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与修复的研究进展

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与修复的研究进展

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与修复的研究进展
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与修复的研究进展

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与修复的研究进展陈焱肖志宏邢廾谋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轴突连续性中断,神经纤维传导障码.导致感觉退化和自主功能丧失。神经元表型从传送者转换为再生状态,激活负责神经元存活和轴突再生的相关基因表达。临床上周围神经应尽叮能采取端-端吻合修复,如直接吻合张力过大,神经移植是最常用的方法,但对供区损害却无法避免。随着分子生物学及材料工程技术的进步,神经导管和生物治疗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巾变得越来越取要。本文主要对周围神经损伤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一.神经再生的细胞分子生物学1神经再生的分子机制:神经损伤后,病变部位从轴突远端与神经细胞断开连接。周围神经切断后神经元胞体经历的一系列变化,称为神经元反应,通过W豇leh曲变性在损伤平面以远创建一个利于神经元轴突再生的傲环境G损伤导致的逆向运输信号障碍癣内流以及受损端暴露于变性与炎性环境等协同作用均刺激近端神经再生,但神经再生起始的信号仍未被阐明m。周围神经损伤能激话神经元自身生长,并克服髓鞘再生相关抑制因素的影响圆。周围神经系统中.在神经元自身生长能力激活捉再生微环境、轴突导向因子和细胞黏附分子的共同作用下,损伤的神经能成功再生。

周围神经轴突的再生是复杂的,在神经损伤远侧残端和生长相关的基因表达上调,这些基閃在再生的行为中很重要。出人意料的是,几个基因都存在抑制再生活动。一个例子是mN.一个抑止细胞生长的候选基因:通过siRNA来抑制Ⅳ瞓和 UNC5H或运用药理学激活剂和抑制剂.多个通路可影响轴突再生。许多对神经恢复的干预途径经过研究同样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归纳成表1。 2.离子通道在周围神经修复中的作用:周围神经损伤后去髓鞘的神经便暴露出离子通道。现在认为神经传导功能受损导致诱发痛觉过敏、感觉倒错等功能异常的病理现象与钾离子通道受损引发的电位异常密不可分㈤。Rasband等㈤研究证实有髓鞘神经纤维中对4-AP敏感的掣亚单位Kv1.1、KvI.2以及胞浆B亚单位Kv2位于j此tap。mnod豇区域。基于这个解剖定位关系.一旦髓鞘受损,势必会影响钾离子通道功能进而引起钾离子大量外溢,无法产生正常的复合动作电位,导致神经传导功能受损。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目前认为阻断钾离子通道有助于恢复受损神经的传导功能。Sun等㈤研究发现.在周围神经损伤发生传导功能受损的关键是周围神经钾离子通道暴露。当神经干受到大于阈值的刺激时候会产生动作电

位,钠离子大量内流产生峰电位.然后钾离子通道被激活,钾离子大量内流。这个过程中钾离子通道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快钾离子通道IA,其特点是能够快速被激活,也能够快速被抑制:另外一种是慢钾离子通道Idr,被激活起来较为缓慢,但是在复极化的过程中作用持续存在。现在普遍认为4-AP是一种快钾离子通道抑制剂,并且能够快速恢复受损脊索的神经传导功能。防止因髓鞘破坏引起的神经冲动向周围扩散,从而加强受损伤神经传导并恢复神经损伤造成的神经细胞轴突的功能损坏。该机制使得早期提高或恢复神经传导,缓解神经损伤导致的长期疼痛成为可能。二、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评价 1.损伤机制:评估患者周围神经损伤,首先应确定损伤的机制。挤压伤能产生多种组织复合损伤,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失神经支配。穿透伤可导致部分或完全性神经损伤,枪弹相关的

详细检查以确定神经再生潜力。扭曲、牵引型损伤可致神经卡压和牵拉,导致神经及轴索断裂㈤。对于闭合性骨折导致神经损伤常自行恢复,大多数患者无需手术干预,可保守治

疗Ⅷ。 2.辅助检查对神经损伤程度的评估:一旦神经损伤.发生肌肉变性的程度无法确定,直到Wa№han变性完成。此过程可能需要长达4周。电生理研究可以区分慢性与急性损伤.它们还可以帮助确定受影响的神经纤维的类型并映射神经的恢复。肌电图显示的低动作电位的增加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㈤。感觉运动功能逐渐恢复的临床或电学证据,是值得进一步观察评估的,因为自主恢复通常发生在头几个月内。超声和 MR』也是周围神经损伤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超声波廉价安全.最近已较为普遍的在诊断神经损伤中使用。一项前瞻性研究利用高分辨率超声评价26例运动或感觉周围神经缺损,这些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探查和超声诊断,然后用神经学检查和术中所见进行对比。超声检查在如轴索肿胀、神经瘤的形成等提供了可靠的神经损伤的可视化,部分与术中所见高度相关例。然而,在广泛水肿和或肥胖的患者使用超声波诊断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可能限制诊断的准确性。MRI可为诊断和手术计划提供有用的信息。Gmnt等m表明,MRI可提供束状模式的分辨率,并能证明神经性水肿。周围神经损伤后,盟WI信号

增高是其主要改变,但这种改变有时比较细微,对神经恢复情况的追踪随访难以作出客观评价.不利十评价预后及功能恢复情况。为弥补单纯的信号强度评价的不足,国外学者多采取定量测量损伤神经的叨、吔弛豫吋间来评价神经损伤及损伤后的恢复。BeauIicu等Ⅷ发现,损伤后神经信号增高,且神经信号的增高主要与W扭ehan变性有关。。dmbina等m报道脱髓鞘导致叽、盟驰豫时间延长。Dose等m栅究动物活体和体外坐骨神经挤压伤不同时期的牝驰豫时间.损伤神经水分的增加和髓磷脂分解导致了的延长。Stamsz在神经切割伤和挤压伤后第1、2、3、4、6周测量了叭及」2,发现神经损伤后,神经的脱髓鞘、炎症反应及轴突损失引起Ⅵ、巴值升高。Cu血D等㈨在周围神经挤压伤中,分别于损伤后第7、14、30、70天测量啞值.损伤神经盟值的高峰时间出现在损伤后第14天,至第70天盟恢复但仍高于正常。张德春等m」发现在臂丛损伤中MRI可表现为创伤性脊膜囊肿、脊髓偏移、脊神经前后根缺失和“黑线征”,其敏感性为957恥。虽然MlⅡ对于明确神经损伤的程度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帮助,但是目前的临床研究关于MRI与肌电图相比较.M田比肌电图敏感性差Ⅷm 三阔围神经损伤临床修复的常用方法和策略1外科修复:无张力缝合修复仍然是神经损伤的首选治疗方案。神经直接修复的适应证是神经断缘整齐,并且几乎无明显缺损。为了更好的恢复,神经修复时的正确对位和无张力吻合是非常重要的。新的显微外科技术和仪器的发展推动周围神经分组束的修复。这种技术类似于外膜修复,但需婴打开神经外膜对束膜进行更精确的一对一的吻合。这种力法试图使轴突更精确的再生,但带来的是更多的剁离和潜在的软組织的破坏。但是对于运动和感觉的混合神经,如止小或尺神经及坐骨神经,仍建议行束问修复。通常对丁缺揦犬下2.5cm的建议行神经移植术。如果缺损较大或组织修复的质撳差:应当选搽利脷

