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体思维和原子论思维

整体思维和原子论思维

整体思维和原子论思维
整体思维和原子论思维

整体思维和原子论思维

----------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给我的反思

整体思维和原子论思维这个范围是有点大的,在这里也不能完全讲完,当然我也不能完全的讲通,因为我自己也没有完全的搞懂。所以只能结合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讲一点点,希望能引起一点讨论。

要讲这个主题,我必须要大胆一下,挑战一下生物学的权威。

DNA,RNA,蛋白质是遗传物质,进一步的说,在我们大多数接触的生物中,DNA是遗传物质!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了?那是因为那几个经典的实验,比如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这也难怪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

但是我是农村出身的,接触的生活可能稍微要多一点。我就记得小时候在家喂猪,每天都很辛苦,天天让猪白吃白喝。那个猪会怎么样想了?猪也许会想这主人太好了吧!如果猪不这样想应该会越狱吧。所以在那一段时间里面我就是好,好的不得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啊!可是最后结果是什么?猪长大了,就被杀了卖了!

这个例子有没有引起点思考了?如果感觉这个太过于简单了,我们再看点大的例子。现在世界上最大的2个国家集团,美国西方集团和中国集团。那么我想要问的是:控制美国集团的是美国政府吗?控制中国的是中国政府吗?看点表面的,美国出兵打阿富汗是要美国政府同意吧?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是要美国政府同意吧?实践就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美国政府就是控制美国的力量!但是问题出来了,当华尔街革命开始的时候,为什么美国人民打出的口号是1%对99%了?这是不是说明,在美国人民心中真正操控美国的美国的富人是大财团?中国的情况在现在变得更加的复杂了,因为在中国有了外资。现在最严重的情况是在外资和汉奸的联合操控下瓜分国企,如果国企破产了,那它的权益会在谁的手里面了?肯定是在外资手里面和大财团里面!那么整个中国的权利在哪里了?是在政府吗?是在大财团吗?是在外资手里面吗?我们能这么片面的得出结论吗?

好了,有了这么一点铺垫,再看专业就能够更加好的理解了。在近10几年里面,RNA 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最重要的发现是蛋白质可以作为遗传物质。

如果我们把时间倒退宇宙大爆炸,所有的生物都还没出现,都还只有小粒子,再把时间向前推推到地球出现了,再后来我不知道在地球上什么东西(主要讲生物哈)最开始出现了。但是是不是DNA或者RNA或者蛋白质首先出现了?为什么我问这个问题,原因也很简单,如果没有遗传物质生命怎么出现和传承的了?如果说不是DNA,RNA,蛋白质不是首先出现的,那么那时的遗传物质是什么?(当然我不知道哈),我先把它叫X。到后来出现了DNA RNA蛋白质,那么X到哪里去了?现在X还在吗?如果X还在,那么X还发挥左右吗?如果X不在了,变成了什么,还是直接消失了?

还有的还有就是核酸和蛋白质哪个更加的古老了?如果蛋白质先出现,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蛋白质占有主导地位,那么DNA在生物是遗传物质是不是应该受到质疑了?如果核酸先出现,而蛋白质也出现了是不是意外着核酸在过渡或者消失?如果同时出现了,那么我们现在开的基因组学和信息学有意义吗?如果他们没有联系,他们为什么会同时出现了?(出现的是全生物哈)

说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是,核酸,蛋白质是遗传物质,这个结果会不会太过于机械了?还是不是停留在牛顿力学的思维了?我们在回到中国社会的问题来对比看看,当外资逐渐的控制中国的经济,在控制我们的思想,在控制我们的文化,是不是很像一个DNA出现在宁外一个细胞当中?当一个DNA或者基因出现在其他细胞的时候,这个DNA就会慢慢的控制这个细胞的代谢和特征。如果中国政府慢慢的强大和回到毛泽东路线的时候外资的好日子到头了,如果细胞强大DNA和基因片段会被分解了!如果外资完全控制中国经济,外资也

不能完全控制中国,还必须要借助傀儡来控制中国市场,同时要接受中国市场的相对约束。同样的一个外来的DNA控制了细胞也必要借助这个细胞的代谢体统。那么到现在我们再问一下,外资在中国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角色,DNA在细胞到底是什么角色了?美国政府,美国财团,中国政府,中国财团,美国健康人民,中国健康人民等等...相互作用....当然根据矛盾论一个事物的发展必然是要靠矛盾的发展才能继续的,所以DNA和蛋白质不可能单独作为一个遗传物质。

