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P28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复习

(一)填空。

1﹑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 ) ,先从个位加减。

2﹑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 ) 。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 ) 。

(二)竖式计算。

36+28+17= 65-25-21=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在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设计意图]:激发学习的兴趣。

2、合作交流,掌握算法,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了解信息,说说图的意思,编编应用题。小组交流。个别回答。

(2)出示应用题: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人28人,现在有多少人?(3)理解题意、独立解答、小组交流、汇报板演。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强调写答写单位。

3、小结。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设计意图]:

1、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掌握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请将下面竖式填写完整。

2、用竖式计算。

52+29-38=65-28+17=

3、练一练。

星星合唱队原有52人,有9人毕业了,又来了6人,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四、知识拓展

填上数,使三角形每条边上三个数的和相等。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观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发现。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生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在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不够减时要退位,相加满十要进位。

六、布置作业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加减混合》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加减混合》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2课时加减混合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入手,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平台,促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基于以上理论,本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1.从生活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理解运算顺序。

本节课充分发挥情境图的作用,创设了乘坐公交车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信息,由乘车人数的变化引出问题,列出算式,借助情境,明确加减混合运算所表示的意义,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信息整合的能力。 2.自主探究,讨论交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本节课的教学,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算法,然后交流不同的算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混合与连加、连减的不同之处,明确有些算式的竖式书写不能用简便写法,从而总结出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探索中获取新知,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 学生准备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复习,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8+25+18=762935= 请两名同学板演,师生共同订正。 师:连加、连减按什么顺序计算? 2.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乘车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 设计意图:用生活中乘车的例子来引入新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3。 发现信息。 师:看,一辆公共汽车到站了,仔细观察,说一说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先让学生找出图中和数学有关的信息,再完整地说一说图意。 整合信息,提出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范例五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范例五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范例一 教学目标: 1、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2、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你会填吗? 1、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从()算起。 2、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 你会算吗? 60-24-16= 18+27+39=

先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让学生列竖式计算。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主题图。 师:看校门口开来了一辆大巴车,仔细看,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了解信息,小组交流。 让学生说:有人下车,下车25人,有人上车,上车28人。 师:我们乘坐公交车要遵守乘车规定,有秩序的先下车再上车。车上原来有67人,根据上下车人数的变化,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 让学生把图意连起来说一句话: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28人,现在有多少人?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看谁的解决方法更好、更合理、更科学。 生:理解题意、独立解答。 小组交流、汇报板演。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 比一比,看那种算法更合理、科学。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口述: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说) 讨论:用竖式怎样计算?这道题可以不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在一起写?这道题有没有简便写法?使学生初步理解明确因为被减数和减数不能交换位置,所以这道题不能交换位置计算。 学生动笔在小黑板上写算式,教师在下面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几种情况,可出示正确的做法。再出示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由学生判断有没有错,错在哪里。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P28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复习 (一)填空。 1﹑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 ) ,先从个位加减。 2﹑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 ) 。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 ) 。 (二)竖式计算。 36+28+17= 65-25-21=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在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设计意图]:激发学习的兴趣。 2、合作交流,掌握算法,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了解信息,说说图的意思,编编应用题。小组交流。个别回答。 (2)出示应用题: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人28人,现在有多少人?(3)理解题意、独立解答、小组交流、汇报板演。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强调写答写单位。 3、小结。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设计意图]: 1、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掌握方法。 2、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请将下面竖式填写完整。 2、用竖式计算。

52+29-38=65-28+17= 3、练一练。 星星合唱队原有52人,有9人毕业了,又来了6人,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四、知识拓展 填上数,使三角形每条边上三个数的和相等。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观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发现。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生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在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不够减时要退位,相加满十要进位。 六、布置作业

二年级数学:加减混合运算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根据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正确地列竖式进行计算。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1.复习。 (1)用口算卡片进行口算练习。 7+4 12-3 18-9 30+15 44+6 35-10 10-5 9+6 7+7 47-20 58-18 40-30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38+25+18 76-29-35 学生完成后,请两名同学板演,教师订正如下: 教师提问:连加、连减的题目按什么顺序计算?

