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能教学设计-最新经典教案,通用

核能教学设计-最新经典教案,通用

能源课程——核能(教案)

能源课程——核能(教案) 适用年级:小学4-6年级 一、教学目标 深入了解能源知识,认识到我们所面临的能源危机。二、教学意义 延伸学习环保领域的科技类内容,增强学习内容的多元化,引导同学们在科技方向的思考与探索能力。 三、教学内容 在开始我们今天的讲课之前,先让同学们看两组图片: 1.原子弹爆炸 2.核电站 通过上面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到原子弹爆炸惊世骇俗的破坏能力,也可以看到核电站清洁高效的核裂变反应堆。既让我们心惊肉跳,恐惧不已,又让我们心有向往,喜爱不已。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呢,其实这就是我们今天主要讲的核能了,我们一起来深入的认知一下吧。 (一)什么是核能?

核能(或称原子能)是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核能通过三种核反应之一释放:1、核裂变,打开原子核的结合力。2、核聚变,原子的粒子熔合在一起。3、核衰变,自然的慢得多的释能形式。核裂变与核聚变在不经控制的情况下,一旦发生就会在短时间内猛烈的爆发出毁灭一切的能量,军事上的原子弹和氢弹就是利用这一特性制作而成;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对核反应的过程加以控制,让它以我们预想的速度进行下去,就能够让我们对它的能量很好的利用,核电站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下得以建立。目前人们还不能对核聚变进行控制。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共同遵从的原则,关于核能用于军事上的应用我们不做过多的说明,今天我们主要来看看核能作为人类发展过程中作为新能源的角色出现,它又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利用呢,还有它有哪些缺点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哪些不足还要我们继续努力去攻克呢? 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及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化石燃料的消耗将会加快。加强可再生能源的

核能教案

学习永威教案设计 课题:核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常识性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2、常识性了解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的大致情况和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以及核反应堆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火柴模型点燃过程进行类比,让学生了解链式反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常识性了解核能的优点及研究可控核聚变的重大意义。启发学生想象人类开发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二、课型:新授教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原子核裂变和链式反应,核聚变的原理以及如何利用核能更多的给人类造福。策略:观看挂图,教师讲解。 2、难点:原子核裂变和链式反应,聚变的原理。 策略:火柴模型点燃过程进行类比。 四、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 五、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我国虽然有丰富的煤炭、水力和石油资源,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拥有量并不多,而且资源分布很不均匀,因此,为消除我国能源储藏与消耗上的不平衡,发展核电站是迫切需要的。 原子弹是运用了一种新的能源———核能。 二、进行新课 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二)、什么是核能? 思考: (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再分下去又是什么呢?原子核可以再分吗?原子核可以改变吗? (2)质子和中子为何能紧紧结合在小小的原子核中呢? 科学家通过对放射现象的发现和研究,认识到原子核内还有结构,利用高速粒子轰击原子核时发现原子核是可以改变的,在某些改变中会释放大量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什么是核能?获得核能的途径有哪些? 练习 1,一切物质由组成,原子由、、三种粒子组成。

核能教案设计

意图:通过视频和战后图片展示从视觉上对学生造成强烈的冲击,教育学生热爱和平,在和平年代认真学习。) 二、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一)核能 (一)核能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结合下面图片阅读课本并结合相关化学课上的原子结构的知识,回忆原子的结构并自主学习核能的获得途径。 【归纳讲述】原子结构: 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分裂或者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结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又称原子能。 分裂聚合学生阅读课文并回忆化学课上的原子结构的知识,自主学习并展示交流: 1、原子由带正电荷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 2、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其电荷量跟电子电荷量相等,中子不带电。 3.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但是,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设计意图:复习回顾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好衔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裂变 1.链式反应 2.裂变的应用 (1)核电站 (2)原子弹 (二)裂变 【过渡语】核武器的威力究竟有多大?它释放的巨大能量是从哪里来的?核电站是怎样利用核燃料发电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71页-172页裂变部分内容找到答案。 【提出问题】 通过看书知道1 kg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超过2000t煤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才能发生裂变,放出能量。外界中子停止轰击,裂变也就停止了。怎样才能让裂变继续下去呢? 【flash展示】 核裂变、链式反应的过程 【动手实验】 用火柴模拟类比链式反应,将火柴搭成如课本图19.2-3所示的结构,点燃第一根火柴后,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原子核的裂变 【归纳总结】

