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应激

心理应激

心理应激
心理应激

医学心理学与医患沟通技巧相关知识讲座

第五讲心理应激

一、总论

(一)塞里的应激学说

每一种疾病或有害刺激都有相同的、特征性的和涉及全身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塞里将其称为“一般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GAS与刺激的类型无关,而是机体通过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所引起的生理变化,是机体对有害刺激所作出的防御反应的普遍形式。GAS分为警戒、阻抗和衰竭三期。

(二)心理应激的定义

1.根据过程模型,心理应激可以被定义为:个体在应激源作用下,通过认知、应对、社会支持和个性特征等中间因素的影响或中介,最终以心理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

2.根据系统模型,心理应激可以被定义为:个体的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和心身反应等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系统失衡时,就是心理应激。

3.医学心理学将心理应激定义为:个体在觉察(认知评价)到威胁或挑战、必须做出适应或应对时的心身紧张状态。

4.应激系统模型的基本特征(法则):

⑴应激是多因素的系统;

⑵各因素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⑶各因素之间动态的平衡或失衡决定个体的健康或疾病;

⑷认知因素在平衡和失衡中起关键作用;

⑸人格因素起核心作用。

5.心理应激理论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健康促进教育等领域具有多方面的理论与实际指导意义。

⑴在医学认识论方面:心理应激理论特别是系统模型使我们认识到个体实际上是生活在应激多因素的动态平衡之中。

⑵在临床医学的病因学方面:“过程模型”有助于我们清晰地认识心理疾病和症状的发生发展过程。

⑶在预防医学方面:“系统模型”有助于认识和指导合理调整应激各有关因素的动态平衡,促进个体在不同内外环境下的健康成长或保持适应。

6.应激系统模型在医学心理学临床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应激系统模型及其基本法则在临床个体心理咨询(治疗)程式、压力管理和家庭婚姻咨询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⑴应激系统模型与临床心理咨询:首先根据系统模型,对患者的心身问题以及相关因素作出三级评估。第一层次的评估分析患者的应激反应和心身症状情况;第二层次评估进一步分析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程度,确定应激各因素在“问题”中的地位以及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三层次评估分析人格特点(特别是观念方面的人格特点),如求全、完美主义倾向。然后,在系统模型的评估基础上,以系统论与整体观的水平作出干预决策,可以决定采用心理教育、心理指导、系统心理治疗

等心理干预技术,或者结合使用药物等方法。

⑵应激系统模型与压力控制与管理:压力控制与管理通常分为个体压力管理和单位(群体)压力管理。在个体压力管理方面,对处于生活和工作压力之中的个体,可首先实施应激系统模型指导下的评估,分析其各种应激有关因素情况及互相影响规律,然后促其进行合理管理。

⑶应激系统模型与婚恋适应指导:系统论模型基础上的有关婚姻问题中“爱”与“适应”原则,可用于指导恋爱问题、婚姻问题、离婚后问题以及家庭问题。

二、应激源

应激源(stressor)是指引起应激的刺激因素。它是一切潜在的心理和社会性刺激物成为现实性应激源的前提,是被人们觉察,并被判断为对自身有威胁或挑战。人们特别容易将那些无法预测或无法控制的环境视作威胁情境。

应激源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按应激源的内容可分为三种,分别是环境应激源、职业性应激源和心理性应激源。

(一)环境应激源

环境应激源(environmental stressor)指作用于人的肉体、直接产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包括自然环境应激源和社会文化性应激源。

1.自然环境应激源。指各种特殊环境、理化和生物学刺激物。

2.社会文化性应激源。包括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日常琐事、重大社会变故、文化冲突等因素。

(二)职业性应激源

职业性应激源(occupational stressor)特指与工作有关的应激源,它的产生常常由于个体与工作岗位要求不相匹配而引起。当然,人际关系障碍、组织激励机制、组织结构也是重要的应激源。

(三)心理性应激源

心理性应激源(mental stressor)主要指发端于个体头脑内的事件,比如:不切实际的预测、凶事预感、心理冲突和挫折等。

1.挫折(frustration)

挫折是指由于各种障碍而不能达到目的或趋向目标的进程受阻或被延搁的情况。挫折程度与受阻动机的强度、急迫性或重要性有关。重复不断的挫折会产生累积效应,并因为一次小挫折而暴发,做出意外的攻击行为。根据造成挫折的原因不同,分为外部挫折和个人挫折。

2.心理冲突

心理冲突(mental conflict)是相互对立或排斥的目的、愿望、动机或反应倾向同时出现时引起的一种心理状态。引起心理冲突的刺激或境遇称作“冲突情境”。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而又最难解决的动机冲突有:独立与依赖、亲近与疏远、合作与竞争、冲动表达与社会道德准则。人的基本冲突有趋-趋冲突、避-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

三、应激心理过程的中介因素

(一)认知评价

认知评价(Cognitive appraisal)是指个体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作出评估,在心理应激的发生和强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应激交互作用理论,强调认知评价在心理应激中的核心作用。把认知评价的过程分为初级评价、次级评价和再评价。

1.初级评价

对自己是否受到事件威胁做出判断。如果判断事件为与自己无关,则不采取任何行为;如果认为事件平和积极,会引起愉快、振奋情绪;如果评价为威胁,个体就会紧张,进入应激状态。如:学生对考试重要性的考虑。

2.次级评价

评估和选择对威胁事件的应对方式和适应能力。在次级评价中,要判断自己能够利用的人、物质和社会资源,以及能够消除应激的各种应对方式,并考虑由于应对活动可能带来的新的问题。如:能否求得老师帮助?自己的记忆能力如何?复习资料完整吗?

3.再评价

随着事件的发展,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会发生一些变化,人们从这些变化中会获得一些信息反馈,通过再评价可能会使应激的性质与强度发生变化;或者通过防御性再评价,用否认、理智化等手段,使初次评价为威胁性的事件,变成没有威胁性的,甚至是求之不得的事件。如:老师出不出复习题?主讲老师出不出卷子?谁监考?

(二)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主要指来自于家庭、亲友和社会(同事、组织、团体和社区等)在情绪上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援助。有支持性社会关系的人,能较好地处理应激,避免孤独和寂寞,降低总体应激水平。

1.社会支持模型

有两种模型解释社会支持对应激的影响。主效果模型认为:社会支持具有普遍的增益效果,无论个体是否面对压力情境,高的社会支持作用总伴随良好的身心状况。另一模型是缓冲器模型,该理论认为:社会支持仅在应激条件下与身心健康发生联系,它能缓冲应激事件对身心健康的消极影响,提供问题解决的策略,保持与提高个体的身心健康。

2.社会支持与健康

缺乏社会支持使人处于孤立和敌视环境中,对个体应对应激产生负面影响。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来自亲密的朋友或家人,来自具有共同兴趣和价值观的成员,个体从中得到情感支持,获得安全感并具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个人的价值得到保证,增强自尊。

(三)人格特征

人格决定了个体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习惯,影响个体对心理社会刺激物的认识与评价、情绪的产生和生理反应。人格也影响和决定了个体对外界挑战的适应和应对方式、应对能力、应对效果,以及个体与他人的关系,从而决定得到和利用社会支持的质量。人格既可以作为疾病的非特异性因素,在各种疾病中均发挥作用;又可以成为某种疾病发病的重要条件,与某些疾病有特殊联系,例如,A型行为与冠心病。

