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遇到合适的人之前,请这样生活

遇到合适的人之前,请这样生活

遇到合适的人之前,请这样生活
遇到合适的人之前,请这样生活

我觉得对待爱情的态度

应该是:

没遇到不要强求,遇到就不要放手

没遇到合适的人之前

你要学会的就是如何打理好自己的生活

01

闺蜜叶子小姐春节期间相完了安排好的十场亲后,特别失落地给我打电话,说,怎么办,还是没一个合适的。

叶子二十七,应该还不算是大龄剩女,但是她真的快被家人的催婚逼疯了,每天除了上班就是相亲,最重要的是,相亲已经持续了半年多,大大小小的相亲大概参加了几十场了,无奈的是还没有合适的人。

叶子在电话那头特别挫败地说,阿来,我都快要对爱情失去信心了。我应下叶子陪她喝两杯,边收拾东西想去叶子家陪她两天。到达叶子家的时候,我简直是惊呆了。

衣服到处乱丢,桌上还有不知道什么时候吃剩下来的泡面,地面实在是脏乱不堪,我说,叶子,你这是怎么了。

叶子躺在床上无力地回答,能怎么了,就是你看到的这样呗。这几天一直忙着相亲,哪有时间收拾屋子。我大惊,你以前不是这样的啊。

初识叶子的时候,我们是高中同学,叶子可是有轻微洁癖的人,怎么被相亲和催婚折磨成了这样子。

叶子说,以前?!以前我还觉得会有白马王子骑着白马来找我呢,现在呢,我连个合适的男朋友都找不到,更别提王子了。

我想了想,郑重地坐在叶子旁边说,没遇到合适的人之前,你不该这样生活。

02

你不该让自己变得这么邋遢,

应该留点时间收拾一下自己;

你不该过得这么将就,

女孩子对生活质量就应该是讲究的;

你不该对爱情失去希望,

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难道找不到男朋友你的日子就不过了吗?

我一字一句地说完,然后起身帮叶子收拾屋子。叶子赖在床上没回答我,愣愣地看我在收拾东西,像是在思考我讲的话。

没遇到合适的人之前,叶子的状态简直是太糟糕了。为什么要把这件事情的压力都放在自己身上呢?

03

所以我们今天来谈一谈,遇到合适的人之前,我们该怎样生活?

第一:不要将就自己的生活,学会讲究自己的生活

一个女孩子的屋子难道不该是整洁而干净的吗?太将就自己的生活,总有一天,你找到的也是将就的爱情。你该学会讲究自己的生活。讲究自己的穿着,讲究自己的妆容,讲究自己的生活方式,讲究自己的行为修养。凡事都有讲究,你才能以一个很好的姿态去寻找你的爱人,一个适合你的人。不要觉得我就这么出去一下子,随便穿点什么就好吧。这种将就的行为是错误的,谁知道,也许就是这一次的出门,你碰到了让自己心动的人呢?

第二:不要自怨自艾,要懂得自信才是女人最大的武器

其实我一直觉得好好的姑娘都是被各种催婚世俗的话语所折磨成糟糕的样子的,既然我们不能改变外界的言语,那么我们只能接受。把这些话当做耳边风,不要放在心上,不要真的就一边边对自己说,怎么还没遇到合适的人,进而产生了怀疑自己的心态:是不是自己不够好?是不是自己不够漂亮?然后慢慢地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其实,姑娘,自信才是女人最大的武器,自信的女人才是最美丽的女人。你要深知这一点,你一定是很好的,只是缘分天定,任何强求而来的缘分都是不美满的,你的好一定值得更好的人来发掘。

第三:不要悲观对待,要明白微笑才是女人最迷人的风采

都说,爱笑的女孩子运气不会太差。你老是因为愁苦找不到合适的人而满脸愁容的话,没有一个男人会看上这样的你。谁都希望找个笑起来很温暖的女子,就像你也想找一个笑起来很温暖的男朋友一样。乐观积极是每个人该有的心态,悲观应该被拒之门外,微笑才是女人最迷人的风采。遇到生活的不如意之事,笑一笑没什么大不了;遇到别人的吐槽和抱怨,笑一笑抛在脑后;遇到别人的道歉,笑一笑给予别人最大的宽容。

04

后来,我还给叶子讲了学姐苏允的事。苏允是我见过活的最漂亮的女孩子。其实她相貌平平,但是她每次跟我们出来聚餐都让我们同性都由衷地觉得她是真美。连这样优秀漂亮的学姐也有着一段失败的恋爱,毕业后,她和男朋友因为异地恋的原因,聚少离多,男朋友有了新欢,苏允学姐很悲痛地分了手。分手后的一周,我被邀请去和苏允学姐和另一位学姐合租的房子里做客,更是被惊到了。

礼貌上,离开的时候,我应该去和苏允学姐打个招呼,敲苏允学姐的门,学姐开门了,虽然看上去有些憔悴,但还是高兴地拉我进去坐。

她的房间不大,被她收拾的整整齐齐,墙纸是很漂亮的暖黄色,一进去就让人感觉特别温暖,窗口有着几个盆栽,显然被照顾的很好,长的很旺盛,地面上干干净净,桌上还摊着一本书,估计刚刚正在看。

我说,学姐,你还好吧?

苏允学姐笑了笑,挺好的啊,失了恋日子也是要过的啊。

然后,她们留我吃饭,苏允学姐亲自下厨,她的厨艺更是让我大开眼界。我惊叹,学姐,你简直是太厉害了。是真的很厉害,红烧肉,可乐鸡翅,一碗青菜鸡蛋汤,味道真的很棒。

苏允学姐笑着说,遇到合适的人之前,我得学会打理好自己的生活啊,有本事打理好自己的生活,以后才有本事打理好一个家。

05

就是这样,遇到合适的人之前,我们都要学会打理好自己的生活,有本事打理好自己的生活,以后才有本事打理好一个家。

没有人会爱上一个终日只会唉声叹气,什么也不会做,邋遢而将就的姑娘,有时间去感慨为什么这样的自己找不到合适的人,不如去检讨一下自己的生活状态,不如打起精神好好学习怎样打理好自己的生活。

