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迪士尼公主电影看女权主义的发展

从迪士尼公主电影看女权主义的发展

从迪士尼公主电影看女权主义的发展
从迪士尼公主电影看女权主义的发展

八十年后,王子终于露出了真实嘴脸——从迪士尼公主电影看女权主义的发展

写在前面:

楼主最近吃饱了没事儿,读了本女权主义方面的书(书名叫:The World Split Open: How the Modern Women's Movement Changed America 作者:Ruth Rosen),于是想借着迪士尼公主电影简单侃一侃女权主义发展,结果一开笔就文思如尿崩停不住了,此文很长,有耐性的话就请您看一眼。虽然打着给Frozen写影评的旗号,其实只有文章最后提到了本片,有关键情节剧透,您请慎重阅读啊。

楼主作为一个纯爷们,从小就爱看迪士尼电影,包括迪士尼公主电影,还经常因此被小伙伴们嘲笑。楼主写作本文也是想要证明,迪士尼公主电影也是可以看出深意的!楼主看公主的时候脑子里想的都是女权啊!楼主可是一个男性、女权主义者啊(简称男女权主义者)!

图文并茂的版本可以点击这个链接收看:https://www.doczj.com/doc/7c14830977.html,/wuqiao/blog/7738844/

(听说时光网不给力,部分图片看不到,请点击最上豆瓣相册看图)

############################################################

正文开始:

要说这个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女子偶像团体,什么辣妹、什么少女、什么AKB恐怕通通都要靠边闪,无论从名气、吸金能力、文化影响力来考量,全球最红少女组合非迪士尼旗下的公主们莫属。随着新片《冰雪奇缘》(Frozen)的全球上映,迪士尼家族再填两位公主,人数达到了创纪录的十三钗。电影作为社会文化与风尚的风向标,不可避免的带着时代烙印。从1937年第一部公主电影《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问世到2013年《冰雪奇缘》热卖,十二部公主电影,跨越了将近八十年的时代变迁,这些影片虽然没有故事上的连续性,但仍有一条清晰可见的线索熠熠发光:女权主义的发展和女性地位的提升。

1.毫无女权意识的无脑公主:白雪、灰姑娘和睡美人

1937年《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横空出世,可是电影史上的一件大事,此片开创了动画长片的先河。影片首映六天后,迪士尼先生就带着七个小矮人登上了《时代》杂志封面,当年的奥斯卡颁奖礼上,学院颁给了迪士尼先生一个特别荣誉奖,除了一个标准尺寸的奖杯,还附赠了七个小奖杯,迪士尼先生名利双收,风光无限,迪士尼帝国就此拔地而起。

不过经典归经典,白雪公主——作为迪士尼首席公主——却是十三位公主中最无聊的一位。除了“肌肤如白雪,黑发如檀木,嘴唇如玫瑰”,白雪还有最纯洁的灵魂和最善良的天性。可以说,她是一个完美到不适合做电影主角的人物,因为对于电影角色来说,完美就等于无聊了。但是如电影评论家Roger Ebert所言,这部电影其实不是为了塑造白雪这个角色,而是为了塑造白雪公

主的童话世界。换言之,白雪公主就是一面照妖镜——甚至有点女版基督耶稣的意思——透过不同人物对待她的态度,影片的重心在于塑造邪恶的皇后、猎人、七个小矮人和王子等这个童话世界中的诸多人物。

除了无聊,白雪显然还是弱小又无脑的一位,她在片中没有表现出任何反抗或独立精神,除了唱歌跳舞并和小动物交朋友——这三个特征就此成为之后所有迪士尼公主的标准配置——就是在森林里被猎人追着跑,随随便便吃下皇后的毒苹果,躺在棺材里等待被王子吻醒。白雪公主自始至终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甚至她的主打歌《Someday my prince will come (总有一天我的王子会出现)》都充满了盲目乐观和消极等待的心态。当然,白雪的存在也是顺应了历史的需要,1937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的余威还未褪尽。心有余悸的美国人民确实需要这样一个童话故事重燃他们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事实也证明了,白雪公主生逢其时。

时间快进到1950年,二次世界大战刚刚过去,世界人民都还没从战争的恐怖中缓过来,迪士尼瞅准了这个时机再次复制了白雪的成功模式,第二位公主辛德瑞拉华丽丽登场。她的故事再次沿袭好事多磨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治愈系模式,又一次全球热卖。其实当时的迪士尼公司已经严重负债,正是靠着《灰姑娘》的成功,迪士尼公司才避免了破产的厄运。公主,再一次给迪士尼带来了好运。

历史证明,无聊的治愈系公主只对特定时期经历过创伤的人们格外有吸引力,所以和平年代出场的公主《睡美人》(1959)就不大招人待见。奥若拉公主同样美艳动人,纯洁善良,当然这一次公主的厄运是不幸昏睡不醒,直到被王子解救。但是《睡美人》没能享受之前两位公主的无上风光,以至于迪士尼公司在《睡美人》后的三十年中都没有再拍公主电影。

其实1937之前,美国的第一波(形容女权运动,用“波”格外恰当:p)女权主义运动已经结束,然而第一次女权主义运动的目标在于为女性争取投票权,女性在社会生活以及婚姻生活中的其他权益仍然没有改善,所以笔者将这三位公主称为“前女权主义公主”。

2. 女人做饭是为了抵抗共产主义!

笔者在研究美国女权运动历史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话说二战之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政治阵营陷入冷战,双方都害怕一旦核战爆发,世界将毁于一旦。与社会主义国家鼓励女性们像男人一样开飞机开火车不同,美国政府试图将女性关在家里。他们认为美国强大的根基在于消费主义文化,以及严格定义的性别角色分工。换言之,他们认为女人就应该在家里相夫教子,女人就要有女人的样子,就要穿裙子、烫头发、做家务。正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此基础上还要加上“母母女女”。这往小了说是影响夫妻团结,影响子女身心健康,往大了说是影响美国核心价值观,以至于影响冷战走向的大问题。

这可不是笔者杜撰来的,有史料为证。1959年,在莫斯科的美国国家博览会上,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尼克松和苏联总理赫鲁晓夫进行了一场奇怪的辩论。尼克松吹嘘新出现的家用电器如何解放了美国的女性,让她们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增进魅力、教育孩子。赫鲁晓夫反击称在苏联家庭主妇一点儿用没有,他们的妇女都在忙着建设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呢(听着有点儿耳熟?)。这次会面后,美国媒体开始大力抨击社会主义国家,说他们的女人如何早早就失去了女性魅力,变成了一个个只会做苦力的男人婆,而美国的女性却优雅的享受着她们的女性身份,同时有充足的时间相夫教子。

话题扯得有点远,回来继续说公主,除去显赫身世、倾国容貌、美妙嗓音还有控制小动物的本事,白雪、灰姑娘和睡美人三位公主还拥有一个共同的能力:会做饭!这点在冷战开始时出现的灰姑娘身上尤为突出。我并不认为迪士尼的小公主们成了政治宣传的工具,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三位女性形象都是顺应当时社会需求(男人的需求)的。他们都是由男性视角出发、由男权社会定义的完美女性形象:貌美人傻会干活儿。男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美艳的妻子,还需要一个家务活样样精通的老妈子。而只有这样的女人们,才会得到男人们(电影里的王子们)的救赎。其实仔细想想这是很不合理的,宫里长大的白雪,什么时候学会的烧火做饭?!还会烤苹果派?!