时,端侧吻合是一种选择的方式,受伤神经的远端部分可被端侧缝合到相邻的神经。在行端侧缝合时采用对供神经干外膜开窗的方式,进行束膜缝合而不应进行外膜缝合。通过侧支轴突发芽使神经再生,进而使受损神经支配区域感觉和运动功能得到恢复。神经端侧缝合必须考虑3个因素:①供体神经的轴突发芽的诱导机制。②轴突发芽突破不同的外膜、束膜、内膜的能力,及重新支配受体神经的能力。③功能的可塑性和单纯运动神经元的行为重新调整,并最终形成新的运动单位的能力。在周围神经远端毁损无法修复时直接把近端神经断缘埋藏在肌腹内也是一种备用的方法,这种治疗功能的恢复是最差的,但直接修复和或重建不可能时它仍是一个选项。在修复神经时除了传统的缝合修复外纤维蛋白胶被认为可作为一种辅助或替代的修复方式,它快速并且易于操作Ⅷ。研究表明,纤维蛋白胶的临床恢复效果相当于缝合修复,并且可以提高吻合n神经的耐张力程度。

2.神经移植术:神经移植术包括自体移植、异体移植、异种移植等L①自体神经移植能提供轴突生长所需的神经生长因子,免疫排斥反应小,被视为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金标准”。』临床上移植神经长度应大于缺损长度的10饧~20畅,并且神经移植床的质量是决定神经移植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但对于粗大.长段的周围神经缺损.如臂丛损伤,存在供体神经支配区水久性失神经功能障碍、供移植神经来源局限、受体区神经瘤形成等缺点,无法满足临床需要。②异体及异种细胞移植:与自体移植的原理相同,异体神经移楨提供了神经再生框架,但是面临免疫排斥反应、移植成功率低、感染、肿瘤形成等风险。动物模型实验研究已经证实通过冷冻或放射辐照等方法去细胞异种移植技术可减低免疫排斥反应,提高移植神经的再生。R町等m发现小鼠模型中冷冻保存4周,可以大幅度减少移植神经免疫原性。丁晓珩等间使用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10- 20mm指固有神经缺损,未发现排斥或毒性反应.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以往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感觉神经恢复成功的报道,新近的一项研究是自体移植、同种异体移植和胶原导管在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修复中的对比,发现在16周时运动及等长肌力恢复方面自体移植优于同种异体移植,同种异体移植和自体移椬均优于胶原导管㈤。尽管实验研究结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在令人欣喜的研究结果公布之前.对于较大的周围神经缺损仍建议使用自体移植。

3神经导管修复术:无张力修补是周围神经损伤后感觉运动功能成功恢复的一个主要因素,自体神经移植术为节段性缺损修复的金标推㈨。然而,自体移植对供区仍存在或多或少的影响,多个手术部位及多处神经吻合U增加了手术时间及恢复时间。因此,寻找自体神经的替代品成为了一直研究的方向。 l生物衍生材料:多种生物衍生材料可用于桥接神经导管,包括静脉、动脉、肌腱管、羊膜管、脐带血管、硬脊膜、小肠轴膜下层、骨骼肌桥接体等。使用它们的主要理论依据是,这些组织都含有基底膜,与许旺细胞基底膜相似,为许旺细胞的迁人提供了有利环境;同时基底膜更是天然的半通透性材料:内含黏连蛋白、纤维蛋白和胶原等促进轴突生长的成分,并

连产牛瘫痕,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对此,向其添加其他材料或使用处理后的生物材料.均可以取得更好的修复效果。研究表明动物实验中用去细胞动脉导管作为神经导管修复:2cm 的周围神经缺损,手术后4个月组织学评估发现桥接部位轴突再生能力强于对照组,能有效防止肌肉萎缩和足部溃疡的发生.进步研究发现加人间充质千细胞的去细胞动脉导管组轴突再生能力强于单纯动脉导管组。该技术免疫排斥反应低.更加符合神经生长的生理要求,有较好的轴突生长引导作用,应用前景良好。 2人工不可吸收导管:主要成分为二甲基硅氧烷聚合物的医用硅胶,因其较佳的生理惰性、硬度、弹性和良好的塑形性等,曾是最早和最广泛应用的神经导管材料。其他不可降解材料,还有聚乙烯、聚氯乙烯、聚四氟乙烯、丙烯睛鄄氯乙烯共聚物等。这些材料所制成的神经导管,虽然可以提供离断神经良好的再生环境,在短距离的神经缺损中也有一定效果.但因其长期存在于人体,会引起局部炎症、慢性神经压迫等并发症.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导管。现主要用于科学实验。 3生物可吸收导管:生物可吸收神经导管的潜在优势包括可吸收,无供区并发症,轴突定向生长能力强。目前由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批准使用的生物可吸收管道神经支架包括3个主要类型。

③壳聚糠聚乙醇酸导管:壳聚糖在人体内可被降解为单糖而完全吸收,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加工性,是制备神经导管的良好材料。研究表明.壳聚糖不仅与许旺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还可以结合细胞外黏附分子.促进神经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并可以抑制纤维化,避免形成瘢痕组织.具有预防粘连.抑菌抗炎、抗肿瘤、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但壳聚糖在干燥状态下脆性较高,单纯应用时导管壁容易塌陷,因此,人们尝试在壳聚糖的基础上复合其他材料进行改进,如壳聚糖聚乙烯醉酸复合材料等.通过添加各种可以促神经再生的物质来协同修复神经损伤。在-项研究小15例患者平均神经缺损约17mm接受聚乙醇酸导管神经重建手术. Ma.kinn。n等间发现5例33恥有极好的感觉恢复.8例53呖有良好的恢复.2例思者14嗎有不良或没有恢复。其得出的结论是聚乙醇酸导管在用于缺损达3cm时的效果相当于经典神经移植并且无供区并发症产生。②胶原蛋白导管:胶原是生物体内结缔组织的主要支持蛋白.主要成分为甘氨酸、脯氨酸、丙氨酸等氨基酸,是重要的细胞外基质,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活性,其纤维状的结构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纯化的胶原抗原性很低,经酶作用后更显著降低。然而,胶原降解快.机械强度差,应用前需对其性质进行改变。物理交联方法如:热交联、紫外光照射、掣射线照射生物相容性好,但交联度较差;化学交联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胶原的交联度和机械性能.但会引人有毒的交联剂而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目前已发现数种类型的胶原.其中1型胶原来源广泛,易分离纯化,且性能优良.被广泛用于生物材料。由1型牛胶原制备的神经导管已经商品化并应用于临床,UhmeVer等'利用胶原蛋白管道修复指神经平均缺损12.7mm研究为期1年.75‰的患者得到了良好的恢复。蚕丝在医学领域长期作为外科缝线的材料.丝素蛋白是

