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鱼类行为生态学概论8【鱼类行为生态学】

鱼类行为生态学概论8【鱼类行为生态学】

生态学课后作业

绪论 1、生态学的概念 2、生态学发展经过了哪些发展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3、世界上当今生态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各有何侧重? 4、如何用生态学观点,阐述人类当前面临的能源、人口、环境问题? 5、生态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第一章 1、什么是环境?什么是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有哪些? 2、生态因子有哪些作用特点? 3、试述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限度的调整。 4、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应用。 5、水对于动物的生态意义。 第三章 1、种群统计有哪些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2、种群年龄锥体可划分几种基本类型,各有何特点和发展趋势。 3、如何编制生命表?动态生命表和静态生命表的区别?Deevey存活曲线分为哪几类? 各适应哪些生物。 4、何为内禀生长率(Andrewartha 定义),怎样进行关键因子分析(key factor analysis)。 5、种群有哪几类增长模型?试分别列举之。 6、逻辑斯谛方程经历几个发展期?请写出逻辑斯谛方程。 7、自然种群变动有哪些特点。 8、自然选择有哪些类型?有哪些选择方式?物种形成经历哪些阶段? 9、试述种群进化的生态对策(bionimic strategy)。 10、动物有哪几种婚配制度? 11、什么是高斯(Gause)原理?竞争有哪些基本特征? 12、谈谈捕食与被捕食之间的相互适应,试述Lotka--Voltera方程。 第四章 1、群落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它和种群有哪些区别和联系?群落的性质如何? 2、何为趋同适应、趋异适应?它们分别产生怎样的生态现象?(同种群部分结合起来) 3、何为Raunkiaer频度定律?它说明了什么? 4、生物多样性包含哪些层次?多样性描述的指数常用有哪些?生物多样性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5、比较分析层片和层次的生态含义及异同点。 6、一定地区代表性的叶子大小能说明该地的哪些环境条件?为什么?

鱼类行为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 1.鱼类的趋性:自由运动的动物受到外界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刺激,朝向一定方向运动,这种反应称为趋性。趋性是适应性行为的最简单方式。鱼类的趋性包括:(1)趋光性(指鱼类对光刺激产生定向运动的特性),包括正趋光性和负趋光性。(2)趋动性(视觉运动反应)---指鱼类为了将其视野内的的运动目标保留在视网膜的一点上而产生的一种移动反应。在趋流、集群、空间定向、捕食等行为中期重大作用。 (3)趋音性(鱼类能够依靠内耳和侧线对各种声音刺激产生相对灵敏的感觉,并会由此出现各种行为反应) (4)趋流性(大部分鱼类的生活都不同程度的与水流有关,趋流性在鱼类的洄游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5)趋化性(鱼接近饵料的行为是由趋化性所决定的) (6)趋电性(7)趋触性(8)趋地性 2.进化稳定对策(ESS):如果种群中的大多数个体都采取某种行为对策,而这种对策的好处又为其他对策所不及,这种对策又可称为ESS。环境的每次大变动都会引起种群的不稳定,但一旦一种ESS确定下来,种群就会趋于稳定,任何偏离ESS 的行为就会被自然选择所淘汰。 3.利他行为:利他行为是指一个个体以牺牲自己的生存和生殖机会为代价去帮助其他个体繁殖更多的后代。 注:帮手鱼存在的原因:领域和配偶的不足(便于日后的取而代之) 充当帮手的远期利益:提高自己的广义适合度;继承领域;获得生殖经验;帮助

的互助性;在较好的生境下生存 4.领域行为:是动物的一种重要行为。又称为护域行为、领域性,是指与保卫领域有关的一些行为活动。 鱼类领域行为:鱼类在栖息水域某一区域划定的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作为自己的领域,当别的生物侵入的时候,地盘主人会用尽办法驱赶入侵生物,保卫领域地,从而利于鱼类在生殖季节竞争配偶和保护产卵场所,进一步保护鱼卵和幼鱼,这种行为称为领域行为。 5.生理学变色:动物在在受到刺激后所引起的短暂改变体色的现象,变色非常迅速,当刺激消失时立即恢复原来的体色。由色素在色素细胞中的重新分布引起。 6.形态学变色:动物随环境变化而改变体色,变色速度较慢,持续时间较长,体色相对稳定。包括色素细胞数量的变化和每个色素细胞中色素含量的变化。 7.鱼类的巡航游泳速度:鱼类在正常状态下自然游泳的速度,又称耐久速度或巡航速度。鱼类用这样的速度游泳时,可以持续、耐久地作长距离的运动。它包括长距离的洄游速度,有海流时的游泳速度,个体的游泳速度和结群时的游泳速度等 8.鱼类的视觉运动反应:是指动物为了将其视野内的运动目标留在视网膜上的一点上而产生的一种移动反应。 9.常温动物和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常温动物。 10.集群行为:鱼类的集群行为是指鱼类间的集体合作行为,这种合作可以仅表现为暂时的和松散的集群现象,但更典型的是鱼类组成一个有结构的永久性社群,其中有明确的分工和组织。视觉、侧线感觉、听觉、嗅觉及电感觉等在鱼群形成

