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手术室的人性化护理

浅谈手术室的人性化护理

浅谈手术室的人性化护理

浅谈手术室的人性化护理

发表时间:2013-03-22T15:15:21.1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赵静静贺彩云冯文鲜

[导读] 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探析。方法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

赵静静贺彩云冯文鲜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河南郑州 450053)

【摘要】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探析。方法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切实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体现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护士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手术室个性化

1 人性化护理

人性化护理是护理事业发展的里程碑。是时代发展的写照。是对“人、健康、环境、护理”的独特见解,是爱的体现。它以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以及尊重个人隐私为核心,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减少或降低不适的程度。

个性化服务的实质反映了人性化护理的内质。个性化服务就是针对不同的患者,及时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使患者的健康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最佳状态。充分了解每一位患者的需求,将以往“自己实施什么护理,患者就接受什么护理”变为“患者需要什么,我就护理什么”,这一转变本身也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体现出护士对患者的真情实感。个性化服务不仅可以体现人性化护理的内质,同时对于护理人员个体而言,个性化服务也是一种人生价值、人格魅力、技术素质和业务能力等多方面的体现。笔者结合我院情况谈谈自己的体会。

2 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实施

手术室护理以其专业特殊性有别于临床护理。但随着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手术室的护理也应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为手术病人开展人性化、个性化的护理。

2.1术前准备

2.1.1手术治疗的病人,术前普遍存在着担忧、焦虑、恐惧、睡眠不佳、食欲低下、对手术方案及风险的疑虑等问题。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术前的护患交流,减轻病人对手术的担忧和恐惧感,增强配合手术治疗的信心。

2.1.2手术室接到手术通知单后,即由护士长安排本台手术的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等组成人性化护理服务小组,进行术前探视。服务小组到达病房后,首先阅读病历,全面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注意有无异常。向病房护士了解病人的护理计划,并制定手术室相应的护理计划。同时向手术医师了解麻醉方法、手术体位、手术步骤及本手术专用的特殊器械和敷料等。

2.1.3手术室护理人员到病床前与病人进行面对面交流。事实上,要使自己的服务体现个性化特点,必须先知道患者的个性。要运用所有可能的方式与他们建立友谊,及时掌握患者需求变化的动态。尽管在较短的时间内与患者建立紧密联系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抓住关键点,即可找到突破口。要注重和病人的第一次接触,向病人自我介绍,语言沟通要亲情化,建立良好的印象。通过谈话了解病人心理活动,针对不同的病人心理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宣传疾病的有关知识,耐心地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不要对所有病人都是一个模式,应根据具体患者给予具体有侧重的讲解,并介绍患同种疾病病人手术的效果,使其树立康复的信心,解除其紧张情绪,让病人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

2.2术中关怀

2.2.1当病人进入手术室后,由服务小组成员热情迎接病人。护理人员在术前交谈、沟通的基础上,可边做各项术前准备工作,边向病人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消除病人由于陌生带来的拘束、恐惧感。同时说明手术麻醉与术中必要时需配合的注意事项。保持环境的安静,必要时可根据病人的喜好和病情许可,播放轻音乐,以减轻病人的紧张和恐惧情绪。

2.2.2当病人进入麻醉状态时,护士应给予周到的关怀,各项护理工作做到稳、准、轻、快,注意调节室温防止病人着凉,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心电监护,保持输液的通畅。同时对病人病情不得随便议论,以保护病人的自尊心,待手术结束麻醉完全清醒后,巡回护士与术前麻醉师一起送病人到病房,并向病房护士交待术中情况及注意事项。

2.3术后探访

2.3.1手术后第2天由护理服务小组成员对手术后病人进行探视和问候,询问病人术后的一般情况。同时就病人的不适给予安慰和解释,以体现手术护理人员认真负责的态度,同时也消除了对手术实施的疑虑,使患者真正感到护理人员真诚的爱心与呵护,也使我们的服务由“满意服务”上升到“感动服务”。

2.3.2了解掌握病人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尤其是对护理工作提出的问题,作为护理人员更要自我反省,有则改之。要把患者的投诉、意见、抱怨、建议、表扬、赞美等作为宝贵的财富,重视其对我们实施人性化护理、个性化服务的价值,并落实到具体实践中,进一步把护理工作做好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同时向病人及家属宣教术后应注意的事项,填写好记录单,认真评估护理计划的落实情况。