与人体角质及胶原组成结构相似。研究表明。丝崇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成膜性,在高湿状态下也可保持良好的形态及柔韧性,且丝素上带正电的精氨酸易于吸附细胞。多孔丝素导管被认为是修复神经缺损的良好材料。从人体毛发、指甲等提取出的角蛋白和其他蛋白,也被用作是临床修复神经缺损所用导管的新材料。③己内酯导管:聚DL-丙交酯-E-己内酯是另一种可用下桥接神经缺损的生物可吸收导管。最初的效果是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上证明的,并且导管在1年内完全降解。Shin 等间在使用自体移植内酯、胶原蛋白和聚乙醇酸管对坐骨神经缺损10mm的大鼠修复模型评价运动功能恢复.发现动作电位、肌肉重量、形态计量学和等长收缩力测量时己内酯导管和自体移植修复在运动功能恢复是等效的。 4组织工程神经导管:就目前的研究来看,没有一种单一成分的导管能够完仝满足神经重建时既提供其再生的桥梁管道,又创造良好的神经再生微环境,发挥神经营养因子趋化作用的要求。考虑到体内神经及其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复杂性.可以确定多种成分有机结合的复合材料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周围神经损伤修复随着组织工程神经导管的应用,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组织工程周围神经移植物的三要素:支架材料、种子细胞、相关因子等的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工合成材料构建可人为地改变材料组成、结构及各成分含量,有特定的二维结构支架从而获得较适宜的力学性质、降解率、孔隙率、渗透率和表面形状,可接纳再生轴突长人,对轴突起机械引导作用。并可以引人神经营养因子和干细胞至导管腔内.形成复合的神经导管.满足不同类型神经损伤的需要。目前的实验已经表明,组织工程神经导管对修复超过4cm长的缺损是有效的。这些结果被认为是唯一

第二十二章_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

第二十二章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损伤之一,可导致严重的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本章阐述了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分类、预后、常见康复问题、康复分期和适应证、康复治疗原理、特殊评定方法及康复治疗方案。 一.概述 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ies,PNI)是指周围神经干或其分支受到外界直接或间接力量作用而发生的损伤。周围神经多为混合神经,包括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自主神经。损伤后的典型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一)损伤原因 1.挤压伤其损伤程度与挤压力的大小、速度和神经受压围等因素有关。轻者可导致神经失用;重者可压断神经。根据挤压因素不同,分为外源性与源性两种。前者是体外挤压因素致伤,如腋杖过高,压伤腋神经;头枕在手臂上睡觉,压伤桡神经和尺神经;下肢石膏固定过紧,压伤腓总神经等。后者是被体组织压伤,如肱骨骨折的骨痂压迫临近的桡神经等。 2.牵拉伤轻者可拉断神经干的神经束和血管,使神经干出血,最后瘢痕化。重者可完全撕断神经干或从神经根部撕脱,治疗比较困难。多见于臂丛神经,常由交通和工伤事故引起。肩关节脱位、锁骨骨折,以及分娩,均可伤及臂丛神经。另外肱骨外上髁骨折引起的肘外翻,可使尺神经常年受反复牵拉,引起迟发性尺神经麻痹。 3.切割伤神经可单独或与周围组织如肌腱、血管等同时被切断。常见于腕部和骨折部位,损伤围比较局限,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4.注射伤如臀部注射,伤及坐骨神经,腓总神经;上肢注射,伤及桡神经等。 5.手术误伤多见于神经鞘瘤剥离术及骨折固定术等。 (二)损伤分类 1.神经失用(neurapraxia)由于挫伤或压迫使神经的传导功能暂时丧失称为神经失用。此时神经纤维无明显的解剖和形态改变,连续性保持完整,远端神经纤维无华勒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表现为肌肉瘫痪,但无萎缩;痛

神经生长因子在周围神经损伤再生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2011年9月第18卷第9期·综述·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由意大利女科学家丽塔·L·蒙塔尔奇尼(Rita L Montalcini)在小鼠肉瘤细胞内发现的第一个神经营养因子,也是最早被研究的,目前已证实其对神经系统的正常分化、发育、成熟、维持功能和存活、损伤修复等均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中非常常见,神经功能恢复在临床是一件非常棘手的问题,近年来,神经生长因子被临床工作者将其应用于外周神经的修复,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取得一定的效果。 1神经生长因子的结构及生理作用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一种多聚体,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其β亚基为所有亚基中唯一具有NGF的所有生物学活性的亚基。NGF受体分为高亲和力受体(TrkA)和低亲和力受体(p75)两种。其中TrKA为NGF的功能性受体,在与NGF结合后可以表现出诱导神经细胞合成蛋白和酶,以及诱导轴突生长等多种生物学功能[1]。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和力受体(P75)使TrKA与NGF的结合率增加,及调节酪氨酸激酶的活性、逆行性运输神经营养因子、识别配体等作用[2]。NGF是一种“靶源性”多肽生长因子,是由其效应神经元支配的靶细胞合成并分泌,对神经组织非神经组织细胞均具有效应。但也有研究发现[3],神经生长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受体不仅存在于神经系统内,而在免疫系统细胞(如嗜酸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及组织特异性细胞(如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也广泛存在。 NGF对神经系统具有神经元营养和促神经突起生长双重生物学功能的一种神经细胞生长调节因子,它对中枢及周围神经元均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主要对发育、分化、生长、再生和功能特性的表达调控上,主要表现在:①在神经系统的发育期,NGF能促进神经细胞的成熟及存活,及神经元的分化,在梯度浓度诱导下促进神经元的定向生长,及胞体和树突的发育,并控制神经元存活数量等作用;②在神经系统发育的成熟期,NGF从调节神经元的存活作用转到对神经元的表现和功能方面的调节,具有维持NGF依赖性交感神经元的存活的功能,及维持感觉神经元和中枢神经元的功能,促进成熟神经元轴索分支和其它细胞的相互联系;③在神经元损伤修复期,NGF对已知表达NGF的神经元和现认为不表达NGF受体的中枢神经元都具有保护作用,NGF能促进神经纤维的定向生长并加速神经纤维再生,促进雪旺氏细胞及胶质细胞生长,使髓鞘修复,诱导轴突、树突的发育,促进神经元的有丝分裂、分化、修复,且具有减少神经细胞的死亡,使受损神经元免遭继续损害,并支持神经元的存活[4-6]。 2神经生长因子在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作用 周围神经损伤后,NGF分泌增加,同时NGF的表达相应增加,对损伤的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Friede等[7]研究表明:周围神经损伤可诱导成熟的周围神经的雪旺氏细胞等非神经细胞表达NGF及NGF受体,但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则不表达。有研究显示在周围神经损伤后早期,可逆行运输至胞体的NGF 神经生长因子在周围神经损伤再生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王梨明(综述),唐际存(审校)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桂林541001) 【摘要】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神经系统的正常分化、发育、成熟、维持功能和存活、损伤修复等均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近年来,随着科学家对NGF的进一步研究,其机制被逐步阐明,并应用于临床。在此,就NG对周围神经损伤的作用及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周围神经损伤,神经修复 中图分类号:R741.02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4-4659.2011.09.1496 Nerve Growth Factor in the Regeneration of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WANG Liming(Review),TANG Jicun(Revision)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ilin Medical College,Guilin541001,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TANG Jicun) [Abstract]Nerve growth factor has an important biological role in the function of normal differentiation,development,maturation, maintenance and survival,damage repair of nervous system.In recent years,scientists have gradually clarified its mechanism,and NGF has been used in clinic.The article made a review of NGF's impact on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Nerve growth factor;Peripheral nerve injury;Nerve repair 收稿日期:2011-06-06修回日期:2011-07-18 作者简介:王梨明,男,山东日照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周 围神经损伤、显微外科组织修复。 通讯作者:唐际存,男,副教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四肢创伤手外 科科主任,研究方向:周围神经损伤、显微外科组织修复。 ·1496·

