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民治理: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

公民治理: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

公民治理: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
公民治理: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

公民治理: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

一、前言

二、目录

三、分节介绍

四、读书总结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政治的不断发展,在社会日常事务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各个国家政府对公共管理的方法手段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围绕着诸如效率、效益的基本价值,各家提出了自己对公共治理的见解,有引入模型对某一事物进行描述性阐述的,也有对基本价值进行反思试图重新建构某种范式的。

?本书作者博克斯(关于博克斯

?理查德·C·博克斯,现为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曾有13年的实务工作经历,担任过地方规划、建筑安全、财政、住房政策等方面的主管,并曾受聘为城市经理。研究领域涉及公共服务、地方治理与政治、府际间关系治理等,致力于民主社会政治代议制度与公共服务职业理性的关系研究,在美国多家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

?围绕着3个传统的价值,即地方控制、小而富有回应性的政府、作为顾问而不是控制者的公共服务职业者;

?引入了3个重要的角色(公民、代议者和公共服务职业者);

?提出在坚持4个基本原则下(规模民主责任理性);

?设计了2个参与组织结构,公民委员会和社区协调委员会,来阐述他关于公民治理的观点。在文章中,无处不体现着博克斯的观点:就是公民是治理的中心角色,一切思考都是围绕着对公民参与权,以及决定社区政策事务来进行的。在他所勾勒的治理结构中,对3个角色进行了深入仔细的研究,以便于将这3股力量结合起来,共同制定公共政策,创造出一个由公民集体决定社区该是一个什么样子以及如何发展的决策过程。

?二、本书目录

?第一章概述:复归原初的价值

?第二章社区治理的性质

?第三章公民

?第四章代议者

?第五章公共服务职业者

?第六章公民治理

?三、分节介绍

?1、回归往昔的三个价值

?2、波浪形改革过程中的下旋运动

?3、社区治理的原则

?4、地方政府的独特发展道路

?5、有关社区领导的争论(6城市局限性、7增长机器)

?8、四种城市

?9、对公民、代议者和公共服务职业者的理解

?10、公民治理

?详情如下

?1、回归往昔的三个价值

?地方控制而不是州或国家级的控制

?小而富有回应性的政府

?作为顾问而不是控制者的公共服务职业者(是公民的咨询者和帮助者)

?2、波浪形改革过程中的下旋运动

?阿瑟·M·施莱辛格政治历史循环理论

?美国的整个历史以循环的方式发展,回旋于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表现为增进民主的发展与遏制民主的发展两种方式。

?赫伯特·库夫曼价值转换思想

?关注的三个价值观:代议制政治中立能力行政领导

?一种以公民为中心的社区控制权的斗争

?地方政府模式的种类

1、强市长模式:首席的行政长官由选举产生

2、市政委员会模式:工作由选举出来的委员们分担

3、市议会—城市经理模式:过于追求效率,忽视政治考量wi&wii

?3、社区治理的原则

?规模原则——政策范围视议题性质而定

?民主原则——公共部门应重视对人民需求的回应

?责任原则——居民才是社区的拥有者,职业政治家和专业行政人员给与支持和协助?理性原则——决策需要慎重思考,给人们表达与听取的机会

?——博克斯的观点: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我们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在一个地方,我们期望发现自己能够成为连续、自主地决定和控制我们自己的地方公共生活的主体。

?4、地方政府的独特发展道路

17、18世纪精英控制时代

?权利来源:君主特别授权地方拥有土地所有权

?对上流经济经营阶层态度:普遍服从接受(普遍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管理机构领导者:通常由富有的人来担当(富有者更有能力去从事城镇管理中那些没有酬劳并需要花费时间的职员服务;一致性和宗教遵从)

?组织形式:封闭式的契约式的(其精英是宗教领袖)

?民主时代——杰克逊式民主

?18世纪末开始,为了适应民主化变革时代的到来,城市政府结构通常实行市议会与市长之间分权的模式,同时也采取两院制的立法团体模式。

?19世纪,随着人口数量增加与公共服务管理日益复杂,董事会制度出现,即由市议会在特定领域中委任富有知识或存在相关利益的公民组成监督团体。在古德诺看来,这将职业能力与公共责任进行最好的结合,但是却被人们抛弃。

?19世纪晚期,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将行政权集于一人之手的趋势,无论是私人企业、教育组织还是政府部门。

?杰克逊1828年当选为美国总统,以民意为武器,主张主动行使权利。促成了民主时代的高潮,但是杰克逊的友人以及支持者得到大量的提拔,导致政党分赃的出现。

为此,改革成为必要。

?杰克逊式民主

?1828年A.杰克逊当选总统(1829-1837在任),他为维护联邦统一、制止分裂危机,进行了政治改革。扩大总统及联邦政府职权,实行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提名总统候

选人,以州为单位提出总统选举人,胜利者获得本州全部选票的制度;建立健全民

主党各级委员会;扩大白人成年男子普选权等。美国学者称之为“杰克逊民主”。

?

职业主义时代

?20世纪的社区治理致力于遏制在杰克逊时代产生的政党分赃、政治恩赐的不良影响,创造和推进政府结构性的改革。

?改革措施:1、削弱邻里集团政治影响力为目的的地区普选

2、市议会—城市经理制度(实行职业化的总经理)

?对职业主义的认同以及对基于功绩原则的雇佣和晋升制度的强化,既体现在城市的强市长政府结构中,也体现在县政府的组织形式中,但是,反对者仍然存在,这导

致了混合型结构趋势的出现,即通过结构调整,使行政理性与政治回应性能够更好

的结合,以实现更好的政治可接受性目标。(BOX)

?公民治理时代

?在职业主义时期的改革,消除了19世纪的弊端,但是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出现过度的官僚化和职业化的问题。我们需要回归到由非职业人员和公民拥有更大控制权

的时代。

?当代面对的挑战已经不是提高效率,而是由居民选择和决定社区的愿景。

?生活民主,意味着公民的角色应该重新界定为——从政府服务的被动消费者转变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

