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思维与科学研究方法论

科学思维与科学研究方法论

科学思维与科学研究方法论
科学思维与科学研究方法论

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那么什么是思维?它是一种心理现象,是认识世界的一种高级的反应形式。具体地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思维的类型和发展

1.直观动作思维,与实际的躯体动作密切联系着,借助于实际动作以实现问题的解决。如

类人猿使用树枝拨取食物,已有了初级的思维萌芽。

2.直观映像思维,与表象密切联系着。幼儿的思维主要是以表象来进行的。前两者都属于

具体思维。

3.逻辑思维,利用概念、逻辑结构进行思维活动,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上,是高级的抽象思

维。

中国传统思维的特征

1.热衷于社会人伦的追索,重人事而轻自然,淡漠对物质客体事物的探索。中国传统思想

的基础是伦理,哲学首先是对人生的系统的反思,即人生哲学。

2.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是经验性思维,取象模拟,直观外推,抽象程度不高。很少运用概

念的逻辑推理,并且缺乏一种类似演绎几何中的形式逻辑,而是靠比喻来说明道理。这种偏重于感觉经验而逻辑思维性不强的思维方式,给主观随意的解释一直留有余地。中医的辩证推理,主要是援物比类或取象比类,这是一种将事物现象通过性质特点分析加以综合归纳、分门别类,又将同类事物通过模拟建立起有机联系的思维方式。

3.中国传统思维的直观性和整体性,如中医将人体看做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

4.还讲究对立面的统一,西方却强调对立面的冲突。探讨万物的起源,阿那克西曼德认为

万物起源于水,赫拉克利特认为是火,毕达哥拉斯认为是数字,德谟克利特认为是原子;

有人认为生命源与无机物…

科学思维

(一)思维传统影响着思维方式

1.思维传统形成固定的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指思维方式追求某种完整的思维圈,形

成自己的完整性。但是如果历史上的思维方式仍顽固的表现自己的完整性,就成了

思维传统,如果思维传统成了定势的核心,那就会依旧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和考察一

切,而把那些对定势无关的现象抛在一边,思维传统形成固定的思维定势,变成僵

化的思维方式。

2.思维传统形成固定的思维路线,每个民族的思维传统不一样,思维的路线就各不相

同。

3.对思维传统采取科学的态度就是防止它绝对化,不然就会形成不变的思维尺度,因

而产生偏见和成见。

(二)科学思维史

1.古代学科界限不明显,自然科学家往往又是哲学家、社会学家。这时候的思维方式

被称为自然哲学思维。如亚里士多德《工具篇》里的演绎思维,既是哲学的又是自

然科学的思维方式。具有神秘性、直观性和猜测性的特点。

2.近代,伴随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兴起,各门自然科学逐渐分离,广泛收集材料,实验

观察研究,分门别类是这个时期自然科学研究的突出表现。

3.现在自然科学思维的特点在于

1)科学假设思维,科学假设,又称科学家说,是指以一定的经验材料和事实为依

据,以已有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对未知的事物的本质、构成、特性

和规律,作出判断和推测。

2)逆向思维。立足于物质世界的无限性和一定时代人们认识的有限性。

科学抽象

现象是指事物的外部形态、外部联系;

本质是指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内部联系。

本质隐藏在现象背后,不能为人们直接感知。

抽象就是透过现象,抽出本质的过程和方法。

通过科学抽象人们就能就事物的内部联系对对象作出统一的科学说明。

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81页,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

科学概念

科学概念是认识由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的重要标志,是科学抽象的重要成果,是思维的细胞。

正确的思维要求概念明确,而概念明确从逻辑角度讲,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和外延(对事物的范围的反映)。

科学概念的作用,第一,将长期混淆不清的概念区分开来,用正确的概念代替错误的概念,从而使科学得到迅速发展。第二,在新的事实面前引入新的概念,从而使科学理论突破。第三,一门科学的概念移植并渗透到其他学科中去,成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有力杠杆。……

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分类,比较,模拟,归纳和演绎,分

析与综合,论证与反驳

1.比较就是辨同别异,要在一定的标准下进行。科学思维的比较要深入事物的本质。

2.分类是根据对象的异同,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逻辑方法。主要的分类必须按一定的

