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06 钢零部件加工工艺标准

406 钢零部件加工工艺标准

406 钢零部件加工工艺标准
406 钢零部件加工工艺标准

4.6 钢零部件加工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钢结构制作安装中钢零件及钢部件加工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

2.1.1 钢材:钢材、钢铸件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进口钢材产品的质量应符合设计和合同规定标准的要求,全数检查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及检验报告等。

2.1.2 对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钢材,应进行抽样复验,其复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

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全数检查复验报告。

2.1.2.1国外进口钢材;

2.1.2.2钢材混批;

2.1.2.3板厚等于或大于40mm,且设计有Z 向性能要求的厚板;

2.1.2.4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大跨度钢结构中主要受力构件所采用的钢材;

2.1.2.5设计有复验要求的钢材;

2.1.2.6对质量有疑义的钢材。。

2.1.3 钢板厚度及允许偏差应符合其产品标准的要求。

2.1.4 型钢的规格尺寸及允许偏差符合其产品标准的要求。

2.1.5钢材的表面外观质量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

定:

2.1.5.1当钢材的表面有锈蚀、麻点或划痕等缺陷时,其深度不得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允许偏差值的1/2;

2.1.5.2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 8923 规定的C 级及C 级以上;

2.1.5.3钢材端边或断口处不应有分层、夹渣等缺陷。

2.2 主要机具:卷板机、剪切机、型钢矫正机、钻床、电钻、扩孔钻;半自动切割机、砂轮切割机、等离子切割机、电焊、气焊、电弧气刨设备;钢板平台等。

工具:钢尺、角尺、卡尺、划针、划线规、大锤、凿子、样冲、撬杠、扳手、调直器、夹紧器、钻子、千斤顶等。

2.3 作业条件:

2.3.1 制作前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文件绘制钢结构施工详图,图纸修改时应与设计单位办理洽商手续。

2.3.2 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详图的要求编制制造工艺文件(工艺规程)。

2.3.3 制作、检查、验收所用钢尺,其精度应一致,并经法定计量检测部门检定取得证明。

2.3.4 合适的作业场地。

2.4 作业人员:铆工、钳工、气焊、机械工。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3.2 放样和号料:

3.2.1 按照施工图技术要求及说明,逐个核对图纸之间的尺寸和方向等,注意各部件之间的连接点、连接方式和尺寸是否一一对应。

3.2.2 准备好薄铁皮和小扁钢等做样板、样杆,以1∶1的比例在样板台上弹出大样,当尺寸过大时可分段弹出。根据放样作样板(样杆)

3.2.3 先以构件的某一水平线和垂直线为基准,弹出十字线,二线必须垂直。然后依据此十字线逐一划出其他各个点及线,并在节点旁注上尺寸,以备复查及自检。

3.2.4 划线、号料前首先根据料单检查清点样板与样杆。按号料要求整理好样板。熟悉样板、样杆上标注的符号和文字含义。

3.2.5 准备并检查各种使用的工具,磨好石笔,保持样冲、圆规、划针的尖锐及凿子的锋利。号料前必须了解原材料的钢号及规格,检查原材料的质量,如有疤痕、裂缝、夹灰、厚度不足等现象应调换材料。

3.2.6 号料的钢材必须摆放平稳,不得弯曲,不同规格、钢号的零件应分别号料。

3.2.7 在号料过程中应随时在样板、样杆上记录下已号料的数量,号料完毕则应在样板、样杆上记下实际数量,写上“完”或“全”字样和号料日期。并妥善保管好样板及样杆。

3.3 切割下料

3.3.1氧气切割:下料前检查确认设备和工具运转正常,选择正确的割嘴型号、氧气压力、气割速度、预热火焰能率等参数,钢材切割区域内的铁锈、污物应清理干净。切割后断口边缘熔瘤、飞溅物应清除。

3.3.2机械剪切面不得有裂纹及大于lmm 的缺楞,并应清除毛刺。对重要的结构件和焊缝接口位置,由于剪切过程引起的冷硬化,要用铣、刨或砂轮磨削的方法将硬化表面加工清除。

3.4 矫正和成型

3.4.1 钢材矫正:钢材下料前必须先进行矫正,矫正后的偏差值不应超过规范规定的允许偏差值,以保证下料的质量。

3.4.2 手工矫正

3.4.2.1 钢板手工矫平:薄板中间突起,把薄板凸处朝上放在平台上,用锤由凸起周围逐渐向边缘进行锤击,越往边上锤击力越重,并增加锤击密度;薄板四周呈波浪型,用锤由四周逐渐向中间进行锤击,越往中间锤击力越重,并增加锤击密度;薄板扭曲,一般沿起翘的对角线进行锤击,经多次翻身锤击才能凑效;对于平整度要求不高或初步矫正薄板,可用拍板拍打;对于中板,可直接用大锤锤击凸处,但要避免在中板表面留下明显锤痕。

3.4.2.2 角钢矫正:一般先矫扭曲,后矫角变形及弯曲变形:

(1)角钢扭曲矫正:小型角钢可用扳手扳扭矫正;较大角钢可放在平台边缘用锤在反扭转方向击角钢翼缘边。

(2)角钢角变形矫正:对于拢尺,将拢尺部位脊线处放在平台上,平锤垫在里面,再用锤击平锤劈开角度,或将角钢两翼边缘放置在平台上锤击拢尺部位脊线处;对于开尺,将此部位一翼与平台成45°放置,用锤击上边翼。

(3)角钢弯曲矫正:对于角钢内弯,采取锤击凸处、扩展凹处等方法;对于角钢外弯,将凹处防在钢圈(或平台)上,锤击翼线凸起处。

3.4.2.3 扁钢矫正:扁钢扭曲,可采用扳手扭转或锤击方法矫正;扁钢大、小面弯曲,均采取锤击凸处的方法。

3.4.3 火焰矫正

3.4.3.1 了解矫正件材质、塑性,结构特性、刚性,技术条件及装配关系,明确变形原因;

3.4.3.2 用目测或直尺、粉线等决定变形大小,分析变形类别:压缩、拉伸、弯曲、扭曲,角变形、波浪形,均匀整体变形、不均匀整体变形等。

3.4.3.3 确定加热方法、位置、顺序、范围、深度、温度等:

(1)点状加热:一般选择加热温度300~800℃之间,圆点直径为板厚的6倍加10mm,加热后采用锤击或浇水冷却。

(2)线状加热:用于矫正中厚板的圆弧弯曲及构件角变形,一般加热线长度等于工件长度;根据板厚和变形程度的不同,采用直线形、环线形、摆动曲线形等加热。

(3)三角形加热:用于刚性较大的型钢、钢结构件弯曲变形矫正,加热温度700~800℃之间,三角形顶点一般在中心线上,边长可取材料厚度两倍以上,厚板火焰矫正不要用水冷却,中碳钢禁止用水冷却。

(4)考虑是否需要加外力

(5)一般先矫刚性大的方向,然后再矫刚性小的方向,先矫变形大的局部,然后再矫变形小的部位。

3.4.3.4 矫正复查。

3.4.4 钢构件弯曲:选择适当的压力设备,先固定好胎模,使模具重心与压力头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在固定下模,上下模平面必须吻合,间隙均匀;上模有足够的行程。试压合格后,连续压制。

3.4.5 钢构件滚圆:采用卷板机滚圆,必须对板料进行预弯(压头),否则应留有端部直边余量。卷板机必须保持干净,轴辊表面不得有锈皮、毛刺、棱角或其他硬性颗粒。

3.5 边缘加工

3.5.1 对于加工质量要求不高,并且工作量不大的边缘,可以采用铲边。

3.5.2 对于要求较高的构件边缘或端部可分别采用刨边或铣边。

3.6 管、球加工

3.6.1球加工及检验

3.6.1.1 焊接球材加热到600~900℃之间的适当温度,加热应均匀一致,加热炉最好是煤气炉加热。

3.6.1.2 加热后的钢材放到半圆胎架内,逐步压制成半圆形球,压制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压薄区与压薄量,采取措施是加热均匀,压制时氧化铁皮应及时清理,半圆球在胎位内能变换位置。