再来看看生物学的所谓主要贡献:医疗,能源,粮食。

首先讲医疗,西医毫不客气的说是霸主是神的化身,但是不知道你们忘记非典没有?2003年的SARS疫情在广州爆发时,广州普遍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非常明显。到2003年5月中旬,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治疗50余名病人,无一例死亡,平均退烧时间3天,且医护人员无一人感染。而钟南山院士所在的西医型医院治疗的117名病人,有10人死亡;其中有71名病人接受中医介入治疗,仅一例死亡。也就是说,在人称“抗击非典第一功臣”的钟南山领导下的医院里,接受纯西医治疗的46名病人中,有9人死亡。同样值得提及的,接受中医治疗的病人没有后遗症,而接受西医治疗的病人则大量出现肺部纤维化和股骨头坏死症。治疗费用对比也极其明显。北京小汤山医院的西医治疗调集了亚洲地区各国的呼吸机,每台呼吸机用完后就被焚烧销毁,仅此一项每人花费即达上万元。本来,广州中医治SARS 疗效明显,应该可以在北京推广。但是西医却是是不可重复的奇迹,因为你中医治疗一个病会用好几十张方子,但是在中国却有病变药亦万变,那么西医或者说是免疫学或者说是生物学的方面在悲剧了,是不是完全用小孩子的心思在揣摩大的心,是不是用原子论看整体思维了?

粮食问题和能源问题就不讲了,讲下去会没有时间的。

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给我的最大反思在于什么?第一个生物体是一个巨大的复杂体现,我们凭什么去认定什么是遗传物质,没有办法去认定!居然去把一个生物体分解到这么细,以后肯定还会细,细到原子。第二个是我们用这么细的原子论去思考问题,而且还用这个领域的文化去思考社会。会不会把我们带到误区了?!

