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档案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1)

档案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1)

档案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1)
档案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1)

一、档案工作的内容(简答)

1、档案管理工作

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与检索、编辑与研究、统计、利用

2、档案行政工作

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指导

3、档案教育工作

1934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设档案专业1946年重庆私立崇实档案函授学校

4、档案宣传工作

内容:宣传档案、宣传档案工作、宣传档案人员

形式:口头宣传、大众媒介传播、档案陈列与展览、档案专业报刊、档案网站

5、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工作

6、档案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

二、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内容:

1、全国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核心)

①国家档案按规定分别由各级、各类档案保管机构集中管理。(国家所有、集体所有、个人所有)

②全国档案工作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各级档案行政机构统计、分级、分专业管理。

③对党政档案和党政档案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2、维护档案的安全与完整(手段)

①维护档案的完整(数量、质量)

②维护档案的安全(管理和技术上采取相关措施,使档案不受损坏、延长档案寿命,不丢失、不泄密、不超范围扩散)

3、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目的)

三、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

1、分散式(英国式、瑞士式、美国式)

2、集中式(中国式、法国式、瑞典式)设行政机构

四、综合档案馆

1、是统一保管党和政府机关档案的管理部门,既是党的机构、又是国家的机构。

2、科学文化事业性质(管理的对象、活动方式和工作成果、职能)

五、专业档案馆

1、解释:国家专门管理某一方面或某一特殊专业和技术活动中形成的档案而设置的档案馆

2、类型:特殊载体档案馆、城市建设档案馆、部门档案馆

六、企业档案馆

1、涵义:收藏和管理本企业档案的档案馆(具有档案馆的一般属性、收藏和管理本企业档案、服务本企业)

2、特点:综合性、专业性

3、设立:大型以上的企业和企业集团、必须考虑到企业档案工作的基础状况、经费由企业自行解决

七、档案室

1、解释:各机关统计保存和管理本机关档案的内部机构,是整个机关的组成部分,是属于机关管理和研究咨询性质的专业机构。

2、性质:机关的内部组织机构、保存档案的过渡性机构、服务于本机关

3、任务:对本机关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负责管理本单位的全部档案的和相关资料,并积极组织提供利用、定期把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档案向档案馆移交

4、类型:普通、科技、音像、人事、综合、联合、档案信息公司。

八、档案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上级对下级有业务指导和监督的关系,档案交接关系,各级各类间有协作关系

九、文件中心1950美国

1、涵义:介于文件形成单位和地方综合性档案馆之间的过渡性档案管理机构

2、特征:实体性管理机构、社会化集约化专业化程度高、对休眠阶段的档案只有保管权没有所有权、同时承担文件管理咨询与培训的职能

十、档案寄存中心

由国家综合档案馆或其他独立法人设立的,为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以及个人提供档案寄存有偿服务的机构。

十一、档案事务所

服务对象:行政区域内各级国家综合性档案馆,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乡村、公民个人等。

服务范围:档案业务的指导、咨询、各种档案劳务性服务工作

十二、档案工作的特点

1、服务性

①档案工作的基本属性之一,是档案工作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因素。是以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实践服务的特殊性服务工作。

②客观属性之一

2、文化性

①档案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档案馆具有保存历史文化遗产的作用。

②档案馆具有传播社会文化知识与信息的作用

③档案馆具有社会文化教育的作用

④档案馆具有发展科学文化的作用

3、管理性

①档案工作是一项管理档案的专门业务

②档案工作是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③档案工作是社会管理活动的组成部分

4、政治性

服务方向、开放程度大小、机要性(保密和利用)

5、科学性

①档案工作是一项为科学研究和科学管理工作提供必要条件的工作

②档案工作实践中包含着特殊的规律和丰富的科学内容

③档案工作要大量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成果

十三、档案工作的效益

1、社会性:档案工作投入以服务社会为目的

2、隐蔽性:属于一种间接性受益,较模糊

3、滞后性:从收集到开放利用和到取得实际效果,都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十四、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律

1、文档一体化(解放前合后分)

2、图情档一体化(信息管理一体化)现分未和

3、智能化:档案管理自动化、文件和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及档案信息传递的网络化、档案缩微化和档案保护技术水平的提高

4、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①社会物质生产: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决定档案工作的基本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

②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决定档案工作的目的和性质、基本原则

③科学文化事业:产生更多的档案信息需求,互相影响

④社会档案意识(自身发展水平)薄弱:重视史料、凭证价值,忽视决策参考、情报价值

5、社会化发展规律:来源、管理、服务

十五、档案工作国际合作的基本形式

1、国际档案理事会1950年8月法国巴黎,我国1980年参加,为甲类会员

2、国家间建立双边的档案工作合作关系

3、开展国际的档案学术交流活动

十六、三个公约

1954年《海牙公约》,1970《巴黎公约》,1983年《维也纳公约》

十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涵义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档案工作现代化水平,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化服务。计算机化+网络化+通讯现代化

十八、档案信息的数字化

1、涵义:利用科技手段将纸质文件等扫描和注入,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数字信息库

2、原则:规范性、安全性、效益型

3、内容:档案目信息的数字化、档案全文信息的数字化

十九、档案网站的建设

1、功能:服务、宣传、交流

2、内容:档案工作信息、档案机构信息、档案资源信息、档案利用服务信息、地方特色文化信息

二十、数字档案馆建设

1、特点:存在方式(网络、无形)运行方式(存取档案信息的网络化)功能定位(存取为中心)

2、与实体档案馆的关系:

①实体档案馆的馆藏档案是数字档案馆形成的基础

②数字档案馆对实体档案馆的馆藏建设提出新的要求

③数字档案馆为实体档案馆提供了新的管理和服务机制

二十一、档案工作法律概述

1、档案法律: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档案事业规定性文件,是国家与人民意志在档案工作领域中的集中体现,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国家的宪法及立法程序制定的行为规范

2、档案行政法规: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行政性的规范文件的总称

3、档案行政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各级人民政府制定

二十二、《档案法》

1、制定:1987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1988年1月1日开始实施

2、修改:1996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3、施行原则:以事实为依据,法律规定为准绳、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4、施行方式:

①遵守:义务性、禁止性

②使用:国家机关及其组织成员、国家法定的司法机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③具体:制定强化执法力度的档案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加强与各有关方面合作,争取社会的支持、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社会档案意识

二十三、档案职业道德

1、解释:档案人员共同认可的并在职业活动中应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

2、内容

①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保护档案完整安全、运用来源原则保持文件间的历史联系、保护档案的证据作用、确保档案所含信息的连续性、对工作活动进行记录并能辩护)