3.6.1.3 半圆球出胎冷却后,对半圆球用样板修正弧度,然后切割半圆球的平面,注意按半径切割,但应留出拼圆余量。

3.6.1.4 半圆球修正、切割以后应该打坡口,坡口角度与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3.6.1.5 加肋半圆球与空心焊接球受力情况不同,故对钢网架重要节点一般均安排加肋焊接球,加肋形式有多种,有加单助的,还有垂直双肋球等等,所以圆球拼装前,还应加肋、焊接。注意加肋高度不应超出圆周半径,以免影响拼装。

3.6.1.6 球拼装时,应有胎位,保证拼装质量,球的拼装应保持球的拼装直径尺寸、球的圆度一致。

3.6.1.7 拼好的球放在焊接胎架上,两边各打一小孔固定圆球,并能随着机床慢慢旋转,旋转一圈,调整焊道,调整焊丝高度,调整各项焊接参数,然后用半自动埋弧焊机(也可以用气体保护焊机)对圆球进行多层多道焊接,直至焊道焊平为止,不要余高。

3.6.1.8 焊缝外观检查,合格后应在24h之后对钢球焊缝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查。

3.6.2 杆加工及检验:

3.6.2.1 钢管杆件下料前的质量检验:外观尺寸、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杆件下料应考虑到拼装后的长度变化。尤其是作传球的杆件尺寸更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如

球的偏差带来杆件尺寸的细微变化,季节变化带来杆的偏差。因此杆件下料应慎重调整尺寸,防止下料以后带来批量性误差。

3.6.2.2 杆件下料后应检查是否弯曲,如有弯曲应加以校正。杆件下料后应开坡口,焊接球杆件壁厚在5mm 以下,可不开坡口。螺栓球杆件必须开坡口。

3.6.2.3 钢管杆件与封板拼装要求:杆件与封板拼装必须有定位胎具,保证拼装杆件长度一致性。杆件与封板定位后点固,检查焊道深度与宽度,杆件与封板双边应各开30°坡口,并有2~5mm 间隙,保证封板焊接质量。封板焊接应在旋转焊接支架上进行,焊缝应焊透、饱满、均匀一致,不咬肉。

3.6.2.4 钢管杆件与锥头拼装要求:杆件与锥头拼装必须有定位胎具,保持拼装杆件长度一致,杆件与锥头定位点固后,检查焊道宽度与深度,杆件与锥头应双边各开30°坡口,并有2~5mm 间隙,保证焊缝焊透。锥头焊接应在旋转焊接支架上进行,焊缝应焊透、饱满、均匀一致,不咬肉。

3.6.2.5 螺栓球网架用杆件在小拼前应将相应的高强度螺栓埋入,埋入前对高强度螺栓逐条进行硬度试验和外观质量检查,有疑义的高强度螺栓不能埋入。

3.6.2.6 杆件焊接时会对已埋入的高强度螺栓产生损伤,如打火、飞溅等现象,所以在钢杆件拼装和焊接前,应对埋入的高强度螺栓作好保护,防止通电打火起弧,防止飞溅溅入丝扣,故一般在埋入后即加上包裹加以保护。

3.6.2.7 钢网架杆件成品保护:钢杆件应涂刷防锈漆,高强度螺栓应加以保护,防止锈蚀,同一品种、规格的钢杆件应码放整齐。

3.7 制孔

3.7.1 钻孔

3.7.1.1 划线钻孔:先在构件上划出孔的中心和直径,在孔的圆周上(90°位置)打四只冲眼,作钻孔后检查用;孔中心的冲眼应大而深,作为钻头定心用;厚板和重叠板钻孔时要检查平台的水平度,以防止孔的中心倾斜。

3.7.1.2 钻模板钻孔:当孔群中孔的数量较多,位置要求较高,批量小时采用;做钻模板的钢板多用硬度较高的低合金钢板和16Mn钢板等;模板上的孔用较高精度的设备加工。

3.7.1.2 当批量大、孔距要求较高时采用钻模钻孔或多轴与自动数控钻床钻孔。

3.7.2 冲孔:一般在较薄的钢板和型钢上冲孔,且孔径一般不小于钢材的厚度,用于不重要的节点板、垫板、加强板、角钢拉撑等小件加工。

4 质量标准

4.1切割

4.1.1主控项目

4.1.1.1 钢材切割面或剪切面应无裂纹、夹渣、分层和大于1mm 的缺棱。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或用放大镜及百分尺检查,有疑义时作渗透、磁粉或超声波探伤检查。

4.1.2 一般项目

4.1.2.1 气割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 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切割面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3 个。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或用钢尺、塞尺检查。

4.1.2.2 机械剪切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 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切割面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3 个。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或用钢尺、塞尺检查。

4.2 矫正和成型

4.2.1 主控项目

4.2.1.1 碳素结构钢在环境温度低于-16℃、低合金结构钢在环境温度低于-12℃时,不应进行冷矫正和冷弯曲。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在加热矫正时,加热温度不应超过900℃。低合金结构钢在加热矫正后应自然冷却。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制作工艺报告和施工记录。

4.2.1.2 当零件采用热加工成型时,加热温度应控制在900~1000℃;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在温度分别下降到700℃和800℃之前,应结束加工;低合金结构钢应自然冷却。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制作工艺报告和施工记录。

4.2.2 一般项目

4.2.2.1 矫正后的钢材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面或损伤,划痕深度不得大于0.5mm,且不应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允许偏差的1/2。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实测检查。

4.2.2.2 冷矫正和冷弯曲的最小曲率半径和最大弯曲矢高应符合表3 的规定。

钢材类别图例对应轴

矫正弯曲

r f r f

钢板扁钢x –x

50t

l

2/400t

25t

l

2/200t y-y(仅对

扁钢轴线)100b

l

2/800b

50b

l

2/400b

角钢x –x90b

l

2/720b45b

l

2/360b

槽钢x –x50h

l

2/400h25h

l

2/200h y - y90b

l

2/720b45b

l

2/360b

工字钢x –x50h

l

2/400h25h

l

2/200h y - y50b

l

2/400b25b

l

2/200b

注:r 为曲率半径;f 为弯曲矢高;l 为弯曲弦长;t 为钢板厚度。

检查数量:按冷矫正和冷弯曲的件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3 个。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实测检查。

4.2.2.3 钢材矫正后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见下页)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矫正件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3 件。

4.3 边缘加工

4.3.1主控项目

4.3.1.1气割或机械剪切的零件,需要进行边缘加工时,其刨削量不应小于2.0mm。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工艺报告和施工记录。

4.3.2 一般项目

4.3.2.1 边缘加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 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加工面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3 件。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实测检查。

4.4 管、球加工

4.4.1 主控项目

表4 钢材矫正后的允许偏差(mm)

