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应激

心理应激

心理应激
心理应激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部分复习题

1.现代的应激概念是什么,其概念内涵有哪些?

答:现代应激概念认为,应激是个体面临或觉察(认知、评价)到环境变化(应激源)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做出的适应性和应对性反应的过程。

其概念内涵包括:

①应激是个体对环境威胁和挑战的一种适应和应对的过程,其结果可以是适应的和不适应的。

②应激源可以是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

③应激反应可以是生理的、心理的和行为的

④应激过程受个体内外许多因素的影响;

⑤认知评价在应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应激的中介因素有哪些?这些中介因素分别是如何影响应激过程的?

答:应激的中介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认知评价、社会支持及人格因素。

(1)认知评价是指个体从自己的角度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做出估计。对事件的认知评价直接影响个体的应对活动和心身反应,因而是生活事件是否会造成个体应激反应的关键中间因素之一。个体对生活事件的认知评价过程分为两步:①初级评价即个体在某一事件发生时立即通过认知活动判断是否与自己有利害关系。②次级评价即在得到有关系的判断后,个体立即会对个人的能力做出估计,即为次级评价。伴随次级评价,个体会同时进行相应的应对活动,如果次级评价事件是可以改变的,采用的往往是问题关注应对;如果评价为不可改变,则常采用情绪关注应对。

(2)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属、朋友、同事、伙伴等社会人以及家庭、单位、党团、工会等组织所给予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社会支持具有减轻应激的作用,是应激过程中个体可利用的外部资源。研究证实,社会支持与应激事件引起的心身反应成负相关,说明社会支持对健康具有保护性作用,并进一步可以降低心身疾病的发生和促进疾病的康复。

(3)人格因素在应激作用过程中,个性与各种应激因素存在广泛的联系,个性通过与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最终影响应激心身反应的性质和程度,并与个体的健康和疾病相联系。如个性可以影响个体对生活事件的感知;影响认知评价和态度、个性与社会支持有关系,最终影响应激反应的形成。

3.什么是心身疾病?其诊断要点是什么?

答:心身疾病或称心理生理疾患,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身体功能性障碍。凡是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群星中环节有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者,都属心身疾病。如果强调心身疾病中的身体器质性疾病,则被称之为狭义心身疾病,例如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和溃疡病。

心身疾病的诊断要点为:

①疾病的发生包括心理社会因素,明确其与身体症状的时间关系;

②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存在已知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③排除神经症或精神病。

4.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答:采取心、身同治疗原则,但对于具体病例,则应各有侧重。

对于急性发病而又躯体症状严重的病人,应以躯体对症治疗为主,辅之以心理治疗。例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综合的生物性求助措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也应对那些有严重焦虑和恐惧反应的病人实施术前心理指导。

对于以心理症状为主、辅以躯体症状的疾病,或虽然以躯体症状为主但已呈慢性经过心身疾病,则可在实施常规身体治疗的同时,重点安排好心理治疗。例如更年期综合征和慢性消化性溃疡病人,除了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外,应重点做好心理和行为指导等各项工作。

心理应激

医学心理学与医患沟通技巧相关知识讲座 第五讲心理应激 一、总论 (一)塞里的应激学说 每一种疾病或有害刺激都有相同的、特征性的和涉及全身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塞里将其称为“一般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GAS与刺激的类型无关,而是机体通过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所引起的生理变化,是机体对有害刺激所作出的防御反应的普遍形式。GAS分为警戒、阻抗和衰竭三期。 (二)心理应激的定义 1.根据过程模型,心理应激可以被定义为:个体在应激源作用下,通过认知、应对、社会支持和个性特征等中间因素的影响或中介,最终以心理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 2.根据系统模型,心理应激可以被定义为:个体的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和心身反应等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系统失衡时,就是心理应激。 3.医学心理学将心理应激定义为:个体在觉察(认知评价)到威胁或挑战、必须做出适应或应对时的心身紧张状态。 4.应激系统模型的基本特征(法则): ⑴应激是多因素的系统;

⑵各因素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⑶各因素之间动态的平衡或失衡决定个体的健康或疾病; ⑷认知因素在平衡和失衡中起关键作用; ⑸人格因素起核心作用。 5.心理应激理论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健康促进教育等领域具有多方面的理论与实际指导意义。 ⑴在医学认识论方面:心理应激理论特别是系统模型使我们认识到个体实际上是生活在应激多因素的动态平衡之中。 ⑵在临床医学的病因学方面:“过程模型”有助于我们清晰地认识心理疾病和症状的发生发展过程。 ⑶在预防医学方面:“系统模型”有助于认识和指导合理调整应激各有关因素的动态平衡,促进个体在不同内外环境下的健康成长或保持适应。 6.应激系统模型在医学心理学临床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应激系统模型及其基本法则在临床个体心理咨询(治疗)程式、压力管理和家庭婚姻咨询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⑴应激系统模型与临床心理咨询:首先根据系统模型,对患者的心身问题以及相关因素作出三级评估。第一层次的评估分析患者的应激反应和心身症状情况;第二层次评估进一步分析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程度,确定应激各因素在“问题”中的地位以及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三层次评估分析人格特点(特别是观念方面的人格特点),如求全、完美主义倾向。然后,在系统模型的评估基础上,以系统论与整体观的水平作出干预决策,可以决定采用心理教育、心理指导、系统心理治疗