②遵纪守法,严守机密(保护国家的安全及集体和公民个人的隐私、珍视国家和社会的信任,客观对待工作特权、养成良好的职业保密习惯)

③博学求进,公正服务(提高知识、工作、专业水平)

二十四、档案工作标准

1、涵义:以档案工作领域中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为对象而制定或修订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2、工作标准与工作法规的异同

①同:由国家权威机构发布

②异:前者以档案工作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在各有关方面协调一致的前提下实行,多为推荐性;后者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社会关系等为目的,多为强制性。

3、种类:性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实际法律效力(强制性、推荐性)相关程度(正式、参照)适用范围(国际、区域性、国家、专业或行业、企业等)

二十五、档案工作标准化

1、涵义

①一个工作活动过程,一项智力性系统工程

②通过实行简化、统一、协调、选优等管理控制活动,节省经费、提高效率、获得效益

③追求档案管理活动的最佳效果

④需要不断补充、完善所指定标准的工作活动过程

2、过程:简化、统一化、系列化、通用化、典型化、格式化

3、具体措施

①坚持全面、系统的指导思想

②靠有关部门运用有效的法律、政策、经济、行政手段保证;做好实施标准的宣传、教育、解释工作

二十六、档案学研究范围(基本模式)

基础理论研究、档案史学研究、应用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边缘性交叉性档案现象研究

二十七、档案学学科特点

综合性和社会性、实践性和理论性、技术性和实用性、开放性和包容性

二十八、档案学的学科体系特征

静态性和动态性的统一、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的统一

二十九、中国档案学的主要成就

①档案学已经成长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科学

②档案学已建设成由若干分支学科构成的群体

③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深化

④档案学的史学研究和外国档案管理理论研究不断深入

三十、档案概念

1、直观描述:用文件、文书、文书材料等作为属概念

2、抽象揭示:信息、历史记录、原始记录、记忆工具等

3、定义: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

4、对定义的理解:社会性、历史性、确定性、历史记录性

5、实存形态:档案在现实中的具体存在形式;凡是对历史事实具有某种清晰、明确的原始记录作用的东西,尤其是文件的定稿和正本;内容信息的清晰度、明确性较强且形体具有唯一性的档案形态,其原始记录价值的程度较高。

6、形成过程:有意、无意地制作+有意地处理保存

7、真实可靠性:真实、直接反应了历史事实、从另一方面反映了真实的客观现象(档案自身没有假的)

三十一、档案与相关事物

1、信息:档案为种、信息为属,属包含种

2、文献:注重历史文化价值,内容较系统完整,不具原始记录性;档案注重现实的查考利用价值,内容零星

3、图书:具有知识和信息记录性的特点,是系统性的知识,管理图书采用逻辑管理

三十二、档案的种类

公务与私人,历史与现行,文书、科技与专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档案,革命历史档案(建国前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产生的档案),旧政权档案(建国前)

三十三、来源原则

1、定义:档案馆按照档案的来源进行整理和分类,要求保持同一来源的档案不可分散、不同来源的档案不得混淆。

2、形成和发展

①法国“尊重全宗原则”1841年十四号法令:来源于一个特定机构的档案组成一个全宗、全宗内的文件按主题类别整理、主题下按年代、地区或字母排序、不同来源的档案不得混淆(起源)

②德国“登记室原则”1881:先按来源分类,再按原始顺序和整理标记(正式形成)

③缪勒、斐斯、福罗英1898《荷兰手册》:科学地阐释全宗的定义,论证了全宗的有机整体性,指出一个全宗是一个活的有机体,按照已定规则形成、成长和变化(理论论证)

④布鲁塞尔大会1910:图书与档案人员国际大会;促使各国档案人员认识到国际合作的重要性;确立来源原则为档案专业人员的基本原则(普遍认可)

⑤组合思想:英国詹金逊1922《档案管理手册》档案组合,突出形成机关的独立性;1941美国国家档案馆文件组合,以文件来源为基础,结合考虑机关行政管理师、文件复制性和文件数量等因素而组建起来的具有组织和职能相关性的文件整体。(灵活运用)

⑥德国布伦内克1946《档案学—欧洲档案工作的理论与历史》“自由来源原则”:自由来源原则是一个总论;档案集合是一个有机集体;来源思想不是保持固定的来源,应该讲来源和事由配合成一种相当的比例关系(部分修正)

⑦“体系化全宗理论”我国1980s提出了全宗的定义和基本涵义;提出了全宗的构成条件(独立行使职权、设有会计

单位或经济核算单位、设有管理人事机构);提出了划分全宗类型的主要标准;提出了“全宗群”概念(维护全宗间的有机联系);明确了全宗内档案分类的科学方法(机构、年度、问题)

3、内容:尊重来源、尊重全宗的完整性、尊重全宗内的原始整理体系

4、冲击:机读档案的出现、信息权得到共识、西方国家档案工作变化(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利用决定论”

5、重新发现:特里库克“新来源观”,戴维比尔曼“元数据”

三十四、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1、产生背景:文件数量的增加、文件管理的出现、文件中心的建立

2、形成与发展

①1950英国伦敦大学教授罗吉尔.艾利斯,文件运动分现行阶段、暂时保存阶段、永久保存阶段

②1960S曾三“档案自然形成过程论”,立卷归档、档案室、档案馆

3、内容

①文件从其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

②由于文件价值形态的变化,这一完整过程可划分为若干阶段

③文件在每一阶段因其特定的价值形态(决定)而与服务对象、保存场所、管理形式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对应关系

4、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视为档案人员参与现行文件管理(文档一体化管理)的理论依据

①揭示了文件运动的整体性和内在联系(各阶段文件的内容、物质形态、基本属性完全相同)

②揭示了文件运动的阶段变化,,为文件的阶段式管理提供了实践原则

③解释了文件运动过程的前后衔接和各阶段的相互影响

5、修正:文件运动的整体性保持不变,文件运动的阶段性特点,价值形态和相关因素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文件价值与服务对象,保管场所与管理方式等)

三十五、档案鉴定理论

1、年龄鉴定论:1901德国迈斯奈尔(内容、来源)

