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北京新高考-地理

2020年北京新高考-地理

2020年北京新高考-地理
2020年北京新高考-地理

江苏新高考模式下的地理教学

江苏新高考模式下的地理教学 简介: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从2005年秋季开始,江苏省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为了使高考与高中新课程相衔接,江苏省教育厅组织专门力量,研制了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方案。考模式为“3,学业 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 ... 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从2005年秋季开始,江苏省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为了使高考与高中新课程相衔接,江苏省教育厅组织专门力量,研制了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方案。考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语文、数学、外语为3门统考科目,高考招生按3门总分划线,在高三下学期的6月7、8日考; 学业水平测试的必修科目在高二下学期、高三下学期,每年的4月8日全天和4月9日上午考,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报考两次,必须达到C级;选修科目在高三下学期的6月9日考,必须达到C级;技术科目测试另行安排,必须合格;除技术以外的6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全部达A,可加10分到高考分数中;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三方面的评定,凡符合标准者,可评为合格。学习能力、运 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三方面评定等第,分A、B、C、D四级。 2008方案为江苏基础教育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即“凡教必考,考则有用。”具有很强的阶段性,那么我 们中学地理教师如何来适应这种新高考模式呢,下面本人谈一些自己的观点。 一、夯实基础,激发兴趣。 高一上学期地理教学中应遵循这一原则。由于各种原因,选学地理的学生并不多,高一下学期面临分

班问题,所以这一阶段让适合学地理的同学顺利进入地理班尤为重要。“心理优势”理论告诉我们:“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基本源泉和动力,人的活动往往被“需要”所驱使,以求得 自身的满足,人所体验的“需要”越强烈,就越有兴趣,由此所产生的活动就愈有力,愈有效。兴趣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乃是对学材料的兴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讲:“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是促使学生选学地理的一个突破口。教师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地理的目的和意义,理直气壮地向学生说明学习地理对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展现学科知识的魅力。自古以来,人们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作为一个人知识渊博的标志。可见,地理的重要性早为人们所认识。事实上,地理知识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地理知识的作用更不容忽视,诸知农业生产、城市规划、工业布局、修筑公路、矿山开采、行军打仗、水利建设、商业贸易、国际交往、环境保护、居家旅游等等皆离不开地理知识。全国高校招生专业共计700多个,要选考地理的竟有200多个专业,占了2,7多,这并非偶然,而是因为21世纪的经济发展需要员有相当地理素质的人才,尤其是经济、社会、外贸、旅游与地质、农业领域的人才,应该有更高的地理素质要求,这是社会的需要,是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可持续发展内容广泛,目标很多, 涉及众多学科领域,但核心问题恰恰是当代地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即人地关系,协调人和环境的关系。这个重大课题是其它任何一门学科难以独立承担的,它需要高素质的地理人才来接受这一跨世纪的崭新课题。正如我国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院士所指出的那样:“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理直气壮地发展地理科学。”要迅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的地理人才,来描绘21世纪议程所展示的宏伟蓝图。另外,还要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本身和教学内容的兴趣。很

2021届全国新高考地理复习备考——中国地理

2021届全国新高考地理复习备考 中国地理 1、中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域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陆域和陆疆。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领土四至:最北53度N 最南4度N 最东135度E 最西73度E 3.经纬跨度:大部分温带,少带热带,没有寒带。采用北京东八区时间 4.陆上疆界:自鸭绿江河口至北仓河口 5.海域和海疆: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东部太平洋海区,与6周隔海相望 6.中国内海:渤海 二、中国的国土构成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管辖300万平方千米海域 三、中国的行政区划 省、县、乡三级。省级23个省,5个自冶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中国人口和民族 一、我国人口概况 1、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 2、人口分布特点:1)东南多,西北少2)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 3、人口特点 基数大;增长快;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开发旱地多,开发晚地区少;沿江、滨海、沿铁路干线多,交通不便地区少。 二、民族分布特点 1、大杂居中,小聚居 2、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 3、中国地形 一、中国地势的特征 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1.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2、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 内蒙古高原:地面起伏和缓,开阔坦荡 黄山高原:黄土分布,植被少,水土流失,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地势崎岖,石灰岩广布,多小型坝子,喀斯特地貌典型 3、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南疆、天山-昆仑山之间面积大,沙漠广,西高东低,边缘有绿洲 准噶尔盆地:北疆,天山-阿尔泰山之间沙漠小,多风蚀地貌,西侧有缺口 柴达木盆地:地势较高,多戈壁沙漠,东有沼泽盐湖 四川盆地:北高南低,内有丘陵平原,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 4、三大平原的特征和分布 东北平原:面积大,黑土广,部分地区有沼泽 华北平原:地势平坦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网纵横,湖荡密布 5、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地势低,起伏缓,多为经济林木或辟为旅游区 6、山脉构成地势骨架 天山以北准噶尔盆地以南塔里木盆地 阿山以南为河套平原 昆仑山脉以北塔里木盆地,以南青藏高原 南岭以北江南丘陵,以南两广丘陵 秦岭以北黄土高原,是黄河与长江分水岭 大兴安岭以西内蒙古高原以东东北平原 太行山以西黄土高原,以东华北平原 巫山以西四川盆地以东长江中下游平原 雪峰山以西云高原 长白山以西东北平原 武夷山以西江南丘陵,以东江南丘陵 横断山以西青藏高原以东四川盆地 贺兰山以西内蒙古高原以东宁夏平原 阿尔泰山脉中国与蒙古的界山 祁连山以北河西走廊,以南柴达木盆地 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边界 三、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2020届新高考地理第十一章环境与发展第30讲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教学案