按人格对应激源易感或抵抗倾向,可以区分出两种人格分别称为应激易感人格和抗应激人格。A型和C型行为属于应激易感人格,B型行为类型、坚韧人格则属抗应激人格。

(四)可控制性和可预测性

1.可控制性(controllability)

对应激事件具有控制力,能减轻应激和损害。在一项研究中,向受试者显示暴力案件中受害者的照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区别是:实验组可以通过一个按键来终止照片的显示时间;对照组看同样的一组照片,但没有控制按键。两组照片的显示时间相同。结果发现,实验组因能控制照片暴露时间,因而比对照组放松。

2.可预测性(predictability)

能预测应激事件的发生,即使个体不能控制,通常也能减轻应激的危害。若事件无法预测或不太肯定,就会增加个体顺应负荷。接受癌症治疗的患者,不能肯定是否会被治愈,这种担心要持续很长时间,他们每天都面临着无法确定的潜在威胁。

3.认知因素的作用

认知因素会影响事件的可控制性和可预测性。不真实的“不可控”和“不可预见”的认知,同样会影响应激水平。Glass和Singer以强烈的噪声作为应激源,告知实验组受试者,按电钮能停止噪声,但劝告尽量不要关掉;但对照组没有设置噪声开关。结果发现:虽然两组受试者经受完全相同的噪声侵袭,但实验组没有一人启动开关而关闭噪声,对照组的应激反应强度仍显著高于实验组。

四、应激反应

(一)应激反应(stress reaction)

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

(二)应激的生理反应

1.应急反应

美国生理心理学家坎农(1871-1945)在其“应急反应”(emergency reaction)学说中,描述了“或战或逃”状态所出现的一系列的内脏生理变化。在应急反应中,为保证脑、肌肉组织等重要器官活动,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机体加快了心跳,提高了供血能力,血压升高;呼吸深、快,提高供氧能力;同时,减少脾脏、皮肤和内脏的供血;动员脂类转移,使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多,以满足脑和肌肉组织能量消耗;凝血时间缩短,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升高,机体变得警觉和敏感。从而为机体投入搏斗或者逃离危险情境作好准备。

2.全身适应综合征

塞里用“全身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GAS)概括了不同刺激(主要是物理化学因素)造成的生理反应。他将GAS分成警觉期、抵抗期和衰竭期三个阶段。

⑴警觉期:机体动员资源对抗应激,以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为主,促使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同时伴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机体通过警戒反应适应了应激源,进入抵抗期。

⑵抵抗期:生理反应超过正常状态,大量资源被消耗,但表面上平安无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兴奋,皮质醇分泌增加,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逐步消退。如果应激源仍然没有消失,或者出现了新的应激源,机体会进一步动员身体种种资源,加强神经内分泌反应。此时机体处于易感状态,是心身疾病发病的先兆。

⑶衰竭期:持续作用的应激源推动机体进入衰竭期,皮质醇分泌持续升高,但皮质醇受体的数量和亲和力下降,机体内环境明显失衡,各种资源消耗殆尽,导致心身疾病、严重的心理障碍或彻底崩溃。

3.应激对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影响

应激下心理神经内分泌反应是整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接收应激性刺激信号后,经过对信号的分析和判断(认知评价),决定是否产生应激反应,机体的应对能力和人格特征是调节应激反应的重要中介因素。一旦应激反应发生,则中枢神经系统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自主神经系统(交感和胆碱能系统),通过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类物质、神经肽类物质等发挥免疫调节作用。被激活的免疫细胞,一方面与上述生理反应共同作用,另一方面,又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刺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机制,反过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这种调节机制,使应激的生理反应控制在正常的生理范围内。如果应激事件和威胁持续存在,或出现新增加的应激事件,机体会始终处于应激调节中,造成反应减弱或过度,进而导致各种疾病。

(三)应激的心理反应

1.情绪反应

焦虑、愤怒、恐惧和抑郁是应激情境下的主要情绪反应,这些情绪反应又称为“情绪应激”(emotional stress)。负性情绪反应还可与其他心理活动产生相互影响,使自我意识狭窄,注意力下降,判断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2.行为反应

应激情境下的行为反应与情绪反应一样,由于应激源、情境因素和个人特点的不同而不同。按行为反应的指向,我们把行为反应分为针对自身和针对应激源两类。针对自身的行为反应指通过改变自身以顺应环境的要求,包括远离应激源,或改变自身条件、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等。针对应激源的行为反应通过改变环境要求(即应激源)处理心理应激的行为,包括消除或减弱应激源的各种活动。

3.认知反应

应激情境中,个体心理的内稳态受到破坏,应激源可以直接或间接地降低认知能力。心理、社会和文化性应激源通过情绪反应,干扰和影响逻辑思维和智力活动,造成认知能力下降。认知能力下降又会促使个体产生动机冲突,并使挫折增多,激发不良情绪,形成不良情绪产生与认知能力下降的恶性循环。

4.应激的心理反应过程

按照应激的生理反应顺序,可将心理反应分为三个阶段:

⑴警戒反应:面对突发事件,首先表现为警觉,引发情绪,增加紧张度,提高敏感性,调动自我控制能力。外部表现为采用各种应对手段满足事件的要求。如果出现焦虑、紧张、胃部或身体其它方面不适、工作效率降低,说明个体采取的适应手段的动员没有取得成效。

⑵抵抗期:应激继续发展,个体竭力找到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手段,设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避免倦怠等适应不良状态的发生,或强化心理防御机制的运用。严重者心理行为趋于僵化,偏执于某种防御机制的使用,放弃对应激源的再次评价,阻碍了制定更适合的应对方式。

⑶耗竭期:经历连续的极度应激,个体应对手段无效,出现心理混乱和脱离现实,包括妄想和幻觉。如果应激继续存在,就可能发生心理崩溃,表现为极度淡漠、木僵状态。这时需要临床治疗手段的介入。

五、心理应激与健康

(一)心理应激对健康的积极作用

1.适度的心理应激是人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适度的心理应激是维持人正常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

3.应激有助于人类适应环境。

(二)心理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

1.急性心理应激

心理刺激引起的急性心理应激,常有较强烈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可以引起急性焦虑反应、血管迷走反应和过度换气综合征,类似于甲状腺机能亢进、冠心病、低血糖和肾上腺髓质瘤(嗜铬细胞瘤)等的症状和体征。

2.慢性心理应激

慢性心理应激下的人常常感到疲劳、头痛、失眠和消瘦,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和体征。典型综合征是“神经血管性虚弱”。病人感到呼吸困难、易疲劳、心悸和胸痛。胸痛常局限于心尖区,也常出现焦虑的情绪反应和交感-肾上腺髓质轴活动增强的征象,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脉压加宽和心脏收缩期杂音等心血管功能活动加强的体征。

3.对已有疾病的影响

心理应激下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特别是较强烈的消极反应,可加重一个人已有的疾病,或造成复发。心理应激还会对已有的精神疾病造成不良

影响,有调查发现,门诊神经症病人的心理应激程度同疾病的严重程度呈线性相关关系。

六、应对

(一)应对的含义及分类

应对(coping)是处理应激源及其所造成的心理和生理影响的过程。分为针对问题应对和针对情绪应对两类。前者是管理或改变应激情境,适用于应激源明确的应激情境中;后者是控制自己对应激情境的情绪反应,适用于应激情境不明的情况,如心理防御机制。