?如何让生活民主成为现实,是这一时期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需要避免精英阶级的报复,防止新一轮的政党分赃制等不正之风的反弹。

?5、有关社区领导的争论

?1、两种相反的观点

?精英主义理论多元主义理论

?两者都承认社区中一小部分人参与了社区治理,

?主要分歧在于:领导权的问题

?2、社区政治研究的概念分类(哈里根)

?新马克思主义

?增长机器理论

?保罗·彼得森的单一利益理论

?克拉伦·斯通的制度化权利与体制范式理论

?3、更多理论

?巴克拉克和巴拉特兹:地方精英将公民排斥在治理过程之外,即不让社区在宏观问题上进入公开讨论程序。(暗箱决策)

?维巴和尼:公民与社区领导人在公共问题上意见一致的程度,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对社区政治的参与也比较多,社区领导人也能够更多地回应他们。

?4、结论

?政治和经济精英在社区政策议程的形成上占有主导地位。

?6、城市局限性

?《城市局限性》,由保罗·彼得森著,因这种讨论了社区政治中的土地买卖与开发政

策而受到人民关注。

?地方决策者3个关注领域

?提出了“单一利益理论”:成功的统治集团对每个人都是由益的,因此所有居民都认同这个共同的目标(利益)。

?受到的批评:1、过于机械化和绝对化反映问题不准确

2、政治多样性和复杂性居民态度难预测

3、可能加剧贫富差距

?7、增长机器

?1976年,由哈维·莫诺奇提出

?1987年,莫诺奇和约翰·洛根进一步细化

?此模型融合了市场力量、精英理论、地方经济中土地的重要性以及暗箱决策的影响等思想,超越了仅仅用精英理论和多元理论来描述领导集团成员的作用,以此说明社区政治的潜在运行机制。

?基本假设:社区治理的重要任务就是那些在土地使用、开发和买卖的回报率变化中得失最大的人。还有那些依靠长来提高自己经济福利的人。

?那样的人,更多地关注政治的潜在经济动力,较少关注结构性的问题(如领导群体是怎么样的)。从增长机器里获得利益的人与损失利益的人存在巨大的利益反差。这一反差莫诺奇通过比较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来进行回答。

?交换价值:市场中体现的价值

?使用价值:那些利用土地为自己以及家庭创造宁静而令人愉快的生活环境的人所追求的价值

?对于价值的不同追求,公民有时会组织起来抵制增长机器,尽管他们很难坚持。对于公共服务职业者来说,增长机器的普遍化给他们的行为设定了清晰的约束,因为“增长机器精英”控制了社区的政治权力,影响了他们的雇佣和留任以及职业生涯状况。

?研究彼得森的增长机器理论,需要考虑经济以及政治的因素,但是,此模式确实是塑造社区治理环境的强大力量。

?8、“四种城市”

?在这样的研究模型中,对社区的关注点在于:

?1、社区的未来应该是怎么样的

?2、政府在塑造社区的过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同时社区的类型不一定如模型中所描述的那样特点清晰,很多时候需要考虑到思想的多元,技术技能的水平以及职业者处理冲突和人际交往的能力?9、对公民、代议者和公共服务职业者的理解

?9、对公民、代议者和公共服务职业者的理解

?关于公民参与的两种主要观点

?汉密尔顿导致政府工作无效率

?杰斐逊提倡富有活力

公民资格概念谱图

?比较代议制民主与直接民主

?职业者角色种类及关系:

?职业者角色种类及关系:

?10、公民治理

实施公民治理模式的五个步骤:

1、使结构正式化

2、培训工作人员

3、培训委员会成员

4、解决问题

5、进行中期修改

国外典型社区管理模式

国外典型社区管理模式及对我国社区建设的启示  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区管理模式无外乎三种类型:政府主导模式、社区自治模式和混合模式。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政府与社区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正是由于这种结合紧密程度的不同,使社区的组织管理工作各具特色。在国外众多的社区管理模式中,较为突出的有以美国为代表的社区自治模式、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混合模式。本文汇编了三国的社区建设模式,供大家参考。 美国:公民自治的典型 一、美国社区治理的模式 美国的社区治理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公民自治的典型形态,社区并不是作为政府的一个基层管理单元(行政区划) 而存在。联邦各州乃至各个市、镇,都有其独特的社区治理方式,但是社区发展和管理上,基本都采取了“政府负责规划指导和资金扶持,社区组织负责具体实施”的运作方式。他们将具体事务交给社区组织和民间团体,政府只负责宏观调控。在社区的日常运作中,社区委员会、社区主任、专业社区工作者、非营利组织和社区居民、志愿者均是社区治理的主体, 对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负有职责和义务。 (一) 政府机构制定政策 美国政府一般通过制定政策影响社区的发展。例如,联邦、州地方政府一方面负责评估和修改社区的社会和经济政策,另一方面又采取措施消除在就业、信誉和住房等问题的种族、民族以及其他形式的歧视。联邦、州地方政府鼓励和支持社区组织的发展,并和慈善部门、社区企业形成合作伙伴关系,通过这些活动,联邦、州地方政府可以建立一个合作机制,探索社区发展的途径。联邦、州地方政府还通过扩展社区组织来执行有关政府社区开发项目,为了推动社区发展,政府还通过各种政策(包括税收优惠)和法规,引导私营企业投入社区建设。 (二) 第三部门提供服务 国际上一般将非政府非企业的机构称为非政府组织(NGO),又称第三部门,它是美国社区治理的支柱力量。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政府的财政缩减,

论城市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

论城市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城市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问题及对策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姓名蔡津科班号09行政管理院系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同组姓名无指导教导梅昌超 一、课题名称 论城市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问题及对策 课题内容 当前,社区治理是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居民参与是社区治理的本质要求。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发展,原有的社会利益格局不断分化,多元利益主体逐步形成,必然要求公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并明确其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同时,需要构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制度体系。本文针对城市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也对此提出了有关对策建议。 二、课题任务要求 1.观点正确,论证充分。

2.结构合理,逻辑严密。 3.满足一定的阅读量。 三、同组设计者 无 四、主要参考文献 张宝锋.现代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朱分华,陈立强.论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 潘小娟.中国基层社会重构:社区治理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侯静.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J].公共行政,2010,(3). 蔡生菊.论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缺失[J].发展,2010,(2). 陈丽霞.论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深度[J].中国经贸导刊,2009,(14). 徐善登.社区公民参与特殊性之内外审视——基于治理视阈[J].云南社会科学,2009,(4). 花蕾,徐建邦.城市社区治理中的政府角色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3). 赖飞,童小霞,董小刚.社区治理中政府的角色定位[J].科技经济市场,2007,(9). 王芳在.公民社会发展与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选择[J].学术研究,2008,(11). 欧明华,谭志军.重塑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主体角色[J].企业导报,2009,(11).