急性期早期康复康复的指南规范标准

1、脑血管病早期康复 一早期康复: 此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迟缓性麻痹,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出现联合反应,机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恢复阶段1-2期。 (一)基本目的:早期康复的基本目的是防止日后会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的合并症,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争取功能得到尽早的改善,预防并发症。 (二)早期康复方法: 1、正确体位:教会家属和护理人员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的方法,要求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拍背数下。 2、翻身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分别向两侧转动,双足撑床。 3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脚交叉侧移等。 4、床边被动运动——上肢:肩胛带,肩关节,肘关节,腕指关节。 5、床边被动运动——躯干牵拉,背肌挤压刺激。 6、床边被动运动——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及踝趾关节。

7、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利用对肌肉的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 8、排痰 9、床头抬高坐位训练:床头渐抬高,每个位置患者能维持30分钟,则渐加10度再训练,直至能床边坐起,无靠`位平衡练习。 10、面,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顶上腭等及味觉刺激。 11、呼吸控制练习:要求患者深吸气—缓慢呼气,放松。 12、坐训练:在床头抬高未达90度前,首先训练患者侧后单手支撑抬头抬肩的动作,直至能支撑坐起。 13、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 14、坐位操:以加强平衡训练,包括双手交叉前平瘵,侧瘵,双手交叉指鼻,双手交叉向前指物;健侧下肢肌力训练等,可教会家属及护理人员,然后一日多次督促患者练习。 15、床到轮椅(或椅)的转移。 16、坐站练习:如有条件可早期给予患者床站立,帮助患者重获垂直感,重获对抗重力肌的控制,重获血压的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和克服直立性低血压。一般情况下脑梗塞患者要求在入选治疗组3-4天后达到床边坐位,二周内可训练站立,辅助力量视病情而定;脑出血患者应尽量在二周内达到床边坐位,四周内达到站立。

(完整版)康复诊疗指南及规范

临床科室诊疗规范 科室:康复科 负责人:丁笑 2017年6月修订版

目录 GF-01 中风病康复诊疗规范 GF-02 头部内伤病康复诊疗规范 GF-03 颈椎病康复诊疗规范 GF-04 脊髓损伤康复诊疗规范 GF-05 骨折的康复诊疗规范 GF-06 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诊疗规范 GF-07 眩晕诊疗规范 GF-08 腰痛诊疗规范 GF-09 痹症诊疗规范 GF-10 面瘫诊疗规范 GF-11 常见病种(9种)早期康复诊疗原则 GF-12 康复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GF-13 传统康复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GF-14附:冬病夏治工作指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2年版)

GF-01中风病康复诊疗规范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995年版)”。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年版)。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临床路径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周围神经损伤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临床诊断为周围神经损伤 (二)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1)运动功能障碍 (2)感觉功能障碍 2.肌电图检查证据 (三)康复评定。 `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入院后3天内进行初期评定,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住院4-15天进行一次中期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评定。评定内容包括: 1、肌力评定

2、感觉功能评定定 3、关节活动范围评 4、反射检查 5、神经干叩击试验 7、患肢周径评定 8、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 临床常规治疗。 ] 2.康复治疗: (1)受累肢体各关节功能位的保持 (2)受累肢体各关节的主、被动运动 (3)物理因子治疗 (4)肌力训练 (5)作业治疗

(6)感觉训练 (四)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周围神经损伤。 -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患者生命体征稳定,骨科或神经科临床处理已结束,且存在需要康复治疗的功能障碍。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查项目:肌电图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心电图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七)出院标准。

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与修复的研究进展

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与修复的研究进展陈焱肖志宏邢廾谋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轴突连续性中断,神经纤维传导障码.导致感觉退化和自主功能丧失。神经元表型从传送者转换为再生状态,激活负责神经元存活和轴突再生的相关基因表达。临床上周围神经应尽叮能采取端-端吻合修复,如直接吻合张力过大,神经移植是最常用的方法,但对供区损害却无法避免。随着分子生物学及材料工程技术的进步,神经导管和生物治疗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巾变得越来越取要。本文主要对周围神经损伤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一.神经再生的细胞分子生物学1神经再生的分子机制:神经损伤后,病变部位从轴突远端与神经细胞断开连接。周围神经切断后神经元胞体经历的一系列变化,称为神经元反应,通过W豇leh曲变性在损伤平面以远创建一个利于神经元轴突再生的傲环境G损伤导致的逆向运输信号障碍癣内流以及受损端暴露于变性与炎性环境等协同作用均刺激近端神经再生,但神经再生起始的信号仍未被阐明m。周围神经损伤能激话神经元自身生长,并克服髓鞘再生相关抑制因素的影响圆。周围神经系统中.在神经元自身生长能力激活捉再生微环境、轴突导向因子和细胞黏附分子的共同作用下,损伤的神经能成功再生。 周围神经轴突的再生是复杂的,在神经损伤远侧残端和生长相关的基因表达上调,这些基閃在再生的行为中很重要。出人意料的是,几个基因都存在抑制再生活动。一个例子是mN.一个抑止细胞生长的候选基因:通过siRNA来抑制Ⅳ瞓和 UNC5H或运用药理学激活剂和抑制剂.多个通路可影响轴突再生。许多对神经恢复的干预途径经过研究同样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归纳成表1。 2.离子通道在周围神经修复中的作用:周围神经损伤后去髓鞘的神经便暴露出离子通道。现在认为神经传导功能受损导致诱发痛觉过敏、感觉倒错等功能异常的病理现象与钾离子通道受损引发的电位异常密不可分㈤。Rasband等㈤研究证实有髓鞘神经纤维中对4-AP敏感的掣亚单位Kv1.1、KvI.2以及胞浆B亚单位Kv2位于j此tap。mnod豇区域。基于这个解剖定位关系.一旦髓鞘受损,势必会影响钾离子通道功能进而引起钾离子大量外溢,无法产生正常的复合动作电位,导致神经传导功能受损。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目前认为阻断钾离子通道有助于恢复受损神经的传导功能。Sun等㈤研究发现.在周围神经损伤发生传导功能受损的关键是周围神经钾离子通道暴露。当神经干受到大于阈值的刺激时候会产生动作电 位,钠离子大量内流产生峰电位.然后钾离子通道被激活,钾离子大量内流。这个过程中钾离子通道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快钾离子通道IA,其特点是能够快速被激活,也能够快速被抑制:另外一种是慢钾离子通道Idr,被激活起来较为缓慢,但是在复极化的过程中作用持续存在。现在普遍认为4-AP是一种快钾离子通道抑制剂,并且能够快速恢复受损脊索的神经传导功能。防止因髓鞘破坏引起的神经冲动向周围扩散,从而加强受损伤神经传导并恢复神经损伤造成的神经细胞轴突的功能损坏。该机制使得早期提高或恢复神经传导,缓解神经损伤导致的长期疼痛成为可能。二、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评价 1.损伤机制:评估患者周围神经损伤,首先应确定损伤的机制。挤压伤能产生多种组织复合损伤,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失神经支配。穿透伤可导致部分或完全性神经损伤,枪弹相关的 详细检查以确定神经再生潜力。扭曲、牵引型损伤可致神经卡压和牵拉,导致神经及轴索断裂㈤。对于闭合性骨折导致神经损伤常自行恢复,大多数患者无需手术干预,可保守治