普通生物学-鲫鱼的解剖

实验鱼的解剖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鲫鱼鱼的结构观察,从形态学角度认识生物体的结构组成,了解其适应水生生活的结构特点。学习鱼内部解剖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与用具 鲜活鲫鱼、解剖器、解剖盘等。 三、实验操作与观察 (一) 鲫鱼的外形(图1) 取鲫鱼标本,放在解剖盘中进行观察,其体测扁,身体分头、躯干、尾三部份。 自吻端至鳃盖骨后缘为头部。口位于头部前端(口端位),口两侧各有 2 个触须(鲫鱼无触须),吻背面有鼻孔 1 对,眼 1 对,位于头部两侧,形大而圆。眼后头部两侧为宽扁的鳃盖,鳃盖后缘有膜状的鳃盖膜,藉此覆盖鳃孔。 自鳃盖后缘至肛门为躯干部;自肛门至尾鳍基部最后一枚椎骨为尾部。躯干部和尾部体表被以覆瓦状排列的圆鳞,鳞外覆有一薄层表皮,躯体两侧从鳃盖后缘到尾部,各有 1 条由鳞片上的小孔排列成的点线结构,此即侧线;被侧线孔穿过的鳞片称侧线鳞。鱼鳞的排列方式因种而异,成为分类鉴定标准之一。鳞式的写法是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体背和腹侧有鳍,背鳍 1 个,较长,约为躯干的 3/4 ;臀鳍 1 个,较短;尾鳍末端凹入分成上下相称的两叶,为正尾型;胸鳍 1 对,位于鳃盖后方左右两侧;腹鳍 1 对,位于胸鳍之后,肛门之前,属腹鳍腹位。肛门紧靠臀鳍起点基部前方,紧接肛门后有 1 泄殖孔躯干部与尾部交界之腹面有肛门与尿殖乳突,在尾部有一臀鳍和尾鳍,鳍由鳍棘,或软鳍条支持,硬而不分叉的为鳍棘,柔软分节而分叉的为鳍条,计算各鳍的鳍棘与软鳍条。 图1:鲫鱼的外形 (二) 内脏原位观察(图2-3) 从肛门前l厘米左右处剪一孔,插入剪刀沿腹中线向前经腹鳍中间剪至下颌;使鱼侧卧,左侧向上,自肛门前的开口向背方剪到脊柱,沿脊柱下方剪至鳃盖后缘,再沿鳃盖后缘剪至下颌,除去左侧体壁肌肉,使心脏和内脏暴露。 原位观察:腹腔前方,最后一对鳃弓后腹方一小腔,为围心腔,它借横隔与腹腔分开。心脏位于围心腔内。在腹腔里,脊柱腹方是白色囊状的鳔,覆盖在前、后鳔室之间的三角形暗红色组织,为肾脏的一部分。鳔的腹方是长形的生殖腺,雄性为乳白色的精巢,雌性为黄色的卵巢。腹腔腹侧盘曲的管道为肠管,在肠管之间的肠系膜上,有暗红色、散漫状分布的肝胰脏。在肠管和肝胰脏之间一细长红褐色器官为脾脏。

最新环境生态学导论-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1.阐述你对生态圈各圈层关系的认识 生态圈由生物圈和生命支持系统组成,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能量。大气圈是动植物最直接的生命系统,没有大气圈提供氧气和CO2,无法进行氧循环和碳循环;水循环通过大气圈运动而实现的,大气环流还调节了气候,使之较适合生物生存。水圈中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水循环保证地球水量的动态平衡。岩石圈的表层即土壤层,是一个特殊的生命子系统,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初级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2.举例说明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两者关系的看法 参考: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环境问题,呈现出形势继续严峻与人类社会的努力不断增强相交织攀升的状态。一方面,资源利用与环境保育的矛盾仍然是制约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点,长期积累的诸多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以及突发性环境和生态灾害频发等还在继续发展;另一方面,人类正在用智慧,通过技术、管理和行为三个层面的整合,加大了解决自身生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育三者间诸多矛盾的力度。 举例的话,就拿那些环境问题好了。比如,全球气候变暖。 3.你认为环境生态学与经典生态学有何不同? 4.简述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 研究生物圈系统和各支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演变过程、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以及变化效应及危害,寻求受损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修复或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第二章 3.你对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是如何理解的? ①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形成;②土壤结构、养分代谢和分解过程;③系统中水分的分布、循环和平衡;④景观结构与性质;⑤系统中物种的相互作用与关系。 5.请举例说明“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生产和虫害防治中的作用? 有效积温法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某一特定的生物类别各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8.环境因子生态作用的一般规律包括哪几个方面。 (一)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和环境因子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环境因子具有综合性和可调剂性,它包括生物有机体以外所有的环境要素。而生态因子更侧重于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部分。 (二)环境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①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②主导因子及特点;③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④环境因子作用的阶段性;⑤环境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三)环境因子的限制性作用。

