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种旱生灌木植物功能性状及生长分析研究

八种旱生灌木植物功能性状及生长分析研究

八种旱生灌木植物功能性状及生长分析研究

八种旱生灌木植物功能性状及生长分析研究在干旱环境中,植物通过调节与水分散失及同化物积累有关的植物功能性状来响应生长环境的变化。黄土高原由于地表沟壑众多和土壤蓄水能力弱特征,植物生长受到水资源严重限制,鉴于旱生灌木具有较强的抗旱及抗逆能力,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建设与绿化工程中尝试将比邻区的荒漠植物引种到该区种植。因此,为了解荒漠植物在黄土高原地区的适应性,从而筛选出优良的生态建设与绿化物种,本研究在陇中黄土高原区引种了蒙古扁桃(Prunus mongolica)、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羊柴(Hedysarum Mongolicum)、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on)八种旱生灌木作为研究对象,以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功能性状表现为核心,分析了植物根、茎、叶的生长发育规律,探讨了各器官功能性状之间及其与植物生长速率的关联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八种旱生灌木根茎叶器官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受植物生长年限影响较大,物种间差异较小,且同一物种由于其个体发育大小差异,生物量分配比例发生改变。

沙冬青和柠条的根冠比(R/S)随植物生物量的积累呈幂函数上升趋势

(P<0.05),而蒙古扁桃、白刺、白沙蒿和花棒呈幂函数下降趋势(P<0.05)。

2.八种旱生灌木相对生长速率(RGR)大小排序为:花棒>白沙蒿>霸王>柠条>羊柴>沙冬青>白刺>蒙古扁桃。

3.八种旱生灌木的形态发育特征间、形态特征与地上生物量分配间均不具有共同的异速生长指数,而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分配间具有共同的异速生长指数(α=0.886)。

4.旱生灌木物种间RGR随生长年份变化的差异受净同化速率(NAR)和叶面积

比(LAR)直接影响,而植物发育时间(Time)、叶生物量比(LMR)及比叶面积(SLA)为间接影响因子。

植物生长与环境复习题

植物生长与环境复习题 (土壤部分) 一、名词解释 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质地,活性酸度,田间持水量,土壤容重,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的腐殖化作用,盐基饱和度,团粒结构,腐殖质,肥料,拮抗作用,协助作用,作物营养临界期,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碱解氮,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晶格固定,最小养分律,报酬递减律、肥料利用率,生理酸性肥料,水溶性磷肥,磷的退化作用,堆肥,基肥,追肥,种肥。 二、填空 1.世界各国对土壤质地进行分类的标准不尽相同,但大多国家将土壤质地分为()、()、()三种类型。 2.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和()两个转化过程,其中()是释放养分的过程,()是保蓄养分的过程。 3.根据土壤孔隙中水吸力的大小及土壤水分有效性将土壤孔隙分为()、()和()三种类型。 4.土壤中最好的结构体是(),所谓改善土壤结构性,就是要增加土壤中()的含量。 5.按照土壤吸收性能所发生的方式不同可将土壤的吸收性能划分为()、()、()、()和()五种类型。 6.土壤酸度有()和()二种类型。 7.土壤质地层次性一般包括()、()和()等几种类型。 8.土壤中微生物种类繁多,主要有()、()、()、()和()等五大类群。 9.土壤肥力四大因素是指()、()、()和()。

10.团粒结构具有多级孔隙,在团粒内部是()孔隙,团粒之间是()孔隙,两种孔隙配合适当,而且()也较高,使土壤具有良好的()。 11.土壤胶体通常以带()电荷为主,因而可吸附()离子。 12.影响交换性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主要是()及其()。 13.在十六种必需营养元素中,被称为肥料三要素的是()、()、()。 14.土壤养分一般以()、()和()三种方式向根表土壤迁移,一般认为,在长距离内,()是补充根表土壤养分的主要形式,而在短距离内,以()补充根表土壤养分更为重要。 15.目前人们通常认为离子以三种方式通过原生质膜,即()、()和()。 16.()和()是植物营养的两个关键时期,也是施肥的两个关键时期。 17.氮肥利用率低的原因是氮素在土壤中容易通过()、()和()三条非生产性途径损失。 18.磷肥利用率低的原因是磷在土壤中易被()。 19.氮素在土壤中有多种存在形式,通常把()、()、()和()四种形态的氮统称为水解氮或碱解氮,表示土壤中的有效态氮素。 20.石灰性土壤中无机磷的主要存在形态是()。 21.养分归还学说是德国化学家()于1840年提出的。 22.石灰性土壤中,过磷酸钙中的磷与()作用,生成()和(),最后大部分形成稳定的(); 23.草木灰中钾的主要存在形态是(),其次是(),()最少。 24.钾肥一般要求深施覆土,是因为深层土壤湿度变化小,()固定作用较弱,有利于提高钾肥肥效。