总之,在护理工作中,不仅应拥有高超的护理技术、广博的护理知识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更应重视患者人文需求,切实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通过将人性化、个性化护理运用于手术的整个过程,使手术病人得到护理人员亲人般的照顾与关怀,获得人性关怀的温暖。人性化护理的实施,彻底改变了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中心转向病人,而不单纯的围绕手术,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促使护士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积累工作经验。从而体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护士的人生价值。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 目的加强手术室安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更好服务于患者。方法健全和完善科室管理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管理,护理质量管理。结果通过质控,护理缺陷明显减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到位。結论加强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根本目的。 标签: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性高的科室[1],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责任重大,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维权观念的增强,手术室护理安全不容忽视,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是整个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做好手术安全质控工作,紧紧围绕手术专科十大安全质量目标和“三贴近”临床护理来开展工作,结合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实际情况。健全和完善科室管理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管理,护理质量管理等。1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 1.1严格落实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措施 1.1.1制定相应措施如三到位[2]:任务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手术医务人员的各种行为都必须在各种制度的监控之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各项规章制度只有落实到位,才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 1.1.2经常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陈旧的工作流程,有些制度落实可能有偏差,针对这情况,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对容易发生护理缺陷的工作环节及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做到警钟长鸣。 1.2护理人员管理 1.2.1护理人员编制合理人员与手术台之比为2~3∶5。 1.2.2选用合适护理人员因为手术室工作时间长,连续作战几率高,特别是笔者所在医院的急诊手术特别多,一台接一台,经常加班,围绕手术的进程而忙碌工作,碰到危重抢救的手术一站就是10 h,所以手术室护士必须具备开朗的性格,吃苦耐劳的精神,健康的身体,强健的体魄,能使护士胜任超负荷的工作,对一些体质弱或年龄偏大,反应较慢的护理人员不能作为手术室的合适人选[3],现笔者所在科室护理人员平均年龄28岁。 1.2.3对护理人员的人性化管理,合理的排班,人员适当搭配,有助于各层次护理人员职能的发挥[4]。在手术少时,尽量安排护士休息,以补充精力,关心护理人员的生活、学习,积极营造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利用大家休假时间到外面放松绷紧的神经,对工作表现出色的人员给予肯定,树立典型,进一步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对于个别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错误,本着爱护和严格要求去启迪护士,指出错误,提出批评,以谈心或者估计对方能接受的方式交谈,剖析,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管理者还必须提高自身领导素质,平时以身作则,

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分析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c17545324.html, 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分析及对策作者:张军丽胡艳群 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6期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根据具体原因提出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室2012年1月~2013年12月发生的24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主要有用药错误、液体外渗、管道脱落,患者 身份识别错误、手术患者护送不当,压疮等。结论应通过对手术室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分 析,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对策,以减少手术室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等级。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及对策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违反职业者被期望的标准而导致的事件[1]。手术室是医院的重点科室,手术涉及内容多,服务对象运转快,突发情况出现多,护士 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故常存在安全隐患。手术室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对护理质量的高低有着重要影响,防止术中不良事件发生是保证手术安全运行的根本[2]。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对患者 安全存在危害,使卫生系统负担增加,而在多数情况下,很多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是可以通过预防而避免发生的。现将手术室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相应对策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手术室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发生24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其中不良事件的高发时段为:17:00~24:00,高发护理人群为:工作年限少于3年的初级职称护理人员,高发类型为:用药错误、液体外渗、管道脱落。 2常见不良事件及原因分析 2.1用药错误、液体外渗、管道脱落①护理人员因未严格执行三查十对,未熟练掌握药物的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导致用药错误;②护士疏于对术中用药的观察,静脉通道固定不良,患者出现躁动不安导致液体外渗;③管道固定不当或全麻复苏期因患者的躁动,导致尿管、胃管、切口引流管、深静脉置管等管道脱落。 2.2压疮①患者因素: 患者因自身疾病致全身状况差,正常身体机能下降;②复杂、大手 术手术时间过长,患者长时间处于同一体位,局部组织受压过久,血液循环障碍。 2.3患者身份识别错误、手术体位安置不妥、手术患者护送不当①护理人员未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流程,患者未能正确配合护士查对,连台手术的顺序安排进行调整未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导致手术患者身份识别错误;②因护理人员业务知识不到位或工作疏忽,导致手术体位安置不妥,进而引发压疮,肢体过度外展引发神经损伤,衬垫位置、厚薄不当或过紧的约束带阻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措施[1]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措施 优质护理服务是卫生系统护理模式改变的核心,优质护理服务必须帮助病人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它体现的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本框架,并把护理程序人性化、规范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中,“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为病人实施生理、心理、社会性的一种动态、完整、连续的综合护理过程。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护理工作者应在为病人提供全程、全面、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中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只要有护士的场所就应该实施优质护理。为了积极参与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手术室秉承我院“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宗旨,配合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将优质护理服务延伸到了手术室。 一、术前访视延伸至家属 手术室护理实践基准的第一阶段是进行术前访视, 掌握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状态。按照护理程序, 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术前访视主要是评估、诊断、计划阶段。手术前一天下午,手术室器械或巡回护士在不引起病人的紧张感和疲劳感的基础上,花费约15~20分钟做好术前访视。护士到病区访视病人时,先做好自我介绍,再发放我们自己设计的“致手术病人的一封信”,说明了访视目的,根据评估内容, 了解病人对手术的认识及顾虑, 掌握病人的心理反应, 针对病人的不同职业、文化背景、心理素质以及对健康和疾病的不同认识对症下药, 以提高术前访视的效果, 并可使病人有充分思想准备, 积极主动应对手术。访视态度要严谨认真,获得病人真实情况,准确客观