层次逐级进行,每一级的分类必须按统一标准;划分的子项之和必须于被划分的母项相等。

3.类比思维

A对象有a、b、c、d、e属性

B对象有a、b、c、d属性

所以B对象可能有e属性

1)简单共存类比,人类和海洋哺乳动物没有浓密的毛发;具有皮下脂肪,都能长时间

屏息潜水,海洋哺乳动物生活在水里,人类祖先也可能生活在水里。未被科学证明,

或然性很高。

2)因果类比。两个对象都可能有同一种因果关系,仍然是一种或然性推理。

3)堆成类比,对象之间具有对称性,施旺和施莱登1938年发现植物细胞有细胞核,

类比动植物细胞都有细胞结构,如果这两者细胞实质上相同的话,植物细胞有细胞

核,那么,动物细胞也应该有细胞核。后来他们用显微镜观察到了动物细胞的细胞

核。

4)协变类比,根据对象之间具有某种确定的函数变化关系。

5)综合类比。

类比可以将已查明的知识推广到与之类似的对象上去,从而启发认识未知对象。类

比的可靠性最小而创造性最大,演绎的可靠性最大而创造性最小,

4.归纳和演绎

1)归纳是从个别实施中推演出一般原理的逻辑思维方法。前提是若干已知的个别事实,

或特殊的判断和陈述,结论是普遍性的陈述和判断,获得一般原理。是一种发现真

理的方法,却往往不那么严密,是一种或然性的推理。

可分类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在不完全归纳法中,分为简单枚举归纳和科学

归纳。

完全归纳法考察了一类事务中每一事物都有某一属性,从而推出该类事物都有此属

性的一般性结论。如,元素周期表中所有零族元素都是惰性气体,这就是一个完全

归纳法,他的结论往往是可靠的,但是应用范围有限,只有当某类事物所包含的个

体数目不多时才用得上。

简单枚举是根据某一属性在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上不断重复出现,从而对该类事物

作出一般性结论。如“一切鱼都用鳃呼吸”“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只要遇到一

个同结论相矛盾的事例就可以推翻原结论。

2)穆勒五法

a)求同法:从不同的场合里找出相同的因素

有关因素被考察对象

A、B、C a

A、D、E a

A、F、G a

所以A与a可能有因果关系(DNA的发现)

b)差异法: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只有一个条件发生变化,被考

察对象在一个场合里出现,在另一个场合里不出现,那么这个唯

一不同的条件就可能与被考察对象有因果关系。

有关因素被考察对象

A、B、C a

B、C a不出现

所以A与a可能有因果关系(巴斯德研究微生物)

c)求同差异共用法

有关因素被考察对象

A、B、C a

A、D、E a

F、G a不出现

M、N a不出现

所以A与a可能有因果关系(孙思邈发现脚气病发生在富人身上)

d)共变法

有关因素被考察对象

A1、B、C a1

A2、B、C a2

A3、B、C a3

所以A与a可能有因果关系

e)剩余法

有关因素被考察对象

A、B、C a、b、c

B b

C c

所以A与a可能有因果关系(居里夫人发现镭)

归纳法是一种或然性推理,需要与演绎法相结合

3)演绎是从一般原理推演除个别结论。主要形式是三段论

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

小前提:已知的个别事实与大前提中的全体事实的关系

结论:通过推理获得的关于个别事实的认识

只要演绎的前提是经过证明了的正确结论,同时推理过程严格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那么一般推至个别结论是必然性的结论。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王小燕,《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论》P112演绎推理的证明还可以把有关的科学知识合理的联系起来,形成严密的理论体系。前提是否正确在演绎范围内是无法解决的。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75讲实录-第12 讲 中医学的科学思维(二)

第12讲中医学的科学思维(二) 现在上课了,上一节课我们讲了意象思维的定义,我们接着往下讲意象思维的特征。意象思维有三个显著的特征:一叫直觉性或者称直观性。怎样理解意象思维的直觉性呢?它具体表现为:思维过程的形象性,它通过直观的观察来观物取象,在大脑里面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形象,收集了非常多的形象信息;多样性是指通过意象思维所形成的各种各样的意象,形成一系列的意象。二、整体性。意象思维是在整体的基础上,从整体来把握,全面地收集信息,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意象,构成进一步进行思维的基本单元,这在中医学里面表现得非常突出。我们上一节举了一个收集四诊资料:望、闻、问、切,应用意象思维的直觉性,靠医生的感观、直观观察,要全面的、系统的来收集临床病人的资料,通过四诊所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疾病现象,这个疾病的象留在医生的头脑中之后,和中医理论结合,运用思维过程,形成了一系列的意象信息。它是整体全面的把握。四诊合参这个概念,最集中的体现了意象思维的直觉性,这是一。二、非逻辑性。直觉思维并不完全遵守形式逻辑上的严密的推理过程,它不是从概念到判断到推理,一步不差的,一步也不省略的这样进行思维。表现为逻辑思维的跳跃性,它以中间省略某一个逻辑推理过程而直接得出结论,这是一点。它的非逻辑性还表现为快速性,就是说人们在通过直观的观察,建起了意象以后,运用联想、类比这种思维形式很快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做出判断,这在我们中医的临床过程中辨证论治时候,体现得非常鲜明。特别是表现在有经验的医生,临床经验非常丰富的医生,他观察了病人,通过四诊检查病人的各种疾病现象之后,形成意象以后,它并不是在思考过程中按照概念、判断、推理,最后严格的遵守逻辑推理的规

从小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很重要教学文案

从小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很重要

从小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很重要。 中国孩子最缺逻辑能力 “逻辑思维是孩子日后学习写作和数学的基础智力。”据专家介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讲究感受性,容易陷入情绪而影响思考能力。逻辑讲求思维从准确的概念理解入手,遵循正确的判断和推理的方法,用全面、系统的观点更理性、有效地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现在很多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写论文,小学生一写作文就头疼,或者数学成绩不好,其实都是受到了逻辑思维能力差的影响。” 小学开始学最合适 “一般来说,建议系统的逻辑思维训练从小学开始比较合适。”专家表示,学龄前的孩子们还处于知识的积累期,大脑中可供思考的“原料”还不够充足,并且具有“思维无限驰骋”的特质。过早地训练可能导致孩子的畏难情绪,也不利于开发孩子的想象力。“而入学后,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最大效率地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少走弯路,让孩子们更加自信。” 家长是引导关键 现代研究表明,个体智能开发的程度与三个方面的能力有关,即:逻辑思维能力、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专家认为,父母是孩子思维能力的启蒙老师,应该对孩子进行适时引导。“现在多数家长都了解从小培养孩子大脑潜力的重要性,也会做一些简单的教学,但往往缺乏科学性,而这其实是耽误了孩子形成正确思维方式的关键期。科学思维最好从家长做起,并且把对孩子的培养渗透到日常生活实践中。” 专家建议培养思维从趣味性着手