生态学大作业

《生态学》大作业 浅谈中国的生态危机和生态文明建设 姓名: 院系: 学号: 班级:

浅谈中国的生态危机和生态文明建设 姓名: 学号: 院系: 班级: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工业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是,日趋恶劣的生态环境也开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生活的坏境是否宜居,空气是否清新,水是否清澈,天是否蓝……晋朝陶渊明描绘的田园生活如今成了现代人追求的梦想。一个为人们所意识并日渐重视重视的名词——“生态危机”,如今正给世人重重地敲着警钟。生态危机,无疑已成为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威胁之一。如何就生态危机,做好生态文明建设,也直接关系到我们自己的生活环境。 一.我国现在面对的生态危机 所谓生态危机,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由于人为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退化和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过程。目前,生态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各国生态危机的根源、危机程度各有不同。在我国,生态现状更不容乐观,黄沙漫天、空气污染、河流污浊、水土流失、旱涝频发、物种濒危…… “全球变暖”现在已经成为了全球各国人民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

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土地荒漠化,简单地说,就是指土地退化。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当前世界荒漠化现象仍在加剧,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有的会在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荒漠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演变为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它给人类带来贫困和社会不稳定。在人类当今诸多的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物种加速灭绝和濒危的现状也不容忽视。现今地球上生存着500~1000万种生物。一般来说物种灭绝速度与物种生成的速度应是平衡的。但是,由于由于人类大量采集资源,破坏了许多动植物的生存环境。这一系列的人类活动破坏了这种平衡,使物种灭绝速度加快。而且,物种灭绝的速度越来越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发出警告:本世纪鸟类每年灭绝一种,在热带雨林,每天至少灭绝一个物种。物种灭绝将对整个地球的食物供给带来威胁,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损失和影响是难以预料和挽回的。 空气污染当然也是我们直接面对的严峻问题之一。今年年初,北京等重大城市相继出现长时间雾霾笼罩现象,给很多人的身体健康带

(0603)《景观生态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603]《景观生态学》 第一批次 [单选题]斑块大小的生态学意义主要表现在()上。 A:边缘效应 B:物种-面积关系 C:空间关系 D:结构与过程关系 参考答案:B [多选题]廊道及网络的度量指标主要有()等。 A:连接度 B:环度 C:曲度 D:间断 参考答案:ABCD [多选题]一个景观包括()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 A:空间上彼此相邻 B:功能上互相有关 C:发生上有一定特点 D:时间上静态 参考答案:ABC [多选题]基质是()的景观要素。 A:占地面积最大 B:连接度最强 C:干扰最小 D:对景观的功能所起的作用最大 参考答案:ABD

[多选题]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景观组成单元或景观要素主要有()等基本类型。 A:斑块 B:廊道 C:网络 D:基质 参考答案:ABD [多选题]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景观的形成主要受()因素的影响。 A:地貌 B:气候 C:自然干扰 D:人为干扰 参考答案:ABCD [单选题]景观中许多廊道,如道路、沟渠、树篱等,可以互相连接形成网络。网络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廊道交叉点,称为 ( )。 A:廊道 B:结点 C:网眼 D:网络 参考答案:B [单选题]如果某种景观要素类占景观面积的50%以上,那么它很可能就是()。 A:廊道 B:斑块 C:基质 D:网络 参考答案:C [单选题]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景观是由不同()组成的镶嵌体。 A:生境

C:生态系统 D:生态因素 参考答案:C [单选题]斑块形状的生态学意义主要与()密切相关。 A:边缘效应 B:物种-面积关系 C:空间关系 D:结构与过程关系 参考答案:A 第二批次 [论述题]从园林工作者的角度,论述景观的涵义及其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指导意义。 参考答案: 景观美学上的涵义,地理学上的涵义,生态学上的涵义。 第一种是美学上的涵义,与风景同义。第二种是地理学上的理解,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第三种涵义是景观生态学的理解,将景观视为空间上不同生态系统的聚合。 景观的这三方面的涵义有历史上的联系。 对于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者而言,首先应注意景观的美学价值,地理景观的特征;其次,要重视景观格局形成的生态原因,科学深入地认识规划区的生态特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不仅要注意观赏上的美学要求,也要充分考虑到景观结构在生态学上的合理性。 [论述题]什么是景观连接度? 参考答案: 景观连接度是测量景观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的一个指标,它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连通性的生物学度量,包括结构连接度与功能连接度两个方面。 [论述题]什么是边缘效应? 参考答案:最初是指群落交错区物种丰富度增加的现象。目前,景观生态学上,边缘效应是指斑块边缘与内部生境方面的差异以及边缘种与内部种分布上的差异。 [多选题]生态廊道主要由()等生态性结构要素构成。 A:植被

