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品德课中如何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思想品德课中如何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思想品德课中如何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思想品德课中如何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思想品德课中如何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科目,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大部分学生都以此为苦,不愿意学习。而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认识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感发展的过程,是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就不能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变学生“苦学”为“乐学”,这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关键。

为改变学生“苦学”的现状,近几年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大量的探究,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在整理出来以求教于各位大方之家。

一、情境导入,激学生乐学

讲好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第一步,那么怎样设计导入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首先,教师对教材应有十分准确的把握,努力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语”。可以通过讲与本节课的内容有关的故事、成语导入新课。例如,在讲到“我们身边的规则”时,要让学生在黑板上分别徒手画一个圆并用圆规画一个圆,从而引出“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一问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一下子全调动起来了。其次,教师还要仪表端庄、亲切和蔼、信心十足。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条理,并联系实际讲好每节课的学习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读书之乐阅读答案

读书之乐阅读答案 【篇一:走进书里去阅读题答案】 xt>阅读《走进书里去》然后答题: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 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 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 闻广(搏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 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影)光屏前,就可 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 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 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 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 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 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⑥现代人的 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 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 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9、阅读①③段,划掉括 号里不正确的字。(4分)10、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粗略瞬间11、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 (4分)12、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4分) 13、作者把___ __比喻为__ _____的宴席。把_______比喻为 _____的快餐。(4分)14、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什么?_ _______(2分)15、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参考答案】9、应划掉的字依次是:搏、奈、豪、影10、粗略的反义词是细致、瞬间的反义词是永恒11、影 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影)光屏前,就可 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 完一部文学作品。相比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 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12、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 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看影片和卡通虽然有感觉艺术之美和

浅谈如何让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我谈如何让学生“爱学乐学”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语言又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如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培养的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而课堂教学又是素质教育的关键,也就是说优化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正确道路。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紧扣教学大纲,试着重新组织课堂教育,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让学生“爱学、乐学”。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外界力量,而学习的根本动力真正地取决于学生本身,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教育的范畴有机地寓个性教育之中,其实就是要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苦学”变成“乐学”,把教学过程变成使学生会学习的过程,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而是让学生的身心素质能健康、充分、和谐的发展,那么,如何让学生能够“想学、爱学、乐学”则成了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并且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呢?为此,在教学中我总结了一些教育教学方法在此做以浅溥的交流。 一、转变观念,解除“填鸭式”教育,消除教师包揽一切,只教给应试知识和技巧,忽略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要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 1、教师要注重师德修养,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朋友式关系,了解学生的思想让学生真正接受你指导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2、防止马太效应,克服定势心理,树立发展观念,不能够强化“尖子生”,忽视“后进生”,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会学习的潜力,都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3、启发学生建立积极可行的目标、鼓励学生做出的成绩,哪怕微小的成绩,教师要善于鼓励表扬,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把“满堂问”变成“启发式”学习 “满堂问”只是片面、简单的问答形式,始终使学生处于一个高度紧张、穷于应付,牵着鼻子走的状态,而“启发式”则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思考、研究的方式,如《小猴子下山》一课,猴子扛着玉米,走到哪儿?看见什么?干些什么?可以这样问:小猴子看见玉米以后,它会做些什么?这样问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地进行学习,起到了把由“教”到“学”变成由“学”到“学”上来,使学生能够轻松自主地进行学习。 三、教学多样化 1、说演结合。 《小猴子下山》一课中,教学中先要求学习从文中圈出动词:掰、扛、扔、摘、捧、抱、追,再要求学生做做这些动作,并正确理解词义,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如“摘桃子”联系实际说“摘苹果,摘茄子”等词,并且低年级对表演特别有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说说演演了解这些词。我分别出示了玉米棒、桃子、西瓜等教具,让学生上台边说边演示。表演的学生把“扛、捧、抱”等动作演得准确而传神,活灵活现,看的学生津津有味,注意力格外集中,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可以加深对课文的准确理解,同时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得到提高,思维得到发展。 2、从字引文。 利用学过的生字、词与课文内在联系,通过关键词,引导学生认真读文,如:掰,两只手一分开就是掰,为什么用“掰”,“掰”什么东西?你在日常生活中都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哲学家对读书的理解,往往不是关注读书的种类,或是读书的方法,而是关注读书的意义。从哲学的观点来看,读书的意义,不仅要从个体的知识需要来理解,更重要的,是把读书作为人类历史性活动的实践来理解,从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需要来理解。文字和书写的发明,其重要性在于,从此人类的经验可以超越面对面的授受而广泛传递。于是,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阅读、书写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方式。“智山慧海传薪火”,知识与智慧的薪火相传,端赖于书写的文字,于是读书成为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中国古人早就重视读书,孔子的一生,既是教育者的一生,也是学习者的一生、读书人的一生“韦编三绝”“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是孔于热爱读书、勤奋读书的生动写照。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而“濡”最广义的所指,就是“读书人”。读书人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受到高度尊敬,是中华文明崇尚读书的一种表现,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特色。 ③虽然读书也曾被一些人当作求取功名、财富的阶梯,但应看到,历经几千年的文化陶养,读书已成为多数读书人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读书本身就成为目的,成为享受。中国文化史上津津乐道的“孔颜乐处”,恐怕指的就是读书之乐吧!颜回是孔子唯一认定的“好学”的弟子,所以,至少读书是这种孔颜之“乐”的重要部分。在当代读书人中,人文学者读书大概最接近于以“无功利”的美学态度读书,也比较接近以读书为乐的古风。 ④现代人读书无非两种,读专业之书和读非专业之书。有一种说法,提倡“好读书,不求甚解”。我以为,读非专业的书,大可“好读书,不求甚解”;而读专业的书,则切不可不求甚解。用司马迁的话说,应该“好学深思,心知其意”。不同的书要求不同的读法,而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读书习惯,没有固定的模式。如果读中国文化的经典,这里我推荐宋代大儒朱熹的读书诀:“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朱熹在这里讲的主要是读经典之书的方法,也就是把读书作为修养自己心性的一种活动。这虽然是古代哲学家的读书观和读书法,但同样值得今人思考。 ⑥读书与修身有着密切关系,修身的首要一条就是读书。不过,在这个问题上,朱熹的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存在分歧。理学认为要成圣贤既要读书又要修身,脱离读书去修身或脱离修身去读书,都不可取;而心学则认为,要成圣贤,只要修身,增进心性修养就可以了、读书是没有用的。所以,人如何才能成为圣贤,是两条办法还是一条办法,就构成了从宋代到明代思想史的主要背景。现在看来,光读书并不能一定增益你的道德品质,但如果不读书,仅仅从事心性修养,那么道德发育程度也是有限的。因为如果对社会、人以及人际关系的认识不能建立在健全理性的基础上,就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而要达到理性的自觉和明澈,就离不开读书。 ⑥如果从中国思想史来看,读书跟“学习”亦有密切关系。中国思想有一个特点,就是“学习”和“读书”很早以前就成为中国文化中备受关注的问题,相关讨论也就变成中国思想史的一个传统。《论语》一上来就讲“学而时习之”,不是随意的,也不是偶然的。因为孔子的思想体系,如果从伦理道德观念来讲,“仁”是最主要的,但若从整体上来讲,从后来的学