★第30讲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选修Ⅰ-3) 一、碳排放与环境安全 1.自然界的碳循环 (1)定义:碳元素不断地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以及生物圈之间进行转移和交换,构成了自然界的碳循环。 (2)过程 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通过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碳固定在生物体内,有些生物在地壳运动中被掩埋而形成化石燃料。 ②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燃料的燃烧,使有机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重新返回大气中。 2.温室效应 近地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返还给地面。人们把大气的这种保温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3.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系统失衡;全球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发;威胁人类健康。 4.国际减排合作 (1)碳排放导致的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和共同性。 (2)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二、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1.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自然保护区的内部结构 (1)核心区: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区内严禁一切干扰活动。 (2)缓冲区:环绕核心区的周围地带,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3)外围区:即实验区,位于缓冲区周围,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3.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保护自然本底;贮备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服务。 三、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 1.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1)含义:当污染物从一国的管辖地区转移至另一国或者不属于任何国家管辖的地区,就会造成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2)形式:①通过空气和水的流动,使一国发生的污染扩散到邻国或周边国家。②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把一些可利用的污染物作为商品输出到远离所在国或地区的欠发达国家或地区。③发达国家通过投资等方式将落后的重污染设备、技术和行业等转移到本国区域之外。 2.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污染物的跨境转移,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污染,反而使污染向异地蔓延和扩散,并形成新的污染危害,危及其他国家或地区乃至全球的环境安全。 3.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防控 需要世界各国站在全球的角度,广泛开展国际合作。 四、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1.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体系 (1)基本国策:环境保护。 (2)三大基本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2.我国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成效 (1)环保措施: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 (2)2018年国家新组建了生态环境部。 (3)成效:全力推进污染治理,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微点1 在人类活动成为一个重要的扰动因素前,自然界的碳循环相当稳定,并维持着动态平衡。 微点2 由于人类对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植物对大气中CO2吸收和贮存减少,同时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向环境中排放大量CO2,破坏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碳平衡,增强了大气的温室效应。 微点3 大气中人为增加的CO2主要是由西方国家工业化带来的,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仍是世界上人均碳排放最多的,并且发达国家还通过产业转移方式进行碳转移,因此发达