思维能力的培养

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邵东四中周向飞 关键词:思维思维能力培养基本思维立体思维训练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它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推理等能力,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要求学生能把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得出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应用从一般到特殊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应用有关化学原理来判断、推理得出物质具有何种特征,发生何种变化。 思维能力是在思考过程中发展和提高的,而思考过程是别人所代替不了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无以思维。思维总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创设新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硝酸的氧化性时,可提出:酸能跟多种金属反应放出氢气,但是为什么在制备氢气和硫化氢时,却要用盐酸或稀硫酸,而不能应用稀硝酸?在讲述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时,可利用其性质的对比和分析,从而提出除去杂质二氧化氮的方法。在进行硫化氢还原性教学时,启发学生思考:1、硫化氢是酸性物质,为什么不用浓硫酸干燥?2、硫化氢和浓硫酸会发生什么类型的反应?3、硫化氢在反应中作氧化剂还是还原剂?通过疑问设置,把学生探索的热情激发出来。 设置问题时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的内容应潜伏着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符合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一环扣一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感到新颖,造成连续的思索,形成持久的内驱力,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这样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的塑造。首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其次,接触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再次,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最后,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2、什么是心理发展?学生心理发展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一下一些特征:(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心理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4)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答:(1)定势与功能固着;(2)问题情境;(3)原型启发;(4)已有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 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七个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2、简述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答:(1)加深对目的的任务的理解;(2)合理组织活动;(3)对兴趣的依从性;(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1、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答:(1)自我意识正确;(2)人际关系协调;(3)性别角色分化;(4)社会适应良好;(5)情绪积极稳定;(6)人格结构完整。 1、简述如何有效组织复习? 答:(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相结合。 2、简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答:(1)遗传与营养。良好的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2)早期经验。研究表明,早期阶段获得的经验越多,智力发展得就越迅速。(3)教育与教学。教育和教学对智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4)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5)主观努力。 1、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答:联系:第一,气质影响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因而使性格带上某种气质的色彩和具有某种特殊的形式;第二,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形成的速度。区别:第一,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第二,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可塑性强;第三,气质特征表现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第四,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 1、简述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答:(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1、简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答:人格式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之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3)家庭因素,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不同的人格特征;(4)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在学龄儿童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5)个人主观因素,任何环境都不能直接决定人格,它必须通过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同时留给学生充分选择的空间。(2)注重创造性的塑造。首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其次,接触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再次,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最后,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2、什么是心理发展?学生心理发展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一下一些特征:(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心理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4)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答:(1)定势与功能固着;(2)问题情境;(3)原型启发;(4)已有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 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七个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2、简述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答:(1)加深对目的的任务的理解;(2)合理组织活动;(3)对兴趣的依从性;(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1、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答:(1)自我意识正确;(2)人际关系协调;(3)性别角色分化;(4)社会适应良好;(5)情绪积极稳定;(6)人格结构完整。 1、简述如何有效组织复习? 答:(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相结合。 2、简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答:(1)遗传与营养。良好的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2)早期经验。研究表明,早期阶段获得的经验越多,智力发展得就越迅速。(3)教育与教学。教育和教学对智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4)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5)主观努力。 1、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答:联系:第一,气质影响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因而使性格带上某种气质的色彩和具有某种特殊的形式;第二,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形成的速度。区别:第一,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第二,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可塑性强;第三,气质特征表现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第四,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 1、简述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答:(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1、简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答:人格式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之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3)家庭因素,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不同的人格特征;(4)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在学龄儿童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5)个人主观因素,任何环境都不能直接决定人格,它必须通过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 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同时留给学生充分选择的空间。(2)注重创造性的塑造。首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其次,接触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再次,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最后,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4、什么是心理发展?学生心理发展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一下一些特征:(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心理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4)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答:(1)定势与功能固着;(2)问题情境;(3)原型启发;(4)已有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 3、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七个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4、简述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答:(1)加深对目的的任务的理解;(2)合理组织活动;(3)对兴趣的依从性;(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2、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答:(1)自我意识正确;(2)人际关系协调;(3)性别角色分化;(4)社会适应良好;(5)情绪积极稳定;(6)人格结构完整。 3、简述如何有效组织复习? 答:(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相结合。 4、简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答:(1)遗传与营养。良好的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2)早期经验。研究表明,早期阶段获得的经验越多,智力发展得就越迅速。(3)教育与教学。教育和教学对智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4)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5)主观努力。 2、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答:联系:第一,气质影响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因而使性格带上某种气质的色彩和具有某种特殊的形式;第二,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形成的速度。区别:第一,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第二,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可塑性强;第三,气质特征表现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第四,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 2、简述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答:(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

浅谈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科学家素养 浅谈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思考 论文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并且已经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讲就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创新思维的含义和特征、创新思维的社会需求、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等方面进行了粗浅的阐述。

一、认识创新思维 认识创新思维,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创新。创新这个词是我们国家乃至当今世界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汇之一,同时,“创新”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汇,在英文中,创新(innovation)来源于拉丁语。“innovation”的拉丁词根“nova”表示“新的”的意思,加上前缀“in”导致动词化,具有更新的含义,意味着对原来已有的东西加以更新和创造。 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没有创新的思维,便想不出创新的方法,没有创新的方法,就不能有创新的活动,也就没有创新的成果。 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传统思想而言的,没有受到现成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的过程是开发大脑的一种发散思维的过程。创新思维是指在探索未知时,积极地以独特新颖的方式和多向的角度,促使思维转化去寻获成果的一种思维。就本质而言,创新思维就是综合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并在过程或成果上突破常规有所创新的思维。创新思维的精髓是非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是需要经过有意识地培养和专门训练并能在培养和训练中优化的思维。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灵魂和核心。 二、创新思维的社会需求 近几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数量上讲,各校的招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但是同时也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难道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已经饱和了吗?造成这种现象,其中的缘由固然是复杂的,从表面上看,这主要是因为大学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变迁和满足社会长远的需要,造成人才的相对过剩和就业困难。但是如果我们深究其根,从大学教育的角度分析,不难得出,这主要是由于过弱的文化陶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和过强的共性制约所造成的,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缺乏恰恰是它的突出表现。随着社会知识化进程的加快,职业变更频繁,单纯满足于学校的书本知识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已很难适应社会的变革。因此,人才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低,而这正是我们高等教育