3.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在这一小节开始之前,我们开个小差,先来聊一聊亚当的老婆。

众所周知,亚当夏娃是一对儿,亚当是上帝用泥土造的,夏娃呢,是用亚当的肋骨造的。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在夏娃之前,亚当还有另一个正牌老婆,名叫莉莉丝(Lilith。美国影视剧里但凡出现叫Lilith的角色,必定是个刁蛮难搞的女人,比如Fraiser里Fraiser的前妻Lilith)。传说亚当之所以和莉莉丝结婚,是因为亚当厌倦了和动物们xxx(当时确实还没什么人......)。与那无脑的夏娃不同,莉莉丝也是上帝用泥土造的。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婚后生活长期不和,既然你我生来平等,凭什么老娘要听你亚当的话?最终他夫妻二人因为做爱时谁上谁下的体位问题大打出手,甚至惊动了上帝他老人家。莉莉丝一气之下出走人间,与无数——如果不是所有——天使以及各路牛鬼蛇神疯狂交欢,还生出了世界上第一只魔鬼。吃了亏的怂包亚当跑到上帝面前哭诉,恳请他老人家再帮他续一房小三。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这次上帝没有用泥土,而是取下了亚当的一块肋骨造出了夏娃。这才从根本上解决了男女尊卑的问题。这夏娃都是亚当身上的骨肉了(听着有点儿乱伦的意思...),还不得处处听亚当的指使么?豹子脾气的莉莉丝当然不是好惹的,你亚当夏娃日子过得舒服了老娘可就不舒服了。于是烈女莉莉丝化作毒蛇盘踞在知识树上,勾引夏娃偷吃了智慧果。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人类历史开演。

以上关于莉莉丝的故事也不是笔者杜撰来得,莉莉丝的奇葩事迹,在犹太神话、死海古卷、中世纪文学传说中均有记载。可能有些读者看出来了,这莉莉丝简直就是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权主义者啊?她争取的性爱体位问题,其实是女性社会地位的一种象征。莉莉丝争取的,不过是与男性的平等地位罢了。莉莉丝在后世经典中被刻意丑化甚至掩盖,笔者浅薄地认为,是男权社会心虚的表现。犹太人一定是深知莉莉丝的存在的,不过秉承家丑不可外扬的方针,并且为了维持犹太社会严重的男尊女卑的社会结构,他们也就闭口不提了。这些心虚的犹太男人们在祷告的时候,还会“感谢上帝,没有把我造成女人。”于是毫不奇怪,第一本犹太女权主义杂志就被命名为《莉莉丝》。

(关于更多Lilith的资料可以查阅Wiki的Lilith词条

以及这个神话百科:https://www.doczj.com/doc/7c14830977.html,/articles/l/lilith.html

艺术圈还发表过一篇更劲爆的博文:https://www.doczj.com/doc/7c14830977.html,/post/539321/)

伍迪艾伦说过,大家看完了《白雪公主》都爱上了白雪公主,他却爱上了那个邪恶的皇后。其实如果观众仔细推敲邪恶皇后这个角色,同样是美艳妖妇,同样掌握着变身法术,同样用苹果(苹果说我招谁惹谁了,怎么都拿我说事儿)引诱单纯幼女,邪恶皇后简直就是莉莉丝的童话翻版啊。没错,在历史上莉莉丝一直作为女巫的保护神存在着。而且在英国、德国、希腊、甚至墨

西哥、北美土著、东方传说中都有她的影子(真可谓誉满全球啊)。关于远古的回忆,不可避免的以传说的形式渗入了现代人的文化中。咱中国人民爱说的“化作美女的毒蛇“没准就是对莉莉丝她老人家的回忆。

可以说,在前女权时代的三部公主电影中,女权主义元素均以反面角色出现:白雪公主的邪恶皇后,灰姑娘的变态后妈,睡美人的魔鬼教母(还会变身喷火巨龙),甚至后女权时代出品的《小美人鱼》(1989),反派人物章鱼大妈依然是个女儿身。这些女人要么对权利充满欲望,要么嫉妒心膨胀,要么就是单纯的抽象化的邪恶。她们不切实际的邪恶,是公主们不切实际的善良的另一个极端。正如人们对莉莉丝的妖魔化一样,这些女性反派们,是男权社会对于有能力的女性存在的普遍偏见。女人对权利充满了欲望,就是邪恶了。

反过来看,这些电影里出现的男人无一例外全是好人。怜香惜玉放走白雪的猎人啦,任劳任怨勇斗后妈的七矮人啦,一吻定情妙嘴回春的王子啦,甚至灰姑娘的亲爹、以及她未来的公爹......但凡影片中提到的男人,从高帅富到穷屌丝,都-是-好-人!这简直是赤裸裸的男性沙文主义啊。“大男子主义言行是小男人心态的窘态毕露!”王蒙如是说。如此这般被贬低被丑化的女权主义者们,能不起义么?!

4. 你全家都女权主义

上回书说到,1959年的《睡美人》反响平平,迪士尼公司在之后的三十年内都没敢碰公主话题,直到1989年《小美人鱼》摇着尾巴出现,公主才回归大银幕。小美人鱼一出场,就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味道——不、不是海腥味,而是清新的女权主义味道。

不过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经过了几十年的女权运动,“女权主义”已经不是什么好词儿了。你要敢说小美人鱼是女权主义者,搞不好人家还会吐你一脸海水:“你才女权主义,你全家都女权主义。”当时的主流媒体已经造就了两类女权主义者的刻板印象。一类是穿马裤蹬皮靴、不刮腿毛、憎恨男人到骨髓的女同性恋者;另一类是自私冷酷的女强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几十年的女权运动,早已使女权意识深入人心。女性与男性对等的权益,即女性在职业、教育、婚姻等等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与男性平起平坐的观念早已润物细无声了。与1950年的家庭比起来,80年代末你全家很可能都已经是女权主义者了!

这一时期的公主终于开始有人味儿了,她们不再是做作死板的高大全形象,而是像凡人一样,有小缺点小毛病。小美人鱼一改之前三公主深闺美妇的形象,更像是一个普通的青春期叛逆女孩儿,为了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她私自用美妙歌喉换来两条大长腿(说走就走也要有腿不是),勇敢主动地追求自己的男神。

而1991年出现的美女贝儿(出自《美女与野兽》)更是了不起,她是他们村儿唯一一个爱读书的人!读书——这可是历来男权社会中男性独享的特权,也是男性获得权力的基石。要不然古今中外的祝英台和杨朵(犹太版祝英台)们也不需要女扮男装混进学校读书了。贝儿的性格是独立、聪明、勇敢、倔强的,而且她霸气外露地爱上了一只怪兽!她可以称为迪士尼公主中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女权主义者,也是时至今日最受好评的迪士尼公主。

5. 少数族裔公主大爆炸

你别看今日的美国社会各种“政治正确”的口号喊得山响,要是有人胆敢做出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性取向歧视,甚至年龄歧视的言行,立刻就会被淹没在一片批判声中。其实这些都是在二战后时至今日短短几十年内各种社会运动取得的成果。1950年代的美国社会,各种针对少数族裔、女性、同性恋者以及社会边缘群体的歧视绝不鲜见。从战后开始到八十年代的美国历史中,充斥着各种社会运动,比如最著名的黑人民权运动,反战运动,第二波女权运动,同性恋平权运动等等。正是这些运动,给美国带来了一场民主的跃进。这也是无数人流血流汗不流泪争取到的胜利果实,比如著名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同志就不幸惨遭暗杀。然而,正是他们的抗争,换来了今日美国社会更加深化的民主。任何坐等统治者良心发现自行改革的人,我只能对他们说:呵呵。

作为这些民权运动中的一支,女权运动也带着其他运动的特征,其中种族平等就和女权运动联系在一起。一头红发的小美人鱼已经代表了进步,不再是金发碧眼的盎格鲁萨克逊人种,小美人鱼可是白人社会中长期不受人待见的“Ginger”亚种。90年代初迪士尼公司掐指一算,目前为止的五位公主可都是高加索人面孔,为了体现自己的政治觉悟,迪士尼在未来十几年内猛造且只造少数民族公主:1992年《阿拉丁》中的阿拉伯公主(此人还可能是个穆斯林)茉莉,1995年《风中奇缘》中的印第安公主宝嘉康蒂,1998年《花木兰》中的中国(亚裔代表)公主木兰(花木兰就是一平民家的孩子哪儿是公主啊),以及2009年《青蛙公主》中的黑人公主蒂安娜(奥巴马都当了总统了还不麻溜儿造一个黑人公主?!)。终于迪士尼长嘘一口气,这下你不能说我种族歧视了吧?(于是我们看到,这之后的公主电影只专注造白人了。)

6. 嫁人不是你想嫁,想嫁就能嫁

笔者将《小美人鱼》、《美女与野兽》、《阿拉丁》、《风中奇缘》和《木兰》这五部电影称作”后女权运动公主电影“。这一时期的公主片儿,虽然带着明显的女权主义先进性,然而却有一个致命缺陷!

女权主义色彩在这时期最晚出品的《木兰》中登峰造极,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地位已经作为电影的主要矛盾出现,而且影片融入了东方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最终,花木兰用超越男性的智慧和勇气成了孤胆英雄,万民给跪,宁死不向匈奴低头的皇帝都给木兰鞠了一躬。花木兰她爹对她说:“花家最大的荣耀,就是有你这么一个女儿。”看看,女人终于可以光宗耀祖了!