填写,确保记录真实性。术前访视不仅要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更要和家属多做沟通,家属对手术了解愈多,就愈能协助病人减轻术前焦虑,一些不便向病人讲明的问题,可向家属交待清楚,取得家属的信任与配合。指导家属手术当日在手术室外等候区等候,以便术中出现特殊情况及术后看标本时能与家属直接沟通,为保证病人的生命和手术顺利进行赢得宝贵时间。做到了将人性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术前访视由病人延伸至家属。 二、细微之处显现温馨的优质服务 我们在加强术中规范化护理配合的同时,积极开展细微之处现温馨的护理服务。当病人进入手术室时,手术室环境、设备对于病人来说非常陌生,使其处于恐惧状态下,此时护士一句温馨的问候,一个细小的动作都可以使其消除恐惧的心理,缓解其忧伤和孤独的情绪。因此手术室护士要主动给病人以热情的关怀,态度真诚,亲切,语言温柔,委婉,安慰体贴关心照顾病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环境,告知他对仪器设备发出的声音不要紧张以及需要病人如何配合,麻醉时的感觉以及麻醉产生的效果,使病人做到心中有数。 1、进入手术室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护士三方一起严格核对病人身份信息,确保安全。 2、手术开始,根据手术需求,护士将病人摆好手术需要体位,此时,除了要使病人处于功能位,防止神经肌肉的损伤,还要在各个容易产生压疮的部位垫上软枕或者棉垫,防止术后压疮的形成,对特殊病人使用压疮评估单。

