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5节浮力

第5节浮力

第5节浮力
第5节浮力

课题** 浮力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知识

技能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认识浮力及其方向。

3、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过程

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3、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的资料,了解浮力的社会价值。情感

态度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浮力的存在及方向;计算浮力的大小方法。

教学难点浮力的大小。

教学用具学生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铁块、石块、水、玻璃杯)、阿基米德演示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引入

不会游泳的人掉到河里将会怎样?你有什么办法使这个人没有生命危险?船、木块会浮在水面上;而潜水艇却可以浮在水面也可以沉入水中;等等的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那么什么是浮力?浮力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有的物体沉下水底,却有的浮上水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浮力的知识。

合作探究

1、浮力的含义

教师演示实验:将木块、铁块、石块放入水中,木块浮在水面上,铁块、石块沉入水底,铁块、石块等在水中受不受浮力作用呢?你能用实验来证明吗?

提问:木块、铁块、石块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那么什么是浮力?浮力的三要素有什么特点?

强调:(1)“浸入”的含义:物体一部分浸入液体中叫浸入,完全浸入液体下(也就是浸没)也叫浸入。

(2)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总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2、浮力的大小(重点研究)

(1)学生实验:测量铁块、石块在水中受到的

学生思考、回答。如果抱着救

生圈就不会下沉;抱着木头就不

会下沉。(或者在人身上绑几个

气球)等

思考后回答木块、铁块、石块

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学生设计实验,用测力计称出

铁块的重力,再把铁块放入水中

称出此时的拉力。

思考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浮

力: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

到液体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作用点:在物体上

学生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铁

块、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将

铁块、石块再放入水中测量受到

的“重力”G|,则F浮=G-G|

这些现象学生

较熟悉,表现出

较大的兴趣和

强烈求知欲。

通过例子引出

本节课题。

学生自己实验、

交流,认识、体

会浮力。

根据自己的理

解回答浮力的

有关问题。强化

学生对浮力的

理解。

让学生掌握用

弹簧测力计测

浮力的方法。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浮力

(2)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如何知道它受到的浮力?

3、阿基米德原理

提出问题:有些物体很大或很重用上面的方法不便测其浮力,所以我们就有必要知道物体所受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系,你认为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耐心听取学生的猜想,大家一致认为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的液体的多少有关。

演示实验探究:过程见课本95页探究

总结: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即:F浮=G排液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师生得出:F浮=G排液=m排g=ρ液gV排

强调:(1)物体体积V物与排开液体体积V排的关系。一是全部浸入,则V物=V排二是部分浸入,则V物>V排

(2)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公式中要改为ρ气,则F浮=G排=ρ气gV排。

(3)由上面的公式可知,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两个: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

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排开液体体积关系用坐标图像表示如下:

(1)F浮与ρ液关系,当V排一定时如图甲所示(2)F浮与V排关系,当ρ液一定时如图乙所示

4、例题:通过例题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说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课堂小结

从本节课的学习中你知道了浮力的那些知识浮力的定义,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两种求法和阿基米德压理。(2)学生思考、讨论。由木块

的状态可以知道木块受到的浮

力大小与重力大小相等,直接测

量重力就可以了。

学生猜想、回答,并说明自己猜

想的依据,其他同学帮助分析其

猜想的合理性。

学生制定实验过程的具体步骤

学生观察实验过程,通过探究思

考、回答。

学生理解,推到公式

学生记忆。

进一步理解阿其米德原理的含

义。

学生由自己已有的知识分析浮

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利用图像理解浮力与液体密度,

排开液体体积关系。

学生阅读例题,从中发现了什么

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上下表

面的压力差。

学生回忆本节课的知识

联系前面学过

的力和运动的

关系。

提出的猜想应

该是有根据的,

不能凭空想象

探究浮力的大

小:阿基米德原

理。

前后知识有机

的结合在一起,

便于同学们理

将数学知识与

物理知识整合,

培养学生学科

知识整合思想。

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对它的浮力。

2.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同时受到力和力的作用,当时,物体下沉,当,物体上浮,当物体悬浮或漂浮。

3.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的。

二.选择题

1.将一物体系在弹簧称上,称得其重为100牛顿,将它放入水中,弹簧称的读数为80牛顿。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A、100牛顿;

B、80牛顿;

C、20牛顿;

D、120牛顿

2.浸入水中的皮球,放手后,从它刚露出水面到最后漂浮在水面上不动的过程中()

A、浮力变大,重力变小;

B、浮力不变,重力不变

C、浮力变小,重力变小;

D、浮力变小,重力不变。

3.如图一个物体分别放在三种不同的液体中并保持静止,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1,F2,F3,则F1,F2,F3的关系是()

A、F1>F2>F3

B、F1

C、F1>F2=F3

D、F1

三、动手动脑学物理

课后作业另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1章第五节水的浮力(说课稿)