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专家提出了以下建议: 锻炼准确表述——语言心理学专家林洁明建议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训练其“准确表述”的能力。因为语言表达是孩子日常交际和作文写作的基础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增强孩子日常交际的自信心。“准确表述不仅能防止误解,而且能使思维更敏锐。准确辨别词意是项艰巨的智力训练。它能帮助孩子弄明白他到底在想什么。”专家建议家长可以经常和孩子进行“绕口令”、“词语接龙”等内容的练习。 创造思考环境——敏锐的思维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需要严格的训练和培养。专家建议家长可以在与孩子去博物馆、一起阅读、看电视的时候,有意识地提出问题促使孩子发挥想象力。还可以经常和孩子做“智力游戏”,如比赛谁能想到最多的“找到水”的方法,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 提出违常问题——“能提高孩子思维能力的问题是趣味性强、令人迷惑的。”要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家长可以试试提出这类问题:“要是所有汽车全部漆成黄颜色的,会有些什么正面效果,反面效果?'

科学方法论

1.1.1科学方法论 科学”概念的基本内涵 科学是一种基于理性的知识体系,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科学是客观的知识。也就是说科学所研究的对象,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在内的一切事物都是有客观实在性的,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科学研究必须从这些客观现实出发,科学知识就是对客观世界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一种正确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是具有客观性的一种认识形态。 (2)科学是理论化的知识。科学应该是认识的概括、抽象,因而是一种理论化的知识形态。 (3)科学是一种不断发展的知识形态。正如罗素所说的,“科学总是一支未完成的交响曲”。由于人们总是受到特定的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限制,作为人类认识结晶的科学只能逐渐逼近真理,近似地反映客观实在。 “科学方法论”的界定 在“科学方法论”的语言结构中,“科学”只是个限定词,是对主词“方法论”的内涵和外延的规范。因此可以将“科学方法论”理解为: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进行证实和证伪的一般认识原则或理论学问。一般而言,科学认识又包括两个层次,即经验认识层次和理论认识层次。所谓经验认识层次是指对事实的积累以及概括、综合、分析,从而获得适用于实际目的的经验规律的阶段。所谓理论认识层次是实现知识的系统化并形成具体领域理论体系的阶段。 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历程 根据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特点,可以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1)自然哲学时期。16世纪以前,以直接观察,直觉猜测和形式逻辑推理为主要方法阶段。也可以称之为直觉观察时期。该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得谟克里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璧鸩鲁等等。这一时期的科学方法基本属于经验方法范畴。 (2)分析方法为主阶段。16~19世纪,各门学科开始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并各自形成独立的学科和自己的研究方法。1620年,弗朗西斯·培根的《新工具》一书问世,给当时的科学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在书中着重探讨了经验归纳法。与此同时,笛卡尔在《谈方法》一书中,从唯理性的演绎论出发,强调理性的推理和分析。 从而奠定了当时以分析为总体特征的科学方法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还有伽利略、牛顿、休谟等。 (3)辩证方法为主时期。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中叶,由于细胞学、能量守恒与转化论和进化论的出现,自然科学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关注过程以及各种过程的整体性联系的科学,这一时期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方法开始采取辩证方法,在研究中将对象的各个部分、要素结合起来,动态地考察对象整体的性质和功能,这一方法进一步得到了微观物理学、量子力学、相对论以及天体演化学等现代前沿科学成果的证

论科学思维及其重要性

论科学思维及其重要性 作者:花殿下 高士其:“思维科学是培养人才的科学。”要培养一个人成才,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思维,在于科学的思维。因为单纯的进行知识与技术的灌输而没有一种正确思维方法来予以归纳整理和指导应用,是不能成为四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它只能造成头脑僵化,缺乏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一代人。只有具备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才能把所学的知识与技术活化地运用到生活实际和客观世界的改造之中去。 科学思维指导着科学方法的形成与发展,在我们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何谓科学思维呢?在此,我们深入地去了解科学思维:科学思维,即形成于并运用于科学认识活动、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方式与途径的理论体系;是真理在认识的统一过程中,对各种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有机整合,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 在科学认识活动中,科学思维必须遵守三个基本原则,它们是:逻辑性原则:逻辑性原则就是遵循逻辑法则,达到归纳和演绎的统一。科学认识活动的逻辑规则,既包括以归纳推理为主要内容的归纳逻辑,也包括以演绎推理为主要内容的演绎逻辑。科学认识是一个由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的反复过程,是归纳和演绎的统一;方法论原则:所谓方法论原则,就是掌握方法准则,实行分析与综合的结合。分析与综合是抽象思维的基本方法,分

析是把事物的整体或过程分解为各个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只有对各要素首先作出周密的分析,才可能从整体上进行正确的综合,从而真正地认识事物。综合就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只有对事物各种要素从内在联系上加以综合,才能正确地认识整个客观对象;历史性原则:历史性原则就是符合历史观点,实现逻辑与历史的一致。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是科学思维的又一个重要原则。历史是指事物发展的历史和认识发展的历史,逻辑是指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概括反映,亦即历史的东西在理性思维中的再现。历史是第一性的,是逻辑的客观基础;逻辑是第二性的,是对历史的抽象概括。历史的东西决定逻辑的东西,逻辑的东西是从历史中派生出来的。逻辑和历史统一的原则,在科学思维中,特别是在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中,有着重要意义。 科学思维的三个原则,在逻辑上要求严密的逻辑性,达到归纳和演绎的统一;在方法上要求辩证地分析和综合两种思维方法;在体系上,实现逻辑与历史的一致,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科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思维的发展史”,科学是发展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论也是发展和变化的。路甬祥:“大凡在近现代科学上能独树一帜,在理论上有重大发现,在技术上有划时代明创造的卓越科学家和发明家,往往都十分重视在哲理思维引导下的科学思维,并在科技方法论上显示了新颖独特的风格”。科学思维与我们的生活处处相关我们必须学习和掌握科学思维及其方法,把握时代的发展。

