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1:100万土壤数据库的中国土壤资源特征

基于1:100万土壤数据库的中国土壤资源特征

基于1:100万土壤数据库的中国土壤资源特征
基于1:100万土壤数据库的中国土壤资源特征

基于1:100万土壤数据库的中国土壤资源特征

摘要:本文运用新建立的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分析我国土壤类型、数量和空间分布以及成土环境与特征。对于正确理解和应用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从空间上、数量上更为准确了解和把握中国土壤资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关键字:土壤数据库,中国土壤,土壤资源

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是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以史学正研究员为学术带头人的土壤资源与数字化管理创新科研小组,历经四年建成的。该数据库由2部分组成,即土壤空间数据库、土壤属性数据库。数据库的建立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资助,并在刘纪远和庄大方研究员的领导下完成的。

土壤空间数据库,即全国1:100万数字化土壤图,是依据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1995年编制并出版的《1:1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图》,由本创新科研组通过对土壤图进行数字化、图幅接边和编辑后完成的。全国1:100万土壤图共有64幅1:100万的标准分幅图,该数字化土壤图如实地反映了原土壤图的面貌,继承了原土壤图编制时的制图单元,其基本制图单元大部分为土属,共有12个土纲,61个土类,235个亚类。它是目前全国性唯一的、也是最为详细的数字化土壤图件。

土壤属性数据库,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中的土壤属性数据引自《中国土种志》,该套土种志共分六卷,收集了近2540个土种。土壤属性数据可分为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养分等。土壤物理性质包括土壤颗粒组成和土壤质地等,土壤化学性质如pH、有机质等,土壤养分如全N、全P、全K以及有效P和有效K等。

本文运用最新建立的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对中国土壤资源的类型、数量和空间分布以及成土环境和特征,按中国土壤土纲类型再次分别进行讨论与分析。对于正确理解和应用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从空间上、数量上更为准确了解和把握中国土壤资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第一节中国土壤类型概述

中国地域辽阔,土壤类型众多,根据中国土壤分类,基于1:100万中国土壤数据库,我国土壤类型共有12个土纲,61个土类,235个亚类。这12个土纲分别为铁铝土、淋溶土、半淋溶土、钙层土、干旱土、漠土、初育土、半水成土、水成土、盐碱土、人为土和高山土。表1、图1分别显示了中国土壤的土纲类型面积和空间分布特征。

表1 中国土壤土纲面积分布

土纲面积(km2) 占有陆地面积(%)铁铝土1122969.6 11.7

淋溶土1059757.8 11.1

半淋溶土427843.1 4.5

钙层土591009.7 6.2

干旱土306449.0 3.2

漠土604274.9 6.3

初育土1624705.5 17.0

半水成土747240.4 7.8

水成土146578.8 1.5

盐碱土183753.0 1.9

人为土488628.6 5.1

高山土1977779.2 20.7

第二节铁铝土

铁铝土是湿润热带、亚热带的主要土壤类型(图2)。本土纲各土类性状的共性是:土壤中矿物经强烈的化学分解,盐基淋失;在盐基淋失过程中,发生碱性溶提作用,导致二氧化硅也从矿物晶格中部分被析出并遭受淋失;相应地铁、铝氧化物明显富集,形成Ph4.5-5.5之间的铁铝土。

铁铝土的色泽呈红色、暗红棕或黄色。红色土壤系土壤中原生矿物被强烈风化、盐基被大量淋失,氧化铁经游离、脱水,形成红色氧化铁(赤铁矿)包被于土壤粘粒表面或形成铁质结核,甚至胶结成盘。这是铁铝土中富铁矿化的具体表现,或称红化作用。至于黄色的铁铝土土类系经常处于更为湿润环境,促使氧化铁水化呈结晶态针铁矿,土体呈黄色。因此,铁铝土中,富铁化的红色土壤,其粘粒矿物多高岭石与氧化铁外,还含有伊利石与蒙脱石。这是处于中度风化阶段的铁铝土,称之为红壤。而中度风化的黄色铁铝土,有时粘粒矿物中还含有一定的三水铝石,大部分铁、铝氧化物以结晶态的针铁矿为主,这类土壤称为黄壤。但在湿润热带强度富铝风化下,高岭石亦被分解形成三水铝石;其中,游离铁、铝和伴生的锰、钛、钴、铬、镍、钒等金属矿物均经氧化,作氧化物状态,有时可占氧化铝总量的大部。这种强度风化的铁铝土的粘粒矿物含三水铝石,即通常所称的砖红壤。

图2 铁铝土各土类空间分布

由于我国处于热带北缘,并无具有明显铁盘层的砖红壤存在,不像越南、印度、斯里兰卡等地所见的砖红壤剖面中具有很厚的铁盘层,当地居民采集这层坚硬的铁盘直接用于做砖建屋,这是砖红壤得名的由来。

我国所见的高度富铝化的砖红壤大多没有深厚的铁盘层,仅偶见铁子、铁结核等。如分布于海南岛滨海玄武岩高阶地、台地上,风化丑深厚的富铁铝化土壤,具有砖红壤性状,在剖面中可见铁子、铁质结核而已,但未见深厚(10-30m)的铁盘胶结层。

铁铝土纲中,把上述砖红壤和红壤明确分为两个独立的土类外,还分出其间的一个过渡性土类——

赤红壤。这一土类过去称砖红壤性红壤,主要分布于南海沿岸高阶地与丘岗上,。赤红壤比红壤的富铝化风化程度较高,而比红壤略低。其粘粒矿物组成以结晶良好的高岭石占首位,同时含少量水云母与三水铝石这一点与红壤性状有明显差别。赤红壤这一过渡性类型所以能成为独立土类的原因,除上述性质与砖红壤、红壤有差别外,还考虑其生态因素与上述二土类有明显差异。

砖红壤形成于茂密而多层的热带雨林下,处于高度富铝化特征,可种植三叶橡胶以及多种热带经济作物与果品;红壤形成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下,处于中度富铝风化特征;而赤红壤形成于南亚热带季雨林下,且有明显由热带雨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过渡性植物树种,原生荔枝、龙眼成为本土类的地区性名产,也生产较红壤更多种经济果木,但不能大面积种植橡胶,只有局部向阳背风的沟谷吕,橡胶才能成活。但在红壤地区又无荔枝、龙眼等的种植。

综上所述原因,将我国长江以南广泛存在原铁铝土,明确划分为砖红壤、赤红壤与红壤三个土类,在土壤发生性状上与生态习性上可以明确区分。到于较湿润山体上广泛出现的黄壤,比较集中分布于川、黔一带中山地区。

铁铝土纲的四个土类,具有不同富铝风化程度的差异。既有水平地带性发生与分布规律的差异,但也不局限于地带性的分异。如海南岛可见砖红壤广泛分布,但在山地里尚有大面积赤红壤与红壤分布,在西部,由于受五指山雨影影响,出现干热区,还有燥红壤发育,其他地区的例子也很多。由于地形、母岩、海拔高度的分异,会有各种不同性状的铁铝土,甚至形成与其他土壤类型组成复域分布。因此应当依据土壤本身发生属性特征,具体划分铁铝土的各土类以及其他土壤类型的组合情况。

表2、图2分别显示了铁铝土的各土壤类型面积和空间分布特征。铁铝土钢各土类在我国境内共有1122969.6km2。其中,红壤占56%,赤红壤占18.4%,砖红壤占3.8%,黄壤21.9%。这是我国十分宝贵的土壤资源。我国的这片富铁富铁铝风化的土壤,正好位于北回归线通过的南北地区。全球各地在沿南、北回归线两侧,由于受到长期下沉高压气流影响,大都开成干热沙漠;然而只有我国例外。这是由于中国的东南两面滨临海洋,季风气流不断输入湿润气团,开成高温多湿的生态环境故逐步形成述铁铝土四大类型的形成与分布。过去由于未能合理开发利用这类综合自然资源,出现了一系列逆向生态退化问题。如能充分发挥其生态优势和土壤资源优势,将会给我国经济建设创造丰盛的多种物质财富,如三叶橡胶的引种成功,已开创了合理开发利用铁铝土资源的先河。

第三节淋溶土

淋溶土主要是我国东部湿润季风气候区中具有淋溶特征(土体粘化、盐基不饱和、向南出现一定数量游离铁)的土壤。淋溶土具有湿润水分状况;但土壤的热状况自南而北分别具有由暖、暖温、温、寒温递变特性。

淋溶土的自然植被自南而北分别为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林和针叶林。所处

地形由山地、丘陵现岗地,成土母质主要为多种岩类风化物及第四纪非石灰性沉积物,在北亚热带地区,尚包括部分粘质黄土母质。

图3 淋溶土空间分布

直带中亦有分布(图3)。淋溶土的7个土类暗棕壤、棕壤、黄棕壤、棕色针叶林土、黄褐土、白浆土、漂灰土,总面积1059757.8km2,所占面积分别为淋溶土总面积的36.0%、23.8%、20.8%、10.0%、5.1%、4.3%和0.01%(表3)。

淋溶土的共同特征表现在湿润水分状况下,土体粘化,盐基不饱和并具有一定的风化淋溶度和铁的游离度等。但由于自南而北土壤的热状况有明显下降,土壤的风化淋溶程度、盐基饱和度以及铁的游离度等,自南而北均相应减弱。土壤的粘粒矿物组成自南而北由1:1、2:1:1、2:1兼具型逐步转为以2:1型为主。同为中、酸性基岩风化物母质,但自南而北由北亚热带至寒温带,土体的粘化程度亦相应减弱。

在同一气候带内的淋溶土,只要母质基础相同,土壤的水热状况相对一致,则土壤的粘粒矿物组成、土壤风化淋溶系数、土壤盐基饱和度以及铁的游离度等,均具有相对的一致性,最明显的如暖温带的淋溶土。

同一气候带内的淋溶土,如果母质基础有重大分异即使土壤的水热条件近似,土壤的粘粒矿物组成、粘化度、盐基饱和度等均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如北亚热带长江两岸低山丘陵区黄土母质上发育的淋溶土中的黄褐土,其矿物组成中2:1型粘粒矿物所占的比重较大,B层的硅铝率,均大于中、酸性基岩风化物上发育的淋溶土中的黄棕壤,但从粘化特征来看,黄土母质上发育的黄褐土又比中、酸性基岩风化物发育的黄棕壤为强烈。