(二)心理防御机制

1.心理防御机制的含义

防御机制的概念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他认为防御机制是自我为摆脱由不可接受的性和攻击驱力的威胁所引起的焦虑和其它消极情绪的手段,属于潜意识范畴。使用心理防御机制,忽视现实威胁。但这些自我心理保护方法也有被有意应用的情况。当今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心理防御机制是人对付体内外各种紧张性刺激、维护康宁的无意的心理手段。

2.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

按照对现实的歪曲程度,可将防御机制分成三大类:

⑴造成较大现实歪曲的机制,有否认、投射、隔离、曲解等;

⑵造成中度现实歪曲的机制,有压抑、倒退、转移、转换、反向形成和理想化、合理化等;

⑶造成轻度现实歪曲的机制:有补偿、升华和幽默等。

按照防御机制出现的时间顺序,以及同心理疾患间的密切程度,可分

为如下四大类:

⑴精神病性防御机制:在婴儿期就已经开始使用,正常成人有时会采用、但多为暂时应用。精神病人常常极端地应用。精神病性防御机制包括否认、曲解和投射等。

⑵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出现于婴幼儿期,在成人后,使用者多为较轻的精神病人。包括倒退、幻想和内向投射机制。

⑶神经症性防御机制:儿少期得到充分利用,在成人后,使用者多为神经症病人。包括合理化、抵消、反向形成和隔离、转移等机制。

⑷成熟的防御机制:出现较晚的、成功的、有效的适应方式,包括升华、幽默和理智化等。

(三)压力管理

人遇到困境、陷入应激后如何有效应对应激情境?美国学者Coon从管理身体反应、减少无效行为、应对挫折和冲突、更有效地处理冲突等四个方面作了介绍。

1.管理身体反应

学习有效的、非药物的松弛方法,以放松紧张的身体和不安的情绪。各种锻炼方法,如游泳、跳舞、跳绳和瑜伽等,都能帮助身体驱散紧张,是消除精神疲劳的有效应对方法。也可以采用比较专业的渐进式放松训练、生物反馈法等。

2.减少无效应对行为

可以通过放慢节奏、条理化、放慢生活节奏和承认并接受自己的极限等方法进行调节。

3.应对挫折和冲突

在处理挫折时,要懂得什么时候应该放弃,建立新方式处理问题。

4.更有效地处理冲突的措施

做重要决定时别草率;如有可能,在重要决定前,做些预试验;寻找可操作的妥协;当所有尝试都失败的时候,要下决心与压力共同生活。

参考文献:

[1]姜乾金.心身医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刘昌.生理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王伟.临床心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4]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心理应激

医学心理学与医患沟通技巧相关知识讲座 第五讲心理应激 一、总论 (一)塞里的应激学说 每一种疾病或有害刺激都有相同的、特征性的和涉及全身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塞里将其称为“一般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GAS与刺激的类型无关,而是机体通过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所引起的生理变化,是机体对有害刺激所作出的防御反应的普遍形式。GAS分为警戒、阻抗和衰竭三期。 (二)心理应激的定义 1.根据过程模型,心理应激可以被定义为:个体在应激源作用下,通过认知、应对、社会支持和个性特征等中间因素的影响或中介,最终以心理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 2.根据系统模型,心理应激可以被定义为:个体的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和心身反应等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系统失衡时,就是心理应激。 3.医学心理学将心理应激定义为:个体在觉察(认知评价)到威胁或挑战、必须做出适应或应对时的心身紧张状态。 4.应激系统模型的基本特征(法则): ⑴应激是多因素的系统;

⑵各因素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⑶各因素之间动态的平衡或失衡决定个体的健康或疾病; ⑷认知因素在平衡和失衡中起关键作用; ⑸人格因素起核心作用。 5.心理应激理论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健康促进教育等领域具有多方面的理论与实际指导意义。 ⑴在医学认识论方面:心理应激理论特别是系统模型使我们认识到个体实际上是生活在应激多因素的动态平衡之中。 ⑵在临床医学的病因学方面:“过程模型”有助于我们清晰地认识心理疾病和症状的发生发展过程。 ⑶在预防医学方面:“系统模型”有助于认识和指导合理调整应激各有关因素的动态平衡,促进个体在不同内外环境下的健康成长或保持适应。 6.应激系统模型在医学心理学临床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应激系统模型及其基本法则在临床个体心理咨询(治疗)程式、压力管理和家庭婚姻咨询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⑴应激系统模型与临床心理咨询:首先根据系统模型,对患者的心身问题以及相关因素作出三级评估。第一层次的评估分析患者的应激反应和心身症状情况;第二层次评估进一步分析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程度,确定应激各因素在“问题”中的地位以及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三层次评估分析人格特点(特别是观念方面的人格特点),如求全、完美主义倾向。然后,在系统模型的评估基础上,以系统论与整体观的水平作出干预决策,可以决定采用心理教育、心理指导、系统心理治疗

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电子教案

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心理应激 一个人的心理状况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是不健康的,那么是什么因素在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呢?我们认为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因素的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 心理应激┼心身疾病 心理健康状况═——————————————————— 应付技能┼自信心┼社会支持┼心理营养 在这个公式里,分子上面的因素,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心理应激多种多样,工作中的失误和不顺利,恋爱婚姻与家庭关系的内部,个人的特殊遭遇或社会生活中的共同问题,如战争、洪水车祸等都足以构成人们的心理压力,出现心理生理的应激反应。如果这种反应持续时间过长,超过了个人承受的能力,就会对人的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导致心身疾病的产生。现代医学心理学把“哮喘”、“癌症”和“心脏病”等,都称作心身疾病,这些病都是由于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影响所导致的,其治疗及转归过程也明显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应激和心身疾病,都是生活中的客观存在,都是难以避免的。谁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谁都会有自己的心理压力。在这个公式中,如果分子上的成份越大而分母上的成分越小的话,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就会受到越大的消极的影响。相反如果加大分母的比重,提高个体的自信心,提高个体的心理应付技能,加强社会支持系统,提供适当的心理营养就可以降低分子对人产生的消极影响,甚至把消极的“压力”转化为积极的动力。“自信心”是一个人重要的内在品质,自信心越强,一个人对付心理压力乃至身心疾病的能力也就越强,他就越能调动自身资源来处理自己所面临的身心疾病和心理压力等问题。“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能获得的他人在精神上的支持。社会联系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社会组织;精神上的支持指在社会中被尊重、被理解、被同情的主观体验。动物应激试验发现,如果动物处于应激状态下有同窝动物或动物母亲存在,或有熟悉的实验人员安抚,则可以减少小白鼠胃溃疡、地鼠的高血压、山羊实验性神经症和兔子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如果一个人能有一些与自己患难与共的朋友,有一个体贴入微的妻子或丈夫,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那么当他遇到心理压力的时候,也就有一种强有力的支持和依靠。此外,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机构,也可以为遇到身心疾病和心理压力的人,提供及时而有力的帮助,提供必要的心理营养,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抵消身心疾病和心理压力对个体的消极影响。 第一节心理应激 一.心理应激的产生 心理应激是我们人类生活中的一种必然的存在,从大的方面来说,诸如国内或国际间的战争、地震、水灾、火灾等自然或人为的灾难,都必然会给人们乃至社会带来沉重的压力和负担。从小的方面来说,面临一次考试或考核,自己生病或亲友生病等等,也都会给正常生活带来意外的冲击和干扰,也都会成为我们心理应激的来源。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年级1班 一、活动类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二、活动主题:在一声声“不可以”中长大 三、活动时间: 2020年 10月20日上午9: 00 活动地点:一年级1班教室 四、活动准备: PPT课件 五、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并懂得与父母正确相处; 2、培养学生正确表达爱; 3、通过活动初步体验换位思考,促进心理健康成长; 4、通过活动,让学生对如何与老师及他人相处有所思考。六、活动步骤: 活动-:换位思考体验宽容 (一)、激趣导入 (1)、观看趣味心理图片,导入新课。 (2)、回顾生活场景,导出绘本。 (3)、欣赏绘本并交流,引出主题。 (二)、了解分享 (1)、回顾填写,提取你最不想听的“不可以”。