植物生长与环境实验大纲

《植物生长与环境》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生长与环境》实验是《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对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和验证,是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实验内容的安排以实用性为宗旨,以提高实践技能为目的,做到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按我院种植类专业教学计划要求,《植物生长与环境》实验分15个项目,教学30学时。具体内容如下:

实验实训一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胞组织器官观察 一、目的要求 了解显微镜的构造,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认识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及内部组织、细胞特点。 二、实验内容 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显微镜的保养与使用注意事项。生物绘图法。通过观察切片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 根尖观察,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观察,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观察。顶芽观察,双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观察,叶的结构观察,花的结构观察,果实结构观察,种子结构观察。 三、实验作业 绘洋葱鳞叶表皮细胞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实验实训二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比较 一、目的要求 了解小麦种子萌发前后淀粉酶变化的原理,掌握比较酶活性的一种实验实训方法。 二、实验内容 酶液的制备:以10%的甘油为提取剂,提取淀粉酶,制备酶提取液。 小麦种子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比较:通过对不同萌发时间的小麦种子淀粉酶提取液水解淀粉强弱的比较,判断淀粉酶活性。 三、实验作业 分析实验实训结果。 实验实训三光合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含量测定 一、目的要求 了解光合色素的一些重要理化性质,明确光合色素的提取及分离 方法,学会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绿素含量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光合色素的提取:新鲜叶片,乙醇提取。 光合色素的分离:滤纸层析分离叶绿素a、离叶绿素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叶绿素的理化性质:皂化作用,H+和Cu2+对叶绿素分子中Mg的取代作用,荧光现象的观察,叶绿素提取,吸光度测量。 三、实验作业 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并分析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实验实训四植物呼吸强度的测定(小篮子法) 一、目的要求 了解呼吸强度的测定原理,学会呼吸强度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 测量瓶准备:三角瓶,单孔橡皮塞,小钩,l0.7%Ba(OH)2溶液,瓶塞。 种子试材准备:干小麦种子,发芽小麦种子,纱布小袋悬在瓶中,空瓶对照。室温,35℃-40℃。

八种旱生灌木植物功能性状及生长分析研究

八种旱生灌木植物功能性状及生长分析研究在干旱环境中,植物通过调节与水分散失及同化物积累有关的植物功能性状来响应生长环境的变化。黄土高原由于地表沟壑众多和土壤蓄水能力弱特征,植物生长受到水资源严重限制,鉴于旱生灌木具有较强的抗旱及抗逆能力,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建设与绿化工程中尝试将比邻区的荒漠植物引种到该区种植。因此,为了解荒漠植物在黄土高原地区的适应性,从而筛选出优良的生态建设与绿化物种,本研究在陇中黄土高原区引种了蒙古扁桃(Prunus mongolica)、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羊柴(Hedysarum Mongolicum)、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on)八种旱生灌木作为研究对象,以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功能性状表现为核心,分析了植物根、茎、叶的生长发育规律,探讨了各器官功能性状之间及其与植物生长速率的关联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八种旱生灌木根茎叶器官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受植物生长年限影响较大,物种间差异较小,且同一物种由于其个体发育大小差异,生物量分配比例发生改变。 沙冬青和柠条的根冠比(R/S)随植物生物量的积累呈幂函数上升趋势 (P<0.05),而蒙古扁桃、白刺、白沙蒿和花棒呈幂函数下降趋势(P<0.05)。 2.八种旱生灌木相对生长速率(RGR)大小排序为:花棒>白沙蒿>霸王>柠条>羊柴>沙冬青>白刺>蒙古扁桃。 3.八种旱生灌木的形态发育特征间、形态特征与地上生物量分配间均不具有共同的异速生长指数,而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分配间具有共同的异速生长指数(α=0.886)。 4.旱生灌木物种间RGR随生长年份变化的差异受净同化速率(NAR)和叶面积