在温带气候区,由河湖相“二层性”(上轻下粘)沉积物发育的淋溶土,由于受到透水不良粘重心土层顶托的影响,上层土壤由周期性滞水而产生的低价铁、锰,大部分沿着缓坡侧向漂洗,另一部分则沿着心土棱柱状结构裂隙下渗,形成铁斑、铁锰结核和胶膜等各种形态的淀积特征。由于铁、锰的淋失和淀积,在土壤腐殖质层(A)之下依次出现白浆层(E)和淀积层(B)。但在一定气候区内,由中、酸性基岩风化物发育的淋溶土,由于林木及地被物生长繁茂,地表有枯枝落叶层(O),其下为棕灰色腐殖质层(A)和棕色心土层(B)。这两类不同母质发育的淋溶土,不仅在盐基饱和度、粘粒矿物组成、风化淋溶系数等土壤特性指标上有分异,同时在土壤发生层段构型上也相应出现分异,前者为A-E-B-C 型,后者为O-A-B-C型。

寒温带针叶林下由中酸性基岩风化物发育的淋溶土,具酸性淋溶特征,表现为:地表有明显凋落物(O),凋落物腐殖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以富里酸为主的腐殖酸,造成表土层的酸性淋溶环境,使土壤的盐基饱和度降低,部分铁铝等化合物也可被富里酸活化并随水向下移动。但因一年这内淋溶时间短促,同时受冻层的阻隔,淋溶的程度较弱,而且当土表冻结时,被淋溶的物质还可随上升水流重返表层,致使土壤粘粒部分的硅铝率和硅铁铝率无明显分异,仅在A层之下出现弱粘化B层。处于寒温带较低地形部位由冰水沉积物母质发育的淋溶土,在O层和A1层之下出现漂灰层,此层系酸性淋溶与漂洗作用双重影响下形成的,其铁、铝、锰均低于其下的淀积B层,硅则相对高于淀积B层。

根据土壤水热状况的重大分异,淋溶土土纲区分为温暖淋溶土、湿暖温淋溶土、湿温淋溶土和湿寒温淋溶土四个亚纲。湿暖淋溶土具有湿润、温暖的水热状况,根据主要由母质影响所造成的土壤淋溶特征的差异,进一步区分为黄棕壤和黄褐土两个亚带,前者主要由中、酸性基岩风化物发育形成;后者由黄土母质发育形成。湿暖温淋溶土具有湿润、温性水热状况的,仅棕壤一个土类。湿温淋溶土具湿润、冷性水热状况,根据土壤淋溶特征和发育段层构型的重大分异,进一步区分为暗棕壤和白浆土两个土类。湿寒温淋溶土具湿润、寒性水热状况,根据淋溶特征和发展层段及构型的分异,区分为棕色针叶林土、漂灰土和灰化土。

第四节半淋溶土

半淋溶土顾名思义属弱度淋溶的土壤,土壤的共性是碳酸盐类已在剖面中发生淋溶与累积,不过均未经充分淋出土体。半淋溶土大都见于各不同热量情况的半干旱区。例如燥红土,处于山体雨影区或焚

风谷地中,在干热焚风条件下,阻滞了湿润气团的深入,促使碳酸盐在土壤剖面中发生移动与累积,但仍未充分淋移出土体。

图4 半淋溶土空间分布

在半湿润至半干旱环境中,由于土壤中碳酸盐类发生移动,并在心土层中以假菌丝状累积,形成褐土。分布在我国东北平原上的黑土,土体深厚,游离石灰业已淋出土体;但在吸引复合体中仍处于盐基饱和状态,pH为7或略高也属半淋溶土。

半淋溶土的共性是土壤形成正处于脱钙阶段,土体中的物质移动主要表现为游离碳酸钙在剖面中的

淋移与累积。但其不同土壤的碳酸钙淋移强度差异仍很大,如黑土与淋溶褐土,土体中游离碳酸钙淋移较强,与此同时,氧化铁发生轻度游离,出现局部铁锰氧化物的聚积现象。在黑土的底土层中还可见白色硅粉析出,这与灰色森林土又有其共同属性特征,不过,后者更为明显。

在我国广阔出露的石灰岩区里,在不同溶蚀情况下的石灰岩山丘区,可见多种类型的石灰岩溶风化形成的红色石灰土、黄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等,亦具有半淋溶土特性,剖面中均可见碳酸钙淋移与累积。还形成明显的发生层段,出现A、B、C层发育。

总之,半淋溶土的共性主要表现在碳酸钙在剖面中的淋移与累积,还可见部分氧化铁、锰的弱度析出。土壤发生层分化明显,表层具有不同厚度的腐殖质累积层,其下有粘化土层;不少土壤具假菌丝状碳酸盐聚积,淋移作用较强的土壤,底部可见局部铁锰淀积迹象。土壤粘粒矿物组成以2:1型水云母(伊利石)、蛭石和绿泥石为主,只有在热带、亚热带的半淋溶土伴生少量高岭石,其它半淋溶土伴生少量蒙脱石。粘粒硅铝率在2.8-3.5之间。在本土纲的各土类中,即使未显游离碳酸钙的积累特征,其交接性阳离子含量仍很高,且钙、镁占绝对优势,盐基饱和度≥70%,pH6.0-7.5,底土层pH有增高的趋势。

根据所处的水热条件差异尚可进一步作如下续分:

(1)半湿热半淋溶土(包括燥红土土类)——热带、亚热带干热条件下形成盐基饱和的红色土壤;(2)半湿暖温半淋溶土(以褐土土类为代表)——暖温带半湿暖温条件下具有弱粘化和碳酸盐淋淀特征的盐基饱和土壤。

(3)半温温半淋溶土(包括灰褐土、黑土、灰色森林土)——温带干旱半湿润森林草原或草原草甸地区具有松软暗色腐殖质层、弱粘化层或积特征的盐基饱和土壤。

各土类和亚类的面积与空间分布特征分别见表4、图4。

第五节钙层土

钙层土是温带半湿润与半干旱区的草原土壤,包括栗钙土、黑钙土、栗褐土、黑垆土4个土类,总面积591009.7km2,所占面积分别为GSCC钙层土总面积的65.6%、23.7%、7.4%、3.3%(表5)。钙层土共同特征:腐殖质有不同程度的累积。二价离子盐类有一定淋移,碳酸钙在B层明显淀积:一价盐已被淋失,在剖面中无累积。全剖面均有石灰反应。

我国温带北部,在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的波状起伏海拔1500m的高原面上,从东到西,热量情况年均温由-3℃到10℃,≥10℃年积温为1600-3300℃,大体均匀分布。而降水量的分异从内蒙古高原东部的

半湿润气候,逐渐向西年降水量渐减,到达高原西部,年降水量仅250mm。因而这一广阔的高原面上,从东到西的湿润系数由1降至0.3,无霜期70-140天,属半湿润到半干旱气候特征。

该地区天然植被从东部的草甸草原向西逐渐过渡到干旱草原。东部草甸草原植被是以鹅冠草、大针茅、老鹳草、三叶草组成君落,草高40-70cm,覆盖率80%-90%,水分较差处为薹草、针茅,草高50cm,覆盖率80%;中部旱生草原为禾草与旱生灌木、半灌木组成,草高30-50cm,覆盖率30%-70%,向西蒿属逐渐增多,植被为短花针茅、冷蒿、小叶锦鸡儿,草高10-330cm,覆盖率20%-30%。植被的演替与水量的逐渐减少有密切关联。在这样的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程度腐殖质累积,以及B层具有钙积层的多种钙层土性状的土壤类型。在多孔性黄土母质上形成的为具有深厚腐殖层而低有机质含量的黑垆土。

钙层土主要分布于华北和西北,包括松辽平原西侧、大兴安岭东麓山前丘陵平原、内蒙古高原东部和中部、鄂尔多斯高原、河北坝上地区、山西大同盆地北缘,黄土高原的晋西、陕北、陇东、六盘山以西的宁南和陇西地区及青海、甘肃、新疆部分山地的垂直带与山间盆地(图5)。

钙层土的成土特征主要是腐殖质累积、盐类和石灰的淋移及粘化等特征。在草甸草原和干草原下,生物累积量因植被类型而异。半湿润地区草甸草原植被类型,植物体的年生长量较大,根系密茂盘结,加之气候较冷湿,土壤结冻期长,有机体分解速度较慢,为腐殖质累积创造了有利条件土壤表层腐殖质累积量高,有机质含量高达50g kg -1以上。由于草甸植被根系较深,故腐殖质层深厚,通常厚达30-70cm。半干旱地区草原植被类型,由于气候干旱,植被较稀矮,植物体年生长量较少,加之地处干燥地区有机质分解速度较快,因而,腐殖质累积量较少,表土有机质含量在10-30 g kg-1间。腐殖质层也较薄,多在20-30cm。

图5 钙层土空间分布

钙层土的易溶盐类已被淋失,在土壤剖面内无积累。土壤中的钙多以碳酸氢钙的形态淋洗至心土层,经脱水以碳酸钙的形态淀积,长期积累形成钙积层。在半湿润地区,由于下渗水量较多,钙积部位较深,钙积量较少;而半干旱地区,由于下渗水量少,钙积部位较浅而集中,钙积量较多。钙积形态也不一样,在半湿润地区石灰多呈斑点状、菌丝状和网纹状;而在半干旱地区多呈网纹状、斑块状和盘层

状。

在温带半湿润地区,由于水热条件较好,土壤化学风化较强,矿物经过分解产生一定数量粘粒,在土壤下渗水的作用下,粘粒有淋移和淀积过程,在心土形成粘化层,但由于降水量少,下渗水量不充足,粘粒下移量不多,有弱粘化现象,粘化率仅1.2左右。在温带半干旱地区,土壤化学风化较差,粘粒移动甚少,还未达到粘化标准。

根据水热条件与成土特征的差异,钙层土纲续分为三个亚纲:

(一)半湿温钙层土

所在地区年均气温-3-4℃,≥10℃积温1500-2200℃,无霜期80-120天,年降水量400-600mm,年湿润系数润0.6-1.0,属温带半湿润地区。土壤有永冻层一般在2.5-3m左右。天然植被为草甸草原类型,主要植物有线叶菊、贝加尔针茅、羊草、地榆、唐松草、委陵菜等,覆盖率60%-80%。成土母质以黄土状物为主。由于气候较冷湿,腐殖质积累较丰富,腐殖质层较厚,表土层呈黑色;钙积层出现部位较深,钙积量较少,石灰淀积多呈斑点状、菌丝状和网纹状;土壤有残积粘化或弱粘化现象存在。土壤呈弱碱性反应,pH7.5-8.0,土壤较肥沃,氮、钾丰富,速效磷需要补充。本亚纲只有黑钙土一个土类。

(二)半干温钙层土

所在地区年均气温-2-10℃,≥10℃积温2000-3300℃,年降水量250-550mm,年湿润系数0.3-0.6,属温带半干旱气候。气候干旱多风,冬季漫长寒冷少雪,夏季温热多雨,雨热同季,利于植物生长;但春夏之交常缺雨受旱。地貌由低平原、丘陵、低山、盆地到高原,成土母质类型不一。自然植被属干草原类型,以耐旱多年生禾草为主,主要建君种有针茅、羊草、冰草、糙隐子草、冷蒿、锦鸡儿、百里香等。植被较稀矮,覆盖率仅30%-50%,植物体年生长量较少,腐殖质层较薄,有机质含量较低,多在10-30g kg-1,钙积层出现部位浅,钙积量较高,石灰淀积多呈斑块状、网纹状和盘层状;无粘化特征;局部地区剖面底部有石膏结晶和少量易溶盐积累。本亚纲只有栗钙土一个土类。

(三)半干暖温钙层土

所处区域为暖温带半干旱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少雪,具有半干旱灌丛与草原并存的生境特征。成土母质多为黄土及黄土状物质或第三纪红土层。土壤具弱腐殖质积累、微显淋溶粘淀和石灰累积明显的性态特征。目前大多垦为旱作。表土有机质含量10-15 g kg-1以下(黑垆土除外),<0.002mm粘粒在心土层略有增高,全剖面呈强石灰性反应。钙积层较深,无盐碱威胁。pH8.0-8.5。本亚纲包括栗褐土和黑垆土两个土类。

第六节干旱土

干旱土是由草原向荒漠过渡的土壤,介于钙层土与漠土之间。分布于黄土高原西部、鄂尔多斯高原西部、内蒙古高原西部、新疆准噶尔盆地周围与天山北麓洪积冲积扇,在某些山地垂直带下部也有见及(图6)。

干旱土区域的年均气温为2-9℃,≥10℃积温2000-3400℃,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0-300mm。植被为荒漠草原,以多年生旱生禾草,强旱生小半灌木及耐旱蒿属为主。覆盖率低,一般为15%-30%,高者可达50%左右。所处的地貌单元有高原、丘陵、盆地及冲积平原中的高阶地。地下水位很深,对土壤的形成没有明显的影响。成土母质多样,有黄土、洪积冲积物,内蒙古高原有沉积岩、火成岩及变质岩的风化物。

土壤形成特征主要是十分微弱的腐殖质积累,有较强的石灰聚积,易溶盐一般淋失,有的有石膏淀积。因草被稀疏,有机质来源不多。故腐殖质的积累弱于钙层土,而比漠土强。腐殖质层厚度多为20-30cm,少数可达50cm,有机质含量一般为10g kg-1左右。

因雨量较少,石灰都在腐殖质层以下淀积,形成钙积层。碳酸钙呈灰白色斑块状、层状,部分呈假菌丝状。钙积层厚度一般为20-40cm,碳酸钙含量比腐殖层或母质层高出20%。甚至有的可高数倍。易

溶盐因其溶解度大,一般在剖面中没有淀积。部分剖面有石膏淀积。

干旱土纲仅有干温干旱土一个亚纲,下划分棕钙土和灰钙土两个土类,总面积306449.0km 2,所占

面积分别为总面积的84.9%、15.1%。棕钙土土类中40.0%为棕钙土亚类,灰钙土土类中45.0%为灰钙土亚类(表6)。棕钙土分布的地区偏北,介于栗钙土与灰漠土之间,气温较低,一年平均气温多>5℃;而灰钙土分布的地区偏南,介于黑垆土与荒漠土之间,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多>5℃。棕钙土的色调为7.5YR 或更红;而灰钙土的色调比7.5YR 更黄。棕钙土腐殖质的下落不明部有机质含量比上部为高;灰钙土一般没有这样现象,有时地表的土质结皮含有多量有机质。棕钙土钙积层比灰钙土紧实,碳酸钙含量高,其钙积层与腐殖质层或钙积层与母土质层的碳酸钙含量的比值较大,多大于2.0;而灰钙土的比值较小,多等于或小于2.0。

图6 干旱土空间分布

第七节漠土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国境东南部滨临海洋,受不断输入湿润气团影响,具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形成多种类型的铁铝土。逐渐向西北延伸,水量逐减,多淋溶土和半淋溶土分布。当深入到西北境内时,地处欧亚大陆中心,甚少受到海洋输入湿润气团的影响,因而在南疆以塔里木盆地为中心成为干旱中心,土壤以分布于戈壁滩与高大沙丘链、沙山之间的棕漠土最为典型,充分反映了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土壤类型与影响特征。

图7 漠土空间分布

我国的漠境土壤及其生态环境特征的形成与演化,经验丰富了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研究证明,在中生代末期,一直延续到第四纪整个时期,都经历了气候不断变干的过程。特别是第三纪末期至整个第四纪时期,印度板块插入青藏高原底部,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十分活跃。青藏高原不断抬升,由原来的千余米的高原面,逐步抬升到了4000-5000m的高大原面和原面上更高大的山系,喜马拉雅山主峰海拔8848m,阻隔了原来由低海拔原面输入的印度洋湿润气团,使得以塔里木盆地为中心的原来相对湿润的环境逐渐变干直至严重荒漠化。考古资料发现的象、鳄、龟鳖、古贝类等动物群系绝迹;第四纪红色粘土偶然残存,仅记录了当时的湿润情况。

新疆塔里木盆地位于欧亚大陆中心部位。据对土壤属性与景观特征的调查研究,应以昆仑山北麓的和田向东略偏北延伸,经罗布泊,再向东北至将军戈壁与噶顺戈壁一线为欧亚大陆的极度干旱中心。以此为中心由干旱中心的棕漠土,向四周延伸逐步可见灰棕漠土,以至进入灰漠土地区相继分布,逐渐过渡到上述干旱土纲的棕钙土与灰钙土等干旱土壤性状与景观特征。经验大量土壤性状评比发现,并不是过去所认为的南疆为棕漠土,北疆为灰棕漠土那样单纯;而是依据区域特点差异,在上述区域范围内,形成相应的三类漠土。由于南疆地区年均降水量仅50mm,蒸发特强,气温高,温差大,风力侵蚀,剥蚀十分强烈,砾幂表面及光秃山体表面受风力剥蚀、记得蚀印迹明显。因而,植被覆盖度低,且多以矮小、

耐旱、多汁、盐生、沙生类型为主,生长缓慢,根深,多呈小灌丛、半灌丛状生长。地表着生藻类地衣,形成大面积发育特征完整的棕漠土。因此,漠土的共同特征是:土壤砾质化明显,具有明显的砾幂;碳酸钙表聚明显,砾幂底部常见白色碳酸钙聚积;地表常见黑色漆皮与表层结壳,结壳显龟裂现象,厚2cm 左右,其下连接大量孔洞气泡;发育层段浅薄,在表层以下为紧实的过渡层;心土层有一定程度的易溶盐和石膏聚积,可见斑点状、晶体状或簇状石膏盐类结晶,有时可见残积盐化层、石膏盘层或石膏和盐类盘层。

漠土地区地貌类型多样,有较广阔的冲积平原,古老洪积冲积平原,盆地,剥蚀高原,以及低山、丘陵、高阶地等。海拔高程较县殊,如新疆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百多米,而甘肃河西走廊海拔为1500-2100m,青海柴达木盆地和新疆昆仑山北麓海拔在2100-3000m以上,这些不同地貌类型上均发育有漠土,因而曾称漠土为“平原跨山地的土壤”。

漠土的成土母质类型多样,在剥蚀的古老洪积扇和剥蚀高原面上,多以残积物、坡积残积物和坡积物为主;在古老洪积冲积平原和现代冲积平原上,以洪积物、洪积冲积物和冲积物为主;此外,还有风成黄土和风成沙土等风积物。成土母质的特别是质地轻粗,均混有粗砂与砾石。

漠土的形成主要处于极度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到100mm,极端干旱区只有几毫米到十几毫米,有时甚至终年无雨,干燥度>4,土壤水分以蒸发逸失为主。由于干旱,植物生长缓慢,常呈单株或小丛状分布,覆盖率极低,多在10%以下,以肉质、深根、耐旱的半灌木和灌木种属为主,残体腐解慢而矿化快,因而土壤有机质积累很弱,一般含量在10 g kg-1以下,腐殖质层不明显。

漠土主要分布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南部,天山南北两麓山前倾斜平原及噶顺戈壁、将军戈壁;甘肃河西走廊中、西段的祁连山山前平原和赤金盆地西缘;青海柴达木盆地;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西北部;宁夏石嘴山市的东北面等地。在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四省区内,漠土常常与灰钙土棕钙土作有序分布。而在漠土区则常与灌漠土、灌淤土、龟裂土、风沙土、漠境盐土、碱土、粗骨土等组成复区分布(图7)。漠土包括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3个土类,总面积604274.9km2,所占面积分别为总面积的11.1%、47.7%、41.2%。其中灰漠土主要分布于内蒙、新疆;灰棕漠土上述4省都有分布;棕漠土主要分布于新疆。GSCC漠土各土类的空间分布具有地带性的分布规律。灰漠土土类中25.2%为灰漠土亚类,灰棕漠土土类中没有灰棕漠土亚类,棕漠土土类中15.6%为灰棕漠土亚类。其余土类及其亚类土壤面积的分布情况见表7。

漠土地处干旱强风地带,就地风化形成的细土物质常被风吹走,残留地表的多为粗砂和砾幂。漠土的另一特征是土层普遍积盐,易溶盐和石膏在剖面中累积,铁质化的物质残留于亚表层;碳酸盐累积于表层孔状结皮中。