所以姑娘,千万要记得

没遇到不要强求

遇到了不要放手

也千万别忘记,没遇到合适的人之前,我们该怎样生活。

要讲究自己的生活质量,要自信地做自己,要笑着面对这个世界给我们的考验。如此好的姑娘才值得同样好的爱。

我眼中的上海人

我眼中的上海人 据说上海人向来看不起外地人,对外地人中的河南人、安徽人尤其不屑。可是,传闻终究只是传闻,我在上海期间与上海人接触时,他们非但没有流露轻蔑之意,反而一听说我是安徽人,立即与我热烈地攀谈起来,有的甚至向我打听在合肥居住的亲朋好友,大有“远亲不如近邻之感。出乎意料的,谈到上海,他们并不如传闻所说的那样在外地人面前显示优越感,反而,许多人抱怨、批评上海,并且,他们对象我这样的外省人对上海的某些看法常常也能引起共鸣。 上海是一个神话,在现当代中国的不同语境里常常被描述成不同的形象:殖民地的、洋化的上海;“冒险家的乐园“、黄金荣、杜月笙们的上海;张爱玲笔下的上海;“四人帮”的上海;以浦东为标志的改革腾飞的上海……而在当下的大众文化传媒中,上海和上海人的生活则是一个消费和享乐的神话。上海人的生活被描述为:走出摩天大楼的写字间,开着私家车,来到具有30年代风格的酒吧,一边喝着下午茶,一边怀旧;或是在百乐门之类的歌厅里,一边听着爵士乐,一边玩味着上海的风花雪月……也许这的确是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上海人和被称作“白领”“上海宝贝”的上海人的生活写照吧,但据我这个外省人看来,上海大多数人与其他城市人的生活并无多少不同之处,同样是提着篮子到菜市场买菜或在马路边晨练,同样是匆匆上班又匆匆下班,同样是晚饭后全家窝在一起看电视……要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上海人过日子更讲究实际,更注重计算,菜做得更细,衣着更随意,经济往来更“拎得清”,一句话,如王安忆在《长恨歌》中所言:“上海的市民,都是把人生往小处做的。”这才是真实的上海,“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上海。 当然,上海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商品齐全、市场规范、文化生活丰富、社会秩序良好,这是每一个来上海的外地人都有目共睹的,也是与自己生活的地区相比后感到自惭形秽的。谁都得承认,居住在这样的城市,人的生活质量当然比较高。但是,所谓“生活质量”,又是因人而异和多方面的。以生活在合肥这样一个城市不大、环境幽雅、人口不多的外省人的眼光看来,我觉得上海人的生活质量实在算不上高:一是节奏快,许多上班族清晨要转乘几路车才能到达上班地点;晚上有时很晚才能到家,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很少有象合肥人那样,捧着茶杯悠闲地步行去上班,中午在家美美地睡一觉的。二是人太多,人多构成了上海的“繁华”,可是挤车的滋味实在不好受,而且在那些树木葱茏,环境优美的公共场所,如公园等,你也很难觅到宁静,难怪一位上海人对合肥黑水坝公园环境如此优美而又不拥挤表示非常羡慕。三是路太远,在上海到某部门办事或或去某家拜访,乘车一小时是家常便饭,所以同居住在上海,亲戚、朋友、同学难得一聚。一方面是人挤人,另一方面人与人又相隔很远,人情味又很淡!一位上海人听我说到在合肥到了中午要吃饭时,忽然接到一个电话说同学在某某饭店聚会,搭车五分钟便可赶到的事后,表示十分羡慕。总之,上海“大有大的难处”,上海大多数人的生活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惬意”,反之,他们倒经常流露出对居住在合肥这类中等城市生活的向往。但是他们是决不会离开上海的,这就是上海人。 也许是上述的客观情形也许是我眼中的上海不同于他人眼中的上海,总之,我这个外省人对上海是不适应的。走在繁华喧嚣的南京路上,女儿问我感觉如何时,我想起了韩少功《马桥词典》里的一个:“晕街”。当然,作为匆匆过客,上海于我是无所谓的,但有时我想:假如有一天我真的居住在上海,我能融入这个城市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我礼赞上海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但我更愿意过着一个合肥人的也许不那么合时宜的悠闲、宁静的生活。因为,如美国作家布莱特·乔丹所言:“我要的是真谛,是生活,不是生活方式。”

老年居住区环境设计解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415013752.html, 老年居住区环境设计解析 作者:赵晓静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7期 [摘要]在高科技发展需要高思维、高情感的信息时代,其实老人更需要有富有精神情感的人文环境,以求加强联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这就要求我们的居住区要成为具有人文关怀和精神感召力的人性化家园,使老年人生活有一个可以放松、娱乐,可以互相关怀,互相交流感情的“家”。 [关键词]老年人居住环境老年社区交流空间绿化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们从老年人和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看,他们从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工作者成为现在需要社会供养的闲暇人员。而在现代社会中,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信息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必须通过信息与社会的沟通来争取社会投资,这就要求老年人必须提高社会沟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走出家庭的“围城”,发挥老年人的社会优势,主动地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加强与社区、家庭以及社会各界的联系,并利用其丰富的生活经验优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减轻负担,履行自己对社会应尽的义务。 因此我们的居住环境设计也应该从人类居住的行为模式上来看。我们还是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其实老年人是非常愿意去和他们的邻近群体去交往的,因为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他们都面临着子女不在身边的孤独感,所以我们必须去创造一种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交往的居住环境。 所以,建筑的追求不应该仅仅是物质标准的硬件与管理服务的软件,更在于创造一种美妙的生活方式,一种引领未来的生活方式。近年来,在居住的基本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人们 对社区的配套建设、社区文化、房屋的构造、社区环境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现代社会人际间转播方式的巨大转变,促成了全新的社会生活方式。现代性带来了个体的自主性,由此 也带来了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为让广大城乡居民在更舒适、更优美、更健康的环境中安居乐业,居住区环境景观应坚持以下原则: 1.利于老年人交往。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通过美化生活环境,体现老年社区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并提倡老年人公共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 2.符合老年人经济现状。顺应老年人节约心理及其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3.改善生态环境。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利于老年社区的可持续发展。4.坚持

40年前上海人的生活

40年前上海人的生活 上海是文革重要根据地,又是张、王的基地,当时有“全国保上海”之说,主要指的是物质和物资供应。另一方面,上海人出名的会精打细算,会巧作安排。所以,表面看来,上海的情况相对于其它地方会好些,甚至好得多。“绝对情况”,则可以通过下述具体事项知悉。 当时的月收入: 年轻人:学徒12-18元(因里弄生产组、集体、国营的单位不同而异),转正后24-36元。大学刚毕业:本科48。5元,大专约42元。转正后:本科58元,大专约52元。 中老年人:纺织女工:50-75元。实际上当时拿一百多的工人也不少,各个老厂都有,纱厂上年纪的女工,工资也在一百以上,但都是解放前或解放初私营厂定的工资。这些老工人绝大部分解放后没有加过工资(到七十年代)。上述资料说明了几个问题; 1、脑力劳动不被重视,到文革时已发展到薪酬部分倒挂,有个身边的例子:邻居两口子都是解放初工作的工人,工资70左右,丈夫考上了大学,带薪读书,(40多元/月)可毕业后工资反而比原来少了十来元,从此在家里抬不起头来。 2、56年全面公私合营,走社会主义道路后,城市劳动者的实际收入一直在下降,到文革时已降至近乎无法维持劳动力