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电子教案

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心理应激 一个人的心理状况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是不健康的,那么是什么因素在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呢?我们认为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 心理应激┼心身疾病 心理健康状况═——————————————————— 应付技能┼自信心┼社会支持┼心理营养 在这个公式里,分子上面的因素,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心理应激多种多样,工作中的失误和不顺利,恋爱婚姻与家庭关系的内部,个人的特殊遭遇或社会生活中的共同问题,如战争、洪水车祸等都足以构成人们的心理压力,出现心理生理的应激反应。如果这种反应持续时间过长,超过了个人承受的能力,就会对人的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导致心身疾病的产生。现代医学心理学把“哮喘”、“癌症”和“心脏病”等,都称作心身疾病,这些病都是由于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影响所导致的,其治疗及转归过程也明显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应激和心身疾病,都是生活中的客观存在,都是难以避免的。谁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谁都会有自己的心理压力。在这个公式中,如果分子上的成份越大而分母上的成分越小的话,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就会受到越大的消极的影响。相反如果加大分母的比重,提高个体的自信心,提高个体的心理应付技能,加强社会支持系统,提供适当的心理营养就可以降低分子对人产生的消极影响,甚至把消极的“压力”转化为积极的动力。“自信心”是一个人重要的内在品质,自信心越强,一个人对付心理压力乃至身心疾病的能力也就越强,他就越能调动自身资源来处理自己所面临的身心疾病和心理压力等问题。“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能获得的他人在精神上的支持。社会联系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社会组织;精神上的支持指在社会中被尊重、被理解、被同情的主观体验。动物应激试验发现,如果动物处于应激状态下有同窝动物或动物母亲存在,或有熟悉的实验人员安抚,则可以减少小白鼠胃溃疡、地鼠的高血压、山羊实验性神经症和兔子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如果一个人能有一些与自己患难与共的朋友,有一个体贴入微的妻子或丈夫,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那么当他遇到心理压力的时候,也就有一种强有力的支持和依靠。此外,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机构,也可以为遇到身心疾病和心理压力的人,提供及时而有力的帮助,提供必要的心理营养,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抵消身心疾病和心理压力对个体的消极影响。 第一节心理应激 一.心理应激的产生 心理应激是我们人类生活中的一种必然的存在,从大的方面来说,诸如国内或国际间的战争、地震、水灾、火灾等自然或人为的灾难,都必然会给人们乃至社会带来沉重的压力和负担。从小的方面来说,面临一次考试或考核,自己生病或亲友生病等等,也都会给正常生活带来意外的冲击和干扰,也都会成为我们心理应激的来源。

大学生心理危机常见应激源的识别与干预

大学生心理危机常见应激源的识别与干预 摘要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常见应激源的识别与干预可以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加强大学生学习生涯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完善大学生心理应激预警与支 持系统、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等途径来进行。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应激源识别干预 1.相关概念的阐释 1.1应激。应激( stress)的最早的含义是指物理上的张力。它是由紧张刺激引 起的,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变化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是对应激源在有机 体内产生的频繁适应不良的一种状态。应激源就是那些来自外界的顺应要求,给 人造成紧张的条件和环境又称之为应激情境或状态。1937年,加拿大学者塞里在其发表的一篇论文中,首先赋予其新的含义。他认为,应激是各种各样的紧张刺 激所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反应,这种生理反应与刺激物的性质无关,被称为“一般性适应综合症”,如应激源,应激状态下的心理、行为反应,应激与身心健 康的关系以及应付应激的各种策略等问题。 1.2心理应激。心理应激( Psychological streSS)是指个体感受或察觉到某种环 境的刺激时,由于心理和生理反应所产生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在人们的现实生 活世界,心理应激与精神疾病紧密相关,对心理应激的习惯性应对方式失败,会 导致当事人的心理、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功能水平降低。 1.3应激源。应激源( stressors)就是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因素或者是来自外界 的顺应要求。其中心理社会因素在应激源中居主导地位。如出生于现代化、文明、开放的大城市的学生考到了坐落在小城镇的、处于前现代化阶段的大学读书,其 在读大学的教育环境与管理氛围就可能成为该大学生的应激源。应激源是关系到 我们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2.大学生心理危机常见的应激源 一般而言,心理危机是指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 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心理失衡状态,这就是心理 危机状态。心理危机是由各种应激源引起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常见的应激源包括 以下四类: 2.1家庭危机。黑利(J.Haley)认为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当面临生活周期 的转折点时,家庭的紧张达到高峰。在这些关键时刻,家庭易变得“脆弱”,从而 需要有某些治疗性的干预,使当事人容易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就大学 生而言,大学毕业生从面临升学或就业,这一期间就经历一些考试、选校、找工作、择业等紧张事件。这些事件,我们称之为横向的应激源。 2.2环境应激。用应激的概念来说明环境因素引起有机体反应的最早研究开 始于坎农( W. Cannon)。他提出“攻击和逃跑”的反应,以揭示动物用生理反应对环 境作出行动。环境刺激不一定是应激源,只有当个体把它看成是紧张因素时才起 作用。环境应激源是对学生身心健康影响最大的应激源,包括社会经济地位、营 养不良、学习条件、工作条件、教育水平、居住地点、生活质量等。这是文化社 会条件冲击个体的各种因素。 2.3突发性灾害刺激。任何突发性灾害都会对人产生心理影响,有的甚至造 成悲剧性后果。例如发生在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事件对大学生的心理就产 生极大的影响。这种突发性灾害刺激会引起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几乎每个