(2)、情趣表演,体验在“不可以”中各个角色的不同反应。 (3)、随机采访:面对爸妈的“不可以”,你的心情怎样?(三)、换位思考 (1)、调换角色,情景表演。 (2)、随机采访:面对孩子的不理解,你的心情怎样? (3)、设身处地:面对爸妈的“不可以”,我们应该怎么做?怎样 才能避免与父母冲突? (四)、及时小结 理解心理小贴士:冷静倾听换位思考包容理解 活动二:由此及彼思考相处之道 (一)、由此及彼 (1)、由绘本前言,引出《大卫上学去》。 (2)、欣赏绘本并交流。 (二)、深入思考 (1)、交流:在学校,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2)、随机采访:面对老师的“不可以”,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又是怎么想的?为什么? (三)、及时小结 欣赏绘本结尾,体会父母,老师的爱。 活动尾声:拓展延伸深化认识

(一)、交流学习收获。 (二)、欣赏趣味心理教育图片。

大学生心理危机常见应激源的识别与干预

大学生心理危机常见应激源的识别与干预 摘要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常见应激源的识别与干预可以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加强大学生学习生涯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完善大学生心理应激预警与支 持系统、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等途径来进行。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应激源识别干预 1.相关概念的阐释 1.1应激。应激( stress)的最早的含义是指物理上的张力。它是由紧张刺激引 起的,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变化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是对应激源在有机 体内产生的频繁适应不良的一种状态。应激源就是那些来自外界的顺应要求,给 人造成紧张的条件和环境又称之为应激情境或状态。1937年,加拿大学者塞里在其发表的一篇论文中,首先赋予其新的含义。他认为,应激是各种各样的紧张刺 激所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反应,这种生理反应与刺激物的性质无关,被称为“一般性适应综合症”,如应激源,应激状态下的心理、行为反应,应激与身心健 康的关系以及应付应激的各种策略等问题。 1.2心理应激。心理应激( Psychological streSS)是指个体感受或察觉到某种环 境的刺激时,由于心理和生理反应所产生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在人们的现实生 活世界,心理应激与精神疾病紧密相关,对心理应激的习惯性应对方式失败,会 导致当事人的心理、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功能水平降低。 1.3应激源。应激源( stressors)就是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因素或者是来自外界 的顺应要求。其中心理社会因素在应激源中居主导地位。如出生于现代化、文明、开放的大城市的学生考到了坐落在小城镇的、处于前现代化阶段的大学读书,其 在读大学的教育环境与管理氛围就可能成为该大学生的应激源。应激源是关系到 我们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2.大学生心理危机常见的应激源 一般而言,心理危机是指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 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心理失衡状态,这就是心理 危机状态。心理危机是由各种应激源引起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常见的应激源包括 以下四类: 2.1家庭危机。黑利(J.Haley)认为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当面临生活周期 的转折点时,家庭的紧张达到高峰。在这些关键时刻,家庭易变得“脆弱”,从而 需要有某些治疗性的干预,使当事人容易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就大学 生而言,大学毕业生从面临升学或就业,这一期间就经历一些考试、选校、找工作、择业等紧张事件。这些事件,我们称之为横向的应激源。 2.2环境应激。用应激的概念来说明环境因素引起有机体反应的最早研究开 始于坎农( W. Cannon)。他提出“攻击和逃跑”的反应,以揭示动物用生理反应对环 境作出行动。环境刺激不一定是应激源,只有当个体把它看成是紧张因素时才起 作用。环境应激源是对学生身心健康影响最大的应激源,包括社会经济地位、营 养不良、学习条件、工作条件、教育水平、居住地点、生活质量等。这是文化社 会条件冲击个体的各种因素。 2.3突发性灾害刺激。任何突发性灾害都会对人产生心理影响,有的甚至造 成悲剧性后果。例如发生在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事件对大学生的心理就产 生极大的影响。这种突发性灾害刺激会引起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几乎每个

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心理应激 一个人得心理状况可能就是健康得,也可能就是不健康得,那么就是什么因素在影响与决定着一个人得心理健康状况呢?我们认为个体得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因素得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 心理应激┼心身疾病 心理健康状况═——————————————————— 应付技能┼自信心┼社会支持┼心理营养 在这个公式里,分子上面得因素,对人得心理健康有很大得消极影响。心理应激多种多样,工作中得失误与不顺利,恋爱婚姻与家庭关系得内部,个人得特殊遭遇或社会生活中得共同问题,如战争、洪水车祸等都足以构成人们得心理压力,出现心理生理得应激反应。如果这种反应持续时间过长,超过了个人承受得能力,就会对人得健康构成严重得威胁,导致心身疾病得产生。现代医学心理学把“哮喘”、“癌症”与“心脏病”等,都称作心身疾病,这些病都就是由于身体与心理得双重影响所导致得,其治疗及转归过程也明显受心理因素得影响与制约。 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都就是生活中得客观存在,都就是难以避免得。谁都会遇到不顺心得事,谁都会有自己得心理压力。在这个公式中,如果分子上得成份越大而分母上得成分越小得话,一个人得健康状况就会受到越大得消极得影响。相反如果加大分母得比重,提高个体得自信心,提高个体得心理应付技能,加强社会支持系统,提供适当得心理营养就可以降低分子对人产生得消极影响,甚至把消极得“压力”转化为积极得动力。“自信心”就是一个人重要得内在品质,自信心越强,一个人对付心理压力乃至身心疾病得能力也就越强,她就越能调动自身资源来处理自己所面临得身心疾病与心理压力等问题。“社会支持”就是指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能获得得她人在精神上得支持。社会联系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社会组织;精神上得支持指在社会中被尊重、被理解、被同情得主观体验。动物应激试验发现,如果动物处于应激状态下有同窝动物或动物母亲存在,或有熟悉得实验人员安抚,则可以减少小白鼠胃溃疡、地鼠得高血压、山羊实验性神经症与兔子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得发生。如果一个人能有一些与自己患难与共得朋友,有一个体贴入微得妻子或丈夫,有一个温暖幸福得家庭,那么当她遇到心理压力得时候,也就有一种强有力得支持与依靠。此外,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机构,也可以为遇到身心疾病与心理压力得人,提供及时而有力得帮助,提供必要得心理营养,提高机体得“免疫力”,抵消身心疾病与心理压力对个体得消极影响。 第一节心理应激 一.心理应激得产生 心理应激就是我们人类生活中得一种必然得存在,从大得方面来说,诸如国内或国际间得战争、地震、水灾、火灾等自然或人为得灾难,都必然会给人们乃至社会带来沉重得压力与负担。从小得方面来说,面临一次考试或考核,自己生病或亲友生病等等,也都会给正常生活带来意外得冲击与干扰,也都会成为我们心理应激得来源。 格拉斯通在1978年在《测验您自己得心理健康:自我评价工作手册》一书中指出,有以下类型得生活变化,会给人带来明显得心理压力:(1)就任新职,就读新得学校,搬迁新居等。(2)恋爱或失恋,结婚或离婚等。(3)生病或身体不适等。(4)怀孕生子、初做父母。(5)更换工作或失业。(6)进入青春期。(7)进入更年期。(8)亲友死亡。(9)步入老年。 雷瑟斯与奈维德1983年在她们合作得专著:《适应与成长:生活得挑战》一书中指出了心理压力来源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1)日常生活规律得改变:比如变迁新居,更换工作,转换学校,结婚成家,生儿育女,开始做人父母等。(2)身体病痛或不舒服:包括自己所感到得生理疼痛、生病或者就是由于气候环境变化所引起得不适感等。(3)抑郁或焦虑:包括由于某种事件或情景所引起得情绪低落与焦虑不安,以及由于个人得气质或性格所造成得长时期抑郁与焦虑。(4)遭受挫折:

心理应激考点练习解析

医学心理学第二单元心理应激 一、A1 1、过度疲劳属于 A、心理性应激源 B、社会性应激源 C、文化性应激源 D、生理性应激源 E、躯体性应激源 2、最重要的两种心理性应激源是 A、不切实际的期望 B、人际关系的冲突 C、不祥的预感 D、挫折和心理冲突 E、意外伤亡 3、应激中介机制中最为重要的作用是 A、生理的作用 B、神经的作用 C、心理的作用 D、社会的作用 E、环境的作用 4、个体对因生活事件而出现自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称为 A、应激 B、反馈

C、防御 D、应对 E、调节 二、B 1、A.环境性应激源 B.躯体性应激源 C.社会性应激源 D.心理性应激源 E.生活性应激源 <1>、生活事件、日常困扰属于 A B C D E <2>、生物学刺激物属于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躯体性应激源是指引起生理反应的直接作用于人体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剌激,如冷、热、噪音、病毒、损伤等,这些刺激会导致心理反应。过度的疲劳也属于躯体性应激源。 【考点“应激反应”解析】 【宝岛优品101503063,精品文档】

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挫折和心理冲突是最重要的两种心理性应激源。 【考点“应激反应”解析】 【宝岛优品101503064,精品文档】 3、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心理中介机制主要是指对应激源的觉察和评价。中介机制中以心理的作用最为重要,心理的变化影响着脑-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变化。 【考点“应激反应”解析】 【宝岛优品101503065,精品文档】 4、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应对是个体对因生活事件而出现自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 【考点“应激反应”解析】 【宝岛优品101503066,精品文档】 二、B 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社会性应激源的范围很广,生活中的很多事件都可能成为应激源。生活事件也称生活变化,主要是指可以造成个人的生活风格和行为方式改变,并要求个体去适应或应对的社会生活情境和事件。

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主题班会材料

生命安全教育材料(一) 一、交通安全 1、要遵守交通法规,基本常识有:行人靠右行,不闯红灯,不跨越护栏,横穿路心时要左顾右盼看是否有车辆经过,不脱把骑车,不骑“英雄”车,不跳车,不扒车。 2、十二周岁以下的学生不准骑自行车,十二周岁以上的学生骑自行车要达到“五有”,即“有铃”、“有刹”、“有锁”、“有支撑”、“有反光膜”。缺一都有安全隐患。 3、不乘坐黑车,因为黑车是“三无”车,有诸多不安全系数,出了安全问题,费用难以保证,更谈不上赔偿。 4、坚决不乘坐超员车辆。每年因超员超载引发的校车安全事故占80%。乘车时不向窗外招手探头,乘车须抓紧扶手,车停稳后再下车,不乘坐无牌、无证的农用运输车。 5、注意上学和放学安全,在上学和放学时要抓紧时间,不要在路上玩耍;更不要在公路上乱穿,不在马路中间行走,要走马路两旁人行道;过马路不得翻越栏杆和隔离墩,要走人行横道线,还要注意来往车辆;不在马路上踢球。 二、校园安全 同学们要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具体而言: 6、禁止携带管制刀具、有伤害他人的一切工具进入校园,水果刀也不准带进校园。

7、禁止携带火种进入校园。 8、禁止玩耍有危害性的玩具进入校园,如小枪、弹弓等。 9、与同学和睦相处,不能寻衅滋事,引发矛盾。 10、禁止攀爬高层和危险物。禁止在池塘边、冰面上玩耍。严禁私自下河下塘洗澡。 三、食品卫生安全 现正逢春季,是多种疾病高发期,食物容易变质,要注意食品卫生安全。谨防“病从口入,毒从口入”。 11、讲究个人卫生,常洗手、常洗头、常洗衣服、常剪指甲,被褥要整洁并要常晒。 12、加强体育锻炼,按时集队、跑步或做操,增强身体免疫能力。 13、购买袋装食品要看清楚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及地址,不购买“三无”食品;不在街头流动摊点购买零食,防止误食不卫生食品、过期变质食品,造成食物中毒。不提倡吃零食,更不要吃不卫生的食品,以防因吃不卫生的食品而引发疾病。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1 4、讲究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不随地抛包装袋、废纸等杂物。负责的值日生每天保证室内整洁卫生,每天开门开窗,保证室内通风。 四、用电安全 15、不能接近、触摸电源和电器。 16、不要用湿手,湿布触摸、擦拭电器外壳,更不能在电线上晾衣服或悬挂物体,或将电线直接挂在铁钉上。

警察的心理应激源

警察的应激源 许多职业的从业人员都强调,相对于警务人员,他们面临的肢体危险更多。建筑工人、矿工、杂技表演人员以及爆破工人的潜在死亡和损伤比执法人员还多。根据现有的研究,几乎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具有那么多种类的应激源。我们应当记住,应激情境的首要因素或刺激是应激源,而且,警察面对的应激源十分丰富,肢体危险仅是其中的一种。 可以将应激定义为需要人们在生理反应、思维、情感或行为方式等方面做出调整的任何事件。所以,完全规避应激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人们需要根据环境变化不断做出适当的调整。 关于应激的思考,我们认为,对一定反应的任何要求都是应激。这些要求可以是令人愉快的,也可以是令人不愉快的。后者则被定义为烦恼。 我们坚信,健康人需要应激。对大多数人来说,在任何一段时间无事可做都会对他产生相当消极甚至灾难性的影响。通常,应激包括那些可以产生快乐、实现和自我表现的经历。由于警务人员比其他人更需要灵活性,因而我们可能将他们标定为寻求应激的人。正是因为警务工作充斥着刺激和风险,警务人员才更喜欢这一职业。同时,当应激过多并变为烦恼的时候,应激就成了问题。 这里概括介绍的应激因素包括如何处理自由裁量权、死亡、伤害、失败、危险情境、不当行为、骚乱、审判体制、媒体和公众批评、工作条件变换、女警、乡村警务等。 一、自由裁量权 警察执法的魅力之一就是具有自由裁量权,这可以决定是否执行某一法律。我们国家、地方都制定了大量的法律,如果尽可能地去执行这些法律,我们就会比现在更加超负荷运转。通常在工作几年后,大多数警察都会变得聪明,会根据情境选择适用的法律。如果愿意,大多数警察都会找到几乎适用任何情境的法律。 自由裁量权也是一个应急因素。警察面临使用自由裁量权的工作时,如是否马上决定如何处置其他人的行动、是否询问或传唤、继续盘问嫌疑人,这些都会成为负担。当公众的眼睛注视着你,领导关注甚至质疑你的时候,这种感觉尤为严重。 二、各种死亡 普通人很少看到尸体。不少人在40岁之前都没有看过尸体,甚至没去过医院,没参加过葬礼。相比于警察经常处置的街头、路边、沟河以及家庭死亡,医院和葬礼中的尸体要清洁卫生得多。处理尸体的时候,对警察所有感官的刺激,会引起他们强烈的情感。 (一)警察开枪 与警察相关的死亡往往与开枪联系在一起。一种情况是警察开枪击伤、击毙别人;另一种情况是同伴被击毙。即使正当开枪,警察也会因此出现强烈的消极反应。这些消极反应可能是事件不断浮现、失眠和烦躁等。 (二)损伤事故 警务人员最经常地碰到的损伤事故是机动车交通事故。在农村还有与农业机械相关的事故。尽管此类事故经常发生,但是,偶尔的一次也可能特别恐怖,会让警察赶到震惊。涉及飞机坠毁、多辆汽车相撞和多名被害人被杀的灾难事故特别容易激发人们的应激反应。 我们还发现,如果警察经历事故被害人因为自己无能为力而死在自己身边之类的事情,这名警察就会因此产生一种持续不断的内疚感。 (三)自杀

