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哮喘用药市场分析

哮喘用药市场分析

哮喘用药市场分析
哮喘用药市场分析

抗艾滋病HIV用药市场分析

抗艾滋病HIV用药市场分析 一、抗HIV市场与需求 病毒具有自我复制合成的特性,是一类最原始的在动物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生物,自从1898年Beijerinck首次提出病毒概念后,病毒种类已由最初的几十种发展到今天的数千种,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免疫缺陷病毒的滋生,使艾滋病(AIDS)患者每年递增,在发展中国家和贫穷落后的地区,由于缺乏有效的督导与控制,导致了感染率直线上升。 据世界卫生组织浆报道显示,自1981年发现和报告艾滋病以来,全球感染者累计6900万人,其中死亡人数占40%,每年约新增500多万HIV感染染病例,目前HIV/AIDS患者总数达4200多万人,若不能有效的预防控制,预计20年后HIV感染者将达2亿人。从地域上看,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的患者占据了70%,而病死率已达八成;在拉丁美洲和加物比地区流行率也较高,60%感染者失去生命,而亚洲也已呈现出快速蔓延的趋势。 纵观全球的HIV/AIDS感染情况,与文化素质、思想意识、贫富状态和卫生保健系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多种传播方式中,性爱、体液、血液是传播的主要媒介,毒品注射、违法采集血浆结下了恶果,虽然艾滋病的直接病死率仅次于恶性肿瘤,但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后,继发性机会性感染或恶性肿瘤已成为致命的主要因素。 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认为,中国已处在艾滋病灾难的边缘,200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共同分析显示,中国现存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为84万人,AIDS患者约占10%,约占亚洲地区的1/5,在全球居第14位,HIV感染者占全国总人口0.066%。专家估计的数字要比这个大,尤其在易感染群体中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全球的快速蔓延,抗HIV药物已悄然发展成为产销两旺的市场,年销量增长率约在13%-15%左右,在发展中国家有降价策略和呼吁中,销售收入未能得到同步上升,但也占据了重要的一席。据Pharma Business杂志公布的2000年全球畅销500强药物中,抗HIV药物市场已达50.42亿美元,主要由世界七大制药厂商把持,其中逆转录酶抑制剂山65%,蛋白酶抑制剂药物占35%。 在众多抗艾滋病毒药物生产商中,葛兰素克克、百时美施贵宝和雅培已成为前三强,2002年3 家的抗HIV药物销售额已达40亿美元,占全球的3/4;2003年抗HIV药物市场已近6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约5.5%,其中:葛兰素史克拥有的6个药品形成了创收能力,2003年销售收入已达15.01亿英镑,比上一年的14.65亿英镑增长了2.5%,百时美施贵宝5个药品为16.73亿美元,比2002年的16.1亿美元增长了3.9%。国外分析家预测,到2005 年世界7大主要市场抗HIV药物的销售额将增至71亿美元,而且不约而同的把目光瞄准了巴西、中国、印度、南非和泰国这五个新兴的市场。 二、抗免疫缺陷病毒药物开发 自从第一个艾滋病治疗药物齐多夫定问世以来,美国FDA已相继批准了80多种预防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药物,疗效显著倍受推崇的已有20 多个药物,被认为对AIDS感染者病情具有较好的缓解和控制作用,我国已批准进口8种,自己开发的产品已经上市销售。 核苷酸是构成细胞和病毒遗传基因的重要物质,对核苷酸的修饰所得到的抗代谢物,能抑制核酸合成酶,阻断病毒的复制合成,20世纪下半叶,国外上市了许多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自1996年后,艾滋病治疗领域有了重大的突破,设计了具有高活性的逆转录酶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常用多种不同机制的药物协向发挥作用,达到早期干预的目的,目前推荐方案是两种核苷逆转录酶制剂与蛋白酶抑制剂或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复合疗法,

2020支气管哮喘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

2020支气管哮喘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完整版) 一、概述 (一)定义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了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和发展。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哮喘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及提示可变气流受限的一些辅助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根据以下一些临床特征,并排除其他疾病时可诊断为哮喘。 1.临床表现: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辅助检查: (1)支气管舒张试验: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12%,且其绝对值增加>200 ml。

(2)呼气流量峰值(PEF)及其变异率测定:连续2周或以上监测PEF,平均每日昼夜PEF变异率>10%。 (3)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3.鉴别诊断: 哮喘应与左心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上气道阻塞性病变、支气管扩张、嗜酸细胞肉芽肿性血管炎、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等疾病相鉴别。 (三)疾病严重程度分层 哮喘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急性发作期根据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度4级;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属于非急性发作期,其严重度评估采用哮喘控制水平分级,分为良好控制、部分控制和未控制3个等级。非急性发作期的长期规范管理是哮喘治疗的重点。 二、药物治疗原则 不同的分期、分级,哮喘的治疗不同,最终目标是既要达到当前控制,又要降低未来风险。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持续期的治疗目标不同:急性发作期治疗目标主要为尽快缓解症状、解除气流受限和改善低氧血症。慢性持续期治疗目标在于达到哮喘症

