为_________。 ②晶胞参数,描述晶胞的大小和形状,已知Ge单晶的晶胞参数a=565.76 pm,其密度为____g·cm-3(列出计算式即可) 6.Na的密度小于Mg,从空间利用率角度如何解释?(提示:Na、Mg的空间利用率分别为68%、74%)

浅谈有关晶体结构的分析和计算

浅谈有关晶体结构的分析和计算 摘 要:晶体结构的分析和计算是历年全国高考化学试卷中三个选做题之一,本文从晶体结构的粒子数和化学式的确定,晶体中化学键数的确定和晶体的空间结构的计算等方面,探讨有关晶体结构的分析和计算的必要性。 关键词:晶体、结构、计算、晶胞 在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中,有三个题目是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选学内容,它们分别《化学与生活》、《有机化学基础》和《物质结构与性质》。虽然三个题目在高考时只需选做一题,由于是选学内容,学生对选学内容往往重视不够,所以在高考时学生对这部分题目得分不够理想。笔者对有关晶体结构的分析和计算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或许对学生学习有关晶体结构分析和计算有所帮助,若有不妥这处,敬请同仁批评指正。 一、有关晶体结构的粒子数和化学式确定 (一)、常见晶体结构的类型 1、原子晶体 (1)金刚石晶体中微粒分布: ①、每个碳原子与4个碳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形成正四面体结构。 ②、键角均为109°28′。 ③、最小碳环由6个碳组成并且六个碳原子不在同一平面内。 ④、每个碳原子参与4条C-C 键的形成,碳原子与C-C 键之比为1:2。 (2)二氧化硅晶体中微粒分布 ①、每个硅原子与4个氧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形成正四面体结构。 ②、每个正四面体占有1个Si ,4个“ 2 1 氧”,n(Si):n(O)=1:2。 ③、最小环上有12个原子,即:6个氧原子和6个硅原子. 2、分子晶体:干冰(CO 2)晶体中微粒分布 ①、8个CO 2分子构成立方体并且在6个面心又各占据1个CO 2分子。 ②、每个CO 2分子周围等距离紧邻的CO 2分子有12个。 3、离子晶体 (1)、NaCl 型晶体中微粒分布 ①、每个Na +(Cl -)周围等距离且紧邻的Cl -(Na +)有6个。每个Na +周 围等距离紧邻的Na +有12个。 ②、每个晶胞中含4个Na +和 4个Cl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