生态学概论复习题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生物环境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相互关系,个体、种群、群落等不同等级的生命体系。物种:是由内在因素(生殖、遗传、生理、行为和分布)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是自然界一个基本进化单位和功能单位。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及分布起直接或间接作用的环境因子。 生态因子分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 土壤:岩石风化后,在生物参与下形成的生命与非生命的复合体。生态因子综合作用定律:1、综合作用(交互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直接或间接作用4、阶段性作用5、不可替代和补偿作用。 主导因子:在诸多环境因子中,总有1~2个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这就称为主导因子。 最小因子法则:每一种植物都需要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营养物质,如果其中一种营养物质数量甚微则植物的生长受到不良影响,若这种营养物质完全缺失则植物不能生长。缺点:只考虑了对植物的影响,只考虑了植物与营养物质的关系,有局限性。补充:只适用于稳态条件下,还要考虑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 限制因子: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必须得到生存和发展的多种生态因子,当某种生态因子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

展,该因子即为限制因子。 耐性定律: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存在的耐受范围的法则。 光饱和点: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产物也就不再增加或增加的很少,该处的光照强度就是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光补偿点的光照强度是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光和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 按光强可把植物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植物。按日照长度,可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间性植物。 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环境摄取一定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个常数。K=N?(T-C) 。K为有效积温N为发育历期,T为平均温度,C为发育起点。 温度的生态学意义:1、生物是存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2、地球上的生物在进化中有应对温度变化的特性。 水的生态学意义:1、生命起源于水环境2、是任何生物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3、生物的新陈代谢是以水为介质进行的4、水是生命代谢中的重要原料5、水对植物的具体生态作用:(01、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02、为生物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环境03、土壤含水量三基点04、水对陆生生物热量调节和热能代谢的生态作用)6、各种生物之所以能够生存至今依赖水在3.98℃时密度最大7、水的间接生态作用。 有效积温法则的应用:1、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2、预测生物

[农学]鱼类生态学教案

[农学]鱼类生态学教案 鱼类生态学教案 授课教师:唐文乔 绪论:生态学的学科体系 和鱼类生态学(fish ecology)的发展趋势 一(。教学目的: 1. 了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动态 2. 掌握鱼类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3(初步了解鱼类的生命机能与环境之间的基本关系 4(初步掌握鱼类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研究的主要理论以及发展动态。 5(了解鱼类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6(为深入开展鱼类增养殖、鱼类资源保护、水域环境保护和渔业生产等奠定必要的生态学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 与普通生态学相比,从研究对象上仅涉及鱼类,并且主要是硬骨鱼类。在组织层次上讲有4个层次 1(研究鱼类的各种生命机能和环境条件的关系,即个体生态学的范畴 介绍鱼类的呼吸、摄食、繁殖、发育、生长、感觉、集群、洄游等生命机能所要求的环境条件,以及当这些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对鱼类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为制定饲养、育种、增殖、捕捞、资源保护和管理等提供生态学依据 2(鱼类种群数量变动规律 是种群生态学的部分内容, 介绍种群概念、判别、数量统计、死亡征等

有助于资源评估、确定保护对象、预测经济种群的渔获量、提出合理的渔业计划以及有效的增殖措施 3(鱼类群体空间位置的变更 介绍鱼类的行动和洄游习性。 涉及到鱼类个体生活史、生命周期、种内种间鱼群的集散、分布和迁徒规律、昼夜和季节性活动规律、摄食、越冬和繁殖习性等 对侦察鱼群、改进和发展新的渔具渔法具有重要意义。 4(以鱼类为主的水域生态系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水域环境和鱼类资源的影响主要介绍水域生态系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过度捕捞、水域环境污染、水利建设等对鱼类的影响。 鱼类生态学的基础学科 三(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教学、实验室实验、养殖场参观和水簇馆鉴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完成本课程教学。 四(教学时间:全课程30学时,本部分2学时 五(教学过程 1(阐述什么是鱼类(fishes)以及鱼类在水产业中的地位 2(阐述生态学及其发展趋势 3(阐述鱼类生态学发展的历史及其特点 4(阐述课程的要求和目的 5(大致介绍本课程学习的内容 6(介绍参考书目 (1)殷名称,1995。鱼类生态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2)Wootton, R.J.,1990(Ecology of Teleost Fishes(Chapman,Hall,London(

园林生态学网上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园林生态学网上作业题 1题 一、名词:(每题4分,共20分) 1、限制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2、脑基耶尔的生活型系统:是丹麦植物学家Raunkiaer(1905)创立的,以温度和湿度作为揭示生活型的基本因素,以植物度过不良季节的适应方式作为分类基础的植物生活型分类系统。(具体的就是以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以及保护的方式为依据,把高等植物分为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五大生活型类群。) 3、偏冠现象:很多树木由于接受到的光照强度不均匀,枝叶向强光方向生长茂盛,向弱光方向生长孱弱或不能生长,形成明显树冠偏向一侧的现象 4、顶极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物群落通过复杂的演替,达到最后成熟阶段的群落是与周围物理环境取得相对平衡的稳定群落。 5、根际效应:根向根际土壤中分泌的或根系死细胞脱落的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使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大量繁殖的现象。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园林生物群落中的各物种间普遍存在的竞争、(1)捕食、(2)寄生和(3)共生等各种关系,是群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 2、极端低温对植物的伤害可以分为直接伤害和间接伤害,间接伤害主要有冻拔、冻旱、和冻裂;三种形式。 3、生态学巩固时期是生态学理论形成、生物种群和群落由定性向定量描述、生态学实验方法发展的辉煌时期。期间形成四个著名的生态学派,分别为