浅谈大学生创新思维

浅谈大学生创新思维 姓名:陈子言 学号:1408114098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浅谈大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对于大学生来说拥有创新的思维应该是首当其冲的问题。 创新思维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是相对于常规的思维而言的一种思维方式。一般认为,创新思维是指在创新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一切形式的思维活动的总称。创新思维,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除了具有一般思维所具有的特点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 从大学生自身方面来说,在当今的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是按部就班的生活,缺乏创新思维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欲望。创新能力的发展与创新行为的做出,都是建立在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一个人就不会去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也无意进行创新探索。大多大学生虽然表现出不满足于现状,但往往只是牢骚满腹、唉声叹气,但对于自己缺乏行动的信心,缺乏强烈的创新精神。2、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总体评价为“较差”,表现在:缺乏深层次思考、另辟蹊径的自我总结和学习能力。考虑问题和处理问

题的方法常常千篇一律,没有新意和突破。最明显的表现在缺乏新意的发言、作业、试卷、论文比比皆是。3、缺乏创新的兴趣。兴趣是人对事物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认知活动倾向。现在很多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女生追剧、逛街,男生打游戏等充斥,对于新奇的事物提不起那么多兴趣。4、缺乏创新的毅力。毅力是人类自觉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实现自己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一是能动性和个体积极性的集中体现。虽然很多大学生都能意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总是被思维局限性所牵绊从而导致半途而废。5、缺乏创新所需的观察力。观察是个体预定目的主动了解事物的感知过程,是感知活动的高级形式。一切创新都是建立在观察基础之上的。由于信息化时代的急速发展,快生活的节奏下大致大学生对于周围一切事物的观察漫不经心,缺乏耐心导致对事物的洞察力严重下降。 从我们的教育体制方面来说,一方面,我们的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没有做到量入为出。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填鸭式教育,老师与学生都是按部就班的讲课、听课,到了大学之后依旧如此,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都是极少的。我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了解到这种授课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获得咨询与倾听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阅读一本书来说其中的思考比起主动阅读来说相对少很多,那么对于教育对学生产生的效果也是如此。另一方面大学里的确有许多的关于大学生创新的活动,但很多都存在华而不实的特点,当你真正参加之后却发现创新的方面微乎其微,更多人注重的是获得的荣誉,

小学生思维品质及其培养

小学生思维品质及其培养 一、概念 思维品质,又叫思维的智力品质,是个体思维活动智力特征的表现。思维发生和发展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主要反映在思维的智力品质的差异。 思维的智力品质包括四个主要的方面,即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和独创性。 当然有人主张还应包括思维的批判性等特性,其实思维的批判性等已包含在前面四个特性之中了。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是完整思维品质的构成因素,它们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思维的深刻性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是在深刻性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三个品质,独创性是思维智力品质的最高表现。 二、各种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思维的深刻性及其培养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从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发现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而不被各种表面现象迷惑。集中表现为能够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从而预见事物的发展。思维的深刻性反映在数学上,主要是数的概括能力、命题能力、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公式定理的理解能力、数学法则的运用能力等;反映在语文上,主要表现为概括中心思想、总结人物性格特征、归纳写作特点等等。以数学为例,谈谈如何培养思维深刻性。 1、培养小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重点应放在提高他们的数学概括能力上 在数学中,思维的深刻性包括数学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命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用法则能力等。其中数学概括能力是其他几种能力的基础。因为只有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规律性。 (1)注重数的分解组合的训练。 如,在讲“20以内的数的加法”的时候,不是简单列出几个算式1+7=? 5+8=?……而是给出一个结果如10,让学生自己去组合算式,学生可以得出诸如1 1 1 7、1 1 2 6、1 3 3 3、2 2 2 4、2 2 3 3等等很多的算式,这实际上就是培 养学生对数的概括能力的体现。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学到的就不仅仅是机械的算式,而是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这个数,理解加法。 (2)注重演绎和归纳能力的训练。