新世纪教育网 https://www.doczj.com/doc/7b7719112.html, 精品资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新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1 《水的浮力》说课稿 魏姝雅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水的浮力》。下面我将从前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方面进行阐述。 《水的浮力》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八年级上第1章第5节,共三课时。在《科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物质科学领域的知识。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宁波市第七中学的初二学生,他们已经能够用感官判断物体的沉浮,能够运用二力平衡和密度的知识解决问题。考虑到课程本身知识点繁多、阿基米德原理适用范围广,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分析出浮力的存在和浮力的三要素,教学难点为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浮力的计算。由于初二学生探究性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不强、青春叛逆期的学习兴趣不高,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图片展示法、探究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和科学史教学相结合,旨在实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相结合的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为了掌握科学知识、拓展分析能力、培养正确价值观,教学目标设定为四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维度——能够总结出所有的液体、气体都会对浸入其内的物体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能够总结出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公式中物理符号的单位及物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维度——通过死海的历史故事的讲述和空矿泉水瓶实验,感受到水的浮力存在并且方向为竖直向上。通过演示弹簧秤称物实验,分析得到浮力与重力、拉力的关系,并且发现弹簧测力计是测量浮力大小的工具。通过游泳、洗澡的感受和阿基米德的故事,提出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水有关,从而进行探究性实验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通过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加强合作交流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通过实例图片的分析,增加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力。 STS 维度——通过死海的历史故事和阿基米德原理的来源,感受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产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死海探秘”、“水的浮力”、“气体浮力” 和“与阿基米德一起实验”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①死海探秘 利用死海的历史故事的讲述和“为什么死海淹不死罗马士兵?是神在保护他们吗?”的提问引出水的浮力的存在。 ②水的浮力 本环节我设置了两个实验。 第一个实验为将空矿泉水瓶放在水中,用手指轻轻按压塑料瓶,你感到了什么?本实验难度较低,实验效果明显,学生在感受到浮力的存在之后,自然的分析出浮力的概念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液体向上托的力;浮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上。 在两个实验的过渡部分,展示天鹅、潜水艇和游泳的实例图片,得出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主动提出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设计两个提问,平缓过渡。 (1)教师先用手托一下悬挂在空气中的物块,使测力计的读数变小,并提问“测力计的读数为什么会变小?” (2)将物块浸没在水中,提出“你发现了什么?”和“测力计的读数变小说明了什么?”的问题。 第二个实验为教师演示实验 1、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2、再将物体浸入水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水的浮力教学设计教案

水的浮力【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五节属于“物质科学”领域。本节课主要内容为浮力的理解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的阐述。而科学课程标准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要求为理解浮力的产生和运用阿基米德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水的浮力是水的重要的性质之一在《生活中的水》这一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为接下来学习水的其他性质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认识浮力的存在 2、水及其他液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浮力的作用,空气中也存在浮力【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二学生。在知识基础方面在小学阶段他们对于水中物体的沉浮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缺乏一定的理性认识在能力基础方面该阶段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的能力在心理认知方面他们对于新奇事物具有非常大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喜欢探究科学现象的原理 学习目标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3.知道浮力的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浮力的产生 2、理解气液都能产生浮力 3、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以及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过在水中压空矿泉水瓶的活动学会用实验感知科学的方法。 2、通过测量浸入水中物体的浮力的实验体会到对比的实验方法。 3、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浮力与排开水的关系活动感受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学会与他人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浮力产生的学习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培养细心观察周围事物善于发现科学问题的精神。 2、对阿基米德原理进行探究和推导以及对于有关浮力知识的科学史学习了解到前人对科学的贡献从而形成努力在科学中求真理的价值观。 2、四、STS 通过对水的浮力的学习联系实际从而来解释生活中的轮船航行原理从而达到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用空矿泉水瓶的实验,以及钩码和弹簧秤的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得到浮力的存在。 2、用气垫船的视频使学生们认识,原来空气也是有浮力的,进而推广到气体也是有浮力的。二二二二、、、、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并概括出阿基米德原理。 2、能用测力计测量浮力,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九年级物理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第五节浮力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浮力 目标认知 学习目标: 1.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方向及产生的原因。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熟练掌握原理的内容,公式表达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的适用范围。 学习重点: 1.浮力的方向及产生浮力的原因。 2.学会两种计算浮力的方法:称重法及压力差法。 学习难点: 1.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应用。 2.理解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重、物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物体浸没液体的深度无关。 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1 浮力 要点诠释: 1.浮力的概念: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2.对浮力的理解和认识 1)从力的角度分析:浮力的产生也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就是“液体或气体”,受力物体就是“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从力的三要素的角度认识浮力,它也有大小、方向、作用点,这里我们主要谈谈浮力的方向。 将一个木块放入水中,静止时木块只受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另一个是浮力。二个力一定是平衡力,由此可知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2)浮力产生的原因: 完全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各个表面均受到液体的压力,由于它前后左右对应部分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而平衡,物体的上下两面浸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对应部分所受压力的大小、方向均不同,这两个压力的合力方向向上,液体对物体上、下两面的压力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 用公式表示为:。 例如:粗细均匀的桥墩下部埋在河床里,则该桥墩不受浮力。因为它不受水向上的压力。 知识点2 阿基米德原理 要点诠释: 1.内容: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表达式:

第7章 第5节 浮力综合问题-2021年初中物理竞赛及自主招生大揭秘专题突破

第五节 浮力综合问题 浮力是初中阶段的重要知识点,牵扯的内容较多,题型多变,往往与其他知识相结合综合考察学生的解题能力。浮力经常与物体的平衡、密度等知识结合。 一、液面的升降问题 液面的升降问题是指液体中的物体由于某种变化而引起容器中的液面升高或降低的现象。对某一容器而言,液面的高度取决于容器内液体的体积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之和,由于容器中液体体积一般不会改变,因此液面的升降往往由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来决定。当容器中的固体融化为液体时,我们需要通过比较固体融化前排开液体的体积与融化后液体的体积大小关系,来判断液面的升降。 例1 如图7.92所示,冰块漂浮在水中。在下列情况下,判断圆柱形容器中液面的升降情况。 (1)如图7.92(a )所示,冰块漂浮,全部融化成水后。 (2)如图7.92(b )所示,冰块中包有一个小木块漂浮,冰块全部融化成水后。 (3)如图7.92(c )所示,冰块中包有一个小铁块漂浮,冰块全部融化成水后。 (4)如图7.92(d )所示,冰块中包有一个小铁块沉在容器底部,冰块全部融化成水后。 分析与解 容器中液面上升还是下降,取决于冰块融化前排开水的体积,与融化后变成的水的体积之间的大小关系。 (1)设冰的质量为m 冰,密度为ρ冰,水的密度为ρ水,由浮力等于冰块重力,则冰在水面以下的体积V 排满足V g m g ρ=水排冰,解得m V ρ= 冰 排水 。当冰全部融化成水后,融化所得的水的体积 m V ρ= 冰 水水 ,可见,V V =水排,即原来冰块在液面以下的体积恰好被融化的水所填满,因此液面不上 升,也不下降。 (2)冰融化前,冰和木块排开的水的体积为V 排, ()V g m m m g ρ=+水排冰木,解得 m m V ρ+= 冰木 排水 。当冰全部融化后,变成的水的体积m V ρ= 冰 水水 ,木块密度小于水,木块仍漂浮在水 面上,木块排开的水的体积V 木排满足V g m g ρ=水木排木,解得= m V ρ木 木排水 。可见, V V V +=水木排排, 即冰块融化后,融化成的水的体积与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之和,等于冰块融化前排开的水的体积,因

《水的浮力》教学设计观澜中学张桃英

《水的浮力》教学设计 【标 题】课题:初中《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五节《水的浮力》三课时 浙教版 学校:深圳市观澜中学 执教教师:张桃英 【课标分析】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及浮沉条件 【教材分析】浮力的学习是学生的一个分化点.教学是首先浮力的存在和测量,它是按效果来命名的;其次是知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再次是得出阿基米德原理;最后是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其应用,把浮力、密度、重力、压强、压力的知识综合运用在一起.因此,在本单元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学生的学习取得成功。 1. 浮力的存在和测量。对浮力的存在,教科书安排的线索是: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受到水 的浮力→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在气体中也受到浮力。 浮力的测量教材是通过活动及图1-43,让学生掌握“称量法”求浮力,为下面阿基米德 实验“验证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关系”做好准备。 为了降低知识的难度,教科书不要求学生了解浮力的成因,教学时不必补充这方面的知识,以免增加学生的负担。 2.阿基米德原理的得出。液体和气体都会对侵入其内的物体产生向上的浮力,但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呢?阿基米德原理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教科书中,阿基米德原理是通过一个探究活动获取的。但这个实验最富有魅力之处是将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它所排开水的多少建立起联系。所以,不要将阿基米德原理的过程变成只是单纯的试验操作问题,而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 3. 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1)、对阿基米德定理排液液排液浮==V G F g ρ这个公式的理解应注意: (1)公式中液ρ 是液体的密度,而不是浸入液体的物体的密度。 (2)公式中排液V 是浸入液体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物体完全浸入,物排液=V V ;物体 部分浸入,物 排液V V <。 (3)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而与其他因素无直接关系。 2)、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计算。(注意计算过程中单位要统一) 4. 物体沉浮条件:根据力和运动关系: F 浮< G 下沉 F 浮>G 上浮 F 浮=G 悬浮或漂浮 注意: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 5. 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1、密度计 2、关于轮船 3、关于潜水艇 【学生分析】