2020届新高考地理第十一章环境与发展第29讲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教学案

★第29讲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选修Ⅰ-3) 一、耕地资源与国家安全 1.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 (1)耕地资源绝对量大,人均不足。 (2)耕地资源整体质量欠佳。 (3)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水土资源配置欠佳。 (4)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少,质量差,开发利用难度大。 2.我国的粮食安全 (1)人均粮食占有量较少。 (2)粮食增产难度较大。 (3)粮食种植收益较低。 (4)粮食总体质量偏低。 二、水资源与国家安全 1.我国水资源目前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缺水问题突出。 (2)水污染问题严重。 (3)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 2.我国水资源安全保障措施 (1)兴修水利,优化水资源配置。 (2)节约用水,构建节约型社会。 (3)防治水污染。 三、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1.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1)种类多,储量丰富。 (2)贫矿多,富矿少,共生矿多。 (3)区域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2.保障我国矿产资源的安全措施 (1)加大勘查力度,实现“开源”。 (2)健全政策法规,科学“节流”。 (3)完善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体系。 (4)推进资源供给国际化战略。 (5)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1.海洋空间资源:指与海洋开发利用有关的地理区域,包括海域上空、海面及水体、海底和海岸四部分。 2.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1)海域上空 海域上空是指沿海国管辖海域上空的空域空间,是国际航空飞行的重要空间,影响着一国的空域管理,对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2)海面及水体 ①海面及水体是重要的海洋空间资源。 ②海上通道是大量物流船舶运输通过的海域,是连接世界主要经济资源中心的通道。 ③海岛散布于海洋中,具有海陆兼备的特点。 (3)海底空间 ①海底隧道不仅能够提高跨海交通速度,还能避免海面恶劣天气的不利影响。 ②海底光缆以大容量、抗干扰的优势,在国际通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4)海岸带 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海陆资源丰富,是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微点1 我国耕地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污染;工业三废污染;生活三废污染;自然环境恶化等。 微点2 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 (1)确保耕地数量。 (2)提高耕地质量。 (3)防止耕地污染。 (4)提高耕种积极性。 (5)加强农业科技应用。 微点3 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表现

浙江地理新高考特点与教学方案策略

高考研究报告之二 地理“新高考”(学考选考)试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浙江地理“新高考”试题相比与老高考有较大的变化,从内容形式上看,从11加2,变成了25加2加2,题量增加更加能够扩大知识面、知识点的考核,突出体现考核地理核心素养。三次选考试题总体来说稳中有变,略有命题难度提高的倾向,但知识点都落实在考纲范围内,题量、题型、赋分等基本上稳定,具体分析如下。 一、“新高考”试题的整体特点 1.试卷的结构特点 1)内容结构:选择题25题共50分,26试题地理10分,侧重考查自然地理,27题中国地理,侧重考查人文地理。前面70分为学考要求,最后两道大题目28、29题为选考要求。其中28题为世界地理,考查的内容必然包括地球运动,29题为中国地理。 2)知识点分布: 总体来看,相对分散中又有集中。必修一集中在第二章,必修二集中在第三章,必修三集中在第一章。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都集中在考纲中的第二章。 3)四个考核要求的分布情况 (2)学考要求为d的考点统计 (2015.10)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2.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3.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额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2016.4)1.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人类活动的影响 2.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3.鲁尔区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016.10)1.亚洲地形。气候和水系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2.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总的来说,考核内容中d要求只有7个(必修一、二各2个,必修三第一章3个),针对每年的考试中都有两个至三个的d知识点考到,所以d有关的知识点必须认真准备,而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是每次都考到。总体来看,a的考核数量在减少,b有明显的增加,总体来说就是考核的难度有所上升。 2.地理试题的主干知识体现 试题以考查地理主干知识为主,难度适中,考查范围广,基本覆盖了必修一、二、三的所有地理主干考点。如自然地理部分,试题涉及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壳物质循环规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规律;人文地理部分,区位仍是考察的主线(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选修《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是必考的内容。区域地理部分,以区域为载体考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干知识,区域的呈现主要是以教材中出现的亚洲、欧洲、美国等为主,中国地理则有各个省份的区域轮廓。 根据统计必考的内容有, 必考的知识点: (必修一)1.地球运动-分析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2.地球表面形态 3.大气环境 4.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 5.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6.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必修二)1.城市空间结构 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5.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类型 6.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必修三)1.认识国家 2.区域差异 3.区域联系 4.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自然灾害)(环境保护) 3. 地理图表丰富多样,凸显地理学科特色

2019年上海高考地理题(新)