九年级物理 第十七章第二节《核能》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七章第二节《核能》教学设计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所选择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七章第二节《核能》。材、教法、学法、施教过程及理念,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的内容安排在“能源家族”之后,“太阳能”之前,在知识结构上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堂课体现了新课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在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教学探究实验活动,了解科技发展,从现代社会中。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 观看录像激发兴趣,从多媒体中获取知识进行交流处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简单描述核能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增强学生热爱和平及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3.教学重难点 重点:裂变与聚变及其应用 难点:区分可控与不可控链式反应和区分裂变和聚变反应 教学准备:PPT课件 二、说教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传播知识的优良载体 恶意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学生兴趣,还可以缩短教学过程,进行资源分享。 2.讲授法:主要向学生讲授核能、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等概念,突出重难点。 三、说学法 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学以致用。 四、施教过程及理念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播放录像讲述在今年的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爆炸,造成了核泄漏事故等级为最高级7级 事件。 2.回忆在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了解原子弹的威力和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意图:1.视频播放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与物理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介年美国向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让学生直观了解原子弹的破坏力,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第十一章学习了原子、原子核的知识,只作简要复习,根据学会回答情况点评补充。 2.讲授核能和聚变概念,模拟链式反应发生时的现象,并观看动画,从而得出链式反应得概念。 意图:链式反应是本课年难点。观看动画加深了感性认识,便于理解,实现难点突破。 3.讲授聚变的两个利用,三维动画演示核能发电,录像播放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实况。 4.讲授聚变概念及其两个利用,视频播放氢弹爆炸实况和中国环流器的研究。 意图:通过观看动画和录像,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兴趣,加深理解,实现重点突破。 最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目前你了解我国核能的利用情况和核武器的研究情况吗?我国为和平利用核能贡献?你愿意为我国的核工业事业工作吗? 意图:通过讨论交流,增强学生热爱和平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第三环节:巩固升华,课堂小结

2022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核能》教案

《核能》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该节介绍能源家族中较新型的能源——核能,根本内容有原子核、核能、裂变、聚变和链式反响几个概念以及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对于核能这样的新型能源,初中学生非常感兴趣,但学生对于究竟核能是如何产生的,它的能量到底有多大,核能都在哪些领域有应用等认识不多,在生活中也很难遇见,所以教学中建立物理场景是突破口。将微观世界的现象放大,给学生形象的认识。同时应该将链式反响等类似复杂问题简单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核能、裂变、链式反响和聚变的有关知识。 了解核电站的常识,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学习活动,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信息处理能力。 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了解核能奥秘的兴趣,正确认识核能的价值。 引导学生关注能源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开展的意识。 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树立将科学效劳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可控链式反响,和平利用核能。 【教学难点】 知道链式反响及发生的条件;了解核聚变,知道核聚变发生的条件。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 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采用了大量的影片,有珍贵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原子弹爆炸的电影视频和氢弹爆炸的视频,利用Flash动画建模制作的核聚变、核裂变和链式反响的原理模型,还利用图片介绍了二战中投入广岛、长崎的两颗原子弹;原子的内部结构模型及我国的几所大型的核电站。 而自主学习课件整体以核能专题网站为框架将各个教学环节加以整合,不仅信息量大、共享性高,而且能给学生的自主个性学习提供平台! 【课前准备】 教师:核能专题网站 学生: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202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果说地震海啸纯属天灾无法防止,然而核泄漏危机却可以说是真正的人祸。经受地震及海啸袭击后,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了爆炸并引发核泄漏事故。有关这次核泄漏事故的背景及现状,请同学们在核能专题网站或其它相关网站上查阅一下,一会儿我们请一组同学给大家介绍介绍。 〔学生自主学习后进行介绍〕 核电站就是利用核能发电的,通过这次事件,引发了全球对于核能的热烈讨论,但究竟什么是核能,它是怎么产生的,它到底有多大的能量,同学们一定会觉得很神秘,本节课我们就来揭开核能神秘的面纱,了解有关核能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一〕核能 要了解核能,我们要了解原子内部结构特别是原子核的结构及作用力,接下来同学们继续在网络自主学习导学案中第2局部内容!