乐教善教与乐学好学

乐教善教与乐学好学 [摘要]:电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具有鲜明高效、形象生动的特点,益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大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能激发学生的情感,烘托气氛、陶冶情操。促老师教学如行云流水,变苦教、难教为乐教、善教;促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很多东西,变苦学、厌学转为乐学、好学。是更新教学方式方法、实现教学过程更优化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电教手段优化课堂乐教善教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人学习中的作用。电化教学作为一种先进新型教学手段,具有鲜明高效、形象生动的特点。它不但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加深印象、强化记忆,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 首先,适当运用电教手段益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如果仅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单凭老师一言谈,照本宣科,学生昏然不感兴趣,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一堂课下来,老师口干舌燥可还深感时间不够,可谓费心劳神;学生只听得头昏脑胀而不知所云。此教学效果自然不佳。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部兴趣,学习兴趣是获取知识、丰富心理活动的主要推动力。”为此我将现代化教学手段——

电教手段运用于语文教学课堂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其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兴趣盎然中自觉地参与学习。很多老师认为说明文不容易讲,原因在于它不够形象、生动、感人,对学生没吸引力。有些内容学生读几遍依旧如水中月、雾中花而含糊不表,适时适当借助电教手段这一切就会迎刃而解。我在讲《中国石拱桥》时,制作了关于赵州桥和卢沟桥并突出其构造特点的幻灯片,学习课文时一边演示生动形象的画面,一边向学生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构造特点,这种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画面刺激了学生的感官。给学生的印象感受当然深刻,然后老师不失时机播放课文录音,使学生结合画面感知课文内容,这种融音响、画面为一体的教学环境刺激了学生多种感官,激起其极大的兴趣,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学生既自然轻松地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又激发了他们对民族传统文化和勤劳智慧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从而达到了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其二,运用电教手段,益于加大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巴班斯基认为:“最优的教学过程应在规定时间内在教养、教育、发展三方面获得最高可能性的水平”。在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有时举例较多或补充习题,这时可将内容制作成幻灯片,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东西。 其三,运用电教手段,化抽象为具体,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语文教学中,有些重点难点可以通过口授、提问、板书等传统教