第五节探究浮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洋县华盛学校备课稿纸 八年级物理学科第十三周年月日课题第八章压强与浮力 第五节探究---浮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第37 课时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起 的力叫浮力,知道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知道浮力产生原因是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存在 压力差。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 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及其实质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压力差”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求浮力.对象分析 教具 无演示弹簧秤一把.500毫升烧杯一个,溢水杯一个,小水桶一个,盛水杯一个,分别装400毫升的清水、饱和食盐水、石块、、铁块、铅块、橡皮膜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一.复习与引入 1、什么是浮力。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三要素: 2、浮力是一种力,那么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呢? 二、新课讲授 1、实验探究 认真回顾,积极回答

二、总结归纳 1、叫做阿基米德原理。即:F浮=G排=ρgV排 2、由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ρgV排可知浮力的大小只跟 和 两个因素有关,跟物体的体积和密度无关。 3、浮力计算方法有三种: F浮=G空-G水 F浮=F向上-F向下=F下表面-F上表面 F浮=G排=ρgV排 三、浮力的应用 1、体积为3×10-4m3的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求(1)该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2)该金属块所受的浮力F浮。 2、 例:1.一铜块挂在测力计上,当铜块浸在水中时,测力计示数表示铜块所受 到的( C ) A、浮力大小 B、重力大小 C、重力与浮力之差 D、重力与浮力之和 2.一艘轮船从大海驶入长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船受到的浮力变小,船体下沉一些 B、船受到的浮力变大,船体上浮一些 C、船受到的浮力不变,船体上浮一些 D、船受到的浮力不变,船体下沉一些 教学流程图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

第5节浮力

课题** 浮力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知识 技能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认识浮力及其方向。 3、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过程 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3、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的资料,了解浮力的社会价值。情感 态度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浮力的存在及方向;计算浮力的大小方法。 教学难点浮力的大小。 教学用具学生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铁块、石块、水、玻璃杯)、阿基米德演示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引入 不会游泳的人掉到河里将会怎样?你有什么办法使这个人没有生命危险?船、木块会浮在水面上;而潜水艇却可以浮在水面也可以沉入水中;等等的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那么什么是浮力?浮力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有的物体沉下水底,却有的浮上水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浮力的知识。 合作探究 1、浮力的含义 教师演示实验:将木块、铁块、石块放入水中,木块浮在水面上,铁块、石块沉入水底,铁块、石块等在水中受不受浮力作用呢?你能用实验来证明吗? 提问:木块、铁块、石块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那么什么是浮力?浮力的三要素有什么特点? 强调:(1)“浸入”的含义:物体一部分浸入液体中叫浸入,完全浸入液体下(也就是浸没)也叫浸入。 (2)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总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2、浮力的大小(重点研究) (1)学生实验:测量铁块、石块在水中受到的 学生思考、回答。如果抱着救 生圈就不会下沉;抱着木头就不 会下沉。(或者在人身上绑几个 气球)等 思考后回答木块、铁块、石块 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学生设计实验,用测力计称出 铁块的重力,再把铁块放入水中 称出此时的拉力。 思考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浮 力: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 到液体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作用点:在物体上 学生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铁 块、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将 铁块、石块再放入水中测量受到 的“重力”G|,则F浮=G-G| 这些现象学生 较熟悉,表现出 较大的兴趣和 强烈求知欲。 通过例子引出 本节课题。 学生自己实验、 交流,认识、体 会浮力。 根据自己的理 解回答浮力的 有关问题。强化 学生对浮力的 理解。 让学生掌握用 弹簧测力计测 浮力的方法。

1528.水的浮力说课稿教案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水的浮力》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四个部分对本节课做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初中科学八年级上第1章第5 节内容,是继水的压强、水的密度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个与物理学有关的基本概念。本节课既是对前面压强与密度知识的生化和具体化,同时它又为后面学习力学埋下了伏笔,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从实验入手,引导学生 学习浮力的概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育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浮力(包括浮力的方向、施力物体、浮力的单位)。 (2)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经历探索浮力大小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 (2)同时通过介绍科学家的贡献,鼓励学生树立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4.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1)由于人们掌握了浮力的知识,从而促进了航海业的发展。 针对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制定为:通过实验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难点则为: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二:说学情 当然,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需要考虑学生的情况,下面我来分析一下学情。 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了通过预习,明白浮力的基本概念,对常见的船漂浮在水面、皮球浮在水面、水受到向上的力的现象也较为熟悉。在能力方面,通过科学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实验、观察、描述、区别、判断总结能力还较为缺乏,另外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容易产生焦躁厌学情绪,控制力还较弱,针对以上情况,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科学、热爱科学,在课堂上应加于适当的教法和学法指导。三: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开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是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猜想、合作探究、分析归纳、得出规律”。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铁块会沉在水中,而铁船却能浮在水面上,同样由铁制成的潜水艇就能潜入水下航行。有些人游泳会淹死,而死海里,人们却能悠闲地躺在水面上看报。水为什么会有这样截然不同的现象呢? 生:有浮力的作用,死海的浮力更大。 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怎样?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研究一下: 水的浮力是水对浸入其内的物体向上托的力。 (二)科学探究 一、浮力的存在和测量 1、液体的浮力。 将一只旋紧瓶盖的空矿泉水瓶压入水中时,手有什么感觉?——手会感觉到有一个力将手往

