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下册实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40.00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生物下册实验教案

1、能量——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第四周)

实验目标:会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情感目标:1、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养成不挑食的习惯。2、初步学会测定方法。

实验重、难点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处理数据能力、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课前准备:实验材料用具:花生、火柴、解剖针、锥形瓶、温度计、试管夹、自制装置、量筒、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士力架的广告,让学生谈感受,从而得出食物中含有能量,但是所有的食物中都含有能量吗?我们学过的六大营养物质,哪些能够提供能量?哪些不能?那么这些营养物质中究竟含有多少能量呢?我们需要通过探究实验来获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板书)

二、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回顾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根据步骤我们必须先提出问题,看到题目后,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提示:探究的食物必须是容易燃烧的。

一·根据本组的实验材料小组讨论完成学案第一步骤——提出问题

1.学生小组讨论写出本组所要探究的问题,展示问题。

2.根据提出问题,能否对这个问题作出假设?

提示:并不是所有问题都必须作出假设的。

二、制定计划并完善实验计划

1、提示:

(1)、测定食物中的能量可以通过测量食物燃烧释放的热能多少来完成。

(2)、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的能量(焦是能量的单位)

由此可得计算公式:(学生写在学案上,教师板书)

1克食物释放的能量=水的毫升数×(加热后水温—加热前水温)×4.2焦

水的质量

2、根据公式提问:公式中哪些数值是已知的,哪些需要测量?(学生回答)

测量需要工具,展示实验材料和工具,对照自己实验台上的工具检查是否一致,

3、介绍自制的燃烧装置以及酒精灯和量筒的使用。

4、小组合作制定计划,把步骤写在学案上

指导方法:看课本23-24页“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5、小组展示计划,其他组提出建议给予完善。

三、实施计划

分组实验:全班4人一组,共15个小组,其中一人是组长,负责本组员的学习及器材管理。一人点燃花生米或核桃,一人拿试管夹,一人观测温度,一人计录数据,全组成员都动起来。

温馨提示:1、正确使用酒精灯以免起火或烧伤。玻璃仪器轻拿轻放,以免破碎扎伤。确保装置不热再接触,以免烫伤。

2、测量水温时,等温度计示数稳定时再读数。

3、要用外焰点燃种子,燃烧的种子也用外焰加热试管,减少热量的散失。

4、小组代表及时把计算出的数据输入电脑的表格内

本组实验数据

全班实验数据汇总

四、得出结论

你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结论

五、表达和交流

1、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同是测定同一种物质为什么测定的数据会不同?学生分析原因

解析:如果探究同一种食物的各个小组,所得的数据有差距,可能是因为各小组实验测量中,实验器具不一样,能量的损失有差距,也可能是实验操作不规范,测量不准确或计算出现错误等。

2、我们在做这个实验时,每个小组都是测定几次?这样的实验数据可靠吗?应该怎样做?(应该设置重复组,取其平均值,从而减少误差)

七年级生物下册实验教案

2、消化和吸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教案(第五周)

一、实验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了解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

(2)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知道淀粉在口腔中发生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3)培养学生学会如何设计探究实验来检验自己的假设。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仔细观察、善于思考、与人合作的能力。

(2)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会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研究事物的方法,同时获取新知识。(2)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对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过程

1. 亲身体验,提出问题。每个学生取一块馒头细细品尝,然后提出问题:馒头为什么会变甜?

2. 思考分析,提出假设。学生思考分析馒头在口腔中的经历,提出假设: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馒头变甜是其中的淀粉发生了变化。

3. 小组讨论,制定计划。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案。

4. 小组交流,完善计划。小组交流,各抒己见,教师适时指点,使问题一一得到解决,并明确认识到:(1)实验要设计对照组。根据提出的假设,这个实验中有三个变量: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所以对照组(1试管)同时提供这三个条件,而三个实验组则分别只提供其中两个条件,缺另外一个条件。(弥补了教材中只有两个实验组的不足。)(2)获得较多的纯净唾液是实验成功的关键。(3)实验要模拟人的口腔环境,即提供37 ℃左右的水浴并保持一段。(4)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可以用碘液来检测淀粉的变化。

5. 小组合作,主动探究。有3个小组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除了设置1、2、3、4试管,还分别增加了:(1)5试管。与1试管相似,但放入的是一半清水一半唾液,旨在探究唾液的浓度是否会影响淀粉的分解。(2)6试管与1试管一样,但放入了100 ℃的水浴中加热,旨在探究在高温下唾液是否会产生作用。

6.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根据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最终得出结论:淀粉在口腔中发生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7. 师生反思,总结规模。教师对各小组作出实验评价,肯定学生在探究实验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素养,将学生探究实验过程中不规范的例子与学生进行交流;有的组在试管上没有贴标签作标记,有的组试管内的注入的液体量多少不等。并引导学生总结出探究实验的方法:(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设计实验(要有对照组);(4)预测实验效果;(5)观察实验结果;(6)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学生也对此次探究实验谈谈体会,有的小组得出:做探究实验时,要注意科学的严谨性。除了所要探究的因素,其他条件要在相同的环境下进行。有的小组提出:为了让唾液、牙齿、舌头在口腔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平时吃饭时要注意细嚼慢咽!有的小组发现唾液稀释后,对淀粉的分解作用降低,从而平时吃饭时,不要一边吃饭,一边喝水,这样不利于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