读书四境 阅读理解

读书四境李承志 ①读书是心灵的历程。书之不同,读书的意境便会不同。()读者的学识有高低,所读之书有雅俗,()读书的意境不外乎有四种——翻、读、吃、品。四境如山峰叠立,愈攀愈艰,愈艰愈乐。一本书如历经翻、读、吃、品四境,便称得上稀世奇书;历经翻、读、吃三境,则可称世间佳书;历经翻、读二境,便为好书;一翻而足,则只能称之为纸书。奇书如仙宴之珍馐,须有幸得之,品之则飘然若仙,荣辱皆忘;佳书如盛宴之佳肴,吃之则沁人心脾,神清气爽;好书则如美味小吃,既可充饥又可解馋,令人流连忘返;而纸书如白开水,只能权充润喉之用,而充饥无补。 ②读书应选兴味和程度与己相近者来读,否则便会事倍功半。一书当前,先要观其形,察其色,遍览其页,以定其是否需深入研读,此为读书之翻境。“翻”是略识书之梗概,辨书之雅俗,定书之取舍。翻书的目的是为了寻觅好书、佳书、奇书。翻过之后,书便有两种殊遇:一是舍而弃之,一是捧而读之。翻是读、吃、品的端始,没有翻,读便无从谈起;只翻不读,犹如竹篮打水,终无所获;遇书便读,就会有失甄别,为书所乱。 ③翻过之后便要读,“读”是对书的理解、认识,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碰撞的过程。读可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读书犹如探险,前面既有名山大川,也有深林幽谷,有时还会遇到不可逾越的鸿沟。读书应排除杂念,全心投入,任思绪在时空中遨游。读书之艰,难在于入,读之入境,在于忘我。读不同的书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书一览无余,有的书虽冥思苦想却不得其解。 ④对于前者便可告一段落。对于后者,则须反复琢磨、咀嚼,如蚂蚁啃骨头般将其一点点咬碎,这种咬文嚼字的读法便是“吃书”。吃也便成了读书的第三种意境。吃是对书的反复研习,吃书需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吃书”可使人顿开茅塞。吃书虽苦,但苦后有甜,故读书之乐多生于此。 ⑤一般的书历经翻、读、吃三境便可了如指掌。对于那些有言外之意、味外之旨的奇书,只翻、读、吃是不足以领会其神韵的,需跳出书外,以心品之。品就是读字间之字,思句外之意,它是读书的最高意境。品可观书之全貌、扼书之神髓、辨书之品位。品书需有渊博的学识、敏锐的洞察力和博大的胸怀。同一本书,读者不同,品出的滋味便会有异;即使是同一位读者,也会因品书时间不同,而味道迥异。 ⑥读书之四境,如四季之景,各有不同。翻书在页,读书在句,吃书在字,品书在心;翻得趣,读得益,吃得味,品得神。 1、按照文意,填入第①段的词语应是:() A、如果…那么… B、尽管…但是… C、因为…所以… D、不仅….而且… 2、从第③、④段看,第④段中加点词“前者”指的是:;“后者”指的是。

乘新促教,让学生苦学加乐学

乘新促教,让学生乐学加苦学 柴山分校代剑锋 灾后重建使巴山蜀水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我校也在其中。这给我们创造了新的起点、新的契机,我们要借这新的东风,抓好教学,乘新促教,让学生乐学加苦学,成为自觉学习的主人。 新的教学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愉快教学法已被越来越多教师所熟悉和运用,大家都叫这为“乐教育”的办学理念。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开篇的首句就谈到了对“乐学”的认识:“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历代许多大师们的谆谆言论和他们的教学实践无一不证明“乐学”教育思想是一种高层次的理想教育境界。 近年来,我们也有很多老师在愉快教学方面做了深入探索,并取得了成功,然而推广开来后,由于一些老师认识不到位,走入了误区——片面地强调乐学,简单地认为乐学就是给学生布置尽量少的作业,尽可能降低所学知识的难度等等,而一味地排斥苦学。“苦学”二字似乎渐渐已被人所遗弃。其实苦学的精髓是攻克难题的勇气、持之以恒的韧劲、心如止水的境界以及专心致志的投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难发现,且也在常常反思,现在的孩子能吃苦耐劳的为什么少之又少呢?现在的孩子抗挫能力为什么差之又差呢?是不是当我们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下功夫的时候,却忽略了对孩子“苦学”精神和习惯,孩子们良好的意志品质从何谈起?我想,如果我们能取苦学之精华,和乐学并用,都成为美的享受,不失为好的教学方法。 从哲学的角度看,苦学和乐学也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学习必须是