呼吸系统类药物市场分析报告

呼吸系统类药物市场分析报告组员:邹玲玲、何艳、黎丹 一、呼吸系统疾病及用药概述 呼吸系统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城市占第三位,农村为首位。常见典型症状:咳、痰、喘。咳、痰、喘、炎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共同症状,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危及生命。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有平喘药、镇咳药、祛痰药、呼吸兴奋药和抗感染药平喘、镇咳、祛痰药属于对症治疗药,只能消除或缓解呼吸道症状,必要时要合用对因治疗药。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牵涉面广 , 用药种类或数量亦较多 , 如抗感染药、镇咳药、平喘药、呼吸兴奋药、抗肿瘤药、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是喘息、咳嗽和咳痰 , 这些症状若不加以控制 , 长期不愈 , 会促使病情恶化。随着呼吸疾病病因学、自体活性物质对病因学的作用等方面研究的进展 , 平喘、镇咳、祛痰三类药物 , 特别是前者 , 也在不断地更新 ,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 除病因治疗外 , 必须重视对症治疗。有些呼吸系统疾病其病因比较复杂 , 没有有效的病因治疗方法 ,则对症治疗显得特别重要 , 通过控制症状防止病情发展。 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分为5个亚类:清热解毒用药、止咳祛痰平喘用药、感冒用药、咽喉用药、呼吸道疾病其它用药。从2010年9大城市呼吸系统类中成药医院用药各亚类所占比例来看,清热解毒用药占58.00%、止咳祛痰平喘用药占20.40%、感冒用药占11.62%、咽喉用药占9.09%、呼吸道疾病其它用药占 0.89%。 二、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医院市场分析

世界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市场2000年的增长率为10.6%,市场价值达20亿美元。预计到2007年,该类药物市场的容量将达450亿美元。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占世界药品总销售额的6%。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药物,市场份额在18%左右。目前,平喘药统治着该类药物市场,其中,抗炎药占30%的市场份额,支气管扩张药占33%。 在国内呼吸系统疾病医院市场,应用最多的是抗炎、镇咳、平喘、祛痰类药。在2004年全国入网样本医院中,呼吸系统疾病用药销售金额在大类排序中位列第十,购药金额为4.7亿元,占到当年样本医院用药总额的2.1%。在2002年第一季度~2005年第三季度3年多的时间里,呼吸系统疾病用药的购药数量基本平稳,每年的需求总量没有太大变化,而购药金额的逐渐增加,平均药价呈升高趋势。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药品分类,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医院市场各亚类的金额份额分别为:镇咳药和感冒药类占40%,平喘药占35%,抗组胺药占19%,均呈现上升趋势,且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其销售金额在秋冬季节的增势较为突出。其余3类药品的市场份额均在2%左右有许多新剂型的鼻用药制剂的医院市场份额仅为2.01%,主要原因是此品经过OTC渠道销售的数量较大。在2005年前三季度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医院市场单品销售金额排序中,氨溴索的销售金额排序第一,占26.96%的份额,市场优势较为明显。其他几种药物的份额均在10%以下。市场增长最快的是强力安喘通,增长率为37.85%。排序前10位的药品中有6种平喘药,占21.12%的市场份额。2004年,共有546家企业生产的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在入网医院使用,其中,销售金额排序前10位的企业占据总市场49.28%的份额,可见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品牌较为集中。