的简单再生产。城市固然在用剪刀差剥夺农村,但城市劳动者并没有得到实际的好处。 3、当时的制度是无法长期运转下去的。实际上很多人现在还在念叨的当时的退休劳保制度,是建立在后续劳动者成倍增加,平均工资急剧下降的基础上的。到文革后期这个游戏已经玩不下去了:不可能再成倍提供更多的劳动机会,平均工资也已降到了底。而政府完全没有为劳动者储存下养老基金。所以改革根本是无可避免的。 1.“衣” 一般衣料和衣服需要凭布票供应。每人每年一丈二尺,一般靠家庭内部按照不同需要,量入为出,调剂安排使用。比如说,年纪大的,穿着不必讲究,可以靠缝缝补补,不添置新衣服,省些给孩子用(孩子发育长大,打扮,或者结婚,耗量较大)。有海外汇款收入者,按照汇款金额发放“侨汇布票”、“侨汇票”。“侨汇票”可以购买到工业品和一些市场紧缺物品。 单位、工厂根据不同工种发放“劳动防护用品”,有:工作帽,工作大衣,套装工作服,围裙,棉纱手套,套鞋,毡皮靴。。。不等。不收布票和钞票。 “人造棉”布料可以不收布票,好看的就排队,售完为止。“的确凉”(涤纶)布料,大概是按照其中含棉的比例凭布票供应。 零碎料子,会减收一点布票。上海人说:“合算”。

城市老年人居住方式研究

王江萍:城市老年人居住方式研究 城市老年人居住方式研究 王江萍 【摘要】居住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有关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根据社会调查所获取的资料,结合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对目前中国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理想的城市老人的居住方式。 【关键词】老年入;居住方式;养老;理想方式 完善的居住条件和令人愉悦的物质环境,对于 所有人的幸福生活都是必要的,理想的居住方式对 于任何人的生活质量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其 住所实际上就是其所有活动的中心,而适宜的居住 环境和居住方式对于老年人尤为重要,它有利于老 年人保持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减少对政府各类援 助的需要。2000年4月我们对武汉市部分社区居 家老人和中青年人进行了老年居住问题的调查,该 调查在武汉三镇各选取一个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小 区,按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被访问的老 年人中60~70岁的占58.3%,70~80岁的占 28.3%,另有13.4%的老人80岁以上,居家老人 的问卷共回收187份(男性占43.3%,女性占 56.7%),中青年的问卷共回收92份,调查结果基 本真实有效。 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武汉市老年人的居住方式 以与子女同住为主占65.2%。有47.6%的老人希 望与子女共同生活,52.4%的老人希望与子女分开 居住;现与子女同住的老人有64.8%认为这种方 式很理想,而有35.2%的老人则希望能分开居住; 现与子女分开住的老人有84.6%仍愿与子女分开住,15.4%的则希望与子女同住(表1)。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中国老人“养儿防老”的观念正发生 表1老人居住方式调查结果 现在的居住人比例希望与子女比例希望独居比例方式数%同居的人数(%)的人数(%) 与子女同住12265.27964.84335.2 未与子女同住6534.81015.45584.6 合计1871008947.69852.4 252图1在宅养老独居老人对居住方式的选择 着变化,转而更注重生活质量。 调查表明,虽然有52.4%的老人理想的居住方式是独居,但大都选择住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生活,其中有82%的老人愿住在普通的住宅里,而与子女同社区近邻者居多数(图1)。这说明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居家养老仍占据重要地位。另外,在选择独居的老年群体中,不同年龄层选择独居的方式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年龄越高的老人选择独居方式的越少,这是由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及对传统居住方式的认可度决定的。当然,老人选择独居也并非完全割断与子女的联系,在空间上和心理上仍有与子女接近的愿望。 中青年人对未来老年人居住方式选择的调查结果显示,现在的青年一代(20~25岁)仅有28.5%,中年人(40~50岁)有42.8%,希望将来与子女住在一起(表2)。当他们进入老年时, 我国的各种养老机构已很完善,其中很多人会选择

上海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展览观后感心得体会

上海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展览观后感心得体会 一转眼40年过去了,今年已经是改革开放的第40个年头了,这次有幸参观了勇立潮头上海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展览,情景再现了这几十年里几代人的生活变化,看完之后的感触很深。 石库门老虎灶这些老照片摆在眼前,仿佛那时候的生活场景就在眼前,一下把人拉回到了那个时代,这些照片让我们这些年轻人也能了解到那段历史。 这次的展览主要体现的是这些年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变化,非常的接地气。其中一半多的照片是从网友和市民那里征集来的,这些普通人用镜头记录下了自己在这40年里的成长和变化,改革开放的成果不就是从这些小的细节中体现出来的吗? 这次的展览还要样板间的形式再现了上海当年的情景,走进这个会馆,好像时空转换了一样,很真实的场景。 王开照相馆是属于上海人的记忆,到这里拍一张照是上海人的专属,这次的展览也将这一大家共同的会议找了回来,一张张黑白照片,里面的那些电话亭,那些老街坊,瞬间把我们和那个时代拉近了距离。 这次展览的主题是勇立潮头,上海40年前走在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直到今天,

上海依旧紧紧跟随国家发展的步伐,我相信未来的上海一定也会一直站在变革的最前线,这是我坚信的。 身为90后的我,并没有见过老上海的样子,但是看着一张张照片,一个个模型就在我眼前,好像又是那么的亲切,我很幸运的出身在改革开放已经有了成果的时代,没有经历过叔叔阿姨们那些艰辛的日子,但是通过这次的参观,知道了那个年代的人们是怎么生活的。 现在的美好生活真的是来之不易,多少人为了改革开放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这些都在鼓励着我去不断努力创新,去加入到改革当中去,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浅谈老年人住宅设计与室内环境

新疆兵团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调查报告 2010 届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 调查报告题目:调查现有老年人住宅设计与室内环境 学号:1065101402491 姓名:朱英英 办学单位:兵团电大农九师分校__________ 学员工作单位:新疆兵团农九师勘测设计院 指导教师姓名:_____刘幼珍____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新疆绿翔建安公司职称(务):高级工程师 调查报告撰写时间:2011.8