要用功的,而且是下苦功;但学习也应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源泉和老师。有了兴趣,才能让学生以苦为乐!我们在挖掘孩子们学习兴趣的同时,抓住各年龄段孩子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帮助他们锻炼意志品质,提高忍耐能力,并不断建立新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让学生在这种艰辛的求学过程中体会先苦后甜的成功感,不是让学生经历了一种风雨之后见彩虹的喜悦吗?而且,这样的一种喜悦感会重新反为他下一轮继续奋斗的动力。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过程,十分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就我执教的班而言,刚接手时比同年级其他班学习习惯及成绩都要差,我明确告诉孩子们:“因为我们差,所以我们要更刻苦、更努力!”我与孩子们一道,区同制定了班级分期奋斗目标及奖惩措施,激励他们严格要求自己,以古圣贤勤学苦读为榜样,改掉不爱认真书写作业和不爱阅读的坏毛病,每周评选一次“勤奋之星”,让孩子们在你追我赶的奋发向上中也其乐融融。在语文课堂上,我面向全体学生,师生平等对话,营造了和谐宽松的氛围,从一个个形象优美的中国汉字到文质兼美的一篇篇课文,从深情并茂的美读到感受习作成功的喜悦,无一不让他们体会到语文学科蕴藏的语言美、思想美、生活美……几年来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乐学和苦学二者有机结合,实现和谐的统一,达到学习的理想境界——以苦为乐,让苦学与乐学都成为美的享受,让我们的学生苦学加乐学,身心愉悦,健康成长吧!

《灯影书香》阅读理解及答案

《灯影书香》阅读原文: 许寿裳在一篇记述鲁迅居京生活的文字里,提到西三条胡同寓所的壁上,挂有一副乔大壮所书的集骚句对联,文云:“望崦嵫而勿迫,恐鹈之先鸣!”他说这是鲁迅先生“表明格外及时努力,用以自励之意”。 这对联挂得很有意思;但要像鲁迅那样的人挂起来才能名副其实,如果让我辈来用,就不免妄了。 多年前,我也动过一回心念,拟请能写好字的朋友给我写一副对联。当时选定的联语是这么说的:“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这好像是陆剑南的诗句吧?但那意境的确完全符合自己当时的生活趣味。斗室中,书刊杂乱,上下堆积。每到天黑,就埋头书堆,对着不怎样明亮的灯光,常常一泡就泡到了深夜里。 要说一灯如豆。当然是极其夸张的,但由于夜深了,灯色也深了,日间浮动的心境,至此也显得分外的深沉。临案读书,那灯豆的情味,拟之红豆的惹人相思,恐怕也不为过。就这样,自己觉得个中天地异常的广阔,毫无遗憾地安于一段相当长久的时间。 后来呢,虽然终于给现实轰了出来,不再困守于昔日的书堆了,但对那深灯之下,一卷在手的情思,仿佛总还有点“剪不断”的余绪似的。 本来,只要还有时间的余裕,广读点书也是好事。问题在对书籍必须知所取舍。黄山谷云:“擘书覆瓿,裂史黏窗,谁不惜之?”我看未必尽然,天下有许多坏书、劣史,擘以覆瓿,裂以黏窗,可惜的是在瓿在窗,而不在书在史。因为它其实是玷污了瓿,亵渎了窗的。至于如赵季仁所持的平生三愿: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山水。只要他对“好”字的字义下的允当,则陈眉公所称“读书者当作此观”云云,也还是可加首肯的。 正因为世界上好书甚多,读之难尽,则劳生有涯,便觉得有时偷得一时半刻,局促在斗室之中,埋头于深灯底下,那种乐趣是无穷的,那种辛劳也是值得的。 [注]“望崦嵫而勿迫,恐鹈之先鸣!”集自《离骚》。“崦嵫”神话中太阳所入之山,“鹈”即杜鹃,鸣时百花皆谢,这两句诗有抓紧时光,及时努力之意。 《灯影书香》阅读理解试题: 1.下列对《灯影书香》文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灯影书香》多处恰切地引用前人诗文,丰富了内容,增添了文采。 B.作者十分欣赏鲁迅居京寓所壁上的对联,但认为今天之人不配使用。 C.《灯影书香》中所引黄山谷的话,是对玷污了瓿,亵渎了窗的坏书、劣史的有力批判。 D.作者是一个书痴,深谙读书之味,知道读书之乐,应任由个人体会。 E.作者并不一味主张读书,好书甚多,劳生有涯,读之难尽,故须知所取舍。 2.《灯影书香》开头为什么从鲁迅书房的一副对联写起?(4分) 3. 从《灯影书香》全文看,作者为什么喜欢挑灯夜读?(6分) 4. 从《灯影书香》全文看,作者为什么主张“对书籍必须知所取舍”?(4分)