周围神经再生修复方法的最新进展

周围神经再生修复方法的最新进展 周围神经损伤的外科治疗仍然是临床的主要挑战之一。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完善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案能够保证完全恢复神经功能。决定恢复成功率的因素包括损伤的严重程度,例如挤压或完全横断,以及初始损伤与重建之间的时间间隔。但是,对于数字化神经病变,其恢复时间非常短,通过估计两点辨别感觉来进行感觉恢复的临床评估是一种既定方法,其结果可以直接转移到病变神经的功能上。因此,数字化神经病变也代表了新型仿生周围神经移植物临床研究的理想方向。 来自德国汉诺威医学院的Kirsten Haastert-Talini团队认为,在严重的周围神经损伤的情况下,当轴突以及三层结缔组织都没有保留时,恢复完整的功能和轴突再生仍然是主要挑战。尽管显微外科治疗策略取得了进展,但目前的修复方法均无法保证完全康复。当设计三维仿生神经导管时,更复杂的尝试会更好地模仿神经结构和组件,但这取决于所用的材料。新水凝胶制造技术可能会克服基于水凝胶的周围神经再生的弊端,具有吸引和整合内生生长因子产生细胞的能力。然而,干细胞疗法可能更具吸引力,因为例如皮肤来源的干细胞的获取是微创。 文章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2020年8 月8 期发表。 文章来源:Dietzmeyer N, F?rthmann M, Grothe C, Haastert-Talini K (2020) Modification of tubular chitosan-based peripheral nerve implants: applications for simple or more complex approaches. Neural Regen Res 15(8):1421-1431. doi:10.4103/1673-5374.271668

精选-常见周围神经损伤临床表现

常见周围神经损伤临床表现 1.臂丛神经损伤 主要表现为神经根型分布的运动、感觉障碍。臂丛上部损伤表现为整个上肢下垂,上臂内收,不能外展外旋,前臂内收伸直,不能旋前旋后或弯曲,肩胛、上臂和前臂外侧有一狭长的感觉障碍区。臂丛下部损伤表现为手部小肌肉全部萎缩而呈爪形,手部尺侧及前臂内侧有感觉缺失,有时出现霍纳氏综合征。 2.腋神经损伤 运动障碍,肩关节外展幅度减小。三角肌区皮肤感觉障碍。角肌萎缩,肩部失去圆形隆起的外观,肩峰突出,形成“方形肩”。 3.肌皮神经损伤 肌皮神经自外侧束发出后,斜穿喙肱肌,经肱二头肌和肱肌之间下行,并发出分支支配上述三肌。终支在肘关节稍上方的外侧,穿出臂部深筋膜,改名为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前臂外侧皮肤。肌皮神经受伤后肱二头肌、肱肌及前臂外侧的皮肤感觉障碍。 4.正中神经损伤 感觉障碍:若损伤部位在腕部或前臂肌支发出处远端,手的桡半侧出现感觉障碍。拇指对掌、指功能受限:拇指处于手掌桡侧,形成“猿形手”畸形,拇指不能外展,不能对掌及对指。由于解剖的变异,在某些正中神经完全伤断的病例中,由于尺神经的代偿,拇指掌侧外展运动可不完全丧失,少数病例也有表现正常者。拇指、示指屈曲受阻:

若在肘部或其以上部位损伤时,除上述症状外,由于指浅屈肌和桡侧半指深屈肌麻痹,因此,拇指与示指不能主动屈曲。

前臂旋前不能或受限。大鱼际肌群、前臂屈面肌群明显萎缩。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拇长屈肌、示指深屈肌、拇指对掌肌功能障碍。 5 桡神经损伤 桡神经损伤为全身诸神经中最易受损伤者,常并发于肱骨中段骨折。主要表现为伸腕力消失,而“垂腕”为一典型病症;拇外展及指伸展力消失;手背第一,二掌骨间感觉完全消失。 6.尺神经损伤 腕部损伤主要表现为骨间肌、蚓状肌、拇收肌麻痹所致环、小指爪形手畸形及手指内收、外展障碍和Froment征(为拇指、示指远侧指间关 节不能屈曲,使两者不能捏成一个圆形的"O"型。即食指用力与拇指对指时,呈现食指近侧指间关节明显屈曲、远侧指间关节过伸及拇指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 节屈曲。),以及手部尺侧半和尺侧一个半手指感觉障碍,特别是小指感觉消失,手部精细活动受限,手内肌萎缩。肘上损伤除以上表现外,另有环、小指末节屈曲功能障碍。 7.股神经损伤 运动障碍,股前肌群瘫痪,行走时抬腿困难,不能伸小腿。感觉障碍,股前面及小腿内侧面皮肤感觉障碍。股四头肌萎缩,髌骨突出。膝反射消失。 8.坐骨神经损伤 坐骨神经完全断伤时,临床表现与胫腓神经联合损伤时类同。踝关节与趾关节无自主活动,足下垂而呈马蹄样畸形,踝关节可随患肢移动呈摇摆样运动。小腿肌肉萎缩,跟腱反射消失,膝关节屈曲力弱,伸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诊疗规范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诊疗规范 一、康复住院标准 经保守治疗和/或手术治疗(一般1-2周)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有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并符合下列条件: 1、合并骨折者,X线显示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稳定; 2、无社经卡压现象或筋膜腔综合症; 3、暂无再次手术探查治疗指征; 4、合并软组织损伤已基本愈合; 5、无其它康复禁忌证; 6、近期不适宜做神经移植手术,需康复训练。 二、临床检查规范 (一)一般检查 1、三大检查常规。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细菌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6、神经电生理检查检查: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等。 (二)选择性检查 1、胸片检查 适应症:多发性周围神经损伤,或伤后长期卧床不起者。 2、神经电生理检查:感觉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脑干诱发电位、F波、H反射等。 适应症:需进一步了解神经损伤的部位、程度、性质及了解治疗的改善情况等。 三、临床治疗规范 (一)临床常规治疗 1、药物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治疗、药物对症治疗等。 2、中医中药治疗。 3、经康复治疗后需手术探查或神经移植等。 (二)常见并发症处理 1、水肿:药物及理疗,并预以抬高患者肢、温泉浴、弹力绷带及压力衣的应用、向心性按摩等治疗。 2、挛缩:水疗、患者肢主动及被动活动,必要时配带矫形器等。 3、继发性损伤(感觉丧失部位的烫伤、肌无力导导致的意外损伤):抗感染药物、理疗(超短波、紫外线、激光等)。 4、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可采取药物和神经阻滞术等。 5、晚期畸形后的矫形手术或功能重建手术。 四、医疗康复规范 (一)功能评价 入院后5天内进行初期评价,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可进行一次或多次中期评价,