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心理应激 一个人得心理状况可能就是健康得,也可能就是不健康得,那么就是什么因素在影响与决定着一个人得心理健康状况呢?我们认为个体得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因素得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 心理应激┼心身疾病 心理健康状况═——————————————————— 应付技能┼自信心┼社会支持┼心理营养 在这个公式里,分子上面得因素,对人得心理健康有很大得消极影响。心理应激多种多样,工作中得失误与不顺利,恋爱婚姻与家庭关系得内部,个人得特殊遭遇或社会生活中得共同问题,如战争、洪水车祸等都足以构成人们得心理压力,出现心理生理得应激反应。如果这种反应持续时间过长,超过了个人承受得能力,就会对人得健康构成严重得威胁,导致心身疾病得产生。现代医学心理学把“哮喘”、“癌症”与“心脏病”等,都称作心身疾病,这些病都就是由于身体与心理得双重影响所导致得,其治疗及转归过程也明显受心理因素得影响与制约。 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都就是生活中得客观存在,都就是难以避免得。谁都会遇到不顺心得事,谁都会有自己得心理压力。在这个公式中,如果分子上得成份越大而分母上得成分越小得话,一个人得健康状况就会受到越大得消极得影响。相反如果加大分母得比重,提高个体得自信心,提高个体得心理应付技能,加强社会支持系统,提供适当得心理营养就可以降低分子对人产生得消极影响,甚至把消极得“压力”转化为积极得动力。“自信心”就是一个人重要得内在品质,自信心越强,一个人对付心理压力乃至身心疾病得能力也就越强,她就越能调动自身资源来处理自己所面临得身心疾病与心理压力等问题。“社会支持”就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能获得得她人在精神上得支持。社会联系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社会组织;精神上得支持指在社会中被尊重、被理解、被同情得主观体验。动物应激试验发现,如果动物处于应激状态下有同窝动物或动物母亲存在,或有熟悉得实验人员安抚,则可以减少小白鼠胃溃疡、地鼠得高血压、山羊实验性神经症与兔子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得发生。如果一个人能有一些与自己患难与共得朋友,有一个体贴入微得妻子或丈夫,有一个温暖幸福得家庭,那么当她遇到心理压力得时候,也就有一种强有力得支持与依靠。此外,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机构,也可以为遇到身心疾病与心理压力得人,提供及时而有力得帮助,提供必要得心理营养,提高机体得“免疫力”,抵消身心疾病与心理压力对个体得消极影响。 第一节心理应激 一.心理应激得产生 心理应激就是我们人类生活中得一种必然得存在,从大得方面来说,诸如国内或国际间得战争、地震、水灾、火灾等自然或人为得灾难,都必然会给人们乃至社会带来沉重得压力与负担。从小得方面来说,面临一次考试或考核,自己生病或亲友生病等等,也都会给正常生活带来意外得冲击与干扰,也都会成为我们心理应激得来源。 格拉斯通在1978年在《测验您自己得心理健康:自我评价工作手册》一书中指出,有以下类型得生活变化,会给人带来明显得心理压力:(1)就任新职,就读新得学校,搬迁新居等。(2)恋爱或失恋,结婚或离婚等。(3)生病或身体不适等。(4)怀孕生子、初做父母。(5)更换工作或失业。(6)进入青春期。(7)进入更年期。(8)亲友死亡。(9)步入老年。 雷瑟斯与奈维德1983年在她们合作得专著:《适应与成长:生活得挑战》一书中指出了心理压力来源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1)日常生活规律得改变:比如变迁新居,更换工作,转换学校,结婚成家,生儿育女,开始做人父母等。(2)身体病痛或不舒服:包括自己所感到得生理疼痛、生病或者就是由于气候环境变化所引起得不适感等。(3)抑郁或焦虑:包括由于某种事件或情景所引起得情绪低落与焦虑不安,以及由于个人得气质或性格所造成得长时期抑郁与焦虑。(4)遭受挫折:

心理应激考点练习解析

医学心理学第二单元心理应激 一、A1 1、过度疲劳属于 A、心理性应激源 B、社会性应激源 C、文化性应激源 D、生理性应激源 E、躯体性应激源 2、最重要的两种心理性应激源是 A、不切实际的期望 B、人际关系的冲突 C、不祥的预感 D、挫折和心理冲突 E、意外伤亡 3、应激中介机制中最为重要的作用是 A、生理的作用 B、神经的作用 C、心理的作用 D、社会的作用 E、环境的作用 4、个体对因生活事件而出现自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称为 A、应激 B、反馈

C、防御 D、应对 E、调节 二、B 1、A.环境性应激源 B.躯体性应激源 C.社会性应激源 D.心理性应激源 E.生活性应激源 <1>、生活事件、日常困扰属于 A B C D E <2>、生物学刺激物属于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躯体性应激源是指引起生理反应的直接作用于人体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剌激,如冷、热、噪音、病毒、损伤等,这些刺激会导致心理反应。过度的疲劳也属于躯体性应激源。 【考点“应激反应”解析】 【宝岛优品101503063,精品文档】

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挫折和心理冲突是最重要的两种心理性应激源。 【考点“应激反应”解析】 【宝岛优品101503064,精品文档】 3、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心理中介机制主要是指对应激源的觉察和评价。中介机制中以心理的作用最为重要,心理的变化影响着脑-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变化。 【考点“应激反应”解析】 【宝岛优品101503065,精品文档】 4、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应对是个体对因生活事件而出现自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 【考点“应激反应”解析】 【宝岛优品101503066,精品文档】 二、B 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社会性应激源的范围很广,生活中的很多事件都可能成为应激源。生活事件也称生活变化,主要是指可以造成个人的生活风格和行为方式改变,并要求个体去适应或应对的社会生活情境和事件。