武汉市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情况分析

武汉市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情况分析 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稳步推进,社会领域改革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彼时,深刻转型期下,中国的政府职能正在发生显著变化,需求和呼唤社会中出现各种新的阶层、力量、组织来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服务职能和企业剥离出来的社会职能,这为社会组织的发育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2013年11月,十八届三次会议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国务院还先后于2013年9月、2014年11月发布了《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和《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些政策的相继出台为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方向的指引和巨大的动力。社会组织正是在这股巨大动力的推动下出现了较为平稳的发展。1988年,我国经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仅有4446个。到2004年,达到近28.9万个;而从2004年到2014年的短短10年间,全国社会组织的数量增至60.6万个,是1988年数字的136倍左右。就整个社会组织行业来讲,在2014年,共吸纳社会各类人员就业682.3万人,形成固定资产1560.6亿元,社会组织增加值为638.6亿元,接收社会捐赠524.9亿元,社会组织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领域。其中,上海,深圳等城市社会组织的发展已走在全国前列,而武汉市继此大城市之后,近年来为响应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激发社会组织活的号召,也开始重视并探索社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问题。2013年10月,“美丽武汉·大爱江城”武汉首届社会组织公益项目选拔大赛圆满落幕,此公益项目比赛历时8个多月,吸引了400多个社会组织参与,参与群众6万多,网名投票数达2000多万人次投票;2014 年,武汉市登记的社会组织个数达到了 4800个,我市民政部门分别对其中符合评估资格条件的163家社会组织进行了评估,评出5A级社会组织6家,4A级社会组织23家,3A级社会组织63家。如今,2015年公益项目大赛、社会组织的评估工作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武汉市社会组织的发展迎来了春天。 另一方面,社区作为大社会的缩影,自然是社会管理的重中之重。随着社会组织在社区有目的的建设起来,它逐渐承担起一定的社区功能,满足社区人群的需要,在社区治理中发挥出其特有的作用。社会组织携手社区居委会等政府或非政府机构,依据正式的法律、法规以及非正式社区规范、公约、约定等,通过协商谈判、协调互动、协同行动等对涉及社区共 发展进步。社区社会组织的引进,打破了传统政府对社区公共事务和服务的长期垄断,弥补

论美国崛起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崛起之路对中国的启示 ——对美国历史上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之争的思考 自从资本主义降生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之争始终是各国不同政治经济派别分歧的重要成份。随着时代的变迁,一国可能从主张自由贸易转向贸易保护,也可能从贸易保护转向自由贸易。一般来,在国际经济危机时期,贸易保护的声音往往抬头;而在繁荣时期,自由贸易又容易成为潮流。对于强国来说,自由贸易是占领弱国市场,打败弱国企业的旗帜;对于弱国来说,贸易保护是抵御市场强权,发展民族工业的盾牌。当一国从弱变强时,它就会开始赞同自由贸易;反之,当一国由强变弱时,它又会回到贸易保护主义路线上去。可以说,美国的历史就是根据本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力量强弱交替运用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两种主张的历史,而美国也正是因此才从一个殖民地国家变为世界第一流的强国。不仅如此,由于英国力图保持世界工场的地位,美国运用贸易保护手段曾遇到很大的阻力。如果不是英国炮舰调动了美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激情,美国很难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如果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也许今天的美国也许就如同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一样,徒有广袤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却仍受发达工业国的控制和掠夺,仍然贫穷落后。因此,对于今天追求强大的中国来说,破解南北美洲不同历史命运的奥秘,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一、禁运催生了美国制造业1781年10月,英军将领康沃利斯于约克敦投降。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但是独立战争的胜利并没有自然而然地带来繁荣和发展。独立战争期间,由于对英贸易的滞阻,北美的制造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从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看则仍远落后于英国。战争结束后,英国利用自身强大的制造业和商业优势,一方面对美国的出口实施严厉的商业限制,包括禁止美国货进入西印度群岛;另一方面则向美国大量倾销英国货。独立前夕,北美平均每年运往英国的生铁为3929吨,1791年下降为797吨[1]。烟草、稻米、蓝靛等大宗农产品的出口也大幅度下降,由此带累商业和航海业停滞,造船业衰落。据统计,从1784年到1786年,美国从英国进口的货物总值约为760万英镑,而同期美国向英国出口则仅为249万英镑,逆差高达521万英镑[2]。出口萎缩、市场缩小,使价格大幅下跌,商人、农场主纷纷破产,债务链条破裂,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许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最著名是的谢司起义[3]。在美国史上,1781年至1789年被称为“危机时期”[4]。从竞争的观点来看,其实质是英国挟裹着其市场竞争的强者优势对新独立的弱小的美国进行打击,以经济殖民来代替政治、军事殖民。危机给美国上层社会带来了广泛的冲击,“美国向何处去”一时成为报纸和小册子所讨论的焦点。在一片喧嚣声中,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大声音至今仍清晰可辨。推崇自由贸易多为南部大种植园主、北部大商人。在危机时期,南部大种植园主兼并了大量小农的土地,巩固了竞争地位,他们虽然对英国限制出口不满,却得益于优质廉价的工业品。因此他们主张自由贸易,一方面要求英国取消出口限制,另一方面试图摆脱英国的商业垄断,开拓南欧、