①事关档案存毁的决定必须当机立断

②必须避免极端行为,既不要过于谨慎地保存,也不要过于随便地抛弃

③不要以抽象概念为价值标准

④高龄案卷应当受到尊重,16世纪以前的案卷不得销毁

⑤作暂时作用的档案达到目的后应当销毁

⑥一个永久性机构成立过程中经过的案卷应当保存

2、行政官员决定论:1922英国詹金逊-文件的鉴定应由产生它的行政官员负责

3、职能鉴定论:1934波兰卡林斯基-按照文件形成机关在政府机构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的重要性(最高行政机关的文件应永久保存,低级机关的文件保存一定时期后就可以销毁)

4、文件双重价值论:1956美国谢伦伯格(对原形成机关的第一价值、对其他机关和个人利用者的第二价值)“美国档案鉴定理论之父”

5、利用决定论:将学者特别是历史学家的实际利用和预期利用视为鉴定档案的最重要标准,鼓吹第二价值决定档案的根本性质

6、宏观鉴定论(通过文件形成者职能)

①社会分析和职能鉴定论:主张档案应体现文件产生时期的社会价值

②文献战略:以文件的主题为标准,分析文件产生的背景

③宏观坚定战略:特里库克-应全面考虑社会结构、文件形成过程、文件形成者及其职能等

7、基本内容:对档案价值的认识、对鉴定原则的规定、对鉴定标准的制定(来源、内容、形式特征、相对价值、效益)

设计学概论--必考点复习

设计学概论--必考点复习

《设计学概论》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第一节设计学的研究范围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 创造性活动,是一种物质文化行为;设计学则是既有自然科学特征又有人文学科特色的综合性的专门学科。 设计学是关于设计这一人类创造性行为的理论研究。 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与审美性。就设计的功能性而言:设计学要对相关的数学物理学材料学机械学工程学电子学经济学做理论研究。就设计的审美性而言:设计学要对相关的色彩学构成学心理学美学民俗学传播学伦理学等进行研究。 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和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一、设计史 1977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史协会,这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应用美术史中独立出来而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1、美术史学上19世纪的两位巨人:森珀和里格尔。森珀,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美术史研究的第一人,提出唯物主义美术史论;里格尔,“装饰研究”以及“艺术意志”的提出。 2、20世纪最有影响的西方设计史家:佩夫斯纳和吉迪恩,他们同时又是极有贡献的美术史家和建筑史家。 佩夫斯纳通过其1936年出版的《现代设计的先锋》开创了设计史研究的先河吉迪恩关于“无名的技术史”的研究,将设计史的研究引入更为广阔的文化研究方法1984年,出版了《机械化的决定作用》。 二、设计理论 设计是三项艺术——建筑、绘画、雕塑的父亲。 在古代中国,与古代西方“设计”相似的概念是“经营”。 在西方,以荷加斯的著作《美的分析》为最早的设计理论专著。现代意义上的设计理论著作是19世纪开始的,而且一般都归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以1837年成立的设计学校为 中心的设计教育理论研究,其中最重要的 人物是琼斯和德雷瑟。琼斯的著作《装饰 的基本原理》里强调:任何适用于目的的 形式都是美的,而勉强的形式既不适合也 不美。德雷瑟是琼斯的学生,他强调研究 过去的(包括伊斯兰的)古典的装饰形式, 将几何方式引入自然形式形态装饰的研 究。 第二种类型的设计理论是针对工业 革命的影响做出的反响,其中最有影响的 人物是普金、拉斯金和莫里斯。 普金在他的《尖顶建筑或基督教建筑 原理》中提倡复兴哥特风格,而且反对在 墙壁和地板装饰中使用三度空间表现法, 推崇平面图案,要求装饰与功能一致。 对于工业革命,拉斯金的批评更为激 烈。他的《建筑的七暂明灯》他明晰地将 手工制作的、无拘无束的、生机盎然的作 品与及机器生产的无生气的精密物品对 立起来,手工制作象征生命,而机器象征 着死亡。 莫里斯的《小艺术》,他企图通过工 艺美术运动提高工艺的地位,用手工制作 反对机器和工业化。这场运动的第一条原 则是恢复材料的真实性。其次就是强调设 计家关心社会,通过设计来改造社会。 包豪斯的第一任校长格罗佩斯设计 理论的复杂性构成了包豪斯独特的教学 方式,使这种特有的教学方式成为后来培 养设计家、解决工业设计问题的理论基 础。 ●设计批评 ●设计批评家和设计史家的区别:前者 的关注点是当代的设计作品,后者则 是设计的历史。 ●设计批评的任务是以独立的表达媒 介描述、阐释和设计具体的设计作 品;设计批评是一种多层次的行为, 包括历史的,再创造性的和批判性的 批评。 ●作品价值判断的标准:形式的完美 性、功能的适用性、传统的继承性以 及艺术性意义。 ●就形式的完美性而言,“设计”这一 感念本身就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作为 艺术批评的术语而发展起来的。作为 艺术批评的术语,设计所指的是合理 安排艺术的视觉元素以及这种合理 安排的基本原理。这些视觉元素包 括:线条、形体、色调、色彩、光线 和空间。 20世纪的形式主义批评主要来 自三个方面的影响:沃尔夫林 对美术风格史的研究、克利夫。 贝尔在艺术批评中提出的“有 意味的形式”;以及美国罗斯的 《纯设计理论》。 功能主义理论在设计中具有代 表性的体现主要是1953年由英 奇和格蕾特姐妹合办的乌尔姆 设计学校,其宗旨便是继续包 豪斯设计学校的未竟事业。 在设计批评中对传统继承性的 讨论,集中的表现为设计中的 历史主义理论,设计中的历史 主义形成于19世纪,以遵从传 统为特征。最为著名的是欧文。 琼斯的《装饰的基本原理》。 与历史主义对待传统的态度极 为相似的另一种设计思潮是折 衷主义。折衷主义所主张的是 综合不同来源和时代的风格。 尽管折衷主义受到现代运动强 硬派的职责,但是它仍然成为 20世纪设计界的主题。 :设计批评:包括历史的批评、 再创造性的设计批评和批判性 的设计批评等。 在有关设计的艺术问题讨论 中,“趣味”这一概念与“美” 有着同等重要的位置。 第二节设计学研究的 现状 设计的终极目的就是改善人的 环境、工具以及人自身。设计 的饿经济性质和意识形态性 质,即设计的社会特征。 20世纪最伟大的人文学者:贡 布里希。 ●德国哲学家本赛对符号学在设计领 域的应用作了开拓性的研究,按照本 塞的符号学对象理论划分为四种对 象:自然对象、技术对象、设计对象 和艺术对象,它们分别通过三种参