项目允许偏差图例

钢板的局部平面度t≤14 1.5 t>14 1.0

型钢弯曲矢高l/1000 且不应大于

5.0

角钢肢的垂直度b/100 双肢栓接角钢

的角度不得大于90°槽钢翼缘对腹板的垂直度b/80

工字钢、H 型钢翼缘对腹板的垂直度b/100,

且不大于2.0

项目允许偏差

零件宽度、长度±1.0

加工边直线度I/3000,且不应大于2.0相邻两边夹角±6′

加工面垂直度0.025t,且不应大于0.5

加工面表面粗糙度

50

4.4.1.1 螺栓球成型后,不应有裂纹、褶皱、过烧。

检查数量:每种规格抽查10%,且不应少于5 个。

检验方法:10 倍放大镜观察检查或表面探伤。

4.4.1.1 钢板压成半圆球后,表面不应有裂纹、褶皱;焊接球其对接坡口应采用机械加工,对接焊缝表面应打磨平整。

检查数量:每种规格抽查10%,且不应少于5 个。

检验方法:10 倍放大镜观察检查或表面探伤。

4.4.2 一般项目

4.4.2.1 螺栓球加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 的规定。

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

圆度d≤120 1.5

用卡尺和游标卡尺检查d>120 2.5

同一轴线上两铣平面平行度d≤1200.2

用百分表V 形块检查d>1200.3

铣平面距球中心距离±0.2用游标卡尺检查相邻两螺栓孔中心线夹角±30′用分度头检查两铣平面与螺栓孔轴线垂直度0.005r用百分表检查

球毛坯直径d≤120

+2.0

-1.0

用卡尺和游标卡尺检查d>120

+3.0

-1.5

检查数量:每种规格抽查10%,且不应少于5 个。

检验方法:见表6。

4.4.2.2 焊接球加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 的规定。

检查数量:每种规格抽查10%,且不应少于5 个。

检验方法:见表7。

表7 焊接球加工的允许偏差(mm)

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

直径±0.005d

±2.5

用卡尺和游标卡尺检查

4.4.2.3 钢网架(桁架)用钢管杆件加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八的规定。

检查数量:每种规格抽查10%,且不应少于5 根。

检验方法:见表8。

4.5制孔

4.5.1主控项目

4.5.1.1A、B 级螺栓孔(I 类孔)应具有H12 的精度,孔壁表面粗糙度Ra 不应大于12.5μm。其孔径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9 的规定。

C 级螺栓孔(Ⅱ类孔),孔壁表面粗糙度Ra 不应大于25μm,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0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钢构件数量抽查10%,且不应少于3 件。

检验方法:用游标卡尺或孔径量规检查。

表9 A、B 级螺栓孔径的允许偏差(mm)

4.5.2 一般项目

4.5.2.1螺栓孔孔距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1(见下页)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钢构件数量抽查10%,且不应少于3 件。

检验方法:用钢尺检查。

4.5.2.2 螺栓孔孔距的允许偏差超过表11规定的允许偏差时,应采用与母材

材质相匹配的焊条补焊后重新制孔。

4.6 质量记录

4.6.1 钢材的规格、品种应有材质证明和复试报告。

4.6.2 焊接材料材质证明、出厂合格证。

4.6.3 设计变更、洽商记录

4.6.4 施工检查记录。

4.6.5 焊工合格证,有相应工位项目,有相应焊接材料的项目。

4.6.6 焊缝超声波探伤报告与记录。

4.6.7 钢结构(零件及加工)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4.7 质量控制点:

4.4.1 原材料检验

4.4.2 重要构件下料或加工前检验

4.4.3 构件质量检验

5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5.1 放样和号料时要预留焊接收缩量和加工余量,经检验人员复验后办理预检手续。

5.2 材料剪切后,发现断面粗糙或带有毛刺,必须修磨光洁;剪切后的弯扭变形,必须进行矫正。

5.3 长构件翻身时由于刚度不足有可能产生变形,这时应事先进行临时加固。

5.4 对于弯曲变形的回弹,必须在理论计算下结合实践,采取相应的措施,掌握回弹规律,减小或基本消除回弹,或使回弹后恰能达到设计要求,具体因素主要有:

5.4.1 材料的机械性能:屈服强度越高,其回弹就越大;

5.4.2 变形程度:弯曲半径和材料厚度之比的数值越大,回弹越大;

5.4.3 摩擦情况:材料表面和模具表面的摩擦,大多数情况下会增大弯曲变形的拉应力,则回弹减小。

5.4.4 变形区域:变形区域越大,回弹越大。

5.5 拼装好的钢球和杆件应编好号码,作好标记,防止使用时混用。钢球还应有中心线标志,特别带肋钢球使用方向有严格规定,故其带助方向应该有明显标识。

6 成品保护

6.1 构件堆放构件时,地面必须垫平,避免支点受力不均,垫点要合理,上、下垫木在一条垂直线上,宜立放,以防止由于侧面刚度差而产生下挠或扭曲。

6.2 钢结构构件应涂防锈底漆,编号不得损坏。

6.3 网架半成品球等应码放在干净的地方,防上粘染油污,防止损坏螺扣。

7 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

7.1施工过程危害辩识评价及控制措施见表12。

表12 施工过程危害辩识评价及控制措施

7.2环境因素辩识评价及控制措施见附表13。

表13 环境因素辩识评价及控制措施

零部件标准化流程

产品零部件标准化流程 按照标准化对象分类,可以将零部件的标准化分为三类: 第一类:结构的变更,即对不同结构的可进行标准化的相似零部件,在结构上进行标准化,统一为一种结构的配件,这种结构的变更根据变更的结果又可分为以原有某配件作为标准对其他配件进行变更和重新设计新的配件结构作为标准对原有配件进行变更。这种结构的变更对产品的功能、质量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对变更后的配件进行物理性能验证,以保证标准化后配件能满足原有产品功能和质量方面的要求。 第二类:材料的变更,即对采用不同材料的可进行标准化的相似零部件,在材料方面进行标准化,统一为一种材料进行生产,此类变更对产品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需要对变更后的配件进行全性能检验以保证标准化后配件的质量要求。 第三类:部分规格的的变更,如导管长度的标准化,此类变更对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等基本无影响,只是通过统一某种规格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此类变更不需要对变更进行验证,只要满足变更后配件规格达到国标要求即可。 标准化流程图: 1.收集产品各类配件信息 各公司技术员收集公司内现有各种产品的配件信息,按照产品分类来统计各配件相关信息,包括数量,材料,规格,模具数量等基本信息,按统一格式形成 2.分类整理、归纳 技术部首先将各分公司技术员收集的所有配件的信息汇总,按照类别对各配件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对同类零部件信息进行归纳汇总;然后,对同类零部件的所有图纸进行分析对比,找出各个规格的配件所存在的差异性,结合所对应产品

3.对可进行标准化的配件核算其标准化的效益和成本 技术部对上一步分析中可以进行标准化的配件,根据根据各配件的年总需求量,单个配件所需要的原材料成本,加工成本,以及加工此类配件的模具的数量、精度等,对可进行标准化的配件从原材料成本、加工成本、换模成本等方面进行汇总,确定各标准化方案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或成本,结合此标准化方案所带来的管理效益、质量效益等进行综合评比,以此来确定最佳的标准化方案。 例如:某类配件的A、B规格经分析可以进行标准化整合,通过以下分析确定最 4.评审确定标准化方案 技术部对以上收集整理分析的结果以及初步拟定的可行性方案召集产品技术部、工艺技术部、质量部、制造部、销售部共同进行评审,综合各部门意见共同确定最终的标准化方案。 5.标准化变更设计 5.1结构变更 5.1.1以原有某配件作为标准统一此类配件 5.1.1.1验证用标准化配件替代其他配件对产品质量和功能的影响 根据上阶段确定的标准化方案,以选择的原有某配件作为标准替代其他配件,验证此类配件代替其他配件后对该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的影响是否达标。 首先由项目组成员提交验证申请,批准后由技术部进行验证,主要验证内容:标准化配件各项质量和功能指标是否满足原有配件标准;替换后配件在产品中适配性是否满足要求;对于需蘸胶组装的配件要验证蘸胶组装后及灭菌处理后抗拉力、压力等指标是否合格;产品整体性能有无变化等。 5.1.1.2审批 将上阶段的验证结果及标准化方案,上报技术部和质量部,由技术部和质量部审核,技术副总批准。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下阶段的验证,若审批不通过,则考虑换另一种配件作为标准配件,或是根据需求重新设计新的配件。 5.1.1.3小批量验证 审批通过后,对标准化配件进行小批量的组装生产,由于标准化配件采用的是原有某配件,只涉及部分组装工序的改变,因此在小批量试生产中,只需要验