参与式社区治理

一、参与的目标是建立起新的社区生态系统。 社区主体是居民。居民的利益多元化,居民阶层化,需求多样化是现代新型社区的主要特点。社区治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就要把握和适应这个主要特点。社区参与式治理就是突出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共同行动”为基础,以提高社区居民组织化为目的。参与式治理就是强调社区多元利益群体的互动;通过协商寻求共识,采取共同行动,对问题进行治理。强调在社区治理中社区、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最终目标是建立社区生活新秩序,构建新型的社区生态系统。 (一)参加与参与的区别 参加不是参与,但参加是参与的前提。没有参加就没有参与,通过参加逐步实现参与。参加在一定程度上是非主动的。就目前而言,社区居民一般地是参加社区举办的各种活动,你组织我参加,这种参加是有选择的,是以兴趣爱好为前提的,参与则不同。参与是主动的,是一种权利的行使。二者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因此,不能用参加代替参与。 参与一般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层面:活动参与――过程参与――决策参与。 第二层面:决策参与――过程参与――活动参与。 在第一层面中,活动参与即对某一活动的参与(如选举社区居委会成员),过程参与即对某一活动的全过程的参与,有对活动的监督、评议,决策参与即对参与者的价值体现。 在第二层面中,决策参与体现了参与者的价值。不管他的意见、建议是否被采纳,都体现了他对社区治理的态度。 过程参与,是参与者从策划到实施的全过程的参与,体现了参与者的价值提升。 活动参与,社区治理中的各项活动是社区治理的过程,通过对活动的参与,参与者分享到参与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对治理成果的分享。 参与是一种权利,它的动力源于需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论,认为人的需求有五个递进,生活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这五个递进各自包含着许多具体内容,但归纳起来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维持生存的基本物质需求,包括生理和安全需求;第二层次得到发展和展示的精神需求。“参与”则正是第二个层次中的关键,是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求的体现。如果没有这一需求,则不会产生“参与行为”。从这个意义上看,参与是目标群体的参与,是利益群体的参与,而绝不是“全民参加”。同样,非目标群体非利益群体的不参与同样是一种权利,与我无关可以不参与。应该看到,在社区事务中,必然会涉及到一部分利益最直接的关系人。因此,非目标群体非利益群体是动态的、可变的,此事为非目标群体、非利益群体,彼事就不一定了。因为任何社区事务总要涉及到一定的利益相关人。此事要不参与,彼事要参与。因此,对不参与同样应给予必要的尊重。这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参与是一种责任和义务。社区的主体是居民。居民是社区的主人。他们不仅有权利分享政府、社会通过社区这个平台享受到为其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和社区为其提供的社区服务。同时,他们还有责任和义务参与社区事务和社区服务中来,奉献爱心,为他人提供服务,为社区发展做出努力。权利和责任、义务是对等的,没有只要权利,不尽责任和义务的事情。但是,“社区冷漠”是现在社区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是社区“参与”的一个瓶颈。这种“冷漠”的表现:其一是人际关系的疏远。个性化生活,自我为中心“老死不相往来”,导致邻居间的“陌生”,“熟人社会”变成了“陌生人的社会”;其二是人们更多的关注自身利益和权利,忽视他人的权利和社区公共权利与公共利益。社区建设就是要建设一个邻里守望,出入相友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社区冷漠”的治疗过程。“社区参与”既是一个有效的治疗路径,同时,也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参与”,社区成员在寻找共识的过程中,自我教育,学会尊重、退让、妥协,在采取“共同行动”中学会

社会工作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角色与作用

社会工作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角色与作用 【摘要】社会工作是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条件,也是社会肌体自我修复及社会疾病救治和预防的重要保障机制。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社会工作的作用是基础性的,不可缺少也不可替代的。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根本问题在于创新体制和机制。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区治理 The role of social work in urban community governance and function Abstract: Social work is an important condition of social benign operation, also is the body repair itself and society an important safeguard mechanism of social diseas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In urban community governance, the role of social work is the basic, indispensable and irreplaceable.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social work in urban community governance, the fundamental problem lies in the innovation system and mechanism. Key word: Social work Community governance 一. 社会工作的两个传统 作为一种专业的社会工作,从其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诞生,迄今大约一个世纪的时间。(王思斌,1998,6.)而在中国,这里指的是排除香港、澳门和台湾的中国内地,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在高等学校开办,还只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事情,至今不到30年。至于作为专业性实务的社会工作,时间就更短了,也就是本世纪十年左右的时间。所以,无论官方还是学者,普遍认为中国的社会工作起步晚,水平低,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以及中国的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地区。甚至有人认为中国过去根本就没有社会工作。这样的评判是否符合实际呢?这样的评判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根据,但也包含了很大的误区。 正如心理学等现代科学虽然只有不长的历史,却有久远的过去一样,中国的社会工作同样如此。虽然作为一种专业的社会工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制度框架下只有一段短暂的历史,或者说,现在正处在一个方兴未艾的时期,然而,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工作,在中国又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 1

美国崛起对中国启示

美国崛起中的种种因素对我国现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借鉴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认为美国崛起对中国启示如下: 1、美国强调依法治国,有着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本,我们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是进行全面的经济建设,这需要有强大的法律保障,为经济的发展扫除障碍。依法治国,有利于社会的安宁和稳定,亦可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良的环境氛 2走的都是先经济后政治的路线,美国在经济领先世界半个多世纪后才扛起世界领袖的大旗,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后近3 0 年的发展虽然拥有可观的整体经济实力,而且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但仍然抱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着眼于国内的建设,并且认为自己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我要求作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能因为个别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就沾沾自喜甚至狂妄自大 3、不断调整适合国情的国策与政策,要随时调整自己的国策,发展经济,增强实力。社会制度、外交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都是影响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应以更广阔的视野观察世界、观察中国,既增强信心和机遇意识,充分把握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也要提高忧患意识,加强战略谋划,增强应对能力,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4、美国重视科技、人才和教育。美国第一次把专利权写进了宪法,用国家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这大大的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正是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第三次工业革命更是爆发于美国,从此,美国一直处于科技的前列。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国家崛起的必要条件。美国善于吸收人才,有着一系列的人才保障制度。美国的崛起,人才不可谓不关键。教育是国家之根本,是百年大计,是人才和科技的摇篮。中国现在的教育水平不可谓高,中西部的教育依然很落后,要想振兴中西部,振兴中华,教育必须先行,国家必须得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这也是所有历史性大国崛起的宝贵经验。