在英语教学中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的尝试与思考

在英语教学中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的尝试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7-09-14T16:27:16.00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7月上作者:廖瑜珠 [导读] 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 摘要: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单一的、被动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掌握探究知识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苦学”为“乐学”。那么,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英语,从而实现从“苦学”到“乐学”的转变呢?本文对此展开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生;“苦学”;“乐学” 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但在过去长期的英语学习中,都没有重视对学生主动学习的培养。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受升学压力的困扰,教师为了分数苦教,学生为了分数苦学,致使学生一提起学英语就头疼,哪里还有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呢?为此,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单一的、被动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掌握探究知识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苦学”为“乐学”。那么,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英语,从而实现从“苦学”到“乐学”的转变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注重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要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变“苦学”为“乐学”,一个重要的前提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和个性心理特征,在学生认知的过程中有积极的作用。学生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好奇心,来源于教师的智慧和教学艺术。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感兴趣,才能做到观察细致、积极思维、想象丰富、记忆深刻。也才能进一步深入地探究、愉快地学习。英语教学实践证明,要激发学生兴趣,主动掌握所学知识,最理想的方法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英语语言情境中。如果缺少英语语言的情境,那么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的难度将增大,收效也不理想。为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以及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媒体为学生创造具体的、直观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有利于“自主”发展的环境和宽松适度的成长空间,创设情境可以使抽象的词汇变得妙趣横生,枯燥的单词句型变为活的语言。创设情境还可以使学生融进学习的实际情景中。 1.利用实物创设情境。如教句型How many…are there? 时,利用书包、铅笔盒等实施教学。教师问:How many pencil-boxes are there in the bag? 学生猜,接着帮助学生用学过的词汇模仿着来问,大家抢着回答,在猜的过程中把该学的也练会了。 2.动作表演创设情境,例如教祈使句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派一个代表轮流上讲台、教师说英语、学生表演动作。如:Come here .Go there. Open the door. Close the window. Go back to your seat. Clean the blackboard, please. Sit down, please.这样一直下去,学生就会在情境中学习句型、会话。最后,老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以上句子的共同点,归纳出祈使句的结构。 3.用幻灯片、录音机营造情境。课堂上依据教材内容尽可能利用图片、简笔画、幻灯片和录音机进行教学。如放录音机让学生看幻灯片、图片、简笔画边听边记录,视听结合易于加深印象,强化记忆。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如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1)How does Mr. Wu come to school every day? (2)What’s wrong with Mr. Wu’s bike? 放录音1至2遍后要求学生回答,这样可以使学生专心听、说。 4.利用多媒体营造情境。多媒体以优美的画面、动听的声音、活泼的动画吸引着学生,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教师要适时地创设一些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英语新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如结合课文,以教“My new school”为例,教师先制作好课件,用Power Point软件呈现给学生并配上本课文的原版录音和老师读课文的录音,又把相关图片在屏幕上展示并定格。这无论是从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如临其境,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改变了传统死扣课本的教学模式,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创设英语课堂教学情境还有多种形式,如猜谜语、角色表演、游戏、分行分组操练等。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重在发动学生全员参与,以实践为主,同时也要着意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所以教师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精讲巧练、认真反思,使教师和学生满怀激情地投入到英语教学的现场中,收到最佳效果。 二、注重激励学生的表现欲望,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传统英语教学强调英语语法知识,但在语言交际时,学生却难以开口,形成了不能写不会说的现象。在课外,普遍成了“哑巴英语”。要改变这一状况,教师不仅运用课堂情境教学,强化听、说训练,而且还要了解全体学生,热爱他们,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与学生沟通感情,激励求知欲和表现欲望。但这还不够,要使学生对英语感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必须经常接触他们,亲近学生,不失时机地进行英语实践和交流,充分发挥课外时间这块辅阵地。而课前5分钟的短暂交流,可激励学生表现欲,增强自信心,融洽师生关系,为师生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例如,与学生谈论一些在英语学习方面取得成功者的故事;用简短易懂的英语短语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用英语自由交流、自由演讲、英语会话练习、自由唱英语歌曲等。能够坚持长期的课前5分钟用英语与同学们交谈,可以激发兴趣,活跃气氛,完成上课前的预热。这样做一方面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隔阂和在课堂上发言的恐惧感,诱导学生多用英语交流。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和察觉学生内心变化,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将为教师在课堂上认真实施“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在课外能大胆说英语,多用英语去交际,自我主动地去表现。学生有了表现欲,就会主动轻松地学习英语,变“苦学”为“乐学”。三、注重学生全员参与,增强语言运用能力 发动学生全员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防止两极分化,充分展现每个学生的表现欲望,实现“苦学”到“乐学”“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这是英语教学所面临的首要任务,也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表现为“我会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在运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技巧、培养能力,为自主学习打下基础。为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用心灵去感悟,在实践中去体验,自我解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坚持课堂前奏的值日报告活动。在课堂上开展以口语训练为主的课堂前奏5分钟值日报告。初一可由学生用英语报告日期、天气、出勤等,逐步过渡到介绍自己、朋友、学校或教师等。如Step One: Revision T: Good morning, class! S: Good morning, Miss Li! T: Who is on duty today? S: I am. T: Are we all here today? S: Yes, Everyone is here. 进入八年级,随着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可让学生准备一下简短文章或对话,如谈谈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以及未来的打算等。学生轮流值日,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这是培养学生听说习惯、提高听说能力的好形式。学生都感到有乐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掌握英语知识。有些胆小、不善说英语的学生也会在课外或家中进行英语听说的练习,这样就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强化了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运用,同时给学生一种“成就感”,因而也就增强了语言运用的能力,还调动和巩固全体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快意读书阅读答案