406 钢零部件加工工艺标准

钢零部件加工工艺标准406 4.6 钢零部件加工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钢结构制作安装中钢零件及钢部件加工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 2.1.1 钢材:钢材、钢铸件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

计要求。进口钢材产品的质量应符合设计和合同规定标准的要求,全数检查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及检验报告等。 2.1.2 对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钢材,应进行抽样复验,其复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 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全数检查复验报告。 2.1.2.1国外进口钢材; 2.1.2.2钢材混批; 2.1.2.3板厚等于或大于40mm,且设计有Z 向性能要求的厚板; 2.1.2.4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大跨度钢结构中主要受力构件所采用的钢材; 2.1.2.5设计有复验要求的钢材; 2.1.2.6对质量有疑义的钢材。。 2.1.3 钢板厚度及允许偏差应符合其产品标准的要求。 2.1.4 型钢的规格尺寸及允许偏差符合其产品标准的要求。 2.1.5钢材的表面外观质量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 定: 2.1.5.1当钢材的表面有锈蚀、麻点或划痕等缺陷时,其深度不得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允许偏差值的1/2; 2.1.5.2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 8923 规定的C 级及C 级以上; 2.1.5.3钢材端边或断口处不应有分层、夹渣等缺陷。 2.2 主要机具:卷板机、剪切机、型钢矫正机、钻床、电钻、扩孔钻;半自动切割机、砂轮切割机、等离子切割机、电焊、气焊、电弧气刨设备;钢板平台等。工具:钢尺、角尺、卡尺、划针、划线规、大锤、凿子、样冲、撬杠、扳手、调直器、夹紧器、钻子、千斤顶等。 2.3 作业条件: 2.3.1 制作前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文件绘制钢结构施工详图,图纸修改时应与设计单位办理洽商手续。 2.3.2 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详图的要求编制制造工艺文件(工艺规程)。 2.3.3 制作、检查、验收所用钢尺,其精度应一致,并经法定计量检测部门检定取得证明。 2.3.4 合适的作业场地。 2.4 作业人员:铆工、钳工、气焊、机械工。 3 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3.1 缘边割切正放样、制检查矫、管 放样和号料:3.2 注意各部件之逐个核对图纸之间的尺寸和方向等,3.2.1 按照施工图技术要求及说明,间的连接点、连接方式和尺寸是否一一对应。当1的比例在样板台上弹出大样,3.2.2 准备好薄铁皮和小扁钢等做样板、样杆,以1∶尺寸过大时可 分段弹出。根据放样作样板(样杆)先以构件的某一水平线和垂直线为基准,弹

零件加工工艺

目录 一.零件加工工艺 (2) 1.零件工艺分析 (2) 2.毛坯选择 (2) 3.加工方法 (2) 4.工艺路线 (3) 5.工艺装备 (3) 二.工序90的定位与夹紧方案 (3) 1.定位基准和定位方案 (3) 2.装夹方案 (3) 3.定位误差 (3) 4.夹具图示 (4) 三.数控加工(工序30、40、50、70) (5) 1.加工路线 (5) 2.数控程序 (6) 四.实训总结 (7) 附录机械工艺过程卡片 (8) 机械工序卡片 (9) 车削工序卡片 (10) 车端面工序卡片 (11) 钻孔工序卡片 (12) 磨削工序卡片 (13) 参考文献 (14)

一、零件加工工艺 1.零件工艺分析 该零件的工艺路线的特点是工序集中。 1该零件生产批量为中等批量,尺寸变化不大,因此最好选用自由锻造的圆棒。 2因零件的表面粗糙度有一部分为Ra0.8,其他为1.6,因此精加工后还需要磨削处理。 3零件中的螺纹因为尺寸精度要求不高,可以选择车削经简单复合螺纹车削完成。 4因零件需要钻沉头孔,表面粗糙度为3.2,可采用先经普通麻花钻再由平底钻完成。 2.毛坯选择 根据零件图可知,毛坯制造方式为45钢,退火处理,尺寸长宽为120*40圆棒,毛坯形状与成品相似,加工方便,省工省料。 3.加工方法 (1)选择毛坯; (2)用数控车床按图纸车削工件外形,再车螺纹,再切断;

(3)调头装夹,车端面; (4)用钻床按图纸要求加工; (5)按图纸要求磨削; 注:以上的数控车床加工采用的装夹夹具为三爪卡盘,钻床采用平口虎钳,磨削采用外圆磨削专用夹具。 4.工艺路线 10 选择毛坯 20 热处理 30车削粗加工 40 精加工 50车螺纹 60切断 70车端面 80 钻孔 90磨削 100检验 .5工艺装备 (1)数控车床,45度弯头车刀,90度车刀,断面车刀; (2)普通钻床,Φ20麻花钻Φ22平底钻,; (3)三爪卡盘,平口虎钳,游标卡尺。 二、工序50的定位与夹紧方案 1.定位基准和定位方案 由零件图可知,需要加工的表面为沉头孔,Ra=3.2,加工精度较高,加工难度低,用通用平口虎钳夹住可以达到六点定位的要求,工件各个方向的自由度均得到限制,保证装夹的紧固性,工件各面互为基准,且基准统一。 2.装夹方案 虎钳装夹,装夹时装夹外圆表面需要铜皮包裹,以保证装夹面的表面粗糙度。 3.定位误差 此道工序为外圆柱面支承定位,且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重合,可认为基准位

结构件加工工艺设计规范流程6

结构件加工工艺守则 HY/QB-002 为保证我公司结构产品质量,规范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工序管理,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特制定本结构件加工工艺规程,望生产各工序参照执行。 1.结构加工需按“五字”工艺纪律执行。“五字”分别是借,看, 提,办,检。 借; 接到生产任务后到资料室借图纸。 看; 拿到图纸后,看图纸审图,看图纸是否有问题。 提:图纸如果有问题向设计人员提出来。 办:就是将提出的问题解决后生产。 检:产品加工完后,交检查员检查,检查合格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2下料: 下料应按“五字”工艺纪律执行,首先到资料室借图纸,拿到图纸后,看图纸是否有问题或差错,如果审图中发现问题立即提出来,问题解决后再申请到材料库领取材料。领料过程中检查材料的质量、规格和数量,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合格后合理铺排工件,最大限度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剪切时要保证材料的尺寸控制在尺寸公差之内保证材料的垂直度(对角线)不许超差。剪切后的材料不许有塌角、毛刺的现

象发生。下料过程中要中途进行抽检,不可出现批量废品。下完料由专职检查员检查,检查合格后,开检查合格证,转入下道工序。 3、冲孔: 冲孔前先识图,按图纸给定的位置,找好孔的中心位置,如果用数控冲床能够加工应优先选用数控冲床,架板等窄条料应选用普通冲床,冲床的模具要经常维护、保养,冲出孔的毛刺高度<0.1mm,毛刺超出此高度的模具应上磨床将模具重新研磨,磨至合格为止。装好模具(或钻头)冲孔(或钻孔),冲孔或钻孔开出的孔要符合图纸要求。不允许出现凸凹不平、毛刺现象,如有上述现象应将其校平或磨平。 4、切角: 正常情况下板料应按包角进行切角,批量时,切角应使用挡板,首件检验合格后批量生产,中途应按批量抽检以防挡板移动。 5、压弯: 折弯前根据板及折弯内角半径尺寸要求,调整折弯机下槽宽度,板越厚,折弯内角半径越大,需选择的下槽宽度越宽。在折封闭形状时,应考虑将哪一边留到最后封口便于组合上刀。 压弯前按图纸给定的尺寸合理选择模具,先安装上模具,中心点应与下模具V槽中心吻合,上下模具间隙要处处