各种植物叶片和花的形态的描述

实验一 被子植物基础形态特征观察 一: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通过观察家乡周围的植物,学会描述植物的形态特征; 2. 分别采集1株双子叶和1株单子叶草本植物,比较二者之间的根、茎、叶、花的差异(以图、文介绍); 3.采集5-10种有花或有果的植物,拍摄图片,并解剖花、果结构,描述各植物的叶片形态、花序类型、花冠类型、雄蕊类型、雌蕊类型、子房位置、果实类型等等形态学特征。 二、实验材料 要求:每个同学均以自己家乡周边的野生或栽培植物为材料 我的实验材料: 植物材料:倒地铃、茼麻、香葙、三角梅、番薯、洋紫荆、火焰树、银胶菊、长春花、素馨花、鬼针草、缨丹、曼陀罗、大叶相思、大红花、菜花、红花羊蹄甲、美人树、树菠萝、玉米、蓖麻 操作材料:刀片、手套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识别 2.常见被子植物的叶片形态特征 2.常见被子植物的花序类型 3.常见被子植物花的形态特征 4.常见被子植物的果实特征 四、作业(实验报告) 1. 以图文形式介绍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区别; 答:本次用到的材料为玉米(单子叶植物)和蓖麻幼苗(双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最根本的区别是:在种子的胚中发育两片子叶还是发育成一片子叶,两片的称为双子叶植物,一片的称为单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幼苗的第一片叶子很薄,叶子多为平行脉,主根不发达,多是须根系,单子叶植物花中的萼片、花瓣的数目通常是三片,或者是三片的倍数 ?双子叶植物幼苗最初只有两片对生叶,叶子多为网状脉,多是直根系,主根发达,花中萼片、花瓣的数目都是四片或五片 玉米幼苗图片:蓖麻图片

2. 拍摄10种以上不同形态的叶片,描述叶片特征 1、牵牛花属于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一个叶柄上只长一张叶子,所以它是单叶植物。叶片呈宽卵形或近圆形,深或浅的3裂,偶5裂。中裂片长圆形或卵圆形,渐尖或骤尖,侧裂片较短,三角形,裂口锐或钝,叶面或疏或密有微硬的茸毛。叶尖的形态为渐尖,叶尖较长,有内弯的尖。叶缘平整,为全缘叶。叶基呈心形。牵牛花叶片由叶基分出多条主脉,为掌状网脉。 2、合果芋是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一个叶柄上只长一张叶子,所以它是单叶植物。它是异形叶性,因此在同一株植物上叶片可能有两种形状的叶片。幼叶叶片通常呈两型性,箭型或戟型。老叶裂成5-9裂的掌状叶,叶的颜色变深变绿。叶尖呈箭型。叶基是戟形的,2裂片尖锐向外指。叶片左右两端的缘平整,是全缘形态的叶缘。叶脉为网状脉,有一条明显的主脉,并向两侧发出许多侧脉,各侧脉之间,又一再分出细脉,组成网状脉。

植物生长与环境试题库及答案

《植物生长与环境》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地球上的植物种类繁多,形态、结构、颜色和生活习性各不相同,但他们具有相同的组织构成即:()。 2、()是植物体生长发育的结构基础。 3、植物体所有的生理活动都是以()为单位完成的。 4、植物体的生理活动是通过()来完成的,它是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5、()是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6、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可概括为()和()两大部分。 7、()存在于细胞的最外方,是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显著特征之一。 8、()起着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9、胞间层主要成分是(),它的存在使相邻的细胞连在一起。 10、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它构成了细胞壁的骨架。 11、()在细胞间起着物质运输、传递刺激及控制细胞分化的作用。 12、通过胞间连丝,是整个植物体的原生质连成一个整体,称为()。不同细胞的细胞壁也连成一体,称为()。 13、细胞壁包括()、()和次生壁。 14、细胞膜是有两层染色较深的暗层中间夹着一层染色较浅的亮层组成,这样的结构称为()。 15、细胞质可分为()和()两大部分。前者为后者的实体完整性提供所需要的环境,而后者为前者提供支持结构。 16、()是细胞的核心结构,控制着蛋白质的合成与细胞的生长发育。 17、细胞核有()、()和()三部分组成。 18、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是()。 19、核质的主要成分是()。 20、()是原生质中最丰富的有机物质,占原生质干物种的50%,是生命最要的物质基础。 21、()是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其分子都具有()和()的基本结构。 22、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的不同。 23、在酸性溶液中氨基酸带()电荷,在碱性溶液中氨基酸带()电荷。 24、在某种pH下,某一种氨基酸带着相等的正负电荷,称电中性,这一pH称为这个氨基酸的()。 25、氨基酸分子以肽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叫()。 26、维持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除肽键外,还有()、()、()、盐键和疏水键。 27、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有()和()两种形式。 28、蛋白质分子属于()胶体。胶体有两种状态即:()和()。