但是这五部影片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导致她们的革命力度仍然不够彻底。这一点就是影片中婚姻对女性的束缚。影片开始时,几位主人公都面临一个困境:找不着合适的老公,或者相亲对象自己看不上。然而随着影片发展,婚姻问题都随着冒险一并解决了,小美人鱼如愿嫁给王子,野兽变回人形儿抱得美人归,茉莉搞死了怪叔叔嫁给了阿拉丁,木兰得到了年轻有为的公务员......好吧,《风中奇缘》里的宝嘉康蒂惨了一些,她是这一时期唯一没有收获爱情的公主(别担心,过个十几年就会有个叫Merida的大龄剩女前来陪你)。我们不禁要问,要是她们的冒险没有给她们带来爱情,这婚还结不结?!日子可怎么过?!

这里体现了男性与女性反叛的一个本质区别。男性的反叛经常是拒绝物质上的享受,他们可能拒绝像父辈一样成为医生、律师、银行家,而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但是并没有丰富物质回报的生活;然而在人生的某个阶段,他们仍然希望组建家庭,成为父亲。但是女性的反叛,往往是彻底的逃离传统家庭生活,也就是说她们如果还想有自己的事业,往往就要完全放弃婚姻生活。比如Jane Austen就一辈子献身文学终身未婚。究其根源,盖因男权社会将抚养子女的责任定义为

女性的天职,婚姻对于女性更像是一种职业。一些女孩,在成长过程中眼见着母亲为了家庭放弃事业和理想,在长大后会因害怕重蹈其覆辙,而选择完全放弃家庭生活。

激进的女权主义者会质问一切社会已有的价值体系,比如她们会说:为什么女性的手指纤细就要去做流水线装配工人而不是神经外科医生呢?同样,她们也会问:为什么孩子是女人生的就一定要女人养呢?难道女性只有走进婚姻这一种选项吗?公主们,你们不结婚会死吗?!

7. 女人到底要什么?

迪士尼的电影,其实八十年来都在专注贩卖同一主题:要有梦,要勇敢追梦。但是这做梦也有不同的做法,男人和女人的梦也大不相同。男孩子的梦想,1940年的迪士尼动画《匹诺曹》中概括的最为充分,那就是成长、成为一个男人。但是对等的女性梦想,却直到1989年的《小美人鱼》才出现,落后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在此之前的女性角色,梦想都是“被男人解救”。究其原因,当然和迪士尼先生自己的社会价值观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

后女权时代的公主们(小美人鱼开始,木兰为止),终于学会了做男人做的梦,她们梦想变得和男人一样,甚至做男人做的事情,驰骋沙场,建功立业(起码花木兰是这样)。然而,更为深层次的女权主义,不是要女人变得和男人一样(不能否认男女生理心理上的差异性),更不是要女人和男人一决雌雄(这个不用决......),而是要抛开男性对女性的审视,由女性自己定义女性的身份、思考自身的优势和弱点。女性的梦想应该在于取悦“自己”,而不是取悦男权社会。所以自信的女权主义者应该这样问自己:究竟“我”想要什么?男人?关男人屁事?在迪士尼公主当中,从2009年出场的《青蛙公主》开始,包括《长发公主》中的Rapunzel,《勇敢传说》中的Merida,直至2013年《冰雪奇缘》中的Elsa和Anna,都带着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故笔者将她们称作“新女权时代公主”。

2009年上映的《青蛙公主》中,第一位黑人公主——“创业公主”蒂安娜从小的梦想就是开一家自己的餐馆,不同于花木兰出于无奈被逼上战场证明自己的能力,蒂安娜从影片一开始就是在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而2010年上映的《长发公主》则完美表达了新女权主义的内涵。从小被绑架的长发公主Rapunzel踏上的冒险之旅,一方面是一个少年踏出家庭的保护成长为人的成人礼(但这次是女人的成人礼),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真实身份(Female Identity)的探寻。最终电影落脚在Rapunzel找到了亲生父母,找回自己的真实身份,而一路上顺便认识的飞贼Flynn也不是什么王子,最终他们发展出来的爱情也不过是Rapunzel在寻找身份归属过程中缴获的战利品罢了。

成长于二十一世纪的女性,不仅拥有和男性同等的权益和机遇,更重要的是,她们有足够的自信,去问自己这些问题: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的梦想是什么?

8. 大龄剩女你们怎么一点儿不急?

正如我在前文所批判的,后女权时代公主们的一大弱点,就在于婚姻仍然是左右她们成年生活的最重要因素。到了新女权时代,公主们故事的主线已经与爱情无关了。《青蛙公主》是打工妹创业开餐馆;《长发公主》是失踪少女找妈妈;2012年《勇敢传说》中,公主Merida的主题已经变成了:逼老娘结婚,门儿都没有!其实抗旨不婚这事儿不能完全怪她,片中出现的王子们,

实在是没有一个拿得出手啊!

婚姻和家庭在女性生活中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或者说,变得不那么紧迫了,女性可以和男人一样,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何时——甚至根本要不要——迈入婚姻生活,以及要不要生养后代。这是男女平等带来的自然而然的结果。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大龄剩女们,你们想过没有,是谁给你们带来的幸福生活?那都是无数女权主义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笔者突然就想到这么一句......)。正是因为女性可以平等地接受教育、可以在职场与男性公平竞争、可以获得与男性同等的福利和薪金,而且——不要小瞧这一点——因为避孕手段(包括人工堕胎)的进步而获得了性解放,女性才得以脱离男性实现经济、地位、以及性生活的独立。当代大龄剩女享受的生活,对于五十年前的美国家庭妇女而言是难以想象的。

当然,女权主义不是鼓励女人都不结婚(还是有女性打心眼儿里想结婚的),也不是鼓励全体女性都不生养(那地球人早晚要死绝),更不是鼓励所有女人都成为同性恋(假设全世界人都是同性恋,这种假设本身就很愚蠢),而是鼓励女性要独立自主、掌握自己的命运,因为社会舆论压力就随随便便找个长期粮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年大妈们常说:男人不着急,三四十结婚也不算晚,女的就不一样了,岁数大了就没人要了。你仔细想想市井大妈的话,实际上是没有逻辑可言的。婚姻是一辈子的事儿,不是三五年的买卖,如果一个男人只是因为女人年轻貌美就娶了她,你同样有理由怀疑,他会在女人变成黄脸婆以后换一房小的。如果男人可以不着急结婚,女人为什么要着急?

9. 释放你的Girl Power

笔者打着《冰雪奇缘》的名号,码了这么多字儿,还没提到本片,笔者自己都看不下去了。现在笔者就开始侃一侃《冰雪奇缘》这片子,下文涉及严重剧透,没看过本片的你可慎重阅读。

从上一部《勇敢传说》到这一部《冰雪奇缘》,电影的主题已经转移到了女性与女性的关系上来。《勇敢传说》讲的是母女,《冰雪奇缘》就开始讲姐妹。片中男性角色的形象却变得越来越差。公主电影,越来越成为“女性电影”。《勇敢传说》中连个像样的王子都没有,《冰雪奇缘》更是完成了前无古人的创举:王子终于学坏了,竟然成了全片最大的反派。经历了八十年时代变迁,男人终于从“拯救者”,沦落成为“幕后黑手”!女性终于意识到,长久以来压制女性解放的,不是别人,是她们的兄弟、父亲、丈夫、儿子,是所有虚伪的男人们!

上世纪九十年代,大英帝国出了一支自甲壳虫以来最红的组合,但不同的是,这次红遍全球的却是一支全女子组合,她们就是:Spice Girls(辣妹组合)。同时被辣妹推广开来的还有一个全新的概念:Girl Power(女性力量)。它代表着女性获得权力、女性团结与忠诚的理念。笔者看来,《冰雪奇缘》中Elsa竭力压抑的超能力,就是Girl Power的形象表达,而最终Elsa接受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不再害怕释放自己的能力,掷地有声地传达了一个信息:女性要解放,能力要释放,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这口号好适合刷在墙上)

10.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费城》(1993)中有一句话:“不根据个体属性,而根据该个体所属的群体被赋予的刻板印象,先入为主的评判个体,就是歧视的本质。”换言之,说女孩子数学就是学不好、说女司机开车一定比男人差,和见到黑人就觉得会被抢劫,见到同性恋就觉得他有艾滋一样,都叫歧视。

笔者啰里吧嗦写了这么多,其实只是想借女权主义的进程,说明一个道理:一个社会的风气,一个国家的发展,必定是向着更深入、更全面的民主化发展。而人类文明的走向,也必定是向着消除一切不公正歧视的目标前进,任何企图阻止这一进程的行为都不过是螳臂当车。任何企图逆转这一进程的个人,历史都要让你吃不了兜着走(想想希特勒的下场)。

当今的女性们,最应该感谢那些女权运动先驱们,正是她们不甘沦为“沉默的大多数”、站起来争取自己的权力,才造福了她们的女儿和女儿的女儿们。但同时,她们也要感谢迪士尼公主们。迪士尼电影,作为流行文化的晴雨表,记录着点滴的社会变迁,这看似无关痛痒的流行文化,却像那旧时王谢堂前燕,将公正、平等、民主的理念带进了寻常百姓的意识中,进而改变了民主的走向。也许在不远的未来,我们提到迪士尼公主,会这么说:哦,就是那个拯救了王子的公主;哦,就是那个科学家公主;哦,就是那个成了总统的公主!