科学思维方法论

科学思维方法论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科学思维方法论 名词解释 科学问题:是科技人员在科技研究和科学思维过程中,在一定的已知背景知识条件下,想要达到而未能达到的科技认知的范畴。是科学认识主体对科学认识客体的已知背景知识和未知内容之间的差距的主观反映。 科研课题:是科研认识主体在科技认知过程中所选定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狭义的科学问题,或者说是科学认识主体为解答某一个或某几个狭义的科学问题而提出的任务。 科学事实:被公认的正确的,一般不会被推翻的,既不同于客观事实,也不同于经验事实,推过推导总结而得结论。 科学假说:是指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定性推测和说明,是科学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方法。 科学理论:是科学工作者在科技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关于研究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系统说明,是借助于一系列的概念,判断,推理表述出来的知识体系,是经过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的客观真理系统。 研究方向:就是指科学人员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从事科学研究的领域。 理论限度:就是指科学理论可以应用的界限。 简答论述题: 一.科学问题有哪些基本特征?其实质是什么? 答:客观性特征;主观性特征;独立性特征;探索性特征;时代性特征;复杂多样性特征。 科学问题的初级本质是已知和未知的矛盾;二级本质是未知和欲知之间的矛盾;第三级本质是科学认识主体和科学认识客体的矛盾。 二.构成科学理论体系的三要素各是什么?什么是科学理论的结构?科学理论的结构体系有哪两类?在现代科学理论中最富有成效的是哪一类? 答:三要素:科学概念;科学原理;科学推论。 科学理论的结构就是有科学概念,科学原理或科学定律以及科学推论通过理论论证而建立起来的严密的体系。 有构造性理论和原理性理论。 三.怎么样理解科学理论的发展?在科学理论发展过程中,新理论与旧理论相比较应当满足那些条件?举例说明 答:科学理论的发展是曲折的。这是因为①科学理论的发展实质上是人们的认识的发展,而认识的发展又受一定条件的限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只能形成一定的科学理论。 ②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异常复杂③新的科学理论的确立需要一个过程。 尽管是曲折的,但其发展过程就是真理的发展过程,理论的每一发展都增添了真理的成分,这是一个有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永无穷尽的过程。科学认识应该沿着已有科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客观根据前进,因为正是这些根据,不仅为科学理论的发展预示了灿烂的前景,而且为科学理论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出路。 四.如何界定和辨析科学问题? 科学问题辨析的一般途径包括以下四个步骤:①科技人员根据自己掌握的背景知识,搜集前人和他人提出的问题,以及整理自己的问题,作为辨析的对象,这是科学问题辨析的基础和前提②科技人员根据问题的归属性,把搜集到的众多的问题区分为两大类:科学认识领域中的问题和非科学认识领域中的问题。③科学人员针对科学领域中的问题,

创新的重要性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必备能力,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以及以后走向社会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创新的知识体系不在于拥有的知识信息量,而在于有一个基础雄厚布局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打破原来的专业狭窄、文理分家的不合理性,塑新型的知识结构。创新能力结构是指:人在观察、思考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进行创新的本领。具体由创造性观察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等组成。 自己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及一定的课本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在自己的学习生涯中感觉到创造性观察能力还是比较重要的,对一些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并能发现事物的一些基本特点,观察出事物在构造,附属于自己的一些想法,创造性思维能力,要有创新精神,要大胆去创新,敢于去创新。敢于标新立异,善于发现新问题,开辟新思路,建立新理论、提出新设计等等,要具有敢于创新精神。 影响自己创新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创新学习能力、基出知识积累,思维能力、创新技能等。 创新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者在学习已有知识的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以已有知识为基础并结合当前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的学习能力。

创造性个性品质是创新者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主要表现为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强烈的好奇性、坚忍不拔的毅力、科学理性的独立精神以及热情洋溢的合作精神。良好的创新个性品质,是形成和发挥创新学习能力的动力和底蕴。 创新离不开知识积累,知识积累是创新的基础,离开了它,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创新并不是从无到有全新的东西,而是在对前人的经验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利用基础上提出的新观点、新理论和新方法,从而取得新的突破,产生新的成果。 创新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有价值的求新探索而获得独创成果的思维过程,是创新能力的灵魂和核心。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处于核心地位。大学生的观察、发现、联想、想象需要创新思维的指导;大学生的创新动机、创新目标的确立需要经过创新思维的审视;大学生的创新活动需要创新思维进行全程判断、分析和验证。创新思维是一种突破常规的,能动的思维发展过程,求新的、无序的、立体的思维方式,是发挥人的自主创新能力,以超越常规的眼界从特异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提出全新方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 创新技能是创新能力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它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创新性技能主要包括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创新技能同样也居于创新教育的核心地

论非逻辑思维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论文题目:创造性思维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 考生姓名:李建鹏 学号: 2011216075 所在院系:理学院 专业年级:化学工艺 任课教师:李卫红 完成日期: 2011年10月27日

考试得分 教师评语 (从选题的意义、论文整体思路、论证材料、论文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评语字数最少不少于20字) 教师签名: 年月日