2019上海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地理试卷(新高考)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四选一) 1.“新速度,新经济,新时代”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是世界最完善,运行里程最长的。在高铁建设中, 需要克服多溶洞,多暗河等不利地质条件的地貌类型区是() A.海成她貌 B.黄土地貌 C.岩溶地貌 D.风成地貌 2.横断山脉位于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间。横断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哪一板块碰撞形成的()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 3.学生在福建平潭的研学旅行中,观察到矗立在沙滩上的两块巨石,其矿物晶体颗粒较粗色泽较浅,其岩石可能是() A.花岗岩 B.玄武岩 C.大理岩 D.石灰岩 4.人类首次使用射电望远镜拍下了黑洞照片,干燥的环境有助于天文观测,根据已知条件判断下列哪些地区适合天文观测() ①西欧平原②亚马孙平原③南美沙漠区④南极大陆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①和④ D.③和④ 5.某地因我国东部雨带的移动,降水一般集中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之后一段时间出现炎热干燥的天气,这一地方位于()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长江三角洲 D.珠江三角洲 6.赤道以南莫桑比克等地区受热带气旋“伊代”影响该地区的天气系统应是()B 7.增加绿地面积会给城市带来的影响() A.植物蒸腾会减少 B.下渗减少 C.海洋输送水汽减少 D.地下径流增加 8.当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东部表层海水() A.温度升高,暴雨 B.温度升高,干旱 C.温度降低,干旱 D.温度降低,暴雨 9.甲省位于我国东南部地区,乙省位于胡焕庸线北侧,表格是两省三个年龄段的人口变化。 相对于甲省,乙省() A.环境人口容量更大 B.少年儿童人口量少 C.尚未进入老龄化 D.劳动人口需求缺口大 10.非洲北部的利比亚战乱不断,一些国民纷纷向其他国家迁移,这种迁移方式是() A.智力迁移B难民迁移 C.劳务迁移 D.生态移民

2020届新高考地理第一章地理基础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教学案

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 一、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及特点 地形等高线特点图示 山峰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 低 盆地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低外 高 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 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山谷的最高处,山脊的最低处 1.概念:沿地表某一方向的直线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它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 2.比例尺:地形剖面图有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往往与原图比例尺一致,垂直比例尺可根据要求确定。 3.意义:它在平整土地,修建渠道,修建铁路、公路和其他工程时,可作为计算土石

方量的依据。 微点1 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分 (1)海拔:地表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地表某两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如图,甲地海拔为1 500 m,乙地海拔为500 m。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为1 000 m。 微点2 等高线地形图的五个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 (2)等高距一般全图一致。 (3)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D处等高线重合处形成陡崖)。 (4)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坡度陡缓,密陡疏缓。 (5)示坡线指示地势降低的方向,如图中C处附近的短线。 微点3 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可能相等,也可能相差一个等高距。 微点4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规则 (1)确定剖面线两端点的海拔。 (2)确定剖面线经过地区海拔的极大值和极小值。 (3)为了使地面高低起伏更明显,垂直比例尺一般要比原图大。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与判断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 m,瀑布的落差为72 m。据此回答1~2题。

江苏新高考地理学科教学建议

2008年新高考地理学科教学建议 一、模块分析 1.08年新高考方案 江苏2008年普通高考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具体讲,就是由“3个(语文、数学和外语)统考科目、七个(理化生政史地技)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和综合素质评价(“普通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三部分组成。其中学业水平测试又分为5门必修水平测试和2门选修水平测试。因此除综合素质评价由学校组织外,由省统一组织的高考考试将有三类,设有三个本科门槛即5门必修应达5C,2门选修应达2B,统考科目总分达省本科投档线。学业水平测试达6A者,可在统考科目总分中加10分参与划线,统考科目以440分划本科线,以480分排序投档。 可见08新高考模式对于三门统考科目仍以原始分计算,但削弱了相互(原为五门)间的互补关系,加大了区分度。对于学业水平测试以等级区分,虽模糊了同一等级中分数间的差异,但互相独立,将现在的三门综合测试变成了逐门等级测试,提升了各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的筛选功能。你达到标准就上,否则就没有上本科资格。故对于学生来说学业水平测试,尤其是选修水平测试一点也不能失误(只考一次),一旦失误将造成无法补救的后果。因此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科双基夯实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2.08年新高考模式下的地理学科地位 高中地理,作为2008年新高考学业水平测试科目,有必修和选修两个层次水平测试。 必修层次的水平测试在每年的4月8~9日进行,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报考二次。考试时间75分钟,等级计算方法:满分为100分。100分~90分为A级,89分~75分为B级,74分~60分为C级,59分及其以下为D级。单科C级及其以上的比例一般控制在95%以上。参加两次测试的,取较高等级计算成绩。可见必修学科的水平测试是以分数60分作为划定C级的标准线,且比例控制在95%以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控制难度(相当于现在的会考水平)以本为本,以标为纲,多快好省的狠抓双基,力争大面积丰收。 选修层次的学业水平测试在每年的6月9日,考试时间100分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只可报考一次。选修学科等级计算方法:满分为120分,根据考生成绩按比例折换成相应的等级。A级为前20%(含20%)的考生,其中前5%为A+;B级为前20%至前50%(含50%)的考生,其中20%—30%为B+; C级为前50%至前90%(含90%)的考生,D级为90%以后的考生。可见选修层次的水平测试等级是以比例作