浅谈对美国社区的认识和启示

浅谈对美国社区的认识和启示 2009年11月25日14:56:36 星期三 社区是最基层、最靠近百姓生活、最代表居民基础利益的平台,如何建设并使其发挥应有作用,是上至地方领导,下到普通百姓普遍关注的问题。美国的社区建设起步早,而且在“人人平等”的文化氛围下形成了完整的社区服务体系。结合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谈谈对美国社区建设的认识和启示。 一、初步认识美国社区 “社区”这个词汇,最初是由德国著名社会学家费迪南德·滕尼斯提出来的,后翻译到美国,就使用了community这个词汇。社区是一个地域性的概念,表示人们自然形成的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比较稳定的社会关系和单位。一般来讲,社区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社区是由有限数量的人口组成的一个社会单位,因此社区一般规模有限,人们之间的信息沟通比较容易。二是社区这种单位是自然形成的,因此社区一般都具有历史的沉淀。三是社区是超越家庭的基本生活单位。在社区内,人们从事着日常生活、人际交往、感情沟通,乃至可以参与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四是社区以一定的聚落形式存在,是由一定的建筑和场地安排形式形成的人类居住地。美国社区除了具体上述基本特征外,还有其独自的优势和特点。 (一)社区治理的民主化程度高。在美国,社区参与成为民主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美国社区治理为公民的参与提供了各种渠道。社区会议和社区听证会是普通市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固定渠道。市政府进行某项涉及社区利益的政策变动,首先要做的就是召开社区听证会,听取居民的意见。市议员兼任社区董事会非正式成员,不参加投票。因此,社区的利益和群众的要求能够通过他们迅速地反映到市立法部门,通过地方立法的方式,对社区事务进行宏观调控,但他们不会直接干预社区内部事务。社区最高权力机构——社区董事会都是通过选举产生的,所以他们必须向社区居民负责。除了通过社区代议制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外,社区居民也可以建立独立的自治组织或者参加社团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影响社区董事会以及地方政府的决策。在美国现代社区治理中,公民直接参与的意愿越来越清晰地凸现出来。社区居民既可以通过社区选举或政党选举来间接影响社区的公共事务,也可以通过社区全民公决或者社区听证会来直接决定社区的公共政策。总之,美国社区治理表现出的对社区居民参与巨大的容纳能力,其民主化程度高是显而易见的。 (二)非政府组织在社区自治中扮演重要角色。社区非政府组织是美国社区实行居民自治和民主共管的主要载体,致力于表达居民的意愿和对社区居民开展服务。据统计,至2003年“活跃在美国大中小城市社区内的各类非政府组织共有100万个左右,约占美国各类组织的6%。1999年通过募捐、接受个人及企业捐赠、基金会和政府资助以及服务收费,美国非营利组织共筹集6 700多亿美元用于支付工作人员工资以及提供各种服务的费用。这些非政府组织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推动了美国社区服务功能的开拓和服务体系的建立。它们承担了原属于政府所提供的管理和服务,减轻了地方政府的负担和成本。非政府组织作为个人与国家之间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而存在,有助于培育居民自治意识和社区参与意识。它们成为民选官员与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桥梁,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提供了渠道,保证社区居民有秩序、有组织地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同时,非政府组织发展和增多,他们需要为争取政府支持和私人基金而展开激烈的竞争,促使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公民参与、城市社区治理与民主价值

重庆社会科学 CHONGQING SOCIAL SCIENCES 2014年第2期总第231期 全球视野 中国个性 公民参与、城市社区治理与民主价值 * Citizen Participation,Urban Community Governance and Democratic Value 夏晓丽 内容提要城市基层民主发展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层,城市社区治理的多元结构为公民参与基层民主创新提供了制度平台,而公民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创新实践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价值,也推动着城市基层民主的实际运转,是现代民主在社区微观层面的实现。在公民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实践中,公民利益与权利得到实现,理性协商的公民精神得以培育,现代公民的主体性得到彰显,社区公民组织成长起来,民主不再抽象,不再陌生,而首先在社区范围内成为公民触手可及的真实生活。关键词社区治理公民参与公民精神理性公民作者单位济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250022 Xia Xiaoli Abstract :Urban democratic development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is the basis of the socialist democracy in https://www.doczj.com/doc/7c2288037.html,munity is the grassroots of the urban community.Urban community diverse governance structure provides a system platform for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the innovation of democracy in grassroots,while the innovative practice of the citizen participating in the urban community governance not only embodies the basic value of socialist democracy,but also promotes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the urban democracy in the grassroots,which is also the realization of modern democracy in micro-aspects of the community.Democratic development must start from the grassroots,and urban community is an effective place for democracy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in China.In the practice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urban community governance,citizens ’interests and rights are realized,and the rational and deliberative civic spirit is to be cultivated.The modern citizen ’s subjectivity is to be highlighted,and community citizen self-government organization is growing.Democracy is no longer abstract and strange,and firstly become the real life within reach in the circle of the community citizen. Key words :community governance,citizen participation,civic sprit,rational citizenship *该标题为《重庆社会科学》编辑部改定标题,作者原标题为《城市社区治理的民主价值与有效运转———以公民参与为视角》。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协商民主机制创新研究”(批准号:13BZZ004)。 城市基层民主发展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城市基层民主必须从最基层的城市社区开始,社区为城市基层民主发展提供了生长的基础,是城市基层民主有效运转的最好空间。公民参与是现代民主的重要维度,公民参与的广度、深度和质量,是衡量现代民主发展的重要指标。现代民主不仅要有完备的国家民主制度设计,更要有公民参与的实际推动。从公民参与的视角考察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民主价值与有效运转,研究发现:社会主义民主不仅体现在“人民当家作主”抽象的民主价值中,也体现在城乡居民的真实生活里。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层, 38