迪士尼公主饶舌战-Snow White VS. Elsa

[ANNOUNCER] Snow White versus Elsa! Let the rap battle begin! [SNOW WHITE] It’s not lame that my aim here’s to tell you the truth I’ll hit it out of the park like my name is Babe Ruth Got a star on the Hollywood Walk of Fame The fact that you can’t claim the same is really a shame I’m the original princess, you’re a copy of a copy I am porcelain and perfect and your floppy hair is sloppy I’m fragile but agile, rarely cross I am sweet, you can tweet, I’m a treat, like a boss [ELSA] Who the hell are you to step to me? An aimless airhead with a vitamin D deficiency You got no skills ‘cause you’re focused on your looks And let’s get to what was up with you and those seven schnooks (Hi, ho!) I’ve heard you sing –it’s a high-pitched chirp You’re dopey [SNOW] You’re grumpy [ELSA] You’re a bashful twerp That squeaky, meek demeanor is an awful choice I can drown you out right now with my powerful voice [SNOW WHITE] Um, you should know, that’s not singing, you’re just yelling At least now I can’t hear the mean lies you’re telling You could’ve agreed with your sister from the start But no, you’re the one who’s really got a frozen heart You were selfish and deluded when it comes down to it Had the chance to do better, but like a porn star, you blew it As for your powers, they’re hardly legit You built a whole castle with nowhere to sit Does it really count as magic if when you let it go The only thing that moves is ice and snow? I talk to animals and it always impresses You’re just a blonde snow-blower in sparkly dresses [ELSA]

9.从迪斯尼动画电影中的公主形象看它的传承与创新

从迪斯尼动画电影中的公主形象看它的传承与创新 摘要:迪斯尼自1937年推出世界上第一部动画长篇《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以来,一直试图用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的开拓精神保持全球动画电影的领先地位,多年来一部部公主电影打造的让公主形象的动画已经成为迪斯尼动画电影的主要品牌。本文通过对迪斯尼动画中公主形象的变化分析,探讨迪斯尼女性动画电影在主题、表现方式、叙事等方面问题与突破,传承与创新,以期通过人物更好地理解迪斯尼动画电影。 关键字:迪斯尼动画电影公主形象女性角色 如果说电影是人类梦境的无限延伸,那么动画电影更加纯粹的电影,因为它完全通过技术手段叙事,营造的是纯想象出来的影片世界。动画电影的没有限制,能够解释人类脑海中呈现及产生印象的任何事物,以最主观的形式反映现实,是与人的遐想世界最接近的电影形式。①电影本就是想象和梦而产生的艺术,而幻想到了动画这里才算登峰造极。作为美国乃至世界动画领域的领头羊,迪斯尼公司创造了世界动画电影史上的一个又一个的传奇,没有人能否它在为全球人们编制梦境上的重要地位。在其创作的众多动画电影中,以女性尤其是公主为主要人物角色的动画电影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从1937年推出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开始,迪士尼已经出品十二部“公主片”,塑造了十三位各具特色的公主。她们都来源于传统经典的民间传说或者童话故事,白雪公主、睡美人、冰雪奇缘姐妹等为王室血统正牌公主,灰姑娘、贝儿、狄安娜嫁给王子后成为王妃(英语中与公主是同一个词),平民姑娘花木兰被皇帝册封,也列入公主阵营。公主系列产品已经为迪士尼公司带来超过40亿美元的收入,成为继米老鼠唐老鸭之后迪士尼最大的吸金法宝。 ②13为公主(见图表1),除了《阿拉丁》电影中的茉莉之外,均担任电影的首要角色,可以被看做是动画中的女性电影,这些公主角色的塑造和影片主题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地在变化,变化中依旧能看到迪斯尼动画的传统风格。根据下表本文将公主形象的变化分为四个阶段,逐一进行分析。 ①[法]塞巴斯蒂安?德尼斯:动画电影[M],谢秀娟译,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04:22 ②光明日报:迪斯尼动画中的公主情缘[OL],光明网:https://www.doczj.com/doc/7c14830977.html,/2014-04/04/content_10898854.htm

迪士尼简介

迪士尼简介 当今的迪士尼已经远远不止于从事动画电影这一个行业了,迪士尼手表、迪士 迪士尼 尼饰品、迪士尼少女装、迪士尼箱包、迪士尼家居用品、迪士尼毛绒玩具、迪士尼电子产品等多个产业。由于许多人都是从小看着迪士尼的动画片长大了,所以迪士尼所涉及的各大产业都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一至好评,取得了丰硕的商业价值。 作为一个娱乐品牌,迪士尼在2008年《商业周刊》的世界100强品牌(按照品牌价值)排名为第9位。 2008年12月30日,世界权威的品牌价值研究机构--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举办的“2008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年度大奖”评选活动中,迪士尼凭借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活力,荣登童装品牌类“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榜单”大奖,赢得广大消费者普遍赞誉。 编辑本段迪士尼其人 人物简介 迪士尼,即华特·伊利亚斯·迪士尼(Walter Elias Disney,也译作华特·埃利斯·迪士尼)(1901~1966)。 美国动画片制作家、演出主持人和电影制片人,1901年12月5日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他以创作卡通人物米老鼠和唐老鸭闻名。 米老鼠和唐老鸭 他制作了世界第一部有声动画片《蒸汽船威利》(也译作《威利汽船》《威廉号汽艇》,1928年)和第一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 (1938)。他与其哥哥罗伊·迪士尼(Roy Oliver Disney)创办迪士尼兄弟动画制作公司。 在米老鼠诞生以前,迪士尼曾经创作过一只叫奥斯瓦尔德的长耳朵卡通兔形象,很受观众欢迎,1928年,就是米老鼠诞生的这一年,华特和设计师们一起讨论,如何创作一个更可爱的卡通形象。他们把奥爱瓦尔特画在纸上,然后开始修改:把耳朵变圆,给短裤加上纽扣,给大脚穿上鞋子,双手戴上手套,再加上一条可爱的尾巴……不一会儿,一个可爱的老鼠形象就跃然纸上了!华特眼前一亮,就是这只小老鼠!他的夫人莉莉连恩马上给它起了个响亮的名字 "Mickey Mouse"(米奇老鼠)这就是米老鼠的诞生过程,很多人以为米老鼠是华特·迪士尼遇见了一只小老鼠而创作出米奇,这是错误的说法。