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追踪用药指导的效果评价

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追踪用药指导的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16-01-19T16:20:34.790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6月第6期供稿作者:彭芳芳[导读]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一科云南昆明住院期间用药指导及追踪用药指导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用药指导效果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彭芳芳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一科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观察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追踪用药指导的效果。方法:将10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及对照组(52例),对对照组进行常规用药指导,对观察组在常规指导基础上通过电话随访进行追踪用药指导,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用药行为、门诊随访情况、哮喘控制水平三项指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用药行为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门诊随访情况优 于对照组(P<0.01),哮喘控制水平两组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效果评价表明,在住院期间常规用药指导的基础上进行电话随访追踪用药指导,可以改善患者出院后规范用药行为提高患者规律门诊随访率,有利于达到更好的哮喘控制水平。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用药指导;效果评价【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6-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与慢性炎症引起的气道高反应性相关,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规范的药物治疗为支气管哮喘的首要治疗措施[1]。本文通过观察追踪用药指导的效果,试图探索更加有效和完善的用药指导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因支气管哮喘入住我院呼吸内科的患者104例,其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入选患者性别分布:男性61例,女性43例;年龄分布:17-65岁,平均(43.2±10.4)岁。所选患者均愿意参加随访,并自愿提供联系方式(电话号码)。所选患者均于入院时依次分入观察组及对照组,最终选取的52例作为观察组,5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布、入院时严重程度大体一致,具有可比性。 1.2用药指导方式及内容对观察组进行住院期间常规用药指导及追踪用药指导,对照组仅进行住院期间用药指导,6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 住院期间用药指导:(1)向患者强调按医嘱用药及规范用药的重要性,不宜自行调整用药方案及停药;(2)按临床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向患者演示其所使用的常用吸入装置(信必可都保、舒利迭干粉吸入剂、噻托溴铵吸入剂、沙丁胺醇气雾剂等)的正确使用方法,现场指导至患者掌握正确使用方法为止;(3)讲解用药注意事项,如吸入糖皮质激素制剂后需清水漱口,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用β2受体激动剂不宜长期、单一、大量使用,白三烯受体调节剂应于睡前口服,口服药宜在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粘膜的刺激等;(4)对于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同时向患者本人及接受能力较强的家属做上述用药指导。 追踪用药指导:在常规用药指导的基础上,患者出院后分5次电话联系进行追踪用药指导,时间点分别为出院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具体内容包括:(1)提醒患者按治疗方案规范治疗并规律门诊随访;(2)提醒患者不宜自行调整用药方案、剂量或自行停药;(3)患者对所用药物使用方法(尤其是吸入装置)掌握不好或遗忘的,进行详细讲解;(4)患者用药方面有疑问或用药后出现不适的,进行分析解答;(5)强调相关注意事项。 1.3效果评价及评价指标每例患者出院6个月后,分别通过电话随访,评价两种用药指导方式的效果,具体评价指标包括:(1)用药行为评价,分为按方案规范用药、自行调整方案、自行停药;(2)出院6月内门诊随访情况,分为规律随访、间断随访、从未随访;(3)哮喘控制水平分级,分级方法按照中华医学会支气管哮喘控制的中国专家共识[3],分为完全控制、部分控制、未控制。 建立随访登记簿,登记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开始追踪用药时间,每次追踪指导情况记录及上述各项观察指标。 1.4统计方法统计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用药行为、随访情况及控制水平分级,分别记录例数及百分比,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三项计数资料均采用x?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6个月后,观察组共有51例患者(98.0%)完成随访,对照组共有50例患者(96.1%)完成随访,观察组共有34例患者(65.4%)可得出准确控制水平分级,对照组共有32例患者(61.5%)可得出准确控制水平分级,在用药行为评价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6个月后评价,观察组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优于对照组。 3结论 效果评价表明,在住院期间常规用药指导的基础上进行电话随访追踪用药指导,可以改善患者出院后规范用药情况,提高患者规律门诊随访率,有利于达到更好的哮喘控制水平。 4讨论 4.1 支气管哮喘控制水平观察中,肺功能复查是一项重要指标,由于部分患者出院后尚未进行肺功能复查,尤其是对照组患者中未规律随访比例较大,导致能得到完整哮喘控制水平分级信息的人数在两组间差距较大。另外,两组患者中门诊随访规律且症状明显控制的患者也有相当部分在随访时尚未复查肺功能。鉴于以上因素,对于相关干预措施对哮喘控制水平影响的有待更长周期的观察试验来评价。这也说明,实际工作中控制水平分级也不能作为哮喘疗效的唯一评价指标。 4.2追踪用药指导的初衷,是指导出院患者规范的进行药物治疗从而达到有效控制病情的目的,但评价结果表明患者门诊随访情况在两组间亦有较大差异,而规律随访也是有效控制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环节。这种现象表明患者对支气管哮喘的重视程度、随访意识及治疗的依从性与反复有效的健康指导密切相关。 4.2 住院期间用药指导及追踪用药指导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用药指导效果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密切相关。且众多因素间尚存在交叉,难以在一项单独研究中分析对比,但通过直观观察已经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支气管哮喘患者健康教育是一项涉及诸多因素的系统工作。

小儿哮喘持续状态的诊治

哮喘持续状态或称哮喘危重状态诊断, 系指哮喘急性严重发作, 经及时合理一般剂量的β2 受体激动剂和氨茶碱不见缓解, 病情持续发展者。属于哮喘重度的一种特殊临床类型。关于哮喘持续时间, 以往规定> 12- 24 小时, 有争议。儿童哮喘持续状态的诊断不以持续时间为准。哮喘持续状态常常出现在致敏原或其他致喘因素持续存在、气道感染、脱水、广泛气道阻塞、皮质激素依赖、情绪过分紧张、β2 受体下调等情况下发生。哮喘持续状态临床指标: ①精神、神志: 焦虑, 烦躁不安、恐惧、谵妄、进而嗜睡、意识模糊、语音低微、不能说话; ②喘憋、端坐、抬肩、盗汗、高音调喘鸣音, 进而呼吸微弱、沉静、紫绀加重、面白、肢凉, 胸腹矛盾运动; ③心率增快→缓慢、不齐→停搏;④PEF( 最大呼气流量)< 100 L/ min, 若< 40 L/ min, 为严重衰竭指征;⑤ PaCO2> 0.67kPa。治疗方法! 1控制感染! 1.1抗感染是治疗哮喘持续状态的首要步骤, 可静脉给适当的抗生素, 最好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给药, 无条件做药敏试验的可给青霉素及病毒哩, 青霉素的剂量是120-240万u/次, 每日二次病毒咗剂量是10-15mg/公斤/日。 1.2补液, 补液可纠正脱水酸中毒, 失水可使疾粘稠形成痰栓阻塞小支气管加重呼吸困难。故补液可纠正失水, 对祛痰平喘很重要。为哮喘持续状态下最有效的祛痰方法。根据患儿失水程度按5-100ml/Kg/日用. 1/3-1/5含钠液, 纠正呼吸性酸中毒以改善通气功能来纠正。有代谢性酸中毒者用5%碳酸氢钠2-4ml/公斤, 稀释成等渗液后静脉滴入。待哮喘缓解能进食停止输液, 抗生素改用肌注或者停用。 2支气管扩张剂的应用! 2.1 氨茶硷! 可扩张大小支气管改善粘膜纤毛清除功能, 增强隔肌和其他呼吸肌收缩力, 增强肺及体循环加速钙外流, 防止CA 2+跨膜内流使细胞内CA 2+水平降低, 平滑肌松驰改善通气, 剂量为2-4ml/次加入10%葡萄糖30-50ml缓慢推入,病情好转改口服给药, 因氨茶碱半衰期短, 服药问隔勿超过6 小时, 若在6 小时内用过氨茶硷其开始剂量应减量, 必须注意服用氨茶硷期间不要同时口服复方新诺明, 有文献报导复方新诺明能引起氨茶硷血药浓度增高, 上升可达1倍以上。其机理可能是复方新诺明与氨茶硷竞争性地与蛋白结合有关。