美国城市社区治理及其启示

美国城市社区治理及其启示 邹丽琼(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221116) 摘要:美国的社区治理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公民自治的典型形态,它主要不是依赖政府,而是依赖社区公民、公共服务企业以及公共服务组织的参与。美国社区治理表现出了社区治理民主化、社区治理组织化、社区权力多元化的特征。对美国社区治理的考察为中国社区治理的发展提供了经验。那就是,中国社区治理发展要求转变政府角色、培养现代公民和发展成熟的公民社会。 关键词:社区;治理;美国;社区治理 一、社区、治理和社区治理 最早提出社区概念的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腾尼斯,他在1887年出版的《社区与社会》(Community and Society)一书中指出,社区(community)是指那些由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的,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团体(腾尼斯,1887)。①英国社会学家麦基文(1917)认为社区是广大的区域。任何社区都在风俗、传统、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区别性的标记和特征。与社区最初定义的情感因素不同,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帕克(1936)在社区概念中引入地域性特征,他认为社区是占据在一块被或多或少明确地限定了的地域上的人群汇集。②社区互动理论的创始人美国学者桑德斯(1982)认为

社区是一种社会互动的场域。③国外的理论界逐步完善了社区的概念,概括来看,国外社会科学家认为社区的基本要素主要有:(1)有按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组织起来共同生活的人口;(2)有一定的地域和环境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势、资源、气候、经济、交通和公共设施;(3)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制度和生活方式;(4)在情感和心理上有共同的地域观念、乡土观念和认同感。④由此可以看出,社区首先具有地域性特质,同时还包含着一定的历史文化的含义以及制度设施和物理设施。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西方学术界,特别是在经济学、政治学和管理学领域,“治理”一词十分流行。西方学者对治理作出了许多新的界定。英语中的治理一词源于拉丁文和古希腊语,原意是控制、引导和操纵。20世纪90年代,全球治理理论的代表人物詹姆斯·N·罗西瑙(James N Rosenau)在《没有政府统治的治理》和《21世纪的治理》中指出:治理为一系列活动的领域里的管理机制,它们虽未得到正式授权,却能有效发挥作用。与统治不同的是,治理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活动,这些活动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 ⑤Rhodes认为:其中,全球治理委员会的定义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和权威性,该委员会在《我们的全球合作伙伴》中指出,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⑥治理有四个特征: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 美国城市社区治理及其启示社区治理是与社区统治相对的概念,它表示在社会利益多元化 时代社区公共管理的新理念。相对于社区统治而言,社区治理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非意识形态性。社区统治强调对社区的政治统治,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的价值判断。社区治理则关注对社区管理的有效性,强调节约治理的成本,提高治理的效能。(2)非暴力色彩。社区统治注重通过暴力手段来维持对社区的统治和占有,具有非常强的强制性。社区治理虽然也具有强制性,但是这种强制性是比较微弱的。社区治理是建立在政治和社会认同基础上的,更多的是依靠社区成员自觉的服从和参与。(3)权力运行的多向性。社区统治的权力运行方向总是自上而下的,“它运用政府的政治权威,通过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治理则是一个上下互

社会工作与基层治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c2288037.html, 社会工作与基层治理 作者:姜爱 来源:《社会科学动态》2018年第04期 近年来,城市社区治理理论成果不断丰富。然而,我们却发现,城市社区治理在实务层面却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实践困境:专家学者所研究的理论知识与实务层面的实际问题无法完全契合;基层社区的实践也未能给政府部门提供良好的政策建议反馈;传统的社区问题真实而又持久存在,却未找到指导实践的视角来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因此,华中师范大学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中心通过对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经验的归纳与总结,开发出一套从理论到理念再到实务的技术体系①。这套独特的实务技术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应用与推广,对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专业化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华中师范大学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中心历经4年,通过转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和传授专业的社区社会工作方法,培育出一大批本土化的专业社区社会工作者。 2017年11月21日至22日,由华中师范大学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二届“行动研究下的城市社区治理论坛”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出发,围绕“社会工作与基层治理”的主题,与会人员从资源链接的经验与问题、积分兑换的经验与问题、公益金众筹的经验与问题、政策财政经费使用的经验与问题四个方面展开了讨论。参与本次论坛并发言的嘉宾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社区工作者,他们既是持证社工也是社区工作员,更是城市社区治理问题的研究者。可以说,本次会议不仅是对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聚焦,也是对行动者与研究者的重新定义。我们认为,一线社区工作者是城市社区治理实践领域的专家,也是城市社区治理研究领域的探索者,还可以说是城市社区治理行动研究的主体。虽然学术界常言“无学者,不论坛”,但是这批优秀的社区实践者可为学术界的研究带来思想上的交流与碰撞。这正是本次论坛与传统的以专家学者为中心的论坛的区别,也是本次论坛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 一、行动研究的类型、概念与特点 有学者根据实践研究中不同的协作关系,将实践研究分为四种类型,即隔墙观察型、外来者型、协同型和实践者型。隔墙观察型的实践研究是指研究者根本没有跟实务界发生任何关系。外来者型的实践研究是指研究者从观察者和他人的社会位置进行研究,从而作出评估、总结经验、提炼理论。协同型的实践研究是指研究者对其他实践者或其他实践者的实践进行研究。实践者型的实践研究是指实践者对其自我,对自我所处之社会位置、情境、社会经济政治的环境结构,对自己在某一社会情境下的行动或实践,以及对自己行动和实践所产生的影响所进行的自主研究。②我们通过梳理学界已有的分类,在丰富本框架的同时,根据研究和行动 视角的不同,对专家研究和行动研究在“过程—关系”两大维度下进行类型划分,深入探究行动研究在城市社区治理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研究的主体视角的不同,我们主要将实践研究分为专家研究和行动研究(参见表1)。专家研究即从专家学者的角度出发,它强调的是对事物高度抽象和凝练的理论性把握,