女性主义电影

女性主义电影 从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整整十多年间,美国影坛兴起一股女性主义电影风,许多优秀的女演员也在这一段时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凡妮莎以及珍芳达合演的《茱莉亚》(描写反纳粹女杰的生平故事)、莎莉菲尔德的《心田深处》(描写坚强的农村妇女的故事)、杰西卡兰芝的《弗朗西斯》(描写性格女星对抗好莱坞的悲剧故事)等。形成这一股风潮的原因主要是70年代开始盛行于美国的女性主义思潮以及女性解放运动,另一方面也多亏了这一批优秀的女演员,她们不愿意再以充当银幕花瓶为满足,愿意向复杂而有深度的女性角色挑战,当然,也让我们有幸领教到她们苦心经营的丰硕成果。这一股风潮到90年代便被许多肌肉男星的动作片以及计算机动画的科技奇观所取代,让我们更对那一个时代的美好难以忘怀。 女性电影应该是什么?很难定义,因为现在也还在发展中,如果用狭义的定义就是:女性观点来诠释有关女性的议题的电影。而广义的定义:女性导演所拍摄,不一定是女性议题的电影,或是男导演拍摄,但是探讨女性活动、女性题材的电影。一些导演擅长刻画女性角色、女性情欲,这跟男性所表达情欲上的差别在:探讨的是心灵而不只是动作; 情欲流动的描述而不是摄影机对女性身体的描绘; 身份上的寻找、认同,私密性的家丑、告解、诚实的表露,亲人和好朋友或许会受到侵犯,所以还包含事前、事后的沟通。其它包还性别、同性、异装的议题的作品。当然,女性主义电影还是以女性为其主角,描写这一些女性在父权以及时代的倾轧下奋力求取生存尊严的故事,所描写的女性角色并不是为了对旧时代的贤妻良母歌功颂德,藉以更加巩固父权的教化;反之,它更多描写的是一些桀傲不驯,甚至不见容于当时的「坏女人」,她们特立独行的行径除了勇气可嘉之外,对于性别刻板的颠覆、以及性别压迫的解放更是引人深思。 《破浪(Breaking the Waves)》 导演:拉斯·冯·提尔(Lars von Trier) 出品时间:1996 出品国:丹麦/法国 片长:159min 《破浪》、《白痴》和《黑暗中的舞者》是拉斯·冯·提尔表现爱和牺牲主题的三部曲,被称为《金心三部曲》。《金心》是他小时候看过的一本连环画的书名,是一个关于善良的小姑娘的童话故事,她带着一个面包,独自一人穿越大森林,当她走出森林的时候,她身上什么东西都没有了,她赤身裸体,尽管这样,她仍然对将来充满信心,她说"我能对付"。《破浪》、《白痴》和《黑暗中的舞者》里的女主角都有坚韧的牺牲精神和强烈的宗教情怀,可以说,《金心》中的小女孩是她们的原型,三部影片的女主人公贝丝、卡琳、塞尔玛都遇到了极大的麻烦,没有外人可以依靠,只能靠自己的身体和灵魂与命运抗争。拉斯·冯·提尔有意让主角处在极端的边缘,以表达极致的美好。 《破浪》是一个关于信仰的童话,对于宗教这样一个敏感问题,从伯格曼、布莱松到基斯洛斯基,几乎所有现代电影大师都有所触及,尽管如此,1996年《破浪》的上映还是掀起了轩然大波,影片对宗教与生命、情及欲之间关系的探讨令人们大为震惊。影片说的是一个天主教徒的新婚妻子,为了让因意外事故而高位截瘫的丈夫有恢复的可能,铤而走险,和其他男人发生关系,回来后在枕边悄悄说给丈夫听,从妻子的讲叙与自己的想象中,他汲取了生存的力量,最终,丈夫获救了,这女人却被残杀了。影片讲述了一个充满激情同时又带有神秘色彩的爱情故事,贝丝被定义为一个忠实的信徒,一个义无返顾的殉道者,一个纯洁的天使。她的一切行为都与其坚定的宗教信念紧紧相连,她所面临的实际上是坚持爱的信念与屈从于那个偏僻的乡村中教会对村民的严厉管制所带来的压力之间的选择。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影片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 [摘要] 《蒙娜丽莎的微笑》这部影片关注了当代女性生存与自我身份认同困境这一热点问题,导演迈克·尼维尔通过电影特有的光影叙事方式,为我们展示了女性主义先驱如何思考与践行的生活轨迹。《蒙娜丽莎的微笑》作为表达女性自身诉求的电影,它所呈现出的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对女性解放道路的探索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即使是女性社会地位有所提升的今天,这部影片对于女性如何发现自我、寻求自我发展之路无疑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蒙娜丽莎的微笑》;女性主义;失语;觉醒;反抗 《蒙娜丽莎的微笑》作为一部“星光熠熠”的女性电影,云集了朱莉娅·罗伯茨、斯黛尔斯、克莉斯汀以及“蝙蝠侠女友”玛姬·葛伦哈尔众多美女明星,茱莉亚·罗伯茨在这部影片中继续延续了以往美丽、智慧、独立的电影形象。故事发生在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被誉为“没有男子的常青藤”——卫斯理女子学院中,而这个学院并不是单单以治学文明,而是以培养名媛淑女出名,由朱莉娅·罗伯茨饰演的女主人公凯瑟琳·沃森作为一个刚刚从加州柏克莱大学毕业的美学博士,在大学里接受了女性自由改革的思想,她个人胸怀宏愿立志成为一名出色的教授,满怀理想的凯瑟琳受聘来到久负盛名的卫斯理女子学院担任艺术史教授。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女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放,社会地位也逐渐受到重视,但在上流社会女性所受到的封建思想禁锢现象仍旧非常严重,在卫斯理这座著名的女子大学里,女学生们大都来自上流社会家庭,从小接受优秀的教育,但教育的目标并不是使其个人得到良好的发展而是将她们塑造成千篇一律的上流名媛,并且以嫁入豪门做个上流贵妇为终极目标。对学院的这种腐朽教育思想令凯瑟琳无法忍受,她作为一个有理想的知识女性,力图在教育过程中散播自由种子,鼓励女学生们摆脱思想的桎梏,勇敢追寻个人理想之路。影片即以师生互动关系为主轴,讲述了女主人公凯瑟琳在女校中如何传播自由思想、如何帮助女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阻挠和挑战。 一、失语 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女性主义巨著《第二性》中给从古至今的女性做出了定位——“第二性”。相对于占据主导地位的男性来说,女性永远处于被动和附属的次要位置上,甚至是到了现代的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尽管第一次把性别问题提升到了社会结构的高度,但在其理论中仍然是“将男人定义为人,将女人定义为雌性——每当她的行为举止像人时,她实际上是在模仿男人。”女性在人类社会之中长久作为“他者”的身份存在。正如波伏娃所指出的,从来没有男人有这样一种意识去表现男人的特殊地位和处境,也同样没有人关注这种由性别而引发的问题,这是一种长久以来男权社会造成的集体无意识,同样也是约定俗成的社会常态,而这种常态背后的不合理,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关键所在。迄今为止,女性主义小说、电影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觉醒的女权主义者对女性的社会角色、身份的思考。 在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卫斯理女子学院所进行的教育实际上是为男权社会输送高质量的贤妻良母,而对女性自身的发展是极度忽视的,在这里所有女性的行为标准是统一的,所有的人生目标是统一的,女性的自身需求是完全被忽视的,女性不是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存在,而是作为男性华丽的附属品存在的。在男权社会的主导下,女性处于失声缄默的状态,而这种生存困境是完全被粗暴的男权制度所漠视的,更重要的是,生活于其中的女学生成长环境中完全受到男权思想的灌输,她们自身是无法意识到这种看似常态实际上却完全

最值得看的迪士尼经典电影

最值得看的迪士尼经典电影列表: 1、now White and Seven Dwarfs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2、Pinocchio(皮诺曹/木偶奇遇记) 3、Dumbo(小飞象) 4、Bambi (小鹿斑比) 5、frozen (冰雪奇缘) 6、Cinderella (灰姑娘) 7、Alice in Wonderland (艾丽斯梦游仙境) 8、Peter Pan (小飞侠) 9、Lady and the Tramp (小姐与流浪汉) 10、Sleeping Beauty (睡美人) 11、101 Dalmatians (101忠狗) 12、The Jungle Book (奇幻森林) 13、The Aristocats (猫儿历险记) 14、The Many Adventures of Winnie the Pooh(小熊维尼历险记) 15、The Fox and the Hound (狐狸与猎狗) 16、Beauty and the Beast (美女与野兽) 17、Aladdin (阿拉丁) 18、The Lion King (狮子王) 19、Tarzan (泰山) 37 20、Peter Pan (小飞侠) 14 21、zootopia(疯狂动物 22、跳跳虎历险记(The Tigger Movie) 23、怪兽电力公司(Monsters, Inc.) 24、仙履奇缘2:美梦成真( Cinderella II: Dreams Come True) 25、汽车总动员(Cars) 26、仙履奇缘3:时间魔法( Cinderella III: A Twist in Time ) 27、闪电狗Bolt

迪士尼贝儿公主故事

也许现在很多人依然还记得那迪士尼童话野兽与美女中美丽勇敢的贝儿公主,也有可能已经忘记,但是请让我们一起来回忆儿时那最初的一点点幻想,给心灵一点点安慰吧。 很久很久以前,一位美丽的姑娘为了救自己的父亲被迫答应和一只野兽住在施了魔法的城堡里。这位姑娘就是贝儿。 “这是不可能的!”贝儿看到了会说话的茶壶和茶杯。原来,城堡里的人偶是被施加了魔法的家居用品。茶煲太太和儿子阿齐欢迎贝儿的到来,他们说:“只要坚持到最后,一切都会恢复原样的。” 将王子变成野兽的女巫说王子能够学会去爱人而且也有人爱他,那么魔法才能解除。野兽几乎绝望,直到他遇到了贝儿。“贝儿很漂亮,可是我却……”野兽大喊道。 仆人们提醒野兽,贝尔是帮助他们破除咒语的最佳人选。野兽礼貌地“邀请”贝尔吃晚饭,贝尔却坚决不赴席。这引发了野兽的暴怒,他大声叫道:“那就呆在屋里饿死吧!”这充分地体现了他脾气暴躁的缺点。