教学生学会思维

经验材料 教学生学会思维 众所周知,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与教育息息相关。教育在培育民族创建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有着特殊使命。由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生活经验,知识起点的不同,这就决定我们必须确定不同的创新精神与创新目标和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教学生学会思维。 一创设思维的氛围。 任何一种脑力活动必须以一定的氛围作为依托,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互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老师应是学生“知心朋友”和阳光使者,新课程背景下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主动权在老师。老师应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的架子,抛弃原来绝对权威的角色形象,以至爱的情感,平等的视角` 交友的心态去对待学生,才能够赢得学生的理解。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这种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学生的各种潜力就会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现。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畅谈自己的见解,大胆提出各种问题。思维的骏马在自由广阔的天地里驰骋。教师要用亲切的话语鼓励学生使学生放弃一切思想负担,轻松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险阻。这样创新思维就有了生长的沃土。心里学家表明:学会僧只有在宽松` 和谐自主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与学习过程,从而进发出创新火花。 二` 教师应转换角色` 激活学生的思维潜质。 传统的课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灌输着,学生是容器,教师一味的讲授学生被动的接受,在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不能做什么,不要

做什么,学生是被牵着鼻子走的,他们的学习是被动的` 他们的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缺乏主动性` 创造性,更谈不上具备时代的要求 的创新精神。这样下去课堂气氛较凝重,学生的思维处于固定僵化的状态,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抛弃绝对权威的角色形象,代之以“对话者` 引导者”的角色,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参与程度树立起新时代“生活导师”的形象。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师生互动中来。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 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改变自身的角色,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 传递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老师把自己定位在教学的促进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把课堂教学看作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的过程中,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环境,为学生创新思维开创一片沃土。 三、精心创造情境,诱发学生思考 老师的语言应该是磁石一样,紧紧的吸收住每一个学生。老师在教授过程中可以运用一切对教学有效的教具,高质高效地促进课堂教学,为整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欢乐。”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为此,教师要勤于思考精心备课、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课堂中给学生自己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独特见解,使课堂变成充满生趣的师生交流场所,促进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挂图或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情景,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更好地进入新的教学情境。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是一种有创见的思维,它是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也是一种发现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当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措施。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主导思想。下面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发散性思维。 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独立思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从侧面提出不同的问题和同一问题不同的解决办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一)、让学生在预习中思考。对预习的态度主要取决于学生所处的学习氛围和学习要求。由于语文内容的特点,使多数中等以下的学生独立预习极为困难。为此,老师只能按不预习的要求授课,这在一定程度上又挫伤了优秀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处于自由状态,因此,加强预习的引导,(如列出预习提纲,提出一些预习的问题等)和督促,并构建建筑预习基础教学模式,显得非常重要,所以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二)、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思考。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教学途径。首先,设置的问题难度必须适中。问题太易,学生会产生厌倦和轻视心理;太难,学生会望而生畏。教师设置的问题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

区” ,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果子” ,从而使独立思考具有可能性。其次,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留下充足的时间,以确保多数同学对提出的问题作深入的思考后,再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课堂的知识容量与思维容量和谐匹配,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三)、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独立思考并不排斥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助,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于一个具体的问题,倘若没有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急于与人合作和会话,必定会影响思维的主动性,从而影响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这么说,没有独立思考,也就没有合作学习的本质内容,合作讨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合作也就只能流于形式。(四)、让学生在作业中思考。除了对作业分类要求外,允许有些题目不做或选做,对于暂时做不出的题,允许只写解题思路及在何处受阻的原因分析,以确保作业的教学功能回归其本来面目。 二、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直觉思维。 要培养学生猜测的勇气、能力和习惯,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跳跃思考,教给学生捕捉直觉思维的办法,让学生尽可能更多地获得解决问题的经念。在教学中,大胆猜测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充满智慧挑战和精神历险的过程,是一个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问题的过程,运用想象力和发挥创造性的过程。在日常的教学中,无论何种课程都有大量可以让学生提出假设、作出猜测和解释的学习主题。教师应该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些学习主题去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开发智慧潜能。猜测牵引和推动我们去寻找更多的、更可靠的、更详细的、更有说服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高等教育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南昌教育学院祝伟倩 在高等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创新思维能力是非常必要的。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已经把创新教育纳入高等教育的重要日程。教育过程中创造性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有价值的求新探索获得独创结果的思维过程,是人们运用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它是思维的高级形式。 方案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1.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来源于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是建立在合理的知识结构之上的。因此,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必须通过优化课程体系,使大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目前,优化课程体系的核心是实行课程综合化。一是加强基础课程的授课,基础课程又称核心课程,主要是根据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标准,制定旨在使学生获得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课程。二是注重文理渗透,要求理工科学生在人文科学领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文科类学生也应在计算机应用等自然科学领域有一定的了解,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创新素质。另外,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还应该多渠道优化课程体系,如缩减课内总学时,增加选修课程比例,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宽松的环境;实行弹性学分制、主辅修制,跨系、校选课等,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由单一型向交叉型转变;积极进行教材改革,更新课程内容,尽可能地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内容、新成果、新思想和新信息。 2.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应该说,课堂教学仍是目前我国高等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从改革教学方法切入。首先,要改革课堂讲授方法。积极提倡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和研究式教育教学方法,让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提问,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大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优化课堂教学,可采用四种做法:一是“三个讲”的方法,即在教学内容上强调一个“用”字,在教学方法上体现一个“活”字,在教学手段上追求一个“新”字;三是“三个运用”的方法,即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综合素质,运用自学式教学法伸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所有这些措施,会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学习内容上主动深入下去,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以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3.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针对当前高校实践教学时间和空间不足且多强调理论性、结构化的现状,实验教学应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紧密结合实际,组织学生进行“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同时,还应鼓励学生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考察、咨询服务、科技开发、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建立科技导师制,把大学生科技创新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为了使学生的创新活动能常年开展下去,可以制定鼓励学生创新的若干规定,实行学生科研项目立项,选拔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组织课题小组,并配备指导教师。课题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选题和立项申请工作,对正式批准立项课题,拨给一定课题启动经费,为学生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资金保证。同时规定每位教师每年必须指导一定数量的学生参加各种创新活动,给予教师一定的指导津贴,同时将其与教师的职称晋升等挂钩。这样一方面会调动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科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 论文