《核能》教案 (高效课堂)2022年人教版 (新版)新人教版

二、核能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核能的由来,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2.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 3.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 教学重难点 1.核裂变、核聚变。 2.核裂变、聚变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案一:课件展示 播放视频或图片,介绍: 1.我国用了短短4年时间完成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并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2.1967年6月17日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完成了其他国家要十几年或几十年才能完成的工作。 引导:原子弹和氢弹为什么会具有这么大的威力呢? 生:因为原子弹和氢弹都利用了核能。 方案二:情境引入 介绍材料: 威力巨大的原子弹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了一枚原子弹,使这个20余万人的城市转眼间变成了废墟,三天以后,日本长崎遭到了同样的命运,据有关资料记载,广岛24.5万人死亡,失踪20万人;长崎23万人死亡,失踪15万人,两个城市毁坏程度达60%~80%。 推进新课 一、原子原子核 学生阅读课本第151页第一段,以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原子的知识。 问题1:一切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么分子是由什么组成的? 问题2:原子有多大?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它们的带电情况如何? 问题3:组成原子的微粒的质量大小和体积大小的情况是怎样的? 二、核能 讲述:科学家们在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中,发现了极其微小的原子核内部还有结构,原子核也是可以再分的。为了研究原子核内部的结构,物理学家们尝试用粒子去“轰击”原子核,最初是用α粒子去轰击,后来又用质子、中子去轰击,发现都能引起原子核的变化——核反应,而且发现在某些核反应过程中能释放出大量能量。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我们把它叫做核能。 使学生明确: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结合在一起,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核能。它包括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这两种主要形式。 三、裂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七章第二节 核能 教案

核能 (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核能和释放核能的两条途径——裂变和聚变。 2.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启蒙教育。 3.介绍我国科学家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具 铀核裂变、链式反应以及原子弹、氢弹爆炸后产生的蘑菇云挂图,我国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录像资料及播放设备。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科学家们在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中,发现了极其微小的原子核内部还有结构,原子核也是可以变化的。为了研究原子核内部的结构,物理学家们尝试用粒子去"轰击"原子核,最初是用α粒子去轰击,后来又用质子、中子去轰击,发现都能引起原子核的变化——核反应,而且发现在某些核反应过程中能释放出大量能量。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我们把它叫做核能。 2.进行新课 板书:〈第三节核能〉 (1)什么叫核能? 板书:〈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叫做核能,也叫原子能。〉 (2)释放核能的两条途径 教师:经过科学家们的大量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发现释放核能可以有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两条途径。 ①重核的裂变 教师结合课本图14-6或挂图讲解:科学家们发现,用中子去轰击质量数为235的铀,铀核会分裂成大小相差不大的两部分,这种现象叫做裂变。 裂变后的产物以很大的速度向相反方向飞开,与周围的物体分子碰撞,使分子动能增加,核能转化成周围物体的内能。实验表明,裂变时释放的核能十分巨大,1千克铀-235中的铀核