漠土根据土壤砾质化、石膏化、残存盐化等特征差别续分干温漠土和干暖温漠土两个亚纲:

干暖温漠土即具上述棕漠土特征,该土类较广泛形成于暖温带极端干旱区,热量情况较好,而干旱突出。

干温漠土多见于年均降水量略高于干旱中心的棕漠土区,一般年降水量接近或略高于100mm,包括

灰棕漠土与灰漠土两个土类,即分布于上述干旱中心的同心圆周边地带。

第八节初育土

初育土土纲共有10个土类,34个亚类(表8),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土壤发育微弱,处于成土的初始阶段,剖面层次分异不明显,母质特征显著,属AC或AR剖面构型的土壤。其中,包括因母质特性,阻滞了土壤的形成发育,也因侵蚀较强,使土壤形成始终保持初育阶段的土壤。当然,新近坡积、洪积、沉积的母质出露地表,成土时间暂短的土壤,均属初育土范畴。

表8 初育土的土类和亚类面积分布

初育土所处地貌类型多样,有强烈水土流失的山丘坡地,也有坡积、洪积作用盛行的坡麓地带或山前平原,还有泛滥频繁的冲积平原、风沙活跃的流沙地带等。所处地形部位,一般坡度大,植被差,侵蚀强烈,导致土壤发育微弱(图8)。

由于母质特性的差异,阻滞土壤的发育程度也有差别。如石灰岩中含有大量碳酸盐,因而阻滞了土壤的风化和成土过程,土壤中盐基物质很少淋失,盐基饱和,发育微弱,土壤层次分化不明显;又如紫色岩层风化形成的土壤,由于风化迅速,侵蚀虽很强烈,新风化土层仍保持一定厚度,作物所需的养分充足,但土壤仍保持初期发育阶段,剖面层次分化不明显,其性状基本承袭了母岩特性。

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乱伐林木,滥垦草原,过度放牧,陡坡垦殖,造成强烈的侵蚀、崩塌、滑坡、泥石流,甚至风蚀沙化等,均使新土层裸露或流沙堆积,严重阻碍了土壤的发育和形成。因此,初育土通常以侵蚀作用或地质堆积过程为主,土壤均显成土母质或石质特征。另外,在山麓坡积洪积扇形

地或河流两岸的河漫滩及低阶地上,由于受重力作用或水力作用的影响,土层上部经常受坡积、洪积或冲积等物质的覆盖,整个剖面含有多量砂砾石,物质组成复杂,石砾含量高达30%-50%以上,土壤严重石质化。

初育土由于成土物质不断更新,风化土层无明显物质移动或积聚,土壤发育极微弱,或地处干旱地区水分条件甚差,或地处高海拔,气候寒冷,母岩因受热胀冷缩、湿胀干缩崩解剥落,物理风化强烈,土壤发育仍处于明显的母质状态。土壤矿物组成与母质基本类似,除碳酸盐类矿物有弱度化学溶蚀外,

其它矿物均未受到化学风化的影响,土壤矿物组成也无明显变化。

初育土的续分主要根据母质特性的差异,划分土质初育土和石质初育土两个亚纲。

1. 土质初育土

母质为土状堆积物,土体深厚,结持疏松,一般只有淡色表土层和母质层,剖面构型为A-C 型。

2. 石质初育土

土体极浅薄,一般不超过10cm ,并夹有大量岩石碎屑、砾石,在极薄的A 层下即为基岩层,剖面为A-R 型。

初育土包括黄绵土、红粘土、新积土、龟裂土、风沙土、石灰(岩)土、火山灰土、紫色土、磷质石灰土、石质土、粗骨土等土类。

第九节 半水成土

半水成土是指在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毛管前锋浸润地表,土体下层经常处于潮润状态下形成的土壤。其共性是:剖面具有腐殖质层和氧化还原交替形成的锈色斑纹层。由于本土纲的各土类大多形成于近代河湖沉积物,受河流沉积规律支配,形成不同质土层排列,直接影响着土壤的水盐运动。半水成土所处地形平坦,土体深厚,大都垦殖已久,是我国重要的旱地土壤资源,具有农林牧综合发展的巨大图8 初育土空间分布

增产潜力。

半水成土广泛分布于河流平原,如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南方江河湖平原、内蒙古及西北地区河谷平原等(图9)。

由于半水成土所处的气候条件和利用方式不同,土壤中的生物积累特征有明显差异。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的半水成土,原生草甸植被繁茂,年生物积累量大,低温湿润有利于腐殖质积累,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可达40-50 g kg-1。河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的半水成土,分别处于半干旱中温、半湿润暖温带和湿润热带亚热带,土壤中有机质积累量,显然较低,一般在10 g kg-1上下。

图9 半水成土空间分布

平原地形平坦,地下水埋深较浅,土壤受季节性水位升降影响,土体中氧化还原特征明显。旱季时地下水降至2-3m,雨季时甚至可上升至0.5左右,常年变幅在2m左右。雨季,土体处于水分浸淹状态,土壤中易变价元素如铁锰向下移动,旱季,地下水位降低,土体上部处于氧化状态,部分低价铁锰重新氧化成难溶性高价氧化物,在土体内局部凝聚。随着地下水位周期性的升降变化,土体内一定层位干湿交替而引起氧化还原交替变化,因此形成铁锰斑纹和铁锰斑纹和铁锰结核组成的锈色斑纹层,这一特征层段是半水成土纲各土类具有的共同特征。在一些分布于中山平台上的半水成土,降水侧渗汇聚,同样在土体内也可形成氧化还原特性。

不同河系特质来源不同,沉积物的性状有明显差异。黄河、海河、辽河等河系为弱碱性石灰性冲积物,含有机质较少,但钾素丰富,以壤质土为主;珠江、黑龙江等河系为弱酸性非石灰性冲积物,有机质较多,但钾素不丰,在粘壤质土为主;长江、滦河、松花江等河系为中性混合型冲积物;雅鲁藏布江、嫩江、牡丹江冲积物夹有大量砂砾。上述河系历史上曾多次泛滥决口,流水分选沉积,在沉积区造成岗、坡、洼起伏微地形。决口大溜及主流地段流速急,沉积物颗粒较粗,多砂、砾质,形成微度起伏缓岗;湖泊及平浅洼地中静水沉积多细料,为粘土层;在流速变动地段为粘砂相间沉积层,这些粘、砂、壤不同沉积层及交互沉积成间层的沉积物,对土壤水盐运动有很大的影响。

部分半水成土母质为河湖相沉积物,质地较粘,含有机质量较多,土色也较暗;部分洪积物,如山

麓边缘由山洪搬运堆积而成,属急流沉积,多含粗砂和砾石,土壤性状差异大,宜耕适种性及利用价值不同。

半水成土的多数土类经长期旱作耕种,在土体上部形成人为耕作层,较多耕垦前的孔隙度增加,容重降低,部分速效养分增加。亚表层由于长期承受机具挤压,板结紧实,容重增大可开成压实层。表土层中的有机质含量在旱耕初期有减少的趋势,但在旱耕培肥过程中,腐殖质仍有积累现象,理化生物性状得到改善。

在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平原地形相对低洼处世哲学,由于地下水矿化度增高,旱季,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毛管水升至地表蒸发积盐形成盐化,其中部分盐化土壤由于频繁积盐和脱盐,或是地下水中含较多苏打,土壤胶体部分阳离子被钠离子置换,因而导致土壤碱化。分布在低洼地形部位的土壤,一年中有较长时期的饱和,土体常年潮湿,旱季地表脱水,但地下水位仍较浅,土体中铁锰氧化物还原作用强而形成潜育化。上述盐化、碱化和潜育化等多种附加成土特征,导致本土纲若干土类中具有较多的亚类级土壤变异类型(表9)。

表9 半水成土的土类和亚类面积分布

第十节水成土

水成土是在地面积水或土层长期水分饱和状态、生长喜湿与耐湿植被下形成的土壤。由于土层长期处于嫌气还原状态,首先是土壤潜育过程十分活跃,土层中的游离铁、锰还原、移位,形成蓝灰色潜育土层(G)。局部铁、锰在孔隙、裂隙中,氧化淀积,形成锈色斑纹和铁子锰斑层。

水成土包括沼泽土、泥炭土2个土类,他们分别占水成土总面积的96.4%和3.6%(表10),图10显示了它们的空间分布状况。

密茂的水生植被以多种藓类、苔草和耐湿如芦苇、高蒲、木贼、委陵菜等为主;也有耐湿的木本植物如沼柳、油桦、赤杨等。水成土大多形成于高纬度与海拔的山间洼地、废弃河道与淤塞湖沼的积水小洼地、牛轭湖与湖泊边缘地区。密茂植被生长期短,在迅速降温、冻结,或季节性短期降温下,大量植被死亡,而微生物不够活跃,未经充分分解的有机物质形成泥炭层累积起来,部分分解较充分的细粒泥炭与土壤粘粒结合,在表层形成腐泥层或泥炭层(H)。有时,在地表尚可见未死亡的根、茎与半腐解的泥炭层累积从而形成沼泽土与泥炭土。

图10 水成土空间分布

沼泽土的概念是具有小于50cm厚的泥炭或腐泥层累积的土壤,其下为潜育层(G)。在气候较暖热、气温较高处,就可只见累积有机质薄层的矿质潜育土;但在高寒与高纬度下,有机质累积明显,只要表层有机质厚度不及50cm者,均归入沼泽土范畴。在泥炭层(包括腐泥层)累积厚达50cm以上,其下部仍为潜育层(G)时,就属泥炭土范畴。泥炭土表层泥炭累积一般可厚达1-2cm,最厚可达10 以上。由于泥炭土腐解程度的差异,尚可细分Hi、He、Ha各土层。泥炭土的有机分解程度与腐殖质含量及属性,均有较大的区别。在调查研究沼泽土中,应分别区分其有机质的性状与属性差异,对开发利用泥炭资源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第十一节盐碱土

盐碱土系指土壤含有可溶盐类,钾、钠、镁的氯化物、硫酸盐、重碳酸盐等。此外,青藏高原还发现有硼酸盐,吐鲁番盆地还有硝酸盐类。有的土壤含盐量虽少,但交换性钠占粘粒阳离子交接量中的一定比例,这些盐类的大量累积或钠质化的加重,就会抑制住作物正常生长。它们的累积方式:一为盐