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与修复的研究进展word精品

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与修复的研究进展 陈焱 肖志宏 邢廾谋 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轴 突连续性中断,神经纤维传导障 码.导致感觉退化和自主功能丧失。神经元表型从传送者 转换 为再生状态, 激活负责神经元存活和轴突再生的相关基因表 达。临床上周围神经应尽 叮能采取端 -端吻合修复,如直接吻合 张力过大,神经移植是最常用的方法,但对供区损害 却无法避 免。 随着分子生物学及材料工程技术的进步, 神经导管和生物 治疗在周围神经损 伤修复巾变得越来越取要。本文主要对周围 神经损伤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 综述。 一.神经再生的细胞分子生物学 1 神经再生的分子机制:神经损伤后,病 变部位从轴突远 端与神经细胞断开连接。周围神经切断后神经元胞体经历的一 系列变化, 称为神经元反应,通过 W 豇 leh 曲变性在损伤平面以 远创建一个利于神经元轴突再生的傲 环境 G 损伤导致的逆向 运输信号障碍癣内流以及受损端暴露于变性与炎性环境等 协同作 元自身生长, 并克服髓鞘 再生相关抑制因素的影响圆。 长 能力激活捉再生微环境、轴突导向因子和细胞黏附分子 功再 生。 周围神经轴突的再生是复杂的,在神经损伤远侧残端和生 长相关的基因表达上调,这些基 閃在再生的行为中很重要。出 人意料的是,几个基因都存在抑制再生活动。一个例子是 mN . 一个抑止细胞生长的候选基因:通过 siRNA 来抑制"瞓和 UNC5H 或运用药理学激活 剂和抑制剂.多个通路可影响轴突再 生。许多对神经恢复的干预途径经过研究同样存在有 待解决的 问题,我们归纳成表 1。 2.离子通道在周围神经修复中的作用:周围神经 损伤后 去髓鞘的神经便暴露出离子通道。现在认为神经传导功能受损 导致诱发痛觉过敏、 感觉倒错等功能异常的病理现象与钾离子 通道受损引发的电位异常密不可分㈤。 Rasband 等㈤研究证实 有髓鞘神经纤维中对 4-AP 敏感的掣亚单位 Kv1. 1、Kvl. 2以 及胞浆B 亚单 位 Kv2 位于 j 此 tap 。 mnod 豇区域。基于这个解剖 定位关系.一旦髓鞘受损,势必会影响 钾离子通道功能进而引 起钾离子大量外溢, 无法产生正常的复合动作电位, 导致神经 传导 功能受损。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目前认为阻断 钾离子通道有助于恢复受损神经 的传导功能。 Sun 等㈤研究发 现.在周围神经损伤发生传导功能受损的关键是周围神经钾 离 子通 道暴露。当神经干受到大于阈值的刺激时候会产生动作电 位,钠离子大量内流产生峰电位.然后钾离子通道被激活,钾离 子大量内流。这个过程中 钾离子通道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快 钾离子通道IA ,其特点是能够快速被激活,也能够快 速被抑 制:另外一种是慢钾离子通道 Idr ,被激活起来较为缓慢,但是 在复极化的过程中 作用持续存在。 现在普遍认为 4-AP 是一种 快钾离子通道抑制剂, 并且能够快速恢复受损脊 索的神经传导 功能。防止因髓鞘破坏引起的神经冲动向周围扩散, 从而加强 受损伤神经传 导并恢复神经损伤造成的神经细胞轴突的功能 损坏。该机制使得早期提高或恢复神经传导, 缓解神经损伤导 致的长期疼痛成为可能。 二、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评价 1.损伤 机制: 评估患者周围神经损伤, 首先应确定损伤的 机制。 挤压伤能产生多种组织复合损伤, 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失 神经支配。穿透伤可导致部分或完全性神经损伤,枪弹相关的 详细检查以确定神经再生潜力。扭曲、牵引型损伤可致神经卡 压和牵拉,导致神经及轴索 断裂㈤。对于闭合性骨折导致神经 损伤常自行恢复,大多数患者无需手术干预,可保守治 用均刺激近端神经再生,但神经再生起始的信号仍未 被阐明 m 。周围神经损伤能激话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中. 在神经元自身 生 的共同作用下,损伤的神经能成

周围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损伤 指周围神经干及其分支受到外界直接或间接力量而发生得损伤, 损伤后得典型表现运动障碍、感觉障碍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病因 周围神经损伤就是常见得外伤,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与其她组织损伤合并发生。周围神经损伤后,受该神经支配区得运动,感觉与营养均将发生障碍。临床上表现为肌肉瘫痪,皮肤萎缩,感觉减退或消失。包括牵拉损伤,如产伤等引起得臂丛损伤;切割伤,如刀割伤,电锯伤,玻璃割伤等;压迫性损伤,如骨折脱位等造成得神经受压;火器伤,如枪弹伤与弹片伤;缺血性损伤,肢体缺血挛缩,神经亦受损;电烧伤及放射性烧伤;药物注射性损伤及其她医源性损伤。?病理生理 1943年Seddon提出将神经损伤分为三种类型。 1、神经断裂?神经完全断裂,临床表现为完全损伤,处理上需手术吻合。? 2、神经轴突断裂?神经轴突完全断裂,但鞘膜完整,有变性改变,临床表现为神经完全损伤。多因神经受轻度牵拉伤所致,多不需手术处理,再生轴突可长向损伤得远侧段。但临床上常见得牵拉伤往往为神经完全或部分拉断,如产伤或外伤,恢复较差。 3、神经失用 神经轴突与鞘膜完整,显微镜下改变不明显,电反应正常,神经功能传导障碍,有感觉减退,肌肉瘫痪,但营养正常。多因神经受压或挫伤引起,大多可以恢复;但如压迫不解除则不能恢复。如骨折压迫神

经,需复位或手术解除神经压迫. 临床表现 1、指神经损伤:(1)多为切割伤;(2)手指一侧或双侧感觉缺失。 2、桡神经损伤:(1)腕下垂,腕关节不能背伸;(2)拇指不能外展,拇指间关节不能伸直或过伸;(3)掌指关节不能伸直;(4)手背桡侧皮肤感觉减退或缺失;(5)高位损伤时肘关节不能伸直;(6)前臂外侧及上臂后侧得伸肌群及肱桡肌萎缩。?3、正中神经损伤:(1)手握力减弱,拇指不能对指对掌;(2)拇、食指处于伸直位,不能屈曲,中指屈曲受限;(3)大鱼际肌及前臂屈肌萎缩,呈猿手畸形;(4)手掌桡侧半皮肤感觉缺失。 4、尺神经损伤:(1)拇指处于外展位,不能内收;(2)呈爪状畸形,环、小指最明显;(3)手尺侧半皮肤感觉缺失;(4)骨间肌,小鱼际肌萎缩;(5)手指内收、外展受限,夹纸试验阳性;(6)Forment试验阳性,拇内收肌麻痹。? 5、腋神经损伤:(1)肩关节不能外展;(2)肩三角肌麻痹与萎缩;(3)肩外侧感觉缺失。? 6、肌皮神经损伤:(1)不能用二头肌屈肘,前臂不能旋后;(2)二头肌腱反射丧失,屈肌萎缩;(3)前臂桡侧感觉缺失. 7、臂丛神经损伤:(1)多为上肢牵拉伤;(2)上干损伤为肩胛上神经、肌皮神经及腋神经支配之肌肉麻痹;(3)中干损伤,除上述肌肉麻痹外,尚有桡神经支配之肌肉麻痹;(4)下干损伤前臂屈肌(除旋前圆肌及桡侧腕屈肌)及手内在肌麻痹萎缩;累及颈交感神经可出现Hornor综合征;(5)全臂丛损伤,肩胛带以下肌肉全部麻痹,上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临床路径完整版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临床 路径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周围神经损伤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临床诊断为周围神经损伤 (二)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1)运动功能障碍 (2)感觉功能障碍 2.肌电图检查证据 (三)康复评定。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入院后3天内进行初期评定,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住院4-15天进行一次中期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评定。评定内容包括: 1、肌力评定 2、感觉功能评定定 3、关节活动范围评

4、反射检查 5、神经干叩击试验 7、患肢周径评定 8、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 临床常规治疗。 2.康复治疗: (1)受累肢体各关节功能位的保持 (2)受累肢体各关节的主、被动运动 (3)物理因子治疗 (4)肌力训练 (5)作业治疗 (6)感觉训练 (四)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周围神经损伤。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患者生命体征稳定,骨科或神经科临床处理已结束,且存在需要康复治疗的功能障碍。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查项目:肌电图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心电图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七)出院标准。 1.临床病情稳定。 2.功能恢复进入平台期。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