如果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核能相当于2500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能量,是同样质量煤燃料时放出能量的×106倍。 从图中看到,铀-235只有在中子的轰击下才能发生裂变,放出核能,那么是不是要不断地从外界提供中子,才能维持铀核的不断裂变呢?科学家们从实验中发现,(指着链式反应的挂图讲解)铀-235核在受到中子的轰击后,裂变成2个差不多大小的新粒子的同时,还释放出2~3个新中子,这2~3个中子又去轰击其它铀235核,引起2~3个新铀核裂变,又各放出2~3个中子,这些中子又去轰击更多的轴核发生裂变……随着一个轴核裂变的发生,会引起越来越多的铀核发生裂变。这样,裂变就不断地自行持续下去,这种现象叫做链式反应。 如果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引起大量的铀核发生裂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发生猛烈的爆炸。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指着原子弹爆炸后升起的蘑菇云挂图)这就是原子弹爆炸时释放的巨大核能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向外扩散时所升起的蘑菇状烟云,其上升的高度可达几百米,其破坏力和杀伤力都是十分巨大的。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控制裂变式反应的速度,使核能缓慢地、平稳地释放出来,就能够代替化石燃料,进行和平利用。能够缓慢地、平稳地释放裂变产生的核裂变的装置叫做核反应堆。人们已经成功地生产出各种规格的核反应维,它是核潜艇、核动力破冰船、核电站等设施的核心部件。 ②轻核的聚变 教师结合课本图14-9讲解(教师可边讲边在黑板上画此图): 科学家们在对核反应的研究中还发现,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时,也能释放出核能,这种现象叫做聚变。 由于聚变必须在极高的温度和压强下进行,所以也叫热核反应。例如把一个氘核(质量数为2的氢核)和一个氚核(质量数为3的氢核)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结合成一个氦核时,就会释放出核能。氢弹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要大得多,(指着氢弹爆炸后升起的蘑菇云挂图说)这是氢弹爆炸后升起的蘑菇云,比原子弹的威力要大几十倍。我们最熟悉的太阳内部就在不断地进行着大规模的核聚变反应,由此释放出的巨大核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从太阳辐射出来,地球上的人类自古以来,每天都享用着这种聚变释放出的核能。 我国物理学家在核物理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早在40年代,物理学家钱三强和何泽慧在法国学习和工作期间与法国两个研究生一起,第一次发现了铀核裂变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解放后从1960年开始,王淦昌等一批优秀的物理学家和其他人员,在西北高原的实验室里,在荒无人烟的沙漠试验场中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经过4年的艰辛工作,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播放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的的录像资料),其研制速度之快,效率之高是世界上第一流的,现在我们的运载工具--火箭技术也已相当成熟了,不但给自己发射卫星,还替外国发射卫星,信誉很高。当然我国研制核武器只是为了打破核垄断,抑制核讹诈,最终能够消灭核武器。

初中九年级(初三)物理《核能》教案

核能教案 教案背景:在学校电脑室上课,每学生一台电脑(配有宽带)。 教学课题:核能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核能、裂变、聚变,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与自学能力。 ⑵通过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技能与探究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面性。 ⑵引导学生开发新能源的意识,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关注能源与环保的关系。 ⑶增强学生热爱和平的意识与振兴中华的使命感、责任心。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学习法、探究法 。一、引导新课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能源和能源的利用,大家回顾一下,目前使用的常规能源有哪些? 教师:解决能源问题的出路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煤、石油、天然气 学生:1、提高能源利用率;2、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二、学生自学质疑 (一)原子、原子核 通过引导学生对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复习,完成以下填空。 宇宙→()→()→()→ ()(带正电) () (带正电)() (带负电)() (不带电) 要求学生能自行独立完成, 三、利用多媒体探究 (二)核能 介绍:原子核靠强大的核力结合在一起,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以释放出核能。这种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时从核内释放出的能量,叫核能。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裂变和聚变。(三)裂变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百度搜索2~3张关于裂变图片。 教师:同学们讨论一下,各个裂变图片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用中子轰击较大原子核,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裂变。 教师: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时,还有什么? 教师:两个中子会不会又去轰击其它原子核? 教师:这些中子又会去轰击其它铀核,导致一系列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链式反应。 教师:请同学们点击百度主页“网页”,在搜索窗口输入“链式反应.SWF”,并进行搜索。