学生回答:连加、连减的题目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教学意图:通过复习,可以使学生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为运用迁移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2.新授。 (1)教学例3: 68-29+51= ①读题,说说这道题与刚才所做的复习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做如下回答:复习题是连加、连减,这道题是加减混合式题。 教师可向学生进一步说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像这样的。(教师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②通过对连加、连减的学习,你能用学过的知识独立试做这道题吗? 学生独立试做,并请一名同学板演。 教师订正答案如下:68-29+51=90 教师向学生说明,像这样的加减混合式题也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也像连加、连减一样,可以用简便写法列竖式计算。 ③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56+24-30 67-34+39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订正如下: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公开课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 混合运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贴积膏解决 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 教学重点: 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星期天,小刚和小林来到新华书店,他们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二、自主探究 (出示教材三种图书和单价图) 师:小刚买了3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师:通过读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少儿绘画ABC》单价7.45元,《太空漫

步》单价5.8元,《海洋世界》单价4.69元。 师:求买上面的三本书一共要花多少元,就是求什么?生:就是求上面三本书单价的综合,即求7.45、5.8与4.69的和。 师:求和我们用什么计算?你会列出算式吗? 生:用加法九三,列式为7.45+5.8+4.69 师:谁能说说,解答上面的问题,需要怎样计算? 生1:先求出《少儿绘画ABC》与《太空漫步》的单价之和,再求出三本书的单价之和。 生2:直接列竖式求三本书的单价之和。 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出上面两种解题方法的算式并解答出来。(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师:(出示课件)小林买了两本书,一本单价是6.45元、一本单价是8.3元。如果小林付出20元,应找回多少钱?师:谁能说说“找回多少钱”是什么意思? 生:用付出的钱数减去花掉的钱数就是还剩下的钱数,也就是应该找回的钱数。 师:你能画图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吗?学生尝试画图,教师演示:师:根据给出的线段图,谁能说说付出的钱数、花掉的钱数与找回的钱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生:付出的钱数-买单价6.45元的书花掉的钱数-买单价8.3元的数花掉的钱数=应找回的钱数。师:你还能找到其他的等量关系吗? 生:付出的钱数-(买单价6.45元的书花掉的钱数+买单价8.3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精选11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体会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在学生已有连加连减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理解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学会笔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复习旧知。 1、竖式计算。 36+28+17=65-25-21= 师:我们已经学过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连加、连减笔算有几种书写格式?哪种是简便写法?在计算过程中有口算的怎么办? (二)、情境感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过公交车吗?那你们坐过吗?在乘坐公交车的时候要遵守乘车规定,要有秩序的上下车。瞧,一辆公交车在南山站停了,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1、课件出示主题图,出示例3。 师:请仔细观察,看完后要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图意:车上原有67人,下车25人,又上车28人,现在有多少人? 3、课件呈现 4、师:你会列式吗?生:67-25+28 教师说明:像这样有加法也有减法的运算,叫做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设计意图:复习迁移为学生架设了新旧知识的桥梁,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知识,又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情景感知重视情境图的有效理解,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同时,注意解决问题需要充分的条件,从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另外,问题二的提出为解题的另一种方法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师:像这样有加法有减法的加减混合式题,你们能不能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试着来计算一下?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应该线算什么?在算什么? 1、学生列竖式计算67-25+28= 2、还有其他解答方法吗?67+28-25= 小结:加减混合运算,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还要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有了连加、连减运算的基础,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直接让学生合作探究,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来完成,重点让学生在与连加、连减运算的比较中,感受新知学习的注意事项,看清运算符号。探究其他解决方法的环节,目的是拓展学生思维,同时在进一步巩固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二)探究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教案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混合》教案 知识点概述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为加减混合,重点难点是如何运用加减法完成混合计算。 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 1.能够读懂题目中的加减法运算符号; 2.能够正确理解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的运算方法; 3.能够独立完成带有加减混合的计算题目。 教学准备 1.准备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加减混合运算题目; 2.准备黑板、白板或电子板书; 3.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和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讲述小朋友们在做作业时,突然发现一个新的加减混合题目,需要大家一同来解决; 2.观察题目:出示一道加减混合的题目,如:5 + 2 - 4 = ?,请小朋友们读出题目并理解题目中的运算符号; 3.引出知识点:根据题目,引出本节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加减混合运算。 Step 2:讲解加减混合 1.解释运算符号:通过运算符号来说明加和减的含义,如“+”代表相加,“-”代 表相减; 2.讲解混合运算:通过例题讲解什么是加减混合运算,并给出实际的计算方法;