浮力f

浮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五节浮力) 吉安三中李玲 【教学思路】 1.从生活中浮力现象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将所学知识用于生产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2.在研究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科学方法探究,提倡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发现者”、“创立者”,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思考、讨论、实验等方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浸在液体和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②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体验浮力的广泛存在; ②通过探究理解F浮=G排; ③体验由“实践→理论→实验→实践”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浮力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实验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1.边观察、边实验、边讨论的启发式教学。 2.探究式教学。 四、教具和媒体 量筒、乒乓球、弹簧测力计、石块、阿基米德演示器、水槽、盐、鸡蛋、饮料罐、烧杯、水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喜欢打乒乓球吗?这里也有几位喜欢打乒乓球的同学,我们一起看看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课件展示画面:出现几个同学在打乒乓球,突然球没接住,掉下来,一直滚,滚到一个洞里了。)同学们,你们能想办法帮助他们把球取出来吗? 师:乒乓球为什么会浮在水面呢? 生:浮力。

师:(出示课题:浮力)生活中还有那些受到浮力的物体? 生:(举例) 二、探究新知 师:将乒乓球和小石块同时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发现乒乓球会上浮到水面,小石块则沉入水底。那么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呢? 生:(思考回答) 师:下面用实验来探究(投影)想想做做: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悬挂一个石块,再把石块浸在水中,比较前后两次测力计的示数。 生:(实验、讨论、发现) 师:(归纳发现投影)一切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浮力的大小:弹簧秤两次的读数差;(获得了一种测量浮力的方法) 师:大家在实验中有没有发现有其他的问题,或者说在实验中有没有需要注意的问题呢? 生:让石块浸入水中的时候,不要让石块碰到容器的底或壁,如果石块触底,就可能会受底面的支持力作用,这时弹簧秤示数也会减小,就不能确定石块是否受浮力作用. 师:如果我们换上其它的物体,浮力的大小会变化吗?下面我们还是用实验来探究。(投影) 想想做做: 1.在水桶中装大半桶水,用手把空的饮料瓶按入水中,体会饮料瓶所受浮力及其变化,同时观察水面高度的变化; 2.将鸡蛋放入清水里,然后不断加盐,观察鸡蛋怎样运动,思考浮力有无变化。 生:(实验、思考、发现)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的大小可以发生变化。 大小与浸没的体积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师:(归纳学生的发现,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师生: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师:我们能不能影响浮力大小的两个因素归结为一个因素呢? 生:质量。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5节 水的浮力(三)学案(教师用)

水的浮力(三)——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学习目标 1.能用物体浮沉条件解释、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密度计的原理,会用密度计测液体的密度。 3.加强对浮力知识的有关计算。 课堂学习设计 [课前练习] 1.简述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物体的浮沉情况。 [答] 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来说: (1)当F浮>G物,物体就上浮,最后处于漂浮状态; (2)当F浮=G物,物体悬浮在液体中; (3)当F浮ρ物,上浮后漂浮; (2)当ρ液=ρ物,物体悬浮; (3)当ρ液<ρ物,物体将下沉。 2.浸没在液体中的某一物体,如果它所处的深度增加,则它受到液体的 ( A ) A.压强增加,浮力不变 B.压强增加,浮力增加 C. 压强不变,浮力增加 D.压强不变,浮力不变 3.如图l一28所示,A、B是体积相同的木块和铁块,当同时将它们的绳子剪断后,在木块上浮未露出水面和铁块下沉未到底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木块所受的浮力增大,铁块所受的浮力减小 B.木块所受的浮力减小,铁块所受的浮力增大 C. 木块所受的浮力增大,铁块所受的浮力不变 D.木块所受的浮力不变,铁块所受的浮力也不变 4.甲、乙两只小球的质量、体积都相同,把它们分别浸在A、B两种不同的液体中,静止状态如图1—29所示。若它们受到的浮力是F甲与F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为ρA与ρB,则 ( C )