妇科炎症用药市场分析

我国妇科炎症用药市场分析 李文娟 妇科炎症是指妇女生殖系统感染所引起的疾病。由于女性生殖器官的特殊性,妇科炎症为成人女性的常见、多发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因复杂且常伴有多种严重并发症,对女性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影响。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及女性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妇科炎症用药近年来增长很快,市场规模也在不断增长,妇科炎症用药市场的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1 妇科炎症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妇科炎症主要分为阴道炎、宫颈炎和盆腔炎三类。我国妇科炎症疾病的发病率相当高,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根据局部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推算(见图1),我国已婚妇女的妇科病患病率为46.10%,其中农村妇女的妇科炎症患病率(48.85%)高于城市(41.26%)。 2001年王临虹、赵更力等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国15个省、直辖市的50个市(区)中的100个街道进行了随机调查。调查发现(见表1),慢性宫颈炎的患

病率最高为39.30%,其次是阴道炎,为15.90%,慢性盆腔炎的患病率排名第三为4.10%。阴道炎中,又以细菌性阴道炎的患病率最高,为5.30%。 表1 我国妇科炎症不同病症患病率分布 调查同时发现,妇科炎症的患者中有83.1%的妇女患有一种感染,15.1%的妇女患两种感染,1.8%的妇女同时患有3种及以上的生殖道感染。 从年龄上看,年龄≤30岁组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患病率为53.3%,31~40岁组的患病率为48.7%,明显高于41~50岁组的41.0%和≥51岁组的31.0%,前两组与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从患病妇女的就诊率上看,城市患病妇女的就诊率为27.50%,略高于农村患病妇女为26.60%。 2 消费者特征分析 2.1 消费者患有妇科炎症主要症状 根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一项消费者调查显示,妇女在患有妇科炎症的时候,白带异常和外阴瘙痒、刺痛的症状最为普遍,提及率分别为75.41%和72.13%,要远高于其他症状(见表2)。 表2 妇科炎症主要症状提及率

《支气管哮喘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0)要点

《支气管哮喘基层合理用药指南》(2020)要点 一、疾病概述 (一)定义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了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和发展。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哮喘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及提示可变气流受限的一些辅助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根据以下一些临床特征,并排除其他疾病时可诊断为哮喘。 1. 临床表现: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 辅助检查: (1)支气管舒张试验: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12%,且其绝对值增加>200ml。 (2)呼气流量峰值(PEF)及其变异率测定:连续2周或以上监测PEF,平均每日昼夜PEF变异率>10%。 (3)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3. 鉴别诊断:哮喘应与左心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上气道阻塞性病变、支气管扩张、嗜酸细胞肉芽肿性血管炎、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等疾病相鉴别。 (三)疾病严重程度分层 哮喘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急性发作期根据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度4级;慢

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属于非急性发作期,其严重度评估采用哮喘控制水平分级,分为良好控制、部分 控制和未控制3个等级。非急性发作期的长期规范管理是哮喘治疗的重点。 二、药物治疗原则 不同的分期、分级,哮喘的治疗不同,最终目标是既要达到当前控制,又要降低未来风险。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持续期的治疗目标不同: 急性发作期治疗目标主要为尽快缓解症状、解除气流受限和改善低氧血症。 慢性持续期治疗目标在于达到哮喘症状的良好控制,维持正常活动水平,尽可能减少急性发作、肺功能不可逆损害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 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原则是去除诱因,根据严重程度不同,给予相应治疗方案,如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合理氧疗、适时足量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 哮喘慢性持续期的长期治疗主要以药物吸入治疗为主,强调规律用药,应遵循分级治疗和阶梯治疗的原则。

哮喘持续状态的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哮喘持续状态的治疗方法 导语:哮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类呼吸道疾病,如果长时间处在这样的疾病状态会让我们感觉到呼吸的困难,而且没有及时的治疗会让我们身体 哮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类呼吸道疾病,如果长时间处在这样的疾病状态会让我们感觉到呼吸的困难,而且没有及时的治疗会让我们身体摄取氧气的功能受到了影响。哮喘持续的状态一定要及时的接受治疗,目前医学对于哮喘的治疗还是比较多样的,主要有下列的治疗方法。 (1)氧疗哮喘持续状态常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存在,因此原则上都应吸氧,吸氧流量为1~3L/min,吸氧浓度一般不超过40%,此外,为避免气道干燥,吸入的氧气应尽量温暖湿润。 (2)β受体激动药对于重症哮喘患者不宜经口服或直接经定量气雾剂(MDI)给药,因为此时患者无法深吸气,屏气,也不能协调喷药与呼吸同步,可供选择的给药方式包括:①持续雾化吸入:以高流量氧气(或压缩空气)为动力,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药。②借助储雾罐使用MDI:给予β2受体激动药,每次2喷,必要时在第1个小时内每隔20min可重复一次。③静脉或皮下给药: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皮下注射。注意:高龄患者,患有严重高血压病,心律失常的患者或成人心率超过140次/min时应慎将β受体激动药静脉或皮下使用。 一旦确诊患者为重症哮喘,就应在应用支气管扩张剂的同时,及时足量从静脉快速给予糖皮质激素,待病情控制和缓解后再逐渐减量。 (3)静脉给予氨茶碱首剂氨茶碱静滴或静推(不少于20min),对于老年人,幼儿及肝肾功能障碍,甲亢或同时使用西咪替丁,喹诺酮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药物者,应监测氨茶碱血药浓度。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糖尿病用药市场分析报告