3.练习题:出示一些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让小朋友们试着计算出结果,及时纠正和反馈。 Step 3:加混合运算练习 1.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让他们进行不同的加混合运算练习,加大练习难度,挑战小组合作能力; 2.班级练习:对于课堂中表现优秀、表现积极的小朋友,可以把他们把计算结果写在黑板前,让其他小朋友来评估结果的正确性。 Step 4:巩固知识点 1.回顾知识点:通过提问等方式,让小朋友们自己梳理知识点和运算方法; 2.总结体会:小朋友们对于加减混合运算的心得体会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采用了引导性较强的教学方式,促使小朋友们自己认识到知识点,找到解题规律,在练习加混合运算的时候还可以培养小组合作、竞争和评价的能力。同时,教学过程中也注意了知识点的延伸和深化,让小朋友们对于加减混合运算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对于不同学生的特殊需求和差异化帮助,提供了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教学服务。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混合运算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材第3页例2及相关练习。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1.使学生学会用竖式运算加减混合算式,并能灵活应用口算和笔算正确进行运算。 2.使学生在主动摸索、尝试运算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展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认真运算的学习适应。 重点:把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 难点:运算时合理选择口算。 课件。 1.请说出下面每个算式的运算顺序。 25+56+15=90-22-25=50-18-12=38+42-33=2.师:同学们都说得不错,请大伙儿观看这四道算式,哪一个与其他算式不同?(38+42-33) 师:像如此有加法也有减法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这确实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加减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2。 (1)师:从图中你发觉了哪些数学信息?依照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让学生说说条件和问题,并连贯地说出三个条件和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还剩多少只?) (2)师:要求还剩多少只,应该如何样列式呢? 学生先独立摸索,列出算式,再全班汇报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教师依照学生的回答板书:38+42-33。 (3)师:想一想,如何样运算38+42-33呢?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38+42=80,再算80-33=47。 师:如何样列竖式运算呢? 学生笔算,指名板演。 3 8

全班学生展现交流:竖式如何样算的,明确先算加法,再连着写竖式算出得数。 小结:加减混合算式和连加、连减算式一样,能够按运算顺序把竖式连起来写,算出得数。 2.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试一试”。 师:如何样列竖式运算60-38+40?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因此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学生先独立运算,再组织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最后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观看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打算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明白得的观看内容。随机观看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味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小孩一边观看,一边提问,爱好专门浓。我提供的观看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亮,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看,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看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关心幼儿学习正确的观看方法,即按顺序观看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点重点观看,观看与说话相结合,在观看中积存词汇,明白得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看

二年级数学上《加减混合》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加减混合》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体会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在学生已有连加、连减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学会笔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复习迁移 课件出示: 60—24—16= 18+27+39= 1.学生独立练习。 2.学生汇报交流。说说连加、连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竖式计算的注意要点。 (二)情境感知 课件出示:公交车情境图 1.看情境图说信息。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3.学生汇报: 问题一:现在车上有多少人?(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求这一问题得先知道什么条件)问题二:上去的人比下来的人多多少人? 4.揭示课题。 根据学生的问题,适时引出新课,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探究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1.学生讨论问题一的解决方法。 2.尝试列式:67—25+28 3.汇报每步算式的意思。(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独立笔算。(教师巡查) (1)分步笔算。 (2)简便写法。 5.引导学生说说笔算时的注意事项。(注意运算符号的变化) 6.引导学生探索问题一的其他解决方法。 例如:28—25+67,67+28—25等,若学生用67+(28—25)的算式来解决,教师应予以引导并鼓励,同时可以利用这一课堂生成资源自然的导入下一环节──探究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二)探究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 67—25+28 72—(47+16) 2.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说说有什么发现。(小括号的出现,运算顺序的不同) 3.尝试笔算第二个算式。 4.重点讨论72—(47+16)有简便写法吗?如果没有,为什么? 三、巩固基础,实践应用 (一)完成“做一做”。 让学生通过基础练习,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二)完成练习五的第6题。 让学生在辨析对错中发现问题,以利于自己在计算中避免类似的错误。 (三)完成练习五的第9题。 这是一道情境题,且有两种解题思路,既可以列出连减算式,又可以列出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子,让学生自由选择。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一)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二)谈谈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2.3.2《加减混合》教案(含反思)