当今世界竞争趋向于高素质和高水平的创造性人才的竞争,我国市场经济也面临着创造性进取的严峻考验,而学生毕业后选择自主择业面对的更是优胜劣汰的残酷现实。创造性已成为我国新的时代要求。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在任何一项创造性活动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离开了创造性思维,任何创造性活动的完成,即新发现和发明,都无从谈起。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创造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必要而紧迫。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高等教育工作者应着力研究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机制和培养原则,以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创造性思维有别于传统思维,具有以下六个特殊品质:批判性、广阔性、普通性、独创性、深刻性、敏捷性等等。创造性思维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可以是有组织的专门学习与训练形成,也可以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积累而形成。 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的创造性思维测评(TCTT),设计了一套试卷,重点测评了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等特点。测评结果是:无论是在接受训练前,还是在接受训练后,被测者思维流畅性得分较高和较低的都比较少,得分曲线基本是正态分布。这反映了人的思维流畅性包含着思维的天然性因素,又反映出大多数学生思维流畅性可能从小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接受过训练、开发。所以,训练前后两次测评的结果没有太大差异。但是思维灵活性则不同,训练前后两次测试结果差异就比较大。训练后,思维灵活性明显地普遍得到增强,并且得分分布曲线逐渐向正态分布转变,反映了思维灵活性包含着思维的后天性因素,即使是大学生,仍然需要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教育与训练。与此同时,他们还得出结论,思维流畅性和灵活性同创造性思维的总体水平密切相关,大学生思维灵活性、变更性、精确性等不太令人满意,急待训练、开发。 质量评价不会直接产生创新能力,但能够促进或抑制学生创新品质、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学生创新能力比较差,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家庭、社会、学校对人才、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以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现象极为普遍,埋没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如目前评价学生只重视学习水平的评价,忽略德、智、体、美、劳等综合评价。因此要发挥学年评优总结工作的促进作用,确立新的学生质量评价策略成为了当务之急。 笔者个人比较赞成在学生中大力倡导个体内差异评价法。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以评价对象自身状况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在这种方法中,评价对象只与自身状况进行比较,包括自身现在成绩同过去成绩的比较,以及自身不同侧面的比较(如将学业测验结果与智能测验结果相比较,根据二者的相关程度确定学生的努力程度等)。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比较充分地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力图减轻评价对象的压力。但是,它只是使评价对象与自身状况进行比较,既不是按照一定客观标准进行评价,亦无评价对象间的相互衡量,容易导致信度降低,学生自我满足,因此常与绝对评价、相对评价结合使用。 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形成。一方面,它以个体内差异理