A.F甲>F乙,ρA>ρB B.F甲ρB D.F甲=F乙,ρA<ρB [科学探究] 一、实验 将一块橡皮泥放在水面上,可观察到橡皮泥下沉到容器底部。将橡皮泥捏成碗状再放在水面上,又可观察到橡皮泥将漂浮在水面上。 1.轮船:用钢铁制成空心即可。 其大小通常用排水量表示。排水量是轮船装满货物后排开水的质量,即为轮船满载时受到水的浮力,排水量可用吃水线来表示。 2.潜水艇。 潜水艇的浮沉原理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 现的。需下沉时,水舱内充水,到G>F浮;当G=F浮时,能停在任何位置(悬浮);需上浮时,用压缩空气将水排出,到G

初中九年级物理教案第五节浮力教案

第五节:浮力 初三物理中心备课组执笔者吕成恒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③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②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实验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探究试验 四、教学器材 瓶盖、玉米粒、弹簧测力计、阿基米德演示器(力学实验盒内的套装)、水槽、空易拉罐、水、大烧杯、小烧杯等 五、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木头能浮在水面上,而铁块沉,下沉的铁块也受浮力吗?(自己阅读粗略找出本节的主要内容) (二)、探究新知 1、浮力的概念 对生活现象的描述引出浮力的概念 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 演示实验:浮在水面上的瓶盖 方向:竖直向上 3、浮力的作用点 通过学生的认知,规范为了研究方便,通常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4、浮力的大小 (1)猜想: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实验1:在漂浮的瓶盖内逐渐加入玉米粒,随着玉米粒的增加观察瓶盖在水中的位置,猜想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师不予评论) 实验2:在大烧杯内盛满水,将空易拉罐逐渐压入水中,体会浮力大小变化,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师不予评论) 实验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沙筒在空气中的重力,再将沙筒逐渐浸入大烧杯的水中,直至浸没,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师予以总结)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浙江省台州温岭市松门镇育英中学八年级科学《第5节 水的浮力》练习题(1) 人教新课标版

【知识提要】 1.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的托力称作浮力。 2.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称量:F浮=G物-F,其中F是物体浸入液体时弹簧秤的读数。 3.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即:F浮=G排=ρ液V排g。 4.物体的浮沉条件:当F浮>G物时,物体上浮;当F浮<G物时,物体下沉;当F浮=G物时,物体漂浮或悬浮(V排<V物,漂浮;V排=V物,悬浮)。 5.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密度计(漂浮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在密度大的液体中V小,在密度小的液体中V大);潜水艇(它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重来实现)。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方向是() A.向上 B.垂直向上 C.竖直向上 D.竖直向下 2.物体浸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就是() A.水对物体向上的压力 B.水对物体向下的压强 C.水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D.水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差3.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如果受到浮力的作用,那么施力物体是() A.地球 B.液体 C.盛液体的容器 D.物体本身 4.将挂在弹簧秤上的一铁块浸没在煤油中,弹簧秤的示数等于() A.铁块受到的浮力 B.铁块受到的重力 C.铁块受到的重力减去它受到的浮力 D.铁块受到的浮力减去它受到的重力 5.一个正方体物块受到的重力为10牛,将它浸没在水中后,物块的上表面受到竖直向下的压力为4牛,下表面受到竖直向上的压力为6牛,那么它所受到的浮力为()A.4牛 B.6牛 C.8牛 D.2牛 二、填空题 6.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向上的;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填“不会”或“也会”)受到向上的。所有浸入液体和气体中的物体(填“可能会”或“一定会”)受到向上的。 7.一石块,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时示数是10牛,将部分石块浸人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5牛,石块受到的浮力为牛;如果将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是6牛,则石块受到的浮力为牛。如果将它完全浸没在另一种液体中时,石块受到的浮力为3牛,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牛。 三、简答题 8.请你简要的述说浮力产生的原因

第五节《浮力》教案(人教版初三) (9)

第五节《浮力》教案(人教版初三) (9) 飞艇什么缘故能在空中自由地上升、下降?潜水艇什么缘故能时而在海面上航行,时而潜 入海水中呢? 智 能 提 要 咨询:如何样正确明白得阿基米德原理? 答:明白得阿基米德原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浸在〞的含义,包括两种情形 1〕物体全部体积都在液体里 2〕物体的一部分体积浸在液体里,而另一部分露出液面, 2. 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由 F 浮=G 排得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也能够写成:F 浮=ρ液gV 排 其中g =9.8N/kg 是一个常数,因而浮力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ρ液,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 排有关. 当液体的密度ρ液一定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决定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 排,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里时,V 排=V 物,这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最大.假设物体一部分浸在液体中,V 排