钢结构工程试题与答案

第八章钢结构工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在钢结构构件的零件放样中, 样板和样杆是下料、制弯、铣边、制孔等加工的依据。 2.在制作样板和样杆时,要增加零件加工时的加工余量,焊接构件要按工艺需要增加焊 接收缩量。高层建筑钢结构按设计标高安装时,柱子的长度还必须增加荷载压缩的变形量。 3. 钢材切割下料方法有气割、机械剪切和锯切等。 4. 气割所使用的氧气纯度对氧气消耗量、气割速度和质量起决定性的影响。 5. 钢材的矫平可分为冷矫和热矫的方法。 6. 钢材边缘加工分刨边、铣边和铲边三种。 7. 钢结构的连接方法有焊接、铆接、普通螺栓连接和高强螺栓连接等,目前应用最 多的是焊接和高强螺栓连接。 8. 药皮焊条手工电弧焊的电源按电流可分为交流、直流两种,以及交直流两用的特殊 形式。手工电弧焊电源按其使用方式分类有单站式和多站式。 9. 焊接材料选用的原则有:等强度原则、等韧性原则、等成分原则和工作条件。 10. 焊接工艺参数有电源极性、弧长与焊接电压、焊接电流、焊接速度、运条方式和 焊接层次。 11. 高强度螺栓从外形上可分为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即扭矩型高强度螺栓)和扭剪型高 强度螺栓两种。高强度螺栓和与之配套的螺母、垫圈总称为高强度螺栓连接副。 12. 接头如有高强度螺栓连接又有焊接连接时,宜按先栓后焊的方式施工。 13. 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连接副一般采用扭矩法和转角法紧固。 14. 多层及高层钢结构工程上节钢柱安装时,上节钢柱就位后,按照先调整标高,再调整位 移,最后调整垂直度的顺序校正。 15. 上节钢柱安装与校正时,位移调整应使钢柱定位轴线从地面控制轴线直接引上,不得从 下层柱的轴线引上。 16. 国家标准《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 8923—88)将除锈等级分成喷射 或抛射除锈、手工和动力工具除锈、火焰除锈三种类型。 17. 钢结构防腐涂装常用的施工方法有刷涂法和喷涂法两种。 18. 钢结构防火涂料按涂层的厚度分为两类:①B类,属薄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涂层厚度 一般为2mm~7mm,有一定装饰效果,高温时涂层膨胀增厚,耐火极限一般为0.5h~2h,故又称为钢结构膨胀防火涂料。②H类,厚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涂层厚度一般为8mm~50mm,粒状表面,密度较小,热导率低,耐火极限可达0.5h~3h,又称为钢结构防火隔热涂料。 19. 在焊接过程中焊条药皮的主要作用有:保护作用、冶金作用、改善焊接工艺性能。 20. 高强螺栓摩擦面的处理一般有喷砂、喷丸、酸洗、砂轮打磨和钢丝刷清除等几 种方法。 二、选择题: 1.喷射或抛射除锈用字母“Sa”表示,分四个等,要求最高的是 D 。 1D、Sa3 A、Sa1 B、Sa2 C、Sa2 2 2.手工和动力工具除锈用字母“St”表示,要求最高的是 C 。 A、St1 B、St2 C、St3 D、St4

钢结构零部件进场、加工

LOGO 钢结构零部件进场、加工 方案

钢结构零部件进场、加工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筑钢结构的加工制作工序,包括工艺流程的选择、放样、号料、切割、矫正、成型、边缘加工、管球加工、制孔、摩擦面加工、端部加工、构件的组装、圆管构件加工和钢构件预拼装等。 二、施工准备 2.1 技术准备 1.钢结构工程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钢结构工程施工资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及检验制度,施工现场应有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等技术文件。 2.进行图纸会审,与甲方、设计人员、监理充分沟通,了解设计意图。 3.结合本单位的设备、技术条件,工地现场的实际起重能力和运输条件及核对施工图中钢结构的分段是否满足要求;工厂和工地的工艺条件是否能满足设计要求, 4.根据设计文什进行构件详图设计,以便于加工制作和安装。 5.组织必要的工艺试验,如焊接工艺评定等试验,尤其是对新工艺、新材料,要做好工艺试验,作为指导生产的依据。 6.结合设计图纸编制材料采购计划。 2.2 材料要求 1.结构钢材的选择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2.进厂的原材料,除必须有生产厂的出厂质量证明书外,并应按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规范规定。在甲方、监理人员的见证下,进行现场见证取样、送样、

复验,其复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做好检查记录,并向甲方和监理提供检验报告。 3.重要钢结构采用的焊接材料应进行抽样复验,复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4.材料代用应由制作单位事先提出附有材料证明书的申请书(技术核定单),向甲方和监理报审后,经设计单位确认并办理书面代用手续后方可代用。 5.钢材表面有锈蚀、麻点和划痕等缺陷时,其深度不得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偏差值的1/2。 6.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规定的A、B、C级。 7.严禁使用药皮脱落或焊芯生锈的焊条、受潮结块或已熔烧过的焊剂以及生锈的焊丝。用于栓钉焊的栓钉,其表面不得有影响使用的裂纹、条痕、凹痕和毛刺等缺陷。 2.3 主要机具 1.起重运输机具:桥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汽车起重机、重型运输汽车、叉车等。 2.加工制作机具:型钢带锯机、数控切割机、多头直条切割机、型钢切割机、半自动切割机、仿形切割机、圆孔切割机、相贯线切割机、磁轮切割机、立式切割机、卧式压力机、剪板机、滚剪倒角机、磁力电钻、电动空压机、柴油发电机、喷砂机、喷漆机、卷板机、平板机、锁口机、翼缘矫正机、矫直机、刨边机、车床、数控三维钻床、摇臂钻床、钻铣床、端面铣床、坐标镗床、刨床等。 3.焊接机具:直流焊机、交流焊机、CO(2下标)焊机、埋弧焊机、焊条烘

螺杆零件加工工艺标准设计

目录 序言 一零件图的工析 (1) 1.1 零件的用途 (1)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1) 1.3 审核主动轴的工艺性 (2) 二确定生产类型 2.1 计算生产纲领 (3) 2.2 确定生产类型 (3) 三确定毛坯种类和制造法 (3) 3.1 确定毛坯种类 (3) 3.2 毛胚的制造方法 (3) 3.3确定毛胚尺寸公差和加工余量 (4) 四拟定工艺路线 (4) 4.1 定位基准的确定 (4) 4.2 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5) 4.3 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7)

五工序顺序的安排 (7) 六确定加工工艺线 (7) 七确定各工序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余量 (9) 八选择设备、及工艺装备(刀具、量具) (9) 九确定各工序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 (9) 1 切削用量 (10) 2 基本时间 (11)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使我们在学完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的训练,希望在设计中能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自己今后参加祖国的建设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指教。

一零件图分析 1.1 零件的用途 作用:题目所给的零件是螺杆,螺杆通过锥销孔连接齿轮,起到支撑传递动力等系列作用,在工作中,由于受到弯应力和冲击载荷,因此该零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及韧性,以适应其工作环境的变化 技术要求:属于普通零件普通精度。 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零件的工艺分析就是通过对零件图纸的分析研究,判断该零件的结构和技术要求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工艺性要求。 (1) 审查零件图纸通过对该零件图的重新绘制,知 原图样的视图正确完整,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齐全。 (2)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该零件比较简单,材料 为45#钢,没有较复杂的结构和较高的加工要求,主要的加工有各个外圆表面、端面的车削,磨削等,各个待加工表面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都不难获得。各主要加工面、精度、偏差如下表1-1:

钢零部件加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钢零部件加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注:本表内容的填写需依据《现场验收检验批检查原始记录》。本检验批质量验收的规范依据见本页背面。

一、填写依据 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二、检验批划分 钢零件及钢部件加工工程可按相应的钢结构制作工程或钢结构安装工程检验批的划分原则划分为一个或若干个检验批。 单层钢结构安装工程可按变形缝或空间刚度单元等划分成一个或若干个检验批。地下钢结构可按不同地下层划分检验批。 多层及高层钢结构安装工程可按楼层或施工段等划分为一个或若干个检验批。地下钢结构可按不同地下层划分检验批。 钢网架结构安装工程可按变形缝、施工段或空间刚度单元划分成一个或若干检验批。 压型金属板的制作和安装工程可按变形缝、楼层、施工段或屋面、墙面、楼面等划分为一个或若干个检验批。三、GB50205-2001规范摘要 主控项目 4.2.1 钢材、钢铸件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进口钢材产品的质量应符合设计和合同规定标准的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及检验报告等。 4.2.2 对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钢材,应进行抽样复验,其复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1 国外进口钢材。 2 钢材混批。 3 板厚等于或大于40mm,且设计有Z向性能要求的厚板。 4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大跨度钢结构中主要受力构件所采用的钢材。 5 设计有复验要求的钢材。 6 对质量有疑义的钢材。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复验报告。 7.2.1 钢材切割面或剪切面应无裂纹、夹渣、分层和大于1mm的缺棱。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或用放大镜及百分尺检查,有疑义时作渗透、磁粉或超声波探伤检查。 7.3.1 碳素结构钢在环境温度低于-16℃、低合金结构钢在环境温度低于-12℃时,不应进行冷矫正和冷弯曲。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在加热矫正时,加热温度不应超过900℃。低合金结构钢在加热矫正后应自然冷却。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制作工艺报告和施工记录。 7.3.2 当零件采用热加工成型时,加热温度应控制在900℃~1000℃;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在温度分别下降到700℃和800℃之前,应结束加工;低合金结构钢应自然冷却。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制作工艺报告和施工记录。 7.4.1 气割或机械剪切的零件,需要进行边缘加工时,其刨削量不应小于2.0mm。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工艺报告和施工记录。 表7.6.1-2 C级螺栓孔的允许偏差(mm) 4.2.3 钢板厚度及允许偏差应符合其产品标准的要求。 检查数量:每一品种、规格的钢板抽查5处。 检验方法:用游标卡尺量测。 4.2.4 型钢的规格尺寸及允许偏差应符合其产品标准的要求。 检查数量:每一品种、规格的型钢抽查5处。 检验方法:用钢尺和游标卡尺量测。

机械加工工艺标准流程过程描述

机械加工工艺流程详解 1.机械加工工艺流程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之一,它是在具体的生产条件下,把较为合理的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按照规定的形式书写成工艺文件,经审批后用来指导生产。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工件加工的工艺路线、各工序的具体内容及所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工件的检验项目及检验方法、切削用量、时间定额等。 1.1 机械加工艺规程的作用 (1)是指导生产的重要技术文件 工艺规程是依据工艺学原理和工艺试验,经过生产验证而确定的,是科学技术和生产经验的结晶。所以,它是获得合格产品的技术保证,是指导企业生产活动的重要文件。正因为这样,在生产中必须遵守工艺规程,否则常常会引起产品质量的严重下降,生产率显著降低,甚至造成废品。但是,工艺规程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工艺人员应总结工人的革新创造,可以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及时地汲取国内外的先进工艺技术,对现行工艺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但必须要有严格的审批手续。 (2)是生产组织和生产准备工作的依据 生产计划的制订,产品投产前原材料和毛坯的供应、工艺装备的设计、制造与采购、机床负荷的调整、作业计划的编排、劳动力的组织、工时定额的制订以及成本的核算等,都是以工艺规程作为基本依据的。 (3)是新建和扩建工厂(车间)的技术依据 在新建和扩建工厂(车间)时,生产所需要的机床和其它设备的种类、数量和规格,车间的面积、机床的布置、生产工人的工种、技术等级及数量、辅助部门的安排等都是以工艺规程为基础,根据生产类型来确定。除此以外,先进的工艺规程也起着推广和交流先进经验的作用,典型工艺规程可指导同类产品的生产。 1.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 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是优质、高产和低成本,即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争取最好的经济效益。在具体制定时,还应注意下列问题: 1)技术上的先进性在制订工艺规程时,要了解国内外本行业工艺技术的发展,通过必要的工艺试验,尽可能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和工艺装备。 2)经济上的合理性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可能会出现几种能够保证零件技术要求的工艺方案。此时应通过成本核算或相互对比,选择经济上最合理的方案,使产品生产成本最低。

零件加工工艺设计.doc

目录 1.零件的加工工艺设计-----------------------1 1.1零件的工艺性审查 1.2基准的选择 2.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3 2.1确定各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法及路线 3.选择机床设备及工艺设备-----------------7 4.小结--------------------------------------------8 5.参考文献--------------------------------------9

1.零件的加工工艺设计 1.1零件的工艺性审查 1.1.1零件的结构特点 该零件是用三孔形成,中间孔为支力点,常常靠两头的小孔来传递动力作用,其中作为支力点的大孔为Φ90H6,小孔及耳部分别为Φ35H6和Φ25H6。 1.1.2主要技术要求 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为:连杆不得有裂纹、夹渣等缺陷。热处理后226~271HBS。 1.2基准的选择 1.2.1毛坯的类型及制造方法 零件材料为45钢,考虑零件形状,应用模锻毛坯。 由于零件是中批量生产,所以设备要充分利用,以减少投资、降低成本。故确定工艺的基本特征:毛坯采用效率高和质量较好的制造方法:拟定成的工艺过程卡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1.2.2确定毛坯的制造方法和技术要求。 由于该零件的尺寸不大,而且工件上有许多表面不切削加工,故模锻。 毛坯的技术要求: 1.不得有裂纹、夹渣等缺陷/ 2.锻造拔模斜度不大于7·

3.正火处理226~271HBS 4.喷砂,去毛刺 1.2.3绘制毛坯图 1.2.4基准选择 由于该零件多数尺寸及形位公差以Φ90H6孔及端面为设计基准,因此首先将Φ60H6端面加工好,为后续加工基准。根据粗、精基准选择的原则,确定各加工表面的基准。(1)Φ90H6孔端面:零件外轮廓(粗基准) (2)Φ35H6孔及Φ90H6孔端面(粗加工):Φ90H6孔端面(3)Φ35H6孔及Φ90H6孔端面(精加工):Φ90H6孔端面(4)Φ25H6孔端面:Φ90H6孔端面 (5)三孔:Φ90H6孔端面 2.拟定接写加工工艺路线 该三孔连杆零件加工表面:大头孔、小头孔及耳部端面。根据各加工表面的精度要求和粗糙度要求。

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方案设计说明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综合训练(三)项目名称: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方案设计 学生:超强鲁晓帆业鑫世辉 汤龙彪田大江邢永强姬笑歌班级:机自15-4班 学号: 03 05 06 10 15 16 20 22 24 任课教师:宏梅 完成时间: 2018.6.15 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二零一八年二月

综合训练项目三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方案设计 一、目的 1.使学生具有制定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力。能综合运用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合理的制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包括零件工艺性分析、工艺路线拟定,编制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2.进一步提高查阅资料,熟练地使用设计手册、参考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设计的全过程,使学生学会进行工艺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设计原始条件 1.原始零件图1 2.生产纲领:大批大量生产 三、设计工作容(成果形式) 1.零件图1(比例1:1); 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 3.设计说明书1份。 四、评价标准 评价表 总成绩:(总分 10%) 指导教师:年月日