调查现有老年人住宅设计与室内环境 1、我国人口老龄化状况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己于1999年成为老年型国家。我国是世 界上老年人El最多的国家,现在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2l%,2030 年将达到26%。2000~2030年为中国人口老龄化高速阶段,老年人口比重年均上升0.39个百分点,2l世纪20年代开始进入高峰期。以发展中国家水平的经济应对发达国家水平的老龄化问题,将会是我们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对于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相关问题我们必须未雨绸缪,认真对待。中国的城市和社区在迈入2l世纪的过程中将伴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一步步加深。老龄化对未来城市和社区的影响并不单是物质层面的问题,还有与物质环境密切联系的一系列社会学问题。自70年代初中国政府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生育水平开始大幅度下降,然而由于人口基数庞大,人口发展的惯性是中国人口面临着“低生育率,高增长量”的困境,伴随着人口数量的问题,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也正在悄然老化,人口结构的老化问题越来越突出。中国的人口老化的基本现实是老龄化人口绝对数量大、老化速度快、而且人口老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而提前出现。 2、老年住宅发展状况 居住问题是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问题,几十年来我国的居住状况由解决有无住房的问题到向小康型居住过渡。不同阶段,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明显不同,评价住宅的标准也不同。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应提高国民居住水平,是各国都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2004年11月22日,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颁布了我国居民康居标准,即:到2020年,我国居民住房要从满足生存需要,实现向舒适型的转变,基本做到“户均一套房、人均一问房、功能配套、设施齐全”。发展老年住宅是发展我国住宅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民经济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居住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老年居住建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老年人如何居住,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房子和环境? 老年居住建筑指专供老年人居住、符合老年人体能心态特征的建筑,包括老年人住宅,老年公寓、干休所、养老院和托老所等。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能心态会发生变化。老年住宅在设计上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这些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增加适合于老年人生活特点的辅助设施,活动空间,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老年往宅需求量大供应紧缺 在老龄化的发展中,老年人的需求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一些大城市里,多数父母与成年子女更愿意分开居住。而普通住宅的各项设施并不符合老年人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需求,因此,

上海人的风俗习惯

上海人的风俗习惯 如果你见到一个上海人在早晨用开水冲泡昨日剩下的米饭,并以此为早餐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请你不要嘲笑,这是上海人最具地方特色的早餐。在上海,“荡马路”是人们下班后,周末,双休日以及节假日最流行的休闲方式。如果你是个青年小伙子被一个年轻漂亮的上海女孩子相约去荡马路,小心点!她就要爱上你了。走亲戚你要记住带点礼物。你一到,主人会寒暄一番,然后才就坐,一般有人作陪。宴请时主人未入席,请你不要急着动筷,要等主人到位大家才开始进餐。客人未喝完酒,主人不会先吃饭。宴席散后,主人不让客人收拾碗筷,并且再次上茶,烟,糖果,瓜子等。有客人在,主人不扫地不打骂孩子。客人告辞,主人一定要相送,一般要送出弄堂口,也有送到车站或送上车。在上海人的婚宴中,宴席开始时你一定要记住祝愿新郎新娘“百年和好,白头到老”;宴席过半后,新娘再一次换装(一般在宴席中要换三套服装),在新郎的陪同下向参加婚宴的来宾敬酒点烟。记住你一定要大大方方地接受,不要推让,否则会让人不高兴。 海人的方言和俗语十分有趣,摘抄一些如下: 方言释义方言释义吾----我侬----你伊----他(她)阿拉----我们祐----你们伊拉----他(她)们侬好----你好谢谢侬----谢谢你对勿起----对不起再会----再见钞票----钱嗲----俏美,优异发嗲----撒娇困觉----睡觉汰浴----洗澡混堂----浴室找头----找零头*头----出租车,计程车汰头----洗头白相----游玩,嬉弄门槛精----处事过分精明坍台----丢脸笃定----有把握啥----什么啥人----谁辰光----时期轧闹猛----凑热闹轧车子----乘拥挤的公交车打朋----开玩笑,不认真勿搭界----没有关系,不必介意帮帮忙----算了吧,不要帮倒忙开大兴----吹牛,说大话拆烂污----不负责任斩(宰)----欺骗,敲诈空心汤团----不能兑现的许诺毛毛雨----小意思,很容易 上海婚礼风俗 离娘家一路红伞到夫家,所谓各处乡村各处例,中国不同省份及籍贯的人士在举行婚礼仪式时,也别有其独特的嫁娶习俗。虽然部分有趣味的传统礼仪已因文明发展或简化婚礼而被省略,但这些陈旧有趣的婚礼习俗仍甚具阅读价值。假若你的另一半与你拥有不同籍贯,也可借此机会,一窥他家乡一些特殊、有趣的嫁娶仪式。

浅谈中国城市旧城区中的“空巢”老年人居住环境问题

浅谈中国城市旧城区中的“空巢”老年人居住环境问题 【摘要】在今后的半个世纪里,我国老龄人口将会经历一个飞速增长的阶段。由于我国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将会先于其他地区面对老龄化问题,而我国绝大部分城市老人现阶段都居住在社区中,特别是中小型城市中更是出现了大量的“空巢老人”现象。因此本文以在城市居住社区中如何为“空巢老人”提供适合的居住建筑和生活环境进行研究。 标签城市;空巢;老年人;居住环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一直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关心当下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以及生活条件是一件全社会都应该做的事情。有关专家预计,到205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8%,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的老龄化对社会的各个领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体现在与其息息相关的居住环境当中。 1 中国目前“空巢老人”现象的原因以及其居住环境特点 1.1 “空巢老人”现象的原因 中国素来有句古话:“父母在,不远游”。指的是,让年轻人在父母还健在的情况下,不要出门远行或者客居他乡。但是,在现如今,年轻人为了谋求自己的发展和事业理想,已经不再能够留在家乡,守候在老人的身边,因此,“空巢”老人现象随即产生。 “空巢”现象大多发生在中国的二线城市以及二线以下的城市,而且城市大多位于中部以及中西部地区,因为这些城市往往存在经济欠发达、新型产业不足、教育资源不足、对劳动力需求较少等原因,需要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难以在当地获得足够的教育资源,以及年轻人得不到充足的就业岗位,因此选择向东南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流动。这就导致这些城市的人口结构出现了失调,年轻人外出求学或者工作,老年人被留下下来。 1.2 “空巢老人”日常生活方式的特点 在心理方面,“空巢”老年人相对而言在心理上是比较孤独的,由于长期和子女分开,产生思念子女的心情,在心理上出现失落感,神情恍惚,生活缺少了目的性。因此,导致他们的情绪萎靡,缺少交流,对社交活动的积极性降低,外出次数减少。 在生理方面,首先是老人的视力退化、生理适应能力降低,一些老年人还患有青光眼、白内障之类的眼病,因此他们对环境中光线的要求比其他年龄层的来说要高。其次是听力衰退,老年人一般对高频声音感知较差,因此他们在与人交流中经常以靠近谈话人的方式来弥补听力衰退的不足。并且,老年人的身体灵活性以及体力已经远远不如年轻人,因此在一些室内外空间和构造方式上都要特别设计,比如,道路以及人车混行的道路;楼梯踏面、体面尺寸、坡道铺地、室内家具尺寸、卫生间位置等。 1.3 目前国内老年社区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房地产开发模式新建的郊区大型养老社区,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配套较差、环境较为封闭、人口构成单一、与老人原有生活割裂、不方便子女照顾等等。甚至一些项目完全是挂羊头卖狗肉,以“养老”为卖点,目的是换取政府在政策、土地、税收等方面的支持,以获得更大的商业利益,其品质、服务和社区氛围往往与养老社区并无多大关系。