2020届新高考地理第十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26讲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教学案

第26讲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运输方式主要特点 铁路优点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连续性好缺点造价高、消费金属材料多、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优点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适应性强缺点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优点运量大、投资少、运费低缺点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 航空优点速度快、效率高 缺点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 管道优点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能高、连续性强、管理方便缺点设备投资大、灵活性最差 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 二、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网 2.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因素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等。3.典型案例:南昆铁路的建设

(1)影响因素: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科学技术的进步等。 (2)重要意义:带动、繁荣沿线地区的经济,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 三、交通运输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交通运输方式变化的影响 交通运输 方式的变化 对聚落空间 形态的影响 典例 新的交通 方式发展 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嘉兴的城市形态随水路(江南 运河)和陆路(沪杭铁路)运输 的发展而变化 某种交 通方式 的衰落 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随着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 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沿 运河城市发展缓慢,城市沿河 伸展的空间形态基本保持不 变 (1)表现:聚落的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等)扩展,并以此为主要发展轴。 (2)实例:株洲市主要沿京广铁路发展。武汉市位于汉江与长江汇合处,城市空间形态呈现沿江分布的特点。 四、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商业网点密度 山区 地势起伏,交通运输线路稀少,运输方 式单一 小 平原交通便利,商业网点沿公路分布大 (1)原因:商业网点的位置要求有便捷的交通,这样才能吸引大量购物者,即以交通最优为原则。 (2)表现:很多商业网点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3.对商业中心的影响 (1)大城市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 (2)集镇:在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集镇,交通线路的改变常会引起其繁荣或衰落。 微点1 不同交通运输方式距离与运费的关系

全国高考地理新课标2卷含答案解析(高清版)

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II ) 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集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成1~2 题。 1. 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2. 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 自20 世纪70 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图l 示意日资家电组 图1 3. 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规模 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技术水平 4.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 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 劳动力素质高 D. 基础设施水平高 5. 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6~8题。 6. 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7. 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主少 D.冬季风力最大 8. 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 太阳辐射减弱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图2 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 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 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9~11 题。

2021届新高考地理第三次模拟考试含答案

2021届新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据统计,2016年深圳市常住人口1190多万,而户籍人口不到405万,人口严重倒挂(人口倒挂是指外来人口数量超过本地户籍人口数量的现象)。从2017年开始,我国各地市的“抢人大战”愈演愈烈,深圳也把落户政策调整为有大专学历即可落户,但是户籍人口仍然增长缓慢。据此完成1—2题。 1.深圳市“人口倒挂”现象是由于 ①经济发展速度快②户籍人口增长快③落户门槛高④本地人口大量外迁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深圳市调整落户条件后,户籍人口仍然增长缓慢,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环境质量B.家庭因素C.生活成本D.生活习惯 【答案】1.B 2.C 【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人口倒挂是指外来人口数量超过本地户籍人口数量,一方面,深圳经济发展速度快,就业机会更多,收入更高,吸引了大量人口的迁入;另一方面,其落户门槛较高(注意2017年深圳才将落户政策调整为有大专学历即可落户),导致户籍人口增长较慢,从而使得外来人口数量超过本地户籍人口数量,①③正确,②错;深圳经济发展速度快,人口迁入量大,本地人口迁出较少,④错。故选B。2.深圳经济发展水平高,房价较高,日常开支较大,生活成本高,所以虽然落户政策调整,但户籍人口增长仍然较为缓慢,C正确;环境质量、家庭因素、生活习惯等均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BD错误。故选C。【点睛】该题难度一般,需要从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这一角度分析作答。同时,需要注意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之间的区别。 在北方,“小满”意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即将成熟,各地陆续进入农忙时节。“小满”前后也是北方众多地区“集体”入夏(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22℃)的高峰期(如图),入夏之后,华北地区太阳辐射增强,升温迅速。据此完成3—4题。

新高考关于地理学科的课程指导意见

新高考关于地理学科的课程指导意见 一、教学内容与进度 高一年级(2019级)三年教学计划 高二年级(2018级)两年教学计划 高三年级(2017级)一年教学计划 几点说明:

(1)高一年级(2019级)教学安排 2019级学生是第一届使用新课标、新教材的学生。因此本届学生的教学安排要体现“三年一盘棋”的意识,鉴于学校之间差异较大,故在教学安排上做如下说明: 高一阶段开设必修1、必修2两个模块。原则上上学期完成必修1,下学期完成必修2。但鉴于高一结束时需要进行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故在教学操作时可以根据本校实际,对教学进度进行适当调整,下学期段可以预留必要的合格考试复习时间,以保证全体学生学业考试合格。 高二阶段开设选择性必修1和选择性必修2两个模块,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选择性必修1的部分内容可能在高一阶段已经进行了拓展,故高二阶段教学进度可以做适当调整,条件较好的学校原则上可以完成选择性必修3的内容, 高三阶段上学期原则上学习选择性必修3的内容,如果选择性必修3在高二阶段已经完成的学校,可以转入复习备考阶段。上学期完成除选择性必修3以外的所有高考必考内容。下学期完成选择性必修3后转入一轮二轮备考。 (2)高二年级(2018级)教学安排 2018级学生的教学是我省第二届使用“省调整意见”教学及高考的学生,本届学生的教学进度跟着2017级学生教学进度顺延。 高二阶段原则上完成所有高考必考内容,个别条件差的学校,可以完成除环境保护以外的所有高考必考内容。乡土区域地理,即中国

地理、世界地理等内容的复习不再单独安排,根据本学校实际,可以放在上学期,也可以放在下学期。 高三阶段原则上进入高考备考,进度慢的学校可以把“环境保护”放在高三上学期或下学期,但不能影响必修及选修(限选)内容的备考。 (3)高三年级(2017级)教学安排 2017级学生是第一届进入新高考的考生,教学内容及高考命题均依据“省调整意见”。本年级上学期原则上完成除环境保护以外的全部高考内容,条件好的学校也可以完成全部高考内容,下学期进入一轮二轮备考。 二、教学策略和建议 1.认真学习《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山东省普通高中2017级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 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通读两遍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山东省普通高中2017级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将高中地理教学的具体内容与要求熟记于心,坚决杜绝“跟着感觉走”的习惯性做法,同时仔细研究市教研室下发的教学进度安排,明确工作任务,通盘考虑一学年的工作,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任务要安排到每一节课,并且严格执行。 2.以区域地理为载体,搞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联系密切,学习高中系统地理,必须要联系初中区域地理,要树立高中初中地理教学一盘棋的意识。

2021届全国新高考地理复习备考:人文地理必背知识

2021届全国新高考地理复习备考 人文地理必背知识 专题16 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出生死亡)+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总人口*1000‰=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机械增长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总人口*1000‰=迁入率-迁出率 人口增长率=(机械变动人口+自然变动人口)/总人口*1000‰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 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是衡量人口自然变动的三个基本指标。 世界人口的发展: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 工业革命前——增长缓慢 工业革命后至二战——增长加快 二战后——迅速增长 ·人口发展的四个阶段: 工业化之前:人口低增长阶段 特征: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规模很小,增长缓慢工业化初期:人口高增长阶段 特征:高出生率、死亡率急剧下降、自然增长率上升; 人口规模迅速扩大,增长加速(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这个阶段) 工业化中后期:人口增长率下降阶段 特征:出生率快速下降、死亡率缓慢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 人口规模扩大速度趋缓(中国处于这个阶段) 后工业化时期:低增长阶段