糖尿病用药市场分析报告 每年的4月7号是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将2016年的主题确定为应对糖尿病,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中国区主题确定为“糖尿病要早预防,分级诊疗帮您忙”。根据2014年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约有1亿的糖尿病患者,即几乎10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患糖尿病,可见糖尿病药物市场需求的巨大。市场规模庞大、竞争激烈随着各家糖尿病药物企业陆续发布2015年财报,笔者对糖尿病市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根据IMS数据,2015年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约有600亿美元左右。笔者根据各家药企的数据分析,约有450-500亿美元的规模。差值应主要为新兴市场的本土化企业销售数据难以获取,以及口服降糖药很多已经专利到期,市场被仿制药分割。本文仅依据各药企财报数据,所以主要针对品牌药数据进行分析。笔者统计了11家药企、30余个降糖药物(为便于统计分析,部分药物是合并计算的,实际上超过50个。如诺和诺德所有二代胰岛素合并为同一个药物计算)近6年来的销售数据,对糖尿病市场进行系统分析。32个降糖药物2015年销售额合计达到377亿美元,占据品牌降糖药至少70%的份额。表一:32个降糖药物近6年销售额统计表

注:所有数据来自各药企年报,汇率算法可能稍有区别。五大巨头保持稳定,强生脱颖而出32个降糖药物由11家跨国药企所有,诺和诺德、赛诺菲、礼来、默沙东、阿斯利康仍是最主要的5家降糖药物供应商。强生则凭借first-in-class的SGLT2抑制剂类药物Invokana 的亮眼表现迅速攀升至第6位,未来可能会威胁到阿斯利康的地位。BMS的糖尿病业务已经陆续转移给阿斯利康,表中只作为一家企业计算。BI与礼来在2011年组成糖尿病联盟,针对新的SGLT2抑制剂类药物、DPP-4抑制剂类药物、PEG化赖脯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仿制药等进行研发-销售的全面合作。表中也作为一家企业计算。表二:各家药企降糖药近6年销售额统计表

用药安全经典案例回顾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案例1 某医院手术间,一位外科医师要求以1%利多卡因加肾上腺素1:100000作为局部麻醉药注射。护士配好药物后,该医师将药物注入手术部位。注射后,患者立即出现心律失常,并最终导致心搏骤停。尽管采取了全面复苏措施,但该患者最终死亡。 事件发生后的调查显示,该注射器中所含的肾上腺素浓度为1:1000,而并非局部麻醉所用的1:100000。追溯原因发现,由于药房局部麻醉所用的肾上腺素1:100000缺货,所以所用的肾上腺素1:100000全部由手术室通过稀释肾上腺素1:1000提供。手术室将肾上腺素1:1000装在无菌容器中,护士需要使用时再从中抽取。但手术护士的操作被中途打断,她将肾上腺素1:1000抽入注射器后,将没有标记浓度的注射器放在后面的工作台上,并未将其稀释,而稍后当医师需要注射局部麻醉药时,该护士将肾上腺素1:1000递给了外科医师。 案例2 某医院医师在开具电子处方时误将“阿糖腺苷”点选为“阿糖胞苷”,该用药错误共累及9例儿科患者。大多数患儿在应用阿糖胞苷后的两三天内相继出现了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部分患儿还出现了白色脂肪粒或红疹、大便出血等情况。患儿须接受长期监测以评估用药对其产生的远期影响。 该事件中,由于药品名称相似,医师在电子处方系统内开具处方时发生错误。同时,药师在调剂患者药品,以及护士在给药环节均未能及时发现,并阻止这一错误的发生,为患儿带来不良影响。 【用药安全经典案例回顾】缓控释剂型用药安全 中日友好医院 用药错误

案例1 王先生因低钾血症服用枸橼酸钾口服溶液,复诊时医师给王先生处方了氯化钾缓释片,并告知每12小时口服2片。回家后,王先生考虑自己曾服用的枸橼酸钾口服溶液每日须服3次,认为氯化钾缓释片也应每日服3次,遂自己调整了用药次数,每日3次每次2片,2周后再次复诊,血钾水平已超过了正常上限。医师仔细询问才得知王先生自行调整用药方案,因服药次数超过了医嘱定量导致了高钾血症。 分析氯化钾缓释片每天服用2次便可达有效浓度,而许多患者却仍按每日3次服用,服药次数过多,不仅会因血药浓度过高增加不良反应,且这类药物价格较普通药物贵,无形中也会使治疗费用明显增加。 缓控释剂型用药次数不足 案例2 李先生因哮喘发作使用茶碱缓释片治疗,因其认为缓释剂型的茶碱片作用时间长,觉得每天早上使用1次即可。但连续用药1周,每天夜间仍有哮喘发作,须使用应急的沙丁胺醇气雾剂控制。在复诊时才了解到,茶碱缓释片的用法应为每12小时1次,由于晚上少用药1次,致夜间哮喘发作。 分析任何药物使用少于规定次数,都很难达到应有的血药浓度,若血药浓度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肯定不能达到预期疗效。 缓控释剂型分开或嚼碎后服用 案例3 78岁的张女士因高血压长期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片),每日2次每次1片,血压控制良好。但近两天因气温骤降,张女士感觉血压明显升高,晚7点自查血压达170/110 mmHg,考虑加服1片药,但着急缓释药物起效慢,自行将硝苯地平缓释片碾碎后吞服,8点自测血压降至140/90 mmHg。9点钟,张女士发现血压又升至160/100 mmHg,担心血压没控制住,又碾碎1片硝苯地平缓释片吞服。在第2次服药后30分钟,张女士出现头晕恶心、心悸胸闷,继而意识模糊,被家人送往急诊抢救,才得知是由于短时间内连续服用了碾碎的硝苯地平缓释片,破碎的剂型使较大剂量的硝苯地平突然释放,诱发了心源性休克。