化,系可溶盐在土壤中累积;另一为碱化,主要是土壤胶体发生钠质化过程(Sodification)。土壤盐化、碱化常见于干旱与半干旱地区,但也可见于滨海平原区。土壤中的盐化主要来自矿物分化、基岩及残存积盐、地表水与地下水。

从广义上讲,盐渍土包括盐土、碱土和盐化、碱化土壤。但盐化、碱化土壤仅处于盐分与钠质化的量的积累阶段,在不同土类中如潮土、草甸土等地下水位较高,毛管水先锋可到达地表时,处于盐化或碱化阶段而未达质的飞跃时,均分别归属于相应土类下的亚类或更低级分类单元。因此,盐碱土纲未包括盐化与碱化土壤类型,只将达到质变阶段的盐化与碱化土壤才属本土纲范畴。

值得重点指出的是传统上认为盐碱土或盐渍土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中性盐类的大量累积达到一定浓度后,即使是表聚积盐,其盐分含量达到一定数量值后,主要盐分组成是氯化钠和硫酸钠,就可称盐土。二是在碱化水溶解作用下的钠盐,主要在重碳酸钠、碳酸钠和硅酸钠等影响下,使钠离子在交换性复合体中达到一定的数量值后,土壤性质变劣,则形成碱土。

这种划分方式一般得到各国公认。我国的盐碱土分类的土类划分,长期以来也是沿着这一划分方式进行,划分盐土与碱土两类。由于各有关国家根据他们境内盐碱土性状的差异,也有不同的划分方式。

我国境内盐碱土的分布,地域跨度较大,类型多样,经过对全国各地的盐碱土进行普查,以及对海涂地进行过系统调查研究,将我国盐碱土列为土纲,并相应划分为盐土与碱土两个亚纲,其中碱土亚纲仅包含碱土土类;盐土亚纲中,根据盐分组成、积盐方式的重大区域差异等,划分为五个土类,即草甸盐土(盐土)、滨海盐土、酸性硫酸盐土、漠境盐土、寒原盐土(表11),图11显示了盐碱土各土类的空间分布特征。

表11 盐碱土的土类和亚类面积分布

1.草甸盐土。主要由于地下水位升降活动,毛管水先锋到达地表,所形成的地表积盐类型。这种表层,盐表现为数厘米以下的土层盐分骤减,在20-30cm以下,盐分突然降低,其盐分剖面组成图颇似“蘑菇云”状。表层积盐形式有时形成盐结皮及盐壳;也有沼泽土壤积盐类型;当然,东北大平原西部常见的苏打盐土等均属之。这一积盐类型以不同比例的氯化物与硫酸盐为主;也有镁质、苏打质参与其中。2.滨海盐土。系受海水直接影响形成的土壤,盐分组成与海水含盐关联。剖面上下均匀分布氯化物盐类,与上述草甸盐土的表聚积盐特征有很大差别。

3.酸性硫酸盐土。是热带、亚热带沿海平原低洼处,在红树林下形成的土壤,富含硫的矿物质累积,一经氧化便形成硫酸态物质,使土壤变成强酸性,pH可降到2.8。这一类土壤因其具有独特的发生特征与属性,国际上一直以独立土类存在。

4.漠境盐土。此次分类重视了我国干旱、漠境地区土壤积盐的特殊性。它不同于前述草甸盐土(地下水升降活动导致积盐)之处在于:因其积盐不受或少受地下水活动直接影响,有时,地下水位深达10cm 以上,其积盐情况仍很严重,有石膏与盐盘多种类型分异。盐分在剖面中含量高达500-700 g kg-1,有的还是地质时期形成的大量盐分积累,属残余盐土类型。

5.寒原盐土。青藏高原面上的干旱湖泊边缘还有另一种积盐土壤,盐分来源于湖水,碳酸根及重碳酸根占阳离子总量的80%-90%,是地质时期残存积盐与近代湖泊干涸积盐相结合形成的产物,有时还具有特殊盐分组成如硼酸盐盐土等;也有碱化盐土出现,现统称寒原盐土。

图11 盐碱土空间分布

碱土是碱化过程及土壤中含有苏打(碳酸钠)物质存在,发生碱性水解作用的直接形成物,钠—钙离子的交换量是碱化过程的核心。通常把pH电导和碱化度(ESP)16%,或30%(视不同土壤而异,黑土为30%,栗钙土为16%)作为到达碱土的划分指标。由于测定交接性钠和交换性阳离子总量较为困难近年来改用钠吸附比(SAR)代替ESP的趋势。SAR是土壤提取液中钠离子与钙、镁离子之和开方根的比值。

目前国际上多用pH8.5作为划分碱土的界线,其测定方法是用饱和泥浆测定pH的。这和我国常用的土:水比测定值存在差异我国测定值大致是9以上可作为区别碱土的标志。从形态上现场鉴定碱土的标志看是否具有钠质B层,不过,有的碱土并不具钠质B层,须经化学分析测定,方可辨其属性。

第十二节人为土

人为土是在长期人为生产活动下,通过耕作、施肥、灌溉排水等,改变了原来土壤在自然状态下的物质循环与迁移累积,促使土壤性状发生明显改变,同时又具备了可资鉴别的新的发生层段与属性,从而形成了又一新的土壤类型。最明显的例子是旱耕土壤改种水田而形成的水稻土(表12)。在长期表层淹水、水下耕耘,又经不断排干,土壤中氧化、还原交替进行,土层中可见局部铁锰氧化淀积与还原离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一、我国土地资源状况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我国国土面积为960万km2,占世界陆地面积的6.4%,仅次于前苏联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最新统计结果表明,我国1995年有耕地面积94970.9千hm2,占国土面积不足10%,概括起来,我国土地资源有以下特点: 1.类型多样我国北起寒温带,南至热带,南北长约5 500kin,跨越49个纬度。其中,中温带至热带的面积约占总土地面积的72%,寒温带和高原气候占28%,热量条件良好。东起太平洋沿岸,西达欧亚大陆中部,东西长达5200km,跨越62个经度。其中,湿润、半湿润区土地面积占5 2.6%,干旱、半干旱区占47.4%。由于水热条件和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组合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地类型,生物资源很丰富。 2.山地面积大国是个多山国家,丘陵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6%,平地仅占34%,按海拔高程统计,低于500m的土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7%,500~1000m的约占16%,1000~1 500m 的约占18%,1 500~3000m,约占14%,超过3000m的约占25%,广大丘陵、山区自然条件复杂,自然资源丰富,据粗略统计,全国耕地面积的40%,有林地的90%,天然草场的一半分布在丘陵山区。 3.农用土地资源比重小按现在技术经济条件,可以被农林牧渔各业和城乡建设利用的土地资源仅627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65%。其他的1/3的土地是难以被农业利用的沙漠、戈壁、冰川、石山、高寒荒原等,在可被农业利用的土地中,耕地和林地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其中耕地约1.35 亿hm2,林地约1.67亿hm2,天然草地约2.8亿hm2,淡水水面约0.18亿hm2,建设用地约0.27亿hm2。 4.后备耕地资源不足据统计,我国尚有疏林地、灌木林地与宜林宜牧的荒山荒地约1.23亿hm2,其中,适宜开垦种植农作物、人工牧草和经济林果者约3 530万hm2,仅占国土面积的3.7%,而质量较好的一等地仅有310万hm2,质量中等的二等地有800万hm2,质量差的三等地有 2430万hm2,可见,数量少、质量差是我国后备土地资源主要特点。同时,这些后备土地资源又大多数分布在边远地区,开垦难度大。 二、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土地缺乏严格管理,土地浪费严重尽管有了土地管理法,但由于执法力量不足,特别是一些地方从局部眼前利益出发开发利用土地,致使滥占滥用土地现象严重。许多基建项目用地不报请批准或先用后报,宽打宽用,少征多用,早征晚用,多征少用,甚至征而不用,可以用劣地、空地、荒地的占用良田现象普遍。1998年仅中央电视台曝光的就有三起严重违法滥占土地事件,并揭露了一些地区为了赶在国务院冻结建设用地无序扩张的规定之前抢征、虚征甚至弄虚作假,许多良田被占用。 2.水土流失严重人类括动破坏植被,就会引起水力对土壤的侵蚀,随即引起水土流失,这是当前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主要问题。我国解放初期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km2,20世纪90年代初已增至150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土壤流失量每年达50亿t,居世界第一位,水土流失的黄土高原最为突出,年侵蚀模数5000~15000t/km2,长江流域由于上游森林砍伐,水土流失也很严重,目前其泥沙量已接近黄河,1998年长江流量特大洪水同时也是一次特大范围、集中性的水土流失,对土地造成的破坏难以估量。我国水上流失造成土壤肥力的损失量每年相当于4000万t化肥,价值340亿元。水土流失区使江河湖库淤积,内河通航里程缩短,洪水和泥石流等灾害增加。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课后练习(含解析)(新版)湘教版

中国的土地资源课后练习 题一:读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完成 1 —2题。 1. 图中①一④分别代表的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是() A. ①山地 B.②旱地 C.③草地 D.④难以利用的土地 2. 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耕地面积广,所占比重大 B. 利用类型 多,分布均衡 C.建设用地不断扩大 D. 耕地后备资源充足 题二: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林地所占比重最大 B. 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丘陵地区 C. 各地区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差别很大,东部远大于西部 D. 人均耕地面积小,为解决粮食问题可以把草地开垦为耕地 题三: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 B. 土地资源总量不足,种类少 C?土地资源总量少,但人均数量多 D.各类土地资源空间分布较均匀 题四:我国各类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最广的是() A.耕地 B. 建筑用地 C. 林地 D. 题五:关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下列正确的是() A. 山区农村新建住宅时,可建在荒坡上,或将平房改为楼房 B. 为了提高草场利用率,尽量增加牲畜的数量 C. 在陡坡上开垦耕地 D. 在宜林荒坡上大量植树造林 题六:某实验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在讨论四地土地资源的利用方案,其中哪位同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草地

学的方案不合理()