警察的心理应激源

警察的应激源 许多职业的从业人员都强调,相对于警务人员,他们面临的肢体危险更多。建筑工人、矿工、杂技表演人员以及爆破工人的潜在死亡和损伤比执法人员还多。根据现有的研究,几乎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具有那么多种类的应激源。我们应当记住,应激情境的首要因素或刺激是应激源,而且,警察面对的应激源十分丰富,肢体危险仅是其中的一种。 可以将应激定义为需要人们在生理反应、思维、情感或行为方式等方面做出调整的任何事件。所以,完全规避应激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人们需要根据环境变化不断做出适当的调整。 关于应激的思考,我们认为,对一定反应的任何要求都是应激。这些要求可以是令人愉快的,也可以是令人不愉快的。后者则被定义为烦恼。 我们坚信,健康人需要应激。对大多数人来说,在任何一段时间无事可做都会对他产生相当消极甚至灾难性的影响。通常,应激包括那些可以产生快乐、实现和自我表现的经历。由于警务人员比其他人更需要灵活性,因而我们可能将他们标定为寻求应激的人。正是因为警务工作充斥着刺激和风险,警务人员才更喜欢这一职业。同时,当应激过多并变为烦恼的时候,应激就成了问题。 这里概括介绍的应激因素包括如何处理自由裁量权、死亡、伤害、失败、危险情境、不当行为、骚乱、审判体制、媒体和公众批评、工作条件变换、女警、乡村警务等。 一、自由裁量权 警察执法的魅力之一就是具有自由裁量权,这可以决定是否执行某一法律。我们国家、地方都制定了大量的法律,如果尽可能地去执行这些法律,我们就会比现在更加超负荷运转。通常在工作几年后,大多数警察都会变得聪明,会根据情境选择适用的法律。如果愿意,大多数警察都会找到几乎适用任何情境的法律。 自由裁量权也是一个应急因素。警察面临使用自由裁量权的工作时,如是否马上决定如何处置其他人的行动、是否询问或传唤、继续盘问嫌疑人,这些都会成为负担。当公众的眼睛注视着你,领导关注甚至质疑你的时候,这种感觉尤为严重。 二、各种死亡 普通人很少看到尸体。不少人在40岁之前都没有看过尸体,甚至没去过医院,没参加过葬礼。相比于警察经常处置的街头、路边、沟河以及家庭死亡,医院和葬礼中的尸体要清洁卫生得多。处理尸体的时候,对警察所有感官的刺激,会引起他们强烈的情感。 (一)警察开枪 与警察相关的死亡往往与开枪联系在一起。一种情况是警察开枪击伤、击毙别人;另一种情况是同伴被击毙。即使正当开枪,警察也会因此出现强烈的消极反应。这些消极反应可能是事件不断浮现、失眠和烦躁等。 (二)损伤事故 警务人员最经常地碰到的损伤事故是机动车交通事故。在农村还有与农业机械相关的事故。尽管此类事故经常发生,但是,偶尔的一次也可能特别恐怖,会让警察赶到震惊。涉及飞机坠毁、多辆汽车相撞和多名被害人被杀的灾难事故特别容易激发人们的应激反应。 我们还发现,如果警察经历事故被害人因为自己无能为力而死在自己身边之类的事情,这名警察就会因此产生一种持续不断的内疚感。 (三)自杀

心理应激与健康结课论文——浅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应激与健康(结课论文) 题目:浅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学院 学科门类 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浅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摘要 情绪与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正面情绪有利于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负面情绪则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正确管理情绪将有助于我们的健康发展。本文从阐述情绪的基本概述入手,重点阐述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了情绪的功能,最后阐明如何有效管理情绪,旨在对我们心理健康产生指导意义。 关键字:情绪心理健康培养调节 健康不只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也就是说,一个人健康与否应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在一定意义上还可以说,心理因素的重要性超过生理因素,身体上许多疾病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中医认为七情过于波动,或波动持续过久,可使阴阳失调,而引起的疾病,如大怒伤肝,暴喜伤心等等;西医认为,心理的异常变化,如过分激动会使大脑皮层产生过度兴奋,从而使神经系统紊乱,导致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机能失去平衡,引起的一系列病变[1]。俗话说:“情急百病生,情舒百病除。”长期的情绪困扰得不到解决,不仅会降低个人的生活质量,还会使个人丧失工作热情,影响个人与周围的人际关系,并且影响个人的生活水平。可见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管理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强化情绪管理,通过进行自我安慰、学会适度宣泄、参加体育锻炼等途径来促进身心健康。 一情绪的基本概述 1.1 情绪的含义 情绪是个体对本身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短暂而强烈的反应,它是一种主观感受、生理的反应、认知的互动,并表达出一些特定行为,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的态度体验。情绪是多因素的组合,所有的心理问题最终都是通过不良的情绪所体现出来的。情绪伴随着情绪活动有一系列的表情动作和生理变化,如紧张、激昂、烦躁、低沉、懒散、忧郁等等。情感反常、喜怒无常,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从而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失调和新陈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因此,只有学会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优化自己的情绪,才能够成为心理健康的人。 1.2 情绪的特征 目前,我们处于大学阶段,是人生的第二个“心理断乳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

大学生的心理应激

大学生的心理应激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应激与心理应激的概念,进而认识心理应激对于个体生活特别是大学生的重要影响。文章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大学生心理应激问题,简单说明了现象与产生原因,并在文末给出了本研学小组对于解决大学生心理应激问题的一些合理建议。 关键字:应激心理应激健康心理应激问题人格特质认知方式应对方式 正文: 随着时代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我们这些80、90后的大学生群体,因为我们代表着社会的未来。进入大学,我们接触到了更为专业的知识,接触到了多彩多样的生活元素,认识到了五湖四海的同学,那么我们的心理状态在怎么发展呢?日常生活中,大学生遇到了哪些心理问题,又是如何反应的呢?通过对于心理应激的学习与研究,我们能够更加了解和认识大学生的心理应激。 一、应激与心理应激 所谓应激是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又称为应激反应。引发应激的因素我们则称作应激原。应激原是指能引起全身性适应综合症或局限性适应综合症的各种因素的总称。根据来源不同,将其分为三类: (1)外部物质环境:包括自然的和人为的两类因素。属于自然环境变化的有寒冷、酷热、潮湿、强光、雷电、气压等,可以引起冻伤、中暑等反应。属于人为因素的有大气、水、食物及射线、噪声等方面的污染等,严重时可引起疾病甚至残废。 (2)个体的内环境:内、外环境的区分是人为的。内环境的许多问题常来自于外环境,如营养缺乏、感觉剥夺、刺激过量等。机体内部各种必要物质的产生和平衡失调,如内分泌激素增加,酶和血液成分的改变,既可以是应激源,也可以是应激反应的一部分。 (3)心理社会环境:大量证据表明,心理社会因素可以引起全身性适应综合症,具有应激性。尤其,亲人的病故或意外事故常常是重大的应激源,因为在悲伤过程中往往会伴有明显的躯体症状。研究表明,在配偶死亡的这一年中,丧偶者的死亡率比同年龄其他人要高出很多。 心理应激(mental stress)是指个体因认知水平、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伦理道德造成的心理冲突和情绪反应。心理应激又包括情绪应激(emotion stress)和精神应激(spirit stress)。情绪应激源是引起恐惧、喜悦、焦虑、生气等感觉。例如,跳降落伞、演讲应激、考试应激。精神应激源则需要更多合理的认知过程而缺乏强烈的情绪成分。例如,Stroop颜色—词汇冲突测验、心算等。 二、心理应激的影响 适当的心理应激可以提高个体生活中的应对和适应能力,可提高注意力和工作效率,从而促使心身成长、发展和身心健康。 近期研究发现,持久、过强的紧张、焦虑、愤怒情绪,可使交感-肾上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垂体-甲状腺系统活化而产生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等;而持久、过强的失助、失望、压抑、孤独、抑郁则使副交感神经、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障碍而产生哮喘、溃疡病、皮肤病、肿瘤等。