创造性思维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科学研究早已表明,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智力因素,没有创造性思维就没有科学研究成果,没有科学研究成果就没有人类的文明与进步。本文着重从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培养方法来简述其在科学研究中得重要作用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创新想象培养方法 科学创造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历代学者都十分重视对科学性创新的研究。国内外一些学者很早就对创造性思维方法进行探讨,以后的学者如墨子,亚里斯多德、彭加勒等也相继对创造性问题进行了研究。早期学者主要研究了常规思维在创造活动中的作用,并创立了形式逻辑体系,今天的形式逻辑更是发展到了数理逻辑的阶段,而非逻辑思维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几十年,随着对创造活动这个神秘领域日益深入的探索,人们才越来越发现非逻辑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在科学 研究中也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许多科学家,艺术家曾对创造性思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爱因斯坦根据自己亲身的科学创造实践指出: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从经验材料到提出新思想之间 ,没有“逻辑的桥梁”,必须诉诸灵感和直觉。【1]高尔基、培根也认为科学家、艺术家必须具有想象和推测能力。历史上的许多学者一再强调了创造性思维在科学研究和创造活动中的作用。 一、创造性思维方式的涵义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是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一项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取得,往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刻苦的钻研、甚至多次的挫折之后才能取得,而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素质磨砺才能具备,至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则离不开繁多的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 在人类的思维活动中,创造性思维是与常规逻辑思维并列的一种思维形式,包括想象、直觉和灵感等思维形式。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非逻辑思维大多是在逻辑思维中断时才开始启动,通过想象、联想、直觉和灵感等思维形式,使求解的问题与求解问题的答案“接通”。创造性非逻辑思维由于不受逻辑规则的限制,往往具有较大的创造性,能够别开生面,另辟蹊径,跳出原有思维框框的局限性,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它们在科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创造性思维在科学研究中得重要作用 直觉在心理学上称为直接领悟的思维,它并不经历一般的认识程序,而是由某种直观而诱发出来的一种直接领悟,表现为突然地对事物的本质的的接近,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思维运动的过程,就获得 了结论的认识形式,爱因斯坦曾指出, 科学研究中“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2]他把科学创造原理的思想简洁地表述为经验—直觉—概念或者假设—逻辑推理—理论。他认为科学家在经过科学观察和实验获取大量感性材料之后, 就会凭借直觉快速对问题作出预言、猜测和假设。法国著名生理学家贝尔纳刚从市场上买来了几只供实验用的兔子,当他观察到这些兔子排出的尿不象通常食草动物 排出的尿那样混浊而带有碱性时,顿时产生了一种猜测:由于没有喂食,兔子从自己身体的组织中吸

医学科研实验方法

医学科研实验方法 学习目标 ?通过课堂讲授、实例讨论和实用训练,了解医学科研的基本内容、基本方法、创新思维的基本形式和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熟悉文献检索和误差分析的基本要求、实验动物的基本概念、医学科研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科学研究需要遵守的道德规X; ?掌握医学科研的基本逻辑思维方式,实验研究的基本要素,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内容。 医学科研概论 ?医学科研是什么 ?医学科研的发展 ?医学科研的特点及类型 ?医学科研的基本步骤 ?医学科研的选题 ?观察 ?医学科研道德 科研是什么 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未知的现象,揭示客观规律,创造新理论、新技术、开辟新应用领域的智力性劳动。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 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

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教育教学论文

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教育教学论文 一、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教学观念的形成,教师的教学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仅仅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还包括了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训。就拿小学科学来说,学生想要学好科学,观察能力、试验能力、自学能力缺一不可。而思维能力与三者密切相关,对三者起到了制约的作用:观察时若没有思维活动,那就不可能将视觉上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思想中的理性思考;做实验时,要做到手脑并用才能提高试验水平,加强对试验目的认识;没有思维能力做保障,自学就无法达到很好的效果。由此可见:科学的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有就成为了当代教师的工作重心所在。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一)指导学生明确思维目的 人类的思维存在有目的性,在学习中明确一堂课的目的是重要的,然而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思维目的,意义则更大。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思维能力不仅仅对现阶段文化学习有巨大的帮助,而且对自己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将带来深远的影响。“授人鱼,不如授人渔”。教师交给学生知识重要,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思维能力更重要。 (二)通过巧妙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的知识都来源于对疑问的解答,对疑问的解答就要考人们的思维。可以说疑问便是思维的火种。因此在现代的科学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问题必须要具有启发性或质疑性,改变以往的对明确答案存在于书本上的知识的一问一答模式,创设新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一个创造思维的良好空间,让学生经过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当然,提问也不是盲目的,它也有一定的要求存在。 1、提问要难易适度