观赏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宇宙环境 地球环境 区域环境 自然环境 生境 小环境 1.植物环境 内环境 人工环境 气候因子 土壤因子 主要因子 2.生态因子 生物因子 地形地势因子 人为因子 环境中生态因子的生态分析 ① 综合作用 ② 主导因子 ③ 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 ④ 生态因子的可调性 ⑤ 生态幅 3.观赏植物与温度(温度“三基点”: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 A.温度对观赏植物分布的影响 1)根据观赏植物耐寒能力大小分类: ① 耐寒性观赏植物:白皮松、云杉、龙柏、大叶黄杨、海棠、紫藤、丁香、迎春、金银花、萱草、蜀葵、玉簪等。美人蕉、荷包牡丹等 ② 不耐寒性观赏植物:榕树、仙客来、变叶木、橡皮树、一品红等 ③ 半耐寒性观赏植物:杜英、广玉兰、夹竹桃、桂花、棕榈、郁金香等 2)根据植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分类: ① 耐寒植物: ② 喜凉植物:梅、桃、腊梅、菊花、三色堇、雏菊等 ③ 中温植物:苏铁、山茶、桂花、栀子、含笑、杜鹃花、金鱼草、报春花等 ④ 喜温植物:茉莉花、白兰花、瓜叶菊等 ⑤ 喜热植物: 米兰、变叶木、芭蕉属、仙人掌科等 3)以温度为主导因子的我国观赏植物分布分类: ① 赤道带:椰子、木瓜等 ② 热带:槟榔、咖啡等 ③ 亚热带:杉木、马尾松、毛竹、苏铁等 ④ 暖温带:雪松、白皮松、侧柏、泡桐、麻栎等 ⑤ 温带:黄刺玫等 ⑥ 寒带:落叶松、蒙古栎等 B.温度对花芽分化的影响 1)在高温下进行花芽分化:杜鹃、山茶、梅花、碧桃、樱花、紫藤等(花木类6-8月,气生态因子的概念:环境中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温高至25。C以上)。唐菖蒲、美人蕉等(许多球根观赏植物在夏季高温)。郁金香(夏季休眠期) 2)在低温下进行花芽分化 ①冬性植物:月见草、毛地黄等(二年生花卉)。鸢尾、芍药等(早春开花多年生花卉) ②春性植物:一年生花卉和球技开花的多年生花卉 ③半冬性植物: 另外,随温度升高和光强减弱,花色变浅:落地生根属和蟹爪属 开花期温度升高时,蓝色部分增多,温度变低时,白色部分增多:矮牵牛的复色品种C.变温对观赏植物的影响 1)节律性变温对观赏植物的影响 ①昼夜变温对观赏植物的影响 a.种子的发芽 b.植物的生长 c.植物的开花结果 ②季节变温对观赏植物的影响 2)突变温度对植物的影响 ①突然低温 a.冷害:热带喜温植物:轻木、丁子香 b.霜害 c.冻害 d.冻拔:多草本植物,小苗最为严重 e.冻裂:核桃、悬铃木等树干的向阳面 ②突然高温:被子植物叫裸子植物略高 D.观赏植物对温度的调节作用 1)观赏植物的遮阴作用:银杏、刺槐、悬铃木、枫杨等遮荫降温作用较好 2)观赏植物的凉爽效应 3)观赏植物群落对营造局部小气候的作用 4)观赏植物对热岛效应的消除作用 4.观赏植物与光 A.光照强度观赏植物的影响 1)光照强度对观赏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①光照影响种子发育:光照条件下发芽的桦树,遮荫条件下发芽的百合科植物 ②光照影响植物茎干和根系的生长 ③光照影响植物的开花和品质:光照强时开花的郁金香、酢浆草等,光照弱时开花的牵牛花、月见草、紫茉莉等 2)以光照强度为主导因子的观赏植物的生态类型 ①阳性植物:落叶松、松属(华山松、红松除外)、水杉、银杏、桦木属、桉属、杨属、柳属、臭椿、乌桕、泡桐、白玉兰、石榴等观赏树木。多数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仙人掌及多浆植物、大多数草坪草 ②阴性植物:红豆杉、云杉、冷杉、金银木、八角金盘等观赏树木。花卉中兰科、凤梨科、天南星科、秋海棠科以及蕨类等