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教案

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教案 ——三三班 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安全隐患, 2、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3、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情的教育。 4、明白情绪与学习和生活的关系,学会调节不良情绪。 教学过程: 导入主题:同学们好!今天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课,新年里同学们又长高了许多,也更懂事了,为了今后能更好地学习、生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中学生应该记住的一些安全知识。人们常说:“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同学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平安是吉祥,健康是幸福,良好的身体才是学习、工作、生活的本钱。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珍爱生命,珍惜幸福的学生生活。” 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 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 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1、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 ①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②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

③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④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⑤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⑥上下楼靠右行。 2、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3、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①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②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③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④活动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三、导学达标,情感体验 1、游戏活动,体验情绪。 (1)讲游戏规则。 (2)指导、参与游戏。 (3)说出你在游戏时的心情。 (4)区分良好情绪与不良情绪。 (情绪无时无刻不围绕着我们,为了让学生们充分体验情绪,设计了猜词游戏的情境。全体学生参与游戏活动,有的猜,有的做动作提示,紧张、兴奋、担心、高兴、失望、难过等等的情绪围绕着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情绪以及情绪的种类。

心理应激与健康结课论文——浅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应激与健康(结课论文) 题目:浅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学院 学科门类 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浅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摘要 情绪与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正面情绪有利于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负面情绪则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正确管理情绪将有助于我们的健康发展。本文从阐述情绪的基本概述入手,重点阐述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了情绪的功能,最后阐明如何有效管理情绪,旨在对我们心理健康产生指导意义。 关键字:情绪心理健康培养调节 健康不只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也就是说,一个人健康与否应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在一定意义上还可以说,心理因素的重要性超过生理因素,身体上许多疾病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中医认为七情过于波动,或波动持续过久,可使阴阳失调,而引起的疾病,如大怒伤肝,暴喜伤心等等;西医认为,心理的异常变化,如过分激动会使大脑皮层产生过度兴奋,从而使神经系统紊乱,导致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机能失去平衡,引起的一系列病变[1]。俗话说:“情急百病生,情舒百病除。”长期的情绪困扰得不到解决,不仅会降低个人的生活质量,还会使个人丧失工作热情,影响个人与周围的人际关系,并且影响个人的生活水平。可见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管理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强化情绪管理,通过进行自我安慰、学会适度宣泄、参加体育锻炼等途径来促进身心健康。 一情绪的基本概述 1.1 情绪的含义 情绪是个体对本身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短暂而强烈的反应,它是一种主观感受、生理的反应、认知的互动,并表达出一些特定行为,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的态度体验。情绪是多因素的组合,所有的心理问题最终都是通过不良的情绪所体现出来的。情绪伴随着情绪活动有一系列的表情动作和生理变化,如紧张、激昂、烦躁、低沉、懒散、忧郁等等。情感反常、喜怒无常,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从而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失调和新陈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因此,只有学会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优化自己的情绪,才能够成为心理健康的人。 1.2 情绪的特征 目前,我们处于大学阶段,是人生的第二个“心理断乳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

大学生的心理应激

大学生的心理应激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应激与心理应激的概念,进而认识心理应激对于个体生活特别是大学生的重要影响。文章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大学生心理应激问题,简单说明了现象与产生原因,并在文末给出了本研学小组对于解决大学生心理应激问题的一些合理建议。 关键字:应激心理应激健康心理应激问题人格特质认知方式应对方式 正文: 随着时代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我们这些80、90后的大学生群体,因为我们代表着社会的未来。进入大学,我们接触到了更为专业的知识,接触到了多彩多样的生活元素,认识到了五湖四海的同学,那么我们的心理状态在怎么发展呢?日常生活中,大学生遇到了哪些心理问题,又是如何反应的呢?通过对于心理应激的学习与研究,我们能够更加了解和认识大学生的心理应激。 一、应激与心理应激 所谓应激是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又称为应激反应。引发应激的因素我们则称作应激原。应激原是指能引起全身性适应综合症或局限性适应综合症的各种因素的总称。根据来源不同,将其分为三类: (1)外部物质环境:包括自然的和人为的两类因素。属于自然环境变化的有寒冷、酷热、潮湿、强光、雷电、气压等,可以引起冻伤、中暑等反应。属于人为因素的有大气、水、食物及射线、噪声等方面的污染等,严重时可引起疾病甚至残废。 (2)个体的内环境:内、外环境的区分是人为的。内环境的许多问题常来自于外环境,如营养缺乏、感觉剥夺、刺激过量等。机体内部各种必要物质的产生和平衡失调,如内分泌激素增加,酶和血液成分的改变,既可以是应激源,也可以是应激反应的一部分。 (3)心理社会环境:大量证据表明,心理社会因素可以引起全身性适应综合症,具有应激性。尤其,亲人的病故或意外事故常常是重大的应激源,因为在悲伤过程中往往会伴有明显的躯体症状。研究表明,在配偶死亡的这一年中,丧偶者的死亡率比同年龄其他人要高出很多。 心理应激(mental stress)是指个体因认知水平、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伦理道德造成的心理冲突和情绪反应。心理应激又包括情绪应激(emotion stress)和精神应激(spirit stress)。情绪应激源是引起恐惧、喜悦、焦虑、生气等感觉。例如,跳降落伞、演讲应激、考试应激。精神应激源则需要更多合理的认知过程而缺乏强烈的情绪成分。例如,Stroop颜色—词汇冲突测验、心算等。 二、心理应激的影响 适当的心理应激可以提高个体生活中的应对和适应能力,可提高注意力和工作效率,从而促使心身成长、发展和身心健康。 近期研究发现,持久、过强的紧张、焦虑、愤怒情绪,可使交感-肾上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垂体-甲状腺系统活化而产生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等;而持久、过强的失助、失望、压抑、孤独、抑郁则使副交感神经、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障碍而产生哮喘、溃疡病、皮肤病、肿瘤等。