浅谈81例人性化护理对手术室护理效果的影响

浅谈81例人性化护理对手术室护理效果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05-08T12:49:46.26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作者:宋晓丽[导读]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双矿医院 155100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需行手术治疗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并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SAS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014,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突出,不仅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焦虑情况,而且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手术室护理;护理满意度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疗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服务质量也是各大医疗机构竞争的焦点,关乎医院的生存发展,因此如何采用有效的手段提高医疗机构服务工作质量,是医务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1]。手术室是救治患者的重要场所,虽然患者在手术室内时间短,但由于手术治疗的特殊性,患者常常伴随恐惧、不安等不良情绪影响手术效果,因此做好临床护理工作必不可少[2]。本研究中以81例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例,采用对比分析法主要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的81例研究对象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需行手术治疗患者,根据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并利用随机数表法分组,现将其资料整理如下:对照组患者男25例,女15例,年龄22~75岁,平均(49.2±5.1)岁;手术类型:普外科18例,妇产科12例,神经内科8例,耳鼻喉科2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16例,初高中20例,小学及文盲4例。观察组患者男26例,女15例,年龄23~75岁,平均(49.6±5.5)岁;手术类型:普外科19例,妇产科13例,神经内科8例,耳鼻喉科1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17例,初高中21例,小学及文盲3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经检查均符合手术指征。排除标准:认知功能障碍、手术禁忌症、血液系统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器质性疾病等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手术室护理,遵照医嘱及手术室护理规定执行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具体内容包括。 1.2.1术前护理 (1)评估患者病情。术前1d进行术前访视,与患者主动进行沟通,注意态度要亲和、举止要得当,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其年龄、体重、性别、既往病史、现病史、药物过敏史、家族史、合并疾病等相关资料,根据其生命体征指标、日常生活能力、各种化验结果对患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引导患者倾诉自身是否存在不适等主观感受。同时要询问患者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术前做好对症干预。 (2)手术知识宣教。制作《手术室健康教育手册》,供访视人员做好手术的介绍和告知手术温馨提示相关知识,发放手术温馨提示卡。采用自制问卷对患者手术相关知识认知程度进行调查,结合调查结果及患者的文化程度进行手术相关知识宣教,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针对情绪比较焦虑的患者,同时可以辅助成功手术案例讲述及心理疏导,指导其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患者消除顾虑,促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减少手术风险。同时为择期手术患者发送手机短信,让患者及家属能在第一时间了解自己手术动态,更好地做好术前准备。做好手术患者皮肤压疮危险评估及坠床危险评估并自动向主刀医生了解手术需求[3]。 (3)术前准备工作。设有手术信息系统,参加手术人员于术前1d就能接收到手术信息,可提前了解手术情况,做好充分准备。术日晨访视人员将访视情况进行交班,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及手术的需求,提前准备好手术物品、手术器械、体位垫等,保证手术患者舒适、安全、顺利的接受手术。 1.2.2术中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热情接待并予以其体贴周到的关怀和情感支持,遮挡隐私部位;注意对室内温度的调节,根据不同的手术阶段调整室内温度;采用电子液体加温仪在输血或输液中维持温度在37℃;为手术患者加置电热毯;为泌尿外科、妇科手术患者加置保暖背心及40℃恒温盐水,减少电切手术患者因术中液体过凉引起的不适及不良反应[4]。做好保暖工作;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要轻快、稳准,与医生配合到位,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痛苦。对麻醉清醒的患者,术中巡回护士要尽量陪伴在患者身侧,患者出现不适感时要握住其手予以其精神鼓励及情感支持,但要注意不随意与患者谈论病情,采用注意力转移等有效方式调节患者情绪;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疼痛刺激时患者一般会出现血压及心率升高的现象,对于合并基础性疾病患者要加强观察;将监测仪器及操作设备的声音调整至最低,能够减少外界噪音对患者的刺激进而降低恐惧;将仪器摆放在易于医生操作的合理位置,并于患者头侧位置放置器械托盘,有助于进行消毒及手术操作。 1.2.3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采用温水对患者身上的手术血迹以及药液进行擦拭,为其穿好衣物并盖好被单,冬季患者加盖两床被子,增加保暖措施。在搬运的过程中要注意切口及引流管的保护,正确安置体位,针对行为躁动的患者可适当进行固定。协助麻醉师送患者回病房或监护室,认真交接,交代术后注意事项[5]。术后3d进行术后回访,了解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和满意度测评,回访患者不在病房时进行电话回访,动态了解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意见及建议,并衷心祝福患者早日康复。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手术室是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诊断以及担负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涉及面广,人员流动量大,工作节奏快,患者病情复杂,意外情况发生多,同时各手术学科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也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出了高效、高质、高水平的要求。分析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提出防范措施,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一、存在问题 1.管理因素: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给手术室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原来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难以适应现代手术室的管理需求,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如:不严格执行患者安全管理制度,致患者摔伤、碰伤。违反物品和设备管理制度及不当,会严重影响到手术质量。 2.人员因素:手术室护士肩负着繁重的医疗任务,同时承受着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连台手术和经常加班会导致护士过度疲劳综合征。护士会产生心情压抑、精神疲乏、注意力不集中,应变能力差,导致工作效率降低,易发生护理差错事故。 3.技术因素: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手术室各种先进设备的大量使用,如:我们骨科有C臂机,外二科电切镜,腹腔镜等都是近年来增加的新设备。各专科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增多,手术室护理工作复杂程度大、技术要求高的内容日益增多,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技术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4.环境因素:在手术室密闭的环境中,各种废气的产生,如:术中使用电刀、电凝产生的烟雾,各种化学消毒剂、麻醉气体的排放,监护仪、吸引器、麻醉机的噪音干扰,可引起手术护士头痛、头晕、疲劳、困倦及记忆力、理解力和操作能力下降。 二、防范措施 1.完善科室的规章制度,严格规范操作,加强各制度的执行和监管力度:使每一项制度执行到位,监管到位。杜绝差错和事故的发生。建立科室各项制度,如洗手规则、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接送患者制度、查对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手术仪器物品管理制度、术前访视制度及手术室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对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风险评估,对护理风险的发生防患于未然。这些在手术室护士长的带领下我们基本上都做到了。 2.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特别是对新来的护士,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培养严谨慎独的工作作风,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增强护士防范风险的能力。管理者应合理配置手术护士,根据每日手术量及时调配人员,实行弹性排班,避免忙闲不均、人力浪费现象。手术室护士应加强自身修养,保证充足的休息睡眠,重视心理素质的锻炼,保持旺盛的精力,精神集中,心情愉快,使自己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发挥最佳水平,配合手术顺利完成。 3.分级培训,培养护士:为适应现代手术室护理的要求,适应新医学领域,新技术、新业务手术的广泛开展,作为手术室的一名护士不光要能独立完成穿针、引线的基本操作,还要在每一个重要的细节上配合手术医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应对措施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应对措施 发表时间:2018-05-08T09:46:15.87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上第3期作者:杨波,叶芙蓉[导读] 医院可以在护理人员考核中,将服务意识、沟通能力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促进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水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1医院,广西桂林 54100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三医院临床部,广西贵港 537100 摘要:目的:通过对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的因素的分析,探讨手术室不安全因素的应对措施。方法:通过对本院近三年手术室护理工作回顾性分析总结找出已发生的、潜在和现存的不安全因素并加以分析,为临床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包括:护理人员因素、质量管理因素,环境因素,护患沟通因素等等,针对以上的分析,结合本院实际工作提出应对措 施。结论;在针对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要严格按照手术室的规章制度进行执行,同时要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这样在一定程度够规避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应对措施1.绪论 随着护理科学的发展,护理分工越来越细,复杂的护理行为过程与各个专业和个人相关,医疗技术的发展使侵袭性的检查和治疗越来越多,加之各个患者的机体反应也多种多样,造成护理不安全的可能性增大。加之手术室新业务的拓展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安全护理变成手术室管理的核心,是护理质量保证的重要标志。手术室工作量繁重,工作程序复杂,涉及较多的专业知识,相比之下不安全的因素也随之增加。因此,对手术室护理中进行安全管理刻不容缓。本文对三年内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回顾分析,找出现有的不安全因素与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探讨相关方法与措施,以减少医疗护理纠纷,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2.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 2.1护理人员因素 2.1.1手术室护理人员长期应激性工作手术室护理工作量大,劳累繁重,所以导致手术室护士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加之手术配合工作要求护士不能有半分差错,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这样的高风险高节奏的工作都会给手术室护士带来巨大的生理心理压力,从而影响护理安全。 2.1.2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够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高、新手术技术的开展、新仪器设备的使用,使医学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很多手术室护理人员知识水平有限,如果不能及时更新相关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又不足,在上岗前未能参加特定的培训,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很多护理人员分不清手术器械,甚至在中不能很好的与医生进行配合,延误患者最佳手术时机;此外,术前准备不充分,手术中手忙脚乱,影响手术进程,同时会给意识清醒的患者心理焦虑、恐惧、抑郁。 2.2专业技术因素 2.2.1医疗器械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器械准备不完善:与手术所需要的器械不符,未定期保养、性能差、陈旧;手术前仪器未调试,术中出现故障;吸引管道堵塞不通,抢救设备不齐等. 2.2.2 灭菌不当:无菌手术、非无菌手术以及特殊感染手术患者造成医源性感染,同时也对医务人员造成职业性危害.手术室无菌操作不熟练,横跨无菌区域,打开无菌包或无菌盘手法不正确,配液空针污染,未消毒安瓿。输液流程不正确,输液盘内清污不分,输液前后未用擦手液。液体开瓶无时间,加液体未消毒。采血、换药未戴帽子、口罩。进入一治疗室未戴口罩、帽子,治疗室门及无菌柜门未关,无菌柜内无菌包未按消毒日期先后顺序放置。治疗车上用物放置不规范或清污不分。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未飞开放置,使用时容易造成术中感染,影响手术质量。空气消毒不认真彻底。未定期采样监测消毒效果,造成交叉感染。 2.2.3接错病人:由于护士责任心不强,没有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加之患者应用镇静药后不能正确回答问题造成接错患者或错放手术间的现象。 2.3管理方面因素 由于医学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大量高尖技术用于临床;手术病人年龄放宽,病情重而复杂,更要求以病人为中心的整理护理;原来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难以适应现代手术室的管理。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医护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比如术前洗手方法多,不按程序洗手,甚至违反无菌操作规程,可导致手术切口感染率的增加。护士培训不到位,不会使用新的仪器设备,工作不到位,缺乏责任心;手术开始前不知仪器设备是否良好延误手术时机。 2.4环境因素 在手术室密闭的环境中,各种废气的产生,如术中使用各种化学消毒剂、麻醉气体的排放,监护仪、吸引器、麻醉机的噪声干扰,可引起手术护士头痛、头晕、疲劳、困倦及记忆力、理解力和操作能力的下降. 3.应对方法措施 3.1加强手术室相关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与操作能力在手术室的护理中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与操作能力及护理素质对手术室的护理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制定明确的护理培训体系,加强对手术室的护理人员的培训,在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提高其职业素质和操作能力,鼓励护理人员多参加医学讲座及教育活动,从而使护理人员在手术室的护理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运用扎实的专业护理知识水平与熟练的操作能力,有效减少在手术室的护理中技术性护理失误的发生。[1] 3.2合理优化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资源配置为了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有效,在给手术室配备护理人员时要根据护理人员的是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配比,每一个相关技术的护理人员都要有配备,护理人员数量要适当,实行轮班制,减少护理工作的负担,减少不安全因素。 3.3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服务水平