旅游学基础知识整理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绪论 (一)国际旅游学研究 1.旅游学研究开端 2.功利性阶段 3.综合化方向 4.后旅游研究阶段 5...特点总结 .... (二)国内旅游学研究(伴随改革开放) 1.开展时间较短 2.以翻译借鉴为主 3.认识论的功利性倾向 4.旅游学研究依赖高等旅游教育 旅游学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和经营活动,以及研究旅游供求双方活动的开展对旅游接待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之影响的一门社会科学 旅游研究基本方法 1.系统分析法 2.理论分析与实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旅游研究方法》詹宁斯)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旅游发展史)(一)古代旅行 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是由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发展和演变而来的。 在原始社会的早期,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客观上不具备能借以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不存在外出旅行的愿望。虽然当时的确有迁移活动发生,但这些活动所具有的被迫性和求生性特定,说明他们既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更谈不上是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

1.旅行的产生 三次社会大分工导致人们生产效率提高,产品交换规模和地域范围扩大是履行产生的基本前提。 1)三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次农业、畜牧业形成 第二次手工业从农业、畜牧业中分离 第三次商业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中分离 原始社会晚期,生产力提高,出现大量剩余产品,交换活动扩大 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不同从业者之间的产品交换也因此成了普遍的现象 2)结论: 在世界范围内,人类有意识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现代意义上的旅游是从古代旅行发展而来的 人类早期旅行活动开展不是出于消遣或度假,多是人们出于外出贸易经商需要而开展的经济性活动(实用主义商贸目的) 生产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旅行活动发展 第二章、认识旅游活动 旅游活动 基本特征 三体 六要素 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本质途径 类型 第三章、旅游者 第一节旅游者的界定 "国际旅游者":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去访问,并在该国停留至少24小时的人"国际短途游览者"因消遣目的而到访别的国家,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的国际来访者。 "中转过境旅游者"途经该国而不做停歇的旅行者,以及那些以不足24小时的时间途经该国,其间只是作了一些非旅游性质的短暂停歇的中转旅客。 国际旅游者(来访旅游者在到访国境内的连续停留时间最长为6个月) 罗马会议 游客=旅游者+短途旅游者(一日游游客) 第二节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 足够的支付能力(可自由(随意)支配收入) 足够的闲暇时间 其他:收入、带薪假期、年龄、家庭生命周期、健康状况

设计学概论复习第三章 知识点

第三章知识点 (试论中国古代设计中造型趣味的变迁、试论实用性在中国古代设计中所处的地位、试论中国古代设计的鲜明特征等试题知识点) 石器设计: 人们经过长期探索,开始较普遍地采用石器的磨制技术,即把经过选择的石块打制成石斧、石刀、锛、石铲和石凿等各种工具的粗坯后,再用研磨的方法进一步加工,使器形更加规整,尖端与刃口更加锋利,表面更加光洁,更加符合使用的要求。在石材的选择上,已十分注意石材的硬度、形状和纹理的选择。石斧选用长形的石块,以便稍加打磨,石刀是呈片状的,所以多选用片页岩,以便于剥离。例如制作石斧、石锛的石材硬度很大,器形必须设计成扁平刃利;石镞的硬度较小,镞头必须犀利尖锐。经过不断地观察、揣摩和实践,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得到了初步的萌启和发展,发现并掌握了诸如对称、节律、均匀、光滑等多种形式美的规律,并自觉地应用于设计活动中。原始社会的人们,在石器的设计上,是经过艺术思考的。他们具有朴素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手法。 原始半坡型彩陶 :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半坡型彩陶的鱼形花纹,起先的写实的手法,逐渐演变为鱼体的分割和重新组合,例如,“人面鱼身”盆纹是人面与鱼形合体的花纹,在一个人头形的轮廓里面,画出一个鱼花纹,具有“寓人于鱼”的特殊意义,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尖底瓶汲水器,其基本形状为小口、尖底,腹部置有双耳。双耳除了系绳之用,还具有平衡重心的作用,使注满水后的容器能自动在水中直立,底尖便于下垂入水,也易于注满,造型设计可谓轻巧实用。 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特点,可归纳为以下特点:点和螺旋纹。点的运用,成为这个时期装饰的特点。在点的外面装饰螺旋纹,有动的感觉。因此,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风格可用旋动、流畅来形容。 青铜器设计 商周时期的设计艺术,最有代表性和具有突出艺术成就是青铜工艺,三千多年前出现的中国青铜工艺,它的突出成就表明了中国奴隶社会手工业发展的最高水平。 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有时根据特殊需要也掺一点铅;加入锡铅以后,熔点降低,硬度增高,容易掌握铸造过程;可以铸造需要坚硬的制品,如武器或工具;另外熔铸时减少汽孔,使装饰花纹清晰;增加光泽度。青铜器的名称,根据生活用途的不同,大体可分烹饰器、食器、酒器、水器、杂器、兵器、乐器、工具等八类。 饕餮纹 饕餮纹是商周青铜器的主要纹样。饕餮纹,又称兽面纹,采用抽象和夸张的手法,造成狰狞恐怖的视觉效果,有许多学者曾作过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饕餮是由双鸡相对组成一个羊头,鸡羊谐音,有“吉祥”之意;有人认为是“通天地(亦即通生死)”;有人认为是“辟邪驱鬼”;有人认为是“戒之在贪”;有人认为是“象征威猛、勇敢、公正”;还有人认为是“祭神”等等。夔纹。这是一种近似龙纹的怪兽纹,常见于商代铜器纹饰中。 失蜡法 到春秋晚期和战国时代,人们开始用失蜡法制作铜器,也称蜡模法。能浇铸出复杂多变的造型体,它是用蜡来制造模型,然后在模型内外敷泥,成为泥范,再制为陶范,最后再浇入铜熔液进行铸造,蜡则熔化流失。蜡模比起泥模,可以进一步精雕细刻,失蜡法可以制造极为精细或镂空和各种造型的装饰。甚至鸟兽象形的容器也铸造得十分准确生动。湖北随县战

最新《新闻学概论》整理版资料

绪论1956年《报刊的四种理论》(施拉姆等著)把世界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体制及其相对应的新闻思想,归结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指导新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闻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中的新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坚持与发展。 运用新闻理论,观察新闻报道、新闻改革、业界动态、媒体转型…… 例如:分析新闻报道(单篇报道、系列报道、同题报道等),分析媒体事件(限娱令等)…… 第一章新闻本源 第一节新闻的起源:人类的信息需求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事实 新闻事实——经过选择的事实 如何选择事实?21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 务实派定义: 1.“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2.“新闻”建立在三个“W”基础上,即“Women(女人)”、“Wampum(金钱)”、“Wrongdoing(坏事)” 3.“凡是让女人喊一声‘啊呀,我的天哪’的东西,就是新闻。” “最坏的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这是大众化报纸(便士报)兴起时期,一些资产阶级报人根据他们的经验对新闻所作的解释。 务实派新闻定义的特点:注重新闻内容的新奇、异常、变态、刺激、色情。