(7)北欧学派、(8)法瑞学派、英美学派(9)和前苏联(10)学派。 4、为了方便研究起见,人们一般将生态因子分为5类,分别是(11)气候因子、(12)土壤因子、(13)地形因子、(14)生物因子和(15)人为因子。 三、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析导致园林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群落组成和演替的基本含义(2分);内因( 3 分);外因( 3 分) 2、什么是环境承载力,举例说明在指导园林生产实践中有何意义? 概念(种群增长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3分);合适的例子如 种植密度确定依据(3分);合理的分析(2分) 3、简要说明提高园林植物的减噪效果的方案或措施? 合理植物配置(3分);养护管理方法(促进枝叶繁茂)2分;其他(适当密植、树种选择等)3分 4、简述园林植物群落对减弱城市热岛效应有什么作用? 热岛现象的概念及产生原因(3分),园林植物散热原理(5分)(遮阴、降温、营造小气候等) 四、论述:(25分) 不少城市为了亮化和彩化城市夜景,在道路两侧和社区的绿地里安装了昂贵的 射灯,彻夜闪亮,有时围着一棵树就有几盏射灯。作为一名园林工作者,请你 客观地谈谈对这种美化方法的认识 对安灯初衷的客观理解(4分);灯光对植物生长期生理活动的不良影响(6);合理的建议(5分) 2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 20分) 1.趋异适应(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体,由于分布地区的间隔,长期生活在不同 的环境条件下,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适应方式和途径)

生态学概论习题集

《生态学概论》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 2、可持续发展 二、问答题 1、什么就是全球变化?论述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2、论述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三、填空题 1、当前生态学发展的主流就是研究及生态系统不同层次的组成、属性、结构、功能、生态过程及调控。 2、在全球变化中,目前比较严峻的、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及等生态问题。 3、生态安全就是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要资源、社会秩序与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的状态。 第二章生态系统 一、名词解释 1、系统 2、生态系统 二、问答题 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组成。 2、论述生态系统中的基本生态学过程及生态系统的功能。 三、填空题 1、系统的整体功能不等于它各组分功能的相加,而就是一种 ,既有各组分 的功能,又有各组分之间交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 2、生态系统就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 、构成一个功能整体。

3、生态系统包括环境组分与生物组分。生物组分包括、、三大 功能类群生物。 4、按照人类干扰的方式与程度,生态系统可分为、与。 5、生态系统健康不仅就是指的健康,而且还包括的健康与健康。 6、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就是保持与维护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可持续性,保证 生态系统健康,实现人类社会的发展。 第三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因子 2、生态作用 3、生态适应 4、生态幅 5、胁迫 6、生态位 7、阳性植物 8、阴性植物 9、耐阴植物10、生活型 11、生态型12、光周期 二、问答题 1、主要生态因子、限制因子、最小因子的区别? 2、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 3、三基点温度与积温的生态学意义? 4、森林的主要生态作用? 5、以沙漠植物为例,论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 三、填空题 1、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将生态因子分为、、、及 5类。 2、生物与环境的基本关系主要表现为环境因子对生物的、生物对环境的 与生物对环境的三种形式。 3、生物所在环境中的某种生态因子或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与发展,该 因子就就是限制因子。 4、生物保持内稳态、增强对胁迫的耐受性而适应环境的方式包括、

基础生态学作业

基础生态学 姓名:班级:学号: 一、名词解释(共10个,每个3分,共30分) 1、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开花结果、落叶及休眠,动物的繁殖、冬 眠、迁徙和换毛换羽等,是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2、生态因子: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 3、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 因子,是决定该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4、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 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5、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 多,即当其接近或者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是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6、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 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7、生态学零度:发育生长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上才开始,低于这 个温度,生物不发育,则称这个温度为生态学零度。 8、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9、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的水圈、大气圈的下层。 10、春化:由低温诱导的开花现象。 二、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 A )提出并定义的 A、E.Haeckel B、E.Odum C、A.G.Tansley D、Darwin 2、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C ) A、全球陆地 B、全球海洋 C、整个生物圈 D、整个宇宙 3、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 D ) A、综合因子 B、一般生态因子 C、替代因子 D、限制因子 4、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 A ) A、贝格曼法则 B、阿伦法则 C、李比希定律 D、谢尔福德定律 5、当光强度不足时,CO2浓度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至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C) A、综合作用 B、阶段性作用 C、补偿作用 D、不可替代作用 6、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 B )。 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7、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 B ) A、暗反应 B、黄化现象 C、光合作用 D呼吸作用