《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运算所表示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学会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活动1竖式计算,复习方法 1.课件出示内容: 36+28+17=65-25-21= 2.出示要求:用竖式计算。 3.请两名同学板演,师生共同订正。 4.课件依次出示计算过程。 36+28+17=8165-25-21=19 5.导思:连加、连减按什么顺序计算?

6.学生汇报交流。 生:连加、连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活动2猴子运桃子 1.课件出示内容: 猴妈妈摘了52个桃子,猴子把它们运回家,每次运10个,运了两次后,还剩多少个?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交流。 活动3情境导入,铺垫新知 1.导学:同学们,我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乘车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大家听一听。 2.学生汇报交流。 操作指导:用生活中乘车的情境来引入新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 板块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活动1教学例3 1.收集信息,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教材28页例3情境图及要求。 一辆公共汽车到站了,仔细观察,说一说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车上原来有67人,现在有多少人?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加减混合》优质课教案_19

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 加减混合。(教材第28页) 教材分析 例3是通过公共汽车上、下人的情境引出加减混合计算(不含括号的)。这类加减混合式题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运算顺序与连加、连减相同,所以教材让学生通过类推来掌握计算方法及竖式的简便写法。 例4是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这类加减混合式题由于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所以当口算有困难时只能分步写两个竖式计算。为了强调这点,教材完整地呈现了第一个竖式,让学生补充完成第二个竖式。 学情分析 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时,学生在进行竖式计算时,计算往往容易产生错误。为了防止学生忘记口算的得数,可以让学生把得数写出来,再继续计算。但主要应该加强计算练习,使学生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难点: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36+28+17 65-25-21 找学生在黑板上练习并讲解。 二、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大家都喜欢讲故事。小朋友们,你们在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 (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情景图) 师:读题。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进行解答。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数学信息,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 三、自主探究 1.教学例3。 师:求“现在有多少人”,怎样列综合算式?

加减混合教案上下车

加减混合教案上下车 【篇一: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加减混合 教案.123】 《加减混合》教案 教学内容:何小林 教材28页例3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 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法: 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计算顺序。 学法: 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看谁算的又快又对 16 + 5 - 10 = 16 – 5 + 10 = 14 + 3 – 5 =12 + 8 – 10 = 16 – 4 + 5 = 20 + 10 – 8 = 2、列竖式计算: 36+34+7= 87-43-15= 先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让学生列竖式计算。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 师:看校门口开来了一辆大巴车,仔细看,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了解信息,小组交流。 让学生说:有人下车,下车25人,有人上车,上车28人。 师:我们乘坐公交车要遵守乘车规定,有秩序的先下车再上车。车 上原来有67人,根据上下车人数的变化,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 让学生把图意连起来说一句话: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 上来28人,现在有多少人?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 看谁的解决方法更好、更合理、更科学。 生:理解题意、独立解答。 小组交流、汇报板演。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 比一比,看那种算法更合理、科学。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1)口述: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说) (2)讨论:用竖式怎样计算?这道题可以不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在一起写?这道题有没有简便写法?使学生初步理解明确因为被减数和 减数不能交换位置,所以这道题不能交换位置计算。 学生动笔在小黑板上写算式,教师在下面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 的做法,可能有几种情况,可出示正确的做法。再出示学生中可能 出现的两种情况,由学生判断有没有错,错在哪里。 (3)小结性提问: ①加减混合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 2、练习。 师:同学们完成p28做一做。 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 师:现在,让我们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1、看图列式计算(用不同方法)。观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发现。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 2、当小老师。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接力赛。 4、用生活中的事或物编“加减混合计算”的小故事。 四、课堂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混合运算-人教新课标