安全文化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安全文化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6-12-30T15:27:06.47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1月上第21期作者:钟春莲杨素碧张文涛廖文科 [导读] 能够大大降低护理纠纷率、护理差错率,对于缓解医患、护患关系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邻水县人民医院(638500) 【摘要】目的:对安全文化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方法:我科于2015年3月-2016年9月期间将安全文化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对应用前后的护理差错情况、护理纠纷情况以及医患、护患关系、护理满意度情况等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施安全文化管理后的仪器操作缺陷发生率、物品清点缺陷发生率、物品准备缺陷发生率、无菌物品缺陷发生率、护理纠纷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医患关系融洽度、护患关系融洽度以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前,t=6.58,6.97,5.61,5.42,6.88,7.39,7.6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文化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安全文化;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医院手术室是医院中具有特殊性的环境以及存在很多危险性和不确定性因素的重要场所,是抢救患者以及实施手术的重要部门,但是由于护理风险较大,因此护理差错和手术室的安全意外情况也频繁发生[1]。本院将安全文化应用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9月期间将安全文化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本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有洁净手术间4个,普通手术间6个;有20名护理人员,29岁以下13人,30~39岁3人,40~49岁2人,50岁以上1人;学历:6名为中专学历,10名为大专学历,4名为本科学历;职称:1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11名护士。 1.2 方法 1.2.1 构建安全文化氛围要注意培养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和服务意识,要让护理人员对手术室安全护理工作中扮演的角色进行明确;护士长要注意总结发生的护理差错情况以及护理纠纷情况,并以护理流程预案为基础对出现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等,使护理人员真正将安全文化意识深入人心并落实到护理工作中,从而构建手术室安全文化氛围[2]。 1.2.2 护理安全培训医院或者科室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理论知识的培训,让护理人员掌握手术室安全隐患防范与处理措施,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业护士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并将这部分的内容纳入考核范围中;可以每周设置一定的专题交流时间,让护理人员之间相互交流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并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措施。 1.2.3 识别护理风险,建立护理预防机制对于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要从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并进行有效控制,手术室风险主要包括:患者坠床、手术部位错误、压疮、电灼伤、导管脱落、标本遗失、异物遗留体腔、错误病理报告以及切口感染等;应该将相关提前预警机制落实到安全文化管理中,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分析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并吸取经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进和预防[3]。 1.2.4 完善管理体系将三级护理质控制度真正落实到手术室安全文化管理工作中,要对护士长、护理人员等的责任进行明确,对安全事件要定期进行分析总结;根据本医院以及手术室的实际情况来对巡回、器械护士、手术室护士的相关安全管理条例进行制定并落实,同时将其作为护理人员临床考核计划内容之一;建立相关的奖励以及惩罚制度。 1.3 统计学分析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检验标准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安全文化管理后的仪器操作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2.06% VS 5.68%],物品清点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1.77% VS 5.44%],物品准备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3.27% VS 6.89%],无菌物品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3.24% VS 6.75%],护理纠纷率明显低于实施前[2.66% VS 8.97%],医患关系融洽度明显高于实施前[95.26% VS 86.59%],护患关系融洽度明显高于实施前[94.12% VS 83.59%],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96.56% VS 87.29%],t=6.58,6.97,5.61,5.42,6.88,7.39,7.6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医疗科技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安全文化管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响应人们的需求安全文化管理这种先进的护理理念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本次研究中,将安全文化管理应用于2015年3月-2016年9月期间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结果显示:实施安全文化管理后的仪器操作缺陷发生率、物品清点缺陷发生率、物品准备缺陷发生率、无菌物品缺陷发生率、护理纠纷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医患关系融洽度、护患关系融洽度以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前,t=6.58,6.97,5.61,5.42,6.88,7.39,7.6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安全文化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十分理想,能够大大降低护理纠纷率、护理差错率,对于缓解医患、护患关系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郑容斌,邓瑞文,周艳红,周红菊,杨愈慧.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河北医药.2013,38(15):2378-2379 [2]温曲英,徐月娥,叶新兰.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13(11):145-146 [3]胡长娥,菅霞,王清兵,张淑君,闫凤霞.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5,03(21):167-168