但是茶煲太太不想让贝尔感到饥饿,她准备了一场盛宴。卢米亚与其他仆人也一起表演了级头目,贝儿十分开心,她欣喜地说:“这真是太精彩了。” 虽然贝儿很喜欢这些新朋友,可是她仍然不喜欢野兽。直到后来,野兽在狼群中保护了贝儿,贝儿才开始对野兽产生信任感。慢慢地,他们变成了朋友。有一天,外面飘着雪,野兽喂食着小鸟们,贝儿突然发现野兽身上有国王的风范和绅士的风度。 野兽为了感谢受伤时贝尔对他的照顾,准备为贝尔做出改变。贝尔觉察到了野兽想要改变的愿望,所以对野兽开始产生一点好感。野兽开始学习礼仪,试着读书认字,两人玩得很开心,仆人们也喜上眉梢。野兽准备送贝尔一个特殊的礼物。在烛台的建议下,他带着贝尔来到了城堡的图书馆,这是一间包罗万象的巨型图书馆,喜爱书籍的贝尔自然是喜不自胜。 一切酝酿成熟,于是仆人们帮助野兽准备了他与贝尔的第一次约会。夜光下,在金

分享:20句戳中你心窝的迪士尼电影台词

https://www.doczj.com/doc/7c14830977.html,/ 分享:20句戳中你心窝的迪士尼电影台词萌萌的迪士尼动画人物偶尔也会冒出一两句高大上的台词,或唯美、或感动、细细想来还极富哲理。下面这些台词句句戳人心窝,小伙伴们快快学起来吧! 1. Some people are worth melting for. 有些人是值得为他融化的。 ——雪宝,《冰雪奇缘》(Frozen) 2. Our fate lives within us, you only have to be brave enough to see it. 命运就掌握在我们手里,只有勇敢的人才能体会。 ——Merida公主,《勇敢传说》(Brave) 3. Sometimes we have to go deep inside ourselves to solve our problems. 有时我们必须深入自己的内心,才能解决遇到的问题。 ——派大星,《海绵宝宝》(SpongeBob SquarePants) 4. The flower that blooms in adversity is the most rare and beautiful of all. 逆境中盛开的花最珍贵,也最美丽。 ——皇帝,《花木兰》(Mulan) 5. I never look back, darling. It distracts me from the now. 我从来不看过去,亲爱的!因为那样会使人对现在分心。 ——衣夫人Edna,《超人总动员》(The Incredibles) 6. Ohana means family. Family means nobody gets left behind, or forgotten. 欧哈那就是家人,家人就是没有人会被抛弃,或者被遗忘。 ——史迪奇,《星际宝贝》(Lilo&Stitch) 7. There’s no one I’d rather be than me. 除了我自己,我不愿做任何人。 ——拉尔夫,《无敌破坏王》(Wreck-It Ralph) 8. I can’t go back to yesterday – because I was a different person then. 我不可能做回昨天的自己,因为现在的我已经和那时不同了。 ——爱丽丝,《爱丽丝梦游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 9. Let it go, let it go.

女性主义电影参考书目及文本

《女性主义电影影片分析》课程参考书目 性别与女性/文化: 《女性主义思潮》美,罗斯玛·帕特南·童 《性政治》美,凯特·米利特 《第二性》法波伏瓦 《女性的奥秘》弗里丹 《自己的一间屋》英,弗尼吉亚·沃尔夫, 《政治学与女性主义》加,芭芭拉. 阿内尔 《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鲍小兰 《历史中的性别》(美)梅里·E·威斯纳-汉克斯 《后女权主义》索菲娅·浮卡 《女性权力的崛起》李银河 《乳房的历史》(美)玛丽莲.亚隆 《性侵犯的历史》(法)乔治·维加莱洛. 《被奴役的性》(美)凯瑟琳.巴里 《中国女性史》日本山川丽 《存在与荒谬》潘绥铭 《女性主义与文学》康正果 《西方女性主义艺术研究》李健群著, 《中国“女权”概念的变迁》日本须藤瑞代 《另类的尖叫》周青编译 《弗洛伊德看电影》陈儒修等译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视觉快感与叙事性电影》英,劳拉·穆维尔 《电影中的女权主义:一种立场,一种方法》李奕鸣《女性与电影》E.Ann Kaplan

《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批评实践》秦喜清 《女性电影发展史》应宇力 《激情的疏离》英,休.索海姆 《弗洛伊德看电影》陈儒修等 女性主义叙事影片文本: 《茱莉雅》(美国)《流浪女》(法国)《让娜·迪尔曼》《裸体切割》(澳大利亚)《钢琴课》《天使与我共桌》《奥兰多》《我家有女初长成》(法国)《末路狂花》《夜幕降临时》(加拿大)《安东尼亚的家族》《蒙娜丽莎的微笑》《决不让步》《红颜》《无穷动》《时时刻刻》《地狱解剖》《罗曼史》《穿过情欲海》布雷亚《女魔头》派蒂-杰金斯派 《你的生活我决定》《我,你,他,她》《苹果》《圣烟》《探戈课》《沉默的时刻》《购物惊魂记》《硬水果糖》《回归》《故乡来信》《四月三周又两天》《弗里达》《寻找阿里布兰迪》《今年夏天》《人鬼情》《第二次觉醒》《姐妹俩》《罗莎.卢森堡》《贬值的人格》《女酒鬼的肖像》《孩子们没事》《破镜/碎镜》《一个沉默的问题》《沙漠之花》《白色空间》《穆兰赫道》 还有大量女同性恋影片待加 参考影片:《处女膜报告》德国

迪斯尼经典动画片目录大全

迪士尼经典动画片目录 1937/12/21 Snow White and Seven Dwarfs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1940/02/07 Pinocchio(皮诺曹/木偶奇遇记)2 1940/11/13 Fantasia (幻想曲) 3 1941/10/23 Dumbo(小飞象)4 1942/08/13 Bambi (小鹿斑比) 5 1943/02/06 Saludos Amigos (致候吾友) 6 1945/02/03 The Three Caballeros (三骑士) 7 1946/04/20 Make Mine Music (为我谱上乐章) 8 1947/09/27 Fun and Fancy Free (米奇与魔豆) 9 1948/05/27 Melody Time (旋律时光) 10 1949/10/05 The Adventures of Ichabod and Mr. Toad (伊老师与小蟾蜍大历险) 11 1950/02/15 Cinderella (仙履奇缘)12 1951/07/28 Alice in Wonderland (艾丽斯梦游仙境) CLASSICS-13 1953/02/05 Peter Pan (小飞侠) 14 1955/06/16 Lady and the Tramp (小姐与流氓) 15 1959/01/29 Sleeping Beauty (睡美人) 16 1961/01/25 101 Dalmatians (101忠狗) 17 1963/12/25 The Sword in the Stone (石中剑) 18 1967/10/18 The Jungle Book (森林王子) 19 1970/12/24 The Aristocats (猫儿历险记) 20 1973/11/08 Robin Hood (罗宾汉)21 1977/03/11 The Many Adventures of Winnie the Pooh (小熊维尼历险记) 22 1977/06/22 The Rescuers (救难小英雄) 23 1981/07/10 The Fox and the Hound (狐狸与猎狗) 24 1985/07/24 The Black Cauldron (黑神锅传奇) 25 1986/07/02 The Great Mouse Detective (妙妙探) 26 1988/11/18 Oliver &;Company (奥丽华历险记) 27 1989/11/17 The Little Mermaid (小美人鱼) 28 1990/11/16 The Rescuers Down Under (救难小英雄澳洲历险记) 29 1991/11/22 Beauty and the Beast (美女与野兽) 30 1992/11/25 Aladdin (阿拉丁) 31 1994/06/15 The Lion King (狮子王) 32 1995/06/23 Pocahontas (风中奇缘) 33 1996/06/21 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 (钟楼怪人) 34 1997/06/27 Hercules (大力士) 35 1998/06/19 Mulan (花木兰) 36 1999/06/18 Tarzan (泰山) 37 2000/01/01 Fantasia/2000 (幻想曲2000) 38 2000/12/15 The Emperor's New Groove (变身国王) 39 2001/06/15 Atlantis:The Lost Empire (失落的帝国) 40 2002/06/21 Lilo & Stitch (星际宝贝) 41