务实派的定义具体形象,但比较随意,不科学 理论派定义 1.强调事实 范长江:“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2.强调活动(结果) 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3.强调手段——手段说的是新闻的功能而不是新闻本身。 甘惜分:新闻是报道或评论最新的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新闻是手段,即意味着新闻媒体是工具.(1980) 4.强调信息 如:新闻是经报道的新近事实的信息。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新闻的本质是信息。 “新闻是公开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这个定义包含了新闻“真实、新鲜、公开”的特征。 信息源于事实,又不是事实本身,事实本身无法传布,只有变成信息才能传布。 新闻的定义 请比较几则新闻定义,谈谈你对它们的看法。 (目前古今中外关于新闻的定义很多,可以首先对定义的整体情况有个基本了解,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定义,进行详尽的分析,包括定义的渊源、辨析、对实践的作用等。) 除了陆定一的新闻定义,中外关于新闻的定义有很多,如“事实说”、“报说”、“功能说”、“信息说”、等。首先,它们都肯定了事实的重要性;其次,它们都强调新闻要新,事实要近,陈年旧事不能成为新闻。这些定义是人们对新闻长期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有助于拓宽人们的研究视野,深化对新闻的认识。 西方国家还有一些形形色色的新闻“定义”,如“性质说”与“兴趣说”,们片面强调事实的个别特征,迎合受众的某种需求,诱导人们把注意力放在金钱、色情、暴力、怪异、刺激等消极现象上,其荒谬性和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第四节新闻的基本特征 新闻的五要素(5W)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点 1、P3 2003年全国抗击SARS的斗争中,关于“非典”的病原和病源的报道,给予中国媒体极深的经验教训。 2、P5 媒体审判,即以媒体的判断代替法院的审判。 3、P6 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把新闻自由的实践看作是探索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如何运行的伟大尝试。 4、P6 “意见自由市场”的理论最早是从英国的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引出来的。 5、P23 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6、P24 大众传播特点:一个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7、P26 新闻基本特点:真实、新鲜(案例整理) 8、P36 变动产生新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典型案例 9、P37 新闻五要素:谁、时间、地点、原因、事情

10、P41 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11、P44 信息分类: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广义信息: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一般信息: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狭义信息: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12、P45 信息特点:共享性(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13、P53 “魔弹论”就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宣传对象只是俯首帖耳的听众。 14、P55 舆论的特点: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15、P57 舆论定义:是公众针对特定公共事务的一致意见(态度),其目的就是要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旅游学知识点识记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一、产业革命对旅游的影响 1、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 2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 3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4技术的进步 二、托马斯·库克与旅游的发展 (一)1841年的活动 1.参加者的公众性 2.组织工作的严密性 3.团队规模前所未有 4.这次活动为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经验(二)1845年的活动 1.目的:纯商业盈利行为 2.出行时间:改变了之前的当日往返一日游,进行了历时一周的过 夜旅游 3.旅游前做了大量的筹备安排工作 4.组织编写《利物浦之行手册》,据信是世界上第一本这类体裁的 旅游指南 5.托马斯·库克不仅亲自担任该旅行团的陪同和导游,还聘雇地方

导游,这是旅行社聘用地导的最早先例 第二章·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 一、名词解释 1、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 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旅游活动:一个人到其(生活和工作的)惯常环境以外的某 地去旅行、在该地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其出行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该地从事就业性活动。 3、国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或惯常环境, 到本国境内的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 4、境内旅游:发生在本国境内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国居 民的国内旅游活动和海外来访入境旅游活动。 5、国民旅游:指参加者为本国居民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 国居民的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活动 6、国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开展的旅游活动。 7、出境旅游:本国居民跨越国境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去旅游。 8、入境旅游:其他国家的居民前来某国或地区旅游。 9、大众旅游: (1)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人员范围已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旅游和度假已经发展成为普通大众享有的权利。

新闻学概论总结

新闻学概论总结 《新闻学概论》课程是新闻传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新闻学概论》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新闻事业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新闻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掌握新闻工作的理论、方法、技能,为今后的新闻理论研究和从事新闻业务工作奠定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学习者应明确学习和研究新闻理论的意义,掌握学习和研究的科学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和规范新闻学的学习和研究,同时又要联系中国新闻工作的实际,总结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新闻学理论。 明确新闻学的研究对象,理解新闻事业、新闻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掌握新闻理论的研究意义和方法。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的新闻现象。 新闻学有广、狭两义,广义的新闻学包括: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实务(采、写、编、评、摄、经营管理),狭义的新闻学就是新闻理论。 新闻学研究的内容:人类社会新闻传播的特点、样式、规律、功能、目的等等。重点是现代新闻业和社会的关系,具体说,新闻业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及其与社会的互动。 《新闻学概论》中的新闻学,主要是在狭义上使用。 一、中国新闻教育对新闻学发展的贡献: 1、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可以视为中国正式新闻教育的开端。 2、我国大学设立新闻系始于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在普通文科内创办报学系,由上海英文《密勒氏评论报》主笔柏德逊(Don Patterson)主持系务,并发行英文《约大周刊》。 3、我们认为,新闻学要想发展到“学术性专业的层次”,这种研究视域和理论建构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说政治、经济、文化视域对新闻学研究来说还具有一定的外在性,那么专业视域则是新闻学研究的内在视域。它以新闻和新闻传播为自己的特定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新闻和新闻传播自身的逻辑和质的规定性来思考各种实践层面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可以把专业视域称之为“本质视域”。 二、学习新闻学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1、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2、指导我们正确对待新出现的各种新闻现象。 3、指导我国新闻改革的顺利进行。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总结word精品

旅游学知识点识记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一、产业革命对旅游的影响 1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 2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 3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4技术的进步 二、托马斯?库克与旅游的发展 (一)1841年的活动 1.参加者的公众性 2.组织工作的严密性 3.团队规模前所未有 4.这次活动为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经验 (二)1845年的活动 1.目的:纯商业盈利行为 2.出行时间:改变了之前的当日往返一日游,进行了历时一周的过 夜旅游 3.旅游前做了大量的筹备安排工作 4.组织编写《利物浦之行手册》,据信是世界上第一本这类体裁的旅游指南 5.托马斯?库克不仅亲自担任该旅行团的陪同和导游,还聘雇地方导游,这是 旅行社聘用地导的最早先例 第二章?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一、名词解释 1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异