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有女性患者30例,男性患者50例,在患者手术室护理过程中采用人性化护理。结果:在患者经历人性化护理之后,患者的血压、心率明显好转,这与护理前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该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可以很大程度提高病患在治疗过程的舒适程度,改善病患的情绪,使其能够保持稳定,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率。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手术室;护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5-0191-01 1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提升,由此而来,人们对于医护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病患手术期间,医院在解决病患病症的同时,增加人性化护理也是非常必要的。人性化护理的主要核心的患者,是以尊重患者

人格和患者隐私为核心的整体性、有效性的新型护理模式。基于此,文中笔者选择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帮助病患解决病症的同时给予病患身心上的人性化护理,效果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本组80例病患为2012年8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其中男50例,女30例,年龄20~72岁。普通外科40例,妇产科20例,骨科20例。 2.2 方法 2.2.1 人性化术前访视: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理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全面掌握患者身体及心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高患者认知度和稳定患者情绪的重要手段。因此,护士在接到手术通知后术前一天到病房进行访视,通过查阅患者的病历了解患者病情及各种检查指标,评估患者手术的耐受度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以便做好充分的准备。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步骤、主刀医生技术及成绩、麻醉方式、术前注意事项、术中配合重要性等,提高患者的安全感及配合力度。引导患者倾诉内心的想法,并给予针对性的疏导,消除患者紧张情绪,调整患者对手术的期望值。 2.2.2 人性化手术室的准备:整齐、干净的手术室环境能够给予患者舒适感,稳定患者的情绪,因此护士要精心、合理布置手术室环境,将所有的仪器摆放整齐,所有的物件