特征: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发达国家处于这个阶段) 老年人口比重增加,死亡率有所回升(老龄化的直接表现) 一些国家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人口规模趋于稳定或缩小 ·人口构成: 人口构成包括人口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职业构成和文化构成。 衡量人口性别构成的主要指标是人口性别比,即指某一人口中男性对女性的比例。通常以每100个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表示,正常情况下,人口出生的性别比约为103~107。 ·人口金字塔: 是一种可以形象、直观地同时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的图形。分类:增长型(发展中国家)、稳定型和缩减型(发达国家) 增长型:底座宽大,塔顶窄小,少年儿童和青年比重大,人口高增长 稳定型:除塔顶人口逐步缩减外,其余各年龄段的数值相近 缩减型:底座收缩,少年按儿童比重下降,人口规模趋向缩减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与负增长: 人口老龄化: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等于或大于7%直接表现:死亡率回升、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规模不再扩大或趋于萎缩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摘要:本文立足于高中地理教学角度,分析了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高考对高中地理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更新教学方式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往意义上的老师讲授、学生听讲已经满足不了当 代高中生的学习需求了。学生需要的是一一个富有现代化气息的、高效能的综合 课堂。为了满足同学们的学习需求,老师必须从多个角度进行改善。老师应该充 分运用周边的教学资源,包含电子资源和试验资源。老师运用多媒体技术除了可 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在帮助同学们把控知识上也可起到很大的帮助。多媒体 可以把地理知识用不同的方法展现给学生,更加直接地展现全面的地理图像,提 供学生不一样的听觉和视觉等感官冲击,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目前,伴着现 在教学品质的增强,许多校园都装配了比较齐全的设施资源。但因为老师的教课 理念比较落后导致这些设施都变成了摆设。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就务必要把这些 资源充分运用起来。比如,在学习等高线的课程时,老师就可以带着同学们实际 去测量一个小土丘,随后指引学生运用等高线画法,在纸上画出这个土丘的实际 特征。同学们通过这种实践操作,对等高线的原理,还有技术都会有一定的掌握。在素质教学改革背景中,老师不能只限于以往教学模式,积极地依据学生的需求 改善教学方式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通过有效植入唤起学生的学习乐趣 持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可以积极探求获取新的认知和得到进展。这就需要老师可以及时为学生创建一种灵活的教育情境其中要植入同学们熟悉的 内容,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获取得到更大的进展。比如,在教课《气象灾害》时,老师可以通过植入,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现出一些和台风相关的视频,截取有 关的内容,为学生制造出一种真实而丰富的环境,让学生可以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不但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乐趣,还可以让同学们联想到相关的自然现象,这都是同学们的原有知识和体验。在此基础之上,老师指引学生探究生活中 存在的恶劣天气,对农畜业所带来的影响和灾害指引学生更深一步认识气象灾害,不断推动学生对认知的形成,这对学生的高效学习,对创建高效课堂有着重大的 意义。 三、细心分析教材,注重师生之间互动 地理新教材拥有较为活泼的形式以及新颖的版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例如,一些章节中融入了当下较为热门的阅读材料,思考和活动题也是较为 新颖的题目,都是与当下社会联系紧密的话题,这些可以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与此同时,这也是有一定弊端的,比如,这样的活动题太过于复杂,很多案例出 现的地域偏离了学生的生活,让本来很容易理解的知识变得复杂,反而加大了学 生学习的难度。怎样把抽象难懂的知识转变为生动形象的内容,这时就需要老师 认真研究课标,同时细心地研究教材内容,去除对教学不利的内容,同时自主地 去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比如,在进行有关“世界气候”的学习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狮子王》这 部电影来学习地理知识。运用学生较为熟悉的事物来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

2021届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七章中国地理第43讲中国区域地理教学案

第43讲中国区域地理 北方地区 (2018·高考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陕西省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 材料二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图2为陕西省沿109°E 经线地形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太白山是秦岭最高峰,海拔3 767 m,其南北坡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图3为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逐月变化图。

(1)比较冬、夏季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差异。 (2)七月,在关中地区出现高温中心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4 ℃等温线沿晋陕边界向北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 (3)从地形、植被等方面分析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自然景观特征。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农业发展方向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1)夏季,北坡大于南坡;冬季,南坡大于北坡。 (2)海拔较低;处于夏季风背风坡,有焚风效应;地形; (3)陕南:山地、谷地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 关中:平原(盆地)为主;温带落叶阔叶林。 陕北:黄土高原为主;温带草原(森林草原)。 (4)陕南:农林结合(水田农业和林业结合)。 关中:种植业为主(旱作为主)。陕北:农林牧结合 读北方地区简图,回忆下列知识。 (1)自然地理特征 ①地形 地形、 地势 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平原面积广阔 主要地形区A辽河平原、B松嫩平原、C三江平原、D华北平原和E黄土高原 类型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特征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温度带东北三省大部分属于中温带,华北平原及黄土高原属于暖温带 干湿区三江平原和长白山地区属于湿润地区,其余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 气象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洪涝;冬季寒潮

高中地理 新高考地理综合练习(详解)