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旅游活动:一个人到其(生活和工作的)惯常环境以外的某地去旅行、在该地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其出行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该地从事就业性活动。 3、国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或惯常环境,到本国境内的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 4、境内旅游:发生在本国境内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国居民的国内旅游活动和海外来访入境旅游活动。 5、国民旅游:指参加者为本国居民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国居民的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活动 6、国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至U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 7、出境旅游:本国居民跨越国境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去旅游。 &入境旅游:其他国家的居民前来某国或地区旅游。 9、大众旅游: (1)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人员范围已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旅游和度假已经发展成为普通大众享有的权利。旅游活动开展形式中的大 众型模式 10奖励旅游:包括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机构在内的各种组织为了表彰和奖励那些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和工作人员,而特别为其组织的免费旅游和度假活动 11季节性:一年中各月份会呈现某些月份的接待量较大,某些月份较小这样一种规律性的变化格局。人们外出旅游活动的时间分布上的这种不平衡。 12、社会旅游:对于工作收入较低的阶层,有些国家采取通过由国家、地方政

《设计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知识点: 1、设计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被学者们作出思辨的归纳和论理的阐述,则是20世纪以来的产物。 2、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与审美性。 3、依据西方对美术学的划分方法,设计学一般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4、吉迪恩与佩夫斯纳被称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西方设计史学家。 5、1977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史协会,这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应用美术史中独立出来而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6、在古代中国,与古代西方“设计”相似的概念是“经营”。 7、设计(Design)概念源于文艺复兴时期,最初是指素描、绘画。 8、进入20 世纪,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校长格罗佩斯提出的美术和工艺、建筑相融合的设计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 9、设计批评的任务是以独立的表达媒介描述、阐释和评价具体的设计作品,包括历史的、再创造性的和批判性的批评。 10、西方设计界从50年代开始将符号学方法用于建筑设计。当时人们十分关注建筑的“意义危机”,认为现代建筑使环境失去了场所感,由此导致了一场功能与意义之争。 11、对当代设计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法国结构主义哲学家是福柯和罗兰·巴特。 12、西方开启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研究的工作始于20世纪初萌生的现

代主义设计运动,特别是被誉为“20世纪的米盖朗琪罗”的美国建筑设计大师赖特和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大师米斯·凡德洛。 第二章知识点: 1、设计是以成品为目的,并具有功能性、艺术性、相应的科学技术含量和确定的经济意义,也就是说设计具有艺术、科技、经济三个特征。 2、设计的创造过程是遵循实用化求美法则的艺术创造过程。 3、工业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同时受着经济、环境、社会形态、文化观念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由技术设计、经济设计、艺术设计组成。 4、设计是在工业革命后开花结果的。1785年吉米·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彻底改变了人类的技术世界,设计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革。 5、塑料是对20世纪的设计影响最大的材料。被用于各种产品上,其多样化的鲜明色彩和成型工艺上的灵活性,使许多产品设计呈现出新颖的形式。 6、设计作为管理手段,最典型的莫过于企业识别系统设计,简称CI 设计。 第三章知识点: 1、我国陶器主要有黄河中上游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为中心的彩陶和继之而起的黄河下游龙山文化为中心的黑陶,以及长江以南地区的几何印纹陶。 2、彩绘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中最为成功的一种装饰设计手法。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像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统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总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 2、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3、信息:(一般)指与人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 (广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过程中呈现出的各自的属性。具有和物质、能量等量齐观的地位。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只采取其中一个的可能性。(在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4、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5、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6、新闻体制——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新闻体制集中表现为媒体的所有制问题。 7、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介是工具,是真实地(与文学比较)、及时地(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比较)反映世界新近变动(与历

史比较)的大众(与书信、情报等比较)传播工具,属于上层建筑。 8、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媒体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 如,NBC以硬新闻见长,ABC以国际新闻见长,CBS以选举报道见长;《北京晚报》具有京派文化典雅、庄重、厚实的风格,《新民晚报》具有海派文化实用、精致、活泼的风格,《羊城晚报》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开拓创新。 9、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它们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10、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新闻的五要素能够经的起调查核对。

新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绪论: 1.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2)社会责任论 3)发展新闻学 4)党报理论 2. 1918年,蔡元培创立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3. 1919年,徐宝璜出版中国人写的第一本完整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 4. 1978年建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的新闻学研究机构。 第二章 一、新闻起源 1、唯心主义的“生理本能”和“心理欲求”说 代表人物: 美国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 代表作品:《新闻学原理》 主要观点:人类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是新闻欲的源泉。 2、唯物主义的“社会生产实践说” 主要观点: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在原始社会就已开始,人类通过传播新闻信息协调行动、趋利避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参考作品:恩格斯《劳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阐明好奇心源自于人类劳动过程 二、新闻传播发展过程(十个阶段) (一)、原始人的手势语交流:原始人智力低下,语言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手势语成为最初的表达手段。 (二)、口语新闻媒介:当有声语言完善到可以交流的程度,出现了原始新闻的传播,语言和说话器官构成口语新闻媒介。以上两方面都可称为新闻传播的人身载体。 (三)、实物媒介:以某些物体作为媒介,构成原始社会的实物新闻媒介。 (四)、声光媒介:原始社会的声光媒介,多指用鼓声,烽火和烟雾传播信息。需要事先对信号的含义进行约定,并在视听能力所及的限度内使用。这种传播的共时性和有限距离,制约了传播范围。 (五)、图示媒介:图示媒介用线条把事物的分布写下来,构成信息画面,是象形思维的产物。以上三个方面的传播媒介可通称为体外传播载体。 (六)、手抄媒体:标志人类第一次传播革命开始,传媒发展出现了第一次历史性跨跃。成果:1)文字 2)手抄新闻:如中国殷墟甲骨文;盛行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中期; 3)手抄报纸:如唐代《邸报》;公元前59年,罗马议事厅《每日纪闻》;1550年至1566年间的意大利《威尼斯公报》是最有名的手抄报纸。 (七)、印刷媒体:一种高效复制的媒介,开拓了辽阔的信息空间,标志着第二次新闻传播革命的出现。第一份以报纸形式出现的新闻传单,是1529年维也纳政府因土耳其的侵入而刊印的,其内容是向整个基督教世界要求援助这个被围困的城市。 1605年,英国第一位报人:奈森尼乐巴特出版了《约克郡谋杀案》新闻专刊; 1814年,《泰晤士报》和《晚邮报》采用了蒸汽印刷机,宣布了印刷新闻时代的到来。(八)、电子新闻媒介:电信号及其发射、接收装置传播信息,称作电子媒介。广播与电视成为新闻传播的第三、第四次革命。 1920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广播电台:威斯汀豪斯公司的KDKA电台正式播音;1925年10月,苏格兰的约翰贝尔德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 1936年,世界上最早的电视台:BBC电视台在英国伦敦建立; 同年11月20日,世界上最早的电视节目英国伦敦奥林匹克展览厅内诞生,著名的女歌星艾德尔迪克森演唱了一首名叫《电视》的歌。 (九)、互联网传播媒介:20世纪70年代兴起,又称“第四媒体”,互联网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五次传播革命的开始。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