高考复习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

高考复习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 湖南城步一中夏清国 如何在高考复习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我谈一点浅见和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深挖往届试题潜力,提高学生思维深度 往届高考化学试题中大多数试题无论从知识角度,还是从思维层面都具有较高深度。但我觉得:有些试题还大有潜力可挖,通过把试题进行全面改造后加以训练,可以把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例1:一些氧化还原反应可设计成原电池。电池反应由两个半反应组成,两个半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例如:伏打电池的电池反应为:Zn+2H+=Zn2++H2↑ 两个电极反应为: 负极Zn-2e=Zn2+ 正极2H++2e=H2↑ 铅蓄电池具有电压高,放电容量大,经济上较便宜,广泛用于汽车、拖拉机、轮船作启动与照明电源。已知:铅蓄电池充电完毕后,电池中硫酸的密度为ρ1,放电完毕后,溶液的密度变为ρ2。又铅蓄电池充电时的反应: 2PbSO4+2H2O Pb+PbO2+2H2SO4 法拉第常数;F=96500C/mol。 (1)写出铅蓄电池使用时所产生的总反应式及两电极上的半反应。 (2)已知充、放电完毕后,溶液的密度是下列两个数据:1.10 g·cm-3,相当于含14.35%(质量)的硫酸、1.28 g·cm-3,相当于含36.87%(质量)的硫酸。请指出ρ1,ρ2分别对应于哪一个数据。 (3)用什么方法可以确定什么时候该充电,什么时候该停止充电? (4)按方程式计算生成及消耗的水和硫酸的质量。 (5)计算一个电容量为4.32×106C的蓄电池中需加多少硫酸? (6)对一个电容量为4.32×106C的蓄电池,计算充电和放电后硫酸溶液体积的差值。 (7)用久了的铅蓄电池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为什么? 说明:本题是笔者引导学生复习1996年高考化学试题中有关铅蓄电池的选择题后,参考一些资料,编拟的一道综合试题。该题考查生活中的铅蓄电池,其内容牵涉到化学中原电池、物理学中电学知识及环保方面的知识等,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考查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流畅性、整体性和创造性。进行试卷讲评后,学生