探析当前老年人的居住建筑设计

探析当前老年人的居住建筑设计 摘要:我国现行的住宅体系在设计理念上对老年人的需求考虑不多,住宅设计应如何适应老龄社会,如何满足老年人的住房需求,已成为我们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对于老年人居建筑设计的现状,分析了老年人生理及心理的特性,并就此对老年人的居住建筑设计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老年人居住住宅现状分析建筑设计特性设计探索 前言 老年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人,特别是老年人的居住问题直接影响到每一个家庭,影响到社会各个层面。对老人来说,谁都喜欢在一个舒畅安全的居住环境里享受晚年生活,可是,在安康小区、绿色小区、精品小区遍地开花的今天,老人在家中发生摔伤、碰伤的事却屡屡见诸报端,冲击着每一个有老人家庭的视野和神经。住宅设计应如何适应老龄社会,如何满足老年人的住房需求,已成为我们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面对我国老龄化人口越来越多这一趋势,面对大量增加的“银发浪潮”,一些专家认为,我国现行的住宅体系在设计理念上对老年人的需求考虑不多,国家颁布自2003年9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标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未能得到很好落实。因此,尽快建立能够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的建筑住宅体系已刻不容缓。 1、老年人的居住建筑设计现状 针对老年人康健及行为不断发展变化的特征,建设部和民政部1999年发布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然而我们有关老年人建筑研究方面的成果还不多,而国外已经有了相当丰盛的成果。国内外老年人的居住建设设计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996年在德国建成的韦塞尔老年人公寓很好的解决了老年人的部分需求。为了满足老年人的交往需求。建筑设置了宽大没有顶的走廊,并且在食堂外面设计了一个露台,它既加强了室内室外空间之间的联系,又为老年人饭后的交往提供了一个便提舒畅的空间。在建筑材料的使用红色面砖,这是在韦塞尔地区大量使用的一种建筑材料。红色面砖的使用,给人温暖亲密的感觉,消除老

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设计要求

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设计要求 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设计要求 一、物理环境的设计 养老护理员在对老年人居住的环境进行设计前,先要评估老年人对环境的需求,周围的环境状况,如地域、位置、交通、绿化等是否符合老年人的要求,以便能做出使老年人满意的环境设计计划。 1.老年人的房间设计要求 (l)房间位置 老年人房间的位置最好选择朝向是南或东南,能够照射到阳光,房间应有窗帘或百叶窗的设备,便于老年人午休或晚间休息时遮挡较强的光线,有助于身体休息和放松。 (2)房间的设备 设备应简单而实用,家具应靠墙摆放,物品不要放在老年人经常经过的地方。 (3)卫生间设备 1)房间应有卫生间设备,或靠近卫生间,以方便老年人使用。 2)卫生间应有坐式便桶和扶手,以方便老年人蹲坐和起身。便桶的高低要适中,过高对老年人不安全,过低使老年人起身费力,一般以0.4m高为宜。 3)卫生洁具应采用白色,以便观察老年人排泄物有无异常。 4)卫生纸等用品应放置在老年人便于拿取的地方 (4)呼叫系统

房间内和卫生间、浴室,要设置老年人呼叫器或按铃,使老年人在需要帮助时,能及时被养老护理员听到。 (5)重视老年人的隐私环境 两位以上老年人同住一个房间时,应为每位老年人设立一个私人空间,每位老年人衣自己的床、桌、椅、柜等设备,以满足老年人 心理需要,使老年人感到舒适,因为老介人除了吃饭、娱乐等集体 活动外,还需要有私人空间的生活行为,如更衣、排泄等要善于利 用窗帘、屏风或布帘保护老年人的隐私。 (6)老年人的床 l)床的高矮、软硬要合适床的高矮、软硬要合适,老年人的床 不能太软,过软的床容易凹陷引起老年人腰疼,大硬的床又易导致 身体受压。床的高矮要便于老年人上下床。 2)被褥平整、舒适老年人的被褥要柔软,而且透气性好,以棉 织品为住床单要能紧紧地包裹住床垫,使床单平整、无皱褶,对大 小便失禁的老年人床单上可加一小小单,以便随时更换。 3)枕头要舒适老年人的枕头要舒适,高低要合适过低容易使血 液流向头部、刺激大脑导致睡眠障碍,并容易引起眼睑浮肿;过高 会造成颈部肩部肌肉僵硬酸晚知睡眠时打呼噜,一般情况枕头以7 一8cm。高为宜(或6一l3cm),也可根据个人的习惯而定,但有颈 椎病的老年人不能使用高枕。 枕头的硬度要适宜,老年人身体支撑骨头的肌肉、韧带失去弹性,功能减弱,合适的枕头可保持身体原有的形状,一般以可下压1/3 一1/2左右为宜,这样可支撑身体自然弯曲的颈部和头部,如木棉枕、荞麦皮枕等。枕头应经常晒洗。 2.老年人室内的通风 老年人室内空气要流通。通风可调节室内外豹温差,使新鲜的空气能进入到室内,增加室内氧气的含量,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减 少病原微生物的数量,也是消除室内不良气味的重要措施。空气流 通与温度的变换可以刺激皮肤血液循环,增加汗液的蒸发和热的消