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第四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1、生活环境的变化 2、工作性质的变化 3、阶级关系的变化 4、运输条件的变化 二、旅游发展史上的铁路时代:铁路之父:乔治·史蒂文森费用低速度快 运力大通达范围广 三、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 1、1841年的创举:团体旅游活动 特点:公众性规模大全程陪同 2、1845年的商业尝试:团体消遣旅游 特点:商业性长途过夜线路勘察编写指南导游服务 3、其他开创性工作 推出一种代金卷第一例环球旅游团 当时世界旅行社行业中的“三大巨头”:20世纪初 1.英国托马斯·库克公司 2.美国运通公司 3.比利时铁路卧车公司 第六节二战后的现代旅游 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1、世界人口的增加 2、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 3、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 4、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 5、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6、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讯技术的进步 第七节我国的旅游业的历史发展 一、旧中国的旅游业:民族银行家陈光甫1927年中国旅游社 二、新中国改革开放前的旅游业 1949年华侨服务社改为第一家国营旅行社 这一时期的特点: 背景环境:建国之后,巩固社会主义政权为第一要务,对外封闭锁国;实行计划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落后,经济短缺 基本任务:服务于外交工作的需要,“宣传自己,了解别人” 发展类型:有选择的入境旅游 企业经营:不计成本,国家补贴 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不完整,且总体规模很小 政府干预方式:通过国营企业直接介入,突出表现在“中国旅行和游览事业管理局”与“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虽为两块牌子,实为一套人马

2020艺术考研设计学概论核心考点

2020艺术考研设计学概论核心考点2020艺术考研:设计学概论核心考点 第一章 1.符号学理论 人类的思维和语言交往往往都离不开符号,而人的意识过程就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思维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符号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媒介,符号作为信息载体是实现信息存贮和记忆的工具,符号又是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质手段,只有依靠符号的作用人类才能实现知识的传递和相互的交往;人类意识领域就是一个符号的世界。当代设计学借助符号学的方式使自己由技术-数学或美学-数学的理论而过渡到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理论;它不仅涉及到技术的物质性、功能性和审美状态的数值规定,还涉及到设计对象的产生、使用和适用与传播功能。 2.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缘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当时解构主义的领袖德里达对传统的不容置疑的哲学观念发起挑战,对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大加责难。解构主义的最大特点是反中心、反权威、

反二元对立、反非黑即白的理论。解构主义设计师的共同点是赋予 设计艺术作品各种各样的形态,运用相贯、偏心、反转、回转等手法,使其设计作品具有不安定且富有运动感的形态的倾向。解构主 义设计作品的特征是:无绝对权威,个人的,非中心的,恒变的, 没有预定设计的,多元的,非同一化的,破碎的,凌乱的,模糊的。按照解构主义理论,我们可以运用科学的符号学原理来分析图像, 并且分别说明其视觉的、文化的、以及语言的意义,这一分析过程 被解构主义理论家称之为解码。 3.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也称为生态设计、环境设计等,来自旨在保护自然资源、 防止工业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一场反消费运动。它是指在产品及其 寿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充 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更要优化各种 相关因素,使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总体负影响减到最小, 使产品各项指标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它的核心原则是3R原则,即 减少原则(Reduce)、再使用原则(Reuse)和再循环原则(Recycle)。虽然它迄今仍处于萌芽阶段,但却已经成为一种极其 重要的新趋向。 4.《考工记》

新闻学概论考点与知识点

《新闻学概论》 知识点和考点 一、名词解释、填空题 (说明:但是可能会在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中用到) 绪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前提、基本概念、最终效果)(P6页)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是美国。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所作的理论探索。力图以理论的形式来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是该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 (2)主要观点: ①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人民有权利监督政府,最重要、最常见的中介就是报刊。即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或第四种权力。 ③“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其要义是让人民群众、让各党各派都利用报刊充分地表达各自的意见。而充分表达意见的前提是给予人民有关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 ④对事实的信念。从个体主义至上的价值观出发,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强调,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大众灌输某种标准的观点,而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缺陷: 1.它最大的缺陷:就是对公众的通讯工具的逐日进行的工作未能提供严格的标 准。 2.报刊作为私人企业和作为社会工具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 3.自由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垄断,资本薄弱的报纸无力和大报竞争,最后只能 被淘汰或兼并。 2.社会责任理论(P8页) 3.发展新闻学(“三功能”P10页) 媒介有守望、整合、教育的功能 第二章: 4.唯物主义的新闻起源观(P26页) 1.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2.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第三章: 5.狭义的信息(P44页)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6.宣传(P49页)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 7.决定宣传效益因素(P52页)

(完整word版)旅游学概论重点复习资料.