中学生心理学应激源量表

中学生应激源量表 浙江大学心理学系郑全全陈树林编 指导语:下面是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的一些好的或不好的日常生活事件。这些事件可能对个人有影响(如出现紧张、有压力、兴奋或苦恼等),而且这些事件对每个人的影响程度也可能不一样。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忆近一年内及此时此刻有无下列的事件发生,发生的事件对自己的影响有多大,用数字表示:0=没有发生或没有影响,1=轻度影响,2=中度影响,3=重度影响,4=极重度影响。填表不记名,完全保密,请在量合适的答案上打勾(在01 2 3 4上打勾)。请注意,事件没有发生或发生了但对自己没有影响,请在“0”上打勾。 没有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 1 考试前复习紧张 0 1 2 3 4 2 老师教育方式粗暴 0 1 2 3 4 3 父母感情不和或家庭破裂 0 1 2 3 4 4 被同学朋友误会 0 1 2 3 4 5 恐怖的影视、小说、杂志等 0 1 2 3 4 6 情绪不稳定 0 1 2 3 4 7 考试成绩不理想 0 1 2 3 4 8 被老师讽刺挖苦 0 1 2 3 4 9 家里发生天灾人祸(亲人病重、死亡、受灾等) 0 1 2 3 4 10被同学朋友歧视、冷落 0 1 2 3 4 11淫秽、色情的影视、小说、杂志等 0 1 2 3 4 12意志不坚强 0 1 2 3 4 13学习任务过紧,心理负担过重 0 1 2 3 4 14老师偏心、不公正 0 1 2 3 4 15经常受父母打骂、训斥 0 1 2 3 4 16与同学朋友发生争吵、纠纷 0 1 2 3 4 17不良的社会风气(如赌博) 0 1 2 3 4 18老师教学水平低 0 1 2 3 4

常州-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试卷(83分-82分卷)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考试83分卷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 (A) 自我实现 (B) 和谐人际关系 (C) 保持人格完整 (D) 保持协调情绪 [分值:1.0] 2. 与人交流的误区是() (A)人们在耐心地倾听了别人的话语之后,常常不注意给予对方充分的回应 (B)以沟通双方的内心世界为目的,尊重对方 (C)在交流中保持敏感与自省,言语恰当 (D)听比说更重要 [分值:1.0] 3. 强迫观念指的是( ) (A)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 (B)外部强加于自己的错误观念 (C)头脑中反复出现,但又难以摆脱的固定观念 (D)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信念 [ 4. ()主张顺应自然、为所当为,协调欲望和压抑之间的相互拮抗关系。 (A)行为疗法 (B)森田疗法 (C)生物反馈疗法 (D)认知疗法 [分值:1.0] 5. “以德报怨”说的是人际交往中的() (A)宽容原则 (B)尊重原则 (C)互利原则 (D)保持原则 [分值:1.0] 6. 当你把目标选定为()时,你将发现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目标,你可能永远都没有办法实现它 (A) 变化 (B) 固定 (C) 完美 (D) 长远 [分值:1.0]

7. 构成挫折的因素是() (A)挫折源和挫折感 (B)情绪和心态好坏 (C)人际关系是否广泛 (D)婚姻家庭是否和谐 [8. 以下不利于睡眠的是() (A)睡房较暗 (B)定时运动 (C)每晚定时上床睡觉 (D)临睡前运动 [分值:1.0] 9. 培养个体良好的行为习惯是() (A) 德育 (B) 智育 (C) 体育 (D) 美育 [分值:1.0] 10. 比较好地解释了人们为什么有时体力充沛、精神焕发,有时却浑身困乏、记忆力下降的理论是() (A) 体力节律理论 (B) 情绪节律理论 (C) 智力节律理论 (D) 人体生物钟理论 [分值:1.0] 11.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能带来() (A) 安全感 (B) 幸福感 (C) 归属感 (D) 失落感 [分值:1.0] 12. “三人行必有吾师”、“多闻择其善而从之”,主张() (A) 主张自我约束 (B) 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 (C) 强调自我发展 (D) 主张自知知人 [分值:1.0] 13. 如果看到他人的成功和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倾向的强化属于() (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经典心理压力测试题 看你的压力程度

经典心理压力测试题看你的压力程度 核心提示:你有心理压力吗,你想知道你在生活中处理心理压力的能力吗?在下面的测验中找出最接近你实际生活的一种情况,如果没有经历过这类事情,可选择最接近你的想法的一种。 1、生日,婚礼……,免不了花钱。 A、你不想在这类场合出现,以免花钱买礼物; B、尽管不少花钱,可在各种场合,你还是乐天选择小巧而特别的礼物; C、只在对你很重要的场合送礼; 2、你的自行车与别人的车相撞,你不得不与对方约个时间解决这个问题。 A、这件事引起的焦虑和不安使你失眠; B、这并非重要的事情,只是生活中发生的许多事情中的一件,你会在问题解决后,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以便尽快忘掉那不愉快的事; C、开始时你不去管它,只要在解决问题的那一天到来时再想办法应付它; 3、你的家具或电器由于水管破裂被损坏了,而且发现你的财产保险不能完全弥补损失。 A、你很失望,痛苦地抱怨保险公司; B、开始自己修复家具; C、考虑撤销保险,并向有关事务机关投诉; 4、你由于某件生活中的小事和邻居发生了争执,却没能解决任何问题。