上海人10个风俗习惯及历史渊源

上海人10个风俗习惯及历史渊源 1)老人过66岁生日的时候,要女儿烧66块肉给他们吃并且不得分给其他人吃。 六十六占两个六字,象征“六六大顺”,老人和子女都很看重,所以寿礼较为隆重。“六十六,娘吃闺女一块肉”,父母六十六岁生日这天,已出嫁的女儿除一般礼品外,还须买六斤六两一块肉,蒸六十六个小寿桃为父母祝寿,以报答父母生养之恩。肉与小寿桃须父母两人吃,其他人不得分食,否则谓之“夺福”。 这是延续下来的一种习俗,有几种说法,比如“人活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六十六,吃了女儿一刀肉,健康又长寿”、“六十六大寿、得吃姑娘的一刀肉”、“年纪六十六,阎王要吃肉”等等。这是对长寿、健康、平安的一种美好期盼。既然阎王爷在人66岁时想要人命,那人吃了一刀肉后就还了阎王的债了,阎王吃肉好了就别吃人了,呵呵,人们都希望能平安度过。 2)中秋节吃鸭子、芋头和毛豆 关于吃鸭子: 元末时期,蒙古统治者欺压汉人,汉人决定推翻元人。但当时统制严厉,不能明着组织斗争,就用暗语。当时汉人称蒙古人为“哒子”,就取谐音“鸭子”。大家约定,中秋节吃鸭子,就是中秋节大家一起采取行动,推翻元人统治。当然秋季吃鸭子对身体颇有裨益。 芋头: 在上海、江浙等地方在中秋节有吃芋艿的习惯。农历八月中旬正好是芋艿上市的季节,而且在江浙一带,芋艿的发音与“运来”相近。所以中秋节吃芋艿,不仅仅只是享口福同样也表示希望能够好运连连。 还有毛豆: 在江浙一带中秋节除了芋艿外还会特地蒸些毛豆。毛豆在当地又称毛豆荚,而荚又与“佳”、“吉”等字谐音。所以吃毛豆是希望能够吉祥如意,万事顺心。 3)吃饭喜欢浓油赤酱 都说上海人喜欢浓油赤酱,而且还找出了它的出处,一是来自徽菜,红烧为主,几乎荤菜都喜欢吃红烧的,非得放上红通通的酱油不可;二是来自宁波菜,甬菜是出了名的咸,在老广东的眼里就像盐钵斗倒翻了,虽然颜色不那么深暗,但本质也是浓油赤酱。其实这怪不得老上海人,一来因为当时的生活拮据,浓油赤酱味重,下饭;再则在食物匮乏的年代,浓油赤酱属于恶补,照老上海人的俚语说,是刹根。 现在喜欢浓油赤酱是因为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生活丰富多采,往往睡眠时间不足,因此味蕾疲乏,需要刺激,浓油赤酱就起到了亢奋的作用,寻找大汗淋漓,大脑开窍的境界。当然现在意义上的浓油赤酱绝非当年“吴下阿蒙”,它对食材和佐料都很讲究,不是为了下饭,甚至干脆为了不吃饭。 4)十二月初八为腊八节,有吃腊八粥的风俗 上海的腊八粥则稍有不同。据王韬《瀛濡杂志》卷一记载:“腊月八日,僧尼例以杂果双弓米,遍饷檀越,谓之腊八粥,亦曰佛粥。此风由来旧(久)矣。沪人往往有以汤饼、菜羹和入者。”这里将汤饼和菜羹掺入粥中,显然是上海特殊的风俗,与其他地区稍显不同。 中国汉族地区,将这一天作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于是腊八成了佛教节日。后演变成夏历十二月八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

城市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浅析

城市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浅析 发表时间:2011-04-06T16:37:16.863Z 来源:《价值工程》2011年第3月下旬供稿作者:梁俊辉[导读] 我国人口老龄化与老龄人口增长,将是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的主要现象。梁俊辉(浙江省台州建筑设计院,台州 317000)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多,老年人口数量逐渐递增。文章从老年人喜欢的居住类型作为切入点,从较为完善的方面分析了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室内外建筑设计风格和要求。 关键词:老年人特征;居住环境;环境要求 中图分类号:X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9-0249-01 1 老年人居住范围及特征 我国人口老龄化与老龄人口增长,将是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的主要现象。随着老龄化的加快,其自身也有比较显著的特点。研究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设计,首先要对其活动范围有详细的认识。我国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领域大致可分为四个活动圈。第一个是他们的基本生活圈。在这个活动圈里是他们日常滞留时间最长的一个,整个圈子是以家庭为中心,亲朋好友为辐射的一个距离自己出行时间很近的范围。第二个是邻里之间的活动圈。整个圈子大都是以老年人本身居住小区为单位,行走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为整体的露天活动范围。第三个是市区活动圈。在这个圈子里,基本以老年人居住的本市区为活动范围,行走不超过30分钟为半径的活动范例,例如:名胜古迹、风景区、公园等。最后一个是集体活动圈,基本以老年人以兴趣或者爱好搭建的一个活动领域。 老年人生活的要求和其它年龄的人不一样,他们需要物质保障基础之上更高一个级别的精神追求。他们大多人都童心未泯,喜欢安静的同时有喜欢热闹。老年人口具有以下几个活动特征:群聚性、类聚性、时域性、地域性、交往性、私密性等。 2 符合老年人口居住的设计分析 从整体结构看,目前大多数建筑都不太适合老年人口居住和活动,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宽敞的、设施全面的广场。所以对老年人的居住环境从设计上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2.1 内部环境设计 2.1.1 公共部分的设计。所谓公共部分主要是包括,出入口、垂直交通以及走廊三个部分。一般开发商为了利益角度,都尽量对公共部分进行压缩。导致老年人的不方面,例如:出行、紧急救治等等。所以公共部分的设计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公共出入口要实行人车分离,最好要设有绿化隔离带。出入平台要大,方便坐轮椅的老人需求,最好实行坡度设计,但是坡度要缓。公共部分要设计雨棚,可以给行动老年缓慢的老年人避雨,也可以防止高楼坠物的危险。台阶部分要有路灯,方便老年人夜晚出现,道路部分设计时,要选用坚固、防滑的材料。第二,对于水平交通问题,主要考虑公共走道和门厅出入安全。设计要素中要包括虑具备轮椅、担架、回旋等条件。水平的走到净宽面积要大、水平走到要设有扶手且扶手高度要适合、水平走到应与居室高度一直等。第三,对于多层建筑来讲,公共楼梯对于老年人活动是一个重要的设计环节。 2.1.2 套内部分设计。套内入口是连接内外的重要环节,其宽度应在规定面积以上。卧室最好面积要能摆放两张床以上为最佳,位置要向阳,通道净宽度在900mm以上,并且最好有附属卫生间,室内位置要以安静为首选,室内电源要以方便为主要设计选择。对于起居室的设计应遵循朝向良好、面积适宜、使用灵活等原则。而储藏空间的设计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特殊的身体状况,保证使用过程的安全简易、低负荷的原则布置。厨房的设计责主要是平面布局性要好、橱柜不能过高、光线足、通风性能良好等。对于集厕所、洗浴、更衣、洗手间等功能为一体的卫生间,则应该从面积、入口、通风等整体角度考虑适合老年人的情况出发进行设计。阳台的设置除了满足基本的晾晒生活功能外,还可以满足老年人充分享受日照、观景和休息的要求。 2.1.3 物理环境设计。对于老年建筑室内设计来讲,物理部分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其主要包括四项,即:安静的声学环境、清晰的光学环境、舒适宜人的热工环境和拥有健康的空气。老年人需要的休息环境要求较高,所以对于室内外的隔音效果也很好,要做到房间与房间、每户与每户、楼上与楼下之间的隔音设计。 2.2 外部环境设计 关于建筑物的室外环境设计要求是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提高的,老年居住环境设计作为一种特殊的设计要求,主要应该从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两个角度考虑,应做到无障碍、便于到达、容易识别等特点。 2.2.1 交通安全设计。从老年人的交通安全角度考虑,人车分离设计是主要原则,应做到一进入老年人居住区以后,就应该有等级分明的行车、行人道路,不行道路应在小区内部整体同行,这样的设计原则不仅体现人本思想,而且会给老年人有亲切的感觉。小区内部的机动车道要有减速带和手控红绿灯,这样即使在高峰期间对老年人出行的安全新书也是很高的。并且小区的出入口车道应该合理,利于消防车和救护车的出行,而且步行道和楼梯的无障碍系统和轻体耗材也要从满足角度出发,限制与机动车无关的穿行路线。 2.2.2 休闲活动环境设计。老年人的休闲活动环境要从人本的角度考虑,第一,安全性的规划,老年人通常的活动都是散步、太极拳等缓慢运动,所以安全性是第一位的。第二,老年人多数有记忆力下降的特点,所以总体上已经有显著性的容易建筑的外观设计,第三,关于团体的社交设施要完善。 2.2.3 景观的设计。老年人的景观需求设计主要是从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两个角度去看的。其中软质景观的设计建议以绿色为主,或者适当的参杂水体设计也是可以的。而硬质景观则包括地坪、园路、地面铺装、和环境小品等设施。老年人口居住的设计景观原则应该以安全、人本、健康为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更好的给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提高。 2.2.4 服务设施的完善性设计。对于正常小区的完善性要求较多,单纯的从老年人设计的角度出发,最需要的则是医疗和体育等设施的配备。其它的一些如:教育、邮政、金融、市政等实施尽量要配套,当然质量不一定要高,但是要全。 3 结语 我国的老龄城市人口居住环境设计问题,是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国家的民生大计的事情。只有更好的设施、设备,才能使人们生活更幸福、社会更和谐。 参考文献: [1]田雪原.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方案标准