旅游学概论分章节重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1·1 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 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徙活动 当时人类迁徙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类活动根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 二、人类对外出旅行需要的产生 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P10) 三、奴隶社会的旅行活动 古罗马帝国:西方最具代表性的典型 四、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 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 绝大部分旅行活动的开展是出于易货经商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经济性活动 五、封建社会的旅行活动 中国旅行活动的形式:(1)商业旅行(2)帝王巡游:周穆王(3)政治旅行:孔子(4)外交旅行:春秋战国时期、张骞、郑和(5)士人漫游:陶渊明、李白(6)科学考察旅行:司马迁、李时珍、徐霞客、郦道元(7)宗教旅行(8)佳节庆游 六、封建时代旅行发展的特点(P20) 1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联系 2商贸旅行在其中仍占据主导地位3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 §1·2 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一、近代旅游发展的背景 产业革命(也称工业革命)的影响(P22) 1生活环境的变化2工作性质的变化3阶级关系的变化4运输条件的变化 二、旅游业的开端(P25) 1.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利用包租火车的方式参加在拉夫堡市举行的禁酒大会。这次举动被人们看作是近代旅游的开端。这次活动是全程陪同的最早体现。 2.1845年,托马斯·库克首次尝试商业性的组团业务。并于当年夏季组织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团体消遣旅游。托马斯·库克编写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利物浦之行手册》 3.1855年,前往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全程采用一次性包价。这是世界上组织包价出国游的开端。推出了一种代金券,被看作是旅行支票的最早雏形 4.1865年,“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正式成立,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 5.1872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世界上第一例环球旅游团目的地包括中国的上海 6.以托马斯·库克为代表的旅行社行业的出现标志了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三、中国的近代旅游业 1923年8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在银行内部设立旅行部。1927年6月旅行部从银行中独立出来,成立中国旅行社——中国第一家旅行社。

设计学概论_ 必考点复习

《设计学概论》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第一节设计学的研究范围设计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被学者们作出思辨的归纳和伦理的阐述,是20世纪以来的产物。简单说来,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是一种物质文化行为;而设计学则是既有自然科学特征又有人文学科特色的综合性的专门学科。 设计学是关于设计这一人类创造性行为的理论研究。 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与审美性。 我们一般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和设计批评三个分支。设计史必须要研究科技史与美术史,研究设计理论必然要研究相关的工程学、材料学和心理学,研究设计批评必然要研究美学、民俗学和伦理学的理论要求。 一、设计史 1977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史协会,这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应用美术史中独立出来而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大学里美术史系也将设计史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向学生们提供。 1、美术史学上19世纪的两位巨人:森珀和里格尔,正是这两位大师通过在美术史领域作出的卓有成就的研究,而给20世纪的学者最终将设计史从美术史中分离出来奠定了坚实的设计史研究基础。 森珀,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美术史研究的第一人,提出唯物主义美术史论;里格尔,“装饰研究”以及“艺术意志”的提出。 2、20世纪最有影响的西方设计史家:佩夫斯纳和吉迪恩,他们同时又是极有贡献的美术史家和建筑史家。 佩夫斯纳通过其1936年出版的《现代设计的先锋》开创了设计史研究的先河,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部著作在公众心目中创造了有关设计史的概念,进而影响了公众对于设计的趣味和观念。 吉迪恩关于“无名的技术史”的研究,将设计史的研究引入更为广阔的文化研究方法。 二、设计理论 传统上讲,设计理论一直为它的学科 美术和建筑理论所包容,这是因为设计这 一概念本身就是从美术与建筑实践中引 申出来的理论总结。 设计是三项艺术——建筑、绘画、雕 塑的父亲。 在古代中国,与古代西方“设计”相 似的概念是“经营”。 在西方,一般以荷加斯的著作《美的 分析》为最早的设计理论专著。现代意义 上的设计理论著作是19世纪开始的,而 且一般都归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以1837年成立的设计学校为 中心的设计教育理论研究,其中最重要的 人物是琼斯和德雷瑟。作为一个功能注意 者,琼斯的著作《装饰的基本原理》里强 调:任何适用于目的的形式都是美的,而 勉强的形式既不适合也不美。德雷瑟是琼 斯的学生,他强调研究过去的(包括伊斯 兰的)古典的装饰形式,将几何方式引入 自然形式形态装饰的研究。 第二种类型的设计理论是针对工业 革命的影响做出的反响,其中最有影响的 人物是普金、拉斯金和莫里斯。 普金深刻干感受到工业革命造成的 问题及其对欧洲图案的设计所造成的可 悲的影响,在他的《尖顶建筑或基督教建 筑原理》中提倡复兴哥特风格,而且反对 在墙壁和地板装饰中使用三度空间表现 法,推崇平面图案,要求装饰与功能一致。 对于工业革命,拉斯金的批评更为激 烈。他明晰地将手工制作的、无拘无束的、 生机盎然的作品与及机器生产的无生气 的精密物品对立起来,手工制作象征生 命,而机器象征着死亡。 拉斯金的信徒莫里斯企图通过工艺 美术运动提高工艺的地位,用手工制作反 对机器和工业化。这场运动的第一条原则 是恢复材料的真实性。其次就是强调设计 家关心社会,通过设计来改造社会。 20世纪初,现代运动的实践者们主要 关注于艺术和建筑。 包豪斯校长格罗佩斯设计理论的复 杂性构成了包豪斯独特的教学方式,使这 种特有的教学方式成为后来培养设计家、 解决工业设计问题的理论基础。 二战及二战以后,设计理论与商业管 理和科学方法论的新理论相结合,近20 年来,设计研究和设计理论又从其他新兴 的学科中受益匪浅。90年代,设计理论多 元发展,唯一共同的目标是将设计尽可能 放在最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研究。 三、设计批评 1、设计批评家和设计史家的区别: 前者的关注点是当代的设计作品,后 者则是设计的历史。 2、设计批评的任务是以独立的表达 媒介描述、阐释和设计具体的设计作 品;设计批评是一种多层次的行为, 包括历史的,再创造性的和批判性的 批评。在这种情况下,设计批评追求 的是价值判断,而这一点是今天的设 计史研究所回避的。 3、作品价值判断的标准:形式的完 美性、功能的适用性、传统的继承性 以及艺术性意义。 4、就形式的完美性而言,“设计”这 一感念本身就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作 为艺术批评的术语而发展起来的。作 为艺术批评的术语,设计所指的是合 理安排艺术的视觉元素以及这种合 理安排的基本原理。这些视觉元素包 括:线条、形体、色调、色彩、光线 和空间。 5、20世纪的形式主义批评主要来自 三个方面的影响:沃尔夫林对美术风 格史的研究、克利夫。贝尔在艺术批 评中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以及 美国罗斯的《纯设计理论》。在20 世纪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形式主义批 评对设计的纯形式研究起到了推波 助澜的作用。 6、功能主义理论在设计中具有代表 性的体现主要是1953年由英奇和格 蕾特姐妹合办的乌尔姆设计学校,其 宗旨便是继续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未 竟事业。 7、在设计批评中对传统继承性的讨 论,集中的表现为设计中的历史主义 理论,设计中的历史主义形成于19 世纪,以遵从传统为特征。最为著名 的是欧文。琼斯的《装饰的基本原 理》。 与历史主义对待传统的态度极为相 似的另一种设计思潮是折衷主义。折衷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