创造性思维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

创造性思维对大学生成长作用 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创造性思维的形式 1、抽象思维: 亦称逻辑思维。是认识过程中用反映事物共同属性和本质属性的概念作为基本思维形式,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一种思维方式。 2、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 3、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指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因的感知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猜想、设想,或者在对疑难百思不得其解之中,突然对问题有“灵感”和“顿悟”,甚至对未来事物的结果有“预感”“预言”等都是直觉思维。 4、灵感思维:是指凭借直觉而进行的快速、顿悟性的思维。它不是一种简单逻辑或非逻辑的单向思维运动,而是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相统一的理性思维整体过程。 5、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与聚合思维相对。 6:收敛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尽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的信息和解题的可能性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序列中去,最终得出一个合乎逻辑规范的结论。 7、分合思维:是一种把思考对象在思想中加以分解或合并,然后获得一种新的思维产物的思维方式。 8、逆向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9、联想思维:是指人脑记忆表象系统中,由于某种诱因导致不同表象之间发生联系的一种没有固定思维方向的自由思维活动。 大学生目前的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忽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的发展,考试内容、方法引导学生死读书、读死书,以成绩分数、是否听话评价学生,阻碍了他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大学生从小学、中学经过12年拼搏进入大学,不少学生是考试高手,但应用、创造能力都显得苍白。我国的留学生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但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却大大逊色于欧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发表时间:2011-08-19T12:25:48.590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1年44期作者:胡学亮 [导读]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江苏省泗阳县育才双语学校胡学亮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它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推理等能力。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要求学生能把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得出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应用从一般到特殊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应用有关化学原理来判断、推理得出物质具有何种特征,发生何种变化。思维能力是在思考过程中发展和提高的,而思考过程是别人所代替不了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无以思维,思维总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创设新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思维的良好环境,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浓硫酸的氧化性时,可提出:酸能跟多种金属反应放出氢气,但是为什么在制备氢气时,却要用盐酸或稀硫酸,而不用稀硝酸?实验室在制取二氧化碳时为什么选择稀盐酸而不能选择稀硫酸?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把学生探索的热情激发出来。 设置问题时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的内容应潜伏着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符合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一环扣一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感到新颖,造成连续的思索,形成持久的内驱力,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这样可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二、采用多种形式训练思维能力 思维方法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手段,是使思维运动通向客观真理的途径和桥梁。科学史上大量的事实证明,没有正确的思维往往就没有科学上的新发现。没有分类法和归纳法,就没有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没有理想实验方法和演绎法就没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没有模型方法就没有原子世界微观结构的发现;没有类比和模拟法,就没有维纳的控制论。掌握了辩证的思维方法,并实际运用于认识和实践,能使我们的主体思维能力发生层次的飞跃。 1.基本思维方法的训练 (1)分析、比较思维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新知识不断地涌现,新概念不断的引入,这些知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师应经常将易混淆的概念有意识地提出来让学生展开思索,进行比较,注意抓住某些模糊或有错误的认识,将原因加以分析,使学生掌握概念的精髓,将错误扼杀在萌芽之始,这样才能使学到的知识正确可靠,而且思路正确,并提高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2)抽象、概括思维的训练。信息的输入诱发了思维,引起了质疑,从而产生了问题,提出问题总是希望解决问题,实际上是寻找解决所需要的信息。对一个问题的解决有时需要几分钟或稍长时间,有时甚至需要几十年、几个世纪。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学生的认识过程大部分属于前者,课堂教育更是如此。在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对若干对象的认识过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把握点拨的最佳时机,选择最优的知识媒体。 (3)推理能力的训练。推理是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它可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即从个别的特殊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如在讲到导体时,从铜、铁、铝、金、银等金属导电,推出一切金属都导电。演绎推理则是从一般到特殊,即从一般原理到个别特殊事例的推理,如以盐酸的化学性质推出硫酸的化学性质。在化学教学中要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演绎推理,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2.学生立体思维训练 立体思维是在基本思维方式的基础上,以智慧为轴心,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打开一个又一个的空间。 (1)整体思维。整体思维就是思维的广阔性、高度性和整体性。站得高,看得远,既有广阔的视野又有把握全局的能力。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跟工业、农业、国防、日常生活、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和其他自然科学、哲学等密切相关。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广泛联系实际,这不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 (2)动态思维。就是用动态平衡的观点观察现象,理解概念,探究物质的性质,掌握物质的制备原理,分析反应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逆向思维。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从事物的相反方向去探索、质疑,不仅加深了知识理解,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也有利于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甚至会发现个令人惊奇的新天地。 (4)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的思维形式。收敛性思维是以集中思维为特点的逻辑思维。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辩证地统一起来,运用发散性思维,从一个目标出发,启发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全部信息,进行放射性,多方位发散,多方位论证,多因素分析。发散性若没有收敛性思维作补充,容易发散无边,变成幻想空想瞎想。因此,当学生的思维发散到一定程度,就要适当收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摘要:创新教育是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主题。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最核心的要求。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创新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最核心的要求。因此,从世界到我国的教育都提出了让学生学会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口号。本文立足课堂改革问题,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教师学生创新课堂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各国都把开发国民创造力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为此,我们的教育教学必须顺势而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将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讲,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简单来说就是求是求知意识。这种意识表现为好奇性,想象性,敢于冒险,敢于向困难和权威挑战等心理倾向。这种意识在学生进行智力活动的时候随时可见。它可能比智力更为重要,往往是区别最好学生和次好学生的标准。可见,教师转变单纯把考试分数高和循规蹈矩的学生视为“好学生”的传统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创新意识离不开创造者的自信心。不相信自己眼睛的判断,不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人,绝不可能有创新的想法。自信是成功

的第一秘诀,是一切创造者所共有的人格特质。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要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要及时地给予鼓励;不要动辄训斥,使他们成为谨小慎微的书生。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既不要狂妄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 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以学生为本,在师生关系上就要做到师生平等。长期以来我们形成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师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控制者、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更是绝对权威。创新教育要求教师从高高在上的地位下来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就学西中的用关问题与老师争论、探讨,通过教学中情感的交融,在和谐的气氛中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变传统教学中的“师道尊严”,教师的观点“毋庸置疑”为现在的师生平等,学生有“质疑的权利”和“争议的自由”。 以学生为本,就要注意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不同程度的发展。世界上不存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已形成统一的模式少有变更,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模式,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这样做,只能把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化的人。素质教育呼吁教育研究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让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以学生为本,就要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