科学研究方法论

科学研究方法论报告 科学研究方法论就是探讨科学研究的发生、形成、检验以及评价。如何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认识,需要进行科学研究;而理性认识怎样回到实践中去,并有效地指导实践,也需要进行科学研究。我们学习科学方法论,就是要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方法论的桥梁。 在科学研究中,方法的运用是极其重要的,其中的逻辑思维方法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当然,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注意到非逻辑的思维如灵感思维、形象思维在科学研究中的不可替代作用。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怎样结合实际、怎样将理论联系到实践,都是我们要考虑到的问题。开设这门课程,就是教会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怎样合理的利用方法,怎样合理的理论联系实践,然后不懈努力,做好自己的研究成果。 在我们研究生的学习阶段,除了正常的上课学习之外,最多的时间都是我们自由支配。大学四年的本科,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当然,大学阶段或者研究生阶段,自学都是很重要的。对于我们来说,真正的实践少之又少,实践水平也就很低,我们的认识高度,大多都停留在理论基础之上。当然,很好的实践水平,要建立在很高的理论基础上。 到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导师的指导也是很关键的,所以选择好导师很重要。学习这个课程,我们知道该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好导师。然后利用导师的指导意见,做好自己的科学研究。对于文献的搜索,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我们都应该知道一些,只是我们到了研究生阶段,就不应该将文献、知识,停留在国内水平,毕竟,国内水平还是落后于国际水平。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我们要时刻了解并跟上国际潮流的步伐,这样,不至于最后我们会落下太多。 如何很好地做好科学研究,如何利用正确的研究方法,都是这个课程所要教会我们的知识。当然,个人的认知水平是很重要的。每个人都会讲理论联系实际,那么,怎么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真正做好这点,我们就不难成功了。我们做研究或者实践,都要善于发现问题,然后去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导师的指导、文献的查阅、方法的运用,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并不一定会成功,但是却是不可缺少的。 作为研究生,实践水平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认知水平、理论高度。这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或者进一步的学习都是很重要的。合理的运用学到的知识,将理论合理地运用到实际,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创新水平。 通过学习本课程,从初入研究生阶段的选择,到最后的实践研究,我们都可以找到合适的方法解决。课程的内容要求,就是教会我们如何选择好导师、如何查询好的文献、如何做好研究,当然,这其中都关联着‘理论联系实际’。就像是盖一座大楼,筑好基础是很关键的,不然就是空中楼阁。课程的讲解,帮助我们很好的认识到自己,发现自己,也可以督促我们更加的努力,晓得,一步落下,步步艰难。 课程中,也教给我们该如何写好自己的论文,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我们都有写过,那些内容和认识水平,都是有欠缺的,只是要毕业而已,对于研究生阶段的论文,我们都要给自己很严格的要求,要内容实际,要有创新,而且,研究生毕业前,都要有自己的EI检索,这也代表着你在研究生阶段的水平如何,是否成果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能够达到现今的国内要求。

创新思维的重要作用及其意义.

创新思维之二 加入时间:2008-1-22 创新是人类的希望,民族的希望。从钻木取火到蒸汽机的发明,从烽火台的狼烟到现代互联网技术,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超越、不断创新的历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一个人在工作乃至事业上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实践告诉我们—— 在学习上,谁善于创新思维,谁的脑子就灵; 在工作上,谁善于创新思维,谁的办法就多; 在事业上,谁善于创新思维,谁的天地就宽; 在修养上,谁善于创新思维,谁的形象就好。 具体说来,创新思维对我们个人的直接影响、重要作用、乃至积极意义,可归纳以下几点。

1、创新思维能力的有与无,将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前途。 两个大学毕业生同时被分配到一个公司。两年过后,A大学生被提拔为副科长。B大学生对此心理很不平衡,他找到公司老总说:“我们两个不是一块来的吗?工作上我们都非常努力,怎么提拔了他,没提拔我啊?”老总非常有耐心,说:“小B,那好吧,我要给你说清楚了。但是,你来了这么久,你帮我干一件事吧。现在是下午四点整,你到街上隔壁的自由市场去一趟,看有什么东西卖的没有,回来跟我说一声。”小B说,“那好,我去看一下。”说完咚咚下楼了,不一会回来说:“老总,市场上有个农民推着手推车,正在卖土豆(马铃薯)。”老总问:“这一车土豆大概有多少斤啊?”“老总,我没问,我去问一下。”小B又转身跑下楼去,回来后说:“老总,这车土豆300多斤。”老总问,“大概多少钱一斤呢?”“噢,我还真没问,我再去问一下吧。”不一会回来说,“老总,八角钱一斤。”老总又问:“要是全部都买了,能便宜点不?”“老总,您等一会,让我再去问一下吧。”过有一会工夫,小B气喘吁吁地上楼说:“老总,我问好了,6角钱一斤就卖的。”老总看小B前后跑了四趟,汗水出来了,端一杯热茶过去,说:“小B你先坐下,休息一会,”于是,又把提了副科长的小A叫了过来,说:“小A,你到隔壁市场去看一下,有什么东西要卖没有,回来给我讲一下。”小A既稳重又迅速地下楼了。不一会儿回来了,对老总汇报说:“有个农民推着一车土豆在卖。”“大约有多少斤 啊?”“我顺便打听了一下,300斤多一点。”“那多少钱一斤呢?”“我还真问了一下,8角钱一斤。”“要是全部包了都买呢,他能不能少一点啊?”“我也问那位老农啦,他说6角钱一斤就卖。”老总说:“叫他进院里来吧,我们都买了。”小A紧接答道,“我已经叫到门口了,老总,就等您一句话啦。”……小B一看到这个过程和结果,心里明白啦,气消了,走人了。 不言而喻,由于创新思维能力上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结果或结局,踏实肯干固然重要,但从某种意义说来,有无创新思维能力,即应变思维的能力,超前