哮喘持续状态

哮喘持续状态 .哮喘持续状态指的是常规治疗无效的严重哮喘发作,持续时间一般在12h以上。哮喘持续状态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哮喘类型,而是它的病生理改变较严重,如果对其严重性估计不足或治疗措施不适当常有死亡的危险。死于哮喘的尸检资料表明,最显著的异常是肺的过度膨胀,此乃由于弥漫的气道阻塞引起空气滞留所致。气道内有广泛的黏液栓,此黏液栓由黏液、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症细胞所组成,有时形成小支气管及其分支的管型。气道壁增厚,有大量的嗜伊红细胞浸润,平滑肌和黏膜下腺体肥厚和增生。哮喘持续状态的主要表现是呼吸急促,多数患者只能单音吐字,心动过速、肺过度充气、哮鸣、辅助呼吸肌收缩、奇脉和出汗。诊断哮喘持续状态需排除心源性哮喘、COPD、上呼吸道梗阻或异物以及肺栓塞。测定气道阻塞程度最客观的指标是:PEFR和(或)FEV1。提示哮喘危重的临床指征是,充分药物治疗下病情仍恶化;呼吸困难影响了睡眠和说话;辅助呼吸肌收缩;神志改变;气胸或纵隔气肿;脉率>120次/min;呼吸频率>30次/min;奇脉>2.4kPa(18mmHg);FEVl>0.5L; FVC<1L;PEFR<120L/min;PO2<8.66kPa (65mmHg);PCO2高于正常。 1疾病原因 哮喘持续状态,是在阵发性或慢性哮喘的基础上,因感染或某些激发因素可使哮喘呈急性症状而持续发作数小时以上或缓解数小时后再次发作,用一般解痉药物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呼吸缓慢,呼气深长,吸气较短,哮鸣音明显,伴有紫绀,出汗,手脚寒冷,面色苍白,脱水、心慌,脉细数,神情惊慌。有时见咳嗽,痰粘稠,色白或黄,不易咯出,偶有血丝。伴发感染时热度可达39℃左右。如支气管痉挛持续不止,或痰液阻塞细支气管而不易咳出,则呼吸极度困难而窒息,又可因心力衰竭或体力衰弱而死亡。如在发作期间能将痰液咯出,则气急、哮鸣、紫绀等症状可逐渐缓解而恢复正常。 哮喘数日或长期(7一10天以上)不能缓解,呼吸极度困难;昼夜不能人睡,端坐呼吸,哮鸣音响亮持续,面部焦虑,痛苦,有的大汗淋漓,这种状态一般叫做哮喘的持续状态。 2临床表现 患者不能平卧、心情焦躁、烦躁不安、大汗淋漓、讲话不连贯、呼吸>30次/min、胸廓饱满、运动幅度下降、辅助呼吸肌参与工作(胸锁乳突肌收缩、三凹征)、心率>120次/min,常出现奇脉(>25mmHg),可出现成人的PEF低于本人最佳值的60%或<100L/min,PaO2<60mmHg、PaCO2>45mmHg、血pH下降,X线表现为肺充气过度、气胸或纵隔气,心电图可呈肺性P波、电轴右偏、窦性心动过速。病情更危重者嗜睡或意识模糊、胸腹呈矛盾运动(膈肌疲劳)、哮鸣音可从明显变为消失。多数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是在几天内逐渐恶化的,但也有少数患者的哮喘急性发作病情演变迅速,在几分钟到数小时内即可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危象。因此有人将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哮喘分成两类,即急性严重哮喘和急性窒息性哮喘。 3疾病诊断 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PaO2<8.0KPa、PaO2>5.33KPa。pH值降低。 其他辅助检查:普通透视检查X线表现为肺充气过度、气胸或纵隔气肿。心电图可呈肺性P波、电轴右偏、窦性心动过速。

哮喘持续状态与急救

哮喘持续状态与急救 哮喘持续状态或称哮喘危重状态,为哮喘急性严重发作,经合理应用拟交感神经药物和茶碱类药物仍不见缓解,病情进行性加重,可发生至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是临床呼吸道急诊。 [病因和发病机理] 病因 (一)呼吸道感染 SA发作的重要因素是感染,气道敏感性增高,迷走神经感受器释放介质,且β/α受体比值降低,管腔痉挛加重,且痰栓致继发感染,哮喘难以缓解。显性失水增加;常伴大汗;饮水过少,茶碱应用利尿丢失水分等。 (二)酸碱平衡失调气道阻塞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呼酸、代酸,对支扩剂疗效差,加重管腔痉挛。 (三)其他过敏原持续存在;肾上腺皮质激素、支扩药用药不当;肾上腺皮质皮质功能不全。 二、发病机理 SA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三大系统:呼吸、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明显的功能障碍。 三、[临床表现] 一、呼吸衰竭 喘鸣、呼吸困难和通气严重受限是主要表现:呼吸无力,胸廓过度充