篇一:快意读书阅读答案 【注释】可人:知己。(1)请用自己的话回答本诗中的“此”字指代哪两件事?为什么诗人只选取这两件事来写?(4分)(2)宋诗重理趣。请说说本诗蕴含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参考答案:(1)(4分)①“此”字指代前两句语意:读起来感到快意的书容易读完,好友相约却偏偏不来。(或“书当快意”时,偏偏“读易尽”,而“客有可人”时,偏偏又“期不来”。)(2分。如果用原诗句给1分)②a. 读书、交友历来是文人士子日常生活中最平常而最有意义的事情。 b. 读书、交友是反映文人精神追求的典型事例。 c. 运用典型事例,以小见大,为诗作第三、四句的议论张本。(a、b、c三点答对其中一点即可得2分。)(2)(3分)人生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或:人生难得有多少“开怀”的事情。或: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阅读答案篇二:快意读书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0 分)绝句陈师道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注释】可人:知己。( 1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本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绝句 陈师道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注释】可人:知己。 (1)请用自己的话回答本诗中的此字指代哪两件事?为什么诗人只选取这两件事来 写?(4分) (2)宋诗重理趣。请说说本诗蕴含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3)本事主要用了什么方式来表达感情的?请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2. (1)(4分)此字指代前两句语意:读起来感到快意的书容易读完,好友相约却偏偏不来。(或书当快意时,偏偏读易尽,而客有可人时,偏偏又期不来。)(2分。如果用原诗句给1分)读书、交友历来是文人士子日常生活中的事情(2分)。(或者答典型事例也给满分)。 (2)叹怀人生事事不能尽如人意。或:人生难得有多少开怀的事情。或: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2分) (3)用叙事和直抒胸臆相结合来抒情的。(1分)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快意的好书却很快就读完了,可人的朋友却约不来。此为叙事。(1分)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世界上的事总是这样事与愿违,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得偿所愿。此为抒情。(1分)诗歌叙事和直抒胸臆相结合,表达人生事事不能尽如人意的感叹。(1分) 读书是快乐的 ①与书结缘,还是在孩提时。那时我的小叔在家开了一个小书店,专门出租连环画。借着这个便利条件,“小人书”陪伴我度过了小学时代。尽管那时读书还似懂非懂,却初步尝到了读书的乐趣。 ②参加工作后,时值“文革”文艺萧条时期,伴随我的只有平时积攒下的一堆书籍,时常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孤独无依,只有以书为伍,读书解闷。本是无奈之下的阅读,却常常有出乎意料的收获。读书之时,心如止水,心无旁骛,仿佛两个人在空灵寂静的屋子里促膝交谈,彼此之间的呼吸也能听得清清楚楚。这样日复一日,渐渐养成了一个永远不变的爱好——读书。自从喜欢用读书来填充业余时间起,读书几乎成了我每日不可或缺的功课。当白天的喧

“苦读”还是“乐学”3页word文档

“苦读”还是“乐学” 走近某高中,红色横幅挂满教学楼,分外显眼。“十年寒窗苦读,六月一朝梦达”“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众多励志标语,几乎离不开一个“苦”字。更有甚者,打亲情牌,像“家中的父母吃苦受累,盼的是捷报频传”,还是与“苦”紧密相连。总给人一种“不苦就不叫读书,不苦就不是好学”的感觉。 临近高考如此,平常教育也是如此。很多人都喜欢用“闻鸡起 舞”“程门立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等苦情故事来激励学生,都注重“吃苦耐劳”“勤学苦练”思想的宣扬。不是说这样做不可以,苦读,一直以来都是激发学生战胜学习中的困难,在学业上取得更大成就的重要方法。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在汪洋的题海中苦苦挣扎,在接二连三的考试中苦苦支撑,感受不到读书的乐趣,也是学生厌学甚至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苦读”之外,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学生不厌学、不辍学,甚至提高学习效率,身心健康发展呢?有,那就是“乐学”。 乐者趣也。“乐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觉得学习过程有乐趣,能体会到学习的理趣、妙趣,并从中涵养自己的情趣。“心乐之”,必会“伐竹取道”,积极地去探寻“尤清冽”的源头活水。 “乐学”思想古已有之。孔子就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说”就是快乐、愉悦。不单如此,在孔子看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才是学习的高境界,他自己也常“乐