安全文化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安全文化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4-03-24T15:57:23.467Z 来源:《中医学报》2013年12月第28卷供稿作者:王学庆 [导读] 学历:本科19名、专科41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2名、护师15名、护士33名。 王学庆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湖北十堰442000 【摘要】 目的:探讨安全文化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方法与效果,为了有效回避手术室护理风险。方法:将安全文化视为一种管理思路,运用到手术室管理中,营造手术室安全氛围,提高安全意识,并对手术室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结果:自2011年以来手术室通过营造安全文化,提高了安全意识,无严重差错及护理纠纷发生,一般差错及护理缺陷由2010年5起降到2012年1起。结论:将安全文化视为管理思路运用到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可以降低手术室护理缺陷,保证手术室护理质量。【关键词】安全文化;手术室;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2 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 8999(2013)12 0500 01 安全文化的建立是在经历了切尔若贝利事故之后。此行为是受一个机构的社会信仰及对安全的态度所影响的,学者们认识到这些信仰和和态度可以约束从业者的思想和行为,减少工作中差错事故的发生[1]。因此,将安全文化视为一种管理思路运用到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中,营造安全工作氛围,及时识别和有效处理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各类风险[1]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1一般资料 手术室共有护理人员60名,3名男性,其它均为女性,年龄23~49岁。学历:本科19名、专科41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2名、护师15名、护士33名。 2方法 2 1转变观念: 现代医疗服务所追求的目标是:关注病人安全,共创和谐的医务关系。世界卫生组织及欧美国家高度重视的课题就是病人安全。手术室作为医院特殊诊疗科室,具有工作复杂、高风险的科室,手术护理人员作为病人手术的参与者、配合者、监督者,在预防和处理护理风险以及避免或阻止手术病人风险起到核心和关键作用。当有差错发生时[3],我们要针对对发生的每件错误,管理者从整个运行系统出发,积极寻找根本原因,进行原因分析、改进措施及其效果评价。 2 2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加强培训与教育:如果在护理过程中,每一位参与的护理人员及各个环节都没有出现护理并发症、事故、差错及医患纠纷,我们称之为护理安全,在每个科室,护士长应定期组织护士认真学习安全知识并按时考核,学习及考核的内容包括:《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医院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围手术期安全管理》等相关知识。利用报刊、媒体报道的安全问题和典型事例进行警言教育,利用早会和每月护理缺陷讨论会强化3种意识和8个观点。自我保护意识、保险防范意识和防患于未然意识为3种意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也是生产力、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质量、安全超前、风险最小和安全科学管理是8个观点[4]。安全护理重要细节,根源在于思想认识。通过学习教育培训,使护理人员的意识从“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的态度,增强护士的防范意识并筑起安全护理思想防线。 2 3识别手术室护理风险:资料统计显示:发生“手术不正确”(包括手术对象、方式、部位、侧向错误)是手术室最高风险[2]。识别手术室的各类风险是防范与处理的前提,是手术室安全护理的根本保证。 2 4加强风险监察,提出风险的防范措施: 护士长充分发挥科室质控人员的作用,组织查找不安全隐患,每周检查安全护理问题,并利用晨会交接班后及时反馈给护士,每月召开护理缺陷讨论会,针对具体问题,认真讨论、分析原因、提出具体的确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3效果及体会 3 1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意识:通过学习、培训和教育,营造手术室护理安全文化氛围,护士转变了对缺陷的认识态度,敢于暴露错误、寻找正确的归因方式,将以往过多的“情景归因”转为“自我归因”,树立起了安全护理新概念,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 3 2提高手术室护士对护理风险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 护理风险识别就是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的连续识别和归类,并分析发生护理风险的常见原因,通过组织学习、培训、警示教育、检查对照等,帮助护士从思想上提高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风险观,使护士能正确认识当前工作中面临的风险,并能预测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可能出现的新的风险,从而提高了手术室护士识别护理风险能力,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3 3降低护理缺陷: 通过营造安全文化的护理氛围,使手术室护士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防范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认真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并从细节处探查工作中的缺陷,控制关键环节,重在防范。在分析管理制度存在问题时,尽量从制度和工作流程上加以调整[3]。当发生错误时,尽量不责备个人,而找出根本原因,从系统的角度加以分析、整改等,使护理缺陷大大降低,2007年以来无出现严重差错事故,护理缺陷由2010年的5起下降到2012年1起。 4小结 护理安全观念是人们对安全行为、安全活动、安全事物、安全原则、安全现实条件的基本态度和观点。只有将这种安全理念融入、运用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才能够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有效的减少了护理风险和手术室护理缺陷的发生,保证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黎彩玲;戴红霞;钟爱玲;李杏华;徐丽兰;;手术病人的安全与风险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07年01期[2]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防范护理差错.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2