鱼类行为学期末考题库

鱼类行为学 一、填空题 1.动物的行为根据其功能不同可分为、逃避行为和生殖行为等。 2.根据行为的复杂程度以及可变程度则可将其分为趋性、非条件反射、本能和学习等。 3.在动物行为的研究领域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主流思想:欧洲的生态学派和美国的“心理 学派”。 4.研究鱼类行为的方法大致可归纳为现场观察法、渔获实验法水槽实验法和数学模拟法四 中。 5.根据实验数据建立最适模型的方法,这样的模型称为黑箱模型。 6.鱼类整个眼球近似呈椭圆形。 7.眼球壁由巩膜、脉络膜和视网膜三层构成。 8.现在已经知道,鱼类的机械感觉器官主要有内耳石和皮肤感觉器官(如侧线等)。 9.鱼类皮肤感觉器官一般可分为感觉芽、陷器、及罗伦氏器等四种类型。 10.鱼类耳石分别称为小耳石、矢耳石和里耳石。测线 11.鱼类的化学感觉是指它们对化学性刺激的感觉,一般可分为嗅觉和味觉两大类。 12.就趋光性而言,可把鱼类分为三类:1.对光呈正反应,如银汉鱼。2.对光呈负趋光性, 如狗鱼。3.对光暗成均等反应,如淡水鲈。 13.对于鱼类的趋光性的原因和机制主要由四种假设:强制运动论,适宜照度论,适 应性阶段论和阶段论。 14.按照前苏联科学家的意见,鱼类的趋光由两个阶段所组成,也即生物学阶段和生理学阶 段。 15.视觉运动反应显然可以分为两种典型的类型:局部性的视觉运动反应,身体不会发生移 动;全身性视觉运动反应,身体会随着视野内的物体的运动而发生移动。 16.极限流速是指鱼类所能克服的最大流速,极限流速又可称为临界流速。 17.很多学者认为,鱼类的趋流性也是由其保定目标所决定的的。 18.鱼类在电场作用下所产生的行为反应有三个典型阶段,分别称为:感电行为、趋电行为 和麻醉行为也可称为第一反应、第二反应和第三反应。 19.动物存在对接触刺激的趋性,这类型为称为趋触性或趋固性。 20.动物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反应,称为反射。 21.鱼类的学习行为包括印记、习惯化、条件反射等行为方式。 22.根据鱼类能忍受的温度变化幅度将鱼类划分为广温性和狭温性鱼类。 23.在渔业方面,常常把对于某一鱼类具有高产量时的水温称为此鱼的适温,这种水温 也有一个范围,并称为适温带。 24.鱼的测线神经起着盐度检测器的作用。 25.根据海产鱼类对盐度变化的忍耐性大小和敏感程度,可将其分为狭盐性和广盐性。 26.鱼类对海水盐度的变化能引起反应。主要出于海水的盐度影响鱼体的渗透压。 27.海洋中鱼类的饵料生物虽有多种多样,但归结起来可以分为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 动物。 28.快速游泳的鱼类都具有纺捶型的体型。 29.红肌肉多的鱼类,游泳持久性好、这类鱼可称为耐久型。 30.鱼类的瞬时下潜速度一般可达到0.5-1m/s左右,为水平方向游泳速度的20%_30%,而 且垂直下降的速度也不与体长的增减呈正比例关系。

农业生态学离线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农业生态学》课程作业 姓名:学号: 年级:学习中心:—————————————————————————————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1.生态学 2.农业生态学 3.生态系统 4.农业生态系统 简答题 1.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区别 论述题 1.论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及特点 第二章农业的基本生态关系 名词解释: 1.生态因子 2.阿利氏原则 3.顶极群落 4.群落稳定性 5.耐性定律 6.生境 7.生态位 8.粗密度 9.内禀增长率 10.群落演替 11.最小因子定律 12.生活型 13.生态型 14.种群 15.化感作用 16.生物多样性 17. 环境容纳量 18.生态对策 19.群落 20.生态密度

21.偏利作用 22.过渡带 23.协同进化 24.景观 25.景观生态学 简答题 1.农田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种间相互作用中,表现为正相互作用的有哪些?并各举一例说明。 3.种间相互作用中,表现为负相互作用的有哪些?并各举一例说明。 4.简要比较r-对策生物与和K-对策生物的主要特点。 5.农业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 6.简述种群调节的类型 7.何谓植物的化感作用?产生化感作用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第三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名词解释: 1.生态系统的结构 2.物种结构 3.水平结构 4.垂直结构 5.营养结构、 6.食物链 7.食物链解列 8.食物网 简答题 1.立体农业模式的类型主要有哪些? 2. 简述食物链的类型 论述题 1.论述食物链加环的作用与加环类型 2.如何利用系统的时间结构来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第四章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能流 名词解释: 1.生态效率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3. 生态金字塔 4 能值 5. 初级生产 6.次级生产 简答题 1.提高次级生产力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2.简述次级生产的作用 3.简述提高农业初级生产力的措施。 4.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改善次级生产的主要方向。 5.简述农业生态系统的辅助能的类型及作用。 6.根据生态系统能量的来源、水平和数量,生态系统可分为哪些主要类型?