植物功能性状、功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_ 进展与展望

生物多样性 2016, 24 (8): 922–931 doi: 10.17520/biods.2015295 Biodiversity Science http: //https://www.doczj.com/doc/7d10016407.html, ?综述? 植物功能性状、功能多样性与 生态系统功能: 进展与展望 雷羚洁1孔德良2李晓明1周振兴1李国勇1* 1 (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4) 2 (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辽宁沈阳 110866) 摘要: 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功能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和热点问题。开展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人类更好地应对全球变化情景下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生态学后果,而且能为生态恢复实践提供理论基础。近二十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研究成果,增强了人们对植物功能性状-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认识和理解。本文首先明确了植物功能性状的概念, 评述了近年来植物功能性状–生态系统功能关系领域的重要研究结果, 尤其是植物功能性状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研究现状; 提出了未来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研究中应加强植物地上和地下性状之间关系及其与生态系统功能、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不同时空尺度上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功能, 以及全球变化和消费者的影响等方面。 关键词: 生态系统过程; 功能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消费者; 全球变化 Plant functional traits, functional diversity, and ecosystem functioning: current knowledge and perspectives Lingjie Lei1, Deliang Kong2, Xiaoming Li1, Zhenxing Zhou1, Guoyong Li1*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4 2 Colleges of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866 Abstract: Increasing attention has recently been focused on the linkages between plant functional traits and ecosystem functioning.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se linkages can facilitate to address the ec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plant species loss induced by human activities and climate change,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ecosystem management. In recent twenty years, the evidence of strong correlations between plant functional traits and changes in ecosystem processes is growing. More importantly, ecosystem functioning can be predicted more precisely, using plant functional trait diversity (i.e., functional diversity) than species diversity. In this paper, we first defined plant functional traits and their im-portant roles in determining ecosystem processes. Then, we review recent advances i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cosystem functions and plant functional traits and their diversity. Finally, we propose several impor-tant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including (1) explo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boveground and belowground plant traits and their roles in determining ecosystem functioning, (2) incorporation of the im-pacts of consumer and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into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lant functional traits and ecosystem functioning, (3) effects of functional diversity on ecosystem multifunctionality, and (4) examina-tion of the functional diversity-ecosystem functioning relationship at different temporal and spatial scales. Key words: ecosystem processes; functional diversity; ecosystem multifunctionality; consumers; global change 近年来, 关于植物功能性状的研究涉及到从个体到生态系统等多个层次, 并延伸到生态学的—————————————————— 收稿日期: 2015-10-26; 接受日期: 2016-06-01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0564和31200344)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ligy535@https://www.doczj.com/doc/7d10016407.html,

植物生产与环境测试试卷

16农艺升学班植物生产与环境摸底考试试题班级:得分:制卷人:吴宇琛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根冠比: 2.顶端优势: 3.春化作用: 4.有效积温: 5.空气湿度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根的伸长过程可称为()。 A.生长 B.分化 C.开花 D.发育

2.农业生产上要求做到“不误农时”,任何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的措施都必须在生长速率达到最高以前采用,否则任何措施都失去意义,这是因为植物生长具有()的规律。 A.生长大周期 B.昼夜周期 C.季节周期 D.依赖自然条件 3.由于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应而引起的植物生长停滞的现象称为()。 A.衰老 B.强迫休眠 C.生理休眠 D.渡过休眠 4.在一天中,植物生长的速度表现出()。 A.夏季时,白天快 B.早春时,白天快,其它季节晚上快 C.冬季时晚上快 D.一年四季都是白天快,因为白天有光,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晚上没有光照,光合作用无法进行。 5.茶树修剪是()的原理的应用。 A.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生长相关性 B.生长周期性 C.顶端优势 D.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6.下列植物中顶端优势最强的是()。 A.雪松和水杉 B.玉米和小麦 C.苹果和梨树 D.玉米和高粱 7. 春化作用的主导因素是()。 A.高温 B.低温 C.空气 D.光照 8. 一般把花芽分化的过程称为() A.生长 B.发育 C.营养生长 D.都不是 9. 通常所说的“根深叶茂”是指植物的( )生长相关性。 A地上与地下部 B.主茎与侧枝 C.营养与生殖 D.都不是 10. 有实验证明()对植物产生成花物质极为重要。 A.连续黑暗的时期 B.连续光照的时间 C.充足的氧气 D.适宜的低温 11.植物感受光周期的主要器官是()。 A.茎尖 B.叶片 C.花朵 D.根尖 12.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烟草 B.油菜 C.玉米 D.大豆 13.()是指与植物体分离了的部分具有恢复其余部分的能力。 A.极性 B.再生 C.休眠 D.衰老 14.关于植物生长大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