《核能》参考教案

第二节核能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2.了解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的大致情况和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以及核反应堆的作用。 3.了解研究可控核聚变的重大意义。启发学生想象人类开发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二)教具 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链式反应的挂图(能用幻灯显示原子、原子核的结构和链式反应的情况更好)。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板书:核能 指出核能是一种先进的、可以替代常规能源的新能源。目前世界上利用核能发电的核电站已有400多个。其年发电量约占全球年发电总量的17%,到下世纪,核能有时能成为一些国家的主要能源。 要了解核能是怎么回事,就需要从物质结构——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说起。 2.新课

板书: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 提问:请根据化学课中讲过的内容,说说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情况 教师展示原子和原子核的挂图,归纳小结学生的回答,要求学生明确:任何物质的原子都是由位于原子中心区域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组成的。 板书: 讲述:本世纪初,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对原子和有子核的组成有了正确的认识,发现原子核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在改变过程中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原子核能,简称核能,通常也叫原子能(确切地说,原子能应是原子核能的缩写代名词)。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获得蕴藏在原子核里的大量核能呢旁注:在原子中,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之间有广阔的空间,而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则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此注供教师参考。 板书:裂变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讲裂变那一段课文。提出其注意: 1裂变指的是什么现象; (观察教材上铀核裂变的示意图,结合阅读课文中的讲述,了解铀核裂变释放出核能,转化为周围物体的内能是怎么回事;

核安全科普教案

核安全科普教案教案标题:核安全科普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了解核能的应用领域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掌握核能的安全问题和核安全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对核能的正确态度和意识。 教学内容: 1. 核能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a. 核能的定义和分类; b. 核能的发现和研究历史; c. 核能的应用领域。 2. 核能的应用领域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a. 核能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b. 核能在医学、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c. 核能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3. 核能的安全问题和核安全的重要性 a. 核能事故的原因和影响; b. 核能的辐射安全问题; c. 核能的非扩散和核武器扩散问题; d. 核安全的重要性和保障措施。 4. 培养学生对核能的正确态度和意识

a. 培养学生对核能的客观认知; b. 强调核能的合理利用和安全管理; c.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核能的应用场景,引发学生对核能的兴趣。 2. 讲授核能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包括核能的定义、分类和发现历史。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核能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并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 总结归纳:老师总结核能的应用领域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第二课时: 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核能的安全问题。 2. 讲授核能的安全问题和核安全的重要性,包括核能事故、辐射安全、核武器 扩散等。 3. 观看相关视频:播放核能事故案例的视频,让学生深入了解核能事故的影响。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核能事故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解决 方案。 5. 总结归纳:老师总结核能的安全问题和核安全的保障措施。 第三课时: 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对核能的正确态度和意识。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核能的利与弊,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3. 观看相关视频:播放核能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视频,引发学生对环境 保护的思考。

《核能》教学设计

《核能》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核能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二章第二节。本节的内容安排在“能源家族”之后,“太阳能”之前,在知识结构上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堂课体现了新课标要求,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在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本节课学生初次接触到核知识,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等这些深奥的概念,在学生头脑里,是一片空白。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运用影像资料把抽象的概念和直观的现象结合起来,这种图文并茂的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应该让学生侧重了解在和平时期核能的利用,以及通过讨论的形式谈一谈我国未来核能的发展。通过联系我国在核能与核技术开发应用领域取得的成绩,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启发他们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的理想。 学情分析: 本节课要面对的是九年级学生,共38人,其中男20人,女18人,男女比例比较均衡,可以增加物理学史及历史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本节的内容安排在“能源家族”之后,“太阳能”之前,在知识结构上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内容中原子结构这部分内容已在第十五章中学过,可以简单加以复习,“核能”是一个集战争、科学、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关系、人类环境甚至人类社会、人们心理于一体的主题,学习和探究的价值较高。可以让学生自己默读课本,从课本上找出答案,对核聚变和核裂变的过程做一个了解。让学生从各方面认识核能,知道核能是一把“双刃剑”,知道合理利用核能,增强学生热爱和平及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核能、核裂变和核聚变。 ⑵了解核能的优点,知道它可能带来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与自学能力。 ⑵通过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技能与探究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从能源问题到能源科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⑵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树立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⑶增强学生热爱和平的意识与振兴中华的使命感、责任心。 教学重点难点:

核能教学设计

核能教学设计 一、引言 核能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形式,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本教学设计旨在介绍核能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让学生了解核能的优点和挑战,以及与核能相关的伦理和环境问题。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了解核能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3. 探讨核能发展面临的挑战和优点。 4. 讨论与核能相关的伦理和环境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1. 核能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讲解和示意图介绍核能的基本定义、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原理。 2. 核能的应用:介绍核能在发电、医疗、工业等领域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展示核能的广泛应用。

3. 核能的挑战和优点:通过讨论核能发展遇到的挑战,如核废 料处理、安全问题等,并引导学生思考核能的优点,如高能量密度、低碳排放等。 4. 伦理和环境问题:讨论与核能相关的伦理问题,如核能武器 扩散的风险,以及核能对环境的影响,如核辐射等。 四、教学活动 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核能的应用和挑战,并在小组内撰写报告。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核能发电厂、核医院等相关场所, 让他们亲身感受核能的应用和影响。 3. 辩论赛: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探讨核能对社会和环境的利与弊,并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 4. 个人写作:要求学生以核能为主题,撰写个人感想和观点, 并说明他们对核能发展的看法。 五、评估方法 1. 小组报告评分:评估小组讨论报告的内容、逻辑和表达能力。 2. 考察记录评分: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观察力和理解能力。

3. 辩论表现评分:评估学生在辩论中的辩证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4. 个人写作评分:评估学生个人写作的观点清晰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 1. 核能教材和参考书籍。 2. 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示意图和案例分析。 3. 实地考察场所的安排和许可。 4. 辩论赛的主题和准备材料。 七、结语 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核能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拓宽对核能发展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通过讨论伦理和环境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关注核能发展的社会影响和责任意识。

核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 22.2《核能》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原子、原子核的概念在前面课程中学过,本节课作为复习内容引入教学;核裂变、链式反应、聚变能概念,由于初中阶段化学教学内容为涉及到铀元素等,因此在课堂中采用生活事例进行类比,并配合课件、动画、视频等认识核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核能、核裂变和核聚变。 2、了解原子、原子核式的结构。 3、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4、常识性了解研究可控核聚变的重大意义。启发学生想象人类开发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动手动脑学物理上的习题锻炼通过互联网搜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能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核能和我们生活的有关说法是否正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核能的由来及其优点,可控制链式反应,和平利用核能。 教学难点:知道链式反应及发生的条件;了解核聚变,知道核聚变发生的条件。【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播放日本广岛遭原子弹轰炸的视频资料和图片资料,让学生观看后思考:为什么原子弹的威力这么大吗? 活动2【讲授】新知探究 原子弹之所以产生如此可怕的能量,是因为利用了核能,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一下新的一种能源--核能.

一、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及核能。 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原子核的组成. 2.核内粒子的带电情况. 3.核内粒子是如何紧紧结合在一起的. 一切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由原子组成,而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中子不带电。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处于原子中心,构成非常小的原子核。 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以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我们说的核能,又称原子能。 二、核裂变和链式反应 1938年,科学家用中子轰击质量比较大的铀235原子核,使铀核发生裂变,并分裂成大小差不多的两部份新的原子核,并释放出大量能量(1KG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超过2000吨煤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 我们知道核裂变是一个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如铀核)在中子的撞击下分裂成两个以上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和2-3个中子,同时放出能量就叫核裂变。(对照图片讲解) 这2-3个中子还会撞击周围的铀核,如果附近的铀核足够多,裂变会不断继续下去,越来越多,使千万个铀核在极短的时间内相继分裂,这种现象就叫链式反应。(对照图片讲解) 归纳强调:裂变持续进行的条件:第一,有足够的比较大的原子核;第二,链式反应。 核能应用: (1)不可控核裂变----原子弹。我国用了短短4年的时间,完成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并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播放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的视频资料.(对照图片讲解) (2)可控核裂变----核电站.教师指出:以百万千瓦的电站为例,一年消耗煤300多万吨,每天要有一列40节车厢的火车为它拉煤。而用核原料,一年只需消