中学生心理学应激源量表

中学生应激源量表 浙江大学心理学系郑全全陈树林编 指导语:下面是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的一些好的或不好的日常生活事件。这些事件可能对个人有影响(如出现紧张、有压力、兴奋或苦恼等),而且这些事件对每个人的影响程度也可能不一样。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忆近一年内及此时此刻有无下列的事件发生,发生的事件对自己的影响有多大,用数字表示:0=没有发生或没有影响,1=轻度影响,2=中度影响,3=重度影响,4=极重度影响。填表不记名,完全保密,请在量合适的答案上打勾(在01 2 3 4上打勾)。请注意,事件没有发生或发生了但对自己没有影响,请在“0”上打勾。 没有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 1 考试前复习紧张 0 1 2 3 4 2 老师教育方式粗暴 0 1 2 3 4 3 父母感情不和或家庭破裂 0 1 2 3 4 4 被同学朋友误会 0 1 2 3 4 5 恐怖的影视、小说、杂志等 0 1 2 3 4 6 情绪不稳定 0 1 2 3 4 7 考试成绩不理想 0 1 2 3 4 8 被老师讽刺挖苦 0 1 2 3 4 9 家里发生天灾人祸(亲人病重、死亡、受灾等) 0 1 2 3 4 10被同学朋友歧视、冷落 0 1 2 3 4 11淫秽、色情的影视、小说、杂志等 0 1 2 3 4 12意志不坚强 0 1 2 3 4 13学习任务过紧,心理负担过重 0 1 2 3 4 14老师偏心、不公正 0 1 2 3 4 15经常受父母打骂、训斥 0 1 2 3 4 16与同学朋友发生争吵、纠纷 0 1 2 3 4 17不良的社会风气(如赌博) 0 1 2 3 4 18老师教学水平低 0 1 2 3 4

常州-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试卷(83分-82分卷)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考试83分卷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 (A) 自我实现 (B) 和谐人际关系 (C) 保持人格完整 (D) 保持协调情绪 [分值:1.0] 2. 与人交流的误区是() (A)人们在耐心地倾听了别人的话语之后,常常不注意给予对方充分的回应 (B)以沟通双方的内心世界为目的,尊重对方 (C)在交流中保持敏感与自省,言语恰当 (D)听比说更重要 [分值:1.0] 3. 强迫观念指的是( ) (A)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 (B)外部强加于自己的错误观念 (C)头脑中反复出现,但又难以摆脱的固定观念 (D)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信念 [ 4. ()主张顺应自然、为所当为,协调欲望和压抑之间的相互拮抗关系。 (A)行为疗法 (B)森田疗法 (C)生物反馈疗法 (D)认知疗法 [分值:1.0] 5. “以德报怨”说的是人际交往中的() (A)宽容原则 (B)尊重原则 (C)互利原则 (D)保持原则 [分值:1.0] 6. 当你把目标选定为()时,你将发现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目标,你可能永远都没有办法实现它 (A) 变化 (B) 固定 (C) 完美 (D) 长远 [分值:1.0]

7. 构成挫折的因素是() (A)挫折源和挫折感 (B)情绪和心态好坏 (C)人际关系是否广泛 (D)婚姻家庭是否和谐 [8. 以下不利于睡眠的是() (A)睡房较暗 (B)定时运动 (C)每晚定时上床睡觉 (D)临睡前运动 [分值:1.0] 9. 培养个体良好的行为习惯是() (A) 德育 (B) 智育 (C) 体育 (D) 美育 [分值:1.0] 10. 比较好地解释了人们为什么有时体力充沛、精神焕发,有时却浑身困乏、记忆力下降的理论是() (A) 体力节律理论 (B) 情绪节律理论 (C) 智力节律理论 (D) 人体生物钟理论 [分值:1.0] 11.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能带来() (A) 安全感 (B) 幸福感 (C) 归属感 (D) 失落感 [分值:1.0] 12. “三人行必有吾师”、“多闻择其善而从之”,主张() (A) 主张自我约束 (B) 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 (C) 强调自我发展 (D) 主张自知知人 [分值:1.0] 13. 如果看到他人的成功和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倾向的强化属于() (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经典心理压力测试题 看你的压力程度

经典心理压力测试题看你的压力程度 核心提示:你有心理压力吗,你想知道你在生活中处理心理压力的能力吗?在下面的测验中找出最接近你实际生活的一种情况,如果没有经历过这类事情,可选择最接近你的想法的一种。 1、生日,婚礼……,免不了花钱。 A、你不想在这类场合出现,以免花钱买礼物; B、尽管不少花钱,可在各种场合,你还是乐天选择小巧而特别的礼物; C、只在对你很重要的场合送礼; 2、你的自行车与别人的车相撞,你不得不与对方约个时间解决这个问题。 A、这件事引起的焦虑和不安使你失眠; B、这并非重要的事情,只是生活中发生的许多事情中的一件,你会在问题解决后,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以便尽快忘掉那不愉快的事; C、开始时你不去管它,只要在解决问题的那一天到来时再想办法应付它; 3、你的家具或电器由于水管破裂被损坏了,而且发现你的财产保险不能完全弥补损失。 A、你很失望,痛苦地抱怨保险公司; B、开始自己修复家具; C、考虑撤销保险,并向有关事务机关投诉; 4、你由于某件生活中的小事和邻居发生了争执,却没能解决任何问题。

A、回到家,你拼命喝酒,想轻松一下,忘掉这件事; B、准备到对方单位告他; C、通过散步或看一场电影来平息怒气; 5、当今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使你和你妻子(或丈夫)经常发生口角。 A、每当这个时候,你尽力放松自己,保持沉默,不去争执; B、你和朋友谈论这事,使你的观点和感情得到理解; C、寻求机会,心平气和地与自己的妻子(或丈夫)谈心,看如何摆脱由于日常生活压力而引起的争吵; 6、一个你所爱的亲密朋友准备与别人结婚了,对你来说这是个巨大的不幸。 A、你逃避现实,使用权自己相信这不可能发生,因此没必要担心,于是仍然乐观地抱希望; B、决定不去担忧,因为还有时间去改变这个“事实”; C、决定向你所爱的人提出你的观点,表明你的态度,严肃地向她(他)说明不该这样的理由; 7、每个人都承受物价上涨所带来的心理上和生活上的压力,你更担心食品价格上涨。 A、尽管价格上涨,你仍拒绝改变饮食习惯,因此不得不花更多的钱; B、每看到物价上涨,你怒气会大增,但不管怎么样还要买,甚至拼命抢购,担心还会再涨; C、设法少花钱,制定出一个营养而又实惠的信食谱; 8、终于有一天你的能力被人们认识并被赋予一项重要工作。

心理健康安全教育教案-1

心理健康安全教育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情绪与学习、生活的关系。 2. 掌握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 3. 能以良好的情绪学习、生活。 二、教学重点 明白情绪与学习和生活的关系,学会调节不良情绪。 三、教学方法 游戏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调整情绪 1、欣赏音乐。 2、听了这段音乐,谈各人的心情怎样? 3、以轻松愉快的心情上好这节班会课。 (为了使学生能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状态,在欢乐的心境中获取知识,特别选 择了一段轻松愉悦的音乐,让学生们欣赏。 这样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完成。) (二)导学达标,情感体验