鱼类行为学

鱼类行为学 第一章绪论 1.水生动物行为学:水生动物行为学是一门探索和研究鱼类和特种水产动物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反应行为、行为规律和行为变化规律的应用基础科学。目的在于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我国海洋与内陆水域的水生动物资源。 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趋性、非条件反射、本能 3.动物的获得性行为的类别:习惯化学习行为、模仿学习行为、“印痕”学习行为、条件反射和推理学习等五种。 4.水生动物行为学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地了解鱼类和特种水产动物在这些水体中的行为特点和行为规律,尤其是把握住它们的行为变化规律,依据其创造出最完善的增殖、养殖与捕捞等渔业的新技术、新成果、新方式和新方法,逐步实现内陆水域渔业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从而使我国内陆水域获得最大、最佳持续生产潜力。 第二章鱼类感觉器官的感受与反应 第一节视觉的感受与反应 1.鱼类眼睛的种类 1)光感觉细胞:某些圆口类的皮肤上,区别明与暗 2)“顶眼” :即脑上腺,为各种鱼类所具有,但仅七鳃鳗具有感觉功能。“顶眼”不仅能区别明与暗,还能估计投 入光线的方向 3)眼睛:除了某些穴居鱼类和深海鱼类之外,均具有比较发达的眼睛。眼睛的结构最为完善 4)注:无眼睑、泪腺。某些鲨鱼具瞬膜,遮盖眼球。鲻鱼和某些鲱鱼具脂眼睑,遮盖瞳孔。 2.视距:视觉距离 1)透明度 鳀鱼:透明度2.5m:能看清1.5 ~ 2.0m范围内的渔具动态 透明度0.5m:能看清0.2 ~ 0.3m范围内的渔具动态 ∴在透明度较大的水域中捕捞时,由于鱼类的视距增加,渔具的能见度就应该尽可能小一些。 2)视距与光照度 3)物体大小的关系 4)网片颜色的关系 蓝(草)绿色<白色 5)鱼体长度的关系 6)眼睛大小的关系 7)鱼类种类 处于中上层水域的种类,其视距要比底层水域的的种类远一些 浅海鱼类的种类,其视距要比深海鱼类的种类远一些 8)水下人工光源 3.对光的感觉能力 1)鱼类的视网膜由视杆和视锥感光色素细胞组成 2)视杆细胞对低照度的光线反应最敏感; 3)视锥细胞对高照度的光线反应最敏感,同时还对光线的颜色有感觉作用。 4)通常人类的视锥细胞能够感觉为0.03 ~ 0.1 lx以上的光线。 5)鱼类的视锥细胞能感觉光亮为0.03 lx以下的光线。 6)这样强的感光能力是鱼类适应水域光照度低、光照变化频繁的结果! 第二节听觉的感受与反应 1.听觉 1)内耳是鱼类的听觉器官,内耳没有耳蜗,仅由半规管和耳石组成。 2)侧线和鱼鳔是鱼类听觉的辅助器官。 2.水下声音的种类 1)声源的近场中,质点位移波和声压波同时存在,但以质点位移波为主。 2)声源的远场中,仅有声压波。 3)高等脊椎动物内耳的耳蜗能够直接感受声压波; 4)鱼类的内耳不具备耳蜗,不能够直接感受声压波,只能直接感受质点位移波,行使近场听觉机能。 5)骨鳔鱼类(如典型的鲤科鱼类)可通过鱼鳔的共振,经韦伯氏器的传导,接受声压波。 6)无鳔和鳔耳之间无联系的非骨鳔鱼类,只能感受质点位移波。 7)鳔耳之间有联系的非骨鳔鱼类也能不同程度的感受声压波 3.听觉频率范围 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16~20000赫兹;

生态学概论习题集

. 《生态学概论》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 2、可持续发展 二、问答题 1、什么是全球变化?论述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2、论述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三、填空题 1、当前生态学发展的主流是研究及生态系统不同层次的组成、属性、结构、功能、生态过程及调控。 2、在全球变化中,目前比较严峻的、最引人关注的是、、、、及等生态问题。 3、生态安全是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要资源、社会秩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的状态。 第二章生态系统 一、名词解释 1、系统 2、生态系统 二、问答题 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组成。 2、论述生态系统中的基本生态学过程及生态系统的功能。 三、填空题 1、系统的整体功能不等于它各组分功能的相加,而是一种,既有各组分 的功能,又有各组分之间交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 . .

. 2、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 、构成一个功能整体。 3、生态系统包括环境组分和生物组分。生物组分包括、、三大 功能类群生物。 4、按照人类干扰的方式和程度,生态系统可分为、和。 5、生态系统健康不仅是指的健康,而且还包括的健康和健康。 6、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是保持和维护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可持续性,保证 生态系统健康,实现人类社会的发展。 第三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因子 2、生态作用 3、生态适应 4、生态幅 5、胁迫 6、生态位 7、阳性植物 8、阴性植物 9、耐阴植物10、生活型 11、生态型12、光周期 二、问答题 1、主要生态因子、限制因子、最小因子的区别? 2、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性。 3、三基点温度与积温的生态学意义? 4、森林的主要生态作用? 5、以沙漠植物为例,论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 三、填空题 1、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将生态因子分为、、、及 5类。 . .