加减混合 教材分析:“加减混合运算”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两步连加连减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今后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问题的基础。教材通过上下车的情景展开对简单加减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设计依然遵照以解决问题为框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现实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体会运算的价值。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P28例3,“做一做”及练习五的2、4、5、7、8、9题。 教学目标: 1、知识及技能 使学生学会加减混合的方法;根据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正确地列竖式进行计算。 2、过程及方法 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具、学具以及课件准备:例3主题图 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复习: (1)用口算卡片进行口算练习。 8+6 11-3 16-9 30+12 34+6 55-10 10-6 8+7 9+6 37-20 68-38 50-20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8+25+18 76-29-35 学生完成后,请两名同学板演,师生共同订正: 师:连加、连减的题按什么顺序计算? 生:连加、连减的题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吗? 生:坐过! 师: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及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 首先让同学们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请同学说。 由乘公共汽车上下车人数的变化来引入本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用生活中乘车的例子来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探究数学的学习热情。)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3.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加减混合 设计者:黄静 教材分析:“加减混合运算”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两步连加连减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今后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问题的基础。教材通过上下车的情景展开对简单加减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设计依然遵照以解决问题为框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现实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体会运算的价值。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P28例3,“做一做”及练习五的2、4、5、7、8、9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学会加减混合的方法;根据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正确地列竖式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具、学具以及课件准备:例3主题图 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复习: (1)用口算卡片进行口算练习。 8+6 11-3 16-9 30+12 34+6 55-10 10-6 8+7 9+6 37-20 68-38 50-20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8+25+18 76-29-35 学生完成后,请两名同学板演,师生共同订正: 师:连加、连减的题按什么顺序计算? 生:连加、连减的题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吗? 生:坐过! 师: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 首先让同学们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请同学说。 由乘公共汽车上下车人数的变化来引入本课的学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混合人教新课标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设计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2课时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 教材第28页例3、例4及第28页“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3以公共汽车上乘客上、下车的情况为背景,引出加减混合计算(不含括号的),因为学生一般都有乘车的亲身经历,很容易理解。这类加减混合式题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运算顺序相同,学生通过类推很容易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例4是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由于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所以当口算有困难时只能分步写两个竖式计算。为了强调这点,教材完整地呈现了第一个竖式,让学生补充完成第二个竖式,并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导学生思考竖式是否有简便写法。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体会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在学生已有连加、连减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分析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理解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学会笔算。 教法与学法 1.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迁移类推学习加减混合和带有小括号的计算。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儿歌导入: (课件播放儿歌动画)公共汽车飞快跑,扶手一定抓紧了,不要上蹿和下跳,更不伸手窗外闹,备好零钱去买票,积极让座要敬老。 师:同学们,你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吗?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首先让同学们互相说一说。 当学生说到公共汽车上车和下车人数变化问题时,教师及时引出本课学习的内容——混合运算。 【品析:用孩子们喜欢的儿歌情景导入,给学生快乐的感觉,在讨论公交车上的人数变化问题时,教师从中引出教学的课题,学生感受数学贴近生活实际。】 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70-23-16=28+24+37= 学生独立练习。汇报交流时说说连加、连减的顺序和竖式计算的要点。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计算的知识。算式里面即有加法又有减法,叫什么运算?给它取个名字。(板书:加减混合) 【品析:虽然这种复习方法比较传统,甚至陈旧,但通过复习,为学生架设了新旧知识的桥梁,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知识,又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在没有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的条件下,还是好方法!甚至比有些过分渲染情景、喧宾夺主的花样导入更有效。】 调查导入: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你们做了一个小调查,你发现公交车上有哪些数学知识? 课件呈现教材乘公交车图,让学生自由讨论。 生1:公交车到站时,有上车的,也有下车的;有时只有上车的,没有下车的;有时只有下车的,没有上车的。 生2:乘公交车的人数,上车的用加法,下车的用减法。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吗?计算公交车上、下车的人数变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品析:以调查公交车上、下车的人数来发现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知识,加强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认识和体会。】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探究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引领学生分析教材第28页例3中的主题图,提取已知信息,并找出待解决的问题。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精品