1、游戏活动,体验情绪。 (1)讲游戏规则。 (2)指导、参与游戏。 (3)说出你在游戏时的心情。 (4)区分良好情绪与不良情绪。 (情绪无时无刻不围绕着我们,为了让学生们充分体验情绪,设计了猜词游戏的情 境。 全体学生参与游戏活动,有的猜,有的做动作提示,紧张、兴奋、担心、高兴、 失望、难过等等的情绪围绕着学生。 经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情绪以及 情绪的种类。) 2、交流倾诉,明白道理。 明白情绪与学习和生活的关系:不良情绪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1)长期被不良情绪困扰,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什么影响?让同学们把感受到的 或者了解到的事例说出来。 (2)听了同学们谈的事例,你明白了什么? (在认知的基础上设计交流活动,谈谈不良情绪危害健康的事例。 学生们通过具体的事例,明白了不良情绪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激起他们排斥不良情绪的愿望。)

3、录像共鸣,学习方法。 (1)放录像(三名学生分别因班长落选、家长星期天为自己安排了很多兴趣班、考 试成绩差而产生不良情绪) (2)录像中的同学应该怎么做? (3)放录像(三位同学用与同学交谈、听音乐、看书、进行体育活动等方法调解了自己的情绪) (4)录像中的同学是用什么办法调节了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快乐的? (5)屏幕显示调节情绪的方法。 今后谁再遇到不顺心的事,就用这些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录像中的情节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典型事例。 常识告诉我们,如 果一种见解跟自己“同病相怜”,那么,这种见解对当事人的影响,很可能比老师的 说教更起作用。) 4、小组交流,激情导行。 明白良好情绪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能以良好的情绪学习、生活。 (1) 小组同学互说快乐的事以及快乐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2) 你从同学们那学到了哪些调节情绪的方法? (3) 说说快乐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好处?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倾诉快乐的愿望,特别设计了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练习答案(一)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练习(1)答案共 181题 2013.3.23 固镇县城关八小碧云天 一、单选题 1、当人受到挫折后,通过想象自己达到了目的或获得了成就的方式属于心理防御机制的哪一种表现 A、补偿 B、分离 C、幻想 D、升华 答案:(C) 2、气质类型为( )的人,承受外界刺激的能力较低,所以容易在不良因素的刺激下产生心理障碍或心身疾病,如神经衰弱、抑郁症或胃溃疡等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答案:(D) 3、这位来访者的问题可能是() A、强迫症 B、神经衰弱 C、抑郁症 D、社交恐怖 答案:(D) 4、咨询者对来访者说:“要不要在身上贴张纸,写上‘不要看我’”,这是使用的哪种咨询技巧?() A、顺着来访者的不合理认知夸张下去,得出矛盾结论 B、帮助来访者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C、顺应来访者的思路,接纳包容来访者 D、对来访者提出一些直接的指示 答案:(A) 5、文中的“我”是什么性格的人?() A、外向 B、内向 C、型性格 D、型性格 答案:(C) 6、文中主人公情绪的转变得益于认知的改变,他使用的是什么思维方法?() A、惯性思维 B、逆向思维 C、定势思维 D、惰性思维

答案:(B) 7、根据上面的案例,下列论述哪项是正确的?() A、认知可以影响改变情绪 B、现代人就应该向蜗牛一样生活,不要把自己弄得太累 C、适当的放松对维护身心健康并不是必需的 D、工作、生活应更看重过程,不必太在意结果 答案:(A) 8、第二只狐狸使用的是哪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A、合理化 B、投射 C、退行 D、幻想 答案:(A) 9、关于心理防御机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A、心理防御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个体的压力,有利于保持心理平衡 B、心理防御机制全都是起消极作用的 C、经常地使用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使个体形成自卑、退缩的性格 D、未雨绸缪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防御 答案:(B) 10、从应对挫折的角度来讲,这些狐狸表现出的应对方法不包括() A、冷漠 B、敌对 C、自责 D、偏执 答案:(B) 11、该求助者的问题最可能属于() A、一般心理问题 B、严重心理问题 C、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D、精神病性障碍 答案:(C) 12、该女士的情绪问题主要有() A、焦虑 B、烦躁 C、抑郁 D、敌对 答案:(A) 13、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可能是( )

大学生安全手册第九章 心理健康与安全

心理健康与安全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而持续的生活适应状态。其一,心理健康是指人能适应生活,而对生活中的一切,不论喜怒哀乐,均能平静接受;其二,心理健康是指人的这种适应状态是持续稳定的,而非瞬间发生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总结心理健康表现在十个方面:一是具有适度安全感受,二是具有适度的自我评价,三是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四是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五是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六是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九是在不违背团体的原则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十是在不违背社会成规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求能做恰如其分的满足。 二、什么是不良心理?大学生主要有哪些不良心理表现? 笼统地讲,不良心理包括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所谓不良心理是相对于健康而言的,大学生的不良心理往往表现为心理障碍现象。健康心理是指个人能以积极的、稳定的心理状态适应生活、学习、工作中各种内外因素、环境、政策的变化,从而保持应有的心理平衡。而不良心理或心理障碍是指这种心理平衡被打破,出现了异常的心理倾向。 大学生常见的不良心理表现比较集中的方面有: 1、学业方面表现为考试焦虑、成绩不稳定、学习压力过大、负担过重、专业不理想、缺乏学习动力、厌学情绪比较严重、没有学习欲望。 2、人际关系方面表现为沟通不良,交往恐惧、人际冲突、关系失调、孤独封闭、缺乏社交技能等,从而产生自卑、自负、嫉妒、冷漠等不健康心态。 3、恋爱与性方面表现为与异性交往困难、因单相思而苦恋、失恋、陷入多角关系不能自拔、对性冲动的不良心理反应、对性自慰行为的过分自责、时常产生性幻想。 4、人生态度方面表现为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人生价值的取向、人的本质的认识等问题产生消极的评价倾向。经不起批评、打击和失败。 5、其他如家庭关系、经济困乏、职业选择、个人发展方面,也常出现困惑和苦恼以及情绪的不稳定等。 [典型案例] 王某是某中师学校中文班的学生。自打高中起,她就是班里的学习尖子,老师的宠儿,父母的宝贝。高考那年因身体原因和临场发挥欠佳,没能考上大学,才被某中师录取。当时她心理很不是滋味,不想上中师。父母再三做她的思想工作,说是先上为好,只要她好好学习,毕业时再考大学,家里一定尽全力支持她。自她上中师以后,父母经常到学校来帮她洗衣叠被,并走访老师,鼓励她一心一意学习,不要分心。父亲说,只要她能考上大学,他干什么都可以。父母的过分关注使王某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她总担心自己万一考不上大学该怎么办,越担心越不集中精力,学习由班上前几名掉到中游。随着毕业的临近,她的精神越来越紧张,时间一长、精神不堪重负。现在一天到晚神思恍惚,心烦意乱,拿起书就头疼。有时父母大老远跑来学校看她,她却避而不见。平时总认为别人都在笑自己,说自己的闲话,碰到芝麻大的事都害怕,过马路怕车撞,开冰箱怕触电,夜里失眠,白天昏沉。离毕业只有三个月了,她却无法坚持下来,不得不休学回家。 [案例解析] 这是一种心理病症。叫做焦虑性神经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感到焦虑,比如临考前、上讲台前、在刚进入一个新的陌生环境中都会产生焦虑。而焦虑是一种心理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无时不焦虑,无时不紧张、害怕,整天为无谓的事情担扰,惶惶不可终日,产生诸如失眠、心悸、头昏、乏力等症状。其产生的原因一个是个人原因,二是环境原因。往往都是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在外来压力下,内外因素共同促使产生的。像王某的表现,一是自身控制把握能力差,二是父母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