植物功能性状与外来植物入侵

生物多样性 2010, 18 (6): 569–576 Biodiversity Science http: //https://www.doczj.com/doc/7d10016407.html, 植物功能性状与外来植物入侵 刘建1, 2李钧敏1, 3余华4何维明1于飞海5桑卫国1刘国方1董鸣1*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3) 2 (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 济南 250100) 3 (台州学院生态研究所, 浙江临海 317000) 4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北京 100193) 5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 北京 100083) 摘要:揭示影响外来植物入侵性的功能性状及其生态机制是入侵植物生态学的核心任务之一。本文综述了植物功能性状与外来植物入侵性的研究进展, 通过分析植物功能性状对外来植物入侵的贡献以及外来植物的不同入侵阶段对其功能性状的需求, 探讨植物功能性状与外来植物入侵的相关性及其入侵机理。迄今研究较多的影响外来植物入侵性的功能性状主要包括形态性状、生长性状、生理性状、繁殖性状、种子性状、克隆性状、表型可塑性和遗传变异等。这些功能性状对外来植物入侵的贡献随着入侵阶段的不同而变化。在传播到达阶段, 种子性状对入侵具有重要影响; 在定居建群阶段, 与植物抗逆性和适应性相关的生理性状和繁殖性状发挥主要作用; 在扩散入侵阶段, 克隆性状和影响植物竞争能力的生理性状对植物成功入侵具有重要贡献。由于植物入侵性是其功能性状和环境因素互作的结果, 且功能性状的作用随环境因素和入侵阶段不同而异, 因此, 结合外来植物入侵阶段, 并考虑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的互作, 是入侵生物学中植物功能性状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外来植物, 生物入侵, 入侵性, 植物功能性状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ctional traits and invasiveness of alien plants Jian Liu1, 2, Junmin Li1, 3, Hua Yu4, Weiming He1, Feihai Yu5, Weiguo Sang1, Guofang Liu1, Ming Dong1*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Vege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 jing 100093 2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Research,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3 Institute of Ecology, Taizhou University, Linhai, Zhejiang 317000 4 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193 5 College of Nature Conservation,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Understanding the functional traits and ecological mechanisms associated with successful inva-sions of alien plants is a key role of the field of invasion ecology.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analysis of plant functional traits contributing to successful plant invasions and the demands for functional traits at dif-ferent invasion stages, we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functional traits and invasiveness of alien plants as well as related ecological mechanisms. Functional traits that have been studied in relation to their invasions mainly include seed characters, and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al, physiological, clonal and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genetic variation and plasticity of phenotype. The impacts of these functional traits on invasion success vary from one stage to another. At the introduction stage, plant invasions are mainly affected by seed characters. At the establishment stage, stress-tolerance related physiology and propagation traits exert important influences. At the explosion stage, clonal characters and physiological traits related to competitive ability largely contribute to invasion success. Because plant invasions result from interactions between plant functional traits and environmental features, further studies on plant invasions —————————————————— 收稿日期: 2010-04-30; 接受日期: 2010-08-19 基金项目: 中科院重要方向性项目(KZCX2-YW-431)、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2006BS08008)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0521005) *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dongming@https://www.doczj.com/doc/7d10016407.html,

植物叶片的生态适应性试验

合肥师范学院不同环境植物叶功能性状的研究 牛丽闫大山葛刚刘先进 【摘要】:采取校园内摘取不同地方的植物和实验室分析等方式,对合肥师范学院水生植物和旱生植物叶子的形态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生物在最长叶片长度,最长叶片宽度,叶几部的宽度,叶宽叶基宽的最大比值,叶长,叶尖的角度,叶片抬高的仰角,叶脉的数目,叶片的重量,叶片的气孔数目,出现了一定的差异性,在这两种植物中。旱生植物的叶通常较小,以减少叶的蒸腾面积。叶的表皮细胞较小,细胞壁增厚,外壁高度角化,表皮上常有浓密表皮毛,水生的叶子较大;水生植物叶肉细胞没有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的区分,叶肉细胞排列较疏松。叶面没有角质层,气孔较少,接触水面的叶片没有气孔。旱生植物叶肉细胞分化为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上表面角质层较厚、气孔较少,下表面角质层较薄,气孔较多;旱生植物叶片的气孔通常分布在叶下表皮,多数陷于表皮之下,形成下陷气孔,有的植物甚至多个气孔同时下陷,形成气孔窝(如夹竹桃),水生植物表皮上没有角质膜或很薄,没有气孔器,气体交换是通过表皮细胞的细胞壁进行的。表皮细胞具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关键词】:旱生植物,水生植物叶片结构适应性 【前言】:各类植物在生态上,根据他们和水的关系,被区分为旱生,中生和水生植物;这些在形态上各有特点,特别表现在叶的形态和结构上,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的植物,在演化过程中会形成一些适应环境的结构特征,该实验以了解旱生,水生,叶片结构特点为目的,进而理解环境条件对植物器官结构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以眼子菜,睡莲,夹竹桃,芦荟叶的横切片永久装片为实验材料 1.2实验方法:显微观察法绘图分析法 2.结果与分析 2.1分析夹竹桃的叶片的结构 1)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壁厚,外壁上有厚的角质层,下表皮有一部分细胞构成下陷的窝,窝内有表皮细胞形成的表皮毛,毛下有气孔分布。表皮细胞2~3层形成复表皮。 2)叶肉上,下栅栏组织之间,细胞层数较多,胞间隙不发达,在叶肉细胞中含有簇晶3)叶脉维管束发达,主脉很大,为双韧维管束。 2.2分析眼子菜叶片结构 眼但菜叶片表皮无气孔,也没有角质层,但表皮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肉细胞不发达,有1