结合实际谈谈学习科学思维方法的意义

结合实际谈谈学习科学思维方法的意义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T1.结合实际谈谈学习科学思维方法的意义 第一,可以帮助人们自觉地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尤其可以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学会和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我们知道,在现代科学研究活动中,精密的仪器和先进的实验手段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最重要的工具,无疑始终是人的大脑。人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学习和教育,来训练和武装自己的头脑。然而,对于如何充分利用头脑,在技术细节上却往往没有注意。我们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也深深体会到,尽管科学的思维方法未必肯定会使你的每项工作取得成功,但是,毫无疑问,科学的思维方法肯定比拙劣的方法更能促使你取得成功,并且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尤其在某些现象较为复杂,谬误来源极多的学科中,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第二,研究科学思维方法论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提高科学素养,不断增长才干,提高科学的鉴别能力,从而认识当今科学发展的主流和趋势;而且可以指导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工作。我们知道,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能够切合实际地提出问题,而且又有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正确方法,那么,这个问题基本上已经解决了一半或一大半。此外,在研究工作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使人眼花缭乱的不同假说的取舍,课题的选择,各种线索的鉴别等等,都要求研究工作者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而且还要求有高超的鉴别能力和判断力。所有这些,又都与人们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关系密切。 第三,研究科学思维方法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促进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为科学思维方法论,要求人们 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列宁语),并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辩证地观察客观世界,要求以实践作为检验科学理论及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所以,斯蒂芬·梅森指出:“比起任何特殊的科学理论来,对人类的价值观影响最大的恐怕还是科学的方法论,它提出在不同观点中进行抉择时必须尊重经验的证明,这种做法现在比起一百年前好像更广泛地被运用到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方面了。人们受到科学态度的影响,在处理问题时,越来越多地倾向于理性主义和客观主义的观点。所以,受了科学的这种特性的影响的人,总是向前看,并且较少保守。这

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我国古代学者就提倡“学以思为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和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是学生潜能和聪明才智的培育者。教师启发诱导得好,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发展得越好,对事物认识的能力就越强,自制能力、自学能力和自立能力就越强,这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良好地促进作用。 一、思维的本质。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人是通过思维而达到理性认识的,所以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思维活动的基础上。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重要的主观来源,恩格斯把它比作“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二、思维的重要性。 1、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考察一个人智力高低的主要标志。而其他智力因素都为它服务,为它提供加工的信息原料,为它提供活动的动力资源。没有思维这一加工机器的运转,则信息原料和动力资源都只能是一堆废物。另外,其他诸因素,都必须受思维力支配,即必须有思维力参与,才能有效地进行。 2、思维是创造力的源泉。创造力是在思维的基础上,将高智力因素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综合的表现。也可以这么说,创造力是在人们心理活动过程中达到最高水平,养成一定社会价值的综合能力。 3、思维培养是教育的本质目的之一。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就是传承人类的智慧,包括人类积累下来的对大自然的认识,对人类社会

的认识,对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认识。人生是有限的,知识增长是无限的,要使学生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去掌握无限增长的知识,仅靠机械传授、被动接受知识是断然不行的,古人主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里的“渔”,实质上是指教给受教育者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这才是教育之本 三、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思维培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2、培养思维能力要注意社会实践运用; 3、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应着眼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文明发展; 4、要努力改变传统思想的误区,比如习惯于顺境思维、趋同思维、经验思维、局部思维等。 总之,通过学习使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责任不光是传授知识,更应该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智力方面下功夫。为此,我们要认真搞好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思维的六度,(辐射度、广度、深度、独创度、灵活度、敏捷度),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结合实际谈谈学习科学思维方法的意义

T1.结合实际谈谈学习科学思维方法的意义? 第一,可以帮助人们自觉地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尤其可以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学会和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我们知道,在现代科学研究活动中,精密的仪器和先进的实验手段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最重要的工具,无疑始终是人的大脑。人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学习和教育,来训练和武装自己的头脑。然而,对于如何充分利用头脑,在技术细节上却往往没有注意。我们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也深深体会到,尽管科学的思维方法未必肯定会使你的每项工作取得成功,但是,毫无疑问,科学的思维方法肯定比拙劣的方法更能促使你取得成功,并且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尤其在某些现象较为复杂,谬误来源极多的学科中,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第二,研究科学思维方法论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提高科学素养,不断增长才干,提高科学的鉴别能力,从而认识当今科学发展的主流和趋势;而且可以指导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工作。我们知道,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能够切合实际地提出问题,而且又有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正确方法,那么,这个问题基本上已经解决了一半或一大半。此外,在研究工作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使人眼花缭乱的不同假说的取舍,课题的选择,各种线索的鉴别等等,都要求研究工作者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而且还要求有高超的鉴别能力和判断力。所有这些,又都与人们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关系密切。 第三,研究科学思维方法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促进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为科学思维方法论,要求人们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列宁语),并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辩证地观察客观世界,要求以实践作为检验科学理论及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所以,斯蒂芬·梅森指出:“比起任何特殊的科学理论来,对人类的价值观影响最大的恐怕还是科学的方法论,它提出在不同观点中进行抉择时必须尊重经验的证明,这种做法现在比起一百年前好像更广泛地被运用到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方面了。人们受到科学态度的影响,在处理问题时,越来越多地倾向于理性主义和客观主义的观点。所以,受了科学的这种特性的影响的人,总是向前看,并且较少保守。这就是大多数现代自然科学家比较容易冲破唯心主义的思想束缚,自发地走上唯物主义道路的原因。 第四,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自然科学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一个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认识领域的具体化。哲学通过科学技术方法论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而科学技术也通过科学技术方法为哲学的发展提供材料。深入研究科学技术方法论,能够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比如,理想方法突出事物的主要矛盾,反应了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本质的辩证法,系统方法丰富了普遍联系的观点,信息方法论丰富了反应论等。

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2000大专 毕业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 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 李晴 班级:2000级专升本 指导老师:张良朋