气,辅助肌呼吸,哮鸣音减弱或消失,全身呈衰竭状态,血气分析呈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呼酸和代酸。 二、心血管系统 心率加快或减慢,低血容量变化和肺水肿,奇脉;心电图示心动过速,心律失常,严重者心肌缺血。 三、中枢神经系统 神情惊慌、烦躁、意识障碍、甚至抽搐、昏迷。 病危指征:1.神志不清;2.明显脱水;3.严重三凹征;4.哮鸣音和呼吸音减弱或消失;5.血压明显下降;6.吸入40%氧仍有紫绀;7.血PH <7.25,呈现低氧血症,CO2潴留;8.PEF<33%正常预计值;9.对吸入β2激动剂无反应。 四、并发症 (一)呼吸骤停、猝死。 (二)气胸、纵隔气肿。 (三)肺不张、肺气肿、继发感染性肺炎。 (四)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甚至出现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五、导致SA的危险因素与死亡关系 (一)对哮喘治疗药物依从性差,不按医嘱用药; (二)对急性发作的严重度估计不足,注意间隙发作的患者,均可发生SA; (三)过度依赖β2受体激动剂或使用β2受体阻滞剂和激素以来的慢性哮喘。

我国哮喘用药市场分析报告共14页

我国哮喘用药市场分析 哮喘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疾患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医学难题。哮喘春、秋季发病率较高,约20%患者具有喘息病家族史,而2%是由职业性因素引起的,按发病原因,可分为感染性(内源性)、吸入性(外源性)和混合性三种类型,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疾病中四大顽症之一。WHO已确定将每年12月11日定为世界哮喘病日,旨在唤起人们的重视。 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占总人口患病率的16%,占城市总死亡率的第三位,哮喘发病率在工业化国家中约为5%。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空气污染和环境恶化,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态势,对哮喘治疗药物的研发和推广,不仅会使全球哮喘患者重获新生,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且会带来极大的利润空间,有专家预测,哮喘药物市场是未来极大的利润空间,有专家预测,哮喘药物市场是未来二十年内最具有发展前途的十大药品市场之一。 一、哮喘流行病学调查 1.发病率调查 1.1 由于气候环境、生活条件、职业等因素的不同、各地哮喘的患病率是不一样的。国外几个国家的调查报告指出,儿童哮喘的患病率为0.2%~7.4%,成人哮喘的患病率为1.1%~9.9%。我国哮喘的患病率,根据局部地区调查,约为0.5%~ 2.0%,也有报道高达5.29%的。哮喘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成人男女发病率大致相仿。 1.2 增长趋势:2000年,我国居民哮喘病年发病率为1.2%,总人数在1560万人,与1980年相比,总发生率增长了75%,平均年增长4%。 1.3 年龄分布:哮喘在14岁以下幼儿群体中最为严重,发病率高达3.47%,其次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 2.6%。 1.4 区域分布:沿海与华南地区发病率较高,福建最高为3.03%,广州其次为 2.53%;北方及内陆地区较少,山东为0.5%,西藏最低0.11%。 1.5 季节分布:冬季发病率最高,其次为晚秋和早春,夏季最低。 2. 死亡率: 哮喘、气管炎和肺气肿是一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而且有时是致命的,哮喘患者的死亡几率将近0.4%,我国每年有近6.2万人次死于哮喘病的发作,且近年来仍呈止升趋势。 二、哮喘的主要治疗药物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指出,哮喘按轻重程度分为4级,治疗分为长期预防及快速缓解,设计分级药物配合治疗,达到症状减轻和改善,完全控制则是最终的目标。目前国内外用于哮喘治疗的主要药物类别是:1. 祛痰药;2. 镇咳药;3. 平喘药(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M受体拮抗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过敏介质阻释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复方平喘药);4. 治疗咳、痰、喘复方制剂;5. 呼吸系统其他用药。 三、市场容量分析

支气管哮喘及其用药指导

支气管哮喘及其用药指导 李海涛 第一部分支气管哮喘 [概述]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气道炎症由多种炎性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如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发病危险因素] 支气管哮喘,其发病有许多因素参与,主要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 遗传因素在很多患者身上都可以体现出来,比如绝大多数患者的亲人(有血缘关系、近三代人)当中,都可以追溯到有哮喘(反复咳嗽、喘息)或其他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病史。 大多数哮喘患者属于过敏体质,本身可能伴有过敏性鼻炎和/特应性皮炎,或者对常见的经空气传播的变应原(螨虫、花粉、宠物、霉菌等)、某些食物(坚果、牛奶、花生、海鲜类等)、药物过敏等。 [发病机制] 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主要包括:变态反应学说、气道炎症学说、神经-受体失衡学说、遗传机制、呼吸道病毒感染等。 [病理] 气道内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病理特征。早期表现为支气管黏膜肿胀、充血,分泌物增多,气道内炎性细胞浸润,气道平滑肌痉挛等可逆性的病理改变,但当哮喘反复发作后,支气管黏膜层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黏液腺增生、基底膜增厚,支气管平滑肌增厚,使得通气功能明显降低。哮喘病程越长,气道阻塞的可逆性愈小,气道重塑也越明显。不可逆性通气功能障碍,使肺泡长期过度膨胀,弹性降低,可形成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源性心脏病。 [临床表现] 典型的支气管哮喘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大多数有季节性,日轻夜重(下半夜和凌晨易发),常常与吸入外源性变应源有关;急性发作时,两肺闻及弥漫性哮鸣音,以呼气期为主。上述症状和体征可以自行缓解或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后缓解,缓解期患者可无任何哮喘症状。 非典型的支气管哮喘可表现为发作性胸闷或顽固性咳嗽。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一)痰嗜酸粒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计数 可评估与哮喘相关的气道炎症。 (二)呼吸功能检查 哮喘控制水平良好的患者其肺通气功能多数在正常范围。在哮喘发作时,由于呼气流速受限,表现为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率(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FR)、25%与