植物生长环境模拟试题(一)

植物生长环境模拟试题(一) 模块一 一、名词解释:(共10分) 1、凯氏带: 2、次生结构: 3、维管束: 4、太阳辐射: 5、光合作用: 二. 填空:(2 0分)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部分。 2、植物细胞的化学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3、基本组织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4、芽的组成部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部分组 成。 5、小麦的花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部分组成。 6、子房由_________________ 三部分组成。 7、胚珠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部分组成。 8、种子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部分组成。 9、种子的胚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部分组成。 三判断(共5分) 1、双子叶植物种子为无胚乳种子。() 2、暗反应即只有在暗处才能进行的反应,()

3、裸子植物的维管束为无限维管束。() 4、木栓层细胞为死细胞。() 5、粘性和弹性降低时,植物抗逆性减弱。() 四、简答题,(共15分) 1、双子叶植物叶片与禾本科植物的叶片结构的区别? 2、影响叶绿素形成的主要环境因素? 3、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模块二 一、填空题(计16分)

1.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 、----- 、----- 、 ------ O ____________ 2.有机物质的C/N比值为------- 时,比较容易被微生物分解。_ 3.根据成因,土壤中的矿物可分为----------- 和 ----------- 两大类。 4.土壤表层结皮实际上是------- 土壤结构体。

第2章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

第2章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 第一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 一、植物的生长发育二、种子的萌发与环境三、植物的营养生长与环境四、植物的生殖生长与环境一、植物的生长发育 (一)生长和发育的概念生长是指植物在体积和体重上的增加,是不可逆的量变过程;发育是指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的质的变化过程。 (二)生长和发育的关系区别:生长是植物生命过程的量变过程;而发育是植物生命过程的质变过程。联系:在植物生活周期中,生长和发育是交织在一起的,二者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具有密切的“互为基础”关系。 (三)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1.概念植物的生长发育又可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一般以花芽分化为界限。营养生长: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它是指植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生殖生长:植物的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它是指植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 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营养生长是植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如果营养生长过旺,就影响生殖生长,造成植物生长不协调;反之,营养生长不良也会影响生殖生长。只有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植物的生长发育才能达到理想状态。 二、种子的萌发与环境 (一)种子萌发的过程 1.吸胀 2.萌动 3.发芽 (二)种子萌发的条件 1.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具有生活力的种子或具有完整而健康的胚的种子。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是:适当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三、植物的营养生长与环境 (一)植物生长的周期性 1.植物生长大周期 2.昼夜周期 3.季节周期(二)植物的衰老 1.概念衰老是指一个器官或整个植株生理功能逐渐衰弱,最终自然死亡的过程,是生物界遍规律。 2.特征对整株植物来说,衰老首先表现在叶片和根系。 3.影响因素植物衰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也与环境因素有关,如高温、干旱、缺少氮肥、短

植物生长与环境教学大纲

《植物生长与环境》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 按照教育部对高职高专的教学要求,高职院以培养应用性高等技术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授课内容要讲究针对性和实用性。《植物生长与环境》是种植类专业如园艺、园林、生物技术、农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植物及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技能,学会结合当地生产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技能解决生产上存在的问题,为后续专业课学习以及将来从事现代农业生产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把种植类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肥料学》和《农业气象学》综合在一起,合成《植物生长与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紧扣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宗旨,把理论讲活,增加学生兴趣;实践教学结合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环境,为学生将来学以致用打下基础。 二、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在学习之前应具有一定的普通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知识,是种植类专业学生农作物、蔬菜、果树、花卉类植物栽培学等课程的基础。