初中物理 第五节浮力(第一课时)学案

第五节浮力(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浮力的测量法。2.知道浮力大小等于什么?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学习重点】 1.认识浮力,会测量浮力的大小。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3.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过程。 【新课引入】 活动一:让你的脚变轻松 【新课过程】 活动二:感受浮力 (1)把乒乓球压入水中,说出感觉。 (2)再将矿泉水瓶慢慢地压入水中,说出感觉。 (一)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悬挂一个物体,把物体浸入水中,比较前后两次测力计的读数。这说明什么问题? = - 结论:浮力等于减去;即:F 浮 (二)演示:观察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慢慢放入水中时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以及水位的变化情况。通过观察,回答以下问题: (1)物体慢慢放入水中,还没浸没时,水位(上升、下降、不变),说明物体排开的液体(增多、减少、不变);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减小、不变),说明塑料瓶受到的浮力(增大、减小、不变)。 (2)物体完全浸没后,再下降,使深度增加时,水位(上升、下降、不变),说明物体排开的液体(增多、减少、不变);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减小、不变),说明塑料瓶受到的浮力(增大、减小、不变)。 (3)以上实验现象说明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多少(有关、无关),与深度(无关、

有关)。 猜想: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有什么关系? 活动四: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1.由活动三得出大塑料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 N 2.讨论:测量排开液体重力的方法 提供实验器材: 第一组:溢水杯、弹簧测力计、塑料块、小桶、水(密度为1g/cm3)、 第二组:弹簧测力计、塑料块、烧杯(带刻度)水(密度为1g/cm3) 分别用以上两组实验器材,讨论出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案,并选择其中一种方案进行实验。提示:可以设法收集物体排出的所有液体测量其重力,也可以采用液体不溢出容器,设法通过排开液体的体积,通过m =ρv和G=mg计算排开液体的重力。 我的方案: 1.我的器材:选择第组器材 2.实验过程: 3.数据收集,可根据实验方案选择以下表格。 .分析论证: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即:F浮= 5.交流:你们小组测量G排的方法(具体描述)。G排= N 6.评估:你们小组是否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成功完成本实验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反馈练习】 1.一个1N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钩上,当钩码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0.87N,这个钩码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N. 2.用手将一重为6N的物体全部压入水中,物体排开水重为10N,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 3.水球运动员把漂在水面上的水球慢慢压入水下0.5m的过程中,水球受到的浮力变化情况是( ) A 逐渐增大 B 逐渐减小 C 始终不变 D 先增大后不变 思路引导:运动员把水球慢慢压入水下的过程中,水球在水中的体积逐渐______,排开水

第十四章第五节浮力导学案

五浮力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说出浮力的定义; 2.知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等 4.能确认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通过实验和判断,能总结测 量浮力大小的方法. 二、重、难点: 重点 知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难点 知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理解阿基原理 三、知识回顾: 1.著名的____________实验向人们显示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____________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强的数值。 2.某同学测得家用保温瓶胆的最深处为30厘米,装满开水后水对瓶胆 底的最大压强为____帕;若将瓶中的开水全部倒入脸盆中,则水对脸盆底的压强_____水对瓶胆底的最大压强。 3、气体、液体都具有性,因此被称为液体。在气体和液体中,流 速大的位置压强。自己试着说出飞机在飞行时是如何得到升力的。 探究新知 1.什么是浮力?什么样的物体具有浮力? 2.什么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浮力比较大,什么情况下比较小? 3.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如何测量一个物体受到的浮力? 4.查阅资料,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得来以及应用。 自学检测 1.有一个实心物体,为了测量构成它的物质的密度,将它挂在弹簧秤下, 弹称秤的示数为19.6牛,将它没入水中称,弹簧秤的示数为14.7牛,此物体的体积是米3,质量是千克,由此可知其密度是 。 2、若给你一块矿石,再给你一支弹簧测力计、一杯水和细线。利用上述器材进行实验,并运用有关知识进行计算,能测出这块矿石的: A.质量 B.所受水浮力 C.体积 D.密度 2.弹簧秤下挂着体积是1分米3的钢块,试问:钢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

《水的浮力》教学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b7719112.html, 《水的浮力》教学设计 作者:张桃英 来源:《读写算》2010年第12期 【课题】初中《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五节《水的浮力》三课时浙教版 【课标分析】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及浮沉条件 【教材分析】浮力的学习是学生的一个分化点,教学是首先浮力的存在和测量,它是按效果来命名的;其次是知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再次是得出阿基米德原理,最后是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其应用,把浮力、密度、重力、压强、压力的知识综合运用在一起,因此,在本单元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学生的学习取得成功。 1浮力的存在和测量。对浮力的存在,教科书安排的线索是: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在气体中也受到浮力。 浮力的测量教材是通过活动及图1-43,让学生掌握“称量法”求浮力,为下面阿基米德实验“验证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关系”做好准备。 为了降低知识的难度,教科书不要求学生了解浮力的成因,教学时不必补充这方面的知识,以免增加学生的负担。 2阿基米德原理的得出。液体和气体都会对侵入其内的物体产生向上的浮力,但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呢?阿基米德原理回答了这个问题。 3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1)、对阿基米德定理F浮=G排液=P液gV排液这个公式的理解应注意:(1)公式中p液是液体的密度,而不是浸入液体的物体的密度。(2)公式中V排液2是浸入液体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物体完全浸入,V排液=V物;物体部分浸入,V排液物。(3)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而与其他因素无直接关系。 2)、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计算。(注意计算过程中单位要统一) 4物体沉浮条件:根据力和运动关系:F浮G上浮;F浮=G悬浮或漂浮 注意: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 5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第五节水的浮力》学习要点