[论文摘要] 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说,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基础,没有形象思维便不会有其他思维的发展。学生具有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习知识、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所以,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是不容忽视的。发展并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我们首先认识其培养的过程,然后抓住形象思维能力具体化、形象化的特点,在教学中按照数学知识的分类,步步深入、循序渐进的培养。[论文提纲] 一、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 (一)直观演示、强化感知 (二)动手操作、深入理解 (三)想象联想、展开思维 三、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二)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三)在几何教学中,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四)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关键词] 形象思维能力表象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我国思维科学的开拓者钱学森把人的思维分为三种:抽象思维, 形象直观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并建议把形象思维作为思维科学 研究的突破口。他在《在全国思维科学讨论会上的发言》中指出:“形 象思维也叫直感思维,人认识客观世界首先是用形象思维,而不是用 “小孩子的思维也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然后到抽象的,……”抽象思维。” 过去我们对形象思维研究得不够,因此,钱学森指出:“形象思维应该 是我们当前研究思维科学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 数学学习中,研究形象思维近年来越来越被人重视了。有的专家 学者指出: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把握数学这一门重要的工具课,一定要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用各种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形象 思维能力,切实让素质教育走进课堂。什么是数学的形象思维呢?我 们认为,数学的形象思维是指对数学图形或图式的表象进行加工的思 维。所谓形象思维能力就是指运用形象思维积累的表象来解决问题的 能力。 一、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一)人类科学技术发明、首先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的 人的大脑左右两个半球各有不同功能。左半球是语言中枢右半球 是五官音乐等形象思维中枢,只有两者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才能促 进人的个体的和谐发展。如我国古代发明家鲁班,因为手被带有齿的 小草刺破而发明了锯;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发现了万有引力; 著名科学家瓦特看到水壶里水开了,蒸汽能掀动水壶的盖,从而发明 了蒸汽机。所有这些都说明,形象思维实质上是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 事物和现象的直观感觉的应用,这种直觉以表象为基础,进行联想与

谈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谈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摘要】科学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全面全方位去发展学生的个性的根本的途径。创新精神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创新发现 如今,创新精神对于学生来说,显得十分重要。我们知道,鱼离不开水,瓜离不开藤,人类离不开美丽的大自然,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的职责,让孩子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自然现象的探究员,做科技创新的小主人,使科学教学一举多得,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全面全方位去发展学生的个性的根本的途径。 创新精神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日常的科学教学之中,我是这样做的: 1.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的目标 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都处于萌芽的状态,怎样才能在学习活动之中,使学生领悟新的道理、发现新的问题,创造新的内容等一系列探究性的思维的培养,是小学科学教学的根本的目标。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在日常的科学教学之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1 有趣去做。在教学之中,我努力去创设大自然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亲切与爱好之情,引导学生充分去发掘生活的资源,趁势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有兴

趣研究身边显而易见的自然现象,从中受到启发。使学生做到能从身边的平常事物之中发现问题,并能积极地去研究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有了,其他的就都好做了。 1.2 敢于去做。创设问题的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的欲望,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使学生被自然的魅力所吸引,孜孜不倦,探索不已。鼓励学生积极动手,不怕失败,多次进行一些有意义的尝试。 1.3 尝试去做。创设试验情景,启发学生试着用自然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从中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反复试验,相互交流,学会反思学习的过程,自觉去调控学习的思路及创造的激情。鼓励学生积极去尝试,积极去实践。 1.4 做中去悟。创设参与情境,尽量使一些陌生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观察、操作、分析,而豁然去领悟。能说明,评价试验的结果,对于一些不懂的问题,积极进行思考,力争得到一些初步的结论。 1.5 悟中去疑。创设生疑情境,自然的秘密不是一眼就可以识破的,引导学生由直观感知事物的现象,发掘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敢于进行质疑,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要鼓励学生时时保持这样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2.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途径 2.1 抚育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去观察自然,萌发创新

思维的重要性

思维的重要性 梁智纲 思维的重要性体现在两方面: 1、有思维,才能在原有点的基础上推导出下一步的结果。 任何理论都是靠思维构筑,无思维,不成理。人类所有的科学、哲学、技术,都是靠思维才能存在,才能发展,才能进步。个人的成长也是如此,一个小孩从懂事开始,就是用思维去认识世界。所谓懂事,就是能把两个以上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在思想中形成一件有始有终的事,小孩能明白,可以做。以后获得的知识,只是一个个的点,小孩能升级,能从小学升到中学,再升到大学,就是能把这些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更高级的知识点,能联系起来,成绩就好;联系不起来,成绩就不好。到了工作时,学到的理论与实际能否结合,工作能否做好,事业做得大不大,也是靠能不能把各个相关的点联系起来。现在一般人讲的聪明、智力,除了记忆之外,基本就是这种能联系的本领。所以,思维决定着个人的成长,决定着人类的发展。 2、什么样的思维决定着什么样的结果。 信息本身是一样的,为什么同样是人,却会对同样的信息产生不同的看法,做法?有人能一叶知秋,见微知著,有人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有人会扬汤止沸,劳而无功,有人能釜底抽薪、一针见血。除了感情和心理的派生因素外,基础和主导的就是思维。比如守株待兔:兔撞死在树上,这是事实,但有个人因此放弃农活,天天等在这颗树边,想白拿死兔子。不劳而获的感情、心理很多人都有,但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去守株,只有那一个人去守呢?这就是思维的问题。很多人联系到实际情况:这种事概率很低,撞到是运气,不能靠它生活;而那个守的人没有联系到实际情况的概率。前后两种思维的不同造成两种做法的不同,结果也就不同。 我们中华文化自古就非常重视思维。春秋战国时期的很多寓言、成语,就是揭示错误的思维,使人警醒,如;杞人忧天、郑人买履、刻舟求剑、自相矛盾等;兵法中的三十六计,大部分都是引导敌方用错误的思维得出错误的结论,从而掩盖己方的真实意图,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目的。而这种故意误导别人引向错误思维的意图和行为就叫做骗,骗人就是欺负人,所以叫欺骗。自己的错误思维欺骗了自己,也欺骗别人,就叫自欺欺人。 思维贯穿于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人类的文明、进步是由思维推动的,而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