A、回到家,你拼命喝酒,想轻松一下,忘掉这件事; B、准备到对方单位告他; C、通过散步或看一场电影来平息怒气; 5、当今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使你和你妻子(或丈夫)经常发生口角。 A、每当这个时候,你尽力放松自己,保持沉默,不去争执; B、你和朋友谈论这事,使你的观点和感情得到理解; C、寻求机会,心平气和地与自己的妻子(或丈夫)谈心,看如何摆脱由于日常生活压力而引起的争吵; 6、一个你所爱的亲密朋友准备与别人结婚了,对你来说这是个巨大的不幸。 A、你逃避现实,使用权自己相信这不可能发生,因此没必要担心,于是仍然乐观地抱希望; B、决定不去担忧,因为还有时间去改变这个“事实”; C、决定向你所爱的人提出你的观点,表明你的态度,严肃地向她(他)说明不该这样的理由; 7、每个人都承受物价上涨所带来的心理上和生活上的压力,你更担心食品价格上涨。 A、尽管价格上涨,你仍拒绝改变饮食习惯,因此不得不花更多的钱; B、每看到物价上涨,你怒气会大增,但不管怎么样还要买,甚至拼命抢购,担心还会再涨; C、设法少花钱,制定出一个营养而又实惠的信食谱; 8、终于有一天你的能力被人们认识并被赋予一项重要工作。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练习答案(一)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练习(1)答案共 181题 2013.3.23 固镇县城关八小碧云天 一、单选题 1、当人受到挫折后,通过想象自己达到了目的或获得了成就的方式属于心理防御机制的哪一种表现 A、补偿 B、分离 C、幻想 D、升华 答案:(C) 2、气质类型为( )的人,承受外界刺激的能力较低,所以容易在不良因素的刺激下产生心理障碍或心身疾病,如神经衰弱、抑郁症或胃溃疡等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答案:(D) 3、这位来访者的问题可能是() A、强迫症 B、神经衰弱 C、抑郁症 D、社交恐怖 答案:(D) 4、咨询者对来访者说:“要不要在身上贴张纸,写上‘不要看我’”,这是使用的哪种咨询技巧?() A、顺着来访者的不合理认知夸张下去,得出矛盾结论 B、帮助来访者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C、顺应来访者的思路,接纳包容来访者 D、对来访者提出一些直接的指示 答案:(A) 5、文中的“我”是什么性格的人?() A、外向 B、内向 C、型性格 D、型性格 答案:(C) 6、文中主人公情绪的转变得益于认知的改变,他使用的是什么思维方法?() A、惯性思维 B、逆向思维 C、定势思维 D、惰性思维

答案:(B) 7、根据上面的案例,下列论述哪项是正确的?() A、认知可以影响改变情绪 B、现代人就应该向蜗牛一样生活,不要把自己弄得太累 C、适当的放松对维护身心健康并不是必需的 D、工作、生活应更看重过程,不必太在意结果 答案:(A) 8、第二只狐狸使用的是哪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A、合理化 B、投射 C、退行 D、幻想 答案:(A) 9、关于心理防御机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A、心理防御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个体的压力,有利于保持心理平衡 B、心理防御机制全都是起消极作用的 C、经常地使用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使个体形成自卑、退缩的性格 D、未雨绸缪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防御 答案:(B) 10、从应对挫折的角度来讲,这些狐狸表现出的应对方法不包括() A、冷漠 B、敌对 C、自责 D、偏执 答案:(B) 11、该求助者的问题最可能属于() A、一般心理问题 B、严重心理问题 C、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D、精神病性障碍 答案:(C) 12、该女士的情绪问题主要有() A、焦虑 B、烦躁 C、抑郁 D、敌对 答案:(A) 13、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可能是( )

现代人的心理调适及应对策略

现代人的心理调适及应对策略 现代人的心理调适及应对策略知心绿茶2012/9/22 12:51:46 分类:心理选摘浏览:340次评论(0)分享该篇文章复制地址举报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赵建章)【摘要】社会竞争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感到压力的存在,如何释放竞争的压力,以轻松活跃的心态去面对社会竞争浪潮呢?本讲将从竞争的社会心理背景,包括社会转型、全面竞争等所引发的时代焦虑和心理危机视角切入,探究竞争社会的心理压力源,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竞争等等的压力;分析竞争社会的心理困扰及其产生机制,包括促成心理压力的客观社会条件、个人对压力的知觉、个人对压力的反应、心理压力的后果、面对竞争社会压力的个人和情境条件;探寻竞争社会心理调适的路径,包括改变与完善认知、整合价值观念、建立社会心理支持体系、塑造健康人格、建设和谐社会等。【关键词】现代社会,心理调适,应对策略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社会转型、机制转轨、利益调整的关键阶段,市场化的推行与价值观念的嬗变强化了社会的竞争氛围。社会转型、社会竞争引发的社会矛盾与社会心理危机不断发生,这既制约和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影响了众多社会成员的身心健康。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可见,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包括社会心理和谐层面,没有人们社会心理的和谐也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和谐,社会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认知基础,和谐社会是一个社会心理和谐的社会。因此,探讨竞争社会的心理调适对社会与个人的和谐、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竞争社会的心理压力源所谓压力就是用来对付威胁常规办法的失败。压力因各人的体验而不同,有些事情可对某些人形成压力,而对另一些人并不形成压力。压力在心理学上常用“紧张”来表示。压力状态由两方面因素构成:一是威胁也称“紧张刺激物”;二是由个体生理上可测量的变化和个体行为组成的反应。紧张刺激物分为两种:一种是物理的或环境的紧张刺激物,这种紧张刺激物使机体遭受不舒服的物理危险;一种是心理的紧张刺激物,这种紧张刺激物威胁人的心理上的完整或健康。物理的紧张刺激物,包括难听的噪音,恶劣的自然环境,拥挤的人群,某些与知觉者相关的社会事件等。心理紧张刺激物,包括自我尊重受到威胁,完成智力任务的失败,个人目的受挫等。生理的反应,表现出呼吸速度加快、掌心出汗、瞳孔放大、心律失常、皮肤电反