手术室安全护理中的预见性问题与防范措施分析

手术室安全护理中的预见性问题与防范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18-09-19T11:56:09.453Z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4期作者:聂凤姣[导读] 目的:分析手术室安全护理中的预见性问题并提出相关的防范对策,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安全护理中的预见性问题并提出相关的防范对策,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74例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未予以手术室护理安全预见性问题分析)和观察组(予以手术室护理安全预见性问题分析),分析对手术室安全护理中的预见性问题进行分析的意义并探讨相关对策。结果:对照组的体位差错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手术室安全护理中的预见性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关的防范对策,对于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手术室安全护理;预见性问题;防范对策 手术室作为医院的一个特殊部门,是医院用来进行手术治疗和抢救危及患者的重要地方,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各手术的专业化程度均不断的提高,对手术室护理质量也有了高质量、高效率的要求[1]。手术室内存在了大量的隐患,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我院对手术室安全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预见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相关的防范对策,旨在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医院整体的护理满意度,现将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笔者所在的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4例患者按照数字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42),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43例,年龄在18-64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4.6±2.8岁之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没有进行手术室护理预见性问题分析,也没有采取任何护理防范及安全管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预见性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防范和安全管理措施。对手术室护理预见性问题主要是从两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关于手术室护理预见性问题具体如下:①医护人员不能有效的和患者进行沟通:由于大部分患者在手术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但是医护人员不能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体会到患者的感受,和患者的交流沟通少,当患者提出问题时,医护人员不能耐心的为其解答,只是简单的回答几句或者应付了事,有些医护人员甚至不能意识到患者的心理问题,不能和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让患者缺乏信任感,不能有效的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降低了手术的治疗效果。②护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由于手术室的护理工作量多,护理强度大,因此当护理人员面临生老病死时已经习惯,责任感和使命感也随之减弱,对于医院的各项护理流程和规则制度等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对患者的照顾不够,从而引发医疗事故,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2]。③医护人员的护理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素质低:一般情况下,在手术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核对,防止出现接错患者的现象,影响手术的进行,一旦出现错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也会造成重要的威胁,其次影响手术质量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患者的手术体位,不同的病情,采取的手术体位不同,如果患者的体位摆放不当,会影响手术医生的手术视野,不利于麻醉,在手术后因体位不当容易产生褥疮、呼吸障碍等多种并发症[3]。护理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也直接影响的手术的安全,在手术中,由于患者个体差异会出现很多突发事件,但是很多护理人员经验不足,面对突发事件不能沉着、冷静的处理,更不能在短时间内作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容易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④术后护理问题:很多护理人员认为患者手术成功了就没有问题了,因此,对患者术后的护理会掉以轻心,实际上在手术过程中,术后的护理对整个手术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要严格观察患者的术后体位、脉搏、血压等基本生命体征的变化,防止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4]。⑤医院的交叉感染:由于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不强,手术室的消毒效果不好,或者手术的器械和物品等选择不当等均可导致医院的交叉感染[5]。⑥器械或者物品遗留患者体内:由于医护人员的疏忽,在手术前未对使用的器械和纱布等物品和器械进行清点,导致在手术中因疏忽使器械和医用物品遗留患者体内,导致手术失败。⑦患者病理标本的丢失或者混放:病理标本对患者的病情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对患者的病理标本进行良好的管理,一般情况下,患者的病理标本时通过专人送往病理室进行检查,病理标本上有该患者的性别、姓名、标本部位等,但是由于护理人员的疏忽,尤其是多个标本时,可能存在弄混或丢失的现象,不利于患者病情的诊断和治疗。 1.3观察指标 以两组患者的体位差错发生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作为观察指标,分析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预见性问题进行安全管理的意义。 1.4统计学处理 本试验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中体位差错的发生率为22%(7/32),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8/32),观察组中体位差错的发生率为5%(2/42),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3/42),对照组的体位差错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 表1 两组患者体位差率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n,%)

手术室护士的人性化护理

手术室护士人性化的护理 手术室:王颖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个性化、整体性、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降低不适的程度。现代护理理论和实践证明,护理学早已不再是医疗的附属,而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人性化护理是护理学科的一部分,其本质就是“以病人为中心”,这完全是与现代医学模式的视患者为一个生物、心理、社会的完整的人相符合的。人性化护理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必需要转变“以我为中心”的惯性思维模式,将“以病人为中心”作为整个护理工作的中心。 个性化服务的实质反映了人性化护理的内质。个性化服务就是针对不同的患者,及时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使患者的健康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最佳状态。充分了解每一位患者的需求,将以往“自己实施什么护理,患者就接受什么护理”变为“患者需要什么,我就护理什么”,这一转变本身也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个性化服务不仅可以体现人性化护理的内质,同时对于护理人员个体而言,个性化服务也是一种人生价值、人格魅力、技术素质和业务能力等多方面的体现。南丁格尔说:“护士其实就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用她的话说:“护理是一门艺术”,它不仅仅只表现在护士优雅的举止、整洁的仪表、轻盈的动作,给人以美感,更重要的是人性化护理能体现出我们护士对患者的真情实感。 手术室人性化、个性化护理实施 手术室护理以其专业特殊性有别于临床护理。但随着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手术室的护理也应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为手术病人开展人性化、个性化的护理。 1手术治疗的病人,术前普遍存在着担忧、焦虑、恐惧、睡眠不佳、食欲低下、对手术方案及风险的疑虑等问题。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术前的护患交流,切身体会患者的内心世界,减轻病人对手术的担忧和恐惧感,增强配合手术治疗的信心。 手术室接到手术通知单后,即由护士长安排本台手术的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等组成人性化护理服务小组,进行术前探视。服务小组到达病房后,首先阅读病历,全面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包括病人的既往史、药物过敏史以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注意有无异常。向病房护士了解病人的护理计划,并制定手术室相应的护理计划。同时向手术医师了解麻醉方法、手术体位、手术步骤及本手术专用的特殊器械和敷料等。 手术室护理人员到病床前与病人进行面对面交流。事实上,要使自己的服务体现个性化特点,必须先知道患者的个性。要运用所有可能的方式与他们建立友谊,及时掌握患者需求变化的动态。尽管在较短的时间内与患者建立紧密联系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抓住关键点,即可找到突破口。首先注重“第一次亲密接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建立的最佳印象就在5s之内,第一句话、第一个问题、第一顿饭、第一次检查、第一次输液穿刺、第一次标本、第一次用药、第一晚睡眠这8个“第一”就是与患者建立友谊的基础。其次向病人自我介绍,语言沟通要亲情化,“请”、“您好”、“对不起”、“很抱歉”是比较规范的文明用语。通过谈话了解病人心理活动,针对不同的病人心理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宣传疾病的有关知识,耐心地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不要对所有病人都是一个模式,应根据具体患者给予具体有侧重的讲解,并介绍患同种疾病病人手术的效果,使其树立康复的信心,解除其紧张情绪,让病人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 2术中关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