《社区治理》作业2参考答案

作业2 一、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P110 市场机制不能有效抑制垄断,不能有效提供公共物品,不能克服外部不经济行为,不能带来其运行所需的外部环境条件,还不能提供我们极为珍视许多东西,例如社会公正、社会保障和内心宁静等等,市场的上述缺陷就叫做“市场失灵”。 2、村民自治P105 即村民通过村民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事务,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3、社区服务P72 在政府倡导下,为满足社会成员多种需求,以街道、镇和居委会等社区组织为依托,具有社会福利性的居民服务。 二、单项选择题 1、B答案解析 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一般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组成,并通过依法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居民委员会成员每届任期3年,可以连选连任。 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组成,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3年,届满应当及时举行换届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可以连选连任。 2、A答案解析 在“四个民主”中,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民主决策是村民自治的关键,民主管理是村民自治的根本,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保证,四个民主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不能只重视民主选举,而轻视后忽视其他三个民主。 3、A答案解析

1986年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全国社会福利会议上,民政部长崔乃夫首次提出在城市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的构想,1987年在武汉召开的社会福利会议上,民政部公开倡导并全面发动在全国城市开展社区服务试点,1989年民政部又在杭州召开了全国城市社区服务工作会议,推广交流试点经验,进一步有力地推动了社区服务在全国更大范围的开展。 1993年民政部积极会同国务院其他14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标志着社区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促进了社区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标志着社区服务走向市场化倾向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引起了许多潜在的问题。 民政部在1995年发布了《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标准》,通过行政文件的措施来规范社区服务的发展方向。 4、A,答案解析 英国社区照顾和中国社区服务对象的比较 一、共同性: 在中西方的社区照顾中,都把社会福利对象作为核心的服务对象来提供服务和照顾。英国的社区照顾的对象就特指是社会福利对象,不再包括其他内容。中国的社区服务早期也是把社会福利对象作为惟一的服务对象,后来虽然社区服务对象扩大到一般居民和城市下岗职工,但是社会福利对象仍然是中国社区服务的关注重点。 二、差异性: 英国社区照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围绕着社会福利对象,以及相关的福利照顾者,不包括一般的社区居民。而中国的社区服务则由一开始的社会福利对象扩大到一般的社区居民,最后又包括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缺乏稳定性。英国是根据社区照顾的福利性质来界定其服务对象的,而中国社区服务是根据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来扩展自己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进而来归纳自己的服务性质。相比较而言,英国的社区照顾更容易明确自己的服务范围和服务性质,也容易建立相应的

社区治理经验交流材料

至善天马.以人文本—做好社区服务 (曹溪街道天马社区:戴雪梅) 2016年11月1日 曹溪街道天马社区成立前后的基本情况:曹溪街道天马社区成立于2015年6月。处于城乡结合部,辖区面积1平方公里,居民总户数有2014户、常住人口10030人;其中包含13个小区楼盘、6个驻地单位。社区现有街道挂职书记1名,工作人员7名(含社区主任),其中社区在职党员369名,居民党员165名。 成立前:辖区居民形形色色、从事各行各业。他们的年龄、文化程度、生活状况、经济条件、个人素质、经历等等各不相同,所以他们对政策的认知理解水平也相差甚远,邻里间交流甚少。 自社区成立后:我们社区与时俱进,创新工作理念,积极倡导“创建非凡,至善共生“的理念,坚持做到六善:善德、善心、善行、善解、善意、善言。以居家养老与志愿者服务助残助困为主线,着力搭建暖心服务平台,特别注重充分发挥社区各种群体的作用,通过开展各项服务活动把居民凝聚在一起,发挥自身优势,不分你我,共同为社区出谋划策。进一步加强辖区帮扶、脱贫工作,加强同居民的联系,真正把服务居民落到实处。社区成立以来辖区内至今未发现吸毒涉毒、电信网络诈骗等情况,无重点信访人员,社区今后将继续加强管控。具体做法有: 居民自治,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是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第一原则。居民参与标志着对社区的认同和关爱,标志着居民既可以对社区内的利益分享,又能对社区内的责任承担。为使社区的自治工作真正开展起来,我认为,首先要做好四方面的基础工作: 着力深化居民自治意识,提高互动能力。发展社区居民自治,是当前社区治理创新的必然趋向和选择。只有实行居民自治,让居民自己参与管理自己的事

论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及启示

论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及启示 一、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 美国的领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地域十分辽阔,面积大约为整个欧洲的3/4,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占有着北美大陆最富庶的心脏地带;美国的中部大平原,幅员辽阔、土地肥沃,不仅是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农业区,其土地属于最肥沃和最高产的土地之列,可耕地约占总面积的2/5。与加拿大共有的五大湖泊所蓄淡水约占世界淡水总量一半。除此之外,它还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和能源矿源,其中:锡占世界总储藏量的40%,铜、银锌各占世界总储藏量的16%,金占世界总量的10%,烟煤、无烟煤占世界总量的20%左右等等,此外还有数量十分可观的石油和天然气。所以,美国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一点为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和环境基础。美国地理环境优越性还在于它良好的地缘政治。由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两个海洋的保护,美国本土避免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损伤,反而还利用战争的机会聚敛财富;而美国南北都是弱国,没有邻国的威胁,不必担心遭受外国军队的入侵。享有着如此优越的地理条件,美国自然成为了美洲的领袖,更成为世界的霸主。 美国在其崛起过程中拥有得天独厚的安全环境和国际条件。东西两岸的两洋隔绝使美国可免于卷入欧亚大陆的战争和冲突,美国周边不存在强国作为邻国,南北的加拿大和墨西哥都弱于美国,广大的西部边疆成为转移东部社会矛盾的安全阀。从而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为美国在20世纪快速的崛起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 一个国家的崛起是从各方面崛起的,绝不是单个方面的崛起就能实现一个国家的崛起,而是多个方面同时进行的。美国也不例外,为便于比较清楚的考察20世纪美国崛起的历程,所以分别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方面来分别梳理。 (一)经济崛起历程 在现代,与一国实力关系最密切的要素是它的工业生产[2]。20世纪美国在经济领域的崛起首先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开始的,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值94.98亿美元,英国则是42.63亿美元,第三位德国为33.57亿美元,分别居于世界第二和第三