生态学作业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生态学(Ecology) 二、问答题 1.简述生态学的定义类型,并给出你对不同定义的评价. (简述生态学的几种主要定义,并以此说明生态学的发展过程)。 2.列出我国5位著名生态学家,并概括其在生态学上的最主要贡献。 3.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生态学迅猛发展,说明其社会背景。 4.按照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应包括哪几个分支学科?概括各分支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 5.从生态学发展简史入手,谈谈你对该学科的总体认识。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名词解释 表型、基因型、可塑性、环境、最小因子定律、内稳态、指示生物、光饱和点、光补偿点、生物学零度(发育起点温度)、有效温度区、温度“三基点”、有效积温、因子的替代作用、生态价(生态幅)、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阿伦规律、生态因子、光周期现象、限制因子、贝格曼规律、驯化、极端温度、等渗动物、高渗动物、低渗动物、因子补偿作用、物候、物候现象、物候学 二、思考题 1. 试述光与动物密切有关的几种生物节律,并简述其生态适应意义。 2. 简述陆栖动物的保水机制。(简述陆生动物在水代谢方面的适应性特征。) 3. 简述耐受性定律及其补充原理。 4. 举例说明限制因子概念在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5. 从动植物对日照长度变化的适应出发解释生物的光周期现象。 6. 简述光照强度与陆生动植物的关系,陆生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 7. 从形态、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阐述生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简述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 应。) 8. 简述水生动物(鱼类)的水平衡调节机制。 9. 简述生态因子的分类类型及其生态作用特点。(如何看待生态因子的作用?) 10. 简述有效积温法则,评述其意义和局限性。

生态学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1.说明生态学的定义 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研究生态学采用的方法: 野外的/实验的、理论的 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 一.生物与环境 1.概念与术语 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生态幅(生态价):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大环境: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小环境:指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指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 大气候:大环境中的气候,是指离地面1.5m以上的气候,是由大范围因素所决定 小气候:小环境中的气候,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5m以内的气候。 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密度制约因子:如食物、天敌等生物因子,其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了种群数量。 非密度制约因子:指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它们的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 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2.什么是最小因子定律?什么是耐受性定律? 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级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3.生态因子相互联系表现哪些方面? 1)综合作用:环境中的每个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单独的存在,总是与其他因子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2)主导因子作用:对生物起作用的众多因子并非等价的,其中有一个是起决定作用的,它 的改变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发生变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变化,这个因子称主导因子。 3)阶段性作用:由于生态因子规律性变化导致生物生长发育出现阶段性,在不同发育阶段, 生物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 4)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对生物作用的诸多生态因子虽然非等价,但都很重要,一个 都不能缺少,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替代。 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行为、生长、繁殖和分布的作用可以是直接的, 也可以使间接的。有时还要经过几个中间因子。

2013级生态学作业题(学生用)总结

生态学作业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 2、生物圈 二、单项选择题 1、最早给出“生态学”定义的是()。 A.奥德姆B.海克尔C.达尔文D.高斯 2、在诸生态因子中()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A 能替代少数其他因子 B 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 C 把其他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 D 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 3、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 哪位生态学家?() A. Odum B. Haeckel C. Clements D. Tansley 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 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5、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 A.实验生态学 B.种群生态学 C.行为生态学 D.草原生态学 三、填空题 1、生态学是研究及相互关系的科学。 2、普通生态学通常包括、、和四个研究层次 3、理论生态学按照生物类别可分为生态学、生态学、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等。 4、于1935年首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 5、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可分、和的3类 6、生态学的定义是由于年提出来的。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生态学?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2、生态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并且具体阐述。 五、论述题 1、现代生态学发展的特点和主要趋势是什么?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名词解释 环境:生态因子:生境: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限制因子:耐受性定律:生态幅:光周期现象:冷害:冻害:贝格曼规律:阿伦规律:生物学零度:有效积温:土壤质地:土壤结构: 二、选择题 1、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气候因子 B.地球因子 C.非生物因子 D.外来因子 2、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 A.气候因子 B.地形因子 C.外来因子 D.变动因子 3、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A.气候因子 B.地形因子 C.稳定因子 D.非密度制约因子 4、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 A.环境 B.生境 C.内环境 D.地球环境 5、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 A.直接作用 B.间接作用 C.替代作用 D.补偿作用 6、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 A.综合因子 B.一般生态因子 C.替代因子 D.限制因子 7、对于某种作物,当土壤中的氮可维持250kg产量,钾可维持350kg产量,磷可维持500kg 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 A.250kg左右 B.350kg左右 C.500kg左右 D.大于500kg 8、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 A.综合作用 B.阶段性作用 C.补偿作用 D.不可替代作用 9、一般来讲,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达到最适时的温度、湿度条件组合状况为()。 A.高温、高湿 B.中温、高湿 C.中温、高湿 D.中温、中湿 10、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 A.黄化现象 B.白化现象 C.辐射效应 D.代谢效应 11、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 A.可见光区 B.紫外光区 C.红外光区 D.绿光 12、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 A.红光 B.紫光 C.绿光 D.兰紫光 13、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 14、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