加减混合运算。(教材第3、第4页的内容) 1.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 使学生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课件。

师:同学们都喜欢讲故事,现在,谁能看着情景图讲故事?(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2情景图) 学生讲故事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男生一共折了38只小纸船,女生一共折了42只小纸船,送给幼儿园33只。 师:谁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如果学生能提出“还剩多少只”的问题,就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探究,学生提不出来,教师参与启发提出。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讲故事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数学信息,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 1. 教学题2。 师:要求“还剩多少只”怎样列算式? 在学生列出38+42-33之后,启发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如:男生折了38只,加上女生折的42只,就是一共折的只数,送给幼儿园33只,就是减少33只,所以要从总只数里面减去33。如果有学生列出两个算式:38+42=80(只),80-33=47(只),教师也给予肯定,师生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38+42-33,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一方面,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准备下一步组织学生交流。

《 加减混合》(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8课时加减混合· 教案 一、学情分析 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时,学生在进行竖式计算第二步时,因为看不见数字,计算往往容易产生错误。开始为了防止学生忘记口算的得数,可以让学生把得数写出来,再继续计算。但主要要加强听算练习,使学生在不看见数字的情况下,照样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二、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以及方法。 2.能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以及方法。【教学难点】 能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引入1: 师: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做一做下面的计算题。 1.列竖式计算。 36+28+17= 65-25-21= (抽学生上黑板完成,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老师巡视) 核对答案,老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讲解或直接出示答案。 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加减混合运算。 出示例题:车上原来有67人,下来25人,又上去28人。现在有多少人? 师:你会列式计算吗? (小组合作,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汇报结果) 学生汇报: 方法一: 生1:我是这样算的:原有人数-下车人数+上车人数=现有人数 列式:67-25+28 师:加减混合的算式怎样计算呢? 生: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师:请你试着算一算。 师:要列两个竖式,有没有简便写法? 生:有。(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 方法二: 生2:我是用原有人数+上车人数-下车人数=现有人数 师:请你列出算式,并列竖式计算。 列式:67+28-25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书写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尝试精神。 3.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协作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多媒体展示) 填空 1、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 ) ,先从个位加减。 2﹑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 ) 。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 ( ) 。 竖式计算 46+25+17 75-28-19 二探究体验 1 课件出示公共汽车停在站点情景图。(有乘客上车,有乘客下车)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师出示有关数据) 3 引导学生根据看到的情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4 引导学生列出加减混合运算式 思考:要想知道现在车上有多少人,该怎样列式? 生说师板书:67-25+28 67+28-25

5请学生说说列式的理由。(让学生弄清楚要求车上现在有多少人就是要从原来车上的67人去掉下车的25人,还要把上车的28人加上)揭示本节课题“加减混合运算” 5引导学生探究加减混合算式的竖式计算方法。(借助前面学过的连加连减计算方法,类推出算是67-25+28的竖式写法。(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导点拨) 6 组织全班交流计算方法(方法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师指导竖式计算。 三实践应用 1、组织学生完成第28页“做一做” 56+34-20 78-24+39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小动物做对了吗? 80-46+18=62 54+26-48= 22 3、二(2)班共39人,下课了,走出教室15人,又进来7人,现在教室里有多少人? 4、夺红旗游戏(分小组每个成员依次按顺序计算出结果,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又对又快) 5、我家养了15只鸡,上个月下了43个蛋,吃了28个,这个月又下了39个蛋,请问我家现在有多少个鸡蛋? 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加减混合应注意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