中国女性电影的女性主义批评近观

118电影艺术第312期以艺术片定位的近期中国女性电影,大多以尚未褪色的当代记忆作为艺术想象的底片, 叠印出时代文化与女性命运相交融的双重画面,在两岸三地或国际电影节中备受青睐。 主体性:女性自我审视时的自我期许 在以女性为主创群体的《两个人的芭蕾》、《20、30、40》、《红颜》、《美丽上海》、《我们俩》、《蝴 蝶》、《面子》、《无穷动》中,作者以生命直觉和文化自觉,以摄影机为镜,审视“我”的生 命历程,完成自我的形象塑造。 1.女性在男性缺席时成为神话主角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无论在现实生活还是历史书写中,很难留下自己的真实声音和独 立姿态。只有当女性作为主角站在生活的“场”上时,才得以展现自身主体价值。同样, 只有“当妇女作为作家进入创作表现过程时”,她们才能“进入一个用特殊方法铭刻妇女神 话的历史。”1 传统女性主义创作着意表达深受男权压制的女性孤独和焦虑,与所处环境的紧张状态, 呼吁女性抵制男权社会,如《人·鬼·情》、《沙鸥》等。《两个人的芭蕾》则超越了常规叙事。 女主人公生活在夫之名下,然而却并无自叹命苦的怨妇模式。重复蒙太奇渲染“德贵家的” 砸碎水缸/传统的动作,象征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仙女梦”不仅是女儿的,更是“德贵 家的”梦想。女性“被遗弃”成为女性的“炼狱”,女性经此进入精神的“天堂”。《美丽上 海》中男性/父亲缺席的家庭里,母亲成为主角。她把儿女抚育成人,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 把一件件最宝贵的东西移交给儿女。在男性缺席的境域中,女性成为主体,“女人”升华为“女 神”。 2.由困惑到不惑 《20、30、40》、《蝴蝶》、《面子》等则表现了女性由困惑到不惑的心路历程。 《20、30、40》清晰细腻剖示了女性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命状态,温婉蕴藉地展现了备受 伤害的女性生活。但女性在困境中经受了历练而升华:小洁勇敢地亲吻了同甘共苦的女伴, 想想终于选择了“对”的婚姻,Lily 自信快乐地开始为自己而奔跑。《面子》中的母女由掩饰、 压抑到最后撕破“面子”,勇敢地面对人生的独特选择。《蝴蝶》中金色的晨光中两个少女胴 体相拥的画面渲染了圣洁而美好的女性之爱。两个女孩在阳台上甩掉鞋子自由飘摆的双脚, 隐喻着女性主体对感情与性取向取舍的合理性。蝶的第二次选择意味着经过心理挣扎和蜕 变后,女性精神的自由飞翔。 3.姐妹情谊成为自觉意识 当女性书写自己时,似乎消灭了“她”、“你”的指代,所有的女性都是“我”,这种新 型女性关系成为近年女性电影的自觉意识。 《我们俩》中,小马洋溢着活力的青春,老太太充满着坎坷的阅历,女性之间的扶助是那么神奇。 在小房客和老房东由矛盾、冲突到融合的故事里,咏赞着女性的率真、睿智和独立,咏赞着女性特 有的价值认同和深刻的生命关怀。老人的终点与女孩的生机未尝不是女性生命的另一种延续。《红颜》 三个女性的坎坷命运因私生子小勇而连在一起。这是一个男性总体缺席的结构,女性在沉默坚 忍中互相扶持着。结尾处母亲不可抑制的由无声到号啕的长镜头,是母亲对自己、女儿以及 所有女性特有的生命重负进行的一次总宣泄,也是编导给予顽强坚忍的女性的沉重敬礼。 《美丽上海》的母亲最终把房屋所有权留给离婚独居的大女儿,《两个人的芭蕾》完全刘海玲女,1963年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电影家协会理事。本研究得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科研创新团队 项目的资助。

女性主义参考书目

女性主义参考书目 1、【英】弗吉尼亚·伍尔夫:《妇女与小说(论小说与小说家)》,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2、【法】西蒙·波伏娃:《第二性:女人》,桑竹影、南珊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3、孙绍先:《女性主义文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4、【美】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5、【英】玛丽·伊格尔顿编:《女权主义文学理论》,胡敏等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6、【英】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王还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 7、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浮出历史地表——现代 妇女文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王绯:《女性与阅读期待》,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9、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0、【挪威】陶丽·莫依:《性与文本的政治: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林建法等译,长春:时 代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11、刘思谦:《“娜拉”言说——中国现代女作家心路纪程》,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12、【美】莫瓦:《性别/文本政治》,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13、康正果:《女权主义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4、刘慧英:《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文学中男权意识的批判》,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版。 15、林丹娅:《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6、林树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7、鲍晓兰主编:《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版。 18、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9、荒林:《新潮女性文学导引》,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20、【德】E.M. 温德尔:《女性主义神学景观》,习承俊译,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版。 21、陈惠芬:《神话的窥破——当代中国女性写作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 22、李银河主编:《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精选》,北京:三联书店 1997年版。 23、李银河:《女性权力的崛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作者另有《中国人的性 爱与婚姻》、《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同性恋亚文化》等作品) 24、【美】克拉夫:《女性主义思想:欲望、权力及学术论述》,夏传位译,台北:巨流图书 公司1997年版。 25、王政等主编:《社会性别研究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 26、【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全译本),陶铁柱译,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 版。 27、【美】凯特·米利特:《性的政治》,钟良明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28、徐坤:《双调夜行船——90年代的女性写作》,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9、盛英:《中国女性文学新探》,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 30、张岩冰:《女权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1、陈晓兰:《女性主义批评与文学诠释》,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听课笔记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听课笔记 前言: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是女性主义理论中的一个分支,其目的在于瓦解电影业中对女性创造力的压制和银幕上对女性形象的剥夺。作为一种表象性的叙述语言和大众化的娱乐形式,电影最鲜明地体现着意识形态的制约。 女性主义研究的基本问题是性别问题。酷儿理论从90年代开始致力于超越性别。 各种生态、贫穷、战争问题的核心是男性思维方式的竞争问题。世界亟需建立以女性思维方式主导的博爱的,消除等级的社会。 一、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学会看: 1、父\男权叙事话语。例:《教室别恋》、希区柯克电影 2、女性主义叙事话语。例:《安东尼娅家族》、《钢琴课》 二、了解女性主义的意义: 1、一种知识体系和跨学科研究的方法论。(文化批评) 2、一种社会觉悟。 ?何为话语: 在科学理论中,“话语”是指一个具有自己一整套相应概念,先决条件以及论证形式的、专门的思想表述体系。比如“电影话语”、“父权话语”、“同性恋话语”。 【名词解释】所谓“话语”(discourse) 是人们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语言,话语分析是指对人们说(叙述) 什么,如何说(叙述) ,以及所说的话(叙述) 带来的社会后果的研究。话语是在人与人的互动过程中呈现出现的,因此具有社会性。 话语,根据法国思想家福柯的研究,可以看作上述语言与言语结合而成的更丰富和复杂的具体社会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力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两性的媒体和公共领域的形象有无差别?差别在哪里? ●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别?这些差别的目的的效果? 突出女性身体,显现女性形象价值的性属性(动物属性),突出男性形象价值的精神价值(人的价值)。 ●现实中的真实: 当代女性主义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它发现千百年来:主体人=男性 ●我们的世界的基本叙事讲述:(英雄的故事和顺带救美) 1、男性的成长=主体意识/主体建构 2、男性的成长=压抑女性=非主体/他者 3、女性=他者/被幻想者 一、“女性主义”概念: Feminism 从强调两性对立中的女权,到突出两性差异中的女权,而产生的表达上的温和及客观化。