新高考地理试卷(1)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M集团总部位于我国台湾省,是全球第一大笔记本电脑研发设计制造公司,图 1示意M集团及其他微型计算机主要厂商2007年和2013年在我国大陆的生产网络布局。据此完成1-2题。 1. 与2007年相比,2013年上海计算机制造产业 A.营业收入增加 B.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下降 C.子公司数量增多 D.从业人员学历层次变化小 2. 与上海的生产厂相比,M集团位于重庆的生产厂会较大幅度增加 A.运输成本 B.营销成本 C. 劳动力成本 D.税务成本 城市菜市场承载着平民百姓的日常活动和传统的市井文化。北京东城区新民菜市场是北京旧城区菜市场的典型代表。在莱市场纷纷拆除和改造情况下,新民莱市场成为附近仅存不多且常年营业的菜市场之一。某研究小组对新民菜市场调查时发现,出入莱市场的人群以老年人为主。老年人倾向于从热识的菜摊购买家庭需要的新鲜蔬莱,多以家庭生活日需求作为一次性购买量。图2为新民菜市场一日时间节奏示意围。据此完成3-5题。 3. 出入菜市场的人群以老年人为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健康状况 B.消费水平 C.生活习惯 D. 市场距离 4. 出入菜市场的人群 A.春、秋季白天买菜时间跨度较夏季更大 B.聚集程度日峰值出现时间夏手较冬季晚 C.周末中青年比例较工作日上升 D.周末人流量较工作日显著减小 5. 北京老城区许多菜市场纷纷被拆除和改造的主要影响是 A.不利于老城区的规范管理 B.不利于城市地方特色的传承 C.不利于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D.便于附近市民购买廉价蔬菜 沙特阿拉伯(图3)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油气的生产和出口是其支柱产业。延布是新发展起来的港口城市,与朱拜勒之间建有运量巨大的油气管道, 对沙特阿拉伯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受地理环 境的影响,该管道理藏较深。据此完成6-7题。 6.沙特阿拉伯修建朱拜勒--延布油气管道的主 要战略价值是 A.促进沿线的经济发展 B.为红海沿岸地区提供能源 C.开辟新的油气出海通道 D.降低出口东亚的油气运输成本 7.推测朱拜勒--延布油气管道藏较深的主要目 的是 A.使管道内油气能够自流 B减少地表风沙的危害 C.减少耕地的占用面积 D.避免夏季高温的影响 珠穆朗玛峰北侧绒布河谷存在着冰川风、山谷风等多种局地风系统。冰川风指因冰川分布形成的下山风,是因冰雪表面温度低于同高度山谷的大气温度而形成的。珠穆朝玛峰北侧河谷海技5300-7 000米的范围主要为冰雪表面,几乎昼夜盛行冰川风,据此完成8-9题。 8. 推测白天珠穆朗玛峰北侧绒布河谷冰川风风速最大的时间出现在 A.早晨 B.上午 C.正午 D.下午 9. 冰川风对珠穆朗玛峰北侧绒布河谷山谷风的影响主要发现为 A.白天增强山风 B.夜晚增强谷风 C.白天削弱谷风 D.夜晚削弱山风 安溪县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是我国山地茶叶经济的典型代表。2015-2020 年安溪县茶园面积遇速扩张,在不断提高经济收益的同时,也由于不合理开发、低产茶园废弃等原国造成了许多环境问题,表1示意安溪县2015- 2020 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单位:平方千米)。据北完或10-11题。 1

面向新高考 研究新课标 打造新课堂——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建议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面向新高考研究新课标打造新课堂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 自去年也就是目前的高二开始,山东省成为第二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版)》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方案、新课标)试点省市。面向新高考,如何把握新课标精髓,如何打造新课标下的课堂模式,成为我们亟需研究的新课题。下面我就自己学习新课标的体会,向大家汇报如下: 一、研究新课标,把握高考方向 1.明确新课标的制定依据 要把握新课标的精髓就必须明确新课标的三个层级:国家大政(方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国家大政(方针)是新课程方案和新课标的核心依据;“指导意见”是各省区根据当地实际,为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尽力站在上一层级看课标。 (1)要从国家大政方针看课标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国家大政方针,对一些敏感话题做到精准描述,如不得使用内地与港澳“融合”“一体化”或深港、珠澳“同城化”等词语,避免被解读为模糊“两制”界限、不符合“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再如不使用“一带一路”战略的提法,而使用“一带一路”倡议等。 (2)要从国家发展方略看课标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知识内容与国家发展实现无缝对接,要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知识与理想结合起来、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前途结合起来。如2.4“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2.5“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2.6“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举措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2.7“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2.8“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等 (3)要从“立德树人”角度审视新课标 “立德树人”是新课标地理教学的根本任务,在这一根本任务指导下确立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大核心素养,并依此制定了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考试与评价都要围绕新课程地理教学的根本任务和核心素养进行与开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