摘要 本文是对拔叉零件加工应用及加工的工艺性分析,主要包括对零件图的分析、毛坯的选择、零件的装夹、工艺路线的制订、刀具的选择、切削用量的确定、加工工艺文件的填写。选择正确的加工方法,设计合理的加工工艺过程。此外还对拔叉零件的两道工序的加工设计了专用夹具. 机床夹具的种类很多,其中,使用围最广的通用夹具,规格尺寸多已标准化,并且有专业的工厂进行生产。而广泛用于批量生产,专为某工件加工工序服务的专用夹具,则需要各制造厂根据工件加工工艺自行设计制造。本论文夹具设计的主要容是设计2套夹具。 关键词:加工工艺;加工方法;工艺文件;夹具

生产加工工艺设计流程及加工工艺设计要求

生产工艺主讲人:吴书法 生产加工工艺流程及加工工艺要求 一,工艺流程表 制造工艺流程表

注:从原材料入库到成品入库,根据产品标准书的标准要求规定,全程记录及管理。 二,下料工艺 我们公司下料分别使用:①数控激光机下料②剪板机下料③数控转塔冲下料④普通冲床下料⑤芬宝生产线下料⑥火焰切割机下料⑦联合冲剪机下料 今天重点的讲一下:①②

1两台激光下料机。型号分别为:HLF-1530-SM、HLF-2040-SM 2 操作步骤 2.1 开机 2.1.1 打开总电源开关 2.1.2 打开空气压缩机气源阀门,开始供气 2.1.3 打开稳压电源 2.1.4 打开机床电源 2.1.5 打开冷干机电源,待指针指在绿色区间内,再打开冷干机气阀 2.1.6 打开切割辅助气体(气体压力参照氧气、氮气的消耗附图) 2.1.7 待数控系统开机完成,松开机床操作面板上的急停按钮,执行机床回零操作 2.1.8 打开激光器电源开关,(夏天等待30分钟)打开水冷机,待水温在“低温21℃,高温31℃”,再打开机床操作面板上的“激光开关”按钮,等待按钮上方LED灯由闪烁变为常亮。开机完成。 2.2 常规操作步骤 2.2.1 在【JOG】状态下,按下【REF.POINT】,再按回零键,执行回零操作 2.2.2 在2.1生效的情况下,按下“标定”键,执行割嘴清洁和标定程序。 2.2.3 根据相应的板材,调节焦距位置、选择合适大小的割嘴,然后调整割嘴中心。 2.2.4 打开导向红光,用手轮或控制面板,将切割头移动到板材上方起点位置,关闭导向红光,关闭防护门。 2.2.5 打开所用切割程序,确定无误后一次点击“AUTO”,“RESET”,“CYCLE START"。 2.2.6 切割结束将 Z 轴抬高再交换工作台,取出工件摆放整齐,做好标识。

4.06钢零部件加工工艺标准

钢零部件加工施工工艺标准 (QB-CNCEC J020406-2004) 1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钢结构制作安装中钢零件及钢部件加工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 2.1.1钢材:钢材、钢铸件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进口钢材产品的质量应符合设计和合同规定标准的要求,全数检查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及检验报告等。 2.1.2对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钢材,应进行抽样复验,其复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全数检查复验报告。 2.1.2.1 国外进口钢材; 2.1.2.2 钢材混批; 2.1.2.3 板厚等于或大于40mm,且设计有Z向性能要求的厚板; 2.1.2.4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大跨度钢结构中主要受力构件所采用的钢材; 2.1.2.5 设计有复验要求的钢材; 2.1.2.6 对质量有疑义的钢材。。 2.1.3钢板厚度及允许偏差应符合其产品标准的要求。 2.1.4型钢的规格尺寸及允许偏差符合其产品标准的要求。 2.1.5钢材的表面外观质量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2.1.5.1 当钢材的表面有锈蚀、麻点或划痕等缺陷时,其深度不得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允许偏差值的1/2; 2.1.5.2 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 8923规定的C级及C级以上; 2.1.5.3 钢材端边或断口处不应有分层、夹渣等缺陷。 2.2主要机具 卷板机、剪切机、型钢矫正机、钻床、电钻、扩孔钻;半自动切割机、砂轮切割机、等离子切割机、电焊、气焊、电弧气刨设备;钢板平台等。 工具:钢尺、角尺、卡尺、划针、划线规、大锤、凿子、样冲、撬杠、扳手、调直器、夹紧器、钻子、千斤顶等。2.3作业条件 2.3.1制作前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文件绘制钢结构施工详图,图纸修改时应与设计单位办理洽商手 续。 2.3.2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详图的要求编制制造工艺文件(工艺规程)。 182

零件加工检验标准

零件加工(预加工)检验标准(工艺标准) 1.零件加工依照作业规程(加工规格书)或样板(或样品)进行。 2.零件整形、剪脚的外形/尺寸需与作业规程(加工规格书)一致或通过样板(或样品)确认零件的整形、剪脚外形/尺寸满足基板的装配要求。 3.以下为零件加工的通用检验标准,个别零件在作业规程、规格书、图面中有其他加工要求的,检验时请参照作业规程、规格书、图面的具体要求。 No项目图示接收条件 等级/判定 备注等级1等级2等级3 1引脚成形-弯 曲 ①焊锡珠②焊缝 1.从元件本体,球状连接部分或 引脚焊接部分到器件引脚折弯 处的距离(L),至少要相当于一 个引脚直径或厚度,但不能小于 毫米. 2.元件引脚的最小向内弯曲半 径满足下表(7-1)的要求 注:矩形引脚使用厚度(T) 3.引脚不能弯曲或破裂 引脚直径(D) 或厚度(T) 最小向内 弯曲半径 (R) <1D或1T 或 >2D或2T OK OK OK 1引脚成形-弯 曲 1.向内弯曲半径不能满足表7-1 的要求 OK OK*NG *表示过程 警示

2.元件引脚折弯处距元件体的 距离,小于引脚的直径或毫米两 者中的较小者OK OK*NG No项目图示接收条件 等级/判定 备注等级1等级2等级3 1引脚成形-弯 曲 1.元器件的本体、球状连接部分 或引脚焊接部分有裂缝 NG NG NG 2 引脚成形-压 力释放1.成形引脚提供压力释放 2.元件体外面的元件引脚与主 体轴大约平行 3.元件引脚进入通孔约与板面 垂直 4.由于压力释放弯曲的类型导 致元件中心偏移OK OK OK 2 引脚成形-压 力释放 1.引脚弯曲离主体密封处小于 一个引脚直径 OK OK*NG *表示过程 警示 裂缝

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资料

第五节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它是在具体的生产条件下,将最合理或较合理的工艺过程,用图表(或文字)的形式制成文本,用来指导生产、管理生产的文件。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内容及作用 工艺规程的内容,一般有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各工序基本加工内容、切削用量、工时定额及采用的机床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模具)等。 工艺规程的主要作用如下: 1.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合理的工艺规程是建立在正确的工艺原理和实践基础上的,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结晶。因此,它是获得合格产品的技术保证,一切生产和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 2.工艺规程是生产组织管理工作、计划工作的依据。原材料的准备、毛坯的制造、设备和工具的购置、专用工艺装备的设计制造、劳动力的组织、生产进度计划的安排等工作都是依据工艺规程来进行的。 3.工艺规程是新建或扩建工厂或车间的基本资料。在新建扩建或改造工厂或车间时,需依据产品的生产类型及工艺规程来确定机床和设备的数量及种类,工人工种、数量及技术等级,车间面积及机床的布置等。 二、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原始资料 一)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 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劳动消耗和最低的费用,可靠加工出符合设计图纸要求的零件。同时,还应在充分利用本企业现有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保证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并且有良好的劳动条件。 二)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 1.产品零件图样及装配图样。零件图样标明了零件的尺寸和形位精度以及其他技术要求,产品的装配图有助于了解零件在产品中的位置、作用,所以,它们是制定工艺规程的基础。 2.产品的生产纲领。 3.产品验收的质量标准。 4.本厂现有生产条件,如机床设备、工艺装备、工人技术水平及毛坯的制 造生产能力等。