女性主义在电影中的体现

女性主义在电影中的体现 一、女性是什么 《圣经》上说,上帝造人,而女人则是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制造的。可以说,在这里面,我们看到了男女不平等的先兆。在东方的古代文化中,同样给女性灌输了诸多的礼数来束缚他们的发展、他们的自由。在我国,有所谓的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妇为夫纲”的阐述。孔子也曾经说过:“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 在过去的社会中,女人被父权社会灌输了太多的礼数,他们的生命围绕周围的男性而生,并由他们赋予她们自身的意义。社会习俗和观念通常把女性定位在家庭中,将她们定义为“男人的一半”。 笔者查阅了许多资料,发现并没有一个准确地对“现代女性”的定义。笔者认为,现代女性应该拥有自己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独立性主要包括精神上的独立,而不仅仅是依靠父权话语的掌控,更主要的是现代女性不会受到文化、政治上的钳制。反观《午夜巴塞罗那》影片中,女性主人公维基、克里斯蒂娜他们在形式上都符合现代女性的标准,但他们是否真正摆脱了父权的控制,下文将做出一一的阐释。 二、主动的女性 这里所提到的主动,主要是指女性在思想上的主动权。 女性主义批评家舒拉米斯·费尔斯通在她撰写的《性的辩证法》中,这样写道:“妇女总能在生活的现实经验里、在她们自己的文化生产中找到反抗的空间。”在这本著作中,费尔斯通对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进行了早期的不屈反抗,她认为女性有自己的能力去实现她们自己的成就,而且女性不应该妥协于父权的压迫之下。 https://www.doczj.com/doc/7c14830977.html, 虽然她的激进遭到了很多人的反驳,也没有给女性提供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但她敲醒了沉睡多年的女性思维,告诉她们,她们的思维是自由的,她们应该有自己的方式和习惯,并不需要约束于男性的视角之下。 在《午夜巴塞罗那》中,克里斯蒂娜性格独立、勇敢,对待爱情有着自己的想法,她意识到了自己有自主的选择权,即使这些并不被当时的道德规范所接受,但她依然相信自己的选择,并大胆地作出了尝试性的实验。 同时,女性主义学者费尔斯通和梅里杰·罗森也都提出了女性拥有自身主观能动性的概念,这表现在她们观看电影时,会因为她们的喜好受到片中女性主人公,特别是女性明星的影响。但她们的理论当中都缺乏对女性应该怎样做出自由选择和行动的方法。 就像影片中的朱莉,她知道她与丈夫马克之间的爱已经不存在,但是她无法做出选择,因为她说过:“我不能离开他,不能失去他。”她们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独立思维,但在现实社会中,她们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依然是迷茫的。 三、被动的女性 波伏娃是女性主义批评学兴起后的先锋者,她的理论也是当时社会所急需的。 在波伏娃的脑中,她承认女性的存在,并通过自己的行动证明她所指出的一切。她承认女性具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但同时又说道:“女性是人为建构的。”在她的观点中,女性行为的形成受到社会文化和一切社会秩序的制约和影响,在男人的眼中,女性是“他者”的形象,她们的行动受到他们的影响,并起到了致命的作用。 波伏娃的理论深受她的爱人——萨特的影响。萨特崇尚人们自身的自由,强调人们具有“自在存在”和“自为存在”的权利和能力。在这些理论当中,波伏娃大胆地宣称女性的前进和解放,同时又看到了社会文化和男性视角对女性观点自由发挥的制约。虽然她一生追求自由,但她始终无法摆脱男性话语权的压制。 https://www.doczj.com/doc/7c14830977.html, 影片中的维基仿佛就是波伏娃理论形象的化身,她拥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非常有理想、

迪士尼电影赏析

迪士尼电影 迪士尼电影公司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家没有被交易过的好莱坞大公司。迪士尼全称为The Walt Disney Company,取名自其创始人华特·迪士尼,是总部设在美国的大型跨国公司,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依靠米老鼠起家,四十年代,涉足真人电影领域,先后收购了独立电影界巨头米拉麦克斯和3D动画霸主皮克斯之后,迪士尼更是巩固了自己作为顶级电影公司的地位。 迪士尼出版的动画电影深受孩子们喜爱,也成就了经典名著。例如米老鼠和唐老鸭、白雪公主、小飞象、爱丽丝漫游仙境、睡美人、101斑点狗、小熊维尼、花木兰、狮子王等,其中米老鼠和唐老鸭最先被人们熟知。 米老鼠和唐老鸭是美国动画大师迪士尼绘制的两个最著名的动画角色。唐老鸭第一次出现在1934年的动画片《三只聪明的小鸡》。最受欢迎的动画角色是举世闻名的米老鼠,它诞生于1928年11月18日,米老鼠则是这部动画片的主角。实际上,它并不是迪士尼而是另一位叫乌巴·伊威克斯的动画片家创造的。但米老鼠的声音则是迪士尼设计的。到1934年,米老鼠已成为接到影迷来信最多的好莱坞明星。以米老鼠为主角的动画片共拍摄了11部,其中20世纪30年代制作87部。最后一部米老鼠动画片是1953年的《简单事情》。 《米老鼠和唐老鸭》是一部风靡全球的喜剧性动画片,收视率在当时居世界之首。片中以米老鼠、唐老鸭、大狗布鲁托的活动为主要线索,通过它们一系列不连贯的、片段式滑稽遭遇,运用拟人的手法和心理学、生物学、物理学、哲学等各种原理,向观众展现了一个个幽默的、令人捧腹的具有高度艺术性的小品段落。 除了在动画方面的成就,迪士尼在真人电影方面也做得相当出色。家喻户晓的加勒比海盗、歌舞青春、纳尼亚传奇、爱丽丝漫游仙境、80天环游世界、舞出我人生等,这些电影都反映了青春、梦想这些积极向上的主题。其中的歌舞青春让我记忆最深。 歌舞青春是美国一部获得艾美奖的电视电影。它于2006年1月20日发行,是迪士尼频道最成功的原创电影。鉴于该电影的成功,迪斯尼公司又陆续推出了歌舞青春2(2007年)和歌舞青春3(2008年)。另有同名乐剧,影片等。剧中篮球天才的男孩Troy 并没有排斥众人的希望,也没有放弃追求的梦想,成为一个快乐自信的人。 Gabriella 的智力超群,她将学习和兴趣很好地兼顾,为她有别人给予的鼓励和信赖。 Troy 有了朋友的支持和父亲的理解,从一个除篮球之外闭口不谈的男孩变成一个热情合群的人。他们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想法。看了这部影片,我明白了凡事不要被局部影响而导致自己无法在竞争中真正快乐,只有勇于面对,才能得到自己希望的结果。 在轻松的剧情氛围下,我获得了很多启示和激励,这也正是迪斯尼电影所带给我的感受。迪斯尼电影伴随了我成长,我也相信迪斯尼日后能出品更优秀的电影,让更多的人喜爱它。

从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看当代中国电影

从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看当代中国女性电影 姓名:陈欣楠 专业:广播电视 学号:201432065

从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看当代中国女性电影 陈欣楠201432065 摘要:女性主义电影批评是女性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女性主义理论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女权运动的高涨,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也从西方引入中国,对当代中国的女性电影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不仅是从电影的文本还是到电影所呈现出的思想都反映了一定程度上的女性主义批判精神,它们具有一定的共通之处。另外,也可以看出在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的关照下,中国女性电影的走向。 关键词: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女性主义;女性电影;女性形象“从根本上说,女性的意义是一种性别差异…女性偶像是为作为观看行为能动控制者的男性的凝视与快感而展示的,而观看总是容易激发它最初暗含的焦虑…电影远远不止突显了女性的被看,它还构建了女性作为奇观被光看的方式…电影编码创造了一种凝视,一个世界和一个客体,因此产生了一种调节欲望的幻觉剪辑。”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的女性主义思潮,女性主义电影批评是在六七十年代以来的后结构主义的宏大背景中展开的。后结构主义运动的影响遍及当代西方精神文化的各个领域,在这一“解构化”的文化思潮中,女性主义是一支不可或缺的批判力量。 然而,对于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作为舶来品的中国来说,从认知到接受,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期,一些关于西方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开始被介绍和译载,如《女权主义电影理论》与

《西方的女性电影》,尤其是1988年翻译发表的劳拉·穆尔维的文章《视觉快感和叙事学电影》在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影响。这些理论后来都为中国电影批评学者尤其是女性电影批评学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不仅是理论学者,电影的创作者们也开始站在女性的视角关注女性的世界,对电影的文本进行另类的解读,重塑女性意识,建构女性的主体地位,使女性电影成为中国电影发展史上颇受关注的另类风景。 一、女性主义电影批评与女性电影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是女性理论中的一个分支,是建立在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电影基础之上的,其目的在于瓦解电影业中对女性创造力的压制和银幕上对女性形象的剥夺。作为一种表象性的叙述语言和大众化的娱乐形式,电影最鲜明地体现着意识形态的制约。譬如,好莱坞的经典电影通过特有的修辞手段,使女性的视觉形象成为色情的消费对象。因此,女性电影批评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对资产阶级的主流电影,特别是通过对好莱坞经典电影模式的视听语言的解构式批判,来揭露其意识形态深层的反女性本质。女性主义电影批评者的共通之处在于都执意用不同的方法破译好莱坞电影的影像符码,揭示其中隐合的“性别歧视”。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家仍认为,以往的电影语言是男性的产物,想要建立更加能够反映妇女真实情感体验的新电影,首先就必须要破坏语言,摧毁大男子主义的传播方式。然而,在具体的批判实践中,女性主义电影批评主要借用了社会学、精神分析学、文化分析等三种思维模式,以解放电影叙述主体,使女性表现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