国外社区管理先进模式对我国社区管理模式启示

国外先进模式对我国社区管理模式启示 摘要:本文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社区管理模式,结合我国目前城市和农村社区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国外先进社区管理模式的办法,得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管理模式。 关键词:社区社区管理模式启示 一.国外先进国家的社区管理模式的分析。 欧美国家在社区管理上政府行为和社区行为一般是分离的,而亚洲国家和地区在社区的组织管理模式一般是政府行为和社区行为的结合较紧密这种关系上紧密程度的不同,使社区的组织管理各具特色在众多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模式中,较为显著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社区自治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混合模式和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 1.1美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 美国社区中心存在于社区中,每个社区至少有一个社区中心,根据管理方式的不同,社区中心的组织结构原则的确定也有统一的标准社区中心的管理层由一名中心主任、两名副主任、一名出纳员、一名秘书和一名执行主任构成。社区中心的经费来源于捐献政府资助以及其它方面,中心的布局合理,有足够的地方开展活动,设备设施能满足不同需要,为不同年龄层次居民提供服务。 1.2 美国社区自治模式的特点。 社区自治模式体现为政府行为和社区行为相对分离,政府对社区的干预主要以间接的方式进典型的社区自治模式国家是美国,美国的市是州政府的分治区,市政体制采用的是议行合一或议行分设的地方自治制度,实行高度民主自治,依靠社区自治组织来行使社区管理职能因此,美国社区自治模式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实行民主管理。 美国城市社区没有政府基层组织或派出机构,实行高度民主自治,依靠社区居民自由组合民主选举产生的社团组织如社区管理协会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等来行使社区管理职能。 (2)社区建设有序合理。 在制定社区发展规划时美国政府特别强调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其对城市建设中满足社区居民的要求,保证居民生活质量的部分考虑得非常细致周到,从而保证了周围环境不被破坏 (3)公众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在美国。 公民为自己所在的社区机构或组织提供无偿志愿服务已成为一种自觉意识美国社区志愿者年已达万人,占成年人口总数的,提供公益服务的机构或组织,绝大部分工作是由志愿者来承担因此,美国社区管理基本是政府规划指导资助,社区组织具体实施的运作方式 2.1日本城市社区管理模式。 日本社区管理内容,日本社区管理是地域中心的管理模式,日本的地域类似我国街道的行政区域,而地域中心则等同于我国街道办事处地域中心是区政府根据人口密度和管理半径划分的一定区域的行政管理机构,隶属于区政府地域中心部地域中心负责收集居民对地域管理的意见地域中心的经费是政府拨款,经费的使用严格按照规定和标准进行。 2.2日本混合模式的特点。

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精

第二章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 【学习目的要求】了解治理理论产生的背景;掌握治理理论的含义及其统治概念的区别;重点掌握社区治理理论的含义、社区治理理论产生背景,以及与社区治理相关的范畴。 一、治理理论的含义 关于治理概念,不同的社会学派有着不同的解释和界定,但最具权威性的定义是全球治理委员会下的定义,即:个人与公私机构管理其自身事务的各种不同的方式总和;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治理有四个规定性特征: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条例,也不是,而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和支配,而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意味着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 基于上述治理定义,我们认为治理的内涵应该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在治理的主体上,超越企业治理的局限,也突破一国治理的范围,存在着一个由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公私行为体、力量和运动构成的复杂网络结构。 第二,在治理的基础上,超越国家权力中心论,国家对内已不再享有唯一的、独占性的统治权威,国家仍然发挥主要作用,但必须和其他行为体合作;对外,国家主权或自主性观念也逐渐受到各类超国家体制概念的挑战和削弱。 第三,在治理的方式上,既实行正式的强制管理,又有行为体之间的民主协商谈判妥协;即采取正统的法规制度,有时所有行为体都自愿接受并享有共同利益的非正式的措施、约束也同样发挥作用。 第四,在治理的目的上,各行为体在互信、互利、相互依存的基础上进行持续不断的协调谈判,参与合作,求同存异,化解冲突与矛盾,维持社会秩序,在满足各参与行为体利益的同时,最终实现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二、治理和统治概念的本质区别 治理作为一种政治管理过程,也像政府统治一样需要权威和权力,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发展,这是两者的共同之处。但两者之间更多的是区别和差异。 治理和统治的本质区别在于:1、两者的主体不尽相同。统治的权威中心一定是政府机关,而治理的权威中心包括政府机关但又不限于政府机关,治理的主体是多元化和多样性的,它可以是公共机构,也可以是私人机构,还可以是公司合办的机构。统治是有政府单独行使公共事务的管理权限,而治理是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政府与非政府的合作、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的合作、强制与自愿的合作。治理的主要特征“不再是监督,而是合同包工;不再是中央集权,而是权力分散;不再是由国家进行再分配,而是国家只负责管理;不再是行政部门的管理,而是根据市场原则的管理;不再是由国家‘指导’,而是由国家和私营部门合作。”2、管理过程中权利运行的向度不同。政府统治的权利运行依循自上而下的方向,他运用政府的政治权威,通过发号施令、制定政策和行政手段,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单一向度的管理。而治理则是一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互动管理过程,它主要是通过谈判协商、对话合作、沟通交流、相互认同和确立目标等方式对公共事务实施管理。治理的实质在于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基础上的合作,它所拥有管理机制主要不依赖政府的权威,而是合作网络的权威,其权力运行的向度是多元的、相互的,而不是单一的和自上而下的。3、管理的范围不同。政府统治所涉及的范围就是以领土为界的民族国家。一个国家的政府统治如果超越了自己领土范围,而延伸到其他国家,那就是对其他国家主权的侵犯,这是国际法和各国关系准则所不允许的。治理的范畴既可以是特定领土界限内的民族国家,也可以是超越国家领土界限的国际领域。4、权威的基础和性质不同。统治的权威主要源自于政府的法规命令,治理的权威则主要源于公民的认同和共识。 三、善治及其基本要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