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万向节滑动差”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数控编设计程设计设计(论文)英文题目 姓名 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职称 提交日期答辩日期 答辩委员会主任 评阅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年月日

教研室日期 教研室主任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教研室主任批准教研室日期 签名 毕业设计任务书 发给学生______________ 1.设计题目及专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提交设计期限:自___月___日开始至___月___日完成 3.设计所用原始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设计的主要章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表目录(必须完成的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设计答疑人 7.发题日期:二O_____年____月____日 指导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签名):__________________

4.06 钢零部件加工工艺标准

钢零部件加工施工工艺标准 (QB-CNCEC J020406-2004) 1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钢结构制作安装中钢零件及钢部件加工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 2.1.1 钢材:钢材、钢铸件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进口钢材产品的质量应符合设计和合同规定标准的要求,全数检查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及检验报告等。 2.1.2 对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钢材,应进行抽样复验,其复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全数检查复验报告。 2.1.2.1国外进口钢材; 2.1.2.2钢材混批; 2.1.2.3板厚等于或大于40mm,且设计有Z 向性能要求的厚板; 2.1.2.4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大跨度钢结构中主要受力构件所采用的钢材; 2.1.2.5设计有复验要求的钢材; 2.1.2.6对质量有疑义的钢材。。 2.1.3 钢板厚度及允许偏差应符合其产品标准的要求。 2.1.4 型钢的规格尺寸及允许偏差符合其产品标准的要求。 2.1.5 钢材的表面外观质量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2.1.5.1当钢材的表面有锈蚀、麻点或划痕等缺陷时,其深度不得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允许偏差值的1/2; 2.1.5.2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 8923 规定的C 级及C 级以上; 2.1.5.3钢材端边或断口处不应有分层、夹渣等缺陷。 2.2 主要机具 卷板机、剪切机、型钢矫正机、钻床、电钻、扩孔钻;半自动切割机、砂轮切割机、等离子切割机、电焊、气焊、电弧气刨设备;钢板平台等。 工具:钢尺、角尺、卡尺、划针、划线规、大锤、凿子、样冲、撬杠、扳手、调直器、夹紧器、钻子、千斤顶等。 2.3 作业条件 2.3.1 制作前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文件绘制钢结构施工详图,图纸修改时应与设计单位办理洽商手续。 2.3.2 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详图的要求编制制造工艺文件(工艺规程)。 2.3.3 制作、检查、验收所用钢尺,其精度应一致,并经法定计量检测部门检定取得证明。 2.3.4 合适的作业场地。 2.4 作业人员

典型轴类零件加工工艺标准分析

阶梯轴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图6—34为减速箱传动轴工作图样。表6—13为该轴加工工艺过程。生产批量为小批生产。材料为45热轧圆钢。零件需调质。

(一)结构及技术条件分析 该轴为没有中心通孔的多阶梯轴。根据该零件工作图,其轴颈M、N,外圆

P,Q及轴肩G、H、I有较高的尺寸精度和形状位置精度,并有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该轴有调质热处理要求。 (二)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1.确定主要表面加工方法和加工方案。 传动轴大多是回转表面,主要是采用车削和外圆磨削。由于该轴主要表面M,N,P,Q的公差等级较高(IT6),表面粗糙度值较小(Ra0.8μm),最终加工应采用磨削。其加工方案可参考表3-14。 2.划分加工阶段 该轴加工划分为三个加工阶段,即粗车(粗车外圆、钻中心孔),半精车(半精车各处外圆、台肩和修研中心孔等),粗精磨各处外圆。各加工阶段大致以热处理为界。 3.选择定位基准 轴类零件的定位基面,最常用的是两中心孔。因为轴类零件各外圆表面、螺纹表面的同轴度及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是相互位置精度的主要项目,而这些表面的设计基准一般都是轴的中心线,采用两中心孔定位就能符合基准重合原则。而且由于多数工序都采用中心孔作为定位基面,能最大限度地加工出多个外圆和端面,这也符合基准统一原则。 但下列情况不能用两中心孔作为定位基面: (1)粗加工外圆时,为提高工件刚度,则采用轴外圆表面为定位基面,或以外圆和中心孔同作定位基面,即一夹一顶。 (2)当轴为通孔零件时,在加工过程中,作为定位基面的中心孔因钻出通

孔而消失。为了在通孔加工后还能用中心孔作为定位基面,工艺上常采用三种方法。 ①当中心通孔直径较小时,可直接在孔口倒出宽度不大于2mm的60o内锥面来代替中心孔; ②当轴有圆柱孔时,可采用图 6—35a所示的锥堵,取1∶500锥度; 当轴孔锥度较小时,取锥堵锥度与工件 两端定位孔锥度相同; ③当轴通孔的锥度较大时,可采 用带锥堵的心轴,简称锥堵心轴,如图 6—35b所示。 使用锥堵或锥堵心轴时应注意,一 般中途不得更换或拆卸,直到精加工完 各处加工面,不再使用中心孔时方能拆 卸。 4.热处理工序的安排 该轴需进行调质处理。它应放在粗 加工后,半精加工前进行。如采用锻件 毛坯,必须首先安排退火或正火处理。 该轴毛坯为热轧钢,可不必进行正火处 理。 5.加工顺序安排 除了应遵循加工顺序安排的一般原 则,如先粗后精、先主后次等,还应注

机械零件加工制造工艺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实例 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设计“配气机构摇臂轴”零件的机械加工 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 设计者刘梅芳 指导教师杨振祥 学号 1102070513

中南大学 机车车辆教研室2011年 1 月11 日

内容: 1. 零件图 1张 2. 毛坯图 1张 3. 课程设计任务书 1份 4. 机械加工工艺工程卡片 1张 5. 机械加工工序卡 8张 6. 夹具装配图 1张 7.课程设计说明书 1份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 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的训练,希望在设计中能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自己今后参加祖国的“四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指教。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及技术要求 1、零件的作用 配气机构是进、排气管道的控制机构,它按照发动机的作功次序和每一缸的工作循环的要求,适时地开闭进、排气门、向气缸供给可燃混合气(汽油机)或新鲜空气(柴油机)并及时排出废气。一般由凸轮轴、气门推杆、挺柱、气门摇臂、摇臂控制轴、气门导管以及气门等部件构成。 摇臂轴是一空心圆轴,用数个支座安装在气缸盖上,摇臂套装在摇臂轴上,并能在轴上作圆弧摆动。轴内孔与主油道相通,供给配气机构润滑油 2。主要技术要求 零件图上主要的技术要求为: 1)摇臂轴调质硬度为HB255-302;B 表面淬火硬度HRC55-60,硬化深度1-1.5mm ; 2)探伤检查。 (二)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配气机构摇臂轴这个零件从附图1上可以看出,它一共有以下7组加工表面,分述如 下: 1、 Φ50h8轴:轴径0 39 .050-mm ,表面粗糙度为Ra6.3μm ,端倒角2mm ×45°。 2、 摇臂轴总长:保证尺寸2500 5 .0-mm ,表面粗糙度为Ra0.8μm 。 3、 端侧面表面粗糙度为Ra6.3μm 。 4、 Φ27圆槽:槽径Φ27,到端侧面保证尺寸17±0.1mm ,铣刀加工,槽深至摇臂轴外径表面保证尺寸17mm ,两个,槽间距保证尺寸216±0.1mm ,表面粗糙度为Ra6.3μm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