常见周围神经损伤临床表现之令狐文艳创作

常见周围神经损伤临床表现 令狐文艳 1.臂丛神经损伤 主要表现为神经根型分布的运动、感觉障碍。臂丛上部损伤表现为整个上肢下垂,上臂内收,不能外展外旋,前臂内收伸直,不能旋前旋后或弯曲,肩胛、上臂和前臂外侧有一狭长的感觉障碍区。臂丛下部损伤表现为手部小肌肉全部萎缩而呈爪形,手部尺侧及前臂内侧有感觉缺失,有时出现霍纳氏综合征。 2.腋神经损伤 运动障碍,肩关节外展幅度减小。三角肌区皮肤感觉障碍。角肌萎缩,肩部失去圆形隆起的外观,肩峰突出,形成“方形肩”。 3.肌皮神经损伤 肌皮神经自外侧束发出后,斜穿喙肱肌,经肱二头肌和肱肌之间下行,并发出分支支配上述三肌。终支在肘关节稍上方的外侧,穿出臂部深筋膜,改名为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前臂外侧皮肤。肌皮神经受伤后肱二头肌、肱肌及前臂外侧的皮肤感觉障碍。 4.正中神经损伤

感觉障碍:若损伤部位在腕部或前臂肌支发出处远端,手的桡半侧出现感觉障碍。拇指对掌、指功能受限:拇指处于手掌桡侧,形成“猿形手”畸形,拇指不能外展,不能对掌及对指。由于解剖的变异,在某些正中神经完全伤断的病例中,由于尺神经的代偿,拇指掌侧外展运动可不完全丧失,少数病例也有表现正常者。拇指、示指屈曲受阻:若在肘部或其以上部位损伤时,除上述症状外,由于指浅屈肌和桡侧半指深屈肌麻痹,因此,拇指与示指不能主动屈曲。前臂旋前不能或受限。大鱼际肌群、前臂屈面肌群明显萎缩。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拇长屈肌、示指深屈肌、拇指对掌肌功能障碍。 5 桡神经损伤 桡神经损伤为全身诸神经中最易受损伤者,常并发于肱骨中段骨折。主要表现为伸腕力消失,而“垂腕”为一典型病症;拇外展及指伸展力消失;手背第一,二掌骨间感觉完全消失。 6.尺神经损伤 腕部损伤主要表现为骨间肌、蚓状肌、拇收肌麻痹所致环、小指爪形手畸形及手指内收、外展障碍和Froment征(为拇指、示指远侧指间关节不能屈曲,使两者不能捏成一个圆形的"O"型。即食指用力与拇指对指时,呈现食指近侧指间关节明显屈曲、远侧指间关节过伸及拇指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屈曲。),以及手部尺侧半和尺侧一个半

周围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损伤 第一节概述 (一)周围神经结构 1、运动神经元位于脊髓前角内。感觉神经元位于脊髓旁的脊神经节内。交感神经元位于脊髓侧角内。 2、神经纤维由神经轴突组成,其内含有许多线粒体及流动的胶状轴浆流。以磷脂为主的髓鞘包在轴索外面,其外裹以由神经膜细胞(Schwann cell)组成有细胞鞘,在每两个细胞鞘间的中断部分称朗飞结。 3、神经末梢包括:(1)运动末梢:即神经肌肉接头—运动终板。(2)感觉末梢:即各种感觉小体。 (二)周围神经损伤后变性与再生 1、神经元 (1)变性:尼氏小体消失,核外移,神经元死亡。变性程度与损伤性质、损伤程度及损伤部位有关,越近神经元的损伤,其变性程度越重。 (2)再生:于3周后开始时,神经元代谢活跃,供应充足轴浆流,以满足神经再生的需要。此代谢活跃现象在3个月内处于高峰,6个月后渐减弱。因此神经断伤后3-6个月内是进行修复的最佳时机。 2、神经损伤近端 (1)变性:轴索断裂,溶解及消失。髓鞘破裂、溶解并吸收。神经膜细胞增生。变性范围局限到上行1-2个朗飞结处。

(2)再生:修复术后,通过轴浆流的“阿米巴”运动,其生长锥可长入远侧神经的神经膜细胞管内。 3、神经损伤远段 远段神经干因失去与神经细胞联系,中断了轴浆流的营养和酶供应,因此发生变性。 (1)变性:轴索和髓鞘溶解并消失。神经膜细胞(靠神经外血管系统营养)活跃增生形成神经膜细胞管。上述三种变化合称华勒(Waller)变性。 (2)再生:由神经近端轴索生长出的轴浆流呈“阿米巴”运动,其生长锥长入远段神经细胞管内,此管获得了轴浆流的营养供应后,在新生的轴突外,形成髓鞘,并呈螺旋样自身包绕筑成板层结构,进而恢复神经的膜电位,传递神经冲动,此即为神经纤维的再生过程。 4、神经末梢的变性与再生 (1)运动终板:是运动神经纤维的终末装置,其变性及再生情况与远端神经干相同,运动终板发生纤维化后,神经不能再生。但运动终板纤维化时间目前没有定论。 (2)感觉末梢:感觉末梢一般变程度较轻,因其在神经断伤后仍不断接受周围刺激,只是这些刺激不能传到中枢产生感觉而已,因此感觉神经损伤后修复时间不限。 (三)周围神经损伤的分类 1、神经失用 神经失用即神经轴突和鞘膜完整,但功能丧失,表现为运动瘫痪和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

周围神经损伤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朱振安 周围神经损伤虽不会危及生命,但可引起严重的功能丧失。与颅脑和脊髓损伤相比,周围神经损伤更为常见,例如12%的肱骨干骨折可伴有桡神经瘫痪,18%的膝关节脱位可致胫神经或腓总神经损伤。由于人们对周围神经解剖、生理及代谢的认识不断增加,神经修复方法越益改进,神经的修复效果也更为理想。 一周围神经损伤的机理与分类 (一)损伤机理 引起软组织损伤的一切致伤因素均可导致周围神经损伤。最常见是钝性损伤,其次为贯通伤或撕裂伤。由于神经特有的解剖和结构特征,周围神经损伤也可由牵拉引起。此外周围神经与骨和血管相邻,易受骨折断端和血肿压迫。周围神经对缺血敏感,因此当周围组织压增高,例如上肢或下肢的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时,也可引起损伤。损伤的性质、范围和严重程度是影响周围神经损伤治疗方法选择和远期疗效的关键因素。 由刺伤所致的边缘整齐、锐利的神经切割伤不很常见,有可能在伤后一期修复。这类损伤切口边缘锐利,组织损伤小。由于周围神经通常与主要血管相邻,因此这类损伤常需急诊探查止血或修复血管。并可立即进行神经的一期修复。 钝性损伤或贯穿伤是周围神经损伤最常见的致伤原因。神经断端常不整齐。偶可引起神经的部分或完全断裂,但绝大多数为不完全离断。钝性损伤在急诊检查时常无法从功能或解剖上确切辨别神经损伤的程度。损伤即使较轻,也常可引起神经功能丧失,但一般无需特殊处理,神经功能可自行完全恢复。即使最终需要手术探查的较严重病例,损伤当时也无法判断神经损伤的确切范围和需要切除的长度,因此,周围神经的钝性损伤多数不必早期修复。由枪击伤(无论是高速还是低速)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2/3可晚至伤后11个月才开始有神经功能的自行恢复。枪击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率较低,约为45%。伴有骨折的周围神经损伤,约95%发生在上肢,最常见的是肱骨干骨折伴桡神经损伤。尺神经和腓总神经损伤的发生率较低,正中神经损伤更少见。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损伤多发生于肱骨干远1/3骨折。实际上关节脱位时神经损伤更为常见,主要为牵拉伤,据报道,18%膝关节脱位和13%以上的髋关节后脱位可发生周围神经损伤。继发于骨折的神经损伤80%以上能自行恢复,而继发于脱位者自行恢复的可能要低得多。 骨-筋膜间隔综合征可能由多种损伤引起。当间室内组织肿胀压力达到很高水平,神经和肌肉的血供可被阻断,引起细胞缺血损伤和死亡。骨-筋膜间隔综合征如能及时发现,可通过立即而广泛的筋膜切开加以有效的治疗,肢体功能有可能完全恢复。如果缺血时间较长,神经和肌肉就会发生严重缺血坏死。由于伴有严重的肌挛缩、神经周围有广泛瘢痕形成及神经损伤涉及很长一段,因此往往难以进行延期修复。 (二)诊断 多数病人,通过物理检查结合病史即可明确诊断和损伤类型。臂丛神经损伤往往伴有肩部和颈前部的软组织损伤,手、臂可有明显的运动和感觉障碍。神志清楚的病人可以较准确地测定感觉和运动功能。当损伤涉及特定的神经时,可有相应的感觉和运动异常。 (三)神经损伤的分类 表14-1神经损伤的分类 ─────────────────────────── 损伤的分级损伤的解剖结构 ─────────────────────────── 一级仅神经传导功能丧失,无解剖学损伤 二级轴索断裂但神经鞘无断裂