《核能》教学设计

《核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核能、裂变、聚变、链式反应的有关知识。 2.了解核电站的常识,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3.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第25条:核设施运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并接受公安部门的监督指导,核设施运营单位应当建设设施规范和性质定性核事故场内应急计划,做好应急准备。 1.通过学生交流,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信息处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能源问题到能源科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2.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树立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3.增强学生热爱和平及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重点与难点】 知道可控链式反应,和平利用核能。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大家知道,我国是个能源消耗大国,每年的各种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消耗巨大,折合标准煤20亿吨。20亿吨是什么概念?如果把这些煤堆成1m高,1m宽的堤坝,长度达106km,这个长度接近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倍。大家想一想,长期这样下去,肯定会发生能源危机。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挽救能源危机呢?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有的同学说要不断开发新能源,有的同学说开发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太阳能……同学们的意见都很有道理,都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好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有望在将来彻底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新能源──核能。 请同学们按“自学提示”阅读课文。 二、新课教学 (一)原子、原子核 谁能来结合图片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原子的结构呢? (学生讲解)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补充,把原子比作大广场,原子核就像几颗豆粒挤在广场中央,但整个原子的质量和能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 (二)核能 (教师讲授)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结合在一起,一旦原子核发生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较重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就是核裂变。 1kg的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超过2000t煤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 怎样才能使裂变继续下去呢?

高中物理 第4章 核能 4.3 核聚变 4.4 核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教案

第3节核聚变 第4节核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 ●课标要求 1.了解聚变反应的特点及其条件. 2.了解可控热核反应及其研究和发展,知道核电站的工作模式. 3.知道轻核的聚变能够释放出很多的能量,如果能加以控制将为人类提供广阔的能源前景. ●教学地位 轻核的聚变也是核能释放的一条途径,聚变反应中,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结合能要比裂变中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大得多.但要让学生知道聚变反应要求条件很高,科学家正在研究和实验可控热核反应的装置.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热核反应在宇宙中是很普遍的,如太阳和许多恒星内部就进行着激烈的热核反应,但自然界中的热核反应不是人为控制的,我国在可控热核反应方面的实验处于世界前列. 有关核反应及核电站的内容学生初中已学过,教学中最好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核反应堆和增殖反应堆的内容,同时让学生树立一种观念,要一分为二的看清事物,核能可以造福人类,但也潜伏着对人类的危害和对环境的破坏作用. ●新课导入建议 问题导入 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可能有姿态万千的生命现象,

当然也不会孕育出作为智能生物的人类.太阳是靠什么为地球生命提供巨大的能量呢?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 1.看教材 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同学之间可进行讨论 ⇒ 步骤1:导入新课,本节教学地位分析⇒ 步骤2:老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可多提问几个学生⇒ 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除例1外可用变换命题角度,补充一个例题以拓展学生思路⇓ 步骤7: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验证学习情况⇒ 步骤6:完成“探究3”重在比较两种核反应⇐ 步骤5: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方式同完成探究1相同⇐ 步骤4:让学生完成【迁移应用】,检查完成情况并点评 ⇓ 步骤8:先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的主要知识,教师点评,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 检测】 课标解读重点难点 1.了解聚变反应的特点及其条件. 2.了解可控热核反应及其研究和发展. 3.了解核电站的构造和基本原理,了解核武器的种类. 4.了解核能利用的优势、危害及其防护措施. 1.轻核聚变反应的条件及其特点.(重点) 2.核聚变释放能量的计算.(重点) 3.约束方式的原理与特点.(难点) 轻核聚变及可控热核聚变反应 (1)轻核聚变 采用轻核聚合成较重核引起结合能变化的方式可获得核能.这样的核反应称为轻核聚变. (2)太阳内部核聚变的反应方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