医学心理学-应激

一、单选题(注:各题干后的罗马数字表示该题的估计难度:I 易;II 较易;III 较难;IV 难) 1.一般适应综合征(GAS)分以下三期:()I A 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 B 觉醒期、阻抗期、适应期 C 警戒期、阻抗期、适应期 D 觉醒期、阻抗期、衰竭期 [答案] A 2.关于目前心理应激概念,以下叙述不确切:()III A 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应激反应等主要应激因素之间界限清晰 B 包含了应激是刺激物、是有害刺激的反应以及是多种中间变量的综合认识 C 应激刺激和应激反应均涉及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内容 D 应激是应激源、应激中间(介)因素和应激反应多因素的作用过程 [答案] A 3.表示生活事件(应激源)的强度最好用以下方式:()I A 情绪焦虑程度 B 累计LCU 的值 C 心身疾病发生率 D 转化为生物学指标 [答案] B 4.负性生活事件是指:()II A 对人产生损害的事件 B 个体感觉不愉快的事件 C 与健康成负相关的事件 D 公认的有害事件 [答案] B 5.应激反应最妥切的含义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I A 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 B 认识、意志、情绪、个性方面的变化 C 幻听、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方面的变化 D 心理障碍、心身障碍、心身疾病等心身病理方面的变化 [答案] A 6.与应激理论中的“心理应激反应”内涵差距最远的概念是:()IV A 临床医学症状学中的“心身反应” B 临床医学中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C 心理学概念中的“应激”情绪 D 心理学概念中的“动机冲突” [答案] D 7.与健康和疾病关系最直接的应激心理反应是:()I I A 认知改变 B 情绪反应 C 个性改变 D 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答案] B 8.应激生理反应的神经机制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调节:()III A 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 C 丘脑下部-垂体后叶轴 D 丘脑下部-垂体前叶-甲状腺轴 [答案] A 9.Lazarus和Folkman认为应激过程最关键的因素是:()II A 认知评价 B 应对方式 C 个性特征 D 社会支持 [答案] A

心理应激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部分复习题 1.现代的应激概念是什么,其概念内涵有哪些? 答:现代应激概念认为,应激是个体面临或觉察(认知、评价)到环境变化(应激源)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做出的适应性和应对性反应的过程。 其概念内涵包括: ①应激是个体对环境威胁和挑战的一种适应和应对的过程,其结果可以是适应的和不适应的。 ②应激源可以是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 ③应激反应可以是生理的、心理的和行为的 ④应激过程受个体内外许多因素的影响; ⑤认知评价在应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应激的中介因素有哪些?这些中介因素分别是如何影响应激过程的? 答:应激的中介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认知评价、社会支持及人格因素。 (1)认知评价是指个体从自己的角度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做出估计。对事件的认知评价直接影响个体的应对活动和心身反应,因而是生活事件是否会造成个体应激反应的关键中间因素之一。个体对生活事件的认知评价过程分为两步:①初级评价即个体在某一事件发生时立即通过认知活动判断是否与自己有利害关系。②次级评价即在得到有关系的判断后,个体立即会对个人的能力做出估计,即为次级评价。伴随次级评价,个体会同时进行相应的应对活动,如果次级评价事件是可以改变的,采用的往往是问题关注应对;如果评价为不可改变,则常采用情绪关注应对。 (2)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属、朋友、同事、伙伴等社会人以及家庭、单位、党团、工会等组织所给予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社会支持具有减轻应激的作用,是应激过程中个体可利用的外部资源。研究证实,社会支持与应激事件引起的心身反应成负相关,说明社会支持对健康具有保护性作用,并进一步可以降低心身疾病的发生和促进疾病的康复。 (3)人格因素在应激作用过程中,个性与各种应激因素存在广泛的联系,个性通过与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最终影响应激心身反应的性质和程度,并与个体的健康和疾病相联系。如个性可以影响个体对生活事件的感知;影响认知评价和态度、个性与社会支持有关系,最终影响应激反应的形成。 3.什么是心身疾病?其诊断要点是什么? 答:心身疾病或称心理生理疾患,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身体功能性障碍。凡是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群星中环节有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者,都属心身疾病。如果强调心身疾病中的身体器质性疾病,则被称之为狭义心身疾病,例如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和溃疡病。 心身疾病的诊断要点为: ①疾病的发生包括心理社会因素,明确其与身体症状的时间关系; ②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存在已知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③排除神经症或精神病。 4.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答:采取心、身同治疗原则,但对于具体病例,则应各有侧重。