题七:我国耕地和林地集中分布在(A.西北内陆 的高原、盆地 B. C. 北部的半湿润、半干旱区 D. 西南部的高原、山地 题八:读“我国中温带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及年降水量曲线图”,①②③④四个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依 次为() A. 沙漠、林地、草地、林地 B. 沙漠、林地和草地、水田为主的耕地、林地 C. 草地、林地、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林地 D. 沙漠、草地、林地和草地、林地 题九:读我国沿海地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___ ,最适合的农业类型是,适合种植的粮食作物 (2 )图示区域①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________________ ,最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 __________ 。 (3)①地在③地的__________ 方向。 题十:读我国耕地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B.贝贝 C .玲玲 A.乐乐 ) 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 海拔侏 3 00(1 - 2 (MM)- 1 000 500 200 年降水址 年禅水址/毫米 I 000 800 卜①卄②③ (1 )图中③处表示的地形是

我国土壤资源的特点

我国土壤资源的特点 1).土壤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我国的土壤资源极为丰富,类型多样,初计有13个土纲49个土类。不但具有世界上主要的森林土壤,而且具有肥沃的黑土、黑钙土以及其他草原土壤,同时还具有世界上特有的青藏高原土壤,因此对发展农、林、牧生产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2.)山地面积多,平原面积少。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平原面积少,平原盆地只占国土面积的26%,丘陵占10%,山地面积占64%,而且许多海拔在2000米以上。寒漠、冰川有两万平方公里。沙漠、戈壁约110万平方公里;石质山面积约43万平方公里。所以我国土地面积中有20%开发利用上是有困难的,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广阔的丘陵、山地,复杂而多变的山地气候,也为我国发展多种国林、药材等经济林木以及开发牧场提供了场所。 3.)耕地面积少、分布不平衡。据统计,全国耕地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只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0.41%,而印度、丹麦、法国等国的耕地占总土地面积的比重都在3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了50%,我国耕地面积的绝对数量约100万平方公里,只占世界同类耕地的7%。居世界第四位。同时分布上又很不平衡,大部分分布在温带、暖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总的来说,我国人均耕地不仅少,而且分布过于集中。 4.火山灰土的特征如何 火山灰土又称“暗色土”。指晚近火山活动地区火山灰母质上发育的各种土壤。主要分布于世界近火山活动较频繁的地区。我国仅有零星分布。成土年龄较轻、发育程度低者,仍保留火山灰原来的特征,剖面分化微弱;发育程度较深者,已有明显的剖面分化,表层有机质含量可达15%以上,土色暗灰,肥力颇高。这种土壤孔隙度高,质地较粗,易受侵蚀,含有大量火山起源的矿物(如火山玻璃、火山碎屑等),其量超过70%;粘土矿物以水铅英石为主,对磷有固定作用。

中国的土地资源和中国的水资源

第二节、土地资源(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 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 直观法、讨论法与谈话法。 教学媒体 中国地形挂图,投影片“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水土流失与小草的哀求”漫画、及“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三大林区的录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 学生回答问题略。 【板书】第二节土地资源 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 【教师讲解】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哪?大家打开地图册看中国地形图并对照课本中的“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同时出示投影片)并提供以下资料: (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世界平均水平。 (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 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 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中国土地资源现状

第十章中国土地资源状况 10.1中国土地资源特征 主要类型的土地利用现状(1996) 类型面积(万公顷) % 耕地13004 13.54 园地1010 1.05 林地22778 23.73 牧草地26610 27.72 城乡居民点2095 2.18 工矿用地277 0.29 交通用地547 0.57 其他29679 30.92 合计96000 100 10.1中国土地资源特征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前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10.1.1中国后备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数量特征 质量特征 区域分布特征 后备土地资源特征 1、数量特征 各种土地资源的总量大; 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人地矛盾突出; 土地资源相对紧缺; 2、质量特征 我国地形错综复杂,地貌 类型多样;其中山地,高 原占26%,盆地占19%,

丘陵占10%,平原占12%。 耕地生产力普遍较低;占 总面积53.8%西部地区其 年生产量只占全国总生物 量的9.5%.各光热水土资 源分布不平衡。 3、区域分布特征 土地资源区域分布极其不平衡;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的区域差异较大;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区域差异巨大 4、后备土地资源特征 ?水土流失严重; ?土地贫瘠、干旱少雨。 ?无水源保证; 10.1.2中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1)土地资源退化严重 表现在:①水土流失面积增加 ②土地荒漠化、沙化, ③土地次生盐渍化、潜育化加重 ④湖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2)非农用地扩大,耕地数量继续减少 (3)土地污染严重 10.1.3中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对策 (1)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如土地规划、土地用途管制、加强土地立法和执法、强化土地管理业务建设。 (2)进一步推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题 (6)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农业生产中常用的积温指标是(C) A.>=0℃ B.>=5℃ C. >=10℃ D.>=15℃ 2.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一般而言,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A) A.0.5-0.6 B.0.3-0.4 C. 0.7-0.8 D. 0.2-0.3 3.对多数作物而言,最佳土层厚度一般为(C) A.>25㎝ B.>50㎝ C.>100㎝ D.>150㎝ 4.土地生态系统有三种不同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D) A.动态结构 B.生态结构 C.立体结构 D.营养结构 5.前苏联所划分的景观形态单位有“地方”、“限区”和“相”3级,其中(C) A地方 B限区 C相 D 景观 6.太阳辐射一般以(B )的总辐射量值最高。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7.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性质中以下哪项不正确?(B ) A.针对性 B.整体性 C.具体性 D.选择性 8. (A )是决定耕地生产力、农作物产量的基础。 A.耕地质量 B.耕地面积 C.耕地分布 D.土壤类型 9. 土地沙漠化的主导因素是(C ) A.气候因素 B.水文因素 C.人为因素 D.地形因素 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区域开发的原则(C )

A.因地制宜原则 B.可持续发展原则 C.可行性原则 D.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原则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杨利华、张段丽) 1.按地貌形态地貌类型可划分为平原、_、山地、高原和_五大类。 2.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表现为三种形式:纬向地带性、_、_。 3.土地评价发展趋势:综合化、_、_。 4.土地利用系统的特征有:_、_、自组织性。 5.土地退化大致可分为_、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盐渍化、_等类型。 参考答案: 1.丘陵盆地 2.经向地带性垂直地带性 3.精确化定量化 4.复杂性尺度性 5.水土流失土地污染 三、名词(每题3分,共21分)(宋红霞、李趁红) 1、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势。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制体现形式。 2、土地资源评价:又可称为土地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

100万土壤数据说明

1:100万中国土壤数据库有关说明 一、数据库简介 本数据库得到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的资助,并在刘纪远和庄大方研究员 的领导下由南京土壤研究所史学正、于东升和潘贤章等有关人员通过数字化、 修边及编辑后完成的。数据库根据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1995年编制并出版的《1:1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图》,采用了传统的“土壤发生分类”系统,基本制 图单元为亚类,共分出12土纲,61个土类,227个亚类。土壤属性数据库记录 数达2647条,属性数据项16个,基本覆盖了全国各种类型土壤及其主要属性 特征。 二、数据参数 空间数据库在储存格式上以矢量数据ARC/INFO软件下的COVERAGE文 件。属性数据库以DBF文件格式存储。 土壤数字化地图采用的坐标系统 Projection Albers Units METERS Spheroid KRASOVSKY Parameters 1st standard parallel 25 0 0.000 2st standard parallel 47 0 0.000 central meridian 105 0 0.000 latitude of projection's origin 0 0 0.000 False easting(meters) 0 False northing(meters) 0 三、数据库使用 本数据库的原数据是《1:1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图》和《中国土种志》, 在土壤图和有关书籍编制过程中南京土壤研究所作为技术支撑单位,许多土壤 科学工作者参与其中,但整个图集由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组织完成的。中国科 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在项目首席科学家的领导下完成了数据库建设,为此在本 数据市场化过程中请认真处理这些权属关系。

基于1:100万土壤数据库的中国土壤资源特征

基于1:100万土壤数据库的中国土壤资源特征 摘要:本文运用新建立的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分析我国土壤类型、数量和空间分布以及成土环境与特征。对于正确理解和应用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从空间上、数量上更为准确了解和把握中国土壤资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关键字:土壤数据库,中国土壤,土壤资源 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是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以史学正研究员为学术带头人的土壤资源与数字化管理创新科研小组,历经四年建成的。该数据库由2部分组成,即土壤空间数据库、土壤属性数据库。数据库的建立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资助,并在刘纪远和庄大方研究员的领导下完成的。 土壤空间数据库,即全国1:100万数字化土壤图,是依据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1995年编制并出版的《1:1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图》,由本创新科研组通过对土壤图进行数字化、图幅接边和编辑后完成的。全国1:100万土壤图共有64幅1:100万的标准分幅图,该数字化土壤图如实地反映了原土壤图的面貌,继承了原土壤图编制时的制图单元,其基本制图单元大部分为土属,共有12个土纲,61个土类,235个亚类。它是目前全国性唯一的、也是最为详细的数字化土壤图件。 土壤属性数据库,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中的土壤属性数据引自《中国土种志》,该套土种志共分六卷,收集了近2540个土种。土壤属性数据可分为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养分等。土壤物理性质包括土壤颗粒组成和土壤质地等,土壤化学性质如pH、有机质等,土壤养分如全N、全P、全K以及有效P和有效K等。 本文运用最新建立的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对中国土壤资源的类型、数量和空间分布以及成土环境和特征,按中国土壤土纲类型再次分别进行讨论与分析。对于正确理解和应用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从空间上、数量上更为准确了解和把握中国土壤资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第一节中国土壤类型概述 中国地域辽阔,土壤类型众多,根据中国土壤分类,基于1:100万中国土壤数据库,我国土壤类型共有12个土纲,61个土类,235个亚类。这12个土纲分别为铁铝土、淋溶土、半淋溶土、钙层土、干旱土、漠土、初育土、半水成土、水成土、盐碱土、人为土和高山土。表1、图1分别显示了中国土壤的土纲类型面积和空间分布特征。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中国的土地资源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中国的土地资源一、单选题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耕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示意我国某地不同海拔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2000—2008年,该地人口与耕地关系一直处于高紧张状态的地带是 A.1300米以下地带B.1300~1600米地带 C.1600~1900米地带D.1900~2500米地带 2.2000—2008年,该地区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3.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华北平原B.云贵高原C.山东丘陵D.柴达木盆地2009年6月25日第十九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是:“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读1998~2005年全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回答4~5题。 4.耕地面积减少速度最快的年份是 A.1999~2000年B.2000~2001年C.2001~2002年D.2002~2003年5.下列对耕地减少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道路、水利工程建设和城市扩张②农村有大量土地闲置③地方政府盲目发展经济而出让大量土地④遭受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等⑤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A.①③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 近年来,我国某些区域的建设用地指标不能满足当地发展需要,需从其他区域购买建设用地指标(主要来自农村居民点整理后新增的耕地),这样可实现建设用地跨区域占补平衡。按照“占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占补平衡是一项耕地保护制度。据此完成6~7题。 6.设定区域建设用地指标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B.控制城市化增长速度 C.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D.提高建设用地的成本 7.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占补平衡可 ①改善城市的空间结构②优化土地资源空间配置③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④促进土地资源区际流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读中国南方、北方水资源、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对比图,回答关于我国南、北方地区主要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水土组合存在明显的差异 B.南方地区热量、水分条件优于北方地区,故耕地面积多于北方 C.南方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大于北方地区 D.北方地区人口较南方地区少,故人均水资源量多于南方 9.我国的四大牧区是 A.宁夏、新疆、青海、四川B.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 C.陕西、西藏、甘肃、宁夏D.山西、西藏、甘肃、青海 读我国各地区水资源、人口总数、耕地资源比较表,回答10~11题。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粮食安全问题