1.总则 1.0.1为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改善老年人的居住条件,使新建的老年人居住建筑在符合安全、适用、卫生、经济、环保等要求的同时,满足老年人生理、心理及服务方面的特殊需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 1.0.3老年人居住建筑的设计应适应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应保证老年人居住安全和使用方便,体现对老年人健康状况、自理能力和护理需求的适应性。提高老年人居住质量。 1.0.4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老年人居住建筑 residential buildingfor the aged?专为老年人设计,供其起居生活使用,符合老年人生理、心理及服务要求的居住建筑。特指按套设计的老年人住宅、老年人公寓,及其配套建筑、环境、设施等。? 2.0.2 老年人住宅 housing for the aged 供以老年人为核心的家庭居住使用的专用住宅。? 2.0.3老年人公寓apartment forthe aged 供老年夫妇或单身老年人居家养老使用的专用建筑,配套相对完整的生活服务设施及用品,一般集中建设在老年人社区中,也可在普通住宅区中配建。? 2.0.4 走道净宽net width of corridor 走廊或过道两侧墙面凸出物内缘之间的水平宽度。当墙面设置扶手时,为双侧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2.0.5 门口及出入口净宽net width ofdoorway?门扇开启后,门框内缘与开启门扇内侧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 2.0.6 非机动车停车场non-motor vehicle parking?专供老年人使用的电动助力车、自行车、代步车等停放的场所。??2.0.7 电炊操作台 electrickitchen operation desk?老年人公寓套型中采用电灶具、电炊具的炊事台面。?2.0.8 螺旋楼梯spiral stairs?以扇形踏步构成,梯段平面呈弧形、半圆形、圆形的楼梯,适用于人流较少,使用不频繁的场所。 3 基本规定

李丽——开题报告(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舒适性研究)

附件B: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或设计方案比较、选型分析等) 1. 研究老年居住环境舒适性的目的 任何事物都有一体的两面性,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创造了物质财富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人口老龄化便是其伴生物之一。早在1870年,工业革命之后经济腾飞的法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2%,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型国家。之后,瑞典、比利时、德国、英国、美国、日本等五十多个国家也相继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人口结构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国民经济的巨大发展,我国人口老化的步伐亦在加速推进中。据统计资料显示,到2000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全面完成老龄化的过程。并且,我国的人口老化,有着不同于别国的显著特点:一是人口老化的速度快。从年轻型到老年型,法国经历了150年,英国80年,日本35年,而我国大约只需要18年;二是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大。199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9738万,约占当年世界同龄老年人口的1/5;三是我国将在经济水平还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成为老年型国家。 上述特点,意味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将更为严峻。对于设计师而言,如何设计一个舒适的老年居住环境,如何切实合理地改善老年居住环境,成为重要并且迫切的新课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社会、家庭二者并举的养老模式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依据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特殊要求,探讨适宜老年人身心健康的舒适居住环境规划设计很有必要。老年居住环境舒适性的改善是时代赋予设计师的新命题。 中国式的居家面临的考验是缺乏环境硬件的支持。中国人面临未富先老的形势,无论社会和家庭哪一方面都需要为老人提供适合自身条件的居家养老的环境硬件,让有自主行动能力的老人能够更长久的生活自理,让行动略有不便的老人能够减少对别人的依赖,让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便于接受照顾。 按照我国传统习俗,养老的场所就是自己的住处,这就是居家养老。近年随着形势变化,一些老人自愿组成小集体,选一个适当的住所由几个人合用;或是白天住进托老所,晚上和周末回到自己家中,同样不离开各自熟悉的居住环境和人群,性质与前者接近。在此问题上东西方各国的经验值得重视,如亚洲老龄化最高的国家日本,各都道府县均有设施完好的养老机构,但选择居家养老者仍占