第五节水的浮力 一、浮力的存在: 所有液体都会对浸入其内的物体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 气体同样也有浮力 二、浮力概念和方向: 1、概念: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三、浮力的产生的原因: 物体受到浮力等于上下表面压力之差。F 浮=F 下 -F 上 四、实验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关系 1、提出问题: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多少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 2、建立假设: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水的多少成正比。 3、设计实验: (1)、实验器材:弹簧秤、烧杯、水、量筒、溢杯、物块 (2)【实验步骤】 ①在溢杯中盛满水,将小烧杯放在溢杯的出水口下; ②将物块悬挂在测力计上,用测力计测出物块的重G; ③将物块浸没在溢杯的水中,读出测力计的读数F; ④将溢杯溢出的水注入量筒内,测出它的体积V 排水 ; 4 F 浮=G 排水 =ρ 水 gV 排水 五、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数学表达式为:F 浮=G 排 =ρ 液 gV 排 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同样遵从阿基米德原理。

六、关于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的几个注意事项 (1)公式中的V 排液 是液体的密度,而不是浸入液体的物体的密度。 (2)公式中V 排液 是物体浸入液体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而不是液体的总体 积,也不是物体的体积。当物体完全浸入(即浸没)液体中时, V 排液 恰好等于 物体本身的体积V 物;当物体只有部分浸入液体中时, V 排液 < V 物 。 (3)ρ 液的单位是千克/米3,V 排液 的单位是米3。 七、物体沉浮的条件 1、F 浮> G 物 时,物体上浮; 当部分体积露出液面时,排开的体积减小,受到浮力也减小, 最后,当F 浮= G 物 时,物体处于漂浮状态。 2、F 浮= G 物 时,物体悬浮; 此时物体可以停留在液体内部的任何位置。 3、F 浮< G 物 时,物体下沉; 最后与容器底部接触,物体受到浮力、重力和容器底部支持力三个力作用静止。 八、实心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内部时 因为V排= V物, 而F浮=ρ液 gV排, G物=m物g=ρ物 gV物, 故…………… (1)当物体上浮时, F浮> G物,即ρ液 gV排>ρ物 gV物,可以推出: ρ液>ρ物时,物体上浮,最后漂浮。 (2)当物体悬浮时, F浮= G物,即ρ液 gV排=ρ物 gV物,可以推出: ρ液=ρ物时,物体悬浮。 (3)当物体下沉时, F浮< G物,即ρ液 gV排<ρ物 gV物,可以推出: ρ液<ρ物时,物体下沉。 九、浮力大小的计算方法 1、称量法:弹簧秤测浮力的大小: F 浮 =G─ F 拉 2、公式法: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 F 浮 = G 排 =ρ 液 gV 排 3、平衡法:飘浮: F 浮= G 物 (ρ 液 > ρ 物 ) 悬浮: F 浮= G 物 (ρ 液 =ρ 物 ) 4、压力差法:用压力差求大小浮力 F 浮= F 下 ─ F 上

水的浮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水的浮力》教学设计 科教081班郭书涛 【前期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5节第一课时。《科学课程标准》把本节内容归类于物质科学领域。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介绍、产生条件、阿基米德原理等,是学生接触浮力的首节课,这是本章继压强之后在力的角度上对水的探索,为以后浮力大小测定和计算打下了基础。 二、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二学生,他们对浮力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从量的角度去认识浮力,尤其是对公式的学习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时,我把浮力概念的引入以及牵涉到公式的阿基米德原理作为重点讲解的对象。 三、重难点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安排,我确定了一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浮力,会测量浮力的大小,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过程; 【教学目标分析】 为了掌握科学知识、拓展综合能力、培养正确价值观,我从4个维度设定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浮力及其方向,知道气体和液体都会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一个向上的浮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会利用所学科学原理对相关的历史故事及生活经验加以解释。通过几个小实验的演示感受到浮力确实存在,并且方向向上。通过以前力学知识的回顾,会利用测力工具对浮力定量测定。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精神;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准备阶段 1、课前根据本届需要,准备各种教具和实验器材; 2、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自定组长1名,发言人(答题代表)1名; 二、具体教学过程 本节课内容需1课时(45分钟完成),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新课引入(约3分钟) 从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入手,向学生们提出问题:“为什么轮船能够在水面上行驶呢?为什么人可以不用任何设备躺在死海海面上呢?”这些小例子非常简单,学生很自然地就会答出与浮力有关,再让学生搜集生活中浮力的现象,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的发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