粮食安全问题 摘要:土壤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基础,也是粮食安全的核心。文章在研究我国土壤资源特点的基础上,系统阐述我国粮食安全正面临着耕地减少、粮食减产的挑战。提出要解决我国耕地土壤和粮食安全问题,必须实施“藏粮于土”的行动计划,全面提高我国土壤资源的综合生产能力,其主要内容是:稳定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实施基本农田严格保护机制;开发土壤潜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建立有弹性有应变能力的种植制度;防治土壤污染,保障粮食安全;适度开荒复垦,充分利用非耕地资源。 关键词:土壤资源;生态环境;粮食安全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我国粮食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土壤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与粮食增产息息相关。本文从土壤学的角度,对土壤资源与粮食生产、粮食生产面临的挑战与粮食安全的出路作一探讨,以期有助于缓解资源约束和保障粮食安全。 1 土壤资源与粮食生产 1.1 土壤资源丰富 “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土壤资源与粮食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土壤资源的特点是土壤类型多,绝对数量大。我国地域辽阔,国土总面积有960万km 2。气候类型从热带到寒温带,由湿润区到干旱区。在全国有14个土纲、39个亚纲、138个土类和588个亚类[1]。雏形土、干旱土面积超过国土的10%,有机土、铁铝土、变性土、火山灰土和灰土占1%,其余的人为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铁土、淋溶土、新成土等介于两者之间(表1)。这样丰富的土壤资源,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而且耕地、林地和草地的绝对数量都居世界前列,分别为第4位、第8位与第3位。 1.2 人均耕地不足 我国多山,耕地面积小,人均占有量少。我国65%是山地,有一半土地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耕地仅占国土总面积14.5%,而我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按人口平均,耕地仅占0.11 hm 2, 林地占0.17 hm 2,草地占0.26 hm 2,人均占有农、林、牧用地只有世界平均数的1/3[2]。另一方面,土地浪费情况又十分严重。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承包土地荒芜,或被城镇和经济开发区滥占后长期闲置。 1.3 耕地土壤质量参差不齐 我国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和人为作用的影响,土壤质量参差不齐。根据我们的资料,西部干旱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5.7%,其中包括干旱土,寒冻雏形土和盐成土,不利于农业利用。然而,经过长期的农业利用,培育了大面积稳定的基本农田,如灌淤条件下形成的灌淤土,堆垫条件下形成的土垫人为土和泥垫人为土,蔬菜栽培条件下形成的肥熟土和水耕条件下形成的水耕人为土等。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3],我国现有耕地中,按产量分,高产田占21.54%,中产田占有37.24%,低产田占41.22%。然而耕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于0.5%的耕地约占10%,缺磷耕地占59%,缺钾耕地23%。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最新的研究指出,长江中下游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上升,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增加,速效钾含量略有下降。华北地区全氮和速效磷增幅较大,但速效钾含量损耗很多。东北地区肥力下降较为明显。水土流失、盐渍化、沼泽化、沙化的耕地共计占53%,受工业三废污染和酸雨侵蚀的耕地有853.33万hm 2 [4]。 1.4 后备耕地土壤资源有限 我国是一个古老农业国,土地开发利用比较充分,可供继续开发的后备土壤资源十分有限。目前全国后备耕地土壤资源总量约1000万hm 2,主要分布在北纬40~50度之间的一年一熟地区,同时又是降水量少,干燥度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资源量少质差,开发利用难度较大。 1.5 耕地土壤资源区域差异大 表1 中国主要土纲土壤资源的估算1) Table 1 Soil resources inventory of different soil orders in China 代号 土纲 面积率/% 代号 土纲 面积率/% A B E F G H 有机土 人为土 铁铝土 变性土 干旱土 盐成土 0.22 4.84 0.44 0.30 23.01 3.64 J K L M N 均腐土 富铁土 淋溶土 雏形土 新成土 其他土壤 8.67 8.89 7.42 21.51 9.76 0.04

中国的自然资源练习题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1节自然资源概况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自然资源,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石油、森林、煤炭、太阳能 B.阳光、土地、水、草原 C.铁矿、天然气、铀矿、阳光 D.森林、水、天然气、铁矿 2、下列生产过程,直接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的有:①用焦炭炼铁;②海产品罐头工业; ③水能发电;④废铁炼钢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总量越来越少,甚至有可能枯竭的自然资源是( ) A.土地资源 B.气候资源 C.生物资源 D.矿产资源 4、下列煤矿与所在省区组合,正确的是() A.开滦——河南 B.徐州——江苏 C.大同——江西 D.平顶山——河北 5、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的原因是() A.纬度低 B.海拔低,大气稠密 C.多阴雨天气 D.白昼短 二、综合题 6、读下图,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矿产地名称: 铁矿:①② 煤矿:③④ 有色金属:⑤⑥⑦ 油田:⑧⑨⑩ 学法指导

用口诀记忆我国有色金属矿与产地 大余钨,个旧锡,锡矿山区却产锑;铜矿集中在德兴,铜仁无铜偏产汞; 招远金,平果铝,白云鄂博多稀土;水口铅锌共同生,金昌镍矿更着名。 能力培养 1、我们在报刊上经常读到有关我国自然资源存在危机的文章,这与我们“资源大国”似乎有矛盾,你对此有何认识 2、读下表,分析回答: 我国人均资源与世界比较 (1)我国自然资源方面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请比较中国、美国、日本、加拿大四国在自然资源方面的差异。 (3)怎样对待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问题

第2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基础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约( ) /2 /3 /4 /5 2、下列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的评价,正确的有( ) A.类型齐全,给发展农、林、牧、副、渔业提供有利条件 B.各类土地比例比较合理 C.各类土地利用中保护较好 D.各类土地分布比较均匀 3、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 ) A.西北内陆盆地边缘 B.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盆地、河谷和低缓丘陵地区 C.新疆、东北边缘地区 D.秦岭一淮河以南地区 4、内蒙古高原东部的土地类型主要是(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荒漠 二、判断题 5、“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6、我国可开垦为耕地的荒地很多() 7、我国北方耕地多,且以水田为主() 8、我国西北地区的土地类型以耕地和草地为主() 三、综合题 9、读右图,回答: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 ① ② ③ (2)图中①处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2.在地图上指出土地资源的主要种类及分布; 3.知道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1.树立为什么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观念 2.知道我们在利用土地资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重点: 1.“人多地少”是我国基本国情; 2.理解为什么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3.如何解决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难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各地土地资源的水、光、热、土配合状况。 疑点:如何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如何。 教学安排: 1课时 方法和过程: 应通过大量资料、图表运用对比分析加以阐述,学习中应抓住这一特点,通过提出研究问题、同一问题不同途径和方法,较好掌握课本提供的分析方法和图表表达方式是学好本节的关键。 〖复习提问〗 1. 什么叫自然资源?自然界: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2. 自然资源主要类型有哪些?气候、水、土地、生物、矿产、海洋资源等。 〖引入新课〗这节课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解中国土地资源。讲一讲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土地资源与我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并问: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我国陆地面积约有960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居第三位,但人口多,每人占有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的1/3。“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板书:人多地少 通过活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清下列内容:学生观察分析3-10。 ①中国的陆地面积略多于美国,为什么耕地总面积却少于美国?印度面积不到中国1/3,人口比中国略少,人均耕地面积比中国多?回忆以前学习的内容,中国多山区,平原仅占12%;而美国平原占1/2以上,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人均土地资源约是中国的6倍;印度面积300多万平方千米,耕地占一半,人均耕地面积是中国1.5倍。 ②学生计算中国人均草地、林地相对于世界人均数的百分数; 草地0.30 世界0.50 (60%) 林地0.15 世界0.60 (25%) ③通过计算草地、林地占世界的百分数进一步说明我国的土地资源少。我国土地资源“人多地少”特点。板书:国情 〖讲述〗我国幅员辽阔,地形、气候复杂多样,各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土地利用类型较多、较齐全。板书:类型齐全 读图课本中P67图3-12“中国土地资源分布”: (引导学生怎样看图) ①在这个图中,耕地用什么颜色来表示?主要分布在哪里? ②林地用什么颜色来表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方? ③草地用什么颜色表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里?(黑板图示土地类型、分布表) 通过读图3-13“中国耕地分布”,了解到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西部耕地面积小、分布零星。