12、哮喘持续状态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哮喘持续状态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应急预案】 1、当患者出现反复发作的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及咳嗽等症状时,立即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注意保护患者,使用床栏,防止发生坠床,避免诱因及刺激性物品,同时立即通知医生。 2、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嘱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 3、维持静脉通路,根据医嘱使用解痉、止喘、镇静、糖皮质激素、抗感染等药物治疗,并注意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 4、及时采集血标本,监测血气分析及电解质变化。 5、予以心电监护,观察记录病情、生命体征、SPO 2变化。 6、积极治疗原发病或控制诱因,防治并发症。 7、记录24小时出入量,必要时给予留置导尿。 8、做好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安慰患者,保持情绪稳定,保持病室安静。 9、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及抢救过程。 【处理流程】 患者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胸闷、气喘、及呼吸困难、 咳嗽等症状。在发作前常有鼻塞、打喷嚏、眼痒等先 兆症状。 患者出现哮喘症状 1、立即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使用床栏,防止发 生坠床,避免诱发及刺激性物品; 2、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嘱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建立 人工气道; 3、维持静脉通路,根据医嘱使用解痉、止喘、镇静、 糖皮质激素、抗感染等药物治疗,并注意药物疗效与 不良反应; 4、及时采集血标本,监测血气分析及电解质变化; 5、心电监护; 6、积极治疗原发病或控制诱因,防治并发症。 1、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患者心理状态; 2、记录24小时出入量,必要时给予留置导尿; 3、做好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安慰患者,保持情绪稳 定,保持病室安静。 评估要点 通知医生,配合抢救处理 监护与护理 记录与交班 1、记录生命体征及心理状态; 2、用药及抢救过程。

我国抗过敏药物市场分析

我国抗过敏药物市场分析 国内的抗过敏药物市场经过多年的角逐,已基本上形成了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汀“三足鼎立”局面,而2005年第三代抗组胺药物地氯雷他定凭借不引起心脏毒性的优点,率先切入市场竞争的行列,已占据了这一市场份额的8%,有奋起赶超咪唑斯汀之势。 与此同时,在2006年哈尔滨新特药品交易会上,第三代抗组胺药新贵左西替利嗪作为一个重点点评的品种受到了业界的瞩目。 西替利嗪光辉不减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有着较好的抗炎和抗过敏作用,其中以西替利嗪药物活性最强,且具有最高的生物利用度,是惟一给药24小时后大范围抑制荨麻疹和皮肤泛红区域的药物,同时还能抑制炎性细胞向过敏反应部位移行,从而抑制后期过敏反应,是一个具有双重抗过敏作用的药物,其抗过敏作用强于其他第二代抗组胺药。 西替利嗪是美国辉瑞制药、比利时联合化工集团UCB开发的品种,1995年12月8日经美国FDA审定批准后上市,2003年两家公司的

产品“仙特明”在全球市场的销售已突破了20亿美元,而UCB的“仙特明”已是欧洲市场上销售最多的抗过敏药品,2005年辉瑞的“仙特明”仍比上一年增长6%,达到了13.62亿美元。 自上世纪末,国内生产的西替利嗪上市后,现已成为抗组胺药物市场上的畅销品种。目前西替利嗪已形成了原料药生产批件21家、片剂、分散片、胶囊、糖浆、口服溶液36家的格局。 据有关数据显示,2005年20家厂商生产的西替利嗪制剂在样本医院使用,国产药已占领了主要市场,但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其中进口药物主要是比利时UCB大药厂的“仙特明”滴剂和片剂、印度太阳药业、阮氏制药的“赛特赞”和“斯特林”片剂,3个进口药品占据了用药总量的24%,而药物销售金额则占据了这一品种46.82%的份额。 国内生产的西替利嗪在样本医院占据了总量的76%,用药金额占据了53.18%,其中鲁南制药、苏州东瑞制药、江苏扬子江药业、齐鲁制药4家厂商的片剂占据了46.34%,其他12家的口服制剂所占比重较少。 从2005年医院终端用药看,用量较大的是片剂和胶囊剂,滴剂在市场上占据了8.6%的份额,滴剂主要用于季节性或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在西替利嗪滴剂市场上是由比利时UCB大药厂的“仙特明”、成都民意制药的“杰捷”所占领,用量上几近平分秋色。 西替利嗪的中枢神经系统活性虽然极轻,但仍有嗜睡等不良反应,研究表明,这主要是右旋体与脑内受体有一定亲和性所致。而它的单一光学异构体——左旋西替利嗪,由于无镇静、嗜睡等中枢神经系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