一个上海女人的生活价值观

一个上海女人的生活价值观 初识的我人,大多会说我实在不象是个上海女人。呵呵,我不知道这样的评价应该视为“褒”还是“贬”。但是,我知道自己骨子里其实就是上海女人!一个从小在“石库门”里长大,浸染在上海弄堂文化里,切身体验着上海最低层也是最基础的“市井生活”的“非典型"上海女人。 一提及“市井”二字,大抵就要和“庸俗”“计较”挂上钩。而就我个人以为,真正上海市井文化的精髓在于“市井智慧”——所谓用相对低的成本获得更多从容生活的空间!是凡人而非俗人,是“有用之才智”而非“平庸的趣味”。 就各地而言,“节俭持家”是大多数主妇秉承的生活原则。而上海女人的有所不同,在于更能把握“花钱少”和“高能效”之间的平衡,从而使得自己的生活环境更惬意舒适一些! 就比如我吧,我素来是无法接受买包餐巾纸也要横竖比较,哪种包装多一包的购物方式。因为,我认为从容生活的态度是一种生活品质,逛店购物也是一种品质的享受,就顾看小标签的价格,什么都只买最便宜的,实在毫无美感和质感,有悖“品质生活”的本义。 归纳几点我的生活体会: 1.主动消费,备份日常生活用品 我喜欢把家里的日用品和食用油什么的备份三个月的量。 这不仅是怕涨价,也不是纯粹的处于防止不时之需时的尴尬。更重要的原因是,食油和日用品的促销在大卖场里是常有的,看见比较经济的大包装或者有促销优惠的产品,我会随手拿一包,一则以我的经验,一般促销的时候会有10—30%的优惠赠送,二则特意跑一次远路,花路费和花时间不就是冲着这些“赠送优惠”去的吗?小东西,大、小超市价格差别不至于过大,但是对于大桶的食油一类的商品,因为售价高,所以价差就显得比较大大了。所以,根据家里的储备情况,定期去一次大卖场,定点采购。尽量不要等到“等米下锅”时,再急冲冲的去买,那时往往会因为赶时间而只能什么店近就去什么店

讨论城市老年人居住社区的发展及现状——以武昌区戈甲营社区为例

讨论城市老年人居住社区的发展及现状——以武昌区戈甲营社区为例 发表时间:2019-12-11T14:45:31.8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作者:杨静张楠李钦刘小溪陈恒 [导读] 摘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解决老年人衣食住行等问题也变成了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 武汉轻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解决老年人衣食住行等问题也变成了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现老年人居住社区是否真正满足老年人需求了呢? 老龄化的深入,影响着中国的老年人居住环境的更新。文主要以建筑学的视角展开对老年人居住社区发展及现状的讨论。 关键字:老龄化;老年人居住社区;建筑设计 1.老龄化的发展进程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将经历快速老龄化,加速老龄化稳定的重度老龄化三个过程,21世纪的中国必将形成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形态。2018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为1.67亿,预计到2035年老年人口达3.26亿。戈甲营社区就是明显的以老年人居住为主的社区,老年人占总人数的65%以上。 2.老年人居住社区的发展 我们国家在21世纪上半叶提出的以家庭养老为核心,以政府扶助、社会参与、市场运营,志愿扶持为依托,吸收传统家庭养老和完全社会养老的优点,是将最适宜养老的地点定位于社区的新型养老方式。但是以戈甲营社区为例,老年人居住环境不管是从建筑角度还是规划角度都存着在很多难以改善的弊端。 3.老人居住社区的现存问题 3.1建筑角度 3.1.1人均用地面积低 据调研,多数经济水平低且子女远居的老年人的居住社区,多为城市中少被重视的老城区。以武汉市武昌区戈甲营社区为例,居住者多为年过60的老年人,更有因此地租房价格便宜便在此一住就是几十年的清洁工老人家。走在小街窄巷,左边一家不到15平米的屋里放着床,衣柜,锅碗瓢盆,饭桌,床上坐着老人,妻子在下面做饭。这样的老旧城区比比皆是。 相关部门在2013年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新建养老居住空间,人均用地应满足最小面积。但对于这种本身条件差的老旧社区而言,改造工作已经难上加难。 3.1.2建筑采光差 由于街道宽度窄,导致建筑间距小,有限的空间用地导致建筑没有满足合理的日照间距。因此形成的正午外面阳光明媚十分,屋内却昏暗无比的现象。 3.1.3建筑造型单一 常规的矩形盒子构成一户户人家,房屋的造型设计相比较新建城区而言,缺少一定的设计感。这种设计感体现在建筑的体块组成和建筑外立面的材料选择。 3.2规划角度 3.2.1公共活动场地匮乏 老旧社区中,这一问题尤其明显,本身狭窄的街道已经戏剧性地阻碍了驶入门前的小汽车驶出街道,居住空间都十分有限了,怎么还足以提供一定的公共活动空间来满足老年人基本的沟通交流诉求!傍晚的戈甲营,一个拐角处一户人家门前约25平米比紧邻的两间屋子还大的凸凹不平的没有铺砖的空地就成了几位老伙计搬着小马扎或席地而坐的天地。 3 .2.2绿化率低 进入很多栋历史久远的建筑都看到了一派老树盘根的景象,年代感和情怀随之涌上心头。相比之下,穿梭在曲折蛇形的街巷之中,看到的又是一派枯枝败叶之境。少有的窗台上的盆栽成了这个地方最吸引人的自然景象。绿化面积极低导致走在这里的人,除了弄弄的人文气息,难以感受到这个社区存在的生机。 3.2.3社区内交通不合理 中午或晚上,走在戈甲营的每条街巷,能够感受到的不仅有一两米之内散发出的饭菜香味,甚至还能驻足门前,瞟一眼屋里电视机正在播放的节目。邻里的亲密感由此加强,但是对于建筑设计而言,如此有限的交通空间在心急如焚的外卖车下也势必成为了一个充斥着隐患的地带。 甲营崎岖的地势特点在清代或民国时期是一个家庭权利地位的表现。在如今,此起彼伏的地块在建筑设计方面也是有着更加强烈的吸引力和可塑性。不过,现在的这里,并没有将这一特点发挥到极致。老年人服务中心建在一块高度接近一米八的地方,地块两端各设一个垂直交通。先不说楼梯的平坦与否,仅就如此大的高差而言,就对老年人存在着极大安全隐患。 3.2.4社区功能单一 据相关文献显示,首批的敬老院或敬老院环境如同现在的北方农村,四面围合的院落为一户人家,在这里一个四面为围合的院落即一个村子的敬老院;不管是拥有百年历史的戈甲营社区还是较新的常青花园14小区,人们都描述这里的设施如同摆设,只能提供食和有限的活动空间,却更以大门紧锁为主。屈指可数的两三家副食店是这个社区仅有的不同于住房的服务性建筑。老年人服务中心也未发挥到起其最大的价值。与邻近的昙华林街道相比,多了人情味,但是少了一份活力。 3.3街道文化角度 街道文化对社区的塑造起着决定性作用。戈甲营社区的街道全部采用铺砖处理,没有吸引人们停留交谈的设计。 4.社区改造的方式 4.1建筑室内应更换适宜的并且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照明设备。但在小区规划角度而言,采取合理的建筑间距才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根本。 4.2 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就首次明确了新建或改造老年人服务设施应考虑包括医养,娱乐,交往等在内的特殊需求。第一次明确了养老设施建设的发展方向应在创建满足老年人不同的需求的功能分区的前提下确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