三、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使学生系统掌握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规律,了解植物界中各类群的特征及代表植物的形态结构、亲缘关系等植物系统学知识。掌握被子植物分类的一般知识和重要科、属、种的特征,认识当地常见的代表植物,并通过实验和实习,掌握观察、解剖、描述、检索、鉴定植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植物生理过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重要机理,以及环境因素对各种生理过程的影响和调节作用。研究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与土壤环境、水分、温度、养分之间的机理和关系,将植物、生理、土壤、肥料、小气候有机地交互融合成一个整体。为种植类专业课-栽培学、遗传育种、植物保护等专业课打下理论和技能基础。 本课程参考学时总计160学时(理论教学118学时,实验教学4 0学时),实践实训1.5-2.0周,学时分配参考表见下表。

外部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学习资料

外部环境对植物生长 的影响

外部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一.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二. 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三.湿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一.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植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全部有机物质的碳骨架都来自于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是可见光.整个光合作用可分为2个阶级:光反应阶级和暗反应阶段.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理过程,至少包括几十个反应步骤,相互交叉错杂在一起,其中 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既有电子传递、能量转换的过程,又有物质转化的过程. 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中,光合生物利用光能产生ATP(三磷酸腺苷)和NADPH(还原力).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叶绿体利用光阶段产生的NADPH和ATP使CO2还原合成碳水化合物.另外光质对光合碳代谢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蓝光下生长的多种植物的叶片或种子总蛋白质含量比红光下生长的高,红光下生长的植物体内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积累.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高等植物和藻类中.蓝光下培养的小球藻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1倍,作用光谱显示促进蛋白质含量增加最有效波长在460nm和370nm 附近植物的生长发育被许多环境因子所刺激,其中包括光、温度和地球的引力等.在这些刺激中,光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因为它 不仅影响着植物几乎所有的发育阶段,还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光调节的发育过程包括发芽、茎的生长、叶和根的发育、向光性、叶绿素的合成、分枝以及花的诱导等等.

1.各种波长的光对植物的影响 可见光波长(4*10-7m----7*10-7m) 光色---------- 波长λ(nm) ---------- 代表波长 红(Red)----- 780~630 ---------- 700 橙(Orange)-- 630~600 ---------- 620 黄(Yellow)-- 600~570 ---------- 580 绿(Green) -- 570~500 ---------- 550 青(Cyan) --- 500~470 ---------- 500 蓝(Blue) --- 470~420 ---------- 470 紫(Violet) - 420~380 ---------- 420 280 ~ 315nm:对形态与生理过程的影响极小 315 ~ 400nm :叶绿素吸收少,影响光周期效应,阻止茎伸长400 ~ 520nm(蓝):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吸收比例最大,对光合作用影响最大 520 ~ 610nm(绿):色素的吸收率不高 610 ~ 720nm(红):叶绿素吸收率低,对光合作用与光周期效应有显著影响 720 ~ 1000nm :吸收率低,刺激细胞延长,影响开花与种子发芽 >1000nm :转换成为热量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光线,波长在 400 ~ 720nm左右。440 ~ 480nm(蓝色)的光线以及

植物与环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 知道环境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 2. 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些特性。 3. 知道植物具有和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 能力培养 1. 通过观察、比较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 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对观察和研究进行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保持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 2. 对身边的事物及自然有着探究的欲望。 3. 愿意了解大自然的奥秘,喜欢研究有关植物的知识。 重点难点 分析植物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 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分析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实验准备:对比实验(仙人掌与万年青的耐旱情况)所需器具与材料;植物:仙人掌、万年青、透明塑料袋等; 图片:沙漠、高山、草原、热带雨林、池塘生态图; 视频:有关的生态系统介绍; 文字资料:温室的环境条件等。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比较两种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外形特征,课本第27-30页的内容;第二课时,分析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环境,课本第31-33页的内容;第三课时,观察身边的植物,课本34-35页的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生物包括哪些种类。 2、复习植物生长的需要。 提问:生物生长需要什么? 3、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 【意图:由于上一单元与这一单元没有联系,生物的知识学生是在五年级时学的,时间隔得比较久,教师通过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回忆,为这一单元的学习做准备。】 二、观察仙人掌与莲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几种环境中的植物。 2.对比观察仙人掌和莲生活的环境条件和外部形体特征, 并把观察结果填写在表格里。 3.汇报交流观察结果。 4.试着分析仙人掌和莲的形态如何适应各自的生存环境? 先小组讨论、交流,再全班一起汇报。 (交流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对植物叶子的蒸腾作用不是很明白时,教师可以展示课前做的仙人掌和万年青的对比实验。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课后回去做这个实验。) 5.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将仙人掌和莲这两种植物的生活环境对调,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汇报、交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