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心理应激 一个人的心理状况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是不健康的,那么是什么因素在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呢?我们认为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 心理应激┼心身疾病 心理健康状况═——————————————————— 应付技能┼自信心┼社会支持┼心理营养 在这个公式里,分子上面的因素,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心理应激多种多样,工作中的失误和不顺利,恋爱婚姻与家庭关系的内部,个人的特殊遭遇或社会生活中的共同问题,如战争、洪水车祸等都足以构成人们的心理压力,出现心理生理的应激反应。如果这种反应持续时间过长,超过了个人承受的能力,就会对人的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导致心身疾病的产生。现代医学心理学把“哮喘”、“癌症”和“心脏病”等,都称作心身疾病,这些病都是由于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影响所导致的,其治疗及转归过程也明显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应激和心身疾病,都是生活中的客观存在,都是难以避免的。谁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谁都会有自己的心理压力。在这个公式中,如果分子上的成份越大而分母上的成分越小的话,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就会受到越大的消极的影响。相反如果加大分母的比重,提高个体的自信心,提高个体的心理应付技能,加强社会支持系统,提供适当的心理营养就可以降低分子对人产生的消极影响,甚至把消极的“压力”转化为积极的动力。“自信心”是一个人重要的内在品质,自信心越强,一个人对付心理压力乃至身心疾病的能力也就越强,他就越能调动自身资源来处理自己所面临的身心疾病和心理压力等问题。“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能获得的他人在精神上的支持。社会联系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社会组织;精神上的支持指在社会中被尊重、被理解、被同情的主观体验。动物应激试验发现,如果动物处于应激状态下有同窝动物或动物母亲存在,或有熟悉的实验人员安抚,则可以减少小白鼠胃溃疡、地鼠的高血压、山羊实验性神经症和兔子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如果一个人能有一些与自己患难与共的朋友,有一个体贴入微的妻子或丈夫,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那么当他遇到心理压力的时候,也就有一种强有力的支持和依靠。此外,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机构,也可以为遇到身心疾病和心理压力的人,提供及时而有力的帮助,提供必要的心理营养,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抵消身心疾病和心理压力对个体的消极影响。 第一节心理应激 一.心理应激的产生 心理应激是我们人类生活中的一种必然的存在,从大的方面来说,诸如国内或国际间的战争、地震、水灾、火灾等自然或人为的灾难,都必然会给人们乃至社会带来沉重的压力和负担。从小的方面来说,面临一次考试或考核,自己生病或亲友生病等等,也都会给正常生活带来意外的冲击和干扰,也都会成为我们心理应激的来源。 格拉斯通在1978年在《测验你自己的心理健康:自我评价工作手册》一书中指出,有以下类型的生活变化,会给人带来明显的心理压力:(1)就任新职,就读新的学校,搬迁新居等。(2)恋爱或失恋,结婚或离婚等。(3)生病或身体不适等。(4)怀孕生子、初做父母。(5)更换工作或失业。(6)进入青春期。(7)进入更年期。(8)亲友死亡。(9)步入老年。 雷瑟斯和奈维德1983年在他们合作的专著:《适应和成长:生活的挑战》一书中指出了心理压力来源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1)日常生活规律的改变:比如变迁新居,更换工作,转换学校,结婚成家,生儿育女,开始做人父母等。(2)身体病痛或不舒服:包括自己所感到的生理疼痛、生病

(完整版)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名词解释

2.心理卫生 3.健康 4.心理冲突 5.挫折 6.心理防御机制 7.应激 8.心理辅导 9.狭义的学校心理学 10.适应性辅导 11.发展性辅导 12.个别心理辅导 13.小组辅导 14.重复 15.重读 16.摘要 17.情感反应 18.指导 19.解释 20.自我开放 21.影响性摘要 22.心理评估 23.心理评估的客观性原则 24.心理评估的整体性原则 25.心理评估的动态性原则 26.心理评估的综合性原则 27.心理评估的指导性原则 28.观察法 29.谈话法 30.问卷法 31.心理测验 32.阻抗 33.系统脱敏法 34.厌恶法 35.代币法 36.生物反馈法 37.无条件的积极尊重 38.移情的理解 39.选择性概括 40.过度引申 41.认知重建法 42.角色扮演法 43.两难问题法 44.行为强化法 45.强化不相容反应

48.渐进注意法 49.思维定势 50.不良认知 51.情绪 52.情感 53.自主训练法 54.呼吸调节法 55.个性心理 56.自律性 57.角色互换 58.对抗 59.学习策略 60.学习评价 61.学习疲劳 62.神经症 63.人格障碍 64.心身疾病 65.抑郁症 66.恐怖症 67.强迫症 68.焦虑症 70.学校恐怖症 1.心理:也可称为心理活动或心理现象,可人为地分为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三大部分。 2.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包括一切旨在改进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有两重含义,一重含义是心理卫生是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另一重含义是增进人的心理健康。 3.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4.心理冲突:是相反的或相互排斥的冲动、欲望或趋向同时出现时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 5.挫折:是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或干扰,以致其动机不能得到满足时产生的情绪状态。 6.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是人应付紧张性刺激,维护康宁心理的手段。 7.应激:又称“紧张状态”,是由应激源(紧张刺激物)引起的,伴有躯体机能和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 8.心理辅导:是有关专业人员,以维护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为目标和内容的一项工作。 9.狭义的学校心理学:即专指面向学生的心理辅导,是指学校内的心理辅导人员对前来求助的学生从心理上进行指导和帮助的活动。 10.适应性辅导: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各个年龄阶段以及相应阶段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和行为特征,给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人际关系,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更好地处理因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种问题,增强对环境和自我的适应能力,从而能够很好地解决面临的现实生活问题,很好地完成各个时期的学习任务。 11.发展性辅导:主要是指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认识,特别是自我能力、素质方面的认知,帮助他们认识和开拓自身的潜能,不断突破自我的种种局限,实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12.个别心理辅导:是辅导人员通过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所开展的辅导活动。 13.小组辅导:又称团体辅导,是辅导人员面对一组学生所开展的辅导活动。 14.重复:就是辅导人员对来访者所表达的内容再向其作全部或部分的复述。 15.重读:是辅导人员对来访者所表达内容中认为重要的字或词以强调性语气进行重复。 16.摘要:是指辅导人员把来访者所表达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综合,并以提纲的方式表达出来。 17.情感反应:就是辅导人员对来访者所表达出的情绪情感的理解与反应。 18.指导:就是辅导人员直截了当地指示来访者做什么和说什么,或者如何做或如何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