常见周围神经损伤临床表现

常见周围神经损伤临床表现 1. 主要表现为神经根型分布的运动、感觉障碍。臂丛上部损伤表现为整个上肢下垂,上臂内收,不能外展外旋,前臂内收伸直,不能旋前旋后或弯曲,肩胛、上臂和前臂外侧有一狭长的感觉障碍区。臂丛下部损伤表现为手部小肌肉全部萎缩而呈爪形,手部尺侧及前臂内侧有感觉缺失,有时出现霍纳氏综合征。 2.腋神经损伤 运动障碍,肩关节外展幅度减小。三角肌区皮肤感觉障碍。角肌萎缩,肩部失去圆形隆起的外观,肩峰突出,形成“方形肩”。 3.肌皮神经损伤 肌皮神经自外侧束发出后,斜穿喙肱肌,经肱二头肌和肱肌之间下行,并发出分支支配上述三肌。终支在肘关节稍上方的外侧,穿出臂部深筋膜,改名为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前臂外侧皮肤。肌皮神经受伤后肱二头肌、肱肌及前臂外侧的皮肤感觉障碍。 4. 感觉障碍:若损伤部位在腕部或前臂肌支发出处远端,手的桡半侧出现感觉障碍。拇指对掌、指功能受限:拇指处于手掌桡侧,形成“猿形手”畸形,拇指不能外展,不能对掌及对指。由于解剖的变异,在某些正中神经完全伤断的病例中,由于尺神经的代偿,拇指掌侧外展运动可不完全丧失,少数病例也有表现正常者。拇指、示指屈曲受阻:若在肘部或其以上部位损伤时,除上述症状外,由于指浅屈肌和桡侧

半指深屈肌麻痹,因此,拇指与示指不能主动屈曲。前臂旋前不能或受限。肌群、前臂屈面肌群明显萎缩。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拇长屈肌、示指深屈肌、拇指对掌肌功能障碍。 5? 为全身诸神经中最易受损伤者,常并发于肱骨中段。主要表现为伸腕力消失,而“垂腕”为一典型病症;拇外展及指伸展力消失;手背第一,二掌骨间感觉完全消失。 6. 腕部损伤主要表现为骨间肌、蚓状肌、拇收肌麻痹所致环、小指爪形手畸形及手指内收、外展障碍和Froment征(为拇指、示指远侧指间关 节不能屈曲,使两者不能捏成一个圆形的"O"型。即食指用力与拇指对指时,呈现食指近侧指间关节明显屈曲、远侧指间关节过伸及拇指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 节屈曲。),以及手部尺侧半和尺侧一个半手指感觉障碍,特别是小指感觉消失,手部精细活动受限,手内肌萎缩。肘上损伤除以上表现外,另有环、小指末节屈曲功能障碍。 7. 运动障碍,股前肌群,行走时抬腿困难,不能伸小腿。感觉障碍,股前面及小腿内侧面皮肤感觉障碍。股四头肌萎缩,髌骨突出。膝反射消失。 8. 坐骨神经完全断伤时,临床表现与胫腓神经联合损伤时类同。踝关节与趾关节无自主活动,足下垂而呈马蹄样畸形,踝关节可随患肢移动呈摇摆样运动。小腿肌肉萎缩,跟腱反射消失,膝关节屈曲力弱,伸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指南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指南 一、预防肌萎缩及增强肌力 受累肌的肌电图检查出现较多的动作电位,就应开始增强肌力训练,以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瘫痪肌肉的功能有部分恢复时(肌力为2-3级),可进行范围较大的助力运动,当受累肌的肌力增至(3-4级)时,可进行抗阻练习,以争取肌力的最大恢复。 二、关节活动度的维持与改善训练 周围神经损伤后由于部分肌肉的瘫痪常会导致相应关节活动度变小或关节活动受限,应积极通过调整体位摆放及各种康复训练进行预防与治疗。 三、感觉再训练 让患者学会去辨认周围神经系统受干扰后产生的异常类型感觉冲动的方法。 (一)定位觉训练早起感觉再训练 (二)两点辨别觉训练后期感觉再训练 四、疼痛的治疗 (一)脱敏治疗不适感觉的再训练。不断地增加刺激使患者对感觉过敏的耐受力逐渐增加,逐渐适应和接受该刺激强度。 (二)综合运用各项理疗措施综合运用各项理疗措施 (三)口服药物治疗 (四)局部注射及手术治疗 五、运动协调性训练 神经肌肉的控制训练是让患者在意识控制下个别的控制某一活动的原动肌;而协调训练则是让患者在意识控制下训练如何在神经系统中形成预编程序的自动的多块肌肉的协调运动的记忆痕迹,其目的是使患者能够随意的再现多块肌肉的协调的自动的运动形式,而且这种形式比单块肌肉的产生动作更平稳精确有力 六、矫形器和外固定架的应用 周围神经损伤后出现肢体功能障碍,有时需要使用上下肢的固定性、矫形性、承重性和功能性矫形器,适当的应用可以明显的改善肢体的活动功能,并可能避免实施某些修复手术。 七、心理康复 损伤后,患者不仅劳动工作学习的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日常生活能力也可能出现困难,加之对康复前景的忧虑,促使患者承受心理负担。因此,心理康复十分重要。 八、全身状态的保持 保持各系统器官的生理功能,是整体的健康水平不至于下降,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损伤后康复的重要但易忽略的一部分。因此,除了局部的功能锻炼,还应在康复治疗总体计划之内指导训练 九、肿胀防治 卧位时应垫高患肢,坐立位时用肩托或三角巾等悬吊患肢 鼓励患者坚持尚有功能的肌肉收缩带动关节活动,肢体被固定时则每天多做肌肉静立性收缩 按摩患肢或使用气囊脉冲加压、减压交替治疗,以促进患肢的静脉与淋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