以忘忧”。历代诸多教育家也都重视“乐学”,实践“乐学”,“达之教也,使弟子安焉,乐焉”,“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凡习礼歌诗之类,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 令人遗憾的是,现在许多学校、教师并不重视“乐学”,总是喜欢强调“苦读”。为什么?因为要求学生“苦读”比引导学生“乐学”要容易得多。“苦读”的重点在知识,教师通常只要让学生通过反复背诵、做题、考试来掌握就可以了,以教定学,教法单一。而“乐学”则反之,“乐学”的重点在学生,需要教师以人为本,遵循教育的规律与生命的节奏,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来确定教的内容和方法,以学定教,教法灵活。而且教师课前除了备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备学情、备学法;课中除了讲授,更重要的是启发、引导、互动;课后除了检查、考试,更重要的是交流、反思、提升。与“苦读”相比,“乐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对教学的过程更为注重,一句话,更难。 只是,《为学》开篇就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教师须认识到,让学生“乐学”是自己的责任,“要用自己的全部力量来把教学工作由学生沉重的负担变成欢乐鼓舞和全面发展的源泉”。要让自己成为一个“乐教”者,并用自己的乐观来营造欢乐的气氛感染学生,使心与心更近,乐与乐相随。要设乐境、激乐趣,引导学生体验成功之乐,感受成长之乐,领悟生命之乐。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不兴其艺,不能乐学。”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不能囿于课堂之中,限于书本之内,要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会,藏息相辅,劳逸结合,张弛有度。这样,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能获得更大的快乐,身安心顺,陶然自得。

优秀英语短文带翻译-读书之乐

优秀英语短文带翻译-读书之乐 All the wisdom of the ages, all the stories that have delighted mankind for centuries,are easily and cheaply available to all of us within the covers of books but we must know how to avail ourselves of this treasure and how to get the most from it.The most unfortunate people in the world are those who have never discovered how satisfying it is to read good books. I am most interested in people, in them and finding out about them.Some of the most remarkable people I’ve met existed only in a writer’s imag ination,then on the pages of his book, and then, again, in my imagination.I’ve found in books new friends, new societies, new words. If I am interested in people, others are interested not so much in who as in how.Who in the books includeseverybody from science fiction superman two hundred centuries in the future all the way back to the first figures in history.How covers everything from the ingenious explanations of Sherlock Holmes to the discoveries of science and ways of teaching manner to children. Reading is pleasure of the mind, which means that it is a little like a sport:your eagerness and knowledgeand quickness make you a good reader. Reading is fun,not because the writer is telling you something, but because it makes your mind work.Your own imagination works along with the author’s or even goes beyond his.Your experience, compared with his, brings you to the same or different conclusions,and your ideas develop as you understand his.

初中语文 语文论文 促其苦学 使其乐学 ——谈苦学与乐学的辩证统一.doc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是苦学好,还是乐学好,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小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乐学与乐学的辩证统一。 什么是苦学?"苦"者,刻苦也;苦学,即刻苦地学习。乐学呢?"乐"者,快乐也;轻松地学习,即为乐学。两者看起来是矛盾的,又如何能统一起来? 学生读书上课,在"大纲"上规定的学习任务要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天天要做,还有教师时时在督促。越是自己不喜欢的教学内容,越要努力钻研,否则就学不懂。知识就像链条,哪里掉了一环,要接上去不知要多花几倍力气。读书求学,自然要受纪律的约束,受教学规律的支配,由不得自己任性。兴之所致想什么时候读就什么时候读,想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不是学生尤其不是小学生应有的读书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是苦,否则完不成学习任务。诚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如此说来,苦学是教学规律的必然,而不是应试 教育的产物。 因应试教育应运而生的题海战术,使学生苦不堪言。现在教学已转轨到素质教育上来,但应试教育的弊端尚未全部清除。因此,有人一看提倡苦学,就联想到题海战术给学生带来的过重的课业负担,因而竭力反对。其实,这些人不

理解苦学的真谛。 什么是苦学的真谛呢?起码它应包括三个内容?:其一是专注,能坐下来专心致志地读书;其二是刻苦,绞脑汁,肯钻研,不为学习上的任何困难所吓倒;其三是有韧性,把学习坚持到底,十几年如一日。 人生百年,从孩提时起培养苦学的精神和习惯,不仅 是完成各学段学业的保证,而且能终生受益。 促使学生苦学,又从何入手呢? 一、学习目的性教育 对学习目的性认识的越清楚,越能自觉刻苦地学习。学习目的性各年级都应该持之以恒地进行。不同年级可以有不同的教育形式和教育重点。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应是经常性的话题。如,学语文与学其他课的关系,学语文与长大后参加工作的关系,甚至语文与爱国的关系等。记得教四年级语文时,笔者曾讲过一个对联故事(传说,一个清朝爱国文人用对联怒斥八国联军头目。八国联军头目出的上联是:琵琶琴瑟八大王在座;爱国文人对的下联是:魑魅魍魉四小鬼犯边),直到初中的一次作文竞赛《老师教我爱语文》,笔者原班级中的一个同学获一等奖,作文中描述了这个对联故事给他的教育。可见,让学生明白学语文的重要,其意义有多 么深远。 二、克服困难的教育