孟现勇-如何使用世界土壤数据库(HWSD)建立SWAT模型土壤数据库

孟现勇-如何使用世界土壤数据库(HWSD)建立SWAT模型土壤 数据库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1、简要介绍: SWAT模型中土壤数据是主要的输入参数之一,土壤数据质量的好坏会对模型的模拟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用到的土壤数据主要包括土壤类型分布图、土壤类型索引表及土壤物理属性文件(即土壤数据库参数)。土壤的物理属性决定了土壤剖面中水和气的运动情况,并且对HRU中的水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是SWAT建模前期处理过程的关键数据。 土壤粒径分布是指土壤固相中不同粗细级别的土粒所占的比例,常用某一粒径及其对应的累积百分含量曲线来表示。土壤质地转换方法有多种,考虑到模型的通用性,参数形式的土壤粒径分布模型更便于标准程序的编制以及不同来源粒径分析资料的对比和统一,SWAT模型采用的土壤粒径级配标准是USDA简化的美制标准(表1)。目前世界土壤数据库(HWSD)由于采用了USDA标准,因此可直接用于建立SWAT模型数据库。(注明:国际制粒径分类需要采用双参数修正的经验逻辑生长模型转化粒径) 表1美国制 表1国际制类 2、HWSD数据库建立SWAT数据库说明: (1)通过黑河数据中心下载该数据: https://www.doczj.com/doc/7c2622932.html,/data/611f7d50-b419-4d14-b4dd-4a944b141175 (2)利用Arcgis打开HWSD土壤数据库:

图1土壤数据库加载 (3) 打开土壤数据库图层属性表,发现该土壤数据库为0.00833度,约为0.92公里(可看做一公里),数据格式为GRID格式。投影为:GCS_WGS_1984. 图2 土壤数据库属性 (4) 打开数据库属性表,VALUE覆盖范围为:11000-1193(藏南和阿克塞钦地区缺失),此部分VALUE较为重要,COUNT为像元个数。 图3土壤数据库属性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1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1湘教版 ●教学设计思路 1.本节教材适宜安排2个课时,把“人多地少”和“类型齐全”两部分作为1课时,把剩下的两部分内容作为第2课时;一课时一个重点,较为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2.“人多地少”既是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之一,又是我国的重要国情,这部分教学时多结合教材安排的3个活动,使学生较容易接受和理解 3.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作为第2课时的基础,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4.在第2课时教学中,讲述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横向比较 5.各地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部分在教学中,要注意课外知识、参考资料的引入,不宜太多,太难以理解,要贴近教学,有助于教学知识点的适当展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2.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种类及分布状况 (二)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读不同类型的图式,培养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 2.使学生学会仿制数据比较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了解了我国“人多地少”和“土地资源区域差异明显,耕地资源分布不均”的实际国情以后,是学生加深对“珍惜每一寸土地”深层含义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人多地少 2.土地资源区域差异明显 (二)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 ●教学方法 提问、讨论、活动等教学方法 ●教学媒体 (一)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素材准备 中国、美国地形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第1课时 (课堂导入) 同学们,有谁知道“空中楼阁”这个成语吗?谁来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成语的意思?(然 后导入土地和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并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提问我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几位(学生齐答:第三位)那么,我国的耕地面积居世界第 几位呢?教师将我国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的位次展示给学生(居世界第4位,我国耕地面积约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可利用土地资源的绝对面 积也居世界前列”的认识. 活动(出示中、美两国的地形图)读教材P.59图3-8,指导学生直观感受中美在地形上的差异(比较两国山地、高原和平原所占比重),海陆位置差异(美国东西两面临海,受海洋气 流影响较深,因此干旱区、半干旱区面积较中国少得多),思考教材中提出的问题1,中国陆 地面积略大于美国,为什么耕地总面积反而少于美国,人均耕地面积更少于美国?列举人均耕 地居世界的位次,指出“人口多耕地少”是我国的实际国情,并指导学生从地形和降水的角度 分析我国国土面积广而耕地面积少的原因;在指导学生回忆中、美两国人口数量的基础上,指 导学生自己完成人均耕地数的比较,进而完成此活动. 过渡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近1/4的人口,这曾经被一些西方国家成为神话,我们在为此感到骄傲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意识到面临 的挑战有多么严峻.我们再来看看,我国其他类型的土地资源的情况有如何. 活动读教材P.59图3-9,仔细分析思考问题2:计算出中国人均草地面积、林地面积相 对世界人均数的百分数,并回答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1.让学生计算出中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占世界的百分比(草地30.26%,林地13.33%) 2.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明白我国在林地、草地方面形势也不容乐观,同样是“人多地少”. 穿插我国天然草地面积居世界第二位,有林地面积居世界第五位;可见我国耕地、林 地、草地等土地资源的绝对面积均居世界前列,可是我国的人均各类土地资源占有量却远小于 相应的世界人均占有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别的国家是不是也如此呢? 活动3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0“中国与部分国家人均土地资源情况”表,完成活动3. 1.让学生根据“中国与部分国家人均土地资源情况”表计算出人均耕地占世界的百分比(耕地27%) 2.让学生分析这些数字的含义并讨论下列观点:A.很了不起,中国用这样少的地养活如 此众多的人口;B.人口成为我国资源的沉重负担,已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发展速度.(讨论后教 师做小结:既看到成绩,有重视严峻的挑战;借此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关于在SWAT中建立自己的土壤数据库

关于在SWAT中建立自己的土壤数据库 经常在群里看到新手提问:怎么建立自己的土壤数据库,甚至有些人不明白SWAT是如何运转的,是怎么读取数据库的。在这里呢,本人写了一些心得,心得全部来源于官方说明书、相关文章、文献以及自己的实践。 好多新手总是认为是不是中国的土壤类型要与美国的匹配起来啊?好像那意思就是说,把中国的土壤类型改个名字,SWAT里面有,诶,我就不用管了。这是不对的,中国的土壤那就是中国的,不是美国的;我们要做的是:按照SWAT的要求,在我们的土壤书中查找对应的物理、化学属性,填进SWAT土壤数据库文件中。 下面举个例子来说明,这是江西某地的土壤类型栅格图(图1)。图1中显示的1~16是土壤类型代码。具体情况见表1。 图1 江西某地的土壤类型栅格图 表1江西某地的土壤类型代码表

图1提到的栅格图可以直接用在SWAT中,而SWAT是怎么识别土壤类型并读取土壤数据库呢?这就需要索引表。见表2。Name字段全部为土壤类型的拼音。 表2江西某地的土壤类型索引表 下一步,有了索引表,SWAT就会去读取土壤数据库了,那么土壤数据库是怎样的一个东西呢?因表比较长,详情请参看安装目录中的usersoil.dbf。下面给的是贴出的是加了中文注释的部分土壤数据库文件截图,见图2和图3(比较长,所以分为两个)。

图2土壤数据库文件截图-a 图3土壤数据库文件截图-b 由上面2个图可以看出其实能查找出来的土壤参数并不是很多,主要是土壤层数、土壤层深度、土壤湿密度和有机碳含量,而图3中的黄色部分的土壤颗粒比需要转换为美国制,水文分组则需要先将土壤颗粒比转换为美国制,然后查表。SOL_AWC和SOL_K则需要使用SPAW软件计算。 大致过程就是这样了。

污染场地调查与修复技术基础数据库

立项依据 随着我国污染场地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利用数据库系统对污染场地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存储、统计分析、支持决策以及应急预警等已成为土壤环境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手段。国外对污染场地的管理起步较早,逐渐在污染场地分类机制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污染场地管理体系,并建立了污染场地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使污染场地的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信息化。我国污染场地管理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底数严重不清,有关污染场地的政策法规、技术规范还不完善,也没有形成完整的污染场地环境管理体系,污染场地数据库与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尚处于探讨和研究阶段。 我国对土壤环境信息系统建设研究起步较早,如中国土壤数据库( SIS China)、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数据库和样品库,但对污染场地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尚未建立专门的全国性的污染场地数据库。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山东科技大学等国内一些机构研发设计并构建了基于GIS 的土壤污染场地调查与评估信息系统,然而国内有关数据库系统的构建并没有参照统一的数据库技术规范和数 据标准,数据库设计以区域性的特定应用需求为主,数据库异构现象严重,使得污染场地数据采集与存储不能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此外,各省、市、自治区的污染场地管理部门整体联动性及参与能力较差,难以达到污染场地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数据交流与共享。 虽然我国在“十二五”时期已将污染场地环境管理纳入全国土壤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并建议环境保护部组织开展污染场地排查,进行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估,建立污染场地数据库和环境管理信息系统。但实际情况是,在环保部牵头做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时,由于调查结果不乐观,为防止引起恐慌数据并未全面公布,也由此导致污染场地数据库至今未能建立。但随着“十三五”的开始和环保部“土十条”的出台,我国污染场地数据库的构建也必将随之得到落实。

八年级地理上册 3.2中国的土地资源练习题 湘教版

3.2中国的土地资源 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1.下列地区中,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的是() A. 长白山地 B. 横断山区 C. 塔里木盆地 D. 四川盆地 2.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耕地利用上,北方以水田为主,南方以旱地为主 B. 草原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 C. 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 D. 林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南部山区 3.读中国土地资源构成图,选择正确答案() A. 上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充足 B. 土地资源类型不齐全 C. 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D. 耕地、林地比重大 4.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分布在()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5.下图阴影部分表示我国土地资源分布情况,其选项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 A. ①水田②林地③旱地④荒地 B. 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草地 C. 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草地 D. ①旱地②水田③荒地④林地 6.(xx?河北)我国关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国策是()

A.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B. 积极开发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C. 禁止占用耕地,保护耕地面积 D. 退耕还牧,防止水土流失 7.我国耕地主要分布() A. 西北内陆的高原、盆地 B. 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 C. 南方的山地、丘陵 D. 北方的高原、山地 8.关于我国土地资源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土地资源类型少,耕地、草地比重大 B. 难利用土地比重小,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C. 耕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D. 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9.(xx?包头)下列地理事物组合不正确的是() A. 河套平原——温带草原——草地 B. 华北平原——温带落叶阔叶林——旱地 C. 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田 D. 长江中下游平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田 二、填空题(共4题;共26分) 10.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从季节分配看:夏秋________ 、冬春________ ;从空间分布看:南________ 北________ 、东________ 西________ 。 (2)南水北调工程可以解决水资源________ 分配不均的问题;该工程是把________ 水系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________ 地区。 (3)这一宏伟工程的重要意义是 ________ 。 (4)我国耕地资源北方比南方相对较________ (多/少),而水资源北方比南方相对较________ (多/少),由此可知,我国水土资源的地区匹配________ (合理/不合理)。 11.根据土地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