春来正是读书时阅读及答案

春来正是读书时阅读及答案 古今中外,书作为人类的精神富矿受到人们极高的礼赞。我国汉代文学家刘向称:“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苏联大文豪高尔基形象地把书比作“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不仅是人类的良师益友,而且也是人们成就事业的辅翼。然而,近年来,市场经济大潮波及校园,一些学子经不起物欲诱惑,把心思花在怎样赚钱上,做家教、当导游、炒股票、搞传销……他们放松基础知识学习,读的书越来越少,甚至冷落了课本。这种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有百害而无一利,历来为做学问者所忌讳。某大报曾在一所大学做过一次课外阅读调查,57%的学生没有读过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一些大学生把进大学看作是为了掌握一门专业或技能,有个谋生手段,从而助长了重理工技术、轻人文社科的价值取向,导致一部分大学生ABC很好,熟悉美元、英镑,却不懂长城、黄河,不知道文天祥,不知道《论语》。大学生坐拥书城,却不珍惜读书机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现在,一些大学生不好读书,却要装腔拿势“写文章”。可是自己知之甚少,又焉能授之于人?即使写出几篇文章发表了,也难说有什么品位,能给读者多大启迪。“腹有诗书气自华”,毛泽东之所以博古通今,满腹韬略,留下许多经典著作,是因为他终其一生,手不释卷,博览群书,并能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历史上靠读书成大器者不胜枚举,但很少听说过有不读书而成为大家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才能薄发,只有博闻强识,才能文思泉涌,写出沉甸甸的作品。鲁迅先生的散文名著《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这个“三味”就是取自“读书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的古语。古人受历史局限,读书仅此“三味”,而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出版业空前繁荣,读书远不止“三味”,读书之乐也丰富而多彩了。书海浩瀚,一个人穷其一生也只能读其一二。所以,读书不能没有选择。我们在读书时一定要善辨良莠,择其善者而读之。同时还要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结合专业特点,广泛涉猎,争取最好的读书效益,切不可陷入“闲书”消遣中虚掷光阴,更不能沉没在“黄书”中难以自拔,而应结合学政治、学科学、学文化,用现代高科技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充实自己,开阔视野,惟其如此,才能“读有所用,学有所成”。明代大文人徐渭,曾写过一副读书奇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我们正处在青年时代,精力充沛,接受能力强,又有旺盛的求知欲,何不趁青春年少多读些好书呢?春天正是读书的好时令,我们应珍惜春光,只争朝夕,多读书,读好书。 1.从全文来看,文题“春来正是读书时”中的“春”是指的什么内容?全文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浅谈培养学生的乐学精神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b3130775.html, 浅谈培养学生的乐学精神 作者:郭宝琴 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年第02期 【摘要】本文从三方面论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乐学精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喜欢 才能做得最好。只有乐于学习才能把学习学好。 【关键词】苦学;乐学;主动学 爱因斯坦说:“只有喜欢才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人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喜欢学习,乐于学习。对于小学生的学习,老师更应该培养“以学为乐”的精神。以乐趣引进门,再一步一步地发展为自觉性,最后升华到“以苦为乐”的最高境界。如何培养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呢? 一、寓教于乐,把学生引进乐学的大门 低年级儿童好动、好玩,天真活泼,“游戏式教学法”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这种方法是教师把教学内容编成游戏,用教具、学具去进行演示,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用形象的动作表演出来,在课堂上精心设计安排,让学生在游戏中动脑动手动口。生动活泼的学习知识,理解概念训练技能,开发智力,激发学习兴趣。例如:“表演数字歌”:指导初入学儿童掌握数字特征,书写要领;“找朋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受到团结协作的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年级学生由对学习形式的兴趣,逐渐转向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据此,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趣味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循环小数,往往要经过多次商数,才能找到循环节,稍有疏忽,就难以寻准循环节,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时我鼓励学生:“谁耐心计算,谁就能找到有趣的规律。”学生计算出: 1-11=0.9 2-11=0.18 3-11=0.27 4-11=0.36 5-11=0.45 …… 9-11=0.81 1-9=0.1 2-9=0.2 3-9=0.3 4-9=0.4 5-9=0.5 …… 8-9=0.8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总结规律:一个分数的分母是11,分子与9相乘的积是这个循环小数 的循环节;分母是9的分数,分子是几,循环节就是几。挖掘出知识的规律性,不仅使学生得到乐趣,而且提高了观察、比较、概括等能力,为培养他们学习的刻苦性提供了稳定的心理因素。 二、消除心理障碍和不良习惯,培养饱满的求知情绪 饱满的情绪是乐学的具体体现,是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应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主要帮助他们克服以下不良心理和习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